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級微觀經濟學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級微觀經濟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核心課程,對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探討,對解決方案的尋求既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研中對經濟學的假設與模型的設計的應用都有許多重要的作用,也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又普遍存在著諸多不足,鑒于此,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研究生在學習后的學習效果反饋,通過此調查希望找出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建立新的教學模式,為提高研究生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建言獻策。
一、實證調查分析
為全面了解此項工作的實效性,筆者本著能得到客觀的,學生坦誠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在該門課程授課完最終考核成績公布后的前提下,筆者通過對新疆農業(yè)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2014屆和2015屆新疆農業(yè)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yè)研究生,以及2014級高校師資人才培養(yǎng)計劃經濟管理專業(yè)10名學生,包括農業(yè)經濟管理,產業(yè)經濟學,金融學以及國際貿易等10個專業(yè)方向,這些專業(yè)在實際的科研分析過程當中都需要扎實的經濟學理論支撐。
針對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的《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做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狀況”的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58份,收回有效問卷57份,有效問卷占到98%。問卷設計內容包括:受調查學生的年級,性別,專業(yè)這三項基本信息;最終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課程形式,考核方式的滿意度,以及對該門課程授課老師提出的意見建議。
受調查的男生與女生人數各占總人數的一半。在這門課程的教學結束之后,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統(tǒng)計,可以非常直觀的,相對客觀的反映這門課程的最終效果,其中12%的學生,認為掌握的很好,37%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的較好,超過60%的學生認為自身對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掌握的一般,認為自己掌握的很差的同學為0,這反映出學生總體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不算非常理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6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難度適中,3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較難,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學生都有初級經濟學的基礎,因此該門課程的難度算不上很大,其中57%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難度最大的部分在于經濟學理論和思想過于深奧,31%的學生認為數學知識薄弱是學習該門課程的瓶頸,還有12%的學生認為曲線太過抽象,由于經濟學是一門理論假設與數學推到相結合的課程,所以任何一部分知識的薄弱都會對課程的把握產生影響。經過統(tǒng)計處理,結果詳見表3-1。
分析過程中,教材是重要參考依據,尤其研究生學習階段,本課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范里安編著,對于課程教材選擇是否滿意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55%的學生較滿意,38%不滿意,另外有4%和3%的學生分別選擇了很滿意和很差,表明學生對教材選擇的滿意度整體滿意度處于中上等水平,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推薦不同版本,不同風格的教材作為參考。在調查“值得繼續(xù)努力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方面,有超過60%的學生認為任課老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介紹學科新動態(tài),新發(fā)展方面做的比較好,當然也有20%多的學生選擇了較差。在課件制作,板書設計清晰準確程度的調查中,選擇“內容比較清晰”的占到了46%,選擇“內容單一”的占27%,剩下的15%。對這一環(huán)節(jié)很滿意,顯示了教師在該環(huán)節(jié)的水平總體是良好的,也有少部分教師在課件制作方面需要繼續(xù)下功夫。
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掌握程度分析。15%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11%的W生認為自己掌握了25%到50%的內容,65%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50%到70%,還有9%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總體達到了老師的預期水平。在學習方式的調查中62%的學生偶爾復習或者預習,19%在課堂之外對于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僅限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有4%從不復習和預習,只有15%的學生定期復習和預習,可見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
在對教師教學過程需要改進環(huán)節(jié)的調查中,有43%選擇延長學時,案例教學,這是值得所有任課老師欣慰的一點,不同于大多數課程學生要求縮短課時的呼聲,該門課程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不是那么低,可以認識自己的不足,他們希望增加課時,增加案例,以加深對課程的理解;27%的學生建議選擇淺顯的教材,對于這部分學生,就需要教師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引導他們重新系統(tǒng)的回顧初級微觀經濟學,為后期深入學習做準備;23%的學生認為老師可以組織更多的課堂練習,這部門學生可能是有考博意向的學生,有7%的學生認為應該壓縮教學內容。
從調查結果反映出, 83.15%學生認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學習目標普遍明確(由于主要以獲學分為主要目標,同時為今后考博做準備),認為考核形式及上課形式應該呈現(xiàn)多樣性。但在理論與實踐結合度、案例教學豐富度、認知實習指導程度方面都認為有不盡人意之處,所以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傳統(tǒng)《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受多種因素制約,在課程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論與現(xiàn)實教學存在較大距離,學生缺乏興趣,課程安排難度大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本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理論內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授課過程多采用理論授課短渠道教學模式,出現(xiàn)學生理論知識含混不清,應用實踐理解不深的現(xiàn)象。首先是學生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參差不齊,中級微觀經濟學設計的理論模型以及數學函數過多,會使學生產生學科嚴重脫離實際的感覺,覺得學這門課程無用,覺得乏然無趣,曠課率極大攀升,最終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惡性循環(huán)。其次是課程安排難度大,由于中級微觀經濟學難度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懂內容,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大部分研究生由于英語過級的壓力,或打工兼職等一些活動,以及跟導師做課題的需要,很少會利用課余時問來看相關書籍,因此學生們更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學完所需的一切知識與模型理論,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
(二)教學內容在設置上有一定偏頗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在以往授課中涉及內容總想著面面俱到,覆蓋到教材的全章節(jié)。實質上在教學過程中就顯示出教學內容的重點不突出,且未給學生給學習自主性的空間。自行查閱資料,讀文獻,并結合現(xiàn)實經濟社會的問題進行思考,解決農業(yè)經濟中的現(xiàn)實經濟問題。例如目前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中的一系列經濟學思考,經濟學模型的假設與推理。實行滿堂課的灌輸、未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相對顯的不足。
(三)教學案例中存在的不足
教學案例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偶爾出現(xiàn)顛倒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主次關系?!吨屑壩⒂^經濟學》案例教學只能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內容較多學時較少的情況下,教師注意案例教學不能占時過長,不能影響到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不能影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特有研究方法的理解與掌握,這樣會削弱經濟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第二,案例與課堂教學的需要緊扣程度不高。案例的編寫有時不能緊扣課堂教學的需要,不能僅僅為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引案例。撰寫案例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與閱歷來控制案例的難度。案例應該有鮮明的主題,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問題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1]。
(四)專題講座、專家講座學時相對不足
目前,該門課程的理論學時設置在50-60學時之間,每學時50分鐘,實踐教學學時0~2周,專家講座學時相對不足。教師最大的困惑是:僅限于理論知識的教學,無法完整開展實踐教學。在目前課程專題講座學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經濟學專題講座、討論遠遠不夠,只能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學能力等。這就不能全面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學習上的先進性、前瞻性、積極性顯的尤其不足,不能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很難培養(yǎng)出分析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
(五)教學考核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
考核方式目前顯的有些單一,缺乏靈活性。中級微觀經濟學考核方式,還是采用試卷考核的方式,而試卷內容以理論分析、簡答、選擇,以及計算組成。在考核過程中采用閉卷考核的方式,由于考試內容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這極大地削弱了考試分數作為一個科目評價標準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使得考試成績與學生能力不相符,最終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與聲譽。
三、實行科學的課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縮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距離
教師應積極開展科研、生產工作,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教師應該在努力搞好教學的同時,不斷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承擔縱向或橫向科研課題,從事實際科研項目,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撰寫專業(yè)論文或著作。授課教師應把自身盡快轉化成專業(yè)人士,并加強科學研究,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廣泛獲取信息,提高專業(yè)技能,拓寬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二)改變單一教師教學模式,實行教師多元化授課
中級微觀經濟學,涉及60個學時,僅由一名教師來授課,方式、方法上難免顯的一陳不變,上課的風格也是比較單一??梢試L試由三名主攻經濟學課程的多位教師共同分段完成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這樣可以調整學生上課的新鮮感,以及與教師的互動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學生效果,也降低授課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中的時間沖突,讓教師能夠很用心的完成他所負責的章節(jié)知識的講授。同時可以避免因個別教師外出進修或者出差過程,造成課程量積壓,而使后期集中上課帶來的學生強度大,學習效果不佳的狀態(tài)。
(三)多種教學方式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資源,設置有效的課堂教學內容,借助互聯(lián)網的課堂教學,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開辟學生自由討論板塊,學生可以在此論壇發(fā)表自己對于該課程的理解和認為授課老師有待改進的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個實時更新的教學反饋信息庫,為改進教學方式提供事實依據。此外,借助“翻轉課堂――參與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課程+專家講座+經濟學課題專題講座”組合的教學模式,嚴格要求學生必須撰寫專業(yè)論文,課余時間要求學生借助“慕課-中國大學MOOC”的形式做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全方位立體式的進行教學方式與模式的大膽嘗試與改革。
(四)建立科學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
對學生成績的考核應采取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具體指標應涵蓋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平時考核包括:課堂測驗、討論、課程論文、出勤這幾個方面,期末考核通過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己朔绞礁囊詫憣I(yè)論文為主,注重專家講座的思考反饋、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自主W習效果的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也改變以往的由一名教師掌握一門課程的成績,而變?yōu)槎嗝處煿餐源疝q的形式,給出學生的平均學習成績,最終考核成績體現(xiàn)出更加的客觀性,降低一位教師評判的主觀性可能。
(五)采用問卷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跟蹤畢業(yè)生去向和成長軌跡
對本專業(yè)學生在課后,進行相關的問卷跟蹤調查,在問卷中設計學習需求、學習偏好的教學方式、受歡迎的講授內容等問題,然后通過調查結果,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追蹤了解畢業(yè)研究生在企業(yè)和單位工作中的學習和成長過程,探討所設課程對其職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探討研究生教育及課程設置等因素對其職業(yè)生涯的影響,并通過比較不同畢業(yè)生職業(yè)發(fā)展軌跡,探討研究生在校期間課程學習對其后續(xù)發(fā)展的作用,及制約其發(fā)展的不利因素,為今后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蘇海洋,獨立學院“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一一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為例[J].教改課改,2015(12):76-77
關鍵詞: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 培養(yǎng)模式 經濟學專業(yè) 課程設置
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探索多種培養(yǎng)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不斷涌現(xiàn)的局面?!币虼伺囵B(yǎng)拔尖型創(chuàng)新人才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大學經濟學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然而我國的經濟學教育與不斷發(fā)展的市場經濟的要求仍有較大的差距,教學內容空洞,教學手段單一,基本保持教師填鴨式授課、學生記憶背誦的傳統(tǒng)模式。每年大量的經濟學學生畢業(yè),但合格的經濟學人才卻非常稀少。如何盡快改變經濟學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提高經濟學本科畢業(yè)生的專業(yè)水平,不僅關系到我國高等院校經濟學教育的長期發(fā)展,而且還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體制的發(fā)展與完善。本文在系統(tǒng)研究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以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模式,并且主要以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稱MIT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等知名院校經濟系為例,從專業(yè)要求、課程設置等方面研究美國經濟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的先進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我國經濟學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1.經濟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體系設置的理論分析
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品格,在某個方面或某個領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而課程體系設置是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的物質載體。課程體系是承擔特定人才培養(yǎng)職能功能、具有特殊結構和組成部分、具有延伸性、開放性等特點的知識組織結構,課程體系構成了一個學科的基本范式,這種范式使得各門課程形成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具體落實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目標,確立專業(yè)規(guī)格與專業(yè)品質,區(qū)分不同人才學科的人才特征,同時課程體系設置海必須反映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經濟社會要求,跟蹤本學科發(fā)展的前沿,既要有知識體系的穩(wěn)定性,也要有知識內容的革命性和前瞻性,同時還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濟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與課程體系的設置實現(xiàn)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
1.1以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實現(xiàn)課程體系的組織和優(yōu)化。要按照經濟學科的特點,實現(xiàn)課程的豐富性、回歸性、聯(lián)系性與嚴密性,使得課程的規(guī)劃、研究和設計過程逐漸完善。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結構合理的基礎知識、自覺的學習意識和較強的自學能力。
1.2以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實現(xiàn)科學性與發(fā)展性相協(xié)調。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意見中明確指出:“必須考慮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反應科學技術發(fā)展趨勢,從整體優(yōu)化角度開展課程體系的優(yōu)化及教學內容改革”。經濟學是一個涉及面廣、分支多、理論性與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而且變化頻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各種理論和體系層出不窮,需要我們結合經濟學理論的發(fā)展和社會經濟的需求,將整個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各個模塊、各門課程科學合理地、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方法相配合、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同時,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隨著手機、電腦、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媒體的強勢傳播,青年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在不斷變化,手機閱讀、互聯(lián)網閱讀成為閱讀的主流,這樣在當代學生中,知識碎片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許多學生難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更要重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1.3以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做到普適與特色相結合。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效率問題的科學,因而具有普遍適用性,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中要尊重經濟學體系的一般內容與范式,做到課程體系的普遍適用。然而,每一個高校的研究與教學偏好又都有所不同,其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甚至基本觀點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完全一模一樣的課程體系設置不符合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差異化生存、特色化發(fā)展是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就課程體系設置而言,也要體現(xiàn)差異化、特色化,學校要因校而異,根據自己的教學定位和理念,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專業(yè)優(yōu)勢,著眼經濟建設的前沿變化,預測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趨向,開發(fā)出相應的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課程體系。
1.4以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做到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相平衡。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應具有全面的素質和廣博的知識結構,只有深入掌握本學科理論知識、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才能具備觸類旁通的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理論上有所突破,眾所周知著名經濟學家赫伯特?西蒙,既是經濟學界的大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也是著名的計算機專家,曾榮獲美國最高的計算機科學獎項。因此,在經濟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必須重視通識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大量開設理工、人文、社科、藝術等方面的基礎課程,開設交叉學科的綜合課程以及跨學科的講座等等,打破專業(yè)限制,實現(xiàn)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
2.美國四所著名高校經濟學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
一是在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方面,美國多所著名高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制度,教學模式等等多方面的內容,就教學模式而言,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課程設置上,美國多數高校實施的是通識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程結構設計,但各校的課程分類與組合不盡相同。如麻省理工學院為理工類學生開設人文社會課程,以保證文理學科相互滲透。二是在教學內容方面,研究型大學處于核心地位的是研討課,還有跨學科的專題學術討論課程、導師輔導課以及問題情境式教學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美國還十分重視開設創(chuàng)業(yè)課程,硅谷60%-70%的企業(yè)都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和教師創(chuàng)辦的。三是教學方法靈活,研究性教學等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經濟學教學方面,為了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分析方法,美國大學在設置本科經濟學課程時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計量學以及經濟分析與應用等方面課程細分為初級和中級兩個層次,在經濟學專業(yè)一年級,開設初級經濟學原理,二年級學習中級經濟學在初級課程中對新生只講授經濟學的原理與方法,不涉及高等數學方面的內容在學生具備基本的經濟學素養(yǎng)和相關的數學知識后,才允許修讀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中級微觀應用分析、中級宏觀應用分析等方面的課程,有的學校在選修課程上還開設高級微觀理論。以下是MIT、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學校經濟系課程設置。
2.1 MIT本科課程設置[1]:
2.1.1一般經濟學理論,這一類課程包括微觀經濟理論與公共政策、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理論、中級應用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學閱讀與討論、經濟學專題、博弈論的經濟應用、經濟學與心理學、戰(zhàn)略與信息等課程。
2.1.2產業(yè)組織,包括產業(yè)組織與競爭策略、衛(wèi)生經濟學、經濟學與激勵:理論與應用等課程。
2.1.3統(tǒng)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包括經濟學中的統(tǒng)計方法、計量經濟學、經濟學中的研究與交流:主題、方法與應用、高級計量經濟學等課程。
2.1.4國民收入與金融,包括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環(huán)境政策與經濟學、能源決策、市場與政策、能源經濟學與政策、金融經濟學、教育經濟學、信息技術與美國勞動市場等課程。
2.1.5國際、區(qū)域與城市經濟學,包括城市與區(qū)域經濟學、國際貿易等課程。
2.1.6勞動經濟學與勞資關系,包括變化的經濟中的美國勞動力、勞動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等課程。
2.1.7經濟史,包括中世紀經濟史的比較研究、金融危機的經濟史、資本主義以及對它的批評、世界貧困問題等課程。
2.1.8經濟發(fā)展,包括發(fā)展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與經濟發(fā)展等課程。
2.2 MIT研究生經濟學課程設置[2]
2.2.1一般經濟學與理論,包括經濟學家的數學、微觀經濟理論Ⅰ、微觀經濟理論Ⅱ、微觀經濟理論Ⅲ、微觀經濟理論Ⅳ、博弈論、契約理論、博弈論專題、獨立研究論文、討論:經濟學專題、經濟學閱讀討論等。
2.2.2產業(yè)組織,包括產業(yè)組織Ⅰ、產業(yè)組織Ⅱ、衛(wèi)生經濟學討論、集體選擇理論:經驗檢驗、集體選擇理論:制度與實證政治理論等。
2.2.3統(tǒng)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包括經濟學中的統(tǒng)計方法、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非線性計量經濟分析、高級應用計量經濟學專題、應用計量經濟學專題、經濟研究討論。
2.2.4金融經濟學,包括金融經濟學簡介、高級金融經濟學Ⅰ、高級金融經濟學Ⅱ、高級金融經濟學Ⅲ。
2.2.5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Ⅰ、動態(tài)最優(yōu)方法應用、宏觀經濟理論Ⅱ、經濟增長、宏觀經濟理論Ⅲ、經濟波動、宏觀經濟理論Ⅳ、經濟危機、宏觀經濟學專題、高級宏觀經濟學Ⅰ、高級宏觀經濟學Ⅱ、高級宏觀經濟學Ⅳ。
2.2.6公共經濟學,包括環(huán)境政策與經濟學、公共經濟學Ⅰ、公共經濟學Ⅱ、高級公共經濟學專題、環(huán)境經濟學與市場失靈的政府反應。
2.2.7國際、區(qū)域、城市經濟學,包括城市與區(qū)域、城市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國際經濟學Ⅰ、國際經濟學Ⅱ。
2.2.8勞動經濟學和勞資關系,包括勞動經濟學Ⅰ、勞動經濟學Ⅱ、高級勞動經濟學專題、勞動市場關系與職業(yè)流動性。
2.2.9經濟史,包括經濟史等課程。
2.2.10發(fā)展經濟學,包括發(fā)展經濟學:微觀學問題與政策模型、發(fā)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社會主義經濟改革、政治經濟學:制度與發(fā)展、經濟制度與增長政策分析、政治經濟學1:國家與經濟的理論等課程。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主要課程:核心課程:價格理論(分為Ⅰ、Ⅱ、Ⅲ)(應是微觀經濟學)、收入理論(分為Ⅰ、Ⅱ、Ⅲ)(應是宏觀經濟學)、數量分析方法(包括經濟學中數理方法導論、經驗分析Ⅰ、Ⅱ、Ⅲ);專業(yè)課程:數理經濟學(包括博弈論、信息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專題)、計量經濟學與統(tǒng)計學(包括高級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專題、市場專題(貝葉斯方法在營銷與微觀經濟計量學中的應用)、經濟史(包括人口與經濟、商業(yè)倫理、市場營銷的經濟學與人口統(tǒng)計)、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本(包括應用價格理論、人力資本、知識與技能經濟學)、數量經濟分析(生命周期動態(tài)學與不平等、社會相互作用與不平等)、經濟增長/國際貿易(經濟增長專題、國際貿易與增長、國際貿易中的數量分析)、公共部門經濟學(政治學的經濟模型、公共部門經濟學、公共部門中的發(fā)展經濟學)、計量勞動經濟學(微觀數據分析Ⅰ、Ⅱ、Ⅲ)、宏觀經濟動態(tài)學與金融市場(宏觀經濟的隨機模型、公共財政與宏觀經濟動態(tài)學、金融市場的動態(tài)模型)、金融經濟學(金融決策理論Ⅰ、Ⅱ、Ⅲ)、資產定價(資產定價、實證金融專題、資產定價專題)、產業(yè)組織(高級產業(yè)組織理論Ⅰ、Ⅱ、反托拉斯與產業(yè)組織)。另外有很多討論課程,還有方法論的訓練課程。[3]
哈佛大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一般經濟學、經濟理論、經濟思想史為一類,包括微觀經濟理論Ⅰ、Ⅱ、文化經濟學、宗教與資本主義的產生、博弈論Ⅰ、Ⅱ等;計量經濟學與數量方法,包括應用計量經濟學、金融計量學專題等;經濟史、發(fā)展經濟學,包括經濟發(fā)展、發(fā)展經濟學Ⅰ、Ⅱ、發(fā)展政策設計、經濟增長理論;貨幣和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部門經濟學,包括公共經濟學與財政政策Ⅰ、Ⅱ、衛(wèi)生經濟學等;國際經濟學,包括國際金融、高級國際貿易專題等;產業(yè)組織與規(guī)制、環(huán)境經濟學,包括產業(yè)組織Ⅰ、Ⅱ、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包括公司金融、企業(yè)家精神的理論與經驗研究、行為金融;勞動、人力資本與收入分配、城市經濟學為一類,包括社會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科學經濟學。另外有大量的閱讀、研究、討論課程安排。[4]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課程設置:1)第一年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分析Ⅰ和Ⅱ、經濟學家須掌握的數學方法,計量經濟學Ⅰ和Ⅱ;2)經濟發(fā)展,包括經濟增長與發(fā)展Ⅰ和Ⅱ、科學、技術與經濟增長、產業(yè)發(fā)展、公共財政Ⅰ和Ⅱ;3)計量經濟學,包括微觀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經驗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理論、計量經濟學專題Ⅰ和Ⅱ、計量經濟學討論會;4)經濟思想史,包括經濟思想史;5)產業(yè)組織與規(guī)制,包括產業(yè)組織專題、產業(yè)組織專題Ⅰ、Ⅱ和Ⅲ、產業(yè)組織討論會;6)國際經濟學,包括國際金融、貿易與金融政策中的戰(zhàn)略問題、貿易協(xié)定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貨幣與金融、貿易與發(fā)展專題、國際貨幣經濟學專題、商業(yè)政策專題、全球經濟政策、經濟地理專題、國際貿易討論;7)勞動經濟學,包括勞動經濟學Ⅰ和Ⅱ、勞動經濟學專題;8)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理論,包括宏觀動態(tài)學專題、高級宏觀經濟分析Ⅰ和Ⅱ、宏觀經濟學與一般均衡理論、經濟分析專題Ⅰ和Ⅱ、應用宏觀經濟學與金融、經濟模型中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貨幣理論與政策、高級經濟學經驗研究專題、貨幣經濟學討論會、經濟波動討論會;9)微觀經濟理論與數理經濟學,包括高級微觀經濟分析Ⅰ和Ⅱ、群體決策的建模與分析、經濟學家的高級數理經濟學方法、數理經濟學專題、金融與貨幣的一般均衡基礎、博弈論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控制論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機制設計、契約與組織、政治的經濟分析專題、市場設計、產業(yè)競爭的經濟學與政治學、微觀經濟學討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討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研究方法討論;10)公共財政,包括公共財政Ⅰ、Ⅱ、Ⅲ、公共經濟學基礎;11)其他課程,包括美國經濟史、歐洲經濟史、日本的經濟組織與發(fā)展、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專題研討、蘇維埃與后蘇維埃經濟、中東歐、后蘇維埃國家以及東亞改革國家的轉軌問題、城市經濟學、集體行動的政治經濟分析、政治經濟學理論、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轉軌經濟學、歐洲一體化的經濟分析、日本經濟問題、衛(wèi)生經濟學專題;12)討論,包括經濟理論、貨幣與宏觀經濟學、勞動與人力資源、國際經濟學、發(fā)展與環(huán)境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產業(yè)組織與戰(zhàn)略、應用微觀經濟學與勞動。[5]
3.美國高校經濟學課程設置的特點
從前述具有代表性的美國高校經濟系課程設置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3.1課程體系完整,數目龐大
每一所大學開設的經濟系課程幾乎都涵蓋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從一般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到經濟學的各個分支領域如勞動經濟學、衛(wèi)生經濟學、經濟增長、經濟發(fā)展等無所不包,課程數量龐大。哈佛大學2009年秋季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20門,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50門之多。由于課程內容豐富,數量龐大,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術興趣以及今后的職業(yè)選擇,靈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有助于實現(xiàn)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權衡,也有利于教師專注于某一個研究領域,提高研究與教學的質量,同時也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課程層次豐富,結構合理
美國高校經濟學課程體系布局合理,課程之間內在的結構關系、邏輯聯(lián)系得以完善。
首先,課程層次性強,課與課之間的縱向銜接緊密。在課程設置上,遵循知識傳授的漸近規(guī)律,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式,構建完整的經濟學課程體系。各大學都把一些主要的經濟學課程分解成幾個由低至高的級別,如微觀經濟學Ⅰ、Ⅱ、Ⅲ,宏觀經濟學Ⅰ、Ⅱ、Ⅲ,計量經濟學Ⅰ、Ⅱ、Ⅲ等等,讓學生拾級而上,步步升高,幫助學生既打好專業(yè)基礎,又掌握更高深的知識。
其次,注重經濟學方法的訓練。美國高校在經濟學課程體系的設計中,特別強調現(xiàn)代經濟分析研究方法的教學,開出了大量統(tǒng)計方法、數學方法、計量經濟學、微觀宏觀經驗研究方法、數理經濟學方法等課程,并且分為多個不同的層次,這樣的課程設置,有助于學生掌握現(xiàn)代經濟學研究的主流理論和方法。通過經濟理論與經濟方法課的結合,以突出定性經濟學與定量經濟學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既理解相關的經濟學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論的定性表述,又能把這些理論化解為具體的假設,并運用統(tǒng)計資料和方法,對其進行規(guī)范化的定量檢驗。
第三,注重跨學科培養(yǎng)。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經濟系設有經濟數學(Econ-Mathematics)、經濟統(tǒng)計學(Econ-Statistics)、經濟運籌學(Econ-Operation Research)、經濟哲學(Econ-Philosophy)、 經濟政治科學(Econ-Political Science)五個跨學科方向,學生的培養(yǎng)由兩個系共同完成,各個方向均有自己的學分要求,其中前兩個對數學的要求很高,分別占總學分的22%和44%。這樣的跨學科培養(yǎng)是緊跟經濟學發(fā)展前沿的表現(xiàn),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經濟學和其他學科共同分析某個領域的能力。本科生畢業(yè)后,學校會鼓勵他們去別的大學繼續(xù)深造(不同于我國的基地班),基本上沒有近親繁殖現(xiàn)象。通過跨學科的培養(yǎng),不斷拓寬經濟學教育領域的學科目標。這些跨學科的經濟學擴展課程,如社會經濟學、人口經濟學、法律經濟學、文化經濟學、宗教與資本主義等課程,為經濟學的理論論證和方法應用提供了新的機會和空間,而且還在和其他社會科學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本學科的缺陷和不足,促進自身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3.3課程的應用性強
美國大學本科經濟課程設置特別注重提高課程的應用性,以適應大部分本科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從事具體經濟職業(yè)的實際要求。課程的應用性既體現(xiàn)在每一門課程的內容里,又顯示在眾多課程之間的結構關系之中,從每一門課來看,其內容設計一般是從具體的經濟現(xiàn)象著眼,在提出、分析和解決存在于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傳授相關的經濟學概念、理論和方法,因此,整個課程的學習不是和經濟現(xiàn)實脫節(jié)或割裂開來,而是形成積極互動的良性關系,即在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中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知識的拓展,又提高對經濟現(xiàn)實的思考層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政策水平。
3.4全球化的學術視野
美國高校的經濟學研究在全世界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因而其學術視野并不僅僅局限于美國本國的經濟問題,對全球經濟問題都有研究。因而其開設的課程幾乎涵蓋全球各國的主要經濟現(xiàn)象,開出了大量涉及各國經濟問題的課程,如歐洲一體化的經濟分析、日本的經濟組織與發(fā)展、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經濟問題研究、國家經濟問題、中國經濟問題等課程,開闊了學生的學術視野,避免了過度本土化所帶來的問題。這些課程安排,也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促進學生探討和研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經濟問題背后所隱藏的多元化的因素。
3.5課程設置重視學生參與和師生互動
美國高校課程設置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以及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每個高校都開設了大量的workshop和seminar課程,由任課教師主持,每個班級不超過20人,在教師指導下閱讀論文,對本領域的問題進行研討,研究生及博士生的討論課還須提交自己的研究論文,這樣的課程有利于塑造具有懷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想的學術品格,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極大的欠缺。
4.完善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 實現(xiàn)經濟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對美國幾所著名高校經濟學課程設置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完善我國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實現(xiàn)經濟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科學設置教學層次
把經濟學專業(yè)的西方經濟學課程分為初級和中級兩個明顯的層次,初級經濟學原理在一年級開設,不用數學表述,只是講解基本原理,而且可以由教授輪流講授。中級微觀經濟學和中級宏觀經濟學,涉及一定的數學語言,在二年級開設,我國一些院校的經濟學專業(yè)已采用這種課程設置,可以在經濟學其他專業(yè)推廣。與之相關的計量經濟學、應用微觀、應用宏觀等課程在三年級開設,加強課程的應用性。
4.2加強經濟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
我國的經濟學教育,注重理論內容的講授與灌輸,但對經濟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卻有所忽視。就目前我國經濟學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來看,大多數院校僅在二三年級開設計量經濟學、統(tǒng)計學等課程,授課時間為一學期。而前面我們看到,美國高校在方法論方面開設的課程非常豐富,包括微觀計量、宏觀計量等專門化的課程,這樣學生可選擇的課程較多,也容易培養(yǎng)他們對這些比較枯燥的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建議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統(tǒng)計學等計量經濟學等方法論課程也應分為不同的層級,在二、三年級開設,在培養(yǎng)基本理論功底的同時,注意學生的選修課建設,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
4.3逐步提高討論式教學的比重
Workshop或Seminar式的教學,對我國高校來說是一種新課程,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應當更加注重實際問題的研究,注重理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要將最新科研成果引進Seminar教學,尋找突破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Seminar課程應由對本領域學術發(fā)展趨勢較為熟悉的教授、副教授主持,在每一門專業(yè)課之后都應開設類似的課程,由教師指定研究領域和文獻,學生對該領域的問題研究、討論,每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Seminar課程應從原屬課程分離,單獨設立,課時比例也應提高。
4.4拓寬專業(yè)口徑
從以上美國著名高校的辦學理念看,這些院校均秉承寬口徑、少分類的原則,使得經濟系課程設置反映經濟學理論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lián)系,尊重知識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加強課程的廣博性和基礎性,避免了高等教育過度專業(yè)化的問題。我國各高校專業(yè)口徑狹窄,財經類院校表現(xiàn)尤為明顯。在某個財經類院校,西方經濟學專業(yè)的研究生撰寫的有關股票市場有效性問題的論文,竟然被學術委員會評為不符合專業(yè)方向,因為該校有金融學院,委員會成員認為股票市場問題只能由金融學院來研究。如此狹隘的專業(yè)劃分只會局限學生學術視野,限制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高校應吸收這些先進的經濟學教學經驗,減少專業(yè)分類,實現(xiàn)院系教學之間的互通,使學生打下寬厚的知識基礎。
4.5以科學研究為導向,改革人才培養(yǎng)體制,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在經濟學的課程提示設置中,要大力推進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主線的研究性教學,運用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等教學方法,大力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增加探索性課程,加大教育資源對學生開放程度。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每一名課程都要以問題探索為導向,在科研時間獲得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從學生入校就開始科研訓練,大學生科研項目要提供明確的科研計劃,安排導師專門指導,提示經常性地舉辦學術研討會和成果交流活動等,不斷激發(fā)學生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注釋:
①資料來源:
②資料來源:。
[5]MIT經濟系研究生課程設置:http://econ-mit.edu/graduate/courses/
[6]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項目課程設置:http://economics.uchicargo.edu/。
[7]哈佛大學經濟系課程設置:http://economics.harvard.edu/。
高校國際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試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往來越來越為密切,在人才的選擇上,對經濟學專業(yè)和國際貿易專業(yè)人才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目前,在高等院校,國際經濟學是經濟學專業(yè)和國際貿易專業(yè)必修課程之一。隨著各國經濟關系交往的頻繁,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跟著日益提高。
國際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研究對象是國濟經濟關系。它運用一般經濟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研究稀缺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最優(yōu)配置,以及在此過程中發(fā)生的國際貨物、服務、資產等交易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其內容豐富,牽涉到的數量關系及數學模型占有相當比重。可見,國際經濟學是門理論性較強,有一定難度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依然采取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將導致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高層次經濟類專業(yè)人才。因此,探索與國際經濟學內容和體系相聯(lián)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對提高國際經濟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國際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有重要意義,對于培養(yǎng)高層次的經濟類應用型國際化人才,促進經濟乃至社會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在國際經濟學課程中,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較多。其主要運用抽象分析方法,通過建立假設前提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創(chuàng)造一個純粹的理論分析框架。而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在高等數學方面相對薄弱,特別是對邏輯推導、圖示、公式、數學證明更不易于接受,難以將這些模型公式與經濟涵義相聯(lián)系,故然對理解其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更是難上加難。而高校中的大部分國際經濟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依賴教材,過于注重基本理論、模型及數學方法的講解,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現(xiàn)實的國際經濟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造成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使學生有學不會的感覺,以致于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不知道學習這門課程到底有什么用處,對于用理論去分析國際經濟問題更是無從入手。另外,許多高校對教師考核的目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二是教學的科研成果。對于實踐教學方面根本不屬于考核范圍。正是由于院系方面對實踐教學方式的忽視,使授課教師也缺乏實踐教學的動力和壓力,最終使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
(二)人才培養(yǎng)與市場需求相脫節(jié)。經濟學專業(yè)和國際貿易專業(yè)都隸屬于應用經濟學門類。隨著國際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對于經濟類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國際貿易專業(yè)是涉外經濟專業(yè),不僅要求在國際經濟方面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要求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這就要求要培養(yǎng)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經營管理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人員,會經常與國外客戶溝通聯(lián)絡,會經常使用英語專業(yè)術語。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養(yǎng)國際貿易人才時,依然是“黑板加粉筆”,滿堂灌的中式教學方式,忽略了雙語教學的重要性。
(三)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課程設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包括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及課程結構優(yōu)化。課程內容陳舊、結構不合理,是很難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學生的。美國大學就特別重視核心課程設置,比如康奈爾大學每年都要對課程設置(包括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與要求等)都要進行修改。目前,康奈爾大學經濟系的新生入學以后,首先,要求必修三門課程,即“初級微觀經濟學”、“初級宏觀經濟學”和“高等數學”。其后再修八門課程,這八門課程中,包括三門必修課程,即“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另外五門可由學生按學校規(guī)定的范圍選擇課程??梢姡n程設置的合理與否,對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學不僅是實踐教學內容,也可以說屬于課程設置的內容,部分高校教師在授課時“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就做不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缺乏興趣。
(四)實踐型教師隊伍水平有待提高。當前,從事國際經濟學教學的大部分老師中,雖說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導致老師在具體的教學授課中,只講本書中的理論知識,而忽略了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忽略了這門涉外課程要求有較強的外語運用能力和實踐型的分析問題能力。再得,參加學術活動是提高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有許多大學教師很少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使自己不能與其它高校教師或同行教學進行交流與學習,僅局限于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易于教學創(chuàng)新。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途徑
(一)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差,以致部分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前景不樂觀。因此,在國際經濟學教學中,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為此,應做到以下兩方面:一是重視案例教學在國際經濟學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可以使經濟理論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并有助于師生互動,還能使學生充分了解當前的國際形勢以及社會用人趨勢。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闡釋抽象的理論和知識的要點,而且可以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二是充分使用輔助教學軟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學的重形式,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穿插一些現(xiàn)實經濟中的案例和圖片,不但豐富了教學資源,而且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開展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模式。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涉外經濟課程,有著深厚的國際化背景。所以,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還要求掌握從事國際交流活動的專門技能,而英語是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因此,要求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要高。大多學校都是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來體現(xiàn)對英語的重視,但忽視了國際經濟學中的一些英語專業(yè)術語。這就要求在教學期間,一方面通過開設像經貿英語、外貿函電等相關專業(yè)英語課程,來強化學生的對英語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使用“漢語教材為主英語為輔”的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多使用英語,漸漸實現(xiàn)用英語回答問題及考慮問題,特別是用英語進行國際交流,充分體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以適應國際化人才市場需求。
(三)科學安排課程設置。國際經濟學課程是經濟學專業(yè)和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其理論基礎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用比較通俗、直觀的方法,講述基本概念,介紹基本理論。因此,學習國際經濟學要有扎實的西方經濟學功底。另外,修好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學生要求具備較好的高等數學基礎。但是,自高校擴招以來,經濟類專業(yè)的大多數學生,由于數學基礎的薄弱,以至于學生對教學中講到的經濟學案例有興趣,而對邏輯熱推導、公式、數學證明難以接受。再者,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中國加入WTO對國際經貿人才的新要求,專業(yè)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yǎng)向綜合化方向發(fā)展。所以,只有科學的安排高校學習課程,才能強化基礎性理論課、外語類課、計算機運用和專業(yè)技能課,使學生有較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專業(yè)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國際經濟學教師也應努力提高自身在數學、英語等方面涵養(yǎng),以適應國際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岳宗偉(1982-),女,山東聊城人,會計,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會計實務、經濟實務。
摘要:在對旅游經濟系統(tǒng)進行分析時,需要從系統(tǒng)論出發(fā),綜合運用地理學、系統(tǒng)動力學、生物集群論及空間結構論等學科理論,結合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知識,通過對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動力結構、集群結構和空間結構進行研究,從微觀、中觀和宏觀等層面構建出更具解釋力的旅游經濟系統(tǒng)結構模型,向人們提供一個深入認識旅游經濟活動及其內在運行規(guī)律的理論框架。
關鍵詞:旅游經濟系統(tǒng);啞鈴結構;層次模型;旅游產業(yè)集群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1001602
迄今為止,國內外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旅游經濟系統(tǒng)模型,或者論證了旅游經濟系統(tǒng)局部模型,并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但是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各種旅游經濟系統(tǒng)模型都存在某些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模型研究范圍過大、過粗,比如旅游系統(tǒng)的空間結構模型;二是模型研究范圍過小、過窄,主要限制在旅游經濟運行的局部問題上,比如旅游需求預測及決策、旅游供給函數、旅游乘數效應等,沒有將旅游系統(tǒng)與其所依賴的內外部環(huán)境結合起來;三是模型的結構層次體系不合理,沒有建立一個微觀、中觀和宏觀等三層次體系相統(tǒng)一的旅游經濟系統(tǒng)模型,比如厲新建(2003)在Leiper的旅游系統(tǒng)模型上構建出了旅游經濟啞鈴結構模型,他認為旅游經濟是一種“啞鈴經濟”,但他只考慮了旅游經濟系統(tǒng)宏觀層的表現(xiàn)形式,沒有提出旅游經濟系統(tǒng)微觀層和中觀層的表現(xiàn)形式。
1國內外學者在微觀層面對旅游經濟模型方面的研究綜述
在旅游者需求預測研究方面,旅游需求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研究對旅游規(guī)劃和經營決策很有幫助,可以用季節(jié)性(時間)強度指數、高峰指數、旅游需求地理集中指數來定量分析。旅游需求預測模型主要有趨勢外推模型(如圖形法、簡單回歸模型、時間序列模型)、結構模型(如多元回歸數學模型)、仿真模型(如旅游系統(tǒng)動力模型)、定性模型(如德爾菲法)等。
在旅游者消費行為決策研究方面,普雷德(1967)提出度假者決策行為矩陣,認為在經濟收入一定的情況下,人們如果將更多的錢投入到旅游中,可選擇的旅游目的地就會增多,會增加旅游信息的感知;霍斯特·托特(1976)利用旅游消費可能線和旅游無差異曲線確定人們的旅行距離長度;Middleton(1994)提出了一個較為簡單的“刺激——反應”消費行為模型。
在旅游決策過程研究方面,Mathieson A & Wall G(1982)提出旅游決策過程模型,較為詳盡的分析了旅游者進行旅游決策的過程。在旅游購買決策過程方面,最早的模型可能是Wahab(1975)等人提出的旅游消費行為模型,而Schmoll(1977)提出了自己的消費行為模型,并強調旅游者自身感知對最終決定的影響。Moutinho(1987)提出的度假旅游者行為模型,將決策分為三個不同的相互影響的階段,明確指出購買決策是動機、認知和學習的結果。
針對旅游者對多個旅游目的地選擇問題,Um & Crompton(1990)提出旅游目的地選擇模型,Woodside & Lysonski(1989)提出休閑目的地認知和選擇一般模型。吳必虎(1997)通過中國城市居民出游客源市場在距離上的分配研究表明,80%的出游市場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內的范圍內。謝彥君(2004)則指出個體旅游者決策模型和群體旅游決策過程模型的不同特點。
在旅游者消費效用最大化方面,Bull(1995)構建了旅游者在各個旅游產品的組成部分之間進行一定的技術選擇和組合后以求得效用最大目標函數模型;鄒樹梅(2001)則構建了旅游者作為更一般意義上的消費者,將時間與收入在旅游產品和其他產品之間進行資源配置,以求得效用最大化函數模型。
2國內外學者在中觀層面對旅游經濟模型方面的研究綜述
這個層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產業(yè)經濟學理論研究旅游產業(yè)群簇上,分析旅行社行業(yè)、飯店行業(yè)等產業(yè)集群的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進入和退出壁壘、市場行為等內容。
根據產業(yè)組織理論哈佛學派的SCP框架,孫天琦(2001)提出改良的旅游產業(yè)組織SCP分析框架。為了科學分析和評價旅游產業(yè)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師萍(1999)提出了反映旅游產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程度指標模型、旅游產業(yè)結構經濟效益指標模型和旅游產業(yè)結構高度化評價模型。
對于旅游產業(yè)集中度的研究可以借助產業(yè)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比如絕對集中度指標、相對集中度指標(通常用洛倫茲曲線)、H.I指數(綜合集中度指標)、R.I指數(羅森布拉斯指數)、E.I指數(恩特羅比指數)、C.I指數(重點集中指數)。
對旅游產業(yè)結構生產力的分析,可采用旅游產業(yè)構成比重指數和旅游產業(yè)結構生產力系數。對旅游產業(yè)結構效益的分析,可采用旅游產業(yè)產值—資金效益系數、旅游產業(yè)增加值率超越系數、旅游產業(yè)效益偏離—份額系數等模型。
3國內外學者在宏觀層面對旅游經濟模型方面的研究綜述
在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研究方面,Crampon(1966)首次應用引力模型對旅游地引力進行研究,Wolfe(1972)對此模型在距離變量上進行了修改,而Edwards & Dennis(1976)則提出了另一個更為詳盡的距離變量修改形式;Cesario & Knetsch(1976)提出旅游引力綜合模型,將無約束模型和有約束模型綜合,即將旅行產生模型和旅游分布模型的特征合二為一;吉阿林、斯沃特等(1974)在對土耳其旅游地研究中提出旅游地吸引力指數評價模型。
在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模型研究方面,保繼剛(1999)提出同一個客源地的兩個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模型,認為兩地競爭力與自身吸引力成正比例關系,與客源地到旅游地的距離成反比。
在旅游目的地發(fā)展方面,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oxey(1975)的四階段模型和Butler(1980)的六階段模型;而厲新建(2002)則構建了旅游目的地創(chuàng)新動態(tài)模型,包括旅游景區(qū)(點)創(chuàng)新、配套設施及服務創(chuàng)新、組織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等。
在旅游目的地經濟發(fā)展容量(旅游承載力)研究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旅游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容量公式、資源容量公式(面積法和線路法)定量測量;而保繼剛(1999)認為旅游經濟發(fā)展容量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內部的旅游設施接待力和外部的基礎設施及支持性產業(yè)的容納量,并借助旅游地食宿、娛樂設施的供給能力來衡量旅游經濟發(fā)展容量。
在旅游流運動模型研究方面,馬里奧特的兩地間旅游流模型指出了聯(lián)結永久居留地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三種不同路徑——進入路徑、返回路徑和休閑路徑;康貝爾(1967)在休閑與度假模型中則刻畫了一個從城市中心向外輻射的不同的旅游流運動形式;沙羅特的國家模型是在國家和國際尺度上探討旅游流,對旅游需求和供給、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做了區(qū)分;蘭德格林的空間層次模型(1982)注重考察不同類型的旅游區(qū)點的作用,分層次刻畫了中心城市型、周邊小城市型、周邊鄉(xiāng)村型和自然環(huán)境旅游目的地之間所形成的旅游流運動規(guī)律。
4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啞鈴結構“微觀、中觀及宏觀”層次模型
旅游經濟是以旅游活動為前提,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依托科學技術,在旅游者和旅游企業(yè)、旅游客源市場和旅游產業(yè)、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間因旅游活動而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總和。
旅游經濟子系統(tǒng)是由旅游者消費活動、旅游企業(yè)生產與經營活動和旅游經濟宏觀運行與管理活動等因子構成的。旅游者消費活動是指旅游者從購買旅游產品并離開居住地開始,經過一定距離的空間移動到達旅游目的地,并進行一系列旅游消費活動來滿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過程。旅游企業(yè)生產與經營活動是指旅游企業(yè)為保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順利有效進行,為其提供各種旅游服務的所有經營活動過程。旅游經濟宏觀運行與管理活動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組織及非政府旅游組織,通過旅游行政管理、宏觀調控、行業(yè)自律等活動,為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運行提供旅游信息服務和規(guī)范旅游市場秩序、旅游企業(yè)行為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
從系統(tǒng)論出發(fā),綜合運用地理學、系統(tǒng)動力學、生物集群論及空間結構論等學科理論,結合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知識,在Leiper旅游系統(tǒng)空間模型、Lundgren旅游流空間分層模型、吳必虎的“旅游系統(tǒng)構成要素模型”和張輝、厲新建的“旅游啞鈴經濟模型”基礎上,通過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動力結構、集群結構和空間結構的研究,可以構建出微觀、中觀、宏觀等三個層面相統(tǒng)一的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啞鈴結構“微觀、中觀和宏觀”層次模型,如圖1所示。
在微觀層面,從個體角度,用微觀經濟學和系統(tǒng)動力學構建其微觀動力結構層,包括旅游需求推動力及旅游消費動力源泉(能量源)、旅游供給拉動力及旅游生產動力引擎(發(fā)動機)、旅游產品及服務等三個方面。
在中觀層面,從群體角度,用產業(yè)經濟學和生物集群論 構建其中觀集群結構層,包括旅游者集群、旅游企業(yè)集群和旅游媒介體等三個方面。
在宏觀層面,從地域角度,用宏觀經濟學、地理學、空間結構論 和萬有引力論等理論構建其宏觀空間結構層,包括客源地旅游消費力、目的地旅游生產力、客源地與目的地間的旅游引力及旅游流等三個方面。
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外部環(huán)境是其運行的基礎條件,其外部環(huán)境主要有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旅游經濟系統(tǒng)的性質、結構、層次、功能和發(fā)展速度。
參考文獻
[1]厲新建、張輝.旅游經濟學:原理和發(fā)展[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60121,249268,159173.
[2]李天元.旅游學[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厲新建.旅游經濟學批判與框架構建[J].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9.
[4]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第2版.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287.
[5]克里斯·庫伯等編著.旅游學[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2.
[6]長安.關于旅游系統(tǒng)的思考[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4):173.
【關鍵詞】經濟學教材 金融法規(guī) 金融風險管理 信用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89-01
一 經濟學教材概述
經濟學專業(yè)教材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國外的經典教材,如曼昆的宏觀經濟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原理以及最為經典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這些教材都是國外主流的經濟學教材,沿用至今數十年,即使再版也僅僅是更新了數據和案例,核心內容沒有做過大的修改。另一類就是國內的教材,所有的專業(yè)教材按照教授對象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教材。但是,國內的教材不論教授對象如何,編寫的主軸都是以西方經濟學理論為主,然后按照具體的專業(yè)需要把各部分的內容進行拆分和細化,如專門的金融風險管理教材和金融法規(guī)教材。
二 國內經濟學教材存在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教材的主題和內容脫節(jié)。以金融法規(guī)的教材為例,金融法規(guī)是一門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需要、從金融業(yè)務中需要的法律知識角度出發(fā),以學生未來企業(yè)工作的實際需要來設計和編排的課程。如果只看主題,學生們會認為這是一門關于金融法規(guī)的課程,實際上課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這門課根本沒有任何關于金融法規(guī)的內容,有的只是金融監(jiān)管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因此這門課的教材只是一本大雜燴,我國根本沒有制定專門的金融法。這導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找到重點,因為每個章節(jié)都是一部龐大的法律,老師可以做的就是簡單介紹一下每條法律大致涉及的內容,導致和金融法規(guī)的主旨背道而馳。
第二個問題是教材的難度不一。以金融風險管理的教材為例,金融風險管理是一門非常切合現(xiàn)實需求的課程,因為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讓每個普通人都感受到了金融風險的殺傷力。這么一門實用的課程,教材卻有著各章節(jié)難度不一的問題。教材前面的章節(jié)集中介紹金融風險的概述和基本理論,然而在風險識別、度量與預測的章節(jié),難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因為涉及到不少微積分理論及方差的計算公式。而后面關于金融風險戰(zhàn)略和巴塞爾協(xié)議的內容又完全不涉及計算,難度一下子下降了許多。這樣的編排使得教師不容易安排好合適的課程計劃,前面花了太多時間講數學和計算,后面又完全脫離計算,學生好不容易理解了計算,卻又很快在后期的學習中忘掉。
第三個問題是個別課程的教材更新速度太慢,老師不得不采納太老舊的教材。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例,這門課概述了信用、信用風險及信用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信用風險管理的歷史演進。介紹了企業(yè)信用風險管理、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管理和國家信用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對于金融業(yè)高速發(fā)展的中國來說,這門課非常實用。但是當老師挑選新教材時,會發(fā)現(xiàn)這門課可選的教材寥寥無幾,而國外相關的教材難度又偏大,唯一比較合適的教材也已是2008年的版本了??赡苁怯捎谶@門課在國內比較冷門,因此國內該課程教材的編寫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對于老師來說,總是選舊書的好處就是能減少備課的壓力;然而對于學生,他們只能被動接受過時的信息和內容。
三 國外經濟學教材的概況
國內已有翻譯的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國外經濟學教材,比如初級入門常用的曼昆經濟學原理,此書為大學低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文中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為貼近,復雜的數學用得很少,而且自創(chuàng)歸納出“經濟學十大原理”,適合零基礎的學生閱讀。
中級水平則有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該書是標準的中級微觀教材,在美國多個大學供MBA采用。此書內容適中,主題廣泛,均是各部分理論之要點,不旁及其他分歧內容,其中定價部分較為詳細。圖形清晰、語言流暢、所采用數學工具甚淺,有函數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
高級教材的經典是羅默的高級宏觀經濟學,它是目前通用的研究生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被國內許多院校指定為考博參考書。此書是做經濟理論研究的較好參考書,特色是大幅增加了對內生增長理論、真實經濟波動理論、后凱恩斯學派的市場微觀調節(jié)理論的介紹。全書深入淺出、清楚明了,尤其是技術方法運用恰當,是一本相當不錯的宏觀經濟學。
由此可見,國外經濟學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因材施教,編者非常了解自己所要撰寫的內容是適用于哪個程度的學生,且難度由淺入深,逐級推進。
四 對我國經濟學教材的建議
第一,在教材最初的立項時就應當嚴格地確定教材的適用范圍,哪些內容適合大專院校,哪些內容適合本科院校,哪些適合研究生和博士。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授課對象,書本的內容就很容易發(fā)生偏差,導致老師不好教,學生也不好學。
西方經濟學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也是經濟管理類研究生人學考試的專業(yè)課必考科目,此外,在整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體系中,西方經濟學始終是必修的一門課程,因而學生一般都很重視,加之其所特有的課程結構和具有相當難度的知識層次,故需要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經濟學不同層次的理論。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學研究與國際接軌的環(huán)境下,為引導高層次學生進人學科研究的前沿,專業(yè)教師就更需要在自身學術水平和教學方法方面做更多創(chuàng)新和積累。通過多年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筆者感到無論是教與學,都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很有必要進行該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的教學方法來應對這些問題,從而在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基礎上,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本文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評述,結合實際教學積累的經驗,探討該課程的全新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
二、西方經濟學的內容與結構
西方經濟學一般在本科低年級開設,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經濟學整體框架和基本理論的認識,并鍛煉學生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同時,西方經濟學還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其他多門專業(yè)課如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等的基礎。對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只有打好堅實的西方經濟理論基礎、掌握該課程獨有的邏輯分析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學習本科階段的其它相關課程。西方經濟學不同于其它學科專業(yè)課程,其特殊性在于提供給學生與實際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大量的概念和理論模型,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對基本經濟現(xiàn)象有比較透徹的認識。作為分析經濟領域內具體現(xiàn)象和事物的工具,反過來又可以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在內容方面,本科教育階段該課程主要給學生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體系與分析方法,使學生能把握宏、微觀經濟理論的精髓,從而運用供求、邊際效用、生產和成本與生產最優(yōu)組合、廠商、博弈、分配及福利經濟學等理論來分析簡單的微觀經濟現(xiàn)象;運用國民收人、消費與投資、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失業(yè)、總供求等理論分析簡單的宏觀經濟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學習其它專業(yè)課打下扎實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西方經濟學是我國將歐美國家傳統(tǒng)和經典經濟理論引進后的稱謂,在國外它一概被稱為經濟學(B(幾工niCS)。經濟學依據其內容的多少、難易程度和側重點不同又有不同層次的劃分。在歐美高校中,本科的經濟學教學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初級經濟學和中級經濟學。區(qū)別在于初級經濟學基本不使用數學推導,而中級經濟學使用數學推導;此外,不同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設置很不一樣,有只講授初級經濟學的,也有同時設置初級經濟學和中級經濟學的。只講授初級經濟學的高校,其開課時間又分一學期和兩學期兩種。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校本科開始開設經濟學課程時,基本上是以第一種方式為主,講授的層次相當于初級經濟學,內容是將宏、微觀兩部分組合在一本書中,只介紹少量和簡單的內容,典型的教材是北京大學梁小民所編寫的西方經濟學。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發(fā)展的加速,與世界聯(lián)系也日益緊密,理解和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經驗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因此,國內對西方經濟學的研究迅速升溫,客觀上促進了該門課程與國際的接軌。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本科西方經濟學教學課時和內容都有較大增加、數學推導份量加重(目前大部分還是作為選學內容),內容層次介于初級經濟學與中級經濟學之間。而少數重點大學(如北京大學)則仿效國外名牌大學的做法,在本科開設初級經濟學(一學期)和中級經濟學(即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一學期)。目前,這一模式正在被推廣,這種將經濟學以不同難度和內容開設兩遍的做法,可以在時間和內容的掌握上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加深、強化對經濟學的理解。
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及存在的問題
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雖然開設的時間不長,但發(fā)展相當快。究其原因,西方經濟理論能很好地解釋實際經濟運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法。因此,必須要讓我國的經濟學研究與國際接軌、引進歐美經濟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之服務于我國的經濟建設。這就要求經管類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理解我國當代社會經濟的巨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解決實際問題。但由于教材、開設時間、教授方法、教師水平等諸多原因,我國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一度只停留在“淺顯易懂”的范圍內,大部分學生掌握的程度淺,尤其是未能建立起西方經濟學內容的整體框架,而這點對學習至關重要。在20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前期,我國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正處于摸索時期,還未形成全國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和教材。此時,教師的教學主要以基本概念的灌輸為主,對大量的模型沒有給學生進行深人的分析,甚至未將大部分模型做講解。使學生誤認為經濟學也只是一門“紙上談兵”的課程,理論性和實用性都不強;此外,很多學校將西方經濟學壓縮在一個學期內、或是在本科高年級開設這一課程,這樣使學生根本無法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內容,并且嚴重影響到對其它課程的學習。在教學能力方面,多數西方經濟學教師是在其所學經濟學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開始自我學習和提高的,而且很多講授西方經濟學的教師也沒有機會真正接觸大量先進的西方經濟學方面的教材,加之國內這方面的培訓也很少。因此,未經過經濟學系統(tǒng)學習和訓練的教師本身在教學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多年來一直是教師大量的板書、講解與學生的聽講、筆記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使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很費力,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聽講效果也不理想。板書不但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對眾多經濟學模型的動態(tài)演化過程,很難在黑板上準確進行演示,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學生機械的記筆記,費時費力、主次難分,很難跟上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此外,這種教學模式受條件限制,教學雙方除了一間一答之外,基本上再沒有什么互動學習方式,從而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材方面,與國內多數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相適應,國內出版的經濟學教材基本上是初級經濟學與中級經濟學教學的混合物,因而不適用于大學本科初級經濟學教學。這些原因使我國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目前處于一種流于形式的狀態(tài)。
四、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初步設想
鑒于上述原因,我國傳統(tǒng)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已明顯落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造勢在必行。因此,尋求一種新的、能滿足學生要求的、高效的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而從20世紀如年代初以來,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開始加速發(fā)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此條件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改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尋求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來提高課堂效率成為可能。初步實踐證明,這一新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國內多數重點高校和財經類院校,都將目光投向這一新領域,紛紛開始嘗試將其運用于日常教學。與此同時,有關這方面的軟、硬件建設也在同步進行。西方經濟學的信息化改造,需要從軟硬件和主客體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具體而言,改造的過程和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在運用多媒體講授西方經濟學時,由于專業(yè)性比較強,所以肯定還需要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會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在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時,主要應考慮到兩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課程講授內容的比重該如何進行調整,其次是如何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從第一個方面來講,在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板書量肯定會大幅度減少,課堂空余時間增加,這就要求教師對講課內容做較大調整。調整之一就是對大量的基本概念用口述代替板書以節(jié)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對模型進行多媒體演示與講解,力求通過更多形象的例子來將濟現(xiàn)象講授請楚;調整之二是通過對大量經濟學模型的多媒體演示來分析變量之間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對模型的理解更加深人,而這一點正是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關鍵;調整之三是鼓勵和提倡學生采用互動的方式在課堂上及時提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終端就模型分析中的任意一步提出更精確的問題,而教師則可以根據課件相應地作出實時的解答。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式較之以往的板書而言,教學效果明顯,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極大提高。從第二個方面來講,既然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則在教學時應對教學內容與對象加以區(qū)分,以充分提高教學效率。如上所述,對理解層次較低的知識點,如一些簡單的概念,可以作簡單介紹,而對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如模型分析,應做詳細講解。此外,由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不同,導致掌握知識的水平差別很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兼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將接受式教學方法與啟發(fā)式、自我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從而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其所能掌握課堂內容。此外,由于多媒體方式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手段,因而,利用每課時一個固定的提問時間以及固定的答疑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答疑輔導,可以更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第二,選定適當的教輔材料,做好文字性的備課筆記。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國內陸續(xù)出版了一些比較流行的教材,如中國人民大學高鴻業(yè)主編的《西方經濟學》(上、下冊),不但內容安排合理、分析透徹,而且還依據經濟學的發(fā)展動向不斷更新再版,如將“博弈論”納人到后期版本之中,因此很適合國內高校本科生初級經濟學的教學。這些教材一經出版很決將國內西方經濟學、特別是本科階段的初級教學用書統(tǒng)一起來。這些教材都是在借鑒了國外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學生的學習特點加以編寫,從而很受學生歡迎。同時,近幾年來國內直接引進了大量的國外經濟學書籍和讀物,其中,廣受歡迎的薩繆爾森、曼昆以及斯蒂格利茨等編寫的一些經濟學教材,都是專門的大學本科初、中級經濟學教材,內容豐富、生動、詳實,在國內十分暢銷。目前,教學改革中的教材體系建設已較為完善,在此條件下,任課老師應該根據學科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材,并盡可能多地參考相關的圖書和文獻,從而準備盡可能全面的備課筆記。
第三,調整課程講授內容和開設時間,形成層次教學模式。目前西方經濟學中級教材是為至少兩學期的教學任務設計的,通常包括40章左右,其內容由淺人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章內容往往前后呼應、互相銜接,一學期很難講完。因此,如果對內容進行選擇和削減,將課程壓縮為一學期,只講授教材里的部分內容,將會極大地削弱開設中級教程的意義。這樣無論對任課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兩難選擇。為此,在課時安排上應制定切實有效的計劃。最好是仿效國外高校及北京大學的做法,在本科第一學年使用國內較為優(yōu)秀的教材給學生開設一至兩學期的初級經濟學,在此基礎上于第三學年使用引進教材再專門開設一學年的中級課程。實踐證明:學生對此很感興趣,教學效果很好。在初級基礎上學習中級,不但可以極大地加深和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使其不斷強化對本課程的認識,而且可以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由于對該課程進行新教學模式改造的工作量極大,因此在條件允許時,可以組織相關的任課教師成立開發(fā)組,共同研討改造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將課程設計的過程劃分為若干個模塊,每位教師進行部分模塊的制作,最后將這些模塊匯總到一起。這樣做不但可以減少單個教師的工作量,使其能夠更專注于自已開發(fā)的模塊,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特別是通過定期研討,可以博采眾長,有利于課程內容和課件設計的優(yōu)化。
在這樣的一個城市,西北大學顯得有些形單影只。
西北大學在省外的名聲確實有點不夠響。在我報考西北大學時,我還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座城市,也沒有聽說過還有這么一所大學。如果說蘭州大學是中國最孤獨的大學,我想,西北大學應該就是中國最容易被人誤解的大學。“西北”這兩個字本身就是一個讓我們有些誤解的名詞,總是讓人想到戈壁、沙漠、風暴、干旱、黃土等,也更讓人覺得學校就在甘肅、青海等更西部的省份。上大學的時候,我經常寫些小文章投給報刊。寫得多了,有時就連回信地址中的省市名也省略了,直接寫“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然而,在收到的回信中發(fā)現(xiàn)有些信封很有意思。有一個信封上面貼了個“退改簽”的字條。我細看,原來信封上只寫了“西北大學”,沒有寫具體省市,從郵戳上看,這封信是從蘭州大學轉過來的。最離奇的一封信,地址寫的居然是“甘肅省西安市”。編輯是好心,只想讓信件能準確到達,卻沒料鬧出了笑話。這一則小插曲,從另一個側面或許也可以看出西北大學的尷尬。
雖然西北大學遭遇了這樣那樣的尷尬和誤解,但它從不抱怨,不慌張,只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像極了這座城市:一座城墻圈住洗凈浮華的滄桑,與外界相安無事。記得我還在學校的時候,地質學系的舒德干教授正處于科研高產時期。他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雜志共發(fā)表研究論文10篇,獲得了空缺了好幾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對古生物進化的研究使他獲得了世界級的聲譽。當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想用重金挖他過去時,他只說了一句:我愛西北大學。
舒教授是個工作狂,一天十幾個小時他都在實驗室里尋找早期生命進化的真諦。有幸去過一次他的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就像一個采石場,桌上擺放著一塊塊大大小小的碎石,地上堆滿了一摞摞還未開封的裝滿化石樣本的木箱,屋內飄浮著細細的塵土,只有桌上的那臺顯微鏡還能時時提醒人們這是一間實驗室。就在這間實驗室里,舒德干教授從一個綠色的大保險柜中,雙手捧出那塊為中國科技界帶來無上榮譽的“昆明魚”化石,開始為我們講解這塊不起眼的石頭。難以想象眼前的這條小魚兒就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整個脊椎動物的“老祖宗”。舒教授說,當時找化石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地人要他們每天交300元的開采費,否則便不準開采。他們經費緊張,拿不出這筆錢來,開采工具經常被收。沒辦法,舒教授他們只好偷偷摸摸地去采,采下來后趕緊運走,否則也有被沒收的危險?!袄ッ黥~”的那批化石就是連夜運走才免遭“劫難”,要不然那位“老祖宗”便無出頭之日了。舒教授還有一個更令人驚訝的“癖好”。他經常喜歡睡覺前躺在床上想問題。他說這不僅能起到“催眠”的效果,而且還會有更奇妙的“靈感”。第二天醒來時,舒教授忽然來了靈感,就馬上從床上跳下來,找桿筆把要點記下來,生怕忘記,然后心滿意足地刷牙洗臉,推上他那輛破舊的永久牌二八自行車,開始他的工作和生活。
西北大學就如西北老農一樣樸素、踏實,面朝黃土兢兢業(yè)業(yè)地潛心學術,百年間,從這里走出的名人數不勝數,、廖仲愷、舒德干、何煉成、張維迎、賈平凹、遲子建、牛漢、雷抒雁、陳宗興、……曾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 “作家搖籃”,位列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省部共建高校行列,這在眾多地方性大學里的確不多見。我總是想,這也許是因為西北大學面臨的尷尬讓許多學子終究要承受這種默默無聞的堅守,他們更愿意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經濟學家張維迎的導師何煉成在多年后回憶說,張維迎的研究生3年,除了最后一年忙于畢業(yè)論文,前兩年,大多搗鼓他的讀書會。他的大量時間,都耗費在研讀現(xiàn)代經濟學的原著上。一次,張維迎從外文書店買回一本臺灣的翻譯版本《中級微觀經濟學》,繁體字,非常厚,鼓動讀書會成員人手一本。一個月后,何煉成再次看到這本書時,上頭已被標注得密密麻麻。這本書,張維迎至今保留在手。如此多久仰大名的校友,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們的自豪感。那時候我們在宿舍經常臥談,說西北大學應該合并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新組建新的西北大學。每每聽到或者看到別人對學校的誤解和偏見,我們總是要樂此不疲地鳴不平,校史、科研成果、名師……一切都可以作為佐證。
當然,這些都只是笑談。西北大學在這樣的一座城市,終究要承受這種默默無聞的堅守。它雖然無法給予我們巨大的光環(huán),但是西大的老師們對學生卻無限關愛。學院資料室的朱老師就是這樣。朱老師燒得一手好菜,同時具備南方的特色和北方的風味,煞是讓人羨慕。她每天早晨都給我們帶些早點和小菜。早晨起得很晚的我,常在睡夢中被她打來的電話喚醒,叫我去吃早餐。后來才知,朱老師是有意改變我晚起床、不吃早餐的習慣。朱老師最喜歡煮稀飯,往往一煮就是一大鍋。一到吃飯時間,那些中午不回家的老師就跑到她的辦公室,坐在那兒等著她把飯做好,然后瓜分干凈。夏天的時候,朱老師常給來資料室看書的學生熬綠豆湯,天天能喝到。到后來,平時幾乎不到學校來的人,也要來喝碗綠豆湯再回去。
還記得開學接新生的時候,有一個海南來的女生,第一天晚上哭得淚眼婆娑,哭著嚷著嫌西北大學條件太差了,要回家。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在食堂安慰了她半天,情緒才算有所好轉。結果后來,她本科畢業(yè)以后,又接著在西北大學上了研究生??梢姡龑ξ鞅贝髮W的感覺終不是無可救藥。我覺得,這里的學生大都如此,剛進校的時候,怨言很多。但慢慢地,就像戀愛,就發(fā)現(xiàn)出學校的好來。
學校檔案:
西北大學肇始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8月改稱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等內遷來陜,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更名為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1939年8月復稱國立西北大學?,F(xiàn)為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省部共建高校。學校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學校是后備軍官培養(yǎng)首批試點院校之一。
招辦電話:029-88302211
【關鍵詞】哈爾濱學院;應用型;財務管理;課程建設
教育部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介紹》已將“財務管理”列為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本科專業(yè)。由此,各高等院校對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各有不同的思路。而我國本科院校自進行分類管理以來,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等各類院校在教學與科研的側重點上出現(xiàn)了很大差異,這同時影響了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確立。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需要不同的、科學的課程體系來支撐、實施。本文以哈爾濱學院(下文簡稱“我院”)為例,就教學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問題提出改革思路。
一、課程建設要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
為了滿足財務管理環(huán)境不斷變化和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的需要,為了使我院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我院確立了有別于研究型、教學研究型等普通本科院校的類型:即教學型本科院校,并確立了與此相適應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即“培養(yǎng)基礎扎實、專業(yè)精、能力強,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素養(yǎng)兼?zhèn)?,具有?chuàng)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哈爾濱學院是哈爾濱市屬的唯一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中的財經與管理學院,長期為黑龍江省尤其是哈爾濱市輸送大批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應用型財務管理專門人才,主要立足哈爾濱、面向省內外,重點服務于基層、生產一線,尤其面向中小企業(yè)從事財務管理的實際工作,而中小企業(yè)幾乎占全國企業(yè)總數的99%,具有廣闊的市場。合適的定位,會給學院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更為財務管理學科建設提出了新課題。
我院以往的財務管理課程設計幾乎是參考教育部本科專業(yè)目錄而設定的,不僅不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而且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更沒有體現(xiàn)專業(yè)方向。在“通才”與“專才”相結合的高等教育中,定位模糊不清,沒有側重,而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是分層次的,人才更是因社會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分工。因此,如何在我院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進行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設計,對培養(yǎng)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合理設計財務管理專業(yè)的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
我院現(xiàn)行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專業(yè)課程間的內容交叉重復問題突出。會計學和金融學知識在財務管理專業(yè)知識結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在設置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時,要么偏重于會計學,要么偏重于金融學,而沒有形成關于財務管理學的獨立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
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設置應該以服務對象為基本研究內容,即以公司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等)為框架來設置課程。為了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可分為三個部分: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其中,專業(yè)課又可以分為專業(yè)必修課和專業(yè)限選課。
(一)公共基礎課
開設公共基礎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國內外經濟領域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并有較扎實的漢語寫作、數學、計算機、外語等方面的基礎和較強的應用能力。主要應設置思想品德、政治經濟學、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哲學、計算機基礎、財經應用寫作、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形勢與政策等課程。
(二)學科基礎課
開設學科基礎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本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鄰專業(yè)的基本知識,有較深厚的學科理論基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從事本專業(yè)業(yè)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yè)業(yè)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這些課程應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金融與貿易、經濟法規(guī)以及與財務管理專業(yè)相近的基礎知識。主要課程應該設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基礎會計、統(tǒng)計學、金融學、稅法、經濟法、會計信息系統(tǒng)等。
(三)專業(yè)課
開設專業(yè)課程的目的是為了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使學生能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yè)實際工作的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較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
專業(yè)必修課程可劃分為: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基礎、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公司理財、管理會計、資產評估原理等課程;專業(yè)限選課可以劃分為:電子商務概論、證券投資、財務軟件應用、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稅收與納稅籌劃、資產評估實務、咨詢與鑒證服務、財會職業(yè)道德專題、畢業(yè)論文專題講座等課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上,要合理界定財務管理基礎、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筆者認為,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guī)律,財務管理基礎主要講授公司財務管理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觀念和基本技能,并對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以闡述。中級財務管理主要講授公司理財的具體方法,注重實踐和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對金融衍生工具做詳細的介紹,以便使財務管理課程的設置與時俱進。高級財務管理則主要介紹特殊情況下的財務管理。三門課程的內容既不能重復,也不能完全割裂。要使財務管理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專業(yè)技能的訓練有效地體現(xiàn)“由一般到具體,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則。
三、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財務管理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永遠是一門實踐藝術。在實際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描述、輕分析的教學觀念還處于主導地位。在傳統(tǒng)的財務管理教學方法中,以教師講授、全堂灌輸式為主,即使有些實踐課程和校外實習,也是走過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課程的安排上,也是理論講授多于實踐操作,使培養(yǎng)的學生“什么都知道,卻什么都不會做。”更有甚者,學生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越學越死,越學越糊涂。
筆者認為,理論教學可以在財務管理基礎教學中占有大量比例,而在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教學中,應以實踐和實訓為主。課堂教學應大量采用案例教學,并結合實習,使學生學以致用。可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結合所學知識,形成以各個知識點為支撐的案例,以課堂討論、課后點評的形式,使學生通過案例的模擬訓練更為切實地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使學生把財務管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工具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運用的能力。第二,在專業(yè)教師的帶領下,與實習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學校要不定期地聘請優(yōu)秀的理財專家來學校舉辦講座,讓學生吸取實用的理財經驗。幫助企業(yè)進行財務診斷、規(guī)范企業(yè)財務管理制度(范文),幫助企業(yè)進行納稅籌劃等工作,使學生對財務管理有一個感性認識。結合學生的畢業(yè)論文設計有針對性地研究與探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來。同時,可以輔以多媒體增加教學的信息量,豐富校園網中的教學資源,使校園網成為師生交流的平臺和窗口。
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圍繞哈爾濱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來進行財務管理專業(yè)的課程建設,把教育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不僅可以滿足社會的需要,還可以滿足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需要?!叭瞬排d校、特色興?!保瞬攀侵?,特色是品牌,一個有特色的專業(yè)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一個有特色的本科院校才會蓬勃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陸正飛.關于財務管理專業(yè)建設的若干問題[J].會計研究,999,(3).
陸富彬.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南京工程學院學報,005,(5).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就業(yè)導向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河南省高校財務管理專業(yè)彈性培養(yǎng)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JKGHAD-026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成功學院為例
收錄日期:2014年12月15日
黨的十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加快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正面臨著轉型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加快構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民辦高校更是如此。作為應用型極強的財務管理專業(yè)來說,首當其沖應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和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轉變觀念、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構建應用型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乘著轉型發(fā)展的東風,服務于地方,產教融合,為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質的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助推地方經濟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一、轉變觀念,服務地方,培養(yǎng)高質量應用型人才
在許多人的觀念里,甚至在許多大學的宣傳里,認為一般好的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專門培養(yǎng)白領高級管理人才,而高職高專院校則屬于應用型大學,培養(yǎng)的是藍領,如果把學校定性為應用型大學,則會有降低學校規(guī)格的嫌疑。但根據歐洲發(fā)達國家的經驗,應用技術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比例一般在8∶2,因此,不止是地方高校要面臨轉型,其實所有的高校都要面對轉型的問題,我國95%以上的高校都可以算作應用本科,而研究型和應用型其實并不矛盾。轉型的目的是解決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的需要,更是國家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地方高校作為本地的最高學府,應為地方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提供學歷教育、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基地與培訓基地,提高地方勞動者的專業(yè)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
二、合理定位應用技術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是進行轉型發(fā)展的首要內容,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也應時刻關注當前社會人才觀的發(fā)展,即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作為高校,就應該培養(yǎng)出相應的人才,應社會之所需,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人才,方能有用武之地。應用技術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可以定位為: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會計、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yè)、金融企業(yè)、中介機構、教育科研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三、科學構建應用技術型專業(yè)課程體系
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是實施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核心與保障。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遵照“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重實踐”的應用型專業(yè)課程體系由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三大模塊組成: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yè)課,專業(yè)課包括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必修課,選修課包括應用技能課程模塊、專業(yè)理論課程模塊、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模塊和共同限選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社會實踐、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論文。從第五學期開始,將課程進行模塊化細分,專業(yè)理論課程模塊主要考慮部分考研學生和立志于從事財務管理研究的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要,應用技能課程模塊則依據學生專業(yè)方向(如鄭州成功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yè)下又分為投資理財方向和稅務籌劃方向),體現(xiàn)辦學特色,增強人才的就業(yè)競爭能力,滿足學生擇業(yè)、就業(y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模塊旨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舞蹈、藝術欣賞水平、法律知識、心理學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共同限選課是所有專業(yè)都應選修的課程,包括軍事理論與技能訓練、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就業(yè)指導等課程。(圖1)
(一)專業(yè)課程建設。專業(yè)課程包括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由于三本院校的學生基礎差,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專業(yè)課程設置上,應加大專業(yè)基礎課程學時,如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原理、稅法、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將這些基礎知識精講,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在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上做到靈活應用,比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等。
另外,建議在財務管理原理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之間增設中級財務管理,有利于學生在深刻理解、熟練掌握相關原理之后,達到靈活應用,有助于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與提高,使學生從宏觀上對從籌資投資營運分配等等整個企業(yè)運營過程嫻熟連貫起來,并從微觀層面可以更熟練地操控企業(yè)各個階段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提高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的選擇上,不建議在基礎課程階段采用注會教材,注會教材難度大、內容深、起點高,不適合作為初級階段選用教材,如財務管理原理,學生剛開始接觸到財務管理相關知識,沒有任何的基礎,建議不要在這個階段選擇注會教材――財務成本管理,應選用高質量的本科教材,也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使用自編教材,成功學院針對三本院校學生的特點,自編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教材,理論清晰,突出實踐與應用,比較貼近學生實際。
(二)選修課程建設。目前,我院開設的選修課程比較豐富,涵蓋范圍比較廣,既兼顧繼續(xù)深造學生和就業(yè)學生的需求,還有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注重學生勞動教育、養(yǎng)成教育,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專業(yè)理論課程模塊主要是為了滿足繼續(xù)深造學生的需要,重點進行專業(yè)理論知識培養(yǎng);應用技能課程模塊主要是為了滿足就業(yè)學生的需求,重點進行專業(yè)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加大實驗、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比重,比如,沙盤模擬、財務管理綜合實訓、財務會計實驗等課程,進行頂崗實習,崗位模擬訓練,增強人才市場競爭力。
(三)實踐環(huán)節(jié)。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社會實踐、社會實習和和畢業(yè)論文三個方面,社會實踐可以在寒、暑假由學生到各企事業(yè)單位進行調研活動,社會實習一般是在第七學期所有課程結束之后聯(lián)系實習單位,在財務類崗位進行實際業(yè)務的操作,由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共同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并在實習結束后給出評分,而往往校內實習教師又是學生的論文指導老師,所以又可以針對學生論文選題指導學生在實習單位進行實際調研,把調研得出來的數據和結論用于論文寫作上,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到言之有物,既可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規(guī)范性研究所帶來的抄襲,降低重合率,順利通過畢業(yè)論文答辯,還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實習,提高其實習和論文寫作的主動性和實際效果。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根據財務管理專業(yè)的特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突出案例教學的作用,增加課堂案例教學的比重。教師可以搜集企業(yè)在運營管理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之后,以實際案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授給學生,這樣學生有興趣學,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講到籌資管理時,可以結合當前熱議――阿里巴巴在美國IPO成功上市,成功募集資金達到250億美元,投資人對阿里巴巴的估值達到了2,150億美元,通過此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阿里巴巴上市之旅,采用發(fā)行股票方式IPO籌集資金,公司價值評估等知識。課堂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由之前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占主導”轉變?yōu)椤敖處熓菍а?,學生是演員,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講到資金時間價值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國家房貸政策,提出個人住房貸款哪種形式更劃算,一把付還是首付加貸款,還款方式是選擇等額本金、等額本息還是雙周供,根據手中現(xiàn)有資金及未來預期資金,選擇多長時間的貸款期限,等等,做出最優(yōu)購房決策。
考核形式由隨堂測驗及課后作業(yè)、崗位角色模擬實驗、分組辯論、課堂報告、試題庫隨機抽題筆試等幾部分組成。隨堂測驗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測驗,能夠緊抓學生的心,督促其對課堂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吸收,還可以提高到課率,對授課老師也能起到教學反饋的作用。崗位角色模擬實驗是依據企業(yè)實際崗位安排,學生分組充當不同的管理角色,分組運營企業(yè),以資金盈余和獲得情況來評判企業(yè)運營狀況,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崗位角色中,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課堂報告是讓學生自主搜集案例公司資料,加工整理數據,制作PPT,進行案例講解和答辯,并提交分析報告,教師根據答辯情況和分析報告給出評價,可以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為以后畢業(yè)論文答辯和就業(yè)面試做鋪墊。試題庫隨機抽題筆試是由教師提前出12套試題庫,期末考試時隨機抽取套題,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綜合分析水平。多種考核方式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雙重并舉,給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和舞臺,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所謂“師者,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在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進步與提高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應遵循校內培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鼓勵專業(yè)課教師參加實踐,去企業(yè)實地調研或跟蹤實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走產教融合發(fā)展的道路,提高教師實際業(yè)務操作水平,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推進教學改革,同時從企業(yè)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聘請實戰(zhàn)經驗豐富的會計師、財務經理、總監(jiān)、注冊會計師等來培訓或做講座,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學校在政策獎勵方面適當向積極創(chuàng)新的教師傾斜,鼓勵教師進行業(yè)務實踐,提升專業(yè)團隊建設和學科發(fā)展,順利進行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嬌嬈,黃基廷,閆萌萌,王華.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財務管理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實樣態(tài)及原因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