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改寫牧童范文

改寫牧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改寫牧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改寫牧童范文

這次,我來到鄉(xiāng)下,未曾想鄉(xiāng)下的景色也這么美。放眼望去,碧綠碧綠的草地,無邊無際。像一塊巨大的綠毯。草地干凈而平整,像是被誰特意鋪上去的。

小草長得密密的,每一棵都精神抖擻。清新的空氣中,飄著草的芳香,這景色,讓人心曠神怡。傍晚,夕陽的余暉籠罩著大地,一座座農舍升起了裊裊炊煙。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遠處的田野開始變得朦朧。鄉(xiāng)村在暮色中顯得和諧和寧靜。一陣暖暖的微風吹來,隱隱約約地,有幾聲悠揚的笛聲,隨風飄了過來。順著笛聲找去,原來是牧童放牧回來了,他穿著蓑衣,騎著一頭老黃牛,輕輕地吹著竹笛,很是悠然自得。

晚飯過后,天色完全暗了下來。月亮也急不可待地露出了大半張笑臉。牧童連蓑衣都沒有脫,就躺在了柔軟的草地上,出神的望著天空的明月,不知他在想著什么……可能是太疲倦了吧!沒多大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xiāng)。他嘴角掛著一絲微笑,似乎夢到了什么讓他愉快的事情……

第2篇:改寫牧童范文

關鍵詞:項目管理 ;體改工作; 國網 ;改善; 探討

國網公司的體改工作牽扯面廣,利益關系復雜,其難度與復雜程度相比一般管理工作高出很多,且缺乏歷史先例可供借鑒參考。應從管理學的角度研究采用何種管理模式來提升管理效率,促進體改工作的組織協(xié)同。

一、理論研究

結合國網公司體改工作的實際,本文對組織協(xié)同理論、變革理論以及項目管理相關理論(項目管理理論、約束理論與關鍵鏈理論、多項目管理理論、項目管理成熟度理論)進行了研究。組織協(xié)同理論是以系統(tǒng)科學為基礎,說明系統(tǒng)內部各子系統(tǒng)或者元素之間互動關系的學說,為體改工作協(xié)同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國網公司的體改工作是在包含多個部門、多個人員、多項工作的復雜環(huán)境中進行的,是持續(xù)變化的動態(tài)復雜系統(tǒng),符合協(xié)同學研究的特征,應用協(xié)同學理論,有助于解決體改工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協(xié)調問題,提高體改工作的效率。項目管理的相關理論倡導以組織的共同愿景目標為指導,通過選擇、計劃、控制、評價這些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項目間的調節(jié)、適應和相互協(xié)作,從低級平衡走向高級平衡,為提升體改工作組織協(xié)同性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管理模式框架體系。

二、現(xiàn)狀分析

當前體改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明確戰(zhàn)略目標方面未到位。相關業(yè)務部門對體改工作的戰(zhàn)略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業(yè)務部門對體改工作的配合度偏低,體改工作在統(tǒng)籌推進中受到較多阻力。第二,規(guī)范流程體系尚有缺失。目前體改工作更多是依靠個人經驗推動,這加大了體改工作的不確定性,影響體改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工作流程標準化的不足使工作可預期性不強,進而影響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第三,人員及資源協(xié)調時有沖突。目前的體改工作重點多、難點多、任務繁重,而體改人員配備不充足,且兼職成員較多,在各體改項目之間、體改項目與職能部門之間容易出現(xiàn)人員、資源、時間等各方面的沖突,增大協(xié)調的工作量。第四,支撐體系配備尚有差距。在信息系統(tǒng)與知識管理上,體改工作目前存在著知識流失和信息孤島,此外,隨著體改任務加重,如何選拔合適的人才、保持人員技能的更新、維持人員的積極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要解決體改工作當前存在的問題,可考慮從管理模式入手,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提升方向

提升的總體思路應從五個方面入手,見圖1。

(一)任務管理

第一步,明確可交付成果,包括頂層制度和基礎制度在內的制度規(guī)范框架。第二步,確定成果標準,頂層制度是表達企業(yè)本身存在的意義、目的與使命的制度,包括章程、議事規(guī)則等內容,對其內容的描述已經足夠清晰,可直接進入第四步;基礎制度內容繁多,包括了各專業(yè)任務、業(yè)務模塊、流程體系、崗位職責等,無法清晰描述,可能存在不同的分解層次,需要接著進入第三步。第三步,確定可交付成果的組成元素,將基礎制度進一步細分為一級規(guī)范——二級規(guī)范——三級規(guī)范——四級規(guī)范,基礎制度的內容也隨之細分為各專業(yè)任務和部門職責——各業(yè)務模塊的一級流程——業(yè)務模塊分段管理的二級流程——流程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細則和崗位職責,通過將基礎制度這個可交付成果細化分解到第四級規(guī)范,清晰界定出組成元素可核實的結果。第四步,核實分解的正確性,核實驗證在頂層制度和基礎制度四級規(guī)范的層面,各工作任務是否明確,是否職責匹配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根據(jù)核實的結果對分解的結果進一步修改。

(二)進度管理

制定詳盡可行的體改工作進度基準計劃。完備的進度計劃包括任務、資源、時間三部分內容,在制定進度計劃時,需根據(jù)工作分解結構和活動定義對工作任務進行清晰的界定,將進度計劃中每項任務的工作量進行細致拆解,確保每項任務的工作量能準確衡量。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制定一套體改項目的風險防范體系,針對每個體改項目,提出項目風險的協(xié)調負責人及相應的協(xié)調措施。建立工作進度溝通機制。在進度控制中進度檢查是最重要的工作,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結合的方式:定期的進度檢查周期應預先確定,建議檢查周期應該以不高于總項目期限的5-10%為宜。預見性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體改項目實施中的問題。第一,配合協(xié)調方工作不力。解決方案:在需要配合的工作開始前提早采取各種溝通方式督促、提醒配合方實施配合協(xié)調的工作。第二,體改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不明確。解決方案:檢查項目人員對其各自負責工作任務和相關聯(lián)工作任務的了解情況,從而進一步了解他們是否明確自己和團隊其他成員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第三,體改項目人員的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方法不佳。解決方案:檢查體改項目人員是否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是否有效。第四,項目人員的士氣低落。解決方案:通過正面及側面了解項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及時調整激勵方式。

(三)溝通管理

一是與其他各職能及業(yè)務部門的溝通從體改項目前期階段就已開始,溝通過程中應充分分析其他部門的需求,并使對方盡可能了解體改項目的現(xiàn)實情況,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若溝通效果不理想,要及時尋求相關領導的協(xié)助,以達到溝通的既定目標。二是與部門領導溝通時,要清楚各級領導的權限和角色,解決問題時要找到關鍵路徑上的關鍵領導,避免信息同時多個領導,造成領導間溝通成本加大,增加領導協(xié)調解決問題的難度。三是體改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項目組成員的作用,使其參與問題解決,并定期舉辦項目進展溝通會議,了解各成員的任務執(zhí)行情況,通報項目的整體進展。溝通有很多種方式,對于體改工作來說,口頭溝通、書面溝通、會議溝通和網絡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幾種方式:體改項目初期應多使用面對面溝通,促進團隊建設,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做好會前籌備、會間管理和會后收尾三個階段的工作,提高會議溝通的效率。

(四)多項目協(xié)同管理

體改系統(tǒng)可從四方面建立項目組合管理機制:(1)把項目組合與體改系統(tǒng)和國網公司戰(zhàn)略聯(lián)系起來,進行項目優(yōu)先級劃分。(2)以約束理論為指導,制定各個體改項目的進度計劃,并根據(jù)任務之間的關系,確定每個項目的關鍵鏈。(3)找出能力約束資源,即影響整個體改系統(tǒng)運行的滿負荷資源。(4)對項目緩沖區(qū)進行有效管理,對處在延誤區(qū)的項目立刻執(zhí)行趕工計劃;對于處在臨界區(qū)的項目制定趕工預案;對處在安全區(qū)的項目可暫時不采取措施。項目管理辦公室(PMO)是站在國網公司和體改系統(tǒng)戰(zhàn)略的高度上管理各體改項目的有效方式,建議在總部、?。ㄊ校┘?、地市級分別構建戰(zhàn)略級PMO、業(yè)務級PMO和項目級PMO,并區(qū)分各層級PMO在總部、?。ㄊ校┘?、地市級的工作重點,明確管控邊界。

(五)項目管理成熟度的應用

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可按三個步驟構建評估確定二級指標評價值??上雀鶕?jù)指標的成熟度情況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劃分為混亂級、簡單級、規(guī)范級、精益級和戰(zhàn)略級,然后使用專家打分法根據(jù)每個等級的特征對成熟度進行打分,從而得出二級指標評價值。確定各一級指標評價值。利用“木桶原理”,取每個二級指標的最低值作為該一級指標的評價指標值。繪制體改項目蛛網模型。按得分從低到高將六個一級指標劃分為混亂級(0-20)、簡單級(20-40)、規(guī)范級(40-60)、精益級(60-80)和戰(zhàn)略級(80-100)。通過量化得出六個指標值,在模型中首尾連線就得出了蛛網模型,首尾連線的實線包括部分代表了體改項目管理的成熟度水平。在評估的基礎上,可借助SEI開發(fā)的IDEAL模型,通過啟動、診斷、建立、行動和提高這五個步驟不斷地循環(huán)實施。

作者:周羽 亓新宏 劉加國 單位: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參考文獻:

[1]余海華,張錢,周永忠.創(chuàng)新體改工作新機制助推縣公司“子改分”工作高效實施[J].江西電力,2016,(09):42-43.

第3篇:改寫牧童范文

哇!瞧,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仿佛鋪在地上似的。綠草如茵,一望無垠,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但有宛如無邊的綠毯。

啊!太陽又露出半面臉來了,牧童拿著自己的短笛,上山去放羊了。我靠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哼小曲。老牛和我十分愜意,悠閑,無據(jù)無束,沒有任何煩惱。

這事還沒有看見歸來的牧童,但是聽見了牧童悅耳的笛聲,笛聲逗弄晚風悠揚響亮,時斷時續(xù)的從遠處傳來,這隨風飄揚的笛聲,讓我們可以聽出來牧童歡快的心情。仔細的聽,牧童的笛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了。

牧童陪老牛在草地上玩了一下午,該回家吃飯了。

牧童回家吃了飯,肚子飽飽的,但已是黃昏過后了。

牧童向草地走去,他悠閑自在的躺在露天地里欣賞著那皎潔的明月,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畫面:一位神仙老人給他了一次上學的機會!上學,是牧童最大的心愿,他希望自己能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能夠上學,會識字。對了這個小牧童還會背《三字經》呢!他想:我要是把《三字經》背給先生聽,或許先生還會收下我呢!那多自豪呀!

牧童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月亮下休息了,那是因為他不想錯過如此美麗的月亮。

第4篇:改寫牧童范文

關鍵詞:練筆 想象 展示習作個性 仿寫 改寫

小練筆是一種特殊的作文形式,因為它對格式、內容和形式都無特定的要求,具有廣闊性、豐富性,可寫自己的感想,可寫自己的體會,可以寫詩歌、散文等??傊?,隨心所欲,無拘無束。

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就是用筆寫話,它是生活的需要。作為習作內容有效補充的小練筆,應視為提高作文水平的經常性的練習活動,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好方法。

大家都知道,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切不可忽視。因此,我們可以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自然地從讀學寫,讀寫結合,抓緊、抓好、抓實小練筆的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則會不斷提高。那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是如何把讀與寫巧妙結合,達到練筆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的呢?

首先,依托詞語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語文課程標準在低段對寫話的要求是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從低年級開始,我每天都會給學生布置一個常規(guī)作業(yè);用你今天從課文中學到的詞語寫一個句子,從文中選幾個詞語寫一段話,或用1--2句話記下生活中的一個鏡頭。當批改到學生的這份作業(yè)時,我會在每個學生的作業(yè)旁批上一句鼓勵的話,如"這段話寫得有趣","這段話寫得有畫面","這段話寫得有真情","真是會思考的孩子","你的想象辦真豐富","這個童話故事寫得有情有景"等等。因為老師的用心對待,學生的積極性大大調動,有個別性格外向的孩子還總在你批改作業(yè)時間問問你,自己今天的句子寫得好嗎?如此云云等等。這樣的訓練,長此以往,為以后的習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其次,依托文本,展示習作個性。

(1)仿寫句子。學生習作,仿寫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它能讓學生將學到的寫作方法和好詞好句加以充分運用。如學了朱自清的《匆匆》在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寫幾句話,如用"......時候,日子......"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學生寫了"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嬉笑聲中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等等。這樣的訓練,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學習過程。

(2)仿寫文章的表現(xiàn)方法。如學習了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的課文《"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一組課文中對三個人物的描寫。作者抓住其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進行了細致的刻畫,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顯示了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突出表現(xiàn)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進行描寫是學習塵作的弱項,在閱讀教學中,我采用讀、說、演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而這時,學生也有了說與寫的欲望。我讓他們仿照本組課文的寫法用一段寫幾段話,寫身邊有鮮明性格特點的人。有的學生側重動作的描寫,寫出了小伙伴的特點:有的學生側重神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一貫工作認真的媽媽;有的側重語言的描寫,寫出了幽默風趣的爸爸;有的學生則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并用,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改寫。教學《舟過安仁》,可以讓學生抓住鋪、弄想象,未見牧童,先聞其聲,使我們想象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后的輕松、閑適的心情。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描寫的是牧童累了,想躺下休息?是喜歡月夜的景象,想好好地欣賞一下?是高興了,想與月亮有個交流?這種情景不禁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在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想象,從而體會詩人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向往。因為有了課堂上充分的想象、說。在改寫時,學生又一次與文本交流,與作者共鳴,深入理解了文本,感受到了作者這樣表達的語言美和音律美。

(4)續(xù)寫。如給出開頭,讓你接著寫寫故事如何發(fā)失、發(fā)展,結果怎樣,或延伸文尾式的敘寫。如《窮人》一課的續(xù)寫,想象丈夫回來后,看到桑娜從西蒙那抱回的兩個孩子,故事會怎樣?在學生了解了故事的背景,深刻感悟了桑娜及漁夫的善良,他們對文中桑娜一家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在讀、說、議中,學生的寫作欲望被調動,心里有許多話對桑娜一家說,在這里趁熱打鐵,學生的習作效果也非常好。如有的學生想象到因為又多了兩個孩子,從此漁夫的運氣特別好,每天都能網到許多魚;有的想桑娜也找到了一個當裁縫的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針線活;有的想桑娜去幫人洗衣服,后來生意越來越好,開了一家洗衣店,養(yǎng)大了七個孩子等等。由此可見,學生想象的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和心地善良,他們被深深地感染了,打動了。

(5)縮寫??s寫要對原文進行大量的刪減和壓縮,或去掉一些描寫內容,或刪去次要內容。抓住要點,適當改寫,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如主要內容、層次結構、表現(xiàn)手法。弄懂了縮寫的原則,理解了課文,可讓學生對《景陽岡》、《草船借箭》等長文進行縮寫。一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概括能力,二是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練筆的目的。

第5篇:改寫牧童范文

一、 尋路――尊重規(guī)律

1. 抓住兒童心理特點,確定閱讀教學活動的切入點。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是復雜的心理活動。 而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和“衍生性動機”密不可分的。所謂“衍生性動機”主要是指個體與環(huán)境、自身發(fā)展相關的動機(如親合和依賴、支配和順從、成就和贊許等)。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對學科知識還沒有太多的理性認識,在語文學習的起始階段,他們學習的熱情與動機更多的來源于對教師的感情和對文本內容的興趣。 有的心理學研究者,干脆把興趣和情感本身就看成是一種動機:“所謂‘興趣’,也是一種內在學習動機。這是學生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xiàn),它是在過去知識經驗,尤其是在愉快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令人樂于積極而持久地接觸、認識某類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庇纱丝梢?,低年級學生感悟文字必須建立在對語文學習活動的濃厚興趣上,并在保持興趣的同時,進行理性知識的建構與梳理。

2. 遵循兒童學習規(guī)律,科學規(guī)劃課堂教學進程。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讀寫訓練有幾條必須要遵守的原則:(1)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找到切入點;(2)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味性的集體學習活動;(3)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情;(4)注意問題設計的開放性;(5)注意活動后的總結與點撥,低年級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示范與引領。

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外部活動的教學預設設計中,找到一條通路:即學習活動與語文讀寫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通路;并設計好一個臺階:即感性認識到理性發(fā)現(xiàn)的臺階。找到通路,搭建好臺階,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發(fā)現(xiàn)文字的魅力,體會文字,結合文字進入想象空間,進而培養(yǎng)

閱讀教學

出有良好語感和具備初步讀寫能力的學生。

二、 實踐――培養(yǎng)讀寫能力的策略

1. 利用活動與想象,推想與類比,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詩歌品讀能力?!霸姷恼Z言精煉,一字一詞都帶著顯著的色彩,組織配合又十分嚴密,因而揣摩起來,一字一詞往往像是有豐富的蘊含。唯其如此,如果教師指點得體,讀些好詩最容易培養(yǎng)對語言的敏感,而這一條正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基礎。”基于此,我確定了低年級的古詩教學閱讀感悟能力目標:通過每首詩中教師有意擷取的典型的字(即閃光點、解讀點、品味點)的教學與錘煉,使學生對詩眼、詩情、詩境、詩趣、詩美的有較深的體會。

一首好詩的教學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要從詩中擷取1~2個閃光點、解讀點、品味點,圍繞這些點展開教學,往往事半功倍。低年級的學生雖然還沒有文學知識積累,但他們活潑好動的個性和豐富的想象力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他們豐富的想象空間恰恰和古詩中豐富的留白空間相互印證,相互補充。教師可以在研讀教材后,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問題,搭建學習體悟的平臺,從而使學生自己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妙處,這時再來朗讀、背誦就會水到渠成了。

【案例1】 一下古詩《所見》

(1) 活動體會法?!膀T”在大人眼里是普通的動詞,而在兒童眼里卻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在教室正中放了一把椅子當做“黃?!?,請學生想象牧童是怎樣騎在黃牛上的。學生上臺邊表演邊進行了解讀:“牧童是倒著騎牛的,因為夏天天氣熱,太陽太晃眼?!薄暗怪T是因為好玩?!薄斑€有可能是側著騎,一只手抓著鞭子,一只手玩著野花?!薄邦^上戴個柳條編成的帽子,嘴里唱著歌?!薄把飫e著笛子,光著腳,一會正著騎,一會側著騎,一會倒著騎!”在學生們的解讀下,一個“騎”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潑頑皮的小牧童,我趁機總結:詩中的一個字,如果用心去體會,就會變成一幅畫,就會給人以想象的樂趣。

(2) 推想類比法?!罢瘛?,先讓學生查本義,是振動的意思?!罢窳珠小笔侵刚駝訕淞?。請學生想想你的歌聲能振動樹林嗎?作者這樣寫是想說什么?學生領悟到作者是為了寫牧童歌聲嘹亮。師總結點撥:剛才的“騎”字是從動作來寫牧童活潑的,這“振”字是從聲音上寫牧童的頑皮活潑,心情愉快。進而提問,既然“振林樾”可以寫出歌聲嘹亮,那你們能夠學著詩人的方法也來寫寫歌聲的嘹亮嗎?學生的想象空間被進一步激發(fā),很多優(yōu)美的詞句也順勢而出:“牧童的歌聲振動了白云?!薄皩Γ@就是響徹云間。”“牧童的歌聲振動了山谷。” “對,這就是振徹山谷?!薄澳镣母杪曊駝恿诵▲B?!薄袄蠋熀孟窨吹搅诵▲B隨著牧童的歌聲應聲而起,真是太有趣了。”教師再次總結:“瞧,詩人用字是多么講究,多么有趣啊!你也來找一找詩中用得特別好的字,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睂W生可以找到“忽然”“閉口立”再次體會,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運用表演的形式,體會詩中動與靜的對比,還可以引導學生整體關注全詩,體會詩趣,全詩沒有一句描寫牧童外貌的地方,可是我們卻能夠讀詩想象,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牧童,真是太有趣了。

2. 利用字理和體驗,比較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韻文品讀能力。低年級韻文教學,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關注那些不被注意,不曾關注的地方。教師注意設計學習活動的層次與針對性,通過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比較和發(fā)現(xiàn),每一步都叫學生去體會和感悟,文字的妙處就慢慢顯現(xiàn)出來了,這就是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用的“舉重若輕”的教學策略。

【案例2】 二上《秋天的圖畫》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描繪秋天的景色,其中有一個句式極為工整的比喻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 比較發(fā)現(xiàn)法:發(fā)現(xiàn)比喻的形象性。請學生讀讀原句,幫助粗心的大熊(動畫人物)做做連線題。(剔去其他成分,只保留本體和喻體,做連線)學生很容易就完成了。讀一讀,想一想,大熊那樣隨意改動句子,行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梨樹(梨)――燈籠;蘋果――臉頰;稻海――波浪;高粱――火把)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性 ,初步體會到比喻句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聯(lián)系,對比喻要形象準確有了一定的認識。相機指導朗讀。

(2) 詞語交換法和生活體驗法:發(fā)現(xiàn)動詞的準確性。教師打亂四個動詞再朗讀句子,讓學生體會這樣交換,行不行?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也可由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引導觀察(梨、蘋果、高粱、稻子的生長特點)知道“掛、露、翻、舉”不同的含義,在這句話里,動詞是不能隨便置換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相機指導朗讀。

(3) 發(fā)現(xiàn)放大法:體會用詞的不重復。梨子和稻海都是黃色的,顏色一樣,作者寫得一樣嗎?學生從句中發(fā)現(xiàn)詞語的運用是不同的。(金色――金黃)進一步追問:寫紅色呢?(紅紅的――燃燒的)原來寫顏色也這么有學問。試著練一練:寫綠色、寫藍色,或者你想寫的任一種顏色,你會怎么寫呢?學生模仿寫作。相機指導朗讀。

(4) 字理體會法:字理知識與體會比喻精妙相結合。寫稻田,作者用了三個帶“三點水”的字,“海、波、浪”你發(fā)現(xiàn)了嗎?課件出示大海和稻田,對比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睂懗隽说咎锏臒o邊無際和廣闊,“波浪”寫出了稻田隨風起伏的美感。教師教寫“波浪”二字。此時,學生對生字、對詞語、對句子形成了立體交叉的認識,含義和妙處都能體會得較為深刻。相機指導朗讀。

(5) 改寫體會法:體會句式的節(jié)奏美。出示課后的練習,學生發(fā)現(xiàn)這句話變成了一首工整的小詩,讀來瑯瑯上口。秋天的圖畫遠不止這四幅畫面,請你也試著寫一寫吧?讀寫思相結合,此時便水到渠成了。

第6篇:改寫牧童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古詩整體美

19世紀英國著名文藝評論家拉斯金說:“每一部偉大作品的精華部分,總是無法把它解釋得很清楚,因為它好,所以它好。”優(yōu)秀的中國古典詩詞正是這樣一種“偉大的作品”,其獨特魅力就在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可以通過絢麗的畫面,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詩境。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

如教學《村晚》這首詩中,我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伴著悠揚的笛聲,用多媒體展示了這樣的情境:碧綠的水草和落日的余暉在池水中交融,一個頑皮的牧童橫騎在牛背上吹著笛子,曲子雖然沒有調,完全是隨意吹出來的,但小家伙神態(tài)專注、投入……這樣借助多媒體將詩中事物、景象形象化,讓學生具體可感,使其油然而生愉悅之情,興趣盎然地進入詩歌的學習。這幅生動的牧童短笛圖有人物,有性格,有音樂,充滿了兒童生活情趣。

二、字斟句酌,體味古詩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作者十分注意字詞的錘煉。因此,讀古詩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是古詩教學的捷徑。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如在教學中恰當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話,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時,我先扣字問學生:“綠”字好在哪?可不可以換成“入”字?然后伴著行云流水般的古箏樂曲,多媒體展現(xiàn)這樣一幅美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春風把整個江南都吹綠了。學生就不難理解“綠”字的用法,綠字有色彩感和動態(tài)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風一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F(xiàn)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既表現(xiàn)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xiàn)出春風到后江南水鄉(xiāng)的變化,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而“入”沒有這么豐富的內涵,則只表示“到”的意思。

確實,多媒體在古詩教學中能夠發(fā)揮獨特的優(yōu)勢,多種信息在學生的眼、耳、腦、口中協(xié)調加工,加深了對古詩詞語的理解。

二、渲染氣氛,領悟古詩意境美

古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不少古詩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在教學中復雜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聯(lián)系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音律,有助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李白的《贈汪倫》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汪倫(唱歌)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選用了古箏樂曲《陽關三疊》,那舒緩、悠揚的旋律撥動了學生的心旋,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到了徑縣桃花潭邊,仿佛看到李白將要乘舟離去,出乎他的意料,汪倫竟帶著村民們來為他送行,他們邊挽著手邊唱著歌。這怎么不叫他激動呢?“送別圖”景永遠定格在學生的心田。

三、指導誦讀,吟詠古詩音韻美

古詩雖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音韻和諧,有節(jié)奏感,讀來瑯瑯上口,回味無窮。在教學中時運用多媒體手段,采用形象直觀的影像,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韻律悅耳的錄音朗讀,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在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

如在指導朗讀《望洞庭》時,我先播放一段月光下的洞庭湖的視頻,讓學生形象感知洞庭湖的寧靜優(yōu)美的景象:秋月下的洞庭湖,水光月色互相交融,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學生感受到那“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的靜謐。緊接著,教師再播放韻律悅耳的音樂去感染學生,為學生在朗讀的語氣、語調、節(jié)奏等方面做示范。通過配樂錄音示范,學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和”字應讀得重而慢,第二句中“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描繪的是站在遠處觀看洞庭山水的全景。因此,讀此句吐字要強勁、響亮,而“白銀”、“青螺”是作者運用比喻的寫法,應該重讀,以突出詩人對大自然的贊嘆。在學生基本掌握讀的技巧的基礎上,接著再讓他們跟錄音試讀,孩子們很快就讀出了詩的韻味,讀出了詩的抑揚頓挫,同時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延伸拓展,積累知識創(chuàng)造美

葉圣陶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就足夠,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

如《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盡管學生對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憑有限的經驗難以想像這種景象,也很難理解詩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體出示畫面: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然后我讓學生討論:如果你身在山中,無路可尋時,你的心情怎樣?當你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心情又是怎樣?接著讓學生再次朗讀古詩,學生讀后感到,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或生活有困難時,看起來好像已經走到了絕路,但往往就是這個時候,只要堅持一下或另辟他途,問題就解決了。詩句形象而富有理趣。學生很快明白了古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雖說古語有“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光靠讀的方法來學習古典詩詞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教學中應該把學習古典詩詞與寫作練習結合起來。學生改寫古詩就是一個“言意互相轉換”的過程。

1.入意境,充實古詩空白。

作為古詩的“言”如何轉化為學生心中的“意”?我認為,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詩人進行“對話”,用想象、聯(lián)想來充實古詩的“空白”,使古詩內蘊的“意”變得充實與完整。然后讓學生在與詩人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古詩,從而進入古詩的“意境”。這樣才將古詩賦予生動的靈性,而這就是學生心中的“意”。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我首先引領學生“披文以人情”,通過欣賞、品味與誦讀古詩,讓學生與詩人“對話”,從而明詩意、悟詩情。接著引領學生圍繞著以下五個問題: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雙方的神情會是怎樣?他們會說些什么?心里會怎樣想?又會做些什么?當時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何?當小船愈行愈遠的時候,李白會怎樣?孟浩然對于這次出行,他會對李白有何交代?去“設身處地、想象體驗”。有了這樣的對話、交流、想象、體驗作為基礎,學生改寫起來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了!

2.表心意,深掘古詩內涵。

那么,如何讓學生把內化于心中的“意”轉化為“言”呢?我認為,先將內化于心中的“意”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口頭語言”。學生在口頭表達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情境,使學生有了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學生表達起來比較容易。此時,學生心中的“意”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然后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在這個階段,教師要不斷地啟發(fā)誘導,讓學生把心中的“意”說出來,指導學生說得清楚、具體、生動。最后,讓學生把口頭語言轉換為書面語言。寫完后再朗讀、修改。

第7篇:改寫牧童范文

一、轉變意識巧入軌

“思路決定出路”低效的課堂教學只追求和滿足于教完一節(jié)課應教的知識,學生就好比錄音機只是被動全面死板地記錄老師所教知識,因而教學實效不高,教學成績不好這都怪教師課堂教學知意識落后??茖W的教學意識就是要切實落實“三維目標”的要求,既在課堂上突出方法與技能,知識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比重。這樣學生就可以習得方法,在知識中進步,在情感熏陶中成長,在成長中成就學業(yè)輝煌。這樣教學意識科學轉變便會盡快步入新課程教學的良性軌道,教學成效自然會逐步提升。

二、轉變教態(tài)活課堂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高效的課堂,成功的課堂首先應當說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態(tài)之中。傳統(tǒng)典型的教師教態(tài)為衣著規(guī)范,舉止有度,傳播知識之乎者也,整個課堂不茍言笑。深奧處自我陶醉,動情處強掩流露。這樣以來總有淺嘗輒止之嫌??茖W高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態(tài)應達到自然、真切、到位的標準。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無需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該歡笑時就不要板著臉,該哭就哭,該唱就唱且唱地響亮,該舞時就不要坐著放不開,該憤怒時就不要光發(fā)牢騷,真正做到情到深處可驚天地、泣鬼神。這樣我們教學對象學生也會在我們自然,真切、到位的教態(tài)流露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學科興趣自然會愈加濃烈,學習成效的穩(wěn)步提升必將指日可待。

三、教學前瞻性須有不可無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是一種消極退避的懈怠思想。低效的課堂教學只會圍繞教材轉,跟著鬧鐘轉,上到哪里停哪里。這種意識是極其危險和錯誤的。就像《木匠蓋房子》中那個木匠會自毀前程。教學前瞻性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盯住教學目標,客觀的說我們教學就是既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yōu)橐院笕松旎?。那么教師應前瞻性地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滲透高考觀念,培養(yǎng)技能,煉就心理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教學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四、轉變評價促成效

“皮格馬得翁效應一既期待效應”告訴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對一個學生的成長M步有著極其學遠地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應是靈活多樣,入情入理,時時處處要流露關愛,體現(xiàn)關懷,實施幫助。錯誤的教學評價為對差生或大聲呵斥,或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對有些許進步的學生視而不見,漠然處之;對優(yōu)生情有獨鐘,溺愛有加。這些教學評價都走向了或左或右兩個極端。新課程教學中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一切以人文關懷和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導向,鼓勵誘導鞭策各個層面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知識,取得進步。

五、暢通交流保發(fā)展

第8篇:改寫牧童范文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入“境”。具體方法有很多:

1、介紹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詩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個人閱歷,學生了解了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時,由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當時環(huán)境相差甚遠,我將《孟母三遷》的故事作補充,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值得一提的是,介紹背景只是古詩教學的前奏或插曲,因此,教師教學時一定要抓住重點,言簡意賅,不能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講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如袁枚的《所見》描繪的是騎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靜立捕蟬的生活畫面,明白如話,淺顯易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自己心情愉快時放聲高歌的情景和平時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蟲時的體驗,使他們腦子里呈現(xiàn)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感受到詩中的畫面美。

3、運用直觀形象。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和音樂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就容易理解詩意;

4、豐富情感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再現(xiàn)能力、想象能力,又幫助學生弄懂了詩意,感受古詩意境之美。

二、掌握古詩學習法,指導學生品味語言美

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分詞連序法:一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二是按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進行連序翻譯。古詩學法具體概括為七個字:擴、留、補、換、調、嚼、考。

擴:濃縮的詞語要“擴”,就是把詩人本來高度濃縮了的語句加以擴展,使詩句本來的意思明顯化、具體化。把詞意擴展開來學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留:古今通用的詞語要保留。詩句中諸如時間、地點、人名等。這樣也便于保留詩文原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背誦。

補:成份省略是古詩中常見的現(xiàn)象,碰到這種現(xiàn)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補起來,學生就會不講自通了。如: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這里就省略了主語誰,誰對愁眠這樣補上以后,學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換:古今用法不同的詞語要更換。因為古詩“古”,所以就有古今差異較大的字義、詞義和古今不同的語法現(xiàn)象。如“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死去元知萬事空”的“元”,“兒童急走追黃蝶”的 “走”,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的“衰”等,這些古今意思有別或讀音不同的字詞,學生容易望文生義,產生誤解,因此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闹v解。

調:就是調整句子的順序。講解古詩時,要把因對仗、協(xié)韻、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語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重新調整,調整以后再解釋就容易多了。

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說我們在講解古詩時,對于詩中一些關鍵的、傳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詞、句要引導學生細心地咀嚼、品味,從而把學生對于詩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層。

考:古人寫詩常常引用典故,在講解時,對于詩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給學生進行恰當?shù)摹翱甲C”,才能使學生弄清詩句的真正含義。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種象征物,在講解時結合有關實例一說學生很快就懂了。

學生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把古詩譯成生動具體、有情有景、有詩有畫的短文,這樣不僅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還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師還要注意點撥指導,學生運用鞏固學法。

三、指導感情朗讀,引導學生體會音韻美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惫旁妼φ坦ふ?,平仄有律,讀起來瑯瑯上口。古詩以它特具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然后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他們反復誦讀。宋代萬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敝挥凶寣W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除掌握上述教學要點外,我們還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前要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有的課文兩首詩,要理解其編在一起的緣由;這篇古詩課文在本單元的作用,與古詩前后課文的聯(lián)系。

相關文章閱讀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