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和專業(yè)英語的區(qū)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基礎英語;專業(yè)英語;藝術專業(yè);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22-02
一、藝術專業(yè)英語學習現狀
當今社會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而英語以其特有的國際通用語言的地位,在當今和未來社會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我國藝術專業(yè)學生由于高考時過分關注專業(yè)成績,忽略文化成績,導致英語基礎弱,進入高校之后的英語學習更加跟不上課程進度,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在英語等級考試,專業(yè)發(fā)展以及就業(yè)問題上因為英語水平不高而造成的遺憾比比皆是。歸根結底,是因為高校中藝術專業(yè)的英語學習課堂上,存在著嚴重的教與學的矛盾。
二、高校藝術專業(yè)《大學英語》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的比較
在高校中,英語學習包括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兩方面?;A英語通過《大學英語》課程完成,專業(yè)英語通過《專業(yè)英語》課程完成,現將兩個課程進行比較以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1.課程性質及開設時間?!洞髮W英語》課程是高校本科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而《專業(yè)英語》則定位于專業(yè)基礎課?!洞髮W英語》的教學時間一般為一至四個學期,而《專業(yè)英語》一般安排在《大學英語》修完之后,在第五學期。一般院校之所以這樣安排課程開設時間,是因為《大學英語》是公共基礎課程,大學生在大學四年需要完成四冊《大學英語》的學習,達到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英語水平,而對于藝術生來說,需達到高等院校英語應用能力測試合格水平?!秾I(yè)英語》安排在《大學英語》之后是因為考慮到藝術生能在大一和大二兩年打好學習英語的基礎之上進行與專業(yè)知識結合緊密的《專業(yè)英語》學習。其實實際情況不然:藝術生在高中階段忽視英語學習,英語基礎不牢靠,進入高校學習后,大學英語難度更上一個臺階,需要在高中英語學習基礎上進行,然而藝術生在基礎不牢的條件下進行英語學習,吃力且無明顯的效果,這就使得藝術生挫敗感更強,更加懼怕英語,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對英語形成了抵觸心理。
2.課程大綱、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比較?!洞髮W英語》的課程大綱是根據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而制定的,一直以來,我國大學英語的重點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而不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yǎng)和控制上,也不強調以人為本教學,卻是以教師教學方便為本,設計一個大綱一套教材教學,卻忽視了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本人。自2004年以來,我國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新《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新《課程要求》將大學英語分為三個層次: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區(qū)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實行摸底考試分班,分級教學分級考試。分級教學只是第一步,但是分級教學并沒有達到很理想的效果。對于藝術生來說,學校并沒有一個專門針對藝術生的課程要求。藝術生所用的教材與其他文理本科專業(yè)教材一樣,其難度大大超過藝術生所承受的能力。而藝術生也使用同樣的教材并要求通過高等學校英語能力測試或是學校組織的期末考試。在全國大多數高校里,并沒有特別為藝術生定適合他們水平的教材,所以在藝術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與學矛盾尤其突出?!秾I(yè)英語》是大學非英語專業(yè)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涉及專業(yè)領域的英語教學課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英語教學是分兩個階段來完成,即基礎階段和專業(yè)英語階段。專業(yè)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后續(xù)課程,作為一門選修課程,保證了學生后兩年的英語學習的延續(xù)性,是大學英語更進一步的重要性環(huán)節(jié)?!秾I(yè)英語》的學習側重于英語的使用及在專業(yè)領域的實用技能培養(yǎng)。學生通過英語的使用來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尤其是翻譯與閱讀能力。藝術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已經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矛盾,何談教學要求更高的《專業(yè)英語》課程學習?藝術專業(yè)對外交流日益頻繁,人們認識到了專業(yè)英語人才的缺乏,而藝術生的基礎較弱,造成了社會需求與供給的不平衡。
3.課程設計模式的比較。一般來說,課程設計模式有三種:以語言為中心、以技能為中心以及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洞髮W英語》的授課模式一般是以語言為中心進行的課程設計,即盡可能地把“目標需要”分析所得到的語言項目變成ESP課程的內容;《專業(yè)英語》的授課模式一般是以技能為中心或者以學習為中心,即通過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或者通過動態(tài)過程強調學生的學習方法。相比之下,以語言為中心的設計模式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課程設計模式,這種設計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以技能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強調語言各技能所起到的作用,相對于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也有一定局限性。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關注到學習者與外界一切因素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三、關于藝術專業(yè)的英語課程設置相關思考
根據上述比較,筆者認為藝術專業(yè)英語課程可以根據藝術專業(yè)以及藝術生的特性針,有針對性地開設基礎英語教學及專業(yè)英語教學,從藝術生藝術專業(yè)就業(yè)方向考慮,在教材,教法及教學手段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
1.優(yōu)化課程時間及學時的設置。建議《專業(yè)英語》課開設于第四學期,即《大學英語》所開設的最后一個學期,這樣藝術生有一個頻繁接觸英語的環(huán)境,對于《專業(yè)英語》課程的興趣會提高一些。關于學時方面,可適當加大《專業(yè)英語》課程的學時。
2.加強教材的建設。教材建設包括教材的選擇和教材的整合以及開發(fā)校本教材。針對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以及專業(yè)特性,可以和文理科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難易程度上適合于藝術設專業(yè)學生的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教材,可以選擇不同版本教材的內容,適當加以整合。再者,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開發(fā)適合地方高校專業(yè)的校本教材。
3.改善課程設計模式。課程模式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需求來進行設計。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是不同的,有些只是為了基本的英語課程考試,有些為了就業(yè),有些為了出國及專業(yè)發(fā)展。根據不同地需求來進行課程模式設計,是比較合理的。
參考文獻:
[1]Marianne Celce-Murcia.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北京:外語與研究教育出版社,2006.
[2]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3]劉慧莉.試談ESP的課程設計問題[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2).
【關鍵詞】 高校;藝術類本科;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模式
一、引言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分為三個類別:普通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專門用途英語(ESP)和通識教育類英語(EGE)。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自2001年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重點已經從突出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計算機和網絡轉變?yōu)橥ㄗR教育類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上。然而,藝術類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并不能在達到“一般要求”的基礎上開展通識教育課程和專門用途課程,改革進程遭受阻止。尋找可行的改革模式已經迫在眉睫。
二、文獻綜述
目前我國大學生入校英語水平不斷提高,許多高校大學英語學分壓縮,如北大、清華、復旦從12個學分被消減到6-8個學分,不少學校如北京交大,上海同濟規(guī)定學生在通過四級、六級或校內考試可以免修或部分免修大學英語課程。但這并不代表大學英語即將消亡,而是在原有的基礎英語教育的基礎上另外開設大學英語的后續(xù)課程。
我國大學英語的發(fā)展趨勢有兩種看法:一、“基礎英語+通識教育”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模式。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學召開“全國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成果暨外語同時教育與課程設置高層論壇”,會議提出“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重點就是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推廣同時教育”,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已采用這種課程設置模式。二、“基礎英語+ESP”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模式。秦秀白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國高校的英語教育的主流應該是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路儉明認為,中小學教學階段應該打基礎大學和研究生的教學,則應定位在偏重于學術或特殊目的需要的教學上。楊惠中則稱,“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就是專門用途英語”。
然而,以上兩種課程設置模式都是基于學生入學英語成績較高的基礎上,對于高校中的藝術類專業(yè)很難實施。以河南省2011年高考錄取分數線為例,一本文科、理科錄取分數線分別為562、582,而體育類為372,美術類334,音樂類只有309。高校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目前并沒有有效可行的實施模式,因此,基于該部分學生的學習現狀及特點建立切實可行的課程設置模式迫在眉睫。筆者在河南省的兩所高校藝術類專業(yè)學生中開展問卷調查,進行需求分析,同時結合“GEP+ESP”的課程設置模式建立適用于該層次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模式。
三、問卷調查
1、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隨機抽取平頂山學院、洛陽理工學院5個專業(yè)13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涉及體育、音樂、藝術設計、戲劇影視文學和漢語播音與主持5個專業(yè),考慮到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熟悉程度,選取的調查對象皆為二年級學生;二是隨機訪問承擔藝術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的20名教師,年齡26至45歲,職稱涵蓋副教授、講師及助教。
2、實驗方法:訪談
(1)對學生的訪談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a.你對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滿意嗎?
b.你認為你的英語水平在大學期間提高了嗎?
c.你學習英語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d.你希望英語課堂上加入專業(yè)英語的相關知識嗎?
(2)對教師的訪談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a.你對目前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現狀滿意嗎?
b.你在英語課堂上涉及過專業(yè)英語的知識嗎?
c.你可以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嗎?
d.你開過選修課程嗎?如果有,是什么?
3、調查結果
(1)對學生訪談的調查結果。當問及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是否滿意時,37.1%的學生選擇不滿意,,對于英語水平是否在大學期間提高這個問題,31.6%的學生選擇了“不僅沒提高,反而下降了”,34.5%的學生選擇了“短暫性提高,但很快又回到起點”,只有少數的同學認為有所提高。關于學習目的,93.7%的學生選擇“期末考試”、“四、六級考試”,12%的學生選擇“考研”,這與學校的相關要求密不可分。被調查的學校都屬于新升本的二本院校,為有效提高在校生的整體學業(yè)層次,會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對學生有不同的分數規(guī)定。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習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在回答“你希望課堂上加入專業(yè)英語的相關知識嗎”時,89.5%的學生希望加入跟自己專業(yè)相關的英語知識。學生表示,加入部分專業(yè)英語的內容會提高知識趣味性,對以后的工作、研究都有幫助,但同時又害怕過于專業(yè)難易理解。
(2)對教師訪談的調查結果。調查發(fā)現,參加訪談的20名教師中23%的教師對大學英語目前的課程設置現狀不滿意,13%基本滿意。他們認為,藝術類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氛圍不濃。當問及是否認為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加入專業(yè)英語的部分內容時,僅有62%的老師認為有必要,13%的老師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專業(yè)英語應該由專門教師負責任課,兩者應區(qū)別開來。當問及是否在課堂上涉及專業(yè)英語的知識時,20位教師中只有2名。82%的教師認為自己短期內沒有能力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
由此可見,平頂山學院及洛陽理工學院承擔藝術本科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現狀應該得到改變,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也迫在眉睫,但沒有意識到普通英語教學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也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教改思路,對自己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信心不足。
四、課程改革模式
1、師資培訓
從以上的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可見,在藝術類本科中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然而師資尚且不十分完備。因此,有效實施以“普通英語+專業(yè)英語”為主導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前提條件是建立完備的師資隊伍。首先,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在教學對象范圍內確定感興趣的專業(yè),認真學習該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其次,學校教學管理者應該堅持“教師自學與互助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加強大學英語教師與專業(yè)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互助。
需要強調的是,鑒于藝術類本科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特性,在針對該部分學生實施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時要平衡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兩者之間的關系,建立以基礎英語為主、專業(yè)英語為輔的教學體系。因此,師資培訓的內容也應僅局限于某個專業(yè)的淺層知識上,過度深入會給任課教師造成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會使大學英語課堂的重心偏離,不利于學生整體英語基礎的夯實和英語水平的提高。
2、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為藝術類專業(yè)本科生制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時,應充分考慮到該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作為藝術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應定位為一般要求。針對該部分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要基于這個特點制定教學大綱。平頂山學院作為新生本的二本院??紤]到普通本科與藝術本科生的英語成績差異與學習特點的不同,在制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時已經做了區(qū)分,但是如果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必須將教學大綱進一步修訂和細化,將整體的教學目標打入每個學期的具體教學計劃中,進一步明確、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教學大綱的指揮棒作用。
3、“3+1”課程改革模式
結合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藝術類本科生的英語學習特點,針對該部分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重點應該是建立“3+1”的課程設置模式?;A英語與專業(yè)英語合理的課時比例是3:1。利用大學英語四分之三的時間開展基礎英語的教學,目的是鞏固學生高中所學英語知識,夯實語言基礎,進而學學英語的相關內容,不斷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的“一般要求”。此外四分之一的時間用來進行專業(yè)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指導學生積累知識,為今后的工作或進一步的學習做準備,同時提高學生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在藝術類本科生中實施“3+1”的課程改革方案時要將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進行適度糅合,在基礎英語課堂上融入專業(yè)英語的內容,而不是生硬地用三個學期教授基礎英語,一個學期教授專業(yè)英語,這樣不利于在這部分學生中有效開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五、結語
為了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國內高等教育領域正在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近年來,雖然藝術類本科的學生人數在不斷攀升,但是大學英語教改的中心仍然是普通本科,而針對高校中占有相當大比重的藝術類本科生的研究尚處初級階段。在藝術類本科中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模式的改革,應從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實施,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手段,教學進度,師資配置等方面入手開展。
在藝術類本科生中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同時豐富教學發(fā)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制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的因素分析[J].外語研究,2010.02.
[2] 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3.04.
[3] 陸儉明.2010年中國外語戰(zhàn)略論壇大會致辭[R].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4] 楊惠中.EAP在中國:回顧、現狀與展望[R].中國ESP研究高端論壇,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
[5] 杜詩春.我的雙語教育[J].外國語,2004.01.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教改;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1-0038-1.5
獨立學院自創(chuàng)辦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大部分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都是參照國家普通全日制本科大學英語的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但是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如果仍按普通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進行授課,無法滿足學歷教育和學生個性發(fā)展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更無法滿足社會對較強的外語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對大學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課程進行改革和優(yōu)化,全面提高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和廣大學生英語綜合實際應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
一、課程體系改革的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意見較大的一點就是大學生在學完十幾年的英語課后依然是說不清,講不透,對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的批評最后可歸結為一點,大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體現不夠。另一方面,對于一般大學而言,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要求相對要低。但重點仍應該放在加強學生的聽、說與交流能力上,強調英語的實用性!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更要盡可能地突出學習者的參與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師作用的指導性以及教學方式的實踐性。其核心是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實用性英語教學可在教學安排、授課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核要求等環(huán)節(jié)上得到具體體現。學生應該接觸、理解足夠多的語言素材,以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課堂教學應最大限度地接近語言應用的真實環(huán)境,將當代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和社會生活有關的話題作為教學主題,寓文化素質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寓語言教學于信息交流之中。
二、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原則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大學英語教學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習者進行更多的、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部分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較弱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缺少實踐機會以及明確要求。因此,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在語言實踐及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適宜性問題。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間,其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容要有所區(qū)別,即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適宜,即適宜于教學對象的需要,適宜教材的要求,適宜實際工作中使用語言的需要。
英語教學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強調所選擇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有效性包含了三個要素:一是所教授的內容是可理解的;二是這些內容經過實踐是可掌握的:三是所采用的教授方式是可操作的。
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就是一種把握自己學習的能力!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是外語的課堂里,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鼓勵自主學習,這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者應該有機會根據他們自己的風格及偏愛來學習。
三、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實踐
課程設置為“綜合英語+視聽說+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特色選修課”四大模塊。第一模塊為綜合英語,其目的是使學生繼續(xù)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提高學生的讀、寫、譯能力。第二模塊為視聽說英語,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頭交際能力。第三模塊是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根據各人的特點、水平、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決定各自的學習進度,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逐步實現從學習依賴到自主學習的過渡。我學院配備了大學英語數字化聽力語音室等自主學習設施,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學習時間、學習風格進行不同形式的聽說自主學習和訓練。以多媒體技術為依托,每天開放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并配備相應的大學英語指導教師進行現場輔導,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得到較大的提高。第四模塊是以行業(yè)能力為導向,開設專業(yè)英語必修課和選修課?!洞髮W英語》屬于基礎課程,是專業(yè)英語課程的重要鋪墊,為學生的外語技能打下基礎,是以行業(yè)能力導向改革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
實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采用滾動淘汰制組班。分級教學是近幾年大學英語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因人施教的理念倡導下的研究成果之一。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分級教學更是勢在必行。我校教學改革實驗為期兩年,分兩個階段進行。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教改的第一階段。2010年7月至8月對此次教學改革進行了前期準備,主要側重于教學模式改革,領導組織改革調研、軟硬件建設、課程藍本選定、受益學生的確定等方面的工作。教學改革第一階段的工作重心是:通過入學摸底考試和高考入學成績對2010級和2011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進行重新編班,實施分級教學,每級學生各分出10個A級班,10個B級班,全部納入試點范圍。授課模式為在多媒體教室上讀寫譯課,在數字化語音室進行聽說自主訓練。作業(yè)形式為:綜合訓練筆頭作業(yè),口語話題作業(yè),自主聽力作業(yè)。該項目已于2011年9月進入第二階段,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繼續(xù)推進改革。經過兩個多學期的教學實踐,根據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管理,成績上升的B班學生根據自愿原則可以進入A班學習,A、B班不及格的學生必須分別降入B、C班學習,升降比例大概在全班學生的10%左右。
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突出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趣味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明確規(guī)定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則,挖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面的潛能。因此英語教學徹底結束了以往大學英語教師背著錄音機教學的“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支粉筆兩條腿”的時代。多媒體教室大大豐富了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廣大教師借助教材提供的多媒體光盤、多媒體教學課件和網絡課程,更新教學手段,利用影視片段、英文歌曲等資源導入課文,大大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形式。
加設專業(yè)英語選修課,以行業(yè)能力為導向,為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鋪下寬厚基礎。獨立學院學生在二本線以下??凭€以上招生錄取,學生的錄取分數有一定差異,但培養(yǎng)的目標仍是本科層次人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眾性”本科層次人才,既有一定的本科生層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又具有相對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素質。大學英語屬于基礎課程,然而又是各專業(yè)在高年級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的重要鋪墊。如何把在低年級階段的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英語掛鉤,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從事本行業(yè)工作所需的外語技能有的放矢地打下基礎,這成了我們以行業(yè)能力為導向改革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考慮。我們率先在某些專業(yè)如國際貿易、計算機專業(yè)的基礎英語教學中融合與畢業(yè)生今后從事外貿行業(yè)和計算機軟件的專業(yè)英語課程,強化其行業(yè)技能,在第三學年作為必修課開設“外貿英語口語”和“計算機專業(yè)英語”供學生研修。此外,與大學英語同步,我們在大學一、二年級階段為全校學生開設外語類文化基礎公選課,如“英語聽力技能培養(yǎng)與訓練”、“英美文化介紹”、“英文原版影視賞析”等,大大拓展了學生的外語學習空間和視野,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必要的外語基礎。
開展學科競賽,強化考證考級,為選拔高精尖外語人才營造氛圍。學科競賽對于促進相關學科的教學毋庸置疑。學科競賽也是提升一個學校實力,尤其是為獨立學院贏得與二本學校相同聲譽的重要載體。良好的學科競賽機制,便于在學生中造就你追我趕,爭創(chuàng)第一的學習氛圍。相對于文科類其他學科,大學英語的各級各類競賽相對豐富。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既有良好的發(fā)展機遇,又有嚴峻挑戰(zhàn)。同時,教師應不斷地改變教學思路,積極主動地尋求與之適應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的改革和不斷創(chuàng)新,加快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任榮.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6):70-73.
[2]羅立勝.以實用性英語教學為基點促進大學英語教學體系改革[J].外語界,2003(1)22.
[3]楊春慧.試論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的特點[J].外語電2000(1):46-471.
[4]夏紀梅.現代外語教學理念與行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聽力學;專門用途英語;分級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73-02
隨著各行業(yè)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頻繁,要求各領域的專業(yè)人才具備相應的外語應用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各高校應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yè)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wěn)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盵1]要求高校在開展通用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開設各專業(yè)的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但是目前專業(yè)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分級教學的方法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初見成效。但是分級教學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少有報道。本文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教學為例,探討分級教學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我國大學專業(yè)英語的教學現狀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特定目的和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2]專業(yè)英語是屬于ESP其中的一種。目前我國對專業(yè)英語的定位大概分兩種情況。商務英語、醫(yī)學英語和新聞英語等這些具有行業(yè)英語特點、對專業(yè)知識背景要求不是很高的課程主要由大學英語教師開設;而科技英語、生物英語和法律英語等專業(yè)性較強的課程則主要由專業(yè)教師開設。行業(yè)英語和專業(yè)英語的區(qū)分,不僅僅是兩者的專業(yè)性強弱不同,它們目的也有所區(qū)別:前者要求掌握行業(yè)基本知識,從而能用英語很好開展本崗位工作,應用性更大一點;而后者主要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yè)領域中的詞匯、句法和篇章結構,能閱讀和寫作專業(yè)相關文獻,學術性要更強一些。[3]本文要探討的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正是屬于后者。
目前,我國專業(yè)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校對專業(yè)英語教學不夠重視,組織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學評估缺失。課程設置不合理。任課教師能力參差不齊。缺乏合適的教材。缺乏統(tǒng)一管理和組織測試。[4]此外,教學形式過于單一,絕大多數專業(yè)英語課的授課內容是以翻譯為主,教學手段滯后,聽、說、寫訓練難以開展。加之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不一,這種學的要求和方式并不能使每個學生專業(yè)英語應用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分級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分級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取分級、分層、分類的教學管理措施,注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近年來分級教學的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逐漸得到應用。[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以及各高校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边@一闡述為分級教學提供了依據和有力的政策支持。[5]因為以往教學過程只能關注學生的總體水平,教學過程中,也只有基礎較好的學生才會主動參與、配合教師教學,基礎差的學生往往會被忽視。時間長了,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基礎特別好的學生也會因為無法實現自我超越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只有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的分級教學,才能是有效的教學,才能有助于學生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三、聽力學及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概述
聽力學是研究人類生理和病理條件下聽功能的科學。涉及聽覺功能評估,聽力障礙的診斷、治療、康復,以及研究環(huán)境因素對人耳危害等方面的內容。根據2006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聽力殘疾人口高達2780萬人,7以下兒童80萬人,每年有3萬新增的新生兒有聽力殘疾。我國需要聽力服務的人數如此巨大,但是我國專業(yè)的聽力從業(yè)人員還不足1萬人。[6]為了滿足行業(yè)需求,我國多所高校已經開設了聽力學專業(yè),培養(yǎng)聽力學及相關領域從事耳聾預防、聽力言語康復、教學、科研及助聽、聽力設備的研發(fā)等高級專門人才。
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聽力與言語科學系旨在培養(yǎng)聽力與言語康復專業(yè)學生在聽力與言語康復專業(yè)領域里獲取前沿信息以及從事學術交流的能力而開設的英語課程。該課程在學生已學習過相關的專業(yè)課程后開設。課程以聽力學專業(yè)內容為主線?;谝耘囵B(yǎng)學術交流為目的的聽、說、讀、寫、譯的訓練貫穿于每章的教學內容。
四、分級教學與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教學相結合
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聽力與言語康復專業(yè)本科生為例,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學生英語基礎差異明顯。50%的學生仍未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5%的學生已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按照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統(tǒng)一設計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教學并不能調動學生學習專業(yè)英語的興趣。英語基礎差的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對于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會認為沒有挑戰(zhàn)性,無法實現自我突破。根據往屆學生反饋的結果,在學習結束后收獲甚少,對聽力學專業(yè)英語的應用能力沒有得到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分級教學的方法應用到聽力學專業(yè)英語教學當中。從兩個維度進行分級:(1)按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從高到低把學生分為A、B、C三級。(2)給每級分別設定多級階段性目標。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的設置也要對應不同層次的能力要求來設計,如詞匯讀寫、短文閱讀翻譯、聽說訓練等多個教學部分。保證100%課堂參與率。例如,對于A級學生,他們基本已經具備基礎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在第一個階段我們會著重培養(yǎng)他們專業(yè)英語的表述方法,怎樣用專業(yè)英語的邏輯去表達觀點;而對于C級學生,有些連簡單的單詞都不會讀的學生,我們第一個階段會著重訓練他們讀寫專業(yè)術語的能力;對于B級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是在掌握專業(yè)術語讀寫基礎上培養(yǎng)其閱讀理解能力。在每個階段學習達標后再進階到下一個階段。這樣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都能保持學習的熱情,最終每個學生在聽力學專業(yè)英語的聽、說、讀、寫、譯方面都實現了自我突破。在期末考核中按照聽、說、讀、寫、譯的要求采取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良好(80分以上)以上比例達到44.44%,中等(70―79分)達到38.89%。
五、結語
分級教學是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采取分級教學的方法,既照顧了起點較低的學生,又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發(fā)展空間。在客觀條件不允許一對一教學的情況下,采用分級教學無疑是提高教學效果最理想的解決方法。分級教學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給專業(yè)英語教學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要求(修訂本)[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徐丹.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相結合之初探[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80-82.
[3]蔡基剛,廖雷朝.學術英語還是專業(yè)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06):47-50.
[4]熊曉春.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02):32-34.
[5]張廣酃,吳斐.差異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探討和分析[J].科技信息,2009,(15):196-197.
[6]劉彥君.中國聽力學教育新模式――在線教育[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6,(01):15-16.
The Application of Graded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of Audiology
LI Miao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20,China)
關鍵詞: 高職英語模塊教學應用
1.引言
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兩段式”,即前三個學期開設大學英語基礎課,第四個學期某些專業(yè)開設專業(yè)英語課,這種教學模式已不適應高職辦學規(guī)律的要求,無法突出高職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本位的教育理念;無法體現解放思想,突破傳統(tǒng)辦學的思維。為此,本院應用外語系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改革,在通過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嘗試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實行分模塊教學,即第一個學期開始就以專業(yè)為模塊進行英語教學。這里主要對電子信息模塊即電子專業(yè)的英語教學方案進行探討,以論證英語分模塊教學的可行性。
2.模塊教學
“模塊”來源于英語中的module和modular兩詞。module是名詞,原意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標準砌塊,如尺寸一律的磚塊。modular為形容詞,通常譯為“模塊化的”、“模塊的”,意思是一個完整的程序由若干個獨立并可以分解的“組件”(模塊)組成。
模塊是計算機中的詞匯,計算機字典中解釋為“能與其他部件一起使用的組裝功能硬件”或“程序的一部分,能執(zhí)行某一特定功能”,即模塊既與計算機硬件對應,也與其軟件對應。模塊這個詞匯已被廣泛遷移,根據其功能的不同或使用環(huán)境的不同,分出各種不同的模塊,如腦功能模塊、課件模塊等,把它遷移到教學之中,則成為模塊教學。
模塊教學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學理論下構建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有確定功能、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手段的有機融合體的教學模式。模塊教學可大可小,大的稱為中觀模塊教學,小的稱為子模塊教學。一個子教學模塊相當于一節(jié)課中的一個教學單元,一節(jié)課投放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子模塊教學,一個中觀模塊教學可投放在幾節(jié)課中。它是從職業(yè)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將內在邏輯聯(lián)系緊密,對學習方式和要求及教學目標相近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強調能力本位,重視專業(yè)差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模塊教學內容進行機動靈活的取舍,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從而使模塊教學更符合高職院校各個專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更符合市場需求和課程銜接的規(guī)律。
3.如何實施英語分模塊教學
雖然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在不斷地改革,并提倡雙語教學,但是大學英語與專業(yè)英語仍然缺乏銜接,直接過渡導致學生基礎不牢,難以消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模塊教學,從第一學期起就實行分模塊教學,根據模塊需求教授基本的基礎英語,為學生學習專業(yè)英語打下基礎。但是如何實施分模塊教學卻是我們所面臨的難題,在此,我們以電子模塊的英語教學為例,提出幾點構想。
3.1準確定位培養(yǎng)目標
高職電子專業(yè)是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電子應用技術型人才,具備較扎實的電子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思維活躍、工程應用能力較強,能從事電子產品及設備的制造、安裝調試、維修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產品開發(fā)能力。其就業(yè)崗位主要面向社會各電子企業(yè)單位的電子產品、設備的安裝、調試、銷售、維護等工作崗位;從事電子項目開發(fā)等工作。為了滿足企業(yè)對上述崗位的資質需求,要求職教培養(yǎng)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s)、能力(Ability)和素質(Other Characteristics)達到與企業(yè)的需求基本一致,所以電子模塊的英語教學就必須以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本位,準確定位培養(yǎng)目標,也就是將上述崗位所應具備的英語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模塊教學方案的制定必須以其為依據,在觀念、定位和途徑上有新的突破。
3.2科學設置課程教學內容
模塊教學是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培養(yǎng)目標,與傳統(tǒng)的教學的課程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不以學科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內容,不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而是從職業(yè)活動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來組織教學內容,強調能力本位和知識的“必需、夠用”。
根據高職高專電子專業(yè)就業(yè)崗位所需的英語知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目標,將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即根據就業(yè)崗位對英語口頭的和書面的需求,每一崗位確定好不同情景進行任務教學,我們做了如下構想:
第一模塊針對從事通訊系統(tǒng)和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安裝工作的崗位。可以設置產品設計、生產情況匯報、產品安裝等情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介紹產品設計、介紹生產流程、介紹產品的安裝順序等,與此同時,要能看懂產品設計報告、用英文填寫生產情況報表、填寫保修卡等。
第二模塊針對售后服務工作的崗位。設計出客戶接待、產品保障排除等情景,讓學生用英語詢問客戶遇到的問題、向顧客介紹常見產品故障排除方法等,并能用英語簡單記載客戶產品故障等。
第三模塊針對電器產品營銷工作崗位。我們可以設計公司介紹、產品介紹、業(yè)務洽談等情景,讓學生用英語簡單介紹公司基本情況、向顧客推薦產品、進行價格等業(yè)務洽談,同時,學生還要能用英文撰寫公司簡介、產品介紹、審定與簽訂合同。
3.3合理更新教材
目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基礎教學使用的教材很多,但是這些教材都注重的是基礎教學,有的內容太陳舊,與現代社會脫節(jié),有的內容過于深奧,篇幅過長,并且基本沒有體現出專業(yè)特色;而專業(yè)英語的教材又太過于專業(y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實施模塊教學的時候,就要依據時代的進步、就業(yè)崗位對英語不斷變化的需求,編寫教材。比如說,電子模塊英語教材的編寫也應以情景和任務交際為依托,詞匯、文章等都要體現專業(yè)特點,但又不能太過專業(yè),要區(qū)別于專業(yè)英語教材,應以電子專業(yè)一些常見的語法現象和構詞法為基本知識,逐步增加專業(yè)英語詞匯的積累,使學生能根據崗位情景進行簡單的專業(yè)英語方面的交流。
3.4科學考核
之所以說模塊教學機動靈活,不單單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在學生更關注的成績考核方面也有表現。因為我們根據崗位情景設置任務,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英語學習,這樣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就有很多進行實際操練的機會。教師可以以小組進行任務分配,并對每組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記入期末成績。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小組協(xié)調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可以全面考核學生的能力。而不再是一次考試決定學生的水平,可以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關鍵詞]大學英語 中學英語 大學新生 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3-0021-02
英語文明的標桿效應,使得英語成為很多非英語國家活到老、學到老、考到老的特有語種。中國人在大學階段(從???、本科到碩士、博士)乃至以后工作考核、職稱評定都要學英語、考英語。同樣是學習英語,大學階段與中學階段有很大不同,大學生應該用新觀念、新方法來學習英語。
一、正確認識大學英語的特點
大學英語是大學階段公共英語課程的統(tǒng)稱,它與大學里的專業(yè)英語是相對而言的,在狹義上主要是指本科綜合性的公共英語,在廣義上還包括??频摹案呗氂⒄Z”以及碩士生英語、博士生英語等。本文說的是狹義的大學英語。
大學英語的特點在以下幾個區(qū)別中體現出來。
第一,與中學英語相比,大學英語是英語課程的一個飛躍。這主要體現在:大學英語不僅內容更豐富(視野更開闊)、水平要求更高(學習難度增加),而且學習目的也發(fā)生了變化,就是從以考試為主變?yōu)橐苑e累應用為主。大學沒有強制的升學考試,包括英語在內的所有課程學習都相對愉悅和輕松。
第二,與高職英語相比,大學英語強調基礎性和綜合性,教學主要是為培養(yǎng)復合型和理論研究型人才服務;而高職英語注重職業(yè)性和實用性,強調“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原則,“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方針,教學主要為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人才服務。
第三,與專業(yè)英語相比,大學英語具有基礎性、全面性,專業(yè)英語則具有專業(yè)性、職業(yè)性。這里的專業(yè)英語主要有“計算機英語”、“電子英語”、“商務英語”、“汽車英語”、“法律英語”等。一般來說,學好大學英語是學好專業(yè)英語的前提,不學好大學英語,專業(yè)英語不可能學好。
二、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在學習方面有什么不同
如前所述,大學英語是中學英語的升華和飛躍,兩者的學習在很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一)學習目的不同
中學英語學習的直接目的,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升學考試;大學英語學習也有考試(主要是通級考試、課程考試和考研考試),但應用性的目的更加明顯。大學里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為專業(yè)英語學習服務?;趯W習目的不同,中學英語的教學側重培養(yǎng)讀寫能力,而聽說能力被相對輕視;大學英語重視各方面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全面提高,特別強調培養(yǎng)利用英語獲取專業(yè)信息、閱讀專業(yè)文獻的能力。
(二)學習內容不同
中學英語學習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內容以考試內容為導向,以致語言材料難免具有跳躍性、多變性,強調機械的詞匯記憶、語法分析和閱讀理解,相對忽視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英語強調全面發(fā)展聽、說、讀、寫、譯的知識和技能,更加強調和重視語篇語用分析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強調英語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學習方式的不同
中學英語學習以教師講解、輔導為主,學生自學為輔。大學英語要求教師精講,學生多練。教師精講,要求教師因材施教,課堂上運用音樂、情景對話、游戲等多元教學形式把知識性與應用性、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多練,要求學生課堂上充分參與課堂互動,在課后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
(四)考核方式不同
高中英語學習的評價,最后以高考成績?yōu)闇?,而大學英語學習的評價則是多元化的,除了考研等升學考試——這些不是每個學生必須參與的——之外,還有教學考試和水平(通級)考試。教學考試主要是期末考試,水平考試主要是國家統(tǒng)一安排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上述多元考核方式使得社會對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評價更加全面、更加客觀,也使得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在更大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能力。
三、如何從高中英語學習向大學英語學習過渡
大一不等于高四,從高中的英語學習到大學的英語學習有一些質變的因素,要想順利過渡,大學生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改變觀念,調整心態(tài)
進入大學,學生應該改變一些學習觀念,淡化應付考試,強化學以致用。英語學習中要摒棄“重語法輕語用,重考試輕交際”之類的學習觀,要從過去那種激進毛躁的備考心態(tài)中轉變過來,以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心理狀態(tài)融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皼]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學生應該尋找自己對英語的興趣點,有意識地強化或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改變學習方式和方法
中學生英語學習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測試學生-教師講評”的封閉循環(huán)模式,主要學習方式是課堂灌輸和題海戰(zhàn)術;大學生英語學習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預習-教師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或師生互動-學生復習-學生訓練-學生應用”的開放發(fā)散模式,學習方式強調有利于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強調輕松有趣(例如聽英文歌典、欣賞英文影視片等),要求將個人學習融入集體學習中。語言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交流性,大學生學習英語除了要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教學之外,還要踴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學習活動,例如“英語角”、英語知識競賽等。
(三)課外自習比課堂聽講更加重要
大學的課外時間比中學要多,但這些多出來的課外時間是要用來學習的。大學的教學規(guī)劃是基于大學特定的教學模式和學習要求——教師和課堂教學是大學學習的主導,學生和課外自習是大學學習的主體——來安排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示范性地告訴學生學什么、如何學,引導學生如何繼續(xù)學習,至于對這些內容的訓練、鞏固、提高、應用,主要靠學生在課外自己完成。課堂教學與課外自習都是大學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而且課外自習比課堂聽講更加重要。一個不善于利用課外時間的大學生,大學學業(yè)必然失??!可以說,能否適應從課堂學習為主到課外自習為主的變化,是衡量中學學習向大學學習的過渡是否完成的標志。
大學生學英語在課外學什么?我們建議把閱讀放在中心和首位。英語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擴展和補充,而且是提高閱讀能力,乃至激發(fā)興趣、增強自信,從而對英語聽說寫譯也產生積極影響的最有效途徑。再說,人從視覺器官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70%。讀什么?時事報道、文學作品、科學知識、西方文化常識、應用文體等都是可以閱讀的,當然,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內容應該重點閱讀。從哪里讀?China Daily(《中國日報》英文報)、21st Century、《英語輔導報》、《英語學習》、《英語沙龍》等報紙雜志,以及“書蟲”系列的簡易版英文小說等都是理想的閱讀材料;原版的英文網站,能使學生學到內容豐富、原汁原味的英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包裝紙、T恤衫上的英文也可以成為閱讀內容。
(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從認知規(guī)律來說,學習如果只靠外在壓力和外界影響是很難成功的,學習的動力應該來自學習者本身,來自主動學習的動機,上述課外自習就是主動學習的直接表現。從學習特征來說,中學英語教學模式是被動式學習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主動式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大學新生要盡快主動適應這種變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做學習的“主人”,在獨立思考中理解學習內容,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
大學英語有什么特征,大學生應該如何順利渡過磨合期,這些方面是我們認為比較基本和急迫的問題,申說于此,希望有助于大學新生們的英語學習。
[ 參 考 文 獻 ]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龐維國.自主學習一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蔡基剛.試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基本原則和精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
1引言
進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新世紀,國際間交流滲透到我國經濟、科技的每一個領域,社會發(fā)展急需大量熟悉專業(yè)知識又精通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高校英語教學在最近幾年有了幾個重要的轉變,那就是從單學科到多學科;從研究教學法到研究學生;從形式教學到功能和意義教學;從語言技能教學到內容
教學;從終結性測試到形成性評估。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再局限于從前的以基礎英語教學為主,以四六級考試為目的的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保證學生能夠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yè)知識的需要,尤其是醫(yī)學院校的英語學生,他們面臨著要廣泛閱讀最新進的醫(yī)學英語資料,要在國際期刊發(fā)表最新的醫(yī)學英語論文成果,要去參加國際會議,要去國外進行訪學,甚至要在外資醫(yī)院工作,等等。因此醫(y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基礎英語以后應該轉向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模式。專門用途英語已經逐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ESP教學是改革方向,大學英語教學的中心也在逐漸向ESP教學轉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積極探索大學英語ESP教學對教師專業(yè)素質與角色的要求,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和實戰(zhàn)經驗的ESP教師隊伍,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已經成為我們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文章將從ESP理論出發(fā),分析大學英語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的理論基礎,探討ESP教師角色的轉變,并結合參與醫(yī)學英語課程開發(fā)的實踐,探討大學英語教師如何成功的實施ESP課程,并實現向ESP課程的轉型。
2大學英語教師向ESP轉型的理論依據
21關于ESP的一些理解
專門用途英語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18~21)。ESP課程不同于雙語課程。雙語教學是指兼用外語和漢語來講授專業(yè)知識,它不是以與研究學為目的,而是以講授專業(yè)知識為主要目的。兩者各有側重,互為補充。ESP教學側重語言,雙語教學課程專業(yè)側重專業(yè)知識。ESP課程是從基礎英語課程到雙語課程或專業(yè)性較強的學術英語課程(EAP)之間的過渡性課程(衛(wèi)乃興等,1994:36)?!癊SP教學應主要由外語教師來承擔,而雙語課程可由專業(yè)教師授課” (蔡基剛,2004:27)。Robinson(1991)也認為普通語言教師可以靈活地轉向專門用途英語老師,適應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要求。事實上,目前無論是在英美等英語國家還是在新加坡、香港等英語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qū)都由英語教師承擔ESP的教學工作(梁友珍,2003:402~464;Ho Wah Kam,2001:258~267;王海華等,2003:26~31)。
22ESP的特殊性
ESP屬于英語課程的范圍,是英語教學的一個分支。但是它又與普通英語有所不同,是一個特殊的英語課程。相對于普通英語,ESP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ESP具有特別的專業(yè)詞匯、句法以及篇章結構
ESP英語大量使用專業(yè)詞匯和抽象詞匯。很多熟識的普通詞匯在專業(yè)領域內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句法方面的突出特點是句式復雜,長難句多。語篇行文嚴謹客觀、程序化。面對大量晦澀生僻的專業(yè)詞匯和復雜結構,即便是英語應用能力很強的大學英語教師也常常束手無策。大學英語教師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才能熟悉專業(yè)英語詞匯和行文結構特點,才能讀懂專業(yè)文獻。
222ESP課程設置要滿足學習者的特殊需求
ESP課程設置是建立在滿足學習者特別需求的基礎上的,它是ESP產生發(fā)展的原因,是ESP的精髓。與大學英語課程相比,ESP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需求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教學大綱,課程設計,安排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和進行課程評價。
223ESP課程對教師的特殊要求
ESP課程具有邊緣性,是英語語言與專業(yè)內容的結合。對于ESP教師是否需要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也一直是討論的重點。傳統(tǒng)觀點認為ESP教師不需要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理由為ESP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英語的應用技能,不是傳授專業(yè)知識,學習者通過適當的語言技能指導可以憑借其專業(yè)背景理解專業(yè)術語和專業(yè)知識,因此專業(yè)知識可以成為很好的后盾。但隨著ESP的發(fā)展,這一觀點受到了質疑。BELL(1999)通過兩個專業(yè)英語培訓項目的實證研究證明ESP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必要的專業(yè)知識,教師就無法理解專業(yè)內容,削弱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無法展開課堂活動,將自己放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因此,ESP教師除了需要具備較高的語言水平,掌握語言教學技能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
3ESP教師角色
31語言教師的角色
作為一名ESP教師,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自己首先是個語言教師。秦秀白教授的描述頗為精辟,“ESP教師首先是個合格的英語教師”。ESP的教學內容更傾向于語言功能和語言活動。ESP教師必須具有語言能力,能靈活運用語言,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教學理論,包括外語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等。一個語言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授課技巧和基本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對專門職業(yè)領域內所使用的英語語法、詞匯、局勢、語篇、問題等獨特語言技能的訓練,從語義、語用、修辭和語篇等角度,探討和分析英語各種功能語體的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語言教師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運用語言能力。無論是大學英語還是ESP教師,都應該明白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就語言教師的素質來講,ESP教師和大學英語教師并無區(qū)別。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多人都忽視了ESP教學的實質。將普通英語教學和ESP教學視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從而過分強調ESP中的特殊內容。
32課程設計者的角色
Strevens提出ESP教學的四個區(qū)別性特征:需求上滿足特定的學習者;內容上與特定專業(yè)和職業(yè)相關;詞匯句法和語篇學習以特定專業(yè)、職業(yè)相關的活動中的語言運用為主;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開展需求分析師設計課程和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要有能力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ESP教師學習需求分析,分析研究學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必須或應該先學什么而后學什么;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習情境過程中的各種需要,了解未來工作對學生技能的需求,以及學生學習ESP知識與技能的用途。通過需求分析,教師可獲得關于學生的多方面信息,如學生信息,語言學習需求,從而進行課程設計。因此,很多時候ESP教師會發(fā)現沒有現成的適用于本校學生的教材來進行教學,因此他們需要對現有教材進行改編,甚至自己動手來編寫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更像一個管理者,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變化要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而在教學任務完成后,他們還要對整個課程進行評估,看其是否還有待提高和改進。
33ESP教師應該與學生成為合作伙伴關系
ESP教師既是專業(yè)教師的合作伙伴,也是學生的合作伙伴。首先,ESP教師應該經常主動地和專業(yè)教師進行合作。在專業(yè)教師的協(xié)助下,分析學生需求、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學習專業(yè)知識可以縮短備課時間避免盲目勞動。其次,同行之間的交流同樣有助于ESP教師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同行之間的交流是促進教學和科研發(fā)展的必要手段,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全國性的、區(qū)域性的、校際間的,多種多樣。通過交流不但可以了解專業(yè)發(fā)展的新動向,也為ESP發(fā)展和科研成果展示提供了平臺。
4醫(yī)學院大學英語教師向ESP轉型的實踐
41教師培養(yǎng)
本項目采取專業(yè)培訓、團隊合作和個人研修相結合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校、教學團隊和教師個人三方面的能動作用。邀請醫(yī)學專業(yè)教師為英語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介紹醫(yī)學知識。邀請行業(yè)專家開辦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參加醫(yī)學講座和會議。專業(yè)培訓將大學英語教師帶進了專業(yè)的大門,對教師轉型起到了引領作用。向ESP轉型的過程是需要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集體的支持,更需要集體的智慧。我教研室組建了課程開發(fā)教學團隊,由幾位專業(yè)教師協(xié)助英語教師開發(fā)ESP課程。專業(yè)教師的協(xié)助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閱讀清單,推薦專業(yè)網站、雜志、書籍,進行目標語言情境描述,解決專業(yè)疑難問題,幫助確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審核教材譯文。職業(yè)轉型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和團隊的智慧,更需要教師本人的個人研修和自主發(fā)展。英語教師通過旁聽校內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研讀網絡資源,豐富了專業(yè)知識,開闊了視野。
42需求分析與教材開發(fā)
ESP的性質決定ESP教學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需求分析是制定ESP教學大綱、編寫ESP教材的基礎。需求分析包括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兩方面。目標需求分析學習者將來必然遇到的交際情況,包括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等;學習需求包括學習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識,哪些技能和知識應該先學,哪些應該后學;哪些是學習者喜歡的學習方法等(秦朽敗,2003:82)。我們對醫(yī)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了解了醫(yī)院對畢業(yè)生專業(yè)英語的具體需求;并對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專業(yè)基礎、學習習慣進行了調查,在專業(yè)教師的協(xié)助下制定了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編寫了醫(yī)學英語教材。同時教師還利用網絡收集了大量的音頻視頻資料,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43具體實施
在教學實施階段,醫(yī)學英語課程將信息技術和課程充分整合,采取了多媒體課堂教學與項目網絡協(xié)作學習相整合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采取多米提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引入真實的學習材料,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設計真實的任務,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讓學習者在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交際和協(xié)作完成知識構建。利用網絡資源引起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增強合作和團隊意識。
多媒體課堂教學。傳統(tǒng)的ESP課堂采取“語法+翻譯”的教學形式,很少涉及語言綜合技能的全面訓練。雖然該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但卻不利于學生語言綜合技能的提高,對日后工作中需要用英語交流不利,而且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忽略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教學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創(chuàng)建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教學內容內在設計的科學緊密與外在形式的形象生動緊密聯(lián)合。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造了語境豐富、多感官的互動交際課堂。文章將以“高血壓的產生機制”一課為例,說明ESP教學的實施過程:
課前教師向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并對教學材料的難點和關鍵詞語注釋,提前一周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材料內容并結合教學目標進行網絡探索,制作PPT介紹高血壓的產生機制。課上首先請兩組同學利用PPT演示,進行presentation,其次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修改和點評。最后教師結合教學材料和視頻詳細介紹。該單元結束前,教師讓學生以pair work形式完成角色表演任務:一位學生扮演高血壓患者,一位扮演醫(yī)生。病人陳述癥狀,醫(yī)生向病人咨詢病情,并回答病人關于高血壓疾病的若干疑問,以及藥物的使用,潛在的風險和如何控制病情的繼續(xù)發(fā)展。讓學生盡量使用該單元出現的詞匯和句子。情景式隊徽互動任務增加了學習者有意義的話語輸出量,促進學生實現語言輸入向語言輸出、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44教學成果反思
課程結束時,在我教研室教師不參與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旨在客觀地了解醫(yī)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師轉型教授ESP課程的態(tài)度。學生認為專業(yè)英語非常重要,有助于未來的專業(yè)研究和職業(yè)發(fā)展。而且學生對該課程表示非常滿意。他們認為教材專業(yè)面廣,難度適中。課堂補充的視頻材料形式新穎,教學活動豐富,趣味性強。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專業(yè)英語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也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英語教師的轉型也持支持和歡迎態(tài)度,他們認為英語教師語言駕馭能力強,教學方法先進,課程設計能力強,課堂活動豐富,氣氛活躍,對由英語教師轉型教授ESP課程充滿信心。
一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zhàn)分析
2002年起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全國試點院校開始進行。經過試驗和總結,2007年9月,新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公布,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全國高校近十年的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在教學模式方面,力圖以“兩基”帶動“雙主”,即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第二,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方面,教育部評定的示范成點院校的改革是把大學英語課程分為“讀寫譯”和“視聽說”兩種類型。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基本完成教學模式的改變?;诰W絡和計算機系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大班多媒體和小班網絡視聽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可以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學由“以閱讀理解為主”向“以綜合應用能力為主”轉變,但課程設置的實質內容并沒有與時俱進地變革。
一方面,大學生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滿意度不高。為使英語教學“一條龍”,教育部先后出臺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要求和大學英語基本上沒有什么區(qū)別,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已逼近大學英語教學的一般要求。2010年,蔡基剛所作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自己“進入大學后英語水平沒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的占到60.1%,對大學英語教學“勉強滿意和不滿意”的占到48%,認為“靠課堂學到的東西不多”的占到41.33%。因此,馮燕認為“隨著基礎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別是重點大學公共外語課程已經失去作為課程存在的理據”,她進而明確提出,公共外語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從教育部部分直屬高校課程體系中退場。
另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數年,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不強的狀況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我國大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未能適應國際化的時代需求。國際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集團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不到10% 的大學畢業(yè)生具備英語溝通能力,擁有為外企工作的技能。到2020年,中國公司將需要7.5萬名能夠在全球環(huán)境中有效開展工作的領導,但中國每年培養(yǎng)的60萬名新工程師中,僅有1.6萬具有在外國公司工作的實際能力和語言能力。
二 服務國家戰(zhàn)略,以專業(yè)導向定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改革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和載體。在全球化時代,語言更是不同文明和文化走向真正彼此與解和認同的渠道。大力發(fā)展外語教育,提高國民的外語素養(yǎng)是全球化時代的必然要求。我國外語教學未能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同步,為此,必須尋求破解之道。
當今國際社會綜合國力的競爭異常激烈,人才爭奪戰(zhàn)愈演愈烈,我國政府適時地做出了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zhàn)略決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戰(zhàn)略需要緊密結合,《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出臺,標志著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成為我國教育在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重要任務,大學英語教學要積極為國家戰(zhàn)略服務。
我國是英語教育大國,英語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體系中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部分之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年版)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年版)確定的教學目標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A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理應連貫一致,但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應該有所調整,教學要求有所提高。王克非指出,外語教育是現代化教育、世界公民養(yǎng)成的一個重要因素。重視口頭和書面交流能力、打造專業(yè)的國際型人才是目前各國外語教育的重點。對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的“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的要求,我們需要以提高大學生的學術競爭力作為大學英語改革深化的方向。
三 因校制宜以促進專業(yè)能力發(fā)展,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等教育 國際化 西安本地高
引言
學術英語的特色之一就是它基于需求分析理論之上。專業(yè)英語即是將英語建立在學生所需要的方向需求分析之上,主要包括兩方面:目標需求分析和學習需求分析。Dudley-Evans和St.John(1998)從目標情景、學習情景和現狀情景三個方面構建需求分析框架。國際上基于需求分析下分析ESP需求很多,其分支EAP教學需求分析通過調查發(fā)現在學生學校英語技能、英語學術規(guī)范化均存在缺憾,學生對針對性的專業(yè)英語或者專門用途的學術英語有著強烈的需要。目前,學術英語是我國大學英語教育較新的一個教學研究領域,正處于實踐摸索階段。在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背景下,通過考察西安區(qū)域高校學生對英語專業(yè)性學習的需求,運用需求理論進行分析,來論證學術英語是否有必要在本地高校開展的可行性。
大英教學現狀及西安思源學院的設想做法
1.大英教學現狀
在西安國際化大都市背景下,本地高校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地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不斷調整適應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創(chuàng)新模式,積極參與并致力于高校轉型試點工作。根據筆者對于西安本地高校的了解,根據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本地本科院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類,二類,三類。目前,總體上來說,本地高校的英語課程都是先在大一、二年級開設通用英語兩學年,再根據不同的專業(yè)開設一或二學期的專業(yè)英語,或是個別高校開設了全英文教授專業(yè)課的課程。其實,如此如出一轍的課程設置本身就存在諸多弊端。這樣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最突出的問題在于沒能充分體現個性化和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雖然在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3號文件提出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高等院校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的綜合能力,著重強調聽說讀寫能力,其意義在于讓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進行基本的英語交流溝通,方便其自學和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水平,也保證了我國社會發(fā)展能夠更好地和國際交流和接軌,每個高校結合自身專業(yè)設置來確定學校的定位和特色,結合國際高等教育的趨勢,進行合理的設置和開發(fā)課程,開展課程改革和提高教學評價質量,來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的發(fā)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為了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人才培養(yǎng)要具有國際化教育水平,開拓國際視野,能夠通曉國際規(guī)則以便參與國際事務,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的目標,我國的高校英語教學也要根據文件的指示進行課程改革,從基礎英語的教育轉變?yōu)閷iT學術英語,通過高等教育的專業(yè)核心知識來支撐學術英語的學習,更為注重專業(yè)學術英語能力的提升。例如: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取消了大學生基礎英語的教學任務,從大一新生開設的課程里增設了學術英語。在其他國家學術英語課程開設也是比較普遍的。如:歐美地區(qū)的高等學府外語盡管也是英文,但是在課程設置里面并沒有將其作為基礎課程;在羅馬尼亞大學里,英語的基礎教育已經在中學完成,到大學直接開設專業(yè)學術英語,不再開設基礎英語。基于對目前西安本地高校英語教學現狀的了解得知,學術英語的推廣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
2.西安思源學院的設想做法
(1)改革試點的背景及原因
為了滿足國家對高校在新時期發(fā)展中提出的新要求,即大學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大類,加快地方院校的快速轉型,思源有幸成為陜西省第一批應用型轉試點院校。無論是從試點的行政和工作部署及實施方面來講都可以說開始了里程碑式的轉變。很快成立相應機構和及時制定制度以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高校之間的競爭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不斷加劇,沒有特色的高校一定不會逃脫被擊敗的厄運。因此,為了準確定位辦學特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各個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是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唯一勝算籌碼。
(2)大學英語設置的轉型的實踐計劃
學生大學英語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未來就業(yè)的起點、范圍和高度。因此,學校鼓勵和要求大英教師必須新轉型時期,不斷研究大英的現狀并提出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大英教學改革方案。歷經幾年的探索和研究一線教師初步提出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大英改革舉措。即:考慮到本校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薄弱的學情,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生英語的綜合水平,分批試點。第一批通過考試和學生自愿原則組建英語小班教學,課程設置及教學目標區(qū)別于通用英語。先開設為期一學期的英語水平提升,為第二、三、四學期學術英語的開設打好基礎。由于思源學院隸屬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即屬于三類水平,所以,學術英語的開設主要是職場英語(EOP)。換句話說, (ESAP)學術專業(yè)英語,他強調的是學科特定的英語,例如計算機、醫(yī)療、軍事等專業(yè)領域中的專業(yè)英語詞匯、語法結構固定模式以及溝通上常采用的技能和交流策略。同時,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即:微課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大學英語課堂一片死寂,教師經常唱獨角戲的窘境,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
(3)擬取得的教改效果
學生對英語課程的滿意度極大提高,參與度也較以前有了極大提高,基本達到了實施方案中預設的教學目標。英語教師從理念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從以前對于學術英語的誤區(qū)走出來了,而且更清楚地認識到學術英語和學生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后所取得的相得益彰的絕佳效果拍手叫好。學校也寄予極大的資金和制度支持??傊?,思源的轉型實踐拓寬了教師的教研視野,促進了教育教學效果的穩(wěn)步提升,也為學術英語在西安本地高校的推廣開了一個好頭。
行動與對策
針對目前的西安本地一、二類本科高校學生在四、六級過關的情況下也不能從事相關企業(yè)工作或者繼續(xù)深造,追究原因,是因為本身設計的英語四六級考試不是按照企業(yè)的需求或者不能達到企業(yè)所需。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高校開設大學英語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特點是通用性,而不是學術英語那樣對學生所學習的專業(yè)進行英語行業(yè)性的教學。西安三類本科高校學且不說英語四、六級過關率低的現實情況,一般英語交際能力的水平也令人擔憂。基于此種種情況,筆者建議西安本地本科高校在探索學術英語課程推廣的過程中遵循如下原則:首先,學校應該把學術英語的課程性質明確為必修基礎課代替通用英語。其次,要消除大學英語教師普遍認為只有夯實了英語基礎知識才能開設學術英語的思路模式,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水平,為開設學術英語掃清障礙。再次,西安本地高校根據各個學校的學科特色組建一支有教師骨干組成的科研團隊學習和研究并實現學術英語和專業(yè)的有機結合;學術英語設置一定要符合本校實際情況,切勿搞一刀切;在探索期間一定注意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材料難度等方面都要很好地把握。
結語
面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新情況,各個高校必須積極組織教師學習研究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不僅要關注主體即學生需求,也要對大英教師需求、學科專業(yè)教師需求進行全面分析,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為具體開設學術英語課程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使得學術英語教學既要符合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原則性要求,又要充分體現學校定位特色,為大學英語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方向,也為中國高校,特別是西部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拓展新的學術科研領域。筆者以為一線英語教師必須勇于開拓不斷學習和調研并深入實踐探索一套與本校相適應試的學術英語新天地。
參考文獻:
[1]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ambridge: CUP, 1998.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Cambridge: CUP, 1987.
[3]蔡基剛:《“學術英語”課程需求分析和教學方法研究》,《外語教學與實踐》2012年第2期。
[4]蔡基剛:《誤解與偏見:阻礙我國大學英語ESP 教學發(fā)展的關鍵》,《外語教學》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