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翻轉課堂的收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翻轉課堂在國內外的發(fā)展
2000年Lage,Platt和Baker先后提出了翻轉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概念。2010年前后,美國科羅拉多州森林公園高中的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以及可汗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薩爾曼?可汗成為翻轉課堂教育的領軍人物[1]。隨之而來的便是不同學科的成果研究,其主要議題集中在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以及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對比性研究等方面。翻轉課堂的創(chuàng)始者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基于多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于2011年出版了專著《翻轉你的課堂:時刻惠及課堂上的每位學生》。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在書中與讀者分享了實施翻轉課堂的經(jīng)驗,總結了翻轉課堂的相關理論。美國教育技術專家JeremyF.Strayer通過與傳統(tǒng)課堂的對比研究,也證實了翻轉課堂對學習者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國內對于翻轉課堂模式的研究與國外相比相對較少且主要還處于理論探討與模式設計、構建的階段,但如張金磊、鐘曉流等將翻轉課堂的理念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目標進行分類后融合,對國外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這些先導性的研究對于在國內推廣和應用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為國內相關實證研究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然而,這些研究大多是通過國外研究介紹后進行的及本土化思考,少有具體實施,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中不失為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二、翻轉課堂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相結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可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包括觀看教學視頻及課前練習;課上包括總結問題、獨立探索、小組協(xié)作及成果展示與交流,課后包括解決問題和總結反饋。筆者在借鑒專家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建立了適用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翻轉課堂模型。
(一)課前
1.制作教學視頻。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自行錄制與教學相關的視頻,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也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基礎錄制多版本教學視頻[2]。在教師制作視頻課程時,還需注意制作技巧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視頻中去。教學視頻要形式多樣、簡明意賅。
2.觀看教學視頻。學生可選擇某一時間、某一地點去觀看教學視頻,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收獲記錄下來,以便和同學進行分享交流。
3.針對性的練習。學生看完教學錄像后,可對錄像中的收獲和疑問進行記錄。同時,學生要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練習,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并發(fā)現(xiàn)內容的疑難點。對于練習的數(shù)量和難易程度,教師要合理設計,幫助學生利用舊知識完成向新知識的過渡。
4.交流平臺。對于課前學習,教師應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供網(wǎng)絡支持。學生在家就能通過聊天室、留言板等網(wǎng)絡交流工具與同相互溝通,探討彼此之間的收獲與疑問、互動與解答。
(二)課上
1.總結問題。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自學后提出的疑問匯總出一些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學生根據(jù)對問題的理解與興趣選擇相應的問題。
2.獨立探索。教師應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開始時的講授逐漸轉為學生的獨立探究學習,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貫穿于整個課堂設計,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小組協(xié)作。小組協(xié)作是翻轉課堂互動性活動中的基本構建模塊,其優(yōu)勢在于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隨時檢查自己思路的準確性;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集思廣益。小組協(xié)作的指導教師要適時的做出決策,選擇適合的交互策略,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
4.成果展示與交流。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的學習之后,應整理個人或小組的成果且在課上同教師和學生進行匯報和交流,通過舉行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小型比賽等形式進行交流[3]。
(三)課后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評價可由專家、學者、老師、小組成員以及學習者個人共同完成。其評價不僅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應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始數(shù)據(jù)、活動記錄表、調查表、訪談表、學習體會、反思日記等的內容中的表現(xiàn)。
教師在課后應將課堂中了解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將課堂動態(tài)性問題和學生的作品匯總整理后分享給學生。對于個別基礎薄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通過課前的學習視頻或者課后教師整理的資料進行鞏固性學習。
三、結語
翻轉課堂是新興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長久以來的由教師講授,學生課后通過作業(yè)或實踐的學習方式。它由學生自主地在課前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完成知識的講授,然后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的內化[4]。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明顯的優(yōu)勢:滿足了英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增加了課堂互動,有利于學習者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改變了課堂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Talbert R.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
[2]王紅.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年第8期:5
[3]陳李艾倫.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探析.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年3月:53
[4]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第四期:51
項目來源: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蒲许椖?/p>
課題名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實施前的準備
1.制作微課
微課,不僅指授課時間短,更在于授課內容精悍。黎加厚對微課的定義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2]。胡鐵生則這樣定義微課:“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3]??梢姡徽搶<覍W者對微課的定義有多么不同,但總體上都認同它具有短小精悍、便于分享、目標明確的特點。
三角形單元復習[4]的微課采用的是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 和PPT結合的方式,微課時長5分17秒,用知識框架圖(如圖1)對三角形這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梳理。
2.設計學習單
學習單是對學生觀看微課自學的一個指引,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它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課題信息、學習指南、學習小測、收獲與困惑。課題信息是對學生學習的一個指引,是對微課知識點的一個小結,學生一看到知識結構圖,就知道微課要講什么內容。學習指南是對學生觀看微課過程的一個指引。學習小測是在學生看完視頻之后進行的一個簡單的紙筆前測。教師通過查看學習單,可以初步了解學生看完視頻后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收獲與困惑則是讓學生試著總結自己學到了什么,并指出自己不懂的知識,教師搜集學生的困惑在課堂上重點解決,做到以學定教。學習單具體內容如下。
課題信息
課題名稱:三角形單元復習 課題知識結構圖(如圖1)。
學習指南
(1)在觀看視頻的時候,你可以隨時暫?;蛘吆笸酥匦掠^看視頻。
(2)觀看視頻的時候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3)觀看視頻后需要完成學習單上的小測試。
(4)如果你對本節(jié)課有什么困惑或者收獲,請記錄下來并分享給大家。
學習小測
觀看三角形單元復習微課之后,完成以下三個任務。
(1)下面哪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單位:cm)( )
A.4,5,9 B.3,4,9 C.4,4,7
我是這樣判斷的:
(2)下面哪一組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
A.0°,90°,90°B.60°,70°,50°C.91°,98°,10°
我是這樣判斷的:
(3)結合本單元的知識點,請出一個問題考考同學們。
收獲與困惑(略)
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
1.課前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學生觀看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來完成。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初步完成知識、技能等的接受與理解,也就是說,學生通過自行觀看教師事先錄制好的教學視頻,學習知識點。本節(jié)課是利用電子書包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教師在課前把視頻推送到學生的電子書包中,教師組織學生在自習課或者校內其他時間結合學習單觀看視頻。在觀看完微課之后,學生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完成學習單上的測試; 二是在電子書包的研討空間(類似BBS)對微課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的問題分為兩類:一是教師提出的問題; 二是學生不懂的問題。學生在回答完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可以解答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搜集學生遇到的問題并進行歸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專題講解或組織討論。
2.課中知識研討
課堂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一對一的輔導、小組協(xié)作學習等途徑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本節(jié)課共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如圖2)。
(1)師問生答
此環(huán)節(jié)設置了3道不同的問題提問學生,例如:三角形可以怎樣分類?每一種分法可以分為幾種三角形?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緊緊抓住課堂生成的問題,對學生不斷追問。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對學生觀看微課后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口頭測試,以點帶面,把本單元的知識串起來。
(2)生問師答
學生在課前結合微課自學時,需要在研討空間提出自己的問題。對于其他同學回答不了或者回答錯誤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分類匯總,然后集中呈現(xiàn),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在討論中有些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些帆船的帆是三角形的,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嗎?大部分學生回答不出來或者回答錯誤,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討論時重點解決。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教師以引導為主,不斷地去啟發(fā)學生思考,最終解決問題。
(3)錯誤重現(xiàn)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解決學生在平時的作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對于三角形作高的知識,很多學生會存在不用鉛筆和直尺作圖、作的高與底邊不垂直等問題(如圖3)。將類似的錯誤重新呈現(xiàn),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然后自己動手去畫圖,拍照上傳。教師在電子書包的教師端瀏覽學生提交的作業(yè),針對有問題的作業(yè),也可以及時投影呈現(xiàn),進行點評。
(4)課堂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進行后測,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有5道基礎題;第二個層次有4道提高題;第三個層次有1道拓展題。教師利用電子書包的推送功能,將試題發(fā)送到學生端的電子書包。在學生做題過程中,教師利用電子書包的即時反饋功能,監(jiān)控每個學生的做題情況,對于做得比較差的學生,及時與他溝通交流,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學生做完之后,教師把批改結果和試題解析發(fā)給學生,學生先自己思考為什么出錯,教師隨后再對出錯比較多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
(5)本節(jié)小結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課后培優(yōu)補差
通過課前自學、課中對知識的內化,學生已經(jīng)基本理解并掌握了該章節(jié)的知識。由于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的基礎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有些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運用學到的知識,有些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學到的知識。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書包強大的數(shù)據(jù)搜集與分析能力,在課后查看班級的課堂練習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情況,查看錯誤率比較高的學生以及做錯題目的類型,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對于已經(jīng)熟練掌握知識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的知識供他們探索研究。本節(jié)課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是底角的4倍,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頂角分別是多少度?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解決此問題需要學生熟悉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邊角特征等知識,而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對學生的要求較高。
翻轉課堂的思考與展望
翻轉課堂對學習的積極影響和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由知識傳授者、管理者變?yōu)閷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拥奶骄繉W習,通過學生的學,教師在課堂上能更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在課前的自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進度,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國外翻轉課堂成功案例帶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這也讓我們躍躍欲試,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要想在國內真正把翻轉課堂開展起來,還面臨一系列困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翻轉課堂對硬件設備有一定的依賴,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電子設備和相關的平臺支撐。離開了硬件的支撐,翻轉課堂的開展就會舉步維艱。其次,在目前家長和教師都普遍重視分數(shù)的情況下,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嘗試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很多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未必愿意去“冒險”,而愿意“冒險”的大多為年輕教師,有技術但是沒有教學經(jīng)驗,在開展教學活動和重難點的把握上還有一定欠缺,不利于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最后,開展翻轉課堂使用到的微課并不是每一位教師都會制作,一個好的微課需要教師花費一些精力去設計、去錄制。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有豐富的資源,但是真正的精品或者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的少之又少。這些問題對翻轉課堂教學的開展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是需要我們一步步去解決的問題。翻轉課堂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的影響和變化,能否拿出有力的數(shù)據(jù)來證實其對學生的發(fā)展確實有幫助,是筆者本學期一直在關注和研究的內容。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一系列成熟的教學流程可以使用,但是相信隨著越來越多有條件的高校和中小學參與進來,這種教學模式會越來越清晰。
參考文獻
[1]吳永和,雷云鶴,馬曉玲.電子書包中的電子課本應用需求研究——基于電子課本標準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3(5).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珠海第五中學等學校開展“翻轉課堂實驗”成果, 為我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一、翻轉課堂的意義
常規(guī)教學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知識來完成,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 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課堂中講授知識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鞏固所學知識則在課堂中經(jīng)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xié)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
1.教師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使得教師從傳統(tǒng)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但他們仍然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
2. 重新建構教學時間
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在課堂中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教學時間的重新重新建構。傳統(tǒng)的課堂是“課堂學習+課后練習”,而翻轉課堂則是“課余學習+課堂練習”。實驗教師提前一周錄制好教學視頻并上傳至學校服務器,學生在自習課或課外使用平板電腦從服務器上下載并觀看教學視頻,回到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面對面交流、討論和完成練習。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 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 其關鍵之處在于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
3.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教育進入到一個網(wǎng)絡時代,一個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知識延伸的時代。教育者可以利用錄屏、博客、微課、YY視頻、ppt課件等技術工具高效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也可以在網(wǎng)絡資源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然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并非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 翻轉課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 在技術支持下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需要根據(jù)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chuàng)造深度的知識。 因此,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
二、翻轉課堂的備課方法
(一)課前設計模塊
1. 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
在翻轉課堂中,課前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來完成。首先教師根據(jù)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確定視頻最終需要表現(xiàn)的內容;其次,是收集和創(chuàng)建視頻,應考慮不同班級和學生的差異;第三,在制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制作作業(yè)平臺
在學生看完老師提供教學教學視頻后,應該對錄像中的收獲和疑問進行記錄。同時,學生要登錄作業(yè)平成教師布置的針對性課前練習,以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并發(fā)現(xiàn)學生的疑難之處,對于課前練習的數(shù)量和難易程度,教師要合理設計。對于學生課前的學習,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網(wǎng)絡交流支持。 學生在家可以通過留言板、聊天室等網(wǎng)絡交流工具與同學進行互動溝通,了解彼此之間的收獲與疑問,同學之間能夠進行互動解答。
3.搜集學生反饋信息
通過學生聊天室、YY視頻和留言制定適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如氧化還原反應中那些練習要講評,老師課堂上要刪減或增加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點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和互動。
4.制定好學生思考討論題
翻轉課堂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思考討論題是最好的措施。根據(jù)學生課前反饋,針對學生薄弱問題、易錯問題、模糊問題進行設題思考討論。
(二)課中設計模塊
翻轉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地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不斷延長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關鍵就在于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xié)作活動實現(xiàn)意義建構的過程。
1.課堂師生交流
課堂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在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大家交流得出意見,由每一個學習小組推薦一同學,在班上發(fā)表看法,全班同學評判最后老師小結。如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和偏移這個概念引起了學生很大興趣。
2.教師講解
根據(jù)學生情況,老師將課本知識做刪減。學生懂的課堂不講,如知道用化合價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補充適當必須掌握的內容,如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比較。教學時間在15分為好。
3.給出問題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興趣給出梯度層次的思考討論題,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追求的最好方法。學習小組選,根據(jù)問題的難易、類型進行小組內部的協(xié)作分工設計。 當問題涉及面較廣并可以劃分成若干子問題時,小組成員可以按照“拼圖”學習法進行探究式學習。每個小組成員負責一個子問題的探索,最后聚合在一起進行協(xié)作式整體探究。 當問題涉及面較 小、不容易進行劃分時,每個小組成員可以先對該問題進行獨立研究,最后再進行協(xié)作探究。
4.信息技術
翻轉課堂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而生成的一種高效課堂。學生在分組討論時,允許學生使用電子產(chǎn)品上網(wǎng)查詢。培育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建個性化學習,把學生從培訓班家教中解放出來。
5.分享成果
學生經(jīng)過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之后,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小結。 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學習體驗,分享成功和喜悅。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習小組評分,進行周冠軍擂臺賽。在成果交流中,參與的人員除了本班師生以外,還可有家長、其他學校師生等校外來賓。
三、翻轉課堂的反思
1.教學改革、提高高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以努力的方向。2011年11月28日,加拿大著名媒體環(huán)球郵報題為《課堂技術發(fā)展簡史》的文章中,羅列出自公元前2400年到現(xiàn)在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2011年的變革則是“翻轉課堂”。
2. 翻轉課堂能為師生節(jié)約大量時間。用現(xiàn)代電子技術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實現(xiàn)新課改革、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思維能力,大面積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3.實現(xiàn)了四個轉變:從“注知識的傳授”向“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轉變;從怎樣“教教材”向怎樣“用教材”轉變;從注重“教”向注重“學”轉變;從“傳統(tǒng)教學”向“新理念教學”轉變。
4.翻轉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教學信息量,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獲得大量的課外延伸資源,對拓展學生視野、培育學生綜合素質起到顯著作用。
“真問題”的價值
項目學習倡導協(xié)作探究的主題必須來自真實情境。這是因為真實情境往往是紛繁復雜、跨學科的,需要從中觀察、發(fā)現(xiàn)、提煉學科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既滲透著知識內化,也滲透著策略方法,還滲透著能力發(fā)展,具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尤其是,它能幫助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看世界,使之領悟:所學知識是有真實意義的,而不是培養(yǎng)“考試機器”的工具。實踐中,探究真實問題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不需要教去管紀律。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認知、成就感方面有收獲,這是做題式學習無法與之媲美的。
“資源包”不同尋常
任務引領下的配套學習資源,倡導需求導向的資源建設路線。這為微課程教學法所獨創(chuàng),囿于篇幅,不再贅述。
“腳手架”用活了“最近發(fā)展區(qū)”
“腳手架”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落地方法。皋老師多次讓學生從統(tǒng)計表出發(fā),過渡到折線統(tǒng)計圖,再到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又能使數(shù)學的意義逐漸呈現(xiàn)出來。尤其是訓練成績變化統(tǒng)計圖,一下子成了決策的直觀工具。
這是“腳手架”運用的一個側面。其實,在微課程教學法中,處處滲透“腳手架”設計方法。任務單、配套視頻都是“腳手架”,乃至檢測、進階作業(yè)、協(xié)作探究與展示都是一路腳手架搭上去,直至收獲認知、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微項目”瞄向核心素養(yǎng)
微課程教學法從誕生起,就超越1.0版本的翻轉課堂(在家學習知識,到課堂里做作業(yè))。課堂檢測(“炒冷飯”)、進階之后,立即轉向高階“微項目學習”。“微項目學習”的主題必須來自真實情境,學生往往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條件、方法,然后運用并驗證所學知識,拓展綜合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 協(xié)作學習 定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23-01
1 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知識延伸,可以在網(wǎng)絡資源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學生是這個課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教師應成為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中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2 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
2.1 創(chuàng)設合理的預習
對于課前預習的數(shù)量和難易程度,教師要合理設計,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幫助學生利用舊知識完成向新知識的過渡。在學生預習之后,應該對書本中的內容的收獲和疑問進行記錄。在學生課前的預習中,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網(wǎng)絡交流。學生在家可以通過QQ和郵箱等網(wǎng)絡交流工具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溝通,了解彼此之間的收獲與疑問,進行互動解答。
2.2 課堂活動設計模塊
.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情境,學生之間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充分論證所研究問題,以獲取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學生對課前練習中提出的疑問,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要適時的做出決策,選擇合適的交互策略,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
(1)設計動態(tài)性的數(shù)學問題。
在學習橢圓的定義時,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用計算機演示“通過兩焦點位置的改變而引起橢圓形狀變化的課件”,從一個點分裂為兩個點,從圓變成橢圓;隨著兩點間距離增大,橢圓越來越扁,直到動點到此兩點距離之和恰好等于兩點間距離時,動點的運動曲線變成了線段,然后隨著兩點間距離的縮小。曲線再變成橢圓;當兩點重合時,曲線又變成了圓,如此反復幾次,那直觀逼真的圖形,生動形象的畫面,能深刻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橢圓定義中的條件。在課堂上,同學們帶上自己的作品,在課堂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行探求,建立橢圓的標準方程,已是水到渠成。
(2)設計實用性的數(shù)學問題。
在設計數(shù)學預習作業(yè)時,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些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價值。因此,在作業(yè)設計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業(yè)、豐富的調查式作業(yè)、生動的操作性實踐作業(yè)。讓全班同學自由組合4―5人一組,在網(wǎng)上采集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并相互交流,同學們設置的欄目各具特色。如:游戲中的數(shù)學問題“玩中學數(shù)學”;競技比賽中的數(shù)學問題“棋盤上的數(shù)學”;金融服務中的數(shù)學問題“小小理財家”;圖案設計中的數(shù)學問題等等。筆者認為,讓學生經(jīng)歷搜集信息、積極思考的過程,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展示學生的才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設計開放性的數(shù)學問題。
由于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給學生提供了較多提出自己新穎獨特方法的機會,有利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研究函數(shù)的性質時,如y=(x-2)2-1的拋物線性質,布置給學生,課外去研究,那個學生寫的最多。然后在課堂上交流。
①開口向上,頂點坐標(2,1),最小值-1。
②值域[-1,+∞]。
③對稱軸是直線x=2。
④拋物線經(jīng)過四個象限。
⑤與x軸有兩個交點,在x軸上點的坐標是(1,0),(3,0)。
⑥圖象被x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x軸的上方,另一部分是下方,圖像在x軸上方部分表示y>0,下方部分表示y<0。
⑦y>0,x的取值范圍是x<1或x>3,因為,y=x2-4x+3>0所以x 2-4x-3>0,x的取值只能是x<1或x>3,y<0,x的取值只能是(1,3)。
⑧x軸被拋物線分為三部分,可用區(qū)間表示。等等。
(4)設計生活情景特征的數(shù)學問題
為了使學生理解分段函數(shù)的實際意義,在學習分段函數(shù)之前,課前布置給學生預習題,要求用實際例子說明
然后,請用分段函數(shù)形式完成下面兩個問題
①x表示時間,單位:月,y表示某產(chǎn)品銷售增幅。開始記錄時增幅為10%,隨后的5個月增幅為20%;從10個月后銷售增幅開始下降,到20個月末增幅為0(類似地,也可用來解釋價格增幅)。
②季節(jié)性服飾在當季即將到來之時,價格呈上升趨勢,設某服飾開始時定價為10元,并且每周(7天)漲價2元,5周后開始保持20元的價格平穩(wěn)銷售;10周后當季即將過去,平均每周削價2元,直到20周末,該服飾已不再銷售(即售價為0元)。
(5)設計小組批改討論作業(yè)的情景。
布置小組批改作業(yè),把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結合為一組,成績好的同學為組長,這樣班內就形成了幾個學習小組。對于一些難度較大、思維深刻的作業(yè),讓小組內進行分析、討論,然后獨立完成。有的作業(yè)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并向教師匯報典型范例及錯題情況。同時,為了加強交流與合作,我常常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fā),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展開,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盡心盡力。另外,章節(jié)學習完成以后,為了讓學生能對學知識記憶深刻,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點,讓每個學生自己出一份試卷,并要完成本試卷的標準答案。學生為了出好試卷,會對知識加以整理,劃分主次,會去翻閱一些課外書籍,碰到問題會請教別人,讓學生課外完成試卷,然后老師在課堂上指出本節(jié)課的所有的知識點和要點,發(fā)給學生相互批改。
布置數(shù)學小論文,通過翻轉式的數(shù)學課堂研究,學生對翻轉式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一些素材和一點感受,撰寫論文或談談對翻轉式的數(shù)學課堂研究的體會,也就有了一些基礎。
3 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
翻轉課堂中的評價體制與傳統(tǒng)課堂的評價完全不同。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評價應該由老師、同伴以及學習者自己共同完成。翻轉課堂不但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
參考文獻
[1] 李娟,程靜飛,程彬.基于播客的課堂改革――“翻轉課堂”[J].輕工科技,2013(4).
關鍵詞:翻轉課堂;跨文化溝通;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引言
全球化、經(jīng)濟一體化、“一帶一路”倡議、新時代下人才培養(yǎng)等都對21世紀的大學生提出新的標準與要求。針對新時代的新要求,河北省某省屬重點高校對大學英語進行了教學范式改革,在通用大學英語(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的基礎上為學生增設學術英語(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和跨文化溝通(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課程,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能適應全球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做出努力。本研究試圖通過《跨文化溝通》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大學英語對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為相關研究提供基于實踐的一手資料,為其他高校的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翻轉課堂
近年來,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的研究與實踐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翻轉課堂的“翻轉”是針對傳統(tǒng)課堂而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課上講,學生課后練,知識學習在課堂上,知識內化在課堂外。而翻轉課堂是將知識學習和知識內化顛倒順序,即知識的學習發(fā)生在課堂外(課前),知識的內化發(fā)生在課堂里(課上)。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課前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等方式自學相關內容。課上師生合作,一起解答疑難問題,再通過教師引導下的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活動達成知識的內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選擇翻轉課堂理念來設計《跨文化溝通》這門課程是由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和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所決定的。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一些實際困難。首先,教學任務多,課時少。大多數(shù)高校目前都在壓縮大學英語的課時,而教學任務并未減少。其次,班容量大,師生互動少。學生人數(shù)眾多,英語水平差異較大,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少。再次,反饋不及時,學習效果不佳。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時間主要用于知識的傳授,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只能通過課后的作業(yè)或小測驗。教師難以及時、動態(tài)地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也就很難對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造成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和優(yōu)勢
教育界的很多學者和一線教師對翻轉課堂的特點和優(yōu)勢進行了研究。雖然說法不一,但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可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翻轉課堂在以下幾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第一,翻轉課堂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自行掌握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遇到難題,學生既可以跟同伴一起討論;也可求助于教師。每個學生遇到的問題可能都不同,但這才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難題。第二,翻轉課堂有利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均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1]。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學習參與者。翻轉課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2]。第三,翻轉課堂能充分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自己掌握學習進度,發(fā)現(xiàn)個性化問題,課堂上大大增加了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更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最終貫徹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3]。綜上所述,翻轉課堂的特點與優(yōu)勢恰恰可以克服傳統(tǒng)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些不足。因此,本研究采用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模式對《跨文化溝通》課程進行教學設計。
二、跨文化溝通教學
經(jīng)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因此,跨文化溝通能力成為這個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4]指出,我國大學教育需要“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針對大學英語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5]中也明確指出:大學英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跨文化教育成為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本研究是課程教學設計,因此,僅對近5年的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溝通研究做一個簡單梳理。在知網(wǎng)搜索頁面按主題“跨文化交際”或“跨文化溝通”,并含“英語教學”,時間限定為2013-2018年,搜索到2444條記錄。但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僅有220條記錄。再手工剔除“學界動態(tài)”、“征稿通知”等無關信息,僅余138條記錄。由此可見,雖然近年來跨文化溝通教育受到了廣泛關注,但高質量的論文并不多見。通過知網(wǎng),對這138篇文章做計量可視化分析。2013-2018年間,關于此領域的研究一直保持較高的發(fā)文量,但總體趨勢平穩(wěn),變化不大。被引最多的文獻是上個世紀末出版的一些關于跨文化的著作,如《跨文化交際學》(賈玉新,1997)、《文化與交際》(胡文仲,1994)、《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胡文仲,1999)[6-8]等?;蛟S可以推測:關于跨文化溝通教育,近年來并沒有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之作,對該領域的研究還需要向更深的層面推進。從熱點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教學”和“外語教學”等可以看出該領域的研究關注點上浮,更多是宏觀層面和整體趨勢的探討,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證研究,也少有更深層次的創(chuàng)新研究。因而,本研究著眼于大學英語教學實際,力圖對跨文化溝通教學有所創(chuàng)新,特對“跨文化溝通”課程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三、《跨文化溝通》教學設計
《跨文化溝通》是河北省某省屬重點高校進行大學英語教學范式改革的舉措之一。自2014年起,為推進大學英語教改的內涵式發(fā)展,順應時展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針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該高校在大學英語即通用英語(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EGP)基礎上增設了《跨文化溝通》課程。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對《跨文化溝通》課程進行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等方面的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是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的依據(jù)。在前期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將《跨文化溝通》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為: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通過《跨文化溝通》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跨文化溝通的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思維、合作學習能力和課堂展示技巧。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選擇也是教學設計的重頭戲。跨文化溝通課程組根據(jù)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著眼于學生的需求和綜合能力發(fā)展,拓展學習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課程組經(jīng)過反復討論,選擇莊恩平和NanM.Sussman(美)所著的《跨文化溝通》一書作為課程教材,并篩選了幾個模塊作為學生小組討論分析的學習資源。模塊話題包括節(jié)日(HolidayandFestival)、婚禮(Wedding)、教育(Education)、體育(Sports)、藝術(Arts)、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Collectivismvs.Individualism)等。課程組還特意安排了兩周的自選模塊,即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或學生的興趣自行安排學習內容。除了課本,課程組為學生課前自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包括相關文章、音頻資料、短視頻、微課、電視節(jié)目、演講、電影等。同時,學生也可以在課程網(wǎng)絡平臺上分享學習資源、補充資源庫。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
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基于翻轉課堂的理念和合作學習模式。因此,理論知識的學習主要放在課前,由教師提供學生所需的學習資源包并安排學習任務。學生分為討論組和評價組,隔周交換角色。討論組學生課前自學資源包里的材料,并進行小組討論,提交作業(yè)。評價組則以小組為單位,對討論組的作業(yè)進行評價,并準備課堂展示。。此外,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課前自學和評價展示,課程組教師還分別設計了DiscussionForm和Reflec-tionForm,制定明確的討論框架和評價標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跨文化溝通課程,不僅在設計上體現(xiàn)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翻轉”,也體現(xiàn)了師生關系的改善。無論課堂上還是課堂外,師生之間的互動數(shù)量大大增加,互動質量也有所提高。教師在翻轉課堂的各個階段都體現(xiàn)了學習促進者、幫助者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反饋,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模塊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注重課后的總結反思,要求學生在課后撰寫反思日志。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框架寫(收獲-問題-解決辦法或建議),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寫。通過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反思,一是可以深入理解所學內容,二是可以培養(yǎng)提升思辨思維。在后期的訪談中,有些學生就提出“寫反思日志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寫反思日志,我學會了獨立思考,自己分析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對教師而言,通過學生的反思日志可以看出學生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難點、重點沒有掌握;這次課學生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問題又在哪里。通過學生的反思日志,教師也要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教學資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式的改善等等。
(四)教學評估的設計
《跨文化溝通》課程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指導,大大增加形成性評估在學生總成績中所占比例。其中,形成性評估(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評估(期末測評)占總成績的60%??紤]到《跨文化溝通》課程的特殊性,課程組對期末測評也做出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期末考核要求學生就某一個跨文化現(xiàn)象錄制評析視頻,并配以文字報告,對該跨文化現(xiàn)象進行深度解讀。
四、《跨文化溝通》教學實踐
經(jīng)過3輪教學實踐,課程組不斷修改完善《跨文化溝通》的教學設計,并就課程滿意度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選取個別學生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再輔以學生平時的反思日志,驗證《跨文化溝通》的教學效果。課程組隨機選取《跨文化溝通》的4個班179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52份。隨后挑選了12名學生就跨文化溝通課程進行訪談。問卷結果表明,94%的學生對該課程持積極態(tài)度,認為“有必要(很有必要)開設《跨文化溝通》課程”。92.1%的學生認為“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更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87.5%的學生認為“跨文化溝通課程能夠提高跨文化能力”。在之后的訪談中,學生雖然覺得翻轉課堂模式下,他們的學習任務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生仍然認可翻轉課堂對他們的積極作用。有學生在訪談中提到“這是上大學以來讓我覺得收獲最大的一門課”,“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很有動力繼續(xù)做下去”,“小組合作討論時大家各抒己見,個人認為這種學習方式非常好,能有效提升我們的思辨思維”等等。學生的反思日志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傮w來看,基于翻轉課堂的《跨文化溝通》教學設計符合學生需求,受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可,從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以及反饋來看,教學效果良好。
一、學習任務單、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定義
(一)翻轉課堂的定義
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課的定義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微課既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三)學習任務單的定義
所謂學習任務單,是教師設計的幫助學生在課前明確自主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皩W習任務單”的作用是讓學生根據(jù)個人需要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即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取得自主學習實效。學習任務單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困惑與建議等三個組成部分。
二、破解課堂翻難題的對策
第一,開發(fā)和制定學習任務單,它能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起翻轉課堂。因為有“2631”之“導學案”教學模式為基礎,加之教學管理激勵機制的引導,我校的學習任務單、同步練習冊的開發(fā)和使用很快得以落實。
第二,作為學習資源的微課,以校外資源共享和教師自行設計錄制組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校是通過以下措施來來實現(xiàn)微課的。
一是購買了“學科網(wǎng)”視頻資源,成立學生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視頻下載整理供教師、學生學習使用;二是組織教師注冊使用國家和省教育資源服務云平臺,共享優(yōu)質資源;三是簡化微視頻的制作過程,提高微視頻的制作效率;四是現(xiàn)場錄制公開課、觀摩課,上傳至學校網(wǎng)絡的U盤空間。
第三,自建網(wǎng)絡學習平臺,打造數(shù)字校園。學校年內對寬帶網(wǎng)升級為兩條100兆光纖,搭建校園無線wifi全覆蓋的校園網(wǎng),開發(fā)了完整的在線課程管理系統(tǒng)MOOC平臺,支持學生在線學習,實現(xiàn)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自主學習。
三、總結與反思
第一,翻轉課堂教學法是我校教學改革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而言,自身的“翻轉”是一個很難的過程。但從學生的反映來看,我們得到了超過預期的響應。由學生促進教師參與翻轉成為實驗過程中的收獲。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英語
信息化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受到了新信息化水平的強大沖擊。在全新的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和國際教育資源交流的綜合作用下,翻轉課堂成為了中小學新教學改革的熱門議題。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美國最先興起并在國外一些國家趨于成熟。近年來,國內一些學校也開始認識、了解、學習和實踐這一教學模式,如重慶聚奎中學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翻轉教學、安徽省百所名?!盎谖⒄n的翻轉課堂項目研究”等[1],這些例證都證明國內教育界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并有了初步的研究和發(fā)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國的試行還處于起步階段,是否能真正本土化,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本文通過小學英語教學案例,開展討論,希望能用微薄之力推動翻轉課堂在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
案例:以江蘇譯林版Fun with English三年級上冊Unit8 Happy New Year第一課時的課堂實踐為例,詳細闡述如何在中年級英語教學中進行翻轉課堂教學。
一、教學目標
本課時的以“Happy New Year”為主題,讓學生學會節(jié)日問候并詢問物品名稱。需要學生掌握物品名詞doll/ball//CD/robot, 學會準確使用What’s this/that? This is for…句型詢問物品和互贈禮物。熟練運用節(jié)日祝福語Happy New Year!并能做出回答。教學主題極具文化特色,需要學生了解文化差異,體驗節(jié)日氛圍和人物情緒。老師運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課前讓學生接觸、體驗和理解西方節(jié)日文化,并讓學生根據(jù)錄音找出讀音規(guī)律。
二、教學過程
課前:通過《自主學習任務單》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目標、學習策略、資源內容。觀看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文化介紹和重難點分析的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重難點詞句及語用功能,讓學生初步分解感知課文。根據(jù)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巧設導學案,以舊引新,讓學生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快速地同化新知,找出困惑,為課堂上合作探究做好鋪墊。
活動1:學生通過網(wǎng)絡觀看有關西方過新年收禮物的文化差異的微視頻。并讓學生知悉新年收禮物時要做的兩件事情。先送祝福“Happy New Year.”在當面拆禮物,同時禮貌詢問“What’s this?”
活動2:學生觀看關于文中第一圖升降調和連讀的分析,了解升降調、連讀符號及重讀符號,依照《自主學習任務單》要求,根據(jù)課文錄音將整篇文章的對話進行升降調、連讀和重讀符號的標注。
活動3:依照《自主學習任務單》要求,完成導學案:總結知識點,引出對主題的思考,提出疑惑。
Unit8 Happy New Year!導學案
題1:當你新年遇到親人朋友可以說:_______________.可以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問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禮物可以說______________.
(目的:讓學生總結文中有關新年祝福和送禮的重點句型,并感受文化差異。)
題2:在新年的時候你可以送親人朋友什么禮物?(不少于五種)
(目的:更多地引導學生學生回憶學過的詞匯,并嘗試使用新學詞匯,達到以舊引新。)
題3:你的困惑與建議: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讓學生對自學能力和結果進行反思,總結得失。方便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讓學生培養(yǎng)主動性、自覺性和思辨能力。)
課中: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交流分享自學的收獲和自己的困惑,共同探究、互助成長。
活動1:復習回顧自主學習的重點句型,展示模擬真實語境,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下運用語言的計劃。讓學生回憶新年的祝福方式、如何有禮貌和與親人朋友送禮或收禮,關注學生發(fā)音時升降調、連讀、重讀是否正確。
活動2:分組討論操練,互贈虛擬禮物。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發(fā)現(xiàn)語言的規(guī)律,掌握語言知識和聽說技能。教師課間巡視,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課后:梳理新知、總結擴展,知識遷移,搭建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活動1:擴展其他相近的節(jié)日文化,讓學生思考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生日應該如何送禮和收禮。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完成四種語境(新年、圣誕、復活、生日)下應該如何送禮收禮的語言整理和書寫,助力學生完善知識架構,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教學評價
翻轉課堂,又翻譯為反轉課堂,2011年在美國各地興起,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界廣泛學習的教改模式。其重新構建學習流程,將教師的“信息傳遞”前置,課堂時間主要進行討論研究,促進學生“吸收內化”,達到提升過程效益的目的。
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學校之所以建立聽課、評課制度,甚至將其設為考核內容,其原因就在于想以此促進教師提高理論水平、加強實踐交流、改進教學方法。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師聽課往往陷于“走馬觀花”“應付檢查”之境,更妄談自身成長了。
如何破解聽課低效難題?“翻轉課堂”模式值得借鑒。簡言之,就是同一教研組提前布置同一上課視頻,一周后采用沙龍形式集中討論學習。這樣,就將主要精力由“聽”到“評”,關注內化吸收,強化了“間接學習”的實效。
一、前置聽課,精選視頻
傳統(tǒng)的聽課是到教室里聽同事的課,既給上課教師增加了壓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為了完成聽課任務,很多教師隨機聽課,甚至跨學科聽課,由于不熟悉聽課內容,評論會流于籠統(tǒng)膚淺,主觀隨意。
如果提前打招呼,對于被聽課的教師來說,為了展示最好水平,需要用較長時間準備、策劃,耗時耗力。本來是考查聽課者學習情況的“聽課”活動,變成了對“講課者”的磨礪與考查。
而視頻課(錄像課)不僅避免對師生的影響,又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聽課教師可以自由選擇聽課的時間和地點,減輕了負擔。
那么選擇什么樣的上課視頻呢?學??梢愿鶕?jù)不同的目的,進行提前指定。如果是為了提高理論水平,可以指定全國同學科知名教師的上課視頻;為了提高實踐能力,可以是本地區(qū)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視頻;為了研究自身問題,可以是本教研組老師的提前錄制的上課視頻。
選定視頻后,規(guī)定本教研組老師在一周內看完,然后規(guī)定時間集中研討。這樣的改革大量減少“聽”的負擔,甚至有的老師說:“我晚上躺在床上用筆記本電腦看的,像看電影一樣……”
二、明確任務,觀察學習
在傳統(tǒng)聽課活動中,從檢查聽課記錄本可以看到,許多教師將記錄的重點放到上課流程和內容上,缺少有價值的反思、回味。這正是課堂聽課的局限,因為課堂是“一過式”的,聽課者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多思考一分鐘,就有可能錯過了其他內容。而視頻課可以反復回放、仔細研究。
為了達到學習目的,必須帶著任務去看視頻,使思維能夠進入研究或者評價狀態(tài),這就需要童新設計“聽課記錄表”,達到引領作用。整體設計可以沿著“專題、觀察點、量化、效果、歸因”基本程式展開。
其中,科學詳細設置“觀察點”尤其重要。聽課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有的放矢的觀察,如在“教師問答”方面,就可以從教師提問、教師理答兩個方面進行量化觀察,每個項目又可細分。如下表:
觀察點除了能夠看得見的內容,還可以設計看不見的內容,如教育理念、課堂結構、課堂節(jié)奏、上課氛圍等。
如果設計精到,聽課記錄表本身就是對教師的知識傳授,還能引導聽課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將關注目光從授課教師本身的語言內容引導到組織結構、教育理念等看不見的方面,將研究內容細化、深化。
一位教師在觀看了自己的授課錄像之后說:“我沒想到自己雙手撐著講桌的樣子那么難看,一種高高在上卻又因底氣不足需要支撐的感覺……”還有一位教師在交流時說:“觀看了名家教學視頻,我在課堂氛圍方面做了統(tǒng)計,學生一堂課集體笑了9次,鼓掌4次,與教師辯論3次……課堂氛圍這么好,學生肯定愛聽”。
三、沙龍研討,互動延伸
改變聽課評課模式,最關鍵的就是“聽課之后”。只有重視聽課后的互動與延伸,才能強化收獲;只有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氛同,教師才會有參與的積極性。
以往聽課教師上交聽課記錄本之后就完成了聽課任務,學校也往往留作存檔,聽者曾在本子上記錄過什么很快就忘了;而授課教師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授課的問題在哪,因為沒有人主動找到他進行交流,這不在考核范圍內。聽課授課兩方的教師都出力不少,但收獲寥寥。
可以在聽課之后舉行沙龍活動,將聽課前置騰出的時間留作討論交流用。沙龍的形式可以讓教師放松情緒,減少反感:如果大家聽的是專業(yè)名師的課,可以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如果聽本教研組教師的課,邀請上課者參加,進行互動交流,是同組鉆研業(yè)務、交流交心的機會。
為了保證效果,每次討論必須有“主持人”,盡量固定程序,如主持者簡介選課理由、介紹講課者背景等;有講課者參加時需要自我介紹設計意圖及依據(jù),供大家討論時參考。接下來參會者輪流發(fā)言,可以圍繞“這節(jié)課我觀察的課題是……我最大的收獲是……”展開;主持人可以根據(jù)選課意圖設計“如果這個部分我來設計的話,會……”的統(tǒng)一研究項目進行討論,既有個性評價又有共性研究,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深挖,這樣就保證了聽一節(jié)課帶來學習效益。
將寫聽課筆記改為準備沙龍發(fā)言,利用“聽課記錄表”控制過程,沙龍討論共享收獲,這樣不僅使討論內容人腦人心,還使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四、建章立制,保障成長
教師聽課也來“課堂翻轉”,學習方式由集中聽轉為集中評,關注重點由聽轉為評,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為了促進老師們參與的積極性,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用規(guī)章制度進行監(jiān)督激勵??梢躁P注以下關鍵詞:
人員構成——最好由同一集備組的老師組成成長小組,如果學校規(guī)模較小,可以擴大到同一學科的不同級部,人數(shù)以10人左右為宜。
學習頻次——傳統(tǒng)條例規(guī)定,教師聽課不少于20節(jié)。改變方式后,為了減少教師負擔,可規(guī)定聽視頻課不少于6節(jié),集中討論不少于6次,每次沙龍活動需要至少發(fā)言2次。集中學習時間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