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英語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巧借微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言學習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是興趣。只有學生有興趣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得益于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依托,尋找適合的微課設計切入點,以微課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和制作微課時,教師要尋找其中的“興奮點”,并加以引導,從而帶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欲望。
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英語中的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單元時,教師以微課激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單元的languagegoal 是talk about abilities,即談論能力。教材中的內(nèi)容貼近學生,為此,教師設計微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不同的俱樂部,里邊都是加入俱樂部成員活動的剪影。通過微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學生能很快融入情景之中。在微視頻準備結束前,展示了帶聲音的問題:Do you want to join us?Join us now.教師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再與學生互動:There are different clubs, such as art club, chess club, music club, swimming club, English club. Which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n?由此,學生開始互動起來,課堂氛圍開始活躍起來。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巧借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吸引學生,再設計問題,給予學生交流的時間,從而營造熱鬧的學習氛圍。在設計和制作微課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激趣的目的。也就是說,制作微課時,要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并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制作。
二、巧借微課,突破學習重點
英語學習中,每一單元都有重難點內(nèi)容,如何突破這些重難點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往往反復舉例、反復講解,但都沒有多大的成效,學生聽完依然一頭霧水。此時,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課,幫助學生突破語法學習難點。針對單元中的語法內(nèi)容,教師可以細化講解,并制作成微課形式,引導學生先觀看微課,再適當講解。
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中的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單元時,教師以微課突破語法學習難點,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單元的語法聚焦于more,less,fewer的用法,三個都是用來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學生們對于它們的用法感到混淆,不知道何時應該用哪個。針對此,教師設計并制作了微課。在微課中,教師首先講述了more,less,fewer的原級,如more的原級是many和much,由此,學生很容易感知more后面既可以加可數(shù)名詞,也可以加不可數(shù)名詞。其次在微課中,教師再利用形象的舉例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如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in the future. I have less time to talk to you.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增設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參與舉例,強化學生學習運用。最后,在微課中,教師再系統(tǒng)總結三者的用法,并強調(diào)當學生忘記如何運用時,可以先寫出它們的原級。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巧用微課,將語法學習一一細化講解,從而促進學生消化吸收。如果在微課講解后,學生仍然不夠明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下載微課到移動工具,方便隨時觀看。
三、巧借微課,促進學習討論
討論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通過討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這與新課改提倡的生本教育相吻合。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也設計討論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對于討論并沒有多大的激情。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可以巧借微課,以微課促進學生的學習討論。
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英語中的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這一單元時,教師巧借微課促進學生討論,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單元的Language goals是talk about customs and 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結合此目標,教師設計的微課是各國的習俗片段、剪影,將其以圖文音形式向?qū)W生展示。在觀看微課過程中,學生仿佛進行文化之旅,吸收到不同的文化信息。在微課播放結束后,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What do you know about customs in foreign countries?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when visiting a foreign country? 學生圍繞此展開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l(fā)earning social manners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學生各抒己見,英語課堂充滿活力。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首先借助微課,引導學生感知不同國家的風俗禮儀,然后再趁勢提出討論問題,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參與英語課堂。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斷開闊,課堂也愈發(fā)熱鬧起來。作為教師,可以適當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一定的引導。
關鍵詞:例談 英語口語能力 培養(yǎng)
我今年教的是八年級的英語,每周我都安排一節(jié)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目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使用英語的時空,讓學生在英語活動中,親身體會到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體會到英語是一種鮮活的語言。并通過活動來激發(fā)并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使用英語的能力。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的兩個教學案例吧。
教學案例一
活動內(nèi)容:一場別開生面的問答擂臺。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課堂回放:
上課鈴響后,我走進教室。我告訴學生今天要舉行一次問答擂臺賽,我對比賽規(guī)則做了簡單說明,(挑戰(zhàn)者和應戰(zhàn)者均為自愿,5秒內(nèi)不發(fā)問或答不出問題者被視為失敗。比賽可以一對一,也可以多對一)。話音剛落,就有一位男生自告奮勇走到黑板前, 然后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全班同學,似乎在問誰敢與我pk。片刻安靜之后,一位女生上來挑戰(zhàn)。一上來,她就像連珠炮似的一口氣足足問了十多個問題,如: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age? When were you born?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What’s your favourite friut?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every day?等等。而那位男生竟然不慌不忙,對答如流。精彩的問答博得全班同學的熱烈的掌聲。自感到?jīng)]有問倒那位男生,這位女生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接著,另一位男生很不服氣地走到黑板前??墒?還沒等他發(fā)問,先前那位男生就急風暴雨般地向他提出了十多個問題。然而,這個男生似乎有備而來,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而且還不時見縫插針,反戈一擊。兩人唇槍舌劍,幾個回合之后,前一個男生終于有點思維脫節(jié)敗下陣來。這時,課堂內(nèi)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接著,出乎我的意料,同時上去三位男生,他們分別待機向那位剛才獲勝的男生發(fā)問,沒給他任何喘息的機會。我仔細聽著,他們的問題幾乎包含了他們所學的各種問句句型,如: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Do your parents help you with your study after work?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You often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don’t you?就這樣,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記不清有幾撥同學上去挑戰(zhàn),又有幾撥敗下陣來。下課鈴響時,從同學們的臉上可以看到同學們?nèi)匀慌d致勃勃,意猶未盡。(其實,每次都是如此,學生最喜歡上的課幾乎就要數(shù)我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了)。
這樣的課,我是從初一下學期開始上的。這種課最大的收獲就是能夠調(diào)動、激發(fā)和強化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我達成各種教學目標的最好的保障。當然,我對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與活動內(nèi)容和活動形式,課前都是做了認真設計的。首先要求活動本身具有刺激性和挑戰(zhàn)性,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更重要的是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的設計要為教學目標服務。我認為這種課就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巧妙地寓于學生的活動過程之中,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取口語表達的能力。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興致很高,似乎他們就根本沒有明白老師的“圈套”。一堂課下來,學生不僅輕松愉快地復習了已學知識,而且提高了語用能力。老師所做的僅僅是開頭的介紹和過程中毫不吝嗇的掌聲和鼓勵。
另外,為了收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每節(jié)活動課之前,我總是提前一到兩天透露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收集、準備相關的材料。
教學案例二
活動內(nèi)容:英語故事會。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課堂片段回放:
我先把學生分成四個組,要求每組推選兩到三人到前面去講故事。講述清晰,故事動人的一組為獲勝者。(要求不宜太細,否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接下來,是組內(nèi)推選講述人員,在組內(nèi)推選時,同學們就爭著去講述,看出來他們已經(jīng)個個胸有成竹,而且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
隨后,第一輪講述開始,每組派一人上場,第一組的同學講的題目是I have a happy family,第二組的同學講的是A pleasant trip to Beijing,第三組的同學講的是the Little Mermaid...課堂上,上臺講故事的學生的表現(xiàn)幾乎沒有任何拘謹,生澀之感,他們很自然,很輕松。而且有的還很會“甩包袱”。座位上聽講的學生時而凝神灌注,時而捧腹大笑,時而臉上露出會意的微笑。還有的同學在講完故事時,還提出一兩個問題讓其他同學去思考,去回答。
這種“故事會”,我已堅持了三年。對于不同的年級,都有相當好的教學效果。剛開始時,只是試著搞這樣的活動,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幾次活動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了,而且還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對學生能力的懷疑也是不必要的。每一屆學生都有一個由不敢講到敢講,由復述故事到自編故事的進步過程。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詞匯量增大了。學生的整體英語素質(zhì)有了顯著的提高。
總之,通過幾年的大膽探索,我對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使用英語的能力有了較為感性的認識。實踐證明,把課堂打造成學生使用英語的時空,認真設計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從活動開展到能力目標的達成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時,我更清醒地認識到以前那種包辦學生的學習,把所有的知識都力求掰爛揉碎、講懂、講透、講爛,是對學生的學習權利的殘酷剝奪,是十分殘忍的事情。就像一個高臺跳水運動員,教練只給他講跳水的方法和要點,而不讓他親自登臺跳水,恐怕他永遠也完不成一個完美的跳水動作。而我們的好多老師恰恰一直在做著這樣的殘忍的事情,學生成為被任意填充的知識皮囊,沒有也沒必要去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生不高分低能還能如何呢?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時態(tài)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一、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Mind Map),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依據(jù)大腦的放射性特點發(fā)明的一種可視性的、發(fā)散性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將思想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它利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層次等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增強記憶效果(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置于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支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整個圖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圖(東尼?博贊,2005)。網(wǎng)絡圖可以充分體現(xiàn)文章的層次和脈絡結構,即形式圖式;位于中央位置的主題詞和主干位置的關鍵詞體現(xiàn)了文章的內(nèi)容話題,即內(nèi)容圖式;分支下的關鍵詞信息體現(xiàn)了文章的細節(jié),充分關注了文章的語言知識,即語言圖式。思維導圖的運用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激發(fā)、豐富和鞏固閱讀過程中所需的語言圖式、內(nèi)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1.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學什么都是不容易學好的。思維導圖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種新形勢,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通過圖畫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它在形式上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思維導圖引入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思維導圖的提示,學生很愿意開口說英語,既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避免了啞巴英語,又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2.促進知識的結構化,提高學生記憶力
思維導圖是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只需要記下老師講解的重點,在不同重點之間添加上相互產(chǎn)生關系的線條。它是把學習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知識點上,這樣可以迅速地記筆記,從而突出重點,有效助記,提高學習效率。初中階段如果反復機械練習的話,效果差且易使學習者感到疲勞,而且容易忘記。如果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練習,效果大不一樣。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長期記住一些東西。
3.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生協(xié)作學習
英語教學必須“以言語交際為中心”,創(chuàng)設意義情境。進行協(xié)作交際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思維導圖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分支,呈現(xiàn)語言交際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使學生不僅知道從哪里開始說,而且有話說。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提供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的支架,也可以嘗試讓學生通過同桌、小組合作,相互啟發(fā),創(chuàng)作思維導圖并進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交流能力。
4.激發(fā)聯(lián)想與創(chuàng)意,提高學生綜合信息的能力
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將各種零散的智慧、觀點等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tǒng),允許學生自由聯(lián)想,不像傳統(tǒng)教育那樣,要求遵循從概念到概念的“線形思維”,而是按照大腦思維的結構進行放射性的“網(wǎng)狀思維”,這就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中學生要想學好英語,掌握相當?shù)脑~匯量是非常重要的。有資料顯示:從小學到初中的幾年中,學生需掌握 1600多個單詞。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學生這樣抱怨道:“詞匯真難記,往往是今天記,明天忘?!鼻闆r確實是這樣,他們在詞匯的記憶上花了不少功夫,但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學生對詞匯記憶越來越?jīng)]興趣,也漸生恐怖感。但是現(xiàn)在的英語試卷中,除閱讀和寫作的詞匯外,專門詞匯方面的分值也在增加,具體表現(xiàn)在單詞拼寫、選詞填空、語法填空等大題。現(xiàn)在的初中英語教科書也不比我們當年,難度大大增大,詞匯量也大大增加。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對一些詞的擴展,可以極大擴展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新目標八年級上冊在教授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時,教師就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教學,以給學生加深印象。教師可以把每一種變化的情況作為一個主干,然后讓學生想學過的哪些形容詞和副詞屬于這種變化情況,教師可進行一個小小的競賽,看哪組的枝干越多哪組就獲勝。如其中一條規(guī)則是這樣的:多音節(jié)詞和部分雙音節(jié)詞前加more,學生就會想到這些較復雜的詞:interesting, beautiful, expensive, important, delicious, popular, dangerous, outgoing…這樣一來,學生會使勁地思考已學過的形容詞和副詞,他們不僅復習了這些詞,而且對這些詞比較級的變化也會記得很牢,因為他們看到一條條長長的枝干是何等的壯觀。而且他們?nèi)绻莆樟诵稳菰~和副詞比較級的變化規(guī)則,那么最高級的變化規(guī)則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真可謂一舉兩得。
可見,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熟記大量詞匯,并掌握新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希望初中英語教學同仁們也能重視思維導圖的作用,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詞匯學習效率。
2.思維導圖在英語時態(tài)教學中的應用
時態(tài)教學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很多學生一提到“時態(tài)”二字就頭大了,感覺全部搞混了,弄不清楚。運用同樣的方法,我讓學生對初中所學時態(tài)進行歸納整理,并自己形成思維導圖。我告訴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步驟。第一,學生先找出思維導圖的主題是什么(時態(tài))。第二,初中階段要求掌握的時態(tài)有哪八種(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現(xiàn)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第三,要求學生把每種時態(tài)要求掌握的基本要素畫出來(表示什么,時間狀語有哪些關鍵字,動詞形式及變化規(guī)則)。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每種時態(tài)旁邊造一個句子,這樣更清楚一些。如以一般過去時為例,枝干上的內(nèi)容就有:(1)表示過去發(fā)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tài)。(2)與yesterday,last,ago等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3)謂語用動詞的過去式。變化規(guī)則如下:(1)+ed,如work――worked;(2)+d,如move――moved;(3)輔元輔雙寫輔+ed,如stop――stopped;(4)輔+y,變y為i+ed;如study――studied;(5)不規(guī)則變化,如have――had。(此變化規(guī)則是本人在平時的教學中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樣方便記筆記而且學生容易理解,同仁們也不妨試著用一用。)
實踐表明:指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進行時態(tài)教學,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掌握各大時態(tài)的概念及用法。
3.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
閱讀在初中階段的考試中占有大量的分數(shù),許多學生英語不能拿較高分數(shù)的原因就是閱讀方面得分太低。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一項社會文化技能。英語閱讀作為語言學習中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積累詞匯、熟悉句式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的基本手段。
我覺得,在英語閱讀中思維導圖也可派上大用場。初中生(尤其從初二開始)閱讀篇幅長、生詞較多、文章層次和結構復雜,教師可以先呈現(xiàn)思維導圖,概要性地介紹全文大意,學生閱讀材料,感知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教師根據(jù)中心主題和主干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能突出重點,又讓學生關注細節(jié),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閱讀后,可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的提示復述課文內(nèi)容,將所學內(nèi)容講出來,其中圖中的關鍵詞、圖畫、連線等都為信息提取提供了很好的線索,增大了自動化輸出的機會。這就做到了學得進去,講得出來。如以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b的閱讀文章為例。教師在讓學生快速閱讀時可讓學生先完成這個時間變化的思維導圖:
通過完成這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學生粗略地看了一下課文,也知道了課文大致的內(nèi)容和發(fā)展順序。由于本文的內(nèi)容與Mickey Mouse有關,大多學生會對細節(jié)感興趣,從而引發(fā)了他們仔細閱讀本文的興趣,我想只要興趣來了,解決本文的詞匯及其他難點就不成問題了。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因循守舊的教育觀念,不要覺得學生會翻譯全文就沒事了。教師應樹立圖式教學意識,引導學生用新的方法快速且有效地閱讀,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閱讀方法中,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
4.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寫作在初中英語考試中往往是最后一個大題,占15分。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得分的差距很大,有些學生看見英語作文就像看見語文作文一樣,頭都大了,然后不肯多動腦子就隨便寫點,導致一半分數(shù)都拿不到。我覺得這是非??上У模鋵嵱⒄Z寫作并不像一些學生想象中的那么難,也不像語文作文那么復雜。那么初中生該如何寫好英語作文呢?我覺得學生要寫好英語作文,首先要有一定的詞匯量,并掌握一定的時態(tài)和句型,還有就是思維導圖也可以幫點忙。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中不但可將學生對英語寫作的知識予以結構化和概念化,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詞句記憶以及英語寫作的創(chuàng)造力與組織力。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機械記憶,改變學生寫作思路單一和缺乏邏輯等不足,提升初中英語寫作能力,完善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以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P47的作文為例:本作文要求學生寫新年的決心。按照書上,我們可以把新年決心分成三條主干:(1)提高身體健康方面;(2)提高與家人、朋友關系方面;(3)提高學習表現(xiàn)方面。教師可以一條一條地讓學生想想每條主干分別可以添上哪些枝干。如第一條,學生可能會添上:get enough exercise, eat healthier food,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 eat less junk food, drink more water, drink milk every day, sleep at least eight hours every night等。在添上了這么多枝干后,學生肯定有一種成就感,但是全部寫在作文中可能太多了,教師可因人而異,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或擅長的寫三四點即可。我相信,這樣輔導下來的文章雖然學生寫得差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了。
可見,思維導圖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水平的狀況添加數(shù)量不等的分支,但無論如何,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跑題一般是不會了,好的學生可以拿到高分,差一點的至少基礎分也是可以拿到的。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詞匯、時態(tài)、閱讀、寫作等方面更加有趣且有效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和成績。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著),張鼎昆、徐克茹(譯).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東尼?博贊(著),丁大岡、張相芬(譯).博贊學習技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一、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新要求
學英語最難的是什么?無疑是背單詞,這是學英語的一大難關?!霸~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借助詞匯進行的,人類的思想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xiàn)的。沒有詞匯,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p>
詞匯教學是最基本的初中英語教學,記憶并熟練掌握運用大量詞匯是檢驗和衡量英語學習效果的主要標志。根據(jù)2000年開始在全國各地中學實施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生畢業(yè)時應學習和掌握3000個左右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樣的要求與過去相比有較大提升。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卻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這直接影響了他們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也牽制了英語各方面技能的提高。
這一情況既反映了英語詞匯在英語學習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又對我們的英語教學,尤其是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二、新課程標準下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在新課改的帶動下,多媒體信息技術已走進了我們的英語課堂,以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特別為英語詞匯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zhì)和技術條件?!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積極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p>
運用多媒體輔助詞匯教學,生動、形象、直觀、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孤立、單調(diào)、缺乏互動性的弊端,有利于優(yōu)化詞匯學習效果,促進傳統(tǒng)詞匯教學向全新、高效、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要攻克英語詞匯教學這一難關,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最理想而有效的輔助工具。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踐案例
基于以上理論基礎和教學原則,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以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多媒體輔助詞匯教學的方法,大幅度提升了詞匯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有機結合,全面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提高學習效率
認知心理學對記憶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同樣的材料,如果單靠聽覺學習,3小時后能記憶獲知的70%,3天后將為10%;單靠視覺,3小時后記憶中留存72%,3天后降為20%;而如果聽覺和視覺同時使用,則3小時后保存記憶85%,3天后留存記憶65%。”由此可見,記憶詞匯要靠眼看、耳聽、口讀、手寫等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高的記憶效率。光背不說、光背不寫、光背而不用心看,這樣都達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多媒體卻為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教師教授詞匯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把詞匯加上聲音、圖像、動畫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運用音、形、義三個方面的綜合,利用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來識記單詞,自然能達到快速高效記憶詞匯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中有關各學科的詞匯時,我先在幻燈片中展現(xiàn)不同學科課堂的照片,并配上單詞標準讀音,使學生既聽到單詞的讀音,又看到直觀的畫面,記憶起單詞自然就更快更準,而且興致也更高了。
2.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不便帶入課堂的實物以圖像方式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介紹詞匯
通過展示實物來教單詞一向是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且有效的詞匯教學法之一。但很多實物是不方便帶入課堂的,而多媒體就以其便捷的獨特優(yōu)勢,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中各種動物的詞匯時,我將要學的各種動物的詞匯都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在多媒體課件中呈現(xiàn)出來,并讓學生根據(jù)每幅圖回答“What is this?/What are these?”學生通過直觀地觀看圖片,既獲取了詞匯的知識信息,又深刻體會了詞匯的意義,從而達到快速高效識記單詞的目的。
3.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只有讓學生本身對英語詞匯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而容易。學生興趣的提高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學素材,多媒體以其圖、文、聲、像并茂的優(yōu)點,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是營造一種能使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耳目一新?!爸灰獙W生對這些鮮活的圖畫、照片等發(fā)生興趣,就能極大地提高高效記憶外語單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在短期內(nèi)記憶大量的外語單詞?!币坏W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學起詞匯也就輕而易舉了。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中有關天氣的詞匯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印象,我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了天氣變化的全過程。在課堂上我只要點擊鼠標,風聲四起、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傾盆大雨等一系列情景就都“聲像并茂”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都立刻被調(diào)動起來,對這些詞匯自然印象深刻。
4.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對詞匯進行鞏固、復習與檢測
“學得快,忘得快”,這是所有外語學習者在詞匯學習過程中的通病,因此,和遺忘作斗爭是詞匯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反復重現(xiàn)學過的詞匯才有利于鞏固,詞匯的記憶效率正取決于學生接觸詞匯的頻率。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利用課件,有計劃地安排詞匯的重現(xiàn)再認,及時鞏固,最大限度地提高記憶效果,預防“今天記明天忘”的現(xiàn)象。例如,我常常將平時積累的大量圖片逐一呈現(xiàn),讓學生根據(jù)圖片說出相應的詞匯,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5.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游戲和競賽,增強詞匯教學的趣味性
游戲競賽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詞匯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和競賽活動,可以使機械枯燥的詞匯教學變成學生積極參與并樂在其中的學習過程,而傳統(tǒng)的黑板是永遠無法實現(xiàn)這種效果的。例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下冊各種服裝的詞匯之后,我讓學生做了個記憶游戲,我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在幻燈片中快速呈現(xiàn)了十幾張服裝圖片并進行計時,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記下所看到的服裝并說出相應的英文單詞,同時回答跟圖片內(nèi)容有關的問題。結果學生們都表現(xiàn)得非常踴躍,在輕松有趣的游 戲氛圍中,就連一些原本較難掌握的詞匯也變得容易多了,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總之,在新課程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改革是適應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眾多優(yōu)勢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這一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恰當、合理、有效地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我們的英語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為教學服務。若能如此,必能徹底改變目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學生怕、困難大、效果差的局面,大幅度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實踐 合作學習 應用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之后,我國的初中英語教學較從前而言,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被逐漸引入到教學當中,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同時又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
一、科學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的開展是建立在學習小組的構建的基礎之上的??茖W構建學習小組不僅能夠緩解小組成員之間的矛盾,還能夠提高學生互動合作的效率。初中英語教師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安排組合,并在保證各學習小組綜合實力相當?shù)那疤嵯?,每組成員都能夠有發(fā)揮優(yōu)勢的空間;2.保持各小組成員的相對穩(wěn)定性,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長期的磨合與配合中,形成互助合作的默契,并引導其找準自己在小組中的位置;3.小組長是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的領導者,因此教師應選拔學習能力強,且具有領導組員以及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的能力作為組長,以保證其在小組中的威信;4.做好組內(nèi)分工,在保證組內(nèi)整體合作效果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各組員的優(yōu)勢。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并不是教學結果,即使將學生進行了科學分組也并不意味著學生就掌握了合作學習方法,因此,要想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分工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Talk about your last weekend’s activities.”、“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Make a list of the weekend activities.”三個環(huán)節(jié),并要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小組成員都應該合作完成,而組長作為領導者主持合作過程,最后針對不同的問題,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個成員進行討論結果匯報,而通過這樣的合作過程,學生認識到了集體的力量,并逐漸形成了合作意識。
三、明確合作學習內(nèi)容
確定了學習內(nèi)容,學生才有可能以此為依據(jù)開展互動交流,當然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每一個教學內(nèi)容都應該在合作討論中解決,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開展適度合作,將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例如在人教版初二英語上冊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于比較簡單的內(nèi)容,如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一首歌曲,讓學生在歌詞中找到已經(jīng)學過的關于職業(yè)的單詞,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以幫助其自主完成單詞的鞏固與復習;而對于比較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如在口語練習中,教師讓學生以pair work的形式來組織對話,并進行合作展示。這樣有區(qū)別的進行合作,既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
四、準確定位教師角色
合作學習雖然確定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將教學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相反教師應該準確定位角色,發(fā)揮其教學主導的作用。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扮演好以下角色:1.教學管理者,即教師應該制定一定的合作秩序,以從整體上掌控合作過程,協(xié)調(diào)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開展有效的合作;2.教學指導者,即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避免“放羊”的狀態(tài),對學生在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予以及時指導,以幫助其其掌握科學的合作學習方法;3.教學參與者,即教師應該走近學生,參與到學生之中,與學生互動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共同完成合作內(nèi)容。
五、構建全面評價機制
科學的評價是引導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英語教師在各小組完成合作學習之后,應該利用完善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在全面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以下兩點:1.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結果固然重要,但是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表現(xiàn),以及情感體驗也是一種收獲,因此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應該單純地以結果論英雄,而是應該將結果與過程相結合,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2.將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既要從整體上對學生的討論內(nèi)容進行評價,又要肯定個人對合作討論結果的貢獻。
六、結論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策略,積極營造適合學生實踐合作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重新定位教師角色和師生關系,以利用恰當及時的指導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而推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張學東.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5,08:67.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中學英語;應用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傳統(tǒng)的英語評價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愈來愈凸顯其局限性,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改革現(xiàn)行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能夠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促進教學不斷提高的、促進課程不斷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所以,進行英語教學評價的研究和實驗深遠的意義。
形成性評價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進行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信息反饋。
我校英語教師自身素質(zhì)較高,工作責任心強,加上學校領導大力支持學校教科研工作,2008年4月英語教研組在縣教研室的悉心指導下,申報了我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
一、理論依據(jù)
1.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發(fā)展心理學加德納于1983年在《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該理論所主張的教育評價,是通過多種渠道、手段,多種形式,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的,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行動研究理論
行動研究是美國社會工作者約翰·柯立爾(J.Collier),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溫(K.Lewin)等人在對傳統(tǒng)社會科學研究的反思中提出的。行動研究廣泛而被接受的觀點是學者卡爾與凱米所界定的定義:”行動研究是在社會情景中(包括教育情景),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種形式,參與者包括教師、學生、校長等人,其目的在于促發(fā)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及正義性,幫助研究者對實踐工作的了解、情景(或組織內(nèi))之實踐工作能夠付諸實施而有成效。”
3.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教學區(qū)至少要確定個體的兩種發(fā)展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指學生在其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還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卻能借助成年人和同伴的指導與合作或其他具有相關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其主旨在于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
4.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
后現(xiàn)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左右產(chǎn)生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泛文化思潮。它給我們課堂教學評價提供的新視野是:每個學習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學不能以絕對唯一的尺度去度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發(fā)展程度,要給學生的不同見解留有一定的空間。教學不能把學習者視為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而更應看作是知識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
二、課題研究原則
1.堅持科學性原則。課題研究的生命線是它的科學性,堅持樹立用一定的現(xiàn)代化外語教學理論和科學教育理念來指導,使用正確的方法,堅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做好英語教學評價工作。
2.堅持發(fā)展性原則。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3.堅持激勵性原則。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去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
4.堅持合作性原則。與他人合作學習是新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為此要大力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以及同學間的合作。
5.堅持開放性原則。讓學生在英語教學評價中敞開心扉,放飛心靈,能正確評價自我,同時也能客觀地評價他人,在課程評價的發(fā)展中真正成為評價的主人。
6.堅持多維性原則。從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5個層面多角度進行評價,把學生作為完整人來看待,客觀地,科學地對待學生并做出正確評價。
7.堅持多元性原則。在英語教學評價研究過程中,不僅研究內(nèi)容要多元化,而且評價對象也要多元化。始終堅持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多維主體、多元評價。
8.堅持多樣性原則。在形成性評價體系內(nèi)部構建多元的評價方式,以增強評價實效方式;在評價標準上,既有課程目標的唯一標準,又有學生發(fā)展水平的個體標準。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采用教師觀察法。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行為的基本方式。通過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哪些學習策略對學生有幫助,學生喜歡哪些活動和材料等。觀察記錄可以采用日常記錄和評價表的方式。
2.采用訪談/座談。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感覺和看法。
3.采用問卷法了解學生學前、課后學習情況以及對教學評價的看法和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4.采用教學案例分析法對課堂教學進行研討與反思,促進教學實踐的提高。
5.采用檔案袋評價法。學生檔案以學生為中心,從多方面反映一段時間內(nèi)學生在教師、家長以及學校共同教育下的成長的過程,也是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自我評價的重要參考。
6.采用項目和演示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完成一些學習項目,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項目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做相關的課堂演示。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1.實施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學校領導對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視,在政策及資金上給予英語組大力支持,希望通過英語評價課改帶動其他學科科研水平的提高。
(2)我校參加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評價試驗項目”的試驗且在改變教師傳統(tǒng)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實施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08.4-2008.8)申報課題
前期準備,制定實施方案,目標是做好課題的定位,前測工作和基準調(diào)查工作,提高課題組成員對英語評價改革的認識。
(1)成立課題組。
(2)學習和了解英語教學評價改革理論依據(jù),操作方法和實際意義,確立實驗對象及課題組成員。
(3)確立使用形成性評價開展課題的研究。
(4)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情況,初步實施方案。
(5)學校給課題組提供了極大地支持與幫助,邀請縣教研室特級教師**到學校做開題報告及指導工作,使課題組成員對形成性評價有了更深刻的理論認識,為課題研究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2008.9-2009.8)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全面開展自評、互評、師評等活動。
(2)課題組成員定期總結研究的體會及結果,并商討改進提高措施。
(3)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口語比賽等。
(4)實施課堂實錄,搜集相關信息,提出改進意見。
(5)階段成果展示。
(6)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論文評選,優(yōu)質(zhì)課及教壇新星評選,收獲頗豐。
第三階段(2009.9-2010.4)課題的深入及成果總結
整理資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總結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撰寫實驗報告和體會,交流成果是本階段主要任務。
五、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1.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1)評價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終生受用,很多學生學不好英語不是因為不努力,也不是因為智力差,而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新的教學評價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空間,不但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學會了用英語去做事情,鍛煉了自主學習技能,學習態(tài)度由以往的”被動接受”、”機械學習”逐漸改變?yōu)椤敝鲃咏邮堋迸c”發(fā)現(xiàn)學習”。
(2)評價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
通過小組學習,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的多元評價,使學生有意識的發(fā)現(xiàn)他人的長處,學會客觀的評價他人,學會與人相處,使得學生的知識、智力和情感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3)評價提高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a.學生作品展評過程中他們的設計能力、書寫能力、編輯能力、審美能力、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b.學生通過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和檔案袋制作,獲得了成就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c.口頭表達能力突飛猛進,2009年淮北市第一屆中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八(1)**是我縣唯一一位獲得一等獎的選手,另有陳舒等十一位同學獲得三等獎。八年級在全縣質(zhì)量檢測中名列全縣第一。
2.促進了教師素質(zhì)的提升
(1)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評價理念得到了更新。通過一系列的英語教學活動和學生們檔案袋中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作品,讓教師更好的去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站在學生的發(fā)展角度來評價學生,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的進步上。
(2)教學研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進修、自我學習、自我改進的過程。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心靈得到感化,成為雙向互動的促進者,與學生同時得到提高,教學能力和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及科研能力也得到長足發(fā)展。2009年7月**老師《活用評價,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學之探微》一文獲淮北市第八屆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科研優(yōu)秀論文市二等獎。陳蓉老師的論文《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幾點思考》在安徽省第八屆中小學外語教育教學科研論文優(yōu)秀論文評選中獲省二等獎。2009年**縣第三屆優(yōu)質(zhì)課評選中趙一青老師榜上有名,張玲獲得縣第四屆”教壇新星”榮譽稱號。:
(3)教師的合作意識增強。在課題實踐過程中教師的精誠合作,共同探討研究方案,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共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共享資源,分享成功,分擔問題,建立了和諧的同事關系。
六、問題和希望
1.因教師需要通過各種評價表格記錄,并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表現(xiàn),工作量增加了許多,教學任務更加繁重,所以如何將表格設計的簡便實用更便于教師、學生、家長操作,將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同時還須將信息技術與評價進行有機結合,拓寬評價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2.評價要為教學服務,評價應成為教師手中一項有力工具,適合時用,不適合時則不用,因此教師不能因評價而評價,不能為了”趕形式”而評價,而且要避免過于繁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
教育科研之路任重而道遠,敢于評價、善于評價、勤于評價、樂于評價,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深入探索,形成性評價研究一定會越來越完善。
關鍵詞:閱讀課文;整體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56
一、引言
英語閱讀能力作為一項語言技能在《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有著明確的分級目標和教學指導意見。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兩個階段)按照能力水平設為九個級別,其中五級為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五級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有以下幾點:能根據(jù)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能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利用詞典等工具書進行閱讀;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要達到新課標的五級閱讀要求,探索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教學的策略至關重要。
二、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教學現(xiàn)狀
1. 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多年的應試教育,導致教師養(yǎng)成英語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就是“逐字逐句”翻譯,忽視了語篇的整體思維和寫作意圖。這樣的教學方法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一味地在被灌輸知識,忽視了學生自主的思維意識,從而導致學生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的制約。
2. 沒有給足學生充分閱讀和思考的時間
一堂初中英語課,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在這四十分鐘里,教師一系列的教學目標。從生詞的導入到詞組、句子,再到課文,很多方面教師都想面面俱到,導致整堂課都在趕時間。很多教師往往限定學生的閱讀時間,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里,完成語篇的閱讀,沒有給足學生充分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長此以往,學生閱讀語篇就只求快,不求精,不能很好地體會文章的精髓,閱讀興趣就會慢慢減弱。
3. 過于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應用
很多教師會有一個誤區(qū):以為把語篇中涉及的所有語言知識講解到位,學生就會根據(jù)這些語言知識答題,那這篇文章就學會了,忽視對語篇本身的閱讀和思考。這種誤區(qū)會阻礙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4. 缺少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和培養(yǎng)
教師把重點過多地放在語言知識上,弱化了對語篇的閱讀和思考,缺少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和培養(yǎng)。忽視學生自主閱讀的培養(yǎng),導致一部分學生閱讀習慣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聲閱讀、手指逐字逐字指著閱讀、一碰到生單詞就退縮或查詞典等現(xiàn)象。
5. 忽視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關系
學生課內(nèi)閱讀時間有限,因此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如果忽視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關系,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加以指導,會導致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選材和難易程度上出現(xiàn)偏差,不利于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整體教學實施建議
1. 注重閱讀課文整體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目的在于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學生的語言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注重閱讀課文的整體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整體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設計的每個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設計情景盡量真實。要有具體的操作要求,難易程度符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顒犹唵?,學生則認為沒有挑戰(zhàn)的意義;活動太難,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和積極性。因此,“跳一跳,能夠到”的活動設計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學習知識既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項目的真實意義和用法。整體教學活動應包括學習語言知識和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過程,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huán)節(jié),逐步實現(xiàn)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同時,活動的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 加強整體閱讀策略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語篇閱讀的整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加強學生整體閱讀策略的指導,理解英語句型的結構和語用功能,初步運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獲取、處理和傳遞所需信息,主動反思和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策略等。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感知能力和語言學習習慣,如碰到生單詞,學生應該通過上下文的意思推測生單詞在文中的意思;形成無聲閱讀語篇的習慣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采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qū)W生介紹和示范不同的英語閱讀策略,鼓勵學生不斷地嘗試各種新的閱讀策略:克服逐字讀,盡量擴大視距,也就是《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二級中提到的“按意群閱讀”;尋讀所需信息;尋讀具體細節(jié)等。指導學生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尋找主題句,并運用主}句去推測、揣摩作者意圖,運用歸納、對比、演繹等技能,運用背景知識去探索、挖掘語篇深層含義。同時,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真深入地體會作者的語氣和感情基調(diào)。比如,作者是贊同、反對、否定、疑問、厭惡、驚訝或諷刺等,以及句子后面的標點符號:句號、感嘆號等。再如一些關鍵詞、形容詞、副詞等,都有利于推測語篇的深層含義,不斷地提高和改善整體閱讀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整體教學實施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1. 閱讀前導入
導入是語篇教學的重要前提。有效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的知識背景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語篇。導入的方法多樣:有故事講述法、師生問答法、英語歌曲欣賞法、英語電影欣賞法、語篇背景介紹法等。教師應該在課前認真?zhèn)湔n、熟悉教材、設計好精彩的閱讀前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筆者以一堂浙江省“百人千場”活動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8 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 ? Unit 8 Section A Period 2 (3a-3c),杭州東城中學錢佳筠老師的公開課為例,詳細闡述一下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文中實施整體教學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錢老師先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假如你乘著一艘豪華游輪在旅行,聽海風的聲音,還有海鷗在海面暢游,錢老師播放了一個音頻,讓學生閉眼,想象自己就身在其中,很愜意,很享受。突然之間,又轉(zhuǎn)換成了另一個音頻,海上發(fā)生了一個暴風雨,游輪側翻了,所有人都掉到河里了,你拼命的游,游到了一個荒島上。那接下來,你一個人在荒島上應該怎么生存呢?通過這個情景的創(chuàng)設,錢老師很自然地導入到文本。同時,由于假設是學生自己在荒島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更真實自然。
在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錢老師導入四個單詞:ship, knife, gun, mark,為接下來的整體閱讀做鋪墊。
What are the things on the sand?
Something you use to travel in the sea: ship
You can use these to cut things: knife
You can use these to shoot things: gun
Signs(號) left behind by someone or something: mark
2. 閱讀理解
(1)泛讀,把握語篇大意和重要事實
泛讀要求學生快速瀏覽文章,通讀全文,把握語篇大意和重要事實。形式多樣:判斷正誤、回答問題、課文內(nèi)容填空等。
在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 ? Unit 8 Section A Period 2 (3a-3c)中,錢老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泛讀語篇,快速找到Robinson一個人在島上,What to eat, where to live, what to use?
Robinson Things to live on
what to eat:
where to live:
what to use:
在通讀全文找到Things to live on之后,錢老師進一步提問What has Robinson done to get things on the island?讓學生找出Robinson為了得到需要的東西所做的事情。
What has Robinson done to get things on the island?
① He______________________animals and birds for food.
②He______________________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
③He______________________already______________________trees 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a house.
④He______________________many things he can 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food, drink, tools, knives and guns.
(2)精讀,培養(yǎng)學生的深層理解、推理和判斷能力
精讀要求學生細細品讀語篇,能根據(jù)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把握全文結構,抓住關鍵信息;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深入理解語篇深層含義。同時,解決一些語言知識、重難點,更利于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教師可以采用復述課文、短文改錯、課文內(nèi)容填空、回答問題、判斷正誤等。
在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 ? Unit 8 Section A Period 2 (3a-3c)中錢老師要求學生再次精讀文章,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的深層理解、推理和判斷能力。在一個荒島上,Robinson有了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但是光有物質(zhì)還不夠,特別是在一個荒島上,Robinson在精神上也有需求,于是錢老師設計了以下表格,以時間為線索,清楚明了地講述Robinson遇到Friday的整個過程。
A friend to live on
How does Robinson meet Friday?
Time Events
A few weeks ago I found the ________ of another man’s feet on the _________.
Not long after that Some cannibals tried to _____two men. One man died but the other ______ ______ me.
Now Friday _____ with me and _____ me.
接下來把go for it書本上的3c糾正句子的習題做了一下,來檢測和鞏固學生對于語篇的整體把握和深層理解。
3c. Correct(糾正) the sentences.
①Robinson Crusoe arrived on the island with enough food and drink.
②Friday made a small boat.
③Robinson had some food and tools when he first arrived on the island.
④Robinson used the ship to build his house.
⑤Friday saw som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on the beach.
⑥Robinson tried to kill the two men.
3. 強化鞏固
通過學生對語篇的泛讀、精讀后,學生對語篇的內(nèi)容、結構、主旨等已有深層理解。接下來就是對語篇知識的強化和鞏固,知識的適當擴充,補充語篇的背景,加深鞏固學生對語篇的了解和產(chǎn)出。教師可以通過練習、游戲、比賽、復述等方式對語篇進行強化和鞏固。
在How to survive(生存)on the Island中,錢老師設計了游戲和復述兩部分。錢老師先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鞏固和拓展關于Robinson Crusoe的更多知R。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Robinson Crusoe yet?
-Yes, I have.
A. Did read B. will miss C. Have read
(2) How do you make fire on the island?
(3) How many years has Robinson stayed on the island?
A. 12 years B. 28 years C. 35 years
(4)A person who eats humans(人類).
(5) Who is the author(作者) of Robinson Crusoe?
A. Daniel Defoe B. Mark Twain C. Shakespeare
(6) 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son Crusoe?
(7) How does Robinson leave the island?
(8)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Friday probably say to Robinson in the picture?
在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活動后,錢老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鞏固課文內(nèi)容。學生輕松的掌握了這個語篇的內(nèi)容,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閱讀后輸出
在經(jīng)過了充分的閱讀輸入之后,輸出就變得切實可行。初中英語學習語言的輸出形式也是多樣的,有模仿、背誦、復述、情景對話、書面表達、角色扮演、做游戲、習題鞏固等。
錢老師這堂課最后的輸出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列舉非常真實有用的生活小貼士。如果你一個人在一個荒島上,你應該怎么生存。學生個個開拓思維,提出大量利于生存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Group work
Tips(小貼士) for surviving on an island:
(1)You can cut down trees to build a house.
(2)Try 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
(3)Use leaves or animal fur for clothes.
(4)Try to make fire and cook food.
(5) ...
最后,錢老師提出兩個問題 How does Robinson survive on the island? What spirit(精神) does Robinson have?讓學生去思考。Robinson能在荒島上生存,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不管生活有多艱難,都不放棄的精神。在這個強大的精神支柱下,他才能成功脫險。升華文章主旨,深入挖掘語篇深層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文化。
How does Robinson survive on the island?
What spirit(精神) does Robinson have?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The spirit of never giving up.
五、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