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興致勃勃進課堂
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钡拇_,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力量。如何讓孩子有寫作的欲望呢?在每節(jié)課開始,教師就應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對本次習作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走進習作。
如五年級下冊習作1“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自然現(xiàn)象,再出示一些相關的詞語:冰雪融化、風起云涌、電閃雷鳴、月圓月缺、花紅柳綠……讓學生進行朗讀,最后運用動人的語言“我們不是攝像師,無法用鏡頭來拍攝。但是,我們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我們還有一支神奇的筆,同樣可以描繪出大自然變化著的精彩”將學生引入本次習作。通過這一步步的誘導,學生自然而然地對大自然的各種變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也產(chǎn)生了愿意動筆的念想。
二、一絲不茍細審題
在閱讀學生的習作時,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明明要求寫這個,可學生卻寫成了那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偏題”。因此,走進課堂后,教師不應該急著讓學生動筆,而應先讓他們明確本次習作的目標。只有清楚明白地了解了習作目標,才能對本次習作有一個總體的方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將學習目標分解的方法明確寫什么、要求是什么。如在學完《神奇的克隆》后,可以讓學生完成話題作文《假如我會克隆》。教師可以先出示這樣的習作目標:你聽說過克隆技術嗎?想象一下,如果你會克隆,你想做什么?同學們關于克隆的想象多么有意思啊,如果寫下來,一定很有趣。那就試試看,要想清楚想克隆什么,為什么要克隆它。題目自擬。接著我便讓孩子們說說本次習作打算寫什么?寫時要注意什么?通過這樣一說,學生腦海中對本次習作的要求便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接下來進行習作就不會再“跑題”了。
三、豐富多彩善取材
明確了習作要求后,接下來就該是“寫什么”的問題,即幫助孩子選擇新穎而獨特的材料。這可是習作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只有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幫助他們回顧以往的經(jīng)驗,學生才有東西可寫、有情可抒,否則就可能產(chǎn)生空無一物的感覺。
現(xiàn)在的不少學生看到一個作文題目,不是去走進生活找素材,而是憑空捏造,也不想想這件事自己是否經(jīng)歷過。如寫媽媽的愛,無非就是送傘、生病照顧;記好人好事,總是寫過馬路、讓座。這樣的習作內容,怎么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呢?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素材,要學會把自己所經(jīng)歷的與眾不同的內容作為習作素材,這樣的習作一定是新鮮生動而又獨一無二的。如寫童年趣事,教師就可以引導孩子講“笑話”,把自己童年中發(fā)生的一件最有趣的事當成笑話講給小組內的同學聽,比一比誰的事情最有趣。于是“給雞洗澡、學飛、生寶寶、和狗比高低”等各種有趣的事情便都出來了。你看,這樣的事情孩子們親身經(jīng)歷過,他們有真實的感受,自然也就有內容可寫了。
其次,我們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實生活是個萬花筒,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你就會觀察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現(xiàn)象。倘若你熟視無睹,那這些精彩的材料就會從我們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習作時才會“下筆如有神”。
四、因人而異巧評價
評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和認可。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習作完成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地品讀自己的習作,欣賞習作中的得意之處,同時也思考不足之處,進而進行修改。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的修改能力,又提升了習作水平。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后,教師應加以肯定和贊賞,這樣學生自我評價的積極性會更加高漲,他們會更加興致盎然地參與到自我評價的活動中去。
反義詞:貼切、別扭、勉強、拘束、局促、造作、做作、自然
貼切 tiēqiè[apt;felicitous;appropriate;suitable;proper] 妥貼,確切貼切有效的措詞
別扭 bièniu(1) [can not see eye to eye;not get along well]∶彼此意見不投合。亦指爭執(zhí)之事鬧別扭(2) [not smooth;awkward]∶說話、作文不通順、不流利這段文章很別扭(3) [uneasy]∶因不適而引起身體上不舒服的他剛學騎馬時,全身都感到很別扭(4) [difficult]∶不順心;不順手剛來牧區(qū)的時候,生活上感到有點別扭(5) [ornery]∶執(zhí)拗的他總是那股子別扭的脾氣(6) [reserved]∶拘謹她在生人面前總覺得別扭(7) [difficult to deal with]∶難對付這個人真別扭
勉強 miǎnqiǎng(1) [do with difficulty;in a fashion;manage with an effort]∶能力不足而強為之病人勉強喝了點粥(2) [force sb.to do sth.]∶強迫,使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他不愿去就算了,不要勉強他勉強 miǎnqiǎng(1) [reluctant]∶心中不愿而強為之勉強的贊同(2) [unconvincing]∶牽強,不令人信服你的理由很勉強勉強 miǎnqiǎng(1) [reluctantly]∶不心甘情愿勉強同意(2) [barely enough]∶將就或湊合勉強夠用
拘束 jūshù[restrain] 過分約束;束縛不要太拘束孩子拘束 jūshù[stiffness] 不自在,拘謹而顯得不自然他已不再感到拘束,開始笑起來
局促 júcù(1) [narrow]∶狹窄;不寬敞房間過于局促(2) [(of time)short] 〈方〉∶ [時間] 短促、緊迫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鸥Α秹衾畎住窌r間太局促,要抓緊干(3) [feel or show constraint]∶拘謹、拘束不自然局促一室之內?!鳌?袁宏道《滿井游記》?促 júcù(1) [narrow]∶狹小(2) [(of time) short] 〈方〉∶[時間] 短促(3) [feel or show constraint]∶拘謹不自然?促 júcù見“局促”
造作 zàozuò(1) [affected]∶做作矯揉造作(2) [fake]∶制造;捏造造作謠言
做作 zuòzuo(1) [affected;artificial]∶裝腔作勢;故意做出某種表情、動作、姿態(tài)等(2) [do or making a thing;make;manufacture]∶從事某種活動;制作只要做作的好,花樣變得多,社員們一定喜歡吃(3) [plot against;tease]∶暗算;捉弄不該做作我
自然 zìrán(1) [nature]∶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改造自然自然之理也?!巍?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擇于自然?!猍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近于自然?!秷D畫》(2) [natural](3) 屬于或關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產(chǎn)生于自然界的、非人為的自然現(xiàn)象自然之驗?!妒酚洝へ浿沉袀鳌?4) 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他的動作很自然復得返自然。(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獣x· 陶淵明《歸園田居》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傳》(5) [natually;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events]∶不經(jīng)人力干預而自由發(fā)展聽其自然(6) [of course;naturally]∶當然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斞浮冻ㄏκ啊?/p>
近義詞:
暫無
牽強詞典解釋
詞語拼音:qiān qiǎng
詞語解釋:
牽強 qiānqiǎng
(1) [farfetched]∶勉強
他的論點似乎是牽強和不合理的
(2) [give a strain interpretation]∶
牽強附會
一.營造輕松環(huán)境,在識字教學中感知美
1.在輕松課堂中懷揣憧憬美。在開啟識字教學的美妙旅程之前,每一個小家伙應當懷揣著一顆充滿希冀的心,撲通撲通的憧憬著即將飛到他們身旁的美。在通向知識寶庫的第一步,為了不讓“學習”這項小學生的一項基本任務變成純粹只跟書本打交道的活動,從而讓小家伙們很快地覺得學習是“那樣的困難、那樣的無趣而又惱人”[1]。他主要提出了三點:一是不要給學生建立“你必須記住,學不會你就當心”的心理預設,這樣的預設所帶來的心理暗示會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而起反作用。教師的每一句微妙的課堂語言、每一個細小的行為肢體動作甚至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傳遞這是一趟輕松的未知發(fā)現(xiàn)之旅,以后的每一步都將預示著驚喜和樂趣,讓孩子處于一種輕松的心理氛圍之中,為之后艱難而又漫長的學習道路創(chuàng)下漂亮的開場。二是恰當使用“分數(shù)”。使用分數(shù)的時機、分數(shù)的功能以及評分的原則至關重要。前者是要等到孩子們學會對評分高低的結果進行恰當歸因之后;中者在于獎勵,而不在于懲罰,聰明的教師應當學會使用分數(shù)的獎勵功能;后者應是“樂觀主義和富有樂趣的原則”[1]。三是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滋味,增強孩子們的自我效能感。若毫不吝嗇地夸獎孩子們取得的一個哪怕是最微小的進步,都會使孩子們對接下來的識字之旅懷揣著無限的憧憬美??傊?,在輕松的心理氛圍的花壇中,沒有分數(shù)這一利器的折磨和摧殘,聞到的是成功盛開花朵的芬芳,每個孩子都會憧憬著踏上這一趟希冀之旅吧!
2.在繪畫識字中想象形象美。他認為識字教學同繪畫、同游戲緊密相連,恰好可以成為連接學前教育與小學教學的一座橋梁[1]。寓繪畫于識字教學之中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一次教受教于生活的經(jīng)歷:帶領孩子到樹林中去,一只幾次試圖飛起來,但總未能離開草叢的甲蟲吸引力孩子們的注意力,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和想象,他生動的繪畫和字詞的書寫相結合的直觀形象教學把對實物觀察的形象美和字詞的線條美相契合,大自然的生命跡象讓躍然紙上的字詞靈動飛揚。當孩子們看到甲蟲這個詞語時,他們的腦海里出現(xiàn)那只努力飛躍的甲蟲,就會模擬出甲蟲的鳴叫聲,甲蟲這生動鮮明的形象美讓孩子們牢固的記住了甲蟲的寫法和讀音。孩子們在大自然之中觀察實物,繪畫出生命體,從而感受詞語的生命力,聆聽詞語的樂音,想象詞語的形象美,培養(yǎng)形象記憶和情景記憶。漢字是象形文字,表形性極強,通過繪畫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標題進行教學,感知世間萬物的形象美,引導兒童從具象逐步過渡到抽象識字,符合兒童感知和認識世界的自然規(guī)律。
3.在詞語源頭中領會自然美。蘇霍姆林斯基總是帶領孩子們到詞語源頭去“旅行”,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情感記憶”,他稱之為“思維課”。大自然正是知識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常新永駐的源泉,是孩子們一次次去“旅行”的源頭,是孩子們散發(fā)思維的火花,徜徉知識的海洋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的活水。在認識牧場這個詞語之前,蘇霍姆林斯基毫不吝嗇地帶領孩子們去看看牧場的美和它的細膩色彩,去聽聽草場的小飛蟲和蟈蟈們奏出的交響樂,去吮吸草場的牛羊奶水和隱約可見的炊煙的味道,去觸摸牧場上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羽一毛。對牧場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形像的表象觀察和感知勾勒出的整體形象的自然之美,加上孩子們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構成了孩子們腦海中對牧場鮮活的情景記憶,必將掀起孩子們心頭的漣漪。這種美的激勵熏陶出孩子們的“情感記憶”,這種情感色彩和情感味道在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后都依然鮮活,并成為他們以后審美、創(chuàng)作的“飲用”的二次源泉。這種色彩與詞語的完美銜接是識字教學中一種多么重要的心理學記憶手段。
二.創(chuàng)設“智力背景”,在詩文閱讀中賞聽美
1.躍然紙上語言美。“一個人的語言修養(yǎng)是他精神修養(yǎng)的一面鏡子?!盵1]如果教師不知道通向活生生的語言和思維的源泉的途徑,那他再講如何讀、如何發(fā)音、如何掌握語調等等,也教不會學生如何富有感情地朗讀。在大自然中的一次次“旅行”讓孩子們感受和體驗到物之美,就能領會語言的細微色彩,語言是傳遞美的載體,美通過語言進入孩子們的心靈?!翱鞓穼W?!彪A段的“旅行”,領略語言的魅力,為讀和寫在情感上和美學上作準備,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從具象上升到抽象的過程,而表情朗讀通過讀出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學生重走思維的旅行地,可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感知的審美形象,在大腦里進行重組,讓感官經(jīng)過反復地審美實踐鍛煉,逐步完善審美的感知力,領略具象世界和抽象語言的契合美,這是從抽象又到具象的思維過程。如當讀到“陰暗的森林”這個詞語時,學生腦海里就會出現(xiàn)關于這個詞語描述的繪聲繪色的景象,頓時,語言之美躍然紙上。
2.醍醐灌頂智慧美?!皩W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是需要多閱讀?!盵2]教會孩子思考,覺察現(xiàn)象間的相互作用,對自然界、對直觀形象和觀念加以概括和抽象是教養(yǎng)最主要的目的,這是一種智慧美,他提出“智力需要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智力背景的閱讀”。這樣的閱讀越多,對教材越容易理解,越有助于記憶。為此,他創(chuàng)辦了必讀書目閱覽室,并把它稱為“思考之室”。這些閱讀書目除了經(jīng)典的世界文學名著外,還有科學家、發(fā)明家傳記等等。所有這些作品都要求學生是在上學期間讀完,有些還指定反復閱讀好幾遍。在帕夫雷什中學,文學教師不允許學生在未讀完原著的情況下就照教科書的教材進行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文學課上學習某篇文藝作品時,如果學生早已讀過這篇作品,那么他們便有了相應的道德和審美感受,更易于理解和學習教材。
3.抨擊心靈情感美。情感美是指人的情感的純潔、真摯等審美屬性,是指一個人具有純潔高尚的情操。在兒童圖書室里,他讓孩子們閱讀故事、童話、詩歌、寓言和古希臘神話等各類書籍,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的體現(xiàn)讓孩子們理解深刻的人道主義思想的情感美,書是引導他們攀登美育頂峰的小徑,在閱讀中領會文學作品中作者或激昂、或悲壯、或直抒、或深沉、或含蓄的情感美,對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正確鑒別通俗與庸俗、抒情與矯情、美感與的能力不言而喻。如當孩子們閱讀西比利亞克的《冰天雪地里過冬的地方》時,他們被這樣一個孤獨的、被人遺忘的老人如何堅忍地在荒蕪人煙的原始森林的小屋消磨余年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尊于內心感受,在創(chuàng)編作文中創(chuàng)造美
1.親近大自然,激發(fā)思想火花。在的帕夫雷什中學,幾乎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會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寫作活動。對自然現(xiàn)象間微妙關系的敏銳專注,用心和精細地觀察是提高兒童言語技能的強有力的手段,在對自然現(xiàn)象專注認真的觀察中,形象、激情和語言有機結合,這種結合就是我們常說的積極性,用大自然的美感召人,使人進行獨立思考,使人渴望用語言進行清楚生動而準確的表達,從而形成完美的言語技巧。那么,如何使兒童注意、傾聽到大自然的這一切?他認為教師以鮮明的、充滿情感的語言向他們揭示這種美十分關鍵。遺憾的是,以培養(yǎng)他人語言能力為己任的語文教師本身的言語表達水平卻并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如果老師們想使自己的教學成為藝術,就得磨礪自己的語言,要用美麗的語言給孩子們講美麗的周圍世界,用好語言這把刻刀。
2.走進“童話室”,點燃創(chuàng)編激情。蘇霍姆林斯基的寫作教學實踐是從創(chuàng)作童話和編寫小故事開始的。他認為,“童話不會妨礙孩子對真正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相反地會有助于認識?!盵1]開展多種方式的創(chuàng)作活動,比如建造“童話室”,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妙鮮活而又逼真的寫作環(huán)境?!巴捠摇笔撬谕捁适掳凑彰缹W的特點和孩子們一起親手布置出來,置身其中,猶如處在真實的童話人物的世界。以“童話室”為契機,點燃孩子們的對美好事物的情感,而不是對身邊的美都無動于衷。孩子們進行童話故事角色扮演,開展創(chuàng)造性游戲,沉浸其中,他們接受藝術語言的能力更加敏銳,更易于流露和表達出他們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更易于發(fā)自一顆赤子之心來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由一點出發(fā),借助已有信息,讓聯(lián)想、想象向各個方向發(fā)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可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fā)散,也可以通過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點發(fā)散;思維可以在對比中展開,也可以在類比中進行……總之,發(fā)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從模仿入手,指導學生逐一掌握發(fā)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fā)散思維,我引導學生從學習趙麗宏的散文《峽谷》入手?!秿{谷》的構思是在尋找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中進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峽谷"與"社會生活----我們國家噩夢般的大峽谷"的共同特點:難以逾越。告誡人們必須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像江河沖出峽谷一樣戰(zhàn)勝生活中的種種"峽谷"。模仿《峽谷》的構思,要求學生在動筆寫《大地與安泰》一文前從安泰離不開大地出發(fā),尋找具有"離不開"這一相似點的不同事物。比如魚兒離不開水,萬物離不開太陽;孩子離不開母親,黨離不開人民……由自然現(xiàn)象到社會現(xiàn)象,由"形似"到"神似"從而對《大地與安泰》這一特定的情境展開思路,引發(fā)出對黨與人民之間魚水之情的議論。
又如郭風的散文《橋》。指導學生模仿作者在"橋"與"塔"的對比中展開聯(lián)想,讓學生在正反對比中引出議論。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思緒從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現(xiàn)在拉回過去;寫的內容從櫻花到關于風景畫的主張,到與前二者看似無關的"一片樹葉"整個思維活動緊扣"珍重生命"這一主題擴展,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按時間順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卻周而復始與人類從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聯(lián)想中發(fā)散游動,分析這些作品的結構,學習作者發(fā)散思維的方法,可使學生思路活潑,浮想聯(lián)翩。
除了逐步積累發(fā)散思維的方法,以供使用時檢索與提取,每一種思維方法應分解成幾個步驟反復訓練。巴金的《燈》由眼前到回憶;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邊到古希臘……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維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運動,是不會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燈"和"光"供作者運籌,供他作為主觀思緒的寄托的。
模仿"燈"的構思,將作者的思維分解成下述幾個步驟,我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過去",學生想到幼時父母教他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里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從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搖籃"的認識。"由此地想到彼處",于是學生想到了學校長廊上的,居委會門口的,醫(yī)院門診處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種種黑板報,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眾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學生想到戰(zhàn)爭年代八路軍戰(zhàn)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想到《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寫在黑板上的"法蘭西萬歲"于是發(fā)出了要珍惜現(xiàn)有條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點時,讀散文《枕木》我把指導學生思維發(fā)散的過程分解為二步。第一步是啟發(fā)學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點:腳踏實地默默無聞;排列整齊有序伸延;承載重壓穩(wěn)如泰山……第二步是由這些不同的特點出發(fā),尋求與其一致的精神狀態(tài):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xié)作的典范,大無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偉大。一位同學在《擁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寫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豎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們成人了!從戰(zhàn)爭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橋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場的烈士;從揮著熱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著掘土機巨臂筑起楊高路的年輕一代。他們走過了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走過了灑滿全色光輝的油田。在血汗?jié)茶T的軌跡上,走向未來。這便是我們的民族。一個無比堅強、無比團結的民族,用無法抗拒的腳步,一步一步走著自己堅實的路?quot;"既然我們都是這樣的枕木,就應該毫不吝嗇,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奉獻給這條路"。
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lián)翩,思緒如天馬行空。這種思維發(fā)散活動建立在知識與經(jīng)驗的積淀上,是思維操作方法系統(tǒng)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應將發(fā)散思維方法的訓練按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在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
發(fā)散思維方法可以按單元進行教授。每單元教會一種發(fā)散方法,可分三個步驟進行:
1.方法輔導。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發(fā)散的模式,并按此發(fā)散方法練習作文。
2.鞏固練習。重點為講評本單元所傳授的方法掌握運用的情況。如寫作《橋啊,橋》一文,一位同學由面臨高初中難以銜接產(chǎn)生的苦惱希望能為自己建立一座橋,讓這座橋將她引向所愛、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對比中展開,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講評既強化了方法指導,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寫作中再實踐。
3、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重點為比較已教授過的幾種發(fā)散方法,培養(yǎng)運用檢索與提取的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示范。
一、觀察積累
寫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離不開環(huán)境。豐富多彩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與千變萬化的社會生活實踐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但客觀存在的環(huán)境萬物與豐富生活的種種特色,只有靠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掌握與積累,才能形成寫作的素材與題材。從作文角度說,觀察就是有意識 、有目的的感受自然或認識社會現(xiàn)象,從中獲得寫作的材料。觀察的過程,便是積累材料的過程。因此,中學生要養(yǎng)成處處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觀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并要把 觀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種細微特征及時記錄、隨時積累,才會使材料越來越豐富,寫作時便能厚積薄發(fā) ,得心應手地選擇材料,正確立意。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要側重方法的指導,通過課內分析講解、課外觀察示范等,教會學生由整體到部分的全面觀察、捕捉事物特點的集中觀察,由此及彼互相對照發(fā)現(xiàn)異同的比較觀察等,從中準確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特征,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規(guī)律。這樣積累的材料,既具有豐富性,又具有準確性。
二、閱讀積累
自然環(huán)境海闊天空,社會生活瞬息萬變,大千世界內容豐富,人們靠直接觀察所獲的材料,只能是鳳毛麟角,必須借助間接觀察大量補充。間接觀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閱讀。閱讀包括課內外,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 主要指課外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經(jīng)驗紛繁,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中學生寫作中可以廣泛采擷的素材。所以,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承受熏陶、 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師要提倡鼓勵和指導中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首先要從良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主要培 養(yǎng)自覺閱讀、動筆閱讀、多形式閱讀的習慣。自覺指興趣濃,千方百計找書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會、哲學經(jīng)濟、文學藝術廣閱博覽并持之以恒;動筆墨指閱讀過程隨時動筆圈、劃、點、批、摘、記,將書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記錄下來,形成讀書卡片、筆記,到寫作時,便可自如運用;多形式如粗讀、精讀、詳 讀、略讀、泛讀、速讀等均需掌握,并會根據(jù)需要和讀物內容決定讀書方式,提高閱讀效果,積累廣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筆下生輝運用自如,非從閱讀開始不可。
三、視聽積累
教師應高度重視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從現(xiàn)代化視聽渠道中積累豐富的 材料,如新聞聯(lián)播、環(huán)球45分鐘、好望角、動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種節(jié)日晚會節(jié)目、愛國主義影片展播等 ,都對學生有益智、地行、激情、開拓視野、豐富生活體驗等作用,均屬積累寫作材料的范疇;同時要幫助學 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純消遣趣味性收視傾向,并學會動態(tài)觀察,提高觀察水平和積累的材料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利用教材;學法指導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痹诟咧杏⒄Z教學過程中,重視學法指導,即“教會學生學習”,既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相信學生,敢于放手,更關鍵還在于摸索出一套好的學習指導方法。
我們應知道,學法指導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指導,使學習者掌握科學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掌握學習規(guī)律,獲得學習的技能、技巧,形成學習的能力。我認為,要做好學法指導,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分組討論法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詞匯量,懂得一些詞組、句式、語法。那么,最關鍵的是如何讓他們動起來,把他們所學的東西再現(xiàn)、反復,最終記牢?,F(xiàn)行的人教版的排版安排非常得體,尤其以Warming up和Speaking為最。例如:Unit 6 (Book Ⅱ)關于未來生活的討論,我分成四人一組,對課本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討論。在黑板上寫上:What will schools be like in the future? What subjects will people study? 給同學們幾分鐘的自由討論,然后啟發(fā)說出各自的看法:
S1: Schools will be set up on the Internet.students can study at home and use computers to study .
S2: We will study social sciences , natural sciences and so on .
S4: Schools will be places where learning is fun and easy.
S5: …….
這樣說下去,同學們的興趣越來越高漲。他們會絞盡腦汁去組句子,整個一堂課搞活起來了,學生在討論活動中還可以互相啟發(fā)、相互給提示,有利于課堂活動的質量的提高。
二、課前設題法
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這樣可以未學先知,對新單詞的預習,能提高學生的音標的識讀能力,找出和糾正自己錯誤的發(fā)音。在課前預習課文時,不但自己可以嘗試用新詞造句,還能自己找課文的重點句子,難句,這樣一來使課堂教學重點更加明確,更加順暢,大大提高聽課效率。那么,如何去有效的預習,這就要依賴于教師的指導作用。針對要預習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圖表法、對比法、找線索法、設置問題法。
通過預習,學生就對課文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弄清了文章的脈絡。從中還找出了重點句和難點句,在聽課中做到有的放矢,從容面對每一堂課,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在語篇結構上,文章的整體把握上,以及文章中心句的選定上,都會得到鍛煉和提高,這對未來做閱讀理解題是大有裨益的。
三、歸納法
高中生已具備相當?shù)倪壿嬎季S能力,因此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們可讓學生反復接觸某一語言現(xiàn)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加以歸納,并要求他們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或共性的東西。
四、對比法
教學中教師除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律外,對一些易混的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弄清它們的側重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五、解答說理法
針對一種語言現(xiàn)象,一種自然現(xiàn)象,一個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分析這種現(xiàn)象,尋求正確答案或合理的解決辦法,利用同生們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英語的思維模式以達到出口成句乃至出口成章。這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一種極佳手段。
六、發(fā)散思維法
進行句型和知識點的講解時,盡量采用靈活多樣的講解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活躍而不疲勞的狀態(tài)。
七、話題作文法
學生們有了對語言信息的組織能力,有了學好英語的強勁動力,就應該把他們課上、課下所練的、所想的整理到書面上來,形成書面材料。這時,少不了教師在旁的指導,不但可以糾正學生的語病,還提高了他們的語篇組織能力,最終達到口語、寫作雙提高。例如,在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九個問題解決之后,把問題答案化零為整,形成一段話,在課上反復操練之后,即可布置作文練習,加以鞏固。
方法一 一喻一追
【示例】如果時間是一條記錄生活的紙,我把它劃出好幾段,撕下睡覺和瑣事的時間,猛地發(fā)現(xiàn),手里攥著的只剩下一點碎片,而那真真切切,就是我的時間。
【解讀】 “一喻一追”即把要論述的事物比作他物,然后在比喻的基礎上進行多層玩味,這樣一來韻味全出,深度立顯。這一比喻要準確貼切、耐人尋味,緊跟的玩味要自然得體、細致深入。
【舉一反三】
例1 茫茫書海之中,如果淺閱讀是小溪,那么深閱讀則是大海。溪再美也“小”,海則“納百川”,故而成其大。淺閱讀最多只能消遣,深閱讀則會讓靈魂得到洗禮。(《淺閱讀與深閱讀》)
例2 挑選千里馬,千萬不要問它是從哪個馬廄出來的,而要給它機會讓它出來跑一跑、遛一遛,才能見到它的真本事。(《英雄不問出處》)
方法二 逆向思辨
【示例】有一種高雅叫謙卑。
【解讀】逆向思辨,即通過逆向思考,從矛盾對應的角度探究深刻的哲理。這一思辨模式一般不能輕易用在對作文主體立意導向的否定。
【舉一反三】
例1 家不僅是一個建筑,更是心靈的歸宿。遠在千里之外,心中有家,依然溫暖;泡在家中,心在遠方,仍會孤寂。(《家》)
例2 青春不僅是年齡,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懷揣夢想、朝氣蓬勃、勇往直前的精神。豆蔻年華,也可能變得老成持重;花甲之年,也可能老當益壯。(《關于青春》)
方法三 設問開頭
【示例】假如劉翔還在練跳高,他能有一路走來的輝煌嗎?當然不會。跳高不是他的強項,跨欄才是他的天地。經(jīng)營自己的長處往往比彌補短處更重要。
【解讀】首先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回答,自然引出論點。如此開頭,發(fā)人深省,立意鮮明,層次清晰,言辭有力。實際操作時,既可正例反設,也可反例正設,通過設問啟人思考,將思維引向深處。
【舉一反三】
例1 假如孔乙己屢試不第之后能營生糊口,他的人生結局會如此凄慘嗎?應該不會。許多時候,食古不化的愚昧往往能抹去人活著的意義。(《醒悟》)
例2 假如幾歲的孩童變得老成持重,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感覺可愛嗎?假如耄耋老太沒了皺紋,這樣的老人,我們還感覺慈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還是自然最美呀?。ā蹲匀弧罚?/p>
方法四 串引開頭
【示例】我常常敬佩蘇子,在“蠅頭微利,蝸角虛名”面前,悠然轉身,于“斜風疏雨”之中,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感受“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快意與淡泊,將自己鐫刻在歷史的扉頁。勇于放下,成就了豪放蘇子。
【解讀】串引開頭,旨在圍繞主題,自然引用名言詩句,以增強文章開頭的詩意與文化味。這樣的開頭,引用的名言要協(xié)調得體,另外,語言也要有一定文采和韻味。
【舉一反三】
例1 道德修養(yǎng)雖說“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走好第一步,才能奠穩(wěn)道德大廈。(《第一步》)
例2 縱然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凄苦,縱然是“憑軒涕泗流”的悲愴,縱然是“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孤寂,杜甫仍然用悲憫蒼生的情懷書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切莫讓困境湮沒了心境。(《境界》)
方法五 排比反問
【示例】當拿破侖率領百萬雄師馳騁歐羅巴大陸,誰還在意他一米六二的身高?當弗萊明用孜孜以求的鉆研分離出廉價高效的青霉素,誰還會在意他農(nóng)民的身份?當魯迅的作品澤被代代中華兒女,誰還會在意他不是文學科班出身?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也擋不住英雄。
【解讀】排比列舉事例,素材鮮明豐富,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行文材料的不足。排比列舉的素材往往要對準一個點鋪排事例,連出組合拳,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問,啟人心智,發(fā)人深省。
【舉一反三】
例1 當貞德置身火海,她怎會不想保全自己的生命?當喬布斯被診斷為胰腺癌,他怎會不知道人生之路已不長?當吳菊萍飛身去托從九樓掉下的孩童,她怎會不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險?人生在世有比生命更有分量的東西,那就是信念。(《信念》)
例2 父母真的不容易!每天陪著我們到深夜,他們怎會不累?聽到我們偶爾的咳嗽,他們怎么會不擔心?面對我們情緒低落,他們怎會不揪心?
做兒女的,一味被愛是自私的,回饋才美。(《感恩》)
方法六 對比生味
【示例】不要怕把畫畫淡,淡到極致是一種豁達與智慧;也不要怕把畫畫濃,濃到透徹是一種勇氣與力量。兩種風格迥異的畫面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境界,也顯示了不同的處事態(tài)度。
【解讀】通過相反的兩種生活態(tài)度或情韻的對比,選取合理的價值取向,表達明晰的立場。這樣的開頭,對比鮮明,觀點醒目。
【舉一反三】
例1 《圍爐夜話》中有句話:“人犯一茍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yī)?!鄙钪?,不茍、不俗,活出真性情的自我,這便是至高的生活境界。(《生活的境界》)
例2 在如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可樂可以說是受眾群體最多的飲品。冰涼、刺激、甜膩的碳酸汽水是學生的最愛。但我則愛茶,她像一個溫和、深厚的知己,不時地與我談天說地。對于愛茶的我,品茶是對豐富滋味的享受,對躁動心靈的洗滌。(《詩意生活》)
方法七 以俗化難
【示例】如果年輕人與老人之間就某個問題觀點產(chǎn)生分歧,且不論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總會用不屑的語氣說:“你懂什么!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解讀】真理總是樸素的,再高深的哲理總能和生活與自然現(xiàn)象對應。找到這種對應,通過引用透射濃濃生活情韻與泥土氣息的俗語來演繹理性的文題,自然巧妙,形象深刻。
【舉一反三】
例1 老人常說:人要面子,樹要皮。但虛偽的面子還是不要的好,否則就會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
[關鍵詞]生活;語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0)12-0189-01
基于以上認識,在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我時刻注意“開門教學”,眼光不僅關注書本,更隨時關注社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教材內容貼近社會生活
課文是社會生活的高度凝結,因而總能在其中找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切入點。我十分注意利用這些切入點,在教學中將課文與當今社會聯(lián)系起來,從而讓學生既充分理解課文的意蘊,又對活生生的社會現(xiàn)實有更理性、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一方面注意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身邊做起,注意觀察思考。搜集素材,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我講《故都的秋》時,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觀察家鄉(xiāng)的秋色,體會自己從小到大家鄉(xiāng)秋色的變化;另一方面我注意采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先進教學手段,將廣闊天地匯聚到一方屏幕上,如講授《沁園春?長沙》時,將長沙橘子洲頭的秋色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興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句話清楚地講出世間萬象是語文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日出日落、風霜雪雨、名山大川、草長鶯飛等形成了無比奇妙的自然奇景,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體育、書刊、影視、網(wǎng)絡、園林、建筑等是人類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神妙無比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結合課文有意識地讓學生從身邊做起,注意搜集資料、練習觀察、學習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山清水秀的遵化城展現(xiàn)出悠久歷史,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龍?zhí)遏~躍、鵝山飛瀑、羅池映月的美麗傳說都可以引入語文課堂;都樂巖、龍?zhí)讹L光讓學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神奇,讓學生領略歷史文化的神韻,在接觸中感悟,在接觸中質疑,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加人文積累。當他們能把這些流暢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們的能力就有了質的提高。
另外在文言文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字詞句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還特別重視將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社會相聯(lián)系。在講授《燭之武退秦師》時,我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活動,學習燭之武的勸說方法,完成勸說任務,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教學諸子散文單元后,我就利用課外語文活動的時間,舉辦了關于道家學說的專題講座,介紹百家爭鳴中諸家學說概貌,還著重分析儒、道、墨三家學說對當代中國社會,對改革開放的積極影響和消極負累,讓學生養(yǎng)成辯證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覺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習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
二、革新教法,讓語文活動撞擊社會生活
教學之外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我精心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使其成為聯(lián)系課堂和社會的紐帶。
我把學生按值日表的形式排好順序,組織學生輪流在每節(jié)課前做5分鐘演講,主題自選,但內容要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學生可交流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觀察,思考和困惑,如農(nóng)民工欠薪問題、農(nóng)業(yè)改革問題、官員腐敗問題、男女交往過密問題……我再針對這些問題予以點撥和引導,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社會生活,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我深深感受到,不要小看我們的學生,只要加以引導,他們是很會發(fā)現(xiàn)和思考社會問題的。
三、注重積累,讓閱讀寫作反映社會生活
作家契訶夫認為,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畫,動人的一首歌,而由于長期受僵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很多學生剛升入高中時,寫作遠離生活,虛情假意,講套話。針對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我在作文教學中,一方面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大量瀏覽;一方面采取耐心指導、熱情鼓勵的辦法,引導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堅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努力,大多數(shù)學生改變了文風,寫出了反映社會、反映人生,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四、營造網(wǎng)絡,讓語文與生活相依相偎
關鍵詞語言文字語言教學實踐
1教材是弘揚語言最好的載體
近年來,語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缺失已引起有關主管部門的注意。課程標準總的目標中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語言教育,并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運用、發(fā)揚具有深遠的意義。小學語文教材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多樣范式:古詩、散文、詩歌、故事、童話、寓言等,還有記敘文、說明文等義務教育階段的多種體裁。這些課文有熱愛祖國、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熱愛自然、遵紀守法等古今中外的題材,內容豐富,體裁、題材多樣,是不折不扣的語言的“百科全書”。對于這樣的“百科全書”,許多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語言教學,即使偶爾將語言教學穿插其間,往往皮是皮、骨是骨,顯得生硬,仿佛是為了實現(xiàn)語言教學任務而置于其中。其實好的語文教學,應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雨露春風的滋潤,于生活的小事中實現(xiàn)表達能力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敢講話、愿講話、想講話。列寧小時候去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來他主動把事情告訴了媽媽,寫信給姑媽承認說謊的事。這是《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記述的列寧的故事,怎樣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做個誠實的孩子?我先做了一項關于日常易做錯的事的問卷調查,收到問卷后,我沒有立即批閱,而是在課后將孩子所說的答案,求證了他們的家長。在這次問卷中,有17%的孩子撒了謊。在下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告訴大家說,上次我們的問卷調查,有12個同學在個別答案上撒了謊,哪位同學撒謊自己心里最清楚,希望撒謊的孩子主動和我談談談原因。后來這些學生紛紛找到我,向我說明撒謊的原因。我告訴他們,許多事情都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解決,不需要通過撒謊的形式實現(xiàn)。這件事對學生觸動很大,學生在靈魂深處知道問題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解決,要做個誠實的孩子,不能撒謊。這樣學生不僅認識到誠實的重要性,而且開拓了思維,遇到問題會主動想一些解決的辦法,許多學生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許多。這堂課給我的啟發(fā)是,不要生硬地讓學生模仿怎樣去做,而是讓他們靈魂深處有觸動,心里愿意向善,更愿意去說真話、實話。這樣學生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就沒有后顧之憂。敢于說話,是學生鍛煉說話的前提。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我先做足了功課,搜集了大量的西沙美麗的圖片及科學家在西沙海底進行的科研活動,借助多媒體向學生一一展示。學生看到這些圖片后,立刻興奮起來,我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向學生提了如下幾個問題:1.西沙群島給我們什么印象?2.家人有沒有帶你到那兒旅游過?想不想去看看?3.你看到了西沙的哪些東西?說給大家聽。這幾個問題相對比較容易解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明顯高,在他們一次次的回答與思考中,學生實現(xiàn)了愿意說、善于說的愿望。緊接著,我又讓學生說說,假如有一天,你做了海洋科學家,你能為我國的海洋事業(yè)做哪些貢獻?學生爭先恐后,有的說要把海底的天然氣開發(fā)出來,有的說辦個海洋博物館,有的說在一些島礁附近建飛機場、公園等等,雖然他們有些想法看起來還那么幼稚,但他們敢說、愿意說、想說。在這種互動中,我又把南海最新的局勢,某些域外國家利用南海所謂的航行自由搞所謂的國際仲裁,我又把西沙群島的歷史演變,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大家你一嘴我一舌,氣氛非?;钴S,小小的心靈深處扎下了愛國的情感,這比機械的說教效果好得多。我沒有設置愛國主義等高大上的主題,而是拉家常式地實現(xiàn)了愛國主義的教育,既達到了語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海上日出》《火燒云》等反映日月星辰的神奇變化及運行,讓我們頭頂?shù)奶炜沼袔锥嗟纳衩馗?;《黃山奇石》《桂林山水》等描寫山川草木文章,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壯觀,從而產(chǎn)生敬畏自然的情緒;《荷花》《燕子》讓我們感受一花一草皆有感情,有自己的語言,它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與我們人類對話,它們是我們的朋友、伙伴。在這些課文中,我讓學生認識到:不僅我們人類有語言,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語言,音樂家用音符與世界對話、詩人用詩句與靈魂對話、口技者用變化多端模擬聲音扣人心弦、大山用無聲的沉默告訴人類自己的思想。所以,教材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與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好載體。
2實踐活動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語文的實踐活動,有課堂實踐和社會實踐兩個方面。首先要做好課內的朗讀、寫作、演課本劇等活動。
2.1在朗讀、寫作、演課本劇等活動中滲透語言教學。
朗讀活動是通過語言內部的音韻,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從而把原文中的思想變成朗讀者自己的思想。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朗讀者感同身受地走進去,把自己當作“作者”。在課堂上讓學生細細地讀,理解、入情地讀,能幫助教師實現(xiàn)語言教學目標?!耙皇鵁艄庹罩爬系墓蕦m,長長的城墻和美麗的角樓倒映在河面上,銀光閃閃,十分動人?!薄皬V場四周,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边@是《北京》一文,第二段和第五段中描寫北京夜景的句子。如何讓學生產(chǎn)生對首都的熱愛之情,我讓學生反復朗讀三遍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出心目中首都的夜景。因為許多學生去過北京,他們對北京并不陌生,許多學生把自己心目中北京的夜景用自己的感受畫了出來,雖然還顯稚嫩,但學生通過朗讀加深了印象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朗讀對于學生語言的教育是成功的。在教《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我先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常識,說說自己在冬天都做過什么,為什么要那樣做?!跋卵├玻卵├?!”是兒童看到下雪時高興心情的自然流露,朗讀時,讓學生放開去朗讀,讓學生的真情大膽真實自然流露,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能力,還激發(fā)學生對該自然現(xiàn)象的好奇。這篇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不僅可以通過指導朗讀,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情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童話情懷。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yǎng)工具性的孩子,而是讓學生學會“有中生無”,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懷,讓學生在語言的王國里自由飛翔。文章中間有兩句描寫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來跑去,留下一串串“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它們簡直就是大畫家,它們畫出的作品是最好看的作品,不雕琢、不做作。在這樣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就達成預期的語言教育目標。小學生作文是培養(yǎng)孩子天性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它能綜合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以往的作文活動中,許多老師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訴求,讓他們在作文中說些假大空的話,以此顯示小作者所謂的高尚思想。其實大家都知道,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廣,包括人、事、景、物,要求學生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例如,低年級看圖寫話作文,根據(jù)圖意“一位少先隊員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展開想象寫一段話。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首先看清楚畫面中都有誰、發(fā)生什么事情、都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現(xiàn)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老人倒了沒人扶的現(xiàn)象,你怎么看?要是真遇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做?真敢扶還是不敢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緊接著我讓他們說說有沒有遇到過老人倒了不敢扶的情況,孩子們七嘴八舌。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我們該如何做,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不要急于告訴我答案。許多學生回到家后,把這個問題和家長進行了討論、辯論,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救助方法。在無形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最后我告訴大家,救助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一個人心地善良的表現(xiàn),誰都不想做個惡人,背上惡人之名,遇到這樣的事既要幫助,又要有智慧。于是我順理成章告訴了大家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施救方法,又提升了個人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