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

第1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當性;危機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法性問題的提出

國內學者對正當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紀 90 年代,上海交通大學胡偉教授在《合法性問題研究:政治學研究的新視角》 一文中第一次把韋伯的合法性概念介紹到中國來,此文認為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對某種命令的“正當性”的認同,從而自覺服從這種命令的動機。在這里“合法性”與“正當性”就成了同義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當性”的基本視野和維度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合意識形態(tài)性(本質屬性,核心體現(xiàn));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合政治性(政治屬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合社會性;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認同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當性危機透視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當性面臨的詰難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取消論”;

第二,“思政課非意識形態(tài)化”(非意識形態(tài)化,就是把意識形態(tài)和科學對立起來,認為一切意識形態(tài)理論都是出于階級私立而對現(xiàn)實進行歪曲,因此沒有科學性);

第三,“思政課自由選擇論”;

第四,“思政課無用論”。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法性危機的原因分析

第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信心的缺乏(失語、失蹤、失聲);

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的不足,歸根結蒂是文化自信心出了問題。對于一個民族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我們的腦子不能總是裝著別人的靈魂,我們應該有自己自主的靈魂。

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權利主體的單一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價值訴求的片面化;

第四,西方外來文化的沖擊。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法性危機的危害

第一,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出現(xiàn)滑坡。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

第二,思政課社會地位被邊緣化。大多數(shù)群體在課程的生成過程中完全處于“失語狀態(tài)”,訴求無法得到關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牢固的合法性社會根基,引發(fā)群眾對思政課的消極抵制態(tài)度;

第三,思政課認同程度趨于降低。易走向摒棄灌輸和社會主義為主流的思政課,代之以介紹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價值觀思政課的歧途。

三、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法性危機的進路

1.以教學的實效性重構合法性

第一,合法性要建構在有效性的基礎之上――方法、途徑。首先在理論上論述有效性,推出有用,課程有用,有用導出合法;

第二,合法性要與社會的動態(tài)需求合拍――內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建立開放型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方法、途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充分彰顯對個體人的生存意義的關照。

2.以政府指導的權威性維護合法性。按照哈貝馬斯的觀點,只有政府才需要合法性,政府擁有合法性也就擁有了政府權威,相反政府指導的權威性也對合法性起到了維護和鞏固的作用。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導向,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地位。正確認識國家、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高校思政課發(fā)展的正向促進功能;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思政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力;

第三,從黨和政府長治久安的高度認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強調思想上重視,在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一手軟一手硬,忽視精神文明)------政府對思政課合法性的強烈訴求;

3.以學科建設夯實合法性(學科支撐);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發(fā)展應延承自身的內在邏輯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最大限度地遵循自身發(fā)展的內在邏輯性,并堅持對客觀性與合理性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真正成為社會權力控制者的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工具之一;

第二,構建多元權利主體共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生成模式(國家層面的放權)。打破國家主導的權利分配格局,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多元權利主體共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供應制度的設計應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法性的歷程表明,只有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成充分關照了社會不同個體的生存性與發(fā)展性需求,國家政治統(tǒng)治權利對學校課程知識的合法化控制才具有穩(wěn)固的社會性根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促進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彰顯;

4.借鑒外國成功經(jīng)驗助推合法性。這是階級社會的普遍做法,外國也是政府強制推進,高度重視(書: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無一例外,各國都這樣做,我們做很合理正常,與國際社會同步

第一,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教育。對青年學生灌輸占統(tǒng)治地位階級的、所謂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己任;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大學,不但存在著向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西方式的“思政課”,并把其視為每個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而且嚴格規(guī)定這些課程必須以灌輸“西方核心價值觀”為主;

第二,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采取多元化方式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課的成效;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氛圍和環(huán)境的綜合效應,加強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的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加強聯(lián)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合力;充分發(fā)揮大眾傳媒的教育作用,尤其計算機網(wǎng)絡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與實踐生活相結合,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

第三,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應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效果才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2.

[4]張雪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第2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 信息技術;高中思政課;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1-0092-02

1 前言

高中思政課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已經(jīng)越來越顯現(xiàn)出自身的教學乏力,很多學生對于其失去學習興趣。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國實行了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試圖改變片面重視知識理解與記憶的舊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突出自己的個性。同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育的很多層面都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尤其是高中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形勢更為緊迫。這就需要高中思政課盡快與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xiàn)有效整合,實現(xiàn)高中思政課教學新的飛躍。

2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陷入認識誤區(qū)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很多學校的高中思政課教師也開始嘗試應用信息技術。雖然說信息技術與高中思政課教學的整合是時展的必然趨勢與迫切要求,但是一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由于夸大了教學作用,使高中思政課教學變成對學生的海量信息轟炸,搞得學生頭暈目眩,反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與運用。此外,一些思政課教師還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于教學課件,使教學變成一個幻燈片的放映課堂,學生就像一個觀眾,無法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從而造成教師與學生地位的混淆。

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不高 當高中思政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時候,應把信息技術做主要輔助手段來開展教學。但是,一些思政課教師的信息化素質并不夠高,無法有效實現(xiàn)二者的合理整合,以致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教學的重點內容,也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根據(jù)調查情況來看,很多高中思政課教師的信息意識不強,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也需要提升信息道德與安全素養(yǎng)。這樣的高中思政課教師無法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來為自己的思政課教學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無法提升教學效率,當然也沒有挖掘出最為優(yōu)質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不少高中思政課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忽視了其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本質內涵,即應該充分尊重并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與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政課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片面地把信息技術應用進來,通過一些教學課件來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并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而是成為課堂的觀眾,無法獲得獨立思考的機會,也無法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這樣的思政課課堂壓抑了學生的想象力與思辨力,無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3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課有效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努力提高思政課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在現(xiàn)代化教學課程體系中,信息技術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它與課程實現(xiàn)有機整合是一個大趨勢,這對于教師的信息化素質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但是,還有很多教師并不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他們無法很好地滿足當前思政課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高中思政課教師必須盡快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要樹立起信息化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應該使用并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于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高中思政課教師盡快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的信息素質結構。教育部門應該從宏觀上來建立健全相應的在職教師計算機培訓機制與計劃,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和課件制作大賽。學??梢詮奈⒂^上來為思政課教師營造一個較好的教學環(huán)境,圖書館要引入不同的書籍,讓思政課教師能夠處于一種信息化教學氛圍當中,自然而然得學會和應用信息技術這一教學輔助手段,從而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引導 在我國,思政課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但是在具體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仍然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為重視對學生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培養(yǎng)與提高,而對于學生的情感方面的目標培養(yǎng)不夠重視,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但缺乏實際的學習能力,也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鑒于此,高中思政課教師應該盡快轉變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重新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制定,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培養(yǎng)與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于思政課教學中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引導學生具備科學的價值觀,從而真正發(fā)揮出思政課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作用。具體來說,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收集更多的教學資料,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或組建學習小組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引導學生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方面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步提高,強化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成功實施素質教育。

確立好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身份與角色必須得到根本性改變,不能再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教學核心那樣,而應該讓教師成為學生思政課學習中的主導者與引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整個思政課課堂教學的主體所在。這就需要高中思政課教師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通過信息技術來收集更多的教學相關資料,制作出合適的教學課件,并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展示。這樣的思政課教學課堂,將使得學生成為主人翁,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學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對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并不再認為思政課就是死板的說教,而是一種愉快的課堂體驗。并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把教師作為思政課教學的輔導者,而不是唯一的教學者。

當然,思政課教師也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局限性,幫助學生運用好現(xiàn)代化的學習工具,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真正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舊知識來建構新的思政課知識。

4 結語

總之,在高中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讓思政課教學變得更為形象化與具體化,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思政課的時代氣息和可信度,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意識,從而切實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第3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課題組從5個層面(即課程價值、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學習狀況),通過教師座談、深入課堂、個別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貴州師范學院27位專任思政課教師對思政課教學的認可度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思政課教師對思政課教學的認可度一般,趨于良好,但沒有達到良好狀態(tài)。其中,教師認可度最高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其次是課程價值,比較低的是學習狀況、教學效果。在正常情況下,思政課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課程教學內容能夠有較好的把握,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方法,所以他們認為自己的教學是能夠吸引學生的,因而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認可度相對較高;由于教師們對所教學的課程存在認知上的不同,加上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不到位,是造成學習狀況和教學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在對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中,教師較受歡迎的比例超過75%,其中28%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能夠做到為人師表,知識廣泛,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交流,很受歡迎;有37%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為人師表,但綜合素質有待提高;18%的學生認為教師素質一般,7%的學生認為教師素質差,讓人反感。課題組后來專門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上發(fā)現(xiàn),認為教師素質差,讓人反感的原因,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能夠尊重好學生,語言表達沒有考慮到學生感受。課題組從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熟練程度、教學設計條理是否清楚、教學重點難點是否突出、課堂啟發(fā)能否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教學互動是否有效、課堂氣氛是否活躍等7個方面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態(tài)度認真,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但在“課堂啟發(fā)能否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教學互動是否有效、課堂氣氛是否活躍”等方面的評價相對較低。從總體上看,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素質較高,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待學生熱情熱心,受到學生的歡迎,思政課課堂教學有效性進一步增強,育人效果明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可歸納為“四個不高”。

第一,部分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yǎng)不高。

部分思政課教師不喜歡學習、不善于學習的最新理論成果,不去研究,對一知半解,在具體教學中就存在要么理論脫離實際,要么照本宣科,對問題僅能泛泛而談,這必然使思政課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吸引力大打折扣。同時調查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泛泛而談的課堂和教師,缺乏興趣,甚至反感,產(chǎn)生厭學和抵觸情緒。

第二,部分思政課教師思想道德素質不高。

受到社會思潮和市場經(jīng)濟負面因素等影響,部分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價值觀模糊;課堂上的個別偏激言辭和觀點偏離了思政課的價值目標。親其師,信其道。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師德師風高尚、思想道德素質高的教師更容易受學生歡迎,其課堂教學也更易受學生喜歡。

第三,部分思政課教師教學技能不高。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清楚地知道“教什么”、“為什么要教”,更要知道“怎么樣去教”。部分教師不去思考這個問題,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那自然就是教學方法單一,形式呆板,缺乏生氣。課題組曾在一次56人的學生座談會中,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98%的學生喜歡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方式多樣的教師上課。

第四,部分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不高。

部分思政課教師不安心思政課教學,敬業(yè)精神不足,把思政課教學當做是謀生的職業(yè),職業(yè)認同感淡化。一直以來,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但部分思政課教師由于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不認可自己的思政課教學,職業(yè)認同感淡化,因而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缺乏應有的工作熱情、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

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社會所獲得的有益的積極的預期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思政課課堂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反映在學生學習狀況上,學習狀況主要通過學習態(tài)度、出勤率、抬頭率、課后閱讀等體現(xiàn)出來。

第一,學習態(tài)度問題。

為了解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態(tài)度,課題組設置了“是否有必要開設思政課”、“上思政課的原因”、“是否愿意上思政課”、“上思政課遲到、早退現(xiàn)象”等四個問題,通過對貴州師范學院2014級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關于回答“是否有必要開設思政課”這一問題時,4.6%學生認為完全沒有必要,9.4%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5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30%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在問到“上思政課的原因”這一問題時,8.1%的學生回答是為了應付教師點名,10.3%的學生回答是為了拿到學分,11.6%的學生的回答是喜歡上課教師,70%的學生回答是能學到知識。在問到“是否愿意上思政課”這一問題時,27.3%的學生回答非常愿意,30.4%的學生的回答是比較愿意,35.8%的學生的回答是一般,4.2%的學生回答是不愿意,2.5%的學生的回答是非常不愿意。關于問到“上思政課遲到、早退現(xiàn)象”這一問題時,有4.7%的學生回答會經(jīng)常遲到和早退,10.6%的學生回答會偶爾遲到。大學生對學習思政課的總體態(tài)度是積極的健康的,但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機多樣,沒有用心學習等狀況。

第二,出勤率問題。

課題組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出勤情況總體良好,也有缺逃課現(xiàn)象,其中,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學院的學生出勤率有較大差異。體育、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出勤率要低于文學、教育類學生;高年級學生出勤率低于低年級學生。課題組曾對貴州師范學院2014級體育教育、藝術學、音樂學、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平均出勤率68.3%,藝術學專業(yè)學生的平均出勤率77.4%,音樂學專業(yè)學生的平均出勤率70%,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平均出勤率97%,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平均出勤率96.2%。同時,調查發(fā)現(xiàn),思政課的出勤率相對于專業(yè)課的出勤率要低,部分專業(yè)的部分學生存在想辦法逃課的現(xiàn)象,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積極性要大大低于其專業(yè)課的學習。

第三,抬頭率問題。

課題組通過問卷對貴州師范學院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有31.6%的學生回答上課時會認真聽課但不一定記筆記,18.3%學生回答上課時會認真聽課、認真的記筆記,20.1%的學生的回答是不會認真聽課,但會記好筆記,30%的學生回答是不聽課,自己在下面看專業(yè)課教材或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這與課題組通過座談和深入課堂了解的情況基本一致。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只是看出勤率,更要看學生的抬頭率。課題組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思政課的抬頭率與出勤率的差距較大。如何才能讓思政課真正“入心入腦”,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第四,課后閱讀問題。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后閱讀情況如何,課題組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18.2%的學生會認真閱讀教師指定的書籍,41.8%的學生會偶爾圖書館或者網(wǎng)上瀏覽,40%的學生從不閱讀,上述狀況可以從平時學生的讀書筆記中得到印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使其在閱讀中成長成才,使人格在閱讀中更加豐滿。思政課是應該強調學生閱讀的,但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像貴州這樣相對落后地區(qū)高校,學生本應該更多地進行閱讀,但情況剛好相反,學生的閱讀量非常有限,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反思的問題。

三、教材基本狀況

課題組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管是思政課教師,還是學生,都對思政課教材內容提出了相同或類似的問題。思政課教材內容是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組成要素。教材內容對思政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這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對思政課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進行相應修訂和調整,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但同樣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材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的問題。

思政課教學既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要能幫助學生分析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當今的網(wǎng)絡時代、信息時代、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惑,思政課教材在內容設計上應該關注到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夠指導他們思考和解決思想上遇到的困惑,這樣才能夠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思政課的價值目標。關系大學生發(fā)展的一些重要問題,應該成為思政課教材關注的內容,如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教育、網(wǎng)絡信息識別、人際關系教育、就業(yè)、學習、思想困惑等問題。思政課教材內容要更多地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和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需要,才能激起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增強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第二,教材內容的重復性問題。

重復具有強化的功能,更具有弱化的作用。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思政課教材內容重復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思政課課程之間內容上的重復;二是與中學政治內容的重復。這種重復的內容或者相似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chǎn)生厭學情緒和反感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

第三,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問題。

第4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課前新聞播報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教書育人要求很高的重要學科,她肩負著把握輿論導向,把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教育使命,向青年學子灌輸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宣傳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排斥異端思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通過學習和實踐,認為在思政課教學中增添“課前新聞播報”環(huán)節(jié),可以促使學生不斷養(yǎng)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良好習慣,樹立胸懷天下、報效國家的理想,同時可以更好地把幾門思政課有機的結合起來,彌補“形勢與政策”開課不足的現(xiàn)象,更有效地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

1“課前新聞播報”的簡述

“課前新聞播報”是指在上思政課前的10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輪換上臺播報最近一周的時事新聞,并由教師和同學作適當補充和點評,把新聞播報的成績納入到學生的思政課的成績考核之中。“新聞播報”主要是要求學生把從網(wǎng)絡、新聞媒體、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報道的新聞或自己撰寫的新聞,聯(lián)系本節(jié)課的內容,制成PPT或稿件,以小組為單位,在講臺上進行口頭新聞播報。給學生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掌握搜集、處理、學習、討論時事新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課前新聞播報”的步驟

如何順利開展“課前新聞播報”呢?準備工作很重要,先定好規(guī)則,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序進行。

第一,制定“課前新聞播報”評價表,讓學生明白“課前新聞播報”的要求和規(guī)則。如表1所示。

第二,制定好輪換報道順序。每學期的開學第一節(jié)課,向學生說明課前新聞播報的要求、意義及考核辦法,要求全體同學全員參與,而且每人每學期只有一次播報機會。此項工作可交思政課信息員或學習委員負責提前安排好,可以制定一定的原則,兩個人或三個人分成一個小組,然后按組別安排好輪換次序,在班里公布,學生按課程和播報次序組織編寫新聞播報材料,提前做好新聞播報準備。

第三,新聞播報內容的收集整理。包括新聞播報內容的選定,新聞材料內容的改編和新聞稿件的撰寫,播報內容PPT的制作等等。要求同學必須依據(jù)新聞內容的重要性、時新性、顯著性、趣味性、關聯(lián)性等原則,從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選擇播報內容,按照新聞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對所發(fā)生的事件,詳細情況等基本要素進行整理,編寫新聞提綱、改編新聞內容和撰寫新聞稿。

第四,上臺播報,點評打分。每次上課前,在班級按班級小組輪換表,由準備好的那個小組的學生上臺進行現(xiàn)場新聞播報,播報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同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播報方式,可以個人或雙人進行播報,可以站著或坐著直接口頭播報;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PPT進行圖片新聞和圖像新聞播報;在學生進行新聞播報中,要求學生仔細聽,認真記,老師也要對新聞播報的內容同學們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做好詳細的記錄,等學生播報完畢,可以邀請1~2位同學就新聞播報的情況進行進行現(xiàn)場分析,最后由教師進行現(xiàn)場點評,總結優(yōu)點和分析不足,填寫好評價表,并將按其表現(xiàn)納入平時成績。

3思政課“課前新聞播報”的作用

3.1對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貫徹落實高校思政課的課改要求?!罢n前新聞播報”還符合思政n課程改革的要求。思政課理論性非常強,學生不是很喜歡,必須加強思政課程改革,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思政課開展課前新聞播報,從學生選擇新聞、整理材料、撰寫新聞,到上臺播報,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思政課中要學的知識、原理,只有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借助每節(jié)課的“課前新聞播報”,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思政課中的相關知識點,等于不知不覺幫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鍛煉了學習能力。有的時候,學生所讀的新聞剛好是和本課知識相關,那就成了非常好的新課導入或課堂案例,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錦上添花。

(3)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是國家與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心時事,既是國家、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他們成長與成才的內在需要,開展“課前新聞播報”活動,可促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關心國事、家事、天下事,為將來融入社會擔負起國家建設重任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學生就是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時刻保持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和提高自己對社會的適應性。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榮辱興衰是與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國家的前途命運與個人的前圖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因此,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天下事,是每個公民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品質,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人是社會的人,就要知社會事。我們就是要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yǎng)并加以訓練,無論現(xiàn)在還是將來,從時事中選擇正確的觀點和認識,以積極的態(tài)度認識當今社會,用發(fā)展的觀點對待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適應將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3.2對學生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正處青春期的大學生,喜歡新事物,有“趨新”的心理需求,而思政課教材雖然不斷有改革和更新,但也不可能經(jīng)常改革和更新,所選的材料再好再實用,過不了多久也會變成“舊聞”,自然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而富有時代特色、貼近生活實際的“課前新聞播報”則能很好地彌補這一缺欠,滿足學生們“趨新”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強調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始終處于主動的、權威的地位,學生則永遠處于被動地位,根本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課前新聞播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新聞播報內容,撰寫新聞播報稿紙,通過“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罢n前新聞播報”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新聞播報的準備過程中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論證的過程,就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訓練過程。有些同學還把搜集到的新聞制成PPT課件,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就必然使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3.3對老師的作用

(1)“課前新聞播報”有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罢n前新聞播報”是由教師在教學中添加的環(huán)節(jié),并非教材之必須,可既然要做,就必須要做好,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相應的準備,教師在“課前新聞播報”中擔任的是導演角色,不是??礋狒[的,學生準備的新聞材料在讀之前,自己一定要先看看,重大的時事內容教師還要事先固定,以便隨時為學生作補充;有些可以做擴展的內容還要強迫自己多看多聽多想,久而久之就會提高教師自身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自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的教學能夠與時俱進。使教師將壓力變?yōu)閯恿?,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第5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近三十年,我國民辦高校發(fā)展迅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社會主義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探索符合民辦高校特點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思政課在民辦高校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焖侔l(fā)展,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和深化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發(fā)揮了重要貢獻?!懊褶k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普通高校一樣肩負著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1]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擔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然而民辦高校辦學歷史短,黨委黨建工作較弱,思政課在民辦高校教學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高校思政課是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體現(xiàn),肩負捍衛(wèi)社會主義政權的特殊教育使命?!案叩葘W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2]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未來,用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二、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特點

“由于民辦高校在辦學模式、辦學體制、辦學條件等方面與公辦高校的不同,民辦高校德育工作還面臨著許多一般公辦高校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情況和問題?!盵1]民辦高校的民辦特點給思政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學生特點

民辦高校學生在智力發(fā)展水平上與公辦高校學生一樣并沒有顯著差異,但民辦高校的運行機制和我國現(xiàn)行高考錄取制度決定了民辦高校的學生較公辦高校起點低一些,同為非重點本科高校,民辦高校是三本,公辦院校是二本,民辦高校在本科層次錄取分數(shù)較公辦院校低,學生素質相對公辦院校差一些,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表現(xiàn)在:第一,在思想上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個性鮮明,多才多藝,社會活動能力和參與意識比較強;第二,在學習上學習基礎較低,學習積極性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好,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第三,自信心相對不足,思想壓力大,由于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和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民辦高校學生覺得自己上的是“三流”的學校,低人一等;第四,價值取向功利化,就業(yè)壓力的增大更加強化了學生認為專業(yè)課有用,思政課沒有應用價值的思想觀念。

(二)思政課教師特點

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時間短,辦學經(jīng)驗不足,自有的思政教師隊伍年齡普遍青年化,年輕教師思維活躍,接受新知識能力強,然而這支年輕的思政教師隊伍缺乏教育教學經(jīng)驗,很多應屆生畢業(yè)生直接從課堂走上講臺,雖然學歷不低,有的也系統(tǒng)接受過理論的專業(yè)學習,但缺少指導。教師以年輕人為主,職稱也多以初級和中級為主,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合理。同時民辦高校的專業(yè)設置發(fā)展一般是以市場為導向,多以應用型專業(yè)為主,基本不會設置涉及理論一級學科及其六個二級學科的專業(yè),與一些公辦院校尤其是文科類高校相比,一方面民辦高校缺少學科背景支撐,優(yōu)質教學資源積累少,缺少教學科研氛圍,缺少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投資者從經(jīng)濟利益考慮,對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投入不足,重視不夠,進修培訓機會很少,實力較弱。

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由專兼職教師共同組成,缺乏穩(wěn)定性,校外兼職教師組織關系在原單位管理相對困難,校內兼職教師精力投入教學有限,兼職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兼職教師責任心不強,敷衍了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思政課教學模式

民辦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年輕教師教學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種是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案,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枯燥死板說教,通過“填鴨式”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灌輸給學生,另一種則是片面追求新穎的教學模式,只注重表面不注重內容,?;?,走進追求形式的教學誤區(qū)。年輕教師有意識引進新穎的教學模式,然而流于形式,為了與傳統(tǒng)說教式教學模式劃分界限,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看起來什么新穎的教學模式方法都在使用,然后沒有把握住核心內容,空有形式?jīng)_淡了教學內容,門面裝點得漂亮,卻沒有實際的價值。民辦高校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參加學術交流、學習考察和實踐活動的機會偏少,理論基礎水平不高,難以駕馭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的對策

為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針對民辦高校的特點,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為例,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一)研究思政課教學對象

思政課教學要面對兩種知識背景的學生,在授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因材施教。理工科與文科學生學習背景不同,知識能力和思維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起點不同決定了在進行思政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美國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教學。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文科學生因為高中已經(jīng)學過歷史課,掌握了基本史實,在教學中可以稍加點撥,理論上加深講解。而理工科學生的歷史知識相對薄弱,對歷史史實的了解相對粗淺,在教學中要適當加大對史實的介紹。對文理科學生教學充分考慮差異性,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否則會導致文科學生覺得《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和中學歷史內容重復,學習起來沒有興趣,而理工科的學生會覺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史都不了解,更別提從史中提煉的理論了。

(二)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建設一支思想政治和業(yè)務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具有重要的意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盵3]《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由一些沒有歷史或政治學科背景的教師教學,一些老師自己對歷史史實和理論觀點不完全了解,其理論素質和業(yè)務能力相對較差,達不到思政課應有的效果。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專業(yè)理論功底。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缺乏學科支撐,又受制于經(jīng)費投入,很少有與其他高校的教師交流學習和培訓提高的機會,專業(yè)理論功底相對薄弱。重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投入,為教師提供社會實踐和考察、學術交流的機會,提高教師的思想理論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建設一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理論業(yè)務功底扎實的教師隊伍。

(三)凸顯思政課課程特色

利用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內容中融合當?shù)貧v史文化資源,凸顯思政課課程特色,提高教學效果。豐富的課程素材、身臨其境的體會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發(fā)自內心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達到思政課的教學目的。筆者所在的安徽合肥,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近代歷史上有很多名人:李鴻章、劉銘傳、段祺瑞等,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以書本為綱,選擇合適的內容融入教學。本地歷史文化資源與課程內容結合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除了參觀考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種常用的實踐教學方法外,還可采用調查創(chuàng)作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后者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調查創(chuàng)作和小組討論前搜集資料的過程就是課程的延續(xù),是有效學習的過程。他們通過自己的切身所觀所感的史實,得出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學效果。

第6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形勢也發(fā)生了諸多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現(xiàn)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增強親和力,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

1.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識不足

如今,雖然各大高校均開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非政治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但學生往往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功能都缺乏明確認識甚至存在一些錯誤觀念。首先,他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純粹的理論灌輸,是國家為配合主流價值觀而開設的理論必修課,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教學,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正指導作用,尤其是近年來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如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更使大學生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質疑,甚至否定其重要功能,進而出現(xiàn)了很多大學里思想政治理論課曠課、雇人代課、不認真聽課甚至與老師沖突等事件,嚴重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由于大學校園環(huán)境的開放性,學生很容易受到多元化價值觀影響,在盲目的、混亂的“多元化”思想侵蝕下,主導性和非主導性的、正面的和負面的、整體的和個人的價值觀在當代大學生思想中發(fā)生劇烈的沖突。 嚴重影著大學生對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認同;第三,很多學生尤其是理工類專業(yè)的學生存在一個嚴重的認識偏向,就是“專業(yè)本位主義”的思想,之認同本專業(yè)的知識,而忽視人文社會科學,尤其對政治理論課嗤之以鼻,高校要培養(yǎng)的是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大學生中的這種專業(yè)本位主義、科技理性主義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2.教師教學存在問題

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除了學生內心的接受外還有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式等,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愈廣泛,對很多事物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與之相比,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多為任課多年的老教師,仍然以書本為主,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的灌輸教育,不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入情入理地解釋清楚學生的困惑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使學生感到理論教育與社會實際相脫離,造成了當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蒼白乏力,教學的實效性不強 。這就使得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威信度大大降低,思政課堂的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徑

1.高校要充分重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高校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的領導和老師首先要從觀念出發(fā),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程度,積極營造利于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良好的校園氛圍,可以通過校園網(wǎng)絡、期刊等宣傳思想政治知識和時代信息,讓學生時刻接受最新的時政資訊。同時高度重視軟件和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思政理論任課教師的地位,給予他們更多的科研經(jīng)費,使他們有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去研究和講授思政理論課。其次,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考試評估機制。很多高校由于對思政理論課的不重視,對于思政課的考試也大量放水,有些學校甚至沒有一定的評估形式,要想讓學生真正學習思政知識,學校管理方面就要對其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機制,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教師的理論講授轉化為學生的思想意識,最后體現(xiàn)在實踐中的,所以為了更好的達到教育效果,學校的考核應包括理論和實踐多方面的綜合測評,通過卷紙考試測試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通過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政治觀念。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分數(shù)也應在總成績中達到一定的比例,讓學生真正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

第7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 高校 思政課 參與式教學

曾明確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1],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則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高校思政課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然而長期以來面臨教學實效性不佳的問題。因此,諸如“三入”問題(入座、入耳和入腦)和“四不”現(xiàn)象(“不上課”、“不聽課”、“不重視”和“不認同”)[2],以及“學生不歡迎,教師很茫然”等都是其真實寫照[3]。切實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關鍵。中央文件早已強調要積極探索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大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并明文提倡參與式教學等[4]。本文擬就高校思政課的參與式教學問題加以探討,以期學界的重視和進一步研究。

一、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既突出教師主導地位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強調師生廣泛交流與多向互動的教學模式。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柏拉圖的“助產(chǎn)術”,杜威的“從做中學”,皮亞杰的“主動自發(fā)教學原則”,以及羅杰斯的“自我主導型”教學,都不乏參與式教學的影子和元素[5]。近年來,隨著教改呼聲的高漲,參與式教學日益受到重視。

高校思政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早已無法適應時代需求。其一,注重硬性灌輸。其直觀表現(xiàn)是教師“滿堂灌”,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抹殺,內在感受被忽視,久而久之也就“你講你的,我忙我的”。其二,教學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的單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靠教師一張嘴和一支筆,引入多媒體后則為多媒體依賴癥。教學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的單一,加之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勢必枯燥乏味??傊瑐鹘y(tǒng)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無以保障。

參與式教學可謂正逢其時。首先,參與式教學順應時代需求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6]。網(wǎng)絡信息時代使信息和知識的獲得變得簡單快捷,幾乎唾手可得。然而,大學生們閱歷不足,心智不成熟,易于偏頗和極端。他們對單純的知識傳授已不再感興趣,而渴望表達與交流,尤為期待教師的答疑解惑和指點迷津[7]。而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聆聽,而與教師一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8],學習也就變得趣味盎然。其次,參與式教學有助于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一種應試教育,不利于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于是也就有了沉重的“錢學森之問”①。但在參與式教學中,死記硬背已不再強調,而綜合素質和能力則至關重要。綜合素質和能力強的學生會脫穎而出,而綜合素質和能力差的學生也會暴露出來,對比強烈而鮮明,足以使人驚醒和奮起。高校思政課引入?yún)⑴c式教學,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梢詳嘌裕骸皡⑴c式教學是一種非常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盵9]據(jù)了解,凡是引入?yún)⑴c式教學的高校思政課,大都反響良好[10]。

二、參與式教學的設計

參與式教學實施的關鍵是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11]。在開展參與式教學之前,任課教師要做好相應的部署和安排,特別是要給全班同學闡明參與式教學的特點、流程、要求和打算。

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實際。高校思政課大都為大班教學,學生少則近百人,多則數(shù)百人。人數(shù)太多通常不利于組織教學,特別是參與式教學。但我們也可化整為零,進行分組基礎上的參與式教學[12],就是把全班同學均分為若干教學組,分別負責若干專題的參與式教學。各教學組內部進一步分工協(xié)作,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和任務。通過分組教學,我們變劣勢為優(yōu)勢,既有效破解大班教學的參與難題,又充分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分工協(xié)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可謂一舉多得[13]。

教學設計既要考慮原則性要求,又要考慮可操作性要求。第一,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是著力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二,教學設計要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教學設計要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盡可能激活課堂氣氛,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是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高校思政課通常給人以刻板僵化和枯燥乏味之感。引入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給人以別開生面之感,使課堂氣氛頓時生動活潑起來,起到聚攏人心和提振士氣的作用。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要“短小精悍”,表現(xiàn)形式要靈活多樣,但內容要積極健康。

其次是新聞快報環(huán)節(jié)。高校思政課引入新聞快報環(huán)節(jié)既與課程自身的時政性相吻合,更與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遠大抱負和胸懷相一致。新聞快報環(huán)節(jié)同樣不能占用過多時間,新聞播報要“短、平、快”。新聞快報應以時政新聞為主,課件要簡明實用,播報要清晰流暢等。新聞快報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們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對于后續(xù)教學也大有裨益。

第三是學生講課環(huán)節(jié)。這是參與式教學的重頭戲,也最具挑戰(zhàn)性。參與講課的同學首先要吃透教材并合理安排講解內容,其次要制作好課件。最難的則是面向師生,登臺講解:要舉止得體、言談大方,詳略得當,要有獨立思考和特色,要善于和臺下同學互動,要掌握好節(jié)奏和時間等。而要做到這些顯然并非易事。通過學生講課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知識儲備和學習態(tài)度等問題都會顯現(xiàn)出來。由此而來的發(fā)現(xiàn)和觸動也許能夠改變其人生。學生講課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更能起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激蕩的重要作用。

第四是知識競答環(huán)節(jié)。學生講課成效如何?基本知識是否已掌握?我們可通過知識競答環(huán)節(jié)加以檢驗和強化。知識競答要緊扣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題型、題量和命題難易度要適中,要簡單明了和易于操作等。同時,要制定好競答規(guī)則,確保競答環(huán)節(jié)公正、有序地進行。

第五是教學評論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入教學評論環(huán)節(jié),我們對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系統(tǒng)點評和總結。教學評論要實事求是,以幫助為主,但對于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敢于旗幟鮮明地批評和指正。該環(huán)節(jié)最具討論式教學色彩,有助于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14]),有助于推進參與式教學的改進和提高,屬點睛之筆。

第六是教師補講環(huán)節(jié)。學生講課難免存在一些疏漏和缺憾之處,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后續(xù)的教學補講環(huán)節(jié)中加以補充、完善、糾正和拓展。尤為重要的是,隨著學生思想觀點和好惡意識在參與中大量顯現(xiàn),任課教師就能夠在把握學生思想狀況的前提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講解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余論

高校思政課的參與式教學雖能有效調動大班條件下學生的參與性,但這種參與性又不都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積極主動參與。有些學生在參與中消極應付、敷衍了事,甚至屢屢出現(xiàn)低級錯誤和硬傷等。對于內在學習動力不足乃至根本缺失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心存主觀偏見和抵觸情緒的學生[15],參與式教學也很無奈。現(xiàn)行高校的辦學理念仍立足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無疑對參與式教學構成了深層制約和障礙。這些問題的解決仍需要社會各界的認真思考和不懈努力。還需要指出的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早已習慣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而對參與式教學存在一些不解和抵觸。應該強調的是,參與式教學并不排斥其他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絲毫沒有降低教師的作用和對教師的要求。

學生的參與性對于教學的實效性至關重要。耐人尋味的是,盡管教育界不乏參與式教學的成功實踐②,盡管中央也早已明文提倡參與式教學③,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很普遍。個中原因值得探究。首先是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應試教育相表里,而參與式教學與素質教育相聯(lián)系。盡管素質教育已呼吁多年,但應試教育依然強大,很多人習慣成自然,不愿變革。其次是重科研、輕教學的后果。各高校在實際運行中幾乎都是科研至上,加之多年來的歧視和偏見,思政課教學處于極端不利地位,這就很不利于教學創(chuàng)新。

參與式教學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重大革新。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新突破。參與式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任課教師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也需要廣大同學的認真準備和參與,更需要學校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沒有學校的政策引導和跟進,參與式教學將步履維艱,很難開展起來。因此,考核模式的相應調整顯然需要學校層面的理解和支持,以及配套措施的跟進。

注釋:

①2005年,總理探望錢學森,錢老感慨地問:“這么多年培養(yǎng)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yǎng)的大師相比?!卞X老接著又追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

②周其金:《參與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陳德欽:《高校政治理論課參與式教學嘗試》,《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2).

③2004年,參與式教學上升為中央文件明文倡導的幾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之一。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付桂軍.破解高?!案耪摗闭n“三入”問題的有效路徑:參與式教學[J].前沿,2013(13).

[3]郭姍姍.學生不歡迎,老師很茫然.部分高校政治課現(xiàn)狀調查[N].中國青年報,2007-04-23.

[4]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

[5]姚建光.參與式教學:理論建構與實證樣本[J].中國教育學刊,2011(01).

[6]胡曉紅、郭鳳志.參與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7]邢戰(zhàn)國.“概論課”針對性教學析論[J].社科縱橫,2012,(8).

[8]朱宗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與式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7).

[9]俞佳.參與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初探[J].寧夏教育科研,2008(1).

[10]徐紅梅.參與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9).

[11]鄢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與式教學方法的設計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3).

[12]林震.我們愛上這樣的政治理論課[N].中國教育報,2007-1-3.

[13]彭付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以“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第8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學生全面發(fā)展

黨的十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在總結以往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水平和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緊迫性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內容、目標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內容上注入了鮮活的思想、知識和事實材料,在進行思政課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民主法制理論課、形勢政策理論課、人文素質理論課、集體主結合作精神理論課、誠信理論課以及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道德理論課的教育。與此同時,還充實了指導高職院校生個性健康發(fā)展、人格健全完善、崇尚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擇業(yè)就業(yè)等方面的內容;理論課目標也不再僅僅注重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即主要從黨、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來談思政課教學),而是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思政課教學目標,注重開發(fā)高職院校生的潛能,進行素質理論課,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引導高職院校生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新人。在思政課教學目標、內容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下,如果教學模式仍然固守傳統(tǒng)的講授、學習、規(guī)勸、說服、強迫執(zhí)行、訓誡、獎懲等形式,那么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將大打折扣。因此,只有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當前思政課教學目標、內容變化發(fā)展的要求,才能使思政課教學具有時代性,才能使思政課教學的內容為高職院校生所接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調查

為了解當前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筆者于2012年12月對本校思政課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60份,收回問卷256份,有效問卷205份,調查內容圍繞對思政課教學意義的認識和對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因素的看法兩大部分。(1)對思政課教學意義的認識。被調查的同學在回答“在高職院校開設思政課并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有無必要”的問題中,認為“非常必要”的占28%,認為“必要”的占40%,兩者合計達到68%;認為“沒有必要”的學生僅占11%。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高達21%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開不開設思政課“無所謂”和“不清楚”。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多數(shù)同學對思政課有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tài)度。在“你認為開設思政課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多大作用”的問題中,認為“作用非常大”的占26%,“作用比較大”的占38%,兩項合計達64%;認為“作用不太大”的占28%,還有8%選擇了“對自己根本沒有作用”。可見大部分學生認為,思政課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還是有幫助的。(2)對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因素的看法。對于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因素調查方面,在問題“你不喜歡上思政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18%的學生認為是“教材內容不好”,24%的學生認為是“老師教得不好”,還有36%的學生選擇“教材內容不好,老師教得也不好”;另有22%選擇了“與教材和老師無關,主要是自己不感興趣”。在問題“你對現(xiàn)在使用的多媒教學手段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滿意嗎”中,學生認為“非常滿意”的占11.5%,“比較滿意”的占18.5%,“一般”的占

37.2%,“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占32.8%。在回答“你所在班級的思政課教學主要以什么模式進行”中,選擇“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占60.5%,選擇“課外活動教學”的占9.8%,選擇“實踐教學”的占18.8%,選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僅占10.9%。在問題“你在思政課課堂上經(jīng)常如何表現(xiàn)”中,選擇“一直認真聽講”和“從不認真聽講”的各占9%和7%;選擇“教學內容新穎,有吸引力就聽,沒有吸引力就不聽”的有

25%,選擇“老師講得好、方法靈活就聽,否則就不聽”的有

26.6%,這兩個選項都選的有32.4%。在回答“你認為直接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問題有哪些”的問題中,選擇“教學方法問題”的有51.7%,選擇“教學內容問題”的有49.2%,選擇“教學手段問題”的有“33.6%”,選擇“教學模式問題”的有28.1%,還有

11.4%選擇了“社會環(huán)境問題”。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看來,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等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時也從另外一方面反映出,當前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模式等教學策略諸環(huán)節(jié)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因此,為了促進高職生的全面發(fā)展,思政課教學亟待進行改革。

三、學生全面發(fā)展中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對策

(1)高職思政課改革模式的基本教學目標和內容。高職思政課在改革模式基礎上要求教學目標和內容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堅持教學內容“一線化”。“一線化”要求思政課教學把學生鎖定為即將走向第一線職業(yè)崗位的社會人,把教學內容定向在第一線,即結合第一線的特點、發(fā)展趨勢及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選擇并突出那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在進行理論和思想品德教育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符合第一線職業(yè)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2)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改革模式。首先是研究性教學(學習)模式。研究性教學模式本質在于使學生“學會學習”,不斷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成為適合社會需求的、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應變力的人才。其次是案例教學模式。通過向學生提供紀錄實際發(fā)生的情況或事例,即案例,組織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見解,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是問題式導學模式。問題式導學模式其目的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激活課堂研究氛圍,培養(yǎng)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壓縮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以促進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學習,主動思考。(3)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第一,學習參觀考察。到企業(yè)、農(nóng)村參觀考察,讓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沒有對本國國情的深刻了解,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第二,社會實踐。結合團委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黨的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等問題,開展主題社會實踐。第三,開設專題講座。根據(jù)實際情況開設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熱點問題專題講座和學術講座,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第四,實踐基地?;亟ㄔO要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從人財物等各個方面予以支持,雙方建立順暢的工作機制,及時溝通情況,開展活動。(4)完善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模式。第一,明確評價目的。我們需要對評價的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和自覺的把握,只有明確了評價的具體目的,思政課教學評價的實施才有了方向,我們也才有可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第二,確立評價標準。教學評價標準的確立過程就是教學活動相關方面的理想化狀態(tài)的現(xiàn)實化、具體化的過程。評價標準不合理、不全面,教學評價就不可能做到準確、全面和深入。第三,充實評價內容。思政課的評價內容應是學生熟悉并有所感受的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進行探求的興趣和欲望,并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及所掌握的觀點和方法去探求問題的答案。最后,總結評價結果。評價成果是對評價對象給以信息反饋的基本形式,是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基本依據(jù)。在總結評價成果的過程中,要堅持做到客觀、公正。

參 考 文 獻

第9篇: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職教思想。將理論學習與實際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yǎng)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

高職思政課教學沉悶、呆滯的課堂氣氛,導致對高職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難以充分發(fā)揮。為了增強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是必要性。這將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解決實際教學中所存在問題,并且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一、構建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較,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做到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今天,選擇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對于高職人才培養(yǎng)十分必要。

1.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適合學生現(xiàn)狀。當代高職生都是“90后”,高職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但由于他們對整個社會發(fā)展的認識存在片面性,部分高職生在思想意識方面消極懈怠。另外,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形象思維長于邏輯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實踐學習長于理論學習,動手能力長于動腦能力。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講授思政課,教學效果較差?!袄韺嵰惑w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融于一體進行組合教學,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能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提高實效性。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基本上是理論教學而很少有實踐,即使有實踐往往理論完成很長時間,才進行實踐教學,甚至跨學期,這樣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對以往學習的理論知識的記憶所剩很少,致使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袄韺嵰惑w化”教學在這方面顯示了其合理性,因為教學信息的傳遞具有同步性,知識傳授要與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融于一體,并進行了有機組合,同步進行。不同教育專題要通過“實踐探究”、“行動體驗”、“走進企業(yè)”、“走進生活”、“走進社會”等教育活動形式,把課堂延伸到社會,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品德養(yǎng)成和職業(yè)教育相結合,做到知行統(tǒng)一,真正做到思政教學突出社會實踐教育。

3.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黑板為中心”,“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性,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讓學生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袄韺嵰惑w化”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真正做到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構建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途徑

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借鑒高職其它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高職思政課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構建課堂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課堂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兩種具體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之間搭建了一個教與學的平臺,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保證在學中求樂、在樂中求學。

1.課堂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課堂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理論中有實踐,實踐中有理論的課堂教學模式。

高職思政課課堂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改變了以枯燥的理論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法。

高職思政課課堂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生將人文素質、專業(yè)素質和綜合素質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更有利于學生走向成熟。

2.課堂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高職思政課課堂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將思政課延伸到校園和社會。通過“行動體驗”、“走進校園”、“走進企業(yè)”、“走進生活”、“走進社會”等教育活動形式,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品德養(yǎng)成和職業(yè)教育相結合,做到知行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情感、貼近高職學生思想實際、貼近職業(yè)教育原則。

首先是高職思政課校園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校園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通過校園人文環(huán)境建設、校風學風建設、校際交流進行思政教學。另外高職院校內學風校風的建設也很重要,應該加強學校班級之間的有效溝通,優(yōu)化校風學風,形成優(yōu)良的校園環(huán)境。思政教學還要進行校際交流、資源共享、加強合作,借鑒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寶貴經(jīng)驗,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方面取得新進展,共同推進思政課的改革,帶動各高職院校思政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協(xié)力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