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tǒng)戲曲的微博傳播方式和過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廖浚超、李洛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系
一、引言
1、研究背景和意義
2009年新浪微博的誕生,意味著中國互聯網正式邁入了“web2.0”時代?!皐eb2.0”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①新浪微博則作為內容完全依靠用戶制造和瀏覽的專業(yè)性網站,從眾多“web2.0”網站中脫穎而出。年輕一代常常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用微博來,向周圍的人群散播,可以說是“web2.0”時代的主導者和主要用戶群。而傳統(tǒng)戲曲的受眾則多為中老年人,后者恰是少用和不用“web2.0”產品的人群。因此,傳統(tǒng)戲曲要在“web2.0”時代實現有效傳播,傳統(tǒng)戲曲本身也應當加以不斷創(chuàng)新,如通過最具聲畫合一性的電視媒體,并與微博等“web2.0”產品相結合加以傳播,吸引年輕人群,使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2、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自制紀錄片《江漢聲》在微博的傳播效果進行考察。具體通過自填式問卷從樣本中搜集資料,調查對象為在微博上了解并完整觀看了紀錄片《江漢聲》的群體,旨在對比受眾觀看《江漢聲》前后對傳統(tǒng)戲曲態(tài)度認知的變化。
二、自制紀錄片《江漢聲》與傳統(tǒng)戲曲電視紀錄片的差異
《江漢聲》是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學生自制的是一部關于漢劇現狀的電視紀錄片,該片主要記錄了武漢漢劇院幾名年輕演員為了備戰(zhàn)全國地方戲曲大賽而認真排練漢劇經典劇目《宇宙鋒》的全過程,反映了漢劇如今衰落的現狀?!督瓭h聲》在微博相關情況后,三天內被轉發(fā)219次,評論186條;視頻點擊率突破了2000次,被頂135次;相關新聞登上了《長江日報》和《長江商報》等湖北省和武漢市的主流媒體,引起了社會對于漢劇這一傳統(tǒng)戲曲的巨大關注。
這部自制紀錄片與傳統(tǒng)戲曲電視紀錄片的主要差異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從制作角度來看,傳統(tǒng)戲劇電視紀錄片往往局限于宣傳普及戲曲劇目,受眾也僅限于戲迷,由此給缺乏戲曲知識基礎的受眾帶來了接受與理解的障礙;而《江漢聲》則從第三方普通人的視角記錄、還原故事,更強調對非戲迷的傳播。其次,從制作方式來看,傳統(tǒng)戲曲慣于使用“音配像”的方式記錄優(yōu)秀曲目,如果制作成電視節(jié)目,也多為采訪記錄或獨白介紹等形式;《江漢聲》則采用了更加紀實的手法,一方面突出漢劇的視聽美感,另一方面也記錄為漢劇努力付出的人們,表現戲曲的臺前幕后;第三,從制作內容來看,傳統(tǒng)的戲曲傳播往往只是單一的戲曲內容傳播;《江漢聲》則將演員臺上表演及生活片段展現出來,讓觀眾看到臺上臺下對比產生的反差,降低了戲曲本身的專業(yè)性,使受眾體會其親和力和豐富性,更引人深思。
三、《江漢聲》的微博傳播方式和過程
紀錄片《江漢聲》制作完成后,配合微博進行了廣泛的傳播,顯示出了它豐富的傳播手段和高效的傳播效果。
1、發(fā)動親朋好友
《江漢聲》在微博上后,第一時間邀請同學親友迅速轉發(fā)和點擊播放,這種基于信任的病毒式傳播使視頻點擊次數迅速增長。而傳統(tǒng)的舞臺表演和電視節(jié)目傳播方式往往只能形成一級傳播,即傳播的過程隨著演出的結束或者節(jié)目的結束而結束,與之相比較微博顯得異常高效且擁有巨大的延續(xù)性和延展性。
2、名人效應
在新浪微博中,每個人的關注者都是基于信任才會在眾多信息的者中篩選收聽被關注者所的信息內容。而要讓一條信息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傳播,必然需要擁有眾多關注的人幫忙轉發(fā),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同樣基于對信息源的信任,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信息的再傳遞,把內容傳播給數量級大得多的粉絲或者聽眾。②著名演員余少群在微博上轉發(fā)了《江漢聲》后,便引來他的粉絲瘋狂轉發(fā)與收看。
3、微博互動
在微博中,受眾能夠參與到傳播的互動過程中來,與受眾留言互動,促進信息的傳播;給受眾帶來參與感,引發(fā)受眾的接收興趣和傳播興趣,而傳統(tǒng)戲曲的一般傳播方式更多體現為單向傳播。紀錄片《江漢聲》在微博傳播中注重與粉絲的互動,積極回應留言中的疑問、討論、鼓勵和批評,活躍了微博氣氛,使受眾在接受信息時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傳播變得更加有效。
四、《江漢聲》的微博傳播效果
紀錄片《江漢聲》在微博進行傳播之后,筆者對微博中轉發(fā)《江漢聲》狀態(tài)與視頻的受眾實施了跟蹤調查,以自填式問卷的方法搜集資料,并通過分析調查數據,考察《江漢聲》在微博的傳播效果。
此次調查研究主要考量觀看紀錄片《江漢聲》前后受眾對傳統(tǒng)戲曲文化認知、態(tài)度的轉變以及是否引發(fā)受眾思考與關注。因此筆者將調查對象定義為“通過微博媒介知曉并已經完整觀看了紀錄片《江漢聲》的年輕受眾群體”,同時考慮到網絡受眾的不確定性、個體差異性大等特點,筆者采取簡單隨機抽樣的辦法,在微博上轉發(fā)《江漢聲》的受眾中隨機抽取了100名作為樣本,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4份,有效回收率為84%;此外,問卷的題目設計盡量弱化專業(yè)性、題量少,有助于問卷的便捷填寫和及時回收。
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訪者的男女性別比例分別為42.9%和57.1%,年齡層次則均在18至26歲,都為年輕一代的微博用戶。其次,超過六成的受訪者選擇微博作為自己在網絡使用過程中最青睞的信息接收方式。具體如圖1所示:71.4%的受訪者對傳統(tǒng)戲曲不感興趣;而在觀看《江漢聲》之后,85.7%的受訪者表示愿意主動去或者會考慮去劇院觀看漢劇,并且78.6%的受訪者表示應該呼吁大眾關注傳統(tǒng)戲劇。由此可以看出,《江漢聲》在微博上的傳播有效地提高了受眾對傳統(tǒng)戲曲的興趣度和關注度,并積極地引導受眾對于傳統(tǒng)戲曲發(fā)展前景的思考。五、《江漢聲》的微博傳播對傳統(tǒng)戲曲有效傳播的啟示當前不少廣電媒體紛紛開通戲曲頻道和節(jié)目,但在實際生活中,傳統(tǒng)戲曲仍然很難被年輕一代所接受與理解。自制紀錄片《江漢聲》及其在微博的傳播給傳統(tǒng)戲曲的有效傳播以眾多啟示,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紀錄片本身的制作內容和方式上;二是在制作出來后以何種渠道和途徑進行傳播上。
1、啟示一:不斷革新傳統(tǒng)戲曲的表現形式
傳統(tǒng)戲曲的傳播注重將戲曲劇目以表演的形式直觀地傳遞給受眾,在媒介多樣化的當代,戲曲雖然登上了電視、報紙以及網絡,但傳播內容局限于戲曲劇目缺乏活力和時代感。由此,要有效地傳播傳統(tǒng)戲曲,首先要在傳播戲曲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上有所創(chuàng)新,要重視年輕一代的審美習慣,并能夠與時代節(jié)奏和文化相符合,即要降低戲劇的專業(yè)性和理解門檻,不局限于傳播戲曲劇目本身;應注重表現戲劇的內涵和人性化、個性化,以此提高受眾對傳統(tǒng)戲曲的認可程度和興趣程度,年輕一代才會摒除對傳統(tǒng)戲曲的“刻板成見”,才能更好地認識并接受傳統(tǒng)戲曲。
2、啟示二:充分利用微博時代的傳播渠道和平臺
自古以來,傳統(tǒng)戲曲的傳播方式普遍局限于言傳身教和戲院演出,這種只能依靠人的身體作為媒介,以唱腔、表情、動作等作為傳播手段的傳播方式很難突破時空界限。
而以微博為代表的“web2.0”產品的發(fā)展則為傳統(tǒng)戲曲的廣泛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新浪微博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3億人,日活躍用戶比例為9%,用戶每日發(fā)博量超過1億條③??梢哉f,在新浪微博上存在著另一個世界,有著比現實世界更廣闊而潛在的受眾群。對于經常使用微博的年輕一代來說,“web2.0”時代中的“web2.0產品”有助于搭建起其與傳統(tǒng)戲劇之間的信息橋梁,使傳統(tǒng)戲曲以新的載體、新的形式更好為年輕人所接受。并且,“web2.0”產品的傳播速度、傳播范圍也是傳統(tǒng)戲曲頻道和節(jié)目所難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