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美育教育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案例 1: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藝術》五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課題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學目標1.利用圖片和影像資料了解藏羚羊及它們的生存現(xiàn)狀;欣賞文學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涵及生態(tài)道德價值觀。
2.運用繪畫、制作等手段對藏羚羊這一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練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表現(xiàn)材料進行個性化的表現(xiàn)。
3.根據(jù)文學作品《藏羚羊跪拜》,學生嘗試用表演等綜合形式進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藝術的形式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對藏羚羊產生深厚的情感,樹立保護珍稀動物的生態(tài)道德意識。
教學準備
1.自然界中表現(xiàn)藏羚羊的影視資料、圖片資料。
2.表現(xiàn)藏羚羊的美術作品。
3.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時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導入
1、借助圖片、影視資料的欣賞,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結構,觀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顯著特點。
二、新授
1、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樣一種動物,它們現(xiàn)在的處境如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藏羚羊。
2、結合學習活動內容,有選擇性地觀看藏羚羊慘遭殺害的圖片,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藏羚羊命運擔憂的情感,樹立自己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責任感,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由于人類的貪婪,野生動物正面臨著滅頂之災。讓學生知道美麗的羚羊角與柔軟的羚羊絨,只有生長在活著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構成真正美麗的風景線。
3、制作參考:(1)創(chuàng)作一幅表現(xiàn)藏羚羊題材的繪畫作品。(2)選擇多種材料進行表現(xiàn)藏羚羊題材的手工制作。如:掛飾、裝飾畫等??梢孕〗M合作的形式完成。(3)組織學生制作表現(xiàn)藏羚羊的頭飾、面具,為以后的戲劇表演學習做準備。
三、布置作業(yè)
試一試,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進行《藏羚羊跪拜》的藝術創(chuàng)作??梢杂谩敖育垺钡姆绞椒纸M進行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
四、小結展評
1、能否抓住特征將藏羚羊的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2、能否在作品中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并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
3、能否欣賞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
4、能否在本課學習中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課后討論。
五、課后延伸
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無節(jié)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導致的生態(tài)災難最終受害的只能是人類自己。不要讓我們子孫后代孤獨地生活在一個沒有野生動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結合包頭本地特色,以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綠色人文為目的的美術綜合探究活動《“小麗花文化科技節(jié)” 美術綜合探究活動方案》一、活動創(chuàng)意:國有國花,市有市花,人們常用花卉的品質、外形來代表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形象,而小麗花作為包頭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動通過對小麗花起源、種屬、習性、栽培等知識的了解,探究其作為市花的喻意;通過美術拓展性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對植物生長與環(huán)境改善關系的認識,體驗綠色與環(huán)保的關系及重要性;通過對小麗花及包頭歷史文化的了解,引發(fā)對拓展小麗花文化,打造包頭文化大市形象的興趣和行動。從而使隊員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實踐活動中,建立活動新型評價機制,充分發(fā)揮隊員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隊員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活動準備:
1、召開隊干例會,組織假日小隊,確定活動方案。
2、聯(lián)系家長,做好協(xié)同調研準備。
3、聯(lián)系市園林研究所,做好調查訪問準備。
三、活動組織領導機構:
組 長:左琳(校長) 沈宏偉(副校長) 常廷俊(書記)副組長:趙欣(大隊輔導員)顧 問:汪恩長 (校外科技輔導員)組 員:一—五年級中隊輔導員和美術教師、常磊(校科技輔導員)四、活動過程及進度安排:第一階段:宣傳、動員階段(4 月初):通過隊干例會、隊會、校園廣播等途徑向全校隊員宣傳“小麗花文化科技節(jié)”的活動創(chuàng)意,調動隊員參與的積極性。
要求:三~五年級每中隊選出 5 名隊員,其中小隊長一名,自定隊名,以假日小隊的形式組織中隊調研活動。
第二階段:活動階段(4 月—12 月):(一)、刨根問底: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頭作為祖國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條件惡劣,只適合耐干旱、抗風沙、花期長的植物生長。而小麗花為什么會在“市花”評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有許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級各假日小隊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了解:1、小麗花的起源、種屬、習性;2、小麗花的栽培;3、小麗花的品質與象征;4、小麗花被評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義。
要求:以調查報告、資料冊的形式寫出調查結果。(如是資料摘抄,請寫清出處;如是網上下載,請保留網址、網名,最好附帶圖片資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麗花不畏惡劣環(huán)境,仍然頑強生長,而且其姹紫嫣紅、竟相開放的景象,把包頭裝點得如塞外春城一般,這種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堅忍不拔的品質也是包頭人民所認同和宏揚的包頭精神。我們作為包頭的一個小市民,既應積極學習種植小麗花的知識技術,培養(yǎng)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凈化環(huán)境,還應從不同角度去開發(fā)“小麗花”資源,發(fā)展“小麗花”文化,繼承和宏揚小麗花精神。
1、活動標志征集:為我校“小麗花文化科技節(jié)”設計標志(每假日小隊設計一份);2、花仙子行動:以小隊或個人為單位,栽培小麗花。一段時間后以花卉生長效果及體驗日記的記錄情況為標準,以年組為范圍評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隊以查資料、訪問、上網等形式調查:“小麗花”文化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開發(fā)?以此拓寬活動思路。
4、以中隊課題組為單位,成立“小麗花”文化資源開發(fā)組,從衣、食、住、行、玩等方面,開發(fā)小麗花的文化資源,如:研究小麗花植株品質、制作小麗花系列插花(干花)、設計小麗花服裝、制作小麗花相關網頁等。
5、找出隊員身邊與小麗花品質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報中建立“小麗花在閃光”專欄,宣傳我們身邊的“小麗花”。
要求:各中隊自選一項感興趣且力所能及的內容來開發(fā)“小麗花”文化資源,活動強調隊員間的合作、互動,重在培養(yǎng)隊員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日積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將前期活動成果以各種形式積累起來,展示出來!1、“花海如潮”時裝設計展:以花的形狀、色彩為設計元素,采用環(huán)保材料設計、制作“小麗花”系列童裝,進行展示。
2、“花香滿徑”花卉圖片展:以植物分科為范圍,拍攝或積累菊科花卉的圖片,進行專題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標本展:制作小麗花系列干花標本,并附說明文字或詩歌等。
4、“花之物語”花卉知識冊:將一些花卉知識、花卉禮儀等積累制作成冊,進行展示。
5、“花間小憩”網頁作品展:將小麗花的相關知識及個人作品制作成專題網頁,進行展示。
關鍵詞解讀
2015年9月28日,教育部網站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兑庖姟芬?,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統(tǒng)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fā)展。其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有條件的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地方課程。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要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教學模塊。
案例分析
《意見》后,在教育微信平臺上,有不少微友針對美育的話題也展開了討論。微友“唯美的旅程”說:“我兒子一上學就參加了學校的管樂團。學會一種樂器對孩子考學有幫助。”微友“真心實意”說:“我覺得美育就是要去除功利性,現(xiàn)在的高考改革、教育改革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美育的春天正在來臨?!钡拇_,美育對人的全面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還是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但已經有學校進行美育教學的改革與探索了。
古風社、墨吟文學社……每周二下午,福州屏東中學的同學們就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當中。學校依托音樂美術舞蹈專業(yè)的藝術特長班,開齊各種學生興趣的藝體社團活動,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個性和特長的發(fā)揮。除了積極讓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屏東中學還在體音美特色教育的基礎上,積極開發(fā)美育系列課程,構建美育課程體系。學校從“德育審美、知識審美、藝術審美、形體審美”四個方面構建了審美課程體系,開發(fā)了7本校本教材,并組織實施了美育課程。
把社團活動和美育課程融合在一起可以說是福州屏東中學對美育的探索。在山西太原,從2011年開始就對音體美進行了學科測查,針對農村藝術、體育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并以課堂為載體,充分進行課堂美育教學改革。北京市也早在2011年就開始重視美育了,北京市財政撥款支持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等社會資源單位,城區(qū)每生每年150元,郊區(qū)每生每年200元,惠及百萬名北京市中小學生。把課堂“搬”進博物館,也使美育走出學校,走進了社會。
事實上,很多學校早就在思想上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行動上卻依然是“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主要表現(xiàn)在,應試教育幾乎完全擠走美育的應有地位。比如幼兒教育小學化,提前教授小學階段的語數(shù)外等學科知識,本應占主導地位的音樂、美術、戲曲等啟蒙階段的藝術教育,卻成了附庸。尤其在中小學校,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長期被主課擠占,不僅課時少,且?guī)熧Y嚴重缺乏,致使美育長期處于整個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國中小學美育教育占到總課程量的9%到11%,而美育教師僅占教師總數(shù)的6%,全國1068萬基礎教育教師當中,美育教師只有不到64萬。可見美育之落寞。
有專家認為:要想改變美育的地位,最關鍵的問題是完善升學評價體系。如果升學評價體系不變,地方政府就無法改變高考政績觀,進而不會重視音樂、美術師資建設和設施配備,學校進行音美教育,也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在推進評價體系改革的同時,還要針對學校美育的開展,給地方政府、學校設置一些硬性指標:依法保障學校的投入,按編制配齊音樂、美術教師,不能有編不補缺編,或者不給學校音美教師編制;保證音樂、美術器械配備達標;保證音樂、美術課程的正常開設,不得擠占音樂、美術課程的時間,用于上其他課程。對于不能達到以上硬性指標的地方政府和學校,要依法追究責任。
關鍵詞:小學生;美育;情趣
美育是學生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別是美術欣賞教育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方面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明確學美術不是為了培養(yǎng)“大畫家”,更重要的是提高個人的整體素質。在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小學美術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著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美術教育的目的
目前,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yǎng),重視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調個性形成,注重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lián)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ǎng)全面協(xié)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tǒng)一。但是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fā)展外,還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教育,這說明中國的小學美術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美術課堂審美情趣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作為普遍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結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的目的主要不是培養(yǎng)藝術家,而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為前提,在美術課堂上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但是目前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課堂教學存在重技法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只重視個別而忽略了全體,使美術教學出現(xiàn)一定偏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廣大教師的教學實施中,大部分教師非常重視繪畫課的教學,手工課則選擇較容易的內容教,對于欣賞課,大部分教師則是一帶而過,教師本人也不知怎樣欣賞或不知道該怎么教學,所以如何在欣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真正達到欣賞教學之目的,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
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培養(yǎng)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絕不能把審美教育簡單地理解為加強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課,而是應該把審美教育寓于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當中,在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yǎng)。其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引向自然、引進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深入情境理解作品
目前,隨著教學的改革,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單單只是一個單純的講授者。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相關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和體驗,形成生動鮮明的表象特征,從而加深對材料的理解和認識,在欣賞領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無論是外國的美術作品中的形象,還是中國古人的山水情結,甚至是民間美術樣式,都是當今學生比較陌生和排斥的,道德習慣的不同或者對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陌生都會對欣賞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感性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引發(fā)相應的情感體驗,體會作品產生的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蘊和含義。例如,在欣賞《清明上河圖》時,可以請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意境,融入其中,同時播放一曲古典音樂《高山流水》營造一種氣氛。最后再請學生談談他們自己的內心感觸。在意境中,讓學生有了品味的時間與空間,給了學生消化、發(fā)現(xiàn)、吮吸、提高、馳騁的廣闊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賞中的藝術氛圍會變得更濃。
2.在美術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在平常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只是繁瑣地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來做平淡的介紹,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歷史事件進行介紹、講解的比較少,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長久以往,教師的思想中就日漸喪失對學生審美情趣進行培養(yǎng)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就偏離了美術素質教育的宗旨。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重視對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美的環(huán)境。比如,在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時,就可以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用簡練的語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然后就可以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使學生在處于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人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使之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到處都有,美育的途徑十分豐富,方法靈活多樣。美育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在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美術教學作為學校美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并不僅僅像其他學科一樣只是滲透美育,因為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分支,它通過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美。學校應該加強小學美術課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學習更加主動。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展開,思維被激活,能力得到培養(yǎng)。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從抑制到興奮,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審美情趣,還能提高他們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之成為多才多藝、和諧發(fā)展的新人。
參考文獻:
[1]陳杰.論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22).
[2]王香芹.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對話的案例研究美術學[D].浙江師范大學,2012.
[3]王永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美術課教學經驗探討[J].才智,2014(5).
一、課題的提出
(一)現(xiàn)實依據(jù)及必要性
1、依據(jù)《美術課程標準》及《大綱》要求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3)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4)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
《課標》中指出“美術教育在于激發(fā)學生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美術欣賞是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美術作品、生活環(huán)境的感受、想像、體驗、理解和判斷等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的心理活動,達到以美促知,以美啟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從而獲得終身的、可持續(xù)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去研究和探討。
2、目前小學欣賞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課程(課型)不被重視。我區(qū)現(xiàn)使用人美版教材每冊美術19課,專題欣賞只有1-2節(jié)課。市區(qū)級賽課活動中,容易出課堂效果的往往是實作課,許多學校對美術教師的考核機制和評價標準只看學生的繪畫作品……于是,美術課程偶被挪作他用,各級賽課的“指揮棒”導向,學校的評價標準,讓許多教師放棄上欣賞課。
(2)欣賞課教材與學生認知脫節(jié)。我區(qū)現(xiàn)用人美版美術教材,每冊一般在開始和結尾各安排一節(jié)專題欣賞課,但這些課程的內容普遍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脫節(jié)。出現(xiàn)知識性、專業(yè)性上浮,趣味性偏低的局面,課程一旦游離于學生感知之外,欣賞難以直抵心靈,觸動共鳴。長期下去,學生與老師都會喪失教學興趣。
(3)美術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欣賞課發(fā)展的不均衡關系。教師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的欣賞能力。盡管,我校的美術教師均為專業(yè)美術院校畢業(yè)的專職教師,但欣賞課教學關乎這個教師的美術專業(yè)知識、其他領域知識、理論結構、表達方式等綜合人文素養(yǎng)。對于綜合性強的欣賞課教學,大家都感到難以駕馭。
(二)課題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1、小學美術欣賞的概念界定
欣賞:欣賞就是從一個作品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種很愉快的感覺,是個看似簡單卻十分深奧的東西。
美術欣賞:美術欣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lián)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xiàn)象的活動。
2、小學美術欣賞的重要性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yè)形式,是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羅克韋爾?肯特曾說過:“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彼?,作為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接受新的觀念。同時應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fā)展的道路。
因此,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美術教研組確定了《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
二、課題研究概況
(一)研究目標與內容
1、收集整理適合各年段的欣賞媒材。
2、探索小學各年段適合學生欣賞的美術內容,形成專題欣賞課。利用平時的教學,養(yǎng)成隨堂欣賞的習慣。
3、每天利用課前三分鐘,了解一位名家或欣賞一幅名畫。
4、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及鑒賞水品。
5、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美與生活的認識及應用。
6、使欣賞課程專題化,常態(tài)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欣賞課程。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對我校各年段的學生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他們感興趣的美術學習內容。
2、文獻檢索法:查閱資料,了解欣賞課教學已有的研究成果。
3、實驗法:將我校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分年段進行實踐探索及研究。
4、案例分析法:針對具體的課例進行研討、分析。
(三)研究過程
1、前期準備階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1)調查美術課堂現(xiàn)狀,了解學生美術欣賞興趣;(2)收集資料、學習理論;(3)討論制定實驗研究方案,撰寫課題申請報告及開題報告;(4)嘗試研究。
2、中期實施階段(2011年7月―2013年2月)
(1)調整課題實施計劃;(2)繼續(xù)收集文獻,充實理論基礎;(3)進行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4)撰寫中期報告,總結反思。
3、后期總結階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全面總結,歸因分析;(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3)整理研究論文、教學案例等文字與光盤資料。
三、課題研究主要成果
通過兩年時間的實驗和研究,教師和學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收獲。
(一)學生方面
1、學生掌握了欣賞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美術欣賞的審美能力
研究之前,一件作品讓學生評述,他一般都只會說色彩鮮艷、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等簡單、表面的評價詞。這是由于學生對作品缺乏深入感知,作品內涵沒有深入挖掘。通過欣賞教學后,學生逐漸明白,鑒賞一幅作品,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過程。一般欣賞一個作品,先要看整體――看局部――看神態(tài),進行初步感知;接著了解作者――了解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因――了解作品技法來自何種流派,進行深入了解、理性理解;最后結合自己的已有生活感受,思維作者意圖及作品思想、價值意義等,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成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健康的審美能力的人。
關鍵詞:發(fā)揮 藝體職能 提高 學生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69
小學教育,是人生中成長發(fā)展的基礎教育。重視和發(fā)展小學生綜合素質,能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個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就是道德的、智力的、勞動的、審美的、身體的幾方面都和諧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應重視小學生藝體素質的教育。目前,農村小學的藝體教育教學仍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人們的認識和重視不夠。普遍的人都認為,小學生只要抓好語數(shù)基礎學科就行,對藝體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藝體素質,家長幾乎不過問,只關心語文、數(shù)學成績好不好。還認為藝體方面對學生智育發(fā)展的幫助不大,甚至會耽誤語數(shù)學習成績。
其次藝體師資力量較弱。農村小學缺乏音、體、美專職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兼職教師術科專業(yè)能力較差,阻礙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
再次設備設施較差。藝體方面的場地器材欠缺。
四是社區(qū)、家庭藝體氛圍淡薄。農村根本就沒有藝體培訓班,小學生也不可能在社區(qū)、家庭得到藝體素質的培養(yǎng)。
以上因素,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是教育現(xiàn)實發(fā)展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為了發(fā)揮好學校主陣地的藝體職能,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我們進行了兩年多的課題研究,探索出一條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一是抓好藝體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擬建課堂教學模式;二是為學生提供實踐載體;三是充分利用鄉(xiāng)土環(huán)境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藝體活動,提高小學生的藝體素質,促進小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健康素質等的融合發(fā)展。
第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擬建了創(chuàng)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美育組:擬建了“主題創(chuàng)意設計謀篇構圖繪畫涂色勾邊”的教學模式。
體育組:擬建了“本課堂內容與目標熱身訓練五步三查教學法放松活動”的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結構說明:第一步:獨學;第二步:對學、群學;第三步:組內小展示;第四步:班內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一查:在學生獨學時;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三查:在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時。
綜合組:數(shù)學學科,每堂新授課,擬建了“一名優(yōu)等生授新知識教師點撥師生總結學生作業(yè)”的教學模式。
每次輪流安排兩名班上的優(yōu)等生,在課外預習新授知識,上課當小老師。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收到了極好的課堂效果。
第二,提供活動載體,為學生實踐訓練搭建平臺。
美育組通過“辦黑板報、手抄報、繪畫展出、硬筆書法、手工操作”等,促進美育素質發(fā)展。
每月根據(jù)學校德育辦公室的安排,由學生辦一版主題鮮明的黑板報。每天中午預備后練十分鐘的硬筆書法。每期選出好的手抄報、繪畫作品在教學底樓文化屏風上展出。
藝體組通過“大課間韻律操、學生運動會、鼓號隊培養(yǎng)訓練、六一藝術節(jié)匯報展示等”,促進藝體素質的發(fā)展。
近三年來,體育、音樂組共同協(xié)作,教做并更換了兩套“大課間韻律操”。鼓號隊培養(yǎng)訓練,十二年從未間斷過。六一藝術節(jié)匯報展示,一年更比一年好。
兩年多的實踐研究表明,效果明顯,成績突出。如:2011年4月,大足縣舉行的中小學課間舞比賽中,我校榮獲“第一名”。并代表重慶市迎接國家級“數(shù)字校園”檢查進行匯演。參加了縣級六一慶祝匯演。2013年4月,我校的大課間活動,在大足區(qū)大課間活動錄像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第三,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
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組織能力、論文撰寫能力。課題活動的組織、開展的過程,加強了同事間的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圍繞這個課題工作,大家出謀劃策,有分工有合作,工作有條不紊;課題活動提高了教師教學設計能力,鞏固了課堂教學成果,提升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課題活動的開展,引發(fā)了教師對藝術活動教學深層次的思考,通過教學案例的設計、教學反思的總結、教學活動的記錄、教學論文的寫作等環(huán)節(jié),大大促進了教師的理論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研究的意識,增強了科研能力。促進了廣大專業(yè)教師的快速成長。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同時,積極探索全面的課程改革,努力構建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如:音樂教師唐釗,在2011年4月,縣級音樂優(yōu)質課競賽中,獲得“一等獎”;2012年區(qū)級音樂教師五項技能賽“一等獎”。美術教師楊丁怡,在2011年3月,縣級美術優(yōu)質課競賽中,獲得“一等獎”;2012年區(qū)級美術教師三項技能賽“一等獎”,并代表大足區(qū)到重慶市參加美術教師技能賽。科研室主任(兼音樂教師)何亞2012年被評為大足區(qū)“師德標兵”2013年5月,被評為大足區(qū)“勞動模范”。還有劉高蘭、劉達瓊、明信萬、夏興容等12名教師分別獲得區(qū)縣級各科優(yōu)質課獎和論文獎。課題研究不但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而且還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自身素質。他們正在以新的理念投身于教育教學之中。
第四,發(fā)揮好藝體學科職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經過近三年的課題實踐研究,得出總的結論:充分發(fā)揮藝體職能,拓寬了學生視野,開發(fā)了學生智力,增強了各學科的融合,促進全面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研究前,我校學生成績,在縣級抽測中,位居全縣71所小學30位左右,屬中等水平。研究后,學生成績在區(qū)級抽測中躍居全區(qū)前十位。2011年,獲大足區(qū)教委小學教育質量目標“二等獎”。2012年,獲大足區(qū)教委小學教育質量目標“二等獎”。
關鍵詞:湘西;美術教師;繼續(xù)教育;模式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主要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懷化市這三個市(自治州)組成,地理上屬于云貴高原的東部武陵山片區(qū),海拔較高。湘西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村寨居住較分散,人煙較稀少,交通條件較落后,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都不太發(fā)達。湘西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為少數(shù)民族居住,如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瑤族等,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qū)。受經濟、交通、文化等條件的制約,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普遍缺少教師,作為“小三門”的美術教師更加奇缺,許多學校無法開設美術課,少數(shù)能開設美術課的學校也多由非美術老師兼任,因美術老師年齡大、非專業(yè)、進修少等原因,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學效果普遍不容樂觀,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師急需通過繼續(xù)教育開闊視野,提升教學能力。
一、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學繼續(xù)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老師對繼續(xù)教育的思想認識上不重視
因農村學校開課多老師少,教師教學任務重,且美術課程不是考試科目,基層學校對派出美術老師參加繼續(xù)教育普遍不重視。1.領導對派美術老師參加繼續(xù)教育活動不是很重視。學校領導不能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美術老師的繼續(xù)教育,不少學校的領導認為“美術老師沒有必要外出培訓”“美術成績好也不能提高升學率”“美術老師外出培訓就是玩”“美術老師不參加外出培訓,在農村學校也能上課”。2.美術老師對外出參加繼續(xù)教育缺乏主動性。年齡大的老師認為自己反正快退休了,沒有必要出去辛苦的學習,年輕的老師認為自己畢業(yè)不久,在師范院校學習的知識還可以維持課堂教學。中年老師面臨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生計問題,也不愿意外出培訓。這些消極的認識和態(tài)度會影響參加了繼續(xù)教育的美術老師,也會使一些一線老師對繼續(xù)教育的質量產生懷疑,影響繼續(xù)教育的培訓質量。
(二)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方式單一
1.參訓老師專業(yè)基礎、年齡結構的差異影響了培訓效果。繼續(xù)教育美術培訓班經常把專業(yè)美術老師、非專業(yè)美術老師混合在一個班級開展教學,而且參訓老師的基礎不同,年齡不同,但大家都學習同樣的內容,這樣難以評價學習效果,難以評優(yōu)評先,影響了培訓工作的開展和參訓美術老師的積極性。2.專家授課內容與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一線老師的實際需求有一定距離。繼續(xù)教育的培訓老師一般以專家為主,許多專家是高校教師,省級教研員,或深圳、湖州等來自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美術特級教師,這些專家們確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績,但專家們的講課內容普遍以城市或遠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為基礎,對于湘西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學校而言接地氣不夠,專家們引領的道路與廣大湘西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交通不便、信息滯后、經濟不發(fā)達的現(xiàn)實有一定的距離。3.培訓方式單一,學員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許多湘西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美術老師在一線工作多年,教學經驗較豐富,理論基礎普遍不扎實,但許多繼續(xù)教育的培訓方式以講授為主,缺乏啟發(fā)性,基礎理論、名詞概念講解得多,而聯(lián)系湘西地區(qū)特有的文化資源、自然資源進行的案例分析講解得少,“滿堂灌”較多,師生互動較少,參訓學員主動思考不多,通過培訓得到的啟發(fā)有限。
(三)培訓指標少,教學任務重,培訓經費不足,教學與培訓的矛盾突出
隨著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師培訓規(guī)模的擴大,培訓人數(shù)的增加,教學與培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因教學任務重,有的學校派出老師上課后,原任課班級無老師代課,使基層學校不愿派老師外出參加培訓。湘西屬老少偏窮地區(qū),經濟上本來就欠發(fā)達,主管部門送師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繼續(xù)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實施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學繼續(xù)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改進方法,建設具有湘西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特色的培訓模式
1.改進培訓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師培訓應該根據(jù)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地域特色開設課程,湘西地區(qū)閉塞的同時也保留了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資源,如民間節(jié)日“趕年場”“趕秋”“三月三”等,民間習俗“對苗歌”“過苗年”“賽龍舟”等,民間美術“苗族刺繡”“苗族剪紙”“土家織錦”等,在繼續(xù)教育注重教育的共性上如能突出湘西地區(qū)的“個性”,培訓效果定將事半功倍。2.設立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學繼續(xù)教育利益驅動機制。湘西地區(qū)許多美術老師都是非專業(yè)老師,她們和城市美術專業(yè)老師相比,可能素描、色彩等專業(yè)知識技能不突出,但她們大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美術技能,如刺繡、木雕、編制、泥塑等,非專業(yè)美術老師的技能考核方面,湘西自治州已經開始使用民間美術技能作為評價項目,如果結合繼續(xù)教育在職稱評定、晉級晉升方面也能增加民間美術項目,老師們參加繼續(xù)教育的積極性會更高。
(二)申報相關基金會的培訓項目,爭取資金政策的支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熱點問題,許多民間基金會也關注教育,關注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基層老師的培訓,比如福特基金會、實事助學基金會、好未來公益基金會等多年來都關注農村地區(qū)教學教學。在政府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引入民間基金會的力量,廣泛開展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美術教師培訓,能提升教師水平,促進教育公平。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的“蒲公英行動”自2003年從鳳凰縣啟動,一直以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文化傳承和教育公平為奮斗目標,現(xiàn)為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和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委員會主辦的“成就未來——少兒課外美術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蒲公英行動”在湘西地區(qū)以鳳凰縣為中心,組織了多輪湘西地區(qū)美術老師和校長培訓,先后有鳳凰縣臘爾山希望小學、阿拉鄉(xiāng)中心完小、文昌閣小學、龍山縣民安鎮(zhèn)二小、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附小、懷化鐵路第一小學、麻陽縣錦江小學等21所湘西地區(qū)農村學校的美術老師參加了相關培訓,這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美術老師參加培訓不需要原單位承擔任何費用,全由福特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深受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和當?shù)亟逃趾迷u,湖南省教科院市級美術教研員工作會議也曾在鳳凰縣召開年會,年會還組織全省美術教研員到臘爾山希望小學參觀考察,把湘西美術老師培訓模式向全省作了推廣?!捌压⑿袆印毕嫖魃贁?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美術老師和校長培訓一般在湘西舉行,這些培訓經常邀請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首都師范大學博導尹少淳教授,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廣州美術學院陳衛(wèi)和教授,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浙江師范大學李力加教授等專家等專家到湘西舉行接地氣的講座培訓,專家們甚至直接到阿拉中心完小、文昌閣小學、臘爾山希望小學等學校與師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很快,培訓效果顯著。阿拉鄉(xiāng)中心完小美術教研室的美術老師都是由語文老師、數(shù)學老師等非美術專業(yè)老師組成,她們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掌握了利用湘西當?shù)匚幕Y源轉化為美術資源的方法,她們開發(fā)的《苗族服飾》校本課程多次外出送教并入編教材,非專業(yè)美術老師組成的阿拉中心完小美術教研室被評為“湖南省優(yōu)秀藝術教研組”。箭道坪小學美術組老師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以少兒版畫為突破口,開發(fā)了《中國鳳凰少兒版畫》校本教材,學生作品多次遠赴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地展覽并獲獎。臘爾山希望小學美術教師龍俊甲老師是臘爾山第一位專職美術教師,2003年參加蒲公英行動,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開發(fā)了鄉(xiāng)村泥塑、樹皮畫等地方課程,先后榮獲“湘西州美術學科帶頭人”“湖南運達鄉(xiāng)村教師獎”“美術報2013年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師數(shù)量少、學歷低、底子差,急需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提升能力,開拓視野。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5]71號)指出:“重點關注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qū)美育教學條件的改善”“加強基礎教育階段藝術類學科教研隊伍建設”。2015年3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在出席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會議是也指出:“要努力配齊配好專職美育教師,重點補充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qū)學校教師?!眹乙呀洶l(fā)現(xiàn)農村藝術教育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逐漸認識到藝術教育對培養(yǎng)“一個全面的人”具有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育工作現(xiàn)在是中國歷史上最受到重視的一個時期,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美術教師若能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參加繼續(xù)教育培訓,結合湘西特色吸收外部力量為我所用,提升自身素質,定將建立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美術教育新模式。
作者:谷熾輝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 挖掘教材 課外活動
To know beauty, to discover beauty and to create beauty
------Talking about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ed into Chinese teaching
Pan Weinan
【Abstract】In elementary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design the teaching scene with heart, should dig out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actor hidden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adequately, should make students apperceive the feeling, aesthetic taste and aesthetic idea hidden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teaching activity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and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beauty. Only inspiring students with their feeling of Chinese class from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orm just can develop their intelligence quotient and educational quotient and prompt them to learn how to conduct themselves, learn how to live and how to study.
【Keywords】Creating condition Digging teaching materia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該做到既有趣,又有情,而且注重美,即加強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鮮明特色和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讓學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審美趣味及審美理想,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而且要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活動中去,并在生活中引導學生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在學生心田播下美的種子。只有從美育形式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課的情感,才能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智商和情商,激勵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審美活動是帶有濃厚的感彩的活動。古人講:“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兒童的審美情感是以形象感知為依托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引領學生進入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審美情感,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
1.1 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音樂是情感的渲泄,結合課文內容運用音樂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的情景,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特別是古詩大都繪聲繪色、情景交融,顯示出一個個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音樂引導學生剖析字句,展開聯(lián)想,從而領略其音響和色彩的美。
如在教學《牧童》一詩時,引導學生抓住“歌聲振林樾”一句,聯(lián)想那夏天知了唧唧喳喳、清脆悅耳的啼叫聲;又抓住“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聯(lián)想頑皮的牧童想捉知了的有趣場面。這里雖然沒有運用象聲詞,但是牧童歌聲、知了的鳴叫,聲猶在耳,令人神往。語文教材中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描寫是很多的,引導學生入境欣賞,觀其色、聞其聲,從聽和視的感觀上獲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1.2 利用黑板畫創(chuàng)設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思維的,小學生尤其如此。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而直觀形象的黑板畫能更快地讓學生明白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師在黑板上寥寥幾筆的簡筆畫,就像一條鮮明、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學生的心田,它讓學生的記憶變得那么的敏銳和牢固?!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同樣閱讀一段話,沒有圖畫提供的情境,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而有了圖畫提供的語境,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2.挖掘語文課本中的美育因素,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彩集中體現(xiàn)了藝術作品的美。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從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強美的享受。同時,語文課本本身就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每篇課文都蘊含著美,幾乎涉及美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如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和人性美。這些美都是以語言文字為信息載體的。課文是書面語言的海洋,里面的語言形式數(shù)不勝數(shù)。修辭上,有生動、貼切的比喻,有鏗鏘有力、富有節(jié)奏的排比,有形象、巧妙的擬人。風格上,有精煉的一語破的,有工整的、充滿韻律的對仗,有雅俗共賞的詼諧和幽默……可以說,各種形式、各種風格的語言應有盡有,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2.1 領悟意蘊美。作者為了造就更高的境界,力求“言有盡而意無窮”,常常在作品中將景與情結合得自然融洽而且有深刻的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感知形象的外部形態(tài)上升到理解形象的內在意義。對意境美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領悟,即除了了解作者的用心,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還要有自己獨到的感受,引發(fā)出超越文章有限意義的見解。如教《草》一詩時,要引導學生不僅理解野草秋天干枯而春天蓬勃茂盛、火燒不盡的情景,由衷地贊美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要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對不屈不撓、奮發(fā)向上精神的歌頌。這樣,挖掘語言內涵,體會文章的意蘊美,自是“別有一番‘美’味在心頭”了。
2.2 探求哲理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特別是古詩中有不少精當凝練、充滿哲理的佳句,飽含著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極大,因而千古傳誦,益人心智,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教益。還有一些文章通篇飽含哲理,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剖析這些如珠妙語或整篇文章,闡發(fā)其中的“理趣”,探求并欣賞其哲理美。如教學《要下雨了》一課時,教師抓住小白兔和小燕子、小魚、小螞蟻的對話,提出問題:燕子下雨前為什么低飛?小魚為什么要游上水面透透氣?螞蟻為什么要搬家?幫助學生理解下雨前一些事物的變化,明確“認識來源于實踐、依賴于實踐”的道理,體味文章的哲理美。
2.3 仿說、仿寫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一般指學生在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礎上,教師引導他們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仿照文中的句式進行了重新加工、提煉,創(chuàng)造出又新又美的藝術形象。學生可用自己的筆畫出來,可用自己的嘴說出來,也可用自己的手寫出來。從美育觀來看,這種仿說、仿寫、配畫是理解美和深化美的途徑之一,是學生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良好開端。
如當學習完《四季》一文后,老師深情地說:“課文寫得多美呀!現(xiàn)在讓我們也做回小詩人,學著課文中的樣子做一句詩吧!”于是出示小黑板:________,我是春天……
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是模仿的過程,但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模仿中有所創(chuàng)新。所以說,模仿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一條有效的途徑。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塑造人的情感和心靈,造就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的個性,而且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鍛煉學生的意志,產生美德。
3.開展課外活動,在大自然中吟詩引句以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自然是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的綠色課堂?!笔堑模笞匀皇墙k麗多姿的,到處都有美的足跡。春天來了,柳樹抽出了新綠的柳枝,孩子們吟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碧镆袄?,孩子們盡情地放飛五彩的風箏,體味“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愉悅。在夏季,新荷尖角出水,蜻蜓縈繞之時,把孩子領到池邊觀賞,在那蜻蜓站立荷尖的瞬間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愜意怡神。秋天,金風送爽,層林盡染。拾級而上,于蕭瑟的秋風中驚艷“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麗。冬天,去品味“風雪夜歸人”的溫馨,感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潔,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語文課是美的世界,是美的海洋。大自然處處都有美,只要我們在課堂內外注重發(fā)掘利用美育因素,就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使他們受益終生。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塑造人的情感和心靈,造就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的個性,而且會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全面的知識,鍛煉學生的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摘要:小學生德育教育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能夠填補我國小學教育的空缺,豐富傳統(tǒng)德育教育的內涵,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未來之材。在本文中,我們將從案例入手,對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案例分析
當前,社會飛速發(fā)展,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小學生的鑒別能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導致心理上和行為上的偏差。在學校中,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們應從小學生的心理入手,將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發(fā)掘出小學生內心的想法和渴望,為小學生解決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小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我們將從案例中學習和成長,分析小學生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積極探索解決方法。
一、將學生放在教學主置上
王某是學校的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平常成績較差,并且呈現(xiàn)出逐步下滑的趨勢。課堂上能遵守紀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老是趴在課桌上。不肯寫作業(yè),不寫回家作業(yè)。父親在外工作,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也沒有心思管他,對他放棄了。母親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沒有能力管得動,因為他的母親說上去根本不聽。由于害怕學習,不想完成作業(yè),又不愿意接受同學的幫助,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惡性循環(huán),沒有學習興趣,對學習越來越怕。他說,走進學校就討厭、害怕、無力,喪失了對整個學校生活的興趣。
在教學中,王某這樣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但是很多教師沒有重視到問題的嚴重性,將這類學生劃分到“壞學生”的范疇中, 對其不聞不問,使得學生更不愿意來到學校。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將學生放到教學主體的位置上,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主人,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解和溝通,讓學生能夠對教師敞開心扉,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用陽光、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戰(zhàn)。因此,教師與王某進行了深刻的談話,并用很多鼓勵性的語言,使王某漸漸打開心扉,與教師講述了自己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面對的問題。教師對王某心理中的擔憂和焦慮進行了疏導,并與王某的家長進行了溝通,讓家長多多關注王某的心理變化。慢慢的,王某在教師的關懷下漸漸拋開了陰影,擁有了更多的好朋友,與家長的關系也更好了,在學習上也更加努力,與同學互幫互助,終于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并成為班級中的數(shù)學課代表。
二、提高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并且對于教師的一舉一動非常敏感,教師的態(tài)度和話語將對小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是小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曾經遇到這樣一位教師,教學水平較好,是團隊中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但是卻非常不注重自己的口頭用語,經常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不注重自己的語言表達。例如,在他的課堂上曾經有一名女同學由于肚子疼曠課,這名女生的性格比較內向,面對男性教師不好意思說出自己曠課的原因,在教師詢問她的時候閃爍其詞、支支吾吾,最終這名教師由于生氣不由得講了很多臟話,使女學生心理上非常的害怕,以為教師在罵她,最終回家以后生了一場大病。這位教師本身沒有太大的惡意,只是在態(tài)度上和方法上存在著問題,就使一名學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損害。由此可見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性。
因此,教師必須要強化自己的德育意識,認識到自己行為對小學生在心理方面和行為方面的影響,全面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首先,應提高文化素養(yǎng),不僅讓自己在學科專業(yè)上有較強的素養(yǎng),也能夠具備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熏陶,使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審美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注重對自己行為的監(jiān)督,堅決不說臟話,注重自己的x表和衛(wèi)生,在品行方面給予小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應提高自己的學習素養(yǎng),在教學空閑時間多多學習額外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并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一個熱愛學習的教師形象,為學生做好帶頭表率作用。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
在課內,教師不僅寓德育教育于教學過程,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資料,從中受到教育,如帶領學生參觀民兵營,讓他們在跟軍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開展幫助老人活動,通過幫助老人與老人交流讓他們早點體會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最起碼要做些什么。還可以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社區(qū)假日小隊”、“扶助殘疾兒童”、“參觀污水處理廠”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須做什么。多讓學生參觀些革命烈士紀念館,沐浴在革命烈士的教育之下,體會新生活的來之不易,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這樣不僅智力得到發(fā)展,學生還在人際交往、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得到鍛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授課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游等一系列的活動深化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guī)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例如,在每年的元旦、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等我都會組織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然后通過板報、手抄報、寫感受、表演自編的節(jié)目或開辯論會、走出校門體會外界大自然的美好和社會的變化等等來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生活、內心充滿對生活的一種向往。這樣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風,南天涯,冉旭.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德育教育的實證研究[J]. 運動,2016,(18):58-59+135.
[2]閆闖,鄭航. 小學德育教科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嬗變――以四套人教版小學德育教科書為文本[J]. 課程.教材.教法,2015,(10):72-78.
[3]毛云飛,李宇. “立體交叉”:聯(lián)通和優(yōu)化兒童德育與心育流程――楚州實驗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創(chuàng)新研究[J]. 學子(理論版),2015,(08):35.
關鍵詞:審美教育;音樂的文化內涵;實踐音樂教育哲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8-0214-01
審美教育,狹義地講是通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進行教育,簡略回顧歷史,有關“審美的”(aesthetic)現(xiàn)論探討開始于18世紀,審美音樂理論19世紀方才出現(xiàn)在中歐。在中國,美育的歷史幾乎同人類文明的歷史同樣悠久。原始社會的巫術就是美育手段,周代形成的“六藝”,兩漢的賦,魏晉南北朝的辯談、書畫與雕刻,唐宋的詩詞,元明清的戲曲與小說都對人們起著審美教育作用。中國自實行近代學制以后,中小學里開設了唱歌、圖畫、勞作等課程。曾說過:“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p>
2000年研制的音樂新課標提出了它的音樂教育思想:“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該種哲學認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是審美教育,未來的課程改革將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這才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因此無論是課程標準還是教材,乃至教學的全部過程都必須體現(xiàn)這種理念?!蓖瑫r新課標也提出了審美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原則:“我們必須有效地調整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堅持音樂審美基本原則,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jié)奏、旋律、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中的激動人心?!崩啄摹兑魳方逃恼軐W》對20世紀音樂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音樂審美教育在全世界的音樂教育領域建立了一個廣泛的可被接受的基礎。我國的音樂新課標正是在審美音樂教育哲學的基礎上建立的,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貫穿了整個音樂教學領域。
雖然音樂新課標大力推崇審美音樂教育,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它的缺陷,我們沒有看到音樂新課標中關于“審美”的界定,也無任何理論闡釋,從其理論依據(jù)來看,它出自從席勒、康德美學理論的引用。審美音樂教育將音樂教育禁錮在“審美的牢籠”中,使音樂教育無法面向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的世界敞開。因為,音樂生活與人類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活動各領域息息相關。音樂審美教育是一種純粹的感知,它把“音樂”等同于“音樂作品”,并作為一種客體來認識它的本質,將“音樂”和“音樂作品”混為一談,這種音樂教育對音樂的關注過于狹隘,低估了音樂的過程以及藝術性的和創(chuàng)造力的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由于音樂作品是一種客體存在,這就限制著對音樂的理解和體驗,“審美教育”堅持聽者總是從審美角度聆聽,帶著對音樂作品音樂結構的專注。這種審美的音樂教學是一種“歐洲中心”的謬論,認為從審美角度聆聽音樂是最有價值或最有音樂性的聆聽,這是一種標準化的假設,而不是對世界各種音樂過程的真實描述。
隨著世界各民族的溝通與交流越來越頻繁,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教育領域都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態(tài)勢。在音樂教育界,人類學家提出“音樂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樂”這一思想,這為音樂教育理念指明了新方向。
2009年在廣州召開的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上,埃利奧特的《關注音樂教育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成為了專家一致認可的新理念。實踐音樂教育哲學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音樂教育哲學,它認為審美音樂教育為基礎理解音樂是遠遠不夠的。它強調音樂不僅是樂音的,從事音樂的實踐者、實踐者的行為、結果以及時間的整個過程,都會對音樂的意義產生影響。它對音樂的解讀和分析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結構、行駛本身,充分肯定了音樂的社會、文化內涵。它強調每種音樂文化的合理存在都有其無法取代的價值。實踐音樂教育哲學關于音樂體驗的觀點強調:音樂聽賞只是音樂實踐的一部分,作曲、改編、表演等等也是音樂實踐的組成部分,同時,音樂實踐脫離不了具體的音樂語境、社會文化、政治制度、,只有在不否認這些因素的前提下的音樂實踐,才是生活實踐的常態(tài)。
“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的理念在多元化的今天看來存在一定的缺陷。當我們把音樂的視野轉向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時,不光是音樂的哲學、美學呈現(xiàn)出它的多樣性,就是“音樂”本身也是多元的。我們需要了解對世界音樂文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學校音樂教育與時俱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金亞文.音樂新課程與示范教學案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