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

第1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

?

? 掌握NE5000E/80E/40E產品的體系結構 掌握NE5000E/80E/40E的單板構成 掌握NE5000E/80E/40E換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級操作

0709批次畢業(yè)論文撰寫具體格式要求及范文

1.論文終稿使用統(tǒng)一封面(樣式參見下表),并要求一律用計算機排版,A4紙張打印裝訂成冊。

2.畢業(yè)論文題目使用三號黑體字,正文使用小四號宋體字,參考文獻用宋體五號字。

3.論文要求字數在5000字左右。

4.論文結構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幾部分。(詳見范文)

5.行距統(tǒng)一用1.25倍行距.

東北師范大學遠程與繼續(xù)教育學院

網絡教育本科畢業(yè)論文

題目

學生姓名 _

專業(yè)

年級

學習中心

學號

聯(lián)系電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導教師

年月日

論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

楊炎軒 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摘 要: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表面上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是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變化,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課堂教學的規(guī)劃和實施、課后教學評價等行為方式的變化;實質上,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根本上源于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要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態(tài)度轉變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師;教學態(tài)度;轉變

一、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行為方式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就教學目標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考試來進行,所謂“你怎么考試,我就怎么教”,正是其實質的生動描述; 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則要復雜得多,必須以社會和個人發(fā)展的需要為起點,并根據社會和個人發(fā)展的物質或精神的可能性,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再組織實現(xiàn)目標的各種手段。就教學準備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教材來進行,鉆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生能否和如何來掌握教材,并且多半情況下是單一的教師對單一的自己所教學科;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首先要轉變“課程即教材”、課程即學科”的陳舊觀念,然后自覺主動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并且集中群體的智慧參與到不同的學科或科目中去。就教學規(guī)劃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預設的教學過程來進行,即按照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依據教材的邏輯,分解、設計一系列的知識點、問題及相關練習,并且在教案上設定了明確的答案;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強調預設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富有活力的“動態(tài)生成”活動,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讓課程呈開放態(tài),打開無限的多種可能的空間,二是教師要養(yǎng)成在課堂上傾聽學生、不斷編織信息的能力和對信息的捕捉、判斷、重建的能力(1)。就教學實施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曰上課主要是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來回答,若不,就引導學生達到預定的答案;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師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的個性創(chuàng)造,是教師依據創(chuàng)造和思維發(fā)展的原理,在教學中通過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實施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調查、實驗、實踐等活動中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教學行為(2)。就教學評價

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或認知能力的形成,這種評價是單維 評價(忽視學生情感、意志及品德等方面的發(fā)展)和總結性評價;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則注重多維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如成長記錄袋—— 主要包括學生的作品以及學生對這 些作品的反?。贿@些材料由學生與工作組成員一起收集,集中反映學生向預期目標進步的過

(3)程)。

二、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實質是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或多或少地在發(fā)生變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方面的描述,在不同的教師身上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在某種意義上,目前關于新課程改革中的許多經驗匯編或成果大多都是關于教學行為方式變化的描述。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學行為的下位概念,多種多樣的教學行為方式可以類屬為教學行為范疇。我們在這里并不想討論新課程改革中究竟有哪些屬于教學行為范疇的教學行為方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而是想探討為什么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會發(fā)生變化,或者說教師教學行為變化的心理動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教學行為變化的心理動因不外乎教學動機的激勵、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和教學挫折的調適等幾個方面,這里我們只對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作一些討論。關于教師教學行為變化與教學態(tài)度轉變之間的關系,早就被一些研究者認識到,比如葉瀾教授于2002年在《教育研究》第 5 期和第10 期分別撰文詳細闡述了“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和“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價值觀,代表著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善惡、是非和重要性的評價。通俗說,是指關于事物有沒有意義、值不值得追求的觀點體系。一方面,它是態(tài)度的核心。態(tài)度的實質乃是反映了客觀事物與一個人主觀需要之間的關系。所以說,能滿足個人的需要,對人有利的事物,便會產生肯定的態(tài)度,相反,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又對人不利的事物,便會產生否定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價值觀不像態(tài)度直接、具體,它比態(tài)度更加基本,更加持久,所以,有人說,態(tài)度千千萬,價值觀只有少數幾種。由此看來,兩篇“重建”就是對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關系的深層次論述,只不過,它更多地是教育學的視角。這里,我們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的關系作一些探討。

(一) 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的一致性

教學態(tài)度作為一種內在心理構成物,作為社會刺激與個體行為之間的穩(wěn)定的長期起作用的中間變量,對教學行為起著一種準備作用。一般情形下,有什么樣的教學態(tài)度就會引發(fā)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具有一致性。但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取決于教學態(tài)度,而且還要受教師個人的教學行為習慣、學校規(guī)章制度、教師群體規(guī)范、教學情境壓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由于態(tài)度并不對行為起完全的決定作用,因而,我們經??梢钥吹浇虒W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不一致的情形。不過,當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不一致時,教師自身總是會感到不愉快,心理緊張,有沖突感,所以,應該研究轉變教師態(tài)度的有效策略,使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一致。

(二) 教學態(tài)度對教學行為的影響

教學態(tài)度對教學行為雖不能起完全的決定作用,但對教學行為卻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

1.教學態(tài)度與教師學習

學習是教師這一職業(yè)的最顯著特征。當教育教學活動要發(fā)生變化時,這一特征會更明顯。在某種意義上,新課程改革就意味著教師在學習目標、內容、方式方法上的變化,而教學態(tài)

度的轉變有助于這些變化的實現(xiàn)。教學態(tài)度具有強烈的情緒情感特征,當學習內容與教師原有的態(tài)度一致時,教師會感到輕松愉快,其觀點和材料會被迅速吸收消化;當學習內容與教師原有的態(tài)度不一致時,教師會產生厭惡、煩惱和緊張等消極情緒,阻止對新內容、新材料的吸收。

2.教學態(tài)度與教學行為表現(xiàn)

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xiàn)與其心理準備狀態(tài)有直接關系。經驗表明:可以借某種教學態(tài)度的喚起而使教師的工作行為發(fā)生戲劇性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夠使教師對學校、教育、新課程改革有認同感,能夠使教師忠誠于教育事業(yè),那么他們就會在教學工作中“吃大苦,耐大勞”,并能承受各種壓力和負擔;反之,他們的忍耐就較小,而耐心在教師的行為中一直是區(qū)別優(yōu) 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根本性特征。

3. 教學態(tài)度與教學效率

一般說來,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對教師的知覺判斷、學習、工作的忍耐力等能發(fā)揮積極的影響,因而能提高教學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工作績效。但是,消極的教學工作態(tài)度,由于想要取得很高的工作報酬,也可能引發(fā)積極的教學工作行為取得較好的工作績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學工作態(tài)度與教學工作績效的關系十分復雜。這些可能的原因是:(1) 教師的目標是多種多樣的。對于一般教師來說,教學的效率并非主要目標,它只是他們借以達成其他目標(維持生活、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等)的手段。因此,即使一名教師對教學持消極的態(tài)度,但為了達成其他各種目標,他們不能不以高教學效率為手段。(2)教師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當教師的生活需要獲得滿足以后,其目標便轉移到了社會性需要,如希望獲得朋友和同事的好感,希望自己與大家同屬于一個群體而不離群等。

總之,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既有直接的關系,也受一些中介因素的影響。教學行為與教學態(tài)度的直接關系表明了新課程改革中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者的復雜關系表明了新課程改革中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

三、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須采取有效的策略

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是指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由舊到新的過程,它包含兩種情況:一是教學態(tài)度的強度轉變,或稱一致性的轉變,即原有教學態(tài)度的方向不變,只是改變了教學態(tài)度的強度(加強或減弱)。二是教學態(tài)度的方向轉變,或稱不一致性的轉變,即以新的教學態(tài)度代替舊的教學態(tài)度。如對課程改革由反對變?yōu)閾碜o、由消極變?yōu)榉e極、由討厭變?yōu)樽非蟮取?/p>

(一)培訓——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基本方法

在學校新課程改革中,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一個主要方法是進行培訓。目前,盛行的培訓方式將培訓的主要任務放在提高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上。但多數情況下,教師具有了完成新教學任務的知識與技能,但由于缺乏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導致不能積極地完成新任務。這告訴我們,在培訓中,不能將培訓的主要任務放在新課程改革的能力系統(tǒng)上,而應將重點放在新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系統(tǒng)上,比如,圍繞“如何理解新課程的教育意義、怎樣使新課程合理安排、怎樣開發(fā)課程資源、如何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并有效評價、教師該怎樣學習與合作等(4)來進行培訓,就比單純地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效果好。

(二) 宣傳—— 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常用方法

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主要是采用普遍宣傳、重點教育和個別說服的方法。因而,如何通過

宣傳工作這個手段達到轉變教師態(tài)度的目的,也是新課程改革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1.宣傳的目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宣傳就是通過信息的傳遞來影響人們的意識和行為,即要改變、鞏固或加強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態(tài)度。一方面,人們掌握了有關某些事物的信息,并不一定對這種事物抱肯定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掌握信息與改變態(tài)度并非完全無關。心理學認為,同類信息的反復刺激,會使人們產生心理定向,古人所說的“三人成虎”就是這個道理。掌握信息與態(tài)度轉變的聯(lián)系告訴我們,宣傳工作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二者的區(qū)別告訴我們,并不是任何宣傳都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它要求我們研究宣傳工作,傳遞有效的新課程改革的信息,以提高宣傳工作的效果。

2.提高宣傳效果的方法

(1)宣傳應當及時,并適當重復

持錯誤或消極態(tài)度的教師,不讓他的態(tài)度合法化(自己給這種態(tài)度找合適的理由,以達到內在協(xié)調),使其在隱蔽的狀態(tài)下就消滅。正如有學者談到,昨天給學生講課,有一位學生 問我:他說他是從農村來的,他們那里的老師覺得素質教育不好捉摸,應試教育卻具有可操作性;老師擔心,課改以后,升學率下降怎么辦?我問他,是課程應該服從考試,還是考試要服從培養(yǎng)目標?能不能用另外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舊的思維方式是你怎么考試,我就怎么教,至于培養(yǎng)目標是誰也不在意的。新的思維方式應該顛倒過來:首先確定培養(yǎng)目標,我們今天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然后設計必要的課程,最后才是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方法,包

(5)括考試。因此,課程改革必將伴隨考試制度的改革” 。謊言重復一千次,就變成了真理,

是無稽之談。但真理也應適當重復,讓教師加深理解,讓教師之間相互印證。當然,過多也會引起疲勞。

(2)一面宣傳與兩面宣傳

一面宣傳是指只介紹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觀點,兩面宣傳是指在一面宣傳的基礎上也介紹與新課程改革相對立的事實、觀點、論據。究竟應選用一面宣傳,還是兩面宣傳,主要應該根據宣傳對象的特點(如教師的文化教養(yǎng)、已有的態(tài)度立場)有針對性地運用。當作為宣傳對象的教師已經具備和我們提倡的態(tài)度方向一致,只是缺乏有關的知識、經驗時,我們只須進行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一面宣傳。當作為宣傳對象的教師已經具有多方面的新課程改革的知識,而且又習慣于思考、并善于分析、比較時,進行兩面宣傳的效果更好,它可以使教 師衡量新課程改革的利弊。此外,根據宣傳任務的輕重緩急,對所提供的關于新課程改革的宣傳材料也應作適當的處理。如果宣傳任務是解決當務之急的問題,最好只提供正面的觀點和材料,作一面宣傳,因為這時提出反面的觀點和材料容易使宣傳對象產生懷疑,難于立即形成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如果宣傳任務是培養(yǎng)和形成人們長期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信心,則應該提供正反兩方面的觀點和材料,作兩面宣傳,使教師通過正反材料的比較,形成正確的觀點和穩(wěn)定的態(tài)度、信念。

(3)宣傳材料呈現(xiàn)的順序

當需要提出關于新課程改革的正反兩方面的材料時,應按什么樣的順序提出,才有利于教師形成對正面材料的肯定態(tài)度呢?在宣傳活動過程中,開始部分與結尾部分比中間部分對作為宣傳對象的教師有更強烈的影響。這可以從心理學研究記憶的規(guī)律中得到證實。記憶的

研究曾提出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概念。所謂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的材料起抑制作用。所謂倒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起抑制作用。這樣,中間部分同時受到抑制,所以效果最不好。因此,正反兩方面的材料應當這樣安排:在宣傳活動中,應首先提出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正確材料,把反面材料放在中間部分,最后再用新的事實論證正面的觀點和材料,這樣會對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產生最強烈的影響。

(三)轉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其他方法

1.對教師逐步提出要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轉變一個人的態(tài)度,首先必須了解他原來的態(tài)度立場,然后再估計一下他的態(tài)度立場與所要轉變的態(tài)度目標的差距是否過于懸殊,若差距過大,反而會發(fā)生反作用。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斷縮小差距,則人們比較容易接受。所以,要轉變教師的對新課改的教學態(tài)度,不能操之過急,最好逐步提出要求。

2.引導教師積極參加新課程教學改革活動

心理學研究認為,要轉變一個人的態(tài)度,最好能夠引導他積極參加有關的實踐活動,或者在活動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原因在于,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能夠使人們受到感染。參與活動是改變個體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參與活動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種的。

參考文獻:

(2)王一軍.課程意識與教學覺醒[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0).

(3)傅道春.新課程中課程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62.

第2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關鍵詞】教學行為;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behavio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Liao Chunquan

【Abstract】Whethe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 the high school teacher devote more enthusiasm and energy to the validity of class teaching since the new class reform. The writer studie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chemical clas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behavior. Show us the current achievements and raise the questions during the study and the idea of future.

【Key words】Teaching behavior; Chemical; Classroom teaching; Validity

1.研究背景

自2006年遼寧省新課程實施以來,無論是科研院校還是一線教師對此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能夠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中,有些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有些卻是背離或者說誤解新課程理念的,比如一味的追求課堂的開放,對學生的知識成長只停留在知識表面而不注重思維的鍛煉與養(yǎng)成等等。對于后者,我們要透過表層的變化看到問題的本質,須冷靜、客觀、科學的分析,以積極有效的探索與解決策略糾正教學行為上的偏差,回歸到課堂效率提高的核心目標。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如何使學生在新課程背景下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已經受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改成效突飛的又一個瓶頸,其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直接的作用點,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直接操作體現(xiàn),起到了推動與促進的作用。目前僅局限于教學行為和課堂有效性的孤立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內關于教學行為研究的文獻漸漸多了起來,以題名中含有“教學行為”一詞為條件在期刊網上進行搜索,共搜到1123篇論文(期刊、碩士、博士),其中上世紀80年代4篇,90年代48篇,以后每年論文數量成倍數遞增,由2000年的10篇已經到2010年193篇,可見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在近10來年逐漸進入了成熟期 〔1-3〕。但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組合研究還是處于初期階段,尤其是化學學科領域內的研究,因此在一線的教學中研究教學行為對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具有極大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2.理論依據〔4-5〕

教學行為是指課堂上教師教學生的行為。教學行為既包含教的行為也包含學的行為,同時又有二者的相互作用,即師生的互動行為等等。教學行為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抽象程度不同,其是對具體的、可觀察到的行為的抽象,而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都是對教學行為抽象之后的再抽象;其次,抽象的對象不同。教學行為的抽象對象是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一個個具體的行為,而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的抽象對象則是教學思想、教學觀念與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的融合體,是對思想或觀念的再抽象。

教學行為是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存在和呈現(xiàn)的客觀載體。教學行為包含在教學方法之中,是一個個的教學行為構成了教學方法。一個個的教學行為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指導下,為解決某一類教學問題而形成的固定的行為系列就形成了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必須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才能存在和體現(xiàn)出來。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改造,但這在本質上是通過教學行為來實現(xiàn)的。可以這樣說,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教學行為,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在一定的時空中進行組合與抽象,就形成了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各自在不同的層次上有其強調和關注的重點,共同形成了教學論的觀念系統(tǒng)。同時也可以看出,任何教學思想、理論、觀念,以及以此為指導的方法、模式、策略,都必須通過教學行為才能落實到課堂上,才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也是本研究著眼于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原因。

3.研究的目標

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理論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為教學行為的研究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及二者復合研究提供案例,豐富其理論研究。研究根據不同的課程目標及教學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評價了不同教學方式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影響。

4.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過程

根據高中教學課程的模塊特點,選取了人教版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硝酸的化學性質》,必修二《元素周期律》,《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選修三《離子晶體》,選修四《鹽類水解》,選修五《有機合成》作為研究的課程載體,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提高化學課堂中元素化合物、化學規(guī)律、物質結構、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的不同模塊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幾個過程,資料收集,研究內容的確定,研究方法的修訂,內容的實施,評價與總結。

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文獻索引,2005年至2010年有關課堂有效性的文獻共計4676篇,而化學教學有效性的論文共計144篇,與有關教學行為與化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近五年僅為9篇,可見二者只有少數重疊,這為具體課程載體的選定和與教學行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和研究的角度。

綜合文獻研究,經過反復的論證,在第一個研究周期中,確定選取必修一《硝酸的化學性質》,必修二《元素周期律》,選修三《離子晶體》,選修四《鹽類水解》復習課,選修五《有機合成》作為課程模塊,結合教師的如下教學行為,進行研究。研究的教學行為包括:文學滲透,實驗探究,元素性質的切入教學,大化學正負結合思想,晶體教學的對稱美學,晶體教學的幾何思想,鹽類水解的微粒觀,有機合成的逆向合成分析的逆向思維引導,理論構建角度的引導。除此之外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驅動,多媒體教學等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亦有考察。第二個研究周期中,結合第一周期的研究,選定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硝酸的化學性質》,必修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整合各種教學行為和針對性強化研究。

以三年為第一個研究周期,第四年加以整合與針對性加強研究,其中研究內容均以公開課,研究課,匯報課,比賽課,展示課等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實現(xiàn),在授課過程中,運用了不同的教學行為,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業(yè)內人士的好評。

5.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7年《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研究課,獲遼寧省教育軟件大賽一等獎

2008年《元素周期律》研究課

2008年《有機合成》研究課,且獲遼寧省教育軟件大賽優(yōu)秀獎

2009年9月《離子晶體》青年教師匯報課

2009年10月《鹽類水解》大連市展示課,獲全國新課改成果交流二等獎

2010 年10月指導遼寧師范大學優(yōu)秀實習教師《氧化還原反應》匯報課

2010年12月《硝酸的化學性質》第二屆校秋實杯新課程改革大賽一等獎

全國新課改成果交流教學案例類二等獎

全國新課改成果交流習題類二等獎

2011年4月《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研究課

6.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研究設想

6.1 存在的問題。

化學教學的作用之一應體現(xiàn)以化學學科為載體,展示自然科學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方法。再現(xiàn)科學探究過程應以何種教學行為促進其高效呢?實驗的探究模式建立,其實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一直在思考怎們能讓高中生體會到這里面的一般模式及科學性,而現(xiàn)有的矛盾是學生的知識體系完全局限于課本,課堂還要遵循課本及新課程,若不體現(xiàn)科學方法的引導,而只注重知識內容,試問怎能培養(yǎng)出高科學素養(yǎng)的學生呢?或者說學怎么能把學生越教聰明呢?著眼此處,研究過程中也做了些嘗試,以再現(xiàn)一般科學研究方法。如在《硝酸的化學性質》一課中,銅與濃硝酸的反應直接給出客觀事實(創(chuàng)設科研途中的偶然事實),以此為生長點,給出科研模式,變換一個影響因素,實踐實驗模式,提出課題即金屬與硝酸反應的領域性研究,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研究的過程。課前預設學生的思考及方案建立,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步步遞進,但課堂中有了很多的新生成,這些生成也恰恰體現(xiàn)了學生研究問題的不同角度,屬于科學思維過程,屬科研途中的可能性預測,有利于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再如對一氧化氮的認識,發(fā)現(xiàn)生成后直接反應,對笑氣的處理,會不會與氧氣反應,繼續(xù)加水溶解,還要為什么產物是單一的而不能推斷的都會發(fā)生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均給與了很好的調整,這也正是推而廣之,研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硝酸濃度,及反應條件的三個因素立體科研領域素要考慮的問題,往往一個科研思維不是在高等教育中才閃現(xiàn),而是基礎教育中的生成,高等學府中成長,科研道路中成熟,只有這樣才能有更高層次更有成就的科學領域探索。

6.2 今后的研究設想。

如何在一線教學中能夠系統(tǒng)化的針對具體模塊教學采用有效的教學行為,應該是今后有關教育理論的研究方向之一,應努力建立一種新課程下教學行為與有效性教學的互應模式。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一段時間,及時的反思和靈活多變的策略,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才能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這是一個深刻的話題,我輩教員應不斷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長龍.化學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婁延果,鄭長龍.論理科課堂的教學行為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10,(3)

[3] 鐘海青.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第3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摘要:在新課程環(huán)境下,筆者通過對溫州地區(qū)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教學反思情況的調查與跟蹤,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深入分析了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中主要存在教學反思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反思

一、什么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它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

二、信息技術中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1、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要求

稱職的教師應包括:1、了解學科課程(以及教學技能)。2、掌握教學技能。3、有意識。而作為有意識的教師就是要求教師應該經常反問自己,他的教學試圖使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教學的每一部分是否與學生已有知識、技能和需要相適應;每一項教學活動是否與要達到的目標有明確的聯(lián)系;是否靈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這就是說教學反思是一個稱職教師所必需具備的品質。

2、教師育人實踐的要求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旦熟悉教材,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而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由于每個學科有自身的特點,在這里不可能對每個學科詳細論述。

3、教師自身發(fā)展的要求

實踐證明,凡善于教學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步伐也會加快。教學反思還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fā)現(xiàn)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的常用方法:

1、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就是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2、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學技巧、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3、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它根據時間長短的有多種形式,有“課后思”、“周后思”、“單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4、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或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

具體的操作方法有:

(1)撰寫教學日記

教學日記是教師積極、主動地對自己教學活動中具有教育價值的各種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認識予以真實的書面記錄和描寫。

(2)填寫教學反思表格

教師可將此表格附于每課教案之后,在教學告一段落之后填寫此表格,主要就“反思與心得”予以梳理和記錄。

(3)教師間的交流討論

上述兩種方法比較側重教師個體單獨進行,即教師主要通過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來進行自我反思,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強與其它教師交流對話,因為反思活動不僅僅是一種個體行為,它更需要群體的支持。

(4)撰寫論文與課題研究

每個教師如果能針對教學的每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引入新課的方式與方法、啟發(fā)提問、探究性學習、一般概念的講授、情境的設置等等,都撰寫1、2篇論文,對提高教學能力與教學效果是有很大好處的,年青老師更應該如此。這樣也助于我們反思教學,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我想每個認真寫過教育教學類論文的教師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

課題反思,是針對教學實踐中某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運用觀察、談話、測驗、調查問卷、查閱文獻等各種手段,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設計成一個課題研究方案,以求得問題解決的方法。而我們學校一部分教師對省、市課題研究有困難,縣里的又嫌檔次低,所以課題研究開展不多。其實課題的研究要從學校、學科實際出發(fā),從小處著手。

(5)利用校園網

教師可自行瀏覽自己的或其他教師的教學錄像,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覺得很特別的畫面,將其靜止,思考為何當時會如此地教,思考這樣教是否妥當,思考下次應如何改進。還可以在觀看了全部的課堂結構和教學流程后,思考“如果讓自己重新設計這一課(或假如讓自己上這節(jié)課將如何設計教學)”等問題。

三、提升反思的內涵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示范課,在這些示范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究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因為大部分教師在教育理念就不應可,認為只有上示范課或者比賽時才會這樣做。所以我們不僅要反思教學,而且同時也要提高教學反思的內涵。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正面反思,即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學行為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發(fā)生的?背后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么?成功的教學行為給我的啟示是什么?

第二,負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教師可以這樣思考:教學中遇到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內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這個問題給我的啟示是什么?

第三,對比反思,我校絕大部分教師都同時教授幾個班,因此根據前后幾次教學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學前后理念和教學行為的變化進行對比反思,可從中受到很多啟示。教師通過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專業(yè)化成長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教育學》作者:扈中平,李方;張俊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6.1

[2]《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作者:羅伯特.斯萊文,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2004.7.1

第4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為深化教學改革,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素質,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師評價標準,具體內容如下:

一、評價內容:德、能、勤、績四項綜合加績效、時量六項指標體系。

二、評價主體:學生、教研組、年級組、各處室、學校等多元評價。

三、評價辦法:德100分、勤100分、能200分、績500分,學生評價50分,民主評議50分,共1000分。采用加減法計算。

后勤、教輔、保衛(wèi)科人員“能”、“績”:

成立評委會,由學校領導、學生代表、教師代表,從工作態(tài)度、工作完成情況及服務意識,投票分出優(yōu)、良、般、差四個等級,分別賦500分、450分、400分、350分。

音體美勞信教師“績”:

1、按時有效完成課程方案規(guī)定授課任務;通過師生評價確定等級。

2、體育、信息與九年級升學成績掛鉤記入“績”;不帶九年級無升學成績按上一項記。

(一)、師德(100分) :

為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提高廣大教師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素質,努力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根據《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和縣教育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作如下規(guī)定:

1、教師工作作風方面

嚴禁向學生亂攤派資料,嚴禁“黑中介”現(xiàn)象,嚴禁進行有償家教,嚴禁賭博,否則視情節(jié)輕重扣師德管理分5—10分。嚴重者學校予以解聘。

2、教學行為方面

(1)、嚴禁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嚴禁教師諷刺、挖苦學生,否則扣師德分2—5分,情節(jié)嚴重的,學校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嚴禁教師在課堂吸煙、接打手機,否則扣師德分2分。

(3)、嚴禁在監(jiān)考期間遲到、早退、讀書、看報、無故出入考場。否則扣師德分2分。

3、教師工作態(tài)度方面

(1)、嚴格遵守學校的工作制度,上課嚴禁遲到、早退,努力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任務,否則扣師德2—5分。

(2)、嚴禁在上班時間打牌、下棋、玩游戲、瀏覽無關網站或干其他不屬于工作范疇的事情,否則扣2分。

4、教師語言方面

教師應注重語言文明,不說臟話,應做到禮貌待人;嚴禁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領導與領導之間打架、罵人,否則停課反省,在教師會議上檢討,并扣2—5分。

5、教師儀表方面

教師應努力做到為人師表,上班不穿奇裝異服,不濃妝艷抹,嚴禁穿拖鞋進課堂。

凡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達到扣分10分及以上者,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本年度不能評先樹優(yōu),不能晉升職稱,本年度師德考核為不合格。

(1)、加分:好人好事受學校表彰每次加2分;學生評選的我最愛戴的教師加5分。

(2)、減分:依據師德評價標準,凡有違反教育局規(guī)定的教師“十嚴禁”及其它師德行為的酌情每次扣2—5分;凡在工作中飲酒,領導罰50元教師罰20元并根據反省情況每次扣2—20分,情節(jié)嚴重的解聘;

(3)、師德的評價標準主要從教師工作作風、教學行為、教師工作態(tài)度、教師語言、教師儀表等五個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其他量化標準見評估細則。

(二)、勤(100分):

1、考勤要求:

(1)、每月請事假1天內(婚、喪、學習等特殊假在規(guī)定期限內除外)不扣款。子女中考高考、大學上學報到(結婚)二天假,父母、配偶、子女有病住院(持相關手續(xù)證明),一周內不扣款,一至二周折半。

(2)、每月請事假8——14節(jié),每節(jié)扣3元;15——21節(jié)每節(jié)扣5元;22節(jié)以上每節(jié)扣8元。遲到、早退必須向考勤領導說明按事假處理,否則,按曠工處理,曠工按請假二倍計算;無特殊情況每月請假超過7天,扣除當月全部工資,每學期曠班超過10天報鄉(xiāng)黨委、政府和縣教育局,予以解聘除名。

(3)、曠課一節(jié)扣20元、鄉(xiāng)紀委、縣教育局抽查曠工一節(jié)扣20元,曠課一節(jié)扣50元。

(4)、開會、監(jiān)考、閱卷、集體活動視同上課,早退遲到扣5 元,請假一節(jié)扣10元,不請假的扣20元,病假、婚喪等特殊假請假除外。

(5)、病假:教師本人有病住院治療,需持住院證明、相關繳費單據,

由校長簽字后生效,其病假節(jié)數按事假節(jié)數的一半計算,無住院證明、繳費單據的不能作為病假,按事假處理。

(6)、上班期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玩電腦游戲等,發(fā)現(xiàn)一次扣5元。

考勤量化賦分:請假一節(jié)扣1分,曠工一節(jié)扣3分,曠課一節(jié)扣5分。

2、考核辦法:

(1)、每天上下午課前20分鐘簽到,上午放學簽退時間為12:00—12:20;下午放學五分鐘后開始簽退至50分鐘結束。值班領導每日上、下午督查、抽查,抽查不在崗、視為曠工。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匯總,學期末兌現(xiàn)。

(2)、A、請事假1天以內由分管校長簽批,1天以上先由分管校長簽字同意后,再由校長簽批。個人請假一周以上報教育局備案;B、請病假持住院證明、繳費單據一周內由校長簽批、一周以上報教育局備案。

(3)、上一節(jié)晚自習加1分,兩節(jié)晚自習頂一節(jié)事假。

(三)、教學常規(guī)(200分):

評價項目:1、教研活動; 2、集體備課; 3、備課上課;4、聽評課;5、自主學習課程和配套練習使用;6、作業(yè)布批;7、學情檢測;8、教學反思與補償;9、計劃及總結; 10、理論學習及學期論文。

賦分標準:1、教研活動15分; 2、集體備課 15分; 3、備課上課40分;4、聽評課20分;5、自主學習課程和配套練習使用 30分6、作業(yè)布批30分;7、學情檢測30分;8、教學反思與補償10分;9、計劃及總結5分; 10、理論學習及學期論文5分。

評價原則:要求規(guī)范,注重“質”、“量”,突出“實”、“效”。

評價方法:教務處組織,每周小檢查、每月大檢查相結合,學期末進行學期大檢查(含督導檢查),大檢查由包組領導及教研組長共同檢查。周檢查占40%,大檢查占60%。

一、 常規(guī)管理具體要求:

1、教研活動:明確教研活動主題,制定教研活動計劃及方案,明確教研活動目的。每周按時組織開展教研活動;認真組織研討;記錄詳實,書寫認真,美觀大方。開展活動5分、研討效果好5、記錄詳實認真、書寫美觀5分。

系列課開展情況:

(1)研討課少一次常規(guī)總分中每人次扣1分,少聽、少評一節(jié)扣當月常規(guī)分0.5分。

(2)先行課每少一次從常規(guī)總分扣1分。

(3)匯報課及外出學習材料每少一項扣常規(guī)總分1分。

(4)校級公開課每講一次常規(guī)總分一等獎加1分,二等獎加0.5分。

(5)縣級優(yōu)質課評選一等獎加1.5分,二等獎加1分,三等獎加0.5分。

(6)全校展示課、一師一優(yōu)課及課改課不參加者扣2分。聽課次數每人次達到10節(jié)以上,每多聽一節(jié)常規(guī)總分加0.2分,最高2分。

(7) 推門聽課每周一節(jié)。

(8) 通過教育局在科研課改、論文獲國家、省、市、縣、校一等獎分別加15分、12分、9分6分3分每降一個等次減1/3.

2、集體備課:實行網上集體備課。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及方案;體現(xiàn)先周備課,覆蓋面廣;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主備人提出單元或章節(jié)提出重難點及提供教學設計方案,本組成員在教研活動時間內網上研討,每周登錄平臺不少于兩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評論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每周五教務處組織人員進行檢查,通過查量和評論的內容予以賦分。與教學無關的建議或評論不予計分。網上備課自留底稿。

3、備課、上課:實行先周備課,備課完備后上傳云平臺。備課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1分、三維目標1分、教學重難點1分;有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2分;根據教務處提供的學科模版統(tǒng)一格式2分;通過批注體現(xiàn)二次備課2分;針對課堂效果進行教后反思2分;滲透德育教育2分。抽查或推門聽課后不能提供備課或查看備課與上課一致,按無備課上課。凡無備課上課者一次扣5分。

每周交齊精品教案:語文3個,數學3個,英語3個,政史地生體各2個,音美教案各1個,地方課程,綜合課程每周各1個;其余課時,依據教務處統(tǒng)一規(guī)定提供簡案、書頭案,教學流程齊全,突出實效性5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并做好記錄3分。

嚴禁上課遲到、隨便出入教室、接打手機,發(fā)現(xiàn)一次扣2分,并納入師德考核。

嚴禁空堂??仗每鄢R?guī)管理10分,并納入師德考核。無故不得私自調課因工作需要或私事如需調課,自行調課,到年級組填寫調課單,到教務處申報,無調課單私自調課按曠課處理。

教師課堂語言規(guī)范2;認真組織課堂2;面向全體2;利用學習小組,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2分,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規(guī)范學習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2分。課堂混亂,學生投入度不高扣執(zhí)教教師2分。

4、聽評課:校長每周兩節(jié),業(yè)務校長每周四節(jié),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周四節(jié)。任課教師每周兩節(jié)。

記錄詳實4分;聽課隨記4分;合理評價4分;不足或建議4分;數量4分。

5、自主學習課程和配套練習使用:

使用充分5分;書寫認真5分;批閱規(guī)范5分,評價合理科學5分;二次糾錯5分。如需刪減,可注明刪減。查出批改不認真,扣2分;學生書寫潦草扣2分;未批改扣5分,無激勵性語言或時間扣2分。

6、作業(yè)布批;

作業(yè)包括隨堂作業(yè)和節(jié)假日作業(yè)。布置作業(yè)要控制量,體現(xiàn)精煉科學,有代表性5分;節(jié)假日作業(yè)體現(xiàn)預習與鞏固5分;填寫作業(yè)布置單5分;批閱及時認真5分;體現(xiàn)二次批閱5分;書寫規(guī)范認真5分。未填寫作業(yè)布置單視為未布置作業(yè),(節(jié)假日作業(yè)以預習為主,依托自主學習課程、配套)也可自行設計預習內容。周一下午組織檢查,檢查項目包括布置與完成的是否一致,是否批閱。未布置扣除5分,布置與完成不一致扣除3分,未批閱扣除2分,以抽查方式為主,抽查學習小組。全校統(tǒng)一。

每周作業(yè)量:語文大小作文間周一次,日記、周記、讀書筆記根據學校統(tǒng)一要求完成;數學每周四次作業(yè);英語每周三次作業(yè);物理化學每周各兩次作業(yè)。作業(yè)要求全批全改。

7、學情檢測;

實行周檢測或單元檢測制度,每周檢測一次,試題統(tǒng)一印制;每單元檢測一次。根據本周或本單元所學,對基礎知識檢測,時間十五到四十五分鐘即可;單元檢測要對單元知識進行檢測,對檢測試題及批閱情況上交教務處存檔。單元檢測要有分析講評教案。

月檢測和期中檢測及期末學業(yè)檢測由教務處或年級組統(tǒng)一組織安排,對檢測進行評價,每次檢測要提交檢測分析講評教案。學生做到自我反思,形成文字。

以上檢測每缺一次扣2分、沒缺一項扣2分。

8、教學反思與補償;

教師教學反思要針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反思得失,反思課堂效果,反思備課預想和實際上課的差距。理論筆記針對課改理論、教學藝術案例、教學策略進行學習,以便在學中有收獲。補償練習要有針對性,精煉適量。滿分10分

9、計劃及總結;

教學計劃具體,科學;條理清晰;目標明確;總結實際具體。教學總結,結合本學期的授課情況,授課中的收獲和不足,總結教學得失。滿分5分。

10、理論學習及學期論文。

第5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教育案例”這個前幾年在中小學教育中還不太為人所熟知的詞語,時至今日已成為廣大教師的“通用語言”,正在越來越密切地與教師教育研究結為一體,在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案例為什么廣為流傳

其一:是課改的需要。

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等等,這些都強力地沖擊著教師的發(fā)展體系,迫切要求教師盡快地提高專業(yè)化水平,需要教師對教育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也就是要進行及時的、反復的、深刻的教學反思。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們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其二:是實在。

教育案例的流行,是因為它適用于我們每一位教師,是真正屬于我們教師的教育科研。它看得見、摸得著、也做得到,既實實在在,又行之有效。

二、教師為什么寫教育案例

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件,都會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諸如遇到形形的學生、遇到措手不及的狀況、遇到感肺腑人的場景、遇到發(fā)人深省得問題,此類事件,實際上都可以經過一定的思維加工,以案例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而教師撰寫案例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事例、整理自己思維、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具體來說,寫作案例對教師有以下益處: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育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余地再現(xiàn),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撰寫教育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育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育案例進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這就促使教師帶著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教師這時的學習,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學習,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愿望,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總結教育改革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于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么效果不夠理想。通過總結,提煉并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 轉貼于

4、加強經驗分享交流。

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工作主要體現(xiàn)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以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tài)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的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5、梳理記錄教學經歷。

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通過案例寫作的形式再現(xiàn)出來,實際上也就是對其職業(yè)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和模寫。如果我們說每個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教師無限的生命力。記錄、記載本身也承載著深深的歷史感,每一時期、每一階段處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變化,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fā)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6、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育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關于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緊密聯(lián)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7、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

(1)、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撰寫教育案例,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的指導,使教學行為科學合理。經常撰寫教育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fā)現(xiàn)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育案例還能體現(xiàn)教學規(guī)律。典型教育案例深層次的認識積累多了,就能夠通過個別看一般,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真切地感悟教學的規(guī)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習慣,使之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2)、教學研究能力。

第6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教育強市會議精神為指導,在市教研室教研工作精神的指導下,以深化課堂改革為目標,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為提升我校教研品位,提高我校教學質量,打造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而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課程改革穩(wěn)步、高效的推進;

學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學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教研常規(guī)工作有序有效;

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三、工作重點

1、切實加強教師自身研修,提高專業(yè)水平,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將新教材和新課標的學習、研究以及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踐行后的反思、研討作為校本研訓的重點來抓,從而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實驗課題研究的實施管理,做好語文、數學結題工作,充分發(fā)揮教學科研的先導作用。

4、組織教師組織各級教學比武、學科競賽和論文撰寫活動,促進教師業(yè)務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5、改革評價制度要求,建立促進學校發(fā)展,教師提高,有利于新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

6、堅持不懈地開展教研檢查、督導、總結評優(yōu)工作。

7、組織六年級組教師迎接畢業(yè)考試。

四、具體措施

1、塑造行風形象,強化服務意識。

育人德為先。

本期我們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引導教師們理解和遵循為人師表,愛崗敬業(yè)的從業(yè)準則,使教師們能以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真正成為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播者,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

2、抓實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讓教師走上名師成才之路。名校靠名師支撐,名師靠學校培訓。由此看來學校實現(xiàn)教、研、訓一體化是何等的重要,為了學校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本期將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級部門組織的各項課改培訓活動,如,請專家來學校進行講座,或讓老師外出學習返校校后再進行匯報,可采用講座、上匯報課等形式。

②我們要分析研究目前本學科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多渠道引導教師以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研究課題,以學術沙龍、課堂觀摩、主題研討、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研討,在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分析與評價中去詮釋課改理念,真正實現(xiàn)理念與行為的有效轉化。

認真組織校內隨堂聽課、示范課、外出觀摩課、比武課等活動,把對課改理論的學習、對高師課堂的點評與教師個人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有機結合起來,在觀摩、比較、分析、反思中實

現(xiàn)理念與行為的有效轉化。

③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用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感染、熏陶教師。

④加強對新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加大實施新課程的宣傳力度。具體做法是:

a集體備課每4周不少于1次,每次活動都要做到有中心發(fā)言人,有記錄人員,每次集體備課先由中心發(fā)言人鉆研教材,搜集資料,精心設計教案,作中心發(fā)言,然后組內成員交流意見,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此基礎上分頭上課,再課后集中反思。通過集體研討,可形成一個集體教案,也可以形成幾個充滿個性的教案;

b切實繼續(xù)抓好“一課例三研討二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動,充分發(fā)揮個人、集體備課組、教科室的作用?!耙徽n例三研討二反思”方法有二:一是“一課例多人上”,即集體備課――第一人上課――反思、研修――第二人上課――又反思、研修――第三人上課,直至滿意為止,從中探討出一種最佳的教學模式在全校推介,真正達到教學資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一課例一人上”,教導處、教科室組織全校教師對某一課例進行反復研討、修改、匯聚集體智慧,從而打造出我校的“精品課”、“樣板課”,這樣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的教學研究活動,

通過反復觀看上課,親自參與反復評課、研修,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研究群體化,把教師引到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來,讓每位教師由“教書匠”向“科研員”轉化。

c著實抓好課題實驗,以課題研究帶動課改。請實驗老師在課題負責人的指導下本期做好后期的結題工作,寫出可行性強,實用價值高的結題總結報告,爭取獲獎。

3、加強教研常規(guī)管理,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②上課:嚴禁教師上課無準備、無教案,克服課堂教學隨意性。避免教學上出現(xiàn)原則性、科學性、知識性錯誤。課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訓練題密度適中,并分層次進行,不拖堂。提倡教師做到課前溫習教案,課中調整,課后反思,平時要有一周以上的貯備課。我們將隨時抽查,推門聽課,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③繼續(xù)抓好語、數中考、期考的命題及試卷分析工作,尤其是六年級的迎考工作。我們將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彌補教學不足。教研組長每月認真及時地組織教師開展質量研討會,

④督促各教研組開展好組內研討課、以

及學科活動。

第7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圍繞“保平安、重養(yǎng)成、抓質量、師生同成長”的總體工作思路;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的辦學宗旨。圍繞全區(qū)“夯實發(fā)展基礎、聚合資源優(yōu)勢、堅持精細管理、打造教育強區(qū)”的教育發(fā)展思路,堅持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立足點、以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為著眼點、以有效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為切入點、以研究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效率為生長點,全面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和指導。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隊伍。以求實的精神,務實的態(tài)度,扎實的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具體目標

1、抓好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加強課題的研究工作和課題的管理工作。

2、構建學校以校為本教研制度體系,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形成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3、強化教師科研意識,使教師的科研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4、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力爭走在全區(qū)前列。

5、進一步實現(xiàn)教育科研的規(guī)范性管理,重視已有科研成果的鞏固、推廣和發(fā)展。

6、以重點課題的研究帶動科研工作的開展,確保各項實驗研究達到預期目標。

7、培養(yǎng)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確、業(yè)務素質較高的專、兼、群相結合的教育科研隊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參與研究,學以致用。

1、將教研、科研、教師教育三個方面整合起來,以省、市課題研究為切入點,以教研組活動為基礎,以提高教師教育水平為目的,校本培訓繼續(xù)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進行。

2、強調以自學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本學期除了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學習外,積極提倡教師自學,做不同層次的讀書交流,強調自學后的反思。

3、立足學以致用,讓教育科研的意識在行動中得到體現(xiàn)。同時指導全校教師在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將成果運用于教學中,解決教學中實際的問題,并在實踐中檢驗完善。

(二)加強立項課題的過程性管理、指導,確保實驗達到預期目標。

1、召開各課題成員研究會,組織學習并修改方案,討論階段性研究計劃,以及相關的子課題,要求計劃有實效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充分發(fā)揮研究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2、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研究,切忌走過場。學校行政將加強指導和督促,聽取意見,協(xié)助解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3、適時聘請專家、領導指導課題的實施與研究,使課題研究有序、正規(guī)進行。

(三)把教育科研工作與師訓工作結合,強化參與科研的意識。

1、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和現(xiàn)實意義。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使新課程的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并自覺應用于教學實踐活動中。

2、在各類課題實驗過程中,采取集中自學、專題培訓、經驗交流等形式,強調教育科研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實踐經驗的總結和交流。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理論水平和操作水平。

(四)把教育科研工作與新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認真實施課程改革計劃,積極探索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1、嚴格執(zhí)行新的課程標準,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2、進一步做好新課改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評價工作,積極探索新課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手段。

(五)抓好科研常規(guī)工作,重視已有課題成果的實驗和研究。

1、重視常規(guī)科研工作的管理、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類工作。

2、重視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及時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之中。

(六)制定并認真落實課題研究的制度,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高效的進行。

1、加強對課題的指導,深入課堂、年級組和教研組,了解課題的進展情況,協(xié)調有關問題的解決。

2、召開課題學術研討會,征求各方面的建議,集思廣益。

3、組織實驗課題匯報會,展示實驗階段性成果。

4、認真組織階段性驗收,并及時總結。

5、注重課題研究過程中各類資料的積累工作。

6、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課題的實施由課題組長負責。課題組長要制定好課題實施計劃,指導課題小組的成員展開研究工作,及時收集課題資料。有困難及時向學校科研室報告。

(七)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建立和完善學校教科研網絡,推進課程改革。

“人才出課題,課題出人才”。本學期將在原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緊扣我校的課題的研究,讓大部分教師參與科研,使教師明確教學科研對個人成材和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形成以校長室、教科室為主導,教研組為中介和橋梁,課題組為主體的三級教科研網絡,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有目的、有計劃的、有重點地開展教科研工作,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實處。

(八)教育科研的常規(guī)工作:

1、搞好教育、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的研究。規(guī)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2、加強學校科研骨干隊伍的建設。使老師們掌握科研課題的選題、立項,具體實施的操作方法。

3、重視教師科研論文的撰寫及評選工作。繼續(xù)做好教師各類科研文章的閱讀、指導、修改工作,加強向外推出的力度。舉辦教師論文和教案的評優(yōu)工作。

4、重視教師教學反思和教育敘事的撰寫及評選工作,促進學校校本教研深入開展,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剖析,培養(yǎng)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隊伍。

四、逐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并通過學校教育科研計劃。

2、制定并通過省課題的學期計劃。

3、組織全校教師參加以“構建有效課堂”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

4、做好省學會論文的征集工作

5、做好“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工作。

十月份:

1、做好市論文的征集工作

2、組織全校教師參加以“構建充滿生命力的有效課堂” 為主題的教研組研討活動。

3、組織教師參加科研培訓。

十一月份:

1、組織學校課題中期階段成果匯報會。

2、針對“落實成長記錄袋”中的問題進行總結。

3、結合“家長開放日”進行家長評價的落實。

十二月份:

1、復習研討課展示.

2、開展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

3、教師教科研學習筆記和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的展示、交流。

一月份

第8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一、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準確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

微格教學是在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tǒng)論原理的指導下,通過設定教學行為目標,傳遞教學信息,反饋調整,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yōu)化的動態(tài)平衡系統(tǒng)。幾年來,我們化學組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了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們對重點章節(jié)進行集體備課,將復雜的課堂教學活動分解,劃分為導入、提問、講解等分項教學技能,然后將分解的內容分配給各位老師,由他們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講解,這樣對青年教師來講,如何上好這節(jié)課就做到心中有數。

在備課活動中,我們還通過觀看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錄像,特別對一些獲獎的優(yōu)秀課片,我們經常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教學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特別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例如,我們將一個獲獎的優(yōu)秀課片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微格課型為提問類型,內容為高二化學“乙酸的化學性質”一節(jié)的總結歸納部分。他首先讓學生復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概念及酯化反應的過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學性質。在6min的微格錄像中,提問的語言、問題的明確性,新舊知識的連貫性,語速、啟發(fā)與暗示等提問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課后,我們立即對照目標要求進行反饋評價,經過重放錄像觀察、發(fā)現(xiàn)有待于改進。提問設計的層次不到位,不利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設計出更高層次的提問呢?在部分討論后,建議教師可設計:“乙酸為什么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在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中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應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這樣會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貫徹微格教學理論,有利于更新教學思想

微格教學從整體上看,符合人類認識的規(guī)律,符合教育學的觀點,符合控制論、心理學原理,它對提倡教師改進教法,更新教學觀念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我校電化教學設備許可的條件下,我們利用微格教學中的模式行為規(guī)范,重點講述和訓練下面的語言表達、板書、導入、提問、講解、演示、變化、強化、課堂組織、結束等十種教學技能。

現(xiàn)以一實例說明通過微格教學對改進教法的作用:有兩位高中化學教師畢業(yè)年限與任職資格相同,分別用甲、乙代表,微格教學的實踐錄像,都以“元素性質跟原子結構的關系”一節(jié)作為講解課型的內容。

甲老師:語言生動、教態(tài)自然、板書規(guī)范,他用流利的語言和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進行比較歸納,引導學生根據反應現(xiàn)象,得出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

乙老師:語言和教態(tài)略顯緊張,他選在實驗室上,他首先讓學生根據預習的實驗去做,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后,很容易得出結論。

根據微格教學具有模式規(guī)范的目標要求,運用教學評價量表,很容易得出,乙在某些方面雖不如甲,但在“啟發(fā)教學應用”、“知識輸入的方式”上高于甲,可見,微格教學表面上看只是一種教學行為的模仿與糾正,但實質上卻隱含著深刻的教學思想,對于改變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極為有效。

三、運用微格教學理論,科學地評價教學行為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評價授課老師的課堂教學整體與分項的優(yōu)劣上,以前沒有精確的限定規(guī)則,在評價上過于籠統(tǒng)空泛,利用微格教學理論就能比較科學地、真實地評價教學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評價中,我們采用微格教學中設定的教學行為評價系統(tǒng),以一定的數量參與者作為評價員,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打分。幾年來,我們采用蒙城師范學校楊景宇老師編寫的《微格教學之路》中的微格教學技能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量表和評價單的規(guī)定,對授課者的教學技能進行科學的、真實的評價,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5人次獲市級優(yōu)質教學課,有7人次獲縣級優(yōu)質教學課,發(fā)表和獲獎的論文在10篇以上。實踐證明,利用微格教學的評價系統(tǒng),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和教學方法的改進。

第9篇: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論文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物理 教學反思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fā)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yōu)秀教師的當代標準。何謂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么,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物理專業(yè)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xiàn)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jié),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yōu)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致地探討。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yè)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yè)基礎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yè)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志開辟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2.豐富物理專業(yè)學識

學科專業(yè)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提高專業(yè)修養(yǎng)、豐富專業(yè)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yè)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yè)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

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我在設計《人造衛(wèi)星宇宙速度》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能否讓拋出的物體不落地?這時學生十分活躍,議論紛紛:有的會說,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體飛到外太空,就不再回來了;有的會說,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知,物體從越高的地方、拋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進行反駁:落地的跨度長了,可地表就不是一個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學說,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就不回地面了。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