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春分日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鳩。”描述驚蟄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jié)。此時,大部分地區(qū)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了。
驚蟄時節(jié)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qū)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已升達0攝氏度以上,華北地區(qū)日平均氣溫為3攝氏度至6攝氏度,而西南和華南地區(qū)已達10攝氏度至15攝氏度,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就很重視驚蟄節(jié)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驚蟄時節(jié),華北地區(qū)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fā)的重要措施?!绑@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shù)厝嗣穹篮当劦膶氋F經(jīng)驗。江南地區(qū)小麥已經(jīng)拔節(jié)。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很高,應(yīng)適時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應(yīng)適當澆水灌溉。南方的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jié)窈t是最重要的工作。華南地區(qū)早稻播種應(yīng)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芽,應(yīng)進行修剪,并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fā)葉,提高茶葉產(chǎn)量。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fā)。應(yīng)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同時,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也要引起重視了。
驚蟄農(nóng)諺
春雷響,萬物長。
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能歇。
九盡楊花開,農(nóng)活一齊來。
驚蟄春雷響,農(nóng)夫閑轉(zhuǎn)忙。
驚蟄有雨并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這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0度。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fā)聲;三候始電?!北闶钦f春分后,燕子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要打雷并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人赤道內(nèi)”。
春分時節(ji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qū)和北緯45度以北的地區(qū)外,全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wěn)定升達0攝氏度以上。嚴寒已經(jīng)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qū)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江南地區(qū)同時升達10攝氏度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qū)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guī)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qū)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脅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陽輻射逐漸增多,天氣一天天變暖,同時白晝漸長,黑夜?jié)u短。春分節(jié)氣,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雨水也要多起來。
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在火熱的農(nóng)忙季節(jié),要繼續(xù)用我們的雙手去綠化祖國山河,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
春分農(nóng)諺
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
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后忙耕田。
3月節(jié)日
3日 全國愛耳日
8日 國際婦女節(jié)
12日 植樹節(jié)
14日 國際警察日
15日 國際消費日
21日 世界森林日
22日 世界水日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傳統(tǒng)璀燦輝煌,傳統(tǒng)節(jié)日異彩紛呈。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氣風俗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發(fā)展中華文化的需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wù)讓孩子們通過構(gòu)建校本課程認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了解并體驗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氣,進而在經(jīng)典誦讀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身體健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具有中華文明自信的學(xué)生的育人目標。
一、詩意耕種,親近自然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薄抖墓?jié)氣歌》是流淌在歷史歲月中的古老歌謠。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工業(yè)化、信息化主導(dǎo)的現(xiàn)代文明形態(tài)中,人們逐漸疏遠了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化與文明。很多人都不知道七夕、重陽節(jié)等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不知道谷雨、芒種、寒露、霜降這些節(jié)氣,導(dǎo)致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疏離。為扭轉(zhuǎn)這一局面,我們以普及耕種知識為起點,研究農(nóng)耕活動內(nèi)容,開展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節(jié)點的主題式耕種體驗活動,促進學(xué)生身體、人格的健康健全發(fā)展。
(一)開展種植活動,讓學(xué)生體驗生命成長的美好
學(xué)校開展的種植活動注重將科學(xué)課與勞技課相統(tǒng)籌,學(xué)生吟誦著“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農(nóng)諺,在學(xué)校的“開心農(nóng)場”里種下果樹苗、點下牽牛花種、撒下青菜種……學(xué)生可自由組合分小組承包。每組由小組長分配任務(wù),澆水、施肥、松土、間苗、滅蟲等,這樣可使每一位學(xué)生都能掌握基礎(chǔ)的勞作技能、體驗耕種的喜悅,給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的孩子多提供一些親近自然與土地的機會。當孩子們看到播種的菜籽在自己的呵護下發(fā)芽出土,看到細如螞蟻觸角的小苗一天天長成綠油油的青菜時,他們會由衷地感嘆生命的奇妙。更重要的是,種植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們呵護生命、愛護花草的責任感,培養(yǎng)了孩子們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大家在耕種過程中學(xué)會了發(fā)現(xiàn)、學(xué)會了合作、學(xué)會了分享。
(二)開展實踐活動,讓學(xué)生共享自我成長的樂趣
白露過后,學(xué)校組織學(xué)生走進“夢田農(nóng)場”,幫助農(nóng)民收花生。當孩子們來到花生地,看到豐收的景象,充滿好奇,不時發(fā)出歡快的笑聲。在收花生的過程中,學(xué)生們秩序井然,拔得起勁、摘得仔細,互相幫助,團結(jié)協(xié)作。在勞動中,孩子們卻熱得滿臉是汗,有的還吟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來。孩子們在品嘗勞動的快樂時,懂得了要珍惜勞動成果、不浪費糧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xí)慣。寒露過后,學(xué)校又組織學(xué)生們一起去挖紅薯。在主持人激情澎湃地布置任務(wù)后,孩子們個個摩拳擦掌,生龍活虎地奔向自己的責任區(qū)域。他們或用鏟子挖掘,或互相協(xié)作拖拔紅薯秧。他們在勞動中分享快樂、學(xué)會感恩、收獲成長。
在豐富的農(nóng)耕活動中,學(xué)生們發(fā)現(xiàn)節(ji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關(guān)于天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小滿芝麻芒種谷,過了冬至種大黍。關(guān)于地利:黃土變黑土,多打兩石五;秋后不深耕,來年蟲子生;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關(guān)于人事:地盡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糧;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才把甘薯收。孩子們吟誦著、勞動著,心中油然升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建構(gòu)課程,傳承經(jīng)典
學(xué)校開展了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春節(jié)”為節(jié)點的主題式研究活動,課程分為《清明春雨》《夏至縱歌》《秋思綿綿》《冬日戀歌》4個單元,共24個篇目,對應(yīng)24個節(jié)氣。在實踐活動中,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不是來源于教材,而是自己圍繞節(jié)日、節(jié)氣進行構(gòu)建與探索,挖掘民俗活動的豐富內(nèi)涵。如在《清明春雨》一章中,一是要探究清明由來,認識晉國名臣介子推,了解介子推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高風亮節(jié)。二是制作家史。孩子們手工制作紙花,擬制挽聯(lián)紀念祖先;制作“家族樹”、續(xù)寫家譜,了解自己的家族文化,挖掘潛藏在自己家族血液中艱苦奮斗、生生不息的精神。由此學(xué)生初步形成尊親敬祖、孝老敬賢的傳統(tǒng)倫理觀念。三是繼承英烈遺志,踐行家國夢想?!傲沂苛陥@英雄小傳”的寫作活動,是為了讓學(xué)生們追念先輩和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zhì),了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種下“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種子。比如,子劍同學(xué)的《清明》就記錄了自己參加活動的感受。
清 明
天陰濃霧醇,
回鄉(xiāng)掃墓塵。
夜來思先輩,
哀思悼英魂。
學(xué)校開發(fā)的“二十四節(jié)氣”校本課程,通過開展豐富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挖掘民俗活動的文化淵源,寓德育于生活。
三、詩意經(jīng)典,弘揚文化
為了深入開發(fā)“二十四節(jié)氣”校本課程,達成文化育人的目標,學(xué)校派教師分赴焦作、石家莊、鄂爾多斯等地參加新教育年會,購買有關(guān)教育著作,開展校內(nèi)論壇,聘請專家到學(xué)校指導(dǎo)工作。結(jié)合“二十四節(jié)氣”開展了“聽風沐雨過清明”“中秋詩會”“我們的端午節(jié)”等經(jīng)典誦讀活動和“青青園中葵”等系列晨誦活動。
(一)經(jīng)典誦讀
學(xué)生誦讀關(guān)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經(jīng)典古詩文。立春,學(xué)生讀“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庇晁?,學(xué)生讀“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斌@蟄,學(xué)生讀“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春分,學(xué)生讀“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睂W(xué)生用節(jié)氣詩閃亮每一個日子,詩意地行走于四季的輪回與更替之中。學(xué)生在經(jīng)典誦讀中親近母語,親近文學(xué)經(jīng)典,不斷升華愛國情感。
(二)闖關(guān)激趣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xué)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讓孩子們愛讀、樂背,老們想了很多辦法。閆老師的晉級闖關(guān)就受到了學(xué)生們的熱烈歡迎。晉級闖關(guān)活動首先要求學(xué)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摘選有關(guān)某一節(jié)日節(jié)氣的詩歌。然后,開展經(jīng)典詩文誦讀積累活動――“節(jié)日節(jié)氣經(jīng)典古詩文積累大闖關(guān)”,以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為三關(guān),每關(guān)設(shè)固定字數(shù)的經(jīng)典詩文積累為過級挑戰(zhàn),逐級晉升。闖關(guān)游戲吸引著孩子們熱情主動地參與經(jīng)典詩文的積累與感悟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激發(fā)學(xué)習(xí)的興趣,感受詩歌的魅力、節(jié)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仿寫創(chuàng)編
開展“我是小詩人”活動,結(jié)合節(jié)日節(jié)氣及物候特征仿寫自創(chuàng)詩歌,逐步回望漢語魅力,培養(yǎng)學(xué)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文化底蘊?,F(xiàn)擷取幾顆稚嫩的“果實”,以饗讀者。
小暑?農(nóng)家樂
溫風汩汩挾熱浪,
荷塘漾漾采藕忙。
農(nóng)家聲聲碾稻谷,
消夏口口新米香。
處暑?觀小兒吃西瓜
處暑正午流火天,
空調(diào)屋內(nèi)也流汗。
最妙小兒吃西瓜,
飛涎三尺濕肚圓。
在我國長江流域,家燕是夏候鳥。每年春分前后,飛來繁殖育雛;到了秋季天氣轉(zhuǎn)涼,它們又成群結(jié)隊地飛往南方,最遠可到達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一帶越冬。
候鳥在遷飛時都具有定向識途的能力。家燕、雨燕以及其他多種候鳥,從越冬地返回繁殖地時,不僅能夠到達它們出生的地區(qū),甚至能夠準確地回到舊巢址營巢。根據(jù)作者和同事們的野外調(diào)查觀察,見到在黃海前三島繁殖、經(jīng)過環(huán)志的白腰雨燕,有的個體竟能回到前一年營巢的同一石縫中營巢。這種定向識途的歸家能力,實在令人驚訝!
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知道全世界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種或稍多一點的鳥類是候鳥。
鳥類學(xué)家用輕而耐磨蝕的鋁合金或塑料制成腳環(huán),刻印上放飛的地點、年份和號碼,作為環(huán)志系戴在候鳥的腳上;或者利用其他探測的手段,對遷飛的候鳥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幾乎都能按照南北向固定的路線遷徙。一些水禽和涉禽,更是沿著江河和海岸線遷飛。所有遷徙中的成員,并非都能在同一時間到達目的地。其中也有不少個體在長途飛行中要掉隊,夏季到達不了繁殖的區(qū)域。
可是在另一方面,諸如紫崖燕和貓鹛(亦作貓聲鶇),卻幾乎在同一季節(jié)的同一月、同一日同時飛到某一地點。曾有鳥類學(xué)家做過關(guān)于貓鹛遷徙的觀察記錄,連續(xù)五年都在四月中旬的某一天,不遲不早就在那天到達。這五年里某地貓鹛的“首見日”是固定的一天。
900多年前,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白雁到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杜甫詩云‘故國霜前白雁來’,即此也?!?/p>
文中河北人,泛指黃河一帶居民。白雁是指目前已經(jīng)少見的雪雁。霜信則指從雪雁飛來這一物候現(xiàn)象,可以知道霜期即將來到。
這里所敘述白雁來到的日期,雖不像貓鹛那樣一天也不差的準時到來,但也夠準確的了?!氨淘频拯S花節(jié),紅葉西風白雁秋”,就是描述這種候鳥飛臨時的物候。
許多體型較小的鳥,都于夜間飛行,白天覓食。有一些種類則主要在白天飛行。很多游禽和涉禽在白天、也在夜晚飛行。遷徙時常要越過青山碧海、長河大漠,飛到遙遠的地方。它們的遷徙路線,又都跟地面上的地形、河川、山脈的變化有著一致的關(guān)系。
鳥類學(xué)家對長刺歌雀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每年往返于北美的繁殖地和阿根廷的越冬地之間要飛行22400公里,這樣的路程多么遙遠。
候鳥在作長距離遷徙時,又是靠什么機制來定向識途的呢?通過環(huán)志、雷達觀測、在鳥類身體上裝置微型發(fā)報機和飛機跟蹤等方法得出的資料表明:鳥類在夜間飛行,往往靠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來確定自身的位置和應(yīng)當飛行的方向。飛行時也可利用磁場作為定向識途的標志;在高空飛行的鳥類還能按照特定方向振動的偏振光來定向識途。有些鳥類更可以利用波長范圍在3250~3600埃之間的紫外光作為定向識途的標志。
此外,也有學(xué)者經(jīng)實驗證明,一些鳥類能利用大氣中次聲(頻率低于16周/秒、人耳不能聽到的聲波)發(fā)源地(例如海洋中的巨浪、磁場巨變等)作為定向識途的標志。其他還有多種原因:有遺傳進化上的原因,有生態(tài)學(xué)上的原因以及地質(zhì)歷史上出現(xiàn)有冰川時期的原因,都說明候鳥為了能找到適宜的外界環(huán)境來覓食、繁殖、避開天敵和不良的氣候條件,不惜消耗大量的體力來作長距離的遷徙。
鳥類為什么要遷徙?在遷徙的征途上,又是怎樣定向識途的。特別是有些種類的幼鳥,在出生后當年飛向越冬地的遷徙中,先于成鳥出發(fā)。這些幼鳥并非“識途老馬”,在飛經(jīng)從未走過的路線時,它們又是靠什么來識別路途的?凡此種種,還是迄今未能充分揭示的謎。
(選自《天地徜徉錄》,重慶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唐人寫經(jīng)卷》
首殘,紙質(zhì),烏絲欄,楷書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第三百四十一卷。十五接紙,每紙28行,行17字。尾署“大唐永徽三年五月六日嚴壽敬書于圣善寺”。鈐“圣善寺”長方印,唐永徽三年(652年)。
《北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圖1)
高31.5厘米,橫48.2厘米。姜黃色藏經(jīng)紙,卷軸裝,全25紙,卷首9紙缺。每紙22行,行14字,字類顏體,墨色較濃,行列整齊,卷尾印經(jīng)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第二百六”和雕版年月“大宋開寶五年壬申歲奉敕雕造”,下方鈐有“陸永印”小長方墨印。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在四川成都雕印,簡稱“開寶藏”,是我國第一部刻本大藏經(jīng)。
北宋初年,雕版印刷以四川為盛,開寶四年政府派人到成都雕造5000余卷的《開寶大藏經(jīng)》,使四川雕版印刷業(yè)趨于極盛。書籍校勘精審,雕版疏朗明快。其大字版字大如錢,墨色如漆,宋本的雕印十分精美,成為后世雕版印刷的楷模。
《北宋福州東禪等覺院刊本大藏經(jīng)》(圖2、3)
院藏有14卷。這批藏經(jīng)的刊印前后經(jīng)30余年,經(jīng)過住持慧空大師沖真、傳法賜紫智華、僧契璋、傳法沙門智賢、傳法廣慧大師達杲等5人之手,陳伸、王興、王惠、李意等4人所印造。
此經(jīng)均系青色硬紙皮,經(jīng)折本,高30.2厘米,橫11.2厘米。每版3開,每開12行,行17字,金字楷書題簽,藏經(jīng)紙,單欄,木刻歐或顏體。首頁鈐有“鼓山大藏”楷書朱文方印,版末鈐有印造者墨色小長方印。東禪寺大藏又稱《崇寧萬壽大藏經(jīng)》,為福建鼓山永泉寺請印,在東禪寺刻版,是我國第一部私刻大藏經(jīng)?,F(xiàn)藏有: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庚申刊本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經(jīng))
元豐八年(1085年)乙丑五月刊本勝N獅子吼一乘大方便廣經(jīng)(推)
元v六年(1091年)辛未刊本菩薩善戒經(jīng)卷第八(賢)
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十一月刊本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八(沛)
大觀四年(1110年)庚寅刊本佛吉祥德贊卷上(桓)
改和二年(1112年)壬辰二月刊本佛說海意菩薩所問凈印法門經(jīng)第九之十(密)和殘本
這批藏經(jīng)可使我們了解到北宋刊福州版的真實面貌和北宋中晚期福建福州印刷業(yè)的發(fā)達狀況。同時也說明福州東禪等覺院是當時我國東南部的大禪林。這些藏經(jīng)是為研究雕版印刷史和佛教史的難得資料。
《趙城縣廣勝寺大藏經(jīng)》(圖4)
1976年從太原市崇善寺征集。卷軸裝,赤軸,黃表紙,寬29.5厘米,共21紙,每版27行,行19字。紙首注經(jīng)名、卷數(shù),張序,編號小字一行,此卷編號為“黍”。卷首為廣勝寺印制《釋迦說法圖》,內(nèi)容為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此大藏經(jīng)刻于山西省解州(今山西運城)天寧寺,為蒙古中統(tǒng)二年(1261年)的補雕印本。
《山西通志》
黃竹紙,蝴蝶裝,全書30卷,分訂20冊,版本為仿宋刻本,顏體字。書內(nèi)的“職官”“選舉”只記到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李維禎,續(xù)前補后,加以重修,是為萬歷山西通志,亦稱李志。崇禎二年(1629年)付印。序尾記有“崇禎二年夏午臨川?;諘诠畔亩脊稹焙汀鞍惨乜h知縣曹麟趾?!?。?;帐敲髂┲鞴苓\城鹽務(wù)的官吏,通志的序文是他在古夏都安邑所寫。清之后編篡志書都很重視這個版本,保存甚少。
《二十一史》(圖5)
存18史,明萬歷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北京國子監(jiān)刻本,明末清初傅山批注。
其版式均為左右雙欄,單魚尾。半頁10行21字,白口大字,行格疏朗。字體為方正仿宋字,端莊凝重,雕刻精美。每冊卷首題名下都鈐有篆書白文“傅山之印”。幾乎每卷都有傅山紅、黑毛筆圈點批注。批注有時為小楷,有時為行草,有的在書冊的封面,有的在書頁的上端,有的在邊白中縫。批注有短有長,不拘一格,有的是對內(nèi)容的提要,有的是對人物或思想的評論。書頁中還畫有各種符號。有的書頁圈點密集,杠道不斷,圈內(nèi)有圈,杠外畫杠。傅山為明末清初著名的書家,真、草、隸、篆無所不能,尤以行草著名。
《豫章先生文集》(圖6)
17卷,宋代羅從彥撰,元代曹道振編次校正,明嘉靖三十三(1554年)年謝鸞重校新刻。
書前附有近代著名藏書家和版本目錄學(xué)家傅增湘于庚辰夏(1940年)六月六日書寫的題跋。跋中對此本的內(nèi)容和版刻流傳經(jīng)歷、版本優(yōu)劣作了詳細說明。跋后鈐有“傅增湘”白文小方印。此本半頁13行23字,黑口,單魚尾,四周雙欄。卷首序文已不存。首為豫章羅先生年譜,卷端題名后依次鈐“佩德齋珍藏印”“密庵藏書”,下題“進士曹道振編次校正,后學(xué)謝鸞重校新刻”。次為目錄,共分17卷,后傅增湘長子傅忠謨鈐“忠謨讀書”印。此本為明嘉靖三十三年謝鸞重??瘫荆M行細字,褚墨精麗,雕鏤精致,極似元本。
《歸震川文集》(圖7)
29卷,明代歸有光撰,門人周詩校,明萬歷四年(1576年)翁良瑜雨金堂刊本。
書前附“歸先生文集小引”,題名依次鈐“雙鑒樓藏書印”“佩德齋珍藏印”,后題“萬歷三年十月既望門生周詩拜書”。文集目錄題名下有“雙鑒樓”印。此本紙白墨黑,行格疏朗,半頁10行20字,白口,單魚尾,四周雙欄。書口下印版刻者“雨金堂”。每冊卷首題名下鈐“雙鑒樓”印。卷末尾題下鈐“忠謨讀書”“佩德齋珍藏印”“傅沅叔藏書印”??芍募癁楦翟鱿媾f藏。每卷書中都有清著名藏書家錢謙益紅筆批點的評注。有些卷中還用紅筆直接在刻本上對文字進行校訂勘正。
傅增湘(1872~1949年)是著名藏書家、版本目錄學(xué)家。字潤沉、源叔,別署雙鑒樓主人、藏園居士,筆名書潛、長春室主人等。畢生從事圖書收藏、古籍校勘、版本研究。共收藏宋、金、元、明、清精刻本、名抄、名校本達20 萬卷以上,為海內(nèi)藏書大家。學(xué)界評價“海內(nèi)外之言目錄者,無不以先生為宗”。
《古詩歸》(圖8)
15卷,明代鐘惺、譚元春選定,明代輿、閔振業(yè)、閔振聲校閱,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閔刻三色套印本。
此書首序為鐘惺、譚元春分別于萬歷四十五年丁巳歲八月、十月撰的兩篇“詩歸序”。鐘惺的序后鈐“鐘惺之印”,譚元春的序后鈐印“元春”。次序為輿寫的“詩歸敘”,敘尾也有“輿印”。再后為閔振業(yè)撰的“小引”,后鈐“振業(yè)印”。書中收錄有古逸至隋的古詩。此本紙白如玉,墨印詩文,朱、黛兩色印評點,色彩斑斕,十分精美。其中朱色為鐘惺的評點,黛色為譚元春的批注。詩句上方是對詩文的逐句細評,詩前批注是對詩題的評論,詩后的雙行細字是詩文總評。其版式為四周邊框,無豎直界行。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在行旁套印不同顏色的批點評注。每頁雖經(jīng)數(shù)次套印,但不同色彩之間很少參差,說明閔刻的套印技術(shù)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杜工部集》(圖9)
20卷,唐代杜甫撰,五色套印本。此書四周單邊,黑口,雙魚尾,頁8行20字。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刊印,蕓葉Q藏版。
前有道光甲午(1834年)冬季涿洲盧坤、唐元縝、潤洲刺史樊晃序,以及王琪后序等。
此本為五色套印,是明清刻本中套色最多者,其正文為墨色,五名家評注分別為王世貞(紫)、王慎中(藍)、王士慎(朱)、邵長蘅(綠)、宋(黃)。是書對研讀、欣賞杜詩有較高價值。
套版印刷術(shù)是在單色雕版印刷術(shù)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使閱讀書籍時更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明代文學(xué)家兼畫家陳繼儒便將雕版印刷術(shù)、活字印刷術(shù)及套色印刷術(shù)稱為印刷史上的三變。套印方法因工序復(fù)雜,技術(shù)要求嚴格,因而許多套印書每版只能印幾十部,不像今天每版可印幾萬、幾十萬冊,且可重復(fù)使用。在當時,套印書就因其刻印精良,彩圖絢麗而深受人們歡迎。
《詞致錄》(圖10)
12卷,明代李天麟撰,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刻本。四周單邊白口,白魚尾,頁10行20字。每冊版心有刻工姓名如趙聯(lián)壁寫、楊樹聲寫、郭之屏?xí)?、朱軒刻、夏云刻、陶汝成刻、陳木刻、郁士奇寫、陶惠刊等字樣?/p>
前有“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都御使關(guān)西溫純撰序”“萬歷丁亥浙江監(jiān)察御使傅好禮撰序”,后有“萬歷丁亥仲夏屬吏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司同知莆陽唐守恭跋”。
前還有楊深秀序,并鈐“深秀氏五品官爵”“深秀”印。
《宋人題跋七種》(圖11)
明汲古閣刻本。四周單邊無魚尾。版心有書名卷數(shù)及汲古閣字樣。頁8行19字。其內(nèi)容有:
淮海題跋二卷(宋)秦觀撰
姑溪題跋二卷 趙郡李之儀撰
石門題跋二卷(宋) 沙門德洪撰
西山題跋三卷
無咎題跋一卷(宋)南陽晁補之撰
宛丘題跋一卷(宋)淮陽張耒撰
鶴山題跋 七卷(臨邛)魏子翁撰
皆為明海虞毛晉訂。名人的批校、評點、題跋是中國古代文人研讀作品的心得與體會,對于我們今天研究古代的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價值。
《祥異繪圖集注》(圖12)
10卷,明代方儀編,明抄本。版框,欄線,書口上方刻“祥異繪圖集注”,下方刻“靜觀主人藏”,朱色魚尾。四周朱絲雙欄,頁11行,行8~15字不等,甲卷至壬為占卜卷,每頁上圖下文,有圖876幅,手繪。癸卷大部為文“風角總占”,半頁11行,行12~29字不等。
書卷首序云:“洪熙皇帝日:在天為五行,在人為五事,修則休征應(yīng),失則咎征應(yīng),天人感應(yīng)之機,神矣!人心仁愛人君,常示變以敬之,明君必敬天于所示敬,皆惕厲修之,未嘗有忽也。此《祥異繪圖集注》一編,明乎天人之際,審矣!朕嗣承天統(tǒng),只若天道動靜,云為恒慎,諸此股肱大臣,與國休戚相均,今各賜以覽之。非惟使達夫吉兇之機,亦庶幾知天理之變云。”
明抄本《祥異繪圖集注》是一本關(guān)于星象占卜的書。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卷,是國內(nèi)少見之圖文并茂手抄本原本。
《集古印譜》(圖13)
4卷,明代太原王常撰。前有“武陵顧從德?!币约啊懊魅f歷三王武陵顧從德識序”字樣。前有墨刻印太原王秣登序印藪。版心有“顧氏蕓閣”字樣。朱印本,四周單邊。其凡例稱:一、集古印法每項玉先,次瑪瑙、次寶石、次銀、次銅、次磁。二、以秦漢璽冠之首。三、王璽君印冠之首。四、官印多從其類。五、蠻夷亦附官印之末,蓋亦朝廷之賜。不宜別置一項。六、一部曲將軍印不能盡收,唯刻其稍異這者若干。
卷一:秦漢小璽:王印、君印、公印、侯印、將軍印、督印、軍印、尉印、軍曲印、大夫印、太守印、史印、令印、丞印等約1200枚。卷二:上平私印約580枚。卷三:下平私印約580枚。卷四:昃聲私印約580枚。
《五色線》(圖14)
2卷,明代毛晉訂,明刻本,無作者。四周單邊,無魚尾,白口版心有書名卷數(shù)及汲古閣字樣。頁8行19字。毛晉跋:“考中興與館閣書目,稱不知作者。摭白家雜事記之。為類門舊跋亦不著年月姓氏……凡我同好勿與碧云鯨共置,幸甚矣。湖南毛晉書于白龍?zhí)吨鄞巍!?/p>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jié)即起始于節(jié)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边@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jié)”之稱。后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憋@而易見,清明節(jié)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jié)(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jié))。久而久之,清明節(jié)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只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與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nóng)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節(jié)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念書,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欲斷魂”,爸爸跟母親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干凈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托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fā)黃,卷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jié)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在清明即將到來之際,老天爺放了太陽一星期的假。這幾天來,風雨雷電在人間暢游嬉戲,豆大的雨點落在地上,劈啪做響,譜出一首歡快的雨中交響曲??晌矣悬c兒沮喪,萬一清明那天雨神還不走,多惱人啊!到了這一天,太陽公公又出來工作了,睡了一星期的它精神特足,放射出強烈的光芒。
“萬歲!”天公作美,太陽出來喜洋洋。我樂不可支,急急忙忙吃完早飯,就上了路,陪我上路的,還有那撲朔迷離的清明夢:九泉之下的外公過得快樂嗎?我們又來“看”你了;
山媽媽是否依然青春綻放?小鳥是否依舊歌聲嘹亮……
我迫不及待地加快了步伐等我們到山腳下時,不少掃墓的人家已經(jīng)上山了。我三步并作兩步走,大步流星地追趕,很快就趕上,然后把他們遠遠地甩在后面。是誰說“路上行人欲斷魂”我看是“路上兒童皆歡喜”,因為,一年當中,難得有踏青的機會。你瞧我,又蹦又跳的,活像個調(diào)皮的小精靈,哪來的“斷魂”呢?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郊游機會呀!平時,我們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學(xué)習(xí),整天戴著個“緊箍咒”在那茫茫題海中奮戰(zhàn),身心疲憊,多想放松一下,借清明掃墓,給大腦放個假,你說我能不快樂嗎?
到了山頂,哇!墓地上的野草又鉆出來,雖然是春風吹又生,但今天你們也在劫難逃。我套上手套,幫大人拔草,我用力一拔它倒是沒啥動靜,我卻差點摔倒在地,呵,這小草還挺倔強,我不信拔不起,我搓搓手,站穩(wěn)腳,雙手握緊小草,用力一拔,終于拔出一撮草,可我也因為用力過猛而摔了個四腳朝天。哥哥、姐姐都笑彎了腰。
我整個人都成了跳跳球,上竄下跳,好不調(diào)皮。一會兒拔拔草,一會兒摘摘花,一會兒嚼嚼泡泡糖,一會兒又把紅花油倒在毛毛蟲身上,看它如何垂死掙扎……
可沒過一會兒,我的肚子就又唱起了“空城計”咕嚕咕嚕地叫個不停。我只好靜靜地蹲在地上畫餅充饑。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肚子的埋怨聲也越來越大,此時它就像個干癟的氣球,有氣無力。
通過我們的努力,野草們終于“全軍覆沒”了,我們征服了它,我們戰(zhàn)勝了它!開始燒紙錢了,烏煙瘴氣,我還咳嗽了幾聲。隨后,再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狼吞虎咽地吃起東西來。這些食物真是美味可口,在加上一覽無余的山間美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滋味,更是回味無窮。
快樂的你,快樂的我,快樂的我們在清明。
今天學(xué)校組織我們?nèi)ヅd寧神光山森林公園踏青,同學(xué)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來到班里,老師向大家講了活動的規(guī)則之后就帶我們下去排隊上車。
我們坐上豪華的大巴車,向興寧前進,雨過天晴空氣特別的清新,只見路旁的樹木急速地向后倒退,同學(xué)們的談笑聲此起彼落,不到兩個鐘頭就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后大家先集合,老師用廣播再一次強調(diào)了注意事項,就開始自由活動,我們看到這里森林資源豐富,林木參天,到處都長滿了奇花異草,流傳著許多美麗而神奇的傳說,還有古色古香的“寺、壇、池”,確是一個美麗的旅游景點。讓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
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就是去“神光洞”(恐怖屋),我們班的何志成首先買票進去后,我們聽到里面怪叫聲陣陣,都很懼怕,何志成出來了之后我們有問他里面是怎樣?他驚得說不出話來了,過了好久才說:“我不去了,殺了我都不去了!”這時徐權(quán)峰壯起了膽子要去體驗一下,我當時被那個可怕的聲音都嚇得毛骨栗然,但是溫杰明邀請我一起進去,只好硬著頭皮進去了,進入第一道鬼門關(guān)見到的是兩個黑白無常的鬼怪,讓人膽戰(zhàn)心驚;第二道鬼門關(guān)見到了一只突然撲過來的全身黑色的鬼怪,讓人心里撲通地跳個不停;第三道鬼門關(guān)是張牙舞爪的鬼怪,嚇得人舌頭都大了起來,總之每過一道鬼門關(guān)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鬼怪,經(jīng)過一陣恐怖過后我倒不怕了,因為我鎮(zhèn)靜下來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鬼,這些鬼怪是燈光作用的圖景。吃了午飯后,有一個同學(xué)因為驚恐把書包和錢包都丟在洞內(nèi)了,我便自告奮勇進去幫同學(xué)找回書包和錢包,同學(xué)們都說我夠大膽。
這次踏青意義重大,收獲很大,首先是過了一次集體生活,其次是觀賞到了神光山的美麗景色,感受到春光無限好,再次是體驗了恐怖屋的驚險,鍛煉了膽量,增強了與鬼神作斗爭的勇氣。
我今天真的太高興了!希望學(xué)校能多組織我們外出參觀,讓我們多見世面!
學(xué)校把春游的日子安排在了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地點定在了的西山腳下的“小西湖”。清明節(jié)時人們總少不了祭拜先祖,游山踏青。如此一想,學(xué)校的安排也別有一重意味。
走在綠蔭遮天的盤山公路上,雖然總有一些人小打小鬧,但總體依舊蕩漾著一番清靜的氛圍。路邊的參天大樹下有著一簇簇還透著些許嫩黃的新綠,期間還有一兩個含苞欲放的野花苞;
青草叢里能隱約瞧見路過的甲蟲,以及一隊隊剛從冬日里掙脫出來,開始建造新巢的野螞蟻;
斑駁的樹影里有幾只矯健的蜜蜂迎風飛舞,卻驚得隊伍里一大片同學(xué)驚聲尖叫,紛紛逃避;
樹林里偶爾傳出一聲帶著春睡初醒的慵懶,又不失清脆的鳥鳴,立刻引得同學(xué)們駐足細聽,議論紛紛……也許,這個時候你才能充分體會大自然的動靜之美吧。
出了盤山公路,但那陽光卻沒有早春的溫柔,一失去了樹蔭的遮蔽,便狠狠地潑在了人的身上,針扎一般疼痛。平日里呆在教室里不用擔心日曬雨淋的同學(xué)哪里受得了這些,紛紛奪路而逃,跌跌撞撞跑進隧道里。那里漆黑一片,大家終于按捺不住心底的激動,紛紛尖叫起來,開起了善意的玩笑……
西山腳下的那片“小西湖”并不大,但是兩面圍山,一面建起了長廊,一面筑起了一座小石橋,兩邊連著矮矮的堤壩。湖面還散落著幾處蓬船,堤壩旁的水里,在幽綠的水藻間還能看見成群的蝌蚪和小魚。這可激起了眾多同學(xué)的玩心,大家紛紛手持瓶瓶罐罐,滑下堤壩捉起蝌蚪來,一時間,水邊好不熱鬧,人聲嘈雜,水花四濺,熙熙攘攘,看得岸邊的茶館老板心直發(fā)緊,在橋上高叫“小心、小心”。
在茶館門前的一把把大遮陽傘下,不少同學(xué)圍在一起,一邊大嚼著方便面,一邊打起了撲克牌。在吆三喝四的高喊聲中,一個同學(xué)垂頭喪氣地退出了比賽,開始賣力地收拾起大家遺留下的方便面碗來。而在乒乓臺邊,一些同學(xué)則熱火朝天的打起了球賽。沒有球網(wǎng),大家就把書包里的"字典摞成一排,沒有球拍,同學(xué)們就以掌代拍,不由分說的展開了大戰(zhàn)。跳動的乒乓球在空中畫出來歡樂的弧線……
在這清明時節(jié)里,我們懷著對先人的思念,以及對這美麗自然的無比喜愛,迎來了又一個嶄新、美麗的春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jié)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好像就你知道一樣?!眿寢尯臀乙怀缓虾Φ冒职忠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么好怕的?!眿寢屨f:“是啊,放鞭炮不要怕?!蔽艺f:“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xiàn)在為什么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yī)院里包扎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xué)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以后考上大學(xué),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蔽覈L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600字匯總5篇】相關(guān)文章:
1.【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500字匯總9篇
2.【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300字匯總8篇
3.【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600字匯總6篇
4.【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100字匯總7篇
5.【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100字匯總七篇
6.【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400字匯總7篇
7.【必備】清明節(jié)踏青的作文200字集合八篇
一、社祭與社神
社祭,本是一種土地崇拜,祈年與報功是這一崇拜的兩大動機。由于土地的廣博無際,人們往往選定某一地點對土地進行祭祀,這一地點就是社。正如《禮記·郊特牲》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鄙绲臉酥疽话銥橐豢妹⒌拇髽浠蛞黄瑓擦郑蝗朔Q之為“社樹”、“社叢”、“神叢”、“叢位”或簡稱為“社”、“叢?!比纭赌印っ鞴砥隆吩疲骸敖▏鵂I都,必擇木之修茂者,立以為叢位?!薄读w·略地篇》云:“社叢勿伐?!薄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上第九》亦言:“夫社,束木而涂之?!鄙驓J韓在《漢書疏證》中總結(jié)道:“古者二十五家為閭,閭各立社,即擇其木為茂者為位,故名樹為社,又為叢也。”有的還在樹叢旁邊修筑圍墻或祠堂①;有的則進一步封土立壇,稱之為“社壇”,壇上有樹或木、石之類的東西,這一般為帝王諸侯為之②。
最初的社,只是祭土的場所,并不具備什么神性。在社進行祭祖活動,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瘞埋法,即將祭品埋于地下。《禮記·祭法》曰:“瘞埋于泰折,祭地也?!笨追f達疏曰:“地示在下,非瘞埋不足以達之?!逼涠墙畏ǎ磳⒕?、血等液體祭品灑于地表,使其浸透至地下?!吨芏Y·春官宗伯·大宗伯》云:“以血祭祭社稷?!鼻迦私鸲踉凇肚蠊配洝分薪忉尩溃骸把?,蓋以滴血于地,如郁其鬯之灌地也?!薄洞呵锕騻鳌べ夜拍辍芬灿浀溃骸百獖淙肃嬛弥?。惡乎用之?用之社也。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春秋戰(zhàn)國時代,隨著宗族土地占有制的消亡,社在鄉(xiāng)村社會中作為土地權(quán)力象征的意義也在逐漸消亡,與之相應(yīng),則是對土地的自然崇拜被土地神亦即被社神崇拜所取代,社成了具有人格意義的神靈。
《古詩源》卷一所收《禳田者?!吩唬骸爱T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弊髡呱虻聺撛陬}下引《史記·滑稽列傳》注道:“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赍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贝居邝账姷撵镎?,所祈求的就是土地神,而非自然崇拜意義中的土地。兩漢時代鄉(xiāng)里的社祭,其本義也是這種土地神的祭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如《漢書·王莽傳》載張竦為劉嘉作奏曰:“四墻其社?!庇?,對社之祠的記載,在先秦秦漢文籍中多見,此不贅舉。
② 如《后漢書·光武紀》建武二年,“建社稷于洛陽”注引《續(xù)漢志》曰:“立社稷于洛陽,在宗廟之右,皆方壇,四面及中各依方色,無屋,有墻門而已.”
既然是活生生的神靈,在祭祀時便不可能像西周時代那樣,將祭品埋于地下或浸滴為祭,而要像人世間那樣,為他擺上祭品,請這位土地老爺享用。自淳于髡所譏諷的那種“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始,祭社時的祭祀與被祭祀者,也由以往對自然的敬畏轉(zhuǎn)而變成一種相對平等的交易,這樣,社神的地位開始下落。兩漢時代也是如此。《后漢書·費長房傳》記長房學(xué)道返家后,“遂能醫(yī)療眾病,鞭笞百鬼,及驅(qū)使社公?;蛟谒?,獨自恚怒,人問其故,曰:‘吾責鬼魅之犯法者耳”。又記道:“長房曾與人共行,見一書生黃巾被裘,無鞍騎馬,下而叩頭。長房曰:‘還它馬,赦汝死罪?!藛柶涔剩L房曰:‘此貍也,盜社公馬耳。,”以費長房這樣一個半路出家、學(xué)道不成的半仙便可“驅(qū)使社公”,已屬不幸,連區(qū)區(qū)貍魅也可盜取社公坐騎,社公在民眾信仰中地位的下降,由此可見。
魏晉以后,土地神的地位繼續(xù)下降?!豆判≌f鉤沉》輯《幽明錄》云:“巴丘縣有巫師舒禮,晉永昌元年病死復(fù)活,云死時土地神將送詣太山?!币粋€巫師死后,竟要勞土地神送往太山,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在兩漢時代,由于土地神地位之下降,它已不是唯一的社祭對象,各地的民間有選擇地把當?shù)赜杏绊懥Φ娜宋镒鳛樯缂缹ο?,或配祀社神,或直接為其立社。前者如陳平“少為社下宰,今民祀其位”①;孔融為北海相時,“郡人甄子然、臨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太平御覽》卷五三《社稷》引《陳留風俗傳》。
乃命配食縣社”①。后者如欒布、石慶,均被一方百姓立社祭祀?!稘h書·欒布傳》曰:“吳楚反時,以功封為郃侯,復(fù)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立社,號曰欒公社。”《漢書·敘傳下》記道:“慶社于齊,不言動民?!弊⒁囌乖唬骸皯c為齊相,齊為立社也?!?/p>
不過,我們還必須看到,土地神盡管地位式微,但作為一方土地之主,他在百姓中的地位還是無法替代的。兩漢時代,人們?nèi)匀黄毡榈卣J為,社神是保佑一方平安、福佑一社百姓之神,人們對其仍是敬重虔誠的。由蔡邕所作《陳留東昏庫上里社碑》銘文,我們可以找到這種心態(tài),銘文曰:
惟斯庫上里,古陽武之戶牖鄉(xiāng)也。秦時有池子華為丞相。漢興,陳平由此神宰,遂相高祖,克定天下,為右丞相。孝平之世,虞延為太尉。延熹中,平曾孫放為尚書令。以宰相繼踵,咸出斯里。雖有積德修身之政,亦斯社所相。乃樹碑頌之。②“斯社所相”,是立碑的主要原因。山東省博物館藏有東漢靈帝熹平五年所立梧臺里社碑之碑額,銘文內(nèi)容亦當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后漢書·孔融傳》。
② 《太平御覽》卷五三二。
二、
社祭的功能
如前所述,社祭本是原始土地崇拜。其基本功能則是報功與祈年,如《詩經(jīng)·小雅·甫田》所詠: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
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至漢代,這一功能仍然是社祭的基本功能。每年仲春有春社,主祈年;仲秋有秋社,主報功。
春社與秋社是一年之中常規(guī)性的兩次社祭,《太平御覽》卷五三二引《禮記·月令》云:“仲春擇元日,命人社。”其注曰:“為祀社稷也,春事興,故祭之,祈農(nóng)祥。元日,謂迎春分前后戊日。元,吉也。”同上書引《禮記·月令》又云:“仲秋擇元日,命人社?!弊⒃唬骸百惽锍梢?,元日,謂迎秋前后戊日?!崩钽υ谟嬎戕r(nóng)家一年支出時也言:“社閭嘗新,春秋之祠?!边@兒的“春秋之祠”就是春社與秋社。
西漢前期,似乎只有春社而無秋社?!妒酚洝し舛U書》記道:“高祖初起,禱豐扮榆社?!薄都狻芬龔堦淘唬骸鞍?,白榆也,社在豐東北十五里?;蛟唬骸缬?,鄉(xiāng)名,高祖里社也?!薄斗舛U書》又記道:“后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扮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這里有四時之祠,有春祠。四時之祠當時通行兩漢時期,直到東漢末崔實的《政論》中還有“四時祠祀,賓客斗酒之費乎”的詞語,可以為證。四時之祠應(yīng)當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時進行。春祠應(yīng)當就是春社之祠,因為是高祖鄉(xiāng)里之社,所以格外又有四時之祠,但這兒沒有秋社的痕跡。
高祖十年(前197年),朝廷下達了一道面向全國的祠社令?!妒酚洝し舛U書》記道:“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月及臘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財以祠。制曰:‘可。’”臘祠為歲末之祠,春三月為春社,這兒,依然看不到秋社的影子?!痘茨献印r則訓(xùn)》記道:“仲春之月……擇元日,令民社?!倍镏拢匆娚缂赖挠涊d,只在季秋之月有臘祠的規(guī)定。
《禮記·月令》曾記:“仲春二月……擇元日,命民社?!眰魇乐T本缺了仲秋之月“擇元日,命民社”的記載,有人從《太平御覽》卷五三二中輯出,謂“今本《月令》已佚秋社句”。值得注意的是,《月令》之所以亡佚“秋社”句,是流傳之佚呢?還是西漢前期人有意刪節(jié),以符合當時實情?
關(guān)于漢代的春社時間,《史記·封禪書》有兩處記載:一處是“春”,一處是“春三月”;《漢書·郊祀志》為春二月;《淮南子》與《禮記·月令》均言“仲春之月”,中華書局本《史記》則直接將“春三月”改為春二月。從漢代的實際情況看,春三月的確也曾作為春社的月份。《史記·封禪書》所記“以春三月及臘祠社稷以羊豕”,可知高祖十年的社稷,除春社之外,又有臘祭。西漢之初,以建亥元月為歲首,如《封禪書》曰:“以十月至灞上,與諸侯平咸陽,立為漢王。因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边@樣,漢初期的臘祭時間則為九月,正好與三月春社相對應(yīng)。也正因為此,西漢前期將秋社與臘祭合而為一了,所以只見臘祭而未有秋社。
武帝時接受方士建議,改用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這樣,臘祭就放到了季冬之月,與秋社拉開了距離,因而,春社、秋社方復(fù)歸完整,并一直沿續(xù)下來。如《四民月令》中則明確有二月與八月為“祠太社之日”的記載。不過,三月、九月的社祭仍然留有余緒,《漢書·五行志》云:“建昭五年,鄘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睅煿抛⒁龔堦淘唬骸懊耖g三月、九月又社,號曰私社?!边@也可以反證《史記》所言“春三月”之不妄。
春社與秋社是關(guān)于社神的兩大祭祀活動,縣社以上的祭品由官方籌辦,里社祭品則由里內(nèi)居民統(tǒng)一湊足。前引《封禪書》所云之春社與臘社,是由官方負責準備羊豕,以供縣社之用。而“民里社各自財以祠”,即指民間自行斂錢祭社。李悝在“盡地力之教”中所言“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亦是指民人攤派、斂錢祭社之事。至于所聚斂祭品多少,則由里民量力而行,故師古注“各自財以祠”云:“隨其祠具之豐儉也。”《漢書·陳平傳》云:“里中社,平為宰,分肉甚均。里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皆唬骸岛?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這里記載的是較為豐盛的社祭?!毒友訚h簡甲乙編》(十·三十九)錄地灣所出一簡云:“對祠社,雞一、黍米一斗、稷米一斗、酒二斗、鹽少半升?!边@是較為簡陋的社祭。
有的里社不是直接湊集物品,而是如李悝所言,斂錢以為社供。《居延漢簡釋文》第二卷第33頁有簡文云:“人秋社錢千二百,元鳳三年九月乙卯。”地灣漢簡還有一簡記道:“八月戊午社計。”①這兒的“社計”,應(yīng)當就是統(tǒng)計社內(nèi)的社錢收斂情況。破城子漢簡有一簡記有收斂社錢的具體情況:“人錢六千一百五十,其二千四百受樓上,六百部吏社錢,二千八百五十受吏三月小畜計?!雹谏珏X斂齊后,要用于購置祭品。破城子有一簡云:“口官封符。為社內(nèi)賈口?!雹鄣貫骋灿幸缓営浀溃骸百I蔥四十束,束四錢,給社?!雹?/p>
另外,在兩漢時代,一些鄉(xiāng)間里社還殘留有用于社祭開支的“公田”。
兩漢時代,春、秋兩社除了祭社的本義外,還具有了愈來愈濃重的娛樂節(jié)慶色彩,使其成為當時鄉(xiāng)村社會中的兩大節(jié)日。
祭社之后,其祭品大多要分發(fā)眾人,共同享用。如前引陳平在里中社祭后分肉之事即是?!肚G楚歲時記》也記道:“社日,四鄰并結(jié),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其胙?!奔郎鐬槔镏芯用竦墓餐顒樱瑡D女兒童盡可參與。《后漢書·董卓傳》云:“卓嘗遣軍至陽城,時人會于社下,悉令就斬之。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系車轅,歌呼而還。”《太平御覽》卷三八四引《漢雜事》曰:“潁川郡上事,其日有陳太丘父子四人俱共會社。小兒季方御,太兒元方從,抱孫子長文?!?/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居延漢簡甲乙編》四十·九。
② 《居廷漢簡甲乙編》二五四·一.
③ 《居廷漢簡甲乙編》六三·三四。
④ 《居廷漢簡甲乙編》三二·一六.
兩漢時代,社祭之后的宴飲娛樂占據(jù)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幾乎成了鄉(xiāng)村社會中最盛大的公眾性節(jié)日?!短接[》卷五八四引《淮南子》曰:“夫窮鄉(xiāng)之社,扣甕拊瓶相和而歌,自以為樂。常試為之擊建鼓,撞巨鐘,乃始知夫甕瓶之足羞也?!薄尔}鐵論·散不足》所記更是如此:“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擊鼓,戲倡舞象;中者南居當路,水上云臺,屠羊殺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衛(wèi)保散臘,傾蓋社場?!?/p>
社祭宴樂的本源是社祭時的娛神,祭神時以歌樂相娛,由來已久?!秴问洗呵铩す艠贰吩疲骸拔舾鹛焓现畼?,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薄吨芏Y·春官宗伯篇章》:“凡國祈年于田祖……擊土鼓,以樂田峻?!奔词沁@一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兩漢時代,隨著土地神地位的下降,作為娛神的宴樂漸漸從祭神中分化了出來,越來越擺脫了社祭的宗教氣氛,而成為比較單純的節(jié)慶娛樂。對此,我們在《三國志·魏書·王修傳》中可以讀到一點信息,其傳云:“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之,為之罷社。”鄰里因王修為其母哀,以至罷社,不正說明了社日之社祭已變得無足輕重,而社日的宴樂已成為主要內(nèi)容了嗎?如果社祭仍然莊嚴肅穆,那么,社里之人就沒有必要為王修之哀而罷社,也不敢為王修之哀而罷社,只有社日成為宴樂節(jié)慶,才有可能也有必要為王修之哀而罷社。
實際上,這一社日宴樂節(jié)慶化的趨勢一直在發(fā)展中,到唐代達到頂點。杜甫的“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張[蟲+賓]的“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寫盡社日之宴樂氣氛。
除了春秋兩社的社祭及相隨而來的宴樂外,社作為一方土地之神主,還接受著其他許許多多的祈禳行為。
早在漢代以前,社的靈性就被不斷延伸,凡遇大事,幾乎都要祀之于社。日蝕、火災(zāi)要祭社①,出兵出軍要祭社②,春蒐、秋彌也要貢獻禽獲于社③。至兩漢時代,隨著官方社稷即州社、縣社與鄉(xiāng)間里社的分化,其社稷之外的功能也開始發(fā)生分化。上述功能在官方之社中依然存續(xù),而在鄉(xiāng)里之社,則已漸漸被人淡忘,除非遇到舉國一致的祈禳,官社與鄉(xiāng)里之社之間難有共同的祈禳活動?!洞呵锓甭丁酚浻羞@種共同的祈禳活動,卷十六《止雨》云:“雨太多……令縣、鄉(xiāng)、里皆歸社下?!蓖怼肚笥辍罚骸按涸缜笥辏羁h邑以水日令民禱社稷山川。……鑿社通之于間外之溝?!钡@種活動比較少見??梢哉f,在兩漢時代,社已完全成為人格化的神,成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而又可以接近的社神、社鬼、社狐,被人們的敬重已不如畏慎.《史記·陳涉世家》記陳涉要起兵時云:“又間令吳廣之次近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陳勝王?!边@是借社狐之神靈,樹立威望,所以“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社狐神性如此,在人們心目中。社鬼、社神更是能讓人敬畏,人們往往在它們這兒許愿、發(fā)誓、禳災(zāi)。王莽政權(quán)將頹時,也曾祈靈于社鬼?!稘h書·王莽傳》云:“(王莽)遣使者分赦城中諸獄囚徒,皆援兵,殺豬飲其血,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太平御覽》卷五三二還記有兩件軼事。所引《述異記》記曰:“庾邈與女子郭凝通,詣社約不二心,俱不婚聘。經(jīng)二年,凝忽暴亡,邈出見,疑云:‘前北村還遇強梁,抽刀見逼,懼死從之,不能守節(jié),為社神所責,心痛而絕。”所引應(yīng)璩《與陰夏書》曰:“從田來,見南野之中有徒步之士。怪而問之,乃知郎中頃有微疴,告祠社神,將以祈福。聞之悵然,以增嘆息。靈社高樹,能有靈應(yīng)哉?”由此可見社神與社鬼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如《左傳·莊公二十五年》曰:“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贝祟愑涊d又見于《左傳·莊公三十年》、《文公十五年》、《昭公十七年》等。
② 如《左傳·成公十三年》曰:“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成子受服于社?!弊⒃唬骸懊專松缰庖?,盛之于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庇帧抖ü哪辍吩疲骸熬攒娦校鹕玑吂??!贝祟愂掠忠姟墩压辍?、《閔公四年》、《定公十三年》等。
③ 如《周禮·夏官司馬·大司馬》云:“中春,教振旅……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圍禁,火蔽,獻禽以祭社.……遂以彌田……若帥有功,則左執(zhí)律,右秉鋮,以先愷樂獻于社?!?三、兩漢時期里社的變化
在春秋戰(zhàn)國以前,由于宗法土地關(guān)系的穩(wěn)定性,鄉(xiāng)里關(guān)系比較規(guī)整,當時因里而置社,社與里完全統(tǒng)一,一里之長既是社的首腦,即社祭的主持者,又是宗族的宗長。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社會裂變,到了秦漢時代,這種里、社、宗族合而為一的局面被打破,鄉(xiāng)里社會的結(jié)構(gòu)開始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就社而言,這種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與里出現(xiàn)了明顯的分離趨勢。兩漢時代,官方仍然強調(diào)以里置社,每里一社,從漢高祖的“民里社各以財自祠”到《春秋繁露》的“鑿社通之于門外之溝”,均是如此。從出土的兩漢文字資料看,里社也是里中之社的通行稱謂?!短接[》卷五三二“社稷”條引蔡邕《陳留東昏庫上里社碑》、山東省博物館所藏《漢梧臺里社碑額》皆是。這種里中設(shè)社的傳統(tǒng),在整個兩漢時代都保留著。遇有重要的祭禮,有時也由里正等人主持進行,如前引《春秋繁露·止雨》云:“雨太多……令縣、鄉(xiāng)、里皆歸社下……里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比欢枰⒁獾氖?,這里是有了官方統(tǒng)一指令,所以里正要主持祭社,而在主祭者中有三老、有祝。這兒的祝,實際上就是里社的主持者,祝的存在,表明社與社祭已從里的職能中剝離了出來。
作為里社的主持者,還有社宰、祭尊等稱謂。社宰已見前述陳平例,祭尊之例更是多見,如《隸釋》卷十六《中部碑》中有里祭酒題名十四人,傳世漢印中又有許多“里祭尊印”,如“安民里祭尊印”①、“外里祭尊”②。里祭尊、社宰、社祝的祭社之權(quán)力,實際上原是一里之長所掌,此時,已轉(zhuǎn)移了出來。
2.鄉(xiāng)里之社從官社中分離出來。西周春秋時代,所有的社都是公社,可以說都是官辦的,如《札記·祭法》所云:“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為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敝蒙缫簿褪抢锷纾玎嵶⑺疲骸按蠓虿坏锰亓⑸?,與民族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p>
從表面形式看,“大夫以下成群立社”,與漢之里社相同,但其內(nèi)容已大不同于前代。兩漢時代,官方所立之社僅到縣社為止?!稘h書·郊祀志上》記道:“(高祖二年)因令縣為公社?!崩钇孀⒃唬骸蔼q官社?!鄙蠒钟浀溃骸案咦媸甏?,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二月及臘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睅煿抛⒃唬骸半S其祠具之豐儉也?!边@就告訴我們:官方所辦之社稱“公社”,又稱“官社”,祭祀費用由官府負責;而里社則是民辦,要里中百姓自行籌集祭品,即“各自裁以祠”。
3.私社開始出現(xiàn)并日益發(fā)達。在漢代,社的設(shè)置是受官方控制的。他們要求以里立社,不能隨意立社。然而,在民間卻出現(xiàn)了于傳統(tǒng)里社之外的私社,而且其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不可遏止的勢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簋齋手拓古印集》,第106頁。
② 黃濬:《黃氏尊古齋古器物拓片集》璽印類,鈐印本。
《潛確居類書》卷六七引《邴原別傳》曾記載一件民間私立神社的事情:“(邴)原避地遼東,以虎為患。自原之落,獨無虎患。嘗行而得遺錢,拾以擊樹枝。此錢不見取,擊錢者逾多。原問其故,答者謂之神樹。原惡其由己而成妄,祀而辯之。于是里中遂斂其錢以為社供。里老為之誦曰:‘邴原行仁,居邑無虎;邴原行廉,路樹成社?!薄稘h書·五行志下》亦云:“建昭五年,兗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山陽囊茅鄉(xiāng)社有大槐樹,吏伐斷之,其夜樹復(fù)立其故處。”臣瓚注曰:“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為田社,是私社?!雹佟稘h書補注》引葉德輝言說得更清楚?!抖Y記·祭法》云:“太社、皇社、國社、侯社、置社,皆王侯大夫自立及為百姓立者,此官社者。民私立者,謂之私社?!睆纳鲜霾牧现?,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三點信息:其一,漢代出現(xiàn)的私社與傳統(tǒng)的里社及官方規(guī)定相違,故而為官府所禁止,并加以鏟除。其二,私社與官社互不相干,它是一種由十家、五家等自愿、自發(fā)地組織起來的一種社祭團體。其三,這種私社盡管受到官方壓抑和禁止,但它們卻處在不斷發(fā)展之中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