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智慧校園實施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校園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慧校園實施方案

第1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智慧校園;信息共享;教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3-0039-04

一、引言

近年來,各高校校園網不斷建設并日趨完善,校園管理逐步數(shù)字化,同時,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開發(fā),各種針對校園網的高水平管理軟件不斷涌現(xiàn),為改進落后的管理方法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同時實現(xiàn)數(shù)字化管理的軟硬件條件也不斷完善,這就為進一步建設智慧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智慧校園是繼數(shù)字校園之后關于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全新概念,[1]是以物聯(lián)網為基礎、云計算為支撐的校園教學、科研、管理、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huán)境。[2]

然而,經過近幾年的發(fā)展,智慧校園發(fā)展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開始凸顯,首先,網絡接入手段單一,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其次,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自動化程度低,缺乏統(tǒng)一的信息編碼標準;再次,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系統(tǒng)不完善,部門界限明顯,管理效率較低。

特別是信息共享困難問題突出,由于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在建設初期,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劃,各個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實施,都是以本部門自身業(yè)務需求為中心,沒有統(tǒng)一的數(shù)據編碼規(guī)則,信息不能實現(xiàn)共享。[3][4]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沒有整體的規(guī)劃和分析,每個信息系統(tǒng)單獨管理數(shù)據。這樣不但會造成數(shù)據項的重復,而且相同數(shù)據項在不同信息系統(tǒng)中無法同步,從而無法進行跨系統(tǒng)的信息讀取。這個問題極大地制約了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

所以將不同信息系統(tǒng)間的數(shù)據整合起來,構建共享的數(shù)據中心,實現(xiàn)信息系統(tǒng)之間的數(shù)據共享和同步,是當前高校信息化和智慧校園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5][6]當前,國內高校解決信息共享問題時,大致有兩種思路:一是采用中央集中方式,也就是在一個大的數(shù)據庫中集成所有業(yè)務系統(tǒng)使用的數(shù)據庫表;另外一種就是通過開發(fā)通用數(shù)據共享平臺來實現(xiàn)系統(tǒng)之間的數(shù)據共享。

二、湘潭大學智慧校園信息集中與共享方案

湘潭大學智慧校園經過近兩年的發(fā)展,已經有一個統(tǒng)一的基礎設施平臺,擁有有線與無線雙網覆蓋的網絡環(huán)境,基本解決了網絡接入手段單一問題;其次,開發(fā)了一大批以用戶為中心的綜合應用系統(tǒng),方便了廣大師生。

對于數(shù)據共享問題,我校提出的整改原則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設施,保護好現(xiàn)有信息資源,縮短信息化建設周期,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因此,一方面,我校建立了數(shù)據共享中心,將絕大部分的網絡應用系統(tǒng)和數(shù)據庫集中在數(shù)據共享中心。另一方面,我校構建了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采集、處理和存儲各類共享基礎數(shù)據,并為全校各類信息系統(tǒng)提供共享服務。

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基于已經建立的數(shù)據共享中心,一方面存放大量數(shù)據,而且有效地將數(shù)據管理起來,另一方面提供各種信息共享接口,為各個信息系統(tǒng)之間的信息共享提供平臺,確保數(shù)據的實時性、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

1.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的總體架構

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提供數(shù)據存儲、數(shù)據解析和共享接口等服務,它由多個中間件、多個服務進程、自動數(shù)據采集同步接口、Web服務數(shù)據訪問接口、模式數(shù)據庫和中數(shù)據倉庫構成。整個平臺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部署完成后的平臺和應用系統(tǒng)構成的整個數(shù)據交換共享體系結構是一個星型結構,處于中心位置的即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各應用系統(tǒng)成為為該平臺的節(jié)點。對于每個數(shù)據交換平臺,通過標準化的Web服務接口節(jié)點提供服務。對于處在不同應用系統(tǒng)中的不同數(shù)據,不需要直接訪問,數(shù)據交換節(jié)點通過Web服務和數(shù)據交換中心交互,即可進行XML數(shù)據轉換和獲取。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就像是一個大而全的中心數(shù)據庫,一方面為用戶提供所有的信息,另一方面對用戶屏蔽底層存儲機制和交換共享的實現(xiàn)細節(jié)。

2.基于模塊化組件分解的方式實現(xiàn)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

對于整個信息集中與共享平臺,我們采用模塊化組件的方式進行構建,根據功能進行模塊組件的劃分,整個平臺的技術實現(xiàn)也基本分解為如圖1所示的各個組件。

數(shù)據交換引擎實現(xiàn)數(shù)據交換和協(xié)同的核心功能。自動數(shù)據采集同步接口從模式相對固定、變化比較規(guī)律的外部數(shù)據源進行數(shù)據采集,實現(xiàn)平臺中心數(shù)據庫與應用數(shù)據源之間的數(shù)據同步。Web服務接口聯(lián)系各個應用系統(tǒng)。中心數(shù)據庫提供轉換后的數(shù)據存儲功能和數(shù)據倉庫功能。

為了實現(xiàn)數(shù)據及時同步,平臺將公平地調度所有定義的數(shù)據交換。參與交換的數(shù)據可分為共享數(shù)據、局部數(shù)據。共享數(shù)據,就是N個數(shù)據源都包含并且需要兩兩交換的數(shù)據,平臺需要把這類共享數(shù)據保存在平臺的中心數(shù)據庫中,并且及時將這N個數(shù)據源的更新通過數(shù)據交換同步到中心數(shù)據庫,保證中心數(shù)據庫的共享數(shù)據是最全最新的。局部數(shù)據只需要小范圍的數(shù)據交換和共享,它不需要以中心數(shù)據庫作為中轉站,而是采用點對點的數(shù)據交換模式。

三、高校教務管理系統(tǒng)中的事務重構

第2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一、建立校園閱讀工作的保障機制

校長擔任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著眼學校未來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完善方案,制定規(guī)劃,在學校工作計劃中努力體現(xiàn)工作,及時總結,提升,逐步使閱讀工作向高水平、深層次方向發(fā)展。

副校長擔任副組長,制定學校《“閱讀伴成長”工程實施方案》,主抓教師讀書,要求學生讀的書教師必須先讀,并了解所讀書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關情況,教師的閱讀量不得少于學生閱讀量的2-3倍。負責教師購書,推薦書目和篇目,組織全校讀書交流和展示活動,從學科教學、學科教研等角度,將學生讀書活動抓實,抓好;及時布置或收集教師讀書活動材料。

成員由閱讀指導組長、語文教師、班主任、圖書管理員組成。

閱讀指導組長負責學校閱讀平臺管理,學生賬號管理,按學校誦讀計劃,確定不同年級誦讀內容,組織學生做好誦讀、閱讀,并定期對各班級和學生個人閱讀情況進行考評通報,保障進度和質量;做好校級以上學生征文篩選、評比和小結、上傳工作;做好校刊組稿、整理、編輯、出版、下發(fā)等工作。

班主任抓好“班級圖書角”建設與圖書借閱、利用。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由閱讀,利用課前、晚誦、校本課程等機會,開展“課前5分鐘”熱身誦讀活動等

語文教師利用語文課、語文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讀好書,寫讀書體會,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組織開展的主題讀書征文活動,審閱稿件,負責評比等。

圖書管理員負責組織各班級學生有序、有效地借閱,做好借閱記錄的整理;對于學校購買的書籍隨時登記、統(tǒng)計、上冊、整理、評比和上傳等工作。

二、學校日常具體做法如下:

(一)深入宣傳,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學期初根據學?!丁伴喿x伴成長”工程實施方案》,在全校開展了讀書活動的動員工作。各班通過主題黑板報、布置教室的讀書角,宣傳讀書、學習的重要意義,營造校園讀書氛圍,提高廣大師生的思想認識,為深入落實讀書節(jié)方案的各項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開學第一周,閱讀指導員和語文教研組長一起整理好師生共讀書目,分必讀書和選讀書。原則上,每年級每學期基礎書目為3-4本,.選讀書目選讀書目為2-3本。各學段可逐步增加閱讀量,閱讀內容依據年段特點選定。通過班級微信群告知全體家長和學生,鼓勵他們有選擇地與老師一起閱讀。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1、從校園大環(huán)境的布置入手,努力營造適合學生閱讀的良好氛圍。本學期學校完成走廊文化墻和班級的文化建設,力求每個角落都充滿書香與人文氣息,使學生從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提高環(huán)境育人效果。

2、努力為學生營造閱讀的氛圍。每班設立圖書角,為學生創(chuàng)造隨時可以有書讀、讀好書的閱讀情境。

3、發(fā)揮廣播站的作用,播送一些經典美文。為學生創(chuàng)造濃郁的閱讀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閱讀過程中去,使閱讀逐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三)抓好常規(guī)工作,加大檢查力度。

1、每周安排固定的讀書時間

(1)每天中午及晚讀  17:40——18:00為閱讀中外名著時間

   (2)每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晚上18:30-19:00為經典誦讀時間,各班導讀員按照超星校園智慧閱讀平臺中規(guī)定的內容,采用班班通播放,同學們跟讀直至背誦。

2、利用超星校園智慧閱讀平臺,各班每個月按學校規(guī)定的書本按時組織學生閱讀,并完成閱讀闖關,學校將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學生讀書的情況。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按年段別開生面地開展詩歌朗誦比賽、經典誦讀、演講比賽、現(xiàn)場作文競賽、閱讀大沖關、好書推薦等各類讀書活動。

(五)開展校本主題閱讀活動。如書香班級、閱讀之星評選,讀書征文,師生朗讀比賽等等,以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師生閱讀興趣、展示閱讀成果、交流閱讀方法,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和教師的一種生活樂趣。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1、進一步營造環(huán)境氛圍,全面掀起“大閱讀”熱潮。

2、學校要加強圖書室、閱覽室和班級圖書角等建設,配備好圖書,營造好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要建好讀書廊道,開通校園廣播,設立好書推薦,讓校園的每一面墻壁、每一間教室、每一處角落都洋溢著濃郁的閱讀氛圍。

3、將閱讀納入學生期中、期末考試和過程抽測。

4、要及時宣傳閱讀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推介優(yōu)秀的閱讀師生,掀起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的閱讀熱潮。

第3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體驗與感悟,這是我校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育實踐中采取的重大舉措。活動育人這一新的思路從孕育、發(fā)展到日漸成熟是我校全體師生在育人思路方面所做出的重大努力和探索,標志著我校在興校強校之路上又邁出了新的堅實有力的步伐。

一、反思:碰撞中閃出的智慧火花

曾幾何時,我校一度有一種困惑。當學生被搞得暈頭轉向,當教師被弄得精疲力竭時,我們一直在追問,如今的教育怎么了,我們似乎走進了進不去、繞不過的“死胡同”。

2010年下學期,湖南省洪江市教育局提出了以行政手段推行新課改的決定。在推行新程改革的實踐中,我校校長肖建勇、教科室主任肖尊文有幸參加了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河北衡水中學、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學、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二中學(以下簡稱“豐臺二中”)等學校的學習考察活動。在參觀考察中,他們一直在深深地思考,思路隨著考察的深入日益變得清晰起來,尤其是他們最后參觀豐臺二中時,豐臺二中提出的以活動課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給他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就在這一刻,他們幾乎堅定了一個信念:要想破解當前我校發(fā)展的困局,必須在育人思路上大膽創(chuàng)新,走活動育人這一新的路子。

回校后,一個新的方案被提交學校行政會討論。經過反復討論和修改,2011年4月,《洪江市黔陽二中德育教育活動化、常態(tài)化、程序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臺,該方案首次提出了以校園“五節(jié)”(即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感恩節(jié)、科技節(jié)、青年節(jié))助推德育教育活動化、常態(tài)化、程序化的思路。

二、收獲:裂變中摧開的幸?;ǘ?/p>

《方案》的出臺從制度層面上規(guī)范了學校的活動課,徹底擺脫了以前那種無序狀態(tài),使我校的活動課地位陡然提升,由以前的“游擊隊”變成了“正軌軍”,成為我校教育工作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2012年3月23日,我校隆重舉行“學雷鋒精神,樹感恩之心”主題演講比賽。通過學生們精彩的演講,雷鋒同志助人為樂的精神在我校得到了發(fā)揚光大,在隨后舉行的為我校2011屆身患尿毒癥的肖曉安同學的捐款活動中,學生們紛紛慷慨解囊,短短一個下午就募得首筆善款13886.8元。

此外,我校的活動課也變得日益豐富起來,多種課外興趣小組如雨后春筍般組建起來。如今,在校園隨處可見學生們活動的身影。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以前少有人問津的球類如今成了學生們的“新寵”,象棋、圍棋、書法、攝影、跆拳道也開始成了部分學生喜愛的活動。

活動課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學生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改變,一改以前拖沓懶散的作風,學生變得更守紀了,翻圍墻外出上網現(xiàn)象基本得到了杜絕。正如一位學生所言:“現(xiàn)在學?;顒舆@么多,我們沒必要外出上網?!被顒诱n帶來的良性效應遠不止這些,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學生似乎比以前更懂事了,待人也更有禮貌了,聽課也更認真了。

三、展望:以活動開啟德育新模式

經過一年多實踐,我校已形成了以活動課為點,以月主題活動為線的較為完整的活動育人體系。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活動育人的良好效應。我校又進一步完善了《方案》,明確提出每年的3月為感恩節(jié)活動月,4月為趣味運動會,5月為青年節(jié)活動月,9月為校運會,10月為球類比賽活動月,11月為科技節(jié)活動月,12月為藝術節(jié)活動月。學校規(guī)定相關責任科室必須提前一個月制訂方案提交行政會討論。同時,學校對活動課也進行了規(guī)范,制訂了《洪江市黔陽二中活動課實施方案》。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我校學生開啟了一條幸福、快樂、健康成長之路,成為促進我校學生健康成長的“孵化器”與“加速器”,更重要的是為我校的德育工作闖出了一片新天地。自2011年我校推行活動育人方略以來,我校的德育工作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改由以前的“被動式”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轉為現(xiàn)在“主動”融入學生心靈,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成長。

第4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學之宗是詩,從唐詩宋詞到元曲,迭起,名家輩出,精彩紛呈。中華古詩文經典,知識廣泛,包容博厚,辭章精華,內涵豐富。它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長的深厚土壤。燦若星空的優(yōu)秀詩篇,熏陶著、滋養(yǎng)著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正是國人醉心詩詞,熱戀古文化的真實寫照,詩歌的節(jié)奏始終激蕩在我們民族的血脈中。

二、課題界定與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古詩文:是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久經歷史考驗的具有普遍心性修養(yǎng)意義的詩文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又是開啟人類智慧的工具。

經典:指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名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誦讀:通讀與精讀相結合,既側重在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掌握句讀、語氣、停頓,又側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上;美讀與品讀相結合。既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又能品味語言的音韻美、品味語言的意境美。

(二)、課題理論依據

1、《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上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強調“學生能誦讀經典詩文,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教學觀認為,我們面對的學生,他們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都蘊藏著獨立的潛能。小學古詩文教學與經典誦讀整合研究,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觀。3、教育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兒童的記憶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礎。

三、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能背誦一定量的經典詩文,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和人文修養(yǎng)。2、 通過對誦讀經典詩文與古詩文課堂教學整合研究,探索經典誦讀的方法和途徑,提高誦讀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構建古詩文“知―讀―悟―拓”課堂教學模式。3、通過對羅浮文化資源的收集、開發(fā)和整理,使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4、通過課題實踐與研究,提高教師詩詞文化的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yǎng),促進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內容

1、怎樣培養(yǎng)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通過誦讀經典,培養(yǎng)學生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2、研究如何把小學古詩文課堂教學與經典誦讀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3、新課程下弘揚羅浮文化策略以及古詩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增強教師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yǎng),提高科研能力,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4、如何融合新教材古詩詞、羅浮詩詞與《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詩詞,精心篩選,編寫一套以中華古詩文經典為核心的具有羅浮特色的校本誦讀課程。。

五、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2、文獻研究法。 搜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掌握有關經典誦讀理論和案例。借助理論和經驗,指導實驗研究。3、行動研究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4、案例研究法。通過實踐探索與研究,對古詩文教學和鄉(xiāng)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進行不斷反思、論證,形成新的道德建設措施,以利于進一步的推廣應用。5、總結研究法。重視資料積累,按研究內容寫出階段性總結。對研究實驗中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總結出具有普遍的意義和推廣價值。

六、課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1)課題的提出。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搜集整理關于經典古詩文誦讀的講座,明確經典誦讀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意義。(2)撰寫并修改完善本課題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3)學習研究計劃和相關材料,明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各成員確定各自的研究側重點。

2、研究階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1)課題開題,完善方案。(2)"羅浮文化知多少"問卷調查及數(shù)據分析。(3)整理新教材有關體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的古詩文,制訂教學方案。(4)開展誦讀經典古詩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5)舉行課題研究展示課,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對課題全面實施研究。(6)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資料,建立檔案。(7)完成課題階段總結,編寫校本誦讀課本。

3、總結階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1)做好教師論文、課例、教學設想等資料匯篇。(2)完成課題總結報告。(3)申請結題;推廣經驗。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

1、課題領導小組:組長:邱婉嫦 副組長:陳鳳嬌 李穎紅 骨干成員:邱嘉恩、朱燕玲、陳秀玲、邱嘉艷、陳燕芬2、實驗人員:園洲中心小學全體學生3、實驗老師:全校語文教師

八、課題研究措施

1、成立課題組,健全制度,完善機構。為進一步加強課題研究的力度,學校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學校負責人直接抓,業(yè)務主任具體抓,建立了校長室――教務處――教研組為一體的組織網絡。全體語文老師為具體實施者,做到組織機構細化、層層落實,職能明確,形成規(guī)范、務實、高效的工作管理體系。學校建立健全創(chuàng)建活動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制定了《園洲中心小學經典誦讀實施方案》、《園洲中心小學經典誦讀評估細則》等制度,并落實到位,確保活動制度化、規(guī)范化、長期化。

2、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為檢查和督促同學誦讀古詩文,我們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以,以每學期“假日讀書活動”為契機,要求全體師生都參與誦讀活動。學期初各班定好誦讀計劃,并圍繞學校創(chuàng)書香校園舉行一系列誦讀活動:古詩接龍賽、經典誦讀我能行 、中華經典誦讀會、誦讀小小擂臺賽、誦讀大考場、開展小品、故事、歌詠、表演、展示等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積極性,讓濃郁的書香味溢滿校園。

3、健全考評長效機制。落實考核評估誦讀活動的開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實效。因此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園洲中心小學經典誦讀實施方案》,對不同年級的誦讀篇目、完成目標、鞏固率提出了明確要求。

九、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1、課題實驗報告。2、課題教學論文、案例集、課堂實錄、教學課件。3、教師、學生誦讀成果集。4、園洲中心小學校本誦讀教材《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選讀本》。

第5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學校;文化;建設;品位

曾說:“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今天的校園應該是一個專門從事文化傳承,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地方,是一個理應進行“文化育人”的地方。要走好“文化育人”之路,就需要我們學會在認真做事的同時,用心去做好學校文化,用文化去引領學校的發(fā)展。文化是一種積淀,文化是一種靈魂。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生命與靈魂,學校文化是學校整體發(fā)展的命脈,學校文化建設是打造學校品牌,走向明校的必由之路。我校注重文化提升內涵,特色彰顯魅力。

一、學?;厩闆r

金水區(qū)黃河路第一小學位于黃河路21號,始建于1942年,占地面積為10200平方米,擁有24個教學班。1700多學生。60多位教師,大專以上學歷達到100%。學校環(huán)境優(yōu)美舒適,辦學理念清晰,培養(yǎng)目標明確。擁有兩支優(yōu)秀的團隊:一支高素質、團結進取、服務意識強的領導班子;一支師德高、業(yè)務精、奮發(fā)向上、積極創(chuàng)新的教師團隊。

辦學理念:構筑幸福學習生活 追求幸福教育人生,

培養(yǎng)目標:全面發(fā)展 突出個性

校訓:厚德 勵志 篤學 善美

校風:創(chuàng)新 共進

教風:博勤 嚴逸

學風:勤思 樂學

二、文化提升內涵 特色彰顯魅力

我校成立“學校文化建設專題項目小組”,組織開展班子成員、教師、學生、家長層面全員性的“學校文化建設調查”活動,收集意見與建議,診斷學校現(xiàn)狀,整理學校歷史、了解學校傳統(tǒng),聯(lián)系實際擬定切實可行的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做到關注學校文化的傳承,切合學校實際,找準學校文化的精神,注重文化建設的細節(jié),突出文化建設的特色,合理把握時間,長短期有機結合、一步一步循序推進。

(一)環(huán)境文化-----展現(xiàn)學校風采

在依托學校大的辦學理念以及依托學校外部環(huán)境整體基調的基礎上,學校不斷改變辦學條件,營造舒適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進行塑膠操場的升級改造,安裝健身器材,粉刷教樓外墻等,建設兩個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理科與數(shù)學儀器、體育器材室等,來不斷滿足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

在環(huán)境文化建設中,我們著眼發(fā)展,每一步都經過認真的思考與斟酌。從細節(jié)入手注重環(huán)境文化對師生的啟迪熏陶功能。

如:學校大門入口,呈現(xiàn)黃底紅字的水晶字:“六年筑基 成就一生”。其內涵之一:教師一生投入教育,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小學六年的基礎;其內涵之二:學生通過自己六年勤奮學習,善于思考,打下堅實的基礎,來成就自己的一生。讓人一目了然,很清楚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實質。

學校南圍墻建設砂巖材質的“主題浮雕勵志墻”,并在其中呈現(xiàn)辦學理念、學校的校訓,形象直觀、寓意深刻的畫面,激勵著學生,徳以立身,學以報國。

在辦學理念滲透于學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同時,并在校園北教學樓上,醒目的呈現(xiàn)?!皹嬛腋W習生活 追求幸福教育人生”的辦學理念。詮釋著我校一種教育實質的追求,力爭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激勵教師在教育生涯中追求職業(yè)的幸福感;激勵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里,擁有幸福的學習生活。

(二)管理文化-----體現(xiàn)人文關懷

管理文化體現(xiàn)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踏實細致的管理作風;催人奮進的管理精神;潤物無聲的管理方式。主張以溝通為交流方式,達到工作中有章可循,生活中有情可暖,處處體現(xiàn)人文關懷。讓教師愉悅,使學生快樂。

(三)教師文化-----營造團結 進取 智慧 共進的團隊。

圍繞“博勤、嚴逸”的教風,倡導教師“含愛生情懷 有育人智慧”;倡導教師錘煉優(yōu)秀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寬廣深厚的教師專業(yè)知識:廣博得普通文化知識;足夠的所教學科知識,扎實的教育學科知識;知識的溝通與融合。有純熟的專業(yè)技能:熟練地教學技巧;良好的教學能力。有特有的專業(yè)情意:專業(yè)理想(事業(yè)心、責任感和積極性);專業(yè)情操(勵志情操“光榮感、使命感”和道德情操“責任感、義務感”);做到團結進取、敬業(yè)愛崗、專業(yè)博學 、教有特長,注重師德教育,注重素養(yǎng)提升,注重書香陶冶,通過采取專家引領、骨干帶動、同伴互助、實踐磨練、自我反思等措施,增強教師內涵。提升教師個人素養(yǎng),形成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并尤其關注學校骨干教師以及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使他們通過參與課標解讀,專題業(yè)務學習,自主研讀教育文獻,參與扎實的校本教研,課型研磨,自我反思,勤于筆耕等多種形式,努力成長,成為有思想,有內涵的教師。擁有內涵美。教育是一種可以給人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注重教師文化建設,讓大家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純真的愛心、扎實的基本功,會對學生、對同事、對家人、對社會產生積極地正面的影響,人人都成為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校園也真正成了學生的樂園,教師的家園。一會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教師自己書籍。

(四)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教研文化----突出實、活、新實:規(guī)范性、實效性;

活:內容活、形式活;

新:新觀念、新創(chuàng)造。

我校注重學科能力建設,注重規(guī)范課堂常規(guī),注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向每一個四十分鐘要質量。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的力量,進行課型研討,開展有效課堂的實驗研究,提升教師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學機智。實現(xiàn)學科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凸顯學科教學的實效性,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并以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比如:誦讀比賽,蓓蕾杯書法大賽,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比賽,英語書寫比賽,科技小報,校園歌手大賽,全員參與的體育以及趣味運動會。全員參與的文化周展示等,給予學生很好的展示平臺,貫徹落實學校的辦學理念,構筑幸福的學習生活,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具體做法:

從規(guī)范入手,突出學校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實效性。

規(guī)范學校校本課程:我校校本課程有目前已有五個模塊:文學百草園---側重學生廣泛的閱讀以及正確的書寫,我愛科學---側重學生做中學理念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探究科學的興趣,想象與美—側重兒童創(chuàng)造畫的訓練,健康成長---側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快樂英語---側重學生一二年級英語基礎的奠定,為三年級的銜接做好鋪墊,這些校本課程的教材來自于我們一線教師的心血,都是大家自己編寫的,的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規(guī)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至六年級的基本目標、實施內容、以及課程實施的幾種課型的模式。對于該課程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對課程的實施進行分層次細化、優(yōu)化途徑、落實管理。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我校強勢課程進行推動。

規(guī)范常規(guī)教研。學校對常規(guī)教研活動進行了細化。讓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深化,比如在組內教研時包括“讀書交流”、“主題研討”、“近期安排”;在學科大教研活動時包括:“組內教研進展情況交流”、“學科共性特點(或問題)研討”、“近期重要工作安排”。在常規(guī)教研時,做到小教研與大教研相結合,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相結合,課標研讀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交流相結合,做到組織到位,人員到位,主題鮮明,時間地點固定,真正形成學校實效性的教研文化。

規(guī)范我校“大課間活動”。突出學校體育學科建設特色。加強“大課間”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實施,建立了“學校統(tǒng)一領導、年級全力支持、班主任積極配合、體育教師具體實施”的工作格局。充分利用音樂的節(jié)奏感、感染力,營造活動氛圍。用音樂代替指揮口令,融音樂與動作為一體。從下樓、集合、散開、團體操、自編操、結束、上樓,在相得益彰的音樂聲中,我校的大課間有條不紊,快而有序。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陶冶了學生情操。如今結合《金水區(qū)中小學大課間實施方案》我們又進行創(chuàng)新。一會大家就可以看到。

(五)學生文化-----注重德育教育,突出以愛育德,以禮育德。

在認真貫徹落實“勤學、樂思”的學風,培養(yǎng)學生勤奮刻苦,樂與思考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重視德育工作的開展。德育教育是我校工作的一個重點,我們圍繞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已經匯編學校的“愛之鏈”“星星火炬代代傳”“班級特色名片”“黃河路第一小學德育教育手冊之禮儀教育篇”等有型成果。在學校走廊、走道內都有德育故事等,時刻促進學生講文明講禮儀,學校匯編禮儀歌,如:早起禮儀、升旗禮儀、集會禮儀、上課禮儀、家庭禮儀、待客禮儀、少先隊禮儀等,讓文明禮儀伴隨學生的一生。

我校注重文化建設,并有規(guī)劃、有計劃、扎實的實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成效,不僅促進學校文化氛圍越來越濃郁,而且真正意義上促進學校發(fā)展、提升。使校園更加有生機、有活力、有內涵、有魅力。并且,注重文化建設,促進教師工作生活積極性的提高,充分挖掘師生的潛力,在全體師生以及家長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大力協(xié)助下,被評為鄭州市文明單位。鄭州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評選先進單位等許多榮譽。

前期學校文化建設中點點滴滴的積淀,已賦予我校較為強大的生命力。在學校文化建設方案中,我們還有很好的規(guī)劃,將會在今后階段目標中逐一落實,我們會通過潛心努力,進一步加深對文化建設的更深層次的認識,繼續(xù)有規(guī)劃,有層次,有深度,腳踏實地進行文化建設,不斷營造學校濃郁的文化氛圍,形成學校持久的特色發(fā)展,為師生建設優(yōu)秀的文化熏陶的場,讓他們體會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到幸福的教育人生。也真正意義上讓學校文化建設育人的功能淋漓盡致得以發(fā)揮。使學校文化升華為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使我們的學生無限快樂健康,使我們的教師無比愉悅幸福,使我們的校園充滿生機活力。

文化提升內涵,特色彰顯魅力。為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全面發(fā)展、個性突出,優(yōu)秀的黃一人才,我們會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做到日新月異。

參考文獻:

[1]章世虹主編 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手冊(上)[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

第6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薄巴段乙阅咎?,報之以瓊瑤。”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需要感恩,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yǎng)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單位對我們有知遇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蛟S,很多父母與老師并不渴望得到回報與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或缺。缺少感恩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因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

中學階段是人生受教育的初始階段,一個人的成長行為習慣不少就是那時養(yǎng)成的,然而這影響著青少年的一生。當前在我們的中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前年,區(qū)教育局對全區(qū)的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狀況進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數(shù)據顯示:40%的學生景仰科學家,35%的學生景仰體育、影視明星,只有1.5%的學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勢力老大的學生竟然達到2.9%,幾乎是崇拜父母的兩倍!“可憐天下父母心?!备改冈诤⒆拥某砷L過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對父母不懷感恩之心,更何況對同學、對老師、對社會呢?這種感恩情懷的缺失讓我們意識到用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塑造學生的感恩意識意義重大,加強農村中學生的感恩教育更是當務之急。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yǎng),是一種處世的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它還是一種責任意識、自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課題組提出了《農村中學開展感恩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有利于中學生養(yǎng)成一種感恩意識,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伴、感恩身邊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國,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準則、文明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2.積極做好課題準備工作。為了使課題研究工作有的放矢,開學初,我們組織了課題組成員學習新課程標準精神,制定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在認真學習并領會課題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積極地參與其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與建議,確定了各自的研究重點。

2.1組織分工:

顧問:朱春雷(連云區(qū)教育局副局長)、指導開展工作。

組長:李立飛(中學高級教師)全面負責學校的的課題組織、指導工作。

副組長:祝運平(師德先進個人,黨支部副書記)資料搜集匯總并執(zhí)筆。

成員:崔建華(市優(yōu)秀教師)、張葉川、董志園(連云區(qū)模范班主任)具體課題實施與探索。

2.2認真做好課題開展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研究活動,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計劃,并著手進行課題準備。事先我們召開了課題組主要成員會議,對各自的分工作了具體的布置,研討了課題計劃方案。

2.3感恩教育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我們的學生或者子女實施的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使學生懂得了常感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黨和國家關懷之恩;常懷報效黨和國家之心、報效父母之心、報效師長和同學之心。學生的思想轉化了,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有利于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有利于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我想:一個懷著感恩理念的學生,感受到父母節(jié)衣縮食,含辛茹苦供養(yǎng)自己讀書學習,為的是讓他成為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生活時,他能不努力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效父母嗎?一個懷有感恩理念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教育他成長時,能不刻苦鉆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

3.研究內容與策略。我們認為感恩教育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產生認可并意欲回饋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為,就是知恩、報恩、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有正確認識。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xiàn),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別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報。

我們這個課題研究解決的重點在于對中學生開展的感恩教育從小處入手,從身邊入手,教育學生認識、感受、體驗父母、老師、同伴、身邊人對自己的關愛和幫助,讓學生知恩圖報,從而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人,進而推恩及恩,發(fā)展成愛自然、愛祖國等,并使感恩成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品德。

3.1教育活動感恩先行。當前構建和諧校園是學校的重要任務?!叭穗H和諧應從學會感恩開始”,將感恩理念大膽引入學校德育,開展感恩教育和活動,有利于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為此我?!笆晃濉钡掠n題《農村中學感恩教育的實踐研究》在上級有關部門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提高綜合素質,共建和諧校園,努力打造學校特色德育。

3.2動手實踐,親身體會。組織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在體驗中成長。讓學生感受親情,感恩父母。校團支部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從調查、走訪、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初一年級學生在行動中、生活中,認識了媽媽、老師的辛苦,有的學生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老師,例如,他們?yōu)閶寢屜茨_、為老師唱歌、幫奶奶梳頭等體驗活動,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之情;初二年級學生精心設計、自己動手制作有意義的賀卡送到媽媽、老師、爸爸手里,在賀卡的傳遞中,讓他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初三年級學生用書信的方式,在字里行間中讓我們感受到人間的真情,體驗到:感謝有你、伴我一生、給我勇氣等,本次活動不論是在學生的實際操作還是在學生的情感體驗上都給學生以啟迪教育,使之學會感恩,懂得關愛。

3.3讓學生感恩集體,關愛校園,珍惜友誼。學校課題組要求各班組織學生尋找身邊需要感恩的對象,并且把最感人的事例在學生中廣為宣傳;要求學生起身離座后,把椅子放回桌子下面;看到地面上的垃圾、紙屑揀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按時關好門、窗;開展活動后,把活動現(xiàn)場收拾干凈再走。同時各班尋找家庭困難的學生,在經濟上開展“一幫一”活動。通過這些實實在在、力所能及的體驗活動,養(yǎng)成學生文明、衛(wèi)生、守紀、助困的良好行為習慣,增強同學之間友情,創(chuàng)造美麗、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4.研究對象:連云區(qū)板橋中學全體學生。

5.感恩教育課題研究要注意的問題及對策。農村中學感恩教育要爭取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題活動、學科滲透、課外延伸(家庭、社會活動等)為載體,以角色換位、實踐體驗為行動策略,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5.1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學校德育和學科教育相互結合,創(chuàng)設感恩教育的平臺與氛圍。感恩教育不能少,整體的德育教育更應該改革。學者劉金鐸在他的《道德體驗論》中寫道:如今的學校德育未能達到引導者預期的效果,理論界稱之為“德育失效”。目前約束性道德教育無法使道德教育本身與體驗者之間發(fā)生有效的情感關聯(lián),也不能使體驗者個體把有關的道德知識與一定的實際道德情境有機結合起來,發(fā)生實際的體驗,因而無法保證道德教育的實效。所以我們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感恩教育的和諧環(huán)境。學校德育還可以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利用學科教材資源進行感恩教育的滲透。全體教師改變觀念,充分認識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確課題目標。

5.2努力建立學校與家庭的教育紐帶,爭取父母的理解與支持,共同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與家長達成共識,爭取家校共同實現(xiàn)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鏡子,照著我們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現(xiàn)便是我們家長教育的回應。許多時候孩子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更多時候則更需要我們去引導感悟。所以作為家長,不僅要給孩子愛心、榜樣、機會,更需要學會珍惜、欣賞、肯定孩子的示愛和感恩的表現(xiàn),我們的孩子才會不僅有愛的意識,更會有那些感恩的行為。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卡、電話聯(lián)系、廣播電視學校、家訪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我們課題實施的意義,以共同實現(xiàn)對孩子的感恩教育。

5.3教育學生知恩,體驗父母、老師、同伴、身邊人對自己的關愛、幫助。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的人,乃至發(fā)展到愛自然、愛祖國等。

5.3.1對父母的感恩。一個人只有愛父母、愛家人,才會愛他人、愛祖國,所以對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礎的。

①首先開展體驗活動,體會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山Y合母親節(jié)、婦女節(jié)、父親節(jié)等開展如“一日護蛋行動”、“做一天家務”、“為父母洗一次腳”、“給父母過生日,親手制作小禮物”等活動。

②觀看親情影片,聯(lián)系自身,激感。

5.3.2對老師的感恩。

①了解老師一天的工作內容,酌情開展“我當小老師”的體驗活動,體會老師教育學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認真學習、主動幫助老師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對師長有禮貌,尊重老師。

②進行征文或演講比賽,抒發(fā)對老師的愛和感激。

③教師節(jié)為老師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表達感恩之心。

5.3.3對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①“我的同伴”主題活動,可以選擇征文、班課會、交流等方式進行。

②發(fā)現(xiàn)身邊幫助過自己的人,如醫(yī)生、郵遞員、清潔工等。

③結合“學雷鋒、學賴寧”開展回報活動,幫助社會上弱勢群體,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為生活中有困難的同學獻愛心等。

5.3.4延伸至對自然、對祖國的感恩。

①了解大自然為我們的生存提供的物質條件,人類對于自然的依賴和利用,感受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開展“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等活動。

②了解祖國的地大物博,更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事跡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

6.研究方法:根據課題性質、類型,本課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結合文獻研究法、教育觀察法、個案研究法等

7.研究過程:

7.1研究時間:2008年4月~2008年8月

7.2研究步驟:

7.2.1準備階段:做好前期工作,制定課題實施放方案,并組織組員學習。

7.2.2實施階段:根據實施方案開展具體的研究實踐工作,并注重材料的積累、存檔。

7.2.3階段性小結:小結前一段課題的實施情況,反思存在的問題,修正實施方案。

7.2.4針對性實施階段:根據修正后的實施方案,有針對性地研究。

第7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美國作家特倫斯?E,迪爾說過:“每一所學校都有其不可言傳的獨特之處,這種獨特之處就叫做‘文化’?!眱?yōu)秀的、創(chuàng)新的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支柱。實際上,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在學校中重塑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谶@樣的認識,近年來,我校一直把特色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研究,確立了特色建設項目之一“打造‘誠和樂’文化品牌,培育光彩‘泊中’人”。

一、制訂實施方案,明確奮斗目標

學校認真審視特色建設工作的現(xiàn)狀、發(fā)展優(yōu)勢和不足,分別組織召開了校級、級部、學科等各個層面的反思討論會,廣泛征集意見,制定并不斷完善《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學校文化建設目標:辦學理念特色鮮明,校訓校風、學校精神引領示范作用明顯:校園文化設施健全:學校制度完善,制度執(zhí)行規(guī)范:校園文化氣息濃郁,學?!罢\和樂”文化品牌“外顯”工程和“內化”工程不斷推向深入,在省內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全校師生文化素質明顯提升,學校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

二、建立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一是建立學校特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負責制定學校特色建設方案或規(guī)劃,并適時進行有效調控、檢查、指導,進行階段性總結、部署。

二是建立學校特色建設工作制度。學校對特色建設的整體及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實施的程序、方法、途徑及遵循的原則等都有明確的要求。確保學校特色建設在完善的制度及詳盡的要求下有效實施。

三是建立學校特色建設督導評估制度。學校將特色建設工作列入了級部、處室、教師年度工作目標督導檢查指標體系。

四是注意抓好“兩個結合”:特色打造需要的硬件資金投入與軟件精神鼓勵相結合:特色建設中硬件上的外顯工程與軟件上的師生內化、踐行工程相結合。

三、特色項目的工作實踐

“1751”工程實施以來,我校根據專家組的診斷意見,對學校的理念文化體系進行了理順更新,確定了“誠和樂”的?;?。其核心要義初步歸納為:誠信做人,誠心相待,誠教誠學,求真務實:和睦相處,和諧發(fā)展,和而不同,以和為貴;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樂善好施,快樂成長,家長樂道。

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我們主要做了“外顯”和“內化”兩項工程。

(一)加大投資力度,實施特色“外顯”工程

有位專家指出“特色是有靈魂的、整體的、滲透式的文化精神存在,它不是單獨的實體和單項的成績,但卻是無處不在,可見、可聽、可感受的?!蔽倚0凑湛茖W規(guī)劃、分步實施、體現(xiàn)個性、促進發(fā)展的原則,擬訂方案,搞好校園美化、綠化和文化設施建設,努力做到“面面墻壁會說話、一草一木能育人”。

一是注重品牌形象建設。2011年,共投資16萬元,在教學樓內高標準地建設了“誠和樂”特色文化形象墻和《弟子規(guī)》教育墻:在教學樓前后新建了孔子石像、陶行知石像、“和樂園”假山等景點。從中讓師生們形象地感悟“誠和樂”文化內涵、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意義。

二是加強環(huán)境文化建設。2013年,學校投資近20萬元,在各個教學樓道和教室內新建了以孔子、陶行知名言為主、與“誠和樂”或者“學行思”有關的文化宣傳牌300多塊,強化了“誠和樂”文化的顯性傳播。2014年投資12萬元,在辦公區(qū)、教學區(qū)懸掛了圍繞?;曛黝}系列排布的額頭匾牌:在各個教室制作了“誠信和諧樂學”主題系列教育牌:在學術中心樓和教學區(qū)內新建了“誠和樂”文化道德教育墻長廊:進一步完善了教師成長展室、德育室、科技活動室等特種教室的內部文化布局;完成了以《道德經》為主要內容的學術中心樓的三處墻繪:在校園墻壁顯要位置上醒目展示出“誠和樂”的內涵要義;制作各類安全教育、“三生”教育展牌100多個,在“和樂餐廳”和學生活動區(qū)巡回展覽,加強了對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誠”字教育。

(二)堅持不懈,實施好?;辍皟然惫こ?/p>

首先建立學校理念文化系統(tǒng)。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我校已經印發(fā)了較為完善的《學校文化理念系統(tǒng)》小冊子。每生一冊,學習內化。還建立了學校文化理念系統(tǒng)展室,讓師生定期參觀瀏覽,理解其內涵,增強踐行內化的自覺性。

第8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一、推進務實合作,

開創(chuàng)“大學一小學共舞”模式

在專家指導下,我們制定了“行政保障是前提,專家指導是根本,教師隊伍是關鍵,教學研究是重點,減負增效是核心”的工作思路;確定了“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兒童認知規(guī)律,立足本地區(qū)、本學校實際,著眼學生終身發(fā)展,積極探索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的途徑和方法,改變目前超標、超時、超量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懂得兒童的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出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的實施目標;修改完善了行動計劃,使分6年3個階段進行的實施方案更具科學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為保證方案的順利實施,在學校項目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的基礎上,我們又成立了管理改革組、教學改革組、課外活動組、評價改革組四個方案實施小組,每組由一名校級領導分管,一名中層人員擔任組長,一至兩名專家參與指導,各組任務分解、夯實責任,全力開展試點工作。此外,項目組創(chuàng)造性地將生涯發(fā)展和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的方法運用到教師發(fā)展領域,組織全校教職員工規(guī)劃并制定符合崗位實際和自身發(fā)展水平的個人研究計劃,包括個人的生活重心、個人現(xiàn)狀分析、個人管理(后勤)工作提升計劃、個人學期科研計劃方案幾大部分。

在2011年8月召開的全國首屆兒童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我們將這種基礎教育研究模式命名為“大學一小學共舞”模式。

二、召開動員會議,營造項目實施的良好氛圍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是關系千家萬戶的一件大事,單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需要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保障,需要教育科研部門和專家團隊的專業(yè)引領,需要全校上下的齊心努力。更需要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與配合,需要了解教育對象的發(fā)展需求。為此,根據嚴格的設計,我們組織召開了全校家長動員會、部分家長座談會、學生代表座談會、全校項目啟動會、核心成員研討會等具有重要意義的大型會議。每次會議從不同的側面針對不同對象,圍繞一個主題宣講項目實施的重大意義和學校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整體思路。與會人員對學校提交的實施方案(討論稿)進行了熱烈而充分的研討。特別是省教育廳呂明凱副廳長、基教一處王躍生處長先后兩次參加會議并做重要指示,極大鼓舞了西小教職工。家長、學生、教師在投以飽滿的熱情的同時,也極為理性地提出了項目所面臨的復雜性、艱巨性,但大家表示,再難,我們也將舉全校之力做好試點。

三、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辦學理念,

豐富學校軟文化

圍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學校文化、管理制度、發(fā)展規(guī)劃和學校環(huán)境等問題,管理改革組與胡衛(wèi)平、李創(chuàng)斌、衣新發(fā)等專家一起對已有的資料進行了修訂完善。繼續(xù)以“沐浴書香唐韻,健康快樂成長”為基本辦學宗旨,堅持遵循“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注重內涵、示范引領;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輕負高效”的試點工作方針。在制度建設、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有效探索。

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學校各項工作規(guī)范有序開展的堅實基礎,是學校內部的“法律文書”。我們對學?,F(xiàn)有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初步梳理,基本確定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相關內容包括學校組織領導工作職責、學校行政綜合工作管理制度、學校教學工作管理制度、學校師生員工管理制度、學校工作督導評估制度、學校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等。管理改革組與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大家都本著發(fā)展性原則、繼承性原則、可執(zhí)行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人文性原則,注意針對現(xiàn)行工作不適合的地方加強修改,減少了空泛的語言、無力的說教,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執(zhí)行力。

圍繞試點項目這一核心,學校著力創(chuàng)設品質優(yōu)雅、功能多元、愉悅身心的環(huán)境文化,開心走廊、漂流書吧、情感驛站、雙語文化墻、陽光運動場等功能區(qū)域的組合旨在從環(huán)境氛圍營造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豐富學校課余生活,啟迪創(chuàng)新智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班級特色文化創(chuàng)設活動。各班學生在班主任老師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下,全校32個班級的學生出謀劃策設計班徽、班規(guī)、班訓、特色展區(qū),有效利用班級教室空間,彰顯班級特色,增強團隊凝聚力,32個教室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立足課堂,重點突破,探索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的有效途徑

我們以創(chuàng)建“思維型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為突破口,組織“思維型課堂”組內研討活動。圍繞課堂提問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兩個主題。教研組內每人上一節(jié)研討課,在組內聽課研討的基礎上,全校各教研組共推選出10位老師參加學校的“思維型課堂”觀課、議課活動。初步形成了思維型課堂的模式,讓學生樂學、學會、會學。全校初步開設了專門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課程——“學思維”活動課,每班每周一節(jié)。該門課程由西小教師和部分專家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活動課上,教師嚴格遵守4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的“學”思維。而非教師“教”思維。同時,把學思維活動課中的思維方法運用到其他學習活動之中。

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從有效作業(yè)的布置人手展開校本教研是我們的抓手。在教學專家、學科教研組、教師本人共同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學校作業(yè)改革的試行方案。學校采取分學科管理的方式,各年級學科負責人組織本學科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集體設計、整合學生作業(yè),控制作業(yè)總量、提高作業(yè)的時效性。每周分學科填寫《學科作業(yè)匯集表》,作為研究分析的第一手資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科整合的每周一次的素質作業(yè)的布置,立足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深受學生喜愛??偨Y一年來的作業(yè),我們明顯看到“三有效”:有效布置——每一項作業(yè)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完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掌握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的;有效完成——所做作業(yè)是學習實際中學習個體需要重點鞏固、適度拓展、培養(yǎng)能力的內容:有效提高——逐步推進、層層展開、形式多樣的立體作業(yè)模式勢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智慧火花,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

五、關注心理,搶抓機遇,認真做好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起步工作

2011年初,項目組陜西師大專家對我校前期的素質教育活動計劃進行了認真推敲,提出了“健康、開放、創(chuàng)新”的三維目標體系,并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的心理領域做了一些嘗試。鑒于我校校園建設的現(xiàn)實,2011年3月初開始,我們策劃了一系列心理疏導暨理想教育活動,重點緩解社會輿論給六年級畢業(yè)生帶來的“小升初”壓力?;顒釉O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策劃、發(fā)邀請函、現(xiàn)場禮儀、攝像、計時、團隊守紀評委等項目都讓學生參與,使學生得到了

多層面的鍛煉。另外,開發(fā)優(yōu)秀教師資源,在原有基礎上開辦了多個第二課堂,包括合唱團、健美操班、小巧手班、思維美術班、英語演講班、英語話劇班等,這些課堂的開設是后期學生社團的雛形,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培養(yǎng)。

2011年,時值西安小學85周年校慶,以此為契機,通過活動開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方位展示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成果。85周年校慶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活動,也是試點方案預設的工作平臺,合理安排有限時間,正確認識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與學科知識學習的關系,通過參與活動得以綜合性提升是校慶肩負的另一使命。因此,整個前期準備到活動當天,我們引領每一位西小學子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其中,珍惜機會,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能力,塑造形象。本次活動,陜西省人大、省政協(xié)、省教育廳、國際友人、社會各界人士、兄弟學校嘉賓及西安小學全體師生、家長等近3000人參加了慶典活動,是試點工作初期一次大規(guī)模的展示與交流。

六、過程監(jiān)督,科學測評,

初步建立學生發(fā)展的綜合評估機制

評價改革對整個改革試點項目的健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導航作用。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先后研究制訂了《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課業(yè)負擔監(jiān)測、舉報、公告和問責制度》、《陜西省西安小學關于減負作業(yè)布置要求(試行稿)》和《陜西省西安小學試點項目階段成果獎勵制度》等。共進行了4次以學科組為單位的項目實施評估,走訪調研管理和實施人員50余人次,全面掌握項目實施過程的第一手資料。

各學科在學校整體評價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學情和教學實際完善修改,確定了學科評價方案。采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平時考查和綜合考查相結合,個人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分數(sh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評價形式更加多元化和科學化。積極促進項目實施目標的達成。其中,語文學科將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基礎知識、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背誦能力、合作實踐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逐級納入評價內容;數(shù)學學科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進行及時評價,圍繞學生的守紀程度、聆聽度、專心度、發(fā)言的參與度、準確度、聲音洪亮程度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自信方面的表現(xiàn),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交流情況,學生在數(shù)學思維水平上的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考查,努力營造充滿生機的靈性課堂;英語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按年級制定了英語評價表,在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評價中,統(tǒng)一了評價內容,要求所涉及的評價內容包含三個方面: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生興趣的調動和保持、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反饋。學業(yè)水平評價方式的改變,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對全校各年級300多名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綜合分析學生課業(yè)負擔和創(chuàng)新素質發(fā)展狀況,為試點工作的后續(xù)完善提供科學依據。

第9篇:智慧校園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數(shù)字生態(tài)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4-0063-01

一、 試點選題

(一)搭建教師校本研修平臺

1.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主線的課程建設模塊;2.以上課、評課、聽課、說課為主線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塊;3.以個人獨立式充分備課、集體聚集式備課、個人個性化備課為主線的課前準備模塊;4.以做題、說題、組題、累題為主線的習題研究模塊;5.以平衡學科、專項式補救、預約式輔導為主線的課后輔導模塊。

(二)搭建學生成長評價平臺

1.以學習、競賽為主線的成績模塊;2.以三個文明、三個認真、三個百分百為主的德業(yè)評價模塊;3.以閱讀、社會實踐、社團、探究性學習為主線的選修模塊;4.以心理測量、體質測量、價值觀測量為主線的測量模塊。

(三)建立常規(guī)管理平臺

1.以長春六中基本法為主線的教師考核模塊;2.以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為主線的后勤管理模塊;3.以管理國有資產為主線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塊。

充分、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三個平臺十二個模塊數(shù)字化,構建數(shù)字化校園。

二、試點目標

1.理論探索:探索新形勢下多樣化辦學體系、生本化課程體系、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體系、以價值引導為核心的德育體系、以制度為核心的學校管理體系、以教師專業(yè)自主發(fā)展為核心的教師教育體系、培育自主教育的保障機制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

2.實踐應用:將自主教育理念下的三大平臺十二個模塊切實有效的開發(fā)及應用起來。

三、預期效果

1.遠程培訓,自主學習。遠程培訓為師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便于采用開放自主的學習模式,師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不同的課程和內容,根據需要自主調整學習進度。

2.專家引領,網絡研修。建立一支優(yōu)秀的課程專家團隊。課程專家將全程參與課程建設管理,進行點對點的實時交互輔導和異步離線答疑。通過網絡傳輸,實現(xiàn)多方對話,開展多邊交流和專題研討。

3.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秉承“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的課程資源建設理念,開發(fā)了一批精品課程資源,通過網絡平臺極大地滿足廣大師生的個性化需求。

4.學校管理,勤儉并舉。將教師專業(yè)成長管理機制、行政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數(shù)字化,進行自動管理,有效督促教師高效、智慧地工作,勤儉治校。

四、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信息化專項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邀請教育局信息化辦領導、東北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擔任顧問,給予專業(yè)指導。

2.經費保障:一是學校自籌部分資金,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購置數(shù)字化校園所需硬件。二是爭取專項經費,??顚S?,確保試點項目廣泛深入、持續(xù)有效地進行。

3.技術保障: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抓好教學信息化培訓,把教育信息化做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4.制度保障:建立各部門合作機制、聯(lián)動機制及科學評估的長效機制;保證試點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五、進度安排

1.完善網絡平臺(2012年12月-2013年3月):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教育部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號)的精神和我校全數(shù)字化生態(tài)校園方案,及時、高質量完成所需網絡建設。

2.設計開發(fā)軟件平臺(2013年3月-2014年3月):根據我校全數(shù)字化生態(tài)校園方案開發(fā)相應軟件平臺,導入基礎數(shù)據,為測試做準備。

3.全數(shù)字生態(tài)校園系統(tǒng)試運行(2014年3月―2014年8月):根據預期效果檢測實際應用情況提出改進方案及時改進。

4.迎接中期評估(2014年8月-10月):認真總結2012年專項試點工作的經驗和階段性成果,撰寫《教育信息化中小學校、職業(yè)院校試點中期報告》,迎接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組織的試點工作中期評估檢查,組織“長春六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赴兄弟院校進行專項考察。根據評估專家組意見和兄弟院校先進經驗調整實施方案。

5.繼續(xù)試點項目(2014年8月-12月):根據調整后的實施方案改進全數(shù)字生態(tài)校園系統(tǒng)并完成測試工作。

6.接受項目驗收(2015年10月-12月):全面總結試點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成果,撰寫和整理《教育信息化中小學校、職業(yè)院校試點終期報告》,學校聘請有關專家組織試點工作的內部驗收;根據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門的統(tǒng)一部署,申請并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專項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