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早產兒口腔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生兒;臨床資料;觀察;護理個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12-02
一、前言
所謂的早產兒就是指妊娠滿周期在28周與37周之間出生的嬰兒,一般情況下這類嬰兒的體重都不會超過2500 g,雖然他們在出生后也能維持生命,但畢竟周期不足,沒有充分吸收母體體內的營養(yǎng),器官沒能發(fā)育完善,所以免疫力較低,很難在圍產中存活。經過相關調查了解到早產兒的死亡率高達75%。對早產兒的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是為了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工作,通過對早產兒的特點、護理方法以及常見問題等幾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早產兒比較常見的幾種疾病有窒息、肺炎等,所以在進行護理的時候必須要加強喂養(yǎng)、保暖等方面的工作。
二、早產兒護理的有效措施
早產兒的護理工作是非常復雜的,不僅涉及日常觀察、喂養(yǎng)、保暖等幾方面內容,還要預防感染以及低血糖。所以,為了能夠有效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就要積極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采取相應措施,具體內容為:
2.1 注意日常觀察
早產兒比足月出生的嬰兒更加脆弱,由于其發(fā)育還不夠健全,呼吸以及提問等都不穩(wěn)定,所以醫(yī)護人員要注意日常觀察他們的生命體征,沒個一小時就要進行一次記錄,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體溫不恒定以及呼吸不暢而造成的一系列嚴重后果。俯臥位的睡姿是最適合早產兒的,在進行觀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早產兒的面色、呼吸、心率、以及血壓,一旦發(fā)現異常就要立刻通知醫(yī)生,這樣才能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搶救。
2.2 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喂養(yǎng)
早產兒吸吮力弱吞咽不協調,消化吸收功能差,應首選母乳喂養(yǎng),若吸吮力好有主動覓食者可直接哺乳,而吸吮力差,能自行吞咽者,可用滴管或小匙喂養(yǎng),但吸吮和吞咽均困難,就只好使用管伺療法。置入胃管的長度以印堂穴與臍帶的方法為最佳測量法。初次喂奶 2~3mL,每 1~2h 喂 1 次。每次喂奶前用5mL 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觀察胃內有無殘余奶,以了解胃腸消化功能。隨著體重的增長每隔 2~3d 增加奶量 2~3mL,喂奶次數逐漸減少到 2~3 小時一次。有消化道出血者,采用靜脈營養(yǎng),首選周圍靜脈;各種營養(yǎng)液和抗生素應調配使用,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早產兒易缺乏維生素 K 依賴凝血因子,出生后均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 K,以預防出血癥。每日記錄出入量、觀察二便的變化,每周測體重一次。
2.3 做好保暖工作
早產兒的體重較輕,一般都不會超過2500 g,體內脂肪較少,很難進行良好的體溫調節(jié),所以必須要做好保暖工作,不然體溫低了就會危及生命。一般情況下醫(yī)護人員都會講早產兒的體溫維持在24℃到26℃之間,而濕度則在55%到65%之間,這樣才是最適合早產兒正常發(fā)育的,但也會根據實踐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在早上的時候就要將溫度提高到27℃到28℃之間。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早產兒的體重、出生月份以及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調節(jié),每天都要進行4到6次的檢測。如果早產兒的體重不足2kg,就要將其放在嬰兒專用培養(yǎng)箱中,但由于每個早產兒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箱內的溫度要要根據早產兒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各項護理工作也都要盡量集中的在蚊香內完成,這樣才能讓嬰兒在最適合的環(huán)境與溫度中得到良好的成長。如果沒有早產兒專用培養(yǎng)箱的話,也可以用熱水袋進行保暖,但其效果卻沒有前者好。而那些體重在2kg以上的早產兒就可以不用在暖向內進行保暖,只要適當的用保暖被和帽子進行保暖就可以。但是要進行采血、化驗等護理工作的話,就要在專用的輻射臺上進行,不然著涼了的話,可能會出現硬腫癥,這將嚴重威脅到早產兒的生命健康。
2.4 預防感染
早產兒的免疫力較差,很容易被感染,所以一定要做好口腔、皮膚以及臍部的護理工作,具體內容為:第一、口腔護理,應該每天都用生理鹽水或 1∶5000 呋喃西林液輕輕擦拭口腔,預防口腔炎;第二、皮膚護理,早產兒的皮膚比足月出生的嬰兒要敏感的多,不僅要經常清洗,選擇較為舒適的衣物,時刻保持清潔與干燥,還要注意翻身與按摩,注意防止摩擦與粘貼;第三、臍部護理,出生 2h 內應注意臍部有無出血,24 小時后撤去臍帶紗布,每天用 75%酒精或碘伏消毒 3~4 次。正常新生兒臍帶殘端脫落時間一般在 3~7d,早產兒要晚一些,多在 6~15 天左右。若臍窩潮濕或膿液,可用 3%雙氧水洗凈,涂 1%龍膽紫使之干燥。若臍部感染嚴重可給予抗生素。若已形成肉芽組織,可用5~10%硝酸銀點燃后再以生理鹽水洗凈。
2.5 預防低血糖
早產兒由于肝功能不健全,肝糖原合成血糖的功能減低,所以低血糖也是早產兒較易發(fā)生的癥狀,一般出現于早產兒出生后的2小時到36小時之間,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細心觀察,一旦發(fā)現早產兒反應較差、體溫沒有提升、喜歡睡覺、不愛哭鬧以及呼吸暫停等現象,就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一般情況下,在早產兒出生一個小時后就可以喂水,等到三小時后就可以喂奶了,除此之外也可以喂5%的葡萄糖水,但那些體質較弱的早產兒就要靜脈注射 10%的葡萄糖。這樣才能夠保證早產兒體內血糖保持在正常狀態(tài),避免由于低血糖而影響早產兒的生命安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對早產兒特點以及病情的分析與研究,可以了解到對早產兒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早產兒出生后的24小時內倒要有專人進行時時監(jiān)護,注意觀察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fā)現異常狀況就要組織專業(yè)人員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及時的給予護理與治療,組織病情的進一步惡化,這樣才能有效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馬玉明. 早產極低體重兒的早期干預及護理 [J]. 齊魯護理雜志. 2001.11:18-20
[2]衛(wèi)利華. 早產危重新生兒的護理 [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08.03:33-35
【關鍵詞】 中西醫(yī); 管理; 早產兒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0055-02
早產兒是一類特殊的群體,是指胎齡不滿37周而出生的活產嬰兒。由于在母體內未發(fā)育成熟,所以早產兒的體重一般較輕,多在2500 g以下,頭圍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5月-2012年10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早產兒200例,其中男105例,女95例;雙胎,15例;三胎,1例。出生胎齡(32±4)~(35±3)周。阿氏評分,10分50例,8~9分70例,4~7分70例,3分10例。將200例患兒按胎齡及阿氏評分均分為兩組,中西醫(yī)結合組與常規(guī)管理組,每組100例,中西醫(yī)結合組實施中西醫(yī)結合管理,常規(guī)管理組實施常規(guī)管理措施。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措施
1.2.1 中西醫(yī)結合組 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管理措施,即“以嬰兒機體為本”,因“兒”施治,未病先防。具體措施如下:(1)體溫管理:早產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未成熟,體溫易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所以要調節(jié)好室內溫度,一般在24 ℃~25 ℃,晨間護理時應調到27 ℃~28 ℃,濕度為55%~65%。護理早產兒時,護理人員的雙手必須溫暖,更換內衣、尿布前先預暖,再給早產兒使用。護理工作集中進行,盡量減少其耗氧量。冬天可用溫艾葉水浸浴,方法:取艾葉200 g,加水3000 ml煎水,待艾葉水適溫后浸浴,1次/d,連續(xù)3 d,同時注意觀察新生兒體溫變化,維持體溫在36 ℃~37 ℃。(2)呼吸管理:對阿氏評分在7分以下的患兒進行呼吸管理,一般采取暖箱吸氧方式。新生兒出生時,口、咽、鼻腔內常有羊水等穢液,呼吸之前應迅速清除,并用金銀花或甘草汁拭口,或用生大黃少許煎服以解胎毒。對有輕度呼吸困難或早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濕肺的患兒采用鼻塞持續(xù)氣道正壓呼吸(CPAP)。(3)保持血糖穩(wěn)定:早產兒出生后,應常規(guī)監(jiān)測血糖,早產兒反復發(fā)生低血糖易導致腦損傷,而高血糖則會出現尿糖和滲透性利尿,甚至發(fā)生脫水現象,血糖低時補充糖水。(4)進行營養(yǎng)支持:由于早產兒過早地離開母體,所以在營養(yǎng)方面要積極的對患兒進行營養(yǎng)補充。生后第1天能量需要30 kCal/(kg?d),以后每天增加10 kCal/(kg?d),直至100~120 kCal/(kg?d)。除能量外,對脂肪、糖、蛋白質等按需要進行比例分配,同時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5)保
持患兒體液平衡:患兒在出生后第1天液體需要量50~60 ml/kg,
以后每天增加15 ml/kg,直至150 ml/kg。如患兒體重每天減輕超過2%~5%或任何時候體重減輕超過10%~15%,尿量少于0.5 ml/(kg?h)超過8 h,需增加液體量。(6)進行早產兒聽力篩查:由于早產兒因為早產情況,容易發(fā)生缺氧、感染等并發(fā)癥,在機械通氣、長時間的暖箱監(jiān)護中,容易造成聽力障礙,所以對早產兒應進行聽力篩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7)預防感染:進行保護性隔離,病室保持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兩次,地面濕式掃,嚴格控制參觀和示教,確保環(huán)境及儀器、物品潔凈;早產兒奶具需一用一消毒;醫(yī)務人員進入病房需戴帽、口罩,接觸早產兒時需規(guī)范洗手,各項技術操作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程?;加懈忻啊⑵つw化膿及傳染病的病人不能接觸早產兒。對于早產兒可用牡蠣水清洗臍部或用金銀花水進行口腔護理,以預防感染。(8)皮膚護理:每天洗浴更衣,洗浴時尤其注意頸、窩、腋窩、腹股溝、男嬰陰囊、女嬰會陰等有皺褶的部位,皺褶處涂上菜籽油,大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撲上甘草粉。若出現尿布疹時,可局部涂菜籽油,配合小兒推拿法,選用清脾經,以清除濕疹。(9)中醫(yī)按摩:對早產兒進行撫觸及按摩,重點按摩足三里。通過撫觸及按摩,以預防硬腫證以及增進患兒消化,促使患兒生長發(fā)育。撫觸每天一次,每次10 min左右,冬天可適當增加撫觸次數。撫觸及按摩順序:從頭到胸腹、背腰,再從雙上肢到雙下肢,安排在洗浴時進行。按摩足三里,1~2次/d,每次5 min,按摩時動作輕柔,力度適宜,避免損傷皮膚。(10)積極預防腦損傷、胃食管反流、黃疸、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貧血等常見早產兒并發(fā)癥。在管理早產兒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機體發(fā)育狀況,積極制定預防措施,防止出現病變。(11)進行院外隨訪:早產兒出院后,要對患兒進行定期隨訪,重點隨訪母乳或配方奶粉喂養(yǎng)情況,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fā)育情況,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做出評估?;純撼錾?2 d時進行視力監(jiān)測,對聽力篩查未過關患兒繼續(xù)進行聽力篩查。在隨訪中,力爭做到早發(fā)現問題早進行干預措施。
1.2.2 常規(guī)管理組 給予常規(guī)管理措施。
1.3 評定標準
(1)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未發(fā)現并發(fā)癥,機體發(fā)育良好,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fā)育良好,生長發(fā)育指標正常;(2)較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未發(fā)現并發(fā)癥,機體發(fā)育良好,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fā)育正常,生長發(fā)育指標偏低;(3)不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出現并發(fā)癥,機體發(fā)育緩慢,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fā)育緩慢,生長發(fā)育指標偏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早產兒作為特殊的護理群體,如果管理不科學、稍有不慎就會容易發(fā)生早產兒并發(fā)癥,給患兒造成終身遺憾。在管理中,尤其要注重呼吸管理和喂養(yǎng)管理,以及預防并發(fā)癥。早產兒呼吸中樞未發(fā)育成熟,對呼吸調節(jié)能力差,易導致呼吸淺快,伴有不規(guī)則呼吸或呼吸暫停。由于早產緣故,患兒咳嗽反射弱,對呼吸道的黏液無力排除,容易造成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肺不張[1]。所以在管理中,要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對有呼吸窘迫患兒要進行吸氧。在喂養(yǎng)中,由于患兒消化功能弱,要多次、微量喂養(yǎng),如果患兒吮吸能力差,可使用鼻飼,在喂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有無發(fā)紺、有無腹脹、吐奶現象。此外,一天一次測重,當體重過低時,給予腸道外營養(yǎng)支持 。
在基本管理的基礎上,合理加用中醫(yī)的護理方法。祖國醫(yī)學認為:艾葉有溫經通絡、驅寒散瘀的作用。用艾葉煎水浸浴,可使早產兒盡快復溫;金銀花清熱解毒,對多種病原菌有殺滅和抑制的功效。用金銀花水進行口腔護理,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口腔炎;茶籽油有消炎、生肌、潤膚的作用,用茶籽油涂擦皮膚可預防早產兒皮膚炎及濕疹;甘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去胎毒[2]。現代醫(yī)學認為: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早產兒對毒素的耐受能力,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綜上所述,運用中藥護理,可提高早產兒的衛(wèi)外能力,有效降低并發(fā)癥及發(fā)病率。
此外,對患兒進行定時撫觸,與中醫(yī)按摩。中醫(yī)認為:按摩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具有“有病治病,未病防治”的功效,其作用就在于通過按摩手法的不斷變化,通過撫觸以達到疏通全身經絡,推動氣血運行,使各經絡、臟腑血氣旺盛,從而增強衛(wèi)外能力,促使康復及促進身心發(fā)育[3]。按摩足三里穴,因為足三里系臨床常用穴,隨配穴,系足陽明胃經之合穴。《靈柩?九針十二原》“所入為合”,指本穴乃陽明經氣猶如百川匯合入海之勢,經氣充沛而功效卓著。胃屬土,足三里之五行屬性亦屬土,故本穴為土中之真土,后天精華之根,能升能降,為疏導胃氣之樞機。胃為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根木,五臟六腑皆賴以營養(yǎng),故按摩足三里穴能補臟腑之虛損,調節(jié)胃腸之功能,升清降濁,導痰行滯,通降腑氣等?!端目傃ā分懈艦椤岸歉谷锪簟保醪墅怺4]總結為“百病莫忘足三里”。因此,通過按摩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從而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足三里系臨床常用穴,按摩能使人體內部的各種生理機能逐漸趨于正常;撫觸有利于患兒心身發(fā)育,中樞神經系統發(fā)育。所以,對患兒進行定時撫觸、按摩可促使患兒全身氣血調和,祛瘀消腫,并增進患兒身心健康發(fā)育、神經系統趨于完善,以此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
在西醫(yī)管理易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下,運用中醫(yī)方法護理早產兒能發(fā)揮重大的作用,兩者可取長補短,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因此,中西醫(yī)結合管理有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fā)育,降低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且按摩技術簡單實用,中草藥無毒性、無副作用,值得在各級醫(yī)院推廣。
參考文獻
[1]薛文琳.112例早產兒管理[J].護理研究,2005,19(6):514.
[2]侯家玉.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217.
[3]劉圣香.撫觸對早產兒奶量和體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7):2139.
[關鍵詞] 早產兒;非營養(yǎng)性吸吮;胃腸功能;體重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2(b)-0130-02
早產兒由于胃腸功能發(fā)育不成熟,且出生時體重較低,患兒多伴有喂養(yǎng)不耐受,直接限制了患兒的存活率。以往臨床多采用腸外營養(yǎng),但這種方法僅為暫時性的應急措施,且容易導致患兒出現代謝紊亂、乳糖酶缺乏等[1]。鼻胃管供給營養(yǎng)也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容易損傷早產兒的吸吮機會[2]。為探討非營養(yǎng)性吸吮對早產兒的胃腸功能影響和體重增長的影響,以供臨床參考和借鑒。該科護士在2010年1月―2012年3月間臨床工作中,為早產兒給予非營養(yǎng)性吸吮(對不能受經口喂養(yǎng)的早產兒,在采用胃管喂養(yǎng)時,給其吸無孔橡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兒的胃腸功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科收治的早產兒88例為實驗對象。入選標準:患兒胎齡在34~38周之間,出生體重在1 500~3 000 g之間,無顱內病變,無感染,無新生兒窒息等,患兒均采用鼻胃管進食,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使用隨機數字表將88例早產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患兒胎齡在34~38周之間,平均為(36.61±1.02)周;出生體重在1 500~2 700 g之間,平均為(2201.02±425.61)g。實驗組患兒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患兒胎齡在34~38周之間,平均為(36.42±1.13)周;出生體重在1 500~2 800 g之間,平均為(2214.84±133.25)g。
1.2 方法
對照組為患兒給予臨床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觀察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等情況,及時報道醫(yī)生,并遵醫(yī)囑給予各種治療性操作,為患兒家屬給予健康指導等。
實驗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給予非營養(yǎng)性吸吮?;純涸诿看伪俏腹苓M食前、進食中和進食后均采用非營養(yǎng)性吸吮。給予患兒吸吮無孔橡皮,保證患兒的安靜,讓患兒吸吮,圍進食期間保證無營養(yǎng)性吸吮5 min,每日非營養(yǎng)性吸吮35~40 min。實驗組護士在患兒非營養(yǎng)性吸吮期間,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吸吮情況,保證非營養(yǎng)性吸吮有效,并注意觀察是否有有哭鬧、呼吸暫停和缺氧等。并對患兒家屬給予健康指導,告知患兒家屬非營養(yǎng)性吸吮的優(yōu)勢,使其能夠與護士配合,并理解護士的操作。注意在非營養(yǎng)性吸吮期間保證早產兒的溫度,一般保持在24~26 ℃之間,相對濕度在55~65 ℃之間。每日詳細地記錄患兒的出入量,并準確記錄患兒體重,以及時調整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K,積極預防感染。對非營養(yǎng)性吸吮使用的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并在吸吮后給予口腔護理。
兩組患兒的喂養(yǎng)均采用同一種配方奶粉,每次1~2 mL/kg,每天每次增加1~2 mL[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胃腸功能和體重增長。其中體重增長測量兩組患兒的每日體重,每周測量一次頭圍。
胃腸功能監(jiān)測兩組患者的胃內殘留量、腹脹的消失時間、患兒發(fā)生胃腸功能紊亂的比例,其中胃腸功能紊亂統計嘔吐、腹脹、胃潴留和消化道出血。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經t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患兒在護理干預后,其胃部殘留量少,腹脹的消失時間快,患兒發(fā)生胃腸功能紊亂比例較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非營養(yǎng)性吸吮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其可以有效地加速早產兒的體重增加,并促進患兒的胃腸功能早期恢復。研究發(fā)現,非營養(yǎng)性吸吮能夠早期地為患兒建立理想的行為狀態(tài),促進患兒鎮(zhèn)靜,促進氧合改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4]。此外,非營養(yǎng)性吸吮還有助于刺激舌酯酶的活性增強,改善脂肪的吸收,并能夠提高口腔纖維的迷走神經興奮性,進而影響胃腸道的激素水平[5]。
該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對早產兒給予非營養(yǎng)性吸吮,同時注意非營養(yǎng)吸吮期間的細節(jié)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純杭覍倏梢愿玫亓私夥菭I養(yǎng)性吸吮的優(yōu)勢,并較好地配合護士的臨床護理工作。同時,護士還有效地保證了患兒非營養(yǎng)性吸吮期間的舒適和有效。
同時,非營養(yǎng)性吸吮期間,要求護士準確地記錄患兒的體重、頭圍和胃腸道功能等,這樣護士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患兒的實際情況,便于早期干預,使早產兒得以更好的照顧[6],避免了早產兒住院期間發(fā)生的各種不良事件。
在該次研究中,接受非營養(yǎng)性吸吮護理的觀察組患兒,其胃腸功能變化以及體重頭圍增長等數據等相對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兒具有顯著優(yōu)異性,兩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為早產兒給予非營養(yǎng)性吸吮有助于減少患兒的胃腸功能紊亂發(fā)生率,促進患兒胃腸功能早期成熟,使其體重得以快速增長,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春綢,陳嬌莉,李瑞玲,等.非營養(yǎng)性吸吮在促進危重早產新生兒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2):1188.
[2] 汪浩文,許東寶,陳紅霞,等.微量喂養(yǎng)聯合非營養(yǎng)性吸吮對窒息后喂養(yǎng)不耐受新生兒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3):219-221.
[3] 王忠英,鐘世冰.間歇泵奶聯合非營養(yǎng)性吸吮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49-351.
[4] 徐蘭飛,曹旭英,金志彪,等.非營養(yǎng)性吸吮并撫觸對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及早期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2):106-108.
[5] 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紅,等.鳥巢式護理結合非營養(yǎng)性吸吮對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0):1124-1126.
【關鍵詞】 管飼喂養(yǎng); 經口吸吮; 完全胃腸喂養(yǎng); 早產低體重兒
中圖分類號 R72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8-0082-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46
早產兒(尤其是34周以下的早產兒)由于各個器官功能發(fā)育不成熟,所以對早期的吸吮、吞咽、呼吸動作不協調或無力,不能直接經口喂養(yǎng),因此臨床上常需將奶液經鼻或經口留置胃管進行注入,對消化系統功能成熟起到促進作用,滿足生長發(fā)育需要。隨著早產新生兒不斷增多,如何改進早產兒營養(yǎng)支持,提高早產兒成活率,并使他們不發(fā)生或少發(fā)生體格智力發(fā)育缺陷或偏差,一直以來都是從事新生兒科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和熱點?,F將筆者所在科新生兒室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產低體重兒,實施經口吸吮與管飼喂養(yǎng)相結合能夠促進早產兒早期過渡到完全經口喂養(yǎng),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符合診斷標準的早產低體重兒60例,無新生兒窒息,無消化道發(fā)育畸形,無遺傳代謝性疾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胎齡29~34周,
平均(31.18±2.80)周,日齡1~6 d,平均(3.02±0.85)d,出生體重1350~2250 g,平均(1850±200)g。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胎齡29~35周,平均(32.24±3.76)周,日齡1~6 d,平均(3.16±2.94)d;出生體重1400~2300 g,平均(1875±210)g。兩組患兒性別、胎齡、日齡、體重及其他因素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早產兒完全經口喂養(yǎng)標準
(1)早產兒用奶瓶喂養(yǎng)或直接吸母乳完全滿足該患兒的營養(yǎng)供給;(2)吸吮吞咽協調,無嗆咳感;(3)早產兒每日體重增長10~20 g;(4)進食過程無呼吸暫行或SpO2降低;(5)不出現頻繁胃食管反流、惡心、嘔吐、腹脹等現象。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綜合治療及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1],并給兩組患兒按常規(guī)留置胃管并妥善固,采用同一種早產兒配方奶或早產兒強化母乳。于生后6~36 h開始腸道喂養(yǎng)。根據患兒胎齡、出生體重、全身反應情況等遵醫(yī)囑為患兒準備早產兒配方奶或早產兒強化母乳。觀察組持續(xù)微量泵奶2 h,停止2 h后,用注射器回抽胃內容物,如儲留量不超過入量的1/3,即可用奶瓶給患兒主動吸吮或被動吸吮一次,不能吸吮者繼續(xù)微量泵泵入,能吸吮者能吸多少吸多少,剩余奶量繼續(xù)用微量泵泵入,在患兒腸道喂養(yǎng)能耐受的情況下,如此反復進行,使早產兒從不能吸吮到能吸吮,從吸吮量少到吸吮量增多,從而逐步過渡到完全經口喂養(yǎng),直至撥出胃管[2]。對照組只用管飼喂養(yǎng),未按規(guī)律給患兒進行試吸吮喂養(yǎng)。靜脈支持營養(yǎng):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及腸內營養(yǎng)耐受情況,給予相應的靜脈營養(yǎng)支持。一般出生后第1天輸注5%葡萄糖溶液,第2、3天輸注6%小兒氨基酸注射液(上海富民金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127),第4天輸注20%脂肪乳(成都市新都衛(wèi)星城工業(yè)開發(fā)區(qū)南二路,國藥準字H20103067)等??傄后w量第1天為50 ml/(kg?d),按10~20 ml/(kg?d)增長,最后按150 ml/(kg?d)為止。當腸道營養(yǎng)達到418.4 KJ/(kg?d)時即可停止靜脈營養(yǎng)[3]。
1.4 觀察指標
胎糞排完時間、體重恢復至出生時的時間、體重開始增長時間、胃管留置時間、患兒住院時間。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胎糞排完時間、體重恢復到出生時的時間、體重開始增長時間、胃管留置時間、患兒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應用管飼喂養(yǎng)的基礎上配合自主吸吮或被動吸吮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胎糞排完時間為(4.32±1.76)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6.12±2.20)d,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經過相關文獻結果顯示,早期喂養(yǎng)新生兒的同時加上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新生兒的首次排便時間相對減少,多數新生兒的首次排便時間在12 h以內[4]。所以本研究對新生兒在常規(guī)應用管飼喂養(yǎng)的基礎上配合自主吸吮或被動吸吮可以減少胎糞排完時間,如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會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體重恢復到出生時的時間、體重開始增長時間、胃管留置時間、患兒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早產兒營養(yǎng)問題管理是早產兒體格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的物質基礎,合理有效做好早產兒營養(yǎng)支持管理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尤為重要。靜脈營養(yǎng)與腸道營養(yǎng)是早產兒營養(yǎng)的主要途徑。其中腸道營養(yǎng)包括管飼喂養(yǎng)和經口喂養(yǎng)兩種方法,在34 周前出生的早產兒吸吮吞咽功能未發(fā)育完善,經口喂養(yǎng)不能完全滿足患兒營養(yǎng)需要,必須給管飼喂養(yǎng)。在管飼喂養(yǎng)中不加以自主吸吮刺激和調動,造成患兒吸吮吞咽協調發(fā)育遲緩,導致患兒過渡到完全經口喂養(yǎng)時間延遲。
在管飼喂養(yǎng)患兒結合經口吸吮喂養(yǎng),可給早產兒產生味覺和感覺的刺激,并通過口中腔內的感覺神經纖維興奮迷走神經,改變胃腸調節(jié)水平并使胰島素釋放量增加。從而促進所吸收營養(yǎng)的貯存,使生長發(fā)育加速,早產兒體重增加[6]。
根據發(fā)展性照顧的護理方式,經口吸吮時使早產兒獲得理想的行為狀態(tài)和鎮(zhèn)靜效果,使早產兒活動減少,氧合改善,從而減少能量消耗,有助于減少生理性體重降低的幅度。通過相關文獻[7]結果顯示,對早產兒進行口腔運動的護理干預后,可以減少經口喂養(yǎng)時的失調形態(tài),從而能夠使新生兒肌肉(如舌頭、下頜)的成熟和協調起到加速作用,從而使舌頭可以做出更有效的動作,這可以對新生兒的吸吮技能的成熟起到一個推進作用。結合本文如果對新生兒進行自主吸吮配合口腔護理干預,可以加快新生兒對營養(yǎng)的吸收,從而對消化系統功能成熟起到促進作用,更好的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
經口吸吮有助于刺激早產兒的胃腸激素的分泌,促進胃腸道的生長、發(fā)育和成熟,同時提高胃腸排空速度,縮短全胃腸轉運時間(WGTT),增加排便次數,有利于促進胎糞排空,同時提高早產兒胃腸耐受力[8]。經反復的吸吮吞咽刺激促進了早產兒吸吮吞咽協調發(fā)展,有利于早產兒管飼喂養(yǎng)過渡為完全經口喂養(yǎng),有效縮短了早產兒管飼喂養(yǎng)時間和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經口吸吮與管飼喂養(yǎng)相結合促進早產兒早期完全經口喂養(yǎng)是有明顯效果的。早產低體重兒能早期管飼喂養(yǎng)過渡到完全經口喂養(yǎng),是早產兒胃腸成熟及適應母體外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標志,從而有效縮短了早產兒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了醫(yī)療資源的消耗。
參考文獻
[1]黃國盛,廖燕,畢雷.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5):144-146.
[2]肖電子.早期微量喂養(yǎng)職合和新生兒撫觸對早產兒喂養(yǎng)關的療效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6):718-720.
[3]凌衛(wèi)濱,謝淑霞,葛書霞,等.87例早產兒極早期預防性使用固爾蘇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56-58.
[4]代云翠.早期微量喂養(yǎng)預防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護理效果[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3):129-130.
[5]張小寧,周長美,周瑩,等.不同喂養(yǎng)方法對早產兒喂養(yǎng)耐受性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0):1829-1831.
[6]汪曉霞,肖緒武.不同喂養(yǎng)方式對7-12個月嬰兒生長發(fā)育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7):69-71.
[7]孫云.早產兒胃腸內喂養(yǎng)的護理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5):327-32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713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589-02
1臨床資料
患者,XXX,女32歲,蒙古族,以孕8+個月G3P1重度子間心衰于2013年3月5日下午7時急診抬入我科,來時T36.8°、P126次/分、R63次/分、BP145/90mmHg。觀察患者面部及口唇發(fā)紺,全身浮腫,呼吸困難,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雙肺廣泛濕性羅音,心臟未聞及明顯雜音,子宮如懷孕8個月大小,胎心音100次/分,化驗:WBC26.2×109C/L、HGB119g/L、PIT62×109/L,尿RT:pro(+3)。B超提示:胎盤早搏。治療: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保留導尿,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靜點5%Gs500ml,硫酸鎂7.5g,頭孢呋辛鈉抗炎,及氨茶堿、氨溴索、西地蘭、尿素,并交叉配血,備血,并準備手術,結束分娩,向家屬交待后于下午10時進入手術室行剖腹產手術,于下午11時半回病房后給予輸入同型A型懸浮紅細胞2個單位。早產兒體重2kg,將保溫箱調到34°,濕度60%-80%,將早產兒放置保溫箱。于3月7日停病危及心電監(jiān)護。于3月14日咳嗽減輕,全身浮腫明顯消退,飲食好,精神好,睡眠好,子宮復舊好,陰道有少量流血,雙側乳汁良好,早產兒吸吮好,體溫正常,取出保溫箱,于2013年3月20日出院。
2護理措施
2.1病房環(huán)境與臥位將病員安置在安靜利于搶救的病房內,保持通風良好,空氣新鮮,注意病房的溫度和濕度,給予半坐位,先搖起床頭支架使上半身與床成30°,再搖起下肢支架,下肢屈膝下垂,并保持呼吸通道通暢,從而減輕肺淤血和心臟負擔。同時減輕腹腔內臟器對心肺的壓迫,使呼吸困難的癥狀得到改善。給予保溫,保留導尿,低流量吸氧,建立靜脈雙通道,以利于各種藥物和液體輸入。
2.2心理護理與溝通入院后與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管床大夫,責任護士,醫(yī)院相關規(guī)章制度,并做好解釋安慰工作,講解疾病的一些知識,臨床表現治療和護理配合,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做好心理疏導。準備早產兒的用品,防止出現子間抽搐及昏迷。
2.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護,連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神態(tài)、瞳孔、體溫、脈搏、血壓、呼吸、面色口唇及末梢發(fā)紺情況,四肢溫度、濕度,全身皮膚水腫情況及尿量,咳嗽及咳痰的性質的量,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流血量,情況,因藥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觀察早產兒T、P、R面色吸吮情況及大小便情況。
2.4做好基礎護理給予定時翻身每2小時翻身一次,保持床鋪清潔,干燥,預防褥瘡,做好口腔護理,尿道的護理,會陰及護理,氧氣濕化瓶的水每日更換。早產兒給予2次臍部及臀部護理。
2.5保持各種管道暢通有效及嬰兒保溫箱的清潔按時巡視病房,以保持靜脈輸液管,輸氧管,尿管的疏通有效,檢查監(jiān)護儀運轉是否正常,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嬰兒保溫箱每天更換無菌蒸餾水一次,每天用含有效的消毒的擦拭一次,每周更換消毒一次,消毒后用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
2.6指導患者飲食及活動量病員排氣后給予流食或半流食,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低鹽,低脂飲食,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拔除尿管,護送病人坐輪椅做各項輔助檢查,以免劇烈活動增加心臟負擔。
2.7新生兒護理新生兒體重為2.0kg,將保溫暖溫度調到34℃,新生兒有缺氧窒息的情況,給予間斷吸氧。低體溫兒基礎代謝率高,熱量需要多,早期喂養(yǎng),預防低血糖,最好采用母乳喂養(yǎng),每2-3小時喂一次,并注意嬰兒的反應,有無溢乳,嘔吐及大小便性狀。
3護理體會
關鍵詞:早產兒;固爾蘇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技術和輔助通氣技術的普及, 早產兒預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也越來越多,因此,固爾蘇作為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的應用也隨之增加。 臨床應用固爾蘇過程中有關用藥時的各種、 用藥后的吸痰時間及有關護理的相關問題仍在探討中。本文就我科2年來早產兒預防性使用固爾蘇90例病例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90例均為早產兒,男58例,女32例,胎齡 28 -30w,出生體重 1100g-1300g,24例;胎齡30-33 周,出生體重 1300g -1600g,55例;胎齡33 -36 周,出生體重1600g- 1700g,11例。
1.2用藥方法:患兒取仰臥位,清理呼吸道,在無菌操作下氣管插管后連接復蘇氣囊,檢查導管位置正確后,將固爾蘇溶液瓶置于手心中,逐漸溫化至37.0℃左右,并將瓶內藥液搖均勻,切勿用力搖,以免產生過多泡沫。用 5 mL 無菌注射器吸取固爾蘇,通過與注射器相連的細硅膠管(新生兒胃管),分別取仰臥位 -右側臥位 -左側臥位分 3 次各1/3劑量經氣管內滴入,每次滴入后用復蘇氣囊加壓通氣 2~5 min,將藥物均勻分布于肺泡內,促進吸收。要求操作者氣管插管技術嫻熟,給藥時最好配合患兒呼吸運動,以免藥液反流、嗆咳時噴出藥液造成浪費,給藥 6 h內不做翻身、拍背及氣管內吸引。避免由于重力引流造成 PS 在肺內分布不均或直接將注入的 PS從肺內吸出[1]。
1.3結果:50例注藥后經氣囊加壓 15 min后癥狀明顯好轉即拔管。其余23例繼續(xù)予CPAP呼吸機輔助呼吸數日。給藥后 2 h,15例患兒皮膚顏色均轉紅潤,發(fā)紺明顯改善,呼吸困難、吸氣三凹征明顯減輕,呼吸頻率減少,在未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的情況下,經皮氧飽和度均有上升。其中2例第3天死于肺出血。
2護理
2.1氣道的管理:使用固爾蘇后,為了減少藥液的損失,除非有明顯氣道阻塞,用藥后 6 h 內不進行氣管內吸痰。6 h后根據患兒情況決定吸痰次數,即“按需吸痰”,避免頻繁吸痰造成氣道分泌物增加、氣道黏膜損傷及肺內肺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而增加感染機會。
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氣道分泌物的量、顏色、氣味、黏稠度等,以判斷肺部感染、出血等情況。置早產兒仰臥位時可在肩下放置軟墊,避免頸部彎曲。一般患兒不宜吸氧,如需吸氧,濃度 30%~40%為宜,給予高濃度氧有造成眼晶體后纖維組織增生、視力障礙的危險。對呼吸暫停者可托背或刺激足底或使用氨茶堿與納洛酮。
2.2嚴密觀察病情:專人守護,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體溫、呼吸、心率、經皮測氧飽和度。注意有無出現呼吸暫停及肺出血等情況,隨時掌握病情變化,每小時對患兒進行系統監(jiān)測和評估。分析各種檢查化驗結果,認真做好護理記錄,與醫(yī)生密切聯系。
2.3使用鼻塞CPAP機護理:選擇大小合適的鼻塞和嬰兒帽,保持患兒頸部呈輕度仰伸位,固定鼻塞時勿過緊, 2- 3h 檢查鼻腔有無分泌物阻塞或中隔受壓,在鼻塞和嬰兒帽之間應有 1cm空隙,以免局部壓傷。根據血氣分析逐漸調整氧濃度及壓力,并定期檢查該裝置有無漏氣,置入新生兒胃管,以免氣體進入胃內引起腹部脹氣。
2.4使用呼吸機護理:由于固爾蘇治療后肺順應性增高,肺氧合功能迅速改善[2],如持續(xù)采用較高呼吸機參數吸氣峰壓(PIP)易發(fā)生肺氣壓傷,另外,長時間吸入較高濃度氧氣也易發(fā)生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氧中毒。所以用藥后 1h行動脈血氣分析及床頭拍攝胸片,了解肺擴張情況,以后 6-8h 做 1 次血氣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觀察自主呼吸頻率是否與呼吸機協調一致,如出現人機對抗現象,應遵醫(yī)囑給予適當鎮(zhèn)靜藥,同時保持呼吸機管道通暢,防止打折或脫開,保證良好的通氣效果。本組病例未發(fā)生肺氣壓傷及氧中毒。
2.5消毒隔離制度: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及消毒隔離, 防止交叉感染,加強工作人員管理, 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凈雙手,接觸早產兒的用物實行高壓滅菌。 溫箱內的濕化器每日消毒,濕化水每日用滅菌注射用水更換。 使用呼吸機時, 應做好呼吸機管道消毒, 每2天更換1次。
2.6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根據患兒的病情選擇喂養(yǎng)方式和喂養(yǎng)時間,必要時給予靜脈營養(yǎng),吸吮無力時, 可先給予鼻飼法。喂乳時應注意觀察患兒吞咽情況, 有無紫紺或紫紺加重, 嗆奶等發(fā)生, 喂乳后應觀察有無嘔吐、 溢乳, 適當抬高頭部, 防止反流引起窒息。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每日應詳細記錄出入量, 準確稱量體重,分析和調整奶量和輸液量。
3討論
早產兒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引起的廣泛的肺泡萎縮與塌陷,使用固爾蘇后在短時間內呼吸窘迫能迅速緩解,治療愈早效果愈好,并能縮短機械通氣應用的時間,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由于固爾蘇藥物價格昂貴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隨著藥品制劑的不斷開發(fā)研究,價格不斷下降,使固爾蘇得到廣泛應用 ??纱蟠蠼档蚇RDS和早產兒的死亡率,對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臨床資料
2例患兒胎齡28周,早產,自然分娩出生后青紫窒息,經們打足底5分鐘后出現微弱哭聲,爾后出現程度不同的口周發(fā)青、、呼吸不規(guī)則、有嘆息樣呼吸,生后一直未進奶水,10小時左右分別排出墨綠色胎便,門診以極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硬腫癥收入院。查體:長子體溫35℃、脈搏128次/分、呼吸不規(guī)則、體重1.2千克,次子體溫不升、脈搏130/分、體重0.9千克。患兒均為未成熟兒外貌對外界刺激反應差,呼吸表淺且不規(guī)則,有嘆息氧呼吸,哭聲弱,全身皮膚黏膜嫩、發(fā)亮、毳毛多,面頰部及大腿外側均有硬腫。
2 護理觀察
2.1 復溫及,密切觀察體溫變化 由于早產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尚未完善,調節(jié)功能差,患兒又有硬腫,故患兒入病房后首先予熱保溫箱。將保溫箱調至34℃,患兒用棉被包裹,外置熱水袋,一小時后將患兒放入28℃暖箱中,每小時提高箱溫0.5~1℃,即希望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恢復正常;復溫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發(fā)生肺出血。長子24小時體溫升至36.5℃,次子經24小時體溫升至36.3℃。體溫升至正常后箱溫溫度維持在30~34℃之間,患兒體溫維持在36~37℃之間,以后每兩小時測量箱溫及體溫各一次,并記錄之。盡量減少打開保溫箱門的次數,醫(yī)療護理操作均應事先計劃好,并將用物準備齊全,集中進行,從側門操作,嚴禁打開頂蓋玻璃。
2.2 供給足夠的液體和熱量 合理喂養(yǎng)是提高極低出生體重兒成活率的關鍵?;純喝氩》繒r均無吸允反射,近年來,國內外專家主張?zhí)嵩缥共福苑腊l(fā)生低血糖。由于患兒母親有乙肝,故為給予母乳喂養(yǎng)。給予1:3乳2毫升,滴管滴入,每兩小時一次;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2毫升/千克4天后患兒出現吸允反射能自行進乳,逐漸改為1:2、1:1至全奶,量也隨著日齡增加逐漸增加,兩次喂奶之間給予少量糖水,每次喂奶后輕輕拍打患兒背部,排除患兒胃內空氣,并采取側臥位,防止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觀察患兒有無嘔吐、腹脹、體重是否增加,以了結患兒的喂養(yǎng)情況,另外,給予白蛋白、氨基酸、血漿等支持療法。
3 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隔離工作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保存病房空氣新鮮,紫外線消毒每日兩次,每次消毒30分鐘,保溫箱、床頭柜等物體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兩次,嚴格限制探視人員,醫(y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穿隔離衣、隔離鞋,患感冒人員禁止接觸患兒,加強皮膚護理,每日用油涂擦皮膚數次,每次便后用溫水擦洗臀部,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每日至少兩次,發(fā)現微小病灶及時處置。
4 給養(yǎng)的護理
入院時由于患兒乏氧嚴重,故給予持續(xù)鼻導管吸氧,流量0.5升/分鐘,兩天后改為喂奶前后給養(yǎng)數分鐘,持續(xù)吸氧不超過三天,氧濃度
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關鍵詞】 肺表面活性劑; 呼吸窘迫綜合征; 新生兒護理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HMD)又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 ,是指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即出現的進行性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等癥狀,多發(fā)生于早產兒,胎齡愈小發(fā)病率愈高,其發(fā)病原因與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S)有關[1]。固爾蘇是在豬肺中提取的天然PS,能降低肺表面張力,提高呼氣末肺泡的穩(wěn)定性,促進萎陷肺泡重新開放,增加肺功能殘氣量,改善肺氧合功能,然后利用機械通氣使肺泡處于良好的氧合功能狀態(tài),通過發(fā)揮兩者的協同作用,以提高治療效果[2]。本院新生兒科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住HMD,經家屬同意采用 PS替代治療法及呼吸機通氣治療的患兒 25 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NRDS患兒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其中足月兒5例,早產兒20例,平均胎齡(34±2.9)周 ,平均年齡(4.9±5.7)h,平均出生體重(2.3±0.7)kg,平均住院天數(11.5±2.03)天。全部治愈出院。根據第6版實用兒科學NRDS的診斷標準, 25例患兒均符合NRDS的診斷。
1.2 方法
1.2.1 PS制劑 采用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生產的豬肺的肺泡表面物質(商品名“固爾蘇”),主要含有卵磷脂酰膽堿和表面活性蛋白。
1.2.2 給藥方法 患兒入院后一經確診為 HMD即給予 PS治療,通常于出生后24h內給藥。冰箱內取出固爾蘇置手心內加溫至37℃, 轉動藥液使其均勻混合,將患兒置于遠紅外輻射床上,取仰臥位,行氣管插管,吸凈氣道內分泌物,將已預熱好的藥液用注射器緩慢抽取,然后用連接注射器至帶側口的氣管插管接頭,將固爾蘇按 100mg/kg 的劑量均速注入氣道內,復蘇囊加壓通氣2min,后接呼吸機,整個操作過程15~20min。給藥后6h內盡量不吸痰、翻身、拍背。整個操作前后各攝胸正位片。
1.3 結果 25例患兒用藥后30min~2h呼吸困難均得以改善,血氧飽和度(SpO2 )升高達90%以上,用藥后胸片示肺野透亮度明顯改善。25例患兒應用固爾蘇機械通氣時間為20h~6天。
2 護理
2.1 給藥前護理 用藥前準備好呼吸機,調好呼吸機參數。將患兒置于輻射床,取仰臥位,頭稍后仰,肩下墊一小枕,接上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兒心率、呼吸、SpO2的變化,根據患兒胎齡及體重,選擇氣管插管。插管后徹底清除口鼻腔及氣道內的分泌物,固定好氣管插管,接上呼吸機。并準確記錄呼吸機的各項參數及備好搶救物品。冰箱內取出固爾蘇置手心內加溫至37℃, 轉動藥液使其均勻混合,避免用力搖晃,以免泡沫形成而造成劑量誤差。
2.2 給藥時護理 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呼吸和血壓變化;給藥時雙人配合,一人將已預熱好的藥液緩慢注入氣道,另一人立即用呼吸皮囊加壓通氣2min左右,使藥液在肺內均勻分布,然后接上呼吸機。給藥過程中SpO2或心率下降時,應暫停注藥,給予復蘇皮囊加壓給氧,SpO2上升至95%以上,直到恢復穩(wěn)定狀態(tài)。重新注藥時須確定氣管插管位置正確后再操作。
2.3 給藥后護理
2.3.1 呼吸機管理 給藥后20例保留氣管插管接上呼吸機繼續(xù)進行機械通氣,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特別注意觀察患兒呼吸頻率、節(jié)律與呼吸機是否同步,保持呼吸機管道通暢,防止打折或脫開,以保證良好的送氣效果。
2.3.2 保持呼吸道通暢 PS 滴入肺后吸收需要一定時間,停留時間過短則發(fā)揮不了治療效果。用藥6h內盡量不吸痰,但必須注意避免痰液堵塞氣道。密切觀察患兒的皮膚顏色、安靜狀態(tài)、經皮SpO2變化、血氣分析變化、有無氣道阻塞等?;純撼霈F明顯煩躁、SpO2下降、呼吸機高壓持續(xù)報警、氣管導管內可見明顯痰液時,適當吸痰。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吸痰管粗細以能夠順利插入的最大外徑為宜,一般小于氣管導管內徑的1/2。操作輕柔,吸痰管由深部向外旋轉提出,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過氣管導管末端,時間不超過10~15s,負壓以50~80mmHg為宜,最大不超過100mmHg,防止造成氣管損傷或把PS吸出;每次吸痰后均予復蘇囊加壓給氧,迅速提高SpO2,待SpO2升至90%以上再做第2次吸痰。使SpO2保持在85%~95%左右。我們采取“鳥巢”式護理,即用柔軟的棉布做成鳥巢狀,使患兒猶如置身于“子宮內”,使其身體有所依托及包裹,增加患兒的安全感,減少患兒的不安情緒,同時利于患兒身體處于蜷曲斂收狀,減少不顯性失水及散熱,患兒頸下置小棉卷,使氣道伸直,利于呼吸通暢[2]。
2.3.3 預防感染 護理過程中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HMD患兒由于先天不足,抵抗力低下,給患兒進行治療及護理時遵守無菌原則;呼吸機管道及復蘇囊須專人專用,保持床鋪平整、清潔、干燥。檢查或護理患兒前用消毒液擦手,防止交叉感染。加強口腔護理,新生兒吞咽功能較差,其口腔分泌物易積滯在口腔中,可成為感染來源,加之由于氣管插管的刺激,使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感染。所以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每天用5%碳酸氫鈉擦拭口腔2次,定期做氣管吸引物的細菌培養(yǎng)。使用呼吸機時可出現腹脹,可能與腹腔內臟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減少,缺氧等有關;也可能與吞入由氣管插管漏出的氣體有關。因此,機械通氣者常規(guī)插8號胃管以胃腸減壓,4h抽胃液1次。3天未解大便者應給予開塞露灌腸。
2.3.4 營養(yǎng)支持 由于HMD患兒全身各器官發(fā)育不完善,輸液時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使用微量泵24h維持補液。記錄24h進出量,病情允許即給予早期微量喂養(yǎng)。氣管插管患兒沒有吞咽和吸吮能力,可選擇5號胃管正確插入,注入的奶溫度應在 38℃~40℃,注入時頭部應抬高 30°~45°,胃管每 5~7天更換1次,并注意無菌操作;注意有無喂養(yǎng)不耐受情況。腸外靜脈營養(yǎng)應每日根據血生化結果調整各成分的配制,靜脈營養(yǎng)液24h均勻輸入,定時監(jiān)測微量血糖,防止低血糖發(fā)生。每日更換輸液器,5~7天更換1次靜脈留置針,嚴格無菌操作,密切注意靜脈留置針有無滲液、漏液,及時更換[4]。
綜上所述, HMD 是早產兒嚴重的并發(fā)癥, 也是造成早產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筆者認為HMD患兒機械通氣治療加用PS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兒肺功能, 減少肺出血及顱內出血等嚴重的并發(fā)癥, 可明顯改善其轉歸, 提高存活率。
參考文獻
1 李彤,佘紹逸.肺表面活性物質的臨床運用與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轉歸.實用醫(yī)學雜志,2005,21(12):1342-1344.
2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449-454.
[論文摘要] 目的 探討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醫(yī)院感染的預防和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對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的300例早產兒進行護理干預。結果 300例發(fā)生醫(yī)院感染患兒24例,感染發(fā)生率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醫(yī)院感染者平均胎齡為(32.65±2.60)周,與無醫(yī)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6,P<0.01);有感染者平均出生體重為(1743.27±602.31)g,與無感染者(2190.77±520.92)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5,P<0.01)。結論 加強了監(jiān)護和護理,有效地控制了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確保了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的安全,提高了工作質量。
隨著對醫(yī)院院內感染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ICU)的管理已越來越受重視。對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兒來說,院內感染是常見危害之一[1]。它不僅延長患兒的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發(fā)展,病死率高。現將我院NICU院內感染控制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病例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的早產兒300例(男160例,女140例),記錄住院早產兒圍產期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實驗室和輔助檢查結果、接受各種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藥物應用和腸外營養(yǎng)等治療情況。懷疑感染時行各種相關病原學的檢查。
1.2 感染標準的界定
(1)血培養(yǎng)陽性。(2)胸片明確的肺炎或明確的其他部位感染表現。(3)實驗室檢查,WBC<6.0×109/L;PLT<100×109/L;IT >0.16;CRP>8mg/L。(4)感染相關的臨床表現,如呼吸暫停、體溫波動、皮膚發(fā)花、殘余奶增加、反應差、頑固的代謝性酸中毒等。符合(1)、(2)中任一項或同時符合(3)中的兩項或符合(3)中的任一項并伴有(4)中的任兩項可診斷為感染。
1.3 統計學處理
SPSS12.0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00例發(fā)生醫(yī)院感染患兒24例,感染發(fā)生率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醫(yī)院感染者平均胎齡為(32.65±2.60)周,與無醫(yī)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6,P<0.01);有感染者平均出生體重為(1743.27±602.31)g,與無感染者(2190.77±520.92)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5,P<0.01)。
3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管理
3.1感染因素[2]
①皮膚因素: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的部位89.2%在皮膚粘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兒抵抗力低,皮膚薄嫩,角質層發(fā)育差,皮下血管豐富,局部防御機能差而易發(fā)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兒皮膚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膚中含水量較多,pH值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長。②體重因素:新生兒有相當一部分是早產兒、低體重兒,體重從側面反應了新生兒各系統的成熟度及生長發(fā)育情況,體重低生長發(fā)育差,各系統發(fā)育不成熟,血漿中IgG水平低,相應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據文獻報道,極低體重兒發(fā)生率為0.5%,國內報道病死率為63%~74%。體重<2kg的新生兒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幾率是體重≥4kg者的2.5倍。③侵入性操作因素: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與侵入性操作有很大關系。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相對低下,大多有嚴重原發(fā)病,常需要氣管插管、吸痰等機體侵入性操作,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在插管過程中可把鼻腔、喉部的細菌帶到氣管繼而發(fā)生肺部感染。④抗生素的應用因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使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明顯升高的重要因素??咕幬锛凹に氐臑E用、不合理使用易導致菌群失調,各種條件致病菌得以生長繁殖并致病,增加了細菌耐藥性,同時易導致二重感染。⑤住院時間因素:住院時間長短與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有關,住院時間愈長,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比例愈高。
3.2預防院內感染的護理措施[3]
3.2.1加強NICU的消毒管理新生兒生長發(fā)育與周圍環(huán)境密切相關,所以需要有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新生兒病房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室溫控制在24~26℃,相對濕度55%~65%,我院每日通風換氣,室內放置空氣凈化器,并使用空氣清菌片,保持病室內空氣清新。NICU內設一名專職消毒員,每日負責室內的消毒工作。室內的地面、家具、醫(yī)療器械(各種暖箱、新生兒床、監(jiān)護儀、呼吸機等)、各種臺面、治療車、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液盒、病例夾、門窗等每日用消毒液進行擦拭。生活垃圾和醫(yī)用垃圾分開放置,并有醒目標志。
3.2.2加強患兒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兒床單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壓滅菌后再使用,保證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兒食具嚴格執(zhí)行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工作程序;早產兒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嚴格按規(guī)定進行終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細菌培養(yǎng);暖箱內的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換蒸餾水。
3.2.3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①皮膚護理:每日認真進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膚的清潔,特別注意觀察頸周、耳后、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有無破損、膿點、紅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時做臀部護理,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換尿布,涂護臀霜,預防臀紅。每24小時更換,防止骨突出部受壓過久,引起皮膚壓傷。在膠帶下使用皮膚保護劑安息香酊,防止表皮脫落。每次測量血壓后及時摘下血壓袖帶,每4 小時更換氧飽和度探頭部位。②口腔護理:認真觀察口腔粘膜有無破潰、霉菌感染,每日常規(guī)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對長期使用抗生素者,為防止鵝口瘡的發(fā)生,喂奶后預防性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每日兩次。③眼部護理:胎兒通過產道時,沙眼衣原體可定植于其結膜部,因此,為防止結膜炎的發(fā)生,每日用泰利必妥眼藥水滴眼1~2次,并注意觀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顏色、量等。④臍部護理:每日認真進行臍部護理,保持臍部的干燥,消毒時注意消毒臍根部,注意觀察臍輪有無紅腫、有無異常分泌物等,如果發(fā)現分泌物及時做培養(yǎng),及時處理。⑤喂養(yǎng):提倡母乳喂養(yǎng),增加抗體含量。鼻飼的患兒,鼻飼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換,鼻飼管隔日更換。人工喂養(yǎng)時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⑥對于有侵襲性操作的患兒,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操作,動作要輕柔,減少粘膜的損傷,同時加強消毒,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減少感染機會。插管導芯經高壓滅菌后使用;呼吸機管道每周更換兩次進行消毒;氣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隨用隨棄。⑦加強個例院內感染的隔離控制:當發(fā)生有個例院內感染時,將患兒放置單獨病室或相對隔離區(qū),用物專人專用,護理人員相對固定,隔離區(qū)做明顯標志,根據不同細菌定植情況采取不同隔離措施。醫(yī)院內獲得性感染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因此,監(jiān)測和控制新生兒醫(yī)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實踐證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內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還要有嚴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及抗感染意識,將之列入常規(guī)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視[4]。醫(yī)護人員自覺地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fā)生,從而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減輕患兒的痛苦及家人的經濟負擔,不斷提高醫(yī)療護理質量。
4討論
控制與預防醫(yī)院感染是NICU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一個主要挑戰(zhàn),明確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對正確制定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本結果提示NICU醫(yī)院感染與皮膚因素、體重因素、侵入性操作、胎齡密切相關,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采取預防措施:要加強對早產兒的早期微量喂養(yǎng),提高喂養(yǎng)耐受性,盡可能縮短其達到足量喂養(yǎng)的時間,要嚴格無菌操作,慎用侵入性操作及治療,對呼吸機治療及中心靜脈置管等裝置進行定期消毒并加強對感染的監(jiān)測[5]。
[參考文獻]
[1] 童笑梅,王新利,諸慧華,等. 12年早產兒醫(yī)院感染的臨床分析[J]. 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04,7(5):279-282.
[2] 周敏,丁愛國. 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研究進展[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8):799-800.
[3] 戚小敏,趙桂榮,王悅,等. ICU院內感染的控制和預防[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17):2377-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