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普通話的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1998年起 每年9月第三周為
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簡稱推普周)
今年第24屆推普周
定于9月12日至18日舉行
主題為
“普通話誦百年偉業(yè) 規(guī)范字寫時代新篇”
01
“普通話”是什么?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通用語。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但是,普通話并不等于北京話,也就是說,普通話不包括北京話里的土詞、土語和土音。這就表明普通話實際上是規(guī)范化的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口語形式。也體現了普通話與北京話的共同點與區(qū)別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并不是不讓說方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政策。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要在會說方言的基礎上,還要會說民族共同語。推廣普通話總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場合和公眾交際的場合講普通話,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場合講方言。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場合一律不讓說方言。
普通話已于1982年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從此,普通語具有了明確的法律地位,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
02
為什么要推廣普通話?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于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增強凝聚力。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能夠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增進各民族各地區(qū)的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統(tǒng)一的大市場。
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通話有利于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方針,有利于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
03
你的普通話標準嗎?
普通話
不僅僅是我們日常交流便捷的工具
更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
凝練出的具有時代性意義的產物
學好普通話、用好普通話
營造良好語言環(huán)境
構造和諧語言生活
一、指導思想
本屆推普周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營造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語言生活為目標,全面、深入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法規(guī)政策,積極引導師生樹立科學的語言觀。促進推廣普通話在全社會的推廣普及進程,為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二、活動時間
三、活動主題
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
四、活動內容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推普活動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營造推普氛圍,提高推普意識
在推普周期間,利用校園廣播向全校師生發(fā)出推普周活動倡議,介紹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guī)范字的意義;星期一在全校升旗儀式上做關于推普周宣傳的專題國旗下講話,做好推普周宣傳和動員,努力營造良好的推普氛圍。
(三)開展推普活動,提高推普實效
1、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向家長宣傳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
2、開展二年級學生普通話培訓。由二年級各班語文老師在班級內對學生進行校園常用普通話培訓,如問候語、文明用語等,形式為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學生互動、師生表演。激發(fā)孩子說普通話的興趣。
3、舉行經典詩文誦讀會。在推普周期間,結合活動要求,各班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評選出閱讀之星。
4、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成立啄木鳥小隊,讓學生在校園、社區(qū)、街頭查找錯別字。
5、舉行一次全校學生寫規(guī)范字的寫字比賽,每班評比書寫最漂亮的寫字作品并且以板報的形式進行展示。
6、舉行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手抄報設計比賽,學校進行專項評比,以推普小報的形式開展推普宣傳活動。
五、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注重活動實效
各年級要加強對推普周工作的組織協調,認真策劃、精心組織、穩(wěn)妥實施推普周的各項活動,各年級在開展活動時,要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同時注意安全,嚴防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
(二)抓好落實,搞好活動總結
望都縣語委辦:
根據縣語委辦和教師進修學校關于推廣普通話、使用規(guī)范漢字創(chuàng)建普通話達標縣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學校語言文字領導小組在組織師生繼續(xù)認真學習、深入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其它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并進行了自查自評,現就自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機構健全,成立了以校長梁占輝為組長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語言文字工作辦公室,有專人負責,工作網絡機構健全,計劃安排到位,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二、學校建立了長效的“推普”工作宣傳環(huán)境,在校園、教學樓、辦公室、教室、均有宣傳標語標牌。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如演講賽、朗誦會、論文評比、普通話專題講座、口語實踐活動等。建立健全了規(guī)章制度,將普通話、用規(guī)范漢字納入師生獎勵方案、量化評比中,并占有一定分值。
三、認真整理了各種語言文字檔案資料。
四、學校有計劃的開展了教師普通話培訓,通過測試,現全體教師普通話水平均達到上級要求,語文教師一級乙等4人,占語文教師的66%,非語文教師一級乙等2人,占非語文教師數的7%。
五、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能使用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教師教學集體活動及交談多用普通話;語文教學中能注重聽說讀寫訓練和漢語拼音訓練;學生課堂上大多能用普通 話交談或回答問題,但相對有一些差距,尤其是課下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差距更大。
通過自查自評,學校認為基本達到普及普通話要求,但因學校地處望都方言和順平方言交匯地帶,在口語交際方面的推普工作存在一定難度,本學期學校將繼續(xù)加大推普力度,力爭克服各種困難,使推普工作走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 普通話;口語;教學;交流
近幾年來,我國普通話口語課程已經成為了師范類教學的必修課。由于這門課開設的時間還不長,還未能像其他專業(yè)課一樣,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教學模式?,F在雖然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普通話口語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口語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還是眾多紛紜,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當教學目的不一致的時候,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自然也會不同,遵循的教學原則,也會大相徑庭。
一、普通話口語教學的目的
雖然現在關于普通話教學的目的的看法,各方還未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在筆者看來,普通話口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普通話是我國國人交流和溝通的語言,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言,同時也是我國通用的語言。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國,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各個地區(qū)的方言也是各具特色。但是,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需要加強交流與溝通,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那么就需要一門交流與溝通的語言,也就是普通話。所以,學習好普通話對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了創(chuàng)造力的“六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一個人如果沒有勇氣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就會影響他們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學習普通話口語課程的目的不僅在于能夠掌握普通話的基礎知識,而且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學習這一課程,幫助學生獲得一把有效的交際鑰匙。學生也從中學習到,如何才能跟人進行更好的語言溝通。
二、構建合理的普通話口語教學模式的策略
1、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口語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不一樣,并不需要學生掌握多少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聯系口語。所以,課堂教學應該以練為主,在理論講解方法則要精簡。課堂教學可以采用“理論講授――典型示范――系統(tǒng)訓練――總結評議”的結構。由于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口音也會不一樣,在語音上,與普通話語音都有一定的區(qū)別。在語音教學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標準讀音,然后將其與其他地方方言的發(fā)音對比,在聲調、聲母、韻母上分別進行比較,最后讓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進行示范,找出其中的區(qū)別,加以總結,讓各個地區(qū)的學生都了解到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的差別,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普通話。在詞匯訓練上,教師可以事先將對話設計出來,在課堂上,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用自己的方言對話,然后讓其他學生找出方言發(fā)音與普通話發(fā)音的不同,尤其是跟一些典型的方言詞匯進行對比,加以辨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話發(fā)音。
2、采取聽說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
在口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最為重要的。而聽與說就像是魚與水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關系密切。二者互為基礎,只有聽力好,才能說得好。那么能說得好,聽力自然也不會差。將聽與說結合起來,聽說兼顧,聽力的提高能夠促進說話能力的增強。以聽促說,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另外,還應該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在課堂訓練的時候,主要以口語訓練為主,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對話,讓學生進行簡短的傳話訓練。比如,就設置一句話“我記得我媽又一次叫他叫我騎自行車”,然后讓學生一個接著一個的將這句話傳下去,教師就每個學生傳話的準確度進行點評和對比,這相當于是一種游戲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大家上課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會十分活躍和輕松,學生的口語在相互的較勁和比較中,也得到了訓練和提升。學生在學校一般都是用普通話交流,也就是說學生平時的相互交流,就是訓練普通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而且在課后訓練的力度要比課堂上大得多,學生可以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實踐,相當于是學習了之后,馬上就可以進行練習來鞏固。這種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方式,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普通話口語能力的提高。
3、采用傳統(tǒng)教學形式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
無數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視覺化”的事物進行教學,學生會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也能較大地刺激學生的思維和反應。所以,教師在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同時,可以輔助使用一些現代教學技術,比如多媒體等,將一些教學內容通過畫面甚至是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教學效果也要好很多。視覺化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傳遞給學生比較易于理解的、積極愉悅的信息,可以在無形當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論辯、演講和朗誦等資料,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促進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總結
學習普通話,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語言是一種與其他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是一座通向他人的橋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普通話,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向外界傳達我們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加強與人之間的溝通。普通話口語課開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由于我國學生從小就要求學習普通話,從小就得到了較好的訓練,尤其是對現在的學生來說,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問題都不大,當然這還有賴于有效的普通話口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嚴明主編.新編普通話口語訓練與測試指導[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
[2]高順斌.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 普通話水平測試 “機輔測試” 培訓與測試平臺 網絡化教學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新時期中國語言規(guī)劃的產物,是推廣普通話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語言學服務于國家語言戰(zhàn)略的一項特殊成果。1994年10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下發(fā)《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標志著普通話水平測試正式啟動。二十年間,我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經歷了起步初創(chuàng)(1994年―2000年)、規(guī)范拓展(2001年―2006年)、科學創(chuàng)新(2007年至今)三個階段的發(fā)展。在這三個階段的發(fā)展歷程中,計算機輔助測試手段的應用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早在2004年11月,國家語委科研辦批準安徽科大訊飛公司“智能語音技術在普通話輔助學習中的應用研究”項目。2006年1月,項目通過鑒定,實現了計算機對“讀單音節(jié)詞語”、“讀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短文”等三個測試項的自動輔助評分。2007年起,計算機輔助測試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廣。計算機輔助測試是普通話水平測試手段的歷史性技術變革,實現了現代語音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測試領域中的應用,是普通話水平測試科學發(fā)展進程的必然結果。
一、計算機輔助測試背景下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現狀
所謂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是相對于傳統(tǒng)普通話水平測試而言的。傳統(tǒng)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測試員直接面對應試人,由測試員通過現場聽音的方式進行評分,這種測試方式稱為“人工測試”;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指的是計算機作為一種測試手段參與到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利用智能測試系統(tǒng),計算機自動完成對有文字憑借的前三個測試項的測評,對于無文字憑借的“命題說話”測試項,則由信息管理系統(tǒng)分配給測試員進行評分,然后管理系統(tǒng)自動將計算機測評的前三項分數和測試員評判的第四項分數相加,計算出考生的測試總成績,并評定出相應等級,這種測試方式稱為“機輔測試”?!皺C輔測試”實現了測試手段的部分自動化,提高了測試效率,為信息化管理帶來了很大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問題。
(一)優(yōu)勢與成績
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開展至今,全國各地高校普通話測試部門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規(guī)章制度和要求,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以質量為本,強調科學管理、規(guī)范操作,確保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健康、規(guī)范、可持續(xù)發(fā)展,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也獲得了很高的認可度。相對于傳統(tǒng)普通話水平測試方式,計算機輔助測試的方式還比較“年輕”。但是,這一新的測試方式以測試環(huán)境更優(yōu)質、測試程序更簡便、測試評分更客觀、測試質量更科學獲得了廣泛認可。
1.提高了測試效率和測試信度。首先,降低了測試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測試階段,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進行,因參加考試的學生人數眾多,每學期測試員通常需要連續(xù)工作6~8周,工作強度很大,十分辛苦。隨著計算機輔助測試的實施,機器測試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測試員無需集中工作,只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在網上完成第四項“命題說話”的測評任務,工作量大為減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對前三項考試項目利用計算機進行的評判更準確客觀,提高了測試信度。由國家語委鑒定認可的測試系統(tǒng)軟件,從試題庫的選擇到評價體系都是按照《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要求實施的,在全國所有地區(qū)推廣,評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國統(tǒng)一。采用機器測試,無論測試多少人次,都不會出現人工測試時測試員因為體力、心理等因素產生的波動而出現較大評分誤差,同時,杜絕了人工打分時可能出現的人情分,使得測試信度進一步得到保證。
2.實現了測試工作組織和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家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二是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信息管理系統(tǒng)。智能測試系統(tǒng)的運用優(yōu)化了測試手段,規(guī)范了測試程序,統(tǒng)一了測試標準,提高了測試效率,體現了國家級測試的客觀公正。信息管理系統(tǒng)使測試前的報名組織、測試中的監(jiān)督調控、測試后的數據整理、考生成績查詢等功能都可以在網絡系統(tǒng)中輕松實現。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的運用,使普通話水平測試從報名、測試到管理實現了全程信息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
(二)問題與不足
盡管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有諸多優(yōu)勢,但任何一項新事物的產生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一種新舉措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科學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運用現代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利用計算機輔助測試這一新技術時可能出現的新問題,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使計算機這一現代工具更好地服務于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
1.“機輔測試”系統(tǒng)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測試系統(tǒng)對硬件的適應性不強,對語音的評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機輔測試”系統(tǒng)軟件在調試過程中對硬件的依賴比較苛刻,對聲卡、耳麥等語音采樣設備的兼容性不夠,在測試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語言識別異常和測評失敗的情況。另外,目前各高校引進的測試軟件,理論上都是根據《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的要求設計的,但在實際評分過程中并沒有完全根據評分細則實施,對第一、二項測試中的重讀現象及第三項中錯、漏、增、回等語音現象的評判不夠細致、精準。
2.部分高校的“機輔測試”設施不達標。實施“機輔測試”的基本條件包括:先進的“機輔測試”軟件系統(tǒng),足夠數量的計算機硬件設施及相關輔助設備,固定的測試場地,嚴格的“機輔測試”操作管理規(guī)范,專業(yè)的普通話測試人員和專門的“機輔測試”操作管理人員和設備維護人員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機輔測試”的軟、硬件設施尚存在不達標現象,由此給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的準確度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
3.考生對“機輔測試”設備使用及測試及環(huán)境的生疏,造成技術性失分。普通話“機輔測試”對廣大考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測試模式,考生對這一測試模式比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設備、場所、人員配備等方面的限制,對考生的考前培訓多是以開考前培訓會的形式進行,利用考前短促的時間給考生講解測試流程及注意事項等,考生很難有機會在實際考試前上機模擬操作體驗,從而參加實際測試時,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適應,以至于在測試過程中因設備使用的技術性失誤造成一定的失分。
4.測試員采用背靠背評分方式,缺少現場參照和商榷,造成第四項測評分值差距較大,增大了復聽率和復審率。在“機輔測試”中,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前三項內容由計算機完成評分,測試員獨立評判第四項“命題說話”時,無法像“人工測試”時那樣,憑借應試人測試前三項的表現作為“命題說話”項的評分參考,也不能和其他測試員進行現場溝通和協商,從而加大測試員的評分難度。再加上因為音頻錄制的清晰度不夠及對背稿、雷同、離題、無效語料等現象認知的差異,測試員之間的評分結果會產生較大出入,從而在兩個測試員完成的初評成績差距超出設定的分值時,增加第三人參與測評及復審的工作量。
(三)辦法與對策
1.加強組織合作,優(yōu)化軟件性能。優(yōu)良的軟件性能是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應該由國家權威部門牽頭,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語音處理技術專家和研究機構,協同語言語音問題專家,包括各地長期從事普通話教學和測試的骨干聯合攻關,進一步優(yōu)化“機輔測試”系統(tǒng)對硬件的適應性和軟件系統(tǒng)測試的準確性,從而使普通話測試工作從管理、測試、培訓到研究全面實現現代化。
2.增加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機輔測試”設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是全國語言文字工作的大事,對于在校生而言,是其畢業(yè)之后走向工作崗位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各高校應加大對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關注度,加大對該項工作的資金投入,保證“機輔測試”設施完善與更新,從而為考生順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話水平測試并獲得較高的測試等級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訓力度,展開富有針對性的“機輔測試”考前培訓??记芭嘤柺恰皺C輔測試”順利進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作為“機輔測試”的組織者、技術人員和考務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機輔測試”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驟,掌握排除常見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強對考生“機輔測試”考前培訓的針對性。在考前培訓過程中,一是介紹“機輔測試”模式,包括設備基本特點和實踐情況等。二是解析測試題型,介紹操作程序和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三是解答疑難問題,包括應對或化解“機輔測試”中可能遇到問題的技巧等。富有針對性的考前培訓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減少對“機輔測試”的陌生感,增強適應性,從而有效提高“機輔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各高校還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在特定時間開辟專門機房,供考生進行考前模擬練習。
4.組織測試員定期展開測試工作研討,通過磨合,提高人工測試評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測試”階段,因為集體性工作的特點,測試員在測試工作中發(fā)現的問題可以做到隨時發(fā)現、溝通、消化和解決。采用“機輔測試”新模式之后,測試員們往往各自為政,缺少充分溝通和研討。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和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測試員展開“機輔測試”研討,在理論認知一致的基礎上,就“機輔測試”培訓及測試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和研究。通過研討與磨合,強化測試員對測評標準的認識,從而有效提高人工測試評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平臺建設思考
南京師范大學作為江蘇省屬重點師范院校,辦學歷史悠久,人文傳統(tǒng)深厚,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南師大在校生人數眾多,普通話水平測試任務繁重,在學校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組織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十多年時間里,取得了很大成績,一直是同類院校的表率和榜樣。自2008年起,南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開始實施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話水平、提升大學生的語言文化修養(yǎng)做出了很多努力。通過近幾年的“機輔測試”實踐工作的積累,南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正嘗試建設一個全面、高效的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的網絡平臺,為在校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提供資源豐富、使用便捷的培訓與測試平臺。
(一)三大板塊的設置
南京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網絡平臺大致包括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項目及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技巧及模擬測試三大板塊。
1.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板塊。在這個板塊中,主要是將“普通話語音”及“語言表達”這兩門專業(yè)課程的主體內容呈現出來。以往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編寫的一系列培訓教材大都以應試為目標,對“普通話語音”課程中的聲母、韻母、聲調及語流音變等基礎知識點進行比較詳盡的介紹,對于“語言表達”課程中的內部技巧、外部技巧的運用,只在針對測試第三項“朗讀短文”和第四項“命題說話”的解析中一筆帶過且語焉不詳。其實,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四個考查項目中,偏重語音考查的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詞語”和第二項“讀多音節(jié)詞語”在整個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總分值是30分,而第三項“朗讀短文”和第四項“命題說話”的總分值則達到70分,這兩個考試項目除了繼續(xù)考查普通話語音基礎知識外,更著重于考查應試人的語言表達及運用能力。我們希望通過設置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板塊,彌補以往普通話培訓教材中內容的不足,加強考生對語言表達及運用理論知識的了解和實踐能力提高。
2.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項目板塊。在這個板塊中,我們將避免以往培訓教材中將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簡單陳列的方式,著重對四個考試項目中出現的各種語音現象的辨析及對發(fā)生語音失誤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測試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詞語”中,關于“語音錯誤”與“語音缺陷”的區(qū)分;第二項“讀多音節(jié)詞語”中,對“輕聲、兒化、變調”等語流音變現象完成不規(guī)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項“朗讀短文”中,闡釋“語調偏誤、停連不當、朗讀不順暢”的含義及產生問題的原因;第四項“命題說話”中,分析“方音程度”、“詞匯、語法不規(guī)范”的體現及“背稿、雷同、離題、無效語料”等問題的實質及成因。通過對四個考試項目的解析,應試人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在這個板塊中,將選取典型測試案例,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三級六等樣本予以詳盡例講和點評。
3.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技巧及模擬測試板塊。這個板塊是針對“機輔測試”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應試技巧指導及考前模擬測試,主要包括“機輔測試”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內容介紹與闡釋,同時提供模擬測試訓練。這個板塊的設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訓會介紹“機輔測試”流程、步驟不夠周詳的弱點,同時讓學生通過模擬測試熟悉“機輔測試”模式,保證正式考試時的適應性。
(二)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展示內容
傳統(tǒng)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教材大都是對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主要內容的濃縮、主要材料的匯編及眾多編者對普通話水平測試四項考試內容或詳盡、或簡略的解釋與闡發(fā),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最多是附上朗讀短文的音頻碟片。南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平臺將綜合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多媒體手段,突出普通話作為有聲語言培訓的特點,有效增強培訓效果。普通話水平測試采用口語測試方式進行,相應的培訓也應采用有聲形式。在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項目及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技巧及模擬測試三大板塊建設中,將大量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語言化為具體生動的圖片、聲音和影像,保證普通話水平測試考前培訓成效。除了基本資料,如《普通話水平測試用單音節(jié)詞語》、《普通水平測試用多音節(jié)詞語》、《普通話水平測試必讀輕聲詞語表》、《普通話水平測試兒化詞語表》、《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短文》等音頻資料可供下載之外,可選取以往測試中的經典案例,將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常見的語音失誤及三級六等樣本一一予以解析,給廣大考生提供參考和比對,從而使考生更好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語音問題展開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在實際考試中取得最佳成績。
三、實現考生與測試員、測試員與測試員之間的網絡溝通
以省市有關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按照省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指南,努力營造濃烈的“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的氛圍,積極引導全體干部自查自糾,增強用語用字規(guī)范意識,為確保我市在這次評估中能順利通過,進一步推動我市語言文字工作向縱深發(fā)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1.在公務接待、會議、內部交流、深入企業(yè)等場合使用普通話達100%。
2.在撰寫文件、出示公告、填寫檔案資料等方面使用規(guī)范字達100%。
3.加強對干部職工的普通話培訓工作,參訓率和合格率達100%,普通話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水平。
三、步驟和方法
第一階段:宣傳發(fā)動(2017年5月29日-31日)。認真學習、掌握國家和我省關于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的文件精神,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各自職責。
第二階段:自查整改(2017年6月-2017年7月)明確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對照《四川省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指南》,組織力量逐條檢查,并制定改進措施,查找不足,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用語用字規(guī)范水平。
第三階段:檢查落實(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自查的基礎上,對涉及本部門相關內容逐一檢查。積極配合市語委辦做好檢查工作。
四、組織領導
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工作年度考核內容,成立市商務局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任成員,負責有關迎檢的具體工作和與市語委辦的聯系工作。
五、部門職責和有關要求
1.局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迎檢的具體工作,制定迎評工作方案,對各科室的迎評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局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局工作用語、會議用語的普通話推廣普及和名稱牌、指示牌、公文、印章的用字規(guī)范工作,負責有關語言文字檔案資料的記錄、整理規(guī)范工作。負責語言文字的宣傳、工作人員的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
今年以來,發(fā)改局認真貫徹落實市語委辦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把語言文字工作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把創(chuàng)建語言文字示范市和全面提高機關工作人員普通話水平結合起來,語言文字工作步入了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并取得可喜成績。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7年全局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進行順利
(一)高度重視,逐步完善工作機制
為使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落到實處,發(fā)改局成立了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領導小組,做到分工明確、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確保工作開展有計劃、有檢查、有改進措施。
今年,我們建立了普通話推廣員隊伍,推普員由各科室普通話較好的年輕干部組成,并負責語言文字工作的培訓、宣傳、示范、檢查、督促,逐步形成從領導層到中層干部,再到基層崗位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的機制。
(二)宣傳到位,語言文字工作氛圍較濃
為提高全局干部職工對語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教育,我局大力宣傳和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語言文字法》,以及語言文字的法律法規(guī),把“說好普通話、寫好規(guī)范字、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作為工作能力評定的重要內容,在局內張貼了“請講普通話,請寫規(guī)范字”的醒目標語,積極營造語言文字工作的氛圍。
(三)注重落實,工作有實效
1.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對局內標志牌、標語牌、通知等進行檢查,逐漸消滅錯別字,杜絕已簡化的繁體字、已廢除的“二簡字”、被淘汰的異體字,凈化機關文字壞境。
2.以書記講堂教學為核心,把“講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納入日??荚u的體系中,特別是對窗口崗位工作人員,進行嚴格要求,做到人人過關。
3.積極開展用字規(guī)范檢查,糾正干部職工工作中的不規(guī)范用字。分別對全體干部職工的黨員學習筆記、每月一法學習筆記等進行檢查,發(fā)現不規(guī)范字及時指正。
我局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以下問題:
1.各科室工作人員在辦公、會議中都自覺能用普通話,但有些年齡偏大的人員偶爾會穿插一些方言。工作人員之間交流還有少數人員使用方言。
2.日常用字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有些同志書寫比較潦草,有些還存在使用第二批簡化字的現象,如“展”、“餐”等字。寫別字的情況少量存在,寫錯字的情況基本沒有。在書寫格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標題的使用、分段空行等還不夠規(guī)范。標點符號使用不規(guī)范的情況比較普遍,如逗號與句號不分,句號用小黑點表示等。
二、2018年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宣傳
1.繼續(xù)做好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宣傳工作,努力強化語言文字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全體干部職工達成“講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的共識,并養(yǎng)成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
2.加強環(huán)境建設,營造語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圍。我局要求全體干部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講普通話,逐漸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加強管理,完善機制,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工作的規(guī)范性
1.加強制度建設,措施得力抓落實。我局將全面審視、修改、補充、完善各項語言文字工作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語言文字工作的有關規(guī)定,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提高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強檔案建設,日積月累見成效。建立語言文字工作專項檔案,做到專人專管、分類明確、內容充實、及時整理,注意保留原始資料,充分體現日常工作的細致與扎實,促進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
(三)以語言基本功為抓手,進一步推進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普通話教學 輔助作用 教師
一、多媒體技術在普通話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普及,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顯示出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和強大生命力。能夠熟練地掌握多媒體技術,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不僅成為了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托,也成為了信息社會衡量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條件之一。
1.大大提高了普通話教學的學習效率。
目前我國高校普通話教學存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練習時間少,從而制約了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普通話教學的突出特點就在于它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過程離不開學生的練習,而大量的練習往往需要占用很多時間,因此授課課時不足與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的教學要求的矛盾成了長期困擾普通話教學的一大難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已無法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而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則給這一矛盾的解決帶來了光明的前景。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關鍵在于提高授課時間的使用效率,多媒體技術在這方面充分體現了它的優(yōu)越性。作為信息傳遞手段,與傳統(tǒng)的課堂傳遞手段相比,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傳遞速度快、效率高、質量好,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理論知識分析的效率,這就明顯地克服了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采用板書還是口述等方式都將占用大量課堂時間的弊端。其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大大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進行單一練習的時候,為了避免影響教師聽音、辨音,其他學生只能聽或者默讀,從而限制了其他學生的自主練習。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避免了個體練習過程中的交互影響。再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板書這一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可以事先將需要板書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將板書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課上移至課前,這就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上板書所占用的時間。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動感的立體效果能給學生以示范提示和美感享受。
2.更符合當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素材廣泛、資源豐富,錄像、VCD光盤、報紙雜志中的圖片等都可以經過挑選進入課件。通過教材與輔助資料的有機組合,向學生傳播畫面、播放聲音、傳遞信息,既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又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的結合成為可能。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中心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使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張揚。
3.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傳統(tǒng)普通話教學,多側重于教師自身的演示和描述,而演示和描述的內容往往不夠形象、實感,學生難以把握。再加上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接受程度不同,自然影響教學效果。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是依靠人的“自然能力”,即依靠學生在較長時間的練習中獲得悟性來達到目的,這就不可避免地使有的學生在單調枯燥的練習中漸漸失去信心和興趣,從而不能完全落實教學目標。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對于一些難于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動畫、圖片、聲音、錄像、幻燈演示等手段進行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演示。如通過動畫制作將人在發(fā)音時的舌位運動以露狀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對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圓展以及發(fā)音方法、發(fā)音部位,有直觀而明確的認識,進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4.開闊了普通話教師的視野,提高了備課質量和備課效率。
互聯網這一現代化信息手段,為人們開辟知識視野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查到大量與普通話教學相關的資料,還可以從互聯網上了解或下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或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有關普通話測試或普通話教學的最新信息,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另外,多媒體技術的突出的特點是獲取信息的速度快捷,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效率。
二、走出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普通話教學的有機結合
多媒體技術輔助普通話教學,具有傳統(tǒng)教學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分散學生注意力,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只有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普通話教學的有機結合,揚長避短,才能盡快走出多媒體教學中的誤區(qū)。
1.當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第一,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的教師為了在其課件中體現多媒體技術的直觀、形象、信息量大、信息傳播途徑多等優(yōu)點,就一味地追求內容的“大”和“全”,來一個“教材大搬家”,即將教材從書本上搬到屏幕上;為了追求畫面音響的“美”與“真”,制作一些動漫。致使教師在教學時一面忙于播放,一面照“屏”宣科,不顧學生的接受與否,成了典型的“放映員”和“解說員”;也顧及不了學生在“收看”的過程中“理性”成分有多高,大腦接受外界刺激的程度有多深。這就容易使教學目標淹沒在“音畫時尚”中,教與學被“有聲有色”地肢解為兩極。這既有礙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也有悖于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原則,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不顧及教學效果,為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而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否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成了信息社會衡量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條件之一。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已經認識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強大功能和優(yōu)勢。但是,有的教師卻沒有認真考慮好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的關系,沒有考慮好多媒體技術與學生接受的關系,只是把它作為一種“門面”裝飾,證明自己已經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其效果好壞是不在考慮之內的。這實際上是對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乃至現代教育技術的生硬理解。這種脫離實際的多媒體技術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
第三,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教師課件制作水平低下,有的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技能較低,這些都會影響到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效果。
2.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盡快走出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
第一,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避免多媒體技術使用的喧賓奪主。由于計算機教學具有信息量大、呈現快速、表現直觀、操作簡便的特點,教學活動很容易出現“課件主宰課堂”的不良傾向:師生依賴熒屏展現,演示成為關注中心,課件扮演著課堂主角。由此導致教師忽視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忽視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忽視學生的感受與反應,忽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導致學生只喜歡屏幕內容而忙于抄錄筆記,忽略教師的講解,也無暇思考問題。上課成了“看課”,教學活動實際上又成了新形式的“填鴨式滿堂灌”。這一現象警示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多媒體技術的名稱所表明的那樣――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它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只能對教學起輔助作用,并不能“包辦代替”一切。①因此不管多媒體技術多么先進,都不能改變其在為教學服務過程中的輔助地位。教師永遠是課堂的主宰,應駕馭課堂、把握全局。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共同實現教學目標。
第二,靈活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持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的。其主要作用在于解決一些傳統(tǒng)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轉換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思路,進行富有成效的實踐以積累經驗。不僅要將新的信息技術和手段應用到教學中,而且還要成為計算機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完美結合,使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使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相輔相成。我認為,選用的多媒體技術必須是能夠解決問題的優(yōu)勢媒體,課堂教學能處理好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
第三,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水平?;ヂ摼W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使教育教學內容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師應該樹立起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自我加壓、自我充電,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所教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聯系,激勵學生完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這一切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和出發(fā)點。此外還要加強課件制作水平,課件制作要簡明扼要、主題鮮明、畫面清晰、音響適度、重點突出。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一旦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雹谌绻嗝襟w技術輔助教學有針對性地用于某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中難以觀察到的現象時,它就會收到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的功效。因此,在普通話教學中如何適時、適度、高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責任感是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多媒體技術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
注釋:
①李立雄.關于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4,(8).
②朱于新.課改中語文教學典型問題分析[J].中國教師,2004,(8).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編.普通話水平測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2]李立雄.關于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4,(8)
[3]朱于新.課改中語文教學典型問題分析[J].中國教師,2004,(8).
[4]何向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6).
關鍵詞:網絡語言 規(guī)范 引導 普通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3-0131-02
毋容諱言,今天是網絡時代,網絡已經深刻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如果離開網絡簡直不可以想象。有資料顯示,不算QQ郵箱等其他傳輸工具,僅僅就重要的網站計算,全球每個月電子郵件的傳送量就達到10億封以上,網絡的性重要可見一斑。中學生正處在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的普通話學習和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如果說小學階段他們對語言的感知還是處在懵懂的階段,那么中學階段,他們就是清晰記憶和矯正階段,會給以后的說話習慣留下深刻烙印的階段,甚至終生都不能改變。所以,對于接受新事物最快最敏感的中學生這個群體來說,當今流行的網絡語言對他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值得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關注。
我們知道,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公布的普通話的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口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是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边@個定義就隱含了普通話的三個特
點。這個定義對普通話的內涵分別從普通話的語音,普通話產生的基礎方言和普通話的語匯語法規(guī)范上做了說明。
1 現代網絡語言的特點
首先就是簡潔。在網絡環(huán)境中,語言用字要非常節(jié)儉,大量突破了傳統(tǒng)文字書寫的局限、改變了詞語形、音、義方面的約定俗成,創(chuàng)制了新的形音義的結合體,產生了字母詞、數字詞、圖形符號、縮略詞等,并依靠這些它們來傳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和內涵。例如:再見,說成88或886;嗚嗚的哭聲,說成55……;笑的圖案就是;白富美,說的是長得白凈富有美麗的女性;高富帥說的是長得高大多金帥氣的男性。
其次就是形象。網絡語言符號使網絡語言具有了鮮明的視覺可感的形象性。傳神動人的網絡語言,使交流中聊天網友可以“望文生義”從而產生近距離交際愉悅感覺,使虛擬的網絡生活增添了生氣和實在感、即時感。因此,具體可感的生動的形象性是網絡的語言的一大特點。例如:“菜鳥”原指電腦水平比較低的人,后來廣泛運用于現實生活中,指在某領域不成熟的人。與之相對的就是老鳥。
再次就是詼諧。網絡語言的創(chuàng)造者和使用者一般是有閑的年輕人,他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喜歡引領潮流。他們的語言充滿了年輕人青春的活力,對傳統(tǒng)普通話語言規(guī)范的沖擊來自他們沉浸在網絡虛擬世界里面不受現實語法規(guī)范的約束,同時又能被網絡另一個終端陌生的對方完全理解,這里面就是依靠了漢語詼諧幽默的特點來實現的。比如:“恐龍”長得不漂亮的女性網民,含貶義。與之相對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網民。
最后就是新穎。換句話說,就是網民在交流的時候約定俗成的語言創(chuàng)新。穩(wěn)定的網絡語言也需要網民的預定俗成,不能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那樣沒人理解也無法推廣使用。例如:“波霸”Big-Breasted Sister的縮寫?!鞍咧瘛本褪前嬷?,因為拼音輸入造成的美妙諧音。“板斧”就是“版副”或“副版”。
這些具有一定生命力的網絡詞匯一旦創(chuàng)作出來,就很容易引起網民的共鳴,一旦被青春期正在接受正規(guī)學校教育的青少年中學生接受,他們就會把這些網絡語言用來作為工具反傳統(tǒng)反正規(guī),彰顯他們獨立的個性特征,并且形成一股網絡語言勢力,對普通話教學成果形成嚴峻的挑戰(zhàn)。
2 如何使中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的良好的普通話表達習慣
這是網絡時代,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對待的一個課題。很顯然,單純的禁止堵壓是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因為,網絡的神奇的推力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為它有著豐富的科技含量,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發(fā)展的方向,有著巨大的正能量,所以才為社會接受為學生接受。從社會進步和個人發(fā)展來說,當今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代的一個進步符號。
但是,另一方面,網絡語言的出現和存在對傳統(tǒng)的普通話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干擾。具體表現在語音、語匯和語法三個方面。
語音方面。網絡語言的諧音替代現象,以及拼音、字母縮寫的詞匯,由于書寫外形或發(fā)音跟漢語拼音相似,處在記憶敏感關鍵時期的中學生大腦語言神經長期接受這種相似音節(jié)信息的刺激,會干擾語言學習接受養(yǎng)成的青少年的漢語拼音學習,尤其對那些還沒有完全掌握漢語拼音音節(jié)的中學生。例如:“醬紫”,最后他們可能會以為“這”的聲母就是“j”;而“GG”(哥哥)、“MM(妹妹)”、“JJ”(姐姐)這一類詞,他們可能會誤以為漢語拼音也可以縮寫,就像漢語已經就受“OK”一樣;粉絲,fans的譯音,指的是超迷某人或某物的一類人,簡稱“粉”或“迷”。如果長期使用會讓中學生以為漢語的某些詞匯的發(fā)音和英語單詞的發(fā)音是一致的。
語匯方面。網絡語匯豐富多彩,創(chuàng)造方式也不拘一格,而且隨著網絡和社會的發(fā)展,網絡語匯還會繼續(xù)豐富。有些網絡語匯嚴重干擾了中學生對正常普通話語匯的學習,很容易出現大量的錯字別字。詞匯語言是一個積累運用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普通話規(guī)范用語,需要反復不斷地強化才能保持恒久。如果中學生頻頻接受和使用不規(guī)范的網絡語言,相應減少普通話規(guī)范語匯對大腦神經的刺激,干就可能干擾中學生以后的言語習慣。
語法方面。網絡語言中語法不規(guī)范的現象特別普遍。語法不規(guī)范的短語,在句子表達方面也會出現為普通話不能接受的表達方式。例如:“我超級愿意”這句網絡語言,在普通話里面,“超級”是不能用來修飾“愿意”的。
網絡語言還可能干擾著中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普通話口語教學是一個把中學生自我表達的思想內容由思考到按普通話語音語匯語法的規(guī)范要求在大腦語言中樞神經組織編碼,最后由人體發(fā)音器官按正確的發(fā)音方法發(fā)出來的聲音。這里涉及到普通話教學的二點,一是中學生應該按照普通話教學要求的語言編碼,二是人體發(fā)音器官應該按照普通話教學的要求正確發(fā)音。而網絡語言發(fā)音是不存在的,因為學生在網上進(上接131頁)
行語言交際時,一般只進行無聲的思考,雖然此時也有言語活動,也就是大腦語言神經想象發(fā)出聲音,但由于輸入的滯后或聊友返回信息的滯后,造成句子的間歇、延長或停頓不當。而言語間夾雜的符號圖形等網絡語言,只是形象的符號,沒有相對應的語音形式,沒法說出來,想象的發(fā)音也不存在。這樣就打斷了學生對整個句子結構和發(fā)音的把握。而且網絡語言多是簡單句、縮略句,具有即時性,學生疏于考慮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另外,聽覺反饋的缺失,也會影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普通話的閱讀和作文能力體現在對語匯和短文的快速瀏覽和創(chuàng)作上。通常的閱讀是用眼睛目視文字,用記憶中的語音語匯語法規(guī)則觀照現實的文字,并用人體發(fā)音器官發(fā)出聲音來。而網絡語言形象生動、靈活自由、幽默詼諧、口語化、通俗化,這種文化形態(tài),符合在讀圖學習中長大的青少年的認知習慣和需要。因此習慣了閱讀網絡語言的中學生,見到了密密麻麻,抽象枯燥的文字就厭煩,因為傳統(tǒng)的文章大都講究文采和謀篇布局,表意含蓄委婉,不像網絡語言那么平白易懂,學生就更加喜歡和容易接受網絡語言。因此,可以說網絡語言的存在客觀上起到了轉移了學生對傳統(tǒng)普通話語言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注意力,造成學生規(guī)范語言閱讀和作文理解能力下降。
綜上所述,處在網絡時代和環(huán)境下的我們廣大中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改進我們的普通話教學,促進中學生使用普通話習慣的養(yǎng)成,根據時代的特點和青少年學生學習記憶的特點因勢利導的抓好普通話教學工作。正確的做法就是,按照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年齡特征對網絡語言合理規(guī)范和積極引導。一方面對已經出現,并且被大眾接受的網絡語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確認的網絡語言,我們要鼓勵中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因為語言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東西。2001年6月由于根元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是國內語言學界第一部網絡語言詞典。它的問世向凈化和規(guī)范網絡語言邁出了一大步。另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歷時6年編寫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也收錄了網蟲、伊妹兒、QQ、BBS、DIY等網絡詞匯。隨著規(guī)范工作的進行,哪些網絡語言是規(guī)范的,哪些網絡語言是不規(guī)范的,將會有比較明確的界定和劃分。那些被官方話語機構認可的網絡語言,就是普通話新詞匯,否則就是不規(guī)范的,對在網民中有一定生命力的網絡語言但普通話還暫時沒接受的,我們要因勢利導,讓學生知道這些沒被官方認可的網絡語言,可以了解,也可以在非正式話語里面出現,但是在正式行文里面一般不宜使用。尤其在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和新聞報道中將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語匯和語法規(guī)范的網絡語言。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良性互動作用,在普通話教學中,正確對待和關注網絡語言現象,在網絡語言已經對中學生普通話學習和養(yǎng)成形成干擾的情況下,使青少年掌握和使用比較規(guī)范的普通話。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戴昭銘.規(guī)范語言學探索[M].三聯書店,1998.
[3]李軍.淺談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M].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