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思想政治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體育特長生每天都要拿出專門的時間集中訓練,有時還會參加各類體育比賽,這培養(yǎng)了他們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但是訓練和比賽的行程經常會和日常的文化課教學相沖突,這使得高中體育特長生在校學習文化課的時間相對較少,加上許多體育特長生本身基礎也較差、學習習慣不好、接受能力不強,容易對文化課學習產生懈怠感。教師要針對體育特長生的這些特點,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學。
二、對于體育特長生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學
1.和風細雨,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須建立在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許多體育生性格直爽、豪放、義氣、不拘小節(jié),因此和他們結成一種相互信任、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對他們的思想政治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教師對學生要多鼓勵、表揚,引起學生的愉悅心情和自豪感。
2.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思想政治課對于高中體育特長生來說,既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任,又是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必考科目,同時還是部分單招生的高考科目,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一方面,吃透教材,研讀政治學業(yè)水平考試考綱、體育單招政治考綱,適當壓縮教學內容,降低教學難度;另一方面,根據體育生的實際制訂恰當?shù)慕虒W目標,穩(wěn)打穩(wěn)扎,不急功近利,把握好進度,處理好難度。
3.因勢利導,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存在問題中圖分類號:G65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8-0021-01目前在校的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成長于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和手機通信為代表的現(xiàn)代傳媒手段蓬勃興起的時期。雖然他們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穩(wěn)定、健康、向上的,但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這些都使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挑戰(zhàn)。
1.教育面廣,針對性差
隨著我國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快速進步與發(fā)展,目前很多高等職業(yè)學校其培養(yǎng)的學生都是根據其自身特點,它的培養(yǎng)對象不僅僅是普通高中的畢業(yè)生,還有已經具有職業(yè)知識或職業(yè)技能的中職學校的學生,有些還是3+2(三年中職,兩年高職)的學生。普高類學生文化基礎好,但往往專業(yè)思想不穩(wěn)定且動手能力較差。他們很多在高考中失利,心理上的落差較大,對專業(yè)缺乏足夠的、必要的認識,帶著一種無奈的、抵觸的心理去接受它,這無形中也就影響了學習專業(yè)知識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中職類學生經過幾年中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思想牢固,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動手能力較強,但文化基礎較弱。3+2的學生沒有經歷過高考和全國統(tǒng)一的春季高職考試,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都比較差。正因為生源形式的多樣性,也就決定了這種教育的面向對象是復雜的,尤其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不穩(wěn)定因素也是多樣的,這勢必使得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復雜性、艱巨性和挑戰(zhàn)性。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面廣,但在不同學生的針對性上還做得不夠。
2.隊伍龐大,凝聚力差
在高職院校里除了專職的思想政治教師以外,還有一支龐大的隊伍,即思想政治輔導員。他們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職院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且相對穩(wěn)定的輔導員隊伍,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xiàn)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和諧發(fā)展都顯得尤為重要。
3.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就不僅僅是純粹的理論教學,還應注重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深化理論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學生等各個方面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才有助于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展開。然而,長期以來,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往往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在思想認識上忽視實踐教學,這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以有效推進的關鍵原因。
4.保障機制還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xié)調配合。這就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工作的保障機制問題。完善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領導機制、經費保障機制與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但在現(xiàn)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過程中,這些相關方面的保障機制是不完善的。
5.實踐形式缺乏多樣性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廣闊的空間,既可以發(fā)生在課內,也可以發(fā)生在課外;既可以發(fā)生在校內,也可以發(fā)生在校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網絡時代到來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僅僅依靠書本或教師的傳授,這樣,實踐教學形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熱情,影響到實踐教學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同時,只有采取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形式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良好教學效果的最終實現(xiàn)。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形式是富有創(chuàng)意,具有多樣性的。它可以采取研究討論、原著閱讀、專題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采取課外學習小組、學習競賽活動、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等方式,也可以采取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專業(yè)課實習、紅色旅游、公益活動等方式,這些活動方式能夠較好地調動起學生對此類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過程之中,從而大大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6.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首先,學生思想活躍,教育方式不夠靈活。從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構成來看,他們都處于青春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具有追逐個性、崇尚新潮、追求時尚的思想,更容易被一些非主流思想引導。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不強,導致部分學生認為傳統(tǒng)思想已經“過時”,學生很容易對學習內容產生乏味、枯燥感。再加上部分教師仍然沿襲“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教育過程中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其次,學生接觸信息量大,教育內容不夠貼近學生,吸引力不強?,F(xiàn)在網絡發(fā)達,信息來源廣泛,學生現(xiàn)下的娛樂生活中,電視、電腦、手機游戲等一些“新奇特”的方式層出不窮。在學生所接觸的龐雜的信息中,不乏一些負面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價值觀很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念的左右,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顯得單薄,對學生而言不具備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思政教育體系中的意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內容,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也為眾多思政教育者提供了發(fā)展的平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很多科學、優(yōu)良的思想方法、行為指導的道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思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政教育要想切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就必須要迎合新世紀的發(fā)展需要。傳統(tǒng)文化構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體系,深刻影響著民族的精神風貌。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強大的青春活力,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者,他們理應繼承和發(fā)展老祖宗留下寶貴的思想財富,將傳統(tǒng)文化中一些經典的政治、文化、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處事方式作為自身的思想、行為的引領,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符合時展要求。
近年來,西方思潮的不斷引入對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外來思想中不乏一些低俗的內容,例如享樂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等,這些不良思想容易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干擾。因此,要將傳統(tǒng)文化中自強不息、忠烈剛正、勤儉節(jié)約、克己奉公等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教育高職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進行提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從而在學生中倡導與時俱進,弘揚現(xiàn)代精神社會中的優(yōu)良風貌。
三、強化傳統(tǒng)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是青年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陣地,在高職院校中,教育者應努力營造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氛圍,感染學生,教育學生。一方面,學校要在基礎課程中引進傳統(tǒng)知識,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填充到課堂講解中,弘揚以仁義禮智信等內容的精神價值觀念。用愛國、自強、和諧、友善、團結等優(yōu)秀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用自律、誠信、節(jié)約等引導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可通過宣傳海報等方式,營造氛圍,可模仿主流電視臺的知識類綜藝節(jié)目,在校園中舉辦國學知識大賽、成語聽寫大賽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蛘咄ㄟ^校園廣播等方式,宣講傳統(tǒng)優(yōu)秀故事,促進傳統(tǒng)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播,營造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使優(yōu)良的校級校風建設成為傳播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有力支撐。
在傳統(tǒng)文化引入和教育中,力求做到繼承傳統(tǒng)與時代需求相結合。例如,通過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將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中的剪紙、面塑、草編,傳統(tǒng)藝術中的瓷器、刺繡、雕塑進行展示;也可以在傳統(tǒng)文化的指引下,開辦具有歷史感、文化感、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作品展。通過校內網站等一些傳播途徑,在學生之間形成誠實友善、勤儉自強的學習氛圍,并將傳統(tǒng)觀念構建成完善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之間積極互動交流,加強傳統(tǒng)文化藝術對學生思想作風的引導。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說教式思政教育過于枯燥乏味。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廣大思政教育者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更多地采用互動、交流、社會調查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提高對思政教育的認可度。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學校應積極開設傳統(tǒng)文化類課程,如書法、繪畫、歷史、文學等課程,加強經典文化對學生思想的引導,讓學生在豐富的思想文化中修身養(yǎng)性,激發(fā)高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關鍵詞]問題教學模式
高職院?!∷枷胝卫碚撜n 應用
[作者簡介]張友強(1956-),男,重慶人,重慶教育學院通識教育部,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重慶400067)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5-0095-02
一、問題教學模式的介紹及其實際應用
從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來看,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從普通高等教育中分離出來,長期作為普通教育的補充而存在,一直沒有找到自身發(fā)展的支撐點,使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整個教學組織如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壓縮版”。但以提高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為導向,進行教育改革是高等職業(yè)教育促進自身發(fā)展的起點,也是重新進行自我定位的必然。因此,高等職業(yè)教育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實際分析和動手能力。
(一)問題教學模式在國內外的運用現(xiàn)狀
作為一種廣義的方法,問題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1965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創(chuàng)立了問題教學模式,開始嘗試通過訓練和加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改善教育現(xiàn)狀。
問題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陳舊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深層次理解知識和捕捉信息的能力為主要目的。問題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問題教學模式在國內外的應用現(xiàn)狀
20世紀80年代,問題教學模式在北美獲得了快速發(fā)展,至1991年美國70%的醫(yī)學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問題教學模式。90年代,歐洲的部分醫(yī)學院校也開始進行問題教學模式課程的試驗。1994年英國曼切斯特醫(yī)學院在1-4年級的教學中全面采用問題教學模式。在亞洲,曾經三次召開有關問題教學模式的會議,標志著其在亞洲教育領域的蓬勃發(fā)展。目前,國外對于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關于學生業(yè)績的研究、關于學生態(tài)度的研究、關于元認知技能的獲取和運用的研究、關于影響PBL(問題教學模式)效果因素的研究。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教學應用的深入,在線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如今在國外越來越多的領域都開始采用這種方法,包括商學院、教育學院,以及建筑、法律、工程、社會工作學院和一些高級中學等。
國內對于問題教學模式開展的研究大部分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是介紹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狀況,并逐步嘗試和探索將其引人國內的教學實踐中,如《國外PBL課程模式介紹》《PBL教學模式在腎內科教學中的實踐》。隨之,國內對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主要進行理性思考和大范圍應用。如結合我國的教育實踐,對問題教學模式引入后的應用前景和是否符合目前的教育現(xiàn)實進行思考;借助網絡技術,把問題教學模式應用于網絡教學實踐中,與網絡教學情境相得益彰,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問題教學模式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流程的方法;將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領域從高校教學、大學培養(yǎng)模式擴展到更細化的單一學科教學、具體專題教學設計、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等領域,如《對問題式學習模式的研究與探討》《PBL學習模式之探討》等。
二、問題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結合的可能性分析
問題教學模式作為近年來受到廣泛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問題教學模式是基于真實情景的問題。在問題教學模式中的學習是基于各種問題的,這些問題非常接近現(xiàn)實世界或真實情景,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夠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思維能力,確保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將自身的能力有效地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二是要求學生以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完成項目作品,使學生在開發(fā)過程中能充分地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是問題的解決者,問題教學模式應賦予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精神。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通過系統(tǒng)的教學,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和樹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解和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定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信念,培養(yǎng)和提高運用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增強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積極投身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的基礎理論課。教學中引入問題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即由教師主導全部教學活動的內容與教學進度,將其認為重要的知識與觀念用系統(tǒng)化與結構化的方式,有效率地傳達給學生,而學生則是完全被動地接收教師的教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是被動的,加之理論與現(xiàn)實具有的差異性,造成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另外,高職學生理論素質和學習熱情普遍偏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采取問題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在問題的分析、討論、解決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思維能力,在小組的協(xié)作中學習與團隊成員和諧相處、資料共享和分工協(xié)同的團隊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說明,在理論講授過程中的案例分析雖然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但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全面導入問題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迫切需要,完全符合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目的。
三、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模式的思路
(一)確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
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特點,與普通本科院校和專業(yè)課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傳授模式相區(qū)別,就必須確立適應高職院校培養(yǎng)目標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避免本科壓縮型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需要和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改革、整合目前的教學內容體系,使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內容要基于問題的設計、討論和解決來組織;開展有針對性實訓實踐的同時,結合高職院校已有的“雙步導師制”“大學生知識競賽”“理論學習小組”的運作,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創(chuàng)新特色、虛實結合的教學和學習指導的系統(tǒng)平臺。
(二)在模擬社會問題的認識、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要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導,提高其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奉獻社會的能力。問題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結合教學計劃,把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入模擬情景的問題設計中。學生在參與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能夠訓練思維能力,主動尋求相關知識,在團隊問題解決小組協(xié)同動作中,達到既提高實踐能力,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目的。
由于問題教學模式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思維能力,確保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將自身的能力有效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因此,在教學組織上應以此為指導思想,實施問題主導型教學。從社會實際出發(fā),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發(fā)掘社會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社會調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實踐一理論――再實踐的教學組織形式。
四、問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步驟
(一)問題的設計和解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模擬情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項最核心的技能,學生一入學就應介入這項活動,并重點在高職教學計劃第二學年的兩個學期進行訓練,使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所需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鍛煉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精神。
(二)師生全員參與
這種師生全員參與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專業(yè)授課教師的全員參與,每個問題實訓項目都由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yè)教師共同參與,共同設計、授課及組織實踐。這樣對教師自身也是一個實踐、鍛煉、提高的過程,尤其對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二是學生的共同參與,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各個問題解決小組中,這對于學生提高市場營銷專業(yè)核心技能及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非常有利。三是師生間的互動,不僅表現(xiàn)為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更多的是實踐中的互動。結合導師制的實施,師生之間可以共同組建若干項目組,完成各類問題項目。
(三)問題環(huán)境的仿真化
通過一定的方式,盡可能地營造仿真化程度高的問題環(huán)境,如讓學生把上課當成上班,注重自己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淡化考試,以業(yè)績定優(yōu)劣等,讓學生提前介入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更好地實現(xiàn)畢業(yè)與上崗零過渡的目標。
(四)發(fā)揮“雙步導師制”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熱點問題;必要性
引言
社會問題是指破壞社會正?;顒印⒂绊懮鐣蓡T的生活、妨礙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問題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當今社會是信息極為發(fā)達的社會,大學生通過的方式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進行了解,但是由于社會閱歷淺、信息渠道多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不夠,嚴重影響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引入社會熱點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社會熱點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
1.社會熱點問題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必要性
1.1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理論的時代性
與時俱進是的重要品質,的基本原理必須與實際相結合,以體現(xiàn)其時代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需要加緊時代的步伐,通過指導學生調查、研究、解釋社會熱點問題,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的時代性[1]。
1.2豐富教學內容
社會熱點問題與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過社會熱點問題豐富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需要以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改革開放、聯(lián)系社會主義建設為教學理論,以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主要教學思想,以指導學生使用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和分析社會問題,要做到這幾點就需要教師通過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合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利用熱點問題教學有利于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展視野,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2.社會熱點問題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2.1在課堂期間導入社會熱點
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性很強,導致給很多學生對熱點問題不感興趣,但是這并不代表學生不關心政治,不理會國家大事。在思想政治課程期間通過讓學生自主導入社會熱點,開展社會熱點討論,生活實際問題分析,教師在學生討論期間加以引導,如此一來既能夠有效解答學生的疑問,又能加強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2]。教師將國內外時事熱點的講述,然后由學生挑選幾件時事,讓教師通過思想政治理論進行分析講解,這種方法有效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的理論性和時代性,引導學生通過教學的知識進行時事分析。不過,教師在選擇這些社會熱點問題時,應該注意與內容與教學的結合,避免內容與教學內容無關的情況發(fā)生[3]。
例如,某大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本學期的課程安排上加了一個新的活動,“課前時事播報”,大致就是讓班級成員按照班長手中花名冊的順序進行演講,每一節(jié)課前由一名同學上臺用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和闡述三天以來國內外時事熱點,然后挑選一件時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要講評。在演講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遺漏、錯誤的觀點,由學生自行提出予以糾正,最后教師做簡要評論。PPT的制作質量直接關系本學期的成績考核,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項考核指標,供教師參考。
2.2參加社會實踐,延伸教學課堂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社會實踐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手段,通過社會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范圍很廣,其主要形式有專業(yè)學習、社會調查、學習參觀、志愿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F(xiàn)階段,大多數(shù)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就是以教學實踐、專業(yè)實習為主,此外,就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的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4]。從某些方面而言,只是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是不夠的,我國的學生從小到大都是缺乏實踐經驗的,導致很多學生都是缺乏外國學生那種“大膽”,讓那些性格靦腆的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盡可能增加實踐的種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實踐活動。但是無論那種形式,都應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確保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
例如,某大學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針對“用人單位執(zhí)行最低工資的標準”這一情況作為社會實踐調查,教師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將班級80個學生分為20組,每組4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考調查指南,對社會中用人執(zhí)行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對單位進行采訪、分析,撰寫報告。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經歷中得到經驗,用調查的數(shù)據分析反映“用人單位執(zhí)行勞動法的情況”,在社會調查中,教師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合理運用,學會維權的手段,學會處理未來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勞資糾紛。
3.結語
綜上所述,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思想政治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理論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幫助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實踐,以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知識的運用,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王虹,仇艷艷.“概論”課教學中大學生關注的疑難熱點問題分析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5(08):180-184.
[2]王繼全,陸樹程.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的幾個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05):258-259.
關鍵詞: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虛化的應對
根據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發(fā)展的實際,積極探索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是理工科高校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責無旁貸的重要工作。
一、當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存在課時少、時間不固定、內容隨意、形式單一等諸多問題。有些高校推行思想政治實踐課暑期教學,這種安排取得了一些教學成果。但由于經費、管理、師資等環(huán)節(jié)的缺失,造成教學形式主義突出、管理機制不健全和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實施。
1.教學內容任意,形式隨心所欲,學??己吮O(jiān)督機制形同虛設。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學的延伸環(huán)節(jié),理應在時間、資金、制度、基地等方面予以保障,并形成長效機制。然而部分理工科高校對于人文學科不重視,對此類型實踐課更存在應付心理,使得實踐課成為“三無”課程:無真正具體領導機構、無充足經費的保障、無健全的基地實施。加之實踐課無具體考核監(jiān)督、評估檢撕妥芙崽岣叩幕制,降低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2.任課教師重理論課、輕實踐課,實踐教學能力不強,經驗缺乏。由于理工科高校人文學科發(fā)展水平有限,“雙師型”教師數(shù)量比較少,大部分教師都是理論和實踐課教學雙肩挑,由于課時、經費等無保證,“全心全意去指導和監(jiān)督學生完成實踐內容”就成了一句口號。由于許多教師只重視理論課教學,對實踐教學毫無積極性,也不愿意花過多精力提高實踐水平,因此,所安排的實踐教學主題嚴重脫離社會需求和學生專業(yè)背景,布置、指導、評定實踐教學的隨意性極大,影響了學生主動性,制約了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效果的改善。
3.學生重理輕文,對與理工科實際脫節(jié)的實踐課存在應付心理。理工科高校普遍存在重視專業(yè)教學、輕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思想政治實踐課內容又不以社會熱點問題為依托,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較大的反差。而且學校從安全角度考慮,實踐課大多被安排在校內或假期,這樣局限了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的接觸以及對社會的深入了解,結果使學生對此類課更加敷衍。
二、采取切合理工科學生實際的措施,提高和改善教學虛化的問題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構建。根據認識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原理,按照實際教學情況對教、學、做一體化進行構建,加大人力、資金投入,建立獎懲機制,組建專職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成立專門的教研室對“雙肩挑”的教師加大業(yè)務指導。針對理工科高校學生思想、心理、專業(yè)等特點制訂教學目標,實現(xiàn)課程教學在知識、能力、情感等層面上的融合,最終使學生學會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從行動上深入社會生活。
2.完善教學考核體系,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運用一切教學方法教出理工科思想政治實踐課的特色。完善科學的教學考核體系是實現(xiàn)實踐教學目標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調動起教師積極性,激發(fā)其運用一切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使教學內容符合理工科特點,滿足學生素質提升的要求,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的感知、體驗,樹立起責任感和時代意識,更好地引導學生自我激勵、 自我完善。
3.發(fā)揮理工科學生自身優(yōu)勢,強化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互補、專業(yè)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的基本原則,注意挖掘專業(yè)教育本身蘊含的豐富人文教育資源。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yè)教育之中,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這樣,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及人文精神才會得到提高。要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實踐課開展,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注重磨練意志、提高思想覺悟和認知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