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課在計算機教學的應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動下,各種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對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微課是基于科技的發(fā)展與教育理念的進步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通過微課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育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本文將針對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旨在不斷完善微課教學,拓展微課應用范圍,提高中職課堂教育水平。
【關鍵詞】微課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
一、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接觸科技教學,提高學生興趣
信息化的發(fā)展讓教育更加靈活和便利,微課教學是基于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將教材中精華整合到微課視頻或音頻中的一種教學形式,就中職計算機教學而言,微課教學可以很好地給予學生接觸科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同時,通過線上線下教育的結合,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學習與傳授。
2.有效實現(xiàn)了對課堂知識的補充
基于職業(yè)教育特點,中職計算機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課堂四十五分鐘時間極為有限,教師只能根據大綱要求,將主要知識點講授給學生,但計算機知識涉及領域極為廣博,因此,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地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記憶,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實現(xiàn)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根本教學目的。
二、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精心設計微課教學內容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有其本身的特點,通常微課時間都是五分鐘左右,最長也不會超過十分鐘,因此,教師就要精心設計微課教學內容,將精華知識濃縮到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的實現(xiàn)知識的傳輸。例如,在學習WindowsOffice知識時,在講到Word模塊時,從整個Office體系來講,Word是相對較為簡單的一個模塊,就排版知識而言,簡單的排版非常容易,但同樣是文字,如何能夠將文字排版做到優(yōu)美和賞心悅目就需要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了,因此,教師可以將如何排版的內容做到微課當中,并采用對比教學法,讓學生比較不同案例排版的區(qū)別,從而學會如何進行文字和圖片的混排,實現(xiàn)計算機Windowsoffice教學的基本目標。
2.抓住學生興趣點,充分與微課內容融合
學生的興趣點是知識學習的關鍵,興趣不僅是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習動力的來源,尤其是針對中職計算機這種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我們仍然以WindowsOffice為例,在講到Excel模塊時,教師可以將更加有趣的內容加入微課視頻當中。通常來講,Excel模塊都是用來做電子表格的,但高級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證件照背景顏色的更改,甚至可以用Excel畫出精美的圖畫作品,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往往是教材要求的,更多的趨向于教學大綱要求,至于這些高級應用以及趣味性應用,通常教材不會要求,而教師將這些內容加入到微課當中,可以有效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不斷的知識探索中拓展思維,發(fā)揮想象力,充分發(fā)揮微課教學的作用。
3.緊密微課與課堂知識的結合
微課雖然是一種順應時展潮流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作用還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因此,無論如何豐富微課內容,始終要緊密結合課堂知識,做好教學的鞏固和補充,發(fā)揮微課教學的實際意義。例如,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對于交換機的使用原理,教師在課堂更多進行工作原理和技術方面的講解,而在微課當中可以更多進行圖片和實際操作連接的展示,讓學生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實現(xiàn)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從而真正的學以致用,實現(xiàn)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的。
結束語
微課的產生是基于教學理念的革新以及相應技術手段的支持而產生的,其主要作用是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做好課堂學習的補充,在實際應用中,尊重課堂、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微課內容,將生活中實際案例引入微課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微課應用的真正意義。同時,微課的應用對于教師本身也是一種提升,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對知識的把握能力,拓寬教學思路,緊跟時展步伐,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推動下不斷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助力。
參考文獻:
[1]褚迎紅.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2018(11):239-240.
[2]姚志賓.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對策[J].讀與寫(教師),2018(5):154.
[3]鄭美玲.巧借微課來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學效率[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4):156-157.
作者:楊燕新 單位:江蘇省昆山第一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