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多媒體藝術與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媒體藝術與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多媒體藝術與技術

第1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運用,逐漸影響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多媒體通過視覺傳達設計的方式,改善了傳統(tǒng)線性結構與單一形態(tài)的藝術傳播形式,改變了人們被動接收與欣賞傳統(tǒng)藝術的方式。人們通過多媒體界面上的文字、圖片、聲音等,可以接收到所要表達的信息內容以及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使人們在獲得內容信息的時候,感受到特殊的藝術審美。新的科學技術與設計理念的出現,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與交流。

1 多媒體藝術的基本特征

多媒體藝術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多媒體藝術的綜合表現性,多媒體視覺藝術的構成元素包括文字、圖片、符號等;多媒體聽覺藝術的構成包括語音、音樂等;多媒體的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則是由視頻、動畫等構成的。多媒體藝術的綜合性將視覺藝術、聽覺藝術、時間藝術等結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藝術沖擊力,使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張力。二是多媒體的韻律美感,這體現了多媒體運動節(jié)奏的控制,通過調節(jié)與控制運動的速度與節(jié)拍,獲得節(jié)奏與韻律,從而產生美感。三是多媒體界面的視覺傳達,多媒體界面使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用戶則通過界面看到呈現出來的信息。

2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不足之處。積極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一是視覺導向。人們往往在獲取信息時,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往往比靜態(tài)的信息資源更具有吸引力,這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將視覺元素與聽覺元素同時調動起來,通過主次分明的強調方式,將信息資源體現出來。在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中,動態(tài)的往往比靜態(tài)的系統(tǒng)更具有說服力,并且能夠有效地運用。二是促進感知和記憶。一般情況下,具有一定特性或者與眾不同的圖形元素,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促進感知與記憶。例如在平面設計中,將圖形元素重怎么排列,然后對其中的一個作特性處理,如變大、縮小或者更換顏色等,可以增加圖形元素的感知與記憶。三是強化視覺沖擊力。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可以按照信息傳播的需求作各種動態(tài)處理,如三維運動,可以使信息更生動、具有活力,從而體現出視覺沖擊力的強化目的。四是有利于受眾對信息的“過濾”。運用多媒體藝術的視覺傳達設計將信息的重點進行突出體現,以此來吸引觀者的注意力。信息的內容隨著圖形與文字的運動方式而呈現,達到信息的“過濾”。

多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帶來的不足表現:一是被動點選中的不足,多媒體是大眾自由選擇瀏覽的過程,所以說多媒體是一種被動點選過程沒有傳統(tǒng)媒體的強迫性特征;二是版面局限的不足,多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具體頁面,與書的頁面一樣,受到計算機顯示器的限制,設計的空間小,無法與海報或是戶外廣告相比,這是視覺沖擊力上先天不足。

3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下的視覺傳達設計

多媒體作為現代視覺傳達的傳達媒介,與傳統(tǒng)的傳播媒介大不相同,多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主要強調設計的重點,要求設計有所變化。主要體現在交互性設計與信息設計的表現形式。

3.1 交互式設計環(huán)境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交互式設計可以使用戶更容易獲得與使用信息,方便了用戶對信息的控制。交互式可以延長信息的存儲時間,增強對信息的理解與注意。交互式具有多種意義,交互式最低層次就是對數據的交換,在沒有任何要求時,也就是簡單地將數據進行轉換,當交互式以信息為主時,需要知識的輔助,要求在數據轉換時對數據進行解釋。不同媒體對內容的表現程度與理解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對不同種類的圖像、聲音、音樂、視頻等進行內容處理時,可以達到不同層次的表現與理解,這也是最高層次的交互。網絡多媒體與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不同,可以為用戶提供可操作選項,允許用戶進行創(chuàng)造。而交互式設計最大特點就是對具有可控性的結果,用戶可以進行信息反饋,主要體現在游戲設計當中。交互式設計不僅可以給用戶提供信息,還可以提供一種交流經驗。

3.2 信息設計重組環(huán)境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信息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將原始資料轉化為信息。數據作為信息的記錄符號,而信息是對數據的解釋。原始數據,例如發(fā)明成果、調查數據等,首先需要經過加工、組織,然后通過轉換成信息才可以用于學習與交流。由此可見,信息的轉換是良好交流的基礎,而非原始數據。原始數據轉換為信息,通過學習與交流轉化為知識,最后進化為智慧。信息可以通過數據表達,知識則用信息體現,這就是知識、信息、數據的三者內在的聯(lián)系。視覺傳達成功與否依賴于良好的信息組織結構。所以,在基于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下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傳達成功不僅關系著每一個頁面內的信息內容,而是關系著各個頁面之間信息的相互關系。在多媒體視覺傳達設計的復雜、藝術的表現形式,充分體現了信息的設計與轉化過程。

3.3 多媒體多元信息工具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是一個具有多元化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在計算機技術領域中藝術發(fā)展成一種技能、知識與經驗的結合,伴隨著科學技術、藝術以及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而變化。從藝術設計表現形式來看,多媒體設計與其他設計相同,都需要面對許多的問題,例如現代與傳統(tǒng)、機械與手動、整體與局部等,設計的過程也就是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最終通過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為藝術開創(chuàng)了新的領域,增添了技術水平,改變了藝術的創(chuàng)作途徑與交流過程。

4 總結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不斷影響著視覺傳達設計的表現形式。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單向性的視覺傳達方式,增添了多媒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質,其目的就是影響消費者,讓消費者也參與到信息的設計當中,改善信息的交流方式,使信息更加豐富化、與有效性。多媒體藝術的表現結合了科學與藝術、技術與藝術,是未來藝術設計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 詹偉鋒.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多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研究[J].藝術研究,2012,06(15):27-31.

[2] 孫偉.網絡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學術經緯,2009,06(30):41-46.

[3] 袁恩培,嚴富華,魏瓊.論多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9(4):69-73.

第2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

1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形象、靈活多變的放映特點和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利用課前5分鐘,放映多媒體課件《我看NBA》,課件中濃縮了NBA的精華:喬丹魔術般的投籃,約翰遜出神入化的傳球……等等深深感染了學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審情度勢,定格設懸,在隨后播放《單手肩上投籃》的課件中,學生都能專心致志地注意課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渴望知道懸念的氣氛中,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教學內容成了一種最佳的結合狀態(tài)。然后我們拿球到籃球場練習,一到球場同學們就躍躍欲試,紛紛模仿課件中的動作要領、練習方法練習起來,整節(jié)課氣氛空前熱烈,學生的那種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溢于言表。這充分說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tǒng)一到教學之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地凸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在教學的實際應用中提高了教學質量,縮短了教學過程,學生也易于把握住學習的重點、難點。比如在示范快速、復雜、騰空等動作時效果就很顯著。關鍵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把老師做不好或幫不清的動作環(huán)節(jié)表達清楚,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住技能學習中的動作要領。如:在教學“魚躍前滾翻”的時候,學生很難把握“躍”的感覺。同時,滾翻時容易塌身,而教師在示范時也只能一氣呵成,一放慢,動作就容易失誤,所以,如果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那就簡單多了。我制作了一個“魚躍前滾翻”的動畫片,分成躍起、手撐低頭、團身翻、蹲立四個連貫的動作,并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失敗的動作動畫,并加入了一些特別的音樂,一聽就知道動作行不行。于是,教學時先請學生們觀看該動畫片,并逐步演示成功與失敗的對比動作,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在腦子中形成動作的概念。同時產生在實踐中一試的欲望。當在實踐時,教師就只需稍加示范或講解,學生就能較快地掌握了。較之傳統(tǒng)教學相對而言,便有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3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直觀感受,更易于理解、掌握。

多媒體電腦教學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通過畫面、圖片、聲音等綜合性多媒體技術,帶給學生生動的、真實的形象,并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這樣,學生的大腦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術動作,練習起來便會更有勁,更主動,對動作要領便能直觀理解,掌握技術動作也就更快。這點也符合了兒童對直觀、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強烈認同感的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體教學對指出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和糾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們可以運用畫面演示各種錯誤動作,學生通過認真觀看畫面,動腦思考,然后通過教師仔細分析、講解產生錯誤動作的根源后再進行改正。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多媒體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1 應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更好、更快地達成教學目標,這~點不可置疑。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它可以替代一切教學手段,只有多種教學手段并存,各自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互補,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第3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職語文;應用方式

語文學科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和今后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就中職學生來講,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一般,學好語文仍需教師的科學指導。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從多方面入手,找尋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方式,力求為學生語文的學習成績的提升帶來更大的幫助。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能夠應用到現代教學之中的高科技手段在不斷增多,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生生長的環(huán)境缺少良好的語文交流的條件,直接導致學生不能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夠高。因此需要教師首先從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角度入手,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親近語文的語言環(huán)境,給學生更多用語文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正視語文,從自身提升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每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形式豐富的課程導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靈活性,明確語文不僅僅是用以溝通交流的語言,還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哲理與內涵。例如在學習有關家庭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家譜,并對應每一個人物分別標注稱謂。從而引入介紹相關家庭幸福這一主題,也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有關家庭幸福的情感。同時在完成這一單元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設計一段有關介紹自己家人的對話,并錄制下來,利用多媒體播放。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認識到自己在家庭和實際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加有針對性的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這樣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加積極的配合教師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

二、充實課堂容量

這階段教材中所呈現出來的語文知識技能相對有限,部分學生需要接觸到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教師也需要利用更多的語文知識來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可以幫助教師更為有效的充實課堂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為豐富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更加形象的向學生介紹其所學課文的背景,或者讓學生了解各單元討論的主題,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領悟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課件,突出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并重點標注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更加關注每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重點,在課堂上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擴展一些其感興趣的,對語文學習有幫助的課外知識。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上標注出等重點內容,并在課件中多次出現,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這些知識。這樣教師即便不強調這些內容為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的內容,學生也能夠感受到其重要性,同時在觀看課件過程中也得到了重復的記憶,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教學的時間。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大部分學生感興趣以及富有趣味性的工作崗位和行業(yè),并加以簡單的介紹,讓學生更加了解其今后想要努力的方向。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了多媒體,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也在有限的課上時間讓學生了解到了更多與本單元相關的內容,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豐富練習形式

教師完成授課之后,還需要結合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定的練習,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幫助學生自查,鞏固課上所學內容。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帶給學生形式更加豐富的語文練習。在課上練習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更多常規(guī)化的語文試題,讓學生迅速做出反應,高效的練習學生的答題速度與準確度。教師還可以將練習競賽化,對本班學生進行簡單的分組,各組搶答,并記錄相應的分數,最后對分數最高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在每完成一階段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給視頻配音,更多地利用已經學過的語文知識,讓學生設計出相對合理的語言,為相同的視頻配上不同的聲音,帶來不同的觀賞效果。而課外練習部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利用電腦等現代技術手段,根據教師設計的練習要求,以自己喜愛的形式完成作業(yè)。比如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動畫配音,可以寫劇本并在父母或其他同學的配合下演出并錄像等等。這樣給了學生更多的應用課上所學語文知識的機會,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中職生在完成形式豐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樂趣,發(fā)揮自身的才能,從而更加喜愛學習語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從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語文教學與學習之中,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充實課堂容量,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與語文相關的知識技能,還可以從豐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的角度出發(fā),提升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婷.淺析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232-233.

[2]謝紅梅.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誤區(qū)及應對策略[J].語文教師,2015,19:95-96.

[3]鐘宗群.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師,2015,23:118-119.

第4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音樂素養(yǎng);多媒體技術;音樂教育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

小學生天性比較純真、活潑,對美有著敏銳的感受能力,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要注意為學生選擇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培養(yǎng)其對美的選擇和欣賞能力,使優(yōu)美的音樂調整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其健全的個性。

1加強音樂素養(yǎng)教育

什么是音樂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不等同于學生的音樂成績,也不等同于唱歌的能力,而是學生通過長期的學習培養(yǎng)起的一種對于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這種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上的,是一種較高的音樂認知能力、審美甚至是創(chuàng)造能力。尤其是觀賞電影、理解文學作品,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音樂這門藝術輔助學生理解其他事物,增強學生對于對外部事物敏銳和深刻的感受能力。藝術是美育的主要途徑。因為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美,而音樂又是不分國界、不分年齡和文化程度的,可以說無論什么樣身份背景的人都對音樂有著愛好,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并且通過音樂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音樂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音樂一直作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發(fā)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音樂是選擇或者創(chuàng)造出比較優(yōu)美的聲音,讓聲音以更加完美的形式,起到陶冶人的生活的作用。有研究證明,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在傾聽比較舒緩的音樂時,他的情緒也會傾向于平和穩(wěn)定。音樂在非常關鍵的時期會起到巨大作用,經過音樂的傳播和號召,不僅能縮短人們之間溝通的橋梁,而且可以凝聚人心,激發(fā)出人巨大的潛力,使國家的人民空前團結,一致對外。學習音樂的歷史已久,從人類文明開始,音樂就作為一項教育內容,起著移風化俗、維系國家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音樂的學習在課堂中完成,然而音樂教學絕不僅僅存在于課堂中,由于在人們的生活中音樂隨處可以聽到,因此,學生在生活中也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熏陶。在教授小學生音樂過程中,主要的教具除了鋼琴、電子琴以外,就是多媒體播放設備了。教師需要下載相關的音頻文件,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感悟的能力。

2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教學策略

指導學生熟讀歌詞由于小學生的漢字積累比較少,很多生字還不認識,很多歌詞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教師在教授新的歌曲時,要首先引導學生學習歌詞,理解歌詞所表達的大體意思。教師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以后,還要自己范唱一遍,讓學生對于歌曲的旋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學唱時,應首先要求學生盡量使用規(guī)范的普通話,能夠比較標準、流利地唱下來,做到字正腔圓,發(fā)出的聲音悅耳動聽。教師還應該注意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內容滲透思想性教育,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把握好唱歌的情感一般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歌曲感彩比較強烈,學生容易把握。比如:主題是表達愛祖國、愛母親的歌曲,就用比較溫暖、積極的語調歌唱;主題是思念的歌曲,就用比較舒緩、憂傷的語調歌唱。有的音樂教材中會在歌曲的左上角出現如“歡快地”“熱烈地”等感情基調的提示,幫助學生把握好自己唱歌的感情。采用聽唱教學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建立在以上環(huán)節(jié)基礎上的,學生只有先了解歌詞大意,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教唱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先給學生多播放幾遍音頻文件,范唱之后,一遍遍地帶著學生整體唱讀,學生會在整體唱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歌曲。對于句子比較短的地方,發(fā)音比較容易的歌詞,或者曲調比較簡單的,教師可以少教唱幾遍;對于句子比較長的,發(fā)音比較難或者曲調比較難唱的,教師應該帶著學生多唱幾遍,長句子分成幾個小段分別教,讓學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整首歌曲。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教學呢?對低年級的小學生,由于本身比較活潑好動,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比較活潑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節(jié)拍的帶領下自由地律動,這樣既尊重學生的天性,又能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趣味性;對高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具有了一定的音樂學習基礎,并且注意力和自制力都有所發(fā)展,教師就可以不再以課堂管理為主要任務,而采用“聽唱教學法”,讓學生在不斷聽和記的過程中耳濡目染地學會歌唱,從而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

3根據學生的認知經驗先唱歌后識譜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初步學會唱教材中的歌曲的同時,要具備初步的識譜能力。一般情況下,譜曲作為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手段,能為學生提供把握歌曲的節(jié)奏。筆者根據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學習樂譜。小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在識譜上能力不足。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聽歌曲,憑聽覺把握歌曲的曲調,根據曲調再進一步學習識譜。由于音樂主要涉及聽覺和發(fā)音等方面的技能,教師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敏感性和鑒賞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唱歌的技巧和發(fā)聲的技巧等。比如在一堂課開始前,教師一般先播放音樂,讓學生在休息時間聽并感受;當課堂開始后,可以先問學生對于這首歌的情感色彩及所表達的意思的把握,使得學生在正式練習唱歌之前,對歌曲有個整體的印象。為了調動學生對于唱歌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競賽唱歌的方法,在教唱之后,選擇一兩個唱得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范唱,教師糾正其中唱得不正確的地方。這樣就能根據學生的反饋解決學習本首歌的難點、突破重點。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讀樂譜,根據自己對于歌曲曲調的把握,學習認識樂譜。這樣學生既學會了唱歌,又學會了識譜,在有所成就的基礎上會大大增強對于音樂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4開發(fā)隱形的音樂教學資源

第5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醫(yī)學英語 應用

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當中已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的發(fā)展趨勢。針對醫(yī)學英語專業(yè)詞匯量大、句型復雜、語言晦澀難懂等特點,合理地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醫(yī)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課堂環(huán)境,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對于提高醫(yī)學英語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在醫(yī)學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越性

1.應用多媒體能提高學生學習醫(yī)學英語的積極性。

實驗心理學家Trechicher做過關于知識保持和記憶持久的實驗,結果發(fā)現:人們一般能記住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1]。多媒體教學具有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多種媒體集成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和聽覺的交互式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的聽力與視覺同時接受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滿足記憶需要,提高記憶效率,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如在講解護士交接班的文章時,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小組模擬練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使枯燥呆板的醫(yī)學英語學習變得直觀、形象、生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醫(yī)學英語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將遠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

2.應用多媒體有利于學生學習醫(yī)學英語的詞匯。

相對于公共英語詞匯,醫(yī)學專業(yè)詞匯的難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拼寫難,醫(yī)學專業(yè)詞匯一般是由大量字母組成的多音節(jié)詞匯,某些醫(yī)學詞匯甚至可由多達十幾個字母組成,如immunocytochemistry(免疫細胞化學),lobarpneumonia(典型大葉性肺炎)。如此長的單詞用傳統(tǒng)的記憶方法是很難記住并拼寫出來的。二是讀音難,由較多字母組成的多音節(jié)詞匯難以找到重音音節(jié),難以確定某些元音字母的發(fā)音。對于醫(yī)學英語詞匯的教學,構詞法教學很重要,它是閱讀和翻譯的基礎。應用多媒體幻燈講述醫(yī)學單詞的構詞法,具有傳統(tǒng)板書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它可以使教師在有限時間內把精力放在詞根的描述和相應構詞的變化上,并將具有同一詞根的醫(yī)學詞匯多列舉一些,便于學生對比記憶,這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師不但節(jié)省了板書時間,而且提高了授課效率。同時可以在課件中對一些讀音困難的單詞配以標準發(fā)音,矯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使學生建立醫(yī)學英語語感。

3.應用多媒體有助于提高學生醫(yī)學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開設醫(yī)學英語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醫(yī)學英語學習掌握更多的醫(yī)學知識,以適應醫(yī)學科學與世界接軌的發(fā)展形勢,因此通過醫(yī)學英語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自己閱讀英文文獻及書籍,具備一定的閱讀英語醫(yī)學文章的能力。多媒體可以輔助教師完成這方面的教學,利用多媒體輔助課件的視頻和聲頻效果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聲的真實的醫(yī)學專業(yè)英語的環(huán)境,提高學生聽、說醫(yī)學英語的能力。另外,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和課文內容有關的網上英文文摘或者一些趣味性的醫(yī)學科普知識,在課堂上以文檔格式放映,讓學生們進行快速閱讀,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其中心思想,這樣就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速度并培養(yǎng)他們閱讀英文醫(yī)學文章的興趣,現在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試考試通過電腦屏幕讀題,這樣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入相關練習,長久下去就會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為學生講解病歷書寫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來標記謬誤,使學生加深印象。這樣通過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使醫(yī)學英語的學習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引導下單一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而是成為一項有聲的、實用的技能。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醫(yī)學英語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盡管在醫(yī)學英語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有如上所述諸多優(yōu)點,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就能保證教學的成功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是需要我們根據醫(yī)學英語教學的特點選擇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實踐、反復推敲。因此,要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多媒體技術只能是輔助工具,不能反客為主。

多媒體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是教學中為解決某一教學任務而使用的手段或工具,只能起輔助作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與學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及時地給予提示和幫助將會使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加,而這是電腦無法取代的。而一些教師將多媒體的作用過度夸大,在實際教學中無處不使用多媒體,專注于操作電腦、演示課件,一堂課下來幾乎不用黑板和粉筆,勢必會減少師生之間的交流。這樣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被吸引到多媒體課件的畫面和聲音上,其結果是喧賓奪主,反而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沒有計算機多媒體,但不能沒有教師。多媒體只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反客為主,我們是為了教而用,并非為了用而教。

2.要結合教學目標有選擇地使用。

任何教學手段都應為教學目標服務。選擇錄像媒體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通盤考慮,做到課堂的優(yōu)化設計,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切不可不加選擇,加以濫加。

3.要對課件認真設計、加工后使用。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前,教師要認真進行設計、加工、剪輯部分片斷,或從新的角度設計問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然后使用,切不可不加設計,拿來就用。

4.要結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

使用多媒體課件也要考慮到是否有利于體現教師個人的風格和特長,能否和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水平相吻合。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加以創(chuàng)新,切不可不假思索,隨意使用。

5.要和教師的講述及其它教學手段配合使用。

多媒體課件有它的優(yōu)勢,也有它的不足。因此,在使用錄像媒體時,應和教師精彩的講述、透徹的分析相結合,使之情景交融;利用投影、錄音等多手段配合使用,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醫(yī)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已成趨勢。它的應用改變了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促進了教學內容和體系的更新,推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了學習的多元化、主體化,使醫(yī)學英語教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和服從教學目標需要的原則,要適時并恰到好處,才能取得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從而改進醫(yī)學英語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劍峰.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2004.

第6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化學 ;教學;多媒體;整合;運用;思考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集聲音、圖像、色彩、動畫效果為一體,它不僅可以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提供豐富的主題資源,改善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各種需求,同時還可以為學生表達思想、觀點提供交流工具。下面就我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經驗,談談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 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在化學課上,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課件、投影、錄音錄像或者計算機等媒體,直觀生動的把所要講的東西展示給學生,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使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快的學習。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化學課堂中的使用,不僅減少了教師的板書時間,而且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大信息量的傳輸,高密度知識的傳授,這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中的圖片和動畫都各有其優(yōu)勢,圖片相比單純的語言而言更加形象和直觀,其包含的信息量更加豐富。而動畫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聽力。不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果也更加好,直接加大了課堂的教學容量。在多媒體對學生視覺和聽覺雙重感官刺激的作用下,學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

二 把抽象變?yōu)橹庇^,把微觀變?yōu)楹暧^

在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對于抽象的,微觀的理論知識,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更感到難于理解??總鹘y(tǒng)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電解水過程,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模擬電解過程,可清晰地看見水在接通電源后,水分子發(fā)生破裂,氫原子向負極聚集,結合成氫氣,而氧原子則向正極聚集,結合成氧氣。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直觀地認識了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又如食鹽溶于水,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模擬溶解過程,可清晰地把NaCl晶體的溶解過程展示給學生。首先在畫面上出現一杯水,可看見水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把NaCl晶體投入水中后,水分子的一端去吸引Cl-,另一端去吸引Na+,Cl-和Na+分離,然后水分子把Na+和Cl-分別包圍起來,即NaCl晶體在水中完成了溶解過程。學生通過多媒體演示,直觀的認識了物質的溶解過程。教師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中巧妙地選用多媒體課件,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影視圖像實現難點的突破,使學生輕松地建立微觀物質運動的概念,并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質運動的不同點。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 多媒體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問題上。這種方法的弊端是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不利于學生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在內容和組織上采用大量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圖片和動畫結合的模式,讓化學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活動。比如教師在向學生介紹分子、原子及核外電子等微粒運動知識的時候,如果用傳統(tǒng)的說教方法就不能形象的展示微粒運動變化的過程,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微粒運動的動畫,向學生展示原子的三維動態(tài)圖形以及模擬微粒結合和分開的過程的話,這種形象的畫面有利于調動學生感官協(xié)同作用,可以讓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 

四 用多媒體模擬危險性的實驗

化學教學中經常有一些危險性(或有毒或爆炸)實驗、污染嚴重的實驗和現象不太明顯的實驗;還有一些實驗因可重復性差、耗時長,課堂上難以作到隨時調用。如九年級化學中鈉與氯氣反應制取氯化鈉的實驗,在實驗室雖然能做,但污染嚴重,實驗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并通過計算機演示,學生就可觀察到有序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清晰的實驗現象,既取得了理想的實驗效果,又避免了有害氣體的污染。

又如,我們在講《一氧化碳》一課時,一氧化碳是一種有毒氣體,在以往的教學演示試驗中,學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還會因實驗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而感覺到輕微的疲倦,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效果。這時,教師引入多媒體課件,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試驗,學生通過生動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觀察到一氧化碳將黑色的氧化銅還原成紅色的銅,尾氣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本實驗充分證實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加深了對一氧化碳的認識,掌握了教學重點。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生活,講解環(huán)保知識,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一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污染,對人類的危害。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是密不可分的,這樣把環(huán)保知識滲透到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第7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特殊教育 音樂教學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教育硬件設施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技術已被充分運用到特殊教育的音樂課堂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以多模態(tài)形式把教學內容、視頻資料等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想象、觀察等能力,以此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在多次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后,筆者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有了全新的認識。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魏春子,201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已成為當前創(chuàng)新教育及信息技術教育普及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設計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整合的課例。

下面筆者以《十二生肖歌》為例,以案例舉例分析多媒體技術在培智生和盲生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而達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當教師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以后,多媒體技術帶來的視覺沖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魏春子,2011)。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所以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怎樣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是教師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前提。

智障學生的特點,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且持續(xù)時間短,是削弱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授新知識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可以吸引學生目光的課堂學習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

如教授《十二生肖歌》時,筆者運用十二生肖的Flas導入,并且每一種生肖都配有相應的叫聲,真實的動物叫聲不僅讓學生區(qū)分不同的動物,而且培養(yǎng)學生學習《十二生肖歌》的熱情,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技術運用到特殊教育課堂,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關注,讓學生樂于在音樂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新知識的愿望得到滿足。

(二)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寬。

音樂教材內容生活化是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充滿美好的音樂旋律(董小鋒,2010)。有的學生生活閱歷少,知識面窄,對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元素感知困難,教師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中,和學生已經習得的生活經驗相呼應,強烈的真實感可以提高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知。

如教授《十二生肖歌》時,筆者在課堂上教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以此豐富智障學生和盲生的音樂課堂,實際上動物的叫聲也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豐富學生學習視角的同時,更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充滿音樂旋律。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在相同問題的處理上,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語言、色彩、動畫和聲音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經過優(yōu)化的各種信息,從而使課堂教學既省時又高效(張貴霞,陳秀麗,2009)。

如在教授《十二生肖歌》時,筆者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十二種動物的不同畫面,問學生喜歡哪一種動物。這時有的學生可能喜歡某一種動物,而不喜歡其他動物。老師向學生講述,無論學生喜歡哪一種動物,動物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有些動物瀕臨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這樣,在音樂課堂中向學生灌輸愛護動物不虐待小動物的思想。在教學生學習唱歌的同時,更讓學生學會保護珍稀動物,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寓學于樂。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興趣越高,學習動機卻強,有趣的知識學生更容易記憶,從而學到的知識就越多。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老師教一遍,學生跟唱的方法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建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彌補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張貴霞,陳秀麗,2009)。

筆者的音樂課堂實踐證明,在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方面,與其他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創(chuàng)建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在快樂中學習音樂。

如在教授《十二生肖歌》時,筆者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十二種動物的不同畫面,問學生喜歡哪一種動物。然后,通過播放動畫依次講述十二生肖故事的來歷,讓學生明白十二生肖的順序為什么是那樣的。在教會學生《十二生肖歌》之后,再向學生提問十二生肖的順序。這樣可以通過故事讓學生記住歌詞,從而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三、結語

學習音樂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藝術修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并且對學生嚴謹而腳踏實地的學習態(tài)度、自覺刻苦學習的能力有重要意義(王佩玲,2011)。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綜合感覺。

多媒體技術已經走進特殊教育的音樂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音樂興趣;拓寬學生的生活視角;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創(chuàng)設情境,寓學于樂。多媒體技術在特殊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盲生和培智生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董小鋒.新課改背景下特殊教育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0(7):98.

[2]王佩玲.淺談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yè)的鋼琴課堂教學[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88-89.

第8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在現代人才培養(yǎng)中,英語技能是現代人才必備基礎。因此,我國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增加了英語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及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及良好語言習慣為重點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針對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語言模仿性強等特點,在現代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聲光電刺激,調動小學生課堂注意力、促進小學生語言基礎記憶的加深。由于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課時限制,加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小學英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多媒體技術特點的應用,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利用動畫、多媒體課件技術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1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需求分析

在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是教育體系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活動受課時短、內容多等因素影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了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強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以課堂教學有效性為基礎,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由于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等特點,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關注課堂教學有效性。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滿足教學目標需求,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目的。

2 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2.1 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分析

在我國英語教學活動中,受教學理論及教學方式等因素影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造成了學生逆反心理、影響了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嚴重時還會造成學生后期學習期間英語學習困難等問題的發(fā)生。作為語言學科,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興趣培養(yǎng)、語言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針對小學英語教學重要性,現代小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了教學方式的運用。以避免“聾啞英語”為中心,強化語言習慣的運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場景、會話、字幕等特點,全面調動小學生的視覺、聽覺及口語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言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英語語言興趣,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2 以教學觀念的更新為基礎,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在現代小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針對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及教學需求,小學英語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結合現代課改后的教材內容,消除對多媒體技術的排斥心里,增強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認識。以反思教學法為基礎對多媒體技術應用進行評價與分析,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及多媒體技術運用方式,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2.3 以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基礎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根據多媒體技術應用對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促進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強自身信息技術素養(yǎng)。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熟練運用,制作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促進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而且,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提高還能夠使教師更好的駕馭英語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避免單純播放多媒體課件影響學生注意力、影響教學目標。以科學的多媒體技術應用為基礎,以教師信息素質為重點,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2.4 以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根據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需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調動小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色彩鮮明,使學生在聲光電技術下提高課堂注意力、滿足小學生年齡段心里及生理特點。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時,小學教師需要注重圖像的選擇與制作。以可愛的動畫形象為基礎、以小學課本教材內容為重點,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播放及教師講解等方式,營造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及教學環(huán)境,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2.5 以多媒體教學技術為重點,解決小學英語教學應用難點

多媒體技術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能夠通過動畫及語音創(chuàng)造語言運用環(huán)境,以此滿足語言教學及語言學科運用的需求。針對英語語言學科聽說、讀寫的特點,以動畫形象進行表現,以此使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詞匯所表達的含義,進而解決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詞匯記憶、運用難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通過小學英語教學應用難點的解決、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能力、提高學生英語詞匯記憶及理解能力,提高學生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3 利用多媒體游戲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在現代小學英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除加強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外,還應利用多媒體游戲方式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游戲課件的制作與應用,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調動學生課堂注意力,以此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在多媒體游戲的應用中,教師需要注重游戲效果及游戲時間的把握。以課件、游戲、課本、講解等多教學方式的運用,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

4 結論

在我國現代小學教育體系中,小學英語教學擔負著學生良好語言習慣養(yǎng)成的重任、擔負著學生英語興趣培養(yǎng)的職責。針對小學生英語教學需求及英語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快對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深入立即及運用技能的培養(yǎng)。以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激勵學生英語興趣及課堂注意力,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第9篇:多媒體藝術與技術范文

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問題,教育專家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原則。其中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羅伯特·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中提出了教學媒體選擇的三類要素:媒體的物理特性,學習任務的特征,學生的特點。那么相對于我們要談的“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就應當相應的考慮三個方面:多媒體的特征,語文學科的特點及某一具體課時的學習任務,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在語文學習中的心理特點。

一、多媒體的特點

多媒體以其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習氛圍輕松,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運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或圖像,可以將學生迅速帶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悟理。

多媒體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板書無需多寫,問題也無需重復,而且借助于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利用實物投影儀可以直觀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方便了師生交流,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語文學科特點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藝術的使用,也會產生不和諧的效果。多媒體使用的過程中要始終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谡Z文教學中必須把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作為應有的教育目的,必須把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和價值觀念作為應有的教育目的,必須把工具性和人文行統(tǒng)一起來。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整合“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巢宗祺)。

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時不要流于形式,只玩花樣,不求實效;不要忽視人文性,忽視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也不要忽視基礎,舍本逐末,忽視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訓練,總讓學生丟掉課本拋棄語言看屏幕,違反語文學科的特點,違背以認識教材為基礎的規(guī)律。

三、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把握學生認知心理特點,充分認識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意識到科學引導學生發(fā)現探究學會學習的重要性,貫徹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在多媒體技術運用過程中不要過于機械,限于程序化,沒有開放性,這樣教師成了“播映員”,課堂缺少靈活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違背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原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學識、研究性學習更無從談起。

因此,針對上述的種種因素,我認為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增大課堂的容量。同時,在制作過程中,時刻注意課件的開放性,靈活性和科學性,遵從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體現出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貫徹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先進理念和原則。

四、教學示例

我根據上述思考,試制的多媒體課件《故都的秋》獲得濱州市高中語文課件大賽一等獎,被推薦參加了山東省首屆語文課件大賽。在《故都的秋》設計運用中,力求體現這些原則。

課件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秋景圖片,營造秋的氛圍,從直覺形象上給學生以感染。同時,引導學生發(fā)掘秋的豐富內涵,回憶詩人墨客對秋的感悟和贊嘆。既誘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情景,無論是從直覺上還是理性認識上啟迪深化學生對秋的認識和感悟。為學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作了鋪墊。

課件的設計嚴格遵從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調動學生充分感知文本,通過教師的配樂誦讀,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閱讀和感悟上,又可以通過相似的音樂背景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誦讀之后,為進一步感知課文,充分閱讀文本,設計了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課件的處理注意了開放性,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提出兩個關鍵性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合作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從而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入的理解課文。在課件的設計中,考慮到多種媒體的運用,在學生討論列出自己的結構圖之后,切換到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成果,并讓學生自己解說,同時教師可以追問一些重要問題加以引導(如開頭結尾寫南國之秋的用意和作用,文中議論部分的作用等)。從而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并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其中,使用課件時,教師對重要問題的追問也可體現出課件的開放性,而且在課件的設計中沒有給出什么所謂的“標準答案”,為學生的“仁智各現”提供前提,展示學生的鮮明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在整體感知,深入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課件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聽說讀寫等多角度完成學習目標。文章的首要目標就是學習借鑒“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課件設計的第一個探討問題就是從引導學生對這種守法的“感知體悟”到消化吸收,在組織這一問題的研讀討論中,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感知能力、評價鑒賞能力,又可以鍛煉寫作表達能力。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感知文章入手,認識散文“形散神聚”的藝術手法,通過學生的討論研究,可以深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第三個問題是深化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同時涉及到文章作者、寫作背景等內容,課件設計給出學生提示,但并沒有直接給出相關資料,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們共同提供,以培養(yǎng)合作自主意識,教師準備的相關材料可以給學生展示,也可以不展示,視學生探討情況而定,這也體現出課件制作的靈活性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