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tǒng)媒體現(xiàn)狀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新媒體廣告概念及新媒體廣告分類
新媒體包括數字電視、網絡、數字廣播、移動電視、手機短信、數字報紙、數字雜志、桌面視窗、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媒體形態(tài)。新媒體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樂趣和方便,帶動了整個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和需要。
新媒體廣告就是指借助新興媒體為媒介進行的廣告?zhèn)鞑バ问?。其中主要包括有數字電視廣告、觸摸媒體廣告和互聯(lián)網廣告。
1、數字電視廣告,增強了廣告?zhèn)鞑ヅc受眾群體的人際互動,服務性、娛樂性效果突出,廣告畫面清晰,內容完整,增強了廣告的觀眾印象,貼近人們購買心理。
2、觸摸媒體廣告,包括了戶外觸摸顯示頻以及智能觸摸手機,這種媒體主要迎合了年輕受眾的接受心理,以快速的,有針對性的廣告信息獲取途徑迎合了廣告受眾的需要,同時讓廣告信息傳播直接到達目標消費者。
3、互聯(lián)網絡廣告,借助于網絡傳播無限廣闊的虛擬空間,使信息傳遞更加快捷、方便、多樣、廣泛。網絡廣告常見的形式有使用新聞組廣告、使用電子郵件和電子郵件列表廣告、插入式廣告、搜索引擎廣告、聊天室廣告、文本鏈接及浮動廣告以等。
二、新媒體廣告特點
1、媒體的整合性特征。新媒體整合了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勢,結合報紙、廣播、電視的特點,使文字、圖片、聲音、影像、動畫等要素融合起來,實現(xiàn)了平面與立體結合,使受眾有了如同親身體驗的,因此新媒體廣告被接受度較高。此外新媒體廣告的強大信息檢索功能,能更直接的給受眾帶來所需要的由各種傳播符號整合而成的廣告信息。
2、媒體的互動性特征?;有蕴卣髦傅氖窃趥鞑ミ^程中產生的雙向甚至多向的互動傳播,是人類的傳播行為中傳播主體與客體所追求的方向,新媒體就有這樣的優(yōu)勢,其互動性表現(xiàn)在目標受眾具有對信息控制性的操作權和選擇權,這就改變了傳統(tǒng)媒介傳播信息過程中受眾只有被動地收看和收聽,也正因為這個,新媒體被人們快速接受。新媒體廣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對于受眾不喜歡的信息,他可以進行操作跳過或者關閉,而對于受眾喜好的信息,他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了解,甚至直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個特征對于使用者來說不僅給他帶來了方便和可靠,而且自由靈活的操作與選擇已經成為人們的首選。
3、媒體的表現(xiàn)超文本性特征。新媒體融合了諸多媒體特點,它將藝術與科技結合在一起,其中超文本性就是網絡的信息組織方式,新媒體廣告借助于這一與傳統(tǒng)印刷文本不同的方式“自由運動的非順序寫作方式”1即非連續(xù)性的特點給予受眾展現(xiàn)其所想看見的多元的,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廣告信息。當然高品質的新媒體廣告需要諸多因素的配合,不僅包括了程序設計,還需要視覺傳達方面的設計等等,正是這樣才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
4、媒體的傳播多層次性特征。新媒體廣告的傳播具有多層次性,主要是因為新媒體傳播的多層次性,尤其是網絡傳播中,傳播主體與受眾的身份越來越模糊,有時候得到一條廣告信息的同時,受眾還會將這條信息迅速轉發(fā)出去,所以這樣的傳播必然是多層次的,另外新媒體廣告?zhèn)髅叫螒B(tài)多樣,可以覆蓋不同年齡、學歷、收入層次的受眾群。
三、 新媒體廣告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
1. 廣告新媒體現(xiàn)狀
媒體的經濟命脈是廣告,新媒體廣告的多樣化和覆蓋率,得到廣告主的青睞,這樣就使傳統(tǒng)媒體的生存基礎——廣告市場遭受較大的影響。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預測,目前在國內,新媒體市值超過600億,未來五年,國內的新媒體將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用戶增長率、30%以上的收益增長率發(fā)展。2新媒體廣告已經開始改變著人類生活形態(tài)與行為方式,城市受眾對廣告的獲知途徑已經悄然轉變,新媒體廣告孕含著巨大的投資價值。
2.新媒體廣告受眾接觸分析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認為:新媒體領域聚集了大量新興注意力資源。3以互聯(lián)網為例,互聯(lián)網受眾的主要年齡段為18至35歲,移動媒體增值業(yè)務的使用者也主要集中于年輕受眾群體,年輕化受眾代表著將來的社會主流話語權,對這些受眾的注意力資源的掌握,是新媒體擁有的重要社會資產。雖然發(fā)生了上述變化和調整,這些重新聚集的社會資產依然需要通過貨幣化來體現(xiàn)其價值。
四、新媒體廣告的發(fā)展反思
隨著新媒體廣告慢慢被受眾接受認可,廣告主對新媒體廣告親睞的同時還應該留意其中很多潛在的問題 。
第一,彌補公信力不足。新媒體的發(fā)展面臨著很多傳統(tǒng)媒體所沒有的優(yōu)勢,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其中的權威性可信度常常受到質疑,這點對于廣告?zhèn)鞑碚f無疑是致命的,受眾在接受廣告信息的過程中對信息信任與否直接關系到廣告的經濟效益,因此如果新媒體,特別是網絡傳播信息的真假難辨,良莠不齊必然會引起受眾的排斥心理,所以新媒體廣告效果較好的往往還是在傳統(tǒng)媒體上過的,所以目前還是應該與傳統(tǒng)媒體進行廣告整合傳播策劃。
第二,重視廣告互動。新媒體廣告之所以受歡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互動效果,但是廣告主不能讓這種互動形同虛設,既然能讓受眾提要求,有反饋,就應該重視受眾的反饋信息,而不是視而不見,不加改進,或者受眾反饋后沒有回應。
第三,利用先進手段,創(chuàng)意為王。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新媒體的發(fā)展必然引起新媒體廣告的進一步興盛,這種新興的媒體形式可以使受眾接觸到更新型的廣告形式,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在視覺與聽覺享受的同時也需要有廣告創(chuàng)意的吸引才能讓受眾接納更多的廣告內容。廣告主應該注意在創(chuàng)意方面多下工夫,使受眾不僅自己接受信息還可以用作娛樂向其他人轉發(fā)信息,達到信息的二次傳播。
在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的今天,新媒體廣告已經為廣告主和廣告逐漸接受,但真正將新媒體廣告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才是廣告?zhèn)鞑グl(fā)展的未來方向。
注釋:
[1]黃少華,翟本瑞.網絡社會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3G手機媒體;傳統(tǒng)媒體;移動互聯(lián)網
手機在當前已是十分普遍的一種通訊工具,近年來由于互聯(lián)網發(fā)展、移動技術和3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升級,手機不僅僅是作為人們打電話交流的工具。3G是把無線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等多媒體通信融合在一起的新型通信系統(tǒng)。通過3G無線網絡技術,與互聯(lián)網通信技術相結合,手機還能在線處理圖像、觀看視頻、傾聽音樂、瀏覽網頁、召開會議等多項信息服務。手機媒體在3G技術的支持下,極大擴展了其應用范圍,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已成為一種新型的大眾傳媒工具,并從側面改變了人們對傳統(tǒng)媒體的依賴性,其發(fā)展前景不可限量。
一、手機作為大眾傳媒的新特點
1.商業(yè)化
在3G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方式發(fā)生根本改變,簡單來說,各種信息均可通過數字編碼發(fā)送至信息終端-手機中去,與接入互聯(lián)網的電腦已沒有差別,因此用戶數量正逐年呈井噴式增長。目前全國手機上網用戶已經達到3.63億,知道3G的用戶占比為69.5%,打算使用3G業(yè)務的用戶占比為26.4%,正是手機媒體龐大的用戶群體,孕育了廣闊的市場商機,2011年,手機網站較過去增長了將近29倍,從2008年的14萬家,增長到410萬家。不少用戶在手機媒體中在線付費進行信息下載,將互聯(lián)網消費模式,如網購、付費閱讀、付費音樂下載、付費收看電影視頻等成功延伸至手機媒體中,并因手機媒體的便捷性還發(fā)展出手機錢包、手機銀行、手機支付等多種方便用戶支付行為的新方式,從此帶動了諸多領域產業(yè)鏈和商家企業(yè)的發(fā)展。
2.個性化
手機媒體是大眾化與個性化的完美結合,它能夠通過各大運營商,如網絡、通信、信息、傳媒等,在信息化基礎上,不僅能實現(xiàn)傳統(tǒng)電話、短信方式溝通等大眾化需求,還能依照用戶不同需求,定制出個性化單向功能服務特點,如彩鈴、游戲、微博、移動電子商務等,真正成為個人移動多媒體智能終端。使得手機媒體既能作為視聽享受的娛樂百寶箱,又能成為商務辦公的萬能工具箱,依靠3G技術,手機已成為有別于四大傳統(tǒng)媒體之外的“第五媒體”。
二、手機媒體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優(yōu)勢
1.信息傳播方式的自由化
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得人們對信息獲取方式有了巨大改變,對信息的需求也遠遠超過以往,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已是人們的生活常態(tài),但因為硬件過于龐大,無論是臺式電腦還是筆記本,都無法完成隨時隨地對信息進行獲取與處理的需求。而3G手機媒體的出現(xiàn),將這一問題完美解決,并依靠手機自身的攝像、文字錄入功能,使用戶能對任何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以E-mail、微博、網站等方式實現(xiàn)信息共享,及時掌握信息動態(tài),自由表達意見建議,參與到國家和政府工作當中。
2.傳播功能的全面性
手機因為便攜性和信息化,使其具有往多功能全方位方向拓展的可能,在當前已有手機掃描條碼的使用,只要在有條碼的物品或地方,用手機掃一掃,即可連上產品網頁,對其信息進行瀏覽,實現(xiàn)了解、購買的需求。另外還有手機錢包、手機證件等功能,前者通過在手機中植入特定芯片,將銀行賬戶與芯片進行同步綁定,讓用戶在購買商品付款時,把手機一刷,即可完成支付功能;后者通過將身份證、學生證、駕駛證等證件信息編碼錄入手機中,實現(xiàn)手機證件功能,省去忘記攜帶證件的后顧之憂。
3.界面溝通的互動性強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手機媒體最大特色便是具有良好互動性。傳統(tǒng)媒體雖也有交流溝通,但往往具有滯后性和不充分性,而手機媒體因為3G等強大技術支持和更低的技術門檻,只需接入無線信號,不用網線連接,即可實現(xiàn)集多種媒體于一身,在線對新聞消息、突發(fā)事件及電視電影等發(fā)表評論,與相關人員實時進行溝通交流,極大提高用戶參與度和反饋效果。
三、3G技術支撐下的手機媒體對于四大媒體的影響與挑戰(zhàn)
1.報紙雜志
3G手機媒體是對傳統(tǒng)四大媒體的技術整合,是一種新型移動傳播電子媒介,具有鮮明的符合媒體特點,作為“第五媒體”,對報紙雜志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打破報紙雜志采訪與報道的時間限制,由于報紙雜志從發(fā)現(xiàn)新聞,去采訪到組稿排版成文,周期一般在幾小時左右,對于講究時效性的報紙而言,時間就是金錢。而手機媒體屬于高效快速便捷的信息傳播媒介,新聞記者從發(fā)現(xiàn)新聞到采訪,只需直接進行電話或網絡連線,完成一組新聞,并實時記錄時間進展,所有這些在半小時內即可搞定。另外,加強與讀者直接互動,報紙雜志需要提高發(fā)行量,則必須針對讀者需求進行選文組稿,傳統(tǒng)方式只能依靠讀者來信、隨機采訪調查進行這項工作,而手機媒體則可直接通過電子郵箱和網絡通訊工具與編輯進行意見反饋,更具真實性和針對性。
2.廣播
廣播系統(tǒng)屬于國有性質單位,其主要職責是代表政府與國家進行發(fā)言,與商業(yè)媒介要求有一定差別,但廣播媒介的特性仍是單向傳播、受時空限制和頻道限制,雖在方式上逐漸呈現(xiàn)多樣化,但限于其職責所在,依然無法真正做到與讀者的真實互動溝通。而手機媒體則可讓用戶直接在廣播系統(tǒng)的官方網站中直接給出自己的評論,并于主持人進行實時對話,使得信息傳播更具有透明性和廣泛性。
3.電視
電視媒體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豐富業(yè)余生活的主要工具,其多種多樣的電視節(jié)目和電視劇,為人們帶來了不同的視覺享受,而同樣,電視媒體需要有廣告,有收視率,有意義,這離不開觀眾的支持。如何挖掘電視對觀眾的吸引力,滿足觀眾對公共信息的傳播需求,傳統(tǒng)方式是依靠制片人、電視臺導演及眾多幕后人員的群策群力,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爭取到有限的觀眾。手機媒體打破原有電視制作的壟斷模式,依靠實時信息反饋和在線交流,能不受時空限制,參與到信息制作中來。
4.互聯(lián)網
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充實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它是上述三大媒體的綜合體現(xiàn),使信息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無用甚至無害的垃圾信息。雖然筆記本電腦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信息處理,但與手機媒體相比,其便捷性依然是小巫見大巫。通過3G技術,手機能高速方便實現(xiàn)信息上傳下載,擺脫以往的龜速移動信息傳播時代。
四、傳統(tǒng)媒體應當積極將3G技術融入傳播過程中來
3G手機媒體的廣泛運用,催生了一個巨大的產業(yè)鏈條,為社會經濟帶來巨大效益,與互聯(lián)網相比有過之而不及。作為傳統(tǒng)媒體,不能因為新技術的出現(xiàn)而坐以待斃,而是積極與之相融合,在新戰(zhàn)場上開辟出另一片天地,適應用戶習慣改變,順應時展潮流。
結語:
3G時代下,手機媒體必將迎來嶄新的春天,對傳統(tǒng)媒體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傳統(tǒng)媒體應據此做出調整與改革,創(chuàng)造二者雙贏局面,促進傳媒事業(yè)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藝多.關于手機媒體若干問題的研究――論手機媒體的性質、其與傳統(tǒng)媒體的區(qū)別及發(fā)展趨勢[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 別林娟.手機報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09.
[3] 黃展.手機媒體的影響力[J].商場現(xiàn)代化,2012,(24):80-81.
[4] 文聞.地市報如何應對多元化競爭[J].新聞前哨,2012,(7):101-102.
[5]錢琦.手機媒體在體育傳播中的現(xiàn)狀分析及前景研究[D].蘇州大學,2008.DOI:10.7666/d.y1409460.
[6] 張通生,杜麗芬.3G后傳播時代的手機媒體[J].新聞愛好者(下半月),2009,(12):36-37.DOI:10.3969/j.issn.1003-1286-B.2009.12.020.
【關鍵詞】 多媒體課件;現(xiàn)狀分析;策略;教學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現(xiàn)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也在不斷地溶入教育教學,然而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技術,只是一種為了使教育教學取得更顯著的效果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它不是萬能的,更不可過分地夸大它的效用,而違背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
一、課件制作常出現(xiàn)的弊端
1. 課件的界面過于花哨,內容華而不實。多媒體課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作表面文章。如色彩過于艷麗的界面、美觀好看的按鈕、字體變化多樣的文本,雖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師的操作,卻很容易成為學生的視覺中心,從而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影響學習效果。
2.課件呆板單調,索然無味。呆板單調的多媒體課件不僅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削弱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課件制作的可操作性
多媒體課件是以計算機為操作平臺的一種新型授課方式,它就不像實物展示那么實在和方便,因此要使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地被運用,并取得較好的授課效果,多媒體課件就必須具備強大的可操作性。
首先,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要有含義明確的按鈕和圖標,要支持鼠標操作,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鏈接,以方便地向前、后跳躍或跨躍。
其次,課件必須有交互,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在課堂上使用課件的各部分。如果能制作出跟數據庫結合的交互功能,將更能促進學生的橫向思維,讓學生的學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同時延長課件的生命周期。
英語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策略
一、注重課件的實用性
據調查,目前市場上的課件一般設計得都比較漂亮,內容也較豐富,然而大部分脫離了課堂教學實際,實用性差,教師課上使用時總有不盡如人意的感覺。從設計的角度看,課件的實用性由選題決定,即確定哪些內容需用課件表現(xiàn),哪些不必用課件展示。因為并不是所有內容都必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如一目了然的內容,或通過傳統(tǒng)媒體和其它教育媒體也能達到相同效果的內容,就沒必要費時、費力地將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所以,設計與制作時要充分考慮課件教學的實際需要,選題須精心、準確,體現(xiàn)實用性。選題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特別注意選題的“新”“奇”“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處于主動地位,形成直接的學習動機。
例如:高中英語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中設計的課件warming up and listening.,用憨豆幽默短劇和微相聲媒體文件引出本單元的標題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使學生覺得難以用英語表達的warming up中的內容具體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驗到了說的成就感,對英語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興趣。
2.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多媒體課件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而設計的,不是簡單的“黑板搬家”、“課本拷貝”,沒有必要面面俱到。設計應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擴充課本之外的知識。
高中英語必修四Unit2Working the land中的閱讀A PIONEER FOR ALL PEOPLE要解決的重點是對中國著名的農業(yè)科學家袁隆平和他的巨大貢獻的透徹理解。因此課件設計了scanning-careful reading-discussion幾個步驟,通過“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層次來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
3.注重素質培養(yǎng)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是教學的中心。因此,教師應善于結合不同體裁和題材的文章,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以SEFC Book 2A Unit 1為例,該單元的Reading 部分以No Boundaries為題,介紹了科學家Stephen Hawking與病魔抗爭的故事及其對生活的態(tài)度。文中以較大篇幅介紹了他對宇宙起源的研究和理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形象。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上述內容有一個整體理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去閱讀:
Q1:What difficulty did Hawking have at an early age?
Q2:What attitude does Hawking have towards his life and dreams?
Q3:What contributions has Hawking made?
Q4:How does Hawking understand science? Do you agree with him?
閱讀后教師可讓學生用一句話、一個短語或一個單詞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以培養(yǎng)其快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例如:
Para.1:Hawking's thought about his life which might not last long.
Para.2:How Hawking went on with his research instead of giving up.
Para.3:How Hawking became famous in the 1970s.
Para.4:What it means to be a scientist according to Hawking.
Para.5:What the scientific method means in Hawking's view.
Para.6:Stephen Hawking's humor.
在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以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清晰的認識:
Part 1(Para.1~2):Stephen Hawking didn't lose heart though his disease disabled him.
Part 2(Para.3~5):Something about Stephen Hawking's scientific theories.
Part 3(Para.6):Stephen Hawking's humor.
制作的課件應很好地將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思想和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結束語
多媒體課件的問題遠不只這些,隨著課件在教學中的大量開發(fā)和應用,新的問題在不斷產生。解決新問題應始終堅持從現(xiàn)狀分析和應用著手的原則,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設計出使學生能在有效時間內獲得較多信息,又留有觀察、思考、想象空間以及演練機會的優(yōu)秀課件,這對課件設計者和一線教師來說,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傳播;根本屬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200-02
一、網絡傳播的特點
目前,網絡傳播作為一種新型的大眾媒介傳播方式正引起越來越多人士的關注。網絡傳播具有不同于其他傳統(tǒng)媒介的特點,全面認識和把握其特性,是培養(yǎng)、強化人們的網絡意識,使網絡傳播健康發(fā)展的內在要求。網絡中信息的傳播是通過“0”和“1”這兩個數字不同的排列順序在計算機網絡中傳輸實現(xiàn)的。網絡傳播的特點說到底是由網絡數字化的內在特性決定的。具體說來,網絡傳播的特點主要有這樣一些:
1.傳播速度的快捷性。從20世紀70年代到現(xiàn)在,計算機速度提高了上百倍,但和數字網絡發(fā)展的速度相比還是非常滯后。在這幾十年中,隨著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發(fā)展,網絡速度提高了上萬倍。電腦技術的加速發(fā)展和Internet的異軍突起,把人們推進了新一輪的速度賽跑之中。利用光纜,數字信號的傳播速度達30萬千米每秒,每秒幾乎可以傳送1萬億比特的信息。網絡傳播的快捷性還表現(xiàn)在它對信息反饋的快捷性上,它能將發(fā)生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能夠吸引受眾注意的時間迅速地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用戶只需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便可在瞬時內將信息發(fā)送出去。網絡傳播速度的快捷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亟須改變。
2.傳播主體的虛擬性。從哲學意義上講,“虛擬”即是符號化。[1]在網絡上,影像、聲音、文字等各種形式的信息最終均是以數字信號0和1的形式被傳輸、記錄、存儲和處理的,傳播過程中的一切信息均是一串串生硬的符號,這造就了網絡傳播行為的虛擬性,傳播主體身份的虛擬性也即傳播主體身份的匿名性是網絡傳播虛擬性的主要體現(xiàn)。在網絡上,人們通過一個個符號來標識自己,真正的身份、年齡、相貌等都被隱藏在網絡的背后,無法看見。這樣一個能夠容納大量信息的無限虛擬空間在網絡中誕生,各類信息都可以在網絡上被任何人傳播,傳播者和受眾處于相對平等的網絡環(huán)境中。不但如此,人們還可以制造出與自身情況完全相悖的假相。但應該指出的是,網絡主體的“虛擬性”不同于宗教中神的“虛無性”,因為所謂虛擬并不是說網絡行為不是人們真實行為的組成部分,而是指人們網絡行為所依附的空間是一種不同于現(xiàn)實的物理空間的電子網絡空間,即“虛擬的實質是間接在場”。虛擬也不是虛假,虛擬是人們?yōu)闈M足社會交往的需要,把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圖景“復制”到網絡上,在上面創(chuàng)造一個既虛擬又實在的“擬態(tài)環(huán)境”。[2]因此,可以說虛擬性是網絡媒體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最大特點。但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傳播過程變成一個更加復雜的過程。
3.傳播范圍的開放性。網絡傳播范圍的開放性,突出表現(xiàn)在網絡傳播地域的開放性和網絡傳播對象的開放性兩個方面。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產生和不斷發(fā)展,人們的交往范圍實際上已經逐漸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互聯(lián)網已將全世界各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網絡傳播的信息,每個上網者都可以選擇在任何自己所愿意的時間接觸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對相關信息實時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線提問和交流,互動性很強,這是傳統(tǒng)媒介所不及的。網絡傳播的開放性大大拓展了人們選擇和利用信息資源的內容和范圍,真正實現(xiàn)了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讓更多的受眾享有廣泛的知情權,以達到提高受眾認知的目的。但正是由于互聯(lián)網絡的開放性,也造成了網絡上的信息源繁雜,從而網絡的信息內容在教育性、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等方面需要加強,這無疑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進行復雜的信息篩選的工作量。
4.傳播信息的豐富性。與傳統(tǒng)的信息載體相比較,互聯(lián)網的信息是經過數字化處理以后存放在計算機內部的,數字化拓展了信息存儲的空間。然而傳統(tǒng)傳播媒體對印刷、排版、發(fā)行、成本等要求都非常高。網絡卻不同,網絡空間理論上是無限的,可以放置巨量的信息。此外,隨著web 2.0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成為信息的信息源,無數的信息源匯集成了巨大的信息海洋。在網上,信息內容包括世界上主要傳統(tǒng)媒體如通訊社、報紙、電視臺等的網上新聞,世界各國各個政府機構、企業(yè)、學校、民間組織的網站信息、個人的博客和微博以及關于各種各樣主題的BBS討論信息等等。大到世界政經形勢、國際事務,小到社區(qū)新聞、生活瑣事,人們在網上幾乎可以獲取想要的一切信息。
5.傳播方式的多媒體性。Sun微系統(tǒng)公司總裁尼爾森曾經面對傳統(tǒng)媒體感嘆:為什么傳統(tǒng)媒體的幾種樣式是各自獨立的?為什么你必須在它們之間進行選擇?尼爾森的設問在多媒體網絡出現(xiàn)后變成了現(xiàn)實,自網絡時代以來,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從大規(guī)模集成進入超大規(guī)模集成,出現(xiàn)了以每秒千兆位的高速度進行運算與處理數據的集成電路。在此基礎上,互聯(lián)網利用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聲音、靜態(tài)圖像、視頻動態(tài)圖像和動畫等多種媒介形態(tài)綜合形成一個多媒體的信息平臺,使之成為邏輯鏈接的平臺工具,并能提供壓縮、編碼、編輯、加工處理、存儲和展示的信息產品等多種功能??缭搅藗鹘y(tǒng)的文字媒介、聲音媒介和視覺媒介之間難以逾越的界限和鴻溝?,F(xiàn)在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將人與計算機的接口擴展為三維,使人直觀地與計算機形式的動態(tài)封閉環(huán)境交互作用。[3]還可以改造報刊、廣播和電視的傳播手段,使他們接入到網絡,實現(xiàn)其傳播技術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使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緊密無縫地連接,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之間的分野,邁向跨媒介傳播的新時代。
二、網絡的根本屬性
由于網絡問題本身的復雜性,再加上不同人的明顯個體差異和對網絡的不同接觸程度,國內外對網絡的根本屬性的理解認識不一,眾說紛紜。筆者認為,網絡是一種工具,并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具現(xiàn)代性的技術性工具之一,但如果僅僅把網絡理解為一種工具,勢必會低估網絡的力量和網絡發(fā)展的潛能,也勢必會對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負面的影響。要把握好網絡的根本屬性,必須從人自身本質的發(fā)展角度來理解網絡。
1.網絡是人體手、眼、耳、嘴諸器官的全面延伸。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體器官的延伸,報刊、書籍是對人體眼睛的延伸,廣播是對人體耳朵的延伸,電視是對人體耳朵和眼睛的同時延伸,電話則是對人體耳朵和嘴的延伸。但所有這些延伸的特點就是單一性。而網絡則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它幾乎匯聚了以往所有媒體的功能。通過網絡,人們不僅可以讀、聽,而且還可以說、寫,等等。這樣,幾乎人體手、眼、耳、嘴諸器官的功能在網絡環(huán)境下都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了。所以說,網絡是對人體手、眼、耳、嘴諸器官的全面延伸,它是人體手、眼、耳、嘴諸器官的一種外在的綜合化物質形態(tài)。
2.網絡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與發(fā)展。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按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解釋,是指作為主體的人的本質力量由活動(運動)的形式轉化為物質存在物,創(chuàng)造出外在于人的一定客體存在。因此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就是人通過實踐把自己的需求、目的、思維、意識以及主觀性等內在力量凝聚在一個外在的客觀對象上,這些力量成為離開主體相對獨立的力量,而不再作為人的機體所固有的力量歸他支配。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前進,網絡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創(chuàng)造物,無疑也是人所內在具有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它充分顯示了人所內在具有的本質力量,不斷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應當充分地看到,人的本質力量說到底是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生成和積累的力量,人的本質力量是不斷發(fā)展的,它的發(fā)展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作用于網絡使之縱深快速發(fā)展,從而使得人類社會處在活性正循環(huán)的軌道上不斷發(fā)展。
3.網絡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種新形式。關于人的生命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理解。從哲學的意義上講,人的生命是人在時空中的一種存在形式。在哲學看來,“物質運動總是同時間和空間聯(lián)系著的”、“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空間是物質的廣延性或伸張性”。[4]人的生命是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所以,人的生命是與時間和空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說到底,它是時間和空間在生命意義上的一種延伸。為什么說網絡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種新形式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網絡對時空具有擠壓的意義和功能。在現(xiàn)實的人的生命活動中,人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總是受一定時空的制約。而在網絡空間里,“過去由于地域限制造成的信息溝通不久都將消失,在世界范圍內,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將形成全新的交流和互動關系?!盵5]當信息以數碼的方式組織并以電子器材作為載體傳送時,速度就是時間壓縮的具體呈現(xiàn)。當文本、聲音、影像等信息形式通過全球電話網絡或因特網絡傳送時,國界和地理距離的暫時消失就是空間壓縮的具體呈現(xiàn)。這樣,“主體的實踐活動不受現(xiàn)實的原子世界的物質時空的制約,人們的時空觀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6]通過網絡,人們可以在任何一臺計算機終端上進行信息交互活動。與此同時,這種信息交互是瞬時的并且在很多時候是一種對時空的超越。從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人將使用網絡,現(xiàn)代人的生命存在只有在現(xiàn)實時空和虛擬時空兩個時空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與有效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劉友紅.人在電腦網絡社會里的“虛擬”生存――實踐范疇的再思考[J].哲學動態(tài),2000,(1).
[2]楊智勇.網絡傳播的特點及現(xiàn)狀分析[J].科技資訊,2009,(27).
[3]吳廷俊.科技發(fā)展與傳播革命[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308.
[4]楊河.哲學綱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47.
關鍵詞:平面設計;多維化;發(fā)展趨勢
伴隨社會的進步,技術的提升,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逐步體現(xiàn)出多樣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過去的紙媒市場愈來愈狹窄,也愈來愈受到諸多新媒體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平面設計便要獨辟蹊徑探索一條屬于自我的發(fā)展道路了。新時代下平面設計的改變主要表現(xiàn)在下述兩個方面:第一,平面設計逐漸朝著交叉的媒體的方向邁進;第二,基于科學技術的對互動媒介的設計,其注重的是客戶切實體驗。
1多維化平面設計
多維化平面設計是一門涉及諸多內容的設計藝術,其把個體的活動、個體的感官、時空等要素雜糅到平面設計過程中,逐步構成了多維化的設計思維。設計人員依托設計語言,經過對設計對象的用心安排,讓平面設計打破二維空間的制約,多角度、多層面表達作品內涵。在實踐中,主要運用到現(xiàn)代新藝術、導視設計、室外廣告設計等諸多領域中。伴隨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類型與規(guī)??焖僭龆?,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此為平面設計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遇,其不再拘泥于二維空間,多維化平面設計逐步呈現(xiàn)出盎然生機。
2多維化平面設計的多重價值分析
具體而言,多維化平面設計的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下述幾個方面。
2.1商業(yè)價值
平面設計的商業(yè)價值表現(xiàn)在關注度的吸引方面。隨著網絡和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讓信息傳輸、共享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平常數量諸多的內容讓人頭腦中的“圖形處理器”反應度下降,此導致網絡中大部分質量一般的平面廣告難以發(fā)揮有效的宣傳功能。多維化平面廣告的誕生有效緩解了此種問題,為瀏覽者帶來了難以在網絡上領略到的全新體驗。多維化的設計觀念強調打破維度的制約,整體運用多種空間,添加諸多的二維空間之外的多樣化元素,讓平面廣告的視覺語言由“二維、靜態(tài)、單方向傳輸”向“多維、動態(tài)、雙方向傳輸”轉化,為平面設計增添全新動力,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2.2社會價值
當前時代,經濟穩(wěn)健增長,社會競爭日益升級,導致個體之間的問題逐步顯著。多種文化的沖突交流,致使人們形成了多樣化的道德理念與價值理念。公益廣告?zhèn)戎厝藗兊墓财返?,用一種愉悅、輕快的宣傳方式,傳輸含有內在意蘊的道德內容,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全面利用文化的融合功能。多維化平面設計的社會價值表現(xiàn)在更高效的工藝理念的宣傳上,打破傳統(tǒng)媒體方式,改變受眾對公益廣告的認知,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不單單是公益性廣告,商業(yè)廣告也逐漸利用社會價值的實踐作用,展現(xiàn)其特殊的設計觀念和視野。多維化要素引起了受眾對于看到的事物內在意義的考量,聯(lián)系廣告情境使人不自覺地想象到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進而完成公益理念的傳達。公益廣告不應當是枯燥的教條主義,而應當是侵染、是影響,是和受眾達成某種心理上的共鳴,很明顯,多維化的設計方式在此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
2.3藝術價值
在各種維度,藝術的表現(xiàn)不存在優(yōu)劣、高低之分。傳統(tǒng)平面設計在表現(xiàn)形式上更積極、更濃烈,設計人員依托圖像、語言、色調在二維空間全力展現(xiàn),旨在把受眾的注意力由一個可以切實體會到的多維世界招引過來。多維化平面廣告的表現(xiàn)形式更內斂,更迂回,其并非把受眾的注意力吸引在某個維度或者某個媒體上,而是把設計融進現(xiàn)實生活,全方位激發(fā)受眾的感官,讓受眾的心靈受到觸動,思想產生變化。
2.4生活價值
現(xiàn)代人的審美趣味伴隨社會發(fā)展不斷變化。進入21世紀以后,經濟條件更優(yōu)越,在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滿足以后,人們逐漸考量自我存在的意義,這有利于深化人們對美的認知。多維化設計的產生從本質上來說是社會發(fā)展在生活方面的體現(xiàn),運用實踐所可以提供的所有科技舉措與媒體方式,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乃至滿足人們對于美的訴求。實際上,多維化平面廣告的目的是和受眾的生活有效融合在一起。
3多維化平面設計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多維化平面設計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集中體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
3.1多維化在圖形方面的運用
圖形是平面設計的基礎元素,沒有圖形的平面設計作品是乏味的。圖形的多維化重點表現(xiàn)在對攝影圖片的進一步修理與設計。當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攝影圖片打破了時空制約,攝影人員能夠依據平面設計作品的需求對攝影圖片加以美化,來提升攝影圖片的體現(xiàn)力。“圖”指的是二維作品,“形”指的是三維作品,兩者的有效融合是達成平面設計視覺體現(xiàn)多維化的重要舉措,同時是平面設計朝著多維化方向發(fā)展的重要渠道。
3.2多維化在文字方面的運用
文字是社會向前發(fā)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設計中增添有關的文字是作品傳輸信號、指引消費的重要舉措。在多維化平面設計中文字可和圖形加以融合,也可作為獨立個體加以處理。文字和圖形加以融合時,設計人員一般會運用文字嵌入的形式,把文字與圖形視為一個總體進行設計,此種形式會給受眾的感官帶來較大沖擊,進而實現(xiàn)傳輸信號的目標。而將文字視為單獨個體加以處理,是運用文字尺寸、色調的設計,讓其體現(xiàn)出某種韻味,讓受眾較易且愿意接受。總之,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維化平面設計已逐漸成為平面設計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而在進行多維化平面設計中,要求設計人員必須靈活運用各類元素,例如感官元素、行為元素等,通過各種元素的靈活搭配和組合,從感性和理性等多個維度增強平面設計的展現(xiàn)效果,實現(xiàn)平面設計內容的有效傳達,從而最終實現(xiàn)平面設計所要達到的效果。而伴隨設計理念、設計元素等的不斷更新,多維化平面設計也必將進入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下文將對多維化平面設計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一定的展望。
4多維化平面設計發(fā)展趨勢展望
多維化平面設計是平面設計領域的一個新的設計去趨向,其重要的特征在于突破了傳統(tǒng)地設計理念和空間限制,嘗試下采用多種材料、媒介來有效地增強平面設計的效果。結合當前多維化平面設計現(xiàn)狀,本文認為多維化平面設計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主要呈現(xiàn)如下特征。
4.1注重立體空間的延伸,提高信息的傳遞強度
多維化平面設計中,立體空間的設計將會給受眾全新的觀看方式,也表現(xiàn)出了設計者的立體化的思考空間。注重立體空間的創(chuàng)造和延伸,是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重要構成內容。以現(xiàn)代書籍設計為例,立足立體空間延伸的設計理念,則可以給讀著一種參與體驗和立體形態(tài),可以有效地增強讀著的閱讀體驗和興趣。同時,在平面設計中,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技術和工藝來營造立體化的空間,即利用多種多樣現(xiàn)代材料,結合設計者的敲打、沖壓、刻刮、壓印、鍍金銀等改變其表面性質,創(chuàng)造出各種立體效果,達到多維效果。
4.2注重動態(tài)空間層面的延伸,建立視覺傳達空間
多維化平面設計是伴隨著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發(fā)展下的平面設計領域一次數字革命。隨著多媒體技術與新媒介的結合,形成了極富沖擊力的效果。隨著平面設計與科學學科的交叉,運用各類專業(yè)軟件實現(xiàn)的圖文收集、編輯以及高速傳送。同時,技術發(fā)展下,人機互動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的形式,打破了人們固有的心理空間。一些光學技術與影視技術在平面設計領域的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能夠獲得一定一種造型空間以及視覺層面的心理體驗,有效拓展了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層面的動態(tài)空間。
4.3時間與空間的對接,創(chuàng)造平面設計的動態(tài)空間
伴隨著多維形態(tài)意識的不斷深入,多維平面設計會更多地考慮到時間因素,以時間元素作為設計場景的供給元素,以空間上點線面作為場所因素,通過時間與空間二者之間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出動態(tài)空間的形式。在平面設計中,融入意識與精神的多維度,并實現(xiàn)時間元素與空間元素之間的對接,充分地表現(xiàn)出設計者的設計意圖,符合受眾的關注點,形成與受眾之間的思想互動。
4.4注重互動體驗,強化信息傳播有效性
隨著互動設計理念的提出,人們對于互動要求越來越多,并促進了互動設計理念在各個設計領域的運用于延伸。當今時代下,互動代表著人們對于世界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而在設計領域中運用這一理念,可以建構出一種全新的認知和體驗環(huán)境。其有別于傳統(tǒng)地設計,更加注重了受眾的體驗以及信息的傳播。因此,注重互動的多維平面設計將成為未來平面設計的一個重要趨勢。在具備互動性的平面設計中,受眾與作品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明顯地持續(xù)。這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而非被動接受的過程,因而信息的傳播更加高效。總之,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平面設計與科學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將會更加緊密,而各種先進的技術和設計理念將會不斷地融入到平面設計領域,推動多維平面設計的快速發(fā)展,從而不斷地滿足受眾日漸個性化、多樣化的審美需求,進而促進平面設計所蘊含地信息的更為有效地傳達。
5結語
多維時代下的平面設計擁有了更多活力,面對科技的提升,社會的前進,平面設計等有關工作也應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推動平面設計享有更光明的發(fā)展前景。在視覺文化與圖形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下,受多種實際要素的影響,人們看待圖形的觀念和形式均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單一的平面二維設計已無法滿足時代需求,平面設計正想著多維化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于瑩,張家琪.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在多維化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6(3):140-141.
[2]李奇青.淺析多維化平面設計中的觸覺設計[J].青春歲月,2015(2).
[3]胡海燕,逯海勇.平面上的空間發(fā)展——議多維化平面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1(10X):57-58.
[4]胡海燕,逯海勇.平面上的空間發(fā)展:議多維化平面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10):57-58.
【關鍵詞】淘寶 “雙十一狂歡節(jié)” 網絡營銷 電子商務
2009年前,11月11日還只是人們日中調侃的“光棍節(jié)”,但如今它己不僅僅只是光棍節(jié),還成為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購物狂歡節(jié)。在淘寶網的大力推廣下“雙十一”己經演變成了一個消費者們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jié),也成為了國內各界電商、網商的“掘金節(jié)”。
一、“雙十一狂歡節(jié)”營銷概述
“雙十一狂歡節(jié)”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營銷節(jié)日,淘寶商家為了能夠增加銷售額度所創(chuàng)造的新型營銷模式,進而增加消費者在淘寶平臺上銷售的積極性。
我國現(xiàn)階段最大的銷售平臺應該就是淘寶網,淘寶網現(xiàn)階段已經擁有超過5億的用戶,每天訪問淘寶網的人數都能夠超過6000萬,淘寶網每天都能夠銷售超過8億件產品。伴隨著人們在逐漸使用淘寶進行網絡購物中,淘寶也已經逐漸發(fā)展過程全面性的網絡銷售平臺,不僅僅能夠進行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產品銷售,還相繼推出了例如“雙十一狂歡節(jié)”等多種模式的營銷手段。淘寶網已經成為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網絡銷售平臺。本文對于淘寶“雙十一狂歡節(jié)”進行研究,但是由于阿里巴巴旗下有兩個網絡銷售平臺,分別是淘寶與天貓,天貓網絡銷售平臺是在2011年從淘寶中脫離出的一種網絡超市銷售平臺,因此本文在對于淘寶“雙十一狂歡節(jié)”進行研究中,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及天貓都包含在內。
二、“雙十一狂歡節(jié)”營銷效果
“雙十一狂歡節(jié)”在五年的發(fā)展時間,已經取得了顯著性成效,但是人們對于“雙十一狂歡節(jié)”也存在一定質疑,淘寶每年都能夠“雙十一狂歡節(jié)”當天獲得更高的營銷額?!半p十一狂歡節(jié)”在開始舉辦時參與的電子商務平臺較少,也僅僅有部分網友會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當天選擇網購,但是目前的“雙十一狂歡節(jié)”已經成為全民集體購物的一個盛會,國內電子商務平臺也在2012年開始逐漸加入到“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
淘寶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是經濟利益最顯著的網絡銷售平臺,并且在實際銷售中淘寶在人們之間的知名度也在逐漸增加。淘寶網在剛開始創(chuàng)建“雙十一狂歡節(jié)”的過程中,淘寶對于雙十一宣傳強度有限,僅僅有部分品牌參與到其中,并且其中主要都是服裝類的品牌,此時的淘寶宣傳模式也較為簡單,人們對于“雙十一狂歡節(jié)”的認識范圍還較小,但是淘寶在首次的“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還是獲得了較高的營業(yè)額。淘寶網在這基礎上決定加大對于“雙十一狂歡節(jié)”的宣傳力度,去年淘寶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當天的銷售額已經高達350億,在這場網購的盛會中,淘寶可以說是穩(wěn)賺不賠,因為淘寶在僅僅作為一個銷售平臺,淘寶最為關鍵的責任就是聚集更多的品牌商家參與其中,讓用戶及品牌商家能夠擁有良好的交易環(huán)境。
三、“雙十一狂歡節(jié)”營銷成功因素
淘寶創(chuàng)建的“雙十一狂歡節(jié)”對于企業(yè)經營銷售而言,就是一種節(jié)假日的營銷模式,淘寶在特定的時間內舉辦特殊性質的銷售活動。其中電子商務平臺在實際銷售中使用節(jié)假日銷售模式已經十分普遍,主要就是利用傳統(tǒng)性質的節(jié)日,甚至電子商務平臺自身創(chuàng)建節(jié)假日銷售環(huán)境,但是所有的節(jié)假日銷售熱度都沒有想“雙十一狂歡節(jié)”這樣被人們熱烈歡迎。
(一)參與產品種類眾多,降價幅度明顯
“雙十一狂歡節(jié)”在逐漸發(fā)展中,現(xiàn)階段消費者及品牌商家已經開始廣泛性參與其中,真正將“雙十一狂歡節(jié)”變成一場盛大的盛會。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發(fā)展中,各各電子商務平臺已經開始廣泛性參與到雙十一銷售中,電子商務平臺也在逐漸發(fā)揮自身優(yōu)點,在實際銷售中已經進行了差異性銷售,進而保證人們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能夠具有較高的購買力。但是由于參與的品牌較多,造成“雙十一狂歡節(jié)”后出現(xiàn)物流過慢的情況,部分消費者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購買的產品在半個月后才到貨的。
(二)“雙十一狂歡節(jié)”前無縫式宣傳
“雙十一狂歡節(jié)”之所以能夠每年都在發(fā)展,并且在今天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關鍵因素就是淘寶能夠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銷售的前期進行強大的廣告宣傳,讓人們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前期就能夠感受到銷售的氛圍。
1.網絡宣傳起鋪墊效果。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到來的前期,淘寶就已經在各各網站的關鍵位置標記進行宣傳,人們在任何網站進行瀏覽的過程中,都能夠發(fā)現(xiàn)與“雙十一狂歡節(jié)”有關的字樣。本文對于淘寶“雙十一狂歡節(jié)”營銷宣傳效果研究中,針對2013年淘寶宣傳模式進行分析,淘寶在改年對于“雙十一狂歡節(jié)”進行了大量的投放,例如在人們?yōu)g覽鳳凰網中,就能夠在鳳凰網的右上角發(fā)現(xiàn)淘寶“雙十一狂歡節(jié)”的顯著字樣,并且還能夠直接從鳳凰網跳轉到淘寶官網上瀏覽,這種“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打折的商品十分吸引人們眼球。
2.傳統(tǒng)媒體營造社會輿論。淘寶在剛開始“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對于銷售意識還較為淺薄,對于銷售活動準備的時間也有限,但是在伴隨著“雙十一狂歡節(jié)”不斷發(fā)展中,現(xiàn)階段淘寶已經能夠開始向宣傳模式推廣傳統(tǒng)媒體中,讓人們對于“雙十一狂歡節(jié)”更加了解。
四、結論
淘寶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不斷增加銷售數量的同時,淘寶在實際銷售中也面臨著較多的影響,希望淘寶能夠不斷完善自身,保證在“雙十一狂歡節(jié)”中的銷售地位。
參考文獻
[1]Susan T.Fiske,Shelley E.:Social Cognition,New York:McGraw -Hill,1991胡銀銀.光棍節(jié)網購亂象一基于傳播學“使川與滿足”理論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3.
[2]馬紅春.O2O電子商務模式在我國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J].科技視界,2012(26).
[3]江陽.光棍節(jié)網商促銷狂歡發(fā)展淺析[J].電子商務,2013,(1).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Excel與數據處理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Teaching of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CHEN Ganlang
(School of Softwar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hai, Guangdong 243000)
Abstract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is a basic subject in comput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act, practicality strong,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leading teaching mode can not effectively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Firstly,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course, the study of classroom innovation. Mobile Internet spawn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d to the dat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and lead to changes in the role of teachers, curriculum mode, the initia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learning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cours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get deeper understand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高等教育中,計算機基礎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Excel作為各專業(yè)各學科都會應用到的基礎計算機應用軟件,Excel與數據處理這一課程在高等教育中備受重視。①Microsoft Excel在數據組織、數據管理、數據計算、數據分析及圖表分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處理能力,通過Excel可以實現(xiàn)數據的計算、工作表格的創(chuàng)建、數據輸入、公式與函數的創(chuàng)立等,②可見,Excel與數據處理同Word、網頁制作等基礎性計算機課程一樣,在工作和學習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對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學習和教育自然備受教育家們的關注。不斷出臺新的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使得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理和“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1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理
Microsoft Excel在數據組織、圖表分析、數據的排序等應用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能有效適應計算機信息課程例如“Excel與數據處理”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對換,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可以在課堂的寶貴時間內更專注于深層次的課程學習和理解。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可以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根據教學提綱,采用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電子書方式,進行網絡學習和互動。③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采用微課堂教學結合多媒體教學,通過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實現(xiàn)Excel與數據處理課堂教學和多媒體教學。
1.2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特征和當前“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未來計算機類專業(yè)基礎信息類課程教學中主要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通過翻轉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在線的計算機課程,如Excel與數據處理或者網頁設計的在線指導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通過互動來完成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教學指導,再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實施“翻轉課堂”,制作數據表格和PPT,打破互動學習和教育環(huán)境之間的一種平衡態(tài),提高教學質量和實踐性,特別有利于計算機基礎類知識教學。
二是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有利于做好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在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體系下,教師在課堂上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不利于多媒體信息教學的模式,在Excel與數據處理這類課程中,能有效克服傳統(tǒng)教育的詬病,通過翻轉課堂這類新型的學習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消化水平。
三是通過翻轉課堂學習,能優(yōu)化對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教學的效果評估機制。當前Excel與數據處理的課堂效率和教學評估價值不夠完善,不能有效滿足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方式方法。而翻轉課堂教學能在素質教育觀念影響下,加強師生互動交流,為了提高計算機課程素質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進行翻轉課堂革新,提高學生學習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自制力和學習控制能力。
2 翻轉課堂在“Excel與數據處理”教學中應用要點分析與教學改革舉措
翻轉課堂在“Excel與數據處理”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采用翻轉“Excel與數據處理”課堂教學,通過“Excel與數據處理”的培養(yǎng),綜合現(xiàn)有翻轉課堂設計模式得到了適合“Excel與數據處理”翻轉課堂開發(fā)和設計的模式,從人才教育和培養(yǎng)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出發(fā),促進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升級,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促進教學產業(yè)結構的合理化。當前,我國的“Excel與數據處理”課堂教學還處于調整發(fā)展期,對計算機專業(yè)人才要求門檻較高,采用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教學,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互動交流,對教育模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采用量化評估方法,通過考試來進行量化評估,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從數量模式向質量模式的轉變,從學歷培養(yǎng)向素質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
在基于翻轉課堂的多媒體教學中,“Excel與數據處理”的課程軟件可以是全屏、選定窗口或者選定范圍,在教學過程中用視頻的形式,來優(yōu)化“Excel與數據處理”課堂教學。在翻轉課堂上,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新型知識的學習,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轉換,采用效果評估機制進行翻轉課堂的多媒體課程設計,在翻轉課堂的Excel與數據處理教學中,多媒體軟件支持全屏、窗口、區(qū)域三種方式錄制,在錄制的同時可以將攝像頭錄制到畫面中進行。以用翻轉課堂的形式教學,為計算機基礎教學提供高質量的微實驗制作需要團隊。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時間,基于“Excel與數據處理”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特點分析,智能翻轉課堂是由美國MaureenLage Glenn在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入門”時采用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教學匯總,使用視頻軟件錄制PPT并附上講解聲音,進行“Excel與數據處理”的教學實踐。結合“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課堂革新研究。移動互聯(lián)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進而應用到數據信息處理等移動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課堂中,引發(fā)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的變革,通過翻轉課堂,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翻轉課堂在“Excel與數據處理”教學中應用要點和當前“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教學改革的舉措重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通過翻轉課堂教學,重新建構“Excel與數據處理”的學習流程,通過“翻轉課堂”對Excel與數據處理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通過互動完成課堂中的疑難點的解答和教學,通過云平臺進行知識點的匯總,實現(xiàn)教育均衡發(fā)展。
其次,“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通過翻轉課堂學習,不再是依賴于教師個人的能力,而是實現(xiàn)了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和素質培養(yǎng),通過對“Excel與數據處理”的任課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視頻來學習課程中的知識點,在翻轉課堂中,通過對“Excel與數據處理”的學習,學生能準確利用工作表及單元格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互動學習。
再次,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Excel與數據處理”微課程的教學,能夠集眾師之長,用最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xiàn)課程中的疑難重點,而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可供查閱和修正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溝通,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答疑進行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檢驗,由于在翻轉課題中,學生可以自己掌控節(jié)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在線課程的教學,提高“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教學的質量。
3 結語
本文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Excel與數據處理”教學中的應用。首先分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優(yōu)點。結合“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課堂革新研究。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促進“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革新,進而應用到數據信息處理等移動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課堂中,引發(fā)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的變革,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主動性,對課程內容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推動“翻轉課堂”改革,有效提高“Excel與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實踐效果。
注釋
① BILINSKI P and BREMOND F. Contextual statistics of space-time ordered features for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C]. IEEE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ideo and Signal-based Surveillance, Beijing, 2012: 228-233.
② PRATAP KUMAR SAHU,ERIC HSIAO-KUANG WU,JAGRUTI SAHOO,et al.BAHG:Back-Bone-Assisted Hop Greedy Routing for VANET's City Environ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3,14(1):199-213.
[關鍵詞]媒介融合;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媒
介融合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以傳播文化為目的的媒體發(fā)展,能夠讓信息內容更豐富、信息變現(xiàn)形式更生動。廣播電視要不斷提升自身信息傳播能力,實現(xiàn)信息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突破,鞏固自身的輿論引導地位。
對媒介融合的認識
媒介融合指的是音頻媒介、視頻媒介、印刷品媒介以及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在可操作性戰(zhàn)略原則的引導下,更好地實現(xiàn)以傳播文化為目的聯(lián)盟。媒介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種動態(tài)化的發(fā)展過程。媒介融合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文化傳播方式,有助于各種信息在一個共同平臺上實現(xiàn)有效整合,在整合的基礎上實現(xiàn)信息的有效傳播。媒介融合能夠促進不同媒體交互性提升,這種融合對新媒體信息的生產與傳播產生重大影響。媒介融合是一種技術性融合,其信息整合功用突出。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既有豐富的文字圖像,又有音頻視頻,可以將信息生動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得各種信息的傳播更加生動形象。
廣播電視輿論引導現(xiàn)狀分析
各種媒體都具有輿論引導功能,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是各種媒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信息傳播媒介進行信息傳播、輿論引導具有特定的模式。一般而言,媒介需要先從現(xiàn)實社會中選取信息素材,然后根據社會意識形態(tài)需要,依據一定的價值導向,對所收集到的信息素材進行加工,對信息素材進行重新包裝,使之形成具有一定價值導向的、有一定社會針對性的、能夠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的信息內容。最后通過媒體途徑把信息傳播出去,以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廣播電視通過不斷包裝各種信息媒介,提升其信息傳播質量,保證傳播內容的可讀性和娛樂功能,以形成一定的輿論導向,提升市場競爭力。目前,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地位受到各種挑戰(zhàn),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種新媒體不斷出現(xiàn),新媒體傳播信息的時效性強。廣播電視傳播的時效性不及新媒體,體現(xiàn)出明顯的劣勢。新媒體能夠憑借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社會突發(fā)性事件進行快速傳播;廣播電視則不具有這種優(yōu)勢,其輿論導向的主體地位受到沖擊。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提升輿論導向能力,成為廣播電視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趨勢。媒介融合對廣播電視發(fā)展的影響分析廣播電視主要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使人們自覺服從集體意識,自覺遵從多數人的共同意見,使社會成員遵從主流意識、集體意識、大眾意識,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的輿論主體地位下降,觀眾不斷減少隨著信息科技手段的發(fā)展,新媒介不斷產生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當前,青少年群體更喜歡通過新媒介方式接受信息,因為新媒介信息傳播內容更加生動、時效性更強。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介受到年輕人的冷落,這是造成廣播電視觀眾驟減的主要原因。如果這種現(xiàn)象不能得到改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其輿論引導主體地位將會受到挑戰(zhàn),新媒介的輿論影響力將會得到提升。媒介融合出現(xiàn)多樣化的信息客戶端,使媒體輿論引導的平臺更加廣闊,單一的輿論導向方式已變成歷史,信息科技的深入發(fā)展使人類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更為直接更為原始,這種信息對觀眾的沖擊力更大,帶給觀眾不同的情感體驗。數字傳媒的出現(xiàn),有力地改變了廣播電視時效性差的缺陷,能夠實現(xiàn)信息的有效傳播,打破傳統(tǒng)媒介的舊格局。
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在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要生存發(fā)展,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傳播能力,實現(xiàn)信息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突破,探尋鞏固其輿論引導地位的方式途徑。
1.實現(xiàn)廣播電視傳媒轉型發(fā)展
媒介融合適應社會發(fā)展趨勢,廣播電視輿論引導主體地位受到挑戰(zhàn),主要是因為廣播電視不能實現(xiàn)傳播方式的轉變,不能立足現(xiàn)實積極創(chuàng)新。科技的發(fā)展使得媒介融合發(fā)展更為深入,在這種情況下,由政府主導的廣播電視控制力不斷減弱。網絡輿論平臺是開放的,交互性很強,這種平臺的發(fā)展動力很足。如今政府部門也認識到網絡輿論平臺的重要作用,開始重視網絡輿論的建設發(fā)展工作。目前社會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各種矛盾問題客觀存在且比較突出,化解矛盾必須要有宣泄平臺,在沒有更好的傾訴渠道的情況下,人們會通過網絡平臺表達自己的訴求,宣泄不良情緒,這也是網絡輿論平臺受到人們追捧的重要原因。廣播電視媒體要想很好地發(fā)展,必須適應形勢的變化,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參與信息網絡、數字化傳播,積極重視、關注社會問題,做深入的調查和采訪,調動各種能力,通過數字化的途徑,為觀眾提供能夠充分表達自己思想情緒、認識態(tài)度的合理化平臺,實現(xiàn)與觀眾的交流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2.廣播電視要不斷提升公信力
公信力是傳媒發(fā)展的無形資產,公信力是媒體長期積累起來的誠信力量,公信力能夠有效地體現(xiàn)媒體的權威性、社會信譽度、在公眾心中的影響力等。如果媒體沒有公信力,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公信力對媒體發(fā)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與新媒體相比,廣播電視的公信力較強,廣播電視是正規(guī)的信息傳播平臺,其傳播信息的可信度與可靠性相對較強,這也是社會公認的。隨著社會的變化,媒介融合不斷發(fā)展,各種新媒體不斷產生,廣播電視雖然能夠保障信息傳播的準確性,但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信息傳播,這使得輿論引導作用力大大降低。因此,廣播電視要想獲得發(fā)展,必須不斷提升其公信力,要積極關注社會輿論民情,對于民眾所關心的問題做全面深入客觀的報道,及時反映民生訴求,反映百姓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公信力。
3.廣播電視要努力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關鍵詞] 政府信息公開;問題;舉措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91
[中圖分類號] D6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1- 0184- 02
1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加入WTO 之后,政治文明程度不斷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成為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致力于發(fā)展的對象。法制政府的建設就是把政府的行為置于陽光下,保障行政相關人的知情權,提高我國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公民對于政府機關的重大決策以及社會公共事務享有知情權,而政府信息公開是公民知情權的具體體現(xiàn),進而保證公民對重大政治活動充分參與,實現(xiàn)公民言論自由。當前我國腐敗問題日益尖銳,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法律制約性不強,導致政府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少科學的管理方法。對于造成惡劣影響的網絡輿論事件、負面新聞、不實的報道,政府相關部門了解真實情況不及時,向公眾最新事件情形的報道往往比較滯后,造成輿論危機和公眾的恐慌心理,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2 政府信息公開開展過程中的困境
2.1 政府信息公開法律體系不健全
政府信息公開日益受到國家和政府各部門的重視,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的深化,相關人員的腐敗行為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起步比較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還需要時間來加以充分的完善,尤其是全國統(tǒng)一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還沒有建立,對相關人員的判定缺少有力的法律條文規(guī)定。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把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中去考量,但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因為法律位階不夠,而不能對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提出信息公開的要求,這也是我國立法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并盡快解決的事情。
2.2 信息公開的渠道窄,方式比較單一
單一化的政府公開渠道,已經不能適應公眾多樣化的需求。當前,政府信息公開絕大部分仍采用傳統(tǒng)的報刊、新聞媒體、專欄布告等,對新型網絡的運用較少,自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使用欠缺,民眾很難及時獲取一手信息資源。改革閱覽室,電子信息屏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公眾對政府信息的評論還存在非法干預的現(xiàn)象。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我國公民主要通過政府公報來了解公開的信息,公開形式存在問答不對稱的問題。政府信息公開的主動性不強烈,法律文件較為零散,經常性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政府部門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能力不足,與之相關的軟件開發(fā)和配套設施的建設滯后嚴重。
2.3 公民對于信息公開的思想觀念陳舊,責任意識不強
中國歷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保守的思想觀念對政治民主的影響根深蒂固。公眾頭腦中存在官員可知,自身不可知的意識。如我國在SARS期間,SARS疫情、公布病人的具體病情,盡管可能引起公眾的困擾,但民眾還是積極配合,不過病人的隱私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對于政府的信息,公眾習慣于被動接受,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特別是發(fā)現(xiàn)政府“負面”的報道,也因為不了解具體的法律法規(guī)、不清楚專門的舉報渠道而擱置。公民對于政府信息的參與度不高,受到不法侵犯時無法形成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需要對公眾進行專業(yè)的法律指導和專業(yè)化的訓練,提高相關參與人的業(yè)務水平。
2.4 對于不予公開的救濟手段規(guī)定不足
現(xiàn)行制度中,如果義務主體不予公開,最多只是追究內部責任,缺乏對不予公開的法律救濟途徑。即使在現(xiàn)行規(guī)定中作出規(guī)定,也屬于超越職權的無效規(guī)定;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請求公開的案例,人民法院普遍不能給予及時的救濟。在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中因為公民知情權的存在,公開信息是政府的義務,獲取信息是公民的權力,行政部門如果不按照法律履行自己的公開義務,就該對公民的知情權進行保護,而現(xiàn)行的制度無法達到保護的目的。
3 政府信息公開的完善措施
3.1 加強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體系建設
在我國,由于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一種新型的法律制度,要與相關的法律制度配套使用,在制定和實施好地方性法規(guī)的基礎上,考慮制定《行政信息公開法》。在構建我國透明政府的過程中,應該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信息公開條例,繼而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真正實現(xiàn)透明政府的建立與完善。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位階,賦予政府信息公開真正的權力,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把政務微博、微信管理也納入地方性法規(guī),明確政府的責任,規(guī)范信息公開的渠道。
3.2 豐富政府信息公開渠道
我國實行行政信息公開的首要步驟就是辦好政報,刊載立法過程中的調查、質詢等問題。開設國家公文閱讀窗口,向公眾主動公開相關政府信息;對于偏遠地區(qū),要把張貼文件發(fā)放到村委單位。增加信息公開的內容和范圍以及運用網絡平臺相關信息的新型方式,通過網絡互動拓寬溝通途徑。不能忽視傳統(tǒng)媒體的角色定位,例如公開欄,電子顯示屏等在不同地區(qū)的使用,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求。
3.3 增強公眾主動參與政府信息公開的自信
提高廣大觀眾作為信息知情權力的角色轉變,學習法律知識以及相關的體制機制內容,使公民意識到信息公開是自身合法享有的權力,主動參與政治活動。公民可以通過政府信息平臺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最新資訊,保障自身的參與權,擔負起監(jiān)督政府部門的責任,防范腐敗事件的發(fā)生,充分享有作為公民的權力。降低政府信息公開的門檻,打破公民只能被動接受信息的舊習。
3.4 完善不予公_的救濟制度
“有權利必有救濟”,必須以有效的救濟手段尤其是訴訟方式作為有關主體權力救濟的依托,即一旦主體的該項權利受到損害,該主體可以通過有效的救濟途徑特別是通過法院提訟的方式獲得救濟,否則法律所規(guī)定的權力往往被束之高閣。從我國的實際來看,都應該有對于知情權的救濟,這種救濟往往是通過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加以落實,所以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應該有救濟程序的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根平.建立健全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8(6).
[2]盧智增.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