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冬至的民間諺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
6、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
7、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后悔沒有火爐。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
9、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風百日陰
11、陰過冬至晴過年
12、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內(nèi),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鐵。
14、冬至頭,天氣暖;冬至中,天氣冷;冬至尾,冷得遲。
15、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
相關文章:
2.冬至的諺語大全及九九歌
3.二十四節(jié)氣之冬至的諺語大全
4.關于冬至的諺語(二十四節(jié)氣)
5.2015年關于大雪節(jié)氣的趣味諺語
7.冬至節(jié)氣關于農(nóng)業(yè)的諺語
8.關于冬至未來天氣預示的諺語
冬至是哪天?
我們的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冬至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后,白天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左邊這個奇怪的東西,是我國古人用來計時的天文儀器——日晷(guǐ)。
中國人的歷法中,有“二十四節(jié)氣”的說法,比如雨水、夏至、白露……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重要的節(jié)氣之一,古代歷法曾經(jīng)把冬至作為“歲首”,有“冬至大于年”的說法。
和其他節(jié)氣一樣,每年的“冬至”日期是不固定的,在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
冬至的習俗
中國人的節(jié)日,大多都離不開“吃”這個字。民間有句諺語:“冬至不吃餃子,就要凍掉耳朵!”
中國北方地區(qū)在冬至這天有吃餃子、餛飩的習慣。關于吃餃子這個風俗,還有一個好玩的傳說呢。
女媧用黃泥做人,做了一個又一個。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泥人的耳朵總被凍掉,這可怎么辦呢?女媧想了個辦法:在黃泥人的耳朵上穿個小孔,用一條線穿過,一頭打個結扎住,另一頭塞進黃泥人的嘴里,讓黃泥人咬住,這才保住了耳朵。
從此,每到冬至,人們就會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咬住帶線(餡)的耳朵(餃子),耳朵就不會被凍掉啦!
冬至這天,南方地區(qū)很少吃餃子,而是吃湯圓、米團、紅豆米飯等。
在江南一帶,傳統(tǒng)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niàng)酒,這是一種米酒,加了桂花釀造,香氣撲鼻,只在冬至當天出售。
杭州人在冬至都愛吃年糕,早上吃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吃肉絲炒年糕,晚餐則是吃鮮美的湯年糕。俗話說:“冬至吃年糕,年年都長高?!?/p>
神奇的冬至
為什么說冬至是個神奇的日子呢?在古代民間,人們會用冬至來做天氣預報,非常準喲。
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边@是依據(jù)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冷空氣到來的早晚。
還有俗語說:“冬至黑,過年疏(shū);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么過年一定是晴天;如果冬至天氣晴朗,過年時反而會下雨。
你是不是不太相信?那么,請你記錄下今年冬至的天氣情況,過年時看看這個預報準不準吧!
古人的冬至活動
冬至是古代的一個風俗節(jié)日,有些風俗,沿襲至今。
漢朝時期,冬至要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鋪停業(yè),親朋好友們相互拜訪、贈送美食,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連皇不上朝,在寢宮里睡大頭覺!
到了唐宋時期,冬至是祭(jì)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請安。那時候的冬至和現(xiàn)在的春節(jié)一樣,過節(jié)也放七天假呢。
古代的母親們常給孩子吟誦這樣的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雁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p>
這首歌謠的意思是,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為一單元,連數(shù)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這便是流傳于我國各地的“九九歌”,你會背嗎?
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xù)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冬至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冬至心得體會1冬至,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锻饺徊荨分袑懙剑骸拔以谑郎弦蚜藷o牽掛,只對于時序節(jié)氣的推移還不能忘懷?!痹诠糯耖g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現(xiàn)在不少地方在冬至這天也有祭祖、做團子、包餃子、打年糕等習俗。
在我們農(nóng)村,臨近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打一些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就如乾隆所寫,“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著幸福、五谷豐登、年年高、節(jié)節(jié)高的意思,所以每逢此時,奶奶都會拿幾十斤糯米去舅公的村上請人打年糕。今年,出于好奇,我也跟著奶奶一起去了打年糕的現(xiàn)場。
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感覺像過年一樣,有扛著米袋排隊等的;有看他們打年糕的大人和小孩,等打好了可以嘗幾塊;也有幾個打年糕的壯丁,時而吆喝,時而說笑……一片歡聲笑語。一個巨大的石臼,一根粗大的木杵,是純手工打年糕的必備工具,聽大人說,這樣打出來的年糕才最好吃。
只見他們忙而不亂,密切配合著。先把蒸熟的糯米粉倒進石臼里,一位年輕力壯的叔叔就馬上舉起大木杵用力砸向糯米粉,另一位大伯趁他提杵的時候把粉團翻個身,他倆就這樣,一個翻,一個砸,配合得好不默契。他們穿得不多,卻大汗淋漓,看來,打年糕真不是件容易事啊!當他們把糯米粉打得軟軟的,打成一團的時候,一聲吆喝,兩人一齊把它抬到桌子上,兩個人拉住粉團的兩端,這粉團越拉越長,等拉到了一定的長度,他們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線,你可別小看這根線,他能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又一塊,為了怕黏住,會有專人馬上整理年糕,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吃個年糕頭,討個好彩頭”,我乘機拿了一塊,看著雪白柔軟的年糕,咬一口,更是軟糯鮮香,讓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聞到那一絲絲年糕的溫吞糯香時,我才恍然感覺到冬至已到,年味便更近了。年糕,冬至的味道,更是過年的味道。
冬至心得體會2今天是冬至,媽媽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面,又是調(diào)肉餡兒,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作文800字。媽媽昨天就說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墒菫槭裁匆燥溩幽?我起床后趁媽媽不注意,
悄悄來到書房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后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啊。傳說是這樣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
集醫(y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yī)者奉為經(jīng)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其返鄉(xiāng)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
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我故意問媽媽“媽媽,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媽媽搖搖頭?!案嬖V你吧,是為了紀念治病救人的‘醫(yī)圣’張仲景。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說。媽媽也有不知道的時候,我暗自高興地想。從網(wǎng)上我還學會了一首關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了嗎?
冬至心得體會3還在兒時就知道冬至這天必吃餃子,當時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只記得媽媽的那句話: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那個年月餃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況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來可以有餃子吃了,這是我家的傳統(tǒng)習慣一直沿續(xù)到現(xiàn)在。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和進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不斷的被國民所認同和傳承。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民間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辭官回家鄉(xiāng)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xiāng)親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yī)棚;支起的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y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來求藥的每個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人們學著“妖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醫(yī)圣張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xiàn)今人們講究進補養(yǎng)生保健,在嚴冬季節(jié)里進補是多數(shù)人的選擇。從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講,冬令進補也是在冬至前后;三九天開始。民間早就有“冬補三九”的說法。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為,在冬至前后進補為最佳。
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shù)九寒天”,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冬至心得體會4暑去寒來,現(xiàn)在到了寒冷的冬天,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來啦。冬至是冬天最冷的一天也是白天最短的一天,說到冬至,令我最難忘的還是冬至的習俗——吃餃子,嘿嘿,我這個小吃貨當然不會放過這次的餃子大餐啦,下面讓我給你們說說從我家做餃子到吃餃子的過程吧!
冬至的前一天,媽媽就開始籌備“貨物”了。天還沒亮,我就跟著媽媽向菜市場出發(fā)。
買菜??粗敲炊嘈迈r的蔬菜我也不知道買什么啦,還是讓媽媽來買吧。前幾年我家吃的都是白菜蘿卜肉餡的,現(xiàn)在爸爸想換換口味,吃蓮菜肉餡的,媽媽帶著我走到賣蓮菜的攤子前,經(jīng)過一番精挑細選,選出了7、8個“最美蓮菜”。如果讓我選,我肯定是亂拿一番啦。然后,又去了賣肉的市場,買了幾斤土豬肉就回家啦。
調(diào)餡,包餃子。到了當天的晚上,媽媽給了我第二個任務,包餃子,媽媽把餡調(diào)好后,爸爸開始搟皮,我坐著包餃子,姑姑走來告訴我為什么要吃餃子,因為過了冬至天氣就會逐漸變冷,餃子是熱的東西,可以御寒,不讓耳朵凍爛,相傳以前有一位名醫(yī),去當?shù)乜床?,那里的每個人耳朵都被凍爛了,所以那位名醫(yī)說冬至要吃餃子,餃子可以御寒。當我包第一個的時候,可真是漏洞百出,包這頭,那頭漏了,把那頭補好了,上面又漏了,一個餃子用了三層皮才包好了啊,媽媽過來教我怎樣包餃子,不一會我就學會了,雖然包的形狀不是太好,但還是包了許多。爸爸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不由得笑了起來,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
嘗餃子。媽媽把我包的餃子下到了鍋里,之后就是慢慢的等待啦,10幾分鐘后,餃子熟啦,當吃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后,那叫一個香啊,這也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用汗水付出和勞動得來的東西,那叫一個字——香。雖然包的不好看,卻讓我知道了一個大道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別提心里啥滋味了,真快樂啊。餃子雖小,但意義是不同的。
這就是令我難忘的冬至——吃餃子,希望同學們以后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去付出,去收獲,那這樣的付出就是有意義的,收獲到的時候也會感到非常高興。
冬至心得體會5今天多云,陽光很吝嗇,東北風冷冷的吹過最短的日子,最后的那些綠草地安靜的像睡熟了的嬰兒,太多單純的欲望占據(jù)了夢中的空間,冬至情結作文700字。
一些餃子的香氣縈繞在空氣里,溫暖了散散淡淡的夕陽,一片梅花的花瓣頂著嚴寒鮮艷的盛開,記憶中的墨色紋絲不亂。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柔韌的宣紙浸透了幾千年的文化,厚厚的詩書里氤氳著散不盡的藥香。
幾樹綠葉還在寒風中搖曳,深切的期盼里紛飛著潔白的雪花。尚未凍結實的土地里留存著第一場雪的痕跡,一只依然艷紅的石榴戀戀不舍赤條條的枝頭。
葭草的萌生是需要經(jīng)過雨雪的浸潤的,咸澀的情感里旺盛著茂密的嫩芽,只待一聲婉轉(zhuǎn)的鶯啼,便會無可阻擋的破土而出了。
流水只在薄薄的冰層下面才看得見了,那些魚兒的心情卻無從知道。有水就會有岸,就是一葉小的不能再小的扁舟,也有踏實的停泊地了。
讓思想飛翔并穿越寒冷應該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蘆花的飄逸很美,隨遇而安的心境升華為蒹霞蒼蒼的感嘆時,不知道怎樣的文筆才能夠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優(yōu)秀作文700字《冬至情結作文700字》。
想念著南飛的雁和一支尋尋覓覓的朱筆,想念著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想念著貼餅子的香氣和一捧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燒。
對面的紅瓦上偶爾響起喜鵲的叫聲,深沉的嘴角牽起一抹淺淺的微笑。麻雀們很懶的躲在暖和的巢窠里,不再成群結隊的低飛,陽光溫暖的時候,才會下地覓食。
所有的落葉堆積出重生的希望,覆蓋著綠色的黃色的以及分不出顏色的植物,間或有三兩片蝴蝶的翅膀,一些飽滿的種子。
冬天的筆觸雖然冷落了季節(jié)的`熱望,而蕭瑟是掩不住往日的歡笑的,總有一些甜蜜的回憶掛滿水分充足的枝干,和一朵堅強的月季花為鄰。
除夕夜了,除夕夜是大家一起團圓的日子,大家都開始準備大吃大喝了,除夕夜吃餃子是中國北方有的一種習俗,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除夕夜吃餃子寓意什么2022,歡迎閱讀!
除夕夜吃餃子寓意什么除夕夜為大年三十的23時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時,正好交子時,交與餃諧音。大家期望把過去一年所發(fā)生的不如意的煩惱事,像吃餃子一樣吃掉,祈求來年全家吉祥。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春節(jié)吃餃子象征新年招財進寶的愿望。
除夕夜吃什么餡餃子吉利除夕夜當然要推薦這個餡,那就是韭菜餡,韭菜諧音“久財”,寓意長長久久,永遠發(fā)財,所以說除夕夜吃韭菜餡餃子,寓意:長長久久,財源滾滾來。韭菜餡餃子可以分為素三鮮餃子和肉三鮮餃子。餃子餡里包紅棗,餃子好吃更有吉祥祈福的寓意,除夕夜包餃子,中國人的傳統(tǒng)會將錢幣、桂圓、紅棗、糖塊、花生等象征喜氣吉利的物件包到餃子餡里。熱氣騰騰的餃子煮好上桌后,全家所有人圍坐桌旁,一起開始吃餃子。吃到錢幣的人,寓意著財源廣進;吃到桂圓的人,寓意著吉祥團圓;吃到紅棗的人,寓意著紅紅火火或早生貴子;吃到糖塊的人,寓意著日子甜甜美美;吃到花生的人,寓意著健康長壽。除夕夜包好的餃子在下鍋之前的擺放也是很有講究的。中國北方傳統(tǒng)習俗,包好的餃子不能亂放,一定要擺放在圓形的竹簾子上,擺放時要在最中間位置放九只元寶形餃子,然后圍繞著中心一圈一圈地向外層逐步整齊擺放,民間俗稱“圈福”。還有說法為簾子無論大小,每個簾子只能擺放99個餃子的習俗,這就叫“久久福不盡”。香菇餡餃子,香菇的形狀就似向上的箭頭,寓意有蒸蒸日上,強勢向上的意思,同時也有鼓財之意。酸菜餡餃子,酸菜諧音為算財,表示錢多的要計算很長時間,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魚肉餡餃子,為富余之意,有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的寓意。牛肉餡餃子,寓意為牛氣沖天,豪運滿滿,氣勢磅礴。
一般在什么節(jié)日吃餃子1、除夕為吃餃子: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
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有餡,人們可以在里面放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寓意團圓吉祥、平安美滿,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吃餃子取之為“更歲交子”的寓意,“子”即為“午夜子時”,“交”和“餃”為諧音,古時候在天干地支的計時體系中,“子時”就是一天的開始,而農(nóng)歷大年三十這晚的“子時”,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更是新舊歲的更替。所以在除夕夜吃餃子的時間必須在“子時”,也就是午夜23點到凌晨1點這一時段,寓意為:吉祥如意、合家團圓、辭舊迎新、萬事順意。
2、正月初五吃餃子:除了年夜飯要吃餃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餃子。
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nèi)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
3、立秋吃餃子: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shù)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4、立冬吃餃子:立冬節(jié)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nóng)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5、冬至吃餃子:在我國的北方,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冬至這天吃水餃的習慣,和“冬至吃水餃醫(yī)治凍耳朵”的傳說。
相傳我國古代的一位名叫張仲景的名醫(yī)在奇寒的嚴冬用水餃(古時稱餛飩)醫(yī)治凍傷的故事。那年冬至(數(shù)九)這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張仲景看到許多人因饑寒交迫,手、足、耳朵被凍傷,他就把這些人邀至家中,親自動手包制水餃,餡料選用高熱量的辣椒和羊肉,煮熟后連餃子帶湯盛到碗里,讓大家趁熱吃下。此法果然奏效,凍傷得以緩解并逐漸痊愈,由此而來便留下“冬至”這天吃水餃的美談。這段佳話仍在被現(xiàn)代人傳頌。
除夕過年放鞭炮時間對于鞭炮燃放的時間還真的沒有什么具體時間規(guī)定,也會根據(jù)地域不同,燃放時間也會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對于幾點開始放鞭炮也是如此,都有自己不同的說法和講究。
除夕夜晚放鞭炮,除了嚇走年獸的古老說法之外,還有開財門的說法,按照每天的八門來臨,在除夕夜祭祀、燃放鞭炮是很多地區(qū)的傳統(tǒng)習俗,而對于開財門也是按照規(guī)律,查詢今年的年財神的方位在哪里,是需要從年、月、日進行推算而來,從而能夠知曉財門的方位,也好進行祭祀和燃放鞭炮,12點的鐘聲響起之后,也就是牛年的第一天的到來,按照天干地支和年、月、日的推算,今年初一的財門方位是在北方,至于什么時候放鞭炮,這個還真的是跟自己的地方習俗有關。
24節(jié)氣當中冬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是立冬了,而在立冬當中必吃的食物就是餃子了,但也有許多人并不是清楚為什么要吃,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立冬吃餃子的由來,歡迎閱讀!
24節(jié)氣立冬吃餃子的由來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jié)時特有的民俗傳統(tǒng)。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國許多地區(qū)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jié)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么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
為什么立冬吃餃子不凍耳朵1、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這句古老的諺語,也有朋友可能對此有些迷惑。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身體上的某個器官?沒錯,就是耳朵。餃子的原名據(jù)稱叫“嬌耳”,是我國醫(yī)圣首先發(fā)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2、冬吃餃子——交子之時
“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這餃子一般都什么時候吃?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jié),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吃。
3、吃餃子不凍耳朵
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yī),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天氣好會是什么兆頭俗話說:“不怕重陽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绷⒍?,我只知道吃餃子是有傳統(tǒng)的。但是從立冬的天氣,我們可以知道整個冬天的天氣狀況,也可以知道這個冬天是否經(jīng)常下雨和下雪。雨雪的狀況會直接影響來年的收成!
如果立冬在這一天是晴天,那么接下來的冬天將主要是晴天,雨雪少和干旱較少。我們將在整個漫長的冬天里度過溫暖。特別是北方人,所以認為溫暖的冬天很好。否則,冬天寒冷時,出門時牙齒會發(fā)抖!北方的小風在吹,真的不想出去,每天待在家里。但是溫暖的冬天將帶給我們細菌。
有些人說下雪會好起來,細菌會凍死。同樣,農(nóng)作物中的有害生物在溫暖的冬天沒有凍結成死,第二年有害生物將被侵染。因此,立冬的天氣晴朗,這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在立冬下雨或下雪,那么整個冬天的雨雪都會很多,冬天的天氣會很冷。經(jīng)常下雨和下雪,空氣質(zhì)量改善,細菌被凍死,人們健康。作物田中的害蟲在低溫下無法生存。加上充沛的雨雪,來年必定是豐收的一年!
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三地理復習單元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
(2018?陜西省黃陵中學月考)北京時間2016年9月28日,美宇航局行星科學家稱,由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提供的地表特征數(shù)據(jù)強有力的表明,目前在火星表面存在流動的液態(tài)水。結合下表,回答1~2題。
行星質(zhì)量(地球為1)體積(地球為1)平均密度(g/cm3)
地球1.001.005.52
火星0.110.153.96
行星公轉(zhuǎn)周期自轉(zhuǎn)周期四季更替
地球1年23時56分有
火星1.9年24時37分有
1.液態(tài)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下列敘述中與地球“液態(tài)水存在”有密切關系的是(D)
①地球上晝夜更替的周期比較適中
②地球的質(zhì)量和體積比較適中
③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之中
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人類首選火星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進化的行星,是因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與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相似,主要表現(xiàn)為(C)
①火星和地球一樣被厚厚的大氣層所包圍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變化,且四季的長度一樣
③火星、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的長度比較適中
④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第1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能接受到的太陽光熱適量。地球上晝夜更替的周期比較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變化幅度不大。適宜的溫度條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態(tài)存在,形成了遼闊的海洋、江河湖泊及地下水,而海洋又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搖籃。第2題,火星表面只有稀薄的大氣層,①錯誤;火星上有四季變化,但由于火星的公轉(zhuǎn)周期較地球上長,故四季長度不一樣,②錯誤;火星、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的長度都比較適中,③正確;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④正確。
(2018?江西省六校聯(lián)考)在青藏鐵路建設中,為解決多年凍土層不穩(wěn)定對路基的影響,采用了自動溫控通風管技術(如圖所示)。通風管兩端擋板在氣溫高于0℃時關閉,低于0℃時打開。該地一年中日平均氣溫的變化范圍為-14℃~8℃,負溫期(日平均氣溫小于0℃的時期)約6.5個月。據(jù)此,完成3~5題。
3.通風管擋板(C)
A.正溫期一直處于關閉狀態(tài)
B.負溫期一直處于關閉狀態(tài)
C.夜晚多打開,儲冷、降溫
D.夏季多打開,通風、散熱
4.與江漢平原相比,該地(C)
A.負溫期短B.氣溫年較差大
C.氣溫日較差大D.太陽輻射弱
5.一年中,通風管擋板口關閉時長開始呈上升趨勢后的一個月(D)
A.可能處于秋季B.地球公轉(zhuǎn)速度逐漸變快
C.晝長逐漸變短D.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
第3題,根據(jù)“通風管兩端擋板在氣溫高于0℃時關閉,低于0℃時打開”,結合青藏高原氣溫日較差大,夜間氣溫多低于0℃可知,通風管擋板夜間多打開。負溫期正午氣溫可能高于0℃,正溫期午夜氣溫可能低于0℃。夏季白天氣溫多高于0℃,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間長,選C。第4題,與同緯度的江漢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氣溫上升快,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氣溫低,氣溫日較差大。第5題,一年中,通風管擋板口關閉時長開始呈上升趨勢,說明氣溫高于0℃的時間變長,應在冬末春初。此后的一個月,太陽直射點北移,晝長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開始變大,地球公轉(zhuǎn)速度逐漸變慢。
(2018?湖南省重點名校聯(lián)考)左圖為我國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樹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圖,右圖為沿左圖中PM一線所作的剖面圖。該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線挖溝,將溝內(nèi)挖出的底土在溝前培埂(右圖中A處),再用溝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溝的下方(右圖中B處),最后在內(nèi)斜坡一例(圖中C坡)栽種小樹苗。據(jù)此,完成6~8題。
6.右圖中A埂的作用是(A)
A.改變溝內(nèi)光照B.攔蓄地表徑流
C.升高溝內(nèi)溫度D.增加地表粗糙度
7.一年中正午時分,右圖中溝內(nèi)小樹苗能全部被陽光照射的時間約為(B)
A.60天B.100天
C.180天D.340天
8.6月22日,右圖中溝內(nèi)小樹苗全部能照射到陽光的時間約為(C)
A.1小時B.2小時
C.3小時D.4小時
第6題,根據(jù)材料可知,圖中A埂是將溝內(nèi)挖出的底土在溝前培成,位于南面,可以減少正午陽光對溝內(nèi)小苗的照射,有利于成活,A對。樹苗種在溝內(nèi),本身就有攔截地表徑流的作用,沒有必要再培土到樹頂,積水過多,不易成活,B錯。A埂遮擋了光照,對于溝內(nèi)溫度影響不大,C錯。增加地表粗糙度主要是為了防風,而小樹種在溝內(nèi)即可防風,D錯。第7題,讀圖可知,圖中溝內(nèi)側與水平面的夾角為60°,說明只要正午太陽高度達到60°,溝內(nèi)小苗即可全部被陽光照射。該地位于40°N,計算可得,太陽直射點位于10°N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60°,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60°的時間為(23.5°-10°)/47°×2×180天,約100天,選B。第8題,該日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太陽高度為0°,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為73.5°,則該日太陽高度變化為147°。當太陽高度大于60°時,溝內(nèi)小樹苗能夠被全部照射,期間太陽高度變化幅度為(73.5°-60°)×2=27°。該日40°N晝長為15小時,計算可得,該日溝內(nèi)小樹苗能夠全部照射的時間約為3小時。
我國現(xiàn)有5座北回歸線標志塔,分別是臺灣嘉義、花蓮,廣東封開、從化、汕頭,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志塔最多的國家。在每年某一特定時刻,游客都可觀察到陽光從北回歸線標志塔頂部的圓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讀圖,完成9~11題。
9.游客想要在廣東汕頭(113°28′E)觀看這一景象的觀賞時間是(B)
A.3月21日,北京時間12時15分
B.6月22日,北京時間12時26分
C.9月23日,北京時間11時34分
D.6月22日,汕頭地方時11時34分
10.從地球儀中間的小孔直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線(B)
A.屬于長波輻射
B.到達地面的強弱受天氣影響大
C.來自太陽的色球?qū)?/p>
D.是地球上各種能源的根本來源
11.元旦A大洲迎來了中國游客,旅游期間可見(C)
A.晝短夜長且晝漸長
B.日出方向為東偏北
C.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
D.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向
第9題,游客想要觀察到陽光從北回歸線標志塔頂部的圓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的觀賞時間是夏至日當?shù)氐胤綍r12:00的時候。北京時間12時26分時,汕頭市地方時12時,符合題意,選B。第10題,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來自太陽光球?qū)樱竭_地面的強弱受天氣影響大,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水體和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第1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A大洲為南極洲。元旦期間,太陽直射點北移,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短,夜?jié)u長;日出方向為東偏南;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正午日影朝向正南方向。
(2017?蚌埠二檢)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計時器。直立的標桿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為圭。用其測量正午表影長度,可確定節(jié)氣、劃分季節(jié)和制定歷法等。據(jù)《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徑尺五寸。據(jù)此,完成12~13題。(tan31.6°=0.62;tan79.4°=5.3;tan58°=1.6)
12.《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述的圭表,其位置可能接近(C)
A.廣東省廣州市(23°06′N)B.江西省南昌市(28°40′N)
C.河南省開封市(34°35′N)D.遼寧省沈陽市(41°48′N)
13.若當?shù)亍鞍顺咧?,日中而景五尺”,則適逢的民族節(jié)日是(B)
A.漢族元宵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十五)
B.傣族潑水節(jié)(公歷清明節(jié)前后)
C.苗族龍舟節(jié)(農(nóng)歷五月下旬)
D.鄂倫春族篝火節(jié)(公歷六月下旬)
第12題,根據(jù)“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可知,冬至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α,則可知tanα=8/13=0.62,故冬至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31.6°。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可以算出該地緯度為34.9°。結合選項,其位置可能接近河南省開封市。第13題,若當?shù)亍鞍顺咧?,日中而景五尺”,可知此日正午太陽高度?8°。根據(jù)上題計算的該地緯度為34.9°N,可計算出該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2.9°N,即為春分3月21日之后一段時間。結合四個選項,則適逢的民族節(jié)日是清明節(jié)前后的傣族潑水節(jié)。
(2017?陜西省黃陵中學模擬)下圖中虛線示意同一天位于甲、乙兩地物體影子頂端端點的變化軌跡。讀圖,回答14~15題。
14.對該日甲、乙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A)
A.兩地均位于北半球
B.甲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乙地
C.兩地均為晝短夜長
D.甲地自轉(zhuǎn)線速度比乙地更快
15.若乙地影子朝向正北時北京時間為14:00,且甲、乙兩地最近距離約為6600km,則乙地(B)
A.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B.附近地熱資源豐富
C.地處板塊生長邊界
D.附近土壤黏稠貧瘠
第14題,甲地影子每個方向都是正南,說明該地位于北極點,并且一天內(nèi)物體都有影子,說明北極點發(fā)生了極晝。乙地物體的影子變化方向超過180°,說明該地晝長大于12小時,也位于北半球。第15題,影子朝向正北時為地方時的12時,此時北京時間為14:00,故該地的經(jīng)度是90°E。如果甲乙兩地最近距離為6600km,則兩地緯度相差60°,乙地應位于30°N。根據(jù)經(jīng)緯度位置可知,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地熱資源豐富。
(2017?桃江一中月考)下圖示意我國東北地區(qū)某校在操場積雪融化期間,測得的某日每隔2小時記錄的旗桿影子方向和長度(圖中時間均為地方時)。讀圖,完成16~17題。
16.與圖示測量日期最接近的是(C)
A.12月22日B.6月22日
C.3月21日D.9月23日
17.上述測量結束后一個月內(nèi),該旗桿正午的影長將(B)
A.逐漸變長B.逐漸變短
C.先變短后變長D.先變長后變短
第16題,讀圖可知,6:00時桿的影子朝正西,正午時影子在正北,18:00時影子在正東,可判斷該日是春、秋分日。題中觀測時間是積雪融化期,故與圖示測量日期最接近的是3月21日。第17題,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上述測量結束后一個月內(nèi),即春分后一個月內(nèi),該地正午太陽高度不斷變大,其旗桿正午的影長將逐漸變短。
(2017?大慶實驗中學模擬)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岸墓?jié)氣”是我國獨有的農(nóng)業(yè)物候歷,形成于中國黃河流域,綜合了天文、氣象等知識,反映了我國古達的農(nóng)業(yè)文明。左圖實線所示為晨昏線上地方時為12時的P點在某時間段內(nèi)的緯度位移,右圖為“二十四節(jié)氣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上的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8~19題。
18.“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jié)農(nóng)事活動的諺語。
在下列地區(qū)中,該諺語描述的農(nóng)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xiàn)在(A)
A.渭河平原B.柴達木盆地
C.藏南谷地D.珠江三角洲
19.關于圖示內(nèi)容的敘述,正確的是(C)
A.P點由b移向c期間,地球公轉(zhuǎn)速度逐漸變慢
B.P點由b移向c期間,大慶太陽從東北方升起
C.P點位于①位置時,大慶的節(jié)氣最可能是寒露
D.P點位于①位置時,大慶的晝長夜短,且晝在逐漸變長
第19題,諺語“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說明該地區(qū)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和基塘農(nóng)業(yè);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第20題,P點由b移向c期間,時間從冬至到春分,地球公轉(zhuǎn)速度先變快后變慢,大慶太陽從東南方升起,A、B錯;P點位于①位置時,大慶的節(jié)氣剛過秋分,最可能是寒露,此時大慶晝短夜長,且晝在逐漸變短,C對,D錯。
(2017?鄂爾多斯模擬)我國神舟十一號飛船于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2016年11月18日下午在四子王旗著陸場順利返回著陸。這是我國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據(jù)此,完成20~22題。
20.我國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時,國際標準時間是(C)
A.2016年10月17日0時30分
B.2016年10月17日0時46分
C.2016年10月16日23時30分
D.2016年10月16日23時46分
21.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期間(D)
A.我國各地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B.法國南部沙灘浴場進入旅游旺季
C.乞力馬扎羅山麓的熱帶草原草木枯萎,動物南遷
D.索馬里暖流逐漸增強
22.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著陸后我國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C)
A.立冬B.霜降
C.小雪D.大雪
第20題,國際標準時間即0時區(qū)的區(qū)時。飛船發(fā)射時為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計算可知國際標準時間為2016年10月16日23時30分。第21題,根據(jù)材料可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并且南移。此時,我國各地晝長漸短,夜長漸長,北極點附近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A錯;此時北半球為冬季,法國南部的沙灘浴場進入旅游淡季,B錯;乞力馬扎羅山麓地帶屬于熱帶草原氣候,C錯;此時北印度洋盛行東北季風,在季風洋流的吹拂之下,低緯度的海水流向索馬里沿岸,導致索馬里暖流逐漸增強,D正確。第22題,二十四節(jié)氣是指中國農(nóng)歷中表示季節(jié)變遷的24個特定節(jié)令,大概每15天一個節(jié)氣。根據(jù)材料可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著陸為2016年11月18日,距離冬至日12月22日大約相差30天,即與冬至日相差兩個節(jié)氣。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的順序可知,冬至之前且與冬至相差兩個節(jié)氣的為小雪。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題,共56分。
23.(2018?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分)
材料一酒泉深居內(nèi)陸,有航天發(fā)射的諸多優(yōu)勢,“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發(fā)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發(fā)射中心外,我國還在海南文昌建設了第四個航天發(fā)射中心。
材料二年日照時數(shù)是指太陽直接輻射地面時間的一年累計值,以小時為單位。下圖示意是我國某區(qū)域年日照時數(shù)分布圖。
(1)請簡述圖中年日照時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2分)
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增。(2分)
(2)圖中甲和乙年日照時數(shù)的范圍分別是多少?請分別分析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12分)
3600
(3)分析文昌在航天發(fā)射方面的突出優(yōu)勢。(6分)
緯度低,自轉(zhuǎn)線速度快,有利于航天器發(fā)射,節(jié)省燃料;海上運輸方便,可以運輸大型火箭;四面環(huán)海,發(fā)射更安全。(6分)
24.(2017?安徽示范高中月考)讀我國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和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0分)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原因。(4分)
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大;地勢較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時數(shù)長。(4分)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和年太陽輻射總量出現(xiàn)低值的原因。(4分)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發(fā),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陰天、霧天較多,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4分)
(3)說出我國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2分)
總體由東南向西北遞增。(2分)
25.(2017?青島期中)下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弧ABC上太陽高度為0°,B點為弧ABC與緯線的切點。圖中陰影部分日期與全球其他地區(qū)日期不同。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2分)
(1)寫出該日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并說明該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4分)
(15°N,60°W)。(2分)
15°N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向南北兩側遞減。(2分)
(2)判斷該日北半球的晝夜長短狀況。(4分)
晝長夜短;75°N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4分)
(3)計算此刻北京時間,并判斷赤道上處于黑夜且位于東半球的經(jīng)度范圍。(4分)
24:00(0:00)。(2分)30°E向東到160°E。(2分)
26.圖1和圖2表示同一時刻地球上兩區(qū)域晝夜分布情況。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4分)
(1)圖1所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21°S,105°W)__。(2分)
(2)該日正午時分杭州(30°N)體育場館的太陽能電池板與建筑物外墻(墻面與地面垂直見圖3)之間最合適的夾角約為__39°__,且此夾角一年中變化幅度(一年中夾角與最小夾角之差)為__46°52′__。(4分)
(3)該日,Q、P兩地的夜長大小關系是__Q地夜長大于P地夜長__,M地晝長為__16小時__。(4分)
關鍵詞: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文化安全;國內(nèi);唐人街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0-0158-02
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與民族文化安全
(一)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
我國作為世界上節(jié)日最多的國家之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其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有四個:春節(jié)、清明、端午和中秋。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是指對于對自己所屬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知、歸屬和情感態(tài)度。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不同民族的民眾,無論地位高低、年齡大小,都會自覺自愿地將身心回歸到節(jié)日文化活動中,我國每年春節(jié)人潮滾滾的春運大軍便是例證。傳統(tǒng)文化承載著人們對國家文化的普遍認同,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向外界展示的是具有一定特色的集體節(jié)日文化。
(二)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的文化安全內(nèi)涵
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大力弘揚這一民族重要文化對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以維系文化安全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
十報告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提出,“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強調(diào)“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①總體來說,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
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淵源,有很多的寓言故事、著名的詩詞、民間諺語等等,這些經(jīng)典故事匯集起來,大體上構成了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脈絡。民眾通過周而復始的節(jié)慶不斷地給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節(jié)日增添新內(nèi)容,以此來傳遞、繼承與發(fā)展本民族文化。
2.文化遺產(chǎn)的重成組成部分
2005年11月,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chǎn)著作”,中韓端午節(jié)“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這一消息在國內(nèi)引起強烈反響,感嘆中國的“端午”被韓國“端”走了,也讓國人真正意識到傳承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和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迫切性。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發(fā)展經(jīng)過千年的積淀,融入了中華兒女的情感,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二、國內(nèi)與唐人街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的比較研究
(一)國內(nèi)傳統(tǒng)節(jié)日行為
按自然時序,我國國內(nèi)人們會在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等節(jié)日時進行傳統(tǒng)教育、傳統(tǒng)儀式、傳統(tǒng)表演等活動來慶祝節(jié)日。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在民間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這一時段都是春節(jié)的范疇。人們大多在春節(jié)時期進行掃塵、祭灶、熬年守歲、貼春聯(lián)和門神、吃年夜飯、放爆竹、吃元宵、鬧花燈等等節(jié)日活動。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五個節(jié)氣,主要風俗有:踏青、掃墓、放風箏、植樹等。端午為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節(jié)日活動主要有:佩飾、祛除五毒、插艾蒿和賽龍舟等等。中秋節(jié)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擁有悠久的歷史。其中最主要的活動是吃月餅和賞月。
(二)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唐人街
生活在唐人街的海外的華人華僑們,除了參與他們現(xiàn)在居住國的國家節(jié)日和民族節(jié)日活動之外,他們同樣重視祖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傳統(tǒng)時令不約而同地聚合,舉辦具有鮮明中華文化印記的慶?;顒?以此慰藉自己根系祖國的情懷。
海外華子很多是生活在異文化社會的華人,尤其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離開祖國移居他國的人們,過春節(jié)時仍然要按照國內(nèi)的習慣包餃子、吃湯圓或面條以及給孩子壓歲錢等。在日本唐人街南京町,神戶華僑總會通過舉辦龍舞、太極拳、雜技、游行等活動來慶祝每年度的春節(jié),形成了南京町獨特的“唐人街”春節(jié)氛圍[1]。
(三)關于海內(nèi)外的比較: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有差異
1.國內(nèi)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淡化”
近年來,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傳統(tǒng)節(jié)日被人們所淡化甚至被遺忘,過節(jié)完全沒有了過節(jié)的氣氛。中國社會調(diào)查所于2011年的一項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75%的大學生不能說出我國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名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感較差[2]。與此同時,傳統(tǒng)節(jié)日內(nèi)涵的日益喪失甚至走向空洞,由原先豐滿嚴整的體系凋落得只剩時間意義上的空殼[3],以對現(xiàn)代社會影響最大的春節(jié)為例,如今國內(nèi)節(jié)慶的儀式不斷減少,甚至于代表著團圓祥和的年夜飯也被逐漸搬到飯店。
2.唐人街“選擇性同化”下的傳統(tǒng)習俗記憶與節(jié)日認同[4]
“除舊歷元旦賀歲外,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節(jié)令,僑社經(jīng)常推行”[5]。早期的唐人街中移民的中國人深受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的影響,在民俗生活上自然沿襲了國內(nèi)的模式。二戰(zhàn)結束以后,美國唐人街逐漸擺脫傳統(tǒng)模式,華僑們接受當?shù)氐乃枷胗^念和文化習俗,積極地融入主流美利堅文化,他們也會忘情地投入到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
但事實證明,經(jīng)過了一個世紀有余的發(fā)展,華人文化并未被美國主流社會文化完全“洋化”,這是因為美國華人在文化認同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具主動性的角色,采取了“選擇性同化”的文化適應策略。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舞獅子、踩高蹺、耍龍燈、走旱船等傳統(tǒng)慶祝方式還會照舊在唐人街上演并廣受歡迎。
三、從海內(nèi)外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比較看民族文化安全
海外華人們?yōu)閼c祝節(jié)日在異域進行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歲時節(jié)慶等民族文化精髓在唐人街的存續(xù),反觀國內(nèi)傳統(tǒng)節(jié)慶卻日趨“淡化”,國內(nèi)和唐人街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差異背后有何原因?本文在國內(nèi)和唐人街對比研究基礎上,總結了以下三方面。
(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意識的強化與民族文化安全
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強弱對民族文化安全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通過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認同,樹立起民族“文化自覺”意識,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當作準則和責任心的表現(xiàn),從而維系民族文化安全。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歸屬和認同感對華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而這種較強認同感在唐人街華人們對重大節(jié)日的隆重慶祝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相比之下,現(xiàn)今國內(nèi)的情況不容樂觀,傳統(tǒng)節(jié)慶逐漸“淡化”。有些國人混淆我國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名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感也普遍較差。
(二)傳統(tǒng)節(jié)日行為的沿襲與民族文化安全
通過沿襲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重新贏得國人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風俗的重視,將鮮活的民族文化從逐漸“淡化”的現(xiàn)狀中復蘇,從而將民族文化安全的維系意識根植于國人的心中。
民俗是靠語言和行為傳承的,對比我國國內(nèi)和唐人街,可以發(fā)現(xiàn)華僑華人對傳統(tǒng)習俗的記憶,主要源于對民族文化中那類屬于無言的民族節(jié)日、生活、飲食、服飾等民俗文化的持久繼承。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之際進行節(jié)慶活動,如春節(jié)時期貼春聯(lián)、放爆竹;清明節(jié)之際植樹、放風箏;端午節(jié)插艾蒿、賽龍舟;中秋節(jié)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行為,實現(xiàn)人人過節(jié),并且人人懂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nèi)涵,最終使民族文化安全得以維系。
(三)民族文化心理的共振與民族文化安全
民族文化心理共振是我們民族文化認同意識的重要情感基礎,對于民族文化安全的維護起著積極作用。濃濃的節(jié)日慶祝彰顯民族的特色,華僑們從而會獲得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因而強化了民族文化心理共振,使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慶文化在海內(nèi)外得以枝繁葉茂。華人們通過民族節(jié)慶活動將民族文化心理共振深刻地表達出來,使歲時節(jié)慶等民俗精髓在異域得以存續(xù)。
在心理共振的基礎上接受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身心的洗禮,感受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領略傳統(tǒng)活動的風采,從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塑造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主人翁意識,去維系民族文化安全。
四、總結
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節(jié)日之際,海內(nèi)外人們都會通過節(jié)慶活動來進行慶祝。按自然時序,國內(nèi)人們會在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進行節(jié)日慶祝。而唐人街的華人華僑們同樣在異域存續(xù)祖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此慰藉自己根系祖國的情懷。
相比之下,近年來,國內(nèi)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日益“淡化”過節(jié)完全沒有了過節(jié)的氣氛。在比較國內(nèi)和唐人街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差異之后,探究出其內(nèi)在原因并找出強化文化認同的要素,本文總結了以下三方面去探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和民族文化安全的構建。
第一,通過強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認同,樹立起民族“文化自覺”意識,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當作準則和責任心的表現(xiàn),從而維系民族文化安全。
第二,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行為的沿襲,在整個社會形成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氛圍和熏陶環(huán)境,使得人人過節(jié)、知節(jié),從而將民族文化安全的維系意識根植國人的心中,保護民族文化安全。
第三,民族文化心理共振還是我們民族文化認同意識的情感基礎。在此基礎上接受傳統(tǒng)文化,從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塑造出文化主人翁的意識,維系民族文化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小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唐人街”的傳承與認知[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曲愛香,張麗霞.青少年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熏陶教育與國家文化安全[J].學術論壇,2012(3).
[3]顧宗俠.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族認同功能[D].大連:遼寧大學,2012.
[4]何彬.從海外角度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民族文化認同[J].文化遺產(chǎn),2008(1).
[5]劉伯驥.美國華僑史續(xù)編[G].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1981:610-611.
[6]孟憲平.文化安全、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理論探索,2008(6).
[7]傅漩.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化認同[J].學術探索,2004(6):114.
[8]王文兵.文化自覺:一個滿含實踐意向的理論概念[J].思想戰(zhàn)線,2008(4).
[9]王萌.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調(diào)查的啟示[J].時代教育,2008(4).
[10]康金有.在全球化背景下關于中國文化安全的思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1).
[11]趙東玉.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春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在春節(jié)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揭開序幕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中很少有人家再依照舊風俗規(guī)規(guī)矩矩地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甚至很多年輕人開始利用春節(jié)的7天假出門旅游,放棄了合家團圓的傳統(tǒng)。還有很多人,將春節(jié)化簡成了看春晚、打麻將、走親戚、看領導。我們古老的春節(jié),就在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失去了它原有的獨特魅力。
辛卯年新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老輩人們曾經(jīng)歷的充滿民族特色的紅火熱鬧的春節(jié),讓我們從臘月二十三開始。
臘月二十三
祭灶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惡行,送灶神的儀式被稱為“送灶”或“辭灶”。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庇捎诟鞯仫L俗不同,民間還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
掃塵
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開始了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會于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探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因為把灶神送上天后要到除夕才迎回來,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于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是一個好時機。在傳統(tǒng)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民俗進行調(diào)節(jié)的。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著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個活動。
千燈節(jié)
這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jié)日。蒙古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jié)。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shù)厝罕娫谶@一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tǒng)的體育游藝活動。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tǒng)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洗澡、洗衣,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痼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除夕前一天叫“小除夕”,家中置備酒宴,人們相互往來拜訪,這叫“別歲”,同時還要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持續(xù)3天。
過趕年
土家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調(diào)年會”。土家族一般比漢族要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jié)。據(jù)說,是為了避開在過年時襲來的戰(zhàn)亂和侵略,提前團圓,然后全副武裝抗擊侵略。
臘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一種叫做“大儺”的儀式,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板。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后,又有畫猛將秦叔寶、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后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大門門神”“街門門神”“屋門門神”三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lián)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春聯(lián)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lián)的另一來源是春帖。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發(fā)展為春聯(lián)。據(jù)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lián),以示慶賀,此后便流傳開來。原來春聯(lián)題寫在紅色的桃木板上,有吉祥、避邪之意,因此春聯(lián)大都用紅紙書寫。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
這些都是用來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飾品。年畫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也起源于“門神”。隨著木版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愈加豐富,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返炔噬戤?。年畫有3個主要產(chǎn)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代表著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新年畫,后來發(fā)展成掛歷。掛千,就是將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貼在門上與桃符相互輝映。最早的掛千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有壓勝的作用。
置天地桌
這是一種臨時性的供桌,除夕專設。傳說除夕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設天地桌接神的習俗。天地桌的內(nèi)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一種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燈節(jié)時才焚燒。
守歲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掌燈時分入席,直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既有惜別留戀過往歲月之情,又有對新的一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含吉利的口彩:棗(春來早),柿餅(事事如意),杏仁(幸福人),長生果(長生不老),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商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
吃年夜飯
除夕是主婦們最忙碌的時候,年夜飯必須在年三十當天做。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來。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伡t紅火火;“魚”“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年年有余”。最后一道多為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一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人也要少喝一點。
年夜飯名堂很多。北方人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餃子像銀元寶,有“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南方人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tài),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也有吃長面的,預祝壽長百年。
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人家是吃完年夜飯后,大家都坐在桌旁,由長輩給晚輩發(fā)壓歲錢,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待子女睡熟后,將壓歲錢放在他們枕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有童謠云: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兒磕頭,老輩兒給錢。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接神
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不太統(tǒng)一。有的子時一到就開始舉行儀式,有的到“子正”(即午夜零點)之時,有的則在“子正”之后。接神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諸神所居天界方位不同,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然后帶領全家在院中按方位舉香叩首禮畢后,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后將香根、神像、紙錠等取下放入錢糧盆內(nèi)同松枝、芝麻秸等一起焚燒。
踩祟
接神后,將芝麻秸從街門內(nèi)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祟”(亦叫“踩歲”),取驅(qū)除邪祟之意。
祭祖
因各地禮俗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大多數(shù)人家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按長幼順序上香跪拜。漢族人祭祖,祭品多是盛在高碗中的大魚大肉,有鐘鳴鼎食之意;流寓北京的南方人祭祖,一般是8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要將火鍋點著,隨時換菜;蒙古旗人祭祖則供以黃油炒黃米面,撤供時用香油炸熟蘸白糖吃;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但多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
送財神
舊時,從春節(jié)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來者手拿一張紅紙印的財神像在門外嚷:“送財神爺?shù)膩砝玻 蔽葜兄魅藶榱吮硎練g迎財神,要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者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另外還有一種人裝扮成財神爺?shù)哪?,身上背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散發(fā)財神像、討賞錢。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飲屠蘇酒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年少者得歲,先飲以示祝賀;而年長者失歲,后飲以示挽留。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云:“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p>
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一直供到年后,叫“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金銀滿盆”,叫做“金銀飯”。
正月初一
春節(jié)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開門炮仗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到新朋好友家和鄰居家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當日晴,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物不昌。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貼畫雞
據(jù)說堯帝時,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但不是年年都有,人們就用木刻或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也有人在門窗上畫重明鳥,以嚇退妖魔鬼怪。因重明鳥形狀像雞,后來就發(fā)展成了貼畫雞。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人們不但在過年時貼畫雞,還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向里掃。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直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這一習俗。
正月初二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祭財神,實際上就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是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均在這一天舉行大型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關于財神說法不一,范蠡、比干等稱為文財神,趙公天師、關羽為武財神;還有供奉太白金星的,稱其為“財帛星君”;也有以齊天大圣、招財童子為財神的。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
舊時,正月初三入夜后要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年節(jié)期間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忙生計。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計”一說。
谷子生日
民間以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要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jié),為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5日。后稱小年朝,不掃地、不起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意指破五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習要連吃“水餃子”5日。婦女們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回娘家省親)。也有風俗認為破五這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破五之意主要在于送窮、迎財神,商家開市營業(yè)。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初五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鳴鑼擊鼓焚香禮拜接之,名曰“搶路頭”。接過財神,還要吃路頭酒到天亮。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路頭神。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因“魚”“余”諧音,討個吉利。每年正月初五零時零分,人們都會大開門窗,焚香放爆竹,向財神表示歡迎。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古代我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fā)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
開市
以前,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全部關門閉市,直到正月初五才開市營業(yè)。民間傳統(tǒng)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能招財進寶。
正月初七
人日
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受到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形、人形,或鏤金箔為人形來裝飾屏風,也戴在頭發(fā)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攤煎餅
民間在這一天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且要在庭院中攤煎餅,還要焚燒松柏枝等“熏天”。
吃七寶羹
用7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食用,舊俗認為此羹可祛邪氣、治百病。各地物產(chǎn)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義也有差別。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兆長壽。
正月初八
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時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兩張前后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天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列著點燃的放有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的“燈盞碗”,49盞或108盞。再供以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后,人們朝向北斗星舉行祭祀活動。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還要祭祀石頭,以求不傷莊稼,也稱“石不動”。河南地區(qū)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焚香敬拜石頭,午餐一定要吃餅以保新一年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風俗:初九之夜,人們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以繩系罐鼻,由10個小伙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賀老鼠嫁女
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山西平遙縣正月初十將面餅置墻根,名曰“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縣則以正月十七為“老鼠嫁女”日,這一天忌開啟箱柜,怕驚動老鼠。在“老鼠嫁女”的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在陰暗角落,并使勁敲打鍋蓋簸箕等,為老鼠催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以后老鼠可以絕跡。還有的地區(qū)在“老鼠嫁女”日為了不驚擾老鼠很早就上床睡覺,有“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的說法。
正月十五
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是我國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jié),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這一天歷代都有觀燈的習俗,故又稱燈節(jié)。據(jù)一般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jīng)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十五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年~公元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羯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由是,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展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唐開元盛世(公元713年~公元741年),長安燈市燃燈達5萬盞。唐玄宗(公元685年~公元762年)命人做巨型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碧輝煌,蔚為壯觀。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xiàn)各式雜耍技藝?!安聼糁i”起于宋朝,又叫“打燈謎”。明清兩代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元宵燈節(jié)期間,還是情人相會的時候,故元宵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還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以及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民間社火。同時,還要吃些應節(jié)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jié)吃加了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面食和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現(xiàn)了“圓子”,也就是后來的元宵。此后元宵節(jié)南北方都有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即在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著衣簪花,請神降附。這一習俗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p>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求健康的活動。元宵節(jié)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偷菜節(jié)
流行于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jié)”也是在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舉行。節(jié)日這天,姑娘們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萊與她們的婚姻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shù)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jù)說誰吃得最多,誰就能早得意中人,而且她養(yǎng)的蠶也最壯,所得蠶絲也最好最多。
巴烏節(jié)
彝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巴烏節(jié)”也在農(nóng)歷正月十五,“巴烏”意為“打獵歸來”,見于云南鶴慶縣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qū)。此節(jié)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話動,無固定節(jié)日,后來逐漸演變成固定的節(jié)日。節(jié)日中的巴烏舞由12面木鼓、12面鉈鑼和12支嗩吶(閏年各用13件)組成樂隊伴奏;36名年輕女子披上虎、豹、熊、狐等的毛皮或頭插各種鳥雀的羽毛,圍繞篝火踏歌起舞;獵手們則手持弓弩或鋼叉,朝“獵物”們旋轉(zhuǎn)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種狩獵動作。節(jié)日期間,還要進行耍龍燈、獅燈、白鶴燈等活動。
立春
東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古人于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古時的迎春活動,開始時在東郊,因為迎春活動中祭拜的句(gōu)芒神是東方之神。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活動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清代,還有“拜春”的習俗,“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粉為丸,祀神供先,其儀亞于歲朝,埒于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
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是在“立春”日剪帖在宮中門帳上的書有詩句的帖子。詩體近于宮詞,多為絕句,內(nèi)容大都歌功頌德,或寓規(guī)諫之意?!傲⒋骸比召N春帖、作春帖詞,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是立春日勸農(nóng)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立春日天子率群臣東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勸農(nóng)耕,士民皆出城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