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教育引導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對大學教育的錯誤認識
年底是學生找工作的最佳時機,他們每天為找工作東奔西跑,忙得焦頭爛額,每到此時,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滿意工作的學生就會對自己所受的大學高等教育評論一番,甚至偏激地認為讀書無用,這些言辭讓下屆的學生耳熏目染,覺得前途不是很光明。再加上每年各高校都會有學生不能順利畢業(yè),曾經調查過這類畢業(yè)生,較普遍的認識是:覺得讀書沒有什么用處;對以后的工作沒有幫助;大學教育與學生心目中的那座圣潔的象牙塔相差很遠;學術造假及學術腐敗掩蓋了大學教育的光輝,學生看到的是學術道德水準下降、科學精神缺失,摧毀了原本純潔的心;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壓根就不往心里去,完全忘記當年闖獨木橋的艱辛。種種現(xiàn)象引發(fā)了人們對大學教育的懷疑,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qū)、貧困地區(qū)。在這些地區(qū),考上大學的學生并不多,每每考上一名大學生,全村慶賀,全村出資培養(yǎng),幾年后他們會看到,當年吹啰打鼓、辛苦培養(yǎng)出的大學生畢業(yè)后的工資與普通的藍領熟練工的工資沒什么兩樣,他們的熱情就會降低,上不上學無關緊要,嚴重影響了長遠的國民教育。當莘莘學子經過高考的磨煉來到大學校園時,他們曾經渴望的自由突然來臨,隨之而來的不是幸福、快樂,而是茫然與無措,甚至空虛。十幾年不自由的寒窗使他們的自我約束力極為薄弱,在大學校園里面對多樣化的選擇時,就會陷入迷茫與不知所措中,陷入痛苦與孤獨中。當然,每個初入大學校門的學子還是很想干出一番成績,都很有上進心,但是沒有老師的督促,沒有家長的保駕護航,部分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漸行漸遠,網游、談朋友成了打發(fā)時間的方式。學有余力的學生知道大學畢業(yè)后競爭壓力大,想提高能力,可何為能力?怎么鍛煉,不知道。大一、大二在迷茫中過去,大三時有些覺悟,又覺得已經晚了,不去努力補救,大四又要畢業(yè)、找工作,更是不知道自己會干什么,去什么地方找工作,四年結束后自己覺得除了變懶外什么也沒學到,很多有想法的同學都為此困惑。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學教育的途徑
大學教育關系到長治久遠、國計民生,但也任重道遠。剛入學的大學生還是一個被嬌慣的孩子,大學畢業(yè)后就要成家立業(yè),變?yōu)橐粋€承擔責任的成人,大學教育對個人極為重要,對社會、對國家同樣重要。所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大學教育非常重要,但如何引導呢,需要學校的職能部門和老師共同努力。
第一,入學初始應趁著學生熱情高漲時多開座談會、講座,邀請知名人士、學者開展講座,引導他們對大學教育的認識,拓展學生學習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活躍學生學習氛圍。形式不要過于刻板,要創(chuàng)造一個活躍的氣氛,尤其要能實現(xiàn)師生互動,與學生分享更多的東西。通過有趣味的講演、多元化的主題吸引和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學生對大學教育的種種疑問,同時指導學生如何提高就業(yè)能力,為學生在大學期間如何利用課余時間提出一些建議,相信學生一定會獲益匪淺。
第二,利用課余時間積極組織活動,引導他們正確、合理地利用閑暇時間,接受教育外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大學教育不僅僅是課堂教育。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大學生平均每天的閑暇時間在3小時以上,但他們的閑暇活動卻缺乏相應的組織,參加集體組織活動的大學生僅占17.8%,這說明大學生閑暇時間的活動多為自由組合式的,目前高校集體活動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調查表明,較多大學生利用閑暇時間聽講座、看書;也有部分學生的閑暇活動安排不合理,具有明顯的片面性。調查顯示,影響大學生閑暇生活的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而客觀因素對大學生閑暇生活起決定性影響。其中,社會功利主義價值觀對大學生的閑暇價值觀具有潛在、宏觀的影響作用。由于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組織建設等活動本身存在著一定缺陷,使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大學生的交際網絡對大學生的閑暇生活方式具有直接影響,寢室風氣和班風對大學生閑暇生活的影響程度最高。所以,要讓學生認識到大學教育不僅僅是課堂教育,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學生組織,組織積極的學生活動至關重要,提高班風、學風建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閑暇價值觀。學生活動是教育的載體,是促進校園建設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生鍛煉自我的良好平臺?;顒右黝}鮮明、內容豐富、有特色,達到培養(yǎng)人、教育人、鍛煉人的目的。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注重活動中科學教育與文化教育的“兼容并包”,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高品位的情趣,提升學生提高自己能力的熱情。
第三,業(yè)余開設一些專業(yè)技能學習班,拓展學生對大學教育的認識。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抓緊時間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而不是在寢室中蹉跎:“我該學些什么呢,怎樣提高自己的能力呢?”傳統(tǒng)教育更多的是素質教育,雖能學到一些專業(yè)技能,但不見得就是學生感興趣的技能和專業(yè),而且學到的技術一般都是不能直接上手的,很多畢業(yè)生畢業(yè)時自問;“我能做些什么呢?我會干什么?”學術上的不自信,嚴重影響學生的求職表現(xiàn),只有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增強競爭力;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大學生們增強自身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競爭挑戰(zhàn)與壓力下,加強自身的競爭力與發(fā)展能力,努力做到適應這個社會,是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生存和發(fā)展下去的必備條件。
第四,在大學教育階段,應不時地引導學生做好未來規(guī)劃。大學生畢業(yè)后工作越來越不好找,畢業(yè)生該何去何從?隨著近年各大高校的擴招,全國總體就業(yè)壓力嚴峻,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前所未有。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中處于不敗之地。“考研、就業(yè)、出國深造、自主創(chuàng)業(yè)”是大學生畢業(yè)可以選擇的幾條道路,但哪一條更適合,需要有人來指導或規(guī)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讓莘莘學子在大學教育期間就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才不會枉費大好年華!
第五,要適當安排一些生活教育,充實大學教育。許多學生能夠考試考高分,卻不知道如何安排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教育的缺失使學生成了不會生活、不會享受生活,而以生活為負擔或痛苦的人。生活教育能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為將來發(fā)揮他們的才干提供有力的保障。
總之,利用課余時間采用多種渠道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去學習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大學教育的作用發(fā)揮最大化,才能為祖國的明天培養(yǎng)出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