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認真?zhèn)湔n,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1.備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學生所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課文內涵,才能更好地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把教材中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
2.備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接受知識的能力都不同,教師必須承認學生的這種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定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3.備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內容的保證。課前教師應做好教學方法的設計工作:結合學生實際,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定合適的教學模式,安排好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和過渡,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
二、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有效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強化第一印象,對后續(xù)學習至關重要。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即找準學習的切入點,給予鋪墊、相機誘導,迅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fā)其后續(xù)學習的濃厚興趣。
2.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應運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3.充分體驗成功,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更要善用慧眼去捕捉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一次絕妙的問題解答、一篇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等,教師都要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表揚,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愿意去學習。
三、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
成功的提問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突破口,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師必須從對實現(xiàn)教學目的意義出發(fā)來設計提問,即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明確易懂、無歧義。二是提問要抓住矛盾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一對矛盾或抓住一個現(xiàn)象提問,使討論的中心直指課文的重、難點,這有利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三是提問要注重發(fā)散點。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發(fā)散點設問,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這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四是提問要注意難易程度,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知識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師應該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較難的問題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簡單問題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發(fā)展。五是提問要注意總結評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簡單說“行”“可以”之類,需要在內容、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做出簡要的評述。既要讓答問的學生知道自己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又要讓全班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求。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時也要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不能逼迫學生立即作答,或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并走進了學校,給現(xiàn)代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集聲、像、圖、文于一體,能夠化抽象為直觀,將傳統(tǒng)的、單向的、靜態(tài)的課堂變?yōu)槎嘞虻?、立體的課堂,將其引進語文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從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如《三峽》一文中,課文是怎樣把三峽形勢的險峻和優(yōu)美的景色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依據(jù)課文設計景圖,并借助幻燈投影,物象直觀,由文到圖,學生就能理解“兩岸連山,略無缺處“的意義,對文章意境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不是萬能的,更不是黑板和粉筆的替代品。我們在使用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以適時、適度、適合為原則,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并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以體現(xiàn)學科個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教師只有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實質,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張鵬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zhèn)積麻川學校
(二)
一、教師在課前認真系統(tǒng)地進行備課
中國有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同樣的道理,一次精彩的課堂講授往往都是教師在課前進行認真、系統(tǒng)的準備,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解讀,將各個知識點的深入分析,把握講授的主次,每節(jié)課都必須有重點,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完整地學習。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了解,每節(jié)課前教師要對課文的作者、作者背景、寫作背景還有一些著名的點評、評價進行整理和梳理,用簡練的語言介紹背景知識,同時適時地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其次,教師要設計一套詳細的教學方案,包括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案例的分析,還有課堂習題的準備、課上提問問題等。最后教師要根據(jù)本班的情況,思考如何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困惑也要有所準備。只有在課前做好準備,才能在課堂上講授得游刃有余,學生的聽課效果也會更好。
二、對課文所包含的更深含義進行著重講授
語文的魅力就在于,文字背后隱藏著許多的情感,甚至一個詞語也是在作者反復琢磨下產(chǎn)生的,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對于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也應該有所掌握,不應該只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理解,教師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教學的深度,緊扣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講述,對于一些表面現(xiàn)象,可以簡要提及,切勿在無關緊要的情節(jié)進行過多的闡述。例如,在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教材中有一篇來自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首先在賞花的部分,通過對花朵的形狀、顏色等的描寫描繪除了一副繁花似錦的景象,但是在這景象的背后卻隱含著作者深深的悲痛和焦慮,這與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有關,進而對作者所處的背景進行一定的介紹,其次,憶花,思緒萬千的作者在欣賞花朵的過程中收獲了寧靜與喜悅,最后的悟花,在感悟自然的美景過程中,作者振奮精神,教師分層次地對文章進行賞析,不再只是局限于文字表面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心情的變化,對于初中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會很有幫助。
三、有效地導入初中語文教學內容
上海著名教師國家特級語文教師于漪曾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好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人對事物的認知也是以第一印象為主,如果學生一開始就對某個事物充滿興趣,對日后的深入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初中語文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讀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有效地導入課堂,引導學生迅速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來。其次要找準知識點的重點,將各個知識點相互連接,一個知識點引下一個知識點,把握上課的節(jié)奏,循序漸進地講述知識點,增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興趣,學好相關知識,對語文的學習熱情也逐步提高。
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
新課標強調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對于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是字詞的理解,初中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詞和難以理解的詞語,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進行適當?shù)慕忉?,其次是對于文章句子的理解,最后是對整篇文章整體的理解,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明確地告訴學生選擇閱讀什么類型的文章和怎樣去閱讀。要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結構和層次,進而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
五、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在諸多方面進行,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總結,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心地去總結方法,把握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變成一門藝術!
作者:劉娟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劉廟中學
(三)
一、靈活、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后的現(xiàn)代化教學中,已經(jīng)不再適用。傳統(tǒng)概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呆板、枯燥。即使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多彩,學生也會對其提不起興致,更無興趣可言。所以,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課程,讓他們成為語文課堂中的主人。那么,怎樣去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與學生互動,以更加新穎、靈活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45分鐘的時間中,保持興奮與積極的態(tài)度。在課程開始之前,我們可以利用故事導入法。有趣味的小故事,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更是學生愿意去接受的課程教學方式。例如,在講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把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了地向學生講述一番,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來,然后提問:“于勒的一家人一開始明明那么熱切地希望他回來,又為什么到后來卻像躲瘟神一樣躲開他呢?”這樣由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可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熟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最關鍵的是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程的效率與質量。
二、加強互動引導,組織學生活動,增強學生的主動性
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shù)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只顧自己講得津津有味,卻使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思緒神游。正是因為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沒有與學生積極主動的互動,不主動引導學生,不組織學生活動,使得課堂缺乏積極活躍的氛圍,師生關系不夠融洽,不夠互動。在語文課程中,師生互動,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的身份,而學生才應該是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跳起來去摘果實,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實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游戲、詞語接龍、猜謎語等小游戲。如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組的其中一個成員背對著黑板,另一個成員面對著黑板。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一些成語,讓面對黑板的學生來解說成語的意思,背對黑板的學生來猜,最后看3分鐘內哪一組學生猜出來的成語多,哪一組猜出來的成語最少。輸?shù)慕M接受懲罰,而贏的組則要求輸?shù)慕M進行某項才藝展示。課堂本就是屬于學生的舞臺,因此,教師應給他們自我施展的空間,給他們展現(xiàn)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學習有一定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讓他們喜歡上學習語文,主動去探索語文的未知領域。
三、用多媒體技術拓展課本,增加課外知識,加強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對于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來說已經(jīng)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了,對課程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占有一定的地位。新課程理念提倡因材施教,而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正好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F(xiàn)代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聲情并茂、視聽結合的直觀教學課件,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把語文課本知識與客觀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多媒體技術,利用幻燈片、圖像、錄音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渲染課程的氛圍,可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的情緒達到最佳狀態(tài),讓他們有欲望繼續(xù)學下去,也就是讓他們產(chǎn)生急切的求知感。例如,在講《沁園春·雪》這首詞時,我們可以利用影像為學生展示出一幅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北國雪景的風光圖,可以讓學生看到、感覺到雪景帶給人深遠的意境。然后,教師可讓學生閉目深度思考,并通過聲音與課本朗誦錄音,使景象再現(xiàn)到學生的腦海中。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進入到詩中的情境,更使學生進入到了課堂情境當中。學生不僅身心愉悅地投入到課堂中,同時也在無形中讓他們掌握了基礎知識,這樣,教師也會體會到教學成功的喜悅。這樣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這樣的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正是課程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語文,是與我們中華文化關系匪淺的一門課程。因此,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它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并帶領學生去積極大膽地探索,去體會語文的奧妙與樂趣。例如,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下一句話:“山上的水很寶貴,我們把它留給晚上來的人喝?!边@句話是有歧義的,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到底是留給在晚上來的人喝,還是留給晚一些時候上來的人喝。再如,中國的漢字,不好為孬,三人為眾,三木成森,小土即塵,雙木乃林,日月為明,此木為柴,因火成煙,等等。再如,三胞胎戌戍戊,這三個字長得很像,怎么讓學生去辨別它們并牢記呢?教師要教給學生繞口令“橫戌點戍戊中空”,并告訴學生記憶的小竅門,使他們學習起來更有趣、更輕松,從而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效率。
四、結語
總之,語文是一門有感情,有生命的學科。語文課程當中有豐富的內涵,有深厚的文學積淀。以往的語文課程教學都是以學習為中心,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我們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能力訓練,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的教學形式,鍛煉學生的能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全方面的素質人才。這才是教學的重要意義。知識與能力并重,培養(yǎng)有能力、有素質、有理想的新一代學生,才是我們教師的任務。我們要從教學做起,從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效率做起,并以飽滿的激情與熱忱積極投身于教育事業(yè)當中去。這樣,語文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必有所提高!
作者:劉曉東 單位:甘肅省隴西縣柯寨初級中學
(四)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教學方向
目標是行動的方向。教師只有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活動,確保學生發(fā)展的方向,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1.要注意三維目標的設計。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三者缺一不可,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要注意分層設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除了設計一個總體目標外,還要兼顧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給他們額外制定有利于他們發(fā)展的不同的教學目標。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tài);反之,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呢?對此,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方法。
1.精心設計導入,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其設計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整堂課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導入設計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問題導入等,運用優(yōu)美生動的導語導入新課,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走進文本的欲望。
2.多鼓勵,善表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不管是優(yōu)等生還是學困生,他們的內心都渴望得到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現(xiàn)得到他人的肯定。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教學中教師應多用賞識教育,多鼓勵、表揚學生,從而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
三、靈活運用,適當拓展,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
教材雖然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但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中教師就不能呆板地照搬教材,而應靈活運用。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一要對教材進行選擇,使之具有典型性。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內容要精講,不具有典型性的內容要少講,同時教師還可以從課外精選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作為例文來講。二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師可從教材中挖掘方法,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回答問題的規(guī)范。此外,教師還要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吟誦方法、閱讀方法、鑒賞方法、寫作方法與評價方法等。三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拓展,做好“舉一反三”工作。拓展時教師仍需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指出所提問題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理由何在。同時,教師應要引導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引起聯(lián)想,想到與教材相關的材料并進行評價。評價時可以求同,也可以求異,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四、有效提問,牢固把握課堂提問的要求
1.要新穎靈活。教師提問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既可讓學生先看書然后教師提問,也可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看書思考后回答;既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通過討論再答,也可提問回答后通過討論再答;既可在教師提問后讓學生質疑,也可在學生質疑后教師再提問。無論是教師問還是學生問,都要力戒滿堂問、一問到底的僵化呆板的方法,把提問和讀書、獨立思考、討論、書面回答、板練、點撥等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各種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總而言之,要追求新穎靈活的形式,使課堂提問充滿生機與活力。
2.要目的明確。課堂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教師應先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以此作為設計問題的依據(jù),使設計的問題既明確易懂無歧義,又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而要做到提問的目的明確,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就要考慮到學生是否明白教師在問什么,做到問題指向明確、緊扣主體,語言簡單明了,否則就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課堂教學。
3.要層次清楚。課堂提問的設計要體現(xiàn)教學過程中不同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要求,體現(xiàn)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在設計問題時,問題與問題之間應有明顯的層次劃分,并且在課堂操作中,也要有停頓、過渡等,以增強提問的層次感和節(jié)奏感。
4.要面向全體。課堂提問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參與,使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受到訓練,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五、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多媒體集“形、聲、色”于一體,能夠化靜為動、化文字為圖形,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如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影像資料父子浦口車站送人的感人場面,從而使學生快速融入到了情境當中,對父子模糊的印象變成了鮮明的感性認識,化難為易,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語文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教師不能無選擇地使用,而應根據(jù)教學內容,適時運用,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只要我們教師以新課程為指導,不斷探索與研究、完善與總結,選用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夠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李海霞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路園鎮(zhèn)三河回民學校
(五)
一、在學習新內容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通過學習不斷地掌握新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現(xiàn)在新課標提倡探究、合作學習。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有選擇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同時借助小組中同伴的智慧,在討論交流中學到新知識,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學生,對他們有信心,這樣學生才會信心滿滿。只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與同伴合作學習能掌握的,都要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中學生經(jīng)常遇到難點,教師有多種選擇。教師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代替學生解決,學生也許會很快明白,但如果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也許又忘記了解題方法。這樣教學難點就成了學生永遠的難點。我們如果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能非常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時,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理解余數(shù)的意義。這是一個教學難點。因此,我先創(chuàng)設媽媽給小朋友分糖的情境,接著引出問題:“13塊糖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最多能分幾塊?”接著讓學生4人一組動手分,然后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再讓一組匯報,再全班討論交流。這樣學習以后,學生知道了余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使他們充分地理解了余數(shù)的意義。
三、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多種解題思路
許多數(shù)學問題都有不止一種解決方法,也就是一題多解。因為學生認識問題的片面性,這種一題多解的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找到一種解題方法,這時就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組內的同伴相互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通過別人理解其他解題方法。
四、小組合作整理、歸納知識
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復習時,應該有別于新授課。不能像上新課一樣,重新講一遍,這樣學生會感到?jīng)]有新鮮感而不想聽。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輔助者的角色進行組織指導,進行生生小組合作討論、師生之間的交流修正,引導學生采用表格、框架等形式,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自主探索,容易地解決教學難點,輕松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條理清晰地整理歸納學過的知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作者:張瓊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蓮峰中學
(六)
一、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需要遵守的原則
1.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人文性的本質其實就是以人為本,人文性原則的目標就是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外,還需要關注他們成長的需要以及真實的生活體驗帶給他們的影響,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健康地成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語文科目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詩文、理論、故事來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讓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文學素養(yǎng)。
2.及時對學生進行矯正并獲取學生的反饋。在新課改實行以后,自主學習與探究合作學習已經(jīng)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模式。這些學習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與學習效率方面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樣的學習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學生在得到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知識的系統(tǒng)性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的及時矯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在每次探究合作學習開展完以后都進行知識的梳理,讓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規(guī)律性與系統(tǒng)性。
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措施
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是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教師只有提前了解課堂內容,才能更加清楚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也能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因此,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對于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提前了解教學內容就能明確這篇文章是通過對一個被封建科考制度毒害的知識分子的描寫來表達對我國封建制度的憎恨。文章中有非常多的情景描寫,比如對其身材、臉色、衣衫的描寫等??紤]到這些,教師就可以初步確定采用情境教學法來實施教學活動的方案。
2.通過分層教學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家長對于學習成績的過分看重給學生帶來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雖然壓力有時候會帶來學習與前進的動力,但始終背負著太大的壓力來學習并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于這個時期的他們來說,學習縱然重要,但開心、愉快的成長氛圍也同樣必不可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的實施讓學生看見自己慢慢進步的過程,讓他們在進步中獲得自信,進而減輕心理壓力。分層教學的實施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學生的心理包袱,因為分層教學的實施需要以學生的成績以及學習能力作為分層依據(jù)。因此在進行分層工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可以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以及教師的出發(fā)點。而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一定的關注度,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被忽視的感覺。學生在分層教學的幫助下,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的進步,這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3.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實踐探索的機會?!叭松鷥蓚€寶,雙手和大腦”,這句話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它告訴我們,在進行學生大腦教育的時候也需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二者的進步可以相互促進。因此,對于初中語文這種很少涉及動手活動的科目來說,教師需要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探索的機會。比如,在學生學習《萬紫千紅的花》這篇課文時,文章中有提到花變色的相關知識。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作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索。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最好不要親自示范,而是直接將需要的物品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索,然后大家一起討論各自不同的實驗結果。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也會因此而更加情緒高漲。
4.著力進行能力訓練。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就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而這些能力需要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因此,為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效率,能力訓練的過程不可忽視。要想確保能力訓練的有效性,教師需要首先改進基本的教學體系,將能力訓練作為教學形式的中心。此外,精巧的設計也是促進能力訓練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比如,在很多古文中都會出現(xiàn)一詞多義的情況,因而教師可以階段性地對一詞多義的詞語進行歸納與總結,并讓學生自己回顧哪些文章中出現(xiàn)過這些詞,并且明確其意思是什么。這種針對性的訓練對于學生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
三、結語
作為基礎的學習科目,語文教學是其他所有科目的基石。只有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才能讓學生各科目的整體水平獲得提升。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要想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在遵守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及時對學生進行矯正并獲取學生的反饋這兩條原則的基礎上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分層教學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實踐探索的機會并著力進行能力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初中語文的課堂效率得到真正提高。
作者:李振永 單位:河南省項城市第七初級中學
(七)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1、應試教育下中考指揮棒誤導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語文教師片面重視知識本身的重要,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發(fā)展。盡管在應試教育中,智育處于“五育”之首,可是當前的智育目標卻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只能實施封閉式教學模式,這使得學生視野非常有限,個性難以得到充分發(fā)展。時間一長,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僵化,失去思考的能力,迷信答案,當學生遇到問題后,不能準確分析問題,當然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嚴重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
2、學校、社會強勢的“應試”評價標準對學校來說,必須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因為只有提高學生分數(shù),提高升學率,才能獲得家長或者社會對學校的認可,才能促進自身發(fā)展。家長過于重視分數(shù)的作用,所以衡量課堂效率的標準偏離了應有的軌道。如果語文教師或者學校提倡素質教育,不嚴格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來實施教學活動,就會被看成“異類”,如果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使學生的分數(shù)下降,學生的升學愿望必定難以實現(xiàn),所以一定會遭到家長的阻止。語文教師面臨來自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的一片質疑之聲,很難以堅定的態(tài)度實施課堂改革。
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1、教師引導學生,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使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改善學習效果。學生不能依靠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語文,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這些知識,也會很容易就忘記,如果了解這些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些知識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舉例來說,“竹篙”的“篙”與“蒿草”中的“蒿”是一對相似字,學生可以在理解兩個字的含義的基礎上來記憶這兩個字。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很多學校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導學案”,事實上,編制“導學案”的過程就是確立學習目標的過程,教師將自己的教學過程編制成學習方案,使學生更加明確將要學習的知識,這樣,學生就成了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只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啟發(fā)、點撥。
2、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剛剛步入初中生活后,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書法比賽或者每周為學生上一節(jié)寫字課,目的是使學生的書寫更加規(guī)范;還可以舉辦“成語知識”大賽,使學生注重成語的積累。教師要將語文教學同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學習語文;教師還要利用多種渠道增加自己的新詞匯量,如“給力”、“山寨”、“驢友”等,并在教學中使用這些詞語,以便更好地與學生交流。
3、擇其精要突出語文教學的重點
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重點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閱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認識記敘的基本要素;在寫作教學中要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方法,還要教給學生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在綜合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條理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掌握并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了解各種句式,積累豐富的漢語詞匯;在歷史文化方面,學生要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
4、要有清晰的課堂教學思路
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不僅在于能否制定出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過程,還在于能否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實際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說教師是否具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是否能夠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師生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順利完成教學活動,而教師的作用不體現(xiàn)在知識水平上,而是體現(xiàn)在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順利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四、結語語文教學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復雜體系,盡管復雜,但必定符合事物的存在規(guī)律,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語文教學規(guī)律,用最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采用多元化標準評價學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作者:殷立明 單位:常熟謝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