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儒學和儒家思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儒學和儒家思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儒學和儒家思想

第1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一)本課立意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應該怎么上,傳統(tǒng)教學著眼于知識的數量,即事實性的知識:儒、道、法、墨四家代表人物及各自觀點的記憶和掌握。新課改除了關注知識數量外,還重視知識的質量,以及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力的提高,對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我認為本課的內容不應囿于教材的淺顯標注,而應挖掘基本史實隱藏的信息,從整體上宏觀把握這一課在中國古代漫長歷史進程中的影響和地位。因此,應把本課放入中國古代史的長河中,結合當時政治經濟的巨變進行考量和剖析,使它不至于成為無本之木,從而明晰它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課目標

知識與技能:回憶春秋戰(zhàn)國時代政治經濟的巨變,理解“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儒、法、道、墨思想家代表及其言論;知道儒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分析各派學說形成的社會原因;評判各派學說的社會實踐意義;建構本課知識結構。

過程與方法:運用“談話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精心設計系列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自覺探究學習,建構獨立的理解和認識體系,使其內化成為元認知;運用“討論法”,通過嚴格篩選的影像、圖片資料增強歷史學習的直觀性和可感知性;采用實踐練習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材,圍繞問題組織內容,自制卡片圖表,完成對問題的圖說,促進內創(chuàng)造;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析掌握各派主張對同一情境的不同態(tài)度,促進程序性知識的遷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百家爭鳴”誕生于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的劇烈變革之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火四起,硝煙彌漫,但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卻孕育出了思想的奇葩。它們的影響亙古至今,成就了中國第一個大黃金時代。學生可以從中感悟民族文化的悠遠和璀璨,培養(yǎng)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聯系現實,正確對待古典思想文化,發(fā)揮積極效用。

教學重點: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歷史意義;了解儒學的形成過程;了解并掌握儒、道、法、墨思想家代表及其各派不同主張;掌握“百家爭鳴”的歷史概念、本課內容瑣碎繁雜,容易混淆,難于掌握,必須理清線索脈絡才能進行有效學習。

教學難點:大分裂時代的硝煙彌漫和動蕩不安何以孕育出璀璨的文化奇葩,這種看似悖論的歷史知識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儒、道、法、墨各派主張的言論易于混淆;拓展分析四大學派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受到不同禮遇的原因;運用各派主張解決具體情境問題,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內化。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大分裂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國際戰(zhàn)爭不斷。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群雄逐鹿硝煙四起的時代,思想學術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奇觀,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長在火山灰上一樣,火山爆發(fā)時的震撼固然驚天動地,但它噴出的火山灰無疑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導出新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拋出問題:群雄逐鹿,硝煙四起?圮文化繁榮,百家爭鳴,導入新課。

第一環(huán)節(jié):火山口上誕生的文化奇葩。

1.“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

提出問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具體是指哪一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為何在如此亂世卻出現了文化盛世,此種歷史現象是否合理?

學生回憶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做出回答。(出示問題圖表,學生分組討論填寫答案)

“百家爭鳴”

(說明:“百家爭鳴”形成原因未作為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只粗略幾筆模糊帶過,但其承上啟下,是教師必須把握和挖掘的歷史素材。學生容易理解太平治世的文化繁榮,但對于亂世中的文化奇觀囿于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難于理解掌握,借此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常態(tài),培養(yǎng)鍛煉歷史思維能力,促進自主學習,自覺對前知識回憶分析建構遷移,從而完成知識的鞏固內化,也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支撐性觀點,有利于學生新認知思維的發(fā)展。)

2.思想學術空前繁榮――“百家爭鳴”的盛況

各派學說辯駁詰難,摩擦碰撞中彰顯出智慧光芒,使中國的思想學術進入空前的輝煌時代。其中最主要的四大流派分別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四大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各自主張,并以此內容自制學習卡片,梳理知識,同學間相互糾錯完善。最后教師出示自制卡片和學生對比分析,看誰的更完善,取長補短,師生相互學習。

(說明: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知識發(fā)生轉化)

(2)拓展思考:縱然群芳斗艷,但春秋戰(zhàn)國唯有法家思想獨受青睞成為顯學,原因何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政治思想在何種情況下才會符合時代需求,受到君主的重用?

儒家:是保守的,認為社會是退化的,最好的永遠是最好的,主張以古為法。

道家:是消極的,希望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法家:是順勢的,提倡君主集權,依法治國,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主張變法改革。

墨家:是超前的,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約,志在重建社會秩序。

由此看來:太平治世用儒家,確保社會長治久安;動蕩年代用法家,亂世重典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民生凋敝用道家,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墨家思想為我們勾畫了理想藍圖。

(3)提供情境:天災之年,一孩子為救即將餓死的母親,冒險行竊被抓判刑,民眾憤憤不平,各種聲討不斷。主要觀點如下,A.人性本善,犯錯誤是孝的驅使,可以原諒。B.人性本惡,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會改正的。C.人性本惡,必須嚴加懲罰,以防再犯。請標出他們分別是哪派的主張。(促進學生程序性知識的遷移)

(說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教科書知識順序做了調整。從原因擴展到內涵,最后根據所學分析總結歷史地位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還能據此檢驗學生的認知質量,且儒、墨、法、道不應割裂,放在一起學習能促進學生的對比掌握,也可避免學生以排位次序和所占篇幅錯誤揣測知識地位,以致區(qū)別對待。)

第二環(huán)節(jié):文化奇觀的曠世影響。

1.掌握“百家爭鳴”復雜歷史概念(完成知識梳理)

“百家”泛指數量,“爭鳴”指爭論和詰難。百家爭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基于政治經濟結構的巨變,在思想文化流域出現流派紛呈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最主要的有法、儒、墨、道四大學派,各派思想學說實則是不同社會階級和社會階層的政治訴求,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基礎。各家思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成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

2.出示圖片資料:2005年全球聯合祭孔大典

分析為何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qū)聯合祭孔,為何孔子書院漂洋過海根植世界,孔子到底魅力何在,今人要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什么智慧?

(說明:翔實的材料讓學生感知孔子理論的深遠影響,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層層設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有利于促進本課消化和儒家思想發(fā)展后續(xù)教學的展開。)

三、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大家對“百家爭鳴”的復雜歷史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由此我們發(fā)現亂世帶來的不只是殺戮和毀滅,也帶來了希望和新生,在混亂動蕩的歷史情勢下也暗藏著向上的強韌力量,因此才有了“鳳凰涅”、“浴火重生”之說。

第2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關鍵詞:中學 師德 思想品德

中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人文精神為主的課程,在中學德育工作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實施德育滲透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師生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創(chuàng)造的教學氛圍,能使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人文教育,是德育課程的目標。筆者認為,德育老師應注重提升自己能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做好中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加強中學教師的師德培育

作為一種職業(yè)道德,教師師德與其他職業(yè)道德相比,具有道德意識的高要求、道德行為的榜樣性、道德影響的深遠性等特點。正因為如此,教師的師德培育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占有首要的核心地位。它是以中學教育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為依據,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系統(tǒng)地把中學教師的道德原則、規(guī)范和準則灌輸到教師的意識之中,使之自覺地實行自我監(jiān)督、調節(jié)職業(yè)行為、履行職業(yè)義務的過程。

應該認識到,提高道德認識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前提和起點,培養(yǎng)道德情操和鍛煉道德意志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中介和必要條件;確立道德信念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核心和關鍵;養(yǎng)成道德習慣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歸宿和結果。而從現實效果看,能否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是師德培育的基礎。因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核心是直接塑造人,是把人塑造成能獨立進行道德判斷、道德自律并自覺承擔道德責任的人。因此能否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對中學教師師德的培育關系重大,關系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積極開展心理建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發(fā)育和變化,他(她)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心理困惑或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解決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生,深入實際,做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堅持“三個貼近”原則,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名利。二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三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批評。四是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三、課余時間也要注意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時間學生的行為因受到課堂紀律的約束。因此,學生很多行動都沒有表現出來,但課余時間里他(她)們無所拘束,各種各樣的行為毫無顧忌地顯露出來。這時教師就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積極向上的、健康的思想行為就予以充分肯定,那些消極的、庸俗的行為老師要陳述利害關系,耐心的正確地引導,讓學生在學校這塊圣潔的土壤中健康成長。

四、充分運用各種方式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要充分運用廣播、影視、板報、宣傳櫥窗等方式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激勵學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通過評選三好學生、優(yōu)秀團員和少先隊員、先進集體,開展學雷鋒、樹新風、獻愛心、助人為樂等活動,為他們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通過組織觀看革命傳統(tǒng)影視節(jié)目,組織參觀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遺址,以及請老革命、烈軍屬、校外優(yōu)秀輔導員作專題報告,講革命傳統(tǒng),介紹親身經歷,使學生從榜樣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實踐感悟是打開少年心靈、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的鑰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識和進行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實踐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中學生的特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組織郊游、踏青、野營等戶外活動,使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務隊”,走進社區(qū),走上街頭,提供各種的義務勞動,使他們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合作的重要,增強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的觀念;參與“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們共成長”的手牽手活動,城里的孩子幫助務工農民子女,使他們感受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奉獻社會、實現價值”的人生真諦……這些活動的開展,使他們有了發(fā)揮特長、張揚個性、感悟生活的機會和舞臺,在實踐中將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轉化為自己的品質,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使知行得以完美結合。

五、美化校園環(huán)境,提升文化品位

學校應把美化校園環(huán)境,提升文化品位作為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增強環(huán)境育人功能。有條件的學校可聘請專家學者進行科學論證、精心設計體現時代風格、富有教育內涵的校園文化景觀,使學校的每一處都能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使青少年學生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優(yōu)美環(huán)境的熏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班級文化、走廊文化、板報文化建設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園的每一面墻都能激勵人向上,每一個角落都能發(fā)揮育人的功能。通過在校園廣播、板報畫廊中開辟校內新聞、學生習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傳等專欄,加強學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營造健康、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六、利用信息杜會的先進技術,全方位滲透思想教育內容

網絡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雖然給教育帶來了諸多問題,但其對教育積極的推動作用是難以估量的。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育情景。同時,網絡豐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資源,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可效仿性,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理論的、事實的依據。更重要的是網絡改變了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優(yōu)化了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活化了死板的教材形式……而這一切不僅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斷學習,掌握各種知識技術,更主要的是怎樣組織、指導學生利用這一技術,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堅持我國教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所總結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思想工作教育經驗,力戒簡單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為。只有教育工作者方法得當,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金美君.人文關懷: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點[J].當代教育論壇,2005,(22).

第3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關鍵詞]加強 職業(yè)高中 政治課 教學

一、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

教育理念決定著教學的設計,對教學起著導向的作用,教師應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思想。

1.明確政治課教學的目的是為時代服務的。是為當代政治體制為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服務的。有了這樣的高度的認識,才能教著現在,把握未來,提高教學的積極性。

2.要更新觀念,改革教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愉快地獲取思維方法。

二、深入剖析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是備課和上課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只有在深研教材的基礎上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這也是確定教學重難點的前提。

三、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增強師生的情感是十分有利的。而我們如果只注重知識的講解,是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那么怎樣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首先,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是教師職業(yè)的需要。教師微笑表情會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祥的基調,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其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處于積極探索新知識的狀態(tài),就必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動之中,這正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的理想環(huán)境。

四、用教學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思想政治課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獨創(chuàng)性的特殊藝術。教師要善于將政治教學中的教育性和科學性,用藝術化的形式傳授于學生。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導入藝術。一堂好課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的序幕。開講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起強烈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起“探究反射”。

其次,設計懸念、點撥釋疑。課堂導入后,只有通過點撥釋疑,才能使學生在解開疑團的基礎上,切實掌握知識,提高認識能力,才能使得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入下去。只有這樣,才能變“苦”為“樂”,增強知識的吸引力,使得學生想學、樂學、勤學。點撥的方式多種多樣,常用的有:①借勢誘導,引向深入。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一般能答出表層的內容、且思考方向正確,但認識深度不夠。這時,教師應在肯定學生認識方向的基礎上順勢點撥,誘導其認識走向深入和系統(tǒng)。②夸謬正誤,轉變認識。當學生對一個問題發(fā)生錯誤認識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使學生信服,且易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如采用夸謬法,由學生認識導出明顯錯誤的結論,學生就會幡然醒悟,轉而尋找正確認識。

五、建立積極的課堂評價機制,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新課程要“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以激活每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突出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為目標。要關注學生個性心理體驗,課堂評價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要注意評價的差異性。應該倡導學生參與評價。評價的標準上,應強化“自我參照”,以學生個體原有水平為標準,因人而異。學生的表現不求完美,只要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自然也應該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課堂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部分。此時,教師就應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做好指導工作,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評價語言,指導學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評價的問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等等。這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第4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關鍵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問題;對策;學校;家庭;社會

中職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此期如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目前許多中職學校比較頭疼的問題。中職學生在校只有2-4年的時間就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故中職學生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就目前我校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學生的一些現象淺談我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

1.網戀:兩頭虛擬的人用一根電話線,把兩顆寂寞心,用網絡來傳情。其實就像一艘小帆,在大海里,永遠靠不了岸!2012護士8班學生雷某,因在網上認識了一位男友遭到家人的反對,在周日下午由母親目送上車回校,看到母親離開后馬上下車轉車去見了男網友,晚上未按時返校上課,第二天下午才回校。找其談話時她認為自己也成人了,家長為什么管這么細啊,見見戀友無所謂,認為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不錯?。患让利惱寺帧皶r髦”呢。

2.同性戀:目前同性戀在小學生、初中生、中職生、大學生等都存在,這部分人自己的價值取向各有所異。對于同性戀人們認識各異,12級護理6班學生張某與同班學生李某,倆人長期形影不離,接觸過分親密,超過了一般同學之間的友情,并有一些曖昧動作,本班同學都不愿意與她們倆說話和接觸,老師找她們談話時,她們則認為自己是“圈內人”,其他則為圈外人。她們恨透了男人,認為所有男人是壞人,自私、不可靠、不耿直、不夠朋友……

3.理解、溝通困難:理解,順著脈理或條理進行剖析,從道理上了解。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由于中職學生對他們自己的責任不夠明確、目標不明朗、向什么方向改變、怎樣充突自己、以何種心態(tài)面對一切不如意、如何激勵本人及他人等等問題也沒有統(tǒng)一的定向,所以溝通起來特別難。加之老師有時也把學生當成一個接受者,不停地進行說教,當學生的訴求沒有講完時老師也可能過早地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

4.自卑自傲,叛逆心理:我校的學生基本上是90后的孩子,他(她)們脆弱、孤僻、自卑、不自信、傲慢,不為他人著想等。從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是兒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認識和情感有了飛速的發(fā)展,理想、信念、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由于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呈現錯綜復雜、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tài)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案例:5月13日,原河南鹿邑縣法院院長高天峰及女兒在家中被害事件,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其中一人系遇害人高天峰的兒子)

5.我校校園內不文明現象:極個別同學亂丟垃圾、借別人證件外出、遲到、早退、浪費糧食、不關水電、亂吐口香糖、抽煙、喝酒鬧事、破壞花草樹木、起哄、大聲喧嘩、罵人打架斗毆、考試作弊、亂張貼、隨地吐痰、用管制刀具、衣冠不整、亂收別人衣服、“親昵”……

二、解決辦法

面對當前社會壓力、教育管理的難度,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遵循: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不空話大話、侃侃而談,要交心談心,真正走到學生內心。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過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來逐漸養(yǎng)成。學生學習規(guī)章制度,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把行為規(guī)范轉化為實踐的過程。因此,對職高生的管理要嚴格,有章必循。有章不循,將造成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動上的彷徨。

(二)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

1.愛祖國愛人民。

2.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確立志向。

3.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4.促進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三)多激勵:

1.當學生為老師做一點小事時,也要專門向他表示感謝,老師不能高高在上,認為學生應該做。職校生每一個個體都是生動活潑的,他們有思想、有個性。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應把他們放到既定的模子中,要在充分發(fā)揮其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造中。

2.一旦學生為別人做了好事,可將表揚貼到墻上或全校通報表揚。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讓學生表現自己、發(fā)揮潛能的機會,要用愛心點燃學生心中自信和進取的火花,因材施教,適度引導,促進其個性特長不斷發(fā)展。教師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參與的機會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從而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程度性和主動性。

3.通過家校通或電話等方式在父母面前多夸獎學生。當前,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也存在著許多嚴重問題。家庭教育問題尤為突出。從某種角度講,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改進和加強德育工作,家庭教育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4.與學生一起午餐或邀請學生到家中作客,以示對學生的重視等。

(四)疏導:在生活上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從學習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職業(yè)道德教育:加強實習前教育和就業(yè)指導??傊?,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這些同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加強對學生的職業(yè)指導和教育,使之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較大貢獻的有用之才。

第5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意義

由于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也在當代大學生身上折射出來。當代大學生多為20 世紀80 年代后期甚至90 年代出生,他們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好的,積極、健康、向上,但同時在思想、行為、心理等方面呈現出許多新情況、新特點。因此對于大學生,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處理好一元與多樣、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要使大學生健康成長,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就需要高校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并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教育教學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必須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四個方面的要求進行內容上的設計。在教學中,教師應在頭腦中樹立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引導大學生掌握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內容上,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題,使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生力軍;應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培育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大學生的斗志,使他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應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教學的基礎,使大學生明白并自覺奉行這一社會主義價值準則和道德要求。除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必修課之外,還可以利用“形勢與政策”課堂,舉辦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報告,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入耳、入腦、入心。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要注重優(yōu)秀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對人的培育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是促使大學生確立科學價值觀的豐厚土壤。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是要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傳統(tǒng),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以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豐富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術氛圍、清新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師德師風,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催人奮進的校園精神和科學進步的價值理念。二是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如組織“人文素質系列講座”“百篇經典讀書活動”等,激情勵志、陶冶情操。三是要重視學生社團活動,建設一批精品社團,提高文化活動的品位與層次。

(三)整合利用多種課外教育資源,增加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

要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就必須在課堂之外整合校園文化資源、社會資源和網絡資源,加以綜合利用,以使學生在各種環(huán)境氛圍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參與學術、藝術、參觀紀念館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由外在理論形態(tài)內化為他們的自覺意識。對于已把網絡作為信息交換重要平臺的大學生而言,網絡資源是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資源。在這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jiān)管,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以有效抵御各種不良信息和錯誤思潮的侵蝕,真正使網絡成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教師素養(yǎng),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奠定人才基礎

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體,教師必須率先垂范,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統(tǒng)一起來,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實踐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地深化和拓寬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與水平,提高科研意識與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

(五)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手段

在教學方法上,要努力創(chuàng)新思路,保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任務落到實處。教師要正確運用思想理論教育的灌輸法,尤其要避免單純的單向灌輸,注重采用參與式、啟發(fā)式、研究式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在“教”與“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接受教育,達到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篩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主題,如“偉人給我的啟示”“和諧社會之我見”等,要求學生課后搜集整理信息資料,制作成PPT 在課上展示,等等。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擺事實講道理,注重“以理服人”之外,還要注重“以情感人”,以對黨、國家、社會主義的深厚感情感染學生。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上,教師要耐心解答學生關注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使學生通過思辨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6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一、加強農村中學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提高中學教師德育工作的理論水平。要讓教師首先能從理論高度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將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乃至國家的前途命運產生深遠的影響。青少年兒童可塑性強,富于上進心,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導,中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的重要時期,是將來高中乃至大學教育階段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加強中學德育工作尤其顯得必要和重要,而且中學各級各類人員都有責任。

其次,提高中學班主任老師的理論水平。俗話說:“打鐵全憑自身硬。”班主任首先是老師,然后才是班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學、團支部大部分德育工作任務要得到切實的貫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老師的工作。因此要求班主任老師必須掌握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而且要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身為教育者應從方方面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二、與家長溝通協(xié)調,配合中學生的德育工作

農村是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思想、文化、交通較落后,信息相對閉塞。農村中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的文化水平與教育方式、中學相對落后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等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別家長祖輩吃夠了不識字的苦頭,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要念成書,以后能跳出農村,脫離農田活,所在中學就是好中學,所在班級就是好班級,所教教師就是好教師。

這種現狀目前不是一種局部現象,在其它一些地區(qū)的中學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不少家長由于不懂教育規(guī)律,往往與中學教育不一致。人人都望子成龍,怎么個成法?怎樣才算成材?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家長與中學的培養(yǎng)目標達成共識,這是中學開展德育工作的根本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家長必須積極配合中學教育。讓家長支持理解中學的德育工作,統(tǒng)一認識,互相配合,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和協(xié)調,這是中學順利開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三、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學生的思想德育工作

1.要充分利用中學健全的教育陣地和平臺。如宣傳窗、藝術墻、黑板報、讀報欄、警示語、名人名言、校規(guī)、校訓、業(yè)余團校、團隊活動室、圖書室等處,都有統(tǒng)一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學生守則》等規(guī)則和標志,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要教育學生認真傾聽校會、每周星期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學生在充實、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這些對振奮學生精神面貌、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認識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2.建立健全各種規(guī)章制度,對約束、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為建立良好的班風、校風會產生很大的作用。農村的中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寄宿制學生,所以,班主任除了認真抓好學生“一日常規(guī)管理”外,還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積極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尊老愛幼、義務勞動等,在多樣化、豐富化、經?;幕顒又校瑢艋瘜W生的心靈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開展校外活動,幫助村委進行公益勞動。通過植樹、修路、農田基本建設等活動開展勞動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幫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從而培養(yǎng)了勞動觀點、勞動技能和為人民服務、助人為樂的思想。

4.培養(yǎng)優(yōu)秀班集體。班主任要做好學年、學期、各周的活動計劃和總結,進一步做好雙差生的轉變工作,開展多種競賽評比,讓每個同學都來輪流當好一天班長,當好一天值日生。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又增強了每個人的責任心,同時形成了“班班爭先,我為班級爭光”的良好風氣,促進了校風的好轉。

5.對學生進行實用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設施不一定豪華氣派,但必須整潔寧靜。可通過學好毛筆字、丈量土地、手工勞動等考查競賽,強化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本領,讓學生參與美化環(huán)境,校園內種樹、種花、種草、書寫標語,定期更換板報、班報、墻報,盡可能利用優(yōu)美、整潔、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得到審美教育。

第7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論文摘要:21世紀是網絡信息的時代,網絡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心理發(fā)展等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如何在"網絡時代"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深遠影響。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模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根據網絡自身的特點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提出加強和改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互聯網所具有的特點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和聚集性,在學生中容易產生群體性效應

傳統(tǒng)的媒體由于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其覆蓋面小,影響范圍是有限的,并且通過管理容易實現宣傳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校園網建設的不斷加快,大學生上網已成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網上信息已實現鏈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輿論都會在學生中產生廣泛的影響。

(二)網絡信息的多元性和虛擬性沖擊著高校思想教育的價值標準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各類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著多元化的價值形態(tài)。由于網絡上沒有明確的價值參照物,使人在這樣的虛擬世界里無法準確判斷真假、善惡,容易在這樣沒有確定的價值標準、沒有榜樣的意義世界和效信準則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從而導致價值觀混亂則成為必然。

(三)網絡信息的互動性和平等性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主導地位提出挑戰(zhàn)

教育者不再神秘,權威在逐漸削弱。同時,網絡的互動性和平等性激發(fā)著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很多學生不再輕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輸,學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動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切,尋找各自所認同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體會,這使傳統(tǒng)的單向傳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二、開展有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網絡工作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這項工作,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在人、財、物、技術等方面大力支持,確保其實施。其次是加強網站建設,利用好現有的網站,在網頁上設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欄目,要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要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總是說教式的。

(二)堅持“三貼近”的網絡建設原則,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多數學生對于網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態(tài)度的,但同時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能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具有生命力,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就必須以學生普遍能夠接受的、受歡迎的方式去建設,內容不能就“思想”論“思想”,而是依托學生們所關心的心理健康咨詢、就業(yè)指導、成才服務、法律咨詢、學術科研等活動開展,進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寬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響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1、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模式,適應信息時展的需求;2、構建校園文化網絡環(huán)境,健全校園信息體系。通過校園bbs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場所,通過網絡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為學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礎和保障;3、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4、關注學生網絡行為,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教育和引導。

(四)加強校園網管理,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面對網絡上各種思想、各種文化的傳播和碰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必須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實行校園網登陸“實名制”,對形形的信息進行嚴格的“過濾”和“把關”,切實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防止各種不良信息進入校園。同時,要在建立和完善網絡使用和管理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對待網絡信息,教育和引導其提高網絡信息的辨別力,樹立網絡空間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另外,要積極豐富學生的課外業(yè)余生活,通過形式多樣的有形文化把學生吸引到有形集體生活中來,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其健康成才。

參考文獻:

[1]池有忠,余順興.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與舉措[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06,(9).

[2]徐增勇.網絡的挑戰(zhàn)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j].思想教育研究,北京,2005.

第8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關鍵詞】新形勢 解放思想 加快發(fā)展

學校要發(fā)展就要有新思路,新舉措。因此,無論是教職員工還是學校領導班子都必須解放思想,特別是學校校長必須不斷研究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積極推進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堅持用發(fā)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來解決學校工作中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方能使學校沿著健康的軌道科學、持續(xù)發(fā)展。個人對如何解放思想,加快學校發(fā)展步伐淺談以下幾點看法。

1.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這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歷了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也是如此,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深化,我們摸索出了完整的治校方略,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管理機制,建立了系列規(guī)范的考核方案,使學校有了較大發(fā)展,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無疑在我們心中有了成就感,但是,正是這種成就感,使我們無形中會形成一種定勢思維,思想開始疲憊,甚至自滿,不求進取,不能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怎么辦?這就需要與時俱進,繼續(xù)解放思想、不斷提高認識。

解放思想主要是更新觀念,克服思想僵化。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思想觀念并不僵化,并不陳舊,然而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有的同志表現出來的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不良行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理;不思進取、滿足現狀、自我感覺良好的阿Q意識。這些都是思想僵化的表現。因而,在解放思想上,我們必須認真的找出問題,找準問題。既要找出學校教育發(fā)展的痛點、難點、著力點、增長點,又要找出教職工主觀與客觀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對解放思想的認識,才能真正更新觀念。

2.解放思想的動力在明確辦學方向和實現辦學目標

一所學校,如果不明確辦學方向,沒有辦學目標就沒有希望,就沒有動力。準確定位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是解放思想的最大動力,所以我們要解放思想,站在科學發(fā)展觀的高度,從科教興國的使命感的角度、本著為下一代負責的態(tài)度,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堅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同時,我們還要準確定位學校辦學目標。不同類別的學校其辦學目標是不同的,要從辦學規(guī)模、辦學條件、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幾方面綜合確定學校辦學目標。

確立了學校辦學目標,就要努力完成目標任務。要實現學校辦學目標,關鍵還是解放思想。這就要求全體教職工必須更新思想觀念。首先我們要堅決克服妄自菲薄,無所作為,不思進取的思想,多從橫向縱向看問題,既要看到工作中的成績,具備的優(yōu)勢,又要承認差距,看到不足,發(fā)現問題,解決好問題。其次必須堅決克服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的思想,正確處理好學校與個人的關系,心系學校,勇挑重擔,自我加壓。樹立學校發(fā)展我進步,學校興衰我存亡的集體榮譽感,與學校共成長、共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將明確辦學方向和實現辦學目標轉化為解放思想的動力。

3.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樹立科學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學校辦學的靈魂,是學校辦學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在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下,辦學理念應該更加富有內涵、更加具有科學性。這就同樣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樹立“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人生幸?!钡霓k學理念。其辦學理念強調必須關注每個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盡力為每個活生生的不同的個體提供良好的教育與服務,體現教育公平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人生幸福”的理念來統(tǒng)領,學校將會變成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即求“真”的知識世界,向“善”的人際世界,幽“美”的心靈世界。這無疑對教師群體解放思想將具有核心的推動作用。

4.解放思想的關鍵是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

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校沒有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是不可能充分調動教師群體積極性的。更不可能使教師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的管理更要解放思想,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學校責權利的分配、目標考核、管理制度、考評制度的建立都要從全局需要出發(fā),從有效性出發(fā),進行結構的調整,要突破束縛,敢于創(chuàng)新。

第9篇:儒學和儒家思想范文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體驗式教學 實施策略

《思想品德》課程具有綜合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承載著向學生傳授道德、社會、政治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觀點與技能,發(fā)展學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重要任務?!端枷肫返隆氛n程教學不能進行觀點與理論的灌輸,而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結合教材內容,加強活動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幫助學生感悟與思考,明之以理,導之以行,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養(yǎng)成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行為習慣。

一、加強活動體驗式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活動體驗式教學能給思想品德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周圍的事物比較敏感,思維逐漸由感性走向理性。學生對教師的照本宣科比較討厭,而特別喜歡活動體驗式教學?;顒芋w驗式教學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知行結合,能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影響與思想上的震撼。學生在接受思想品德知識的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情感體驗,才能真正理解、把握知識的內涵及價值,并逐漸積淀,用來指導行為。而豐富多彩的活動則是產生情感體驗的一個有效載體。

剛步入初中大門的學生,正處于由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時期,其生理和心理正處于發(fā)展中階段,還未完全成熟,價值觀、人生觀正逐漸形成。在這一特定時期,他們的思想性格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思維方式仍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對新事物、新思想接受得較快?;顒芋w驗式教學恰好比較適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活動體驗式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領略情趣,明白事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顒芋w驗式的教學對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能夠促進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活動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教材,了解學生生活經驗及學習需求,把握學生思想脈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并付諸實施,使活動體驗式教學體現出應有的實踐性和教育性的特點。通過活動帶動學生的參與,促進學生體驗,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二、加強活動體驗式教學務必遵循的原則

活動體驗式教學中可以開展的活動很多,如表演小品、課堂辯論等?;顒芋w驗式教學應追求實效,拒絕形式主義,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筆者認為加強活動體驗式教學務必遵循如下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思想品德課堂上體驗活動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要在“三維目標”的統(tǒng)領下,緊扣教學內容選擇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過程,進而體現明確的目標指向。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發(fā)展狀況,弄清學生思想觀點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差距,掌握學生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的體驗活動才能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樂于參與,并能從活動中獲得感悟,促進思考,提升道德認識。

2.結合性原則

學生的大腦不是被動地接收觀點與理論的容器,而要通過自身的加工、消化才能內化為能夠指導自己行為的有價值的思想。因此,活動體驗的設計與實施應遵循教師的引導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師耐心的、堅持不懈的語言教導固然重要,但學生的消化與吸收更是不可或缺。學生的消化與吸收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自我教育。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教師“搭”臺、學生“唱戲”,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獲取體驗,在學生內心激起波瀾,產生影響。教師引導作用的發(fā)揮,可以避免活動流于形式或走向膚淺、空洞。教師要圍繞教學主題確保活動的順利推進,激活學生思維,產生積極情感,使體驗活動“活而不亂,動中有感”?;顒娱_展前,教師要設計好活動步驟和活動規(guī)則,讓學生明確任務、有序參與,在參與過程中豐富體驗,有效轉化為道德認識,成為道德行為的內驅力。

3.合作性原則

體驗式活動在實施過程中要體現合作性原則。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研討活動?;顒右休^為詳細的步驟和具體的任務分配,保證活動井然有序、富有成效。尤其是在小組活動中組員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和具體的任務,保證活動不流于形式。譬如,筆者執(zhí)教《面對誘惑,學會說“不”》一課,引導學生制定班級網絡活動規(guī)則。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通過課件呈現了活動步驟:自編規(guī)則―小組合作―成果匯報。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資料內容,從促進個人成長角度編寫一兩條上網規(guī)則;第二環(huán)節(jié),在小組依次展示規(guī)則,達成共識;第三環(huán)節(jié),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討論、修改規(guī)則,使之更加完善。通過這一體驗式活動的開展,學生明白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先進的一面,也有危險的一面。網絡上的內容魚龍混雜,充滿陷阱與誘惑,沉迷網絡游戲會給學習帶來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要學會保護自己,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正確使用網絡。課堂上筆者用制定班級上網規(guī)則的活動,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變教師灌輸為學生的自我教育,彰顯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理性地思考和探索,為促成學生行為的轉變提供了契機。在活動中筆者適時發(fā)揮主導作用,如在學生制定規(guī)則前給出了相關資料,要求學生從自我約束的角度制定,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