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10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開放型閱讀教學的目的
(一)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在高中語文開放型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民族英雄的故事來增強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歷史人物的敬佩,利用文章中強烈的情感來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起到利用文字感染學生的作用,通過不斷閱讀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形成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在閱讀材料的選取上,教師要重視多樣化的文化影響,在學生接觸各方面積極文化的影響過程中,對他們的情感進行熏陶,使學生形成自主、自強的人格,使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促使他們的個性能獲得最大的發(fā)展。
(二)開拓文學鑒賞領域
在進行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不要局限于傳統閱讀教學的篇目,而是要以教材為主線,多方面、多角度地選擇閱讀材料。進行的閱讀不僅是要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水平,還要拓展閱讀的知識面,放寬閱讀材料的選擇面,使學生在文學領域的暢游中,不斷提升鑒賞能力。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具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美文,但在中華五千年的發(fā)展史上,這些文章僅僅占據了一小部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去體會。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具備不同的個性和思維,這就導致學生對同一個文學作品的見解不同,所以,要使學生能自主進行閱讀和賞析,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而不僅僅使通過資料上的分析和見解來理解作品。
(三)練就語言表達技巧
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應了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能力,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閱讀時,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能用條理清晰的語言來和他人進行交流。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使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技巧,使他們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進步。
二、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的環(huán)境
(一)教育觀念更新
在人們追求素質人才的現在社會,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提出也是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只有不斷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使他們在走向社會時有能力參與競爭。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和素質駕馭的深入人心,傳統的教育觀念逐漸被素質教育觀念所替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地位也發(fā)生了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近。
(二)考試形式創(chuàng)新
考試形式大膽創(chuàng)新是教育主干(內容)強勁的根本動因。繁、難、偏、僵的考試形式只能引起劇烈的應試教育活動,不可能帶來充滿生機的素質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必須在考試形式的大膽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產生。現在的語文考試已經意識到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語言交際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實現,應用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出現,這正是我們的教育陣容向素質方向蓬勃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在這種形式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素質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必備條件。
(三)評價標準多元并進
評價標準多元并進是教育根系(基礎)發(fā)達的必要保證。畢竟,應試教育觀念經過二十年的實踐已經根深蒂固,一試定終身的經驗已經深入人心?,F在的素質教育打破了原來的思維定式,但是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是空喊口號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必須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學的教學與考試評價標準,才能推進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的長足發(fā)展。現在,經過教育界有識之士的倡議,教學與考試的評價標準已經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已經逐步出現,這就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三、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
(一)擺脫傳統閱讀教學,開展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教學
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文章進行了規(guī)定,讓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閱讀這些規(guī)定的篇目。由于教師選擇的這些文章不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的,一部分學生就失去了閱讀的興趣,閱讀效果不明顯。而在開放式閱讀教學中,除了教學要求中要閱讀的文章,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文章進行閱讀,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報紙、書籍等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使語文思維和閱讀能力在興趣的促使下獲得快速提升。
(二)遠離機械閱讀教學,實施智能型閱讀教學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對閱讀文章中的知識進行機械系統的理解,學生沒有自主自發(fā)的學習意識。在新形式的閱讀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采用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自學的意識,讓他們通過閱讀進行討論,把在閱讀中的體會進行分享,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賞析能力,讓學生運用智慧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四、結語
總之,開放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從思想上使學生獲得自由,使他們逐步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維,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教師通過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擺脫了規(guī)定式的、死板的閱讀教學,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不斷地積累語文知識,使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斷得到提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選擇正確積極的文章進行閱讀,使他們樹立起自覺閱讀的意識。
作者:張向飛 單位:河北省盧龍縣中學
第二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技巧
一、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的閱讀。這就要求閱讀教學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在潛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情感體悟,讀出文章的內在本質。通過具體的文章和段落,對作品進行重新裝創(chuàng)造。例如,學習《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教師應該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感知這首敘事詩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己總結劉蘭芝形象特點,并運用對比法分析焦仲卿的性格特點,總結焦母的形象;讓學生在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中通過具體語言和細節(jié)來感知劉蘭芝的形象;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感知課文中的正面描寫,尤其是劉蘭芝被趕出劉家之后,為什么還要安排高貴人家的反復提親。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這樣,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仔細閱讀文章,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富有個性化的閱讀,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的廣闊視野和獨特思維,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鼓勵學生多元化闡釋文本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對文本的多元化闡釋。每一個學生生活經歷不同,知識結構不一樣,對于文本的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樣,思考的方式也相差甚遠,這樣就會得出不同的認識,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平常人們經常所講到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多元化的文本闡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必然能夠讓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同時也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個性。由此看來,高中語文文本閱讀一定要注重多元化闡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學習《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學生認為東晉時期的士人愛談玄學,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是人生短暫,人生苦惱多于快樂,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感受是較為消極的。而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表現的較為積極,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人的人生觀和東晉時期人的人生過的極大不同,宋人的是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三、立足于整體進行局部分析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局部都是整篇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握文章的局部細節(jié)就應該從全局入手,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局部都是和文本的整體有機統一起來的。這就要求不能夠孤立地去理解一個詞語或者段落,因為這會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學生在閱讀理解時,我們引導他們把局部和整體聯系起來,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然后才能夠更好的分析。作者要表達的一個情感就是“心里頗不寧靜”,這是全文的文眼,也是整個文章要表達一個主題。抓住這樣一個問題就能夠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某一個層次和段落,也能夠很好地感知文本展現的荷塘的月色如此的優(yōu)美寧靜,表現的情感卻是淡淡的喜悅,才能夠很好地把握住文章里面所表現出來的諸如“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到底令我有點記得江南了”等句子,也能夠很好地看出作者的情感的發(fā)展變化。
四、倡導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模式
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更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合作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向問題的深度思考。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對有關閱讀材料共同探究學習。
例如,學習《項鏈》這篇文章,就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感知莫泊桑這篇小說的大致情節(jié),感知主人公瑪蒂爾德的人物形象以及法國當時的社會現實。通過探究既可以去感知馬蒂爾德因虛榮而葬送十年青春的悲劇。也能夠看出這篇文章所表現出來的瑪蒂爾德身上的勤勞、誠實守信等優(yōu)點……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作探究,暢所欲言,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激活。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不但能夠對這篇文章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路,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各種有利的條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作者:羅回祥 單位:廣東省韶關樂昌市城關中學
第三篇: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主要存在著兩種教學觀點,一種是延續(xù)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師完全根據教材內容一板一眼地給學生講解字詞含義、段落大意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單調乏味,課堂效率低下,在公開課中經??吹竭@種弄虛作假的教師表演活動。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拓展,教師只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導,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種是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受到先進閱讀教學思想的感染,將這種教學理念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中,比如說: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等。但由于教師和學生還不適應這種課堂模式,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合理引導,造成一種徒有其表的熱鬧景象,課堂質量并沒有得到提升。很多教師將多媒體設計當做是一種時尚的裝飾,設計出十分華麗的課件,不注重對語文閱讀教學本身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過分夸大學生的自主性導致課堂的無序性、過分重視教學過程忽視了教學目標造成教學內容的無效性、教師沒有發(fā)揮作用導致教學結構混亂、過分夸大情感教育忽視了學生知識技能的傳授造成課堂質量的下降等問題。其實,多媒體技術只是對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說明和補充,教師和學生只要將其當做是一種學習工具就可以了。
二、有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2.1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書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能逐漸理解文章中所包涵的感情,長此以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會得到顯著提升,還能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斷句不成段的問題,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有很大的進步。杜甫的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充分說明要想成為偉大的創(chuàng)作家,必須讀更多有益的書籍,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在語文課堂閱讀課堂上,教師會先朗讀全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接下來,教師根據課文結構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一組負責閱讀文章中的一部分,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逐漸進入文章的情境中。最后,教師挑選出文章中有趣的人物或者段落,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再次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他們就會獲得一定的語感。
2.2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會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積累更多有用的知識,同時也會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通過廣泛閱讀會使學生的視野變得更開闊,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在開始寫作之前,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有可能寫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如果學生的閱讀量不夠,就缺乏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靈感,無法寫出優(yōu)美流暢的語句,經常會碰到寫作上的瓶頸。為此,教師要教導高中生在課下多進行閱讀,接觸多方面的知識,這樣到了寫作的時候就會思如泉涌,成竹在胸。2.3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人類思維的活動就是智慧的體現,說明大腦正對客觀事物形成自己的某種思想。當人們閱讀書籍的時候,這些思想就會在人的大腦中不斷進行融合、碰撞和創(chuàng)造等多種活動。事實證明,高中生經常閱讀書籍,不僅有助于其學習成績的提高,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也在思考,就好像有人將智慧的種子撒在了我們的腦海中,這些種子從萌芽逐漸發(fā)展到成熟,但每個人最終收獲的成果不太一樣,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力來解讀文章。高中生需要通過閱讀來不斷充實自己,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
三、高中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3.1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造性,課堂氛圍沉悶壓抑,完全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進行新課改思想的培訓,讓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手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自主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大部分高中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針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全方位的訓練,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2建立科學合理的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系統。過去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手段,即教師在黑板前邊寫邊講,學生在下面做課堂筆記,這種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將學生當做學習的機器。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系統,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還能指導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了能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系統的作用,鼓勵更多的學生、教師以及學校領導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抽查,從而逐漸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成長。
3.3教學聯系實際,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所有的教學活動最終都要回歸到現實生活,語文閱讀教學課程也不例外。所以教師在實施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只有將語文閱讀理論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才會真正意識到語文閱讀學習的價值。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同時,多媒體技術也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yè)中得到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也逐漸流行。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豐富多彩的圖片、文字、聲音以及簡單動畫有效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作者:朱月雄 單位: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十五中學
第四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基于文本、利用文本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與文本脫離
盡管很多教師認為教學應當基于文本,但是一些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仍然會脫離文本。例如在講《鴻門宴》一文時,有的教師會引出電影《鴻門宴》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卻演變?yōu)閷﹄娪爸谱鞯脑u論,忽視了對從《史記》中節(jié)選的《鴻門宴》課文的評析。這說明該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漏洞,在認識上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應當好好把握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能脫離文本。
(二)課外文本引用不多
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針對一個單獨的文本來進行閱讀教學,很少引導學生聯系其他文本里的內容,這說明教師利用文本的意識較為淡薄,并且教師自身所掌握的文本資源有限。盡管有些教師在課前會準備大量文本資源,但是在課堂上講得較少,有時僅僅是為了應付學生的提問。
(三)深度探討較少
教師在利用文本時出現走馬觀花的現象,有些是稍微點撥,有的則是一句話帶過。這表明教師對文學文本中蘊含的深層意義、文學價值等都挖掘得不夠透徹,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內容也極少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
(四)情感體驗不夠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很多教師常常只以自身的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以便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卻沒有嘗試利用文本來達到目的,文本中豐富的社會生活完全可以用來幫助學生實現情感體驗。
(五)自主體驗不足
在課堂上,有的教師會講授很多內容,學生根本記不下來;有的教師所講的內容則基本出自參考資料,導致學生沒有興趣聽講。由此可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沒有確立,學生一味地接受教師收集、印發(fā)的文本資料,被動接收知識,自主體驗缺失。
二、基于文本互涉理論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基于文本互涉理論的意義建構策略
1.細讀文本,探查聯系點
文本互涉理論強調文本不能孤立存在,因此要細讀文本,尋找文本間的聯系點。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本,著重關注文本中重要的字詞句、引語等,然后引導學生從中挖掘相關文本,以相關文本中涉及的知識點來發(fā)現文本中蘊含的深層含義。
2.追溯歷史,探尋文本原型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尋文本中的人物原型或具體的歷史事件,從相關的文本中獲取隱藏的深層意蘊,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在探究過程中使文學的發(fā)展跡象逐漸清晰呈現出來。
3.統籌全局,掌握文本意義
在文本互涉理論中,同一時代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的文本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就此,教師可以以同一時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作為文本互涉對象,也可以將該作者的其他作品作為文本互涉對象,以便學生從全局來思慮文本存在的意義。
4.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在這節(jié)課中共引用了哪些文本,文本中有哪些相關的部分,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過程中掌握文本互涉理論的應用流程,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提高自主閱讀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基于文本互涉理論的情感體驗策略
1.聯系相關文本,體驗人物情感
在閱讀教學的情感體驗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但也要注意觀察學生情感體驗的共同點。有些心理狀態(tài)是普遍存在的,在閱讀中,有的文本能夠引起人們普遍的心理共鳴,說明該文本能夠對讀者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要充分利用此類文本,與學生平等地交流閱讀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充分認知、體驗文本中作者的思想。
2.聯系同名、同時代的文本,體驗共同情感
很多文本有相同的名字,其內容盡管不同,但是所表達的意思會有相關之處;同理,在同一時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盡管文本內容不盡相同,但作者傳達的思想則很有可能有相關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現多元素文本,如教學《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可以配播鳳凰傳奇的同名歌曲,幫助學生體驗創(chuàng)作者共同的情感。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情結,“80后”會對童年時期看過的動畫片等產生懷戀情愫,同樣,同一時代的作者也會有共同的情感體驗,他們的文本之間也必然存在關聯之處,教師可以展現出同一時代的體現主流情感的文本,讓學生體驗整個時代的情感基調,體驗文本中表達的情感。
文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文本,幫助學生體悟文本中蘊含的深層意義、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整個時代的主流思想。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應用文本互涉理論,以文本為基礎,充分發(fā)揮文本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自主學習能力、情感體驗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作者:鈕堂柏 單位: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
第五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一、采用學案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展現閱讀的人文性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展現人文性,就必須使學生深入到閱讀的內容之中,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我在教學中采用學案教學的模式,具體實踐如下:將《荷塘月色》選段賞析和品評資料發(fā)給學生,使學生通過閱讀賞析和評論,對這篇文章獨立進行思考;然后給學生拋出的問題“你怎樣看待朱自清”、“你認為荷塘月色寫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學生們開始各抒己見,提出了不少審美性的見解,例如“朱自清能寫出《荷塘月色》是因為他自身有一種清新又憂郁的文人氣質”、“《荷塘月色》的美在于通篇的‘通感’使用,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從審美中體會到文學的藝術性,從文學價值產生閱讀人文性的感受。
二、通過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建立
我把每周的一節(jié)閱讀課固定作為“課外閱讀課”,閱讀的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課堂模式是請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和賞析評論。在課堂中常出現的情境是,一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悟之后,聽講的學生會立刻進行反饋,如“我不喜歡林黛玉的形象,她太格格不入了”,而發(fā)表閱讀感悟的學生又馬上反駁“黛玉的形象吸引人,就是因為性格特點鮮明”。這樣的討論多了,學生之間對閱讀的共同話題也就多了起來,閱讀更有樂趣,教師也更容易了解到學生的閱讀興趣所在。堅持兩個月之后,學能夠從閱讀賞析中體會到精品文章的妙處,沒營養(yǎng)的讀物出現的少了,也有不少學生將“一個月讀一本書”列入語文學習計劃中,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此養(yǎng)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在“教”的方面存在教師積極性高但教學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對閱讀的人文性教育太少;而學生對閱讀興趣不高則與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關;高中教育給予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功利性太強,使閱讀教學缺少合適的氣氛。筆者建議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學案教學的方法,使學生主動體會語文閱讀中的人文性;通過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帶領學生參與多種閱讀活動以建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作者:陳潔 單位:廣東省信宜市信宜中學
第六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評點法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江蘇)》中指出:“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fā)現和構建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構建文本意義。”這就強調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只是起到點撥和引導的作用。學生必須自己去理解建構作品的意義。評點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它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學生通過勾、畫、圈、點,熟悉文本。在熟悉的基礎上,對文本的語言、結構、思想進行個體化的理解,生成自己的個性化語言。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提高學生感悟作品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評點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能提高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能力。評點法在語文學習中的回歸,影響深遠。
二、評點法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案例
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月是故鄉(xiāng)明”這一模塊中,教材的主編在每篇文章右側設置了“對話欄”,并給出了范例。這就是評點法中的旁批應用。例如韓少功的《我心歸去》第一節(jié)寫道:“我在圣·納賽爾市為時一個月的‘家’,是一幢雅靜的別墅。高層樓的六間房子四張床三個廁所全屬于我,怎么也用不過來。房子前面是藍海,旁邊是綠公園。很少看見人——除了偶爾隔著玻璃窗向我嘰哩哇啦說些法語的公園游客。”這一節(jié)右側的“對話欄”中對這一節(jié)進行了點評:“描寫物質環(huán)境的優(yōu)裕,為下文作鋪墊?!表n少功身處異鄉(xiāng),百無聊賴之際寫下這篇文章。作者身處別墅,物質條件很優(yōu)越,環(huán)境也非常優(yōu)美。只是很少見到人,即使見到了人,也聽不懂人家在說什么。其實,一句“很少看見人——除了偶爾隔著玻璃窗向我嘰哩哇啦說些法語的公園游客?!本鸵呀涬[約透露出作者身處異鄉(xiāng)的孤獨。如果繼續(xù)讀全文的話,就知道作者這樣寫第一節(jié)的作用,是為下文作鋪墊。評點得恰到好處。對于經典的文章,不僅對句子、段落評點,還要對用得好的字進行評點。例如還是韓少功的這篇文章第三節(jié)中“你對吊燈作第六或第六十次研究”一句后有個評點:“被夸張了的細節(jié)。細節(jié)在散文作品中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睂毠?jié)進行描寫,而且還是用夸張的寫法,是一處需要品味和評點的地方。“對話欄”中給的評點只是一個范例,若是對這一句深入挖掘,還能引導學生對這一句話進行深入的解讀。對吊燈的研究本來就是百無聊賴之舉,還六次或六十次的研究,更是讓人發(fā)瘋。這種對作品的評點與解讀,確實能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對話欄”的范例,來教學生如何評點,那么學生學會了這種方法,終身受益。在曹文軒的《前方》中,“對話欄”中都是空白的,這就是要求學生自己評點。無論是對字、詞、句還是對段落的理解,都可以寫在“對話欄”的空白處。教材主編也在有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評點的積極性。
三、評點法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以來,評點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評點法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效果也很好。但是,評點法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硬性規(guī)定的評點要求。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要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某一段進行不低于一定數量的評點。這種要求是對評點法矯枉過正的應用,非常不可取。它違背了評點法自身的規(guī)律,也會使學生對評點法抵觸,厭惡這種學習方式。二是教師對學生點評的語句沒有進行檢查和評價。學生雖然對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在教科書上對其作出評語,但是學生的體悟并不都是正確的,寫出來的語句也會出現病句。這就要求老師能對學生的評點進行及時的和正確的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切實提高評點的水平。評點法是一種傳統的國學學習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又重新走進語文課課堂。合理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評點法,不僅能提高學生文學鑒賞水平,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評點法,是一種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作者:葛峰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第七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觀念的轉變
一、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現狀
1.重知識,輕能力。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傳授語文知識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在有限并且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無疑會使學生將語文閱讀學習誤以為就是學習一個個的語文知識點,時間一長,學生對于語文課堂閱讀的學習自然提不起精神和興趣,更何談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對于課堂閱讀教學所花費的大量勞動時間卻只能換來收效甚微的勞動成果。對此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2.重分析,輕感悟。目前,在許多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是會對閱讀文本做過度分析。一堂閱讀課從字、詞、句的分析再到語篇結構、寫作特點、語言風格的分析。至此有些教師覺得還是沒有給學生分析透徹,于是又會繼續(xù)分析重點,分析難點,甚至告訴學生答題要點。一堂語文閱讀課完全成了教師滿堂分析、滿堂灌輸的語文閱讀課。而我們的學生似乎成為課堂教學的背景,只是在教師預設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出場,目的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配合教師。這樣的語文閱讀課堂,完全忽視了學生個體生命的存在,忽視了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基礎上對于閱讀文本的獨特感悟與體驗。教師將自己對于閱讀文本的分析硬生生地取代了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個性理解。在這樣的課堂閱讀教學里,我們感受不到學生獨特的生命感悟與思想碰撞的閃光點。
3.重結果,輕過程。在閱讀教學中,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并不重視激發(fā)學生對于文本的自我解讀過程。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已經習慣了將自己的理解或是教參中的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不管學生接受程度的差異,要求學生努力記住結論就好。學生在這樣一種閱讀學習過程中,自然會感受到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被剝奪了,自己在課堂中本應有的聲音被埋沒了。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自身的文本解讀理論素養(yǎng)不足,不能帶領學生利用有效的文本解讀方法來生成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出于一種無奈之舉,只能將現成的結論和盤托出。于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無形中淪為了一種記憶結論的能力。
4.重講解,輕誦讀。當前,絕大多數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聽不到學生的讀書聲,問之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教師們大多認為,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篇幅大多比較長,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更多的應該把重點放在對于文本的分析上,誦讀可以放在課下進行。其二,在教師觀念的影響下,學生也漸漸默認為對于文本的誦讀沒有必要放在課堂里,在課堂上主要是聽老師的講解。殊不知,語文閱讀文本中的許多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以及精彩的小說段落,是非誦讀而不能體會其中之美的。從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考慮,這些文本的誦讀遠遠勝過講解。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為學生走出學校,走上社會打好精神的底子。
二、重塑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觀
1.思維方式的轉變。傳統的閱讀課堂多半采用“獨白式”或“誘導式”的教學方式?!蔼毎资健奔唇處熗耆刂屏苏n堂的話語霸權,語文知識的灌輸成為主旋律;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誘導式”即教師細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個問題,課堂教學的預設大于生成,在一問一答中,教師牽引學生向自己設計好的答案靠近,學生毫無主體性可言。這樣兩種教學方式的產生,是由于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一個個有活力的生命個體。轉變這種思維模式,形成對于個體生命關照的思維模式。使每一位學生敢于發(fā)出心底最真實的聲音,使課堂閱讀教學過程成為生命相遇、交流、成長的過程。
2.生命意識的體現。葉瀾教授認為,“教育的最終歸宿,是對人生命價值的呵護和關注,是對人內在精神的喚醒和開發(fā),是塑造一個精神豐滿、滋潤光彩的人”。[4]盧梭說過,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本身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與喚醒生命意識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文學作品的精神內涵,喚醒學生對生命意識及生命意義的思考和熱愛,使之真正領悟到生命的珍貴與價值。如國內作家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美國作家歐·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均是一篇篇洋溢著生命氣息的美妙佳作。
3.主體間性的凸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四個主體:教師、學生、文本作者、教材編者。四者之間凸顯的是動態(tài)發(fā)展、平等對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建構的主體間性關系。首先,教和學的過程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實際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互為主體的,即體現著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是一個“扶”“放”轉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開始時主要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扶”的作用,隨著學習過程的推進,“幫扶”的作用逐漸減少,轉變?yōu)椤胺攀帧弊寣W生獨立體驗、感悟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相互轉化的,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教師和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也就是與文本作者對話的過程,文本作者也同樣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主體。任何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源自于作家的激情、對主題的選擇與挖掘、心思縝密的布局謀篇與遣詞造句,字里行間都凸顯著作家獨特的個性。“例如,同是幽默,錢鐘書的幽默富有睿智的書生氣,趙樹理的幽默富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老舍的幽默則富有京腔味的市井氣。所以與文本對話,就是與語言符號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對話。因此我們既得重視師生對文本內涵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又得尊重文本主體,文本個性。”[5]再次,教材的編者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體,一般一篇文章進入教材就具有兩個價值,一個是原生態(tài)價值這是從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一個是教學價值這是從教材是一個教學內容的載體角度來看。因此,選什么樣的文章即選文標準以及選入教材的每篇文本里的助讀系統都帶有教材編者的思想和他對文本的理解,一個好的教材編者能使學生由非成熟的讀者逐步發(fā)展到成熟的讀者。
4.個體生命的直覺體驗。狄爾泰認為,現實中具體的和一般的知識來自于“生命經驗”。這里“生命經驗”實際上就是一種“生命體驗”。他說:“生命經驗源于對生命的思考。我們的沖動和情感與外部世界和命運相遇時產生的個別事件,在生命經驗中被綜合為具體的和一般的知識。”[6]現代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在他的《美學》里開章名義就說:“知識有兩種,一是直覺的,一是名理的?!保?]柏格森認為我們對事物的感受來自于直覺。而在我國傳統哲學中,莊子所倡導的“心齋”“坐忘”的體道方式也是強調內心的直覺體驗,直覺是一種智慧,是試圖認識事物本質的一種非邏輯、非理性的思維形式。用一個虛靜空明的內心去體察萬事萬物的變化。舉香菱讀書為例:當她讀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寫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但是“若再找兩個字換竟再也找不出?!边@就是香菱對語言文字的直覺體味。有了這種直覺感受能力,就能使自己融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不僅能自如地把握字句意義,而且還可以在思索中體會作者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的情趣和旨意。
三、結語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美的存在,語言是美的,情感是美的,這些所有的美,所有的情是難以用系統的知識訓練來實現的?!皫熒际钦n堂教學中完整的生命個體,教學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應堅持生命觀,促進個體生命的總體生成?!保?]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情感漸入與自我提升的過程,擁有敬畏生命、感悟世間百態(tài)滋味的語文閱讀教學觀,才能直達學生心底,涵養(yǎng)學生精神。
作者:龔曉丹 單位: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第八篇:高中語文中的文言文閱讀教學
一、高中文言文閱讀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
1.1我國教育事業(yè)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嚴重,高中生在高中階段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學校、家庭和社會更為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有所忽視?,F代人格包括了開放型、學習型人格、民主參與型人格和尚法型人格,這些人格在文言文教學中均有所體現。在高中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雖然怨恨鄭伯在危及關頭才想到自己,但是仍然幫助鄭國去游說秦國,一句“焉能亡鄭以倍鄰”,就讓秦國退了兵,解決了鄭國的危機。在這其中不僅體現出了愛國主義情懷,也讓學生感受到了人際溝通的重要性,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溝通、善于交流和表達的開放型人格。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有很多教育學生要認真學習的文章,《勸學》則是其中的典型。在《勸學》一文中,提出“學不可以已”,教育學生學習要專心致志、堅持不懈,三心二意只會一無所獲。在文中還提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強調的就是要向他人學習,借組他人的力量讓自己看的更遠。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型人格?,F代社會是法制型社會,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能夠遵守法律,講求公平公正,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身的權利,履行自身的義務。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材中,由于以儒家學說為主,導致教材中的尚法內容較少。但是較少并不代表沒有,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這樣兩句話“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這強調的就是要奉公守法。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強調公平的重要性,崇尚依法治國,實現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這些內容很好地培養(yǎng)了高中生的紀律意識,提高了學生遵守法律和規(guī)則的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尚法型人格。
1.2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學生不可能僅僅關心書本知識,還必須要參與社會生活,關注時事政治。古人有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主參與意識?!多u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齊威王為了提高臣子的政治參與度,采納了鄒忌的意見,對能夠指出君主不足的人進行賞賜,切實提高了臣子的政治參與度,強大了齊國的國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政治參與的重要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參與政治的意識。
二、高中文言文閱讀對母語的優(yōu)化價值
2.1高中文言文的閱讀價值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文言文的語言價值。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母語表達能力。因此,現代文言文教學中,強調將閱讀教學和語言教學相結合。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閱讀,而是為了寫作。但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枯燥的翻譯和課文背誦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文言文本身具有獨特的魅力,語言簡潔,但內涵豐富。比如《滕王閣序》一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用短短幾十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絕美景色,給學生預留了充足的想象空間,這些句子在學生的日常寫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加強了學生對母語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母語運用的能力,促進了母語的發(fā)展。再比如,《莊子·秋水》一文中寫到“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這句話后來逐漸發(fā)展成“貽笑大方”這一成語,成為了固定用法。由此可見,高中文言文教學對母語的優(yōu)化價值。
2.2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讓學生接觸美的事物,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文言文中語言簡潔,短短幾個字往往能夠表達出優(yōu)美的意境,向人們傳達出豐富的思想內涵。比如,蘇軾《定風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就充分體現出了私人的曠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陳情表》一文的思想情感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祖母的孝心,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培養(yǎng)了學校孝順父母的意識。當然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意味著只讓學生接觸美的事物,比如在《鴻門宴》中,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的人物角色,比如,剛愎自用的項羽。學生通過對項羽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夠發(fā)現,他是一個復雜的人物,人們對其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英雄,因為他寧死不屈,但是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失敗的人,無法面對挫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育學生要有自信心,但不是自大;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而不是一味逃避。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格,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是學生思想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學生在文言文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能夠實現對母語的優(yōu)化,增強學生對母語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國民語言表達素質。
作者:陳杰 單位: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十五中學
第九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尊重學生,建立平等對話關系
1.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
什么是“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在社會發(fā)展瞬息萬變的今天,教育教學必須真正以學生為本,要尊重學生的觀點、關注學生的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教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其要給予關注、尊重與愛護,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從而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用情感組織語言藝術教學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是個“良心活”,能教多少,能教多好,跟教師用不用心有很大關系。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既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也要注重個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當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心理互換的過程。通過情感的傳遞去影響學生,教師可以運用語調、語速的變化,富有感染力、鼓動性、幽默感的語言“俘虜”學生,使學生感動、向上,用語言藝術組織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自覺地規(guī)劃自身的發(fā)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著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師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優(yōu)質高效地鞏固教學成果
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留很多的作業(yè)來鞏固教學成果,這種方式多半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為每科的老師都在留作業(yè),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過重,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去完成作業(yè),起不到鞏固教學成果的作用,反而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繼而反感這門課程。每次等到自習需要留作業(yè)的時候,我看到黑板上各科老師密密麻麻留的作業(yè),轉身就走。學生問“老師,您不留作業(yè)啊?”“我不跟其他老師爭黑板了?!钡喾吹氖?,我們班的語文成績確是最好的,因為在課堂上都讓學生消化了。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提問,通過個個相互聯系的問題,布障設疑,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使學生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收到良好的組織教學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課上輕松的掌握閱讀的技巧。
二、整體把握,理解內涵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無數個詞語構成,但是這些詞語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構成了不同文章,表達不同的意思。所以閱讀,不是單純的文字閱讀,文章中所承載的信息和內涵,都是化在字里行間的。我們讀一篇文章,不是為了讀文字,而是為了體會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思想內涵、生命感悟、生活體驗,并在讀文章的同時實現自我知識的飛躍。對于高中閱讀來說,是希望學生通過在理解每個段落的同時,能夠建立其對整個文章的架構,進而通過對全文內容的把握,重新建構文本的意義,建構全新的自我。
三、分門別類,明確思路
文章分為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等等,對于這些不同種類的文章,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體系中建立起對它們的區(qū)分,遇到不同文章的時候,能夠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如閱讀一篇文章,首先在自己的腦海中確定是哪種類型的文章,然后能夠輕松地把握這篇文章的脈絡,迅速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跟作者建立對話機制。這樣一來,對提升考試的正確率和速度很有幫助,也會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打下良好的閱讀基層。所以,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分門別類的進行閱讀教學,并且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接受并形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在更高層次上,倡導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和閱讀技巧。
四、行萬里路,更要讀萬卷書
1.多讀書,讀好書
現在都提倡開放性教育,即“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但是在高中學業(yè)如此緊張的時候,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等有時間、有能力的時候,再去“行萬里路”。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的課堂上,還應該充分地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尤其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和校外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些課外讀物,利用一切有利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例如,每月組織一場閱讀班會,讓學生們自己積極主動發(fā)言,說說自己最近看書的情況,以及對該書的理解。學生們暢所欲言,老師也要說說自己對該書的理解和看法,跟學生們像朋友一樣的探討閱讀的心得,既增進師生感情,也能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文道統一,知情并重
文以載道,道寓于文,文道統一,始終是語文教學重要的價值取向。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教育對象,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而語文教學更是首擔其職。情商屬于非智力因素,對于一個人的成才、成人、成功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在讓學生領悟語言文字的同時,更要促使其提高審美能力,提升道德境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獲得全面的提高。
作者:王喜明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
第十篇:高中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
一、研究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授的主要參考資料,也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書,是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依據。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和分析,并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之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科學的設計具有較強探究性和針對性的問題情境,以便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還必須使學生能夠理解,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以便使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中有所收獲,充滿熱忱地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其次,問題情境的良好創(chuàng)設離不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共同努力去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以便使得學生能夠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敢于和教師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甚至向教師提出質疑,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通過這種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顯示和發(fā)展,實現閱讀的個性化。例如在高中閱讀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教師在進行閱讀授課時,首先針對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文章的三個故事均對藺相如的個性特點進行了充分體現,在“完璧歸趙”這一故事情節(jié)中,作者是通過哪些表達方式和畫面來對藺相如的思想性格進行展現的?第二,藺相如在“完璧歸趙”中的行為有多種看法,明代王世貞曾經這樣評價“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各位同學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對其進行多媒體呈現,使學生的興趣大大增加,進而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利用課外資源,實現問題情境的生活化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新內容和新知識的學習主要是以我們之前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為基礎和前提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該及時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充分利用我們寶貴的生活經驗,對課外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和篩選,將過往的經驗和知識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從中對新知識進行生發(fā),以促成學生新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形成。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身過往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進行回顧,并且與文章進行及時的恰當的結合和對比,并鼓勵學生對此進行不斷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發(fā),自覺主動地融入到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對閱讀內容更加深入地思考和領悟。
比如在《十八歲和其他》這一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引導學生針對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畫面進行回想和交流,并對兩代人所存在的矛盾進行分析。然后及時回歸到課文中,從書中歸納兩代人的矛盾以及產生的原因,并問學生是否同意作者的歸納和觀點以及自己對此是如何看待和解決的,使學生及時將生活和課堂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升華。另外,教師還可以對課外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和使用,以便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對問題情境進行擴展性創(chuàng)設,這樣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視野和知識面的擴展,使學生從課堂學習逐漸走進課外學習中,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體現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指教師學習文本的同時適當穿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對閱讀素材進行補充,以便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積極主動地對課文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并提高對本文內容的領會和感悟程度,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從對文本的思考和解讀上升到對社會乃至國家的思考高度,培養(yǎng)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重視學生看法,實現問題情境的自主性
高中學生由于年齡尚小,還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合理的知識體系,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難免會有不恰當的觀點和看法,甚至在課堂練習和討論中也會有錯誤思想出現。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對學生的錯誤觀進行及時的糾正,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錯誤看法予以高度重視,并針對這個情況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同時,教師對此進行適當的點評,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以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及時得到反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故意向學生展示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并進行討論和思考,找到正確觀點的切入點。自主提問也是有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根據學生的自主提問對問題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鞏固,提高學生課堂提問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在《聽聽那冷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對課文進行預習,對不懂之處和困惑之處進行標記,并對其進行整理,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對問題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賞析的同時思考所設定的幾個問題,使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條件下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其次,除了在疑惑之處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之外,在沒有疑惑的地方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樣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感悟和思考。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別的學科教學,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語言文字比較模糊,不同的文學作品所具有的內涵和意義也不盡相同,再加上由于每個讀者的價值觀念和知識體系不同,對作品思考和分析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所產生的見解和理解以及獲得的感受也是因人而異的,特別是在評價、意義的理解以及感悟文本意象和意境方面。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不能過早地對問題答案和結論進行限定和總結,而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想象和思考空間,使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質疑,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
四、小結
綜上所述,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一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適應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必須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重視問題情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理解,并及時將理論和現實相結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張麗麗 單位:江蘇省響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