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不像傳統學科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指引,有配套的教學指導書加強學生記憶,也沒有相應的教學評價制度,所以其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學科的教學模式,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yǎng)新型人才方面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考驗,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
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
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
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chuàng)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梢哉f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fā)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
一、抓住學生特點,游戲引入,在玩中練
既然學生愛玩游戲,那么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fā)他們想學的意愿吧。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學會使用鼠標》是非??菰锏模绻處熞婚_始直接講解怎樣握鼠標,怎樣單擊、雙擊、拖動、指向和單擊右鍵這些要點的話,學生不但不愿學,更不愿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紙牌游戲》,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玩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學會單擊、雙擊、拖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講解單擊、雙擊、拖動、指向和單擊右鍵,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在后來的練習中,我又讓學生練習了《掃雷游戲》,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又達到了練習的目的。
二、小組協作,互助學習
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就像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彼嬖V了我們合作、交流的好處。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學生差異,有的學生學習后就可以舉一反三,而有的學生基礎較差,學習上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們要注意因材施教。
1.“能者為師”,讓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例如,學生進行指法訓練時,因為鍵盤指法是計算機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初學者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所以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訓練。但也有的學生對電腦很陌生,操作時很僵硬,所以我就挑選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當小老師,而我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生之間更容易溝通,這樣互教互學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以優(yōu)助差”,充分發(fā)揮優(yōu)生的作用,同學之間互助學習??梢圆捎眯〗M協作的學習方式,協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成效。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網進行資源共享,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例如,學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word制作電子報刊,小組內根據每個同學的特點進行明確的分工,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負責輸入文字資料,有的負責制作圖片等。同時,小組之間還在局域網上共享搜集到的資料,一種和諧合作的學習氣氛使同學們的學習更加愉快、更有成效。
3.充分利用學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分享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每次上信息技術課時,有一些學生往往提前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講解內容,并能夠做出一些基本的電腦操作,詢問之下,原來他們的父母平時也在指導他們的計算機操作。于是我便利用這個時機請這些“高手”來給其他同學當“小老師”介紹自己的經驗,并幫大家解決一些課程內的難題。此外,在日常學習中利用這些“高手”的悟性高、學習快的特點讓他們去幫助教師指導那些理解速度較慢的同學進行學習。根據學生素質情況對學生分組,每一組中安排1名“高手”做老師的小助手,指導小組同學學習,幫助同學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分享、協作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另外鍛煉了他們互相幫助的能力,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制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從學生制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發(fā)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地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并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目標。
四、靈活的教學方法
學生學習操作軟件技能是計算機教學的另一重點,不同的軟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從綜合來看,適合學生用的軟件總要用到回車鍵和方向鍵去選擇菜單或目錄,另外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提醒學生注意屏幕的提示,學生明確方法后,就可在教學軟件中任意地調用操作。如教學益智游戲軟件,我先把將會出現的畫面講清楚,讓學生心中有底,然后出示投影片講如何用這幾個鍵去操作。當學生明白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操作,這樣既節(jié)省了許多講授時間,又可由學生自己分配時間練習,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方法的“活”,通過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
五、組織競賽,提高操作能力
在計算機教學中,由于操作是主要內容,所以應盡量避免類似于語文數學的書面化考試。那么如何檢測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呢?我采取的是競賽形式。競賽既可以反饋學生學習效果,也可以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如在練習指法練習時,最后階段我利用金山打字小精靈,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比一比誰打得最快最準,最后還給他們頒獎,整個過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六、實踐小結,體驗成功
實踐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自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能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在操作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分層指導,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進而達到個性發(fā)展的目的。
1.采用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叭蝿镇寗印笔且环N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如在教學第九課《認識“畫圖”》,運用電腦展示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配上音樂。使學生感覺到電腦繪畫真漂亮,電腦真神奇,產生一種強烈想了解、學習電腦畫畫的愿望。而后,我層層構建任務。“畫圖”的啟動,我要求學生用以前學習的知識去試,“畫圖”的工具的初識,我也是要學生先去試。“鉛筆”工具的使用,如何使用?讓學生去探索鉛筆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圖畫,有興趣,你也可以用鉛筆或其它工具畫一畫……學生圍繞著自己的任務去學習,去探索。教師在學生中只是給以引導和幫助。
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搜索有關信息、并有選擇地利用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2.組織協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边@個比喻很形象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幾個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識、思想,就會促進每個多學一點兒東西。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幾個金蘋果。這實際上包含有協作學習的意思。協作學習是指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在一起,從事學習活動,互促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它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組織協作學習,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
基于這種考慮,我將學生分成協作小組,由他們自由結合,并適時加以引導,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沒有我不行。讓孩子們多看其他同學的優(yōu)勢,只有把全組同學的優(yōu)勢集中起來,才能使全組同學取得成功。
在“創(chuàng)作圖畫”的教學中,有一個小組的同學以有關“美麗的家鄉(xiāng)”為主題創(chuàng)作圖畫。他們確定主題后,就進行了分工。由知識比較豐富且熟練掌握各種信息收集方法的同學負責收集資料,由美術細胞濃厚的同學進行美術設計,最后由信息技術技能較高,操作速度快的同學負責操作。由于大家各負其責、分工合作、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提高了效率。最后,在本節(jié)課的評價中,這個組的同學作品并獲得了全班同學的最高評價。在總結本課時,我請這個小組同學發(fā)表成功感言,他們4人一起走上前來,告訴大家,他們成功的秘訣就是:“我們的目標是盡自己的努力爭取最快完成任務。因為全組的成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成功?!蔽蚁嘈?在他們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每位同學都會有自信、欣賞、愉快、陶醉的情感體驗,因為他們成功了。
3.鼓勵學生自我展示,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體驗成功。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所謂工具,就是用來處理其它事務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們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處理信息,用它解決工作、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可能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造的空間。
作品創(chuàng)作成功了,那是他們的學習成果,要讓他們盡情的展示。在教學評價階段,我鼓勵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作品時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意圖,創(chuàng)作思路,讓大家了解作品的產生過程。由于學生們的積極評價給作者帶來愉快的感受,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
一、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理解先從對整合的理解和推進整合的意義、目標談起。
整合這個詞是一個地質學的名詞,因為我本身學地理的,我非凡對這個查了一下,它指的是一套咱們地質表面,嚴格的按照時間順序一點都不缺少的一層層落起來,這種現象就叫做整合,中文沒這個詞,現在看來整合這個詞是對外國某個名詞的對譯,它是借用地質學名詞來對譯。
現在世界上信息技術最發(fā)達的地方在美國,美國的教導專家提出不要單設計算機課,也不要單設信息技術課,把把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技能的任務融合到所有的學科當中,這樣的一個過程,使學生把握應用信息技術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實際上最終就是通過整合消滅信息技術也就是計算機這個單獨的課堂。這就叫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也是咱們這個研修班的主題。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性質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系統論和教導技術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科教學規(guī)律而進行的學科教學改革。落腳點是學科教導改革,實現什么目標呢,在各科教學中,有效的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這是一個核心的內容,通過這種變革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時還要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探究、解決問題的工具。除了這個以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素養(yǎng)。我們既然認為中國不可能一步實現徹底的課程整合,在我們的學科整合當中考慮到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的層次和效率。概括起來,學科教學整合的目標,第一是四個方式的變革,再一個就是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變革的含義
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從傳統的觀點來看,基本上是依賴兩種媒體,一個就是教師的語言,一個就是教科書,我們講傳承知識,任何教學都不可能離開傳承知識或者知識的把握這么一個基礎。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依賴講授,老師的語言是傳播信息的一個主要途徑,另外就是依賴教科書,教科書在文本當中主要的形式是文字和靜止的圖象。假如沒有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呈現只能局限在這里。信息技術出來以后,就從這兩種媒體擴大,擴大到超文本和網絡環(huán)境聲、像、圖文綜合的動態(tài)資料的集成,而恰恰因為他有超文本的特點,學生可以隨時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起點加以學習。什么意思呢,你要讀書就必須一章一章的從頭到尾學,老師講課也是按照書從頭到尾一章章的講,從中間插入自學,有這種可能,但是比較困難,因為教科書就是這種線性結構。但是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內容的集成不是線性結構,你可以從任何的角度切入,這個就使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含義和傳統意義知識的含義不同,按照聯合國文件的說法,知識可以分為四類,一種叫做事實知識,現在的社會當中有些什么東西或者過去歷史中研究出來什么成果,為什么對這件事實加以解釋,這叫原理知識。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是我們傳統的教學中主要傳授的知識,就是給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不管哪個學科,但是知識經濟時代所含的知識已經不限于這兩類知識,又增加了一類叫做(翻譯出來)技能知識,還有一種(翻譯)人力知識,技能知識和傳統所說的學科技能知識還不一樣,他指的是一個人勝利的完成某一項工作或者制造一種產品所需要的從頭到尾一套方法和能力的綜合。人力知識:就是基于這個前提,就是知識越來越多,知識爆炸,一個人把握的知識越好,越博學越是人才,現在看來還不是這樣,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學到,那沒關系,你把握其中的一部分,其它的當你需要的時候知道去向哪些人咨詢,比如我剛才說的這些,可能有些老師比較認識,后兩類知識是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普遍把握更重要的知識,不僅僅把握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你需要更多的技能知識和人力知識你才能夠在知識經濟時代有一個好的生存和發(fā)展,這就又有問題了,事實知識和技能知識是可以編碼的,編碼什么意思,就是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圖象表示出來的,但是技能知識和人力知識是不可以編碼,寫不出來的,講不出來的,比如策劃這個事,我可以把它寫出來,但是你不一定能按照這個程序做出來,有很多隱含的,講不清晰的,需要逐步領悟和體驗的東西,不可編碼要依賴信息技術的這種虛擬的特點,駕馭這樣的情況,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就可以更深入。
三、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基礎教導課程改革追求的目標。但是不是說我用了信息技術,學生學習方式就一定能拓展,要害是你用的是不是科學恰當,用的好可能能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用的不好可能還促進不了。用的好的話,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自主探究,分層教學、個別化學習和合作學習這樣的思路來設計的話,它比沒有信息技術變革還快的多。假如我們用網絡進行分層教學,我們就看到過這樣的例子,很簡樸的一個習題課,我們的常規(guī)教學,老師在黑板上帶著全體學生,一道題一道題的演練,解釋,撐死了六道題,了不得了,因為這個包括從講義到講案,老師上信息技術課它就不這樣上,他把卷子裝到機器,在網絡教室上,每個學生用計算機解答這張卷子,老師在控制臺上及時的看,了解每個學生解題的進展情況,學生那個地方出了問題,及時告訴老師,老師通過這個和他的單機進行聯系。這個實際上就是分層教學。加上老師有意識、有目的給學生配制不同的習題,這個分層教學也沒有什么神秘的。個別化學習的重點是網絡。要想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方式變革,要害的因素是教師的指導思想,假如就把板書搬到屏幕上,把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屏幕上,那么就沒有什么用。
四、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假如學習方式發(fā)生變革,就必然引起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假如分層教學,個別學習,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教師的身份必然會從一個簡樸的講解者要轉向教學過程中設計者,轉向教學過程實施中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學生在活動中提出疑問的解答者。某些情況下還是與學生共同探究。我們都在談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老師你在上邊講,學生在底下聽,一輩子也加強不了,必然要從學習方式上加強,你把學生方式變化了,師生的身份都必然發(fā)生變化,而現在我們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在教學設計上思路還不夠開放,基本上還停留在我怎么把教材內容講清晰。
五、信息技術與師生的互動方式的變革假如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變革,就必然會引起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比較多的是老師講授為主,那么老師講授無疑的要求老師站在講臺上具有權威的地位,完全是老師講,學生聽。但是在課堂改革當中,由于我們在課堂的教學中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即使從知識的層面上來討論,不僅僅是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所以你光靠講,是不可能完成課程整合的。
信息技術客觀上促進了師生之間的和諧、平等。學生提出問題你要和他共同探究,學生活動起來你要幫助他。
我們要追求師生之間和諧、平等這樣一種關系。在傳統方式下,我們是有意無意的在隔斷學生之間的那種友誼。
六、關于信息素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至少有以下六個方面,第一就是純熟的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第二是獲取信息的能力,有目的有主題的收集,也可能各種的不同的觀點的認識都擺到你面前,你怎么能加以歸納、整理、提煉,綜合出你自己的東西。這個我覺的非常重要。第三個是處理信息的能力,第四是生成信息的能力,已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第五是信息協作的能力,通過個人交流,達到一個相互學習,共同完成任務,最后一個就是信息免役的能力,對有害信息的辯別、抵制。
七、成績和問題
成績:我們這個調查,現在來看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從這個調查中我們覺得北京市目前在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方面取得的成績有以下幾點,第一硬件比較先進,我們現在正在做各區(qū)傳播中央,各校機房的建立,校校通也正在做。其中有些學校非凡是示范性的學校他的硬件應該說是具有國際水平。第二、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變化,有些是在教師的教學當中通過教學改革的實驗,有些是通過學生本身,個人接觸信息的渠道比較多樣化,第三就是廣大教師非凡是中青年教師愿意推進整合,出現了一些好的整合方面的一些典型。這都是我們取得的成績。
問題:第一個就是硬件建造不平均。除了地區(qū)和地區(qū)、學校和學校之間不平均,還有一個設備的配置或者治理的形式不平均,我們買了很多機器,是都把它集中到幾個機房來,還是要考慮到每個教室都要配備一定的設備。第二是軟件的總量不足。這個問題是非常的嚴峻,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已有的,先說一個基本觀點,我個人的基本觀點不主張發(fā)表課件,主張發(fā)表教學平臺和資源庫。這里邊有很多道理,盡是一些部門不要考慮課件的開發(fā),而要考慮資源庫和教學平臺,基于這種認識,資源庫還是不夠豐富,而且能夠進入學校,現在還不夠普遍。這里邊比較復雜,這個責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導本身的政策和制度上,老師現在不得不在根據本人的能力和愛好大量的自制課件。但是這種課件的應用非常低,由于我們在這個方面的政策不到位,這些課件基本上是老師個人的,沒有發(fā)揮他的公共的效益。其中很多老師自制課件非常好。但就是用不上。第三是超文本沒有得到發(fā)揮?,F有的軟件相稱一部分是教材上的,這是沒有必要的。第四是教師的觀念仍待改變。第六是評價與治理機制還需改革。假如沒有一個基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評價的機制和辦法,很難持久地推進整合工作。
八、建議
第一、在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納入信息技術的要求,假如能編出來與教科書配套超文本的多媒體教材更好。第二、改革教學模式,是不是首先考慮以下兩種,一種就是完善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模式,因為老師們比較擅長這種演示模式,不能夠徹底的否定它,但是要完善;再一種發(fā)展以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文科建議在網絡環(huán)境下嘗試,比如英語課歷史課地理課直接上網檢索,這個好處很大,語文課可以利用資源庫,麻煩的是政治課,政治課另當別論,查網絡麻煩事比較多了。
由于小學生是初次接觸信息技術教育,對信息技術操作有很多都是不熟悉,甚至是處于完全陌生的狀態(tài),因此小學生在初次學習信息技術的時候,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了。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技術技能操作主要有一下幾點:(1)懂得如何啟動和關掉計算機;(2)了解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原理和基本用法;(3)知道如何使用鼠標和在鍵盤上進行簡單的打字;(4)在網上搜索查找資料;(5)會使用計算機自帶的一些畫圖軟件,知道如何用計算機中的office系列的PPT、WORD、EXCEL等的操作。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目標
由于小學生是第一次解除學習信息技術,所以他們學習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都是基礎性的,所以老師給他們既定的教學目標也不應該過高,要恰當好處的為他們制定教學目標,使他們在追求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在其他教育改革基地的測試調查顯示,適合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1)能通過打字或者簡單的游戲,熟悉計算機的各項基本操作;(2)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處理數據,解決現實生活中事情;(3)懂得如何使用計算機并在使用過程中規(guī)范使用;(4)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指導生活和學習。
三、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策略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計算機有簡單的認識和了解,在學生使用的過程中注意一些須知事項。學好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除了需要老師認真教學之外,還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多觀察和發(fā)現。學好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方法:
(一)言傳身教,讓學生注重操作規(guī)程。計算機是一種高端而精密的儀器設備,操作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第一堂信息技術教育課堂中,應該對學生言傳身教,讓他們對計算機的各種操作有清楚的掌握了解,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在初次操作中,老師要詳細的告訴學生每一個細節(jié)、動作、要旨。首先,老師要讓學生學習如何規(guī)范開啟計算機,這是首要的也是必須的。在主機上有一個黑色按鈕,學生在按一下之后就等待計算機開啟,不要急急忙忙地連續(xù)按開機鍵。在使用鍵盤的時候,老師讓學生左手放在鍵盤左側,小拇指控制QAZ鍵,無名指控制WSX鍵,中指控制EDC鍵食指控制RFV鍵,右手食指控制JIN鍵,中指控制OKM鍵,無名指控制PL鍵,小拇指控制[;:鍵,大拇指則控制空格鍵,中間的TYUGHB鍵則兩手中指隨意控制。之后老師便讓學生自己操作,學生也要在練習中好好操作,不能亂敲打鍵盤,這樣會導致鍵盤失靈的。此外,鼠標、畫板、PPT、RORD、硬盤的使用,學生要自己多多摸索,不會的主動向同學和老師尋求幫助。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掌握,而且懂得如何規(guī)范操作,這對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有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在學生熟悉掌握了計算機一些基本操作步驟后,老師便可以讓學生將他們學到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讓他們在快樂中更好地學習知識。當快到母親節(jié)或者父親節(jié)的時候,學生可以應用計算機中自帶的畫板,為父母畫一張畫。在畫畫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圖片的需要,選用各種顏色的圖筆來描繪。他們可以改變圖片的色彩,改變線條的粗細,畫錯的部分可以使用橡皮擦擦掉。此外,小學生還可以借助計算機中的多媒體播放器,給自己描畫的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最后用其他發(fā)送方式發(fā)給父母,表達自己對他們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實際就是對畫板、音樂以及其他各種系統的簡單操作,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學生溫故知新,而且還將其學以致用,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此外,學生還可以用PPT和WORD相結合,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課表。在制作課表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字體大小、字體的樣式,字體的傾斜程度等,還可以將字變成自己喜歡的顏色,加重、加底紋……利用PPT給課表在加一些自己喜歡的圖片,設置圖片的樣式,將圖片置于課表時間和科目的下面。在制作課表的一些列動作中,學生熟悉的掌握了PPT和WORD的操作,還制作出了自己在學習中使用的課表,解決了課表樣式單一簡單的問題。
(三)游戲進課堂,帶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老師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學生這個特性,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只學習信息技術是非??菰锏模蠋熆梢栽诮虒W中引入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打字游戲來來練習學生對鍵盤的熟悉程度。例如,為了讓學生熟練的掌握打字技巧和手法,老師可以舉行打字比賽游戲,利用金山打字通,看哪個同學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打字字數最多,而且出現的錯誤最少,哪個同學就算獲勝。小學生的爭強好勝心強,為了獲得勝利,他們會在游戲比賽中竭盡全力,使用自己所學到的全部本領。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游戲,使學生們在比賽中熟悉的練習打字手法。此外,老師要有選擇、有計劃、有組織地給學生們挑選一些游戲,既可以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又可以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例如電腦系統中的“撲克大戰(zhàn)”和“排地雷”,老師可以利用這些小游戲來鍛煉學生對鼠標的使用。通過以游戲進入課堂教學的方式,帶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而且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時獲得快樂,可謂是一舉兩得,學習娛樂兩不誤。
四、結束語
【關鍵詞】信息技術 現狀分析 應對策略 善于引導 培養(yǎng)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67
當今社會發(fā)展以信息化為主流,信息化已經滲透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也成為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可以讓他們提早接觸這種操作性強,運用性廣的新技能,讓他們具備查找信息、選擇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使他們更早地開闊眼界與時代接軌。然而在實踐中,由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并不納入學生考試的行列,使得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一、教學現狀
(一)一瞬間新鮮感
小學生對于新事物的出現往往只有一瞬間的好奇,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他們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激動興奮之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不在話下。他們特別喜歡上信息課,在他們眼里,信息技術就是玩兒電腦,而電腦可以上網聊天,可以打游戲,這個時候,他們會有濃厚的興趣。可時間一長,隨著課程的深入,后面的理論知識艱深晦澀并且需要理解記憶,因此,他們便會覺得無聊乏味,覺得信息技術沒什么可學的。在這種學生抱著玩兒一玩兒的心理支配下,教師的教學工作不能順利開展,教學結果也顯得并不理想。
(二)教師教學方法欠缺
教學結果的好壞與教師的教導是息息相關的。從教師層面來講,學生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片面來源于教師沒有恰當精準的導入課程,沒有向學生講解清楚信息技術的具體作用,以及我們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雖說小學生對新事物只存在一秒的新鮮感,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帶動學生積極性,沒有抓住學生眼球的亮點,沒有興趣,這門課也就如同虛設。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程度,教學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學方法不當等因素,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
(三)家庭環(huán)境影響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這些高科技的東西。畢竟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家里經濟條件有限,沒有足夠的錢給孩子買一些高科技的東西,所以接觸的少,學起來也就異常艱難。再加上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并不納入考試范圍,家長不重視,學生自然也就不放在眼里;甚至認為這就是一門玩兒電腦的休閑娛樂課。
(四)小學生活潑好動,難以約束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懵懂玩鬧,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身上帶著孩子的天性,難以在一張凳子上呆到下課。這就造成了老師的負擔,既要看好孩子保證他們的安全,又要實施課堂教學,工作變得復雜又困難;特別是在機房上操作課的時候,孩子們老喜歡東看看,西摸摸,機房重地,難免存在安全隱患。這就導致了課堂紀律性、組織性差,成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題。
二、應對策略
(一)正確認識,端正態(tài)度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在充分了解這門課的前提下對信息技術展開學習。尤其是教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此門課程不納入考試就忽略其重要性,就開始毫無章法的粗略教學。嚴格要求自己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小學生孩子心性強,如若不嚴格要求,教師的教學工作恐怕很難開展,教師的嚴格要求亦是一種對學生負責的表現。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實際操作性強,因此上機的時間較多,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對他們的良好約束。
(二)善于導入課程
對教師來說,在上課之前導入學習內容也是一門技術。一個有技巧的好的導入是一個好的開端,開篇點題,不怕學生沒有聽課的興趣。在上《鍵盤指法練習》這一內容的時候,如果我們直接向學生傳授如何按鍵的理論要點的話,我估計是沒有幾個學生會認真聽的。這個時候我們不如想些有趣的東西又和小學生息息相關的話題進行本章節(jié)的課前導入,就好比說,小學生大多都喜歡玩游戲和看動畫片,我們不如跟他們聊聊這些話題,鍵盤聯系就跟打地鼠和種白菜一樣,一坑一個;可以想象,這個時候,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就已經很好的調動了。
(三)培養(yǎng)興趣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小學生亦是如此。而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對小學生的心理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我們必須知道他們喜歡什么,平常都愛好接觸些什么;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知道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在教學中增添他們喜歡的元素,設計一些他們喜歡的活動,如此一來,對小學生信息技術興趣的培養(yǎng)指日可待。
(四)課堂約束,賞罰措施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好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定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維持課堂秩序。由于孩子的特殊性,我們可以設立一些賞罰制度,通過獎勵和稍加懲戒的方式來對他們加以約束。這個道理就好比小學生得小紅花一樣,做得好就獎勵一朵小紅花,做得不好就扣一朵小紅花;相信,沒有學生是不喜歡得小紅花,不喜歡獎勵的。因此,這種賞罰制度會極大的激發(fā)他們的求勝欲,教師的教學工作方能順利展開。
(五)設立興趣小組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僅僅只有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給學生安排課后練習,但小學生大都不喜歡做作業(yè),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另想辦法。比如,我們可以設立興趣小組,布置團隊作業(yè),一個人的作業(yè)他們不喜歡做,那么團隊作業(yè)就不同了,他們可以相互協作,有了團隊意識,操作起來也就輕松了許多。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老師也能夠稍微省省心,效果也會十分明顯。
關鍵詞:小學 信息技術 教學 策略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的普及,信息技術很快走進了現代小學課堂。而素質教育也要求教師要拓展教學思路,運用多種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將學生引到創(chuàng)新學習的道路上。那么,如何對小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呢?
一、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作為一門新型學科,信息技術課主要是為了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優(yōu)選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要組織協作學習,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要加強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眼光僅僅局限于課本,要反復實踐,及時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完成學生由被動學習到自覺學習的飛躍,進而為培養(yǎng)21世紀實用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二、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新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
作為擔負著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主要責任的信息技術課程,所確定的教學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但需要明確的是計算機教育不等于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點:(1)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2)信息能力。(3)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4)信息道德。其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培養(yǎng)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樣重要的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的課程。
(二)強調重點,鼓勵學生探索未知
探索式教學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而進行的教學方法。教師先不作課程講解,而是給學生設定一個任務,讓他們分組自行去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去探索未知。這是最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的一項作業(y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扮演總導演、鼓勵手及指路人的角色,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多去指導,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教師要多去鼓勵鼓勵他。多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生進行自由作畫一課時,教師只需要指給學生圖形在什么地方就可以了,至于他選擇哪一個圖形來構圖,則完全由學生本人來確定。這種教學方式要比探索式更有吸引力,因為它不但有一定的難度,還會有時間限制,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增進學生間的互動學習,還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完成目標課題的學習,而是要學習者沉醉于在知識探求過程中感受到的樂趣,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更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以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最多只有20分鐘。因此,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解和演示,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筆者就以玩游戲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以往上指法課時,我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及要點,結果發(fā)現教學效率很低,學生不愿練習。后來,我改變了教學方式,采用游戲引入,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游戲》,看誰的游戲成績比我好,結果沒有一名學生超過我,學生就很不服氣地問我,為什么老師玩的那么好,有什么秘訣嗎?在這種情況下,我就給學生提出指法的重要性,老師初學計算機時,也是和你們一樣,打字速度也很慢,老師教會我用正確的指法,多練習,久而久之,就有現在的成績了。從此,學生就開始很專注地練習了。但對農牧區(qū)的小學生而言,家里基本上沒有電腦。想要熟練掌握指法要領,僅靠課堂上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可利用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一小時時間,對學生分年級開放機房,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
(四)注重學生作業(yè)的信息反饋
信息反饋是非常重要的判斷學生學習質量的標準之一,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并且及時的進行適時考核,這些都有利于教師宏觀上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比如說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框式作業(yè)來搜集信息,從而分析本班學生接受的程度,并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學困生進行指導。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及時吸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提出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對教師教學的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進行合理客觀的評價,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進。這樣,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通過這樣的交流,一定可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五)學科整合,促進全面發(fā)展
計算機不僅僅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與日常的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比如說在學習中文輸入法的時侯,要用到拼音或者是筆畫,長期練習能夠有助與學生記住漢字字音和筆畫結構;在學習計算機的一些按鍵、命令的時侯,常常會碰到英語,了解了按鍵或者是命令的功能,相應英語單詞的意義也就明白了;在練習網上搜索的時侯,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查找其它學科中不懂的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還能夠順帶解決其它的學科問題,這樣不僅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還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實用性,而且還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信息技術為支點,促進其他學科的發(fā)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型學科,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是一個長期的探索的過程。教師要不斷地鉆研,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反饋,不斷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馬寧,余勝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教育技術通訊,2008,(03):19——20.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307-0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計算機的知識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需要較高水平的軟、硬件環(huán)境支持,高標準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環(huán)境是順利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保障。
1.貫穿實踐導向法、化抽象知識為具體,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對于信息技術抽象的知識點,如果照本宣科或者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結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學中盡量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樣學生不但學到知識,而且增加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提供新穎獨創(chuàng)而又有價值的思維成果,由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摒棄了傳統學科中所形成的常規(guī)思維模式,多媒體的形象教育和網絡資源的豐富對學生來說非常具有新鮮感,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能得到極大地激發(fā),非常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小報的設計――用word寫古詩配畫"一課中,當學生看見演示制作完古詩配畫的版面設計后都紛紛羨慕不已,迫不及待的想動手試一試。教師說:"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老師制作的這么漂亮嗎,因為老師注重了古詩以外的一些設計細節(jié),例如從右到左豎立的排版方式,古樸的字體,恰當的配畫等等,這些都令古詩更有韻味的竅門,希望你們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將這些細節(jié)表達出來,這樣的話你們就能制作出漂亮的版面設計來。"結果,學生們紛紛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大部分學生不但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制作完成作品,還加入一些老師沒有教過的內容。
3.充分利用學科特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信息技術賦予素質教育很強的操作性,學習過程成為了一個培養(yǎng)不拔意志,深刻思維、堅強毅力的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學生通過手、眼、心、腦并用而使大腦形成的強烈的專注,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體會各種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更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yǎng)出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
4.新課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4.1 培養(yǎng)學生知識和技術技能。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有別于其他學科,它具有較強的動態(tài)性,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時代感,既要有相對穩(wěn)定的知識,又要不斷補充更新。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體現這一迅速發(fā)展趨勢,通過創(chuàng)設綜合性,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學內容,在展開教學內容時,應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以基本操作為切入點,以"任務驅動"展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掌握有關操作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獲取、傳輸、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要以實踐為主。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課教學為前提,實踐教學為根本。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重點是教授學生掌握每堂課的知識和技術技能,尤其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4.1.1 傳統的課堂授課形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只適合完成像基礎知識、小結討論等內容的教學,所以理論課在信息技術課時中的比例應遠小于實踐課。
4.1.2 要培養(yǎng)學生追蹤新技術的能力。追蹤新技術是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教學中不但要追蹤新技術,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追蹤新技術的能力。學??砂才沤處熢诙嗝襟w教室對Internet等具有現實意義的知識和應用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有機會感受這些應用技術。
對于新課的講授,要靈活組織課堂教學形式,只要學生能自學明白的問題,教師就不要用講授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信息技術教材的能力。引導和啟發(fā)歸納總結,形成系統。而對于重點、難點和枯燥理論的講授,教師要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自己的課堂內容豐富而不繁雜,教學過程緊張而不忙亂,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有機結合,在任何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都不可能只應用一種教學方法,而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的特點,技術性實踐操作性都很強。因此更多的要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教師要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協作性、自主性,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協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在掌握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提高其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教會學生學習,考慮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環(huán)境,要始終注意意識與情感的教育。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向其他同學進行展示,既鞏固技能操作,又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4.2 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多讓學生實踐操作,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小學信息教學中的自學是為了掌握知識,為培養(yǎng)技能打下基礎,動手則是為了培養(yǎng)技能,從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國家教育部已擬定,實踐課的課時應占計算機總課時的70%,充分表明了實踐操作在信息技術講授中重要地位。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妨在以下兩方面如手:安排上機操作任務時,與其它學科密切結合起來,多進行知識的整合創(chuàng)作。比如:在學習時,讓學生編輯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學習畫圖軟件時,讓學生結合美術知識創(chuàng)作一幅美術作品;用或設計賀卡和辦報;用所學計算機程序設計知識編寫程序,解決數學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簡單而繁瑣問題。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掌握了信息技術技能,而且鞏固了相關學科的知識,既增加了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信心,又培養(yǎng)了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4.2.1 有關操作的教學內容應安排在機房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有關操作的教學內容應安排在機房進行。配有多媒體教學網或大屏幕投影機的現代化機房,能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空間,以期最大限度地滿足高效率教學的需要。
4.2.2 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適合自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學掌握。開始自學的內容要少而簡單,等學生認為自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且樂于參與時,再適當加大自學的難度。比如在學生已掌握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操作方法,讓他們自學掌握如何插入藝術字、自選圖形等操作方法,并引導學生進行驗證操作,效果很好。再比如在字處理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已掌握基本編輯方法時,對一些修飾性操作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體會,這樣做會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yǎng)成求知探索的習慣。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2-0074-02
當今,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工作便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及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學包含內容更新過快,所以要想使得課堂教學具有創(chuàng)新性要求挺高。因此,使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趨于創(chuàng)新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設計引人入勝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俗話說,一件事要想成功,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開始。所以對于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的引導是關鍵因素。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會注重導語的設計,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的導語設計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進課堂教學。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這樣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會追根究底的心態(tài)。經過調查發(fā)現,現在小學生喜歡學計算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們對計算機產生好奇心理,所以計算機師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設計出新穎的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排斥課堂教學,拉近學生同教材的距離。
例如,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內容之一便是文字編輯,然而不少學生進入一個誤區(qū),他們認為文字編輯無非就是打打字,只要懂得如何輸入文字便可以了,一些學生連比較簡單的刪除、插入都不會,漸漸地便失去了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感興趣,筆者在教如何進行文字編輯的時候,將文字編輯看做現代科學家發(fā)明的一種隱形紙,這種隱形紙所具有的特點是存儲量大,易更改,用完直接刪除,無污染,而且這種特殊紙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手機短信、商務通等,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字編輯的熱情。
2 要做到“活學活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小學生信息技術指導綱要中就有提到,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之前,就要提前灌輸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引用的思想,讓他們領悟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所以,在對于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制定上,要結合學生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尤其是在小學信息技術內容的制定上一定要慎重,不能與小學生的實際年齡和接受能力相差太大。
如在學習“畫筆”時,學生就可以用它來制作新年賀卡或者節(jié)日祝??ǎ徒o親人、同學;在學習Word文字處理時,學生便可以用它來寫一些通知、書信,也可以制作課程表等;對于PowerPoint的學習,學生可以用它來制作一個班級通訊錄,把全班同學的聯系方式放上去;學生可以在“媒體播放器”播放自己鐘愛的歌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所接觸的東西對于以后的日常生活太方便、用處太大了,從而達到為了需要而學習。
3 全方位互動,相互合作,取長補短
小學生具有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好奇心強,但缺點是做事情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在課堂上,如果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便開始產生厭煩心里。所以教師應該變換教學方式,應該啟發(fā)、輔導學生,并不是一味地講解和管制。因此,在對小學課堂情節(jié)的設計方面,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達到全方位互動,也就是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在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提出來,尋求教師的幫助,大家一起交流;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合作,取長補短;也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實踐操練。
運用游戲軟件進行指法訓練,學生大多可以取得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此外,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檢查手指與眼睛的配合程度,評出在指法訓練中表現最優(yōu)秀的學生加以鼓勵。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fā)現,“能者為師”,只要有些學生已經掌握所學要領,便可以鼓勵他到臺前,將自己所學為同學講解,擔當小老師。這樣可以更加激發(fā)學生互相學習的興趣,將學生作為教學模式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充分發(fā)揮自己所長,達到學以致用、學有所成。
4 分層次教學,共同提高
分層次教學這一理論的理論基礎也就等同于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就是將傳統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理論之間的對立和矛盾進行了調和。而層次級教學思想便是從這一理論的設想與需求逐漸一步一步發(fā)現起來的,它將傳統理論和現論很好地結合起來。大膽運用分層次教學法是解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課的一次嘗試。它不僅可以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而且也克服在班級授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它為教學的改革提出新思路。在實施分層次教學法時,要對學生信息技術掌握程度和基本操作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教師可以進行一次考試或者考查,對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程度進行一次等級分化,分為A、B、C三個等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同進行不同的學習任務分化,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不同的信息水平將教學目標分為不同層次、不同側重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怎樣利用FrontPage進行網頁制作的時候,將任務和目標分為不同層次,從而適應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讓大家都感受到網頁制作成功的快樂,調動起全員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評價時,對于這三個等級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詳細的總結并反饋,這樣做不僅確保了全體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對不同水平學生進行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
5 利用現代化多媒體,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它需要學生去不斷想象和創(chuàng)新,這個過程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培養(yǎng)。然而不足之處是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解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理解計算機里涉及的概念。所以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不斷加強小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實踐能力?,F代化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資源,使學生思維上不斷得到活躍。并且努力營造輕松和諧且富有創(chuàng)新力的學習氣氛,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只要踴躍參與進來,那么就向成功跨進一大步。
如在進行幻燈片的講解時,學生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PowerPoint軟件,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大家一個看一個,互相模仿,沒有自己的元素在里面,因而制作出來的文稿大都一樣,沒有任何新意。而且在制作時,也鮮有學生聚在一塊討論。此時,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作品里的發(fā)光點,然后叫學生站起來說這樣設計的用途,并通過多媒體,給大家進行演示。隨后叫其他學生起來發(fā)言,大膽鼓勵他們進行嘗試,在多媒體上播放自己的文稿。只有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才能制作出既令自己滿意也令教師滿意的演示文稿。
6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是一群好奇心強、探究心理強且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群體,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滿足小學生的心理追求和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小學生的潛在能力,才能使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充滿歡聲笑語。
參考文獻
[1]王偉.改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途徑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3):151.
[2]李云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09(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