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學數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兒童形象思維方式和數學的抽象性是一對矛盾體
以10以內數量關系為例:數的概念中,無論大小每個數字都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以數字3為例,它代表3個蘋果,三把勺子,拍三下手,三天……一切數量為3的事物。兒童要理解3的實際意義,形象思維是其必經之路。它是從形象思維開端逐步半抽象最后完成抽象的一個漫長過程。具體來說,點數3個蘋果,3棵樹……熟練點數后,兒童還不能夠將3的物體和數字3建立聯系。各種3的實物需要借助點卡表示。這里,點卡的物象特征削弱,呈現半抽象,即:不受事物類別限制,只要是數量3,都適用三個點子的卡片。最后過渡到數字。實現數字3的實際意義的認知,這個過程既是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又是具體形象上升為抽象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實踐、發(fā)現、總結的過程。
上述不難看出幼兒園數學學習過程的復雜性。兒童對數學的認知,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學習尤其需要遵循兒童認知水平??梢?,在幼兒園數學學習中,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兒童水平,耐心施教。
二、數學游戲化操作設計,考驗教師智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兒童數學學習的目標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是兒童對數的初步感知、數學概念的初步建立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由此我們認識到,幼兒園數學學習不同于學齡階段的技巧學習,體現的是能力養(yǎng)成。
如何將簡單概念分解成一個個小的能力目標。鋪設好抽象概念與形象思維之間的橋梁。突出學習過程中的早期經驗積累和樂趣,需要教師智慧性的創(chuàng)造。
游戲化學習是幼兒園學習的主要方式。數學活動尤其需要游戲作為對抽象事物感知的載體。把抽象的數字符號和概念變?yōu)橛螒蚧僮骰顒?,使得兒童看得見摸得著便于理解,為兒童?chuàng)設抽象思維的自然習得過程。
基于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遵循《指南》要求,幼兒園數學活動貼近兒童生活情景、圍繞游戲和操作化開展,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操作材料和游戲時,圍繞兒童認知水平,理解并順應其認知事物的方向,以支持和推動兒童對數學概念的主動建構。此外,好的操作材料具有吸引兒童的作用,引發(fā)探索興趣。
三、數學活動的組織過程,要求教師具備嫻熟的教學技能
1.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對所開展教學內容的概念和內在邏輯關系做到心中有數。數學活動,如果教師邏輯不夠清晰,概念錯誤,對兒童學習數學的影響甚至是可怕的。同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要體現由淺及深、層層遞進、從形象到抽象的邏輯性。把握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邏輯層次,方能更好的引導兒童感知并提升數學經驗,幫助其形成抽象思維。
2.語言技巧。生動準確的語言,是數學游戲操作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教師需要反復推敲游戲化語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詮釋概念,做到深入淺出。
在日常教學中,將抽象的數概念變?yōu)楹啙嵣鷦拥奶釂柡蛯υ?。教師往往遇到這樣的困惑,雖然照顧了語言生動性,卻忽視了概念的完整、準確。否則,語言枯燥,兒童難以理解。為了做到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語言,教師在數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應特別注重語言的預設。哪些詞匯怎樣表述更貼近兒童理解能力,為了準確表述概念,教師首先要找到每個需要兒童掌握的數概念的關鍵詞。圍繞關鍵詞設計語言。而有些詞匯本身比較抽象,又需要用兒童能夠理解的同義詞匯或句子進行替代,用生動語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一、在各種游戲中學數學
一位教育學家說過:“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有力手段,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游戲對于幼兒,正如學習對于青少年,工作和勞動對于成人一樣的重要。游戲又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一種活動,它能給幼兒以快樂并從中受到教育,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乏味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
(一)結合日常生活活動游戲引導幼兒學數學
日常生活活動游戲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途徑。有人說:兒童學習數學的方法,就在于生活之中,是很有道理的。重要的是,成人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運用這一途徑,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數學的簡單知識,并引起興起。據此,我針對一日活動中以下幾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
1.在建構游戲中進行數學教育。早上幼兒入園后,我分組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玩具,有顏色鮮艷的塑料插塑,有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在玩插塑玩具時我有意識地讓他們按照顏色進行排序插接,剛開始是兩個顏色的排序插接,再后來是三個顏色的插接排序,到收拾玩具時又有意識地讓幼兒把顏色相同的插塑放在一塊進行分類;幼兒在玩積木時,教師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兒一起進行搭建。這時,搭建的過程就成了一種有趣的數學學習活動。
2.在幼兒進點時進行數學教育。進點時,幼兒大多關注“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按老師要求的數量拿餅干。撒開餅干后再數一數袋子里有幾塊餅干,是什么形狀。接著可以啟發(fā)幼兒動腦筋讓餅干“變魔術”,一會兒變成半圓形,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關注的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干的現象。
3.在和幼兒談話游戲中進行數學教育。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德、智、體、美方面全面身心和諧發(fā)展。但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數學集體教育時,幼兒的接受能力不同,會出現一部分幼兒不理解的現象。而此環(huán)節(jié)可針對數學能力弱的幼兒進行教育。小班幼兒學數學首先應該幫助他們建立數概念。教師可利用晨午檢及自由活動時間和幼兒談話幫助他們建立數概念??蓡栍變海耗銈兗夜灿袔卓谌??我們班共有幾位老師?數一數你共有幾個手指頭?數數看老師手里有幾塊餅干?……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建立數學概念后還可以更進一步讓他們比較多少、長短、排序等數學知識。
二、在運動中學數學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愛玩、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年齡愈小,愈是如此,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教育與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
(一)運用體育游戲進行數學教育,并對其進行改編
體育游戲《松樹和柏樹》就能很好地運用到數學游戲中?!按笏蓸洹⒋蟀貥?,團結起來力量大,刮大風,下大雨,×個×個拍一團?!庇變涸诼牭嚼蠋煹目诹詈?,會很快按老師的數量要求找出同伴抱成一團,在這一過程中,既提高了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又增加幼兒對數概念的認識。然而,大多數體育游戲注重的是對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訓練,這就需要對原有的體育游戲進行改編。把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豈不是練習了動作技能又鞏固了數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兩全其美。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地對現成的體育游戲進行改編,將數學練習融入其中。
(二)根據數學活動需要創(chuàng)編體育游戲
方法一:歌謠法
其實關于數字的歌謠有很多,但并非都能適合每個孩子,如,有一首歌謠中說道:“5像稱鉤?!睂τ诂F今的孩子來講,“稱鉤”距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了,平時不容易見到,又怎么能進行聯想呢。所以,這里提到的“歌謠法”是要求老師或家長根據孩子的生活經驗進行創(chuàng)編,在創(chuàng)編時需要向孩子出示實物,并與數字進行對比,從而引發(fā)孩子的聯想。比如:幼兒往往容易將6和9混淆,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歌謠、順口溜幫助幼兒區(qū)分。將6和勺子進行對比,幼兒有用勺子吃飯的經驗,知道用勺子吃飯時要勺頭朝下,6的圈圈就像勺子頭,所以在下面;將9和氫氣球進行對比,氫氣球會向上飛,而栓氣球的線繩則會垂在下面,9的形態(tài)恰似氣球。于是可以創(chuàng)編歌謠“6像勺子頭朝下,9像氣球天上飛?!币员銕椭變河洃?。
方法二:游戲法
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和他們玩一玩“撲克牌”游戲。但由于撲克牌中的1是用A表示的,所以這種撲克牌要稍做一些改動,將A改成1,并且,只選擇其中的1~10進行游戲。游戲規(guī)則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幼兒能力、人數自己制定。這里列舉兩種玩法。
1 接龍排序:準備同一花色的撲克1~10。兩人依次取牌,每次只能取一張。出牌時,有l(wèi)的人先出牌,其次,有2的人繼續(xù)出牌放在1的下面,其他牌一次往下連。先出完手里牌的人獲勝。幼兒熟練后,可以增加難度,如:選擇多種花色的牌,按花色排序。還可以曾加人數,大家一起玩,更有趣。
2 比大?。簻蕚?~10的撲克牌若干張。兩人依次取牌,每次只能取一張。出牌時,如果后出牌的人出的牌數字比先出牌的人大,則可以將對方出的牌和自己出的牌一起收走;反之,則由對方將牌全部收走。游戲結束時,數數誰手里的牌多,牌多的人獲勝。
由于撲克牌上既有認數字,又有與數相應的花點,所以,幼兒可以直觀感知數與量的對應。
像這樣的游戲還有很多,比如利用玩具電話進行打電話游戲,在游戲中聯系撥號碼,認識數字;用拼插玩具拼搭數字;用可自由彎曲的廢舊電線塑形數字等等。游戲的選擇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興趣、能力而定。
關鍵詞:數學 思維 動手操作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作為幼兒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適應新世紀的發(fā)展變化,不被時代拋棄,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游戲和生活中學習數學,才能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
一、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意識應從生活出發(fā),幫助幼兒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的存在,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要刻意引導幼兒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數學的應用,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自己”的問題,最容易被幼兒理解,解決起來也比大人給他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同時,當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性也會有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
二、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就是要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每個年齡的幼兒對數學的學習和認知是不同的。中班的幼兒在小班學習數學的基礎上,會手口一致點數并說出總數,會按照大人的要求取放相應數量的物體,開始認識數字之間的關系,到了大班,數學概念初步發(fā)展,能不完全依靠直覺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10以內數的組成、分解、加減運算。幼兒思維能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fā)展。所以,他們對物體數量特征的感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研究表明,幼兒接觸的數學教育內容是否適合幼兒的理解能力或接受能力,直接影響幼兒對數學活動興趣。因此,我們必須在了解幼兒思維發(fā)展特點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條件下對幼兒實施數學教育。
三、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設計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的選擇機會
1.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教育中包括了數學教育內容,教師在完成其他教學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加入有關數學教育的內容。
2.幼兒大多數時間是在游戲和玩耍中度過,因此在游戲中滲透數學學習內容,能夠鞏固數學學習。
游戲既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途徑,也是數學教學的方法。在幼兒教育中,有許多數學內容可以通過游戲來完成,而此類游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如:在角色游戲(超市)中的買賣游戲,讓幼兒通過買賣,找錢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關系,復習加減運算;在玩沙、玩水中,幼兒用不同形狀、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裝水裝沙,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體驗了其中的樂趣。
3.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讓幼兒在眼睛看、耳朵聽、小手動、嘴巴說中進行數學學習,這樣一來,幼兒對知識有了深刻的感知,促進了幼兒智力的發(fā)展。
操作性的數學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玩具或食物材料,并按照游戲規(guī)則進行的一種游戲。通過有游戲情節(jié)的操作活動,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擺弄材料,變?yōu)橛腥の兜氖帜_并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復操作而不感到單調厭倦,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4.幼兒學習數學要在實際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各種關系、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實際上也說明了事物間的各種關系,但幼兒受到認知水平的局限,通常要從具體的事物中感知數學概念。在進行區(qū)域活動時,我通過帶領幼兒動手操作圖形、圖片、食物等來感知數學,幼兒從形狀、顏色、大小等多角度進行分類,發(fā)展了幼兒的直覺思維能力。
5.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環(huán)境中包含許多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內容。只要我們多從幼兒的家庭生活實際去認真發(fā)掘,我們就能找到與幼兒數學活動有著某些聯系的知識點和教學基本素材。例如,去散步時讓孩子比較一下楊樹比柳樹多幾棵;切蛋糕時,一刀下去分兩半,想一想幾刀能將蛋糕切成八塊;在公園坐船,一條船坐兩人,全家需要幾條船等。
四、在幼兒的數學教育中,幼兒之間的討論也是一種常用的學習方法
摘要: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關鍵詞:幼兒數學啟蒙教育
幼兒數學啟蒙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一種認知傾向,屬個性特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動力。興趣可以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在平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發(fā)現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嘗試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含義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直接指導或間接影響),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包括數、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fā)現并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fā)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識編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fā)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于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三、請幼兒擔任故事中某個角色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我會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干,激發(fā)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為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yǎng)員。幼兒在擔任飼養(yǎng)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復習認識數字1~5,并學習用點子表示數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去公園看花??吹搅似恋幕?,學著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
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四、幼兒擔任的角色有操作機會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我在設計故事情節(jié)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干;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yǎng)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松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五、幫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fā)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關鍵詞:數學;思維;動手操作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作為幼兒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適應新世紀的發(fā)展、變化,不被時代所拋棄,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游戲和生活中學習數學,才能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
幼兒階段是數學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對幼兒實施數學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有效的途徑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數學教學教育活動的目標:“能在生活和學習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能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睆木V要的目標中能看出對幼兒實施數學教育要從生活和教學兩方面進行。在進行數學教育時要讓幼兒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一、瑞士著名的教育家皮亞杰說過:“知識來源于動作,而非源于物體。若智能訓練目的是在于形成智力,而不在于記憶許多事,在于培養(yǎng)明智的探索者,那么,傳統教育顯然具有嚴重的缺陷?!彼J為兒童學習絕非坐在椅子上被動地學習,正如他們學游泳,不只是坐在看臺上觀察水中的成人游泳,而必須跳入水中去游才可以。幼兒數學操作的內容較多,讓幼兒多進行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體精神,達到輕松樂學的氛圍。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師應適時營造合作操作的情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合作交流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意識應從生活出發(fā),幫助幼兒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的存在,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應用。作為教師要刻意引導幼兒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數學的應用,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源泉。幼兒的數學知識來源于他的實際生活。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他“自己”的問題,因而最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解決起來也比大人給他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同時,當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性也會有更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
三、在幼兒年齡階段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就是要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讓幼兒體驗中各種事物的數、量、形、空間和時間等特征,但是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對于數學的學習和認知的發(fā)展階段能力也是不同的。中班的幼兒在小班學習數學的基礎上,會手口一致點數并輸出總數,會按照大人的要求取放相應數量的物體,淺淺地開始認識認識數字之間的關系,到了大班,數概念初步發(fā)展,能不完全依靠直覺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10以內數的組成、分解,加減運算。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fā)展。所以,他們對物體數量特征的感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許多研究表明,幼兒所接觸的數學教育內容是否合適幼兒的理解能力或接受能力,直接影響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在了解幼兒思維發(fā)展特點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條件下進行對幼兒實施數學教育。
四、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各自的愛好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設計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的選擇機會以滿足幼兒不同的需求1、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教育中教育內容都包括了數學教育的內容,所以教師在完成其他教學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加入有關數學教育的內容。2、幼兒大多數時間是在游戲和玩耍中度過,因此在游戲中滲透數學學習內容,能夠鞏固數學學習。3、在教學中,注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讓幼兒在眼睛看、耳朵聽、小手動、嘴巴說中進行數學學習,這樣一來,幼兒對知識有了深刻的感知,更促進了幼兒智力的發(fā)展。4、幼兒學習數學要在實際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各種關系、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實際上也說明了事物間的各種關系,但幼兒受到認知水平的局限,通常要從具體的事物中認識和感知他們的數形成數概念。在進行區(qū)域活動時帶領幼兒動手操作圖形、圖片、食物等來感知數學,幼兒通過對形狀、顏色、大小等多角度進行分類,發(fā)展了幼兒的直覺的思維能力。5、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中包含著許多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內容。只要我們多從幼兒的家庭生活實際去認真發(fā)掘,我們就能找到與幼兒數學活動有著某些聯系的知識點和教學基本素材了。
一、確實把握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幼兒的身體、心理的發(fā)展和成人是不一樣的,盡管我們許多教師長期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但對幼兒的了解往往還是從成人的角度來揣摸 。要想真正了解幼兒,隨時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教師就應該和他們保持密切的聯系,和他們進行交談(包括 集體、小組和個別的交談),也可以通過傾聽幼兒的談話來了解幼兒。通過對幼兒的了解,我們才能掌握大多數幼兒在數學知識和技能方面哪些掌握得好,哪些還有欠缺;幼兒最喜歡哪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最不喜歡哪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幼兒最喜歡哪些數學學具,不喜歡哪些學具;哪些幼兒有哪些長處,哪些幼兒有哪些不足之處等等。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教師才可考慮具體活動的目標,考慮所選擇內容的范圍和多少,考慮設計的合理性與新穎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設計幼兒數學教育活動。
二、選擇合適的具體活動的目標
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包括總目標、單元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和具體活動目標。在選擇具體的活動目標之前,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數學教育的總目標,將總目標時時放在心上,在每一個具體的數學教育活動中都要體現這個總目標。具體地說,就是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要合理地安排有關內容,使每個活動設計都包含著知識或技能方面的要求、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的要求、培養(yǎng)幼兒智力方面的要求、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方面的要求。
其次,教師要了解有關的幼兒數學教育的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具體活動目標可能包括哪些目標。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是教師設計具體活動目標的參照物,教師可根據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來確定具體活動目標,了解自己需要設計的具體活動目標在單元目標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應該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具體活動目標在本年齡階段應該達到哪些要求,在其他年齡階段有哪些相關的要求等等。
三、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
在選擇了合適的活動目標以后, 教師就可以根據活動目標和各章的教法提示,先考慮教學內容的范圍。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以后,教師就可以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了。在設計時,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進行。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適當( 不多也不少),難點不要太多;難點應該安排在活動的中間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和結束部分。在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時,還要考慮活動的新穎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體現出來。如有的教師善于用語言引導幼兒,在安排活動時,就可以多考慮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fā)和引導幼兒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需要提醒的是,設計的新穎性不是要教師玩花樣,不是要教師絞盡腦汁想出什么驚人之舉。新穎性是與合理性、可行性相結合的,離開了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穎只能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
關鍵詞:幼兒;特點;教學質量;策略
一、幼兒的特點
(一)幼兒是善于觀察的。幼兒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他們總是能從生活中發(fā)現成人不注意的細節(jié),他們會發(fā)現“排著隊走路的螞蟻”,會發(fā)現發(fā)芽的植物,發(fā)現散落在墻角的紐扣、發(fā)現具有磁力的小磁鐵和透明的玻璃球。他們會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周圍的環(huán)境。因此,在幼兒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或熟悉的事物中取材實施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幼兒是好動的。幼兒總是喜歡擺弄不同的東西,他們總是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和體驗??吹侥抉R,他們會想要騎上去,看到游戲機,他們會拿起來操作,看到玻璃球,他們會將其扔到地上,觀察玻璃球的反應,看到健身器材,他們會上去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幼兒好動的特點,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三)幼兒是喜歡游戲的。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他們的生命,他們會在游戲中樂此不彼,會在游戲中流連忘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用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四)幼兒是喜歡聽故事的。聽故事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喜歡聽各種各樣的動物故事,也喜歡聽神話故事,他們喜歡觀看動畫片,觀看動畫片中不同的故事。教師可以在故事中融入數學教學,在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探究中完成數學學習。
二、針對幼兒特點實施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幼兒愛觀察的特點實施生活化教學。幼兒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他們對周圍生活環(huán)境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在實施幼兒數學教學時,可以將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比如可以給幼兒創(chuàng)造買東西的情境,并提前準備好道具。教師扮演商店的售貨員,讓幼兒到商店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并利用標有面額的錢幣道具購買。讓幼兒算出他們需要支付多少錢,教師需要找他們多少錢。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就要運用所學的加減運算進行解答,這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比如教師每天都要進行水果和零食的派送,教師可以將這個時間交給幼兒,讓幼兒代替教師來進行水果等的分配。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按人數給每個人發(fā)放東西,能夠激發(fā)他們主動進行運算的意識?;蛘咦層變涸诔燥垥r數碗和勺子的數量。此外,在幼兒數學教學中,讓幼兒認識方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幼兒都分不清前后左右。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上下樓梯時,進行方位區(qū)分,讓幼兒上下樓底都靠右行走,強化他們的方位意識,或者讓他們記住排隊時自己前后左右的小伙伴,加深他們對方位的理解。
(二)利用幼兒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實施嘗試教學法。幼兒喜歡動手操作,他們總是喜歡在動手操作中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教師要引導幼兒去有目的的進行動手操作,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幼兒喜歡玩積木,他們會用積木堆出各種形狀的東西。當幼兒用積木堆出長長的火車、堆出椅子、桌子等形狀各異的物體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數一數自己用積木搭出的物體用去了幾塊積木,誰用去的積木最多,誰用去的積木最少。比如在認識時鐘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的鐘表,讓幼兒“依葫蘆畫瓢”畫出鐘表,并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告訴幼兒鐘表中的長短針分別代表的分針和時針。然后讓幼兒自己畫鐘表,并在畫好后說出自己所畫鐘表的時間。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既迎合了他們好動的心理特點,又能夠引導他們學習數學知識,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利用幼兒的貪玩心理實施游戲教學。游戲教學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游戲情境。比如可以創(chuàng)造音樂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歌曲演唱中學習數學知識。有很多與數字有關的歌曲可以作為音樂游戲情境實施的素材。如《找朋友》、《如手指歌》、《雞媽媽數小雞》等,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比如可以創(chuàng)造體育游戲,讓幼兒圍成一個圈,進行丟手帕游戲。讓負責丟手帕的幼兒將手帕丟到教師指定的同學的位置。當教師發(fā)出丟到第四個同學身后的指令時,幼兒就通過數數判斷執(zhí)行游戲指令。通過這種游戲,可以鞏固幼兒的數學知識,還可以訓練發(fā)生的反應能力。
(四)利用幼兒喜歡故事的特點實施故事化教學。數學教學中的故事教學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來實現。教師可以設置故事情節(jié),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加法意識,可以設置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明天森林里要舉行動物聯歡會,需要邀請森林里的動物來參加,森林里住著四只大象、五只獅子、三只狗熊、六只袋鼠、兩只狐貍、三只猴子。你們能不能幫聯歡會的組織者算一算,一共要有多少動物來參加,它需要安排多少座位呢?通過這種故事情境,將幼兒帶到加法運算的問題情境中,能夠訓練提高他們的加法運算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幼兒數學教學的質量,必須要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性和學習熱情。而只有充分理解并尊重幼兒的特點,采用適合幼兒學習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翠芹.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今幼兒教育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一、在游戲中學數學
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看看、摸摸等。《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在促進幼兒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擬的。所以,教師對每一活動的設計都應考慮到適合幼兒年齡小的特點,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把枯燥的數學教學游戲化,可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游戲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各種感官和大腦處于積極活動狀態(tài),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教幼兒學習數的順序,可利用卡片或撲克牌與幼兒一起玩接龍游戲;學習數的組成,可玩猜數游戲,提供一種實物,讓幼兒說出一共有幾個后分別握在兩只手中,伸出一只手讓幼兒看看是幾個,再猜猜另一只手里有幾個;學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可讓幼兒用游戲棒玩出棒游戲,雙方各出一份,要求幼兒算算兩人一共出了多少;讓幼兒自由地玩沙、玩水,并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容器,讓幼兒在盛沙盛水的游戲中逐步掌握容積與容量的關系;認識形體可玩摸箱游戲,準備各種幾何形體放在紙箱里讓幼兒摸,先讓幼兒說出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形體,再取出來看看對不對,或者讓幼兒根據要求摸出某種形體來,在幼兒摸摸、拍拍、聽聽、看看、猜猜等游戲中輔以“問題搶答”、“看誰改錯快”等比賽形式,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會更高,主動性會更強,便能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在操作中學數學
皮亞杰認為,兒童智力、思維以及心理發(fā)展的實質與原因既不是先天的成熟,也不是后天的經驗,而是來源于主體的動作?!罢J識來源于動作,客觀通過動作轉化為主觀,”“為了認識物體,主體必須對它們施加動作,從而改變它們:它必須移動,連接,拆散,合并,和再集攏它們”,“知識是經常與動作或操作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與轉化聯系在一起的?!彼J為幼兒正是通過動作,實際擺弄物體而認知世界的。因此皮亞杰強調:“思維就是在操作中學知識,在操作中練思維,在操作中長智慧。 ”幼兒只有通過自身對客體的操作過程,使自己有了切身的體驗,從而感知理解數學概念,發(fā)現數的關系,這是幼兒思維特點的體現。在幼兒期,孩子的思維特點是直覺行動性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因此在引導幼兒學習數學時,必須要抓住這一特點。
三、在故事中學數學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故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幼兒在聽故事時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只要是適合幼兒的故事,他們肯定會興趣盎然、聚精會神地去聽或去閱讀,從而使其形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聯想得到充分的調動。為了豐富數學活動的形式,引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了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故事內容,讓幼兒在聽故事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聽聽、看看、說說,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習欲望,通過故事導入使幼兒輕松地掌握了要學的知識。
四、在區(qū)域活動中學數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解放兒童的手腳,解放兒童的頭腦。”區(qū)域活動正是這樣一種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基本活動。數學活動區(qū)是幼兒觀察、操作、探究學習與運用數學知識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yǎng)幼兒會聽、會看、會想、會做、會用、會收等數學活動必備的智力技能的最好的教育活動,因此教師特別重視數學區(qū)的材料設放。 教具是幼兒探索學習的工具,它能幫助幼兒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及誘發(fā)幼兒主動發(fā)現,在數學區(qū)的教育中教師總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月、周、日教育目標,有計劃地投入教具。例如在學習配對比較兩組物體是否一樣多時,在數學區(qū)教師投放了小貓與圓形的一組教具,小貓固定在底板的正反面,幼兒用圓形配對比較,幼兒通過操作理解很快會將知識遷移,讓他們比較全班小朋友男孩還是女孩多,小朋友就會用一對一配對比較的方法找出答案。
五、在生活中學數學
《綱要》明確指出了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新價值,“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即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zhàn)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綱要》的字里行間無不向我們透露著“整個世界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可以說到處充滿著數學。若能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就會大大激發(fā)他們對數學的求知欲。例如:散步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大小、多少,比較樹木的高矮,觀察屋頂的形狀,地磚的形狀等;用餐時,通過分發(fā)碗、筷、勺、盤子等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數與數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等;吃桔子時,讓幼兒數一數里面有幾個瓣?吃西瓜時,讓幼兒觀察把一個整體分成兩份,再分成四份,知道整體大、部分小等等。在幼兒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和數學打交道,因為數、形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教師要抓住幼兒在園內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契機,還要建議家長在家抓住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機會,如隨時利用馬路上的車輛、門牌號碼、家中日用品等引導孩子學習數學。這樣孩子學習數學知識就不會覺得枯燥,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就掌握許多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