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逐步加大,各種各樣的多元文化傳入國內,并在國內與本土文化產生了碰撞與融合。隨著文化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發(fā)展,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特別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對高校思政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給高校思政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與新的挑戰(zhàn),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為此,高校教師要能夠通過思政教學改革,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更好地適應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并以此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則顯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則針對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相關內容展開討論。
二、文化多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
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我們不能用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思維去進行思政教學,否則只能適得其反。首先,文化多元化決定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開放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環(huán),是世界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與傳播者,也是多元文化的接受者,各種文化思潮與文化產品伴隨著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現(xiàn)代年輕人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沖擊與洗禮。那么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師就需要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思維,樹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思政教學工作中,努力擺脫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用包容的眼光看待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其次,多元文化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在思政學習過程中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探索。隨著思政教學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會不斷增加,而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腦海中的思想碰撞,為了對新的文化知識內容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學生會進行不斷的探索,通過各類渠道去了解相關文化內容,如網絡搜索、圖書查找等,而這一學習探索的過程,也是高校學生知識能力增長的過程,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對于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任何一種文化都存在兩面性,就像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有糟粕也有精華一樣,多元文化必然也是兩面性的,糟粕與精華并存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一味排斥外來文化,也不是讓學生一味接受外來文化,而是要教會學生要堅守本心,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xiàn)個人與國家社會的共同發(fā)展,借助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實現(xiàn)國家利益、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共同最大化。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高校教師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去適應新的環(huán)境,在適應中學習新的知識和理念,并不斷提升其思想政治學習效果,為此,高校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去了解多元文化。在為學生所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中,要包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還要包含西方國家社會的發(fā)展理念,比如在校園內的宣傳欄、日常廣播、影視作品中既要引導學生不斷加深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認識,還要注重西方國家優(yōu)秀文化理念的傳播,使學生能夠順應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在適應多元文化環(huán)境的同時,注重對外來優(yōu)質文化的吸收。而在高校思政教學中,也要注重不同文化與我國文化的融合,積極掌握主動權,將優(yōu)秀文化為我所用,利用優(yōu)秀文化對高校學生進行科學的教育引導。
(二)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思政教學中的融合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因為在我國數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精華,將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的有效融合,有助于不斷地豐富高校思政的教學內容,借助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幫助高校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促使高校學生在不斷完善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其思想認知,并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這對于高校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高校思政教師要能夠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效融合到思政教學實踐中,比如在成才觀教育中,借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并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建設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在人生價值觀教育中,通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在當前的經濟社會中,很多人的價值觀會被扭曲,利用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不論身處何種社會環(huán)境,都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看待各類社會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見利忘義,不能生活在扭曲的世界觀中。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合到道德觀教育中,能夠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其正直善良、樂于助人、嚴于律己的道德品質,這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tǒng)文化教學中,要注意方法與方式,要用那種能讓年輕人接受的方式來推廣傳統(tǒng)文化,不能使用填鴨式的、說教式的教學方法,要寓教于樂。在具體措施上,可以借助古風詩詞來幫助學生們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讓學生能夠接受的古風MV視頻、古風說唱視頻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容易接受的點,而且這些古風作品往往包含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如當紅歌手GAI所演唱的《烈火戰(zhàn)馬》的歌詞就從傳統(tǒng)文化角度傳達了強烈的愛國情懷,這些都是可以作為教學素材的。要深知,傳統(tǒng)文化教學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接受并認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要學會轉換身份與視角,才能使年輕人更認同傳統(tǒng)文化。
(三)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精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不僅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傳播,還要注重對外來文化的甄選,針對那些優(yōu)秀外來文化展開學習和研究,從中進行借鑒,進而真正吸收其中的精華,以此來完備學生的知識體系,豐富其思想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要能夠秉持審慎的態(tài)度,對思政教育進行科學定位,通過科學的教育引導,既要求學生掌握我國的思想文化,還要求學生學習外來的優(yōu)秀文化,而針對外來的不良文化,則保持客觀認知的態(tài)度。在對待外來文化上,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否定,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與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外來文化。中華文化五千年本身就是一個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比如現(xiàn)代漢語中很多諸如“沙發(fā)”“撲克牌”“卡通”等等詞匯就是來自西方,本質上就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思想上抱殘守缺、“閉關鎖國”,只會讓學生成為井底之蛙,或者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導致他們在更愿意接觸外來文化的同時,對本土文化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這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在文化上要去其糟粕,就要對糟粕進行準確與具體的定義,不能根據刻板印象就否定一些文化現(xiàn)象。
(四)將實踐活動融合到理論教學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實踐活動的安排,能夠進一步豐富思政課程內容,并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多元文化。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文化古跡、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以及世界文化展覽館,利用上述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針對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完善的實踐活動計劃,在計劃中要明確每一階段的活動內容,并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記錄,防止學生將學習實踐活動當作一次游覽旅行,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一些特殊的文化元素,教師要向學生進行必要的說明,在實踐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針對此次實踐學習的收獲整理成學習報告,教師則通過對學生報告的分析來了解此次實踐學習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為了充分發(fā)揮實踐學習的實際效果,教師要以學習報告作為評價學生實踐學習成效的主要依據,并將實踐學習成果作為學生整個學期考核的一部分,從而引起學生對實踐學習的重視程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建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踐探究,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還可以對組內成員作進一步分工,不同的組員負責不同的項目,以此提升實踐學習的效率。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形式,比如借助COSPLAY的流行,讓學生裝扮成古人的樣子,根據古代正面人物故事創(chuàng)作相應的舞臺劇,分組進行表演加評比,獎勵在表演上優(yōu)秀,同時傳達的思想更為深遠的表演者,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可以結合古詩文,讓同學們對古詩文中的場景進行演繹與創(chuàng)作,進而從中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所傳達出的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同時增強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五)推動媒介素養(yǎng)教育融入教育體系近年來,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程度不斷提升,極大地改變了學校教育模式,提升了學校教育工作效率,為此,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將媒介因素與思政課程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進而不斷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圍繞思政教學可以構建起翻轉課堂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中,主要是利用教學小視頻來傳遞相關教學信息,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錄制小視頻,把即將學習的新內容向學生進行總體說明,然后利用班級微信群向學生發(fā)送,使學生對接下來一段時間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做好準備,利用這種方式,能夠改進傳統(tǒng)固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梢酝ㄟ^播放關于美國的一些時事視頻素材,并用文化視角進行評析的方式,將思政教學與時事熱點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在分析時事熱點的過程中對美國社會文化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以此促進學生多元文化的學習。再比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關于講述歷史文化的紀錄片,教會學生用客觀的視角去看待多元文化,而不是一味否定或崇拜外來文化。
(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評價學習評價活動的進行,是為了更好地查找學習中的問題,因此,高校思政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自主學習評價。在階段性課程內容結束后,教師要安排特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對這一階段的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然后總結自己在這一階段中的學習收獲,重點從知識儲備以及思想認知方面來總結收獲,之后則通過學習內容梳理來查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從自身角度出發(fā)來查找原因,從而完成自我學習評估。在此基礎上,教師則對照為學生每次安排的學習任務來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在客觀評價中,既要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又要指出學生的不足,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的過程中,還要針對后期的學習活動提供改進意見,進而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開展學習活動。對于教師而言,同樣需要對自身的教學工作作出反思,結合學生的總體學習成效,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梳理,然后反思教學方法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以此為出發(fā)點制定教學改進計劃,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為此,高校思政教師要能夠正視多元化的存在,積極適應多元文化環(huán)境,并明確認識到文化多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然后從多個層面入手進行教育工作的完善,具體包括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思政教學中的融合、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精華、將實踐活動融合到理論教學中、推動媒介素養(yǎng)教育融入教育體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評價等。通過以上的方式,使文化成為思政課程重要的教學內容,用文化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與精神面貌。
作者:姜南 李佳蔚 單位: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