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本畢業(yè)論文由lunwen.1kejian.com整理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僅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階梯,也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樂教育造就了人的審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因此發(fā)展健康和諧的音樂教育,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先進精神文化基礎,是建設和諧社會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而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是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前沿陣地。而目前我國農村音樂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師資建設等各方面都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筆者想針對目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1 教學思想觀念落后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大多數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和領導的教學觀念。不少學校仍把各種統(tǒng)考分數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而且很多農村基層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教學知之甚少,認為音樂課只是一門輔修課,與升學無直接聯系,在學校教育中可有可無。所以,忽視音樂教學,用數學、語文等“主科”搶占音樂課的現象在農村大有市場。另外,一些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與學生升學考試成績掛鉤,音樂課不統(tǒng)考,音樂老師也就沒有成績,就成了教師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崗的對象,甚至有的音樂教師干脆改行。這不僅破壞了音樂課的整體教學,打擊了音樂教師的授課積極性,還造成了音樂教師流失,遏制音樂教學水平發(fā)展。
1.2 音樂教師素質低 在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師資力量中大部分是當地的民辦教師。他們很少受過正規(guī)的音樂教育,又缺少接受音樂培訓的機會,缺乏必要的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缺憾。教師音樂素質低,是造成目前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視對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和繼續(xù)教育,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和提高鄉(xiāng)村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學條件差,缺少相關設施。由于長期以來農村經濟落后,財政收入困難,地方政府在教學上的投入很低,在音樂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發(fā)放教師的工資都很困難,更別說升級音樂教學設施,引進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了。有的地區(qū)由于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即使有音樂教學設備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學中,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評比;有的學校沒有獨立的音樂教室,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學校缺少音樂教學所必需的多種教學設備和相應的音響、音像資料,甚至連音樂教材的配套磁帶都沒有。這樣對于音樂教學的開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樂教材內容偏深 現在的有些音樂教材與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現狀不相適應。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費勁。甚至許多教師限于自身音樂水平不高,無法教授五線譜等樂理知識,學生也對此不感興趣,致使音樂課缺少系統(tǒng)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從而破壞了音樂教學的整體,晦澀難懂的教材內容也成為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瓶頸。
2 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2.1 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要改變當前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狀況,首先黨政教育主管部門和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放在提高我國全民素質的高度,有長遠的教育眼光,將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一變革,大力倡導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確的教師評估機制,徹底消除“正課”與“副課”的偏見,把音樂擺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讓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讓音樂課成為中小學教學內容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穩(wěn)定和加強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是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保障。它對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工作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首要問題。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師資,要充分發(fā)揮現有師資的長處,為他們的能力發(fā)揮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其次,面對農村音樂教師素質低下的情況,學校應該加大對兼職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力度,充分發(fā)揮業(yè)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講等多渠道,提高教師音樂素質修養(yǎng)及課堂實踐等藝術,達到音樂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音樂的開題報告1
一、課題名稱: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資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chuàng)造、發(fā)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光是提升教師和學生素養(yǎng)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fā)展的需要。
三、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升音樂教師的素質,發(fā)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四、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優(yōu)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yǎng)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yǎng)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tǒng)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搜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鑒。
具體時間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了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按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陳訴。
具體時間為:20**年1月——20**年6月。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體現形式。
傳統(tǒng)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音樂的開題報告2
(一)來源和論文類型
1.選題來源:自行命題
(二)課題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1.選題的背景
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fā)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已正式啟動并使用,這標志著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改革已全面開展,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得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音樂教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但能夠使人的思維更加活躍、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們的視野、豐富人們的生活,同時對開發(fā)提升人們的智力、增加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也有著一定的作用。
但是,從近二十多年來少數民族地區(qū)基礎音樂教育的狀況來看,由于受地理位置、經濟環(huán)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發(fā)展長期停滯不前,與推進素質教育的時代不能在同一步伐上。音樂課至今沒有得到重視。少數民族中小學的音樂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都嚴重缺乏,且管理與對音樂的研究也較落后。這些地區(qū)的教學質量普遍很低,教學模式很單一,大部分都是以傳統(tǒng)的教唱模式為。由于地區(qū)條件的局限性,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生的自主擇業(yè)性觀念又較強,使得較偏僻的地區(qū)中小學音樂師資力量嚴重欠缺,那么這些發(fā)展較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也就很難接收到專業(yè)的音樂知識,感受不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因此也就難以發(fā)揮出音樂本身所要實現的美育功能。
2.選題的意義和目的
本文中的湘西自治州全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qū),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湘西自治州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漢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三十個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居多。由于湘西地理位置偏僻,地處武陵山區(qū),境內山巒疊起,丘陵起伏,多民族雜居,湘西自治州是全國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qū),已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fā)的計劃之中。由于該地的地域封閉性和交際范圍的限制,經濟落后,教育基礎很單薄、教育改革起步較晚,因此也使得那里的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大多城市中小學的音樂教育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湘西自治州這個較為落后的地區(qū)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分散性、地方性和落后性等特點。本課題通過對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進行了初步的的考察與探索后,對當地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的狀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對促進該地區(qū)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與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人生長在湘西,深知當地地區(qū)音樂教育的落后,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為推進該地區(qū)的音樂教育教學能略盡微薄之力。
(三) 研究現狀綜述
湘西地區(qū)的音樂文化積淀很深厚,音樂舞蹈更是該民族地區(qū)中群眾們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內容,因此,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對湘西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之中,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反觀對湘西地區(qū)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的研究則起步晚,成果極少,且都是以論文與期刊的形式出現,至于專門研究該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成書目前還沒有,可見對其研究的薄弱與缺乏。現對湘西自治州的音樂教育研究分述如下:
1.已有碩士論文研究現狀
陳育梅的碩士論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從教育環(huán)境產生的國內國外背景的簡單介紹,然后從問卷的調查統(tǒng)計對湘西自治州中小學的教育環(huán)境進行了較為客觀的評估,后對當地的現狀進行分析,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發(fā)展的對策。該篇論文是對整個湘西州中小學教育環(huán)境的狀況一個詳細的調查概述,對后面中小學音樂的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參考價值。
侯杰的碩士論文《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qū)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該篇論文是結合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展開對該地區(qū)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研究,對湘西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小學實施音樂課程提供了切合實際的理論指導,擴展了其研究的視野。同時結合音樂人類學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觀念,從跨文化這一角度來審視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不但為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也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得到實際的運用,為理論提供了的支撐點。改進傳統(tǒng)教育的以音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具有促進作用。
王躍輝的碩士論文《湘西自治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該論文從湘西自治州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為著力點,以過發(fā)放回收問卷,統(tǒng)計調查結果與分析這一客觀調查來研究當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情況。而后對湘西州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從對湘西各級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幾點建議;對如何提升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思考和關于建設湘西自治州鄉(xiāng)土音樂教材的思考這三個方面提出了發(fā)展對策。
2.各類期刊已有研究成果
王蓉芳,唐寅玲發(fā)表的期刊《論少數民族地區(qū)音樂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為例》,本篇文章從少數民族地區(qū)音樂教育文化的積淀、文化的傳遞、文化的選擇以及文化創(chuàng)新這四個方面的文化功能進行探討和研究。
周慧《論湘西多民族地區(qū)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依據湘西民族地區(qū)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原則和方式,結合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展開對音樂課程資源實踐教學利用的研究,以鄉(xiāng)土音樂資源整合為理論前提來提出鄉(xiāng)土音樂資源整合的具體做法,以適應新形式下的湘西中小學課堂音樂教學的需求。
楊蓉《湘西地方音樂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在文中分析了湘西地區(qū)音樂課程資源的種類,并簡要說明了課程內容資源的調查與篩選的方式方法。對該地區(qū)的音樂課程的建設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陳瑾《湘西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思考》從對湘西農村音樂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分析入手,提出教育機構在思考當地文化發(fā)展的通史,更應重視民族地區(qū)有特色的文化傳播和繼承,并著力于本民族地區(qū)的音樂教學研究和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以湘西傳統(tǒng)音樂為突破口,改革農村音樂教育,并提出了新思路:讓有特色、簡單易學的民間樂器進課堂;結合科學的發(fā)生發(fā)聲,學唱湘西民歌以及利用湘西民間舞蹈資源,開設室外音樂課堂。
田愛萍《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對湘西農村音樂教育觀念陳舊、師資力量不足、設備落后等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陳文靜《關于湘西農村音樂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的一點思考》。作者主要闡述了如何將湘西豐富的地方音樂課程資源引入課堂,其研究成果對開發(fā)與利用湘西音樂課程資源,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龍勤彪的《湘西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前景探析——以兩河中心小學為例》。從客觀上進行探索與分析,從主觀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意見。
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研究》。該文章通過對湘西所管轄兩區(qū)兩縣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整體狀況深入的調查研究,整理出了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與不足,細致梳理的問題的形成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與途徑來促進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劉廷新的《自治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調查與分析》。文章對湘西農村部分中小學的音樂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學校及家長對該門課程重視與認識等方面做了一些調查,指出應從提升認識、更新觀念,鞏固師資,引進專業(yè)人才等方面入手來解決當地的音樂教育問題。
從以上已有成果以及本人所搜集的資料顯示,在對湘西自治州音樂教育的研究方面,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見,且大多數論文資料都是針對一些常見的教學現象進行論證,并談一些較為主觀上的體會及感想,沒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及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其創(chuàng)新性成果也并不多,可實施性也不強。
(四) 研究內容
本課題將分為四個部分來進行研究。
第一章 選題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概況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策略
本課題是通過發(fā)放問卷,對湘西自治州地區(qū)的中小學進行農村與城市的分層發(fā)放,并對這些學校的音樂教師與學生進行隨機抽樣來進行該地中小學目前的音樂教育情況的了解。通過對部分縣市的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音樂教師、學生以及走訪部分學生家長進行調查。從對學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本質和教學方式方法等情況來研究。努力分析出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情況和影響的因素,剖析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況和影響因素。對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出客觀分析,為湘西自治州音樂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找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五)難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1.研究難點
湘西自治州轄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順、龍山、瀘溪、鳳凰、古丈這七個縣。其各個縣市的中小學都較分散,且都距離較遠。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整個湘西的教育都較發(fā)達城市單薄。據本人所了解,湘西州里面發(fā)展較快較好,教育也相對比其他縣發(fā)達一點的城市中小學,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這個只關注學習分數的教育大浪潮里,大部分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主科教學,因為這影響著他們的升學率。而在落后偏僻一點的農村中小學里由于教學設備以及師資的缺乏,音樂教學活動則難以順利開展。這給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增加了很多難題。
2.創(chuàng)新之處
首次系統(tǒng)的全面地從各個方面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采用發(fā)放回收問卷得到最新的數據來統(tǒng)計,掌握一手資料,并客觀的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
(六)擬采取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步,搜集整理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文獻資料。
第二步,實地調查當地中小學音樂教學情況。
第三步,分析所得調查情況,研究其中的問題,并給出建議。
2.研究方法
本論文在研究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現狀實際調查,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1)文獻研究法:主要通過圖書館書刊查閱以及網絡電子書刊、資源等方法搜集文獻資料,努力占有第一手資料,力求系統(tǒng)、全面地搜集與研究論題相關的教育資料來進行客觀、全面和細致的梳理。
(2)訪談法:選擇性的對本課題有關的領導、教師、學生、部分家長及各相關人員進行各種方式的訪談,包括面談或者電話等。并對所得到的回答進行客觀的分析來獲取所需的資料。
(3)問卷調查法與抽樣法:采用發(fā)放問卷,對湘西自治州地區(qū)的中小學進行農村與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來分層發(fā)放,并對這些學校的音樂教師與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來獲取所需資料。
(七)研究計劃進度
20XX.5—20XX.8 選題并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9.16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答辯
20XX.10—20XX.3 撰寫畢業(yè)論文,完成初稿
20XX.3—20XX.5 修改畢業(yè)論文,定稿
20XX.6 畢業(yè)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著作類
[1]周純祿.跨世紀的奠基禮:湘西州教育綜合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04
[2]孟鑄群,陳紅濤:湘西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07
[3]秦平著:民族教育探索與實踐[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1
2.論文類
[1]侯杰.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qū)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7
[2]王躍輝.湘西自治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8
[3]陳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3.期刊類
[1]王躍輝.基礎教育傳承民族文化—湘西中小學本土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新思路[J].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9
[2]王蓉芳,唐寅玲.論少數民族地區(qū)音樂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為例[J].商情,2010,15
[3]周慧.論湘西多民族地區(qū)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02
[4]楊蓉.湘西地方音樂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fā)利用[J].民族論壇,2005,8
[5]陳瑾.湘西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6,03
[6]田愛萍.湘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J].大觀周刊,2011,14
[7]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2,2
[8]龍勤彪.湘西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以兩河中心小學為例[J].20**,7
關鍵詞:雙語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7-0089-03
新疆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種聚集的地區(qū),歷史上曾是亞歐大陸交通與文明的通道,是東西方各民族遷徙與文化交融的地方。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著55個民族。2008年,新疆總人口為2130.8萬人,其中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萬人,占新疆總人口的60.8%。由于多民族、多文化、多語種的聚集,使新疆有著多民族融合與多種文化并存的特征,并形成世界三大音樂體系構成了新疆最具特色與意義的音樂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使各民族間的音樂文化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跨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學習跨民族文化的語言。大力推進“雙語”教育,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
為確切了解新疆各地中小學“雙語”音樂教育教學的開展情況,2011年8月,委托新疆各地州市、縣市區(qū)教育局組織實施,就新疆中小學“雙語”音樂教育特別是教學現狀情況,分別對新疆14個地州市直屬中小學校和94個縣市區(qū)中小學校采用書面調查問卷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8份,收回10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經過深入分析調查結果發(fā)現,目前,我區(qū)許多中小學除母語課外,音樂等其他學科均使用漢語授課,基本上達到真正的雙語教學模式。然而,雙語音樂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對雙語音樂教師的需求量也同時增加,對雙語音樂教師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光靠不懂少數民族語言的漢族音樂教師,已不能滿足雙語教學的發(fā)展。雙語音樂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現狀,可以說是造成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益長期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結合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對新疆中小學“雙語”音樂教育中的教學現狀、教材使用及師資隊伍建設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以此對新疆地區(qū)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與借鑒作用。
一、音樂課教學現狀分析
從108份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問及“本地城區(qū)(含縣城)中小學校從幾年級到幾年級開設音樂課(請選一項)”時(圖1-1),排在第一位的是“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開設”,占75.00%;排在第二位的是“從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開設”,占13.89%。當問及“本地農村中小學校從幾年級到幾年級開設音樂課(請選一項)”時,排在第一位的是“從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開設”,占48.15%;排在第二位的是“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開設”,占29.63%。這表明,新疆在中小學階段大部分能開設音樂課,而且大部分城區(qū)在高中階段仍然堅持開設音樂課??傮w而言,新疆中小學開設音樂課情況較好,城區(qū)在高中階段音樂課開設情況好于農村。
當問及“本地城區(qū)(含縣城)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的效果怎樣(請選一項)”時(圖1-2),16.67%的被訪者認為“很好”;28.70%的被訪者認為“好”;34.26%的被訪者認為“較好”;17.59%的被訪者認為“一般”。認為“很好”、“好”、“較好”的共占79.63%。當問及“本地農村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的效果怎樣?(請選一項)”時,7.40%的被訪者認為“很好”;16.67%的被訪者認為“好”;33.33%的被訪者認為“較好”;29.63%的被訪者認為“一般”;3.70%的被訪者認為“差”。認為“很好”、“好”、“較好”的共占57.40%。這表明,新疆城區(qū)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的效果總體上較好,農村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的效果比較一般,亟待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
二、音樂教材使用情況
教材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一套好的教材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問卷匯總得出,當問及“本地城區(qū)(含縣城)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時使用的教材是:(請選一項)”時(圖2-1),99.07%的被訪者認為“使用國家統(tǒng)一編寫的教材”。當問及“本地農村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時使用的教材是:(請選一項)”時,91.67%的被訪者認為“使用國家統(tǒng)一編寫的教材”;0.93%的被訪者認為“使用學校老師編寫的教材”。這表明,新疆中小學校開設音樂課時絕大多數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目前,音樂課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主要為漢族學生編寫的,用于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并不合適,目前的問題是缺乏適合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
三、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2004年以來,新疆一直堅持推動“雙語”教育工作,相繼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等政策。實行“雙語”教育,需要大量的雙語教師,為此新疆實施了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工程,于2004年8月頒布《“雙語”教師培訓規(guī)劃》,并對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師進行在職培訓。受訓教師要求具有一定漢語聽課、備課水平的普通中小學現任教師,參加培訓的小學音樂教師需中專學歷、初中音樂教師需大專以上學歷;同時,有3年以上教齡,原則上年齡在35歲以下。漢語水平考試(HSK)成績,小學音樂教師3級以上,初中音樂教師4級以上;少數有培養(yǎng)價值、自身素質較好,能夠達到HSK相應水平的教師,年齡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40歲。
為保證經過兩年培訓之后能在“雙語”教學崗位發(fā)揮骨干作用,推動當地“雙語”音樂教育發(fā)展,根據各地州市現有中小學少數民族音樂教師數量分配培訓名額,通過筆試、面試和公示三個環(huán)節(jié),在新疆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進行培訓。2007年至2010年,舉辦小學、中學“雙語”音樂教師培訓班各8個,培訓小學“雙語”音樂教師323名、中學207名,培訓人數呈逐年遞減態(tài)勢。
從漢語水平、音樂教學水平和音樂專業(yè)知識水平三個方面來看,“雙語”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確實偏低。
一是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師嚴重匱乏。少數民族音樂教師漢語水平偏低,有些教師僅會母語,只能用最簡單的漢語進行交流,更不用說用漢語授課了。
二是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師專業(yè)水平和專業(yè)技能普遍較弱,學歷普遍偏低。由于地處偏遠貧困地區(qū),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師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練,導致部分學校只能選擇一些漢語相對較好、或稍懂漢語、或稍懂一些音樂的少數民族教師參加培訓。
三是一些非師范類院校畢業(yè)的教師,基本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學習,大部分都是后期才學習的音樂,音樂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很弱。還有一些畢業(yè)于師范院校、接受過正規(guī)專業(yè)培訓的教師,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專業(yè)課程,主要是以聲樂、鍵盤和舞蹈等西方音樂,很難體現新疆地方特色。
四是一些少數民族教師音樂技能達到較高水平,教學中可以示范,但無法用漢語進行準確表述。比如,音樂課程中的節(jié)奏、節(jié)拍;音程、調式等概念混淆,語義表述不清,致使他們成了教學的“失語者”。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當前新疆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和要求,如不及時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少數民族音樂教師對開展“雙語”音樂教學的積極性,少數民族中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也無法提高,還會進一步影響到新疆“雙語”教育的科學發(fā)展。
四、相關解決對策
當前,新疆的“雙語”音樂教育工作正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盡管面臨著雙語教師數量短缺、素質偏低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和經驗表明,新疆的“雙語”音樂教育工作正在向前發(fā)展。今后,新疆對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育,必須充分考慮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對少數民族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學的科學研究
自治區(qū)教育管理部門,應組織專門力量,對新疆少數民族中小學雙語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加強研究。尤其是在教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教材教法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構建科學的雙語教學體系,探索出一條提高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讓新疆的雙語教育事業(yè)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二)加強師資培訓
1、著力解決現有“雙語”音樂教師的素質提升問題
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非常之策辦非常之事,在各級財政設立“雙語”教師培訓專項資金,并建立按一定比例逐年遞增機制,將專項資金切塊用于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的在職培訓,徹底改變“學歷低、能力低”狀況,把現有人員的素質提升起來。同時,采取互幫互助、結對共建等方式,整體提升城鄉(xiāng)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隊伍素質。
2、從源頭上解決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短缺問題
要采取解決編制、住房,提高工資收入和津補貼標準等綜合措施,引導和鼓勵民、漢兼通的音樂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到中小學任教。從實際出發(fā),放寬準入條件,不具一格選人才,認真解決好非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教師資格認證問題,把合格的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總量增加起來。
3、從根本上提升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的雙重樂感
民族音樂學家胡德最早提出雙重樂感,他所謂的“雙重樂感能力”即一個人完全參與兩種音樂體系,即研究一種文化,需學習其語言,以此訓練民族音樂學的工作者,要求他們能夠表演一種自己所研究的文化的樂器,作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只有通過本身的實踐,理解他的音樂文化基礎后,才能用更好的語言加以描述,這對“雙語”音樂教師也是適用的。要把新課程理念與雙重樂感能力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強化業(yè)務培訓,推動少數民族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雙語”音樂知識結構,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新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雙語”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
4、積極探索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職稱評定辦法
要遵循國家規(guī)定的評定標準,更要以能力、業(yè)績?yōu)閷?,對那些把論文寫在課堂上、把成果和貢獻體現在工作和事業(yè)中的中小學教師進行特殊褒獎。比如,對長期在中小學工作的“雙語”音樂教師,可直接認定中、高級職稱,把他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激發(fā)出來,在新的起點上推進中小學“雙語”音樂教師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三)大力開發(fā)適合少數民族師生需求的漢語教材
教材在少數民族雙語音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自治區(qū)教育管理部門應組織專業(yè)、高效的教材編寫隊伍,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加強對教材的研討工作,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教學模式編寫不同的教材,以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漢語水平、不同教學模式群體的需要。另外,教材編寫要與時俱進,要根據發(fā)展的形勢不斷對教材進行科學修訂,制定具有我區(qū)音樂教學特色的教材,以適應各地雙語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
自治區(qū)各地區(qū)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有共性,但漢語環(huán)境和教學水平差異較大,在教學模式上不宜采取相同模式,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各地不同情況,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不同地區(qū)的雙語教學模式。在具體對策上應采用適合當地師資水平和學生水平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區(qū)的雙語音樂教育穩(wěn)步有序的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王永剛.新疆“雙語”教育教學文集[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8.
[2]王生耀.對新疆高師音樂教育的思考[J].新疆: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98.5.
[3]方曉華.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現狀、特點及其反思[J].新疆: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9.12.
[4]段鳳琴.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展望[J].樂府心聲,1999.9.
[5]付東明.少數民族雙語教育視野中的語言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D].新疆師范大學,2007.5.
[6]王洋.從語言態(tài)度的角度透視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第2期.
一、音樂的地位
音樂是人類最早創(chuàng)造的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音樂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們造就完美的人格極為重要;音樂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是推行素質教育必須加強的關鍵一環(huán)。
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孔子把音樂列為“六藝”第二,“琴、棋、書、畫”是文人雅士品位高低的標志。五千年前的塤,漢代的編鐘等。就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也是一部音樂文獻,其中的“風”、“雅”、“頌”就是不同地區(qū)的歌謠、正聲、祭祀舞曲。瀏覽歷史,俞伯牙鐘子期與《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二泉映月》……一曲曲動人的音樂,一段段優(yōu)美的傳說在音樂星空中熠熠生輝。
二、新時代音樂教育成果和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yè)有了巨大的發(fā)展,音樂院校系不斷增多,接受系統(tǒng)性的音樂教育的人數激增。各種音樂交流,音樂節(jié)、藝術節(jié)、歌手大賽、樂器考級等辦得紅紅火火,一片繁榮。但是,這些繁榮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數音樂院校。如果把我們的目光投向廣大的農村、城鎮(zhèn),竟發(fā)現處處是音樂的荒漠。絕大數中小學校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沒有專用的音樂教室,沒有琴房,甚至沒有一件樂器。音樂課常常無端被壓縮節(jié)數,甚至改上語文、數學等“主課”。音樂課幾乎等同于唱歌,并且都是聽唱、跟唱,孩子們大多不能視唱,不識樂譜,不懂樂理,沒有欣賞過也無力欣賞古今中外的經典名曲,不會演奏樂器,更無緣參加合唱團、樂隊的訓練和演出了
三、農村學?,F狀分析
廣大農村學校經濟落,人們的思想落后。地理和經濟的不發(fā)達,決定老人們對教育的無奈。面對高考的指揮棒,長期以來人們總感覺音樂是“豆芽課”、“耍耍課”是讓孩子們放松的課。當然面對投入高、條件高的音樂教育,人們也是敬而遠之。這不能說家長有什么錯,誰不愿意自己家地孩子當皇帝呢?考個好大學才是“光宗耀祖”。
四、針對廣安音樂教育現狀的幾點想法和建議
對策一,提高認識,加強宣傳,喚起重視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教育可以幫助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使之變得耳聰目明心智靈,能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感、韻律感、平衡感、對比感、統(tǒng)一感,能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若有機會參加合奏、合唱訓練的孩子,更懂得協(xié)調的重要,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怎樣約束自己,發(fā)揮自己,更知道和諧的美及自己在這和諧中的位置。而這些作用對孩子們造就完美的人格有多么重要!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類學校,各位教師各位家長及社會各屆要從提高中華民族素質,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宣傳音樂教育及其它美育,為音樂教育鼓與呼,把音樂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目前,學校是實施音樂教育的絕對主力,而音樂教學設施、音樂教師是制約音樂教育成敗的關鍵。在實施科教興國、尊師重教的今天,政府應繼續(xù)加大藝術教育投入,改善藝術教育條件,修建音樂專用教室,配置鋼琴,聘用專職音樂教師。加快加緊培訓專職或兼職音樂教師,使其具備:讀譜和樂理的知識與技能;樂器演奏的基本技能;有關音樂史的知識和音樂鑒賞學的基本知識;指揮合唱團和樂隊的基本技能和知識。
只有硬件、軟件達標了,才可能真正普及國民音樂教育,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
對策三,改革辦學體制,廣開育才渠道
為彌補藝術教育的投入不足問題,我們也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加以補充,吸引藝術教育人才,拓寬音樂教育渠道。
(1)鼓勵多種形式辦學,施行音樂教育。允許、扶持各音樂協(xié)會、社團或私人開辦音樂學校、培訓班、家教,并在行政上給予應得地位。
(2)鼓勵各高等、中等音樂院校的音樂家、音樂教師或音樂人兼職,在業(yè)余時間到農村各中小學校去授課、辦班、訓練樂隊、培訓中小學音樂教師。試想,若每一位音樂專家能與一個縣結對子,用三五年時間把該縣音樂教師培訓合格,輻射全縣,那將有多少孩子受益啊!
(3)改變音樂課考核體系,要求每位學生參加樂器訓練、演奏。
最近幾年,隨著教育的改革,先后把體育、信息技術等加入到了高考的達標測試之中,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我們也應該考慮是否應該把音測試納入高考達標測試。這樣家長和學生也就自然會重視音樂的學習了。這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音樂課的形象和重視程度。同時要求學生在校參加至少一種樂器的訓練和演奏。
對策四,在學校音樂教育方面嘗試立法
借鑒音樂強國先進經驗,應嘗試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方面進行立法,以便依法辦事,保障學生接受正規(guī)、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立法中應明確要求各中小學、幼兒園達到:
(1)必須配備專職音樂教師;
(2)每周應開設音樂課的節(jié)數;
(3)修建專門的音樂教室并配有鋼琴;
(4)按一定比例單列音樂教育經費,購置樂器和樂具;
(5)使用國家統(tǒng)一編寫的音樂教材;
(6)配置足夠的音樂圖書、唱片、光盤等資料;
(7)既保障音樂教師權益待遇又定期按要求督促、檢查其教學、進修情況;
(8)規(guī)定學生音樂成績不達標不能參加高考。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音樂還具有創(chuàng)造功能,能夠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彼救朔浅O矏垡魳?,且能夠演奏多種樂器。在其研究光量子假說及廣義相對論的時候,每當研究進入瓶頸,他就會通過演奏小提琴來保持思維活躍,保障科學研究活動的順利開展。除了愛因斯坦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也熱愛音樂,他們所取得的成就與音樂密不可分。
二、高中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新課程改革已推行多年,素質教育也在逐漸完善,但是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育理念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重視音樂技巧,忽視文化知識雖然目前教育界已認識到降低藝術專業(yè)的文化分數存在的弊端,但是受多種原因的影響,社會已形成了一種錯誤的意識,即高校藝術專業(yè)錄取分低。這就導致,那些感覺考不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通過藝術考試的形式來上大學。每年有這種想法并且通過這種形式考取大學的學生大有人在,部分考不上好專業(yè)的學生則希望通過音樂專業(yè)來實現自己的大學夢。上述這些現象,都普遍存在一點:對文化課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這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也忽視文化知識的學習,這就不利于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2.重理論輕實踐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人才需求也發(fā)生了改變,社會不僅僅需要知識型人才,更需要應用型、實踐型及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在高中教學實踐中,大多數音樂教師只注重音樂理論知識及技巧,而忽視了音樂能力及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音樂教育對高中素質教育的影響
1.對學生道德素質及心理素質的影響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是作者思想及智慧的結晶,它能夠向人們傳遞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各種積極向上的希望。人們只有用心體會,才能夠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演奏中來,在投入的過程中,人們的心情能夠舒緩,會產生愉悅。學生在聆聽這樣的音樂的過程中,會感受到歡快愉悅,其精神面貌能夠煥然一新,有助于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排解煩躁不安的不良情緒,使學生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音樂作品能夠向學生灌輸高尚的道德思想,使其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得到思想上的洗禮,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最終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與精神境界。2.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及身體素質學生推廣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樂器演奏,其各種感官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協(xié)調與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與應變能力;學生在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踐操作能夠鍛煉其的記憶力、理解力,有助于學生真正領悟到音樂的魅力。而理解力、記憶力的提高,都有助于學生各科成績的提高,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由此可見,高中音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及身體素質,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教師要能夠正確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切實發(fā)揮音樂教學應有的作用。3.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及創(chuàng)造力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這也是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高中音樂教育所學習的音樂作品,是音樂家靠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的。因此學生在欣賞這樣的音樂時,會情不自禁地受到音樂魅力的感染,進一步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作靈感,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四、結束語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貴州的苗族民歌便被不同程度地通過不同途徑引入相應的音樂教育中。一些經典的少數民族民歌還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但總的來說,我省對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開發(fā)利用還處在“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的狀態(tài)。據筆者所知,目前我省還沒有以省教育機關的名義正式下達將民族音樂文化引入正式的教學計劃的文件和舉措,倒是下面的一些州縣的教育機關從保護傳承的目的有過一些舉措。藝術院校和文藝工作者過去對我省民族音樂的采風調查也多出于創(chuàng)作的需要。我省是僅次干云南的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們有條件、有責任通過教育機制體現我省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
回顧不同時期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引入課堂的路徑策略與方法,結合當前貴州音樂教育的現狀,不難發(fā)現,目前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為此,筆者擬從貴州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及其引入音樂教育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探索將其引入音樂教育更為合理的路徑、策略、方法。
一、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引入校園的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建國以來,貴州的民族民間音樂便先后不同程度地引進了我省音樂教育中,不同階段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我國音樂教育也日趨多元,傳統(tǒng)音樂文化更是倍受關注。不僅政府教育部門高度重視,而且,從中,小學到高等藝術院校專業(yè)都不同程度地把民族音樂納入音樂教育體系當中。
早在1958年,貴州大學藝術系100多名師生曾分成五組、分別下到黔東南、黔西北和貴陽近郊的民族地區(qū)采風,收集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歌舞資料,為后來音樂教學奠定了豐厚基礎。
此后,不少音樂家開始運用苗,侗,布衣等民歌改編和創(chuàng)作料一些優(yōu)秀歌曲,如雅文先生以“苗族飛歌”曲調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花腔女高音”獨唱歌曲《兩個太陽》(發(fā)表在《音樂創(chuàng)作》;楊紹櫚創(chuàng)作《飛喲,飛到金色的北京》,也是以“苗族飛歌”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后獲首屆“全國民族團結征歌”三等獎,并選人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教材。在全國產生一定影響。
1982年以后,貴州高校藝術??茖W校(現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貴州民族學院相繼開設了“蘆笙演奏”專業(yè),以及侗歌班等,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近年來黔東南州、貴陽修文、花溪區(qū)、白云區(qū)的一些中小學也相繼開設蘆笙音樂課,為蘆笙音樂文化的傳承、發(fā)展、保護開辟了一條較為廣闊的科學之路。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1984年,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文化館的張勇先生在當地的中小學進行“侗歌進課堂”的實驗,把侗歌引進榕江縣“車民小學”,取得初步成功,并在文化館的幫助下,并組建了“金蟬侗族少兒藝術團”(下稱“藝術團”)。
1990年冬,張勇又到榕江縣七十二寨進行以“侗歌教材為內容的師資培訓。榕江縣侗族音樂進課堂的音樂教育模式得到音樂界與教育部門的肯定與支持。以致從榕江、從江、黎平三縣逐漸向湖南,廣西等與貴州毗鄰的侗族聚居區(qū)幅射,產生了廣泛影響。
1993年,為了推廣榕江縣車民小學的成功經驗,黔東南州教育委員會還與榕江縣教育局教研室,榕江縣文化館聯合舉辦了侗族師資培訓班,使這一工作得以更加深入的發(fā)展。
1988年,貴州省藝術學校貴州省高等藝術專科學校(現貴大藝術學院)設置侗歌班。在黔東南,黎平,從江,榕江三縣招收了24名侗族青少年。學制四年中專,聘請了黔東南州歌舞團的侗族優(yōu)秀歌師吳定邦和從江縣侗族優(yōu)秀歌手石平嬌,用口傳心授的方法進行教學。1991年侗歌班第二次招生六名。1992年第三次招生20名,1995年第四次招生25名,1996年年招生范圍擴大專業(yè)增加,在全省范圍內招收了苗,侗,布依、彝等民族音樂方向的學生32名(侗歌班單設)。1997年中專班招36名,大專班15名(侗歌班單設)。2002年以來,“貴州民委”在民族文化保護工程的基礎上,推動了“民族文化進課堂”等活動。2004年貴州民族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前音樂系)聯合貴州省民委單獨招收了民特侗歌班,少數民族學生不但在大學得到了免費學歷教育,個人素質和音樂素養(yǎng)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他們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技術保障。
90年代初,貴州師范大學音樂系鄧光華教授率先招收了民族音樂學本科主修生,為我省培養(yǎng)了第一批民族音樂學專業(yè)人才。20世紀初鄧教授又率先招收了我省第一批民族音樂學研究生,不久,貴大建立了音樂學碩士點,民族音樂學專業(yè)也是其主要專業(yè)之一,從此,貴州民族音樂教育是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005年,多彩貴州歌唱大賽取得圓滿成功,省人民政府為了更好地傳承貴州少數民族藝術,提出了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的新思路,向貴州大學下達了“多彩貴州”特色專業(yè)人才的戰(zhàn)略任務,獲獎的16名優(yōu)秀選手通過相關的專業(yè)測試,保送到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就讀,以期培養(yǎng)一批傳承、弘揚、傳播、推介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專門人才。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將這批學員的主專業(yè)分為“民族聲樂演唱”、“通俗音樂演唱”、“少數民族民歌演唱”三個方向,并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其中,“少數民族歌唱”專業(yè)的教學計劃,就包括了“苗族民歌演唱”、“侗族民歌演唱”、“彝族民歌演唱”等專業(yè)基礎課程。
同年,貴州民族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也繼續(xù)招收了“侗歌”和“苗歌”專業(yè)的學生,聘請民間歌師教授“苗歌”和“侗歌”,強大的政府“后盾”為貴州的少數民族人才培養(yǎng)帶來了春天,以至于到2006年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貴州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特別是侗族“蟬之聲”組合獲得“銀獎”和“全國聽眾最喜愛歌手獎”,彰顯了貴州人才培養(yǎng)偉大戰(zhàn)略取得的實質性成就。
2006年至今,隨著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進,苗族民歌進入相應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力度加強。
綜上所述,自1950年代以來,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引入課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分別來取了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即從收集整理,歌舞創(chuàng)作為目的的階段,和將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引入中(高)等藝術院校的音樂教育的階段。值得一提的是,侗族大歌引進中小學、高等藝術院校的音樂教育受到音樂學界、教育界和社會的好評、肯 定與贊同,現在貴大藝術學院音樂系“民特班“和貴州民族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民特班”等民族音樂教育都取得長足發(fā)展。蘆笙演奏、侗族大歌、苗族飛歌、彝族山歌、水族繞歌等作為一個學科專業(yè),在貴大藝術學院,貴州民族音樂舞蹈學院廣泛開展,已向社會各界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在黔東南州境內苗、侗音樂則大量引進中小學的音樂教育。
二、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引入校園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1.主流教育的壓力
迄今,我國主流教育仍然為應試教育知識體系。一方面它為貴州民族地區(qū)文化教育發(fā)展打開了更大的視野,同時又造成對各個族群的本土文化的強大擠壓,使引入工作難以實行。以歌(樂)傳授經驗、以歌(樂)交往、以歌(樂)明理等耳濡目染、身體力行的音樂行為已變得相當困難。
現在農村普遍實行“兩基教育”的族群外知識系統(tǒng)的教育,以接受國家規(guī)定的考試而進行從小學——初中、小學——高中、小學——大學(或碩士、博士)等的一系列的應試教育,然后就業(yè)。這一過程中,音樂教育(國家規(guī)定的音樂教學普及)本身在民族地區(qū)就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科學習,因為音樂文化不在升學的應試范圍,處于主流文化邊緣的多民族音樂文化就更沒有一席之地,所以,一些州縣的民族文化進課堂困難重重、收效甚微,這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2.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專業(yè)面臨招生與就業(yè)的雙重壓力
1980年代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原貴州省藝術高等專科學校)開設“民特班”,把苗族民歌,侗族大歌等少數民族音樂引入“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創(chuàng)舉、雖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隨著分配制度的取消,就業(yè)問題則是橫亙在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引入藝術院難以逾越的關口。這也是其它民間音樂作為一個音樂專業(yè)共同面臨的難題。
“多彩貴州歌唱”大賽以后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的“少數民族民歌演唱”專業(yè)的學生也同樣面臨就業(yè)的問題,1980年代開設的“民特班”,在分配制度未取消前多少有一點少數民族地區(qū)“委托培養(yǎng)”的政策支持?,F在各地區(qū)都實行“就業(yè)招考”制度,所以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引入藝術院校的音樂教育就業(yè)壓力增大,而各地區(qū)相應缺少一種特殊人才引進的政策和制度。
3.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專業(yè)面臨師資匱缺的局面
貴州各民族的民歌,在歌唱內容、音樂形態(tài)、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學界都有較深入的學術研究,如李惟白先生的《苗嶺樂論》便是一本較為深入地研究苗族民歌的專著。古宗智、殷干清、楊方剛等先生的研究成果也堪稱碩果累累。但從聲樂角度對少數民族民歌演唱技巧的研究、則是風毛麟角,可喜的是近年已有聲音方面的專家開始重視并進行研究,如貴州大學張責華教授的《侗族大歌的演唱特點及其形式美特征》《苗族與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態(tài)與演唱特點研究》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但未來的路任重道遠,怎樣使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和保持民族的特色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是我們專業(yè)聲樂教師長期追求的教學境界。另外,我們可以借鑒建國初將優(yōu)秀的民間藝人請進學校的方法,把他們精湛的表演技藝傳授給有系統(tǒng)文化知識的高校學生,再將這些學生中的優(yōu)秀者留作教師,幾代下來定見成效,據筆者所知貴州民族學院音樂舞蹯學院和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已經初步留下了一批這樣的優(yōu)秀的學生。這樣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解決我省民族音樂文化專業(yè)教師匱缺的問題。
三、從貴州民鋏民間音樂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探索將其引入音樂教育的多元路徑
貴州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主要包括各民族的民歌、民族器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儀式音樂、民族歌舞等。這些音樂文化,首先在音樂形態(tài)結構上在內容上蘊含著厚重的人文歷史,如苗、布依、仡佬、水、彝等民族的古歌和“侗款”以及苗族遷徙蘆笙“樂舞樂”就描述了自己族群的歷史、風俗、遷徙以及族群間的社會關系等;其次在形態(tài)結構上,各民族獨特的審美思維形成其音樂旋律的神秘古樸、個性奇特、悅耳動聽,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如引人矚目的苗族飛歌旋律的級進小二度長音拖腔下滑的音調、讓世人驚嘆的多聲結構的侗族大歌……,再有;要將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有著豐富獨特“奏”、“唱”技巧,引入我們的鄉(xiāng)土教育(中小學)、藝術院校的音樂教學中,要聯系其各方面的價值與作用,多途徑、多目的、多維度地建立音樂立體教學體系,全方位的推進它的普及傳承和傳播發(fā)展。筆者以為在培養(yǎng)特色專業(yè)人才和維系傳承的單極目的前提下,貴州民族音樂文化引入中小學和藝術院校的音樂教育還是難以解決文化生態(tài)復制的問題,只能實現部分(或片段)地引入學校音樂教育,其修復文化生態(tài)維系傳承,將收效甚微,且舉步維艱。其次,這種單極目的的引入,本身把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的整體文化內涵割離開去,其教學效果肯定是有限的:再者,把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引入學校音樂教育卻未充分研究培養(yǎng)人才的供求,許多專業(yè)型歌舞團體改制及用人制度等都為典型民族特色學生造成就業(yè)阻礙,更阻礙了民族音樂的發(fā)展。
權衡上述問題,把引入音樂教育的前提,應在“多極目的”相互關照下進行。即拋開“維系傳承保護”或“培養(yǎng)特色人才”的單極目的,在“促進音樂創(chuàng)作”、“普及教育”、“表演技巧訓練總結”、“文化藝術生產消費”、“音樂傳播”、“少數民族音樂史教學研究”相互聯系的多極目的基礎上,進行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引入學校音樂教育的多途徑實現。具體方法策略如下:
1.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內涵對應的途徑是:分別引入中小學的歷史課程和藝術院校的少數民族音樂史課程,且為不同專業(yè)的必修課程。
2.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音樂旋律上的藝術價值的教學引入,可以在中小學音樂課上引入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的代表性曲調教唱學生:作為民族地區(qū)藝術院團必須的創(chuàng)作素材,以促進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作:作為藝術院校作曲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作素材并提交作品。進而實現其藝術價值在音樂教學中的利用和轉化。
關鍵詞:公共音樂 理論課程 建設
師范院校音樂教育是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師資外,還擔負著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長期以來,在加強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進程中,某些高校只重視專業(yè)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而忽視了公共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公共音樂教育成為高校音樂教育領域中的一片空白,雖然在全社會呼喚加強素質教育的大好背景下,很多師范院校在公共音樂教育方面專門設立了藝術教研室,配置了相應的教學設備和音樂教師,可是效果并不好。筆者主要從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理論建設方面談一些個人體會。
一、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音樂素質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學體系中,大部分師范院校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循環(huán)系統(tǒng),甚至會出現系統(tǒng)中斷的常規(guī)現象,沒有從整體上、宏觀上去尋找和探究師范院校公共音樂的教學規(guī)律和要求,在課程設置方面只開設簡單的音樂欣賞課和相對應的技能技巧課,如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協(xié)會(歌舞協(xié)會、器樂協(xié)會),進行一些簡單的音樂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還只是停留在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層面上,離高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一定深度的創(chuàng)新人才的目標還相距甚遠。其實,真正的素質教育本身強調的一些音樂藝術作品鑒賞課程開設較少,甚至沒有。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同時也給我們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提供了長遠的思索。
在課程設置方面的不科學,導致了音樂教育課程理論建設的缺陷,有些公共音樂教育的理論課程在有些高校一直沒有得到有關領導和相關老師的重視,致使學生在音樂理論方面是一片空白。首先是相關的音樂基礎知識,這也是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樂理知識、如何識讀簡譜和五線譜、音樂欣賞的知識和方法;其次是更深層次的音樂發(fā)展史的綜合知識(包括中國音樂史和歐洲音樂簡史);再次是簡單的和聲寫作和音樂作品分析等課程。
二、引進一支高能力的教師隊伍,推動公共音樂教育的進程
其實,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學缺少師資的現象相當普遍,和很多中小學校缺少音樂教師一樣?,F在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發(fā)展了,學生的音樂素質也提高了,但是到了更高一等的學府,卻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公共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速度停滯不前。雖然很多院校設立了公共音樂教研室和藝術教育中心,但是沒有真正經過專業(yè)訓練的教師在主持工作,或者說是很少,甚至只有一人。大多數音樂課教師都是來自院校內其他部門的一些具有音樂特長的人員,更有甚者,一些院校是讓在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擔任公共音樂課的教學。雖然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高校缺少公共音樂課教師的現象是不可否認的。
近些年以來,我國在實施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也加快了教師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一直是教育關注的問題,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F在,全國高校都在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希望能夠改變師資緊缺和師資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所以,高校的人事部門應當根據需要,按需設崗,面向社會招聘具備教師資格的優(yōu)秀人才從教,教師的招聘制度應當向專業(yè)化方向作進一步的發(fā)展。
三、重視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理論課程的建設與完善
高等師范院校的公共音樂教育,雖然不是培養(yǎng)中等音樂教師和更高層次的音樂教師以及音樂專業(yè)的專門人才,但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科學與教育的迅速發(fā)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全新型、綜合型人才。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為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機遇。推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理論課程建設與完善,應當重視以下幾點。
1.完善理論課程體系
目前,一些師范院校的公共音樂教學在理論的教學上存在不足,只開設一些類似高中課程的音樂欣賞課,學生雖然還有興趣,但是教學從理論上來說沒有深度。我們教師應當更多地從音樂作品曲式分析上下工夫,開設與之相適應的音樂基本理論課,使師范院校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不至于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從而提高高等院校學生的全面素質。
關鍵詞:高職 音樂教育 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49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類型之一,也是職業(yè)教育的較高培養(yǎng)層次, 擔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擔。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當今社會對職業(yè)技術人才需求不斷增長。但是,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仍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無法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yè)性與實用性,所培養(yǎng)的人才不能有效適應社會職業(yè)崗位的動態(tài)變化和技術升級需要。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也存在著培養(yǎng)方向單一,與社會的實際需求有差距,專業(yè)設置缺乏自身特點,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等問題。宏觀上說,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給音樂文化產業(yè)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就如廣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圈的合作等,迅猛的經濟發(fā)展勢頭帶動了其他文化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比如:連辦了15屆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文化品牌,以及近期舉辦的“大地飛歌?一聲所愛”全國歌唱比賽等,這些音樂相關文化產業(yè)的出現,使得相關音樂專業(yè)人才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然而,廣西作為多個少數民族聚居較為集中的省份,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各地區(qū)基礎音樂教育發(fā)展呈現兩極現象。許多少數民族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基礎音樂教育狀況令人堪憂。廣西高職音樂專業(yè)教育如何協(xié)調矛盾,抓住時代機遇,調整和拓展專業(yè)方向,找準自己的定位,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之才,是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從廣西職業(yè)教育角度出發(fā),談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幾點思考。
1 明確學科定位、培養(yǎng)目標,突出“職業(yè)”特性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除了漢族外,還居住著壯、瑤、苗、侗、京等11個少數民族。同時廣西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夠均衡,目前仍有49個貧困縣。這些少數民族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基礎音樂教育非常薄弱。長期以來,廣西各院校培養(yǎng)的音樂本科生均不愿意回到基層工作,導致基層音樂教育發(fā)展滯后。針對這些情況,各高??梢跃鈴V西的社會狀況,調整自己的學科定位。比如,廣西某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在定位上,強調并明確立足少數民族地區(qū),面向全國及西部地區(qū),培養(yǎng)適應西部及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基層音樂教育專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另外,高職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在專業(yè)建設、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目標與任務上與本科院校近乎雷同。所以,我們高職音樂專業(yè)教育更注重于培養(yǎng)、訓練與職業(yè)相關的專業(yè)職業(yè)能力,“立足于、應用型”,保證人才培養(yǎng)與地方音樂文化特色建設接軌。只有這樣,才能夠具備直接進入市場的資質和能力,在基礎音樂領域做出應有的貢獻。
2 革新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專業(yè)課程設置
廣西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首要體現“應用型、技能型”的職業(yè)特點,其次,應結合廣西少數民族民情,突出人才培養(yǎng)的地方特色,即“民族性”。那么,就應該在教學模式、培養(yǎng)模式上大膽改革。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和課程設置上應以學生全面發(fā)展、教會學生能用正確的方法來教授中小學學生,應把全面放在首位,再進行一門專長的訓練,即“一專多能”。
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要緊緊圍繞專業(yè)定位和培養(yǎng)目標,以此為標準設置專業(yè)課程。首先考慮到高職培養(yǎng)的學年限制,不可照搬本科院校的音樂課程模式。我們可以適當合并相關科目,比如,《樂理》和《視唱練耳》可以合并,《音樂欣賞》和《音樂史》也可以合并,使這些課程能在三年內修完。其次,增加一些地方性課程。比如,開設《天琴》課、《廣西民族音樂》等,讓學生了解廣西本土音樂,以便更好地服務少數民族地區(qū)音樂教育。另外,也可以開設一些中小學實用的課程。如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與策劃、小學音樂教學技能訓練等。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文化管理的課程,如企業(yè)藝術文化管理、社會音樂文化概述等,體現出了全面與多能的特點,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僅能適合基礎音樂教育的要求,也能適應企事業(yè)單位的人才需求。
3 要注重非音樂文化的學習 ,提高人才綜合素質
在高職音樂專業(yè)的教學中,學生大都忽視文化課程的學習,過于偏重專業(yè)技能的學習。作為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播者,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人文知識結構要合理,努力實現學生的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以音樂文化教育為出發(fā)點,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教與學,以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為輔,要努力做到知識互置兼容,才能突出音樂教育 “全面性”的特點,這是我們培養(yǎng)任務和目標的體現。
4 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適應市場需求
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大多走進基層,發(fā)展基層音樂教育。所以,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教學見識、實習,讓學生在能學以致用,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教學實踐,多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強化實踐育人。具體來說,可以完善“校、校合作共同體全程實踐模式”,實行三位一體的“校、校合作共同體全程實踐模式”,打破學校與學校的圍墻,改變在課堂上進行師生教育的封閉模式,形成校校合作的良性互動。也安排學生到天等、隆安等音樂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qū)、偏遠地區(qū)進行教育實習,提高工作環(huán)境的適應性,以便在畢業(yè)后更好地就業(yè)。
總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首先要認清自我,準確定位,應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廣西本地社會經濟情況、以就業(yè)為導向來調整培養(yǎng)模式,不斷建設發(fā)展本專業(yè),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優(yōu)勢。這樣才能為廣西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基礎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玉丹.音樂教學論[M].高等教出版社,2003.
一、發(fā)展礦工子女音樂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充滿希望、充滿挑戰(zhàn),人類開始真正進入高科技信息和知識經濟時代,全球信息技術的廣泛交流、各種價值觀、文化思想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得知識經濟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理想中的新世紀人才不在僅僅局限于只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具備極高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適應各國之間激烈競爭。在我國,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綜合國力的提高都將依賴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要想培養(yǎng)出新型的、符合新世紀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加快我國基礎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建設性人才。就這一問題,很多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在不懈努力和探索,希望可以加快我國基礎教育的步伐,但是因為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嚴重影響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音樂教育,“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人的教育觀念,而完全忽視了學生自身情商發(fā)展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全面發(fā)展的完整內涵應該是理智與情感的協(xié)調發(fā)展,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全面發(fā)展如果只看他的智力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而是應該將其智力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是否協(xié)調、同步作為最終的衡量標準。正如郭聲健先生在《藝術教育論》中所論述一樣:“兒童的發(fā)展不是單向的,而是多向的,理智成熟是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方面,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長也是兒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沒有這方面的發(fā)展,就難有人的全面發(fā)展”,并且將之形象的比喻為:“片面的開發(fā)、耕作會使得自然界喪失原始的平衡,自然界就會出現荒蕪;同樣,片面的開發(fā)、培養(yǎng)也會使人的心喪失原始的平衡,心靈就會走向荒蕪。因此,之中理性發(fā)展而不重感性發(fā)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①。因為,真正的教育“從不奢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②”而應該使“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人精神成長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或者過程的一部分”③如何讓感性和理性二者在平衡中求得發(fā)展,是所有教育者應該思考和追求的重要目標。而音樂教育恰恰是開啟和發(fā)展學生感性思維,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健全完善情感的最佳途徑。④
就目前現狀,很多學者都在積極思索、探索、研究,希望從中找出問題,引起重視,得以解決,以求推動整個社會音樂水平的提高。其中大部分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qū),尤其是農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際上,在經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城市甚至是中等發(fā)展水平城市中,仍然有很多人群尤其是他們的子女同那些經濟落后地區(qū)的孩子一樣無法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無法履行其文化資本。作為這一群體的代表――礦工,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國現有的700多萬礦工,雖然當代礦工的生活與過去相比已經發(fā)生改變,但,由于其職業(yè)的特點、煤礦本身發(fā)展的特殊性,其身份和地位卻沒有改變,這種矛盾導致了很多礦工子女在教育方面,尤其是音樂教育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培養(yǎng),多數在礦區(qū)學校就讀的子女,由于學校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和師資力量的短缺,導致音樂教育嚴重被忽視,這就會出現筆者前面所說的多數礦工家庭存在家庭經濟狀況較好,而子女音樂教育比較滯后的情況。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就會出現礦區(qū)孩子音樂素養(yǎng)上明顯落后于其他同齡孩子的局面,這勢必影響到這些礦區(qū)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在今后的社會競爭中處于不利之勢。所以必須加快礦區(qū)子女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步伐,如果能夠提高這些礦工子女的音樂教育水平,將會對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對他們日后的健康成長,對提高礦工人群整體的音樂教育素養(yǎng),對促進整個社會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改善礦工子女音樂教育現狀的幾點建議
針對礦工子女音樂教育的現狀,筆者認為,要改善這種現狀,讓礦工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改變礦工對音樂的傳統(tǒng)觀念
通過調研,筆者了解到,不少礦工認為音樂無非是彈彈琴、唱唱歌,娛樂一下,沒有實際用處,甚至于有礦工把音樂與過去的“戲子”聯系起來,認為是很“下九流”的東西。如果這些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不改變,他們就不可能支持孩子去學習音樂。因此,要想改變礦工子女的音樂教育現狀,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加強對礦工自身的音樂素質教育。不少調查數據已經全面證實,青少年學習音樂(尤其是器樂)對開發(fā)智力、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整體素質的提高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讓礦工了解這些,改變過去這種落后的觀念。所以筆者建議音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礦區(qū)或者礦工家屬區(qū)深入宣傳,且在礦區(qū)多組織一些文藝演出隊進行慰問演出,以增強直接的感染效應,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興趣。
2、提高礦工自身的素質
筆者曾對礦工的整體文化程度做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礦工的文化素質是比較低的,這種落后的文化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礦工的自身素質、人身觀及價值觀。因此筆者建議,礦區(qū)可把礦友們適時的集中起來,有組織、有引導、有針對性的學習一些知識,如,科技知識、文化知識,或者多開展一些文化娛樂活動,如,文藝演出、座談會等,讓礦友們在閑暇之余不再重復過去打牌、喝酒虛度光陰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在娛樂、學習之余懂得生活、學會生活,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及修養(yǎng)。
3、提高礦區(qū)學校師資力量
影響著礦工子女音樂教育的最大因素是教育者,也就是礦區(qū)學校的教師。落后的師資力量和“老資格”概念的占崗占編,嚴重影響著專業(yè)師資的融入,阻礙著礦區(qū)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這對礦區(qū)學校的正常教學,對學生音樂教育的順利發(fā)展都是不利的。在這一點上筆者建議,相關政府機構應創(chuàng)新礦區(qū)學校的選人用人機制,嚴格考核考察,不要再讓這種“老資格”、“人情網”等成為學校發(fā)展的束縛和障礙。
4、在礦區(qū)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
單純的課堂教育肯定會受到很多局限,不能很好的滿足孩子對音樂的多方面需求。因此,筆者建議學校在改善師資力量的同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如:音樂興趣班、音樂興趣小組、合唱隊、小樂隊等,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學習音樂的機會和場所,讓孩子們在課堂之外一樣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加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愛好,為他們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5、引起音樂教育工作者對礦工子女的關注和重視
目前國內教育工作者對礦工子女的關注度是不夠的,不能說沒有,但很少,尤其是在音樂教育方面,幾乎是空白。他們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對他們日后的成長與其他孩子一樣是非常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因為礦工的生活及工作性質導致很多他們的子女在心里上有一定的自卑感,這就更要重視在音樂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以改善其自卑的心理),所以筆者建議能夠有更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可以走進他們、接觸他們、了解他們、給他們提供適時的引導、建議和幫助,改變落后的音樂教育現狀,讓礦工的子女能夠象市區(qū)的同齡孩子一樣在音樂方面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6、對地區(qū)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統(tǒng)籌管理
要改變礦工子女目前的教育現狀,首要問題就是要提高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地方政府和各級主管 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調整教育理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現有條件下,資金問題已經不是制約礦工子女音樂教育的關鍵,地方政府部門在繼續(xù)加大音樂教育必要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要加強對礦區(qū)學校的統(tǒng)籌管理及監(jiān)督。
1、嚴格控制學校的用人管理機制
筆者在前面提到過,礦區(qū)學校造成師資力量短缺的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在職的音樂教師并非音樂教育專業(yè)畢業(yè),他們不懂如何用音樂教育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huán)境,還在延續(xù)過去不專業(yè)或者老掉牙的方法教授課程,這勢必影響礦工子女音樂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不利于新課標的全面推廣。就這種情況,筆者認為,作為教育系統(tǒng)的主管部門,應適時對這樣的在職人員進行“清掃”,實行“能者上,庸者下”,對一些有教學經驗且態(tài)度比較認真的教師,可以讓其參加一些適當的培訓,加強對音樂教育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而對一些因為特殊原因,毫無教學經驗且不負責任的教師,就要嚴厲對待,清理出崗,把位置留給有能力勝任的專職教師,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這不但有利于加快提高礦工子女的音樂教育水平,還能緩解一些就業(yè)壓力,對社會的發(fā)展,對礦工子女的音樂教育都可謂是件好事。
2、繼續(xù)加大對礦工音樂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
就筆者的調查來看,現在大部分礦區(qū)學校的硬件設施還是比較齊全的,但仍有少部分礦區(qū)學校的設施還比較落后,這就需要政府繼續(xù)加大對礦區(qū)學校的資金投入,爭取讓每所礦區(qū)學校都能夠有齊全的硬件設施,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同時,要提高礦區(qū)學校教師待遇,因為很多礦區(qū)離城市中心較遠,所以一些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不愿到礦區(qū)學校任教,這就需要政府提高待遇,以此吸引一些專業(yè)的音樂人才來礦區(qū)工作,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
3、加強對礦區(qū)音樂教育的指導和管理
礦區(qū)學校已經由政府相關部門統(tǒng)一管理,但整個學校的運作及日常管理還是與過去沒有統(tǒng)一管理之前一樣,領導陳舊的管理運作模式、教師老思路、老方法的教學形式,這都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大對礦區(qū)學校的指導和管理力度,可以經常派一些專家進入校園進行指導,為礦區(qū)學校的教師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和空間,使得政府發(fā)揮其真正的監(jiān)督作用。
(2)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關系著新課改能否健康、順利發(fā)展的關鍵,而在礦工子女的音樂教育問題上,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這其中包括: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和科研能力三方面。只有當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質之后,才有可能順利的進行教學,保證甚至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改善并提高礦工子女的音樂教育現狀。
通過以上的建議,希望能夠促進、提高礦區(qū)專業(yè)教師的師資力量;能夠完善礦區(qū)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政府的監(jiān)督作用;能夠使礦區(qū)的孩子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到本應享有的音樂專業(yè)教育。
注釋:
①郭聲健.音樂教育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p101―102
②亞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