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楊貴妃安祿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huán)肥燕瘦”這一成語的來源,也與楊貴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huán)身材是豐腴的,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身材是清瘦的,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美人的胖與瘦,被蘇軾老先生用來比喻書法作品風(fēng)格各有所長,據(jù)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言詩》言:“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瘦誰敢憎?!泵廊说呐质荼九c書法隔著十萬八千里,居然也被蘇老先生聯(lián)系到了一塊,真是夠別出心裁。此后,“環(huán)肥燕瘦”這一成語也就流傳開了,不過慢慢跟書法毫無瓜葛了,回歸到它最本真的含義,說的就是女人的身材。
另有白居易的《長恨歌》,雖說對楊貴妃肥與不肥沒多的描述,但一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可讓人從字里行間體會到楊貴妃的豐腴。
周的“簪花仕女”,被稱作是“唐朝女子的符號”,也讓唐朝女人的壯碩與豐美,如一朵恣意盛開的花,鮮活、飽滿地養(yǎng)了無數(shù)唐代人的眼睛。而且,唐朝不僅女人肥,男人也肥,楊貴妃的干兒子安祿山就是其中的一個,據(jù)《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祿山晚年益肥胖,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fēng)焉?!比偃铮尤惶逗琛愤€能疾如風(fēng),真不可思議。更讓人疑惑的是:唐人為何以肥為美?豐腴的楊貴妃緣何受寵?
唐朝是個富有的朝代,杜甫有詩記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家繁榮昌盛,人們豐衣足食,大多可放開肚皮暢快淋漓地吃香的喝辣的,具備了身強體胖的外在條件,也就保持了健康豐滿的體格。
“環(huán)肥”之美,興于盛唐,起自北方。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愿,李唐皇室的血統(tǒng)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tǒng),李唐王室由鮮卑游牧部落的關(guān)隴軍事集團(tuán)起家入主中原后,依然是保持著游牧生活的一些習(xí)性的,喜歡欣賞牡丹,熱愛肥臀大馬,崇尚壯碩之美。而鮮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碩的體魄,豐腴的楊貴妃受歡迎,得到寵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說,唐人自信,無憂患,當(dāng)時的唐代是高度開放的國家,與130多個國家交往著。唐代的長安城是一座雄偉壯觀的都城,它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都會,是東方文明的中心,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旅行家、學(xué)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譬如波斯就與唐朝交往很是密切,唐長安城里有著大量的波斯人居住。
在一處破廟,他正用了溫婉的語氣哄她:“玉環(huán),你就將就一些,明早我們就離開此地了”。她看見他皺起的眉頭,不語了。她知道他如今正為安祿山煩惱。
高力士送晚膳來了,他望見庶民進(jìn)貢的幾色瓜果,有些激動:“我大唐有如此子民,此是天不亡我大唐!”。
深夜里,墻角里不知名的蟲兒鳴聲驚醒了她,回頭看他睡的極熟,她的眼光定在他鬢角的幾縷白發(fā)上。想他畢竟老了,淚無聲滑落。燭影搖曳里,她的記憶連成一片了........
她有一個無憂的童年。十五歲隨家人到壽王府拜壽,不久被冊為壽王妃。壽王的母親是當(dāng)今明皇寵愛的武惠妃,總有人來巴結(jié)壽王,因此身為王妃她是要什么有什么,丈夫也是可親可愛---如果,不是騎馬闖行宮的話.....
那時,她并不知道當(dāng)今圣駕在華清池。壽王聽講經(jīng)去了,她便一人騎馬出來。她天生喜歡騎馬。它和壽王是眾皇子中公認(rèn)的一對神仙眷旅---她的公公,當(dāng)今明皇見了她,并未深究擅闖禁地,反賜給她一副黃金百兩的見面禮,并由禁地賜車返回。將壽王嚇個半死。后來,便常有宮里的賞賜給她,令她和壽王又驚又惑。不久,她被迫自請入宮為道,壽王只是說必須這么做,她哭了,她不舍親愛的丈夫和孩子----他們是有骨肉的,只是她因為產(chǎn)后按一個女道的傳授恢復(fù)體型,看不出她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入宮了,太真觀里清燈古佛的生活讓她的心無窮寂寞和煩躁,她美的野性,宮中傳聞壽王另立王妃的那夜,她獨對孤燈,思緒萬千.....
玄宗再幸華清池,帶她同行,她被允許在行宮內(nèi)穿宮裝,回到長安,玄宗不顧大臣反對,封她為貴妃------后來她才知道,這一切,包括自請為道都是在他策劃之中的.她開始恨,但是不久,她發(fā)現(xiàn)他不是她想像的那樣,他給她任何一切她想要的,甚至動用了御馬為她運送荔枝,讓她享受皇后的待遇,讓她稱呼他為"三郎"而不必自稱臣妾,為迎合她喜歡舞,他親自為她譜曲.漸漸的,她無意中開始迎合他,心里不知道這算不算他給她這種生活的一種回報.唯一使她不快的是他是一個皇帝,有太多軍國大事要他處理,不能常常陪她.后來,他為她取消了早朝.
安祿山來了,他命安祿山和楊家姊妹結(jié)為異姓兄妹,可是安祿山卻因他的一句戲言認(rèn)她為母,她還起興在宮里為安祿山舉行了三朝小兒的洗禮,只是沒有想到,安祿山會突然起兵反唐,他們才會倉皇出逃....
收回思緒,他還在沉睡,卻突然囈出:"玉環(huán),再給朕舞一回<霓裳羽衣舞>來".她有些不知所措的望著他,似乎一轉(zhuǎn)眼他就會離她而去.
次日清晨,他吩咐行軍,很久了卻沒有動靜,高力士奏報,軍士不行,讓他龍顏大怒,不料高力士更說出一番嚇人的話來"啟圣上,軍士稱安祿山造反系楊丞相權(quán)奸弄國所致,所以殺了他,還說貴妃擾亂圣聰,迷惑皇上,請皇上割愛一并正法,以謝天下".
她頭一暈,栽倒在他懷里,早預(yù)感到有這么一天.她突然急急下跪:"圣上,殺了我 ",他牽她起來"玉環(huán),不關(guān)你的事.朕身為一國之君,還保護(hù)不了一個自己心愛的女人嗎 ".
外面喊殺聲又起,:"殺,殺死楊國忠,絞死楊貴妃.....".喊聲一遍又一遍,他目瞪口呆,這時,廟門忽然大開,統(tǒng)軍將領(lǐng)跪拜請旨,乞他割愛.她悲哀的看著他,四目相對,空氣凝滯.不知過了多久,他揮退眾人,廟里只剩他和她,她淚如雨下....
良久,她平靜下來,終于明白,他愛她,可沒有了他的江山,他拿什么愛她 她突然無所謂的笑了笑,這一笑,她看見了她眼睛里的難過.她讓宮女找來紅舞衣,從容看他一眼,展開衣袖,霓裳漸起,她一陣恍惚,仿佛又回到那些無憂的日子.她想起壽王府拜壽時的忐忑,想起壽王目不轉(zhuǎn)睛的樣子,想起與壽王一起出游的情景,想起華清池的纏綿,想起長生殿的夜半私語,想起"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而這些,如今都是不過一個夢,一個繁華的夢.如今,她已經(jīng)從夢的云端跌落,她恐慌無助,他要舍棄她了.她忘情的舞著,衣袖愈亂,舞步越快,還不忘轉(zhuǎn)身之際對他笑笑,讓他記得她的笑,負(fù)她的三郎!終于,曲終了,人要散了,她靜靜立在那里,象極了一幅絕美的雕像.他奔過去:"玉環(huán),是朕負(fù)你,朕連凡夫俗子都不如,朕......"
她打斷他,拔出頭上花鈿,用力扯開,遞給他一股,"來世相見罷".這時門外喊殺聲又高了起來,她換上白衫,飄然下拜,統(tǒng)軍將領(lǐng)已帶人進(jìn)入廟里.她起身走了出去,衣衫飄飄,坦然走向刑臺,軍士們安靜的出奇,他們沒有想到,皇上舍棄的楊貴妃,世間只有一個.她緩緩的環(huán)視了一下人群,面無表情的把頭伸進(jìn)白凌.
有人想親口嘗嘗林青紅的手藝,那好辦,先拿出二百兩銀子,跟你見個面,要吃什么東西再掏錢去買原料,林青紅就會親自下廚當(dāng)面做給你吃。吃過林青紅做的菜的人出來都醉了,嘴里不停地說:“真是神仙的享受,真是神仙的享受,這輩子值了……”“聚仙樓”的名聲是越來越響。
這日,林青紅接了一樁生意。來者是一名穿著華服的中年人,這人個子不高,長得也算英俊,往那一站,不怒自威,渾身透著一股霸氣。林青紅再仔細(xì)看看,這人不像是中原人士。他的跟班有三四個人,個個太陽穴鼓著,一看就是練武的高手。他們來到了林青紅的單獨廚房,中年人往那一坐,其中一個隨從遞給林青紅一籃子洗干凈的土豆,說:“來個清炒土豆絲?!?/p>
林青紅順手接過土豆,從案上拿起了一把雪亮的菜刀,幾個隨從急忙上前,把中年人圍住。中年人手一揮,幾個人一欠身,退回到各自所站的位置。林青紅對著中年人嫣然一笑,拿著刀上下左右揮舞著,如舞蹈般,宛如頭發(fā)的土豆絲慢慢堆滿了案板,然后林青紅身子美妙地拋起土豆絲下鍋,一會兒,菜還沒沒有出鍋,誘人的香味已經(jīng)飄滿了廚房。
那個中年人和他的隨從看著舞姿美妙如蝴蝶般穿梭的林青紅,聞著誘人的香氣,在那兒呆了一般。直到林青紅把菜端上來,說了聲:“客官,請?!北娙瞬判盐蜻^來。中年人忙拿起筷子,挑起一根土豆絲入口,入口后的土豆絲隨即就化了,沒有了,但滿嘴余香。中年人一邊吃菜,一邊不住地稱贊。吃完菜后,他又留下一錠黃金,領(lǐng)著眾人離去。
第二天,那個中年人又來了,這次他的隨從丟給林青紅一大塊羊肉。那個中年人這次是一進(jìn)來,眼睛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林青紅。林青紅的一舉一動都攝入了他的眼中,使他陶醉。林青紅自從見他第一眼就感覺到這個人也有一種讓人抗拒不了的誘惑,昨天,他走后,她就覺得喜歡上了他。
林青紅使出了渾身的解數(shù),做完了羊肉,滿臉緋紅,端到那個人面前。那個人夾著一塊肉,送入嘴里,瞇著眼睛,陶醉一般,連喊:“仙肉,仙肉,我吃了一輩子羊肉,今天算是吃到了真正的羊肉。”說完后,又嘆了口氣,說道:“罷了,罷了,看來我是真的輸了?!笨纯戳智嗉t,手一揮,帶著隨從走了。林青紅悵然若失地把他們送到了門外,一直看著他們從自己的視線里消失。
幾個月來,林青紅一直也沒有等到那個中年人上門,等來的是叛軍離長安越來越近的消息。城內(nèi)的治安開始不好起來,衙門里的官差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開始上聚仙樓要吃要喝,更有甚者開始打林青紅的主意。這些人都沒有好下場,都被不知什么時候來的一群乞丐打得是抱頭鼠竄。這群乞丐倒也不找聚仙樓的麻煩。
這天上午,有人在街上大喊:“東城被叛軍攻破了。”隨即大街小巷充滿了逃難的人群。林青紅想隨著逃難的人群離開京城,但是飯莊被乞丐們包圍了,一個人也出不去。幸好,外面逃難的人一個也進(jìn)不來飯莊,林青紅膽戰(zhàn)心驚地待在屋里。
傍晚時分,外面的喊殺聲漸漸停止。為首的一個乞丐把林青紅帶上了一輛馬車。透過車窗,林青紅見很多房子著了火,空氣中彌漫著煙熏火燎的氣味,路邊到處是死尸,昔日繁華的長安今天變成了人間地獄。
車來到了皇宮的門前停了下來,為首的乞丐把林青紅帶到了一位穿著龍袍的人面前。林青紅一看,這個穿龍袍的人就是那個令他朝思暮想的穿華服的中年人。他一點也沒有變樣,穿著龍袍更增加了威嚴(yán)。
林青紅愣住了,不知說什么。他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說道:“你可想死我了,我是大燕皇帝安祿山。我今天終于可以握住你的手了。”安祿山向林青紅講了他為什么去她的聚仙樓吃菜的原因。
安祿山一直在北方駐防,沒有來過中原。因為有功,皇帝李隆基開恩允許他到京城來接受封賞。李隆基和楊貴妃設(shè)宴招待他,在席間,李隆基和楊貴妃嘲笑胡人是沒有開化的人,沒有美女美食。只有一年四季不洗澡、手抓羊肉的野人。中原的美女多,美食多,連做飯都是一門學(xué)問。這中原真乃是人間天堂。這不是分明在嘲笑他安祿山是個只懂打打殺殺,沒進(jìn)化的人嗎?
安祿山暗地里不服氣:自己除了行軍打仗,就喜歡鉆研廚藝了,可能是因為從小被餓怕的緣故。做菜對他來說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看別人的廚藝他覺得是糟蹋自己的眼睛。李隆基似乎看出了他的不服氣,就對他說:“你到新開的聚仙樓去看看就知道,什么是美女,什么是廚藝,什么是人間天堂了。”
安祿山自從去了聚仙樓后,看到了林青紅的美貌,吃到了她的葷素兩樣菜后,他明白什么是人間天堂。這也激起了他的雄心:我兵強馬壯的,為什么要替李隆基賣命,這一切我也可以享受?;厝ズ?,安祿山精心準(zhǔn)備,帶領(lǐng)軍隊就只搗長安。在攻破長安以前,派了他的貼身侍衛(wèi)化裝成乞丐來暗地里保護(hù)林青紅。
林青紅成了安祿山最寵愛的妃子,她整天和他在一起研究廚藝。切這種菜用什么樣的刀法最好,炒這種菜油得加熱到什么樣的程度,火候得怎樣掌握。林青紅做的菜安祿山是一定要吃的,只不過先有嘗菜官吃完后,安祿山才吃。
林青紅炒過的菜,安祿山一定要自己做一遍,炒菜的過程,他一定要學(xué)一遍,然后做個比較。半年下來,安祿山有美人、佳肴、美酒相伴,慢慢變成了一個大胖子,脾氣也漸漸變得暴躁起來,他身邊的侍衛(wèi)動不動就受到他的鞭笞,有時就連林青紅也會受到安祿山的毒打。這天,安祿山正在炒菜,他的在前線打仗的兒子安慶緒向他匯報戰(zhàn)況:前線打敗了。本來安祿山就不喜歡他,這次,又聽到戰(zhàn)敗的消息。
安祿山抄起鍋鏟就對安慶緒劈頭蓋臉地打過去,打得安慶緒滿頭是血,抱頭鼠竄。這天夜里,酒足飯飽,鼾聲震天的安祿山被安慶緒親手殺死在龍床之上。安慶緒做了大燕的皇帝。
安慶緒當(dāng)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囚禁了林青紅。安慶緒問她使用什么花招,使得一個英明善斷、愛戴部下的安祿山變成了一個脾氣暴躁,喪失心智的人。
林青紅笑笑說:“很簡單的事情,油煙,炒菜時的油煙呀。要想菜做得好吃,必須把油炸好,放好調(diào)料,有些調(diào)料本身沒有毒,可是在放進(jìn)熱油里一炸,起煙的瞬間,油煙就有了微毒,你的父親在我身邊看我的一舉一動,時間長了,日積月累,他怎能不中毒?他怎么能不喪失心智?”
“那你為什么沒有中毒?”林青紅笑道:“一個會下毒的人,她自己會中毒嗎?”安慶緒又問道:“那你為什么不把他立刻毒死?”“我就是要他喪失心智,使他眾叛親離,使你們不能同心協(xié)力攻擊唐軍?!?/p>
天寶十四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前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舉兵造反。杜甫途經(jīng)驪山時,唐玄宗、楊貴妃正在享樂,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詩人途中的見聞。華清宮裝飾得像仙界一般,而宮門外隨時有尸體陳路,咫尺之間,貧富差別竟如此之大,當(dāng)政者的荒實在讓人觸目驚心。這兩句使用的便是借代這種修辭方法。以“骨”代替尸體,是部分代替整體。作者在反映凍死的人這一當(dāng)前事物的時候,因為胸中早已積壓了萬分悲痛,理性和直接的表達(dá)已經(jīng)不能宣泄他的憤怒,以“骨”代人,使作者積壓已久的郁悶之情得以發(fā)泄。從表達(dá)效果看,以“骨”代替尸體,讓人不寒而栗,不禁想到當(dāng)時窮人的生活狀態(tài),并由此引發(fā)了讀者對百姓的同情和對當(dāng)權(quán)者的憤慨。
【基本概念】
借代就是利用事物間的相關(guān)性作示意體,本體不出現(xiàn),與本體相關(guān)的具體的或形象的事物作為代體的修辭格。
【基本分類】
借代的基本類型有以下幾種:
1.借特征或標(biāo)記代人或物。例如:“喂,胖子,先抽支牡丹,然后請你喝杜康?!薄芭肿印贝呈烊?“牡丹”代牡丹牌香煙,“杜康”代杜康酒。
2.用部分代整體。例如:“我離不開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秋”是四季之一,以“秋”代年。
3.用特稱代泛稱。例如:“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上萬個諸葛亮,每個鄉(xiāng)村,每個市鎮(zhèn),都有那里的諸葛亮?!薄爸T葛亮”是專有名詞,這里泛指聰明能干的人。
4.用泛稱代特稱。例如:“水生說:‘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瓡蠜Q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说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薄芭恕笔欠悍Q,這里特指水生妻。
5.借具體代抽象。例如:“人家肚里有墨水,說話、辦事比咱強?!薄澳蹦司唧w事物,此處指代“文化”這個抽象的概念。
6.借實數(shù)代虛數(shù)。例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薄叭摺敝负芎?“一日”指時間很短。
7.借處所代人或物。例如:“為啥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因為漢朝時,商賈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當(dāng)時到東京、西京買貨物,俗稱買東西?!薄皷|西”是處所“東京和西京”的并列簡稱,就借代了東京和西京的貨物,“買東西”沿用至今。
【注意事項】
辨別和運用借代時,要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區(qū)別。辨析借喻和借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借喻能換成明喻,而借代則不能換成明喻。例如:“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長在枝頭上,所以“花枝”代指“梅花”。這里若換成明喻的形式就是“還有那個像花枝一樣的梅花在俊俏地開放?!边@樣解釋明顯不通。
【跟蹤訓(xùn)練】
一、下列各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方法,請指出來。
1.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間沒有永恒的冬天。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3.幾個蒼蠅咬幾口,決不能羈留一匹英勇的奔馬。
4.一群紅領(lǐng)巾飛上主席臺,向英雄獻(xiàn)花。
二、讀下面一首元曲,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秋風(fēng)遠(yuǎn)寒皂雕旗,明月高臺金鳳杯。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蛾眉千古光輝,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zhàn)馬空肥。
A.“紅妝”“蛾眉”都是借喻,分別比喻王昭君和西施,突出了古代美女的特點。
B.“女妖嬈能有幾”是設(shè)問,后面以王昭君和西施作答,突出兩位女性的偉大。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dāng)?shù)靥倚踊ㄩ_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xì)耳碧環(huán),行時風(fēng)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dān)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shè)下連環(huán)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xiàn)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徒。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于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志》之中,出場的少數(shù)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梢赃@樣說,正是由于貂蟬的出現(xiàn),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huán)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fēng)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quán)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里,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zhàn)亂時代的結(jié)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jīng)風(fēng)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xù)延續(xù)。
第一節(jié),英雄
20多個青銅武士身著盔甲,手持盾牌,威武雄渾的群舞。跺腳,舉放盾牌,吼聲陣陣,英雄群舞體現(xiàn)東方魂魄。董卓出現(xiàn),踏在武士的身上,呂布出現(xiàn),手持銀色的方天畫戟。
第二節(jié):美女
貂嬋月中拜月,畫面詩化。呂布方天畫戟挑月,貂嬋現(xiàn)身,踏著武士盾牌構(gòu)成的臺階自月而降,手腕上懸一個金色馬鞭。面對貂嬋,呂布略顯羞澀,而董卓卻當(dāng)仁不讓,主動出擊,武士布滿全臺,形成“武士林”,三人在“武士林”中追逐出沒。
第三節(jié):陰謀
被武士方陣阻擋的呂布,孤獨地與難以逾越的方陣對峙、對抗。
貂嬋揮動著金色的馬鞭騎坐在趴伏在地上的董卓身上繞場轉(zhuǎn)圈,董卓對貂嬋的寵愛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貂嬋肆意呂布,呂布被激怒,決心殺董卓。貂嬋輕揮馬鞭指揮武士方陣東擋西殺,沖撞、擠壓呂布。被擠壓到臺邊的呂布用方天畫戟刺向武士雕像,雕像分裂,董卓和貂嬋跌落在地。董、貂二人消失……被武士方陣逼迫的呂布,退無可退,仰摔跌落……
第四節(jié),紅顏
美麗的貂嬋們突然充滿全臺,展開優(yōu)美的舞蹈,武士退下,眾貂嬋頌歌式的群舞,舞到定住,裙帶飄飄,而后,30多個貂嬋魚貫而行逐一奔月,蒸發(fā)消失。
羞花?楊玉環(huán):兵變的戰(zhàn)利品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dāng)時壽郾縣的宏農(nóng)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huán),被選進(jìn)宮來。楊玉環(huán)進(jìn)宮后,思念家鄉(xiāng)。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guān)在宮內(nèi),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ò炅⒓词湛s,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huán)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
楊玉環(huán)(719―756),唐代蒲州永樂人(山西永濟(jì)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huán)的姿色后,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61,貴妃年27)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zhí)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xiàn)珍玩者。嶺南經(jīng)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xiàn)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競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后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于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guān),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第一節(jié),盛世
此時的長安繁榮盛世,歡歌笑語,歌舞升平。遠(yuǎn)景是連綿到天際的金碧輝煌的宮殿和陛臺,一條紅地毯從宮殿一直鋪到前臺。各國來賓正冠、整衣,或肅立或躬身安靜地等候著,唐明皇踏著紅地毯,瀟灑出場。楊貴妃雍容華貴、儀態(tài)萬方。
第二節(jié),兵變
瞬間天搖地動,大廈傾倒,陛臺斷裂,宮殿土崩瓦解,人們仿佛從天堂跌落到地獄……全場黑色,只剩楊貴妃和唐明皇兩個金黃色的點,還在黑色的洪流中不斷掙扎、沉浮、時現(xiàn)時消。天幕上開始掉下白綾,白綾越掉越多,黑色的洪流徹底淹沒楊貴妃和唐明皇。最后,白綾傾瀉,全面遮掩了黑色,全場一片慘白……突然,所有人從中心向四周爆炸式散開,只留一束強烈的白光,臺中心是木乃伊一樣白綾纏身的“死去”的楊貴妃。
第三節(jié),長恨歌
雪花飄落,唐明皇們一個一個地從樂池方向走向后區(qū)的四季,消失,每出一個,衣服破舊和人物形象衰老十年。鵝毛大雪,瀑布撕開,露出遠(yuǎn)處的雪中覆蓋的長安街景。唐明皇突然轉(zhuǎn)身,撲向觀眾,開始雪中狂舞。楊貴妃生前的形象三三兩兩地出現(xiàn),一群楊貴妃出現(xiàn),在楊貴妃們的群舞中,唐明皇獨舞穿插其間,群舞至,舞臺中只留下孤零的、垂暮之年的唐明皇……
落雁?王昭君:安撫的慰問品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寧。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jié)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yuǎn)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昭君出塞”是漢匈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公元前33年,漢元帝在位期間,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后宮去傳話,“誰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dāng)公主看待。”后官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jìn)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guān)進(jìn)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 麗,有見識。自愿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遂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jié)h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nèi)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jìn)宮后,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愿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hù)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fēng),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yuǎn)離自己的家鄉(xiāng),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干不要去發(fā)動戰(zhàn)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后,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難能可貴的是,當(dāng)呼韓邪單于去世后,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fā),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久居塞外,身披大紅斗篷,一頭白發(fā),老年慈祥的王昭君,她已適應(yīng)了這種無任何恩怨、無任何爭斗的甜蜜生活。忽然,大漠的風(fēng)帶來陣漢族風(fēng)格的琵琶彈奏聲。王昭君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二八”妙齡的王昭君疊影在月中。老年的王昭君思鄉(xiāng)獨舞,用已經(jīng)習(xí)慣了的蒙古語言,抒發(fā)著積壓幾十年的思鄉(xiāng)之情……
沉魚?西施:戰(zhàn)爭的交換品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zhì)。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于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后就當(dāng)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么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眳峭跽展篡`說的,唱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后接受了范蠡獻(xiàn)的復(fù)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nèi)線。當(dāng)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后,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于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dá)到了復(fù)國報仇的目的,西施立下很大功勞。
第一節(jié):吳越春秋
地平線上出現(xiàn)吳國兵將,吳王夫差帶領(lǐng)著強大陣容的兵將向舞臺前推進(jìn)。樂池平臺升起,平臺上越王勾踐率眾官兵面向吳王跪伏在地。吳王高舉寶劍,表示得勝。
第二節(jié):浣紗西施
天生麗質(zhì),天然去雕琢的西施出現(xiàn),浣紗,旁若無人的獨舞。全場靜止,所有人被西施的美艷驚呆了。范蠡從失敗者陣容中沖出,連滾帶爬地追逐西施,西施不為所動,依舊獨舞。范蠡湊過去與之雙人舞,吳王夫差從勝利者陣容中沖出,追向西施。
第三節(jié):切換
火光照映下的樂池,勾踐忍辱負(fù)重的跪姿的舞蹈與圍繞著西施的歌舞升平切換。
第四節(jié):戰(zhàn)
勾踐成為主角,率眾奮戰(zhàn),眾志成城,收復(fù)故國。
商周時期,還有一種名叫“澤”的內(nèi)衣,《詩經(jīng)》中曾經(jīng)提到過,如《秦風(fēng)?無衣》“豈日無衣,與子同澤?!睋?jù)漢代鄭玄解釋,因為這種褻衣緊貼身體,可以吸收從體內(nèi)排出的汗?jié)?故以“澤”字命名。漢代則干脆將它稱之為“汗衣”,也有“汗衫”的。據(jù)說漢高祖劉邦是“汗衫”一名的發(fā)明者:楚漢交戰(zhàn)時,劉邦從戰(zhàn)場上回到營帳,一看自己的內(nèi)衣,已全部被汗水浸濕,于是戲稱其為“汗衫”。流傳開來,汗衫就成了內(nèi)衣的別稱。直到今天,人們?nèi)匀贿@么稱呼。
漢代內(nèi)衣的款式,有多種形制。比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漢劉熙《釋名?釋衣服》稱:“"帕腹,橫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由此可見,這時的內(nèi)衣有繁簡之別,簡單的只是橫裹在腹部的一塊布帕,因稱“帕腹”;稍微復(fù)雜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故名“抱腹”;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則成了“心衣”。我們從后人所繪的《北齊校書圖》中,仍可找到心衣的遺型。 帕腹、抱腹和心衣,盡管有著繁簡之別,但全都只有前片,沒有后片,穿著這種內(nèi)衣,后背部分是全部袒裸的。在漢代,還出現(xiàn)過一種內(nèi)衣,這種內(nèi)衣既有前片,又有后片;既可當(dāng)胸,又可當(dāng)背,因形得名,俗稱“兩當(dāng)”,也有寫成“兩襠”。兩襠來專用于內(nèi)衣,它是后世背心的最早形式。大約在魏晉時,也被穿出在外,尤以婦女所著為多。
《晉書?五行志》稱:“至元康末,婦人出兩襠,加乎交領(lǐng)之上,此內(nèi)出外也?!闭f的就是這種情況。 穿著兩襠的人物形象,在甘肅嘉峪關(guān)魏晉壁畫墓中有所反映,畫中所繪采桑女及護(hù)桑女形象,就身穿方形兩襠。不過這種兩襠形制都比較單薄,估計只適用于春夏時使用。在當(dāng)時婦女中,還有穿綿兩襠的。晉人小說《搜神記》中就有描寫:據(jù)說三國時在潁川(今河南長葛)一帶,經(jīng)常有人鬧鬼,一日夜晚,魏大臣鐘繇外出,恰巧遇上一個“女鬼”,其“形體如生人,著白練衫,丹繡兩襠”,鐘繇見之,奮臂揮刀斫砍,只見該婦一邊奔跑,一邊以絲綿揩血。第二天,鐘繇派人沿著血跡找到一具女尸,只見其服飾依舊,只是兩襠中的絲綿被抽掉了不少,那是因為用其揩血的緣故。故事內(nèi)容雖然荒誕,但反映了當(dāng)時婦女服飾的一些史實,由此我們知道,在當(dāng)時,婦女確實穿著兩襠,而且已將其穿著在外面,兩襠的表面采用刺繡,比較考究;更主要的是在兩襠的里面,還納有絲棉,這種兩襠,當(dāng)為后世“棉背心”的最早形式。值得慶幸的是,時過一千多年,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等地,還發(fā)掘出這種納有絲棉的“丹繡”兩襠實物,與文獻(xiàn)記載正好相符。 在南朝時,還出現(xiàn)過一種類似兩襠的內(nèi)衣,也制成方形,使用時遮覆在胸前,正看與兩襠無別,只是兩襠有前后兩片,一片當(dāng)胸,一片當(dāng)背,這種內(nèi)衣則有前片而無后片,因被戲稱為“假兩”,意思是假的兩襠?!赌鲜?齊本紀(jì)》中就有記載:“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兩'此又服襖(妖);假非正名也,儲兩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反閉”則是另一種內(nèi)衣,這種內(nèi)衣也有前后兩片,不過不像兩襠那樣前后分制,以帶襻相聯(lián);而是前后兩片縫綴,于后背開襟,穿著時在背后紐結(jié),“反閉”一名就由此而來?!夺屆?釋衣服》稱:“反閉”,儒之小者也,欲向著之,領(lǐng)含于項,反于背后閉其襟也。說的就是這種內(nèi)衣。最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南北朝時,婦女的內(nèi)衣還有一個雅號,則“襪”。在今人眼里,往往很難理解:襪是一種足衣,怎么會穿到身上去的呢?原來古人所穿在腳上的足衣,并不作“襪”。只是穿在女人身上的內(nèi)衣,才稱為“襪”。梁劉緩《敬酬劉長史詠名士悅傾城詩》中就有“襪小稱腰身”的比喻。隋煬帝的《喜春游歌》中也有“錦袖淮南舞,寶襪楚宮腰”的詩句,詠的都是婦女的內(nèi)衣。 唐代婦女有一種名叫“訶子”的內(nèi)衣,其作用不在護(hù)腹,而在掩胸――即遮蔽在乳部。
據(jù)《唐宋遺史》及《綠窗新語》等書記述,這種內(nèi)衣為楊貴妃所創(chuàng)。楊貴妃與安祿山私通,兩人頗為狂悖,無意之間安祿山的指甲誤傷了貴妃的胸乳,貴妃擔(dān)心被皇帝發(fā)覺,于是制訶子以遮之,后宮嬪妃覺得新奇,遂群起效之,成為一時風(fēng)俗。 宋代以后的內(nèi)衣也稱“抹胸”。這種抹胸實物在考古發(fā)掘中常有發(fā)現(xiàn)。如福建福州的一座女墓中所出土的一件,制為雙層,表里均以素絹,內(nèi)絮少量絲綿,長5.5厘米,寬約40厘米;在抹胸的上端及腰間,各綴有帛帶,以便系扎。從長度看,這種可遮肚,整個胸腹部分全被掩住,因為不施于背,僅覆于胸,故名“抹胸”。《金瓶梅詞話》第62回,寫李瓶兒患了重疾,“面容不改”,體尚微溫,脫然而逝,身上只著一件紅綾抹胸兒,《紅樓夢》寫尤三組妝束:“身上穿著大紅小襖,半掩半開的,故意露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說的都是這種內(nèi)衣。
明代婦女的內(nèi)衣,也有做成背心式的,江蘇泰州明工部右侍郎之妻張氏墓中,就出土有這樣的內(nèi)衣,這件內(nèi)衣肩有款式比較奇特:后背部分制為整片,前胸部分則被分開、兩肩有襠,襠上施以細(xì)帶,腰間部分也各綴三條襻帶,如果將這些襻帶全部系上,就可形成明顯的收腰;另外在腋下部分,還綴有一帶,系結(jié)之后正好將乳部裹緊,由此可知,明代婦女已有束胸之俗。明代小說在描寫婦女的貼身內(nèi)衣時,常常提及一種“主腰”,如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回:“許氏洗了浴,點了盤香……下面穿了新做的銀紅綿褲,兩腰白繡綾裙,著肉穿了一件月白綾主腰?!薄端疂G傳》27回:“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敝傅幕蚓褪沁@種內(nèi)衣。
清代男子也穿抹胸,這時的抹胸也稱“兜肚”,或作“肚兜”,一般作成菱形,上端部分裁為平形,形成五角,上面兩角及左右兩角綴以帶子,使用時上面兩帶系結(jié)于頸,左右兩帶系結(jié)于背,最下面的一角不用帶子,正好遮擋住肚臍小腹。 婦女所用的兜肚,一般多用粉紅、大紅等鮮艷的彩色布帛制作,一些心靈手巧的年輕婦女,還常常在兜肚上繡以花紋,所繡紋樣大多和愛情題材有關(guān),如鴛鴦戲蓮、和合如意等?!都t樓夢》中就有這方面描寫,如36回:“原來是個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鼻锒畷r所用兜肚,中間往往蓄有絮棉,以利保暖。
有些老年人還在兜肚中裝入一些藥物,以治腹疾。如清人曹庭棟《養(yǎng)生隨筆》所記:“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辦兜肚,將蘄艾槌軟鋪勻,蒙以絲綿,細(xì)針密行,勿令散亂成塊,夜臥必需,居常也不可輕脫;又有以姜桂及麝香諸藥裝入,可治腹作冷痛?!?到了民國初年,婦女的內(nèi)衣又流行起一種馬甲,這種馬甲與穿在外面的坎肩不同,一般都作得非常短小,俗稱“小馬甲”。在小馬甲的前片,綴有一批密紐,使用時將胸乳緊緊扣住。
二十三歲的李白,乘舟由昌隆經(jīng)雄奇絕妙的三峽出川,走的是水路。
三十歲的李白由南陽隱居至玉真公主別院所在處終南山,走的是山路。
三十三歲的李白沿黃河?xùn)|下,帶著不得志的怏怏之情,先后慢游江夏、洛陽、太原,走的仍然是水路。
三十七歲的李白,舉家東遷,走的,是艱險的蜀道。
隱沒于雜蒿蔓草之間的蜀道,便是絆住詩人腳步的無盡路途么?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人在世間艱難地摸行。世人紛繁的路交織錯落,處處都是歧路,處處都有高墻。而在所謂的路上的詩人,懷著滿腔的報負(fù),要在這沒路的路上闖出一條真正的路來,而為他在黑夜里照亮前程的便是他的詩。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p>
“照王白骨縈爛草,誰人要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dá)生,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灑,何須身后千載名?!?/p>
一句句行路難,一杯杯消愁酒,一行行體忘詩,一場場滕達(dá)夢。路,何時有個盡頭?
“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偉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yuǎn)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不惑之年,天子降詔:宣,李白入宮,供奉翰林。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糜糜的宮廷之樂中,華麗的步輦后走出雍容華貴的唐皇,他望見跪在一旁的李白,趕忙驚呼道:“這是詩仙人啊!快,快撤去步輦!”
唐皇的后苑,牡丹盛開的季節(jié)。唐皇和李白一同走在園子里賞花。不遠(yuǎn)處的亭內(nèi)坐著人比花嬌的楊貴妃。唐皇看著嬌艷的牡丹,對李白說:“愛卿,這花怎么樣?”李白答:“花是好花,”唐皇又問:“那么,愛卿你說,這天下還有比這花更美麗的東西嗎?”李白答:“若有,便是天下?!?/p>
唐皇說:“哦?我還以為你要說我的愛妃呢!”“陛下,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題名《寒食》,唐代一個叫韓翃的學(xué)子所作,拿做行卷投給翰林院大學(xué)士李白,因李白的歸隱,一直塵封在翰林院的樟木箱里,歷經(jīng)了安史之亂和唐朝四代天子的變遷,兀自在幽暗的孤寂中等待、盼望,最終受到天子李括青睞,得以重見天日,并流傳千古。它的沉浮,影響了一個人的命運,并衍生了一段離合悲歡的愛情故事。
1
公元754年,(天寶13年。)秀才、舉人、進(jìn)士三考三中的韓翃,赴京選試,路途染疾。到得長安,誤了吏部大考。不得已另辟捷徑,即興《寒食》一首投卷李白,期望惺惺相惜,早日提攜。
借住好友李晉家里的韓翃,終日焦慮期盼。而皇室宗親李晉,出生豪門,雖和韓翝同榜進(jìn)士,前程卻不須自慮。每日里約一幫同榜踏山訪寺、探采名花、杏園宴會。也學(xué)那先科名士互贈文帖、雁塔題名、詩酒相賀。孟郊詩中,“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闭洿饲榇司啊?/p>
李晉有一青樓至交,乃京城第一大美人,姓柳,名慧娘。坊間有諺:宮中楊玉環(huán),章臺柳慧娘。柳慧娘寄住章臺街的摘星樓,貌美若仙,琴、棋、詩、舞樣樣精通,長安城里紅極一時,慕名而求者絡(luò)繹不絕。以至章臺街為之路窄,摘星樓常年爆滿。
一日,韓翃郁悶中陪李晉游玩章臺街,拜訪柳氏。乍一相見,韓翃恍如置身夢境。這慧娘,果真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一舞一蹈,宮中盛行霓裳羽衣舞;一顰一笑,恰似嫦娥憂慕人間情。韓翃微醉,霧里看花,隱覺慧娘心事滿腹。強裝的笑顏里,藏匿絲絲惆悵;逢場作戲中,掩不住淡淡哀傷。韓翃驚羨之余不禁疑惑,悄麗佳人流落倡閣,生計所迫還是性情放蕩?哀傷背后又有著怎樣的隱藏?愛慕、驚詫、憐憫、好奇,韓翃從此放不下慧娘。
回到住所,韓翃愁緒百丈,隱約的灼痛伴著渴想,令他徹夜難眠,不得已起身披衣燃燭,賦詩一首:
桃花臉薄難藏淚,
柳葉眉長易覺愁。
密跡未成當(dāng)面笑,
幾回抬眼又低頭。
詩成天明,兀自嘆氣團(tuán)掉。李晉拾起,心中了然,差一小童送至摘星樓?;勰镒宰蝈忮隧n翃,萌生愛意。晨起見詩,幾分驚喜幾分交集。時常自嘆心高命薄,縱不是大家閨秀,小門小戶也不曾自怨自哀。兒時紅鞋綠襖,倚父母膝下,惹百般疼愛。年及14,花藏葉底正待綻放,不想瘧疾橫行,父母雙亡。飛來橫禍,苦從悲來,從此寄人籬下。為報再生恩,償還養(yǎng)育債,舍身暫寄青樓,賣笑為生。盡管自幼熟讀經(jīng)書,也曾在天子和楊貴妃的梨園識音習(xí)舞,光陰似箭好夢如昨。而今流落風(fēng)月場上,眾生眾相,你來我往,強裝笑臉逢場作戲,人間冷暖過眼云煙。唯有韓翃,咋一相見念念不忘,落入眼里烙進(jìn)腦海。從他的驚詫讀到的是善良、真摯,詩句里領(lǐng)悟的是純情和質(zhì)樸。那初次相見時的一驚、一疑、一愁、一笑,似曾夢中所見,料可終身依托。
至此才子佳人相見恨晚,如膠似漆。日里交杯換盞,夜里答詩賦詞。自在如人間仙境。李晉知曉,百般感動,于情于義,理當(dāng)避讓。并竭盡所能促成佳緣。
不久,宮中傳出消息,李白被賜金歸山,朝野轟動。李白42歲由玉真公主和賀知章引薦入朝,深得玄宗賞識。供奉翰林,草擬文告,陪侍君側(cè)。因心高氣傲、形骸放浪,遭人嫉妒。一句“山”不可靠得罪重臣安祿山,與翰林學(xué)士張?zhí)共缓陀挚|遭誹謗。自知朝中難以立身,作《翰林讀書言懷呈集顯諸學(xué)士》一文,顯歸山之意。玄宗覽畢,知不可留,降旨準(zhǔn)許。自此傳閱翰林院學(xué)士之手的《寒食》一詩,遭遇冷落,沉入箱底。
前途暗淡,韓翃心灰意冷。無以為繼坐吃山空,舉債度日。贖慧娘于火海成了奢望。焦慮、煩惱之時忽接家書,仔細(xì)讀來一行六字:父親病危,速回。
韓翃出身河南南陽,不是名門,卻是望族。韓父五十得子,取子君平,乃貴為人君,平步青云之意。傾其所有,三年私塾,十年官學(xué)。期望他有朝一日學(xué)成之后,縱不能報效朝廷,卻也可光宗耀祖。父恩似海,焉能不報。讀罷家書,韓翃淚水漣漣,當(dāng)即別了慧娘,收拾回府。
慧娘知書達(dá)禮,焉有不解之理。卸妝素裹,親送韓翃。出東門、至灞橋,且行且泣,淚灑一路。雖知離別短暫,終是無法堅強。一個憂傷一個悵惘,雙雙牽手不忍舍棄。天色漸暮,韓翃折柳贈別,慧娘含淚別君。灞橋橋頭韓翃立誓:來年再回長安,過了吏部選試,立迎慧娘出闈,共度此生。
2
天寶15年冬,臣相李林甫死,安祿山與楊國忠為爭相位,矛盾日趨尖銳。楊國忠倚仗國舅之勢強力勝出。自此禍起蕭墻,漁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在天津薊縣起兵發(fā)難,打著“親君側(cè)、誅奸佞”的口號,浩浩蕩蕩直奔京城。一路陷河南、攻臨潼,長安危在旦夕。惶惶中,玄宗攜楊貴妃出城西奔蜀地。
韓翃這邊:南陽遭鐵蹄踐踏。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搶虐,抓丁征糧。韓翃避藏在自家凋零蕭瑟的果園里,惦掛長安,心系慧娘。遙捧慧娘離別時的淚水,一面祈禱她在這場突如其來災(zāi)難里能夠倚靠長安堅實的城墻安然無恙,一如既往。一面憧憬著風(fēng)雨過后必定艷陽高照,待到那時重返長安,再續(xù)舊情,踐諾誓言!
慧娘這邊:長安陷落,大火燒了摘星樓?;鹪阱氤?,心系千里。焦灼得慧娘睜不開眼的火焰,以一種飄忽的獰笑,撕裂著慧娘?;勰镌谒盒牧逊蔚摹皢陠辍甭曋歇氉阅Z:韓翃!你若在這場浩劫中得以生存,我必活著;你若在這場浩劫中不幸身亡,我愿隨這火焰化為灰燼。你必活著,為了灞橋上的約定;我必活著,為了我們的將來!
兩顆相互牽掛的心,一雙意志堅強的人,為了一份執(zhí)著的摯愛,縱然重重困難,堅定而頑強的在逆境中堅守。
爾后,各路唐軍紛紛躍起抗擊反賊,形勢急轉(zhuǎn)。韓翃自恃一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報國無門,投身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帳下任幕僚。而慧娘,在逃離了那場大火之后,無依無靠又以姿容絕世,懼亂軍所辱,也只有剪發(fā)毀形,寄居驪山,師從老母寺心靜法師悟禪修道。
3
一晃8載。代宗寶應(yīng)元年,安祿山在長安被其子弒殺,叛軍分崩離析。韓翃在侯希逸帳中已升任從事兼檢校金部員外郎,隨軍收復(fù)長安。親歷了亂軍燒殺搶奸無惡不作的暴行,心懷忐忑放不下的就是慧娘。幾番打聽,耳聞慧娘上了驪山,削發(fā)為尼,不免竊喜。當(dāng)即備下金銀,賦詞一首,派人上山迎接。
懷揣愛人和夢想,慧娘在驪山老母寺雖悟禪修道,終不能心如止水,時時受塵心所惑,天天盼望著和韓翃相聚的那一刻。
秋晨微露,老母寺宏厚的鐘聲驚飛一林的宿鳥,也撞醒慧娘支離的舊夢。素衣素裳,件件疊起裝入竹籃,下山浣洗。一泓清水明鏡透徹,倒映著慧娘清秀而又憔悴的臉龐。搓一把衣裳,波光閃閃漣漪蕩漾,那臉一改舊日模樣,扭曲歪斜、影散形碎。搗一搗衣杵,棒聲嘚嘚,不落的回響敲碎的是慧娘的心。覓得知音恰逢亂世,8年光陰一指塵埃。回首往事,長安郊外灞橋橋頭含淚送君,韓翃依依不舍,折柳贈別,歷歷在目恍若昨日。所贈離別原本指日可待,不想禍從天降,山河破碎,心雖相連身卻相隔。不知何日天下太平,再赴韓翃懷抱,永修一世之好?;勰锵胍粫?,哭一會,傷一會,笑一會。洗凈衣裳,洗不凈心中的惆悵。
回到老母寺,慧娘小憩,一肚子的委屈與渴想傾泄?jié)M床滿帳。淚水猶掛腮邊,恍惚間又見心靜法師微微笑著佇立帳旁?;勰锲鸫玻忠娨徊钊俗笫峙踅?,右手呈一封書信。從差人的笑意里,慧娘猜想夢已成真?接過金銀放置一邊,小心翼翼展了書信,確信金是韓翝贈,信是韓翃作。大悲大喜的那一刻,千言萬語不知從何道來。竊喜戰(zhàn)亂耗去了青春,卻沒有耗去不變的情愛。慧娘嗚咽展讀,卻是一首擲地有聲的詩詞。詩詞里,韓翃無盡的憐愛、問候及深切的及擔(dān)憂盡顯其中: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慧娘心碎,當(dāng)即借了筆墨,以表心跡。瞬間,蘊藏在心中的惆悵與疑慮如暴雨傾瀉:
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很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咫尺天涯,一如既往他們相互記掛。山河破碎人漸老,彼此守望心不變。擦干眼淚,慧娘立即收拾行裝,告別心靜法師,懸著的心一下子飛下驪山,飛到長安,飛到朝思暮想的韓翃懷抱。
4
長安收復(fù),戰(zhàn)事還卻沒結(jié)束,潰散的叛軍余孽還在負(fù)隅頑抗,韓翃受命隨軍重返前線。山高路險、軍中艱辛、戰(zhàn)爭無常,韓翃不敢以慧娘自隨,留于長安,僻一清靜住所,妥善安置。
恨離別,無奈而今又離別!慧娘將雖一副自若的神態(tài),抑制不住的淚水卻溢滿胸懷。演兵場上,難舍難分;邊關(guān)道旁,互道珍重。送走親人,慧娘含淚佇立;驀然回首,韓翃悲襲心坎。無奈何,舍小家顧大局。叛軍不平,哪來安寧?
此別原以為數(shù)月為期,不想余孽難剿一晃千日。平定亂軍殘余,韓翃歸心似箭。隨部凱旋歸來,長安還是舊時長安,卻面目全非,到處千瘡百孔。踏破鐵鞋,再也尋不到深愛著的慧娘。懷著難以言傳的沮喪,韓翃茶飯不思,日漸贏瘦。
慧娘,慧娘!你是否人間蒸發(fā)?
一日,韓翃漫步章臺街頭,正追思著慧娘音容笑貌,忽見一胡人強擁慧娘穿街而過。四目相對,雖見慧娘鎖不住的惆悵隱含憂傷,但卻為何心儀他人?韓翃慘淡的內(nèi)心百般不解。多方打聽,原來叛軍降將沙吒利耳聞慧娘天姿國色,長安無二,匪性不改,將慧娘擄做小妾。
聞此,韓翃愈發(fā)哀哀。他一普通文官,在軍中抄抄寫寫,僅是一種暗淡而沒有前景的謀生職業(yè),況長期征戰(zhàn)在外,怎敢與軍權(quán)在握的軍閥作對?終日垂頭喪氣,以淚洗面。自嘆命運多蹇,滿懷心事。
韓翃隨軍征戰(zhàn)多年,與校尉許俊交往深厚。許俊乃武將,作戰(zhàn)勇猛,為人豪爽。兩人小酌,叮當(dāng)?shù)谋曋袏A雜韓翃夢破的話語。許俊耳聞,怒發(fā)沖冠。當(dāng)即孤身佩劍闖入沙吒利府中,手刃家丁數(shù)人,直奔后院,尋見慧娘說明來意?;勰锛润@且喜,急忙隨了許俊奔出沙府。許俊為朋友出了一口惡氣,大為快慰,雇車自駕,大搖大擺穿過長安城,邀來韓翃,為他們破鏡重圓設(shè)宴道賀。自此韓翃與慧娘這對有情人歷經(jīng)安史之亂的兩次離別,沖破重重險阻,又得相聚。酒未及半,韓翃見慧娘淚水涔涔,香魂未定,吟詩一首以示慰撫:
霧為襟袖玉為冠,
半似羞人半忍寒。
別應(yīng)會難長自嘆,
轉(zhuǎn)身應(yīng)把淚珠彈。
吟罷,韓翃、慧娘抱頭痛哭。幾經(jīng)波折這次相聚,離他們初次相識竟有13年之久!
許俊自知行事莽撞,難逃其責(zé),負(fù)荊請罪。不想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豪不責(zé)怪,哈哈一笑:有骨氣!和我年輕時一樣。此番話,不僅解脫許俊,也成就了韓翃和慧娘一對棒打不散的苦鴛鴦。
沙吒利那邊,自恃位高權(quán)重,不依不饒,鬧到宮中,上奏天子代宗皇帝。天子問明原委,顧及侯希逸和沙吒利兩個功臣的面子,下旨:柳氏歸韓翃,沙吒利賜絹二千匹。自此事態(tài)平息,韓翃與慧娘再無憂慮。
侯希逸奉命再次鎮(zhèn)守邊關(guān),韓翃一來恐怕慧娘再有三長兩短,二來仕途飄渺、前景無望,自此別官,與慧娘閑居長安。這期間著有大量的詩詞歌賦,今存的《韓君平文集》僅收錄其半,部分失落。代宗大歷年間,與盧綸、吉中孚、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偉、夏侯審、李端并稱大歷十才子。
5
公元780年,德宗李括即位,改國號建中。此時韓翃與慧娘在長安度過了相濡以沫的12年。賣文度日,入不敷出,漸漸的難以支撐。宣武侯李勉鎮(zhèn)守夷門,見韓翃窮困潦倒,捉襟見肘,啟用為幕僚。此時韓翃年近50,已是暮年。仕途不存幻想,出山以緩燃眉之急。
時過境遷,“大歷十才子”的光環(huán)褪盡。時間造成的文化代溝和韓翃詩中的悲戚、及對人生陰暗面的訴說,致使處在和平時代的年輕人看不起他的詩,而他的孤傲又使他和同僚們也格格不入。人世的滄桑,仕途的艱難,韓翃從此一蹶不振。除了日常事務(wù),身在軍中的韓翃多半時間稱病在家。
李勉府有中個韋巡官,此人職位不高,也是一個名士。平時對韓翃很是敬重,特別喜歡他的詩。韓翃一晃多日未曾入帳議事,朝廷大事一概不知。一天半夜里,韋巡官叩門甚急,韓翃正在嗔怪,卻得到一個從天而降的好消息:德宗皇帝李括親點韓翃為駕部郎中。
原來,翰林院清點文庫,德宗看了塵封已久的《寒食》一詩,頗感驚奇。覺得身邊起草文告、旨意之人都不如此人。對中書省兩次提名駕部郎中的人選皆不準(zhǔn),指名韓翃。不巧當(dāng)時還有一個韓翃,任江淮刺使。上朝那天,兩個韓翃并立朝中,德宗發(fā)話:駕部郎中一職賜予作《寒食》一詩的韓翃。
這時已是唐建中初年,離《寒食》一詩誕生已有26年。
馬嵬驛坐落于陜西省興平市,是唐代朝廷用來傳送文書和軍事情報等來往官員用來飲食、住宿、換馬的場所,是古絲綢之路、唐朝古墓舊道、秦國到蜀國通道上的重要驛站。公元756年,安祿山反叛,唐玄宗在萬般無奈之下,賜死楊貴妃。從此,貴妃長眠于馬嵬坡下。
馬嵬驛區(qū)域性人文特征及民俗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1.區(qū)域性人文特征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是以漢族居民為主,生活中的主食是以面食為主,大米、大豆等為輔。主要農(nóng)作物有:冬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古代的民居的屋頂主要以泥土,干草,青瓦等為原材料,屋內(nèi)有用以防寒保溫的土炕,也有人在窯洞棲身?,F(xiàn)在民居是以磚墻、瓦房和樓房為主。過去,馬拉車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而現(xiàn)在是以公交車、私家車為主。
2.區(qū)域性民俗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產(chǎn)生的根源有:歷史典故、傳統(tǒng)道教、神話傳說、風(fēng)土人情、民俗習(xí)慣,但馬嵬驛兵變在這其中傳播最為廣泛。風(fēng)土人情、民俗習(xí)慣包含有關(guān)中農(nóng)民畫、剪紙、窗花;表現(xiàn)農(nóng)忙勞動產(chǎn)生的民俗藝術(shù)形式有版畫、泥塑;表現(xiàn)風(fēng)俗習(xí)慣的表現(xiàn)形式有陜西十大怪泥塑、剪紙、版畫。
馬嵬驛民俗圖案與現(xiàn)代審美觀念
1.馬嵬驛民俗圖案
馬嵬驛民俗圖案在馬嵬驛風(fēng)土人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有著他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及文化魅力,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民俗圖案反映著該地域不同時代人們流傳下來的思想觀念、風(fēng)俗習(xí)慣和審美趣味性,它是馬嵬驛風(fēng)土人情的象征,是民俗文化的積淀,是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的精華。它也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現(xiàn)代藝術(shù)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現(xiàn)代審美觀念
大眾在創(chuàng)建視覺元素、識別視覺語言、接收視覺信息的過程中受到了現(xiàn)代審美觀念的影響。清晰準(zhǔn)確的現(xiàn)代視覺識別語言是現(xiàn)代媒介傳播的保證。馬嵬驛民俗文化藝術(shù)有其獨特的設(shè)計元素,視覺傳達(dá)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傳播途徑。而它為推動現(xiàn)代視覺藝術(shù)鑒賞的多方面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現(xiàn)代化的、民俗化的視覺藝術(shù)傳播資源。
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如何適應(yīng)現(xiàn)代審美觀念
1.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的特殊性
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以特有的姿態(tài)成為了關(guān)中文化的一個符號,由關(guān)中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特點形成了既包含歷史文化古韻的古典文化符號,然而又異于其他地區(qū)民俗藝術(shù),它結(jié)合了三秦人民的粗獷、豪放與質(zhì)樸的特點,將古典藝術(shù)與創(chuàng)新造型進(jìn)行了有機(jī)結(jié)合。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高度體現(xiàn)了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蘊。馬嵬驛風(fēng)俗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通過締造文化符號來表現(xiàn)其創(chuàng)新觀點,通過這些符號用以體現(xiàn)關(guān)中風(fēng)俗的文化內(nèi)涵,具有獨特的關(guān)中歷史文化內(nèi)涵。
2.民俗藝術(shù)在傳承中需融入現(xiàn)代審美觀念
現(xiàn)代審美觀念是在傳承的基礎(chǔ)上,與新時代人的生活習(xí)慣、氣候變化、文化傳播、經(jīng)濟(jì)發(fā)展等因素相互撞擊演變而來的一種新的觀念。發(fā)展中的當(dāng)代藝術(shù),必須有獨特的文化特性,它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guān)。這是現(xiàn)代審美所必備的條件。具有傳承性的、獨特的文化特色演化而來的審美理論,才會具有傳播的力度和比較深遠(yuǎn)的社會影響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無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都具有歷史文化的延續(xù)性,現(xiàn)代設(shè)計應(yīng)借助民俗藝術(shù)的特殊性和延續(xù)性,尊重歷史、緊跟時代,才能具有促進(jìn)民俗藝術(shù)發(fā)展的動力。馬嵬驛民俗藝術(shù)可以通過對民俗文化的概括提煉而獲取的符號元素進(jìn)行設(shè)計并進(jìn)行廣泛的傳播,以產(chǎn)品與其包裝承載歷史的文化,將產(chǎn)品包裝與民俗藝術(shù)設(shè)計符號緊密結(jié)合,演化為民俗化、現(xiàn)代化的形態(tài),成為民俗文化個性推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馬嵬驛民俗文化的傳承、整合的過程中顯示了極強的傳遞信息功能。馬嵬驛民俗文化既有縱向的傳播功能,又有橫向擴(kuò)展的功能,與現(xiàn)代文化碰撞,不斷的傳承、發(fā)展、演變。馬嵬驛民俗文化產(chǎn)品及商品的包裝作為馬嵬驛文化傳播的一種外部力量,雖然并沒有自覺地站在文化和精神高度去認(rèn)識這種傳播作用及其所帶來的文化意義,但是卻客觀上促進(jìn)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深層次的進(jìn)入人們生活,改變其精神文化風(fēng)貌,甚至有影響整個社會文化建構(gòu)的作用。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