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外語教學的困境突破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班制嚴重桎梏著英語教學的效果和學習氣氛。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氛圍和效果是每一位大學公共英語教師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從詞匯學習策略、教學的訓練和提高閱讀能力,包括精讀和泛讀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教學目標;詞匯;閱讀
在《南方都市報》2013年3月21日的一則新聞報道中,深圳大學英語教學部一名英語教師向校長公開諫言,稱連年擴招使學校師生比畸形到一定程度,“一個老師一學期教400個學生,極不科學,也不合理”,其呼吁關注并解決深大“畸形師生比”的問題。該公開信引起深大師生熱議。而在新聞最后,深大大學英語教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最近正針對教學部的教學改革,走訪了國內8所高校,其實深大大學英語教師的課時量和面對的學生數,并不算最多”。不管各個高校的具體數據有多少出入,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大班制是常態(tài)。大班制教學的弊端顯而易見,但是目前又很難有實質性的變化,在這種困境中還得保證相應的教學質量,而督導制、教學評優(yōu)、職稱評定這些制度無一不跟教師的待遇緊緊掛鉤,一線的大學英語教師的確是負重前行,而青年教師一方面要承擔大量繁重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還得出科研成果評職稱,則更是“壓力山大”。對此困境,筆者以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適當作出取舍,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評價手段上設定合理可行的目標,為自己和學生做到“雙減負”。主要想法有以下幾點。
一、正確對待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啞巴英語”早已為人詬病,作為一門語言,如果學了不能開口說,或者別人說自己聽不懂的確是有問題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與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視現在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就我校目前進行的職業(yè)英語改革而言,其中有個很重要的改變就是增加了聽說課時,特別是一周一課時由外教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無論怎么變革,大班制由于師資的現實情況仍然無法取消。以筆者所在深圳職業(yè)技術學校為例,目前我校學生只在一年級開設了大學英語必修課,從二年級開始,只有英語選修課程供部分學生選擇。也就是說,系統(tǒng)性的學習英語集中在大學第一年。而我校的生源因為具體情況所限,入學時具有較好英語水平的公外學生很少,這就為教學帶了更多的挑戰(zhàn)。學生入學前英語的底子很薄弱,以詞匯量為例,我曾在同一學期的三個大班(即6個小班,平均40人/班)中進行測試,僅有一名學生的詞匯量超過3000,詞匯量在1000字以下的學生差不多占了總人數的30%,而在這30%的學生中,還有幾乎一半的學生詞匯量僅在500字。另外,即使是在詞匯測試中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也發(fā)現很多的問題,譬如造句練習中大量的中式英語表達、語法混淆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班課即使加大聽說的量和難度,也顯然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一直以來,我把學生已獲得的英語知識稱為“input”,把學生聽說能力的展示稱為“output”,在學生的input如此貧瘠的前提下,如何能期待學生能展示出良好的output的水平呢?我校為了給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聽說練習的機會,這次教改中為每一個行政班一周開設一次外教課程,然而,經過幾個學期的觀察及與部分學生和外教的溝通后,我發(fā)現外教參與公外教學確乎有些“看上去很美”。很多學生反映大多時間聽不懂,無法交流,課堂參與積極性也不高。而外教的教學水準及評價標準不易統(tǒng)一,有的外教比較松,期末時皆大歡喜;有的外教比較嚴,期末“抓”了很多學生,口語課又不能補考,需開班重修,重修的任務往往由中教老師承擔,又加重了部分老師的負擔,且學生之間信息傳遞,可能對個別外教的課程產生抵觸情緒。目前,英語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從語言培養(yǎng)目標和實用性角度來看當然是正確的。對公共英語教學而言,雖然在課堂上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受到了客觀條件的極大限制,但也并非完全不可為。學生的語言基礎(詞匯量、對英語句型的理解和正確運用、對英語語法的普遍性規(guī)則的掌握和主動應用)會影響到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英語教師的任務和教學目標,在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上不必糾結于課時的有限以及學生基礎的薄弱。孫子兵法中有“圍魏救趙”一計,如果我們把學生的語言基礎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在適當的語言氛圍中一定也能夠得到提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對英語應用能力的確有較高的期待,多數學生期望通過學習能在聽說方面有顯著的提高。這個認識雖然正確,但對公外老師而言,在現行的體制下,期望于通過課堂學習改善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承認它的重要性,也的確在做一些有益的嘗試或改變,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課堂教學的有限性,特別是在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方面。這時,就需要我們作出選擇。在一年級課堂上,我側重于課文單字的拼讀、聽力練習的不間斷進行以及使用部分與課文相關的視頻來加入一些新鮮生動的內容。拼讀,是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而后兩項任務,主要是為了保證課題教學中聽力內容的存在感,并激發(fā)學生對“聽”的興趣。在一年級第一學期,“說”的內容是較少的,因為許多學生的“input”尚無法完成難度較大的口語任務。我不斷提醒學生僅僅依靠課堂無法顯著提高聽說能力,必須在課外大量接觸視聽資料。我給學生提供一些好的英語學習網站,鼓勵學生之間交流好的資源。但是在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方面,我深感自己常常只能做個“隔岸觀火”者,主要的努力必須來自學生自身。
二、大班課堂的教學探索
大班課堂學生人數少則五六十余人,多則上百人,在大班課上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就連老師也需要麥克風來提高音量,以使最后一排的學生聽清,座位上的學生無論是自愿還是被老師點名參與課堂活動,大多時間這些學生的聲音是難以被離得稍遠些的學生聽到的。在大班課堂上究竟安排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以給學生最明確的指引和有可能最大的幫助?這一直是我在公外教學中深思的問題。在從教10余年中,本人一直在思索和嘗試,從最初的傳統(tǒng)上所注重的語法教學[1],到重視培養(yǎng)學生詞匯學習的方法論[2],再到目前的閱讀和詞匯并重的格局,并不能說就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但是感覺方向上是對的。自從學校實行教改以后,教材的內容與職業(yè)的聯系很緊密。第一個學期為不分專業(yè)的綜合英語,書中分八個單元,各單元的標題分別是Organization,Office,BusinessMeals,Product,Trade,Transportation,CustomerService,Career。從這些標題中就可看出本套教材試圖打造英文文本下的真實職場環(huán)境。從學生反映來看,我覺得這套綜合英語的內容還是很吸引學生的。第二個學期開始按專業(yè)設置開設不同門類的行業(yè)英語課程,如“藝術設計英語”“化生英語”“醫(yī)護英語”“土建英語”“汽車英語”等。我因為一點興趣愛好與建筑沾邊,便報名參與“土建英語”的教學工作,因此對該行業(yè)英語所用的教材最為熟悉,有一些感受分享。首先最深的印象便是“下馬威”。我雖因興趣約略讀過一些建筑學方面的書籍,但那點知識完全不能應付專業(yè)內容。且看《土建英語》各單元的標題:FeasibilityStudy,SigningContracts,DesigningaBuilding,ConstructingaBuilding,BuildingMaterials,ElectricalSystems,WaterSupplyandDrainage,BuildingDecoration。乍看之下,教師本人也只有模模糊糊的概念,真比“霧里看花”還要迷茫。對教師而言,尚需要花相當的時間消化吸收,對專業(yè)學習還未到這一步的學生,恐怕就更是費力了。文章雖不長,但其中許多的行業(yè)術語和長句子都大大提高了學習的難度。如果說第一學期的課文學生因受吸引,出于好奇興趣還能做好預習功課。第二學期的課文恐怕要令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了。我校教改后,基本由相對固定的老師擔任某一特定學院的一學年兩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工作,這為教學內容的一致性和延續(xù)性提供了可能。因此,在主課文講授階段,我在兩個學期一以貫之的做法是引導和訓練學生對主課文進行篇章結構的分析,基本上對每篇課文要求劃分成三到四個部分,再用2~4個單詞概括每個部分的主旨。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引導學生重視主題句的作用,習慣英語寫作表達的方式。閱讀訓練的第一環(huán):(讀懂)主題句———(歸納)全文篇章結構。在第一學期打下了基礎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慣之后,第二學期仍然按照同樣的套路走,學生對教師教學的一致性帶來的穩(wěn)定感也可以緩解由于文章中行業(yè)術語增多、句子長度難度增加而帶來的畏懼和厭學情緒。閱讀訓練的第二環(huán)節(jié):關鍵詞———閱讀速度與閱讀質量的提升。從第一單元開始,我就經常使用每單元的ReadingB作為快速閱讀材料。一般要求學生在5分鐘之內完成閱讀及教材附帶的一道練習題,完成效果佳的學生可增加一次平時成績A。在這個練習中,我希望能讓學生認識到詞匯的不足并不能絕對影響正確答案的獲得,反而是對題干中關鍵詞的鎖定(而關鍵詞大多時候是較為簡單的、多數學生熟悉的一些形容詞、動詞等)和正確運用會直接影響答案的正確與否。有了這個共識之后,無論是第一單元較通用的職場文章或是第二單元專業(yè)程度頗深的英語讀物,學生做起來都是同樣的方法,就不再為詞匯量不足而過分困擾。閱讀訓練的第三環(huán)節(jié):詞匯學習。詞匯學習能力不光與閱讀能力的提升息息相關,也能反映出一個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水平。所謂“見微知著”,雖然公外老師很少能掌握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成績,但只要得知學生的詞匯量,該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自然一目了然。在我教學探索過程的第二階段就已重視詞匯學習,更清楚認識到許多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被動與厭煩。但對公共英語教學老師而言,在學時有限、班級過大的前提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該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而在所有的能力中,就我看來,閱讀能力的提升既實用又便于教學操作。而詞匯學習能力則決定著學生能在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方面能走多遠。因我已另著有論文一篇探討詞匯學習能力,本文不預贅述,僅談要點,即重基礎詞匯,重詞性意識。同時,通過定期對學生進行詞匯量測驗,對詞匯量有明顯提升的學生也予以加分獎勵。此外,在具體各個單元教學中抽選一些長句,以主題句為主,進行句子分析。目標不為強調學生對長句的重視和理解,而是借以突出英語基本句子成分(主+謂+賓、主+系+表)的鎖定及其對正確理解整句的作用?!?/p>
三、視頻于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小覷
英語教學回避不了視頻和音頻的使用。對這些材料的使用,坊間非議也不少,我記得在購買《高級法律英語影像教程》一書時,有網友即評論道“使用影像資料的老師上課偷懶”等說法。而在許多其他專業(yè)的教學同行看來,似乎對英語老師使用影像資料多有不以為然。但我覺得,無論是老師站在講壇上口干舌燥地講滿兩堂課,還是輕松地運用影像資料傳道授業(yè)解惑,老師辛苦與否不應成為教學是否認真的判斷依據。一切應以學生為中心,應看是否達到了教學設想的效果,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是否有真實的幫助。就我而言,我是很喜歡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一些與課文有關系且難度適宜的英文視頻的。舉個例子,綜合英語第二單元的主課文是Secretaries。這篇文章生詞不少,多涉及秘書工作職責內容。如何讓這些“攔路虎”的形象在學生眼中不再那么生僻,能不能讓這些概念在學生心中鮮活起來?我最后選取了熱門電影《時尚俏佳人》中女主角求職應聘及剛上崗工作片段,電影輕松時尚,一下子抓住了年輕學生的心,在角色的詮釋中,幾乎與課文內容完全一致的關于秘書工作內容的部分,更讓學生覺得課文確實貼近實際,詞匯的堅冰一下子就感覺被打破了。土建英語第三單元講建筑設計,我使用了從網上搜索來的臺灣某電視臺制作的日本著名建筑師安藤忠雄的一段視頻,這段視頻最佳之處是提供了安藤的簡歷(職高生,自學成才,對于學生有正向激勵作用),其中涉及的兩個項目從拿到項目,了解業(yè)主需求,建筑師實地考察,設計方案的敲定(涉及團隊合作),以及施工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控等等也幾乎與原文完美呼應。教師引導學生對應教材的步驟與程序,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視頻使用得當,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除非教師本身怠惰,否則我認為關于英語教學該不該使用視頻之爭可以休矣。
四、結論
在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是常規(guī)題型,題量和分值也不低。本人在教學中重視快速閱讀能力和精讀能力的訓練,在考試中閱讀題型的比重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對自身閱讀能力量化的評價,這就使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并且通過采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可以在班級中形成一股“比學”的風氣。英語考試在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作用。記得我當年入大學之初,多位老師就說大學最重要的是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的話語放在大學英語學習方面更是如此。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一個“多”字,是謂勤能補拙。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該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迄今為止,我覺得從培養(yǎng)學生詞匯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入手,是比較有效的解決當前因學時學制局限困擾的一個突破口,教師本人和學生對課堂和每單元的學習有清楚的思路和期待,學生自身英語學習能力是否提高也能有較清楚的判斷,比較能夠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重視詞匯學習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意味著放棄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聽說等應用能力。只是希望在目前的客觀條件下,通過課堂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和興趣,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增加英語學習時間,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英語各項能力的目標。當然這一目標的達成無法一蹴而就,每個學生能在英語綜合能力方面取得多大進步,還是取決于他們自身的努力程度。而對教學內容的取舍,則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到頭來什么也抓不到的窘境。另外,教無定法,若每位老師都能利用自身所長,在教學中,如果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某一個或某兩個方面的能力,這就是成功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廖芳.對高職英語語法教學之反思[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12).
[2]廖芳.“圖示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妙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7).
作者:廖芳 單位: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