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素質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前,為適應數字化、網絡化信息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實現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跨越式發(fā)展,各高校都在大力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高校計算機“五進”—即進教室、宿舍、家庭、實驗室、辦公室,極大地推動了師生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和計算機教學的開展。因特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載體,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便捷的交流通道、以及內容的廣泛性、訪問的快捷性等使之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有利工具。
互聯網提供了廣闊豐富的信息搜索,網絡信息的極端豐富和信息流動的極端自由,一方面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廣闊空間,促進了信息的交流與傳播;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信息的過度膨脹和泛濫,成了信息污垢滋生繁衍和傳播的“場所”。各種合法信息與非法信息、有益信息與有害信息、有用信息與垃圾信息、真實信息與虛假信息混雜在一起,嚴重防礙了人們對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導致一些辨別能力差的上網者在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上出現了迷惘,而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犯罪活動者,更是屢見不鮮。這些給社會帶來了許多消極負面的影響,導致了各種決策失誤和經濟損失,嚴重危害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害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據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全球每1億網民中就有至少57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絡綜合癥”。網絡文化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fā)展,以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沖擊等諸多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目前,許多大學生上網是為了聊天、玩游戲,真正上網查找資料用于專業(yè)學習的很少;對網絡最普遍的應用就是發(fā)郵件,看時事新聞;有些大學生因“網絡成隱癥”而逃課,無節(jié)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持續(xù)聊天、閱讀不文明、不健康的網上信息,以至損害生理和心理的身體健康;還有一些缺乏自律的大學生在作畢業(yè)論文時,不作自己的研究思考,不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直接從中國期刊鏡像網站下載文章,經剪貼和技術處理而成來應付老師;更有一些法制觀念淡薄的大學生在BBS上發(fā)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冒用別人的IP地址、盜用別人的帳號、甚至因好奇而充當了黑客……
高校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因此,大學生要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在網絡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航行,就必須具備抵御風浪的能力—即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息道德素質,高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信息道德是人們依據信息行為規(guī)范從事信息活動的品德,是指人們在應用信息技術時,能施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它是調節(jié)信息生產者、信息加工者、信息傳遞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其內容包括:信息交流與傳遞目標應與社會整體目標協(xié)調一致;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遵循法律規(guī)范,抵制各種各樣的違法、、迷信信息和虛假信息;尊重個人隱私等。
當前,隨著全社會對信息道德問題的日益重視,高校信息道德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信息道德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使大學生熟悉信息道德法律和規(guī)范,引導大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成為具有較高信息道德素養(yǎng)的人。通過教育培養(yǎng),使大學生充分認識網絡的各種功能,引導大學生上網的積極性,發(fā)揮大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和訓練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個性品質;同時,明確網絡的負面影響,規(guī)范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提高大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增強對信息污染的免疫力。
高校信息道德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為:
1堅持正面灌翰、正確引導的原則,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健康發(fā)展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行為是否合法、是否犯罪容易判斷,而在網絡社會里,人們的身份、行為方式等都被隱匿,人們的交往具有虛擬化、超時空和數字化的特征。這使得人們擺脫了現實社會的道德倫理的束縛,有了自我表達意見的機會,從而使現實的道德倫理和行為規(guī)范失去了原有的約束力。這容易使人們忘記了社會角色,淡化了社會責任。為此,各高校應建立一種信息道德教育機制,組建一種可操作性的教育力量或整合原有的教育力量,實現統(tǒng)一協(xié)調的、有目的、有層次的高校信息道德教育服務??梢苑e極利用網絡快捷、生動、便利、開放等優(yōu)勢條件進行正面灌輸,通過構建學生理論學習網站、網上書記校長接待室、網上黨校,或在主頁中開設相應欄目等形式,開展網絡文明、網絡道德的宣傳教育。針對重大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網上網下引導。做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認真貫徹實施,對大學生的信息行為進行規(guī)范引導。還可以通過積極健康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戒除對不良網絡生存方式的沉迷,建立積極有益的正常學習生活交流方式,展示和發(fā)展健康的個性。
2大力推廣和普及有關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上行為
自1986年4月開始,我國相繼制定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規(guī)范》、《計算機病毒控制規(guī)定》、《互聯網安全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一系列規(guī)定和法規(guī),并在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條文中寫人了有關計算機信息安全方面的條文。近年來,為適應信息產業(yè)和信息犯罪增加的形勢,我國加快了信息立法的步伐。2000年9月29日國務院第31次常委會議通過公布實施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這是我國為盡快融人世貿組織規(guī)則而制定的有效管理信息產業(yè)、應對國際競爭和處理信息安全問題的基本框架性政策。對于以上政策法律法規(guī),高校應通過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大力普及、推廣,且做到教育內容與最新的信息道德規(guī)范同步。
在講述有關地球環(huán)境時,告訴學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愛護地球,不讓地球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在講述自然資源時,除了給學生介紹有關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資源的有關知識外,還應教育學生對資源要合理利用和保護。使學生懂得: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生存的搖籃,大自然是同我們生死相依的朋友。教育學生將來從事社會主義建設時增強保護環(huán)境意識,使地球環(huán)境不受損害,這些知識也是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教學過程中還告訴學生由于濫伐森林,濫墾荒山,黃河、長江沿岸水土流失嚴重,如今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難怪外國地理專家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倍L江呢,目前已是緊跟黃河之后黃水滾滾,水無清日了。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遵紀守法,這樣才能國富民強,否則將會變成歷史的罪人。人與自然環(huán)境應和諧相處,以環(huán)境——資源——人類活動為線索,正確闡明了人地關系,讓學生明白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把自己的家園建成綠色環(huán)保家園,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2、加強幾個意識教育
2.1全球意識
在教育教學中致力于使學生認識到,由于科技的發(fā)展,地球似乎正日益變小,地球上許多問題互相聯系,很多看來是局部的問題,都會帶來全球性的影響,每個公民都應承擔他們從本區(qū)到全球規(guī)模行動的責任。即便是宇宙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21世紀,人類仍然要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即21世紀人類仍然“只有一個地球”。
2.2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懂得,人屬于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須尊重自然,不損害自然必需的進程。人既不能屈從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隸,同時也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無休止地掠奪和破壞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應當恪守的重要行為準則。
2.3“人口道德”意識
在教學中還要使學生意識到人口激增對環(huán)境所產生的巨大壓力,認識到節(jié)制人類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確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意義,知道承擔個人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2.“4環(huán)境道德”意識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任何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的污染、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讓學生懂得,人既是環(huán)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環(huán)境的塑造者。人類通過發(fā)展與環(huán)境發(fā)生關系,環(huán)境對人類有巨大的反饋作用,破壞環(huán)境既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危害社會,最終危害人類的持續(xù)生存與持續(xù)發(fā)展。而保護環(huán)境,是人類持續(xù)生存與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2.5“資源道德”意識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道德素質;方法途徑
一、高職院校要創(chuàng)新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理念
1.高職教育思想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職教育應將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全過程,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要高度重視,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業(yè)務工作能力,又具有愛崗敬業(yè)、踏實肯干、謙虛好學和與人合作的精神。高職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把思想道德作為核心靈魂,在教育觀念上改變過多的偏重技能的傾向。把技能教育擴展到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注重高職學生的理想主義、道德人格和思維方式的教育,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2.深刻認識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道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是高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工程,本質是養(yǎng)成教育。高職教育所肩負的重要使命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加強社會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夯實道德基礎,喚起學生內心的自覺,使行為規(guī)范的外部強制變?yōu)閷W生的內在需要。高職學院黨委、行政應將德育工作作為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頭等大事,努力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德育格局。
二、高職院校要加強以職業(yè)道德為重點的道德教育
1.加強高職生的法紀意識與文明修身教育。對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重點是加強高職學生的法紀意識和文明修身教育。首先,應制定具體而可供操作的規(guī)章制度,用來約束、規(guī)范高職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他們的道德自律意識;其次,進一步完善監(jiān)督、考核機制;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修身活動,如播放專題片、舉辦文藝晚會、道德情景實驗、個性化寢室設計競賽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2.重點加強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道德教育。高職學院的思想道德教育應突出職業(yè)特色,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突出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團隊合作精神的教育。敬業(yè)精神是一種基于責任心對工作、對事業(yè)的全身心投入。注重誠實守信教育,既是對高職學生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又是一種重要的職業(yè)道德教育,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道德人格高低的標示。講究團隊合作精神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在未來的職業(yè)活動中,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努力做到相互尊重,以誠相待;相互配合,顧全大局;相互學習,謙虛謹慎;相互幫助,加強協(xié)作。
三、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徑
1.改進道德教育課程,發(fā)揮“兩課”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每個高職學生的必修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應改革課程體系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進一步發(fā)揮好課堂主渠道的作用。一是要改革課程體系。高職院校應把高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職業(yè)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其職業(yè)性。在課程內容和教材建設上,既體現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共性,又體現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二是改進思政課課堂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單一說教方式,引入豐富的形式和方法,如多媒體課件教學法、道德難題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社會活動法,聘請社會成功人士、本校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現身說法開設專題講座等,把許多教學內容融合在豐富的形式和活動中,讓學生加深對道德的認知,受到相應的道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調整教學比例,增加實踐課時等等2.強化高職學生思想道德養(yǎng)成教育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對高職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教育中,必須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一是充分利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和訓練。通過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擔任一定崗位,在工作上獨擋一面,適應真實的職業(yè)環(huán)境,在工作實踐中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習慣。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增強高職學生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三是通過各種知識性、技能性競賽,提高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四是組織學生開展暑期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結合本專業(yè)知識,帶著某一專題,深入社會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到特定的地點進行參觀考察、專業(yè)實習、民間文化調查等,豐富理論知識,增長社會見識。3.建立知行統(tǒng)一的學生道德評價機制。一是改進德育課程考核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分為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體系。課堂教學的考核應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在考核方法上可采用開卷與閉卷結合、期末考試與平時考試結合、口試與筆試結合、主觀卷與客觀卷結合等多種形式。實踐教學可采用多種形式,讀書研討、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二是制定科學的道德評價標準。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對于學生的道德狀況的科學評價,既要重視其長期的內在素質的表現,也應重視其外在行為的量化積累,做到在量化的基礎上做出定性化的結論,并盡量讓定性化指標帶有定量的測定,最終給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結論。三是完善道德評價途徑。高職學院應拓寬德育評價的途徑,將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社區(qū)相應部門給予評議,將會增強道德評價的客觀公正性,防止片面性。
四、優(yōu)化高職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環(huán)境
人文素質教育是科學文化教育的基礎,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人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少靈魂的教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僅用專業(yè)知識教育大學生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1]。而道德素質是人文素質的基礎部分。培養(yǎng)出具備優(yōu)良的品德、堅強的意志、高度的事業(yè)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是高校人文道德素質教育的目標。而人文道德素質只有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養(yǎng)成,任何急功近利的說教式的教育都是難以奏效的。因此學校要調動各方面力量,包括教師、管理者和服務者,營造出整體優(yōu)化的育人大環(huán)境,近朱者赤,學生長期置身于具有良好校風學風、高雅的文化品味、濃郁的人文氣息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才能成為具有較高人文道德素質的人才。高校專業(yè)課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道德素質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重知識輕素質是目前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多數專業(yè)課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道德素質教育不夠重視,甚至認為這個問題與專業(yè)課教學無關。然而,大學教育中,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占據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如果把這部分教學處理成單純的專業(yè)知識教學,不與人文道德素質教育融合起來,我們就會失去賦予學生人文道德素質教育的很多機會和時間,人文道德素質教育就難以深入而持久。另一方面,專業(yè)課教師是高校教學人員的主體,如果不對他們的教學過程滲透人文道德素質教育予以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中滲透人文道德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旨在論述專業(yè)課教師在教學中滲透人文道德素質教育的問題。
二、生命科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迫切需要重視人文道德素質教育
1.生命科學領域輝煌的成就及其對人類的貢獻。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類在生命科學及其應用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1978年,英國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引發(fā)了世人的普遍關注;1985年,人類實現了對DNA堿基配對測序的自動化,標志著人類生命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成熟;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世,使得克隆人開始變得可能;1998年,科學家成功分離出了人體胚胎干細胞,使人類生命科學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1999-2001年,科學家們成功地從成年人體內分離出干細胞,并找到了培養(yǎng)方法,使得人體臟器的再生不再是夢;2001年,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發(fā)表,表明生命科學技術開始向解讀人類生命天書的方向挺進;2004年,人類基因組序列圖正式完成并公布,其精確度高于99%,進一步宣示了人類生命科學技術的輝煌[2]。生命科學在解決食品、疾病和健康等問題上已經并將繼續(xù)發(fā)揮重大的作用。隨著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嚴重,生命科學研究及其技術進展為未來人類解決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等方面還將做出重要的貢獻。生命科學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正如美國一位科學家所說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科學領域在為人類謀福利和在基本知識的積累上有像目前生命科學那樣的廣闊前景[3]。在某種意義上,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或者專業(yè)人才正在扮演著上帝的角色:他們不僅通過器官移植改變了某些器質性疾病無法治愈的窘境,還通過轉基因技術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原本沒有的物種。
2.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可能帶給人類困惑和災難。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生命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是如此。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越發(fā)展,它的正負作用也都越來越大[4]。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了健康、富庶和便利,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困惑、問題甚至災難,生命科學技術正在對人類倫理和法理學帶來新的挑戰(zhàn)。例如,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對生命科學的研究和生物產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揭開生命之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在不久的將來,醫(yī)學很有可能依照每個人的基因特點對因下藥。但人類基因組研究也對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帶來了沖擊,基因技術濫用很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威脅,通過基因技術制造怪物將破壞人類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克隆動物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威脅,一些動物的天性將會被人為的改變。基因技術一旦被濫用,人類的倫理和法律就會變得蒼白無力甚至不復存在。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命科技犯罪已經受到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生命科技犯罪是指利用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所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或者可能產生嚴重危害生命社會關系等重大后果的一系列行為及與其他生命科學技術的利用有關的各種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的總稱,例如制造基因武器或生物病毒等。生命科技犯罪作為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濫用,嚴重背離了生命科技發(fā)展本應造福于人類社會的基本宗旨。以器官移植技術的發(fā)展為例,器官移植技術的發(fā)展使某些疾病的醫(yī)治成為可能,帶給了類健康和長壽,但同時引發(fā)的人體器官買賣等問題又使人類面臨很多困境。
3.加強生命科學領域專業(yè)人才的人文道德素質教育意義重大。生命科學研究的動力來自于多方面的價值目標,包括學術價值目標、經濟價值目標、道德價值目標、美學價值目標等。道德價值目標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價值目標之一。歷史告訴我們,科學工作者只有明確其科研道德價值,以造福人民為己任,以維護和增進人類的和諧發(fā)展為導向,其工作才能真正造福于人類。因此,專業(yè)人才的科學良心事關重大,因為他們所具有的特殊的知識背景使其在知識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因此他們更需要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將促使其對研究成果的應用所帶來或者可能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后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一旦意識到專業(yè)研究成果會對人類及其生存環(huán)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就應當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如上文所述,生命科學的確已經帶給人類很多的隱患和威脅,而掌握生命科學技術的專業(yè)人本身的科學和人文素質會對此產生重大的影響。目前我國綜合性大學多數都有生命科學專業(yè),生命科學領域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yǎng)生命科學專業(yè)人才過程中注重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科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增強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生命科學研究高度發(fā)展的時代就顯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在生命科學專業(yè)課教學中滲透人文道德素質教育
生命學科雖然被歸屬于理科范疇,似乎不具備人文色彩,但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終極目的,從這點出發(fā),生命科學是具有人文色彩的,隨著人類對生命科學現象、原理的深入研究,人文色彩在這一領域必將越來越得到彰顯。下面筆者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生命科學專業(yè)課教學中滲透人文道德素質教育。
1.提高專業(yè)教師的人文道德素質,運用教師人格的力量感染學生。所謂人格是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總和。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具有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是終生的。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依據,任何章程和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他們設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沒有教師給學生以個人的直接影響,深入到學生品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師在教學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是不是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不是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業(yè),教師能不能為科學獻身,有沒有對科學的極大的熱情、獨到的見解與創(chuàng)新的思想,敢不敢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向陳舊的學說挑戰(zhàn),其實大學生看得很清楚。教師的學識、為人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作為大學專業(yè)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素質。
2.充分發(fā)揮科學家的典型事跡和科學史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道德觀。生命科學史不僅包含著科學家的天才智慧,更為感人的是科學家們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堅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高尚的社會責任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著名科學家對青年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課程內容中穿插一些科學發(fā)現的歷史,向學生揭示自然奧秘是如何被揭開的過程,會極大地鼓勵學生從事科學的熱情,幫助他們樹立高尚的科學道德,鍛煉正確的思維方法。愛因斯坦在紀念居里夫人時說過: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偉大的科學家對青年的無限魅力是我們進行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教育的寶貴教材。在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史上,涌現出的許多著名科學家,他們不僅創(chuàng)造了造福于人類的科學成就,而且他們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質、求實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青霉素的發(fā)現者弗萊明,孟德爾、摩爾根在經典遺傳學上的貢獻,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袁隆平兩系雜交水稻法這些典型史實和典型人物,處處體現出對人的價值的重視、對社會和諧發(fā)展的追求。由此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們的科學探索精神,以科學家在創(chuàng)造偉大業(yè)績中所表現的人格力量為榜樣,確立為人類而奮斗、為真理而獻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
3.結合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生命科學的研究,在涉及到人類健康發(fā)展的科學實驗中,還應考慮它的技術手段和成果是否給人類帶來危害,它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研究。制定和完善準則規(guī)范是重要的,而科研工作者和專業(yè)人才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重要的制約機制。科研工作者必須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界限,人類有能力駕馭和引導技術向需要的方向發(fā)展,然而人類現在掌握的知識,已經賦予人類幾乎擺布自然的本領,因此必須謹慎小心地衡量各種技術抉擇是否合乎需要,這種強大的力量必須用于高尚的目的[5]。教師要在專業(yè)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能簡單的說教,而是要結合實際的社會問題,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生命科學造假、相關的學術腐敗問題,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嚴重影響專業(yè)人才的社會聲譽的大問題。在2006年12月,《科學》雜志的編輯們評出了年度科學欺詐事件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和其研究小組偽造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這一事件動搖了科學大廈的誠實根基。在講授干細胞研究進展時,可以穿插這一事件,教育學生在治學中要有高尚的學術品格,這樣的學術不端行為就是直接損害學術品格,瓦解學術研究,導致學術泡沫化和無謂地消耗人力物力的可怕病毒。
關鍵詞:文化知識;防微杜漸;自我修正
一、加強小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在學習中促進觀念更新
作為小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愛學、善學,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他們的視野,從而在時展的征程中劈荊斬棘鑄就輝煌。
二、踐行“生本”觀念,著眼于學生實際
對小學生施以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本。小學生是富有朝氣和靈氣的天使,他們對事物懷有好奇、新鮮的心理,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過去,在心中樹立實現“中國夢”的遠大理想,繼承先輩遺志,發(fā)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貼近學生發(fā)展實際,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三、防微杜漸,小事育人
“螻蟻之穴,潰堤千里”警示我們,不注重小節(jié),就會遭遇滅頂之災,因為細節(jié)往往決定成敗。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時,切不可忽略“細節(jié)”的作用,應從細小處著手。如,在校園內吃零食的壞習慣,看似事小,實則關系思想道德建設的全局。對此,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措施,可以有效牽制小學生隨便花錢的行為,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壓力也相對減輕,在某種程度上又避免了疾病的發(fā)生或傳播。此外,我們還要教育學生珍惜光陰、遵規(guī)守紀、重視安全、學習進取,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把芝麻小事作為自身思想道德提升的切入點。
四、堅持底線意識,教會學生反思自省,自我修正
【關鍵詞】體育教學 意志品質 道德素質 培養(yǎng)
人的意志品質和道德品質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人的意志品質有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人為培養(yǎng)與鍛煉而形成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不光要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的傳授,還要利用體育自身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育。只有具備了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優(yōu)良的品質,才能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而引起的,包括一個人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體育運動形式的多樣化,采用多種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鍛煉有個正確的認識,即通過上體育課不僅能增強體質、學到多方面的知識及多種多樣的運動技巧,還能培養(yǎng)一個人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毅力,以及果斷性、勇敢性、自制性、自覺性等優(yōu)良品質。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各項運動的特點去發(fā)展學生的意志和性格,真正達到通過體育運動來培養(yǎng)人的意志品質和道德品質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優(yōu)良意志品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制性的培養(yǎng)
自制是意志行動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并有意識地約束自己言行的能力。如在足球或籃球比賽中,教師可故意錯判、漏判等,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達到自制的能力。
二、頑強毅力的培養(yǎng)
頑強毅力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保證,是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的一種精神。教學中學生在已經疲勞或情緒低落時,教師再布置一定的內容讓其完成,或在氣候、場地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進行練習等,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毅力。
三、果敢性的培養(yǎng)
果敢是在行動時當機立斷、毫不遲疑,即使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也毫不猶豫地去執(zhí)行的一種行為。教學中可通過增加器械高度,如撐竿跳高、跨欄、鞍馬、跳水等,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果敢性。
四、主動自覺性的培養(yǎng)
主動性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時有意識地接受它,并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來完成困難任務的一種表現。而自覺性是指一個人在行動時有意識有目的地去完成自己所從事的行為,并能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社會所產生的意義。高度的自覺主動性是一個人意志品質的最高表現形式,具備了這一品質,就能朝著自己的奮斗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些課后作業(yè),使其對課堂所學內容及時鞏固復習,對動作難度自行揣摩,以此達到自覺主動鍛煉的目的。
五、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
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使他們共同努力以達到戰(zhàn)勝對手的目的。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集體主義精神,而只顧個人利益,在關鍵時刻就不會顧全大局,從而影響集體榮譽。同時,如果持有狹隘的個人主義,缺少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在個人的學習、 工作及事業(yè)上也就難取得進步。尤其在現代社會中,小至個人成就,大至民族強盛,都與集體主義精神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在體育教學中不應忽視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
六、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分為強弱兩隊進行對抗賽,或在各種教學正規(guī)比賽中,誘導學生排除場內外不利因素的干擾,以此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并且使學生在接受成功與失敗考驗的同時,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
七、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滲透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體育教材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內容。各種體育教材和體育教學活動都有其一定的特點。教師應了解并結合自己所用教材的特點進行教學,在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把道德品質教育有機地融合在體育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體育與健康知識教材,可根據教材特點認真挖掘,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動教材。教師要抓住各種適宜時機,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如:我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我國體育的發(fā)展史,民族傳統(tǒng)體育和我國的體育現在在國際上的地位等等。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意志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一切隨意運動的完成都必須有一定的意志參與。體育教學不僅要增強學生體質,還要培養(yǎng)學生潛在的能力和品質。只有優(yōu)良的品質與強健的體魄相結合,學生才能在現代科技社會中不斷進取,從而成為祖國優(yōu)秀的建設者,由此也就達到了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想道德;素質;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怎樣使語文教學在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呢?筆者認為應根據思想道德教育對青少年的要求,結合語文這門學科人文性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
一、形象感化法
愛因斯坦說得好:“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薄熬永锓蛉说钠返铝α亢蜔岢?,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光明的未來?!边@是1935年,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對其高尚人格的衷心贊揚,這些話很深刻地說明了形象感化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語文課文上有許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善誘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長,迂腐窮酸的孔乙己,見風使舵的奧楚蔑洛夫――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從正反兩方面以榜樣的力量推動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人物的時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這個形象,讓學生更覺人物的真實可感,易于從文章人物本身的魅力中接受其思想品質,并在實際生活中潛移默化,成為具體行動的指針。
二、細節(jié)深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在學生心靈深處,無時無刻不存在著使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比绻覀兡茏哌M學生的心靈世界,開掘學生的這種心靈“愿望”,進行諸如細心品評深究課文中一些詞句語段等方法,往往能讓學生深入領會蘊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觀念。陸游“尚思為國戍輪臺”中一個“尚”字,勾畫出一個身處僻野、疾病交困卻苦思為國立功的愛國詩人形象?!段业氖迨逵诶铡分小斑@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句話,包含著多么迷惘憤懣的感情,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親情和金錢關系強有力剖析。
三、遷移綜合法
綜合,即把具有同類或相反類別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語言等歸結在一起,比較總結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從而讓學生從中得到啟迪和感悟;遷移,即可以是文本間的比較聯系,也可以把觸角伸向生活和社會,以文本的力量指導自己的言行,正如新課程標準所說“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規(guī)律”。我們可以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勵志的古詩文名句歸納在一起復習記憶,更易于激發(fā)學生憂國憂民、立志奮斗的壯志豪情??梢园芽滓壹号c范進、胡屠戶與奧楚蔑洛夫綜合對比,就會對封建社會,對十九世紀的沙俄,對我們當今社會應做怎樣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認識。教學《故鄉(xiāng)》,我們可以遷移我們現在火熱的農村生活和農民精神面貌,可使學生感受到新時代農民的幸福生活和新的追求。
四、情感熏陶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眲③脑凇段男牡颀垺分姓f“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教學中若能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把這些文質兼美的作品化為特定的情景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作者所處或所設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對其思想道德培養(yǎng)起到促使感悟或潛移默化作用。如學習《馬說》,通過反復誦讀“熏陶”,引領學生走進一千多年前的韓愈和唐朝世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現代社會人才觀的新認識,增強學生成為優(yōu)秀人才回報社會的堅定信念。
關鍵詞:跆拳道課;中學生;素質教育;促進作用
跆拳道運動是以腿為主的格斗項目,能有效地提高身體柔韌性,在訓練時,伴隨著“哈、呀、哇”等發(fā)聲,既能有效地減輕中學生繁重的學習壓力,還能強身健體,陶冶情操,身心得到雙重修煉,促進體格和人格的完善。這符合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一、中學跆拳道課的特點
跆拳道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但是發(fā)展很快,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中學生。跆拳道受歡迎程度如此之高,和跆拳道的特點有密切的關系,它同中國武術一樣都是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傳統(tǒng)精神。跆拳道課非常注意禮儀教育,教育學生禮貌待人,對提高中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是一門非常不錯的課程。
二、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相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每個學生的特長,要求學生德、智、體并重,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質;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三、跆拳道對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學校體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之一。對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美育素質、愛國主義精神和意志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1.跆拳道對中學生道德素質的促進作用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轉折點,中學生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學會做人。然而跆拳道繼承和發(fā)揚了講禮儀、講道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中學的跆拳道課上,重視禮儀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學習跆拳道的技術,跆拳道的禮儀教育更重要,每一次練習都要求“以禮始,以禮終”,讓學生充分體會“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撓”的跆拳道精神。跆拳道教育的實質是對每個練習跆拳道的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
2.跆拳道對中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跆拳道項目的特點和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充分體現出我國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并在跆拳道教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學開展跆拳道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科學訓練的方法,還要在技能形成過程中進行智能教育,培養(yǎng)求知欲望,豐富中學生的體育活動,了解民族體育文化知識,拓寬學生視野。
3.跆拳道對中學生身心素質的促進作用
(1)跆拳道對中學生體質的促進作用
跆拳道的技術動作是由拳的技術和腳的技術組成,能很好地促進中學生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跆拳道比賽變化多端,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多動腦,敢于嘗試,有效提高中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
(2)跆拳道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促進作用
通過跆拳道練習,不僅身體上得到鍛煉,獲得外在的體型美,提升內在美,而且通過發(fā)聲來提高大腦運動中樞的興奮性,提高注意力,增強自信心。
4.跆拳道對中學生美育素質的促進作用
跆拳道本身就有“腿的藝術”之稱,加之現代跆拳道項目的快速發(fā)展,加入了奧運會這個大家庭,通過幾屆奧運會洗禮,表明跆拳道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跆拳道運動融競技、健身、娛樂表演和個人晉級為一體。在中學跆拳道課的教學中學習技術動作時,教會學生欣賞、表現、創(chuàng)造跆拳道運動技術中的美,親身體驗跆拳道的動作美和表現美。
5.跆拳道對中學生意志品質的促進作用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習跆拳道真諦的保證。人的意志品質是多種多樣的,也是互相聯系的。而跆拳道的學習是對學習者意志品質的全面鍛煉和培養(yǎng)。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精神,貫穿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學習跆拳道可以培養(yǎng)人頑強、果斷、自信、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的整體目標。跆拳道是一種新型體育項目,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美育素質,以及自信心和表現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不僅能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還可強化愛國精神。這是其他教育項目不可以比擬和替代的。因此,如果把跆拳道運動作為中學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大力推廣,也為跆拳道運動在中學發(fā)展提供了絕好空間和最佳平臺,同時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岳維傳.中國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Abstract: Sports dancing is an emerging physical object, highly combining sports with art. In the situation of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sports dancing in the college education is paid more attention. Sports dancing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hen the training for all-around talents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dancing and its role in colleg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sports dancing in colleg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關鍵詞: 體育舞蹈;高校素質教育;作用與可行性
Key words: sports dancing; colleg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effect and feasibilit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4-0256-02
0引言
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所以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等學校教育不斷向素質教育轉變,對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探討也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體育舞蹈在對學生展開體育藝術教育的同時,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體育舞蹈是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對學生塑造身型和陶冶情操等方面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但體育舞蹈的概念和特點在高校中并不普及,進行這種普及,能夠使各高校認識到體育舞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體育舞蹈的概念和特點
體育舞蹈又稱“國際標準交誼舞”。是以男女為伴步行式雙人舞的一種體育項目,體育舞蹈的內容也十分多樣化,總體分為倆個項群和十個舞種,其中摩登舞項群含有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項群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標準交誼舞起源于古代土風舞,經歷對舞、圈舞、行列舞、集體舞等演變過程,成為流傳廣泛的社交舞蹈。現在體育舞蹈已經成為國際上一項藝術性高、技巧性強的比賽項目。
體育舞蹈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項目具有很多鮮明的特點:體育舞蹈具有國際性,舞蹈都具有民族性,越是具有民族性的舞蹈在國際的普及越廣泛,從藝術而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體育舞蹈作為一種肢體語言成為一項國際重要賽事,使其國際性愈加明顯;體育舞蹈具有競技性,體育舞蹈是一種體育運動,既是一種有氧運動也是一種無氧運動,在世界各大運動會上受到重視;競技性決定其具有規(guī)范性,體育舞蹈作為一種完整的舞蹈體系并以比賽的形式出現在國際上,對體育舞蹈的規(guī)范日益完善;體育舞蹈具有鍛煉性,體育舞蹈作為一種體育項目具有著所有體育項目共有的鍛煉性,在強健體魄上具有重要意義;體育舞蹈具有群眾性,體育舞蹈對硬件設施并沒有太多要求,決定了體育舞蹈是一種能夠在群眾中普及的體育項目;體育舞蹈具有社交性,體育舞蹈是交誼舞的一種,所以在社交方面會起到很大作用,已經成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
2體育舞蹈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高校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逐步實現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注重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體育舞蹈在這些方面能夠起到較為良好的效果,所以,體育舞蹈可以加入素質教育具體實施項目的行列,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獨特的作用。二者是歸屬與被歸屬的關系,也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體育舞蹈能夠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重要意義,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做出很大貢獻,推動高校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同時素質教育能夠使體育舞蹈得到普及,是體育舞蹈面對一個新的機遇。
3體育舞蹈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基于體育舞蹈的特點,我們可以發(fā)現體育舞蹈能在高校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意義體現在對其身體素質培養(yǎng)以及身心素質培養(yǎng)倆方面,可以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3.1 體育舞蹈隊學生塑造身體形態(tài)的意義在體育舞蹈的訓練中,對身體形態(tài)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些要求符合姿態(tài)美的美學原則,科學的進行體育舞蹈的訓練,可以有效的消耗人體中的脂肪,改善人體曲線,在一些基本動作如挺胸、抬頭、收腹、立腰、上半身緊繃等的訓練中,可以使學生更加挺拔,在鍛煉肌肉的同時使身體形態(tài)柔美剛健,同時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柔韌性、靈敏性和靈活性,達到塑造學生良好的體貌特征以及外在氣質的目的。
3.2 體育舞蹈在強健學生體魄的重要意義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的基礎,從這方面體育舞蹈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體育舞蹈是一種全身性、高負荷運動,能夠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許多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證明體育舞蹈是一項最好的室內運動,通過運動中大量氧氣的攝入,不僅能提高人體吸氧、運氧、儲備氧和消耗氧的能力,同時對人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并且在體育舞蹈的運動中,對頭、頸、腿、肩、腕、腰的活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人體關節(jié)的靈活性以及肢體的協(xié)調性,在鍛煉韌帶肌肉的同時,能夠提高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進而實現增強體魄的目的。
3.3 體育舞蹈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體育舞蹈不僅僅是體育的范疇,它是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產物,所以體育舞蹈較高的藝術性能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上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體育舞蹈是以肢體語言的吸引力使學生得到熏陶,同時以所有藝術共有的內在情感來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升華,在體育舞蹈訓練中,將藝術所包含的音樂美、姿態(tài)美、運動美等表達的淋漓盡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同時吸引學生參加到體育舞蹈中,實現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目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要求之一,體育舞蹈在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不容忽視。
3.4 體育舞蹈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斯佩理博士的理論;“左腦具有理智,以邏輯思維的方式活動,主要支配語言、文字、運算等,而右腦富有情感,以形象思維方式活動,主管形式、空間和非口頭活動”。體育舞蹈作為一種肢體語言藝術,有助與學生右腦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擴展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在體育舞蹈的訓練中,要求學生在了解國外風情和舞蹈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體會舞蹈的風格以及內涵,使學生在訓練和體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想象力和理解力。
3.5 體育舞蹈在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意義學生的身心健康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舞蹈在學生保持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體育舞蹈作為一種有氧運動,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緩解其抑郁情緒等不良情緒狀態(tài),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具有集中注意力的優(yōu)良習慣,并能減少心理疲勞,將精力房子啊學習與有意義的活動上。所以,體育舞蹈在塑造學生健康的身心方面能夠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3.6 體育舞蹈隊學生社交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社交能力是綜合素質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同時也是在社會生存的一項基本技能,而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社交能力不強的現狀,體育舞蹈隊有利于改善這種現狀。社交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從體育舞蹈的概念來講,體育舞蹈是是以男女為伴步行式雙人舞的一種體育項目,是無法一個人完成的,現代大學通過系部班級限制了大學生之間的廣泛交往,而體育舞蹈恰恰能夠消除這些制約因素,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下進行舞蹈知識與技術上的交流,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消除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心理制約,同時在體育舞蹈中要求舞者要衣著莊重,風度高雅,姿態(tài)挺拔,學生養(yǎng)成這種良好習慣后將在學校以及社會上受益匪淺。
3.7 體育舞蹈對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開展體育舞蹈教學,能夠在高校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與體育氣息,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道德素質得到提高等。通過舉行各種活動以及建立各種組織,對學生社交能力有很大幫助,對和諧校園的建設具有極大意義。所以,在高校這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上,體育舞蹈具有重要意義。
4體育舞蹈的可行性以及具體實施中的策略
基于體育舞蹈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決定了體育舞蹈在高校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同時,在體育舞蹈工作在高校中具體開展中的腰主義的問題與策略也不容忽視。
4.1 體育舞蹈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可行性體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可行性事體育舞蹈與高校素質教育以及體育舞蹈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決定的,并且體育舞蹈具有群眾性,在全民健身的如潮影響下很容易得到普及,同時體育舞蹈在高校中的普及也符合高校課程多樣化的要求以及傳統(tǒng)文化向高雅文化過渡的要求。體育舞蹈教學與訓練的開展對場地環(huán)境的要求不高,也決定了體育舞蹈在高校中具有可行性,總之體育舞蹈是一種能夠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并且對硬件設施要求不苛刻的體育項目,在高校中開展體育舞蹈教學與訓練,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與戰(zhàn)略意義。
4.2 體育舞蹈在開展中的問題與策略
4.2.1 對體育舞蹈知識系統(tǒng)的傳授在高校以前甚至現在的高校中,體育舞蹈并沒有得到普及,對其概念、特點和意義只具有模糊的概念,所以早體育教學在高校的具體實施中,要注重體育舞蹈知識的灌輸,要以基礎為本,不能急于求成。
4.2.2 對體育舞蹈教師提出較高要求在任何一個課程中,教師的素質都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而要提高體育舞蹈的教學質量,必須從對體育舞蹈教師的素質提出較高要求開始,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爭取達到在較少的課時內取得最佳的體育舞蹈教學效果的目的。
4.2.3 鼓勵學生自發(fā)創(chuàng)建體育舞蹈組織高校中的藝術體育課程普遍較少,要使體育舞蹈發(fā)揮積極作用,必須是學生自發(fā)的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活動,所以鼓勵學生穿件體育舞蹈組織,可以使學生在具有強烈興趣的同時促進體育舞蹈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黃寬柔,姜桂萍.舞蹈、體育舞蹈與健美操.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0,2.
[2]張瑞林.高等學校教材體育舞蹈,2005,(11).
[3]單亞萍.健美操教學與素質教育.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1).
[4]楊林.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模式探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06).
[5]韋廣忠,梁寶君.體育舞蹈教學特點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