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管理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管理
中國分類號:G633.41
前言
在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對外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國家隊英語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對于英語教師的培養(yǎng)以及教育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是下大力氣進行了投入,但反映在英語教學中,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啞巴英語”、“應試英語”、“中國英語”等等,都在對我國的英語教育進行著諷刺,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嚴重影響我國英語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國人整體英文水平的提升。所以,在新的課程改革基礎上,面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探討如何將新的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中,使學生真正會說英語、會用英語,提升我國的英語教學質量。
一、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困境
1新課改后的教師主觀問題分析。課程改革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變化,目的是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這無疑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益處,但是針對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英語科目的教師更新速度較慢,特別是在一些初中學校,許多英語教師有著常年的教學經驗,且通過這種教學經驗教育出的學生,其應試能力相當高,教師面對英語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一般是:只要學生的成績能夠提高,就是好的教學方式,而學生真正的英語應用能力則放在了其次。這使得英語課程改革在一部分地區(qū)很難推行。
2 新課改精神領會不深入。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對新課程改革的學習中,沒有對課程改革的精神進行深入理解,只是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課程新標準對于英語教學的要求,屬于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教師必須吃透其中的內容,并能夠深刻的體現(xiàn)在教學之中,學??梢詫⒂⒄Z教研組作為一個學習單位,定期進行新課改的學習,并且在平時教師可以互相聽課評課,以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3師生課堂定位不準確。學生的學習成效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教學流程上,要根據(jù)學生進行設計。新課改的精髓是調動一切擁有因素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還是根深蒂固,教師過分強調“教”,而學生依然被動的去學習,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就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水平,而非師生之間的配合,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能顯現(xiàn)出來。
二、改革教學理念
英語學科一直以來是學生最為頭疼的學科之一,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印象也停留在“背誦”上,這對于英語教學與英語在我國的發(fā)展是一種悲哀,也直接導致了英語課堂的死氣沉沉和枯燥無味。對英語教育教學進行改革,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推陳出新,不再是“一言堂”模式,大膽且積極的將學生引入課堂,使其成為英語教學的主體,每節(jié)課可以分配給學生一定時間,有組織、有紀律的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能夠避免課堂出現(xiàn)沉悶的現(xiàn)象,如果將課堂全部交給學生,則可能導致課堂的秩序混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1.小組合作教學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如果涉及到一些生活場景方面的課程,可以將學生組成若干個小組,并且分角色進行對課程的學習,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進入語境,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本原是應用而不是背誦,學生也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提升英語表達能力。此外,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演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學生也不會產生反感;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還可以加深彼此的友誼,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2.音樂教學法
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引入音樂教學法。教師可以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單詞進行總結,并且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的英文歌曲給學生播放,學生在哼唱歌曲的同時,就能夠熟悉英文單詞。實踐證明,多數(shù)學生通過音樂教學法,能夠掌握英文單詞的發(fā)音,并能夠拼寫出單詞,還能夠了解單詞的基本用法和語境。此外,一些英文俚語以及一些英文的習慣用法也可以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了解,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了全面構建。
3.重視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生活中要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以及學生的分段學習情況,并針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為學生留出預習作業(yè)。我們以“when is your birthday”這一單元為例,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收集身邊人的生日,比如父母、朋友、老師、同學等等,還要掌握生日的表達方式,這些情況在課余的時間,分為小組完成。教師在布置任務中,還要要求學生將新的句型進行標準,對于不懂的知識點與表達方式,學生要先通過查找資料進行研究,之后在課堂由老師統(tǒng)一講解。
3.拓展課外活動
學習英語的本原是為我們服務,是工具學科。所以,在進行英語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構建立體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在學校范圍內開展以英語為主題的課外活動是值得推廣的辦法,比如英語角、英語沙龍等,這些形式都可以為英語學習者提供英語交流和使用的平臺,并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
小結
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才能夠使課堂學習的效果得到提升,學生與教師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也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學習以及教師的自我教學反思。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育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同時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峰,新課改理念下中學教育管理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年06期
【關鍵詞】物理概念 創(chuàng)設物理環(huán)境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1
物理教學中常聽到教師抱怨,學生學得不活,只會死記硬背,遇到實際問題就一籌莫展。究其根源在于教師在概念教學之初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概念獲得的全過程。因此,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就無法做到舉一反三,靈活應對。實際上,學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正確理解物理事實,掌握物理規(guī)律和原理,才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準確牢固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
對于枯燥的物理概念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筆者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概念學習興趣,主要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內容、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物理概念,然后將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使物理概念變成學生頭腦中的概念。
概念的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是教師要為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創(chuàng)設必要的物理環(huán)境,提供一定的感性認識。概念學習的思維基礎是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只有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及其特征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知識體系的物理概念。
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從而讓學生了解引入新的物理概念的緣由。例如對于“密度”這一概念的引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體積相同、材料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先猜測它們的重量和質量,然后用手分別試一下輕重。進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同的試管內倒入相同質量的不同液體,比較它們的體積,這樣,通過比較就能使學生明確:物質的體積和質量不成正比。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根據(jù)物體的色、味、重量等來辨別它們的特征,但對于兩種色、味、重量相同的物體,有什么辦法來區(qū)別它們呢?”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便能發(fā)現(xiàn)物體的新特征,從而加深頭腦中對于單位體積質量的理解,這樣,教師便輕松地引入了密度這個概念。
二、物理概念在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構建
物理學是借助“物”來求“理”的學習過程。物理概念是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事實的本質規(guī)律在人們頭腦中的理性反映。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概念,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像為學生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實例、觀察實物、示意圖、做實驗等等,讓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先有自己的認識,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共同總結出物理概念的內涵,進而引出物理概念涉及的規(guī)范定義及公式、單位等等。例如,對于物體運動速度這個概念的形成的引入,教師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的實例出發(fā),如在進行游泳比賽或賽跑,運動員的運動快慢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因為誰是運動最快誰就是冠軍。那么,在場的觀眾是如何知道誰最快的呢?裁判員又是以什么為標準確定參賽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呢?對此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歸納并做小結。一般來說,指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通常用以下的兩種方法:1.如果物體運動的時間相同,就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路程長則運動快;2.如果物體運動的路程相同,就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路程長則運動快。通過比較兩種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物體運動快慢與運動的路程和通過的路程所用的時間兩個因素有關,從而便能輕而易舉地引出速度的概念了。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學生首先獲得豐富的、助于形成相關概念的感性材料,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能總結出物理概念的內涵。如果教師在讓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后直接給出相關概念的定義,不僅學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相關物理概念的定義,還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
三、物理概念的理解
學生頭腦中一個物理概念建構起來后,教師要恰當?shù)匾龑W生理解這一概念,并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只有這樣,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才是牢固的,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應用。因此,要是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教師要做出以下努力:1.引導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學生在理解了物理概念并在頭腦中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物理概念體系后,就必須能準確把握住概念的本質。這就需要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做好演示工作,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物理現(xiàn)象的邏輯體系,并建立屬于自己的物理概念體系。2.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真正內涵。物理概念都有自身確定的內涵,教師只有指導學生理解了物理概念的真正內涵,才能使學生詳細的地、深刻地理解所學習的物理概念。3.引導學生辨明概念之間的異同之處。在初中物理學習內容中,有些概念非常相似,但本質意義卻有著天壤之別。在具體的教學中,就需要教師既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某一概念的本質內涵,又要注意讓他們明確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講清這些概念,讓學生明確相似概念的異同之處。這對于幫助學生掌握物理概念有巨大的幫助。
四、物理概念的鞏固
新一輪歷史課程教材改革,這項工作的意義不僅在于編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進教育觀、課程觀和教材觀的轉變,并由此推動中學歷史教育的變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一位高中歷史教師感覺責任重大,現(xiàn)在的歷史教學目的和任務是素質教育,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
一、歷史教學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
《歷史課程標準》著重強調要“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鑒于此,歷史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思維創(chuàng)新活動,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提倡科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以往教學的最大缺點,在于教師基本上包辦或者替代了學生的學習,沒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
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應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稟賦可潛在自由、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要充分的信任學生,要相信學生能夠完成問題,這樣學生不處于被動的地位,就會更加主動學習,會增強學習自尊心,有利于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能力。
二、重視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力
現(xiàn)代教學論突出思維教學,著眼于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不僅是掌握某些知識,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正如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所主張的:“我們教一門學科,并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睔v史探究性學習是把學生當作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強調的是如何得出歷史結論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本身。
歷史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廣泛收集資料、接觸教材以外眾多的史籍、文獻和實物等史料,讓他們學會對史料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弄清:歷史事件和現(xiàn)象是如何發(fā)生的,如何影響其他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教材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獻和證據(jù)是可信的等等,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正確認識歷史的科學方法,這種學習方式才符合現(xiàn)代教學思想。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不斷培養(yǎng)。
1.具有了初步收集資料的能力。收集資料是歷史學科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目標。教師為學生指出較為明確的方向,例如,開出參考書目、列出相關網址等。讓學生學會使用圖書館和應用信息技術查閱、收集相關學習內容的資料,同時,根據(jù)探究內容的需要,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通過調查、收集的資料,以及學生小論文所注明的資料來源和為評價探究成效而設計的問卷,能夠顯示出學生初步收集資料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能力。我們要求學生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撰寫歷史小論文,這為學生運用歷史資料、發(fā)展思維能力提供了空間。因為,能夠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比較、篩選、分析、歸納,提出合乎邏輯的解釋,需要較高水準的思維;而寫作是以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較深刻的思維和較強的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歷史的知識性了解,更重要的是獲得探究歷史的情感體驗,并從歷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養(yǎng)分,使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3.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精神。學會交流與合作是探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在學習中盡可能創(chuàng)設交流的機會。例如,讓學生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三、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化和科學化
所謂多樣化,即教學內容呈現(xiàn)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如“”這一節(jié)對舊教材中評價前期成就進行了刪除,而設計了一道課后習題對“打倒孔家店”口號的評價,并建議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設問向開放性試題發(fā)展。類似例子有許多,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 小學教育管理 對策
對于小學教育管理來說,新課改對于小學教育管理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新課改所涉及到的內容往往是關系到小學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所以新課改對于小學教學來說不僅從課程目標教學方面給予了框定,而且對于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的課程結構的內容也進行了限定,同時還對于課程內容方面,要求將原來的繁瑣、偏難、陳舊的教學內容給予限定,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學習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最后對于小學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教學的評價體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界定,從這些內容上來看,在新課改的情況下,將小學教育管理的方向調整為與新課改相協(xié)調的地方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新課改對于小學教育管理的影響
新課改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對于當前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對于小學教育管理來說,是難得的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當前對于小學教育管理的影響主要從三個方面產生了一定的作用,首先就是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應該拋棄過去的那種教育教學的手段和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經驗不斷地提升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科學化水平。另外對于學校而言,對于整個教育教學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小學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地發(fā)展和找出適合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同時需要建立起一種制度的保障,這種制度的保障就是需要學校這個教育主體建立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實效。第三就是對于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客體,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深入的學習,讓這些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興趣點所在,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學習,在今后的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深入學習下去。
二、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教育管理對策分析
首先,新課改給小學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對于教育教學開展的主體學校而言,應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建立起一套能夠更加適合新課改理念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過去的教學評價體系當中,學校往往將學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與壞的標準,這種相對片面的學生素質的衡量標準,將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自尊心往往扼殺在了搖籃中,有的學生本來具備較好的其他方面的素質,由于某一個階段的學習成績的不理想會受到學校教師的白眼,所以說,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就是需要學校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的評價體系,這個教學評價體系往往是將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都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所以說,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教育管理往往需要從學校教學管理的制度上面,來不斷地完善教育教學的評價手段,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學習中去。
其次,對于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的主要實施者教師而言,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來進行日常的教育教學,在對學生的授課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的尋找,能夠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學到該掌握的知識。同時還可以看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也應該與新課改的理念相協(xié)調起來,只有將教學的方法與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方法相協(xié)調,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在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的開展。另外,教師作為整個教學的主體,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精力放到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上,改變過去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的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了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傳授上面,對于學生而言,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進行自學,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說,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將那些學習的方式和學習的方法盡可能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住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和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在新課改理念下對于學生而言,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學生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對于學生而言,要想建立于新課改理念相適應的學習理念,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和應對新課改教學環(huán)境下對于學習的要求。在新課改之后,給學生的一個重要的感覺就是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學習的自,但是如何平衡應試教育與新課改之間的關系,是擺在學生面前的重要的內容,這就需要學生在掌握好自身所學知識的前提下,掌握住更好的學習方法,不斷地提升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性,才能夠真正的去提升學生的成績,讓學生能夠在掌握住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將自身的興趣點學好,這就達到了學生對于新課改理念下的真正的改革的目的。從以上的三個方面來看,對于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教學管理來說,擺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教學的管理者,面前的往往是相對較重的任務,這三者只有充分的理解好和應用好,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才能夠不斷地提升小學教育管理的科學話水平。
三、結束語
小學教育對于一個學生而言,往往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不僅對于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影響,同時還對于小學生今后面對學習的信心和面對學習的興趣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新課改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需要不斷地提升小學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所以說,在這個過程中就給學校、教師、學生三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學教育管理只有努力的適應當前新課改理念對于小學教學的要求,才能夠滿足今后小學教育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找出適合新課改理念的教學方法和建立更加科學的教育管理體系,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學設計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王麗華;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論文摘要】在我國,概念圖已經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但研究主要聚焦于理工科,文科甚少。本文首先對概念圖及其理論基礎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深入探討了概念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并以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為例進行了實例分析。
一、概念圖(Concept map)簡介
20世紀初60年代,美國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Joseph D. Novak)教授根據(jù)Ausubel的學習理論提出了概念圖這一概念[1]。Novak 和Gowin (1984) 首次提出了概念圖,并將它運用到了教與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概念圖“研究者 (Wandersee,1990)發(fā)現(xiàn),這一結果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徐洪林等,2003)[3]。概念圖是知識以圖式的形式在大腦中儲存的一種方式,它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把人腦中的隱形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達。概念圖由代表概念、物體或行為的節(jié)點組成,并由綜合、分層的空間網絡形式來表示節(jié)點(概念)之間相互關系。概念(concepts)、命題(propositions)、交叉連接(cross-links)和層級結構(hierarchical frameworks)是概念圖的四個圖表特征。在概念圖中,節(jié)點通常用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示,比如,橢圓;每個節(jié)點代表一個概念。而以直線、單向或雙向箭頭表示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圖將概念或知識等級分層,最上層是較為普遍、包容性較大的概念,下層是較為特殊、更為具體的概念,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歸納思考及演繹思考方式。圖1是關于馬(horse)的概念圖,通過它可以對馬有一個非常清楚的認識。
二、概念圖輔助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1.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概念圖的理論基礎來源于Ausubel的學習理論。在他看來,人的學習是有意義學習,新知識的學習取決于新舊知識是否達到意義的同化,即知識的構建是通過已有的概念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開始的。學習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絡,不斷向該網絡注入新知識。而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習者已掌握的知識,學習者個體必須把新知識和學過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新知識必須和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產生相互作用。當學習者有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并把所要學的新知識同原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時,意義學習便發(fā)生了。同時Ausubel認為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籠統(tǒng)也可具體?;\統(tǒng)的概念中包含著不太籠統(tǒng)的概念,在這些不太籠統(tǒng)的概念中又含有相當具體的概念。所以,根據(jù)概念具體的程度可以漸進地對概念進行區(qū)別。Ausubel 認為,學習者應會辨別新概念的層次。根據(jù)層次,把這些概念放入他們知識結構中相應的位置上,其實這個過程即是建構知識概念圖的過程。
“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邵瑞珍,1984)[4]。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非來自主體,也非客體,而是來自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huán)中得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fā)展。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概念圖理論與上述觀點不謀而合:通過建構概念圖,學習者必須把要學習的材料與大腦中已有的與該材料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上位學習”、“下位學習”或“并列結合學習”,不斷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
2. 認知主義關于知識的本質研究
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的本質在于概念和命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概念是用以組織知識的基本單位,是建構人類知識的細胞或基本要素。在知識的系統(tǒng)中,概念是構成和聯(lián)結知識的“節(jié)點”。命題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間的關系。
當代認知心理學通常將知識劃分為兩大類: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概念圖作為一種元認知工具,超越了有關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分類,將傳統(tǒng)教學所導致的機械學習轉變?yōu)橛幸饬x的學習建構。
用概念圖來考察學生組織和理解知識的變化,強調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時,概念圖與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實質上是一致的。
3.人腦的記憶系統(tǒng)
人的記憶系統(tǒng)由3個存儲器組成:感覺登錄器,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當接收新知識時,若要形成大的知識體系,必須在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之間進行有序的反復。概念圖之所以能強有力地促進有意義學習,乃是因為它可以作為一種模板,加以其豐富的色彩感,去幫助學生組織知識并使之結構化,將較小范圍內的彼此相關的概念與命題擴大化。記憶之所以存在,正是由于事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存在。記憶的根源在于使新舊事物間產生聯(lián)系,并使這種聯(lián)系保存在人的大腦中。
根據(jù)記憶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下列四種:形象記憶,這是以感知過的事物和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如進入商場和參觀展覽會留下的記憶。邏輯記憶,這是以概念、公式和規(guī)律等的邏輯思維過程為內容的記憶,如學習某種理論以及對定理、公式的記憶。情緒記憶,這是以體驗過的某種情緒或情感為內容的記憶,如對第一次進人大學校園和第一次領取工資的愉快心情的記憶。運動記憶,這是以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如學習游泳和初學騎自行車時,對一個接一個動作的記憶。在日常生活中,上述四種記憶是相互聯(lián)系,交叉進行的。
根據(jù)“左右腦機能分擔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開發(fā)大腦左右半球的潛力。人的大腦中左腦的優(yōu)勢在語言、邏輯、數(shù)學、順序,右腦的優(yōu)勢在韻律、音樂、圖畫、想象。應該通過系統(tǒng)、科學、簡便的訓練使兩者有機結合、協(xié)調動作。由于概念圖的本質在揭示事物間的各種關系并把它通過配有豐富顏色的“圖”展現(xiàn)出來,故通過概念圖輔助,學生不但可以很好的記憶所學內容,而且通過自己建構概念圖,可以使學生把左右腦都調動起來,不斷的使新舊知識產生聯(lián)系,促進記憶的發(fā)生。
三、研究現(xiàn)狀
概念圖在國外的研究已經很成熟,國內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引進(朱學慶,2002;徐洪林 康長運、劉恩山, 2003;趙國慶、陸志堅,2004;袁維新,2004 等)[5]和教學應用(趙金波、吳紅霞,2004;楊淑蓮,2004;劉恩山、徐洪林,2003;趙金坡、黎加厚,2004等)[6]。在教學應用中,理科教學方面居多,文科方面甚少。筆者的教學實驗證明,概念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也能幫助學生很好學習,記憶。本文在國內首次嘗試探討概念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四、概念圖輔助中學英語教學
使用概念圖的目的就是將知識在頭腦中圖式化、視覺化?;诟拍顖D是描述以文本為基礎的命題網絡這一觀點,Jonassen指出,概念圖是對作者的認知結構的準確反映[7]。Kosslyn提出了一個代表包含事物的命題和形象的認知模式[8]。Paivio也指出,信息是以視覺和言語進行編碼的[9]。因而概念圖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正是基于圖表為基礎的,能讓知識以網絡空間的形式視覺化的呈現(xiàn)在學習者面前。White & Gunstone列舉出了關于概念圖的六種用途:(1)探索對于話題的一個局限點的理解;(2)檢查學習者對于指導的目的的理解;(3)檢測學習者是否能勾畫出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4)辨認學習者在確認概念之間關系時的變化;(5)找出哪些概念是核心的、關鍵的;(6)促進學習者的討論[10]。
目前,學習成為一種越來越自主的體驗,學習者和教育者都在尋求一種可以提高自我驅動獲取知識的工具,而運用概念圖進行學習則可以滿足這一需要。在傳統(tǒng)的學習目標分類上Bloom 認為,認知領域包含以下的幾個步驟:知識(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 綜合(Synthesis)和評價(Evaluation)。這幾個步驟一般是以由簡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概念圖能通過關鍵詞的形式來更好的完成以上幾個步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的就是新知識與現(xiàn)有知識的整合。而概念圖可以把這個整合過程更清晰的用圖表呈現(xiàn)出來,使學習者看到概念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新舊知識整合。
概念圖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師生表達知識的工具,其優(yōu)勢在于使知識圖式化,視覺化呈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概念圖展示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利用概念圖來分析復雜知識的結構。Novak 和 Okebukola and Jegede 指出,將關鍵詞、核心詞以圖式的形式用概念圖表示出來,學習者能更好的提煉語言和詞匯;辨別文中的關鍵詞;將這些關鍵的話語組織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圖表呈現(xiàn)出來;并在以后的學習上更好的利用這些概念圖[11]。構建概念圖的過程,對學習者來說,增強了他們對內容理解的信心,通過對前面的知識的連接,將其與現(xiàn)有的知識框架所整合,使學習者感覺其能夠很好的掌握知識。另一方面,對教師來說,概念圖的構建能把主題的多種方面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來,因而能提供更多的例子使教學內容更清晰化。
五、概念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 概念圖輔助教學設計
概念圖可以幫助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舊知與新知結合,相關概念與所教內容相連接,因而教師通過概念圖整理歸納教學設計思路,課堂上能更好的呈現(xiàn)一種有組織、有框架的知識體系,以幫助學習者進行有意義學習。
2.概念圖輔助頭腦風暴學習與合作學習
計算機概念圖工具給頭腦風暴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通過計算機概念圖,可以幫助降低用言語表達概念時出現(xiàn)的概念模糊、表達不清等情況;討論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用概念圖表達出來,以引導和激發(fā)討論,促進有效的學生同伴及師生間的互動;通過同伴或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概念圖,有助于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共同發(fā)展認知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使合作學習的進程速度更快更好。如在講解Europe一詞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式學習詞匯。(如圖2)復習和學習與Europe相關的許多詞匯,包括地球(Earth)七大洲(Antarctic, Africa,Europe,Asia,Ocean,South America,North America),四大洋(the India Ocean,the Pacific Ocean, the Atlantic Ocean, the Arctic Ocean)等等。當然還可以繼續(xù)拓寬與地域有關的詞匯。
3. 概念圖輔助個人學習
概念圖輔助學習者對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和和歸納;整合新舊知識;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構知識網絡;濃縮知識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它作為一種學習策略,能促進學生的意義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并提高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 概念圖輔助教學評價
概念圖作為一種教學評價工具,適用于教學活動的不同階段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制作概念圖的構圖過程,了解其學習進展和內心思維活動的情況,以便給出即時診斷與指導,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進程,這樣,概念圖就是形成性評價的有效工具。同樣,概念圖也可以作為總結性評價的工具,它對學生頭腦中關于知識結構的圖示化再現(xiàn)。教師和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自己學習的狀況,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習者認識自我的狀況,有效的認識自我。
六、概念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語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一直占據(jù)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即使在交際教學法盛行的今天。教學中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可以把單詞在詞典上查出來標注在單詞下,但是卻仍然無法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語法在英語學習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所以如何上好語法課,如何進行語法復習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圖以概念圖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為例來說明概念圖在英語教學中的巨大潛力。圖2簡要表明中學語法(動詞專項二)的概念圖。
我們要給學生一個語法的整體觀,讓學生從整體把握語法體系。由于計算機概念圖軟件的優(yōu)點(可以隨意收縮),它可以逐層收縮。講解動詞專項(二)中語態(tài)時,可以進一步展開為圖3。這樣我們呈現(xiàn)給學生的不是單獨的語法知識,而是由宏觀到微觀,再由微觀到宏觀。他們學到的語法知識應該是彼此聯(lián)系,而非獨立存在的。這樣語法之間的關系便明晰化了,而且現(xiàn)在學的語法知識與以往所學知識很容易產生聯(lián)系,促進語法學習向有意義學習發(fā)展。
通過學生個人和學生小組之間合作畫出自己所學的概念圖,也可以很好的評價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
七、結語
概念圖是一種知識呈現(xiàn)的工具。在國內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在互聯(lián)網的支持下,其對外語學習的輔助作用日益突出。概念圖具有導引或巡航的功能,將課文內容通過關鍵詞進行概覽;概念圖通過圖式呈現(xiàn)方式使知識更形象化、具體化的呈現(xiàn);其節(jié)點間的連接與發(fā)展使學習者更好的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組織與整合,并延伸知識;學生在使用概念圖的過程中,師生、同伴互動,促進合作學習。概念圖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將更利于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Novak, J. D. Human constructivism: A unif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phenomena in meaning ma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1993, 6, 167?193.
[2]Novak, J. D., & Gowin, D. B. 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5]徐洪林,康長運,劉恩山.概念圖的研究及其進展[J].學科教育,2003,(3).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5]朱學慶.概念圖的知識及其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5]趙國慶,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8).
[5]袁維新. 概念圖: 一種促進知識建構的學習策略[J].學科教育,2004,(2).
[6]趙金波,吳紅霞,范向華.運用概念圖 促進讀和寫[J].中國電化教育,2004,(8).
[6]楊淑蓮. 概念圖在促進非良構領域知識結構化中的應用 [J].中國電化教育,2004,(8).
[6]劉恩山,徐洪林.運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教學對學生認知方式的影響[J].學科教育2003,(7).
[6]趙金坡,黎加厚.概念圖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7).
[7]Jonassen, David H. (1992). ‘What are Cognitive Tools?’. In Kommers, Piet A.M.; Jonassen, David H. & Mayers,J. Terry. (Eds.). Cognitive Tools for Learning. Germany: Springer-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ATO Scientific Affairs Division, pp. 1?6.
[8]Kosslyn, S.M. (1980). Image and Min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Paivio, A. (1986). Mental Represent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新思維
1.確立全腦開發(fā)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新思維
傳統(tǒng)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最大問題是過于關注了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發(fā)展,而忽略了學生其他領域的發(fā)展,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根本宗旨,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四個目標領域),簡言之,就是全腦開發(fā)的數(shù)學教學。
全腦開發(fā)的教育,就是左腦與右腦并重、上腦與下腦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當代學習理論告訴我們,上腦左部(左腦)偏重語言、邏輯、運算等方面的思維,下腦右部(右腦)偏重節(jié)奏、旋律、音樂、圖像和想象方面的思維,而左右腦又是互動互補的,腦的某一部分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fā),就會影響到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要倡導全腦開發(fā)的數(shù)學教學新思維,以此帶動學生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想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2.樹立個性化的數(shù)學教學思維
新課程強調為了每位學生的充分發(fā)展,這就意味著課程實施在教學層面必須關注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那么,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只顧及部分學生的情況,高中數(shù)學教學必須樹立個性化的思維,使數(shù)學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一方面,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數(shù)學、熱愛數(shù)學,另一方面,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能夠找到滿足其需要和層次的個性化素材;最后,個性化數(shù)學教學要求教師教學的個性化,在不斷研究學生的基礎上能夠引導學生進入符合其認識風格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3.倡導人文化的數(shù)學教學思維
傳統(tǒng)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給予學生的是深難、繁瑣、枯燥、乏味等等不好的感覺;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學應該滿足學生的情感與動機需求,為此,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不僅要有趣味性,還要有安全感,在此基礎上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歸屬感。數(shù)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是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一部分,作為文化,它同樣具有文化所具有的脈絡性、背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如果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中充分關注其文化的特征與品味,那么,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所得到的不僅是數(shù)學的知識,而是數(shù)學積淀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味。
4.關注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教學思維
作為文化的數(shù)學知識是歷史性的發(fā)展,當代數(shù)學是與當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發(fā)展密不可分的。因此,數(shù)學學習不是孤立于學生社會生活的“題海大戰(zhàn)”和“靜態(tài)思維”。從當代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全腦的發(fā)展與開發(fā),不能在脫離真實情境的“書面知識”的真空中落實。腦的發(fā)展的核心是神經元之間的樹突的關聯(lián),學習就是創(chuàng)造大腦神經元之間關聯(lián)性的過程,在任何大腦中,建立神經元之間的復雜關聯(lián)網絡都具有可能性。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發(fā)達程度取決于基于真實世界經驗下的深度學習。簡言之,大腦感受真實世界越多,大腦工作的有效性越高,創(chuàng)造成功可能性越大,更多的神經元能夠建立更復雜的思維網絡。
當代數(shù)學認識思維理論也揭示,生活經驗是數(shù)學活動的四大要素之一(包括數(shù)學思維、自我學習方式和再創(chuàng)造)。這同樣表明,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數(shù)學教學要加強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shù)學,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展開積極的思維過程,是當代中學數(shù)學教學變革的必然趨勢之一。
二、高中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兩點建議
1.在教學組織方面,強調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數(shù)學教學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數(shù)學活動是經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關鍵在于引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維和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組織環(huán)節(jié)上,教師需要下的主要功夫在于“數(shù)學知識的問題化”: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問題意識,讓學生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shù)學信息,體驗到用數(shù)學的視角提出問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不是純粹的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和死記硬背,而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最后,鼓勵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同時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課程資源方面,強調以情境為線索拓展數(shù)學教學
關鍵詞:九年級物理;實驗教學;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器材配置不足或較落后
由于在九年級這個沖刺階段,學校和教師都將理論知識看得更加重要而忽略了物理實驗,因此也不重視對物理實驗器材的配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自己的物理實驗室。在對部分學校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有的學校雖然有實驗室,但是實驗室內的器材已經嚴重老化,比如,稱重的秤已經被鹽所腐蝕,外殼已經生銹了;測量力大小的彈力計已經被學生拉得失去彈力,但是仍然沒有更換;用于電路教學的設備中,電燈已經損壞、電路開關失去木柄的現(xiàn)象已是家常便飯。因此,要談物理實驗教學,學校連基本的教學條件都不滿足,何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實驗時間嚴重不足
由于課程的緊張和來自中考的壓力,許多學校雖然開設了實驗課,但是到課程后期都逐漸取消了實驗課而改上理論課,許多學生都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談理論頭頭是道,還可以跟同學吹牛大聲講解,可是真等到操作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許多器材的基本使用方法都不知道了。然而許多抽象問題的教學都是需要在試驗中進行的,就比如對于電路方面的學習:學生平常都居住在城市,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都是電路露出墻壁的終端,根本看不到家中的實際電路設置,而只能看到開關、電燈、冰箱等的物品,很多時候只知道按動哪個開關,哪些電器就可以開啟,卻不知道家中電器之間的具體鏈接關系,因此對于課堂的教學來說,其實是無比抽象的,這就是大部分學生都會覺得電路章節(jié)的學習比較難的原因。
(三)學生動手興趣不強,對實驗重視度不夠
前文講到的原因都是學校和教師對物理實驗的不重視,其實學生對實驗的興趣低也是影響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到了九年級這個最高壓的階段,學生自己受身邊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會在心中樹立一種理念:珍惜每分每秒學習。而這里的學習是指理論知識的學習,因為學習的成果可以直觀地體現(xiàn)在考試分數(shù)上,認為物理實驗實際是在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生對實驗興趣低還因為學生認為實驗是科學家們的事情,因此覺得實驗沒有必要。還有的學生認為,實驗的步驟太繁瑣了,沒有耐心,何況實驗又不直接納入考試,因此更加不重視實驗的操作。
二、改進措施
(一)學校、教師要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關注度
在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更加強調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實驗教學,其實這是很不可取的,尤其物理這樣實踐性強的學科,許多的原理都是需要在實際操作與體驗中才會更加明晰的,學生也才會更加容易掌握。有的學校很重視實驗教學,雖然看起來用掉的時間更多,其實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更好的效果,因為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就是對教師教學最大的肯定。比如,浮力大小的章節(jié),如果讓學生親自進行操作,就會更加清楚地理解到其中的關系。因此,學校應該保證學生物理實驗的時間,而且實驗時間不能被任何科目占用。
(二)學生要改變自己的求學心態(tài),重視實驗教學
若只是讓學校和教師重視實驗教學,而學生對此不認可,這在學生眼中,先進的教學方式反而會成為壓迫他們的工具,對老師和學校的教學更加反感,而這個心態(tài)長期積蓄則會轉化為他們學習中的壓力,不利于長期的學習和中考的發(fā)揮。
(三)引導學生樹立對物理實驗的興趣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引導學生樹立對實驗的興趣,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物理學基本原理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而要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將學生進行分組,不定時進行物理實驗比賽。許多學生都喜歡在競爭中學習,在實驗中的競爭就會引起他們對實驗項目的重視,從而認真地學習,小組認真謀略,從而達到超越其他小組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己也收獲不少。(2)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和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多參與到物理實驗中來,適當給予學生表揚,強化和堅定學生實驗的信心。(3)借助多媒體資源,與學生分享偉大科學家和物理學家的故事和相關視頻,向學生傳播他們的優(yōu)秀品格和精神,引導學生重視實驗,做到理論操作雙強項。
總之,找到了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要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樹立對物理實驗重視的觀念,在強調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通過實驗對物理學中的原理進行探究,物理實驗就一定能促進學生物理學科的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首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
高中英語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和定位,重視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因素,加強運用英語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需求,還要適應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與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方式。教師要以全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要根據(jù)本單元的話題設置學生能夠使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向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材料,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英語學習的計劃,對自主學習的結果給予合理的評價,要及時贊揚學生,關注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新課改要求高中英語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yè)素質與能力,正視自己英語學習和教學的習慣和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師生互動及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或校外觀摩等方式,共同探討交流教學成果,從而不斷修正、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其次,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建立與學生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庇⒄Z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教師有責任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愉悅感、滿足感和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喚起學生和所授內容的情感共鳴,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在教授必修ⅠUnit 1 Friendship時,利用課件插圖講述友誼的重要性,播放中外友誼方面的歌曲。
在授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時,讓他們觀看英語版電影《百萬英鎊》,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在課文的學習中對內容理解得很快,促進了本單元的學習。在教授必修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的 Reading部分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 時,給學生播放了電影《淘金記》,電影中卓別林的精彩表演贏得同學們的陣陣喝彩,學生們對英語版的外國文學作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新課程的本質定位為“交往”,要求教師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師要徹底放下架子,以商量的口吻﹑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對話、溝通、合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常與學生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融入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己,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更好地做到從實際出發(f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拓展教材外延,開拓學生眼界。
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僅憑單元里的閱讀文,學生不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我們又是農村高中,學生沒有條件經常上網,每授新單元時,我都會上網查閱大量的資料,補充本單元內容,利用名師優(yōu)質課件和各種相關插圖,使他們耳目一心,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主動思考的精神。
在講授知識時,我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深入研究教材的外延,借助豐富有趣的資料,引導學生把難以理解的語法系統(tǒng)化,難懂的句子簡單化,枯燥的單詞情景化,讓學生感到英語不難學。在語法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句子的特征,感知其中的信息,自己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對于學生想不到的再進行補充,最后精選一部分習題鞏固所學內容,延伸教材。
第四,教后常進行反思,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
論文關鍵詞:改革開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無法離開理念的導向作用,而理念的形成一方面受到社會實踐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也來源于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思想前提。改革開放3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宏觀環(huán)境、微觀環(huán)境、主體特征、社會要求以及內容體系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變。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人”的定位從工具性向關注主體性的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對受教育者的定位問題,這不僅僅是涉及圍繞教育形成的主客體的關系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涉及教育的目的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相對封閉,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比較單一,尤其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的定位更加趨于實證性和工具性,人的整體性價值漸趨冷落,導致“人的缺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左”的思想影響,同時受到人群的階級劃分意識的影響,把大學生看成是被教育和被改造的對象,當成被動、無個性差異的群體,從根本上忽視每一個個體的特征、個體的需求和個體的訴求,導致在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掩飾下漠視個體的需要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所以,無論在教育的手段上還是在教育的方法上都是機械地、居高臨下的說教與灌輸,一定程度上把學生當成實現(xiàn)某一社會目標的工具。
改革開放打破了僵化的思想對人們頭腦的束縛,也為人們的發(fā)展提供制度空間,人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極大地進發(fā),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人的主體性地位更加凸顯。這不僅證明了人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而且,最具有革命性的認識是對人的定位從工具性向主體性的轉變。這樣一種轉變符合的全面發(fā)展觀。全面發(fā)展的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全面發(fā)展主要包括人的本質的全面發(fā)展、人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和人的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這樣的轉變同樣符合我們對社會發(fā)展目的重新認識,符合我們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人的成長規(guī)律的重新認識,符合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的要求,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和對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定位。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實踐也驗證了這種轉變的正確性,那就是社會中個體積極性的極大進發(fā)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
在現(xiàn)實的層面上,這樣一種轉變意味著人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基礎和根本。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逐漸注重從人性學的角度研究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強調了人性學說的指導作用。在指導思想上逐漸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是弘揚、培育人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開發(fā)人的潛力,使人真正成為自由自覺的活動主體。因此,把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一場具有顛覆性意義的巨大變革,是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無效性、空洞化等困境的根本前提,帶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內容到方法,從環(huán)境到對象、從機制到評估體系等一系列巨大轉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從階級性為主向注重社會性的轉變
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階級,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屬于哪個階級、為哪個階級服務的問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人文學科相比具有明顯的階級性。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具有社會,也就是它的普遍,是維系一個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功能,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兩者是互相促進的,也是有機地統(tǒng)一在一起的。改革開放以前,受“左”傾思想的影響,片面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階級,完全忽視了其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用無產階級思想去批判、克服、戰(zhàn)勝資產階級思想和其他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這樣一種功能定位與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人民內部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的判斷是不相符的,其直接的后果是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泛階級化現(xiàn)象和泛政治化傾向。
改革開放以后,整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政治思想教育領域的功能定位發(fā)生巨大變革,與此相適應,人們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深刻反思,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定位進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導的內涵與要求都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更多地表現(xiàn)為人民性、建設性為主的社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從社會性目標向重視個性化的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包括社會化目標和個性化目標。社會化目標意味著大學生要成長為符合一定社會需要和社會要求的人才,體現(xiàn)了目標的共性、普遍性和共同性。個體化目標是要滿足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個性化發(fā)展目標,體現(xiàn)了教育的特殊性與差異性。兩者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社會化的目標是個體化目標實現(xiàn)的條件和主導因素,個性化目標是社會化目標的基礎,是社會化目標的促進因素。很難想象一個與整個社會發(fā)展目標相背離的個體化會有多大的空間,同時,扼殺了個體化的目標則是教育的目的相背離,從而會導致社會化目標的泛化和空洞化。
長期以來,我們教育的目標是側重其社會性,這種目標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同時也是社會環(huán)境單一性的反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社會中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社會結構的多層次和人們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學生的自身要求與自身定位多元化、選擇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個性化目標凸顯。對學生的個性化目標的尊重與重視無疑符合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越來越兼顧社會化與個性化的目標定位要求,突出個性化的目標定位。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一是尊重差異,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與選擇環(huán)境;二是注重有個性的創(chuàng)新人格的形成,為學生按照個性的特點規(guī)劃自己,超越自己提供條件和制度安排,給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三是對于不同的個體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與手段。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從單一化向融入人文教育的轉變
如果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中一個大系統(tǒng),那么,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密切相關性。一方面,政治思想與人文思想存在著內在的相通性;另一方面,政治思想無時不刻不是處于人文思想的氛圍中,而且從根本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應該體現(xiàn)的就是人文精神。人為地割裂兩者的關系是錯誤的。
長期以來,我們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教育,似乎談人文教育就是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特征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談人文教育就是講溫情和人情,而不講階級性。所以,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枯燥、語言表達乏味、教育模式僵化,最主要的問題是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關懷的缺失,導致教育的失敗。其實,失去了人文關懷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與根基。
其實,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的教育,要培養(yǎng)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不是空洞的人,而是現(xiàn)實的人,是成長在一定歷史時代和實踐基礎上的人,是有著豐富內心世界,有著健康的人格特征,個性鮮明的人,也應該是有著高尚道德和懂得人文關懷的人。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是思想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統(tǒng)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就是要尋找人在經濟、文化、社會發(fā)展中得到全面發(fā)展的道路和真正的精神歸宿?!保巴怀鏊枷胝谓逃娜宋年P懷價值,則是相對注重對發(fā)展人的感性、情感和個性的獨特價值的挖掘,強調人的思想、意識、情感等屬于主體范疇的因素對于客觀外在的制約,以及對于物質利益的精神超越性”。一方面,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情感乃至人的合理需要。這樣的教育要體現(xiàn)出人性化、生活化與幸福感。堅持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自我發(fā)展與自我完善。生活化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平凡生活;幸福感不僅要關照人內心的幸福,還要滋養(yǎng)其社會性幸福感情,使人成為較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的、高品位的、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人;另一方面,重新定位高等教育的目標。高等教育的通識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學是什么”的追問也引發(fā)更多思考,高等教育從整齊劃一的模式向尊重個性的轉變,從謀生的預備期向人文精神培育的轉變體現(xiàn)了高等教育目標的根本性的變革。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與人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涵上實現(xiàn)兩者的內在統(tǒng)一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人文教育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精神和外在環(huán)境。
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視野從封閉性向開放性的轉變
改革開放前,在單一的相對封閉的空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視野也是封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