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科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據悉,一些高校教師會選拔一些優(yōu)秀的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研究,部分高校還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yè)基地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訓練和實習活動。學生加入到教師科研團隊或參與校企科研項目,既能使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得到專業(yè)教師或企業(yè)專家的悉心指導,又能充分利用高校、企業(yè)的資源,包括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研經費等。
2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重視和支持程度不夠,相關的投入不足
一些高校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相關部門對創(chuàng)新活動的支持也不是很積極,沒有真正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部分高校沒有建立學生創(chuàng)新基地,導致學生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缺乏實踐平臺。此外,很多高校雖然有專門設立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專項基金,但經費十分有限,大大影響了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2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外科技活動氛圍不濃厚
據了解,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課程成績才是最重要的,他們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把主要時間精力用于理論課學習,主動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意識不強,只有少數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各類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很多高校普遍缺乏濃厚的科技創(chuàng)新氛圍,雖然一些高校舉辦類似大學生科技學術節(jié)等活動,但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所占比例小,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不夠。
2.3指導老師積極性不高,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水平較低
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離不開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但是很多教師對此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方面是因為高校教師承擔著大量的教學、科研任務,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對于指導老師的激勵政策沒有健全和落實,導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由于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成果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2.4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健全
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包括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組織管理、團隊考核、活動場地管理、經費使用管理、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學生科技項目管理、激勵措施等方面。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及保證制度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導致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進展緩慢。
3構建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體系的主要措施
3.1加強組織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的領導和組織
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是涉及教學、科研、管理等諸多方面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為了有效組織和推進這項工作,需要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一是院系層面要成立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tǒng)籌整個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制定詳細的日程計劃和工作部署。小組由黨政領導班子擔任正副組長,成員包括各系(室)主任、專業(yè)教師、實驗員、輔導員,同時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二是要成立導師團隊,選拔一批結構合理、實力過硬、認真負責的優(yōu)秀指導教師隊伍,負責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進行指導。三是要成立學生學術型社團。大學生學術型社團由從事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學生、團隊和有關學生干部組成,專門負責組織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包括學科競賽、學術論壇、技術培訓、項目申報等活動。
3.2搭建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科學整合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
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是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高校要以實驗室平臺為依托,建立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室,吸納優(yōu)秀學生長期進駐。要為實驗室配備專業(yè)儀器設備并落實日常管理人員。依靠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挖掘校外資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注入企業(yè)資源,既可以爭取企業(yè)的經費贊助、儀器、耗材供應,甚至項目支持,同時也能讓企業(yè)專業(yè)人員給予學生技術指導,使得學生的作品具有社會實用性及市場推廣價值。此外,建立完備的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并由相關科技型社團進行管理,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團隊長期進駐創(chuàng)新實驗室,進行技術鉆研、項目研究、競賽參與或作品制作,實現團隊、項目、競賽、基地的有效整合。
3.3豐富創(chuàng)新訓練內容,發(fā)揮學生科技文化節(jié)等活動載體的作用
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項目是紐帶。創(chuàng)新項目包括學科競賽、科研項目和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這些活動包括了“院—?! 珖彼膫€等級的內容,能夠適應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通過組織和發(fā)動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項目,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增強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的活力,必須加強對學生科技文化節(jié)等活動載體的建設,提高科技競賽等活動的組織水平。大學生科技文化節(jié)應立足于豐富學生課外科技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視野,增強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以科技競賽、學術交流、作品展示、動手實踐為主要形式,融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為一體,不斷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更多的學生踴躍參與其中。
3.4暢通宣傳引導渠道,營造濃厚的科技創(chuàng)新氛圍
高校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展板、橫幅、校園網、廣播、微博、微信等多種途經宣傳創(chuàng)新活動,讓廣大同學深入了解各類創(chuàng)新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通過舉行著名專家學者、優(yōu)秀教師科技團隊的宣講會,宣傳當今的科技前沿。還可以樹立優(yōu)秀學生榜樣,如評選“科技之星”、“優(yōu)秀學生科技團隊”等,并加大對其優(yōu)秀事跡、優(yōu)秀項目、優(yōu)秀作品的宣傳力度,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此外,還可以舉辦創(chuàng)新實踐大講堂、科技創(chuàng)新沙龍、優(yōu)秀科技作品展和成果報告會等活動,充分發(fā)揮指導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的傳、幫、帶作用,動員和激勵更多學生參與并專注于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從而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創(chuàng)新氛圍。
3.5完善管理保障制度,確??萍紕?chuàng)新活動科學規(guī)范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參與 激發(fā) 善于 技巧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效。所以,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就成為了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觀念已經深心。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也都能夠逐漸地從“臺前”隱身到“幕后”,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斷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說,這種教學觀念上的變化是順應教育潮流的,是可喜的現象。
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斷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是好事??墒窃趯嶋H的教學操作中我們又發(fā)現有一部分教師也確實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確實得到了突出,但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是不高,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秩序雜亂無章,學習效果甚至還比不上原先的“填鴨式”教學,這又是為什么呢?
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單有觀念上的轉變,沒有教學實操上的講究還是很不夠的。以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為例,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中加以突破自然是前提??墒歉P鍵的是如何在充分考慮校情、學情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所以說,只有教師很好地激發(fā)起了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熱情,學習的任務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高效課堂才有可能形成。那么,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熱情呢?
一、課前善于設疑,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明代學者陳獻章曾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陳獻章的一席話準確地道出了學習進步之于設疑、解疑的關系。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后對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寫作技巧等方面去設置疑問。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常會發(fā)現學生在設疑方面是存在能力差異的。如果我們聽任學生自由設疑并相互解疑的話,那么,就很難保證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所以,較好的辦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教學的重難點出發(fā),去進行面向全體學生的巧妙設疑。當面向全體學生的設疑、解疑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再根據教學時間讓學生自行設疑并相互解疑。
例如,在教學《觀潮》的時候,我就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后,引導學生設置了四個問題:“作者是在哪里觀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大潮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呢?觀潮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設置了這四個問題后,我就布置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之后,學生順利地解決了這些重要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還根據剩余的教學時間安排了十分鐘讓學生自由設疑并相互解疑。從結果來看,在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熱情就被較好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熱烈,教學的效果也有了保證。
二、課中善于組織,保證學生參與深廣度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枝獨放不是春?!比绻n堂學習只是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很不夠的。所以,評判一堂好課的標準往往要把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深度和廣度考慮進去。要想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特別是要想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廣度方面,教師一定要對學習小組成員的組成進行合理配置,很好地突出小組長的作用,保證學習小組間的傳、幫、帶的開展。這樣的話,自主學習的課堂才能有效直至高效。
三、課后善于評價,鞏固學生參與效果
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自然也就有了相應的學習成果。在學生交流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之后,是非常需要教師積極正面的評價的。教師以鞏固學生學習成果,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為出發(fā)點,帶著親切、友善的情感積極正面地評價一個學生,是可以很好地起到激勵作用的。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檢閱學習所得,了解自己的得失,明確以后努力的方向更是他們所希望的。因此,學生自然就樂于接受指導和幫助。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悅納式的評價。
實施積極評價,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距。對于學生的不同回答,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表揚,錯誤地把無原則的贊賞當成評價的唯一標準。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好的辦法就是采取分層評價的辦法:比如對于優(yōu)等生的見解獨到的回答,我們可以采用“標新式”的評價;對于中等生的中規(guī)中矩的回答,我們可以采用“肯定式”的評價;對于后進生的錯誤回答,我們可以采用“移情式”的評價。這樣的話,學生既看到了自己的點滴進步,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又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日有所學、學有所長,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也就得到了增強。
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的深遠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正因為如此,許多小學語文教師不遺余力地探究更好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方式方法,也總結出了不少的優(yōu)秀經驗,比如說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再比如說多給學生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更新學生展示的方式方法,以體驗成功來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可否認的,這些方法都是好辦法,都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章風格甚至是不同的思想內容等,是很難有一套萬能的辦法的。所以,要想更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做好課前善于設疑,課時善于組織,課后善于評價三個步驟的工作,然后再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相應的好辦法。
參考文獻:
[1]王鳳.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的幾點心得吉林教育, 2010.
[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科學文化迅速發(fā)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而翻譯新的科技資料、參加國際會議、與各國交流文化藝術以及從事外事、外貿、旅游工作等都需要大量懂得英語的企業(yè)管理人員,新世紀對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21世紀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搞好外語教學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必備條件,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側重于語法的講解和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中學英語教學將從偏重單句理解和偏重語法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聽、說、讀寫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新教材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在強調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強調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質、健全的人格、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英語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
心理學告訴我們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表現為一個人渴望深入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右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說明興趣在推動人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操作方式來發(fā)揮學生的智力和潛力,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眾所周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起來也就輕松、無負擔。因此,教師應設計一些幽默、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及時給予鼓勵或表揚,這樣就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的英語墻報、黑板報,開闊學生的視野,結合各類學生的特點進行聽力、口語、閱讀等方面的訓練,通過開展單詞拼寫比賽、課文復述比賽、自編短劇表演賽、課文朗讀比賽等活動來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促進其心智機能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組織、交際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
一、遷移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雙差生”學英語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雙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它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梢姡擅畹剡w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大有裨益。很多“雙差生”對電腦比較感興趣,而電腦里的英語單詞有很多不認識。筆者告訴他們:學好電腦將來也能找一份好工作,而學好電腦的前提是學好英語。英語學不好,電腦里常用的單詞都不認識,想學好電腦是天方夜談。因此,“雙差生”上課也比以前認真多了。
二、用各種有趣口訣幫助記憶,提高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英語語法規(guī)則,詞的用法區(qū)別,發(fā)音規(guī)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鑒于此,教師可編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英語的熱情升溫。對初一學生講“be”的用法,記口訣:I用am, you用are; Is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 O的長短音,編“三字經”如下: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后屋。除之外,讀長u:。
前面7個單詞是:cook, wool, word, look, good, book, foot;接著是2個動詞過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帶出另兩個過去式mistook, 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 bedroom, meeting room等等。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有趣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
三、創(chuàng)設情境,Group task等手段激勵學生說英語,體會成就感。
情境的創(chuàng)設努力再現了現實生活,實踐證明學生樂于在情境中學習、交流。在上JEFCBook1BLesson74我在講臺上開了一個food shop,有bread, coffee, tea, orange juice, apple juice, coke, Sprite, water, milk, cake, hamburger, apple等事物或卡片。這個場景,刺激了學生的感官,符合了他們的心理,學生躍躍欲試想上來露一手,當售貨員的文明禮貌,扮演顧客的精心挑選喜愛的食品。這樣的英語交流真實有意義。
Group task是我使用的最多的一種教學形式,因為它符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心理,而且能給每個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Group task鼓勵學生互相合作,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做Group task時能獲得獨立運用語言的機會,此時他們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參與意思,他們能積極、認真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內在的語言潛力得以挖掘與發(fā)展。每當學生進行Group task時,我穿梭于他們之間,回答學生的提問,不時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促使Group task得以順利進行。主要以表演對話;編寫類似的對話或討論問題為主。為了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信息,在Group task的基礎上,我還邀請一些小組上講臺來表演,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學生在表演的同時使用了英語,一種自豪感,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 心理問題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實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生命線,而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認可度普遍不高,學習效果不盡人意。造成這種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生的心理因素影響最大,尤其是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學生心理問題與分析
1.1 厭學心理
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失去興趣,不愿意接受教學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為學生對課程教學感到厭煩,總想逃避,即使人在課堂也無心聽老師的講解,或是在課堂上做其他事情。如問題調查中,有65.1%的學生認為“學習這些課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學生“覺得枯燥”,32.8%的學生“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50.1%的同學“課后學習的時間很少”。
造成大學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當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和激烈的競爭現實,使90后的大學生養(yǎng)成了急于求成和獨立自我的個性,更關注個人經濟和名譽績效,在意的是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滿足,對思想境界、精神食糧、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2)教學改革不得力。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改革的進程較慢,力度還很不夠,如仍存在內容陳舊過于理論化,方法呆板過于形式化,途徑狹窄過于保守化,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仍處于主導地位,對不了學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難以受到學生的愛戴。
1.2 逆反心理
這是學生不接受教師的觀點和意見,漠視或是公然反對教師的言論和行為的心理表現。主要反映在學生對教學中正確的思想觀點及教師所肯定贊美的事物,不僅不能理智冷靜地去分析和接受,反而非常固執(zhí)地加以否定和抵制。調查發(fā)現,有65.1%的學生不贊同“大學開設這些課程很有必要”,61.3%的學生不覺得“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感到受益匪淺”,48.2%的學生不認為“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lián)很有用處”,66.2%的學生承認“我不逃課、曠課但不一定在聽課”。
造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教學內容與方式的固化。因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對現實社會問題的解讀不夠,又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少,缺乏有效的心理體驗。(2)學生主體地位重視不夠。由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特點,仍然一廂情愿地堅持灌輸,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致、表達觀點的欲望很難得到滿足,從而滋生對課程教學和教師的對立情緒。(3)社會消極因素的感染。市場經濟改革所引起的負面效應,深刻地影響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特別是社會中少數群體的個別現象,極易使大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和偏激的思想,以致對所學的理論產生質疑,對教師學科化教學產生逆反。
1.3 輕視心理
這是學生認為課程學習不重要或自以為能夠把握而不認真對待的一種心理。往往表現為不重視的應付狀況,如敷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應付考試等。在調查中,有70.3%的學生認為課程學習不太重要,不會認真去學;52.8%的學生堅持課程學習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74.6%的學生只關注課程考試的內容。
大學生輕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原因有兩點值得關注:(1)實用主義思想。就業(yè)制度的改革與就業(yè)市場的競爭,使部分學生陷入了讀書就是為了就業(yè)的誤區(qū),用人單位重視什么就準備什么,放松了作為人才最本質的東西——德性的培養(yǎng),所以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沒用的課程或沒必要開設的課程。(2)學科認識上的誤區(qū)。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大學生否認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習慣性地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成是專業(yè)課以外的可有可無的說教,認為可以從生活中得以學習和鍛煉,沒必要作為課程設置,甚至有的學生把人生指導課看作是對他們的不信任和對其能力的否定。
1.4 依賴心理
主要是指有的大學生甘愿把自己置身于從屬地位,聽從或指望著教師安排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表現為沒有主動鉆研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缺乏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總是期望老師分門別類地講述,有時連總結和問題的答案也希望老師表達出來。調查中,有81.2%的學生認為思政課的學習就是認真聽老師講解;75.0%的學生覺得老師課講得好思政課的學習就有意義。
產生大學生依賴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應試教育的后遺癥。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觀念在一部分教師和學生中依然存在,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主,學生以教師講解為主,評價學生以考試成績?yōu)橹?,以致一些大學生養(yǎng)成了“你講我聽,你說我做,你安排我服從”的學習方式。(2)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固著。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通常認為教育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應聽從于教師的教導,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這種教育理念在當前的一些教師和大學生的潛意識里仍然存在,以至于教學中教師經常將學生置于從屬地位,一些大學生也習慣被安排和被支配。
2 學生心理問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影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發(fā)揮產生極大的影響。
2.1 影響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果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興趣,就會產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就會顯現。但因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存在厭學等心理,注意力沒用在教學上,對老師講授的原理、觀點產生不了感悟,學習成了一種形式,只是為了應付教師、應對考試。如果學生對課程教學不感興趣,再豐富的教學內容、再新穎的教學方法也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2 影響學生對課程價值的認同
盡管國家十分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各高校也確保了課程體系的實施,但仍有不少大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課程學習的意義,把課程學習當作是外在的政治任務,不能將其與個人的成長成才聯(lián)系起來,以致對課程的學習存在著逆反、輕視等心理問題,根本聽不進去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也難以從學習中體會到課程的價值和益處,更不用說提升其素養(yǎng),教學的實效性自然難以實現。
2.3 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
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接受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掌握問題,關鍵是要產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響,除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影響外,學生的學習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厭學、輕視、逆反的心理,所以對教學內容缺乏專注力,或是一知半解,或不能融會貫通,沒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鳴、產生感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4 影響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投入
“態(tài)度決定一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tài)度是教學實效性發(fā)揮的前提。然而,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存在的心理問題,使其不能深刻認識到課程學習的意義,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對知識的掌握也是為了考試,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和重視課程的學習,更沒能在行為上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沒有了學生主動學習、刻苦鉆研和努力創(chuàng)新的精神,即使國家發(fā)再多的文件、學校再開設多的課堂、教師再怎么努力,教學效果也是不會提高的。
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師生心理問題研究[2012Z026],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
參考文獻
[1] 石云霞.“兩課”教學法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4:157.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科學素質 興趣 能力品格
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是保障“科教興國”戰(zhàn)略順利實施的基礎性工程,對增強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科技教育以開設科學教育課程,開展課外科普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向小學生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崇尚科學的精神,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從而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我校充分認識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科技教育,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向光明,真理與未來的窗戶,讓學生盡情吸收新鮮的科學氣息,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了小學生健康成長。開展的工作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一、培養(yǎng)濃厚興趣 促孩子熱愛科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使許多人成為杰出人才,愛迪生成為發(fā)明大王,陳景潤戚為聞名的數學家,丁俊暉成為斯諾克高手,都是對事物發(fā)生濃厚興趣而刻苦努力的結果。小學生的特點是求知欲高,好奇性強,愛動手,這是學好知識的有利條件。如果學校教學能夠利用孩子的特點,正確引導,注重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yǎng)科學能力 促孩子多維發(fā)展
科學能力包括認識客觀事物和改造客觀事物的能力,對小學生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綜合能力和現代技術應用能力等的培養(yǎng)和訓練。
1 目不轉睛――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早在1997年就投資三十多萬元在校內營造了一個環(huán)境教育,科技,勞技,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星火生態(tài)園。這是學生最喜歡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學生可在課內外自由觀察實驗。2001年秋天,我校五、六年級學生經過多次觀察,一個新奇的現象引起了同學們注意和深思。經過大家觀察和討論,在老師的鼓勵和啟發(fā)下,完成了題為《用薄荷誘滅蒼蠅》的科學小論文,獲省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小論文一等獎。
2 異想天開――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其中的勞動與技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好課程。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潛能。我們在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十分重視想象思維能力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創(chuàng)新。多年來本校學生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科學小論文,科學幻想畫等項目參加省、全國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賽獲大獎。如:我校生物勞技組周斌等同學獲得第十二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等獎。
3 心靈手巧――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科技,勞技活動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機器人項目的開設,為學生學習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創(chuàng)設了平臺。學生多次參加省市青少年機器人比賽屢屢獲得較好成績。學校建成省內小學一流的自制標本室,成為學生探索自然的好場所。參加江蘇省美境行動獲創(chuàng)意。設計,實踐多項大獎。
4 文武雙全――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1)學校定期舉辦小學生科技,環(huán)境小報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2)通過小課題實驗研究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中華鱘的飼養(yǎng)調查報告》《昆山地區(qū)鳥類資源的調查》就是本校生物組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的小課題實驗,兩個項目均獲省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比賽科學論文一等獎。
三、培養(yǎng)良好品格 促孩子健康成長
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意志品格的有效途徑。在科技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不夸張,不浮躁,不馬虎,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的良好態(tài)度,是培養(yǎng)高素質科技人才的重要保證。另外,在科技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及時地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困難,逐步磨煉不畏艱難的科學意志。
1 樹立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
在用現代科學知識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倡嚴謹細致。一絲不茍。通過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求索的科學作風是一種很好的鍛煉,使他們學到了對科學進行探索研究和運用所學知識的正確態(tài)度和方法,這是多么重要的科學素質啊!
2 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伙伴式合作越來越受到教師們重視,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被運用。通過伙伴式合作,提高了課堂學習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關鍵詞】
伙伴式合作 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遠航
伙伴式合作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基本教學方式之一,一經推行就深受小學語文教師的歡迎。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中展開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小學生通過互學、互補、互助,改變了各自的認知結構,逐漸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正因如此,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既有小學生個性飛揚的瞬間,又有伙伴合作的畫面。那么,在小學階段采取何種有效策略提升語文課堂伙伴合作的實效性呢?筆者將自己的教學心得沉淀后,與大家交流分享,若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交流研討,碰撞思維
新課標,新理念,教師在語文課堂要堅持合作探究的伙伴學習方式,以小學生交流研討能力的提升為自己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提倡小學生伙伴互學,使他們在交流研討中充分發(fā)揮自主探究能力,取長補短,讓一節(jié)節(jié)語文課閃爍著他們思維碰撞的智慧之火。
筆者在教學蘇教版《黃山奇松》時,主要運用了交流研討的伙伴互學的教學方式,通過質疑、啟思、激情使所教學生領略黃山之松的奇。學生在筆者的激情導入中欣賞屹立懸崖的奇松,千奇百怪的山石,峰間縹緲的云海,霧氣氤氳的溫泉?!按笞匀坏墓砀窆ち钊梭@嘆,我們齊讀課題,想一想你有哪些疑問?”“我想知道黃山奇松的風貌?!薄拔蚁胫傈S山的松是怎樣的神奇。”“我還想了解黃山其它三絕之絕。”學生在交流研討中,先領略迎客松之奇,“我認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體現了黃山松之奇?!薄拔艺J為把斜伸的枝干比喻成主人伸出的手臂,能體現迎客松的熱情好客?!薄瓕W生展示自己的見解,逐層深入,在碰撞思維中升華了對文本的認知。
伙伴合作,交流研討,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研讀,思維碰撞時間,積極搭建交流研討的平臺,同時,尊重他們的獨到見解,善于肯定他們的閃光點,適時進行賞識教育,使交流研討發(fā)揮出真正的功效,為語文教學注入鮮活的力量。
二、論文答辯,精讀精研
小學是為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奠基階段。而目前,一些語文課堂的精讀精研只是優(yōu)秀生的展示天地,后進生或中等生因對難度較大的問題無從把握,而成為語文課堂的喝彩者。論文答辯的伙伴互助學習恰好能解決這一問題,提高了精讀精研的有效性。
在教學蘇教版《小草和大樹》時,筆者以論文答辯的伙伴互助學習,引領學生對比喻句精讀精研。一位學生質疑,“請問這個比喻句預示著她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從哪里能體現出來?”“我認為‘壯麗’‘傲放’這兩個詞準確傳達了這一點?!绷硪晃粚W生質疑,“怎樣理解這個比喻句的含義?”“她遭遇了家庭、創(chuàng)作、出版等逆境,如在風沙中艱難生長的仙人掌,最終迎來了壯麗的成績?!薄跋扇苏婆c惡劣的環(huán)境抗爭,在沙漠里傲然綻放。夏洛蒂沒被人生的磨難打敗,母親早逝后,勇挑家庭重擔;當詩寄出后,心卻被刺出淋淋鮮血;等到出版,卻只有兩本的銷量。但三姐妹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同時震驚文壇。”“你怎樣得出的答案?”“我聯(lián)系全文,多次理解相關語句,進而總結的觀點?!睂W生在論文答辯式的互助學習中,對文本精讀精研,提高了學生勇于質疑、探究、展示的自主學習能力。
論文答辯的確能為精讀精研帶來良好效果,但是教師更要精選文本,宏觀調控,精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質疑、答辯的氛圍,使其在相互平等對話中,為我們帶來一道人人參與,人人展示,人人收獲的亮麗風景線。
三、自主點評,自我促進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小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對象,他們在接受教育時有自己的直觀感受和主觀判斷?;锇閷W習在關注學習形式的基礎上,將著重點放在伙伴合作的點評方面。自主點評是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實現發(fā)言權的直接體現,也順應未來社會促進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新方向。
在教學蘇教版《蒲公英》時,筆者在課堂結語處創(chuàng)設了“我想對你說――蒲公英”的學習情境,建議學生運用自主點評的方法,開展伙伴互補學習?!拔蚁胝f,因為無私的太陽,才有金光燦燦的沙漠,波光粼粼的湖泊,是你們的心被蒙蔽了?!绷硪粋€學生連忙站起來,“我贊同這種看法,但我認為應深入一些,改為使你們被表面華美的東西迷惑了。”在筆者贊許點頭的同時,迫不及待地舉手,“是你們不接受太陽公公的忠告,才有了這樣的結?!?“我同意,我們就應該聽家長的話?!薄暗矣胁煌娊猓覀兘邮苷_的。”“我想凡事應該三思后行。”“我想你們?yōu)榱藟粝霠奚俗约?,但是成為其它種子的寶貴財富?!卑嗬镯懫鹆岁囮囌坡暎瑢W生在自主點評中從多個維度逐步完善自我對文本的解讀,整個課堂洋溢著個人進步的喜悅。
自主點評,自我促進,是教師對小學生最好的贊賞,最佳的激勵策略。作為教師,應該引導自己的學生在伙伴學習中靈活運用自主點評的技巧,激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能,內化學生知識,堅持構建彰顯個性,不斷創(chuàng)新的小學語文課堂。
總之,構建獨具特色的伙伴合作教學模式,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應該是每一位教師不懈的追求。讓我們一起引領自己的學生開啟語文學習的一次次新的航程,只要恰當借助伙伴學習這股海風的強勁助力,我們定會在語文的海洋乘風破浪,遠航!
【參考文獻】
【1】楊香琴.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11)
一、組織中隊活動時善于效仿和跟風的輔導員
這一類型的輔導員在進行中隊活動設計時,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的活動形式。他們在教學經歷中組織的活動很多,范圍也比較廣泛,但是各個活動的目的和內容之間缺乏聯(lián)系,注重對活動形式的效仿。這一類型的輔導員主要是一些青年輔導員,擔任輔導員的時間不長,在中隊活動組織上積極性和熱情比較充足,但是在活動策劃上沒有受到專門的培訓,所以在組織活動時喜歡效仿別人,并跟隨一些流行性的話題和形式。
效仿其他老師。效仿一些輔導員的成功策劃方案,將這種方案直接引用過來,但是一般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組織一次活動時,輔導員應為這次活動奠定一個根基,注重對活動的鋪墊和積累,僅僅靠簡單的效仿,自然不能使學生感受到共鳴,從而使這種直接引用過來的活動形式和過程效果并不理想。
跟風節(jié)日。這一類型的輔導員總是以某個節(jié)日為主題進行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例如三八婦女節(jié)的時候,就組織與母親有關的活動,在勞動節(jié)開展探訪勞動模范的活動等等,隨著節(jié)日的改變,主題和內容也在不斷改變。這種方式雖然會帶給學生新鮮感,但是對于這一系列的活動來說,并沒有內在的聯(lián)系,所以活動的意義并不深刻,活動的影響力更是無從談起。
在跟風節(jié)日時,重大的節(jié)日能夠為活動提供大量的教育資源,輔導員科學、有效地進行活動組織和策劃,能夠使活動對學生起到深遠的教育意義。
二、組織中隊活動時缺乏層次性的輔導員
這種類型的輔導員在進行活動組織策劃時,雖然充分貫徹了學校的目標和要求,也具有相對集中的主題和形成系列意識,但是缺乏一定的層次性。這一類型輔導員的輔導員工作經驗一般是三到五年,對于學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活動的要求有全面的了解并已經適應,在每個學期都能夠保持班級的活動目標符合學校的教育要求,并將班級活動設計成一個系列。例如在科技節(jié),一些學校舉辦科技大賽,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對學生的科普教育。在這樣的教育要求下,這一類型的輔導員會對在班級比賽的項目進行審核,挑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參賽。輔導員以“科學在我身邊”為主題進行活動安排,首先是科技制作的活動,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科技制作的講座,學生在輔導員的指導下進行科技作品的制作,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參加學校的比賽。然后是科普繪畫的活動,輔導員組織學生賞析一些優(yōu)秀的科普繪畫作品,讓學生通過賞析進行科普繪畫的創(chuàng)作,輔導員在學生展示的作品中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以參加學校的比賽。最后是科技小論文,輔導員以“科技小論文的撰寫”為主題開展一個講座,讓學生通過對輔導員講座的理解進行科技小論文的撰寫,輔導員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將優(yōu)秀作品推薦到學校的比賽中。這種活動流程設計,雖然看起來比較充實,形成一個系列,但是這三項活動知識內容的替換,沒有產生“質”的推進,不能體現輔導員對學生從“扶”到“半扶”再到“放”的指導過程,同時也沒有顯示出這一系列活動在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的要求。
三、組織中隊活動時缺乏引領性的輔導員
這一類型的輔導員在活動策劃中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能夠準確地抓住學生的問題,通過活動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說教來說,對學生認知和行為的改變有著更為顯著的效果。
例如在進入高年級之后,一些學生在喜歡在課間大聲喧嘩,對其他人的休息產生嚴重的影響,輔導員就將課間活動的聲音錄下來,在中隊課時為學生播放。學生能夠通過這一活動意識到課間喧嘩對別人的影響,在課間活動中會有意識地降低聲音避免打擾到別人。但是一段時間之后,很多男生總是在課間打鬧,這時輔導員就又組織了一個課間文明游戲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課間游戲的時候,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這種普遍性的活動是由于學生在進入高年級之后,會出現一些反常的現象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而輔導員對此沒有深刻的了解。高年級的男生總是想通過各種方式引起女生的注意,所以在之前的活動后組織學生體驗動靜有序的必要性,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自己,讓男生和女生正常地交往,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就會避免很多問題。
一、立足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唐得圓老師擔任學校三至六年級所有班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每周有十三個
課時的教學任務。雖然教學任務繁重,但她一直堅持著“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這一理念,立足課堂,問課堂要效率,認真從事著教學工作。在課堂上,她堅持貫徹“輕負高質”的教學思路;在課堂外,她鼓勵、引導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更要讓學生用好信息技術?!?/p>
信息技術是一門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的學科,經常有各級各類的學生作品比賽,學生能否在競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和他們的基礎是否扎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她在平時教學中每一課都不放松,堅持抓學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實的基本功還是遠遠不夠的
她主動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充分利用早晨、午間休息和下午放學后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培養(yǎng)了一批有特長的競賽學生。近年來在她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分別在**區(qū)科技節(jié)和**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她還獲得**市小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yōu)秀指導獎”。
二、以研促教,增強科研能力
唐老師除了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教學工作以外還堅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yè)業(yè)務水平;堅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思想指導她的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由她撰寫論文、案例,制作的課件多次在盛市、區(qū)獲獎。論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獲**省陶行知研究會“生活教育”論文二等獎;《小學信息技術(logo程序設計)輔導初探》獲**市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年會論文一等獎,**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評比一等獎
《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獲**區(qū)第22屆中、孝幼學科教學專題研究論文三等獎。案例《將信息技術融入其它學科、融入生活》獲**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一等獎,**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三等獎。課件《圖形拼組》獲**區(qū)第十一屆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獲二等獎;《我是什么》獲**區(qū)第十二屆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獲三等獎。由她負責的課題《基于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的logo語言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區(qū)的立項課題。
三、服務為本,做好網管工作
作為學校唯一的信息技術老師,網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師的肩上。網管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強,唐老師從一個毫無經驗的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成長為學校不可或缺的網管,其中付出了無數的汗水,放棄了無數的休息時間。從制作網線到網絡布局、從網站的建設到防火墻的設置,她都虛心好學,親歷親為。
學校的學生機房已經使用了足足七年時間了,但她仍然還在使用;在節(jié)省了學校經費的同時,卻大大增加了她維護的時間。機房里所有的計算機都已經更換過電池,電腦出現小故障她也盡量自己解決,遇到難以解決的硬件損壞問題才請專業(yè)的維修單位維修。
的暑假她放棄假期休息時間,與總務處的老師一起冒著酷暑參與學校的網絡改造。
1986年春天,唐山市舉辦“中小學生科技小發(fā)明、小論文作品競賽?!蔽以诎嗌习l(fā)出了號召:希望同學們對自己身邊、周圍遇到的各種自然現象、生活現象認真思考、提出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科學試驗,解決相關的問題,然后,將研究結果寫成小論文或做出相應的成品。
那時,我還不知道“研究性學習的思想”,也不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過程。我只是感覺到:如果學生沒有對目前還不清楚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實踐,很難寫出有自己獨特發(fā)現的科技小論文。由于當時完全是一種自愿的課外活動,加上為了參加競賽,我只是利用課余時間,對個別學生進行了指導。楊小明是其中的一個。
在前期的“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問題”過程中,楊小明提出了一個當時讓我也感到困惑的問題——“老師,彩虹為什么是圓形的彩帶呢?”那時,他還沒有掌握“弧形”的概念,把弧形說成了圓形。我的腦子里立刻呈現出了“呈弧形彩帶狀”的彩虹的美麗景色。這孩子真不錯,我看彩虹20多年,竟然沒有想過“為什么?”按照當時我指導其他學生的思路,只要學生從能夠生活實踐中提出問題,我基本上可以給他結論或告訴他從哪里去找到結論,然后,讓他在用事實說明一下,小論文就本上就完成了。但是,楊小明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一下子犯了難:是啊,為什么它是弧形的彩帶呢?對學生來講,這是兩個問題——弧形、彩帶。對我來講,一個半問題——為什么是弧形的,我解釋不了,至于為什么是彩帶,或許能夠用“光的分解”來解釋,圖透鏡(小水滴)是否具有“分解光”的特性,我實在不清楚了。
“這樣吧,周六下午,咱們到圖書館去一趟?!蔽覍钚∶髡f。
我們到了當時的縣圖書館。圖書館內的館藏很少,除了《十萬個為什么》再沒有什么“光學物理”方面的書。我們師生二人翻呀翻,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沒有結論。
孩子看著我,發(fā)愁了:“老師,怎么辦?”“走,咱們到新華書店?!蔽矣米孕熊囻W著學生,來到了新華書店。書店里有很多熟人,我說明了情況,他們讓我和學生到柜臺里面去差。我負責找可能有光學知識、通俗科普方面的書,學生負責翻書查找,然后,我再復查。
天漸漸黑下來了。我的眼睛都有些發(fā)酸了。但是,我們硬是沒有從各類物理教材、科普讀物中找到關于“光、鏡、彩虹之間關系”的內容。
正在犯難之際,我忽然想到了一位高中的物理老師——就在城里,住中學的家屬院。它原來是教研室的教研員。在剛畢業(yè)時,我在當時的文教局呆過一段時間,跟他熟悉。
“明天,我們去城關中學,找高中的物理老師。好嗎?”
星期日,楊小明早早來到我家。我們一起來到了城關中學。很巧,在中學門口,我們正好遇到了這位已有20多年教齡的高中物理老師。我們向他講情了我們的問題。他想了想:“讓我解釋這個問題,還真有點難為我。不過,我好像在那本書上見過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有一本書。這樣,到我辦公室,我們查一查。” 但,我們高興的期盼很快成了肥皂泡——他沒有能夠給我們找到那份資料。
我們悻悻的往回走。我看看學生,他只是在望著我,什么都不說(在那時,我是很威嚴的,我不說怎么辦,他怎么敢說什么呢?如果是現在,我一定會問他有什么想法,)“水滴......透鏡......光......分解......”回家的路上,我的腦子里翻來覆去地思考著這幾個詞,拼命想找出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
“這樣,回家咱們再想想,能跟誰問就跟誰問,看會不會有什么結論。對了,我那兒有高中的物理,你試者看一看其中的光學部分,如讀不懂,向父母和你姐姐請教一下?!?一晃,又到周六了?!靶∶?,有什么新想法了嗎?”
“老師,還沒有。但是,這幾天我看了您給我的一些光學書,姐姐給我講了有關的知識。我想,能不能說水滴就是凸透鏡?但,書上沒講弧形,也沒講彩帶呀?”
水滴!圖透鏡!我的腦子里亮了一下。“明天上午,咋們做試驗。”我從學校的儀器室里借了一個凸透鏡,一個三棱鏡。
周日上午,陽光很好。我來到了楊小明的家中。他父母出去了,姐姐在學校補課。正好,沒誰干擾。我們先做“光的分解試驗”,很成功,小明馬上理解了“棱鏡能講光分解成帶狀七色”的原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呀?水滴畢竟不是三棱鏡。我們拿著,沒目的地隔著他想四處看。我看了一會,目標落到了遠處的房檐。嗯?房檐怎么了?“小明,拿著凸透鏡,看遠處的房檐!”楊小明面向房檐,把凸透鏡,放在了眼前?!鞍l(fā)現什么了嗎?”“房檐彎了,而且,老師,好像邊沿部分,也有七色的光!”他非常興奮?!拔覀冊倏纯磩e的地方?!庇谑牵覀兣e著凸透鏡,看遠處的墻沿、架子......凡是能在眼前的凸透鏡中“形成平行入射光線”的物體,我們都作為目標仔細觀察。
“老師,凸透鏡能夠使光線發(fā)生彎折。好像,也能分解光!”楊小明興奮地叫了起來。
.......
終于,楊小明的小論文《彩虹為什么是弧形的彩帶》完成了。他用我們的試驗,講情了這樣的道理:“小水滴可以看成凸透鏡。雨后的天空布滿了無數的凸透鏡,促成了一面打的凸透鏡。凸透鏡能夠使平行入射的光線發(fā)生彎折,也能將光分解成七色?!?/p>
這樣解釋科學嗎?再一次請教了高中的物理老師。他點點頭:可能是這樣。唐山市中小學生科技小論文、小發(fā)明競賽揭曉了。楊小明的小論文的了二等獎,并且,他到會上進行了論文答辯。
事情已經過去16年了。今天再來分析那次指導經歷,我突然發(fā)現:那次個性化的作文指導,對我們按照新的課程標準來指導學生學習、作文,竟有很多的啟示。
第一:關于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小學生可以研究進行研究性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在16年前,各方面條件(包括我這個老師)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四年級的小學生,就已經能夠涉獵到“高中物理”這樣的知識層次。為了解決他感興趣、他關心的問題,再深奧的知識,恐怕也能用他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而且,前人沒有答案的(起碼在他能涉獵到的范圍內),他們能夠用通過實踐、觀察、試驗、閱讀,對問題進行“自己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真實的“類似科學家做研究”的科學探索過程。實踐能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意識在這個過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第二、作文源于生活,源與創(chuàng)造。學生只有在生活中,特別是在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活動中,才會有所發(fā)現、有所真實的經歷,有所真實的體驗。這時,他們不但有話可說,而且,他們獨特的發(fā)現,是他們發(fā)表的極大心里動力,這時,學生才真正能夠“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同時,這樣的作文指導,學生真實地經歷了作文的整個過程(不僅僅局限于寫),在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寫好作文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東西。
第三、課程整合的理念。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理念是課程的整合。如何整合?上面的這一次作文教學經歷能否告訴我們:作文教學,是不是可以跟“綜合實踐活動”、跟“校本課程”、跟“科學、品德與生活”等相互整合呢?我個人的觀點是:能。而且,去年在華東師范大學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小學語文班的培訓時,我將之確定為研究課題。
第四、文體多樣化。小學作文教學,應該以什么文體為主?過去,我們是以記敘文為主。修訂的大綱、新的課程標準,已經不再提“以記敘文為主了”,是既要倡導“多樣文體”、“注重實際應用”的理念。這樣,才能切實解放思想,把作文變成學生終身有用的東西。那么,今后的作文教學,教師首先應該明確的一個問題就是——讓作文為學生的表達交際服務,切實是作文成為學生表達交際的工具。
當然,按照課程改革的理念, 16年前的那次指導,限于條件、水平、觀念等方面,問題同樣值得我們認真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