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關于家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家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家的詩句

第1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關于中秋的名詩佳句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xiāng)

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

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關于中秋節(jié)的古詩1、《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2、《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4、《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第2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論文關鍵詞:人居環(huán)境評價 區(qū)域性 GIS 指標體系

論文摘要:文章回顧了國內外人居環(huán)境評價的歷程.著重闡述并分析了國內外人居環(huán)境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內容、城市因子選擇、評價適用性、評價思想等方面。并提出未來人居環(huán)境評價應特別注重區(qū)域性、引入人地和諧——環(huán)境友好觀,最、加強多學科的耦合及GIS的應用等。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居住環(huán)境發(fā)展非常迅速.而人居環(huán)境的研究還相對落后。事實上,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huán)境的要求日趨嚴格。因此。對人居環(huán)境的研究熏待加強,在縱深方向和不同領域加以深化。本文試圖對國內外的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研究作進行系統(tǒng)綜述,探究這些研究對中國人居環(huán)境的啟示、展望人居環(huán)境評價.以期拋磚引玉的目的

1人居環(huán)境的起源及國際響應

人居環(huán)境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其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人類身心健康,還是一個人口、社會、環(huán)境、資源相互協(xié)調的問題,也是衡量人類社會進步與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日益擁擠、人居環(huán)境質量下降等現象,導致了“城市噩夢”的產生。從而引起了學者的關注,早在1954年,希臘著名城市規(guī)劃學家、學者道薩迪亞斯(Doxiadis)等創(chuàng)立了“人類聚居科學”fEkistics)的理論,即:ScienceofHumanSettlement伸文簡譯為“人居環(huán)境學”),強調對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綜合研究(即:自然界、人、社會、建筑物和聯(lián)系網絡)。

優(yōu)美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如何建設、評價人居環(huán)境成為探索熱點。1961年wH0(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結了人類基本生活要求的條件(即“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適性(Amenity)”),并提出了居住環(huán)境的基本理念。1972年.聯(lián)合國“人類環(huán)境”大會第一次將環(huán)境問題納入世界各國政府和國際政治議程。

1976年,溫哥華第一次聯(lián)合國“人類住區(qū)”大會通過了《溫哥華人類住區(qū)宣言》,提出了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是每個人類住區(qū)政策的首要目標。1996年,伊斯坦布爾聯(lián)合國第二屆人類住區(qū)會議(HabitatII)探討了兩個具有全球性重要意義的主題:“人人享有適當住房”和“城市進程中人類住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lián)合國人居署從1989年開始創(chuàng)立“聯(lián)合國人居獎”,這是全球人居領域最高規(guī)格的獎,以表彰在人類住區(qū)發(fā)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政府、組織、個人和項目。2001年,在紐約召開的Istanbul+5特別聯(lián)大,檢討和評估了《人類居住議程》的執(zhí)行情況

2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

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研究主要通過人居環(huán)境評價來描述.而人居環(huán)境評價則由人居環(huán)境評價指標體系或定性描述來體現。人居環(huán)境評價通過問卷調查、相關指標體系的建立來刻畫人居環(huán)境的狀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可以使對人居環(huán)境理論的探討轉向如何實施和操作的應用層面.因而人居環(huán)境評價是人居環(huán)境理論研究走向實踐應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還有利于對人居環(huán)境質量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并建立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以便找出不足,取長補短,進而尋求發(fā)展的方向。

人居環(huán)境評價指標體系是描述和評價人居環(huán)境優(yōu)劣的可量度參數的集合.是對人居環(huán)境質量的一種刻畫、描述和度量,是一種“尺度”和“標準”。而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好壞則在系列指標體系中表現出來。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體系是綜合評價人居環(huán)境狀況及發(fā)展趨勢的基礎.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可為人居環(huán)境的建設與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3國內外人居環(huán)境評價研究述評

3.1國外人居環(huán)境研究現狀

國外對城市人居環(huán)境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美國走在前列。早在1976年,美國卡普(Cap,F.M.)等學者在調查舊金山的居民對居住區(qū)位因素的選擇時.讓居民從100個因素中挑選出對區(qū)位選擇最重要的選項.得到了有意義的2O個要素;后來,諾克斯(Knox,1995)把這些要素分為6大類(美學、鄰居、通達性、安全、噪聲及令人煩惱的事情),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調查評價的先例?!睹绹鞘形幕吩u價“城市宜人性”涉及到良好的自然條件,良好的人工環(huán)境,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及設施;1997年,美國對301個都市區(qū)評選“居家最佳地區(qū)”確定了相應的評價指標。英國“城市設計小組”的“好的城市設計”的概念中包含了城市最佳人居環(huán)境的要核。2001年Asami提出衡量居住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和要素應包括可持續(xù)性(Susmin.ability)[1ol。2004年,英國經濟學家智囊團(EconomyIntelli.genceUnitEIU)的全球城市“宜居性”排名工作是在其先前“居住困難度”的調查方法上展開,選取40余項因子、五大類,為城市宜居性提供評價的指標ll1。2005年,美國MONEY雜志每年一次對全美宜居城市進行了評選。其評價基于對市民的調查,和英國一樣把宜居性放在了重要位置蚴。美國著名的默瑟人力資源咨詢公司(MercerHumanResourceCon.suhing)提出了城市生活質量評價標準。國外在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評價中主要把‘宜居性’作為重要指標并指導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建設。

目前,由于一系列環(huán)境衛(wèi)星和地球資源衛(wèi)星投入運行及縱深的應用,西方發(fā)達國家(美、日、英、法、德等)已應用計算兼容磁帶遙感數據方法在城市人居環(huán)境研究中。這一評價技術手段和方法已成為國際研究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總趨勢。

3.2國內人居環(huán)境評價研究進展

在國內,對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研究相對較晚,但發(fā)展快。自吳良鏞院士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要把人居環(huán)境作為一個整體科學進行研究以來,人居環(huán)境的學術研究逐步展開.并逐漸深入到可操作的層面。由吳良鏞提出的“五大原則”、“五大系統(tǒng)”、“五大層次”等理論為我國目前人居環(huán)境科學建設的主流導向。在實踐層面.已經在兩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其一,從城市構成的基本單元。即微觀層面探討人居環(huán)境建設的操作方法,比如基于小區(qū)尺度、居住區(qū)尺度的實例研究等;其二,為佐證理論研究而對城市進行中觀和宏觀層面人居環(huán)境評價及措施建議。

和國外對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研究主流方向一樣.周志田等(20tMa)提出中國適宜人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與第一財經年度合作編制了“中國公眾城市宜居指數”、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0o7a)主持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等為我國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宜居性”評價提供了科學評價的依據fl8刮。而有更多的學者加強了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評價研究。楊貴慶(1997a)建立了大城市周邊地區(qū)小城鎮(zhèn)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劉頌(1999a)、李雪銘(2002a)、葉長盛(2003a)、李娜(2007a)等構建了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為我國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提供了展堅實的理論依據。李王鳴(1999a)、張仁開、李華生(2005a)等從城市尺度對人居環(huán)境質量進行評價,寧越敏(1999a)和胡武賢(20tMa)張文新(2007a)、孫志芬(2007a)分別對大都市和中等城市確定了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指標,對城市層次上的人居環(huán)境研究進行了細化田。陳浮(2000a)等城市人居環(huán)境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葉依廣(2004a)的最佳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指標體系。熊鷹(2007a)等以長沙市為例城市人居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不定性定量評價、李明(2007a)等在我國主要城市人居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中應用遺傳算法改進的BP神經網絡的方法、陳春(2007a)等對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定級研究。拓寬了我國人居環(huán)境研究的評價方法、思路。

國內已對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方法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的還有以下一些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部的中國人居環(huán)境獎參考指標體系、北京國際城市發(fā)展研究院的中國城市生活質量評價體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今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研究”提出了由1O個次級指標構成的我國民眾幸福指數指標體系;《小康》雜志在2006年1月第一期雜志中推出了“中國小康休閑指數”??v觀十多年來我國在人居環(huán)境建設方面理論研究及實踐操作情況,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局面,理論成果豐碩但卻不能有效指導實踐。

4國內外人居環(huán)境評價分析

綜上所述.人居環(huán)境評價研究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已有的研究多基于建筑學的角度,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尚不完善:由于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因素和人文素養(yǎng)等差異都很大,單一而籠統(tǒng)的評價指標體系難以表達不同區(qū)域人居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缺少對區(qū)域的考慮。在評價內容方面.國內已有的評價體系幾乎無一例外的以城市環(huán)境質量為著墨點,而忽略了對城市形象與文化等內容深層次評價方法的探討。在城市因子選擇方面,強調了一些細化的且易主觀改變的指標.而對地理環(huán)境這一制約人居條件的最重要因素缺乏考慮。在評價適用性和結果可比性方面,國外的評價指標相對宏觀,使評價體系具有更廣泛的應用范圍從而使評價結果具有較大程度的橫向可比性,亦使評價結果具有較大的主觀性:我國的評價指標往往根據特定的單一評價對象量身定做,從而使評價的結果具備客觀性的同時卻喪失了橫向可比性。在評價思想方面,不能適應我國建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與“和諧社會”的需要.未能將“人地和諧”和“環(huán)境友好”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人居環(huán)境的研究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tǒng),涉及大量數據、圖形的分析、處理,在過去的研究中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5人居環(huán)境評價研究展望

我國目前對人居環(huán)境評價的研究已備受關注且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現存的人居環(huán)境的評價理論、方法、尺度等方面尚存諸多缺陷.難以為城市人居環(huán)境建設服務;因而在未來的人居環(huán)境評價研究中以下內容有待深入。

5.1加強區(qū)域研究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域簏異,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的內涵也不同。人居環(huán)境中無論是自然因子還是社會人文因子甚至是建筑風格都無不體現出這種地域的差異性。在人居環(huán)境的評價和研究中,難以統(tǒng)一的指標體系對不同區(qū)域的城市人居環(huán)境進行評價:因而.人居環(huán)境的區(qū)域研究有利于洞悉人居環(huán)境各因子之間的結構功能,相互作用的機理,預測其發(fā)展趨勢,擬定調控與管理對策,提出不同類型區(qū)域的人居環(huán)境建設的優(yōu)化模型。例如,四川省的大部分地級市都在四川盆地內,這些城市的自然條件和社會人文因子十分相近.以區(qū)域為尺度建立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四川省地級市的人居環(huán)境進行橫向評價,從而促進區(qū)域人居環(huán)境的建設.

5.2引入地理信息系(GIS)

人居環(huán)境評價很難通過單一而籠統(tǒng)的評價指標體系來表達特定區(qū)域人居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用于采集、模擬、處理、檢索、分析和表達海量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空間數據處理和空間信息模型模擬分析為其核心功能(高級功能)。

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引人,建立數字城市,可以解決人居環(huán)境研究中眾多的技術問題。根據對現有人居環(huán)境的數據庫的建立并對資料進行特定區(qū)域與空間的影響分析,體現人居環(huán)境研究的整體性和區(qū)域性;通過模擬分析,建立特定(非普適性)的人居環(huán)境質量評價綜合指標體系而得到模型,從而有效的分析人居環(huán)境的現狀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5.3注重人居環(huán)境評價理念的拓展

對城市人居環(huán)境評價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對人居環(huán)境的內涵、外延及其形成、演進規(guī)律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需加強對“人居環(huán)境”的界定、人居環(huán)境的實質、人居環(huán)境評價方法、指標體系和范疇等進行探索,以指導人居環(huán)境建設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城市人居環(huán)境研究需要基于“以人為本,人與環(huán)境和諧”的新視野、新思維?;凇叭说睾椭C”的環(huán)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環(huán)境,體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是我國建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需要。進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創(chuàng)新的城市尺度的人居環(huán)境評價的新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有助于制定城市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樹立科學的城市發(fā)展觀。如親水性指數、綠色度指數(反映一年中可以觀賞到喬木綠葉的時間)、近山性、自然宜人指數(冬不用暖氣,夏不用空調一既有利于人體健康,又節(jié)省能源)等。二是從地理學而非建筑學的視角。審視過去人居環(huán)境建設的得失,建構基于“人地協(xié)調”的人居環(huán)境建設新思維。

5.4多視角多方位研究以及加強學科間的滲透

人居環(huán)境是一個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復雜巨系統(tǒng),具有邊緣科學的特點即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根據這些特點。人居環(huán)境科學應是地理、城市規(guī)劃、建筑、園林、環(huán)保、生態(tài)、經濟、社會、人口、哲學、倫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融貫發(fā)展的耦合[2,441。從而根據不同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切人點對人居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進行多視角和多方位分析研究。

第3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一、教育類電視劇的內涵界定

 

電視劇(TV Play)是一種專為在電視上播映的演劇形式,它兼容電影、戲劇、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等現代藝術諸元素,是一種現代影視教育藝術樣式。教育類電視劇就是以電視劇為載體具有教育意義的藝術形式。其節(jié)目靈感多來自生活,取材簡單通俗,觀眾容易產生共鳴。

 

(一)教育類電視劇含義

 

教育類電視劇是一種以電視劇為載體具有教育意義的藝術形式。它貼近大眾生活,以大眾傳媒的強烈感染力與觀眾情感的融合,讓觀眾更深地理解電視劇里蘊含的豐富意義,對觀眾起到一定的教育的作用[1]。

 

(二)教育類電視劇的特點

 

教育類電視劇涉及的內容廣泛,最頻繁出現的內容多是以社會乃至家庭里的生活反應當下人們的生活現狀,在電視劇中放大生活矛盾,然后解決矛盾,教育人們,啟發(fā)人們,引人深思。教育類電視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生活性

 

教育類電視劇從生活取材,貼近生活,把最平常的生活搬上熒幕,用不平常的方式演繹生活。

 

2.夸張性

 

教育類電視劇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生活中的問題,以增強表演效果,吸引觀眾觀看。

 

3.教育性

 

教育類電視劇多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潛移默化地教會人們如何解決問題,讓觀眾通過藝術審美的形式更深刻地理解與領悟其中的意義。

 

(三)教育類電視劇的表現形式

 

大眾傳媒迅速發(fā)展,電視劇已成為重要的大眾文化形式之一。電視劇走進千家萬戶,教育類電視劇尤受歡迎。由于受眾逐漸增多及大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大,各種教育類電視劇層出不窮,表現形式日益豐富。總結來說,教育類電視劇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青春校園題材劇。

 

青春校園劇以描寫青少年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主要內容。近年來,懷舊風興起,各種青春校園劇如雨后春筍般紛紛上映,并引起觀眾的強烈的反響,比如《匆匆那年》、《何以笙簫默》等。

 

一句“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把多少人帶回少年時代,回想起過去,回想起自己曾經的那段往事。青春校園劇講的不僅僅是回憶,其實也是啟示,它教育我們當你還能為某些事努力的時候,一定要努力爭取,不要等失去才知道后悔,它以平凡的故事講述不平凡的道理,叫人難忘。

 

2.家庭教育題材劇。

 

家庭教育題材劇以家庭生活中的各種事情為主要內容。因為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問題,觀眾看了以后容易產生共鳴,所以家庭教育題材劇一直很受大眾歡迎。家庭教育題材劇有很多代表作,例如《家有兒女》、《成長的煩惱》、《虎媽貓爸》等。

 

《虎媽貓爸》這部電視劇很好地重現家庭生活中孩子教育的種種問題,它向觀眾呈現了教育孩子不能只重視文化知識,還要重視素質。雖然教育對孩子非常重要,但家長不能不顧孩子感受逼迫孩子學這學那,要明白教育的真正要義。

 

3.社會問題劇題材劇。

 

顧名思義,社會問題劇就是反映社會中的問題的電視劇,最常見的就是倫理劇。社會問題劇的代表有《蝸居》、《房奴》、《裸婚時代》等。

 

曾經某征婚節(jié)目里一位女嘉賓以“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笑”紅遍大江南北,她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錢。這樣的思想令人發(fā)指,難道人生的就只有金錢嗎?

 

二、教育類電視劇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意義

 

大學生剛剛脫離繁重學習壓力,閑暇時間多了不少,出于娛樂解壓,甚至是打發(fā)時間的目的,他們開始看劇,并且很容易被電視劇的情節(jié)和人物行為吸引和影響。教育類電視劇吸引大學生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貼近大學生的生活,他們有時覺得電視劇里的人跟自己甚至是自己身邊的人很像,容易產生興趣;二是反映一些社會問題,大學生對這些問題容易產生共鳴,與充滿朝氣和熱血的人物特征相符。

 

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重要時期,對個體評價事務與抉擇的標準還不清晰,容易偏離正軌。教育類電視劇憑借其豐富的內容和多元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大學生的生活之中,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它憑借大眾媒體的強烈的感染力和大學生觀看電視劇時情感的不自覺的介入,不僅給大學生的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而且讓大學生領悟到一些自己在平日生活中沒有學習到的一些道理,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

 

(一)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規(guī)律

 

價值觀是個體以自己的需要為基礎對事物的重要性進行評價時所持的內部尺度。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階段是個體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少年期開始的人生價值觀,經過八九年時間的發(fā)展歷程,在大學階段又接觸到有關人生價值的社會現象、理論問題及生活實踐,這使他們對人生進行不斷探索和反思,并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系統(tǒng)的概括性認識,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義[2]。

 

大學生是個充滿熱情和熱血的群體,雖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但還是很容易脫離正軌步入歧途。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影響:(1)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家庭教育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受父母的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教育的方式直接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2)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社會背景的影響。大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熏陶著大學生的成長,在不同風土人情的不同國度成長,會形成不同的價值觀。(3)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個人因素的影響。個人思想進步程度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都會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二)教育類電視劇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

 

大學生在生活中頻繁接觸以電視劇為主要形式的大眾傳媒,由于大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具有明顯的不穩(wěn)定性和具有很高的學習熱情的特點,電視劇對大學生容易產生影響,教育類電視劇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尤為顯著。

 

1.積極影響。

 

(1)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教育類電視劇通過電視劇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各種棘手的問題與矛盾,樹立解決問題的正確的標桿,以教育觀眾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并鼓勵和傳遞正確的價值導向,尤其是對作為教育類電視劇主要受眾的大學生的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正向強化。大學生通過觀看教育類電視劇時贊同電視劇里的價值觀并逐漸認同確立自己的價值觀,通過教育類電視劇中宣揚的優(yōu)秀精神強化自己的價值觀,以達到對自己的價值觀正向強化的目的。

 

(3)開闊大學生視野,豐富價值觀。大學生在觀看教育類電視劇時會發(fā)現許多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思想觀點,開始認識到問題的方方面面,漸漸地,大學生的視野越來越開闊,思想觀點將越來越豐富有內涵,所以教育類電視劇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認識發(fā)展有很大幫助。

 

2.消極影響。

 

(1)大學生價值觀趨于庸俗化。電視劇成為大眾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后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發(fā)展。發(fā)展迅速的同時,電視劇的質量也開始變得良莠不齊,教育類電視劇也不例外。各種電視劇打著教育類的旗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生活鬧劇甚至是一些雷人的劇情。有的電視劇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習甚至是討老師、家長的歡心,可是這并不是教育的真實意義。這樣的電視劇看久,潛移默化中價值觀也會被劇情扭曲。大學生價值觀正處在“發(fā)展中”階段,很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影響,所以在這樣不良的環(huán)境中,久而久之,大學生的價值觀會趨于庸俗甚至扭曲。

 

(2)大學生價值觀趨于功利化。現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讓許多人都開始忘了生活的意義,他們開始拼命追求金錢、豪宅、名車,一切都開始變得功利。有的電視劇也是如此,他們傳達出思想多是“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考高分、考名校”。這種電視劇看多了人的思想也會跟著變化,逐漸變得功利,一輩子都只為名利賣命,忘了生活的本質。大學生處在價值觀發(fā)展形成的重要時期,被這類思想影響熏陶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功利,形成功利的價值觀。

 

(3)大學生價值觀趨于迷?;?。由于教育類電視劇的飛速發(fā)展,電視劇數量越來越多,它們傳達出的精神就會越來越多。大學生的“發(fā)展中”的價值觀,一下子面對這么多的思想,難免會變得迷茫并不知所措。這時候需要迅速高效地解決教育類電視劇雜亂無章的問題。

 

三、大學生應充分利用教育類電視劇,促進自我價值觀的形成

 

隨著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價值多元化時代的到來,電視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里大眾傳媒的一種重要形式。教育類電視劇的發(fā)展也尤為明顯,近年來教育類電視劇產量逐年增加,形式漸漸豐富起來,逐漸得到大眾的認可。大學生作為一種“發(fā)展中”的特殊群體,對他們來說很難對多元化的價值思想進行準確成熟的認知,比步入社會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負面價值觀的影響。當前,我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方法還不完善成熟,不能輕松適應大眾傳媒帶來的多元化影響。所以大學生應學會利用利用身邊資源,例如教育類電視劇,以促進自我價值的形成。

 

(一)大學生價值觀的發(fā)展現狀

 

我們的時代迅速發(fā)展,一切都在無形變化,大學生的思想越來越充實,價值觀開始變得多元化,人人都信奉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大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價值觀的發(fā)展對大學生來說同樣重要??v觀現狀,大學生價值觀的發(fā)展狀況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大學生缺乏實踐,社會化程度低,價值觀發(fā)展受到阻礙。

 

一個人社會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正確認識時代和社會的使命[3]。不能正確認識使命,必然不能很好地完成使命。使命不能完成,時間長了人便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就會產生消極的價值觀。當代大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非常少,通常是面臨畢業(yè)才匆忙進入實踐階段,各自參加幾周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便匆忙進入社會。雖說實踐也有,但是數量及程度遠遠不夠,所以其社會化程度達不到要求。

 

2.社會輿論繁雜混亂,大學生價值觀發(fā)展不良。

 

我國的大眾媒體在為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的同時,帶來許多信息污染。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大眾媒體準備的豐富的精神食糧,可這糧食也需要質量保證。大學生處在價值觀的成型階段,很容易接受一些錯誤的思想,這會直接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發(fā)展不良。

 

3.大眾媒體過分追求個性化,導致部分大學生價值觀過度自我化。

 

追求個性很好,它有利于推進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墒沁^于追求個性對于一些急切想抓住機會證明自己的大學生來說容易產生極端利己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生活上容易產生分散化。

 

(二)大學生該如何做

 

作為重要受眾的大學生,要多學習多思考豐富自身思想,有自己的對價值觀的認識。不把別人說好的東西當成適合自己的,擁有自己的對價值觀的認識。面對如今大學生價值觀發(fā)展的現狀,大學生應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應對。

 

首先,多多參與社會實踐,加深自己的社會化程度,明確自己的使命,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平時的校園生活中,雖然每天都要上課學習,想增加實踐也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以另外一種形式參加實踐。同時,珍惜每一次實踐的機會,認真總結實踐經驗,明白自己職業(yè)的社會使命,便很容易學到許多課堂里學不到的好東西,理解自己的使命并加深自己的社會化程度,讓自己的價值觀正常發(fā)展。

 

其次,大學生要學會分辨不良社會輿論,與現實相依托。教育類電視劇傳達出的思想不一定就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大眾媒體的發(fā)展良莠不齊,大學生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拒絕觀看那些打著教育旗號的鬧劇甚至雷劇,不跟風不盲從。從教育類電視劇中學習好的思想,摒棄不好的思想,從根本上拒絕不良思想。對于網絡上的一些“偽雞湯”要多思考會思考,如花般的年紀就該為自己的未來奮斗,為什么要甘于平庸、歸于平淡呢?

 

最后,努力自我實現,拒絕過于自我化,通過觀看教育類電視劇開始自我意識的覺醒,并努力向自我實現邁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抓住機遇實現自己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但是不能只顧自我化而忽略集體。一直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只迫切地想證明自己是優(yōu)秀的,即使你成功了,但那只是一時,個人是戰(zhàn)勝不了集體的,不然怎么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呢。

 

所以,對大學生來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十分重要。大學生是社會、國家的希望,是建設我們國家的中堅力量,只有大學生在學習,在建設社會與國家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使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的國家才不會走入發(fā)展的困境,才會一直強大下去。

第4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陶瓷藝術發(fā)展歷程現代家居裝飾

一、前言

陶瓷藝術是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其獨特性在于它是科學技術與造型藝術、裝飾藝術三者的統(tǒng)一。任何一件陶瓷藝術作品,都是由陶瓷材料的質地、造型和裝飾三部分組合而成。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人類對美的追求也在發(fā)展,審美意識在不斷提高。而陶瓷藝術也是伴隨整個人類文明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日益提高,陶瓷藝術也隨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家居是人們生活的港灣,家居裝飾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層次,審美水平的高低,現代家居裝飾的內容、形式、題材、應用都十分廣泛,作為現代家居裝飾的一部分,陶瓷藝術與現代家居緊密相連,為現代家居裝飾增添特有的情調。

二、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程

早在約八千多年前的華夏故土,便開始有了原始陶器的燒制。陶器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飾品,這些都是原始人們的審美觀念的反映,是裝飾的萌芽。遠古時代的中華人民的制陶,實則源于使用,基于定居和食物存放的需要,隨意的擺設又成為家居裝飾的一部分。以紅與黑為裝飾色彩,以圖騰為主要紋樣的彩陶成為那個時代陶器的代表。彩陶不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日用器皿,而且是一種有審美價值和裝飾味的藝術品。我們的祖先利用雙手捏制的彩陶,能夠具有圓而工整的各種造型,裝飾精巧、簡練,充分體現當時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對藝術的敏感性。這種原始的美,美化了人們的生活。

漢代的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在東漢的中后期,已經進入完成的階段。六朝時期,我國工藝美術進入了瓷器時代。這個時代的陶瓷紋樣出現了植物紋,反映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提高,人們在審美領域逐漸擺脫宗教意義和神化思想的束縛,而以自然花草為欣賞對象,獲得思想上的解放。唐代出現了類玉的青瓷和斑駁淋漓的唐三彩,唐代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唐代的裝飾一改從前以動物紋占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特色,開始面向自然,面向生活,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擺脫了拘束,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潑、親切。宋代的工藝美術明顯地向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是結合實用的生活用品;一是專供欣賞的藝術品,它雖然未能成為主流,卻對明清的工藝美術創(chuàng)造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青花和釉里紅的燒制完成,是元瓷的一項重要貢獻,在陶瓷上畫花,則已成為這時的主流。明代裝飾紋樣以纏枝蓮為代表,繪畫已經普遍地應用在裝飾上,明代在工藝上采用的繪畫,往往注意結合器物的形體,因而使繪畫適應了裝飾的要求。清代瓷器生產在工藝技術和產量上都達到了歷史的高峰。清瓷的瓷色白而泛青,所以在青花制作中,產生更為和諧的藝術效果。陶瓷藝術從藝術風格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藝術特點,如商代的威嚴莊重,周代的秩序,戰(zhàn)國的蟠螭紋,漢代的四神紋和云氣紋,六朝的蓮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菊,明代的纏枝蓮等等,都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時代代表。

三、陶瓷藝術與現代家居裝飾

按照陶瓷器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現代陶瓷可以分為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和衛(wèi)生陶瓷三大類。日用陶瓷在人類歷史上和現代生活中,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應用范圍廣,使用數量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日用陶瓷包括的品種比較多,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燈具以及其他日用雜具等。藝術陶瓷主要是用于生活環(huán)境的點綴裝飾,供人們欣賞。藝術陶瓷造型的裝飾性比較強,講究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的整體效果,要求有較高的藝術性,這是藝術陶瓷比較突出的特征。造型屬于器皿類型的藝術陶瓷有花瓶、花插、花盆等等。另外,藝術陶瓷還有藝術味比較濃厚、造型自由化的浮雕、陶板等等。衛(wèi)生陶瓷在生活日用中起著美化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的作用。應用于家居裝飾的主要有:地面磚、墻磚、洗臉盆等等。

日用陶瓷與現代家居裝飾是密不可分的。在家居構成元素中,日用陶瓷是不可缺少的。在用餐時,一套造型美觀,使用方便的餐具,可以讓用餐者有個喜悅的用餐心情。在擺設時,它又能點綴廚房的裝飾。一套茶具,既可裝飾客廳環(huán)境,將其泡上茶后,一縷清香,又可讓客人感受到主人的熱情。一個藝術味濃的煙灰缸,一方面,接納煙灰,保持環(huán)境整潔;另一方面,與客廳里的裝飾相融洽,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日用陶瓷造型和裝飾與人們家居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和人們的心理意愿符合,有益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因此,現代家居更趨向于“藝術化”的日用陶瓷,而日用陶瓷在家居中,也不簡單地作為日用了,在日用的同時,也更注重與家居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張揚出主人的個性。

藝術陶瓷與現代家居緊密相連,它是現代家居裝飾中不可或缺的點綴。藝術陶瓷可以直接體現一個人的想法與個性。久居城市的人們,對喧鬧的都市生活,異常緊張的快節(jié)奏產生厭倦,他們渴望回歸大自然,期望過寧靜的田園生活,這種想法集中體現在他們的生活裝飾中。一個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的花插,與泥土色彩相近,裝飾簡潔粗獷,再配上一束鮮花,給人一股大自然的氣息?!叭沼没钡乃囆g陶瓷更是家居裝飾的首選,在享受藝術陶瓷帶來愉悅的同時,又可以利用陶瓷的實用功能。

衛(wèi)生陶瓷是現代家居裝飾的所需材料之一。陶瓷藝術適用美的法則,使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有機的結合?,F代家居中,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裝飾是陶瓷藝術表現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在過去的家居裝修中,人們還不懂得利用陶瓷作洗臉盆以及坐便器等用具。僅僅局限于用水泥、木板等材料來裝飾地面及墻壁,這給廚衛(wèi)的清潔帶來諸多不便。隨著人們的不斷探索,研制出了地面磚、墻磚、洗臉盆等用具,成為家居裝飾中最為理想的裝飾材料。因為瓷面釉的光滑、耐用、耐看、抗腐蝕,裝飾在室內地面、墻壁及廚房、衛(wèi)生間中,既方便又美觀,擦洗易干凈、明亮,是現代家居裝飾的首選材料。

第5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家具;現代;傳統(tǒng);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T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8-0071-01

一、中國的家具設計發(fā)展

當今社會,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是我們應該探究的一個方面。中國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fā)展,呈現出一片新興的勃勃生機,對美的追求不斷注入到日常生活和產品設計中,產品的優(yōu)良品質充分滿足人們的高雅品位,精良的設計綻放出一朵藝術奇葩。

二、家具設計的影響因子

(一)材料與結構因素

以中國的家具設計為例,影響我國家具設計的材料和結構的原因大致可以從地區(qū)上分類。首先,從南北方的差異看,南方的氣候很潮濕,有些木頭在南方容易發(fā)霉,腐敗,所以藤制家具適合在南方使用,冬暖夏涼,使他們形成了一種不同于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夏日在涼臺上,泡上一壺茶,靠在藤椅上休息半會兒,浮生偷得半日閑的感覺。然而北方的家具就不會顯得這么閑適,而更多了一種古樸淳厚、高大堅實、質地優(yōu)良等鮮明的個性。

(二)人機因素

家具設計必須符合人機工程的原理。結合人機工程的原理。從人站立可操控的范圍來計算我們設計的衣架的高度。以及凳子桌子的高度,也參照人機工程的基本數據來計算。

(三)環(huán)境因素

家具設計從環(huán)境因素來看,不同的氣候所用的材料就各不相同,潮濕的環(huán)境,木頭容易腐敗,要么用涂料使木頭看起來外觀不變,或者就是干脆棄之不用,采用金屬或者塑料,在南方潮濕的氣候影響下,家里的家具大多都不用容易發(fā)霉的材料,藤制金屬,都成了南方人的喜愛之物,在北方,天氣沒有南方這么溫暖,略顯干燥寒冷,所以北方人不會用那么冰涼沒有溫度的材料作為家具用料的首選,更多的是使用木頭,北方人喜歡實木家具,各種木頭他們都了解其優(yōu)缺點,如榆木,樺木,等,都是干燥,易開裂,耐腐敗的木材。所以環(huán)境對家具的影響和材質對家具的影響大多相似。

(四)使用者的研究分析

從使用者的研究分析來看,我們先從人機工程入手,首先達到產品的功能最大化,產品做到最方便人們使用。其次,將人們分為不同類型,各種類型的需求不同。在結合人機分析和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多方面的分析之后,做出了這個收納型家具的設計。

三、家具設計與人的關系

(一)生活方式對家具設計的影響的分析

“設計是生活方式的設計”出自20世紀意大利設計師索特薩斯。這句話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產品設計中形成新的使用方式或這種新的產品導致人的使用方式的改變,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二是設計本身賦予產品以符號性和象征價值,使產品的消費成為一種象征價值的消費。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設計的足跡。生活的內容在設計中體現,設計又為生活所用,物質與精神正融合在一起。有時日常生活壓倒非日常生活,或者是非日常生活取代日常生活,只有設計才能現實的調解兩者的矛盾。

(二)人對家具設計的真正需求

家具都有使用和陳設兩種功能。最初的時候,大多數家具都是出于使用目的。過了多年之后,使用功能減弱,陳設功能反而增強。因為一方面,家具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設計出來的,后人的生活需要跟前人不一樣,所以它的使用功能自然就退化了。而另一方面,時間會給家具注入歷史的記憶,產生更大的精神磁場,使人產生精神上的依戀,他的陳設功能就被放大了。

1.從經濟角度看人們的需求。收入越高,就越注重自我實現,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和低收入人群基本上是相反的,在滿足生理要求的同時還能滿足自我實現,那是我們所有人都在追尋的目標。所以在為收入不同的人設計家具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有明顯的區(qū)分,低收入人群大多只要求實用,安全;而高收入人群,就會在意家具的美觀,材料,質感等等因素,他們的需求更加多。

2.從年齡層次劃分人們的需求。不同年齡層次對家具的功能與形式的需求不同,我們也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來尋找設計的突破點,滿足各個年齡階層的需求,最大程度達到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一個時代的藝術設計要采用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采用最新的生產方式和工藝水平,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與人們物質生活相適應,又為人們所樂于接受的造型藝術形象。所以,若是針對青年人的設計,那么一定不能與時代前沿的信息違背,有了新文化的襯托,設計就能得到新人類的認可。

第6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第二條  差價換房應遵循公開、公平、合法、正當和實行等價交換的原則,制止價格欺詐以及亂收費、強制收費的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所指的差價換房是指按住房價值交換,實行價差補償的行為。其主要形式有:公有住房之間的交換,職工所購公房之間的交換,私有住房之間的交換,不可售公有住房與商品住房或私有住房的交換,職工所購公房與商品住房或私有住房的交換,等等。

第四條  本辦法所指的當事人是指參與換房的產權人或承租人,具有資質的換房中介機構、房屋置換公司、物業(yè)管理企業(yè)以及相應的管理部門。

第五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qū)域內符合市房地部門規(guī)定的差價換房條件及運作程序的各類住房交換的價格及收費管理。

第六條  差價換房所涉及到的住房價格,包括換出住房的價格和換入住房的價格,由換房人雙方確定或者由換房人與中介機構、房屋置換公司雙方協(xié)商確定。

由房屋置換公司作價收購的住房,其收購價由收購方和出讓方協(xié)商確定,其銷售價由收購方自行制定。

受委托銷售的住房,其代銷價由委托方確定,受托方不得自行加價。

第七條  差價換房中換房人認為需要評估的,可自行委托具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費按第九條(一)項標準收取,其評估結果作為協(xié)商成交參考。

交易管理部門認為需要評估的,可自行指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不另收評估費,其評估結果作為征收相關稅費依據。

第八條  交易手續(xù)費即交易管理費,由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按價差的0.5%向差價支付方收取。

第九條  變更登記費,由房地產登記管理部門按每件100元標準向申領房地產權證的換房者收取。

第十條  差價換房的中介服務包括評估、咨詢、等業(yè)務,其收費應分別按以下標準執(zhí)行。

(一)評估費。評估機構可向評估委托人按每件為100-300元收取。具體收費數額,由評估機構同委托人雙方,視住房價值、資料準備、路程遠近,協(xié)商確定。評估機構不得另行收取“交通費”、“估價結果確認費”等。

(二)咨詢費??陬^咨詢費每件不超過30元,書面咨詢費每件不超過200元。具體收費數額,口頭咨詢收費視耗費時間確定,并應明碼標價或事先告知;書面咨詢應在簽訂委托合同里明確約定。各業(yè)務接待窗口回答問詢,不應收取咨詢費。

(三)費。第六條第一款所指的差價換房兌現的,中介機構可向換入住房的委托人收取費,其標準為換入住房價格的1%。此項收費標準不得因換房中介過程中換購的次數和換出住房價格的高低而另行加收費用。第六條第三款所指的委托代銷兌現的,代銷方可向委托方按代銷價的0.5~2.5%收取費。

第十一條  物業(yè)手續(xù)費。物業(yè)管理企業(yè)在為換房人辦理入住或退房、退租各項手續(xù)后,可向換房人收取50元手續(xù)費并出具發(fā)票。此外,不得以“產權人收益”、“審核費”、“咨詢費”、“勞務費”等各種名義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的,由物價檢查機構按照《上海市價格管理條例》實施處罰。

第7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引言

對于普通人來講,一生中將有大半的時間在家居環(huán)境中度過。所以,室內家居設計還應該完成良好的家居環(huán)境設計,以確保室內生活質量。而實現室內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則能夠有效改善家居環(huán)境。因此,相關人員有必要對家具的整體化設計問題展開分析,以便更好的完成現代家居設計。

室內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概念

室內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其實就是一種整體化家具的設計理念,是將室內家具和裝修設計相結合的設計模式,能夠完成整體化室內環(huán)境的營造。想要實現該種設計,還要使室內家具與環(huán)境整體化,從而使家居環(huán)境保持視覺上的統(tǒng),并且完成整體室內設計氛圍的營造,可以充分展現居住者的審美品位。而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人體尺度實現家具的“量身定做”,以確保居住者的不同生活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另外,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需要使用標準化配件進行家具組裝,并且能夠為居住者自行調整內部構造提供便利,才能夠確保工程的完整效果。

室內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方法

1.廚房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

在廚房的整體化設計方面,需要從系統(tǒng)工程設計角度對廚房墻面、頂面和家具等系統(tǒng)的設計問題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夠完成整體化廚房的設計。比如在設計櫥柜時,可以通過將微波爐、消毒柜和電烤箱等廚房用具嵌入櫥柜內部實現櫥柜與用具的整體化設計,從而在節(jié)省廚房空間的同時,將各用具的管線隱藏起來,繼而使廚房更加美觀。而在進行廚房拐角區(qū)域設計時,則可以將柜體拐角當成是儲納空間進行碗、盤的存放,繼而實現廚房空間的充分利用。實現廚房整體家具的高度集成,則有利于廚房設備產品尺寸匹配和家具安裝施工等,因此能夠實現廚房裝修的一次到位。

2.臥室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

在臥室整體家具設計上,考慮到家具功能分明且可以實現自由組合的問題,可以結合建筑構件進行設計,從而實現臥室空間的靈活劃分。比如,在臥室布局為大開間構架的情況下,就可以利用輕質隔斷進行室內空間的劃分,從而完成步入式更衣間的構建。而該空間可以成為更換衣物、貯存衣物和展示衣物的一體化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用于分割室內空間的家具時,需要對人體尺度和收納物品的存放方式、數量和類型等內容進行考慮,以便完成家具尺寸、數量和區(qū)域劃分等屬性的合理設計。針對臥室中存在的不規(guī)則平面形狀和特殊空間結構,還要利用空間的凹進和凸出進行家具設計,以便使家具與界面造型形成統(tǒng)一,從而使房型上存在的不足得到彌補。

3.客廳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

在客廳家居環(huán)境設計方面,考慮到客廳的待客和娛樂的功能需求,可以進行視聽功能體化的影視家具的設計。該種家具可以成為客廳的主體形象,輔助主人和朋友通過唱歌和看電視進行娛樂消遣。從造型上來看,該種家具是以家庭影院為主的組合櫥,能夠放置具有個性色彩的陳設,并且擁有通透式組合柜,可以進行影碟機、音箱設施和大屏幕彩電的放置。此外,其也可以成為多功能工藝柜,用于存放玻璃器皿和碟片等物品??紤]到客廳空間較大,所以可以從工藝燈具、茶幾和沙發(fā)等家具的選配上實現一體化風格設計。

4.書房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

對于現代都市人來講,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使得居家辦公已經成為了種潮流。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居家辦公家具已經成為了室內環(huán)境的新景觀。這類家具通常擺放在書房,是專門為家居辦公族打造的,集成了儲物柜、文件柜等多種功能的家具柜,并且擁有符合人體工程學和工作流程的功能設計,能夠為家居者的辦公提供便利。通過采用組合形式,該類家具可以同時容納傳真機、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并且在色調、尺度和外觀上與書房內其他家具相協(xié)調。在無需辦公時,則可以利用家具暗門將文件和設備隱藏起來,從而為主人提供個可以享受悠閑的書房環(huán)境。

5.起居室家具與環(huán)境的整體化設計

家庭的起居室較為分散,通常難以實現空間的充分利用,也容易與室內環(huán)境不協(xié)調。在起居室家具的整體化設計方面,還要根據室內空間特點和居住人需求進行設計,以便使家具能夠與建筑造型較好的融合。在玄關處的隱藏空間,則可以進行收納空間的打造,然后利用該空間進行背包、衣物和雨傘的存放,從而為主人出入提供便利。如果家中有樓梯,則可以通過設計整體化家具實現樓梯閑置空間的充分利用。通常的情況下,只需要做好柜類家具的側板和墻體、樓梯及頂部間隙的處理,就能夠使柜體與樓梯形成良好的銜接,從而在確保樓梯強度的同時,實現樓梯間的充分利用。此外,針對閣樓空間,則可以根據閣樓層高和形狀進行家具設計,從而打破閣樓空間的局限性,并保留建筑原本的設計風格。

第8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作者簡介:盧曉云(1978―),男,江蘇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影視傳播、新媒體。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項目《中國影視作品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1SJD860001)階段性成果。

摘要:電視劇參與建構和傳播核心價值觀具有必然性,這種核心價值觀包含和諧的社會關系、家庭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建構和傳播的方法是運用“中和原則”和塑造“卡里斯馬”型人物。

關鍵詞:電視劇;核心價值觀;中和原則;卡里斯馬

中圖分類號:J9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46(2012)01-0112-04

20世紀90年代以降在中國展開的大眾文化生產和消費的熱潮中,中國電視劇扮演了絕對核心的角色。對于這個角色本身以及這個角色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功能的分析,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當代中國社會雖然文化多元、崇尚個性,但仍然需要構筑一種有意義的文化價值觀念。這不是基于人們各種合理性基礎上的最低標準,而是能夠引領、提升、凝聚公眾精神生活的核心價值。問題在于,有關公民生活的正確價值從哪里來?是來自政府制定的各種文明公約?是來自文化精英的構思與創(chuàng)造?還是來自民間社會本身?從目前看來,擺在老百姓面前的各種文化形式,哲學讓位于文學,而就文學內部的序列來說,小說、詩歌讓位于戲劇。就戲劇內部的序列來說,電影、話劇讓位于電視劇。當小說、詩歌、音樂、美術這樣一些文化形式,在老百姓面前日益喪失文化建構功能的時候,電視劇最可能成為提供有關公共道德選擇和基本倫理價值的重要來源。

一、電視劇參與建構核心價值觀的必然性

當下中國多元價值觀的矛盾沖突和相互碰撞,導致共同信念的淡漠,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建構一套可以平衡矛盾的核心價值觀,以此實現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的引導。馬克斯•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著作中闡述了這樣一個原理:任何一個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都必須有一種“核心精神”(價值取向),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動源”,也作為一種“利益驅動”的節(jié)制或平衡。[1]其主要功能在于為人們提供價值評價的尺度和價值選擇的標準,為人們制定價值活動的規(guī)劃和價值追求的方向。作為轉型期的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確定顯得當然和必要,它不僅能為當前多元價值觀并存的社會提供有效的社會價值規(guī)范,而且還能引領社會轉型期價值迷茫的人們走出價值沖突帶來的陰影。通過對核心價值觀有效傳播和維護,增強社會的整合力、凝集力,從而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思想基礎、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那么,在當代中國,究竟由誰承擔這一歷史性的價值建構和意識動員使命?毫無疑問,官方宣傳對于社會意識的形成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價值觀建構中成為主力,然而這一方式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許多官方宣傳過于抽象教條,無法穿越個體現實需求的屏蔽直達主體性建構的意識深層。因此必須尋找更具滲透性和親和力的構建載體配合官方宣傳,達到建構的最佳效果。目前,中國電視劇的生產數量和受眾人數都位列世界之首,上百個電視頻道每天黃金時間播出,數億人常年收看,電視劇所呈現、建構和傳播的文化成為當代中國社會最重要的文化構成之一。這種文化所表達和傳遞的就是人的行為模式,并且通過視聽語言(符號)來進行大眾化傳授和傳播,而這種傳授和傳播是以一定的價值體系作為構建的核心和基礎。從這一意義上考慮,中國電視劇應該使各種價值觀在敘事中達成某種共識,形成一種可供參照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引導社會個體以符合國家現代化要求的價值標準解決由于多元價值觀的沖突所引發(fā)的自我意識矛盾。這是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敘事必須完成的使命。

二、電視劇建構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明確電視劇的重要使命之后,建構和傳播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電視劇敘事首先需要明確的問題。當下中國支配社會的主導價值體系已經喪失了其絕對的規(guī)范意義,相異的價值體系同時并存,種種價值理念無論是西方現代性的還是東方傳統(tǒng)的,都已無法單獨滿足主體心理需要,因此主導性與寬容性相統(tǒng)一是重建價值觀的基本規(guī)律和首要原則?!八劝死硐胄缘膬r值訴求,又體現了現實性的價值訴求;既有感召人們不斷遞升的先進性價值理念,又有大多數人可以接受并實踐的廣泛性的價值體現,可以說它最大限度地體現了社會的多元訴求?!保?]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fā),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讀。

第一,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現代轉換。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及其價值觀體系應該是構成本民族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前提,否則,必然在思潮的誘導下瓦解民族價值體系,喪失本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當然,傳統(tǒng)價值觀追求的一些內容也已經與現代社會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涵不相一致,但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一些注重人格和道德修養(yǎng)的價值取向是可以實現現代轉換、尋找到代價值并值得今天的中國人借鑒和吸收的。如“君子慎其獨”的追求,指的是在個人獨處、不為人所知的地方也要恪守道德準則,要能時刻做到防微杜漸。它所體現的是主體的道德理性和道德自覺,培養(yǎng)的是道德主體的自我約束和自我防范能力。它要求在充分肯定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省身律己的修養(yǎng)方法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質。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求利原則也可以從道德追求上部分消解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避免出現的物欲橫流的金錢至上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雖然描述的是自然界天體的周而復始、絕不停止,但是它體現的正是中國傳統(tǒng)價值文化蘊涵的奮發(fā)進取、頑強拼搏、永不停息的精神和對至善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反映的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民族自立、自尊、自強的強烈渴望和富國強民的不懈努力。其他如“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等要求仍然不失為利己主義叢生的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的準則并且可以為當代市場倫理建設提供價值資源。此外,傳統(tǒng)倫理道德體系中那些追求廉潔、敬業(yè)、尊老愛幼、扶危濟困等美德和品性,完全可轉化為當代中國現代化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因素,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主流價值體系的有機內容。

第二,全球普世價值觀的補充和吸收。當代中國正處于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民主、法制、平等、公正、自由等內容都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人們的普遍價值共識,其中既有政治層面的,又有社會文化層面的,是世界各國進行對話和交流的橋梁。我們民族要走向復興,融入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也必須吸收這些價值觀,借以提升、滋養(yǎng)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應該堅持核心價值觀的民族化和全球化的辯證統(tǒng)一,就是在“自律、勤勞、自強”等民族傳統(tǒng)價值觀和“法制、平等、公正”等普世價值觀中找到交集。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法治傳統(tǒng)的缺位使“法的精神”對當代中國來說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一種稀缺資源,而法治是現代國家民主政治的結果,也是民主政治的保障。因此對正在全面建設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當代中國而言,法治的要求是十分迫切的,它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要求主體依靠道德理性和道德自覺保持人格操守的理想價值訴求的有效補充。

綜之,在中國走向現代化和市場經濟過程的轉型期,社會需要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代表全民族、全體人民物質文化利益最大化、最優(yōu)化的價值觀,是得到全社會絕大多數人贊同、支持和擁護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應該是與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模式相一致,具有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征和傳統(tǒng)文化“生生和諧”的民族特色,吸收當代西方價值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有助于推動當代人實現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跨越,并從中獲得塑造健康人格內在力量的價值觀。因此,本文認為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1、和諧的社會關系:熱愛國家,誠實信用,公平正義,以人為本,依法治國;2、和諧的家庭關系:幼有所護,老有所養(yǎng),家庭和睦,生活和美;3、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主張“天人合一”,“人道”離不開“天道”,強調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生。這些內容應該是電視劇致力建構和傳播的核心價值觀。

三、電視劇敘事建構核心價值觀的方法

中國的核心價值觀仍處于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中,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都處在不斷的變動和調整中,人的命運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tài)都在轉型中動蕩、變化,民族與個人都在這種變化中重新尋找文化認同與身份定位。有意識地投身于核心價值文化建構是中國電視劇亟需明確的方向,當然,將這一建構重任完全交付給電視劇顯然是不合理的負荷,但在這個重建核心價值的時代,電視劇即使不能去重建,也應做到:強調價值理性對各類敘事活動的參與,以中和思維提供價值對話的平臺,明確倫理主體,樹立供參照與認同的范式。

1. 中和原則

“中和”是與中國文化哲學聯(lián)系的一種至高境界,《禮記•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保?]敘事學者楊義認為中國敘事中有一個基本原理:“對立者可以共構,互殊者可以相通,那么在此類對立相、互殊相的核心,必然存在某種互相維系、互相融合的東西,或者換用一個外來語,存在某種‘張力場’。這就是中國所謂‘致中和’的審美追求和哲學境界?!保?]兩極而有中和,事物存在的辯證法就一分為三,創(chuàng)作者在敘事中投射的“精神”就是使兩兩對立共構的敘事法范疇得以“致中和”的力量,對于中國電視劇敘事來說,應該確立這種第三方的“中和”力量來調停傳統(tǒng)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兩極價值觀的沖突。

但是目前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在這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回到傳統(tǒng)、回到大眾的集體經驗中去“中和”,這種回歸往往是不加選擇的回歸,于是歷史電視劇中才會再現奴才文化,才會期待清官政治,這種傳統(tǒng)就是未經現代化的傳統(tǒng);二是完全用西方話語解釋問題,突出的例子是仿效美國電視劇,以欲望、叛逆、刺激結構敘事,試圖最終通過欲望的宣泄來完成個體的凈化,通過對個人自由的渲染來證明人道主義的意念,解構傳統(tǒng)的同時也失去了自身的根基,這種話語現代化是他人本位的,這種“道德解構、歷史解構、正統(tǒng)解構只是一時的狂歡,建構才能真正給予心靈的安頓,需要重新找回凝聚認同的象征性資源”。[5]而這種資源應該轉向核心價值觀中去尋找,在充分展示矛盾沖突的同時,應該給觀眾一個具有說服力、符合因果關系的解釋,以明示或隱喻的方式確立一個正確的道德基點,實現“致中和”的境界。正如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衰落的終極原因是深層的。價值觀、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藝術的靈魂。價值觀的腐蝕便會帶來與之相應的故事的腐蝕。我們必須首先深入地挖掘生活,找出新的見解、新的價值和意義。然后創(chuàng)造出一個故事載體,向一個越來越不可知的世界來表達我們的理解。”[6]換言之,故事中對價值觀的追求與構建為觀眾提供了新的解釋系統(tǒng),實現了敘事價值的超越與升華。

如在電視劇《真情年代》中通過講述幾位童年發(fā)小成年后的人生糾葛,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fā)展進程及生活其中的普通市民的命運軌跡。在劇中,個人的成長、奮斗與歷史進程緊密相連,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傷是個性使然,同時也是歷史的結果,市場化趨向極大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tài),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然而在“變”的過程中,他們仍然保留了不變的東西,那就是親情、友誼、關懷、互助等寶貴的人倫價值,由兩極而致中和,在敘事操作過程中賦予故事的發(fā)展以豐富而深沉的合力機制,指向核心價值的生成。

2. “卡里斯馬”型人物

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和傳播不是乏味的說教,在電視劇敘事中通常采用塑造理想價值范式的典型人物――“卡里斯馬”(Charisma)型人物來實現?!翱ɡ锼柜R”型人物,原指擁有神助的超常人物,后被延伸運用,特指代表了中心價值體系,以其獨具的影響力在特定社會中起著示范作用的人物。這型人物通常具備下列顯著特征:一是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意識和價值情懷,二是洋溢著崇高壯美之風。[7]在電視劇敘事中,敘事長度和空間的延展有利于塑造完整的、合乎邏輯的“卡里斯馬”人物,避免“扁平人物”的缺憾。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往往提供的是一種理想人格,但不是停留在符號、概念層面,而是有血有肉,受到具體的情境、個人的性情以及種種利害關系建構與影響的個人。正是因為其復雜性與生動性,給出了核心價值在特定境遇中的使用說明,使某種現實沖突的解決成為可能,并成為值得相信的現實。韓國電視連續(xù)劇很擅長塑造這種調和矛盾的人物,在《愛情是什么》中是樸母韓心愛與李父李炳浩等,他們很大程度上以其復雜豐富的性格調解了現代與傳統(tǒng)的矛盾;在《大長今》中是徐長今,她將工具倫理與價值倫理完美地統(tǒng)合起來。

通過“卡里斯馬”型人物的塑造來實現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和傳播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卡里斯馬”人物是豐富的、復雜的,假想出的理想人格必須足夠人性化才可信。這種人格的建構,必須把普通人的種種利益考量、個人性情方面的因素全部考慮在內,盡量將千差萬別的個人因素和具體情境體現出來,表現其選擇的復雜性,這時如果在這個人物身上仍然能夠實現一種價值平衡,那么觀眾才會相信這樣一個想象中的價值世界的存在?!读羷Α分械睦钤讫埳頌榘寺奋妼㈩I,卻草莽之氣未除。說話做事略帶匪氣,打仗從不按常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惡如仇,他滿足了人們對英雄的想象和盼望。但李云龍又不僅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魯,實際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義感的。他雖然沒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種質樸的、農民式的智慧。他用這種智慧在戰(zhàn)場上聲東擊西、以少勝多;在軍營中鼓舞士氣、統(tǒng)率千軍萬馬;有時還用這種智慧在上司面前裝傻充愣。 這樣一來,李云龍的形象便不再單一,而是豐滿并且有層次的。

引起巨大反響的電視劇《潛伏》是一部講述革命年代地下工作者“拋頭顱灑熱血”,為追求、捍衛(wèi)信仰而舍生忘死的電視劇,正是憑借“去臉譜化”、去程式化,對主人公人性化的表現,才贏得了觀眾的青睞。還原人性、還原真實,是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多年來苦苦追求的目標,但往往就是很難甩掉根深蒂固的“革命腔”,而《潛伏》中的地下革命者余則成卻徹底“顛覆”了這一模式:在內心深處,他只是個憧憬著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普通男子。惟其如此,才有了當代觀眾認同的基礎。

第二,“卡里斯馬”型人物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理想人格“不屬于任何現實主義的敘事,因為他不屬于任何經驗的歷史。相反,他是文本出于自身需要而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的選擇?!保?]即是說,這些人物身上應該有被創(chuàng)作者賦予的價值和道德取向,而且必須是清晰和明確的。電視劇敘事應該利用這種“議程設置功能”強化某種理想人格,即便這些人物只是一種美好愿望,一種核心價值范式的想象,但它的廣泛傳播,客觀上形成了一種具有隱蔽性的宣傳,正面肯定對于現代社會生活有積極意義的價值和精神,使之合法化地作用于國民教育和文化建設,成為現代社會涵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重建統(tǒng)一的國民道德與穩(wěn)健的國民精神。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主人公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矢志不移地做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人物身上表現出的一根筋式的執(zhí)著、耿直、真誠以及不焦躁的特質深深感染了觀眾?!安粧仐?,不放棄”正是我們所處時代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一種精神理想、一種返璞歸真。它講的是對目標的追求和對事情的態(tài)度,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中責任、自律、擔當、堅持和竭盡全力、百折不撓的現代詮釋,是一種最重要的品格和集大成的智慧。劇中許三多的形象正是這種文化精神的化身,凝結成了一種符號,這種精神不源于說教,而是人物心靈的自然流淌,與觀眾沒有間離感。許三多帶給觀眾的是一種久違的親切與平和,人們從他的奮斗史中找到了另一種超脫的存在價值和人生意義,人們欣賞他、支持他,最終從心底認同他。

第9篇:關于家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 評價 合適的評價 激勵

兒子小學階段的后面三年間,各科成績優(yōu)秀,但經常有老師反映他上課不積極,不發(fā)言,家長、歷任老師做過很多工作,依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用他的話說:“沒有把握的問題我不舉手,有把握的問題有時我也不舉手”,追問:“是不敢嗎?是對自己沒信心嗎?”沉默!我把原因歸于孩子稍微內向的性格,感嘆:讓內向的孩子積極發(fā)言真的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啊。直到四年級過半,在一次母子的傾心交談中兒子才道出其中的原委:

二年級時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老師評價兒子的朗讀“跟死人一般,死氣沉沉,快讓人睡著了!”,從此兒子絕不在公開場合主動讀書、發(fā)言,即使被點名也是一張口就心慌,面如茄紫(我看到的)。

經過多年的糾結我終于找到了孩子“舉手難”的原因:對于調皮、不努力的孩子,老師批評他的朗讀和“死人”一般,他會一笑了之,并不在意;但對于比較敏感、內向的兒子,這句評語讓他記足四年,并且成為心結,使他否定自己,認定發(fā)言是他的軟肋,從而選擇了退縮。其實,兒子是一個非常認真、努力的孩子,他的朗讀雖然做不到聲情并茂,但還算是流暢,普通話非常標準。

今年9月兒子讀初中,入班前我找到班主任講了上面的故事,懇請她多給孩子些鼓勵,私下里對孩子根本性的改變是不抱希望的,認為羞澀已經成為兒子的性格的一部分。短短的兩個月,兒子變化非常明顯,老師反映課堂相當活躍,很愛舉手表現,甚至到后來參加全校的文藝匯演,表演給全校幾千師生觀看,并獲得了一等獎。

兒子的變化讓我欣喜不已,也在反思為什么過去很多人用三年的時間沒有解決的,現在短短的兩個月就做到了?在反思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評價造成的“暈輪效應”對孩子的不同影響。當教師給予學生不恰當的評價后,并且這種評價學生又特別在意達到觸動心靈的程度時,就會有“標簽效應”,這種效應既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也影響集體對他的評價。在學生以后的發(fā)展中,這些不合適的標簽產生“暈輪效應”,從而進入惡性的循環(huán)。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新概念教學應運而生,各種教學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地體現。眾多教師在不斷尋求自身教學行為轉變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得到轉變。 因此,在新課程、新理念主導下的課堂教學,時時洋溢著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處處呈現出一幕幕精彩的教學畫面,課堂教學成為了師生共贏的樂園。我們所欣賞到的名家或優(yōu)秀教師能營造活潑民主的課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除了其巧妙的教學構思與高超的課堂調控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應歸功于其精彩絕倫的教學機智、教學語言,歸功于其真正發(fā)揮了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性功能。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該給予學生合適的評價。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評價應該是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作為基礎,運用多種方法,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評價中心,要求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得到了認知、情感、動作技能等的發(fā)展和進步進行評價。合適的評價對學生有著很好的激勵作用,教育者要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給予被教育者最適當的評價。那么我們如何做到給予學生合適的評價?我認為教師要抓住評價的情境性、適時性、適當性三個特征,使用教學策略。

情境性。評價要看場合。在公開的、觀眾比較多的場合下,慎用嚴厲的批評和否定,多用善意的建議,尤其應關注學生的性格,學生的經歷、學習基礎,考慮到評價后可能生成的效果,對內向、敏感、學業(yè)水平較低的學生需要給予更多的鼓勵,非常尖銳的矛盾要后置,盡可能私下師生一對一交流。

適時性。評價要及時,教師要有教育的敏感性,避免評價的延遲與提前。在學生活動、思考、回答的過程中,允許冷場,允許出現和教師預設不一樣的觀點,不要急不可待,包辦學生的思維或者生硬的做出否定的結論,允許學生闡述;在教學中,評價的延遲現象也很常見,新課標要求我們“欣賞學生”于是“很好”“你真棒”成了口頭禪,一味的表揚忽視問題,不能及時指出學生的回答或活動存在的問題,忽略了最佳的教育時機,給了學生錯誤的或者不準確的認識。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