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

第1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設計美學;時代特色;發(fā)展融合

1設計美學的概述

1.1設計美學的概念

當人類自身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間、物質等條件的富余自然生出對生活需求的要求,當人類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生活出現(xiàn)空缺急,由此產生對美的需求,學習研究創(chuàng)造美學的體系應運而生,即設計美學。設計是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它將社會、生活、經(jīng)濟、文化、歷史、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審美等種種因素加以理解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作品,滿足人類對美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設計使人類更加完整和豐富。

1.2設計美學的產生

人生存于世界,首先滿足生理層面的需求,其次是精神層面的需要。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空余的時間與精力去追求精神層面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步,人類已經(jīng)不再困頓于基本的衣食住行范圍中,人類的思想緊跟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取得跨時代的進步,對事物的要求不僅僅局限在單純的功能上面,自然生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類從古至今追求的永恒主題,喜愛美的事物是人之天性,正基于此,設計美學應運而生。嚴格來說,設計美學究竟從何時產生,人類又是從何時對設計美學概念產生意識,我們并沒能準確地對此查找追究,筆者認為,人類對美所有的追求遠比想象中的根源要深,時間要早,也許在人類有意識之初,便對事物之美存在潛在的意識覺醒。

1.3設計美學的種類

設計美學包含了很多種類,建筑設計美學、服裝設計美學,環(huán)境設計美學、視覺傳達美學等,生活中所能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甚至腦海中所能想到的一切事物,都與其相關,遵循著形式美的法則將其轉化成物態(tài),供鑒賞交流。如建筑設計,在遠古時期,始于人類的動物性,人類的祖先會尋找洞穴居住,這也是各類野生動物的生存方式,為遮風擋雨、躲避猛獸天敵的襲擊。人類發(fā)展至今,隨著科技進步、思維開拓,人類對于居住地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服裝設計中,遠古時期的人類由赤身到以樹葉蔽體,現(xiàn)代社會則產生了專門以研究服裝之美的獨立體系。環(huán)境設計美學在當今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體系,人類由有地可居到對生存環(huán)境的美學研究,整個發(fā)展過程都離不開人類對于美的向往這一內在根源,它是推動著這一切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概述

2.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內容體系龐大。何為文化,籠統(tǒng)來講,文化是一種包容性和綜合性極強的產物,它既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人類發(fā)展至今,所經(jīng)歷的民族歷史、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皆包含其中。何為傳統(tǒng),著名藝術家張授一先生對傳統(tǒng)的解釋,認為:“‘傳’即傳布和流傳,‘統(tǒng)’即一脈相承的系統(tǒng)。”傳統(tǒng)就是我們對我國前人的歷史、思想、文化、行為方式的傳承。

2.2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傳承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傳統(tǒng)國度,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博大精深再恰當不過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整個中華民族,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極為重要的至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都包含其中,現(xiàn)代的人民應當從中學習,結合新的文化知識加以融合,增添生命力。經(jīng)典的文化經(jīng)得起時間漫漫長河的洗禮,不會因人類的向前發(fā)展而黯淡無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時至今日仍如璀璨星空般熠熠生輝。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將如同生命的火種,一代一代相繼傳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龐大的多民族,中華文化也是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如《中華民國解》中所稱的:“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非一血統(tǒng)之種名,乃為一文化之族名?!?/p>

3設計美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設計與文化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不可分割??v觀歷史,每個時代的設計審美都與該時代的文化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體現(xiàn)所處時代整體的文化、歷史、思想和審美。任何一件藝術作品,皆能從中探其根源。例如,在考古學中,判斷未記載有朝代信息的出土文物,由于器物的造型及材質變化有著一定的歷史規(guī)律和發(fā)展順序,通過對統(tǒng)計材料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變化順序,就可以推導出它們之間相對的年代關系。在母系社會,當時的文化環(huán)境是以母性的生殖崇拜為背景,所以眾人皆以女性的結實粗壯為美。而在古代唐朝,從皇宮貴族到民間百姓,皆以胖為美,究其緣由,也與其文化背景關系甚密,唐朝國運繁榮昌盛,文化文明開放,統(tǒng)治者與人民百姓充滿自信,對于不同的事物兼并包容。每個時代的設計美學都與該時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由于設計美學本身具有文化的一些特征,也就承擔著如文化一般的傳承使命與時代印記,對設計的審美追求從未能離開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時代環(huán)境。綜上所述,文化是設計美學的土壤,美學在文化中汲取精華,吸收養(yǎng)分,發(fā)展壯大。追求設計的美學是人類自身的行為,人類生活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條件下,言行與思維毫無疑問帶有這個時代文化的烙印。

4結語

設計美學源于生活,凝聚的作用力反作用于生活,填補了人類的精神空白,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是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設計的美學扎根于中國的文化土壤,更加豐富了整個的文化體系,并反哺文化土壤。設計美學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輔相成,設計的美學思想依賴于人類生存的地域文化與傳承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作為設計美學思想的肥沃土地,自身也在經(jīng)受時代的考驗,優(yōu)勝劣汰,傳承至今的文化將成為人類日后學習和研究的營養(yǎng)源泉。古人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得此傳承,離不開前人的智慧,同時應肩負起傳承人的責任,承上啟下,一代一代,發(fā)展壯大,生生不息,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王荔.中國設計思想發(fā)展簡史[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凌繼堯.藝術設計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祁嘉華.設計美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4]奚傳績.設計藝術經(jīng)典論著選讀[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5]陳志椿.中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第2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傳統(tǒng)文化對鍛造人文素養(yǎng)、完善人格的作用不可小覷。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幾千年的發(fā)展,形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生態(tài),并且難能可貴地有機統(tǒng)一、相互融合。古往今來,教育都強調“文道結合”,在“傳道授業(yè)”的同時培養(yǎng)道德品質,中學美術教育除了注重知識傳播和技能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藝術的熏陶砥礪道德品質、完善人格修養(yǎng),實現(xiàn)對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精神財富則是取之不盡的瑰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閃耀著崇高的人性光輝,胸懷、仁愛、誠信、修身、立志、廉潔、犧牲……這些美德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信仰,也同樣應該成為我們鍛造人文素養(yǎng)、完善人格的信仰。

    傳統(tǒng)文化對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yǎng)大有裨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凝結了哲學和藝術的結晶,在中醫(yī)、科技、文學、藝術、教育各個領域積淀了無數(shù)令人為之傾倒的作品,其形態(tài)、功能、內涵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精神狀態(tài),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寶貴財富。脫離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空談藝術修養(yǎng)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人們欣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時,如果對《洛神賦》毫不知曉,則很難對畫中展現(xiàn)的情節(jié)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進而體會其巨大的藝術價值,更無法進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境界。同樣,如果不了解“云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歷史,在古代建筑、雕塑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其代表的“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理念,那么北京奧運火炬“祥云”的誕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傳統(tǒng)文化和中學美術教育間存在著無法割裂的關系,是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yǎng),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入更深的藝術境界。

    2 傳承發(fā)展——當今中學美術教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亟待加強

    “重知識,輕素養(yǎng)”根深蒂固。當前中學美術教育在提升人文素養(yǎng)上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重知識,輕素養(yǎng)”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術技能傳授,忽視審美感受培養(yǎng);二是注重美術形式學習,忽視文化底蘊積累;三是注重美術學科本身,忽視跨學科交流。這種局面下,美術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導致部分學生文化素質蒼白、難以厚積薄發(fā),因此,強化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汲取精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積累文化功底,是一項現(xiàn)實而緊迫的任務。

    “重洋輕土”一度普遍存在。毋庸諱言,當前我國中學的美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重洋輕土”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術教學模式,側重西方美術能力鍛煉,比如繪畫上過分重視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畫)、速寫等西方畫種教育,忽略中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和形式。重視這些并無不妥之處,西方的焦點透視、解剖學、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厚此薄彼、“重洋輕土”。這種情況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識尚且模糊的狀態(tài)下,盲目追求“中西結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視精神內涵,這對培養(yǎng)真正優(yōu)秀的美術人才并無益處。當今世界文化發(fā)展趨勢是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我們應該時刻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立足傳統(tǒng)文化,我們才能“拿來”得更理直氣壯,避免陷入盲從和消極。

    3 多措并舉——立足傳統(tǒng)文化土壤實現(xiàn)中學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提升

    中華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個兼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社會,在各個方面?zhèn)鞒泻桶l(fā)展傳統(tǒng)文化將大有裨益,對中學美術教育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3.1 在優(yōu)化課程設置上下功夫

    課堂教學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學方式??梢钥紤]在中學美術課程中增加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學課程的比例,加大跨學科交流的力度,把優(yōu)秀藝術作品引入課堂,充分利用課程設置的示范作用,鼓勵學生廣泛深入地了解和學習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欣賞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

    3.2在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上下功夫

    美術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讓優(yōu)秀的內容走進課堂,又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美術館,走進節(jié)日風俗、祭祀儀式,有條件的中學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進行社會實踐,到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實地考察感受,了解我們國家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感情,進而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在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的今天,利用網(wǎng)絡平臺開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的應有之義,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也應相應擴展,發(fā)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勵的互動教育關系。

    3.3 在搭建交流平臺上下功夫

第3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一、崇尚個人自由

    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的文化傳統(tǒng)可謂源遠流長。如果從1620年“五月花號”駛抵普利茅斯算起的話,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了。當初的北美移民大多數(shù)是因逃避宗教和政治迫害及階級壓迫而歷經(jīng)千辛萬苦從歐洲來到北美大陸的。他們中很多都是虔誠的清教徒,希望在“新大陸”上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由天地??梢哉f,個人自由是當時北美拓殖者們的共同追求。這一追求在早期美國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來自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杰出律師約翰?迪金森(JohnDickinson)就于1767年底至1768年初在費城一家報紙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四篇題為《賓夕法尼亞農民來信》的系列文章。他極力主張個人自由,認為北美民眾需要“讓這樣的真理永遠寫在心中:不自由,就無幸??裳??!盵2]P1371768年他在愛國歌謠《自由之歌》(“TheLibertySong”)中也表達了對個人自由的向往:“‘我們生于自由也將生活在自由里……’”。[3]由此可見,自由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另外,作為當時北美個人自由代言人的托馬斯?潘恩(ThomasPaine)于1775年7月譜寫了一首愛國詩歌《自由之樹》(“LibertyTree”)。他在詩歌結尾號召人們行動起來以“捍衛(wèi)自由女神所賦予他們的‘自由之樹’”。[3]而發(fā)表于1776年由托馬斯?杰斐遜主筆的《獨立宣言》則宣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痹撐南到y(tǒng)地闡述了人的自由和自然權利等方面的問題,正緣于此,馬克思稱其為“世界上第一部人權宣言”。早期美國文學不但提倡崇尚個人自由,而且還有作家探討了自由的內涵。作為馬薩諸塞殖民地總督的約翰?溫斯羅普(JohnWinthrop)曾主張建立開明的貴族專制統(tǒng)治,讓民眾充分享有民主和自由,但是這一設想遭到了殖民地法院的彈劾。為了給自己正言,他在法庭上做了關于自由的著名演講。后來該演講收錄在他的《日記》(TheJournalofJohnWinthrop)里。溫斯羅普認為自由有兩種:一種是無任何約束的絕對自由,這與禽獸無異;另一種是“文明或聯(lián)邦”(civilorfederal)自由,這是受到道德和政治法律法規(guī)約束的自由,只有這種自由才能使權威“揚善懲惡,維護正義和忠誠管理”[4]P233此演講不但平息了民眾對他的誤解,讓他繼續(xù)擔任總督,而且還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的自由觀念。

    二、宣揚民主和平等

    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往往決定了該民族的“民族性格、精神面貌和道德水準,決定著社會是否能夠穩(wěn)定和發(fā)展”。[5]P395美國社會賴以生存的核心價值觀既包括個人自由也包括民主和平等。每當談及美國的民主和平等,最為世人所熟悉的當屬《獨立宣言》和《聯(lián)邦憲法》兩個歷史性文件,因為它們充分描述了美國人所熱衷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三權分立等政治觀念。但是這兩部歷史性文件并不是北美殖民者最早言及民主和平等的文獻。早在1620年第一批清教徒移民乘坐“五月花號”抵達北美“新大陸”之前,他們就在甲板上簽署了一份《五月花號公約》(TheMayflowerCompact),上面寫道:“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強基督教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fā)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愿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fā)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布的被公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合適、最方便的法律、法規(guī)、條令、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盵4]P182這份文書開創(chuàng)了一個先例,即人們可以以自治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生活,社會秩序的建立不再由權威說了算,而是通過公議的契約來組建。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埃里克?方納(EricFoner)就認為它是“美國歷史上最早的對于民主意識的表達?!盵6]P9在《五月花號公約》之后的早期美國文學中也有不少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論及民主和平等的觀念,約翰?克雷夫科(JohndeCrevecoeur)就是其中一位。他生于一個法國貴族家庭并于1759年來到北美大陸,后來成為了一名自由自立的美國人。在1774年前后,克雷夫科就開始撰寫系列散文來描繪北美殖民地的社會面貌和風土人情。后來他把這些散文改為書信并以《一個美國農夫的來信》為題在英國出版。通過這十二封信,他熱情洋溢地向英國讀者介紹了北美“人人平等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這里沒有貴族,沒有宮廷,沒有國王,沒有主教,沒有那一小部分掌握著極大的無形的權力的人”。[4]P641在第三封信中,他提出了“美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一歷史問題并且回答道,美國人在“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社會”里,恢復了人的真正的尊嚴與自信,美國人是獨立自主而自給自足的農夫,其農莊給予了他在舊世界無法得到的自由和平等。[4]P642克里夫科謳歌了北美大陸的民主平等和豐饒富足,點燃了北美民眾向往自由的渴望,鼓舞了他們爭取民主和平等的斗志,而他所提出的“美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也將永載史冊。潘恩可謂早期美國文學中宣揚民主和平等思想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于1776年1月出版的《常識》一書以嚴謹?shù)倪壿嬯U明了北美大陸與英國以及歐洲之間的關系,強烈表示北美人民不應再與英國保持“兄弟”關系。他號召大家要積極行動起來爭取民主和平等,要為獨立的宏偉事業(yè)做戰(zhàn)斗準備。[4]P698-699這為北美的獨立戰(zhàn)爭奠定了輿論基礎,也為《獨立宣言》這部重要的政治文件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三、倡導務實和追求財富

    在美國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中,以皮爾斯、詹姆斯和杜威等人的思想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尤為突出。實用主義講究務實,注重腳踏實地的動手精神,主張以目標明確、行為具體和效果實際作為人們活動的一般準則。其實這一文化理念可以追溯至北美拓殖之初。早期的北美移民大多是清教徒,他們受到了加爾文主義的極大影響,不注重理論的鉆研而熱衷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可以在早期北美清教文學和啟蒙文學中得到印證。如果說文史哲所追求的是真善美,那清教文學中的美就是“有用與規(guī)律”。[7]P16所謂有用就是指文學作品應以個人救贖為目標,而規(guī)律就是由上帝制定的人間生活秩序。到了北美啟蒙文學時期,世俗的清教主義者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也做出了文學講究實用的論斷———“只有有用的東西才是好的或美麗的?!盵7]P31富蘭克林的《窮理查德歷書》(PoorRichard’sAlmanac)中的諸多務實格言,如“時間比金錢更重要”和“自助者,天助之”,對當時北美移民們有很大的啟蒙作用。而其《自傳》(TheAutobiography)中也寫道:“生活秩序意味著為每件日常事務留有一定的時間。”[4]P581為此,他自定了十三條美德,并要求自己每周著重于其中一條,每年循環(huán)四次,如此不懈地努力以使自己完善。這可謂是倡導務實的實用主義行為準則的最佳例證。除了倡導務實外,早期美國文學還不乏提倡追求物質財富思想的作品。這或許要歸因于當時人們的清教背景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清教徒們?yōu)榱俗C明自己就是“上帝的選民”而辛勤勞作,以豐碩的勞動成果來得到上帝的“救贖”。再者,為了生存和發(fā)展,面對北美“新大陸”豐富的資源,他們顯得野心勃勃,向往富裕充足??死锓蚩凭驮鴮懙?“那些北美的移民們此前會認為兩百里地的尺度過長,而如今卻不再這樣想了。他們接觸到這塊新的土地,立即增長了自己的勇氣和力量。他們拋下進入美洲之前的舊計劃,開始了此前認為是妄想的新計劃??梢钥隙?新移民族們的這種改變時在他們踏入北美土地以后出現(xiàn)的,他們很快便入鄉(xiāng)隨俗了?!盵8]P6克里夫科在這里指明了早期殖民者擁有積極謀利的動機。富蘭克林在《窮理查德歷書》的序言“致富之路”(TheWaytoWealth)也強調了財富的價值,并認為節(jié)儉和勤勞是獲得財富的最佳途徑。[4]P493-498當然,追求財富并不是早期移民者唯一的目標。溫斯羅普在題為“基督慈善的典范”(“AModelofChristianCharity”)的布道中就談到不能為了物質繁榮而放棄精神追求的觀點。[4]P215被視為物質成功典范的富蘭克林在強調財富和勤勞的價值的同時也告誡人們獲得財富的行為務必遵循特定的道德準則,因為這是成功地追求任何目標的先決條件。

第4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1 走進詩文,誦讀感悟

引導孩子正確誦讀,教師可以避開傳統(tǒng)的串講,而是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走進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注重整體感知,整體理解。教學《贈汪倫》時,學生興趣盎然,"我發(fā)現(xiàn)你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讀詩了,那就大聲朗讀吧!"學生于是搖頭晃腦,瑯瑯上口。然后指名讀,以學定教,把握生詞的讀音。接著問:"讀著讀著,你知道詩中寫了什么事嗎?"。在學生初讀體驗的基礎上,教師講《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聽了故事,再去讀讀詩,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導學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最后,配樂誦讀。"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地表達出來吧!",學生紛紛隨樂而誦,甚是沉浸。也許學生的感受還停留在"水中望月,霧里看花"的層次,但我相信小學的古詩教學已在學生心中播撒了一顆美麗的種子。

2 由畫入境,展開想象

詩歌的寫作,跳躍性比較大,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想象空間的途徑,是由表現(xiàn)藝術畫面的事物所構成的藝術境界?!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文畫結合,由畫入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詩歌教學的重點,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畫面內涵"。

閱讀詩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詩中事物所構成的畫面,而應該在理解這些畫面內涵的基礎上,對它進行整合。讓學生由文入畫,由畫入境,由境入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

3 品字析詞,自悟感情

"一字值千金",用這句話來形容古詩中得精妙之字絕不為過。這就是中國語言、中國文化的精深之所在。要想使古詩教學成為學生接觸、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起點,就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精深。于是,在我的古詩課堂教學中,最后總會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你閉上眼睛,感情朗誦或者聽別人朗誦這首古詩,細細品味,你覺得這首古詩那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兒?學生在品讀中,不斷感嘆作者潛詞造句的精妙,不斷感嘆作者描述景色之美,不斷感嘆中國古詩藝術的博大精深。《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中提出"品讀"這一概念,其實,古詩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最好的品讀素材。

4 誦讀詩文,追求境界

古詩作為語文教學最豐厚的載體,我想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讓學生從小就沐浴在詩歌的陽光下,從小與詩歌結下不解的情緣。

"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詩意、靈性的學習空間。"是我多年來追求的一種境界。教師應該與學生同行,共同領略美景,搏擊風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百花齊放春滿園"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成了教室里專欄的醒目標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蘊涵著哲理的詩句頻頻出現(xiàn)在學生的贈言中。學生開始懂得古詩并不是只拿來背的,用起來更加精彩。課堂上讓學生時時感受驚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標。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孩子當導游,帶領大家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飛流直下三千遲,疑是銀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孩子們在美妙的意境中體會到詩人心中所感,領悟到詩文那只可意會不好言傳的意境。惟有誦讀,有感情的誦讀,一遍又一遍地誦讀,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古詩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領孩子學習詩歌,發(fā)現(xiàn)她的美,欣賞她的美,演繹她的美,豐富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這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應當所追求的境界。

5 鏈接古詩,拓展閱讀

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抓住時機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適當延伸,拓展誦讀面,擴大儲存量。世間離別千萬種,詩人心聲各不同。學完李白的《贈汪倫》,"在浩瀚的詩海里,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三首,想讀讀嗎?"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三首詩。并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感受不同的離別情,不同的表達方式。當學生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積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組詩的教學,學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從而激發(fā)他們更強烈的學習欲望。

第5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中華傳統(tǒng)美德 滲透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而不衰的精神保證,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精神源泉。然而,現(xiàn)今社會中消極思想、不良習氣和錯誤觀念等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根據(jù)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全面深入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具有深遠意義,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生長在一個經(jīng)濟、社會、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主體意識和平等意識增強,在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上,他們有獨立意識。但他們身上存在一些共同的、十分突出的問題:沒有積極志向和奮斗目標,思想浮躁、急于求成,過度消費、拜金享樂等;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多人的寵愛導致部分青少年自私、狹隘,缺乏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加強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在新形勢下,繼承、弘揚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是實現(xiàn)文化傳承,進行思想、道德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教材編排均體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等范疇的人文專題,把傳統(tǒng)美德教育自然巧妙地蘊涵在語文教材中。教師充分有效地挖掘并運用語文課程中的這些資源,結合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感悟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接受有效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美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品質、優(yōu)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習慣的總和,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在當前語文教學中,亟待滲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積極向上,志存高遠。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不畏艱險,不畏挫折,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志在國家,志在民族,志在天下,志存高遠。

(二)崇尚正義,誠實守信。高度弘揚正義與真理,全面滲透“真善美”,貶斥“假丑惡”;引導學生誠實守信,言行統(tǒng)一。

(三)孝老愛親,師道尊嚴。“百善孝為先”,應讓每個人從小感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只有引導教育學生從小敬重老師,才能敬重父母,才能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四)勤勞善良,仁愛禮讓。古人云:“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勤勞乃成功之基;擁有善良的心,才能“仁愛”他人,“大愛”世界。

(五)謙和謹慎,禮貌待人。謙虛使人進步,慎言讓人成熟,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時刻戒驕戒躁,慎言篤行;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明禮彰顯品格,要學會禮貌待人,文明待人。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從教材中深入挖掘美德因素。語文教材人文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親和力,使學生不僅學到語言知識、受到思想啟迪,而且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1.挖掘課文中的典型形象。通過典型人物的榜樣示范,使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首兒童詩以優(yōu)美的語言訴說雷鋒的感人生涯,雷鋒身上先人后己、無私奉獻的美德正是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所缺乏的素養(yǎng),也是老師要深入挖掘和滲透的。

2.捕捉教學中的感人場景。利用課文的感人場景,可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充實情感的作用。如在《可貴的沉默》教學中,以師生對話為主要形式,生動展現(xiàn)孩子們在課堂上由興奮到沉默又回到熱鬧的場景,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要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3.滲透古典文化知識。穿插滲透古典文化知識能讓學生思想受到啟發(fā),心靈得以陶冶,德育效果顯著。如古詩孟郊的《游子吟》,樸素洗練,平淡中見深刻,體現(xiàn)母愛的偉大;孔融讓梨、懸梁刺股、程門立雪等故事是教育人們弘揚傳統(tǒng)美德的典型例子。

(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美德教育。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靈活地滲透行為美德教育,符合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

1.在作者和時代背景介紹時點撥。一些課文作者的自身品格及生活中的特有精神,為世人傳誦,可點撥并延伸。如介紹朱自清時要特別介紹朱自清在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況下,曾簽名拒絕領取“美援”面粉,臨死還叮囑家人不吃美國救濟糧一事,告誡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絕不能做出寡廉鮮恥、不講人格甚至有損國格的事。

2.在課文分析和解讀中揭示。如《群鳥學藝》一課,通過分析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同時向鳳凰學藝取得不同成績的原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學、耐心堅持的良好品質。

3.在基礎訓練中貫穿。如做閱讀練習題“媽媽為什么要制止我摘花生花?”時,從答案“花生花默默地開放、默默地凋謝、默默地貢獻千千萬萬顆花生”拓展?jié)B透默默奉獻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草樹木和莊稼的美好行為。

4.在誦讀積累中強化。通過背誦記憶,可以使美德內容和思想在學生意念中得以強化?!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強化學生惜時勤學意識;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激勵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精神;朗誦《2008,北京》,加深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第6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一、文化知識背景知識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了解文化知識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關鍵,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規(guī)則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語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語言受文化的深刻影響,又反映了某種文化的獨特之處。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項目的意義。如:我省的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要求學生掌握星期的用法。隨書配套的習題冊上有這么一道題: Which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 It is _____. A. Tuesday B. Monday C. Sunday D. Friday. 如果在教學中不加以說明,則大部分學生都會選B,因為按我們的習慣,星期一是每周的第一天,但在講英語的國家,卻將星期天,耶酥復活日, 作為一周的第一天,答案是C。又如:英語中的“Thanksgiving”,“Sandwich”等,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下產生的,僅僅知道表面意思是遠遠不夠的。為什么孩子們會不了解?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孩子平日里不能接觸這些知識,而是他們不大愿意去接觸。為什么?因為這些知識的載體——文化類語言書籍不足以吸引他們。如果把這些知識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在繪本讀物上,想想看這將對孩子的英語學習產生多么大的影響!

二、繪本文化知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試探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僅僅用書本語言教學是不夠的。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結晶,因此它必然會烙上民族政治、歷史、文化、習俗的印痕,使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差異。中、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英語學習的障礙是多方面的,突出地表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理解中。閱讀材料取材廣泛,形式多樣,涉及面大,要做到理解透徹就必須有足夠的英語國情知識,因此必要的背景與文化知識對閱讀理解有很大的輔助作用。而西方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滲透緊依靠教師課堂上的講解和孩子們課外閱讀語言書本時遠遠不夠的,而且效果也不佳。

文化背景知識雖然包羅萬象,從廣義上講,它包括所學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地理、文藝、宗教、習俗、禮儀、道德、倫理、心理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狹義上講,包括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如: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等和形體表情等無聲語言。單如果我們能根據(jù)小學牛津教材編寫配套的繪本讀物,讓孩子們在學習課本的同時,更拓寬了自己的見識,更生動形象的了解它國文化,從而反過來又鞏固了他們所學的知識。

總結數(shù)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可以看出學生在應用理解語言時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不是由語言本身造成,而是對英美等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夠造成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文化的導入。而繪本閱讀無疑是所有閱讀形式中最適合小學生的。美國著名外語教學專家Winston Brembeck也曾說過:“采取只知語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yǎng)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

三、繪本閱讀讓學生與英語傳統(tǒng)文化親密接觸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我們要將中外文化相類比的揉入到繪本選材中去。例如,可以對比中國的婚禮和西方婚禮,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中國的稱呼語和西方的稱呼語等,把遇到的文化現(xiàn)象以繪本的形式講活講生動,既增強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又掌握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英語學習的提高和學習英語興趣的增強。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有關西方傳統(tǒng)文化繪本讀物的收集與整合??梢园l(fā)動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國外文化方面的畫報、雜志、圖片等,自造繪本,然后老師可以幫助他們加上適當?shù)暮唵蔚恼Z言。老師更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把所了解到的文化以繪本的形式展示出來,跟別的同學分享。還有就是教育部門可以增加這方面的投入。當然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還有很多,如不同國家人民的服飾、裝飾、發(fā)型等,使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審美標準,較直觀地了解外國藝術、雕刻、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老師還可以利用電影和電視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各階層人們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與朋友交往,進行什么娛樂活動,有什么節(jié)日,怎樣慶祝節(jié)日,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并講出自己的觀點。有時可以邀請中外有關專家以及曾經(jīng)留學或訪問過英語國家的人士作這方面的專題報告、系列講座等。也可以建議學生多讀國外有關游記、人口統(tǒng)計、民意調查、官方思想研究、時事評論等方面的書,從中了解文化。

由于文學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導致了不同的文學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學語言國家的文化,閱讀一定量的繪本文學作品會有很大幫助,從中可以找到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信息。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培養(yǎng),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以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第7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建筑

美學縱觀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本質上就是一部風格迥異、思想多元的文化的發(fā)展史,它從各個方面影響著人類的文明的發(fā)展進程。建筑設計作為最能體現(xiàn)本民族獨特文化風格的一種載體,它直接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影響,它與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建筑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化是建筑內在的靈魂。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新科技、新技術越來越多的影響著這會的進程和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受全球化的影響,現(xiàn)代建筑設計已不再僅僅局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美學的制約,它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了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因素的影響。我們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當今時代,如何能在經(jīng)濟、科技、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怎樣保持和發(fā)展屬于我們本民族的傳統(tǒng)美學和風格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如何能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建筑設計緊密結合,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我們的民族文化和美學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

1中國傳統(tǒng)美學理念

當下,從世界各國來看,越是頂級的建筑設計都離不開文化底蘊支撐和影響,否則便失去了建筑靈魂。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起點是從老子美學開始。數(shù)千年來大量的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家不斷在這一領域進行探索,從而形成了玄機獨具、博大精深的美學體系。這個體系中蘊含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從思想上到行為上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國人。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思想精髓主要體現(xiàn)在:中和之美、協(xié)調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這些美學思想無不體現(xiàn)在古代建筑的設計上,并不斷的影響著今天的建筑美學設計。(1)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精髓指導和影響著現(xiàn)代建筑美學設計。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風格獨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美學思想,在詩詞文領域、繪畫領域、戲劇領域、音樂領域、書法領域、哲學領域中,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美學思想無不熠熠生輝,大放異彩。也為我們現(xiàn)代建筑設計提供思想指導和美學指導。(2)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并且輝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曲、園林、建筑、雕塑、工藝美術、傳統(tǒng)美食、傳統(tǒng)服飾等等,都有幾千年的積累,都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都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tǒng)藝術以其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大餐”。如果能再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元素,這必將在最大程度上展現(xiàn)本民族的偉大風格。(3)中國古代建筑美學思想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影響。中國建筑是東方最為顯著的獨立的工程技術,就是和西方建筑比較起來,也是極其特殊的。許多建筑物不僅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豐碑,而且是藝術的大宗遺產。中國建筑的美學意蘊除了呈現(xiàn)在它的結構方面,更呈現(xiàn)在它獨特的思想靈魂上。中國古代建筑已延續(xù)了兩千多年,且流布范圍極廣,雖雜收外來影響,但卻保持了獨立的結構體系,且已積淀為一個獨特的藝術系統(tǒng),蘊含了極強的美學意蘊,值得我們好好體味?,F(xiàn)下,如果能不失時機的將這種思想運用到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很大的傳承。

2文化傳統(tǒng)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影響

文化與設計密不可分,建筑設計無時無刻不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對設計理念、設計者和大眾的思維方式、設計的外在形式、設計的美學思想等方面的影響。因而,不得不說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影響非常之大。在現(xiàn)代設計中,即便一部分設計師,只顧追求前衛(wèi)、另類,拋棄了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學思想,他們本以為以“異”取勝,結果恰恰相反,另類的設計,讓大眾無法接受,倍感別扭。這充分說明了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之深。同時也反映了無論是文化思想還是建筑思想,它們本就一脈相承,互相影響。離開了傳統(tǒng)文化的支撐,建筑便失去了靈魂,更是脫離了民族發(fā)展的歷史。

3如何形成風格獨特的中式現(xiàn)代設計美學

當下,國內少數(shù)設計師在嘗試中國風格設計,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在設計上要體現(xiàn)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學思想。我們欣賞和推崇“高雅”、“別致”、“和合”、“中庸”、“天人合一”的設計風格,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tǒng)老莊美學宣揚的“恬靜淡泊”思想的影響。因而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盡可能考慮傳統(tǒng)思想在國人心中的重要性,否則就遠遠脫離了文化根基,同時也不能取悅大眾。要做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建設設計的自然融合,設計者必須首先做到對傳統(tǒng)文化及其美學思想進行深入的學習,必須具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作為設計的理論支撐。其次傳統(tǒng)美學思想應與現(xiàn)代設計理念相融合。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設計思想,無不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方向起著很大的引導作用。繼承和發(fā)揚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美學思想,對現(xiàn)代設計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設計與文化有機的結合。其次作為一名現(xiàn)代建筑設計師,既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挖掘。又要適當?shù)娜∑渚A、拋其糟粕。形成當代既有傳統(tǒng)又具現(xiàn)代感的獨特的藝術設計風格??傊?,從古至今,建筑設計永遠都和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國人的思想文化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每一個歷史時期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都必將與同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息息相關。當代的建筑設計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要想在世界范圍占有一席之地,必須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重視傳統(tǒng)文化思想與現(xiàn)下意識形態(tài)緊密結合才能另辟蹊徑,只有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以美的方式展現(xiàn)在每一幢建筑上。

參考文獻:

[1]曾堅.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第8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關鍵詞:漢字;中式卷煙包裝;運用與實踐;設計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消費者思想觀念的不斷革新,人們對于“美”的需求也逐步顯現(xiàn)出來。將漢字應用與中式卷煙包裝設計工作開展相結合,在實現(xiàn)卷煙品牌推廣的同時,也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契機。

1中式卷煙包裝的基本概念

中式烤煙型卷煙是指以中國烤煙煙葉為主體原料,其香氣風格和吸味特征明顯不同于英式烤煙型卷煙(包括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具有明顯適應中國消費者習慣的烤煙型卷煙。在2003年,國家煙草專賣局首次進行的“中式卷煙”概念的定義,使得國產香煙的制造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在這一大背景下,各中煙公司也順應潮流,在卷煙的外包裝設計上進行改革,使得卷煙的外包裝設計更加吻合國人的審美需求[1]。

2漢字與美學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研究

眾所周知,漢字最早起源于圖像,因此,漢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圖像所具備的美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漢字經(jīng)歷了漫長的進化歷史。當下我們常用的宋體、黑體、以及傳統(tǒng)的小篆,都深深的印刻著時代的審美印記,因此,漢字與美學之間必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關聯(lián)性。將漢字應用于中式卷煙的包裝設計中,需要將漢字在不同時代所具有的美學氣質融入到卷煙包裝的整體畫面當中[2]。

3漢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運用的優(yōu)勢

根據(jù)當前漢字在我國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現(xiàn)狀,開展?jié)h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運用的優(yōu)勢探究,可將探究內容總結歸納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碰撞和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字與抽象藝術有機融合兩點。(1)實現(xiàn)現(xiàn)代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碰撞。漢字講究“寫形”與“寫意”有效結合,因此,漢字本身的結構就能夠引發(fā)人們對其進行想象與思考,漢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這一點從文明世界的“中華書法”便可以得知。將漢字運用于中式卷煙的包裝設計當中,可實現(xiàn)漢字傳統(tǒng)文化底蘊與現(xiàn)代審美理念進一步融合,例如:楷書與小篆的混合應用,會使得卷煙包裝上的文字帶給消費者強烈的視覺沖擊感,以不同的字體形式呈現(xiàn)在包裝上,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效果,形成理想、強烈的品牌效應。(2)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字和抽象藝術的進一步融合。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的不斷革新以及國外審美觀念的逐步滲入,消費者對于抽象畫的喜愛程度也逐漸呈現(xiàn)出提升趨勢。抽象圖像的創(chuàng)作在其畫面上能夠展現(xiàn)出較為強烈的藝術靈活性,以獨特的風格、多樣性的表現(xiàn)手法有效提升煙包效果與檔次。將漢字與現(xiàn)代抽象畫有機結合,可以將漢字的文化魅力與抽象畫的靈活性、生命力有效結合,展現(xiàn)出設計師獨特的思維,同時設計師也可以將漢字與抽象畫結合來展現(xiàn)卷煙品牌的文化內涵,帶給消費者強烈的視覺感應[3]。(3)引導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給予更多的關注。將文字的應用與中式卷煙包裝的設計相結合,也可以有效的提升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度,實現(xiàn)對公眾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播,引起消費者對于香煙包裝的情感共鳴,提升卷煙品牌的整體銷量,同時引發(fā)消費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共鳴。例如:在某些品牌香煙的包裝畫面上,運用古詩詞凸顯設計主題,其文字的表現(xiàn)力絲毫不遜色于圖案,使包裝圖案具有了濃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氣息[4]。

4漢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實踐分析

將漢字應用與中式卷煙包裝設計相互結合,不僅僅是將漢字簡單的印刻在卷煙包裝畫面當中;漢字的位置、排版,不同字體的選擇,顏色的選擇,筆畫粗細的設計,都應當具有獨特的寓意和魅力,體現(xiàn)出文字所具有的獨特美學魅力,使消費者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美感[5]。

5結論

開展?jié)h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運用與實踐探究,首先應當明確中式卷煙包裝的基本概念以及漢字與美學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進而開展?jié)h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優(yōu)勢探究以及漢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實踐分析。進行漢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和思考,使得中式卷煙包裝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韻味美,展現(xiàn)出中式卷煙包裝所具備的的獨特魅力,有效提升卷煙包裝的藝術價值,同時將漢字文化廣泛的傳播開來,可謂是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促進作用。

作者:趙曉帆 吳穹曼 單位:河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陳帥.淺談漢字在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中的運用與實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3(04):60-61.

[2]盧俊.包裝的民族化色彩設計——以中式卷煙包裝為例[J].印刷世界,2014,07:15-16.

[3]燕文.中式卷煙包裝設計之管窺[N].中國包裝報,2013(06):16003.

第9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確是歷史悠久,是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華的東西,讓人不能不愛它,也無法離開它,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是先進文化建設之淵源,是構建和諧社會之金石。中華傳統(tǒng)文化林林總總,異彩紛呈,其精髓大致如下。

一、它蘊含著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所闡明的:“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敝腥A傳統(tǒng)文化,始終把愛國主義精神作為首要的價值標準。一向主張先愛國,后立家,信奉無國便無家,“家”為小家,“國”是大家。不管是國泰民安,還是國難當頭,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華民族歷來反對渙散分裂,追求團結統(tǒng)一,強調群體優(yōu)勢,崇尚眾志成城。愛好和平,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一向主張“和為貴”,追求天下大國的太平盛世,奉行“仁義禮智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仁”為本,反對戰(zhàn)爭,反對暴力,反對冤冤相報,主張以德報怨。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美德和生命意志。傳統(tǒng)文化歌頌“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勵人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上獨特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風骨,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

二、它蘊含著一種深刻的哲學智慧。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充滿著深刻的大智慧,是東方哲學的杰出代表。這大智慧集中體現(xiàn)在“儒、道、釋互補”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以“中庸之道”為哲學理念?!叭蕫邸迸c“中庸”,均極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莊之道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為主要內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經(jīng)》、是中國學問之根據(jù),《易經(jīng)》中的智慧滲透在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而《道德經(jīng)》和《莊子》,亦為兩部智慧奇書,其中的奧妙哲思尤為士人與士文化所推崇。中華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釋加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議,難以言說,勉名為“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等為主要內容,以揭示生命奧秘,達到了生脫死為終報。佛教的智慧精深奧妙,不可窮盡。儒、道、釋,分而觀之,各自智慧超群;綜合起來,三位一體,交融互補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極。儒道釋互補,便凝煉出“外儒內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天地精神,人間情懷”等修身養(yǎng)性、安身立命的智慧與胸襟。上述儒道釋互補的哲理智慧,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風度,充分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睿智的頭腦與博大的胸襟。

三、它蘊育著一種美妙的美學觀念。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藝術,愛美會美的民族。中華民族一向崇拜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與大自然具有天然的親和力?!疤烊撕弦弧钡恼軐W、美學觀念根深蒂固。在生活美學方面,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與創(chuàng)造,懂得生活的藝術,善于藝術地生活。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我們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陶瓷文化、金石文化、絲綢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筑文化、醫(yī)藥文化、園林文化,家居文化,等等。從而提高生活品位與生命質量。在藝術美學方面,中華民族的《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曲、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曲藝等等,無不出類拔萃,特色鮮明,賞心悅目,美不勝收。這些林林總總的藝術碩果,給予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審美享受。

總之,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在社會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造中,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生活美與藝術美的偉大民族。是一個富有審美情趣與審美理想的民族。不論是實用的生活用品和生活方式,還是精神上的藝術作品和審美方式,都閃耀著美的光彩。尤其重要的是,中華民族在生活和藝術中創(chuàng)造的美,充分體現(xiàn)著本民族獨特的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與西方很不相同。其獨特的美學思想或藝術精神,著重體現(xiàn)在“天人合一”、“寫意傳神”、“中和之美”等方面。這些是對人類美學的極大豐富與貢獻。上述美學財富,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風韻,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美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