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材料化學綜述論文范文

材料化學綜述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材料化學綜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材料化學綜述論文

第1篇:材料化學綜述論文范文

關鍵詞:無機化學;若干問題;重大進展

1新時期無機化學中的若干重大進展

1.1有機體系建設中水熱合成技術的突破

根據有關無機化學研究小組的設計與研發(fā)來看,無機化學在研發(fā)中出現了最新的無機化學反應,特別是在低溫狀態(tài)下,該反應能夠實現一系列的非氧化物納米材料,并結合水熱合成技術,以及溶劑熱合成原理與水熱合成技術,并在一定的密封空間進行反應,最終實現有機溶劑的化學反應,該有機化學方面的技術性突破,很多學者將其給予報道,就在不久前的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雜志上,針對該研究的報道就被評為“稻草變黃金”,被認為是一種“新穎的和非常有趣的合成方法,……將促進該領域更深入的工作”,又例如無機化學領域中的多元金屬硫族化合物形成的納米材料溶劑熱合成技術,就是該領域的全新研發(fā)進展,充分地運用好該技術能夠實現一定的產業(yè)優(yōu)勢。國內針對無機水熱合成技術的研究,以及國際上鑒于對該領域的突破性研究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別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應邀在2001年的美國化學研討會上就《化學研究評述》撰寫綜述論文,并針對該領域實現了積極的研究,希望給無機化學帶來全新的突破。

1.2納米技術和無機聚合物方面的突破

目前,學術期刊上有大量關于納米技術和無機聚合物方面的學術論文,很多論文具有國際化高水平,很多具有創(chuàng)新型的技術并得到了廣大學者的廣泛重視,例如合成性的納米金屬分子籠(nanometer-sizedmetallomolecularcage)成功地構建了具有Oh對稱的立方體金屬-有機籠子[Ni6(tpst)8Cl12],該構架模式能夠容納較多的離子和溶劑分子,是對納米技術的全新突破。另外,針對金屬納米線和金屬-有機納米板的合成領域也有著全新的突破,特別是在自組裝規(guī)律、空間結構、電子結構方面具有探索性的進展,實現了物理化學性能方面的延伸。另外還在空間結構與性質和性能方面找尋關系規(guī)律,例如學者李亞棟課題組發(fā)現了一些具有準層狀結構特性的金屬鉍,該金屬鉍能夠形成一種新型的單晶多壁金屬納米管,這是首例國際上比較認可的由金屬形成的單晶納米管,特別是鉍納米管的發(fā)現,為無機化學研究找尋了新的突破點,針對無機納米管的形成機理及應用研究,使得無機化學形成新的對象和研究課題。例如很多研究者還利用人工合成的有機無機層狀結構,積極的合成了金屬鎢單晶納米線和高質量的WS2納米管,該技術積極地分析了層狀前驅體到納米管的層狀卷曲機制,為一維納米線和納米管的合成展示出全新的領域。

2新時期針對無機化學研究發(fā)展的展望

縱覽過去的幾年,我們看出無機化學有著矚目的成就,許多激動人心的研究,恰如其分的實現了該學科的復興,使得無機化學改變傳統(tǒng)的理念,逐漸走向卓越的發(fā)展階段,回顧已經取得的成就,及通過近幾年的學術研究成果來看,無機化學和物理學科能夠有效地推動科技的進步,實現各領域的全面發(fā)展。由于各學科的相互滲透、生產技術的要求、實驗手段的增加,以及現代結構理論的建立與發(fā)展,使無機化學在傳統(tǒng)領域以及在化學與生物、物理、數學等邊緣學科方面都獲得了重大進展。就近幾年的發(fā)展來看,無機化學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實現了與國際化的接軌,從傳統(tǒng)無機化學的角度,使得其在新時代背景下有著全新的突破,保持了與國際的接軌。針對最近幾年生物無機化學的發(fā)展,使得該領域形成了學術化的交流,發(fā)展中促進了該領域的學術提高,研究水平逐年提高。未來在新時期新技術科技的帶動下,無機化學領域更是會突飛猛進的向前發(fā)展,就目前的總體發(fā)展水平來看,生物無機化學還與國際化的發(fā)展水平有著一定的差距,需要國家給予大力的技術支持和必要的經費投入,需要國家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的杰出青年,為無機化學發(fā)展做出積極地貢獻。

3結語

第2篇:材料化學綜述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信息素養(yǎng)教育

調研分析

分類號G201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14

多年來,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實踐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現了多元化、全方位的用戶信息素養(yǎng)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各館發(fā)展不均衡、教育理念保守、教育模式落后等問題。隨著微課、慕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興起,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也進入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就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全面調研和考察,梳理了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現狀,查找了現有問題,提出一些建議,旨在為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改革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

1.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的是全國高等院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現狀。調查時間為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調查內容主要是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教學硬件與師資的基本信息、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信息檢索課程、面向研究生_設的信息檢索課程、新生培訓、專題培訓講座、“嵌入式”教學、開展各項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等七個方面。此次調研通過網絡問卷形式進行。問卷設計了72個問題,由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主要負責,清華大學、長沙商貿旅游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師范大學、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農業(yè)大學、首都醫(yī)科大學、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北京工業(yè)大學、重慶大學、江蘇大學、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職業(yè)技術、重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同濟大學等17家高校的圖書館協(xié)助完成。共回收問卷545份。問卷來自全國28個省份的高校圖書館,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有71所,普通高等院校有314所,高職高專院校有160所。

2.基本信息的調查統(tǒng)計

2.1教學硬件

擁有1-6個培訓教室的圖書館占絕大多數,占總數的84.7%;擁有7個以上的專用培訓教室的圖書館占總數的4.1%;培訓教室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的圖書館占總數的4.1%。沒有培訓教室的圖書館占總數的7.1%。

擁有教學電腦達到100臺以上的圖書館占39.13%,擁有50-100臺教學電腦的圖書館占29.19%,擁有50臺以下教學電腦的圖書館占總數的31.67%。在投影儀方面,擁有1-6臺投影設備的圖書館占總數的82.1%,只有9.39%的圖書館沒有投影設備。

2.2師資力量

信息素養(yǎng)培訓教師數量在6人以內的圖書館占總數的62.1%,7-10人的圖書館占總數的23.38%,達到11人以上的圖書館占總數的14.52%。

圖書館員為培訓教師的主要來源。有186所圖書館邀請數據庫商為讀者開展過信息素養(yǎng)教育方面的培訓,有172所圖書館邀請過院系教師進行培訓。

學歷方面,從事培訓的教師絕大多數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421所圖書館共1769位培訓教師擁有碩士學歷,還有100所圖書館共194名博士擔任培訓教師。

職稱方面,擁有中級職稱的教師占絕大多數,425所圖書館共有1746名培訓教師擁有中級職稱;另外,368所圖書館擁有副高級職稱的培訓教師共955人,175所圖書館擁有正高級職稱245人。

只有64所圖書館的培訓人員全部為專職。302所圖書館的培訓人員為兼職,還有123所圖書館是專職和兼職教師均有。

2.3其他

圖書館網站擁有信息素養(yǎng)教育或相關欄目的圖書館有236所,占總數的43.30%。此外,有375所圖書館對本校學生開展過信息素養(yǎng)意識和能力方面的相關調查,占到總數的68.80%。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高校圖書館對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摸底工作給予了足夠重視,對于了解學生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具有很大幫助。

3.面向本科生的信息檢索課程的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開設信息檢索課程一直是高校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方式。圖書館信息檢索課程開設時間早,歷時長,課程內容豐富,體系完整,具有較高的受眾群體,是圖書館主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模式。到目前為止,被調查的545所高校圖書館中有377所至少開設一門授課對象為本科生的信息檢索相關課程,比例達到69.17%。

3.1課程基本情況

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檢索課啟蒙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調查顯示(表1)最早開設文獻檢索課的為湖北醫(yī)藥學院,開設于1977年,華東理工大學開設于1979年。此后,文獻檢索課迅速發(fā)展,一大批高校在80年代初期開設了與文獻檢索相關的課程,并一直處于穩(wěn)步增長狀態(tài)。

從課程名稱來看(表2),開設課程的高校中有70.29%的高校以“文獻/信息檢索”為課程名稱;一些專業(yè)性質比較鮮明的高校則側重于專業(yè)信息檢索,如醫(yī)學信息檢索、經濟信息檢索等。

有21%的高校將文獻信息檢索課區(qū)分為文科和理科,還有7%的高校區(qū)分為科技類和文史類,其他則未作區(qū)分。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按學科分為化工、理工和社科三類;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將“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分為理科和文科。

在接受教育的對象中,本科一到四年級所有學生都為接受教育的對象,但以大學二年級和大學三年級的本科生為主。

有94所高校將課程設為必修課,占25%,而283所高校將此課程設為選修課,占75%。

在課時設置方面(表3),最少為2課時,最多為72課時,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文獻檢索課程都為16/18學時或者32/36學時,即上課頻率為每兩周一次或者每周一次。

高校每學期平均接受教育人數在100-500人的最多,有114所,占33.43%(表4)。受教育人數的多少主要取決于開設課程的性質及配套師資與硬件條件。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該圖書館開設本科生文獻檢索通識選修課,采取50人小班教學的形式,每學期開課的約6個班級,每學期平均接受教育人數為300人左右。而江蘇大學圖書館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必修課,平均每學期接受教育人數為7000人,為受教育人數最多館。

3.2教學內容與方法

作為一門方法類課程,超過半數的圖書館沒有指定教材;有30%的圖書館選用任課教師自編的教材,均為正規(guī)出版發(fā)行的圖書;只有7%的圖書館使用他編教材,被選用的教材多是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檢索類相關圖書;有8%的圖書館使用規(guī)劃教材,這些院校以醫(yī)學類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為主,使用衛(wèi)生部統(tǒng)編教材和“十二

五”規(guī)劃教材。

各學校在教學內容中涉及了與文獻檢索相關的眾多內容,但更多圖書館將教學內容集中在信息檢索基礎知識、常用數據庫與網絡資源的檢索方法等,針對信息的管理、評價與利用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

在教學方法上,94.7%的高校圖書館都采用“課堂講授+教師操作演示+學生上機實習”相結合的經典教學方法。并且學生上機實習的課時為課程總課時的1/3至1/2。但也有17所院校未專門安排上機時間,而是采用課后學生自行練習的方式來完成實踐。信息檢索作為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有必要給學生留出充分時間進行實際練習,以便吸收消化理論知識。

此外,還有部分圖書館開發(fā)了信息檢索教學平臺,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完成課程教學。如北京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的文獻檢索教學平臺和復旦大學圖書館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網絡課堂。各圖書館在文獻檢索課程中融入了許多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表5)。最廣泛采用的是應用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此外,項目教學法、激勵型教學法、Big6教學法、TBL教學法等也被廣泛應用于信息檢索課的教學實踐中。

調查統(tǒng)計顯示(表6),各高校圖書館為在教學實踐中達到最佳效果,積極將各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入課堂。其中交流互動就是被最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此外,還有圖書館進行“課間秀”,或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從而給學生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在課程設計中,融入“階段式”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漸進式”教育。或采用融入教學競賽的“一體化”方法,讓學生在競賽與游戲中愉快學習。

應用最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促進文獻檢索課的發(fā)展。近兩年微課、慕課、翻轉課堂逐漸被人們所了解,圖書館也與時俱進,將這些最新教學手段應用于信息檢索課的教學中(表7)。雖然采用這些最新教學方法的圖書館并不多,還處于萌芽階段,但相信隨著教學理念的發(fā)展,必然有更多圖書館采用這些最新的教學方式來優(yōu)化面向本科生的信息檢索課程。

3.3考查方式與效果評價

大部分圖書館都以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其中出勤情況和平時作業(yè)是使用最廣泛的兩種方式,在這兩項的基礎上,再增加期末考試,然后得到學生的最終成績。采取開卷考試為期末考核方式的圖書館最多,僅有少數圖書館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圖2)。此外還有其他考核方式,如北京語言大學、哈爾濱商業(yè)大學等采用課題檢索報告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檢索方法的綜合掌握情況;上海商學院等采用撰寫課程論文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查;南_大學在考察方法中融入學生學習成果個性化展示環(huán)節(jié),讓考核生動有效;還有部分圖書館不設置考試或考核環(huán)節(jié)。

大部分高校都對課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進行了評價(圖3)。采用課堂反饋與交流方式的最多。此外,還有一部分院校借助學校教務處統(tǒng)一的評教系統(tǒng)以及教務處統(tǒng)一組織督學聽課的方式來進行課程效果評價。

4.面向研究生的信息檢索課程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面向研究生的信息檢索課程的調研內容與面向本科生的信息檢索課程的調研內容基本一致,調研結果顯示的規(guī)律和趨勢與面向本科生的信息檢索課程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4.1課程基本情況

開展面向研究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的圖書館共有134所,占總數的24.58%。其中安排學生上機實習的課時一般占總課時的1/3。課程以選修課居多。研究生一年級新生是主要授課群體。課程多不區(qū)分學科。每學期平均受教育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圖書館居多。

4.2教學內容與方法

多數圖書館并不指定教材,相比面向本科生的課程可以看出,面向研究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更加側重對信息利用方面的知識的講解,增加了論文寫作與投稿、文獻管理軟件、學術道德方面的教學內容。此外少數圖書館的教學內容還包括情報學基礎理論、科研課題選題方法、學術研究過程中的規(guī)范、學術論壇、課題查新、文獻傳遞與全文獲取方法、信息分析方法、專業(yè)軟件使用(如醫(yī)學)等。面向研究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應用最多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是“應用案例法”。有15所大學圖書館采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14所大學圖書館采用了“慕課”教學模式,有l(wèi)l所大學圖書館采用了“微課”教學模式。對業(yè)界起到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經過實踐檢驗,運用成熟后,可以普遍推廣。

4.3考核方式與效果評價

面向研究生的信息檢索課的考核方式以期末開卷考試為主,提交文獻綜述、撰寫綜述論文、為導師所定課題撰寫綜合檢索報告、提交項目檢索匯總報告等考查方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可見,對研究生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考核更傾向于與其所在專業(yè)、學科緊密聯(lián)系,達到學以致用的授課目的。

5.關于新生培訓的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5.1新生培訓形式

新生培訓是引導新同學了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建立對圖書館初步印象的重要途徑。調查顯示(表8),幾乎所有的高校圖書館都采用了兩種以上的教育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新生教育。以發(fā)放新生手冊等宣傳材料、現場講解與參觀圖書館這兩種形式最為普遍。還有一些非常有新意的教育形式,如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通過沙畫視頻、武漢大學圖書館通過舉辦書海尋寶和知識問答等活動來吸引新牛,加深他們對圖書館的認識。

5.2“面對面”式培訓

“面對面”式的培訓是高校圖書館開展新生人館教育的最主要途徑,這一培訓模式的實現途徑主要是課堂講授與圖書館參觀兩種。調研顯示,有76%的高校圖書館要求新生入學必須全部參加入館教育,從而保證了新生教育的覆蓋面。有15%的圖書館采用自愿參加入館教育的方式,還有9%的圖書館則是組織部分院系的新生參加入館教育。

新生培訓的班級人數多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培訓的效果。調查結果顯示(表9),單場培訓采用最多的是以學院為單位、禮堂式全員培訓、百人以上規(guī)模,這三種大班型的培訓之和比例高達62.11%。而采用效果最好的以40人以內小班形式開展培訓的圖書館僅有8.06%。人數過多的大班培訓方式,會嚴重影響培訓的效果。

在新生培訓工作中,圖書館的人力資源明顯不足。為緩解這個問題,一些圖書館開始嘗試通過聘用學生志愿講解員的方式來進行彌補。調查結果顯示,有18.62%的高校圖書館聘用了學生講解員。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該館以讀書文化節(jié)為契機,每年招聘30-40名對圖書館較為了解、且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學生講解員,并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以達到圖書館所要求的標準。

5.3新生專欄

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開始注重新生專欄這一新興的教育陣地,調研顯示,共有153所高校圖書館在網站上開辟了新生專欄,占總數的30%。其中50所參與調查的“211工程”高校的圖書館當中,有28所擁有新生專欄,占比達到56%。

從欄目內容看,調研顯示(表10),最多的是宣傳網頁、PPT或PDF格式的宣傳材料,此外,視頻動畫、圖片秀等較為直觀的形式也是各高校圖書館比較樂于使用的方式。一些更為新穎的形式,如虛擬場景導航和排架游戲等,則由于技術門檻較高、設計難度較大,因此只有非常少的圖書館應用。此外,還有37所高校圖書館在新生專欄中提供相應的自測題。如溫州大學圖書館將自測題與開通借閱權限相掛鉤,測試通關的同學才能開通借閱權限,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培訓效果。

6.專題培訓講座的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在調研的545所高校圖書館中,有499所開展過專題培訓講座,占91.5%。

6.1主題內容

總體來看,專題培訓的主題仍以圖書館數字資源和網絡信息的檢索與利用為主,但近幾年圖書館也在不斷拓展主題范圍,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調研顯示有121所圖書館增設了有關“計算機及常用軟件使用”“新技術新媒體”“就業(yè)指導”“科學研究方法”“學科信息資源檢索”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如浙江大學開設有“OFFICE各類應用軟件使用介紹”;沈陽師范大學開設有“3D打印”“微視頻制作”;中華女子學院開設有“進入職場:應聘和面試”;清華大學圖書館開設有“開題立項前的文獻調”“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南”“物理\化學\航天航空\醫(yī)學\材料類學科信息資源概述與檢索”等專題講座。

6.2講座的時間、場次、人數

講座的時間安排要充分考慮到是否與學生的專業(yè)課時間沖突,為了讓更多學生聽到講座,大部分圖書館會將講座時間安排在下午或晚上9-10節(jié),更有15所圖書館選擇學生較少有課程的晚上11-12節(jié)進行專題培訓(表11)。

每學期開展培訓講座的次數(表12)在1-10次的圖書館居多,占總數的74.44%。每學期開展次數達到40次的只有10所圖書館,占總數的2.03%。

每學期接受培訓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的圖書館有102所,占20.73%,受培訓人數為500人以下的有285所圖書館,占到57.92%。501-1000人的有105所圖書館,占21.34%??傮w看,圖書館專題培訓講座的受教育人數還比較多,多數圖書館每場平均都在50人以上。

6.3培訓方式

培訓講座以教師講授形式進行的有478所圖書館,此外有部分圖書館還同時上傳了網絡培訓課程,或通過網絡課堂進行授課,或請數據庫商作為培訓師授課等。其他創(chuàng)新還有:北京大學的答疑式講座;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根據電子資源特點,主動聯(lián)系各學院教研室設置專題講座;山東師范大學根據學生學業(yè)進程,安排不同的內容培訓等。

培訓講座結束后,一些圖書館也會在網上及時共享課件、講稿和視頻等課程資源,供學生課后學習。有197所圖書館提供校園IP范圍內的資源下載服務,占40.45%。134所圖書館提供開放下載,還有156所圖書館不提供下載。不提供課件等資源下載的圖書館的比例達32.03%。

針對因各種原因無法聽到課程的學生,除提供課程資源供線上自W外,還有245所圖書館提供專題培訓講座的預約服務,占50.52%。學生可以預約講座的主題及時間,圖書館老師根據預約請求,有針對性地為其進行專場培訓。但也有240所圖書館不提供自行預約服務,占49.48%。兩種情況基本持平。

6.4宣傳推廣

調研顯示(表13),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采用多途徑、立體化的宣傳方式,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參與培訓。圖書館主頁、電子顯示屏、海報、數據庫商宣傳單是最常用的組合宣傳方式。其他宣傳推廣方式還包括QQ群、學校辦公系統(tǒng)、與院系輔導員聯(lián)系、在學生公寓黑板張貼培訓日程、短信平臺通知、校園BBS、教學網站等。

7.對“嵌入式”教學的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7.1“嵌入式”教學的總體情況

自2003年起,高校圖書館嘗試將“嵌入式”教學法引入信息素養(yǎng)教育。被調查的545所圖書館中,已有97所開展了“嵌入式”教學服務,占調研總數的17.79%。這表明“嵌入式”教學正在逐漸地、穩(wěn)步地開展。從嵌入課程的數量分布來看,能夠嵌入學校1-3門課程的圖書館占大多數,共有53所,占54.64%。雖然絕大多數圖書館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也有少數圖書館取得了顯著成效,嵌入課程的數量達到了一定高度,如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他們嵌入的課程均達到20門以上,武漢大學圖書館更是嵌入了全校30多門課程,為所有圖書館之最。50所圖書館的累計嵌入學時在15課時以內,占開展嵌入式教學的圖書館的51.54%。

7.2“嵌入式”教學模式

“嵌入式”教學一般有虛擬嵌入和實體嵌入兩種模式。提供虛擬“嵌入式”教學的圖書館共有87所,占89.69%。提供與學科相關的網絡學術資源是多數圖書館的做法,有59所圖書館采用。另外,提供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參考書目、信息素養(yǎng)實習題與指南,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在線咨詢互動等,也是這些高校圖書館常用的嵌入方式。

提供實體“嵌入式”教學的圖書館有94所,占96.90%。講授相關信息素養(yǎng)知識是多數圖書館“嵌入式”教學的主要內容,有77所圖書館提供此類服務;課堂互動答疑也是各館主要采用的嵌入方式,有52所圖書館提供。此外,“嵌入式”教學的方式還有參與課程設計/大綱討論/分析教學案例、收集反饋信息用于調整教學、評判學生作業(yè)、提供上機實習指導等。

8.關于開展各項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的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8.1舉辦讀書會活動

被調查的545所高校圖書館中,有341所曾舉辦讀書會等活動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比例達到62.6%。讀書會可以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具有特別積極的作用?;顒又饕袃煞N形式:一是以讀書月、讀書節(jié)為契機,開展讀書會等活動;二是依托學生社團或成立讀書社,定期舉辦讀書活動。

8.2舉辦檢索競賽活動

通過調研發(fā)現,競賽式信息素養(yǎng)教育模式已悄然興起,目的是通過“以賽促學”來提升信息素養(yǎng)教育。被調查的545所高校圖書館中,有184所舉辦過檢索賽等競賽活動。檢索賽等競賽活動與傳統(tǒng)信息素養(yǎng)教育模式相比,更有趣味性,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圖書館的各種電子資源和服務內容,快速掌握檢索和使用電子資源的技巧,增加利用圖書館各種電子資源的興趣。

8.3舉行講座、報告

講座、報告類活動也是促進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常用方式。被調查的545所高校圖書館中,有224所舉辦過真人圖書館、專家講壇、沙龍等講座、報告類活動來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首次嘗試真人圖書館,隨后在國內圖書館引發(fā)新潮流,現已成為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新模式。各高校圖書館都在著力打造自己的專家講壇品牌,如武漢大學圖書館的“文華講壇”、國防大學圖書館的“周六講壇”、北華大學圖書館的“書苑講壇”等。

9.對全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現狀的思考與建議

9.1傳統(tǒng)信息素養(yǎng)課程的普及化、層次化、系列化

(1)課程開設普及化。

傳統(tǒng)信息素養(yǎng)課程通常是指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學分課程,特別以“文獻信息檢索”類課程為主。1984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自此高校圖書館紛紛開設文獻檢索課。30多年來,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圖書館開設課程,但也有很多高校圖書館因各種原因而不得不停開課程。時至今日,面向本科生的開課率僅為69.17%,并沒有預期中那樣達到很高的普及率。與此同時,面向研究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的開課率更是低至24.58%。傳統(tǒng)信息素養(yǎng)課程的低開課率現象令人堪憂。雖然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已將信息檢索課程申請為一門通識類選修課,但還沒有像英語、計算機、思想政治等課程一樣,將信息素養(yǎng)課程納入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必修課中去。當然,這與學校對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視程度、圖書館的師資力量、教學硬件條件等因素有直接關系。2015年12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別指出“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技術手段,加信息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因此,高校圖書館有責任也有義務高度重視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工作。高校圖書館可以一方面努力爭取學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給予一定師資和教學硬件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先在有強烈需求的部分學院開設面向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修課程,再逐步擴展到全校范圍,最終使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在高校得到最大范圍的普及化。

(2)課程內容區(qū)分化。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應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針對每個階段的特點和需求,通過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給予相應的指導;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的學生對信息素養(yǎng)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也非常需要進行區(qū)別化教學。而調研結果顯示,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的授課對象集中在本科大二、大三學生以及研究生一年級學生。70%以上的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不區(qū)分學科。這就存在教學與需求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學生在低年級學習的信息檢索知識,在高年級面臨畢業(yè)論文寫作、課題研究時發(fā)現很多已經遺忘,而這時卻沒有相應的課程給與學生輔導。不分學科和專業(yè)的普適型教育,也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的信息檢索知識與專業(yè)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不能更好為科研創(chuàng)新提供支持。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一個過程教育,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認識到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學生對信息素養(yǎng)需求的差異性,開展具有層次化的連續(xù)性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通過階段式的教學,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地逐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

(3)課程內容系列化。

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框架》認為信息素養(yǎng)是指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fā)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合理參與學習團體的一組綜合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面臨的整個信息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著顛覆性的變革,日益多元的新型信息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而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具備這樣的綜合能力是當前高校圖書館教育者需要應對的緊迫問題。調研顯示,有70.29%的高校以“文獻/信息檢索”為課程名稱,教學內容多與文獻檢索相關,特別集中在信息檢索基礎知識、常用數據庫與網絡資源的檢索方法等內容。這間接說明國內高校圖書館依然狹隘地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獻信息檢索能力”就是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致使多年來的教學成效并不顯著,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不容樂觀。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設與信息素養(yǎng)有關的系列課程,拓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避免信息素養(yǎng)教學的單一化和邊緣化,根據學生需求,開設如圖書館資源與服務概況、信息檢索、分析與利用、信息組織與管理、學術論文寫作、信息倫理與安全等系列課程,注重學生的檢索技能和辯證思維的雙重培養(yǎng),從而全面建構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體系,增強其創(chuàng)新能力。

9.2新生培訓創(chuàng)意化

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充滿自信,樂于接受挑戰(zhàn),喜歡充滿激情和新鮮的事物,渴望通過參與互動成為團隊的焦點。因此,單一的說教式、灌輸式的教育思路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新生培訓一直是圖書館開展入門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階段,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契機,吸引新生關注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因此,進行全員、高質量、創(chuàng)意化的新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調研顯示,95.04%的高校圖書館開展了新生培訓,但單一的大班式培訓仍是主流,這種培訓方式的實際成效并不理想,雖保證了培訓人數,但走馬觀花式的教育最終使培訓流于形式。多數高校無法進行小班精致教學,主要是受限于師資力量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部分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地嘗試聘用學生講解員,收到很好效果,值得業(yè)內推廣。網站上的新生專欄是基于互聯(lián)網的一種自助學習模式,易于吸引新生的注意力,降低圖書館在其心目中的神秘感和刻板印象,進而拉近圖書館與學生的距離,是傳統(tǒng)面對面新生培訓模式的有力補充。但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新生專欄的設置還相對保守、單調,應結合文字、視頻、音頻、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果技術允許,還可以設計自測題、3D虛擬場景導航、通關游戲等內容,拍攝微電影、沙畫等宣傳視頻,使新生教育寓教于樂。除面對面的培訓和在網絡上開設新生專欄外,高校圖書館還應該通過策劃一系列的創(chuàng)意活動來迎新,讓新生通過活動潛移默化地接受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

9.3專題培訓立體化

專題培訓講座是將系統(tǒng)的信息檢索知識化整為零,分解成更為實用的知識章節(jié),方便學生快速學習,它是一種可自由選擇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與學習興趣自主選擇專題聽課,是對傳統(tǒng)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學分課程的有效補充。調研顯示,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專題培訓在培訓內容、師資、時間、宣傳、資源、方式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單一化問題。高校圖書館應從讀者需求出發(fā),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專題培訓。首先應擴展與延伸培訓主題,如增設計算機及常用軟件使用、職場入門培訓、新媒體新技術介紹等內容。其次,組建立體化的師資隊伍??紤]外聘數據庫商培訓師、學院專業(yè)教師、校外人士等加入到專題培訓講座的教師隊伍中。三是培訓時間宜覆蓋各個時間段,循環(huán)舉辦講座,如果條件允許,可盡量安排在學生課程較少的1l-12節(jié)課進行,從而讓更多學生受益。四是打造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硬宣傳與軟宣傳、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全方位的立體化營銷模式,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自愿來參加專題培訓。五是加強開放共享的意識,及時培訓講座的課件、講稿、視頻等教學資源,供學生自由下載、學習使用。六是除日程化培訓外,主動提供培訓的預約與定制服務,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9.4“嵌入式”教學策略化

與傳統(tǒng)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形式相比,“嵌入式”教學還沒有被多數高校圖書館充分認識和普及。調查顯示,高校圖書館開展“嵌入式”教學并非一帆風順,遇到了不少困難和阻礙,而那些成功開展“嵌入式”教學的圖書館,主要通過兩種策略進行破冰服務:一是圖書館直接與學校教務部門、學院主管I導進行溝通,再傳達給任課教師,尋求合作的突破口。讓院系領導層認同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并得到任課教師配合,是這種策略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二是學科館員直接聯(lián)系院系教師。根據學校課程的安排,主動聯(lián)系那些課程當中包含文獻信息檢索相關知識的專業(yè)課程,直接與任課教師溝通、合作。這種方式的最大挑戰(zhàn)是圖書館員的溝通能力和學校的相關教學規(guī)定的限制。兩種方式各有千秋,各高校圖書館需結合本校情況進行探索。

雖然“嵌入式”教學在國內剛剛起步,但一些圖書館已經成功打開局面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雖采取了各不相同的策略,但殊途同歸,其經驗值得同行借鑒。調查顯示,在開展嵌入式教學的高校圖書館中,嵌入到“科研方法”、“論文寫作”方面課程的情況居多,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嵌入的“專業(yè)文獻檢索”“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復旦大學圖書館嵌入到管理學院的“研究方法”課程等。這說明相對于其他專業(yè)課程,“科研方法”“論文寫作”這些課程會涉及到更多的與文獻檢索相關的知識,因此也比較適合開展嵌入式教學。此外,也有一些圖書館以專業(yè)課為突破口。如武漢大學圖書館面向傳播學專業(yè)必修課“網絡經濟概論”開設嵌入式教學,與主講教師在課程設計、授課方法、課程目標方面進行充分溝通,結合師生的需求制定嵌入方式和內容,對學生使用學術文獻的基本能力進行調查和評估,采用競猜、分組競賽等方式進行實踐操作,指導學生有效地收集和篩選文獻、規(guī)范參考文獻格式,最后對課程作業(yè)進行點評。

9.5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豐富化

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方式除課程與培訓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調研顯示,各高校圖書館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多種活動促進信息素養(yǎng)教育,形式主要集中在讀書會、檢索大賽、真人圖書館、專家講壇等。圖書館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地提升著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意識與能力,而如何開展有效的創(chuàng)新活動,則需要圖書館精心策劃與設計。一些圖書館的活動就非常有特色,如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學生實驗室、研究生學習室的現場調研、培訓及輔助活動;哈爾濱理工大學圖書館與數據庫商合作評選數據庫的推廣形象大使,促進學生對數據庫的認識;武漢大學圖書館開發(fā)設計網絡教育游戲“拯救小布”,將有關圖書館的借閱規(guī)則、歷史概況、資源服務和宣傳活動的信息融入到游戲題目中,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圖書館的教育培訓。這些活動新穎別致,深受學生喜愛。

9.6師資隊伍專業(y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