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圖與文字在藝術設計史中發(fā)展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圖與文字在藝術設計史中發(fā)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圖與文字在藝術設計史中發(fā)展探析

摘要:圖與文字始終都在我們的文化史以及藝術設計史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我們現(xiàn)在很多的設計中,都會圍繞圖與文字來做文章。本文立足于圖與文字在中國藝術設計史中的發(fā)展,圍繞圖與文字的結合形態(tài)與關系來闡述,對中國藝術設計史中的圖與文字的發(fā)展做一歸納與總結。

關鍵詞:圖;文字;設計

“在幾萬年前,原始人就開始用圖形表述最原始的生活主題:狩獵、社交行為,禮儀、生活場景,精神崇拜這種圖形的記錄形式呈現(xiàn)”[1],中國歷史中文字出現(xiàn)比圖形較晚,據考古和文獻記載,中國的文字出現(xiàn)在四五千年之前,人類運用圖形與文字的歷史,承載了人類的文明史。圖與文字的有機結合,使得信息傳遞更形象,更易于識別,同時,也更具審美。理解圖與文字及其組合形式,進而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設計時可以更好地把握圖與文字結合運用時的平衡點,以契合大眾審美。

一、圖畫

人類最開始是從圖畫先開始的,之后才有了文字,圖最開始是用來記錄事件的,比如說,今天進行了一個活動,通過圖畫把它刻畫在居住的一些洞穴的墻壁上。除了記錄大的事件外,也可能會記錄生活中其他的一些事情。按照考古發(fā)現(xiàn)圖畫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圖畫文字

古人通過畫圖的形式把需要記錄的事件記錄下來,起初是圖畫,之后發(fā)展為象形的圖畫文字,而象形文字就是對自然形態(tài)的提煉。圖畫文字和甲骨文的區(qū)別在于圖畫文字沒有讀音,而甲骨文是有讀音的。文字的作用是溝通和傳遞語義,而且文字必須要通過聲音來傳遞語義。

(二)特殊紋樣

這些具有特殊含義的紋樣往往來源于生活習俗。比如說,如果當時某一時期出現(xiàn)的魚紋比較多,說明當時可能人們是以捕魚為生,也或由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會出現(xiàn)海難,而魚在水里是可以自由運動的,所以,它們認為魚是可以保護人們海上活動的。所以,會在很多的地方畫有魚紋。鳥紋和蛙紋同樣如此,蛙是兩棲動物,鳥可以飛翔,原始人類往往會把那些人所不具有的一些能力的這些動物或植物描繪成特定符號和紋樣以作為族類符號。

(三)陶瓷器、青銅器的圖形和圖案具有的共同特征:

(1)圖形和圖案的題材豐富(有植物紋、動物紋、人物紋、氣候紋)。(2)圖形和圖案的裝飾手法多樣(對稱、抽象、具象、重復)。(3)圖形和圖案的裝飾內涵深刻(吉祥圖案的寓意豐富,并且符合中國人含蓄的文化追求)。例圖:蝙蝠代表福,牡丹是富貴,菊花代表的是抗寒和頑強的生命力,石榴代表多子。吉祥圖案的特點,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四)建筑圖形和圖案

中國的古建筑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建筑門類。例如,有圖案的瓦當,圖形和圖案都是取之于富有寓意的特殊紋樣,瓦當?shù)淖饔檬怯脕肀傩?。秦漢時期出現(xiàn)了死神瓦當,這四神分別代表四個方位和四個季節(jié),朱雀(南——孔雀東南飛,夏季);玄武(龜——冬眠,北方,故宮最后的一道門是玄武門即是如此);青龍(所有事物之首,一年四季在于春,代表春季,是東方);白虎(西方,秋天)。

(五)插畫

起到文字說明的作用。印刷技術前,圖畫由手工繪制或鐫刻在載體上,優(yōu)點是具有唯一性,缺點是由于它的不可復制,所以,不能廣泛傳播。印刷技術出現(xiàn)后,解決了廣泛傳播的問題,受眾比較得多,較之照片影印技術出現(xiàn)之前,它仍然有很多的缺點,它的技術含量、表現(xiàn)的形式與排版均比較單一,所印圖書內插畫本身往往是單線的描繪,很少有一些漸變。照片影印技術出現(xiàn)后插畫進入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表現(xiàn)形式異常豐富。

二、文字

文字在設計中不僅可以起到傳達信息的作用,同時,還可在整個版面中通過設計構圖等形式,形成事半功倍的設計元素。

(一)人類最早的文字形態(tài)

(1)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出現(xiàn)在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用竹片之類在陶版或泥版上面來刻出小的符號,晾干后形成文字。(2)埃及象形文字。出現(xiàn)在尼羅河附近,比之蘇美爾人的文字較容易識別,是一種象形文字。(3)中國象形文字。出現(xiàn)在公元前1700年的長江、黃河地區(qū)。中國的象形文字得到了提煉,是意形、會意、仿音相結合的文字體系。

(二)中國文字的發(fā)展過程

(1)結繩和鍥刻。關于漢字的起源,常說的是結繩和鍥刻。古人通過結繩和鍥刻的方式來記錄事情,結繩時打結的大小和方式,鍥刻木板上的深淺和缺口形狀,通常會用來表現(xiàn)不同事情的重要程度和不同的事件。(2)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由圖畫文字提煉演化而來,與所代表的事物很像,往往是所代表的東西外形的簡化描畫。(3)陶文。陶器是陶文的載體,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彩陶器上有的刻有符號,專家認為這些符號可能是用來表示較抽象含義的表意符號,也或者是制造者的標記。(4)甲骨文。是刻畫在龜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書寫方式是由上至下,由右至左,這也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書寫方式,而這種排列方式的原因是由于甲骨文最開始是占卜用的,文字從上而下代表秉承天意,并且認為右為上,左為下?,F(xiàn)代改成由左至右,也是因為書寫的方便,這樣不至于把墨給擦掉。(5)金文(刻在青銅器上)、石文(刻在石頭上)、玉文(刻在玉上)。金文又稱銘文,內容多為記錄征伐、約契等重要事件。(6)毛筆出現(xiàn)之后的中國字體:篆體、隸書、草書、楷體、行書。毛筆在中國大致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毛筆的出現(xiàn)使書寫變得更加快速,從其產生開始直至中國近現(xiàn)代,毛筆都是中國最主要的書寫工具,中國古代字體中的篆體、隸書、草書、楷體、行書皆采用毛筆作為主要書寫工具。秦朝統(tǒng)一了文字,稱為小篆,是秦朝之前籀文(又稱作大篆)的簡化字體,但纂體相對仍復雜,后將其簡化為隸書,草書以隸書為基礎發(fā)端萌芽,將字的形體進行高度加工簡化,楷體將字體改變成方塊字,使字體變得更加規(guī)整,更利于雕版印刷;行書以楷書為基礎,但比楷書書寫更加隨意快速,有一種灑脫隨意之美,卻又不會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被當今人們所喜愛。(7)現(xiàn)代電腦字體——宋體、仿宋體、黑體、藝術字體、海報字體等。

三、圖與文字的組合

秦漢時期統(tǒng)一了貨幣和文字,最早出現(xiàn)的文字和圖形的形式也是在貨幣上面,這些貨幣上的圖形,也同樣具有吉祥的含義。貨幣是保持量最多的圖與文字組合的載體。

(一)書籍裝幀形態(tài)

(1)簡策書。以竹片為材料,用漆汁或墨汁書寫文字,單片叫作簡策書簡,連接在一起就叫作冊。簡策書有三種尺寸:二尺四寸(比較的長,往往記載重要的書籍。)、一尺二寸、八寸。另外,五寸的一半作為一種“符”往往作為通行證來用。簡策書的缺點是很重(“學富五車”)并且不能用于繪畫。(2)帛書。帛書材料為紡織品。它解決了簡策書的缺點,比較的輕薄,但是,由于當時帛這種紡織品的制作比較少,所以,價格比較昂貴,不像簡策書那樣只要有樹林、竹林就行,帛是需要人工制造的,價格比較昂貴,從而也就不能得到廣泛地運用。帛書剛開始主要是用于比較經典的著作里面,比如說,唐代時期用于佛經的書寫,因為當時的佛經對于皇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書籍,制作時可在用簡策書做好草稿后再謄寫在帛書上面。帛書可大可小,除了可以一頁頁裝訂起來的,還可以盒裝。(3)卷軸裝書。它是在一段裝竹簽或者是木簽來作為一個軸可以把它卷起來。紙張出現(xiàn)之后,使得卷軸裝書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書籍形態(tài),它的價格較便宜。系在卷軸上的繩子叫“帶”,打開之后前面的空白是“包頭”,之后是扉畫,之后是文字?!叭脘辍庇靡环N中藥材煮成一種汁,然后,把紙泡在里面一段時間之后,再晾干,這樣就可以防蟲蛀。(4)旋風裝書(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的書籍,打開后可以一頁頁的來看增加了閱讀的方便性)、折經書(折子)——前后各用一個紙板用來保護折經書。卷軸書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卷、軸、標、帶,類似于現(xiàn)在的書畫卷軸裝裱形式。

(二)其他圖文形態(tài)

“圖片不僅僅是文字的圖解.更應是文字的共鳴、文字的視覺表達及文字內涵和意境的延伸?!盵2]中國古代圖文形態(tài)——印章、封面、牌記、紙幣、年畫、銘記、招幌;(1)印章:用玉材制作的叫作“玉璽”。剛開始時一種圖畫文字來參照傳統(tǒng)特殊紋樣的方式來制作的印章。還有的是肖像印,是對植物或動物形象的提煉。(2)封面:和現(xiàn)代書籍的封面不同,在古代的封面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扉頁,在其中含有書籍的名稱、上面還有相關的插圖。這樣的封面我們又稱之為“書衣”“書皮”“書面”。(3)牌記:是在書上出現(xiàn)的一種圖文結合的形式,與封面不同,它是在書的最后一頁。(4)紙幣:圖形一般取自具有吉祥含義的圖案,紙幣又稱“交子”在上面是沒有金額數(shù)量之分,只是告訴能到某個地方銀號去兌換多少金額的一個憑證。運用套色和復雜的圖案,來防止盜版。(5)年畫:是在雕版印刷技術出現(xiàn)之后在民眾中大量流行的。更多的是用在商店外用,起到招貼的作用。(6)銘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LOGO標志,是一種品牌意識。例如在銅鏡的背后刻上了制作的單位。(7)招幌:起到宣傳產品和店鋪的功能?;献邮切袠I(yè)標志。(8)中國近現(xiàn)代圖文形態(tài)——報紙廣告、雜志廣告、招貼等戶外廣告。其傳播的渠道有三個。第一個是由印刷產生的二維的靜態(tài)產物(二維的靜態(tài)產物有書籍、雜志、海報這些);第二個是由視頻產生的三維的動態(tài)產物(有DV電影等等這些);第三個是由網絡產生的虛擬形態(tài)產物(有網絡、電子讀物、網絡視頻等等)。近現(xiàn)代平面設計均是通過這三種渠道進行傳播的,而它傳播的主體還是通過圖與文字來展開??缭焦沤?,圖與文字在中國藝術設計史中的發(fā)展,從靜態(tài)表現(xiàn)轉向了動態(tài)傳達;從單一媒體跨越到多種媒介;從二維平面延伸到三維空間;圖與文字跟隨中國歷史更迭,在不斷地變化和改變之中發(fā)展。在當下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沖擊下,中國設計師可謂任重而道遠,通古博今才能更好地玩轉圖文,設計之時找到圖與文結合的完美契合點,從而達到視覺的平衡,才能贏得設計。

參考文獻

[1]東美紅.視覺傳達中圖與字的分析[J].裝飾,2009(02):96-97.

[2]張穎.略論圖文結合的版式設計[J].絲綢之路,2011(20):99-100.

作者:宋紅英 單位: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