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

第1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信息化傳統(tǒng)課堂微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改革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教育界學者對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從未中斷。多年來我國教育行業(yè)課堂教學模式從未改變,我們把它叫做傳統(tǒng)教學模式;近幾年新起的短時間視頻教學模式,我們把它叫做微課堂教學模式;還有一種人們未曾熟知的教學模式,我們叫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嚴苛,那么用于培養(yǎng)人才的教學模式也需隨之改變。因此,有必要對三種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比較,探索出一種能夠滿足信息時代人才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傳統(tǒng)、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傳統(tǒng)課堂、微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人們對不同類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稱謂”,下面對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加以界定,并分析各自特征。

(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1972年,美國喬以斯威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定義教學模式為“構成課程、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師和其它環(huán)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型”。范永波(2001)認為我國長期以來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指出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發(fā)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知識――鞏固運用――檢查評價。我國學者對教學模式有很多探討,也提出了很多教學模式,但綜合看,都是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教師對課堂組織、管理、控制的主導地位。筆者通過大量收集、閱讀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中提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舉不勝舉,但尚未有學者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做明確、完整的界定。綜合學者們的觀點,筆者認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一直以來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該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主導課堂、學生參與課堂,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某種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傳統(tǒng)課堂教學發(fā)展至今仍占據主導地位有其必然原因,首先,幾千年教學傳統(tǒng)的延續(xù)使教師和學生潛意識無條件傳承和認同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其次,該教學規(guī)模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規(guī)模;第三,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引導和人格的培養(yǎng)。

二是固有的不合理性。首先,不利于因材施教,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班級授課,一般50人左右為一個班,教師對這部分學生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傳授相同的教學內容,然而這部分學生的潛力、個性、才能未必相同,這不利于單個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其次,不利于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揮。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參與機會少,易產生聽覺疲勞,課堂效果差。第三,受時間、空間、規(guī)模的限制。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一般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地點由教師向學生授課,還受到教學環(huán)境和規(guī)模的限制,學生離開了這樣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就無法接受同樣的課程學習機會。

(二)微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微課”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國,應該說是個“舶來品”。我國首創(chuàng)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省教育局胡鐵生,他于2011年指出“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的精彩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機會結合體?!敝蠼逃拷逃芾硇畔⒅行摹⒔逃咳珖咝=處熅W絡培訓中心也對“微課”做出了進一步的調整,胡鐵生也不斷修改自己對“微課”的定義,另外我國學者對“微課”概念的研究仍在持續(xù)。雖然對“微課”的定義隨著研究的深入而不斷調整,但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的是定義中核心的幾個關鍵詞,即視頻呈現(xiàn)、簡短完整、數(shù)字化網絡化、個性化學習。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筆者自己的見解,筆者認為:“微課”是按照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的要求,以簡短的教學視頻呈現(xiàn),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完整設計與制作,能滿足個性化學習差異的一種生長型網絡教學資源。

微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突破時空限制?!拔⒄n”以簡短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就具有可轉移的特性,學習者可以接受到轉移來的微視頻展開學習,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二是網絡共享性?!拔⒄n”呈現(xiàn)的微視頻通過網絡平臺共享給大眾,只要有網絡就可以通過觀看“微課”的形式學習微課程。

三是教學主題明確性。一個“微課”講授一個知識點,教師的教學主題、學習目標和對象清晰明確,重難點突出。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或“翻轉課堂”,最早應用于美國。2011年加拿大《環(huán)球時報》將“翻轉課堂”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至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西方教學。同年該教學模式傳入我國,并迅速在學術界掀起研究熱潮。國內外學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研究頗豐,綜合已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對傳統(tǒng)課堂的顛覆,即學生課前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教師下發(fā)的課程知識點視頻并完成任務單,課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相互咨詢交流問題,形成課堂知識點內化,課后學生可以再通過課程視頻對知識點進行鞏固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因材施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范圍給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視頻和任務,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主學習的進度,實現(xiàn)了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

二是教學相長?!胺D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她)們不再單純的需要備好課、做好教案等,還需要將需要傳達的知識點錄制成高質量的“微視頻”,并設計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以供學生選擇學習。

三是角色轉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的引導著和促進者,學生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的參與者,兩者角色的轉變更好的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信息化時代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科學技術的限制,融合達到的教學環(huán)境,只能以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堂聽課的形式完成教學,這種模式持續(xù)了很久,人們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擴大教學規(guī)模,提高教學質量。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似乎已不再適應現(xiàn)代學生、學校、社會、國家等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化工具誘發(fā)學生排斥傳統(tǒng)課堂

現(xiàn)階段,手機、MP3、MP4、平板電腦等信息化工具充斥著教學課堂,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很難吸引住思維活躍的學生,他們易于沉溺于手機游戲等“魔咒”,說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二)信息化時代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技術信息化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撐,“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有效利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三)多媒體技術擴充了課堂教學的內容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添加了關于知識點的圖片、聲音等新原素,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視覺、聽覺優(yōu)勢克服了傳統(tǒng)課堂易疲勞、教學手段單一等缺陷,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有益補充。

(四)網絡平臺為課堂教學帶來挑戰(zhàn)

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平臺的廣泛運用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挑戰(zhàn)。就教師方面而言,網絡上無數(shù)教學名師的視頻課程,無數(shù)教育機構的優(yōu)秀課程,使教師們壓力山大,一怕自己課堂不能吸引學生,二怕自己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學生。就學生方面而言,面對互聯(lián)網上眾多的課程好似琳瑯滿目的商品,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三、傳統(tǒng)、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缺點比較

通過以上對傳統(tǒng)、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念和特征的分析,綜合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筆者認為傳統(tǒng)課堂較微課堂和翻轉課堂有其固有的不可替代性,微課堂是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入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將傳統(tǒng)教學內容通過短視頻課程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翻轉課堂則將課外、課中進行了翻轉,并將教師學生角色進行了翻轉。具體比較見表1-1.四、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

學術界眾多學者熱衷于研究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發(fā)展趨勢。黃曉龍、張世祿(2008)傳統(tǒng)課堂需引進網絡教學,實現(xiàn)網絡教學優(yōu)勢向教學實效的轉化,最終形成以傳統(tǒng)課堂教學為主、網絡教學為輔的課堂教學模式。陳兵(2006)、曹群英、江華珍(2009)提出網絡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林瑩瑩(2014)提出結合傳統(tǒng)課堂與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陳會源(2015)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中提出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指出該教學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形成,學者對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越來越現(xiàn)代化,結合大量研究成果,筆者認為我國課堂教學模式將是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背景下,融合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復合型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在保留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情感交流等優(yōu)勢的基礎上,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激情,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敏捷.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2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 高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大學英語;認可度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11-0029-04

《高職英語教學要求》指出,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為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服務的。其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yè)相關的業(yè)務能力,為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率低下等。為此,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和素質提高上轉變,同時進行科學細致的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不斷進行教學方法和模式創(chuàng)新。近年來興起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和視角。

一 研究背景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將學習過程中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進行顛倒。課前由教師制作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并把學習中不懂的問題帶到課堂中,在教師的組織下開展互動討論、協(xié)作學習、個別指導,進而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翻轉課堂的關鍵在于“翻轉”,實質在于教學“主體地位轉換”,具體涉及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師角色翻轉。翻轉課堂使教師從傳統(tǒng)課堂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但他們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需要幫助時,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啟發(fā)引導。這樣,教師成了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1]。二是學生地位翻轉。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學生也隨之進入自我知識延伸拓展的時代。在技術支持和個性化學習有機結合的翻轉課堂中,學生已然成為自主決定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者,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隨地選擇學習,選擇學習內容、控制學習進程和學習量,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三是教學時間翻轉。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時間減少,真正做到精講,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活動時間增加。教師將講授的主要內容由課內轉移到課下,在保證教學總量的前提下,增強課堂中師生、生生的互動合作,最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吸收程度。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

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的傳授轉移在課前完成,知識的內化則由原先課后做作業(yè)活動轉移至課堂中的學習活動[2]。王素敏等[3]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與特點,結合翻轉課堂理念設計出教學準備、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與課堂綜合評價四個階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大學英語為例,嘗試構建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分為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知識提煉、在線學習、課堂討論解決問題和評價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具體見圖1。

知識提煉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篩選知識要點,確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習任務等,提煉出啟發(fā)引導性問題,制作10分鐘以內的教學視頻并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在線學習環(huán)節(jié)是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在課外以小組協(xié)作或個體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學習主要語言知識、句型結構、文化背景和篇章結構,同時在小組長的幫助下盡可能理解領會各主要知識點,并將無法解決的知識內容匯總帶到課堂;課堂討論問題環(huán)節(jié),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單獨將自主學習的語言文化知識加以擴展,應用到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和任務中,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內化和實際應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完成與在線學習任務相關的練習和操練活動,同時還需完成諸如讀后感、情景對話、角色扮演、主題演講、熱點話題討論等活動。另外,對共性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協(xié)作解決并進行歸納,對個性問題,教師要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并進行個別指導;評價反饋環(huán)節(jié)是在完成前三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對整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xiàn)進行優(yōu)缺點總結評價,并提出改進措施和日后努力方向。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對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高職英語翻轉課堂實施過程

基于教學內容、教學參考資料和相關網絡資源,并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首先對每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研討歸類,確定每部分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啟發(fā)引導性問題、在線學習任務和封閉性練習。然后列出視頻制作提綱,利用視頻制作軟件Prezi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到QQ和微信共享平臺供學生在線學習使用。考慮到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和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同時為了保證在線學習不走過場,起到知識獲取和初步吸收內化的良好效果,以宿舍為單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選出學習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做指導小組長,實行在線小組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與此同時,建立在線共享討論群,以便教師能夠隨時監(jiān)控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協(xié)作學習,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避免問題探究的泛化和形式化,即注意探究問題的深度,注重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4],以期達到探究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帶著在線學習任務以小組或個體單獨進行情景對話、角色扮演、主題演講、熱點話題辯論、仿寫、續(xù)寫等半封閉或開放性學習活動的匯報展示。同時把在線未能解決的知識和問題帶到課堂,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學習討論活動。在課堂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啟發(fā)引導學生參與探究討論,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知識點,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在學生完成了在線學習和課堂匯報展示和探究討論任務之后,教師對以上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反饋,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以及日后學習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期達到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根據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本研究嘗試構建高職學生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來了解高職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滿意度,同時通過前后測來檢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并針對翻轉課堂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提出建議與對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鳳翔師范分院高職語文教育和初等教育兩個專業(yè)班為實驗調查對象,共80名學生,男生15人,女生65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問卷共設計了4個維度的5級記分制19個問題,項目賦分從低到高分別為1、2、3、4、5分。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翻轉課堂總體接受度和認可度(包括適用性和易操作性),學生對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接受度以及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模式實際教學效果的顯著差異性分析三方面。為了保證問卷測量的信效度,本研究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量表進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Alpha信效度結果介于0.720與0.854之間,說明本量表內部一致性好,信效度較高。為了確保研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對參與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訪談,進一步了解他們對翻轉課堂實施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受訪學生是從2個班考試成績優(yōu)秀、良好、及格與不及格中分層隨機抽樣的。

三、研究結果討論

(一)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總體接受度

在80份有效問卷中,超過一半學生(56)認為很愿意或比較愿意接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總體接受度平均值為3.33,具體見表1;適用性和易操作性也比較高,其中適用性接受度最高,達到3.45,易操作性為3.20。這充分說明高職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接受和認可度較高,因為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學習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不過不同性別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接受度有較為顯著的差異,女生對高職大學英語實行翻轉課堂的接受度明顯高于男生;優(yōu)秀學生比差生更愿意接受翻轉課堂,但兩者之間差異不明顯,具體見表2。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總體學習需求,還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在在線學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必須在課堂互動討論和匯報展示中進行個別指導,以期所有學生的學習都取得進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主動性(尤其是男生和差生)。

(二)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各環(huán)節(jié)的接受度顯著性

本調查還對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各環(huán)節(jié)接受度的顯著差異性進行了分析,具體見表3。被調查學生對課堂互動討論接受度最高(80),課堂綜合評價反饋次之(72),最后是在線學習(66),見表4。為了檢驗各環(huán)節(jié)接受度之間的顯著差異性,筆者對其中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配對T檢驗,考慮到第一環(huán)節(jié)“知識提煉”主要由教師來承擔實施,在檢驗中被剔除。根據表3中的數(shù)據,表明高職學生對第三環(huán)節(jié)認可度最高,與第四環(huán)節(jié)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性,與第二環(huán)節(jié)之間差異性不顯著,第二、第四環(huán)節(jié)之間差異性也不顯著。高職學生對第三環(huán)節(jié)的接受度最突出,但總的來看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接受度差異性在統(tǒng)計學上意義不大。這說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相比之下,他們更樂意參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也反映出在短時間內高職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今后教學中教師對在線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是主要的關注點和重點訓練任務。

(三)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效果

為了進一步檢驗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的實際教學效果,對實驗學生進行了實驗前后顯著性檢測。分析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前后學生考試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

四、教學啟示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起源于美國,但是已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不過我國教育各領域對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討論和探究仍處在嘗試階段,今后無論從理論創(chuàng)新層面,還是在實踐模式設計層面對翻轉課堂進行探究,都需要根據教學實際進行本土化改造。

第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是教學流程和順序的翻轉,更是教育教學思維方式和理念的轉變。在教學中,要把“以學生為中心”由口號變?yōu)閷嶋H行動,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與此同時,要意識到翻轉課堂并沒有降低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有效學習極為重要,但是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良、自控能力差等特點,決定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師生雙方都提出挑戰(zhàn),不能簡單地做“拿來主義”,而要根據教育教學的各種影響因素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取得實際的教學效果。

第三,翻轉課堂雖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是教師的實時監(jiān)控、合理引導、恰當評價和及時反饋同樣重要。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監(jiān)督者、促進者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自由”與“平等”的度,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進程,幫助學生將元認知策略融入到學習技能中[5],做好學生學習各階段的導師和引領者。

第四,由于受研究條件的限制,本研究抽取研究樣本有限,再加上部分學生對翻轉課堂有不同個性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大實驗研究取樣的數(shù)量,并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以實現(xiàn)研究結果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另外,教師在提煉設計教學視頻資源時,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的重難點,以界面簡潔、講解風趣、形式多樣、精講精練的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第五,作為完整的教學體系,翻轉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輔相成的。沒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準備與提煉,沒有高質量教學視頻資源,沒有教師的實時監(jiān)控,課堂互動討論就會成為空談,教學的實際效果也將大打折扣。同時,沒有教師課堂科學合理的評價反饋,也不能很好地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中協(xié)作學習中去。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084Y,主持人:賀杰)

參 考 文 獻

[1][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王素敏,張立新.大學英語學習者對翻轉課堂接受度的調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3):71-78.

[4]陳加敏,朱承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實踐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5]吳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研究[J].高教學刊,2015(7):1-2,5.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achieves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nitial internalization before class through overturning teaching processes. This essay presents a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suiting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by adjusting the classical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t has analyzed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variant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during the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in term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degree of accept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every stage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ut they have higher degree of acceptability towards the variant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s a whole. Moreover, its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has higher significance.

第3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135-02

一、緒論

教育是一個繼續(xù)創(chuàng)造以求止于至善的無盡歷程,是要以有限的時間來追求及創(chuàng)造最高的價值。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好的東西傳授給下一代。

這幾年以來,翻轉課堂已成為新興網路學習系統(tǒng)的一員,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做個翻轉的動作,讓學習方式更加的有趣、有效率,不再是單一方向的教學模式,讓老師與學生能有互動的機會,可以激起更高、更遠的水花。本文旨在分析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二、文獻綜述

信念指引著人的思考與行動,若持有的信念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也不同。就教師而言,任何一種教學行為皆含有某種假定與價值,其背后也都蘊藏著某種的信念在指引著教師的教學觀點、設計的教學活動及教學行為等。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理智、有意圖和傳遞價值的行動,Borgnakke認為教師會根據自己的理論或理想而形成“意圖實施的理念”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行動,然后再受到教育機構的限制而有所調整與修正,才能成為日后在教學現(xiàn)場實施的“實際落實的行動”。

2000年,Maureen、Glenn和Michael在《經濟學教育雜志》中介紹了他們在經濟學課堂中運用翻轉教學模式的情形,并于文中提出翻轉教學可使差異化教學適合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同年,J. Wesley Baker于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中發(fā)表了有關翻轉課堂的論文,且于文中介紹翻轉教學模式可通過網絡平臺和學習管理系統(tǒng)來發(fā)展。

2007年,該教學模式被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教師Jon Bergmann與Aaron Sams兩人正式定名為“翻轉課堂”。當初Jon Bergmann與Aaron Sams兩人是為了要讓缺課的學生能夠順利補課并跟上課程進度,運用了翻轉課堂模式,將錄制好的教學影片上傳至YouTube網站,讓學生能在家自學,并于該模式顯現(xiàn)成效后,兩位老師開始將學生的上課方式改動,先讓學生在家觀看線上影片的講解,之后再設計課堂互動時間來完成作業(yè),或是利用課堂時間為遭遇困難的學生解惑來進行教學,也由于實施成效頗佳,再加上想讓更多從事教育工作者理解并接受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方法,該教學策略定名為“翻轉課堂”并宣傳推廣它后,它才逐漸于美國各層級學校中擴散茁壯。而Salman Khan所成立的可汗學院則提供從事教育者翻轉課堂之教材資源,供其參考并運用在實際課堂之中,進而讓翻轉課堂迅速成為歐美教育界最流行的議題之一。

基本上,學生學習的過程可分成兩階段作業(yè):(1)知識傳授的階段;(2)吸收與消化的階段,即內化知識的過程。而第一階段的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來完成;第二階段的內化知識,則是學生通過在課后作業(yè)練習、實作評量等來完成。第一階段相較于第二階段而言,是比較簡單的過程,可傳統(tǒng)課堂卻是將較為困難需協(xié)助的第二階段由學生自己回家獨立完成。然而,“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卻顛覆這種形式,對傳統(tǒng)教學型態(tài)進行變y。

翻轉課堂,可被稱作為翻轉教室、易位課堂、顛倒課堂、顛倒教室、翻轉教學、翻轉學習或反轉課堂等,有別于一般傳統(tǒng)課堂模式,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先讓學生于家中通過電腦等科技輔具來觀看教學影片或閱讀、查閱學習資料,而學生如在家中碰到學習問題需解決時,則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與教師或同儕相互溝通來解決問題,或是回到學校課堂中進行討論,且學生也可于課堂中做作業(yè)或從事較高難度的學習活動。

依據Bergmann和Sams(2012)兩人對于翻轉課堂所提出的幾個定義,本研究歸納出四點:(1)翻轉課堂不是網絡課程的代名詞,除了教學影片外,還有x對x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可于課后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的教學策略;(2)翻轉課堂不以教學影片取代教師,而是讓教師角色從講臺上的圣賢,轉變?yōu)閷W生身邊的引導者;(3)翻轉課堂不是讓學生無目的地學習,而是將課程內容永久存檔,讓學生可于課堂前后或缺課時,作為預、復習或補課之用;(4)翻轉課堂讓教師在課堂上能有較高的自由度,可通過觀察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情況,而給予學生差異化教學的協(xié)助。

Zappe、Leicht、Messner、Litzinger和Lee(2009)強調學習者在具備先備知識的基礎下,可以通過主動學習及社會互動之動態(tài)歷程,建構新的知識內容,由此可知,翻轉課堂符合建構主義的精神。Bergmann和Sams不但認為實施翻轉課堂可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投入程度,還主張翻轉課堂能通過網絡平臺即時提供教師作業(yè)回饋,以協(xié)助教師減少實際批改作業(yè)的工作量。

Kachka認為翻轉課堂是教師通過網絡學習教材及教學影片來打破時間、空間程度限制,使學生可在課前預習以節(jié)省傳統(tǒng)課堂的講述時間,讓教師能有更多的心力專注于有意義和有效的課程活動設計。

根據對美國453位教師實施翻轉教室后的研究結果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成效顯著,有88%的受訪教師提高了教學工作的滿意度,67%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進步,80%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明顯改善,更有99%的教師表示將繼續(xù)使用翻轉教室作為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界,2014年發(fā)表的NMC Horizon Report指出,翻轉教室是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發(fā)展中的重要教學科技,而除去以知的優(yōu)點外,翻轉教室尚能讓學習者精熟在工作職場上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三、翻轉課堂運用的優(yōu)缺點

1.根據個人化系統(tǒng)教學部分,翻轉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有:(1)學生自我控速:學生可以有自行決定學習的進度,達到單元熟練所需的時間不同,但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2)百分之百的精熟標準:學生有通過單元考試,表示已經達到系統(tǒng)所設定的精熟標準;假如沒有通過,表示沒有通過熟練標準的要求,必須要重新學習單元教材,熟練之后,再參加單元的考試。(3)直接性回饋:學習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立即獲知自己成績的表現(xiàn),對于學習的成效,能有顯著的提升。

2.翻轉課堂的缺點有:(1)缺少形成性的考核:并沒有每個單元皆具備形成性的評量,可以讓學生來做測驗,不能知道該單元之內容,學生是不是了解。(2)沒有總結性的評量:部分單元沒有總結性的評量,不能知道學習者對于整個單元的內涵,是不是全盤性的了解,哪一些部分不能夠了解,來做針對性的改進。

四、翻轉課堂運用的建議

1.教學教材階梯化: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教材,沒有編制得很完善,假如可以將教材編輯得更加有深度,按照編序化教學,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能有一層層的順序,以能讓學習者在使用該學習系統(tǒng),能夠一用就愛不釋手。

2.增加對應的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評量方式,沒有編列得很完整,假如評量或是練習的單元,能夠接續(xù)在每個教學細目的后面,便可以清楚了解學習者該細目的精熟程度為如何,還有每個單元的最后,能夠有綜合的評量或是練習,通過該系統(tǒng)的精熟標準,讓學習者一百分之后才能繼續(xù)學習,確保其百分百學會了,才更夠前進。規(guī)劃完整對應的形成性評量及總結性評量,是該教學系統(tǒng)所需要改善的地方。

3.增加貼近生活的相關教材: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會出現(xiàn)一些生活應用題與該學習階段學生生活經驗背離的情況發(fā)生,系統(tǒng)設計者可能要留意這情況的發(fā)生,如果能夠將生活應用題更加地貼近學習者的生活,該學習系統(tǒng)便能夠讓學習者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讓其會自覺性地學習,增加使用者的意愿。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的運用具有學生可以有自行決定學習的進度,具有百分之百的精熟標準,可以進行直接性回饋等優(yōu)點。因此,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可以在現(xiàn)階段得到更有效的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1]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

[2]張鷙遠.“慕課”(MOOCs)發(fā)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2).

[3]張文杰.翻轉課堂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04).

[4]吳忠良,趙磊.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

[5]潘燕桃,廖昀S.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慕課”化趨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04).

[6]張金磊,張寶輝.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1).

第4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課堂延展;視頻;學習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29

2012年被美國的《紐約時報》命名為“慕課元年”。所謂慕課,就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簡稱。除此之外,還有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和翻轉課堂。2015年,我在學校的引導下開始致力于翻轉課堂教學。這是一個潮流,也是在教育多元化大環(huán)境下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戰(zhàn)。

課堂教學的改革與教材改革以及課程體系改革是截然不同的。課堂教學涉及的第一位就是教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如同科研過程一樣,不要一錘定音,不能一味講授。當傳統(tǒng)的思想傳授過程被顛覆,翻轉課堂應該如何操作。

第一,將課堂延伸至課下。傳統(tǒng)知識講授過程中在45分鐘的有效時間內,教師可以逐一為學生分析知識并現(xiàn)場得到反饋。但是如果這個過程是放在課下,和如何有效組織教學和如何讓學生學到知識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錄制視頻是過去一年以來我對自己的一大挑戰(zhàn)。音質畫質自不用說,強調的仍舊是知識的傳遞。在外語教學中,我在課堂上始終堅持言傳身教。但是,在課下的教育中又當如何呢?全身出鏡,全面非字幕講授,規(guī)定視頻預覽次數(shù),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把PPT放入到視頻中,把故事放入到視頻中,把語言的要素用不同的音調和線條表示出來。除去教科書自帶的內容外,我為學生準備了更大面積的擴展知識內容。但錄制的視頻不能超過15分鐘,這樣分段的視頻是否能為學生帶去系統(tǒng)的知識,是翻轉課堂面臨的實際運用問題。

第二,把課堂還給學生。既然課堂的內容通過視頻和其他手段已經提前傳達給學生了,那課堂就該是學生自己的了。在課堂上所面臨的問題就不再是教師傳達,而是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了。但是,過去的一年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提問或者是提出的問題其意義有待考究。曾經的演講式般的課堂中,我會盡量生動地引入話題,提示重點,總結成詞?,F(xiàn)在,這些都要由學生來完成了,看似簡單卻往往陷入死結。課堂時間極為寶貴,如果學生不能提出問題的話,那課下觀看視頻用掉的時間其實有一半都白白浪費掉了。這和曾經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關聯(lián)。以往由教師主導的課堂不需要學生提問,也不需要學生反問思考,只需要集中精神接受現(xiàn)成知識與重點即可。這和高考也有很大的關系,能拿到高分,不需要提問,只需要回答出標準的答案即可。高考確實是最公平的,卻也實實在在地扼殺了學生最初的提問過程與需要提問的可能性。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我努力嘗試讓學生提問。首先,在開學之初我為學生提供了每周一話題的參考模板。其次,我要求自由組隊討論,討論結果必須公開;如果不公開,可能大家隨便聊聊就結束了,不會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公開的話,至少做發(fā)表的這組同學會緊張,會不斷地自我攻克。課堂討論這樣的模式,在過去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現(xiàn)在將有限的知識傳授過程放到了課下,課上的模式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只能不斷努力去提高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形成思考的習慣。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因為長久以來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的思路與學習方式都受到了限制,而進入大學后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就放棄掉并非一無是處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

在這樣的挑戰(zhàn)中,我所面對的、學生所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境??赡茉诟母锝虒W模式這方面,美國、日本等國家走在了前面。他們不是從大學,而是在更早的中學時代就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我與學生在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時會遭遇各種不確定性,但我們要避免陷入迷茫甚至是恐懼當中。只有提出問題,進一步討論問題,最后才能解決問題。在未來的授課當中,我能做到的是繼續(xù)將課堂延伸至課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在課堂上讓學生能提出問題,引導大家討論問題,最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這場“戰(zhàn)斗”當中,教師也是學生,但是教師應該比學生更有勇氣與自信來面對更多的未知事物吧。

參考文獻:

第5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靜脈輸液;任務驅動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被譽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也稱顛倒課堂,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利用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為學習者構建出個性化協(xié)作式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新型的學習文化。為了探究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前景,我將《護理技術》第十一章“靜脈輸液”實行翻轉課堂式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F(xiàn)介紹如下:

1.課前準備

教師到區(qū)級的三甲醫(yī)院腎內科錄制了有關護士準備輸液的藥品和給病人靜脈輸液的教學視頻,加入教師的講解,經過剪輯,制成7分鐘的短片,形成微課課件。教師處理教材,將靜脈輸液的流程精心編成5個工作任務,比如“輸液前與病人有效溝通”,要求學生課上演示內容有:(1)護士輸液前準備用物;(2)輸液前與病人有效的溝通;(3)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4)輸液后交代病人級家屬注意事項;(5)收拾用物并處置。上課前先將本節(jié)課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單發(fā)給學生,指示課堂任務的演示內容與質量要求,讓學生觀看手術視頻同時做好準備。課前印發(fā)導學案,將本節(jié)課的理論知識要點及與已學知識的聯(lián)系以思考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課前知識梳理與預習,完成自主學習階段。將內科模擬病房布置好病床并紫外線燈消毒房間一小時,營造仿真的病房環(huán)境。學生課前整理好著裝,來到模擬內科病房。

2.課堂工作任務布置

課堂上一個班六十個學生,十個床位,六人一組。教師將本次授課的5個任務進行分配,兩個組分配到相同的任務。組員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短暫的討論,定出將演示的同學人選與商討任務演示的要領。

3.課堂工作任務的執(zhí)行

教師按照操作流程在不同的任務前會播相應1~2分鐘的視頻,渲染情景與引出任務,隨著視頻情境的變化,各組分別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務。一般一次課上的工作任務在學生既有的基礎上由淺至深,由易到難進行安排。每個工作任務的組織形式也根據具體任務而各不相同,如有些工作任務與上節(jié)課有關聯(lián),學生已有基礎,就采取兩組一起比賽的形式,檢驗學生水平,給得勝組表彰,活躍課堂氣氛。有些工作任務是一組先做,學生點評,然后教師評價后,指出不足之處,再由另一組重新演示一次,能當場檢驗評價指導的效果。還有一些工作任務比較復雜,學生在課前視頻學習中較難把握的,教師就采取先將其中的動作進行分解演示并配合講解,然后點名學生回示動作,再讓學生分組完整演示工作任務的方法。

4.評價任務執(zhí)行效果

對每一個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需要指定一名同學記錄該組在工作流程編排合理、護士禮儀規(guī)范、無菌原則的遵守、與病人溝通是否通暢有效、動作敏捷準確方面的優(yōu)缺點及反思,形成實踐報告作為課后作業(yè)上交。教師在即將下課前小組內團隊協(xié)作、工作任務完成質量、創(chuàng)新亮點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結合同學評議,定出本次課優(yōu)勝組。

5.鞏固知識

工作任務演示探究完畢后,結合護考題目練習,采用抽問、搶答、分組答等方式鞏固知識。并通過思考題的提問深化提煉學生的理論知識,并為下節(jié)課的內容做好鋪墊。

6.深化總結

對于初次學習靜脈輸液的學生來說,心情都比較復雜,緊張、興奮、好奇、恐懼交織在一起。許多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如何讓學生更輕松、更快地掌握靜脈輸液的技巧,是護理學教師一直都在探討的教學問題。本節(jié)課在整個靜脈輸液的教學中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行為驅動為導向”的教學要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存在部分學生沒有落實課前學習,而影響了課堂上任務的完成;課堂演示任務時讓活躍的學生更活躍,而羞于展示自我的學生相對更退后;有的學生特別膽小,不敢去展示自己;小組間的力量不均衡,個別組長組織能力較弱,也影響到本組的任務完成。

本次的視頻攝制是到醫(yī)院的腎內科病房進行現(xiàn)場拍攝的,由于客觀的限制,使得自攝視頻與專門教學視頻還是有一定差距,對學生課前學習觀摩時的指向性尚存欠缺。其次,沒有一個信息化的教學平臺支持,對學生課前獨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教師不能及時獲知而調整教學策略。另外,由于學生較多,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性格不一樣,課堂上操作演示的動作上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其獨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在小組學習中的表現(xiàn)、學習計劃安排、時間安排、結果表達和成果展示;對結果的評價強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在實驗記錄、學習反思等內容中的表現(xiàn)。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靜脈輸液教學的實踐成功表明,優(yōu)化了項目化教學結構,大大改善了中職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和學習中缺乏自信心的弊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但其在《護理技術》其他章節(jié)的教學安排方面還需要不斷嘗試。

【參考文獻】

[1]陳琦,林峰.“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在中職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實踐[J].科教導刊,2014(03)

[2]龍桂萍.賞識教育在靜脈輸液實驗課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12)

[3]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4]王彩霞,劉光然.翻轉課堂優(yōu)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J].職教論壇,2013(06)

第6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MOOCs;SPOC;混合式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1-0242-02

近年來,翻轉課堂已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一個重要教學模式。斯坦福大學教授Daphne Koller認為,翻轉課堂是自歐洲文藝復興以來教室授課模式的重大變革。翻轉課堂教學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一個“開放、共享、交互、協(xié)作”的空間,形成以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的教學模式[1]。雖然翻轉課堂的價值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但諸多學者認為,我國推行翻轉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朱桂萍認為,性格外向、開朗的學生及拔尖人才實驗班的學生更適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普通班的較多學生更喜歡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究其原因,翻轉課堂主要包括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學生課前通過觀看教師事先提供的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新知識,二是學生課內通過參加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實現(xiàn)知識內化,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視頻設計制作的質量與課堂活動的質量。因此,這不但對教師在知識體系把握、視頻制作技術及課堂活動設計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目前,翻轉課堂主要包括兩種形式:MOOCs和SPOC。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其大規(guī)模、完全開放、完全在線等特征激起人們對“名校、名師、名課”資源、教育變革和教育公平的美好憧憬。自從“慕課元年”開啟以后,MOOCs在全世界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2013年5月以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眾多國內知名高校紛紛加入MOOC行列[2]。清華大學的《電路原理》課程在edx上線后,全球超^10萬人注冊,實現(xiàn)了具有的完全開放性,基礎不同、地域不同的學生,可以選修同一課程及相同內容。但MOOCs的大規(guī)模特性使師生之間難以互動,學生個性化學習難以實現(xiàn),學習效果難以評價,學習結果缺乏認證,容易引發(fā)質量危機,導致MOOCs的低完成率。

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能接受的教學模式是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是指使用在線課程(類似MOOCs)對少數(shù)真實在校注冊的學生實施的課程教育。和MOOCs相比,其主要特點包括:人數(shù)少、在校注冊,除了在線視頻和習題等,還可以有其他輔助的線上或線下課堂、答疑[3]。換句話說,教師可以開著MOOCs,同時對一小部分學生開設SPOC。這就要求后者選擇MOOCs的同時,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在線討論或線下混合式教學,如翻轉課堂)實現(xiàn)SPOC,形成“SPOC=MOOC+補充交流”的模式。

目前學校食品工科類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能力水平,比較適合SPOC的混合式教學,以保障學生有較高的課堂參與度和獲得感,無暇隱性逃課。但這也需要教學管理部門、教師和學生做出較大變,2―3年內都要有艱辛的付出。其中,領導重視非常關鍵,教務處的頂層設計是標準,教師是主干,一切圍繞學生的“學”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師方面

SPOC的混合式教學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少,教師可完全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由教師或助教完成作業(yè)批改、與學生充分交流答疑和討論,甚至面對面地“補課”。因此,SPOC教師要投入比MOOCs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SPOC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知識點充分碎片化,一個知識點錄制5―10分鐘的視頻(可借助名師視頻,若時間太長,學生注意力難以保持),每一講包含一個或多個單元(視頻或非視頻),其基本構成包括:課件、課程信息、討論區(qū)、課程進度、WIKI、課程大綱等。因此,每門課程的最初制作要有5―8人的團隊,對討論區(qū)問題進行答疑,負責網站的后期維護等,并配備5―10名助教。討論課包括:知識小測、問題解答、討論、辯論、思考題等環(huán)節(jié),對教師課堂內容的設計、節(jié)點的把握有較高要求,而且教案變教學設計(導學案)也須花費大量時間。其中,精選測驗測試題目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平臺的功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課下準備所花的時間是傳統(tǒng)教學的3―4倍。朱桂萍教授認為,教師一周兩節(jié)課,可保證最佳教學效果,實現(xiàn)課堂完全翻轉的素質教育。

SPOC的混合式教學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少(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采取學生自愿選課、教師面試的方式,篩選出適合的學生),可進行小班實驗(不超過25人)。對于大班授課,針對不同的學校,清華大學也有成功案例。比如,貴州理工大學是一所二本高校,生師比高,青年教師比例高,學生基礎差。采用大班授課,實現(xiàn)部分章節(jié)的翻轉,最有效的方式是上課討論時分組,團隊計分,讓學生就同一主題討論,推舉一位代表發(fā)言。小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一反常態(tài),氣氛非常活躍,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差異化的問題,能力強的學生往往能把能力弱的帶動起來,愛表達的把內向的帶動起來,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但大班討論會增加教師的授課難度,只能實現(xiàn)部分章節(jié)的翻轉,具體需要上課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二、教學管理者

要想實現(xiàn)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學校管理者要提供包括服務器、資金來錄制視頻,并有專門的網站維護團隊。學校網絡要實時暢通,教師可借助雨課堂、evote、chicken、出題優(yōu)等課堂教學實時交互系統(tǒng)和學生互動、答題等,通過軟件或網站后臺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知識掌握程度、錯誤率、學生學習傾向、學生學習時間節(jié)點限制等,保證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這都需要設置網站后臺運行管理、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部門,讓教師可以根據統(tǒng)計的數(shù)據洞悉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如前續(xù)課程成績、以往表現(xiàn)、個性、優(yōu)缺點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例如,根據課堂中的某些關鍵點,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主動要求部分學生做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另外,教師授課學時數(shù)給予認可。比如,傳統(tǒng)理論課50學時,經過SPOC的混合式教學,學生課下學習30課時,教師課上組織20課時,學校要對這50學時的授課數(shù)予以認可。

三、學生方面

SPOC通過周期或非周期的線下交流,其實是強制學生在參與線下交流的時間點上有基本一致的進度,使他們在安排自己的時間時會有一定的約束。學生選擇了SPOC之后,必須按照教師的規(guī)定觀看課程――即使部分學生可以同時博覽其他同名網絡課程,但意味著支付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課下思考題和大作業(yè)也會對學生的主動性也更高的要求,花費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進行思考、總結等。要想實施這種教學方式,達到預期效果,初期要對學生進行考察。自愿是關鍵,因為這一高難度的教學方式會使部分學生不適應(基礎差的學生更傾向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會使部分學生中途放棄。因此,在實施初期可能很難(學生不接受,也不適應),但它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知識理解應用程度,使各項能力大大提高,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另外,有些課程容易實現(xiàn)翻轉,有的很難,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通常的做法是,打通理論課和實驗課,混合排課,總學時不變,可在實驗室中完成(適合小班授課),也可實現(xiàn)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基于互聯(lián)網+混合式教學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豐富了MOOCs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大規(guī)模特性及師生間難以互動的缺點,揚長避短,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xiàn)了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相結合。該教學模式使學生從知識認知到知識內化再到知識升華,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變革。但其具體實施方法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與認知能力進行適度調整,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薛云,鄭麗.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中國電化教育,2016,352(5):132-135.

[2]姚丹丹,段琛.SPOC環(huán)境下翻轉課堂管理與質量評價探討,高等教育,2014,(8):133-134.

Discussion of Internet + Blended Teaching about MOOCs,SPOC and Flip Classroom

LIU Su-wen,LI Jun,LIU Shao-jun,CHANG Xue-dong

(Colla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Hebei 066004,China)

第7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高校;翻譯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21世紀,多媒體、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為人們工作和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學習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學生脫離教師的指導,無法得到理想的效果。而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學習過程進行翻轉,課前完成知識傳授,使得學生能夠將知識予以內化。學生在課前以視頻、音頻等教育資源實現(xiàn)對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并將疑難問題留到課堂教學,強化教學針對性,提高教學有效性。在此趨勢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聽說讀寫等教學實踐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廣,但尚未普及到翻譯教學中。因此加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翻譯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主要是教師制作視頻,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看并從中獲取到知識,然后共同參與課堂教學進行面對面答疑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學習過程進行翻轉,在課前完成基礎知識教學和內化,課堂主攻疑難問題,以此來提高教學有效性。最早,翻轉課堂出現(xiàn)在美國高中,2007年,喬納森?伯爾曼等人錄制了視頻上傳到網絡上,為課堂缺席的學生補習功課而用。該模式深受學生歡迎,且學生參與度極高,得到了廣泛傳播。隨著全球化趨勢不斷推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逐漸傳入國內,我國教育界也積極進行探索,并將其在運用到中小學、大學等部分課程當中,期望對學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維予以培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從根本上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且能夠促使師生角色發(fā)生轉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重新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可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通過網絡平臺展示教學視頻,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前接受知識傳遞,隨后,能夠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進一步內化知識,從而構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指導的全新教學模式。

二、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

以往,高校翻譯教學中,教師主要向學生介紹翻譯理論知識與技巧,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練習,通過翻譯實踐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受到以往大學四六級考試題型的影響,主要以單句練習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翻譯理論認識深度不夠,提及翻譯理論,學生言必稱“信達雅”,或者即為翻譯名字,但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沒有形成自我認知。在大量機械化練習下,學生僅能夠掌握簡單的翻譯技巧,但不會舉一反三,且語篇翻譯能力較差。正因如此,學生無法得到個性化發(fā)展,面對四六級考試翻譯轉型及大量翻譯練習,直接造成學生的厭倦心理,對翻譯學習毫無興趣,不利于學生日后更好地參與工作崗位。

翻譯理論導入過少,學生對于理論認知薄弱,直接弱化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單純憑借自我感覺進行翻譯,學生主動性并不高。因此我國翻譯教學要積極改革,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并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而非教師一味照本宣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步掌握英語翻譯的特點及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翻譯教學的重要性

自2013年開始,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翻譯部分由開始的單句變?yōu)槎温錆h譯英,四級與六級翻譯段落漢字數(shù)分別為140~160和180~200,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難度。另外,段落翻譯中的內容也得到了拓展,政治、經濟及文化等內容讓學生感到焦灼,也對現(xiàn)行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1]。一直以來,翻譯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翻譯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英語綜合技能,但學生對其較為抵觸。究其根本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弊端,沒有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興趣,而翻轉課堂教學能夠增強翻譯教學趣味性,增強學生翻譯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效克服焦慮與抵觸情緒。

具體來說,翻轉課堂教育模式能夠在校園網絡中,幫助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到大量資料,如雙語知識、翻譯理論等,為翻譯實踐提供更多支持。且能夠使傳統(tǒng)教學無法實現(xiàn)的任務得以實現(xiàn),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翻譯學時不夠等問題。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確定學習時間、地點及內容,為任務驅動、自主學習等策略得以有效實施。

四、高校翻譯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策略

上文我們已經對當前高校翻譯教學現(xiàn)狀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重要性等進行了闡述,明確認識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翻譯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目前,翻轉課堂結構圖如圖1。

(一)課前知識傳遞

翻轉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要在網絡平臺上學習視頻,實現(xiàn)資源共享。對于學習視頻,可以從網絡上直接獲取、也可以教師自己錄制。隨著慕課的發(fā)展,網絡平臺上的資源愈發(fā)豐富,為翻譯教學提供了諸多支持,國內也陸續(xù)構建了國家精品課程,教師圍繞著教學內容擇優(yōu)選擇,使得學生能夠接收到國內外優(yōu)秀教師的最新教學理念。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外極少關注國內英語翻譯教學,專門性視頻較少。如華中師范大學在新浪上開設《英漢比較與翻譯》,主要以實例為基礎介紹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句、段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還有一些非知名學習平臺提供的課程,但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屏幕錄像、輯軟件,如Camtasia Studio,該軟件功能豐富,且操作難度不高,適合教學視頻錄制。如針對復旦大學介紹翻譯教學中,只有了解高校宏觀環(huán)境,才能夠確定出“五年共培養(yǎng)本科與專科畢業(yè)生700萬人”中培養(yǎng)的真實含義,因此教師要在視頻中對復旦大學宏觀環(huán)境進行介紹,為學生翻譯提供支持,引導學生能夠以整體文本為背景,確保翻譯符合規(guī)范。再如,在《發(fā)現(xiàn)中國:美食之旅》教學中,教師可根據當?shù)仫嬍沉晳T及地方特色美食制作視頻,恰當融入外語翻譯知識,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國內美食文化,且能夠體會到美食制作背后的故事,以此來增強對內容的翻譯效果。

教師將制作好的視頻通過e-mail、QQ、微信等平臺進行傳輸和交流,為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提供更多支持,真正意義上由“主演”到“導演”的角色轉變。對于課前知識傳遞而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中,強調教師寫作備課,參與項目研究的教師都要借助網絡平臺收集教學資源。觀看視頻后,教師要輔以適當?shù)木毩暎貏e是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疑難點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能夠深入到翻譯當中,進一步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诜g自身特點,在實踐中常會遇到多種語法,但表達不同版本,哪個是最佳選擇需要給予更多關注。

(二)課中討論拓展

視頻觀看后,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有所不同,理解程度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觀看視頻后的疑難點進行共同討論。由于課前對知識已經有所掌握,討論過程相對高效,能夠快速解決問題。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翻譯理論內化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3]。因此在完成翻譯練習后,教師要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分析不同翻譯方式優(yōu)缺點,以此來獲得最佳翻譯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翻譯方法和技巧,合理選擇詞匯與句型,從而提高交流有效性。如以《發(fā)現(xiàn)中國:美食之旅》教學中,教師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五個小組,每組4人,并選出負責同學進行翻譯學習。最后,讓學生扮演廚師、美食欄目主持人等角色進行模擬翻譯訓練。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翻譯練習,能夠實現(xiàn)知識遷移,且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延伸學習。

小組討論中,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脫離了學生,而是深入其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良好的想法,并在其他同學面前給予贊揚和引導,對于尚存在疑問的學生,要保持耐心進行針對性講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翻譯認知基礎上有所進步和發(fā)展。經過小組討論后,教師要讓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匯報,通過課堂展示、辯論等多元形式進行交流[4]。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再次感受中英語言的差別,且能夠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如可以以廣告翻譯選擇為主,開設廣告語、廣告文案翻譯等專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收集資料,并展示其綜合翻譯成果,進行討論?;蛘咭悦佬g作品標題翻譯為練習內容,加強英語與美術等學科的結合,鍛煉學生翻譯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yǎng)。

(三)課后反思評估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主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學習成果,通過作業(yè)、測試等方式進行。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除了注重學習成果,還會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xiàn)、拓展性學習等方面,不僅如此,評價主體還會涉及教師、其他同學,更加多元。因此完成教學后,師生要共同回顧整個學習過程,鞏固翻g知識。同時,還要向教師反饋學習效果,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而教師在評價中,可以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調研,在面對面交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對于翻譯知識和技巧的掌握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不僅如此,教師在評價中,也會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微視頻內容。教師要認識到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之間的差異性,積極接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靈活把握其開放性等特點,提高教學質量。

除此之外,翻轉課堂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是學生要對英語翻譯感興趣、且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盡可能了解學生身心特點,明確其興趣、愛好,在制作視頻時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做好課前溝通,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教學,做到公平教學,進而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五、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普及的現(xiàn)如今,翻轉課堂教學擁有傳統(tǒng)教學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能夠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有效彌補了英語翻譯教學的空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帶動下積極轉變,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更多自,根據自己的步調控制學習進度。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圍繞著課前知識傳遞、課堂討論拓展及課后評價三個步驟進行,融入更多翻譯案例,并配合小組學習、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中學會翻譯知識和技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交際、探究及創(chuàng)新等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聰.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01):71-74.

[2]冉海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科技英語翻譯課程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5(22):103-105.

第8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關鍵詞:微信平臺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綜合日語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a)-0159-02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領域研究和實踐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隨著社交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微信也成為熱門的社交軟件之一,微信公眾號憑借它便捷的操作、高時效的交流、豐富的內容推送,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在綜合日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中,充分利用微信這一平臺,利用“日語學習”“滬江日語”“人民中國”“日語家園”“日語港”等日語類微信公眾平臺是解決網絡教學資源的一條途徑。

1 微信公眾平臺的日語資源介紹

在當前網絡與掌上移動設備普及的環(huán)境下,不需要占用手機存儲和運行空間的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個即時通訊工具、一個方便的傳播平臺以及其良好的用戶體驗,為日語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選擇和更加豐富的交流內容,它們涵蓋了從發(fā)音、語法、聽力、翻譯、新聞、文化、考試資訊到動漫、時尚、藝術、旅行、求職應聘等多個方面的知識。比如“日語學習”微信公眾平臺專注于日語語言學習與研究,致力于幫助中國的學習者了解日本文化、時尚、藝術等領域;日語翻譯微信公眾號“早道日語”每天更新精彩文章、語音,直播公開課等學習內容,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免費學日語;“日語每天學”微信公眾平臺每天教你一句日語,默默提升你的日語能力;“滬江日語”微信公眾平臺專業(yè)致力于日語教育研究,定期推送原創(chuàng)高質量的日語學習資料,為日語學習者助力,其下屬的滬江小D日語每天為學生提供日語口語、語法、詞匯、俗語、慣用語等豐富的日語學習內容,滬江日語留學為學生推薦最新的留學資訊、留學專題及公開課,并提供全方位的申請指導;“人民中國”微信公眾平臺雖然是向日本讀者深度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民風民俗等,但是也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除此之外,人民網日語版、日語學習視頻、日系推理小說、日語幫、芥末日語、CRI日語頻道、日語村、明王道日語、日語港、微日語、加納每日日語等微信公眾平臺都各具優(yōu)勢,從熱點詞匯、聽力、翻譯、文學介紹、朗誦等各個方面來全方位地介紹日本以及日本社會文化,并開展日語學習。在這里面當然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學生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取舍,不在多而在于精。這些蘊含內容豐富的微信公眾平臺,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綜合日語課程中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線上資源。

2 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微信的普及

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10億人,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56億人,并且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突破1億。此外,在線教育領域不斷細化,用戶邊界不斷擴大,服務朝著多樣化方向發(fā)展,同時移動教育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場景以及移動設備觸感、語音輸出等功能性優(yōu)勢,促使其成為在線教育主流。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而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恰恰僅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和暢通的網絡即可。微信公眾平臺憑借其強大的溝通、交流優(yōu)勢,幾乎每一位同學的手機端均裝有微信客戶端,并且得益于高校都在推行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以及無線局域網的覆蓋,使得利用微信進行綜合日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成為可能。

2.2 適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需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知識主要在課下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等進行,而且為加深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需要同學與同學之間、教師與同學之間進行相關討論、互動等。微信可以實時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可以有效促進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實時交流,這些功能,恰好能滿足上述要求,適應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得到較大的提高。同時教師也可根和學生互動而得到的反饋信息,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建立微信群來輔助教學,教師可以不定期地推送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并與學生分享學習經驗,巧妙地將教學和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另外,基于日語微信公眾平臺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選擇合適的模塊,在課堂上使用,也可以作為課外資源,作為補充材料加以利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深化“知識內化”的過程。因此,可將微信應用到綜合日語的翻轉課堂教學中。

3 基于微信平臺的綜合日語翻轉課堂實踐

在對微信功能、微信公眾平臺的優(yōu)缺點及翻轉課堂所需線上資源、翻轉課堂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建專門的公眾號、微信群,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組成微信交流學習群。通過這些微信群、微信公眾平臺,向學生發(fā)送綜合日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教案、教學重點及教學視頻,教學視頻可以根據要講解的內容進行錄制,創(chuàng)建相關的教學情景,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給予學生指導并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反饋等。具體步驟如下。

(1)確立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制定教學任務。教師應在學習每一節(jié)新課之前將詳細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重點上傳到微信公眾平臺,讓學生清楚每一課時具體的課堂活動、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預習、課前學習提前做好準備。將本應該是老師的備課環(huán)節(jié)轉變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傳遞,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背景文化的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綜合日語從第三學期開始,基本上每一課都是蘊含著相關的背景知識,還涉及各種文體及社會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引領學生學習相關的背景文化,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以及課文背后所隱含的文化背景。(2)監(jiān)控課堂活動實施。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轉換了課堂角色,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教師的作用減弱,由主導地位轉變到輔助地位,只是答疑、點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這些可以通過微信一對一或者微信群進行。組織小組協(xié)作、討論以及成果展示與評價。但是每次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及評價課堂教學效果。這樣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堂討論兩次知識的內化過程,能提高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的成果展示也可以保存到微信公眾平臺,為后面學生的學習提供新的借鑒資源。(3)課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評價,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總結,并能得到提升。綜合日語的學習僅通過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學生在課前、課后不斷學習,同時教師還應跟蹤學生的課外學習,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給學生提供資源,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4 結語

文章著重介紹了微信公眾號日語資源的基本情況、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微信平臺的綜合日語翻轉課堂實踐,可以看出微信平臺能很好地滿足綜合日語翻轉課堂需求。作為教師應加深對微信、微信公眾平臺相關功能的了解與學習,積極利用微信平臺實施綜合日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學生搭建起移動學習平臺,不斷優(yōu)化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日語水平。學生也應該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等線上資源進行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第3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

[2] 張東亞.手機作為學習工具在日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6(18):86-88.

第9篇:翻轉課堂優(yōu)缺點范文

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左右,以闡述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由于微課程具有“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優(yōu)勢,近些年在高校掀起了微課程的研究之風。但是,目前高校的微課程研究多集中于基礎類課程教學,而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應用甚少?;诖耍P者在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電氣工程類專業(yè)課程“工廠供電”的微課程設計探索,并將微課設計過程中的體會分享給大家。

二、微課選題

工廠供電是我校自動化專業(yè)的一門主干專業(yè)課程,其主要任務是以企業(yè)供配電系統(tǒng)的一次部分為主,使學生初步掌握一般企業(yè)供配電系統(tǒng)和電氣照明運行維護和設計計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結合較緊密的課程。筆者從事工廠供電的課堂教學已經十余年,具有一定的課堂教學經驗,現(xiàn)將該課程制作成微課的形式,既服務于電氣專業(yè)學生,又可以為非電氣專業(yè)的學生敞開學習第二專業(yè)知識的大門。受微課自身特點的限制,一個微課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因而在微課中重點和難點不應設置太多,重點、難點解析應盡可能簡潔明了,從而達到10分鐘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的目的?;诖耍⒄n選題應偏重基本知識點。應用到本課程,變電站的各種主接線方式、負荷統(tǒng)計的方法、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等都可以做成微課的形式。本文選擇變電站電氣主接線中的一個基本知識點———“橋形接線”作為微課設計的案例,探討電氣專業(yè)課程該如何進行微課設計。

三、微課制作過程

(一)選題背景

“工廠供電”是我校自動化專業(yè)唯一的一門強電課程,設置于第七學期,該課程的先修課程為“電機與拖動基礎”。該專業(yè)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未接觸電力系統(tǒng)的任何專業(yè)知識,因此,在進行微課設計的時候,應盡量使微課構思設計巧妙、有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本次微課選擇的內容為該課程第1章“供電系統(tǒng)基本概念”中的第二小節(jié)。在第一小節(jié)中,已經對電力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電壓等級、供電系統(tǒng)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作用、供電系統(tǒng)的主接線方式等基本概念做了一定的介紹。本次微課,承接上堂課的教學內容,介紹工廠供電系統(tǒng)中變電站的電氣主接線形式。變電站的電氣主接線是由各種電氣設備及其連接線所組成的,用以接受和分配電能,是供電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電氣設備的選擇、配電設備的布置及運行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因此是變電站設計的重要任務之一。從整個課程體系來看,本節(jié)內容處于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掌握橋形接線的適用場合、橋形接線的類型,理解橋形接線的特點。要求:識別和繪制橋形電氣主接線圖,結合變電站電氣主接線實例理解其適用場合。其中橋形接線的類型為本次課重點,橋形接線的特點為本次課難點。

(三)教學方式

授課形式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板書為輔。教學手段采用啟發(fā)式、案例式、比較法、列舉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四)教學設計

1.橋形接線適用場合。首先從企業(yè)變電所的設計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企業(yè)變電所為了保證對重要的一、二級負荷可靠供電,廣泛采用由兩回電源線路受電、企業(yè)內部裝設兩部變壓器的情況,從而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出橋形接線的適用場合:橋形接線適用于企業(yè)變電所中只有兩臺變壓器和兩條線路的情況。

2.橋形接線圖。指出“根據橋連斷路器的位置不同”,橋形接線分為兩種類型,即內橋和外橋,讓同學們以此識別內橋和外橋接線圖,如圖1、圖2所示。

3.橋形接線的特點。此處重點以內橋接線為例,分析該接線形式的優(yōu)缺點。(1)內橋接線的優(yōu)點:①線路投、切靈活,不影響其他回路的工作。結合多媒體上的電氣主接線圖,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線路投切時的操作順序。此處涉及到投切線路時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的操作順序務必正確的問題,順序錯誤會導致嚴重后果,因此,筆者在此處插入一個視頻短片,描述在工作現(xiàn)場發(fā)生實際的誤操作而導致嚴重的人身和設備危害問題,讓學生對誤操作的后果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從而掌握正確的操作順序。也就是說,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共同沖擊,增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感受。②布置簡單,占地面積小,可發(fā)展為單母線分段接線。此處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如何由內橋接線發(fā)展為單母線分段接線的過程。(2)內橋接線的缺點:接著從內橋接線的優(yōu)點出發(fā),相應地引出與此對應的內橋接線的缺點,即:變壓器投切操作復雜,故障檢修影響其他回路。此時亦以動畫的形式描述變壓器投入和切除時的操作步驟,讓同學們對高壓開關的操作順序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4.內橋接線的適用場合。從內橋接線的優(yōu)缺點出發(f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同學們總結出內橋接線的適用場合:適用于受電線路較長(即線路故障多),而主變年負荷利用小時數(shù)高(即主變不經常切換)且無穿越功率的場合。

5.外橋接線的適用場合。由于外橋接線的優(yōu)缺點恰恰與內橋接線相反,借此機會,利用翻轉課堂理念,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利用“比較法”,自己分析外橋接線的特點。此時任課教師可以略講此環(huán)節(jié)。

6.全橋接線。從前面的講述出發(fā),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出全橋接線圖,如圖3所示。此時學生很容易識別該接線圖,理解該接線形式的優(yōu)點:對變壓器和線路的操作均方便,運行靈活,適應性強;缺點:所需設備多,投資大,變電所占地面積大;適用場合:適用于少數(shù)用電量很大且非常重要的大型企業(yè)的總降壓變電所。

7.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法”,以學校35kV總降壓變電站橋形接線電氣主接線圖為例,讓同學們把所學理論知識與現(xiàn)場實踐有效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8.布置作業(yè)。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身份,布置學生課外收集相關企業(yè)變電站的橋形電氣主接線圖,結合現(xiàn)場實際進行橋形接線的具體分析。

四、總結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