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支架式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引言
《多媒體技術基礎》是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的一門通用技術課程。這門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常用的音頻、圖像、視頻和動畫等多媒體素材制作和處理軟件,了解其基本的實現原理,同時熟悉多媒體壓縮、存儲、傳輸等相關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會多媒體系統(tǒng)的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設計、動手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門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以下的特點:
1、以應用為導向。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他們對多媒體技術的原理以及編程實現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在選擇教學實例和學生實踐練習時盡量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2、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
本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學生融入創(chuàng)新思想,通過多媒體作品的制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目前我?!抖嗝襟w技術基礎》課程在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組織上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中相對獨立的介紹常見各個多媒體元素素材制作和處理軟件,忽視了這些元素之間的關聯(lián),這不利于學生綜合應用知識;
(2)目前的教學內容沒有將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學生在上機實踐操作中,了解知識點卻不知如何應用于實踐操作。有的學生只會模仿老師的操作,而自己做卻無從下手;
(3)學生對軟件的操作感興趣,但是對多媒體相關技術以及基本原理沒興趣,這制約其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針對這些不足,本文提出支架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xié)作、探索、會話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有效地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經過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多媒體技術基礎》的課程教學。
一、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支架式教學的定義主要是通過教學構建學習者對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建設依據學生智力的”最鄰近發(fā)展區(qū)“來建立,通過這樣的概念框架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為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單元體系,通過框架的支撐作用形成相互銜接的連貫的概念體系,方便學生理解和認知,在教師的幫助下,引導學生形成自我理解的能力并逐步提升認知能力。支架式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目標之間建立一種幫助學生理解的支架或橋梁,是老師為學生搭建的通向更高層次的輔助條件。支架式教學強調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教學的進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種支持幫助,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構建、掌握和內化所學的知識,最終使學習者能獨立探索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支架式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搭建支架,進入支架,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
《多媒體技術基礎》這門課程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多媒體元素素材制作和處理以及簡單實現原理,第二是多媒體相關的壓縮、存儲和傳輸技術,第三是確定一個綜合任務,讓學生設計一個多媒體作品比如電子雜志或者公司宣傳冊等,并借助網絡將其。從多媒體元素素材處理到多媒體完整作品的,以及與之相關的多媒體壓縮,存儲和傳輸技術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積極構建自身知識的過程。教師的“教”是在協(xié)同幫助支持學生不斷探索,提供“支架”幫助其解決問題,推動學生掌握和內化知識,最終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要研究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到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根據課程內容體系,我們將課程內容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采用不同的支架方式。第一,多媒體元素的素材處理以及實現原理,通過搭建范例支架和問題支架,加強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第二,多媒體的相關技術,通過搭建問題支架和建議支架,引導學生逐步探索,使學生對枯燥不感興趣的理論知識能主動探究,產生興趣。第三,多媒體作品制作以及,通過任務驅動,搭建圖表支架和范例支架,激發(fā)學生的動手和創(chuàng)新能力。每一種支架的設計都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有效工具。
2、進入支架
一個好的支架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究的興趣。我們每一個支架的搭建都從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案例為切入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主動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運用學生周圍熟悉的人、事、物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逐漸將學生的這種對知識的需求引向最高點。
3、獨立探索
制作出一個多媒體作品比如電子雜志,除了要熟練專業(yè)軟件如iebook,zcom等外,多媒體素材制作和處理也有其對應的專業(yè)軟件,任何一個軟件都不是孤立的,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不僅僅是根據操作步驟將一些多媒體素材的堆砌,還要包含更深入的東西,比如美學,布局,實用等等,對于每一個作品,學生都應該做到探索無止境。在平時的上機實踐過程中,在確定好作品的主題和總的框架結構之后,通過提問,比較等支架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怎么樣可以做可以更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協(xié)作學習
在團隊中相互討論,協(xié)作學習,學生更容易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在相互的思維交流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從開始確定多媒體作品的主題開始,到教學過程中每個階段教學任務完成,到最后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整個教學過程都貫穿學生的團隊討論和協(xié)作學習。通過這樣的探索和協(xié)作學習,對Cooledit的軟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知識就這樣在做中學變的更加牢靠。協(xié)作學習,老師不再是包辦,而是變成了協(xié)助,更多的時候是組員之間的討論,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共同解決問題。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大大的提高。不僅如此,同學之間也增進了友誼,責任感和溝通能力也得到加強,制作出的作品也更加有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5、效果評價
以往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并且也考查知識點為主,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增加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效果的考核內容不僅包括理論基礎、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實踐作品的考核,還包括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以及是否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學習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部分由學生自評和組內其它成員互評組成,理論知識部分,由老師通過考試的方式作出評價,項目作品部分評價老師和學生互評各占一半。
三、實施之后的教學評價
通過一學期在《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不但更新的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期末的教學效果反饋中,對這門課程滿意度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結語
葉圣陶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的自學自勵。無論支架式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如何,其核心思想都是通過學習輔助,也就是搭建支架,讓學生逐步獨立解決問題。支架式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對老師的認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搭建比較合理的支架,不至于讓學生覺得太難或者太簡單;
2、知識內容的難易程度可能導致搭建支架過程太長,使學生感覺暫時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所以如何巧妙準確的運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比較合理有效的支架,是在課堂教學中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不斷總結,不斷優(yōu)化,有意識地將支架式教學的思想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使得教與學相得益彰。
作者:盧雪琴 唐燕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