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入學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理教育策略是指為增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活動而開展的一系列心理輔導的方案的集合。
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存在的問題
針對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北京市東城區(qū)東交民巷小學對一年級新生及相關家長、老師進行相關調查訪談,發(fā)現近34%的學生存在入學的適應性問題,具體表現在:在學習方面,主要問題是不能主動地、積極地完成作業(yè),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記住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年齡較小的兒童,在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和注意力的發(fā)展方面表現更差一些。在生活自理方面,目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有待提高。在時間觀念方面,很多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由此可見,新生在入學適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據跟蹤觀察及教師、家長報告顯示,這些學生在進入中年級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學習適應等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見新生入學適應不良對于學生個體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調查、訪談中我們還發(fā)現,新生入學適應的問題并不被老師和家長所重視,大部分教師對一年級新生期望水平過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對孩子提出過高、過嚴要求,尤其是對于行為習慣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缺乏較好的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工作方法。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愛就是要求過高、責備過多,特別是對于剛進入小學生活的孩子期望值過高,對于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了解不夠,缺乏教育理論、方法,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會正確引導??梢姡處?、家長的種種不適應也造成了一年級新生的不適應。
為促進小學新生的入學適應,東交民巷小學成立新生入學適應活動實施小組,由德育主任任組長,各新生班級的班主任任成員。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學校以促進新生良好適應為核心,同時結合學校生源的特點,綜合心理學理論和教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干預措施。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新生入學適應團體輔導策略
基于小學新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從集體生活維度、情緒情感維度、人際交往維度和學習制度維度四個維度設計團體輔導方案。集體生活維度是指對學校、班級集體觀念的認識,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學生能夠熟悉校園、喜歡校園,消除膽怯、疑惑的心理,增強集體意識,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為班集體做有意義的事情。情緒情感維度是指對新環(huán)境的心理接受態(tài)度,包含如何對待學校里的人和事,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一年級新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上學,在學校能夠獲得快樂的心理體驗,在學校能夠以友好的態(tài)度與教師、同學進行交往。人際交往維度是指與教師、同學交往互動時積極融入的狀態(tài),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能夠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積極認識、結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交往、自己能夠解決與他人發(fā)生的矛盾,主動幫助同學。學習制度維度是指一年級新生能夠適應小學的課堂常規(guī)活動,包括培養(yǎng)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懂得如何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覺進行學習,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注意力集中。
通過以上四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為期兩個月每周兩次的入學適應團體輔導,班級教師按照活動方案展開課程輔導,使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與老師、同學友好相處,遵守紀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互助友愛、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形成樂學心態(tài);提高學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
經過團體輔導干預后,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整體學習適應性顯著提高,前后測成績存在顯著差異,且后測成績明顯高于前測成績。并且在學習態(tài)度、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獨立性和毅力維度方面前后測也存在顯著差異,證明了經過團體輔導后,小學生的適應性顯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開學前一周及入學一個月后,心理教師通過團體輔導、工作坊等方式,對新生家長進行輔導,引導家長改進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學新生學習適應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環(huán)境、獨立性和毅力上的載荷最高,分別為0.74和0.75,也就說明這兩個維度對于新生的適應是很重要的。家庭環(huán)境、獨立性和毅力的培養(yǎng)都與家庭、家長密切相關。因此,在針對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長的因素不可忽略。
在家長方面,東交民巷小學主要進行的輔導策略為家長講座、家長沙龍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學之初,學校就統(tǒng)一組織了針對家長的關于新生入學適應應注意事項的講座,主題為《培養(yǎng)良好習慣――邁好入學第一步》,內容主要涉及應該培養(yǎng)哪些好習慣、如何培養(yǎng),以及家長如何避免在教育過程中常犯的錯誤等,并讓家長填寫了針對兒童行為的評估問卷。一段時間的輔導結束后,學校會組織入學適應不良學生家長的家長沙龍,一起商討更好的適應策略。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家校合作,家長有問題會及時和老師溝通,而班主任也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情況并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后,家長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首先是《Rutter兒童行為家長問卷》結果顯示,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證明了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兒童不良行為及不適應性表現逐漸減少。另外,家長給予的主觀評價也表明了一系列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師輔導策略
新生入學前,組織實驗組班主任學習團體輔導方案,保證其已掌握活動設計方案,并了解即將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的特點。針對團體輔導結束后仍然表現適應不良的學生,進行了個案追蹤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訓后及時關注本班適應不良的學生,并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指導。
4.沙盤游戲輔導策略
沙盤游戲治療在學校和幼兒園里被廣泛應用于兒童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通過喚起童心,人們找到了回歸心靈的途徑,身心失調、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在沙盤中得以化解。鑒于沙盤游戲在兒童心理輔導中的獨特優(yōu)勢,我們采用沙盤游戲對一些適應不良的個體進行進一步輔導。我們的流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前期的初始訪談,包括班主任的評價表及家長填寫的兒童行為問卷;第二階段,輔導記錄,每一次沙盤結束后都需要進行記錄;第三階段,反饋階段,綜合班主任、家長、咨詢師以及學生本人的意見后,適時結束沙盤游戲。在實際教育工作過程中,沙盤游戲輔導得到了學生、班主任及家長的喜愛與支持,起到了顯著而積極的作用。
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的總結與反思
1.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培養(yǎng)
經許多調查研究證實,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處于不高的狀態(tài)。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中,人們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仍存在如下兩種錯誤認識。其一,認為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提高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不用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適應困難也能自行消除。誠然,從理論上講,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強,其學習適應性也有一個自然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但事實上,在現時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累積速度遠遠超過其學習適應性自然提高的速度,越往后拖,學生的學習適應問題情節(jié)會越嚴重。其二,認為學習適應性培養(yǎng)只需要在起始年級進行,其他年級不用培養(yǎng)。教育實踐表明,當年幼的孩子剛剛步入學校,難免會表現出種種不適應。在起始年級抓學習適應性培養(yǎng)當然很有必要。但是,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有隨年級升高而下降的趨勢。因此,除了在小學低年級應注意學習適應性的培養(yǎng)之外,還要在高年級抓好學習適應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學學習適應性的“銜接”教育。
2.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應緊扣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復雜,教師應注重教育干預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要緊扣重點,并在此基礎上突破難點。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干預的重點和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有時還會出現重疊,但有的干預重點并非難點。比如,家庭環(huán)境、聽課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問題嚴重且難于干預的既屬重點又是難點,比如學校環(huán)境和學習技術;有的問題不嚴重但難于干預,只屬干預難點但非重點,如獨立性和毅力;還有的問題不嚴重且容易培養(yǎng),就可以不列入專門培養(yǎng)的計劃,比如學習態(tài)度。當然,教師在確定具體的干預重點和難點時,應結合學生的年級、性別、成績差異等特點以及本地區(qū)、本校和本班教學實際,通盤考慮。
關鍵詞: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以身作則;經常性、滲透性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448-02
"教育就是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并且有很多的小學老師及班主任在此方面也不斷的努力著和研究著,有了很大成就。
1.從小事開始,以身作則
廣泛意義的小學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開始,而這個起點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最為關鍵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的人在行為習慣心里方面近似于一張"白紙",哪怕有一些習慣,但是還沒有"成形",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是完全可以轉變的。小學生還沒有進入學校之前,所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主要是家庭教育所形成的,這些行為習慣對于學生到學校后的學習是有利有弊的,特別是當今農村的小學生,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很多小學生都是由爺爺奶奶照管或者是親戚照管,這種隔代教育或者是寄人籬下的教育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當小孩子進入學校開始接受學校的正規(guī)教育的時候,作為教師就應該要觀察他們行言行舉止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況從每一件小事情開始耳濡目染的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
在小學生的眼里和心里老師所體現出來的各種表現往往是神圣的,是絕對的正確的,教師的言行舉止?jié)B透于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師不但要用愛來教育學生,還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他們,讓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本校以后又開展了"彎彎腰"活動,要求學生看見紙屑、垃圾撿起它。放入校園近處的垃圾桶,學校領導、教師做好表率作用,學生看見領導、老師都親自彎腰撿起垃圾,學生也就能跟著做,每次大掃除老師和同學共同參與。這樣訓練了學生不亂丟亂扔的行為習慣,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熱愛勞動的行為習慣,也為凈化校園環(huán)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溝通要靈
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最棘手的難題,有時他們心中存在難以解決的結時,老師與家長的教誨都會成為耳邊風,聽不進任何有意義的忠告,有時還會心存反感。這時就要加強心理溝通,化解心中的萬千疑難,有的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就更要采取方法,尋求同學幫忙或找老師解開心中的千千之結。當然家長也可以用一顆赤誠之心,與學生作開誠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談,做他們最真誠的朋友,尋找他們思想變異的蛛絲馬跡,從而找到最好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進行這樣的溝通與交流,那么就會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如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盡如人意,教師不能采用批評的打擊方式,成長失敗,他們的心里也是十分難受的,所以教師應多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求改進的方法,讓其在激勵中甩掉思想包袱輕裝前進。
3.尊重最真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與好的教育方法離不開的,特別是作為有思想有頭腦的學生,他們已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一套方法。因此教育學生也要采用理智的方法來進行,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突發(fā)性事件,更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關顧其健康成長的一切。他們提出來的某些正確與合理化的建議,不管是學習方面的還是做人方面的,教師要尊重他們的提議與選擇,常懷一顆寬容之心,那么教育起學生來也就容易溝通了。尊重他們的決定,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充分享受到公平、民主的和諧空氣。
4.生活因素對學生的影響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績優(yōu)秀、學業(yè)成功,但現實中有各種因素影響制約著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其中生活因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作為一名教師,要對自己所分管年級每個班的學困生有詳細的紀錄,盡可能多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生活情況,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必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他才能心悅誠服的接受。對于這些學困生,決不能一味的訓斥或挖苦,傷害學生自尊心,在找他們談話時心里即便有再大的火氣,也要壓住,要深信的原則是DD學生的人格和老師的人格是平等的。
5.要注重經常性和滲透性的教育
小學生與其他年齡層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在教育上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工作人員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崇高的職業(yè)道德,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地幫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心理教育研究,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由于小學生在各方面都尚未定型,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更加困難,所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行為習慣是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實踐后養(yǎng)成的,有很多行為習慣特別是好習慣是有反復的,需要經常提醒,需要持之以恒,需要長期有意識地注意。例如:學生在學校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果皮紙屑,要隨時注意公共衛(wèi)生,這是最基本的衛(wèi)生習慣。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校時養(yǎng)成了這些好習慣。但是,有可能一回到家里,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氛圍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就會隨大流而拋棄了那些好習慣。即使再回到學校,他們可能會延續(xù)其不良習性。又如,學校教育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但是,往往中低年級學生做得比較好,但高年級學生就很難做到,這其中除了學生個人的身心因素之外,也反映出了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未得到延續(xù)和鞏固。針對諸如此類的情況,對于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需要教師長期的、持之以恒的、連續(xù)的培養(yǎng)。不能因環(huán)境的改變、年級段的改變而中斷,必須注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連續(xù)性、延續(xù)性和一致性。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教學經驗
學生為什么學習英語?為了考試?為了取得好成績?為了適應應試教育?錯!如果學生為了這些而學習英語,那么學習的時候一定是被動的。要想讓學生主動積極的自主去探索和學習英語,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這不僅能讓學生的英語成績提升,更能讓學生終身受益。我們應該認識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薄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喜歡單調的重復和機械的訓練。但是他們模仿力、求知欲強、記憶力好、又有很強的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力。若一味機械地教他們讀字母、單詞,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勢必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精心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卡片、實物、投影、錄像、錄音、等)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置身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對英語產生興趣。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并持久的保持下去呢?
1樹立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們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即成功是成功之母。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的基礎上,因此教師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如對于課上學生表現好的學生,可以說,“OK”“good”“very good”,或是“Great” “Excellent” “Wonderful” “Well done!”相反可以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來肯定其點滴甚至微不足道的進步。必要時也可以降低坡度,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勵說英語的內心欲望。保持住下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
2寓教于樂的情景表演法
模仿力、求知欲強、記憶力好、是小學生的鮮明特征。比如在教學對話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找一位學得好的學生把對話表演給其它學生,最好能加上一些簡單的道具,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授課方式??梢韵确纸M操練后上臺表演,只要學生在下面練熟了,都會躍躍欲試的想上臺去表 演。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教師一定要給足學生在下面練習的時間,否則會適得其反的。教師要想把情景表演法演繹得更加出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要花一點心思的。比如,增加一些適當的肢體語言,來豐富表演內容或用簡筆畫來設置一個簡單的背景畫面。
3游戲競賽法
游戲競賽是學生樂此不疲的形式,在游戲競賽中,學生樂學樂記,積極性濃厚,參與面也廣。比如用開火車的方法來操練新學的單詞,以小組為單位PK搶答老師出示的英語單詞或是單詞的圖片。小組朗讀單詞PK、單詞接龍PK、單詞合作拼寫PK、會話表演賽、英語演講賽、自編英語小故事等等,只有每個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才能取得小組競爭的勝利,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組精神。學生們通過競爭表現自己,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都無比興奮。這種教學手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們學得輕松,注意力得到持久的集中,激發(fā)并豐富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4英文童謠和歌曲的教授
從兒童的心理特征來講,學生唱歌時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輕松、愉悅、滿足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因此唱歌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調節(jié)劑”。在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來上一曲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歌,配上動作,不費什么力氣就將學生游離的注意力拉了回來。我常在課前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如在教身體部位主體的時候,我在課前先播放一段follow me的歌曲? 優(yōu)美的旋律加上甜美的歌聲,配以簡單有趣的肢體動作,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異常濃厚,同時也呼應了主題。其次,我教學生唱一些國內外廣泛流行、容易上口且兒童喜愛的歌曲,如 Ten Little Indian Boys 等,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學唱一些他們推薦的歌曲,如Jingle Bells ; Do, Re, Mi。學生在沒有掌握多少英語的情況下,就能唱出一句句有一定難度的英語歌,這無疑給學生增添了無限的學習樂趣。產生一種成就感同時又獲得了西方的文化知識,拓寬了知識面。
5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1.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需要預習
現行教材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比較注重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富有數學意義的問題情境,倡導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開展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中,建立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F行教材中結論性的東西越來越少,啟發(fā)性的語言越來越多,留給學生的空間越來越大,這些優(yōu)勢都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我認為概念課、計算課(包括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周長、面積、體積公式的應用、整理和復習課,這些學生可以預習。當然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學生課前預習,像“商不變的規(guī)律”、“分數的基本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和“發(fā)現規(guī)律”之類的知識就不適合學生預習。因為這類知識預習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2.布置預習作業(yè)
經??吹竭@樣的情景,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yè)時總不忘說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這句話成了許多教師的“口頭禪”,但學生知道如何預習嗎?
小學生年齡小,能力有限,預習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許多學生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書,學習時走馬觀花。布置預習作業(yè),可以明確預習任務,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預習。另外,布置預習作業(yè)可以促使每個學生都預習,從而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當然,作業(yè)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課本中一兩道練一練、試一試比較適合作為預習作業(yè)。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差異,不要強求學生都到達相同水平。
3.學會看重點、圈難點
有些學生拿到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后,你問他看了些什么,他卻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預習要學會看重點,不必什么都看。一般書中的例題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練習題就是圍繞例題來的。預習中就要詳看例題的分析過程,思考例題的解題方法。
在預習中要多動筆,哪些問題看不懂,有些懂,完全懂了,自己學會圈圈點點做些標記。學生在預習新課時,會有不懂的內容,這屬于正?,F象。課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深入學習的關鍵所在。預習時可以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目的非常明確,態(tài)度積極,注意力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肯定會很好。這就是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睂W生的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除了有賴于教師的“善導”這一外因外,更有賴于學生學習這一內因的調動。這個內因,即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預習把學習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求知領域。
4.不妨把提問的“繡球”拋給學生作為預習作業(yè)
在預習初始階段,教師通常都會直接給予問題讓學生去思索、去解決、去探究,其實當學生的預習和自學能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偶爾可以把提問的“繡球”拋給學生作為預習作業(yè)。
學啟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有疑開始的,學會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是學會創(chuàng)新的關鍵。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迸囵B(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學習,應從學會提出疑問開始。如學習“角的度量”,認識量角器時,認真觀察量角器,問自己:“我發(fā)現了什么?我有什么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可能會問:“為什么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么用處?”“只有一個刻度會不會比兩個刻度更方便量呢?”“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狀如“V”時,你可能會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條邊與量角器零刻度線重合的辦法。學習中要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即增強主體意識,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見解,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
把具有開放性實踐內容作為預習內容,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上帶上作品、經驗、方法、技巧等過程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產生共鳴的火花。合理安排預習,可以解決因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而導致課堂時間不夠的矛盾和沖突。
5.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指導運用不同的方法
概念型的內容重點采用閱讀理解的方法預習,計算型的內容重點采用嘗試練習的方法預習,圖形題多采用實驗操作的方法預習。如《比例尺》一課我布置的問題是:(1)書中從幾個方面介紹比例尺,看誰預習得全面。(2)這一課,你認為哪些地方能引起你的注意?上課時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匯報,我相機進行板書:意義(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的前項或后項是1),種類,改寫(單位統(tǒng)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學習知識多而有序,預習熱情高漲。
6.兩種預習方法
6.1筆記預習法
首先,可以讓學生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后,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學生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后,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并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學生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予細致指導,然后放手讓學生獨立預習、做筆記。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與時俱進
養(yǎng)成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印度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命運”??梢婐B(yǎng)成教育的重要。所以做為小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行為習慣。那么怎樣才能抓好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粗淺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身教勝于言教
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自身修養(yǎng),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對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起到表率,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如葉瀾教授所說:“孩子的眼睛,就像攝像機,耳朵,就像錄音機。他們會把老師的言行記錄下來。老師在學生眼里是一個榜樣,是他們學習的楷模?!北R梭在他的教育專著《愛彌爾》中勉勵教師:“你要記住,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
另外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 許多學生衛(wèi)生習慣差, 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作為教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從自身出發(fā),從平時的小事做起,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比如,我們教師走進校園、教室,一發(fā)現地面有紙屑就隨手把它揀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
二、愛的力量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從內心深處感到教師是為自己好,教師的教育才能起到持久的作用。只有愛之深,才能教之嚴,育之切。如果說走進學生的心靈是師愛的根,尊重是師愛的胸懷,責任是師愛的生命,那么奉獻則讓愛有了豐富的內涵和靈魂。陶行知曾帶孩子們向老師請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這個心指的就是老師對孩子的愛心。他曾用四顆甜甜的糖果教育了一個在校園里打架的學生,這種做法給予了我深深的啟示。教師應理解、關愛學生。對品學兼優(yōu)的小天鵝固然要愛,對有這樣那樣缺點的丑小鴨也要真心實意的去愛?,F在的小學生從小就生活在“被愛”與“順境”中,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容易氣餒和責怪別人。這樣很容易和同伴之間產生矛盾作為教師,就要經常關心他們,理解他們,讓他們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教育他們要愛自己、愛別人,形成和諧、寬容、誠懇相待的人際關系。愛是教育永恒的話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愛化為教育者的教育行為,讓愛走近校園,充盈課堂,觸摸到一個個靈動的生命。這需要一個教師把自己內心自然形態(tài)的愛賦予真誠與智慧,并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積累、陶冶。
三、集中教育力量
學生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絕不是班主任一個人就能抓好的。我們常常會遇到“科任老師在課堂上遇到突發(fā)事件急急忙忙去找班主任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科任老師要經常和班主任取得聯系,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確定教育重點,從而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也使我們的各學科教學成為不可分離的整體。
四、與時俱進
一、上好入學教育第一課
記得2005年在周田鎮(zhèn)河墩小學剛接手一年級班主任時,班上70多名學生,有近40名學生沒有上過幼兒園,第一節(jié)課上,班上亂成一鍋粥,學生隨意在教室玩耍,哭的哭,鬧的鬧,更有甚者在教室隨意大小便,因此在開學初,給他們上好入學教育第一課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首先,在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必須親切、友善地對待每一個新生,說話態(tài)度溫和,面容和藹可親,要給兒童留下一個幸福、愉快的好印象,消除兒童們緊張的心理和陌生感。
其次,要帶領學生對校園進行參觀。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給他們說明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進出時要注意什么。可以給他們介紹本班教室、活動場所、男女廁所、老師辦公室和住室等。還有告訴他們有的地方不能去,有的東西不能動,不能去、不能動的理由,使剛入學的兒童懂得一些校園生活常規(guī)。
第三、要給他們講上課常規(guī),每項要求都要說具體,要親自做示范,再找能按要求做的好學生當榜樣,讓他們照著做,而且要組織他們作反復演習、排練。
比如要求學生上課怎樣坐好,怎樣舉手發(fā)言,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要花費好幾分鐘,好幾次才能練好。
第四、要向他們講明簡易的紀律要求。如《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好懂易做的條例,上下樓梯靠右行,下課不能亂奔跑等,這些紀律、規(guī)則也要分期進行,或一天學一條,不能一次太多。
二、明確行為習慣的各項要求
(一)生活習慣養(yǎng)成教育要求。1、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按時起床、睡覺、回家。2、按時就餐,不將食品帶入校園、教室。3、及時清掃教室和衛(wèi)生責任區(qū)。4、講究衛(wèi)生,不亂貼、亂寫、亂畫,不隨地吐痰、不隨手亂丟物品。5、養(yǎng)成積極創(chuàng)建文明班級的好習慣。
(二)品德習慣養(yǎng)成教育。1、參加升國旗儀式,學生要行隊禮。2、語言文明,使用禮貌用語,不說臟話、不罵人。3、舉止文明,不推拉擁擠,不大聲喧嘩,不追逐打鬧,慢步輕聲。4、注意儀表,衣服整潔,不穿奇裝異服,不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fā),女生不化妝,男女生均不得染發(fā)或留怪異發(fā)型。5、拾到別人丟失錢物及時交公。6、愛護公物,愛護花草樹木。7、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主動幫助有困難和有缺點的同學。8、遵守公共秩序,課間操、升旗及集體活動時聽從安排,嚴守紀律,保持良好形象。參加集體活動守時肅靜,作文明觀眾。
(三)安全習慣養(yǎng)成教育。1、安全觀念、法制意識強。2、妥善保管錢物,嚴防丟失。未經他人同意,不拿用別人的東西。不偷竊、不敲詐、不勒索別人的財物。3、養(yǎng)成防火、防電、防溺水的良好習慣。4、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馬路上不打鬧,不騎自行車,不闖紅燈。5、不打架滋事,更不隨意叫家長或親友到學校無理取鬧。6、不攀越欄桿、校門及圍墻。
(四)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1、良好的書寫習慣。2、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的習慣。3、積極探究、獨立思考、切磋交流的習慣。4、課外閱讀、記讀書筆記的習慣。5、良好考試的習慣。
三、適度強化新生行為習慣的訓練
剛入學的兒童,在家過慣了自由的生活,因而,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過急。要從他們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因材施教。如要求他們坐姿要端正,但時間不能太長,中間可插入一些有趣的活動,或給他們幾分鐘的休息時間,讓他們輕松輕松;他們的注意力難持久易分散,當老師的就要把握他們注意力集中時講授一點,內容不能單調,方法、樣式也要多樣化。教學時應盡量使用事物、模型、圖片等直觀教具,加深他們的印象。兒童的模仿力強,教師就應以身作則,以模范行為影響他們。兒童的自尊心強,愛表揚,愛聽好話,教師就多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
為了使他們能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適當的訓練重要,因為他們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從概念開始,而是從實踐中體驗和訓練出來的,可能一時半會兒很難被他們理解,但是在訓練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體會到好習慣的益處,好習慣也會使他們受益終身。在訓練中我堅持做到三個結合:
1、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如對學生的作業(yè)有四個要求:一是書寫規(guī)范,二是格式正確,三是正確率高,四是按時完成,及時復批。用這四條要求經常指導孩子的作業(yè),出色的或有進步的,印上紅旗或小紅花,開展一日無錯題活動,經常在全班展覽,鼓勵本人,促進大家。
2、激發(fā)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一年級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后是非常愉快的,可養(yǎng)成的過程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戰(zhàn)勝許多困難,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同壞習慣作斗爭才能形成的,在訓練中強調"反復和嚴格",不怕麻煩。如:要求學生集合站隊做到"快、靜、齊",要經過多次嚴格訓練,反反復復,聽到口令,就要求"腳停動止隊形成",慢了,提出問題,解散重做,好了表揚。雖然剛開始花時較多,但這樣幾次三番強化教育,行為要求已深入學生心田,并化為自覺行為,良好習慣也就慢慢養(yǎng)成了,效率也就逐漸提高了。不過還要把苦練和趣練結合起來,如在訓練學生正確的五種姿勢(坐姿、站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時,我就經常在班上找榜樣,開展"請你象他這樣做"的有趣活動,學生很有興趣,逐漸養(yǎng)成了姿勢端正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農村教學閱讀能力在農村小學里,眼前課外閱讀在學生中已是極度廣泛的行為,這是極其好的現象。但是通過詢問了解,對閱讀真正感興趣,能在課外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開闊視野、提高個人素質、享受閱讀中的樂趣的學生為數不是很多,對課外閱讀真正感興趣學生極其的多,根本不具有經常閱讀的良好習慣,尤其缺乏自主閱讀的能力。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能力較為淺薄。因此,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特別重要。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做好學生的引導組織者
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幫助學生自主探究閱讀方法的轉化。教師要成為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引導組織者,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閱讀上。只有這樣,學生閱讀能力才會得到全面提高,而學生必須依靠手、腦、口的有機結合實踐活動獲得閱讀能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發(fā)展學生閱讀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落實新時代要求下素質教育的核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減少老師多余的講解和提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引導并鼓勵學生親自動口讀、動腦想,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邊批注的良好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質疑問難、討論、剖析的過程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積極地探究。這樣不但授之以漁,而且還讓學生學到捕魚之術,讓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二、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教師范讀的作用
在農村小學由于條件落后,沒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近年來通過各種項目算是有了也只有一臺不能普及全校,那么范讀才是真正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有效途徑。在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在范讀的過程中,課文中那些活潑生動的畫面,動人心弦的場面,美好的景致等都會隨著老師的范讀課文,向潺潺流水一樣進入學生的心田。我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學每篇課文,都會用抑揚動挫的語調來給學生范讀。如教學《微笑》時,我在范讀詩歌時,突顯了“幸福、美好、溫馨”等重音,注重了詩歌的節(jié)奏,讀出了“一個微笑,花費很少,價值卻很高”的特點和“一個微笑,留下的回憶,終生美好”的永恒,當讀完課文后,學生好像都沉醉在其中了,有的學生說:“微笑的力量太大了,老師讀得太專注了,我好像聽到了人們爽朗的笑聲?!庇钟械膶W生說:“我好像聽到了人們的熱情,微笑是多么的神奇呀!”這樣,學生在認真的聽讀體味中,讓老師專注的語調、真摯的情感、和藹的語氣感化了,激發(fā)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致。
三、在高年級閱讀教學課堂中,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在老師范讀的情境下,孩子們都被感染同化了,此時老師就將閱讀的方法講給學生:如何質疑問難,掃除障礙,如何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漏字,不加字,不反復,不間斷。學習對課文中關鍵字、詞,重點句子及段落的全面理解。詞語是句子的建構原材料,學生只有對詞語準確無誤地領會感悟,才能更好地體會閱讀課文。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文中用了“垂頭喪氣、疑惑、沒信心”三個詞來寫田忌的神態(tài),要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詞的聯系田忌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齊威王由“得意洋洋、譏諷、輕蔑”幾個詞寫出了他的驕傲自滿和輕敵以致讓第二次比賽輸了。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讀,正確深入理解重點句子含義,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領悟全文。
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
讀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安排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朗讀課文,去感受課文。讓其學生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男女生讀,固然這個讀必須要帶著老師設計好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動腦思考,在讀中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答案。比如,在教學《用冰取火》第三段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火有多么得重要?就得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通過讀,不難理解:沒有火,就不能工作……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其次還應多引導學生體會故事的情節(jié),感情朗讀或角色朗讀。都要將讀貫穿于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整個過程。以讀代講其根據就是語言文字常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要我們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感模糊的識別功能,就能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
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作讀書筆記的習慣
教師要教學生一些日常標注的符號,如括號、三角形、波浪線、直線等,這樣就易于學生閱讀時運用,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批注的好習慣。認真地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善于動筆做筆記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撈鐵?!芬晃臅r,當老師問:“和尚是怎樣用水的浮力把鐵牛送來的?”時,就出示了明顯的指示,即用“~”畫出和尚的做法,用“o”標出關鍵詞的做法。老師的這樣的引導就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此閱讀學習,學生的手和腦同時動作,其應變思維也得到開拓。有的文章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如學習《詹天佑》一課時,畫出人字形線路和兩個隧道圖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理解內容。
六、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善于思維想象
關鍵詞:心理需求;小學語文;教學
需要,是所有人的本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有七種基本需要: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求知、美、自我實現。對于小學生來說,需求心理主要是愛、求知、尊重與自我實現。小學語文教材包含著許多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內容,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
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結合教學實踐,以設定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學生的主項,很多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大多來源于學習。學生期望輕松地學習知識,課堂任務繁重、氣氛壓抑卻嚴重違背了他們的心理預期。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和素材都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而精心編排的。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鉆研新課標和教材內容,尋找切合小學生心理需求的切入點,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及求知欲。例如:選擇經典的故事,通過故事的發(fā)展走向,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引出學生的思考。再逐一根據人物語言、故事發(fā)展及人文思想等,為學生逐步解答,開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使他們在不斷的求知中,獲得知識。
小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對未知事情充滿好奇與疑問。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細心發(fā)現、合理利用,就可以抓住各種教學契機。教師可以將心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為學生設計“激發(fā)―求知―探索―已知―總結”的教學結構,先激發(fā)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造,得出已知,再經過總結,得出科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的需求心理與學習能力相互滲透和促進,提高學習效率。
二、依據學生需求心理,建立合理的學習期望
在教學過程中,設定合理的學習期望,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過高的學習期望,會造成學生學習過度緊張,學生壓力過大,心理負擔過重,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對學習的熱情;過低的學習期望,會使學生的心態(tài)過于松散,學習進程緩慢,反而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因此,在建立學習期望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心理,依照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行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照學生的心理需求,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知識,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巧妙地引導他們的思維。教師不能只以自己的節(jié)奏為主導,自己講得慷慨激昂,不顧學生的教學反饋。教學是一項技術,而善于運用心理科學的教育,是更高超的藝術。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幽默的語言,讓學生身心愉悅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善于運用藝術性的教學技巧,以多種方式巧妙地影響學生,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要懂得言語的巧妙應用。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語文教師不能以自己對文學的理解程度來要求學生,要知曉語言中蘊含的豐富內涵,發(fā)揮語言的暗示作用,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制定合理的學習期望,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合理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自我提高
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除了求知需求以外,還有被愛、尊重和自我實現,他們希望被愛、被尊重,并且渴望展示自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授課方式及目標設定方面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更要在最終評價時運用科學化、人性化的鼓勵方式,通過評價來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體驗,通過適當、正確的評價,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每個學生都是人才,都隱藏著強大的潛能,教師的責任就是去細心挖掘這些潛力,給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成功的獎勵會使學生產生極大的滿足感,這種喜悅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從而建立起學習的信心。教師在評價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發(fā)現學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創(chuàng)造輕松、平等的環(huán)境,給予學生最大的理解和寬容,并在這一過程中,查找學生的不足,提出有效性的改進策略,以肯定、贊揚、鼓勵的評價方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并通過相應的指點,激勵學生健康向上地全面發(fā)展。
健康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進而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教師要善于分析小學生需要心理的特點與發(fā)展,從而通過滿足需求、預測需求及引導需求等方面入手,運用現代的科學教學方式和合理的評判方式,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蒙語文 教學氛圍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011-01
新課程實施以來,一直把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因為新課程改革的主導思想是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核心。蒙語文作為蒙古族學生的母語更是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學科,所以在對學生傳授蒙語文語言文字的同時,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出的民族人才才能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與時俱進的合格的國家建設者。那么,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呢?下面就我十幾年的蒙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個人心得體會。
1 運用蒙語文特殊的文化特點,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
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很多,其中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大,如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生動活潑幽默的語言、充滿激情的狀態(tài),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學習狀態(tài)。他們面對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會感到興致高昂。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內容等方面恰恰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我校學生生源不一,有來自縣城的,有來自鄉(xiāng)下的,可以說大多數學生沒有良好的蒙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所以絕大多數學生基本上聽不懂蒙語,更談不上會說了。學習蒙語文跟學習外語差不多。這就要求我們蒙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精心備課,上課,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開課伊始,便精心設計情境,通過蒙語歌曲、好來寶、兒歌、舞蹈、講故事等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創(chuàng)設蒙語言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蒙語、運用蒙語進行交際的渴望。為下一步教學的開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做好必要的鋪墊。
1.1 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的前提,只有在這樣的氛圍里才能談得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學生的質疑問難。因此,教師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能夠“親其師,信其道”,而后“樂其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學生當中,以他們一份子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交流見解,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共同商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勇于思考、勇于發(fā)言的開放性教學氛圍。比如低年級的蒙語文課堂,老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激勵學生:“你真棒!”“你真是朗讀能手”“我們一起來學習生字好嗎?”等,學生在這種和諧平等、心靈愉悅的氛圍中,自然敢于質疑,敢于表達,不會人云亦云,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營造了良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增強了學生學習蒙語文的自信心。
1.2 想方設法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
每一節(jié)上課,學生都會由下課時的輕松自由變?yōu)樯险n時的緊張狀態(tài),這個過程中,新課的導入就很關鍵了。上課前唱一首蒙語歌曲或者采取師問生答或者開火車的形式說說學過的課堂用語、生詞等,不但緩沖了由休息到學習的緊張情緒,而且還調節(jié)了課堂氛圍,為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積極的情感基礎。
此外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各種積極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執(zhí)教蒙語文第九冊《14.deel hubcas》(《14.服裝》)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掌握了《en bol minii ahiin terleg,harbinaas absan yum.en bol minii ahiin ××,××absan yum.》(《這是我哥哥的夾袍,是從哈爾濱買的。這是××的××,是從××買的》)會話句式,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給學生多張適合這種句式的情景圖片,學生根據情景圖片,用學過的句式在小組內或者同桌間進行會話練習,最后鼓勵引導學生走到前邊給大家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中不僅習得了蒙語文的一種句式,而且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習蒙語文的興趣也自然而生。
2 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想象是一種奇妙的思維方式,是在頭腦中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好新:接受能力強;好動: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學:求知欲強。他們有極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挖掘。教學中,如果善于因勢利導,挖掘教材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培養(yǎng)和愛護學生新奇大膽的想象,那么想象定會成為他們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永不枯竭的動力。
2.1 充分利用課文插圖,鼓勵引導學生想象
現行的小學蒙語文課本,生動形象的插圖出現在很多課文之中,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的資源。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邊看邊想,啟發(fā)鼓勵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勇敢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如在蒙語文第十一冊《4.hedhen moglog budaa》(《14.幾粒飯》)一課,課文插圖上有兩個人圍著餐桌,一個人在吃,一個人在說話的場面。我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人物動作和表情,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想什么,在說什么。然后進行語言加工,表達出插圖的意思。通過這樣的觀察、想象、表達等過程極大地促進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
2.2 適當延伸課文內容,激發(fā)引導學生想象
很多新事物的產生,都來源于合情合理的假設。一件事情可以有幾種解決辦法,一個故事可以有好多種或悲或喜的結局。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可以用假設延伸其內容,鼓勵學生去想象,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表自己新奇獨特的見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蒙語文第十一冊《13.beye tamir》(《13.體育》)一課時,用多媒體呈現本課《ci beye tamirt durtai yuu? Bi beye tamirt durtai.》(《你喜歡體育嗎?我喜歡體育?!罚┑染涫剑鶕涫揭龑W生展開想象,說出其他貼近他們學習與生活的蒙語會話,并以小組為單位到臺前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蒙語文教學中還有很多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我們應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根據教材內容有選擇的靈活應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讓我覺得,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進而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指引和誘導。我想蒙語文教師的責任絕不僅僅是傳承和發(fā)揚蒙古族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使蒙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培植蒙古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塊沃土。
參考文獻
[1] 田佳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