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產品成本核算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品成本核算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產品成本核算論文

第1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變動成本法,全部成本法,企業(yè),結合,應用

一、變動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概念

在會計學中有兩種計算生產成本的方法:全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是在組織常規(guī)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tài)分析為前提條件,將一定時期所發(fā)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態(tài)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成本全部作為期間成本,并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全部成本法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是指將一定時期所發(fā)生的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兩大類,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生產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將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這樣,在全部成本法下計算出的產品成本既包括變動生產成本又包括固定生產成本。在全部成本法下,全部生產成本要在已售產成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所以期末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產成本。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結合應用的必要性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結合,單純使用其中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滿足企業(yè)管理的要求。盡管變動成本法在加強企業(yè)內部管理、成本核算和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諸多優(yōu)點,但它與現行“企業(yè)會計制度”和“企業(yè)會計準則”中成本核算及財務報告的編制等內容的要求不一致。為此,一些企業(yè)按照現行統(tǒng)一會計制度編制定期的財務報表,同時存貨計價和收益決定也以完全成本計算;但在企業(yè)內部,則大多采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編制內部報表,為企業(yè)管理部門正確進行預測、決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資料。由此可見企業(yè)會計為了能更好地履行其對內、對外兩方面的職能,兩種成本法可以結合使用、互相補充,以變動成本法為基礎,在編制對外財務報表時進行適當的調整。但絕不搞兩套平行的成本計算資料。否則,工作量太大,還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上的極大浪費以及數據、資料的重復。

三、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yè)中的聯(lián)合應用模式

1、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lián)合應用的可行性

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不難發(fā)現,兩種方法最主要的差別是對固定制造費用的處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要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而變動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但對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在兩種方法下都必須列入產品成本中,對于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二者都是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的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因此,兩種方法雖然在成本劃分、存貨計價、損益表的編制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對于具體成本項目的處理大體是一致的,這些都為兩種方法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本著既能享受變動成本計算法的優(yōu)勢,又不影響當前對會計核算的統(tǒng)一要求這一基本原則,企業(yè)以一種核算方法為基礎,同時提供另一種方法下相關的成本資料,提出將兩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使企業(yè)會計核算兼顧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要求,從而實現企業(yè)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可行和必要的。

2、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lián)合應用設計思路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賬戶處理方面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對固定性制造費用的處理不同,由此導致存貨估價、損益計算結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發(fā)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總額=期末在產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期末庫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銷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兩種成本計算法下結合,對本期已銷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處理并無實質性的差別,最終都計入了當期損益。因此,在變動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A-B-C

存貨賬戶期末余額=D-B-C

主營業(yè)務成本賬戶本期發(fā)生額=E-(F-B-C)

其中,A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 B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庫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產成本;C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產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 D為完全成本法下存貨賬戶期末余額;E為完全成本法下營業(yè)成本賬戶本期發(fā)生額;F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發(fā)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

3、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lián)合應用賬戶設置

一級賬戶的設置完全按現行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不需新增一級賬戶,只在一級賬戶下增設需要的二級賬戶,主要設以下二級科目:制造費用-變動性制造費用;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生產成本-變動性制造費用;生產成本-固定性制造費用;庫存商品-變動性生產成本;庫存商品-固定性生產成本。

4、兩種成本核算方法聯(lián)合應用賬務處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過程中,首先應對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按成本性態(tài)進行分類、歸集,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由于構成產品成本內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屬變動成本。因此只需將當期發(fā)生的制造費用分解為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日常的賬務處理程序與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據兩種成本計算法的內在聯(lián)系,可以很方便的獲取企業(yè)內部經營決策所需要的數據資料。

5.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企業(yè)中的聯(lián)合應用總結

現行企業(yè)會計制度中成本項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企業(yè)先要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和企業(yè)的自身特點,將生產費用按其與產量的依存關系,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制造費用應逐項進行分解。把日常核算建立在變動成本計算的基礎上,對在產品、產成品賬戶均按變動成本反映,同時另設“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也就是說,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等變動成本,仍然按照原來傳統(tǒng)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歸集和分配,把廠房折舊費、保險費、租金等固定成本先計入“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平時根據有關記賬憑證和費用分配表,登記產品成本明細賬,分別歸集各品種的產品成本,并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算這兩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但由于期初在產品成本和本月生產成本均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費用,所以無論是完工產品成本,還是月末在產品成本中也都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仍停留在“存貨中的固定成本”賬戶中。期末,其賬戶余額可以在不同品種的產品之間按照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結合,如: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出每種產品應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然后按每種產品當期銷售量、期末產成品數量及期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比例,將“存貨中的固定成本”應歸屬于本期已銷售產品的部分轉入“主營業(yè)務成本”賬戶,并列入利潤表,作為本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而其中應歸屬于期末在產品、產成品部分,則仍留在這個賬戶上,其分配的結果填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在產品、產成品)項上,使它們仍按所耗費的完全成本列示。

所以為了發(fā)揮變動成本法在加強企業(yè)內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時滿足現行會計制度對外報告的需要,應將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結合應用。即將日常核算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期末調整,使產品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滿足對外編制會計報表的需要。這樣能實現企業(yè)與國家的雙盈。

四.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結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及其應遵循的原則。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同時生產多種產品且各月不同產品生產工時水平相差懸殊的企業(yè)中,在不同產品之間按照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對“存貨中的固定成本”進行分配,如生產工時等資料都是本月的發(fā)生數,而“存貨中的固定成本”卻是一個逐期的累計數,顯然按此標準進行分配不夠準確。

(2)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費用對業(yè)務量的依存關系是比較復雜的,其成本雖然可隨產量的增減而成同方向變動,但其變動幅度卻不與產量變動幅度保持嚴格的正比例關系。這是因為這些成本同時兼有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種不同的性質,稱為混合成本。

(3)對于某些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企業(yè),固定性制造費用中包括不少與機械使用有關的費用,例如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和保險費等等。如果采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費用就不盡合理,所以采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種產品應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會更合理一些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4)由于平時核算是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產品成本以變動成本反映,如果企業(yè)以此成本為依據進行產品訂價應區(qū)別對待。

2.改進建議。

(1)對于上述第一個問題,首先,可以通過以生產工時、生產工人工資等全年累計數為標準結合,進行分配。其次,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也可以對“存貨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車間或產品設置明細賬,賬內按照費用項目設立專欄或專戶(即多欄式明細賬)分別反映各車間、產品品種中各項固定性制造費用的發(fā)生情況,此明細賬應根據有關的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和前述各種費用分配表進行登記。在對“存貨中的固定成本”進行分攤時,可以分車間、產品進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費用項目進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準確性。

(2)對于上述第二個問題敘述的混合成本必須對其進行分解,以便分別將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較簡便的方法有近似分類法、比例分攤法等。

3.需要注意的幾項原則:

(1)以完全成本法為基礎,采用“先外后內”的原則。即統(tǒng)一成本核算系統(tǒng)首先應滿足對外報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慮對內經營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統(tǒng)一成本核算系統(tǒng)的設立不以額外增加企業(yè)運行成本、過多增加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負擔為前提,而應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統(tǒng)框架的前提下,通過對核算帳戶的巧妙設計,利用兩種成本計算法的內在聯(lián)系,來實現對內對外的資源共享。

(3)簡化成本核算原則。統(tǒng)一成本核算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簡便、實用、高效原則。即在統(tǒng)一成本核算系統(tǒng)下,既能滿足對外報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對內所需的資料。

參考文獻:

[1]姚鳳環(huán).變動成本法在企業(yè)營業(yè)損益方面的應用[J].管理天地,2004, (7):87.

[2]冉英.淺析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異[J].財會研究, 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會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1:225-257.

[4]再探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結合運用.劉智群.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8.3.15

[5]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業(yè)中的聯(lián)合運用.郭正杰.2004.10.30

第2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關鍵詞:成本核算體系;物料流量成本;負產品成本;整合

一、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在反映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

現行企業(yè)成本核算體系將所有與產品生產相關的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中,不能區(qū)分正產品和負產品進行成本核算,無法提供廢棄物損失成本的信息。此外,對生產過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流轉未進行有效追蹤,也沒有量化產品生產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資源消耗和損失,使得企業(yè)無法尋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路徑。因此,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在反映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不僅導致產品成本不能真實客觀地被計量與反映,還會掩蓋負產品成本數據。一方面不利于環(huán)境管理和政策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能滿足綠色發(fā)展對企業(yè)資源消耗與損失成本的計量和信息提供要求。

二、現行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整合的現實意義

物料流量成本會計起源于德國,是一種“從實物和金額的角度說明物料流動在每個工序產生何種程度的排放和浪費的物料金額情況的成本會計方法”[1],將企業(yè)生產過程劃分為幾個工序,對每一工序運用物質流平衡原理,把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的投入作為輸入量,將生產過程中的成本細分為物料成本(MC)、能源成本(EC)、系統(tǒng)成本(SC)以及廢棄物處置成本(TC),最終輸出正產品和負產品,其中正產品是每個工序產生的能進入下一工序進行利用和最終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負產品是指退出本環(huán)節(jié)的不能再進行回收利用的產品。將現行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整合在成本制度完善、指導企業(yè)決策和降低企業(yè)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創(chuàng)新成本核算體系,促進產品成本制度的完善《企業(yè)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2](以下簡稱《制度》)對產品成本沒有進行正負產品的劃分和分開核算,現行企業(yè)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的整合可以彌補《制度》的不足。提倡區(qū)分正產品和負產品并提供成本信息,客觀真實地反映產品成本,有利于創(chuàng)新成本核算體系,促進產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單獨提供資源消耗成本信息,指導企業(yè)資源管理的決策現行企業(yè)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的整合能夠提供正負產品成本信息以及成本構成,反映正負產品對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企業(yè)進行資源管理。企業(yè)應重視負產品成本中物料和能源消耗多的生產環(huán)節(jié),針對此環(huán)節(jié)進行設備和工藝的改善,降低負產品成本。

(三)有利于促進企業(yè)降低成本,尋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路徑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大舉措來應對經濟困局,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以及補短板。對于降成本,宏觀上體現企業(yè)交易成本的降低,從微觀角度則表現在企業(yè)產品成本的降低。現行企業(yè)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的整合能提供負產品成本信息,企業(yè)根據負產品成本以及構成制定相應措施改善生產流程,從企業(yè)內部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從物料和能源角度減少資源消耗,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現行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的整合思路

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將生產流程中的成本分為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統(tǒng)成本和廢棄物處置成本,按照產品的流向將產品劃分為正產品和負產品,因此本文在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基礎之上改進成本核算流程,通過設置成本歸集分配表、正負產品成本計算單以及正負產品明細賬,將現行企業(yè)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整合。首先歸集每一工序的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統(tǒng)成本和廢棄物處置成本,并在正負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其次將每一工序的正負產品成本計入成本計算單中;最后匯總計入正負產品成本明細賬。為減少文章篇幅,以兩個工序為例,整合思路流程如圖1所示。

四、利用整合體系對某硝酸生產項目的資源損失成本模擬核算

(一)硝酸生產項目的流程介紹某化工企業(yè)以硝酸為主要產品,計劃年產硝酸20萬噸,而雙壓法單機組生產能力較大,適用于較大型硝酸裝置,所以采用雙壓法來生產硝酸[3]。便于成本的核算,將硝酸生產流程劃分為五個工序,即氨空混合氣的制備、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以及尾氣處理[4]。其簡化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二)硝酸生產項目的正產品和負產品損失成本的核算1.數據收集與整理該硝酸生產項目全年生產時間為300天,投入液氨110kmol,要求氨氣的進口濃度為10.5%~11.8%,生產的硝酸濃度為58%~62%。在部分原始數據的基礎上加工處理,各工序的新投入成本數據如表1所示。物料流量成本會計運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質流平衡原理,為此,收集和整理了各工序的物料流動平衡,如表2所示。2.正產品和負產品之間的成本分配每個工序分別根據上一工序結轉的正產品中各項成本數據和本工序新投入的成本在正負產品之間按照正負產品質量進行成本分配,廢棄物處置成本不參與分配,直接計入負產品成本中,分配過的正產品進入下一工序,負產品則退出該工序。以氨空混合氣制備工序為例,成本分配如表3所示。為了詳細說明具體的分配方法,以氨空混合氣制備工序為例進行說明。在氨空混合氣制備工序中,正負產品質量分別為27916kg和780kg。本期投入的物料成本為704357元,能源成本為511654元,系統(tǒng)成本為124300元,廢棄物處置成本為15136元(不參與分配,直接計入負產品廢棄物處置成本),合計1355447元。由于沒有上一工序結轉的成本,因此只對本工序投入的成本進行分配。分配標準按正負產品質量,正產品分配率=27916/28696=0.97,負產品分配率=780/28696=0.03,本工序投入的物料成本在本工序分配的正產品物料成本=704357×0.97=685211.53元,在本工序分配的負產品物料成本=704357×0.03=19145.47元,能源成本和系統(tǒng)成本分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分配。氨的氧化工序、一氧化氮的氧化工序、氮氧化物的吸收工序和尾氣處理工序參照氨空混合氣制備工序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在此不再列示。3.會計處理根據表1和表3,以氨空混合氣制備工序為例,進行4.填制成本計算單根據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將各工序產生的正產品成本和負產品成本計入成本計算單中。為了縮減文章篇幅,只對氨空混合氣的制備以表格列示,其余四個工序參照氨空混合氣制備工序,在此不做贅述。氨空混合氣的制備工序正負產品成本計算單如表4、表5所示。5.登記正負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以及正負產品成本計算單,匯總正負產品成本,并登記在正負產品成本明細賬中,如表6、表7所示。

五、政策建議本文針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缺乏

負產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將現行成本核算體系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整合,并模擬應用于某硝酸制造項目,為該整合體系的應用提供借鑒。筆者設計了成本分配表、成本計算單以及成本明細賬,對正負產品進行分開核算,可細致反映負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符合綠色發(fā)展理念對資源消耗水平成本信息提供的要求。為降低廢棄物產品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及促進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在企業(yè)的推廣和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企業(yè)產品成本核算制度正負產品分開核算有利于反映產品對資源的真實消耗水平,可以提供真實的成本信息,因此,相關部門應完善產品成本核算制度,提倡將產品劃分為正負產品并進行分開核算成本,從而有利于企業(yè)降低廢棄物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綠色發(fā)展。

(二)重視物料流量成本會計的實踐應用國際上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是一種有效的環(huán)境管理工具,在企業(yè)生產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國內企業(yè)應用較少,缺乏一定的成本核算規(guī)范。對物料流量成本會計采用產品成本核算的流程,將正負產品核算的流程反映在成本計算單和明細賬中,是一種可借鑒的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在企業(yè)中推廣和應用的方式。

參考文獻:

[1]趙麗萍,劉媛媛.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及核算模型研究[J].會計之友,2011(1):34-36.

[2]財政部.關于印發(fā)《企業(yè)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通知[A].2013.

[3]徐德安.我國雙加壓法稀硝酸生產工藝技術淺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1(4):34-37.

第3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在電大學習的教考分離中,成本會計的歷年考試反映出的問題頗多,成績時好時差,學生學習中也感覺課程偏難,表現出失去學習興趣,懼怕煩瑣的計算這一現象。因此,通過對考試的簡單分析,提出幾點教學中的體會愿與財會專業(yè)的老師及學生共同探討。

    成本會計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是財會專業(yè)的學生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后的又一門專業(yè)課,課程內容主要是制造業(yè)產品成本的核算與分析。從事電大教學以來,本人一直擔任著本課程的教學,從歷年通考結果看,成績時好時差,學員也普遍反映課程偏難。作為這門課的任課教師,在此對成本會計的統(tǒng)考及教學提出幾點體會,愿與大家探討。

    一、成本會計統(tǒng)考分析

    電大教學采用統(tǒng)考制,在2006年以前采用中央電大統(tǒng)一出卷考試,2006年江蘇省由省電大統(tǒng)一命題考試,也就是所謂的教考分離,歷年考試成績出現時好時差的原因,現分析如下幾點:

    1、復習資料題目未涉及部分的出現。復習資料是學生考前復習的重點,成本會計計算分析部分可考的內容較多,如果在資料中未涉及的計算內容與方法出現在考卷中,其結果必然只能是平時學的較好的一部分同學能給予解答。而成本會計計算分析中的大題目所占分值一般較大,這必然使得一些僅依賴于資料的同學造成大量失分。如在一年的資料中沒有涉及到的平行結轉分步法出現在考卷中,又一年的資料中沒有涉及到的制造費用按年度分配率分配法出現在考卷中,以上題目所占分值均在十五分以上。

    2、課程可考的內容較多。成本會計在計算部分可考的內容較多,包括從材料費用到其他費用的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四種計算分配方法,制造費用的兩種歸集程序和四種分配方法,廢品損失與停工損失的單獨核算內容,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七種分配方法,產品成本的五種計算方法以及成本還原方法的計算要點,連環(huán)分析法在原材料費用總額分析與可比產品降低任務完成分析中的應用等。

    3、課程偏難的詮釋。學生反映課程偏難的原因可分析如下幾點:1缺乏產品生產與核算的程序概念,成本生產有著不同的生產流程其核算也是環(huán)環(huán)緊口,雖然在教學中老師會給予講解,但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缺乏實踐工作,因此較難理解掌握。2計算煩瑣且共性部分容易混淆,成本會計計算量較大,大的題目往往要分幾個步驟才能完成,在學習中一部分同學只求一知半解,怕煩,不善于深入理解、鉆研,另外成本核算最終是將成本計算對象的各項生產費用經過費用的分配計入該對象中從而完成成本的計算,其中的各項費用的分配有其個性也有其共性,學生容易混淆。3會計基礎知識薄弱,有些同學在進入成本會計學習時,基本的會計知識掌握較差,有些甚至還未入門,加上課程較煩瑣,因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成本會計教學體會

    鑒于成本會計實踐操作性較強,計算內容較多,如果僅靠考前的抱佛腳,依賴局限于資料上的計算題,且考前在老師的解答下勉強會做,其結果只能是若考題不在資料中或者略有條件變動,就難以給予正確的解答。因此要想真正掌握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作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學習中一方面要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掌握課程的特點,善于發(fā)現不同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總結歸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了解課程特點,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成本會計圍繞制造業(yè)成本核算展開,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進行歸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種產品生產成本和各項期間費用的計算。這里強調兩個字“逐步”,這表示成本核算是順序完成,各環(huán)節(jié)工作緊密聯(lián)系;這里又強調“各項費用的歸集分配”這表示成本計算就是將各成本核算對象的費用逐步歸集分配計入每個對象中,就形成了該對象的成本。產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也是這門課程貫穿始終的線索即:“①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②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③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的歸集分配——④各種產品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計算?!?這好比成本核算的主干,每個主干部分又包括許多的內容與方法。因此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抓住這一線索,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各章節(jié)內容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成本核算每一步的內容和采用的多種方法,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2、理清思路,尋找共同點。成本核算是對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各項費用逐步的進行歸集分配而完成的,每一步中包括許多的內容和方法,但學習中要善于發(fā)現它們共同的點,靈活學習,掌握方法,作到舉一反三。1、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包括:原材料費用的分配、燃料費用的分配、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工資費用的分配、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折舊費用的計提分配、利息費用、稅金及其他費用等的核算。這一內容的共性在于:各項費用的分配均按用途進行,屬于產品直接用的又專設有成本項目的計入“基本生產成本”帳戶、屬于基本生產車間耗用及產品直接用的但沒有專設有成本項目的計入“制造費用”帳戶、輔助生產部門用的計入“輔助生產成本”帳戶、行政管理部門用的計入“管理費用”等,并分別從各要素費用所屬帳戶的貸方轉出。2、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主要是針對勞務性的輔助生產費用,首先要將在要素費用分配中計入某勞務“輔助生產成本”帳戶的發(fā)生額匯總起來,再把匯總的輔助生產費用總額在它的勞務受益者之間分配,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每種方法的計算過程及基本公式外,還應抓住它們的共同點:某輔助生產勞務費用經分配以后,其所屬的明細帳戶余額為零,最終

    的分配按用途進行,其他輔助生產部門耗用的計入“輔助生產成本”所屬的明細賬戶,基本生產產品耗用的并專設成本項目的計入“基本生產成本”帳戶,車間耗用的計入“制造費用”帳戶,行政管理耗用的計入“管理費用”,等,并從所分配的輔助生產成本所屬名細帳戶的貸方轉出。3、制造費用的分配主要是針對基本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首先要將在要素費用分配及輔助生產費用分配中計入某個車間“制造費用”帳戶的發(fā)生額進行匯總,再把匯總的費用總額在該車間的生產產品間進行分配,分配方法有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以上四種方法都是要求掌握的,前三種方法是將某車間本月發(fā)生的制造費用總額在該車間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經分配后,“制造費用”帳戶余額為零,不同之處在于三種方法所用的分配標準不同。而第四種分配方法與前三種截然不同,該方法在分配時不考慮本月發(fā)生的制造費用,而是按年度制造費用計劃分配率乘以某種產品本月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計算該產品本月應承擔的車間制造費用,用這種方法分配,“制造費用”帳戶月末會出現借方或貸方余額。制造費用分配的結果是:某產品應承擔的分配額計入該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明細帳戶,并從該車間的“制造費用”帳戶的貸方轉出。4、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是產品成本核算的最后一步的費用分配,經過前面各步驟的費用分配,我們已經將某種產品的生產費用按成本項目計入了該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明細帳戶,接下來月末我們要把該產品的上個月沒有完工的(該月初)在產品費用加上歸集的本月發(fā)生的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計算出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教材中介紹了七種分配方法,在掌握這七種方法時,要理解并結合某產品“基本生產成本”名細賬戶中四項生產費用的衡等關系。

    三、結合成本核算程序,掌握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按照核算對象逐步完成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按什么對象、什么要求進行,這是費用分配的前提,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其核算對象與要求是不同的。關于成本計算方法,教材分五章介紹了五種方法,按照成本計算對象命名的基本方法有三種: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另外兩種輔助方法,一是為了簡化成本計算的分類法、二是為了加強管理、控制成本的定額法。掌握成本計算方法,一方面要把費用分配與成本計算方法相結合,另一方面要結合工藝流程掌握計算方法的特點。1品種法,按產品品種歸集費用,從①要素費用的分配—②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③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的分配(以下簡稱:各項生產費用的順序分配)均按照產品的品種進行歸集,最后完成每種產品的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2分批法,按產品的批別進行各項生產費用的順序歸集與分配,在有完工產品的當月,將該月歸集在某批次產品的生產費用累計數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完成分配。3分步法,按產品的成本計算步驟進行各項費用的順序歸集與分配,分步法分逐步結轉分步法與平行結轉分步法兩種,對這兩種分步法的學習,關鍵在于掌握它們的成本計算程序。逐步結轉分步法的成本計算程序是:按每個成本計算步驟開設成本計算單,第一步驟成本計算步驟按成本項目歸集本步驟的生產費用,并在月末將本步驟的生產費用在該步驟的完工產品(半成品)與在產品間進行分配,并轉出完工的半成品成本;第二步驟是將半成品庫發(fā)出的半成品或著第一步直接轉入的半成品的進一步加工,最后將各步驟生產費用計入產成品份額加以匯總就是產成品的生產成本。4分類法需要掌握的要點是:按每一類別的產品開設成本計算單,并將該類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按成本項目歸集在成本明細賬中,月末計算出該類產品完工產品的成本,接著按要求的分配標準將該類完工產品的各項目成本分配給類內的各種產品,最終計算出各種產品的成本。5定額法需要掌握的要點是:在計算出產品的定額成本的基礎上,調整各項需調整的差異,最終計算出產品的實際成本,計算公式如下:產品實際成本=產品在現行定額下的定額成本+(—)脫離現行定額的差異+(—)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異+(—)月初在產品變動差異。其中公式中的每一項的正確計算是此方法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在學習中體會。

第4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作業(yè)成本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經在國外企業(yè)中廣泛應用,獲得了較好的效益。我國企業(yè)由于觀念、會計信息系統(tǒng)建設等主觀、客觀原因的限制,受到很多障礙,發(fā)展緩慢。本文針對這些障礙,提出解決措施,促進作業(yè)成本法在我國企業(yè)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作業(yè)成本法;傳統(tǒng)成本法;作業(yè);動因

一、作業(y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優(yōu)點

作業(yè)成本法(ABC)是指以作業(yè)為核心,確認和計算耗用企業(yè)資源的所有作業(yè),將耗用的資源成本準確地記入作業(yè)庫,然后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yè)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yè)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和理論依據是:“作業(yè)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yè)”。作業(yè)成本法的目的不是將共同成本分配到產品,而是對于各種作業(yè)的資源進行計量和定價。作業(yè)成本法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被提出,從80年代開展在企業(yè)中被受到重視,原因是傳統(tǒng)的成本計算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成本分配的精確性受到質疑。隨著企業(yè)制造環(huán)境與制造工藝的變化,尤其是顧客需求的多元化導致對產品品種的多元化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正在改變過去大規(guī)模同時生產同一種產品的做法,采用小批量靈活性生產。而傳統(tǒng)的成本計算方法都是建立在大批量生產同種產品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基礎之上,依據成本與業(yè)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將全部成本劃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無法適應新的情況。

比較作業(yè)成本法和傳統(tǒng)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主要優(yōu)勢體現在下面幾點:

(1)重新界定期間費用,完善成本概念,更新管理觀念。傳統(tǒng)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經濟內容看,只包括與產品成本直接有關的費用,而用于管理和組織生產的支出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產品成本按費用的經濟用途設置相關項目。而在作業(yè)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就一個制造中心而言,該制造中心所有的費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對最終產品有益的支出,就應計入產品成本。即作業(yè)成本觀強調費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論其是否與產出直接相關。

作業(yè)成本觀下,也使用期間費用概念;但此時期間費用匯集的是所有無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業(yè)無效耗費的資源價值和非增值作業(yè)耗費的資源價值,而不是與生產無直接關系的支出。企業(yè)將它們計入期間費用,是希望通過改進相關作業(yè)以消除這些耗費。這種成本和期間費用的重新界定,是對管理內涵深層次認識的體現,有助于考核企業(yè)的管理效益,同時也完善了產品的成本概念。

(2)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傳統(tǒng)成本計算法提供的是企業(yè)最終產品的成本相關信息,由于制造費用計算的籠統(tǒng)性,當產品成本中制造費用比重較大時,成本信息的可利用價值就相對較差;而作業(yè)成本法在重新界定期間費用、完善成本概念后也就拓寬了成本計算的范圍,不但提供了產品成本,還提供了作業(yè)成本、動因成本信息,為成本控制和相關決策提供了價值資料。除此之外,作業(yè)成本法還能對所有作業(yè)活動進行追蹤動態(tài)反映,體現成本管理的范疇。

(3)有利于企業(yè)績效考核,提升企業(yè)價值

在作業(yè)成本觀念下,按作業(yè)設立責任中心,使用更為合理的分配基礎,易于區(qū)分責任,減少成本的主觀動因。作業(yè)成本法將成本控制的焦點更多地集中于作業(yè)的發(fā)生、產品的設計,而不是產品的產量,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產量之上的管理思想。以產品的各項作業(yè)作為責任和控制中心,能促進成本分配的精細化,有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過各作業(yè)層所提供有價值的成本信息,能明確增值作業(yè)與非增值作業(yè)、高效作業(yè)與低效作業(yè),評價個人或作業(yè)中心的責任履行情況。尤其是通過區(qū)分增值作業(yè)和非增值作業(yè)為企業(yè)進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企業(yè)價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作業(yè)成本法在中小企業(yè)中推廣存在的主要障礙

雖然作業(yè)成本法有很多優(yōu)勢,但是由于我國企業(yè)引進的時間比較短,同時很多內外因素、條件沒有成熟,該方法在我國的使用仍舊存在很多障礙。有一些企業(yè)雷聲大,雨點小,躊躇滿志,大張旗鼓地成立了項目組,短者幾個月長者一年就偃旗息鼓,無果而終了,造成了很大損失。

1、實施作業(yè)成本的最大阻礙是觀念落后

主要表現在:第一,對成本管理會計本身的認識不足。在理論上,我們將會計的本質概括為 “一種管理活動”,但在實踐中,大多數企業(yè)多年來始終把會計當作是一種記帳、算帳和報帳的工具。許多決策層的人員也把會計人員當“管家”,而不是“理財家”。這就導致了“管理”和“會計”始終是兩張皮,管理會計的參與決策受到阻礙,管理會計工作沒有收到應有的重視。第二,對傳統(tǒng)成本的局限性認識不夠,對新成本制度作業(yè)成本沒有深入理解其本質和內涵,這也反映在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員對待推行作業(yè)成本法的態(tài)度上,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第三,忽視對基層員工的觀念的培訓,造成實際推廣過程中障礙較多,尤其是很多中小企業(yè)情況特別明顯。

2、作業(yè)成本法核算實施缺乏實現工具

作業(yè)成本管理中需要比傳統(tǒng)會計更豐富的信息,它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基礎之上。因此作業(yè)成本的實施離不開應用軟件工具的支持,軟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復雜的核算任務,有助于對信息進行分析。如何尋找合適的工具,是用excel實現,還是開發(fā)一個小程序,或者采用專門的作業(yè)成本法軟件。如果在ERP中實現,ERP需要做重新配置,客戶一般缺乏對專用工具的了解。若采用專門的作業(yè)成本法軟件,目前適合于國內企業(yè)的作業(yè)成本軟件并不多,有些在原有基礎上結合企業(yè)實際進行改進,其實施過程也不能完全可靠。 轉貼于

3、財務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長期以來,我國的企業(yè)會計人員習慣按照會計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采用固定的模式來進行會計處理,從而十分缺乏職業(yè)判斷能力。而作業(yè)成本計算本身面臨幾大難題:(1)作業(yè)的區(qū)分存在困難。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復雜多樣,各項活動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并非所有的作業(yè)都界限清晰、責任分明,所以在作業(yè)的區(qū)分上存在困難,如果區(qū)分不當就無法做到精確核算;(2)成本動因的選擇具有主觀性。作業(yè)成本法在確認資源和作業(yè),以及為資源庫和作業(yè)庫選擇最佳的成本動因等方面,并不總是客觀的和可驗證的,難免具有主觀性和一定程度的武斷性,這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經驗和自身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

因此作業(yè)成本技術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成本計算方法,它不僅需要現代化手段的技術支持,更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否則就很難保證其有效的實施和理想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精確核算成本體現作業(yè)成本的優(yōu)勢,還會增加成本核算的成本,甚至誤導企業(yè)經營決策造成損失。

三、促進作業(yè)成本法在我國企業(yè)中應用的主要措施

雖然作業(yè)成本法具有很多優(yōu)勢,但是正文前文所提到的作業(yè)成本法一般使用于間接成本在全部成本中的比例較大的情況,對于一般傳統(tǒng)的人工成本所在比重較多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yè)優(yōu)勢并不明顯,所以企業(yè)在運用作業(yè)成本法時首先應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判斷這樣做是否能為企業(yè)增效,避免不適用作業(yè)成本法的企業(yè)盲目實施的現象發(fā)生。其次針對以上提出的企業(yè)實施作業(yè)成本法的主要障礙,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1、達成全員參與實施作業(yè)成本法的共識

首先要在企業(yè)內部自上而下全面理解和領悟作業(yè)成本法的精髓和實質。作業(yè)成本法是先進核算方法、管理理念、成本降低思想和企業(yè)管理方法的變革,是成本分攤方法科學化的體現,它摒棄了傳統(tǒng)的主觀武斷、簡單化的成本分攤方法,采用理性的、細致的、科學的態(tài)度分攤成本,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其次,要求企業(yè)要形成全員參與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意識和行動。作業(yè)成本法涉及到成本動因的確定、作業(yè)的分解以及作業(yè)區(qū)流程的分析、重組和改進,涉及到從高層領導到普通員工的各個部門、各個層次,也涉及到企業(yè)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種專業(yè)人員的參與。最后要取得單位高層管理的認可和大力支持。特別是要取得單位最高層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的認可和支持,做好全體員工的培訓,從上到下消除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人為因素的阻力,以促進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這是成功實施作業(yè)成本法的關鍵。

2、財會人員素質的提高是實行作業(yè)成本法的重要保證

作業(yè)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如在作業(yè)的確認、成本動因的選擇和同質成本庫的確認上,不同的會計人員會有不同的結果,這種主觀隨意性有時會帶來與實際較大的偏差,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有利于作業(yè)成本法的推行。

首先,要提升會計人員、成本核算人才隊伍的理論素質,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科學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理論,不斷豐富會計人員、成本核算人才隊伍的理論知識;其次,應加大他們對成本核算業(yè)務、計算機以及成本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綜合培訓,使他們成為既掌握成本核算知識,又懂得相應的管理知識、計算機應用和數據分析的復合型人才;第三,組織會計人員、成本核算人才隊伍學習企業(yè)產品生產的每一“作業(yè)”流程,讓他們熟悉和掌握企業(yè)生產工藝流程,產品設計與性能等相關知識;

3、努力提升企業(yè)綜合管理水平

作業(yè)成本法需要先進的管理水平與之配套。首先在成本計算階段,作業(yè)成本法需要大量真實準確的基礎數據,要求企業(yè)基層員工對作業(yè)成本法基本思想的認同,同時需要電子計算機處理大量的數據以及進行分析。這些都必須要求企業(yè)擁有先進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質的員工。如果沒有先進的管理水平相配合,利用作業(yè)成本法所計算出來的大量成本信息將很難真正用于作業(yè)分析和作業(yè)成本管理中。

第5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在電大學習的教考分離中,成本會計的歷年 考試 反映出的問題頗多,成績時好時差,學生學習中也感覺課程偏難,表現出失去學習興趣,懼怕煩瑣的 計算 這一現象。因此,通過對考試的簡單分析,提出幾點教學中的體會愿與財會專業(yè)的老師及學生共同探討。

成本會計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是財會專業(yè)的學生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后的又一門專業(yè)課,課程內容主要是制造業(yè)產品成本的核算與分析。從事電大教學以來,本人一直擔任著本課程的教學,從歷年通考結果看,成績時好時差,學員也普遍反映課程偏難。作為這門課的任課教師,在此對成本會計的統(tǒng)考及教學提出幾點體會,愿與大家探討。

一、成本會計統(tǒng)考分析

電大教學采用統(tǒng)考制,在2006年以前采用中央電大統(tǒng)一出卷考試,2006年江蘇省由省電大統(tǒng)一命題考試,也就是所謂的教考分離,歷年考試成績出現時好時差的原因,現分析如下幾點:

1、復習資料題目未涉及部分的出現。復習資料是學生考前復習的重點,成本會計計算分析部分可考的內容較多,如果在資料中未涉及的計算內容與方法出現在考卷中,其結果必然只能是平時學的較好的一部分同學能給予解答。而成本會計計算分析中的大題目所占分值一般較大,這必然使得一些僅依賴于資料的同學造成大量失分。如在一年的資料中沒有涉及到的平行結轉分步法出現在考卷中,又一年的資料中沒有涉及到的制造費用按年度分配率分配法出現在考卷中,以上題目所占分值均在十五分以上。

2、課程可考的內容較多。成本會計在計算部分可考的內容較多,包括從材料費用到其他費用的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四種計算分配方法,制造費用的兩種歸集程序和四種分配方法,廢品損失與停工損失的單獨核算內容,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七種分配方法,產品成本的五種計算方法以及成本還原方法的計算要點,連環(huán)分析法在原材料費用總額分析與可比產品降低任務完成分析中的應用等。

3、課程偏難的詮釋。學生反映課程偏難的原因可分析如下幾點:1缺乏產品生產與核算的程序概念,成本生產有著不同的生產流程其核算也是環(huán)環(huán)緊口,雖然在教學中老師會給予講解,但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缺乏實踐工作,因此較難理解掌握。2計算煩瑣且共性部分容易混淆,成本會計計算量較大,大的題目往往要分幾個步驟才能完成,在學習中一部分同學只求一知半解,怕煩,不善于深入理解、鉆研,另外成本核算最終是將成本計算對象的各項生產費用經過費用的分配計入該對象中從而完成成本的計算,其中的各項費用的分配有其個性也有其共性,學生容易混淆。3會計基礎知識薄弱,有些同學在進入成本會計學習時,基本的會計知識掌握較差,有些甚至還未入門,加上課程較煩瑣,因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成本會計教學體會

鑒于成本會計實踐操作性較強,計算內容較多,如果僅靠考前的抱佛腳,依賴局限于資料上的計算題,且考前在老師的解答下勉強會做,其結果只能是若考題不在資料中或者略有條件變動,就難以給予正確的解答。因此要想真正掌握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作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學習中一方面要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掌握課程的特點,善于發(fā)現不同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 總結 歸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了解課程特點,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成本會計圍繞制造業(yè)成本核算展開,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進行歸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種產品生產成本和各項期間費用的計算。這里強調兩個字“逐步”,這表示成本核算是順序完成,各環(huán)節(jié)工作緊密聯(lián)系;這里又強調“各項費用的歸集分配”這表示成本計算就是將各成本核算對象的費用逐步歸集分配計入每個對象中,就形成了該對象的成本。產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也是這門課程貫穿始終的線索即:“①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②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③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的歸集分配——④各種產品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計算。” 這好比成本核算的主干,每個主干部分又包括許多的內容與方法。因此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抓住這一線索,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各章節(jié)內容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成本核算每一步的內容和采用的多種方法,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2、理清思路,尋找共同點。成本核算是對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各項費用逐步的進行歸集分配而完成的,每一步中包括許多的內容和方法,但學習中要善于發(fā)現它們共同的點,靈活學習,掌握方法,作到舉一反三。1、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包括:原材料費用的分配、燃料費用的分配、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工資費用的分配、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折舊費用的計提分配、利息費用、稅金及其他費用等的核算。這一內容的共性在于:各項費用的分配均按用途進行,屬于產品直接用的又專設有成本項目的計入“基本生產成本”帳戶、屬于基本生產車間耗用及產品直接用的但沒有專設有成本項目的計入“制造費用”帳戶、輔助生產部門用的計入“輔助生產成本”帳戶、行政管理部門用的計入“管理費用”等,并分別從各要素費用所屬帳戶的貸方轉出。2、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主要是針對勞務性的輔助生產費用,首先要將在要素費用分配中計入某勞務“輔助生產成本”帳戶的發(fā)生額匯總起來,再把匯總的輔助生產費用總額在它的勞務受益者之間分配,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每種方法的計算過程及基本公式外,還應抓住它們的共同點:某輔助生產勞務費用經分配以后,其所屬的明細帳戶余額為零,最終

的分配按用途進行,其他輔助生產部門耗用的計入“輔助生產成本”所屬的明細賬戶,基本生產產品耗用的并專設成本項目的計入“基本生產成本”帳戶,車間耗用的計入“制造費用”帳戶,行政管理耗用的計入“管理費用”,等,并從所分配的輔助生產成本所屬名細帳戶的貸方轉出。3、制造費用的分配主要是針對基本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首先要將在要素費用分配及輔助生產費用分配中計入某個車間“制造費用”帳戶的發(fā)生額進行匯總,再把匯總的費用總額在該車間的生產產品間進行分配,分配方法有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以上四種方法都是要求掌握的,前三種方法是將某車間本月發(fā)生的制造費用總額在該車間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經分配后,“制造費用”帳戶余額為零,不同之處在于三種方法所用的分配標準不同。而第四種分配方法與前三種截然不同,該方法在分配時不考慮本月發(fā)生的制造費用,而是按年度制造費用計劃分配率乘以某種產品本月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 計算 該產品本月應承擔的車間制造費用,用這種方法分配,“制造費用”帳戶月末會出現借方或貸方余額。制造費用分配的結果是:某產品應承擔的分配額計入該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明細帳戶,并從該車間的“制造費用”帳戶的貸方轉出。4、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是產品成本核算的最后一步的費用分配,經過前面各步驟的費用分配,我們已經將某種產品的生產費用按成本項目計入了該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明細帳戶,接下來月末我們要把該產品的上個月沒有完工的(該月初)在產品費用加上歸集的本月發(fā)生的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計算出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教材中介紹了七種分配方法,在掌握這七種方法時,要理解并結合某產品“基本生產成本”名細賬戶中四項生產費用的衡等關系。

三、結合成本核算程序,掌握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按照核算對象逐步完成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按什么對象、什么要求進行,這是費用分配的前提,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其核算對象與要求是不同的。關于成本計算方法,教材分五章介紹了五種方法,按照成本計算對象命名的基本方法有三種: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另外兩種輔助方法,一是為了簡化成本計算的分類法、二是為了加強管理、控制成本的定額法。掌握成本計算方法,一方面要把費用分配與成本計算方法相結合,另一方面要結合工藝流程掌握計算方法的特點。1品種法,按產品品種歸集費用,從①要素費用的分配—②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③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的分配(以下簡稱:各項生產費用的順序分配)均按照產品的品種進行歸集,最后完成每種產品的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2分批法,按產品的批別進行各項生產費用的順序歸集與分配,在有完工產品的當月,將該月歸集在某批次產品的生產費用累計數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完成分配。3分步法,按產品的成本計算步驟進行各項費用的順序歸集與分配,分步法分逐步結轉分步法與平行結轉分步法兩種,對這兩種分步法的學習,關鍵在于掌握它們的成本計算程序。逐步結轉分步法的成本計算程序是:按每個成本計算步驟開設成本計算單,第一步驟成本計算步驟按成本項目歸集本步驟的生產費用,并在月末將本步驟的生產費用在該步驟的完工產品(半成品)與在產品間進行分配,并轉出完工的半成品成本;第二步驟是將半成品庫發(fā)出的半成品或著第一步直接轉入的半成品的進一步加工,最后將各步驟生產費用計入產成品份額加以匯總就是產成品的生產成本。4分類法需要掌握的要點是:按每一類別的產品開設成本計算單,并將該類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按成本項目歸集在成本明細賬中,月末計算出該類產品完工產品的成本,接著按要求的分配標準將該類完工產品的各項目成本分配給類內的各種產品,最終計算出各種產品的成本。5定額法需要掌握的要點是:在計算出產品的定額成本的基礎上,調整各項需調整的差異,最終計算出產品的實際成本,計算公式如下:產品實際成本=產品在現行定額下的定額成本+(—)脫離現行定額的差異+(—)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異+(—)月初在產品變動差異。其中公式中的每一項的正確計算是此方法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在學習中體會。

第6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關鍵詞】ERP系統(tǒng); 標準成本法;作業(yè)成本法;兩種成本的綜合運用

一、論文研究的現狀、內容及觀點

1.論文研究的現狀

20世紀初,成本控制系統(tǒng)主要針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這兩大類成本項目。但現代企業(yè)的直接材料成本在大幅上升的同時,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也大幅上升;且先進設備的使用也大大加大了折舊費用的比重;另外,小批量、個性化產品的生產要不斷調配和轉換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從而導致制造費用比重的加大。使成本結構偏向于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兩個項目。

對于新型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和成本結構的變化,僅采用單一的標準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精確、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幫助企業(yè)決策者對企業(yè)的產、供、銷、人力、研發(fā)等作出正確的決策。長此以往,將使企業(yè)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中被淘汰。

2.研究內容及觀點

為了滿足現代企業(yè)的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在ERP系統(tǒng)中綜合使用標準成本法與作業(yè)成本法的有機結合體――作業(yè)標準成本法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二、ERP系統(tǒng)的概念

ERP系統(tǒng)是指建立在信息系統(tǒng)的基礎上,以系統(tǒng)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yè)的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是新一代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成本核算能否自動完成是作為衡量ERP實施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

一般制造業(yè)的ERP系統(tǒng)有下列模塊: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生產控制管理、物流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控制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模塊。

三、標準成本法的概念及ERP系統(tǒng)中標準成本控制原理

1.標準成本法的概念

標準成本法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即標準成本控制制度。它將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融合在一起,為產品成本規(guī)定各種標準,是適用于企業(yè)管理工作中對產品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ERP系統(tǒng)采用標準成本控制的原理

(1)標準成本的計算

現行ERP系統(tǒng)是采用標準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而在制定標準時,都普遍采用與產量關聯(lián)的分攤基礎――人工工時,機器工時,制造費用率等。ERP系統(tǒng)中的標準成本是通過成本卷積計算出來的。

首先,企業(yè)在ERP系統(tǒng)中設置各種預定的單位標準成本、物料清單(BOM)等參數。將產品成本劃分為三個成本項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其次,ERP系統(tǒng)會自動從BOM的最底層的原材料或標準件中消耗材料費和采購間接費開始匯總向高層逐層滾加得到直接材料成本。在匯集了材料成本的基礎上滾加上層的加工裝配的制造費用和人工成本就得到了標準成本。其中:

采購間接費用=采購費用×采購間接費率

直接人工成本=設定單位標準人工費率×根據工藝計算出的標準工時

制造費用=設定單位標準制造費率×根據工藝計算出的標準工時

標準成本=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費用

(2)標準成本的控制

標準成本法中的成本控制是通過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進行的。

事前計劃是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反復分析,根據企業(yè)正常生產狀態(tài)而非理想情況下制定出的各種標準,并將此標準輸入ERP系統(tǒng)作為各業(yè)務活動的成本控制的基礎和依據。

事中控制是ERP 系統(tǒng)自動將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并將差異提示給管理層,管理層就會依此線索查明形成的原因和責任,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生產計劃,控制不良差異的不斷擴大。

事后分析,是指生產完成后,把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資料與按標準成本編制的成本預算對比、分析出各成本的數量差異、價格差異。找出標準成本制定的不足因素和生產過程中應改進的流程,為制定新的標準成本找到更合理的依據,為企業(yè)降低成本,改善內控,完善企業(yè)的管理水平。

四、作業(yè)成本法的概念及適用的條件

1.作業(yè)成本法的概念

作業(yè)成本法(即ABC成本法)是為改善傳統(tǒng)成本核算方法中制造費用分配不合理而導致錯誤的成本信息提出的。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精度為目的,以生產導致作業(yè)發(fā)生,產品消耗作業(yè),作業(yè)消耗資源,資源消耗產生成本為依據,根據成本動因將作業(yè)成本精確地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上的間接費用分配方法。

2.作業(yè)成本法適用的條件

一般而言,要采用作業(yè)成本法,需要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企業(yè)規(guī)模較大,產品種類繁雜;(2)企業(yè)管理水平較高;(3)企業(yè)生產經營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間接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較大;(4)擁有先進的ERP系統(tǒng);(5)財務人員的素質較高,掌握了ABC成本核算方法的管理思想。

五、ERP系統(tǒng)中標準成本法與作業(yè)成本法的比較及綜合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

(1)標準成本法的優(yōu)點

①ERP系統(tǒng)中標準成本法不僅是一種成本核算方法,而且也是一個成本控制系統(tǒng)。它可以同全面預算、責任成本結合使用,對于編制預算、明確責任、制定價格等大有益處。

②標準成本相對實際成本而言,簡單有效。它可以簡化存貨的計價和成本核算的帳務處理。

③標準成本法所制定的標準成本,是企業(yè)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的所期望達到的成本水平,因此,以此為基礎編制的預算作為績效考評的依據,有利于挖潛增效,提升企業(yè)的管理水平。

(2)作業(yè)成本法的優(yōu)點

①作業(yè)成本法以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作業(yè)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它根據成本動因將間接成本和輔助資源更準確地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精度,有利于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②作業(yè)成本法還能引導企業(yè)經營者高度關注成本動因,克服傳統(tǒng)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點,使間接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同時也促使管理層去識別增值作業(yè)和非增值作業(yè),消除不必要或無效的非增值作業(yè),以提高企業(yè)競爭力。

③作業(yè)成本法被廣泛運用于產品定價、新產品開發(fā)、產品組合決策;自制或購買決策;顧客盈利分析、業(yè)績評價等方面,是戰(zhàn)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和基礎。

2.兩種方法的缺點

(1)標準成本法適用產品相對穩(wěn)定,生產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但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為順應市場多樣化、發(fā)展多元化的要求,生產的品種也相應增加。如仍單一采用標準成本法,不僅需要制定越來越多的標準參數,而且也難以趕上新產品變化的速度,同時增加了企業(yè)的管理成本。

(2)作業(yè)成本法雖然能根據成本動因較準確地計算成本,通過作業(yè)分析使管理層認識并消除不增值的作業(yè),改善業(yè)務流程,降低成本。但中小企業(yè)尚未形成清晰的業(yè)務流程,因此,該類企業(yè)不適合適用作業(yè)成本法。

作業(yè)成本法并非適用所有的企業(yè),它更適用產品多樣化、生產批量小、人員費用、制造費用較高的制造業(yè)。

作業(yè)成本法不適用所有的成本。當市場需求下降時,企業(yè)就會出現剩余生產能力。而作業(yè)中的一些固定制造費用不會減少,因而分配到作業(yè)中心進而分配到成本中心的成本失真,導致計算的產品成本偏高。

作業(yè)成本法并不一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只有具備產品差異性、間接成本重要性和市場的競爭性三個條件的企業(yè)使用作業(yè)成本法最具有成本效益。

3.兩種方法綜合使用的可行性

鑒于標準成本法與作業(yè)成本法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的局限性,在ERP系統(tǒng)中,同時采用標準成本法和作業(yè)成本法是可行的。這是因為:

(1)ERP 系統(tǒng)和標準成本卷積法為實施作業(yè)成本法提供了可行的條件之一。

(2)在ERP系統(tǒng)中采用標準成本法核算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用作業(yè)成本法計算間接成本。兩者的結合使用既能保持標準成本體系內部控制的優(yōu)勢,又能發(fā)揮作業(yè)成本法能較好地對制造費用分析的作用。兩者揚長避短、有機結合成一種新型的成本核算體系――作業(yè)標準成本法是非??尚械摹?/p>

(3)在ERP 系統(tǒng)中,以作業(yè)為中心,對所有作業(yè)活動采用追蹤動態(tài)反映,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yè),改進增值作業(yè),將浪費、損失降低到最小,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利潤。

(4)作業(yè)成本法以反映成本動因的作業(yè)為基礎,與實際制造費用的相關程度較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成本。

4.兩種方法綜合使用的必要性

當代企業(yè)如果想在現代商業(yè)環(huán)境中不被淘汰,就必須從戰(zhàn)略角度重新審視成本管理對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深刻影響。采用最相關、最有效、最能反映企業(yè)真實成本的成本管理系統(tǒng),獲得最真實、準確地成本信息,才能對企業(yè)的各業(yè)務活動作出正確的決策。因此,成本管理實際工作對這兩種方法綜合使用有需求上的必然性。同時也是成本會計學發(fā)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2014年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7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一、《成本會計學》課程主要特點

(一)成本會計核算工作量大成本會計是在財務核算基礎上,設置相關賬戶,并進行賬戶分配計算,同時需要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對企業(yè)不同生產組織和工藝過程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成本核算復雜。因此,若是學生對基礎會計的原理掌握不牢,成本計算的過程就會混亂,會混淆成本數據之間關系和計算的邏輯關系。同時,成本會計又分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每種成本核算方法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成本會計表格多成本會計課程中,需要將各種費用進行分配,同時需要編制相應的費用分配表,如材料費用分配表、工資費用分配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制造費用分配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表。每個表格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計算方法進行核算。因此,編制表格的工作比較繁瑣。

(三)成本會計綜合性較強成本會計需要和我國企業(yè)內部管理相結合,在預測、決策、分析、考核和決策方面進行日常管理,因此成本會計范圍更加開闊,逐步向經營型成本會計發(fā)展,成本會計綜合性需要不斷完善。

(四)成本會計實踐性強成本會計學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計算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制造費用等內容時,還會考慮期間成本的核算,需要對賬戶進行結轉。該課程講授需要大量實踐操作,同時需向學生講授企業(yè)實際經營狀況。

二、《成本會計學》課程教學難點

(一)教學內容不全面《成本會計學》課程內容注重對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講授,缺少制造業(yè)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的詳細介紹,包括企業(yè)生產工藝流程、生產步驟和工序、生產投料方式的選擇和產品轉移方式等內容。因此學生不能夠深刻體會成本核算的主要工序和流程,不能將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詳細講授成本核算的主要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學生理解具有一定難度。

(二)教學方法不適用《成本會計學》課程是通過課堂講授完成,因此教師講授過程中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考慮學生自身特點,容易造成學生厭學情緒,不能夠主動學習成本計算的實質性問題,無法完成高等院校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的目標。

(三)教學手段相對落后《成本會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編制相關成本計算單方法落后,使學生不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更系統(tǒng)、完善地掌握成本計算單的編制,同時不能完全理解各個計算單中數據的對應關系,教學效果不理想。

正是由于《成本會計學》在內容和教學上存在一定的難點,因此在《成本會計學》教授過程中應提倡情景教學方法。

三、情景教學法及其意義

(一)情景教學法的涵義情景教學法是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把創(chuàng)設情景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并作為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情景教學法不同于案例教學法。它是從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極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實質上是案例教學法的延伸。從概念上來講,情景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以情感活動統(tǒng)領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育人以情”,溝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匯于情景之中,從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機整合,使學生在求知的同時學會做人、做事,形成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扎實的知識基礎。

(二)情景教學法應用的意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與學處于一種割裂狀態(tài)。情景教學模擬社會現場,目的是使學生參與,教與學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引起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從而使教學具有鮮明的特色,并且使課程教學生動、具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情景教學背景環(huán)境下,教學應該通過設計現實主題情景以支撐學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景或學習環(huán)境以誘發(fā)他們進行探索與解決問題。在有效教學與有意義學習的對立統(tǒng)一基礎上,通過師生共建合作交流與對話互動的課堂教學大平臺,讓教師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活動能真正落到實處。情景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放在問題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問題處在學生的學習心理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使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景,營造出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升華成本會計課堂教學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情景教學的目的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性思維情景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活動是通過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協(xié)調進行的,其中形象思維起著關鍵作用。而情景教學法主要是開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情景教學類似模擬實習,解決了理論與現實脫節(jié)的問題,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理論知識扎實,但實際動手能力不強的缺點,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情景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體驗,使學生置身于“此情此景”中去感知、理解、領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學情景是情感環(huán)境、認知環(huán)境和行為環(huán)境等因素的綜合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采用“情景教學”,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適宜的情景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而且可以不斷地維持、強化和調整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更好地認知,對教學過程起引導、定向、支持、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三)使教學更生動并具針對性由于現場模擬是針對學生即將面臨的工作情況,通過學生將所學理論用于現場問題的解決,加深了學生對教材中重點與難點的理解、掌握及運用能力。適宜的教學情景不但可以提供生動、豐富的學習材料,還可以提供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知識、技能與體驗的銜接,促進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并將其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生動的應用活動中理解所學的知識,了解問題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進一步認識知識的本質,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應用能力。

五、情景教學法應遵循的原則

(一)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單純依靠板書,導致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存在“填鴨式”的缺陷。而情景

教學法可以避免上述缺陷,通過創(chuàng)設場景,學生自覺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去,可以根據角色需要查閱相關資料,驗證自己觀點與結論。通過情景模擬演練,將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向“主動式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既定目標的完成。

(二)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情景教學將理論基礎與應用實踐相結合,在實際操作中,將案例與所學的成本會計學知識有效結合。通過內容的設計、方案的選擇、人員的分工與安排、活動組織等,經歷企業(yè)成本核算的全部過程,對相關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論進行一次直接的運用。所以,通過J隋景模擬演練,可以使學生對企業(yè)生產活動有更深刻地認識和體會,提高其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決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取得多方面的收獲。

(三)扮演角色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為提高情景模擬演練的效果,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便有更多的學生參與該項活動。學生要想在演練活動中表現得更出色,就必須進行精心組織,對活動的各個步驟進行合理安排,對演練所要求的各種角色進行合理分工,以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并將學生所要扮演的角色與實踐操作活動相結合,通過實踐演練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六、情景教學法應用的具體對策

(一)真實展現情景創(chuàng)設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活動真實場景,從生產經營中選取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突出情景的針對性,主要可以考慮針對工業(yè)企業(y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進行設計,考慮費用在各種產品以及期間費用分配和歸集過程、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和歸集、產品成本計算基本方法和輔助方法,以及涉及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和作業(yè)成本法具體核算,分配設計核算的主要流程和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教導學生成本核算的具體過程,加深學生對成本核算的具體認識并熟練掌握知識點。

(二)實物演示情景以實物為中心,設置必要背景,構成一個整體,以演示某一特定情景。以實物演示情景時,應考慮到相應的背景,如“裝配式生產”、“連續(xù)式生產”、“生產成本明細賬”等。強調情景的現實性,把來源于企業(yè)實際過程中的成本核算過程引入課堂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表演體會情景情景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學生自己進入情景、扮演角色,加深了內心體驗并且鍛煉了獨立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情景的思考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核心目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思考。根據情境設計的問題要有思考性,能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思考空間。

(四)觀看體會情景感受情景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感觀對人類認知的深刻作用,通過錄像展示企業(yè)具體的生產情況,產品的生產流程、人員的組織、成本會計人員的具體分工,以及具體核算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五)實地觀察情景人類的知識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尤其是成本會計這樣的應用學科更離不開實踐,而以往的本科教學由于對教學認識上的局限,都僅限于書本知識、課堂教學,即使有實地的觀察,也只能是在大學即將畢業(yè)的實習階段;而成本會計課程往往安排在大學教育的中期,兩者的時間間隔較長,容易造成教學與實踐脫節(jié),而且,事后的觀察也不利于學生在課堂講授過程中的理解,融入在成本會計課程過程中的實地觀察,有利于學生獲得深刻的認識,更好地理解知識。

(六)建立資料庫資料收集在情景教學中十分重要。在資料收集上,采取多渠道,多角度的資料收集方式,使資料覆蓋面更廣。資料來源于企業(yè)生產實踐、科研論文、社會媒體、以往的教學實踐等多方面。覆蓋成本的經濟實質、成本會計的對象、任務及職能、工業(yè)企業(yè)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費用在各種產品以及期間費用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與輔助方法、商品流通企業(yè)和農業(yè)企業(yè)成本核算、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和作業(yè)成本法、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等全部成本會計教學內容。貼近企業(yè)成本核算實務,與教材聯(lián)系密切,生動形象地演示企業(yè)成本核算的主要方面。

(七)建立多層次教學模塊在教學模塊的設計上,建立多層次、系統(tǒng)性的教學模塊。從橫向上,分為圖片模塊、視頻模塊、實物演示模塊、表演體會模塊和實地觀察模塊等。從功能上,按教學任務分為成本的經濟實質、對象、任務及職能模塊、成本核算程序模塊、費用歸集分配模塊、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分配模塊、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與輔助方法模塊、其他模塊等。將圖片模塊、視頻模塊、實物演示模塊、表演體會模塊和實地觀察模塊按其功能分別歸入各功能模塊。如,費用歸集分配模塊,包括費用歸集和分配程序圖、企業(yè)費用歸集和分配實務視頻以及實務演示。從縱向上,分為課前準備模塊、課中演示模塊和課后反饋模塊。課前準備模塊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各項教學的準備,并向學生布置任務,如在講授成本核算程序時,要用到表演體會模塊,在課前應對學生進行分組,分配角色,并指導學生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職能。課后反饋模塊主要用于及時收集教師和學生對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信息,并及時對隋景教學中的各個模塊進行修改。多層次的教學模塊可以方便教師的使用,并有利于各模塊的及時修改。

情景教學法應用于成本會計學教學具有深遠意義和巨大潛力,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具體實施步驟與過程。通過引入情景教學法,成本會計學的眾多知識將會更便于學生把握和理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識的探究,真正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課改精神。

第8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yè)教育;成本核算;現狀;對策

隨著中國職業(yè)教育的迅速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收費制度的全面實行,核算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既是滿足社會和學生對教育成本知情權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提升自身辦學效益和實力的客觀需要。然而,由于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把高等學校(包括高等職業(yè)院校)歸屬于非營利的事業(yè)單位,目前高職院校在進行成本核算中還存在諸多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障礙,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高職院校很有必要借鑒企業(yè)產品成本核算原理和方法,在與高校現行會計制度相協(xié)調的基礎上,建立適合高職教育的教育成本核算體系。

一、高職院校成本核算的現狀

1.現行高職院校會計制度的核算基礎不科學,影響高職院校成本核算的真實性。按照中國現行高校會計制度規(guī)定,“高等學校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經營性收支業(yè)務的核算采用權責發(fā)生制”,但是,現行的收付實現制基礎給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造成了很大障礙。高職院校要實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必須解決教育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問題,成本是對象化了的費用,也就是說成本必須是和一定的對象相聯(lián)系的。高職院校必須將為提供教育服務而發(fā)生的耗費,根據配比原則,按照一定的程序歸集和分配到相應的對象之后才能形成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根據成本核算的配比原則和費用發(fā)生的時間來看,要核算教育成本就必然涉及的費用的預提和待攤問題。而收付實現制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yè)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反映的是高職院?,F實的收支情況,不存在費用預提或待攤的慨念,這樣勢必會影響教育成本信息核算的準確性。因此,現行高職院校會計制度的核算基礎問題是高職院校要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

2.高職院校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不合理,影響高職院校會計核算的完整性。按照現行高校會計制度規(guī)定,高校當年購置的固定資產直接計入當年的設備購置支出,在使用的收益年限內不計提折舊,因此,高職院?,F有的會計數據中都無法反映固定資產新舊程度和已耗損價值。在辦學過程中,房屋、建筑物、圖書、教學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購置支出在高職院校經費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高職院校為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進行的重要投入,與學校的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的損耗成本應是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的一項重要內容?,F行高職院校會計制度不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的價值,這樣得出的教育成本信息就不完整。

3.現行高職院校會計科目的設置單一,弱化了高職院校會計核算的目標,不利于實行成本核算?,F行的高職院校會計制度中會計科目體系的設置,主要考慮的是政府部門預算管理的需要,重點反映學校教育經費的收支情況,沒有考慮到高職院校進行成本核算的需要。如現行高職院校會計制度對于高職院校支出是按支出性質分類而不是按支出功能分類,主要有以下兩種分類:第一,按照支出用途將事業(yè)支出分為教學支出、科研支出、業(yè)務輔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學生事物支出、離退休人員保障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八類支出,反映了一定分類核算意識但比較粗糙,難以滿足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第二種是按照支出內容分為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助學金、公務費、業(yè)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其他費用和業(yè)務招待費等,這給高職院校實行教育成本核算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高職院校如果要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就必須按支出功能對現有支出數據進行歸類和重組。中國理論工作者曾對此做過兩種嘗試:一是根據支出原始憑證,按功能分類重新核算成本;二是利用會計科目細目數據按功能進行大致歸類來核算教育成本,但均未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第一種方法的缺陷在于工作量過大,很難推廣;第二種方法缺點在于比較粗略,難以提供準確的教育成本信息,所以,高職院校如果要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就必須對現有的會計科目體系進行改革。

4.高職院校經費使用效益考核評價的片面性,軟化了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體制。長期以來,由于認識上的片面性,對高職院校投資只注重其消費性,忽視其投資性,導致對高職院校經費使用效益考核評價的片面性,往往只側重評價經費使用后體現出的事業(yè)效果和社會效益,而對社會效益考核評價又缺乏科學的定量指標體系,結果造成高職院校經費運行中投入產出相脫節(jié),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脫節(jié)。由于缺乏對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方面的考核評價,國家、主管部門以及學校自身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僅僅停留在財務信息方面,而缺乏對衡量高職院校綜合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指標的需求拉動,導致高職院校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中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機制的軟化。

二、構建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的途徑與對策

高職院校會計環(huán)境的諸多變化,已使現行高職院校會計制度已難以適應高職院校發(fā)展的需要,其制度性缺陷和缺失成為成本核算無法回避的問題。要想走出困境,科學實施高職院校會計成本核算,必須借鑒企業(yè)會計的成熟做法,彌補和完善高職院校會計制度,進而針對高職院校會計成本的特點,構建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從而為各方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推動高等職業(yè)教育事業(yè)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1.確定高職院校教育的本核算的對象和會計期間。由于高職院校不招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存在不同層次間學生數的轉換,因此可以認為,高職教育成本核算的對象就是按專業(yè)分類的全日制高職生。成本核算周期應以一學年為一個計算期,起止時間從公歷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

2.明確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則。高職教育成本核算主要應遵循:(1)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指確認本期的收入和費用是以其歸屬期為標準。即根據收入和費用之間的權責關系確定。(2)配比原則,指成本費用與其相關的收益相配合.即將某一會計期內的費用成本或歸集于某些對象上的費用成本與有關的收人或產出相配合、相比較。(3)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指將與當期收益相關的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將與當期以及以后多個期間的收益相關的支出計人資產的價值。超級秘書網

3.設置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具體項目。為滿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需要,根據高校教育活動的特點和高校教育成本的內涵,可將教育成本項目設置為:人員工資、公務費、業(yè)務費、助學金、折舊費、間接教育成本等六項,各個成本項目歸集的費用內容如下:

人員工資,這是教育成本項目中最主要的項目,此處的工資是廣義的工資,是指高校支付給教師以及為教學服務的教輔、行政等部門的職工的薪金報酬、職工福利及社會保障支出。主要包括高校發(fā)放給教職工的工資、津貼、獎金,計提的職工福利贊、工會費以及學校為教職工負擔的公費醫(yī)療、養(yǎng)老金、失業(yè)金、住房公積金等內容,但不包括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金和補助支出以及高校后勤社會化剝離出來的人員的薪酬支出。

公務費,指高校用于教學和管理方面的日常公務活動支出,包括辦公費、郵電費、水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租賃費、招待費、維修費等。業(yè)務費,指高校為完成教學業(yè)務活動所發(fā)生的費用和購置教學耗用品的開支,包括教學差旅費、資料印刷費、生產實習費、軍訓費、招生費、教學(實驗)材料費、資料講義費等。

助學金,指高校按照規(guī)定給在校學生發(fā)放的各類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勤工助學酬金、困難補助、學生公費醫(yī)療、生活補助等學生事務的支出。折舊費,是高校教學所用的固定資產耗費的價值,是教育成本的重要內容。

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學校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現有的賬簿記錄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及已經損耗的價值。為了進行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對現有的固定資產進行評估,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剩余使用壽命或折舊年限,按期計提折舊費計入教育成本。

間接教育成本,用于歸集與學校提供教育服務間接相關,但需要通過一定成本分配的方法才能分配到各個教育成本對象的成本,如學校管理、教輔、后勤等部門的各項支出及學校開支的公共費用等。

第9篇:產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y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yè)目標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為一個突出而又迫切的問題。然而,傳統(tǒng)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諸多缺陷,難以滿足現代企業(yè)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須加以改革和完善。成本管理改革只有在對傳統(tǒng)成本管理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吸收國外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礎上,才能正確把握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 

 一、目標成本概述 

 1.目標成本概念。目標成本是在產品生產準備前下達給技術、生產等職能部門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即產品在市場上可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減去合理的利潤和稅金后所能允許發(fā)生的成本最大限額。在設計過程中,如果超過目標成本,則必須重新選擇設計方案,確保不得超過。 

 2.目標成本管理概念。目標成本管理就是在企業(yè)預算的基礎上,根據企業(yè)的經營目標,用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測定目標成本的方法,進行目標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評價等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為核心,核算為手段,效益為目的,對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耗費實施嚴格的全面控制,及時核算成本實際發(fā)生額,糾正偏離目標成本的情況,分析成本差異的原因,落實責任,將重要信息及時反饋。 

 3.目標成本管理的內容。 

 (1)目標成本的制定與核算。為保證目標成本的先進性與可行性,制定之前應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料,如該企業(yè)的歷史性資料、國內同行近期資料及國外同行的近期資料等,經反復比較、分析、測算才能最后確定。然后將目標成本層層分解為若干個小指標,落實到各部門、分廠、車間、工段、小組及個人,理順管理系統(tǒng)。 

 (2)目標成本的控制。企業(yè)按分解形成的責任指標,控制各責任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而目標成本的日常控制由責任單位自理,上下存在指導與督促關系。用會計核算方法作目標成本核算,用電算化手段對目標成本的實施,進行記錄、計算、匯總,這樣可以系統(tǒng)地反映目標成本的執(zhí)行情況。 

 (3)目標成本的考評與獎懲。對責任單位和個人所承擔的技術經濟責任指標做層層考核與合理評價,是開展目標成本管理的關鍵。它關系到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促使職工盡可能去節(jié)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減少廢品損失和降低產品成本,使職工既注重工時的完成,又注重產品的質量。 

 二、目標成本管理的優(yōu)勢分析 

 1.對企業(yè)管理的優(yōu)化。目標成本不但規(guī)定預期結果,而且規(guī)定如何達到這一預期結果的措施,為了確保成本目標具有可行性,也要求主管人員考慮采用何種方法去實現既定的目標,考慮他們?yōu)閷崿F目標需要建立的組織機構和需要的人員,以及他們所需要的資源和幫助。同時,還需要有一套具體而明確的目標,這是為控制工作提供控制標準的最好方法。 

 2.明確工作職責。目標成本管理能夠促使人們對自己的工作成效承擔責任。人們不再只是工作,服從命令和等待指示和決策;他們都有著明確的目的。這樣一來,目標成本管理不僅可以使企業(yè)成本降低,提高利潤,還可以使職工收入不斷增加,從而更充分地調動廣大職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積極性。 

 3.有效控制成本。用目標成本進行管理并利用目標成本來評價主管人員工作成效是具有實際意義的。而且在企業(yè)經濟效益下降及虧損的情況下,把經營管理的重點放在推行目標成本管理上,企業(yè)才能獲得最大資本增值效益。 

 目標成本管理是一種全面、系統(tǒng)、綜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此,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可以促進整個企業(y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還會使企業(yè)的成本管理由傳統(tǒng)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轉變。 

 三、我國目標成本管理現狀及國外成本管理相關經驗 

 1.我國成本管理模式的現狀。我國傳統(tǒng)的成本管理體系源于前蘇聯(lián),從思想上來看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強調節(jié)約和節(jié)省,并以成本升降作為考評業(yè)績的重要依據。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成本計算過程就是對企業(yè)各種存貨成本的計量和確定的過程,主要是為了滿足財務報表的需要。在成本的管理上是以事后管理控制為主,以成本核算的數據為主要依據進行標準或定額的差異分析。 

 2.國外成本管理發(fā)展及經驗。 

 (1)作業(yè)成本管理模式。1984年,美國會計學家羅伯特,卡普蘭教授和約翰遜教授共同創(chuàng)立了作業(yè)成本法,隨后發(fā)展為作業(yè)成本管理。傳統(tǒng)的成本管理系統(tǒng)強調對成本的控制,而作業(yè)成本管理系統(tǒng)則強調對作業(yè)的控制。傳統(tǒng)的成本系統(tǒng)把產品產量當作唯一的成本動因,而作業(yè)成本系統(tǒng)力圖揭示資源耗費與成本對象間的本質聯(lián)系。為公司戰(zhàn)略決策提供正確、詳細的信息,是作業(yè)成本法的最大功能。它標志著成本管理步入了現代成本管理的時期。 

 (2)成本企劃模式。成本企劃是2o世紀下半葉13本企業(yè)界創(chuàng)造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是在生產、工程、研究與開發(fā)、市場營銷和財會等部門的配合下,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種成本管理工具。它認為降低產品成本的重心應該從生產階段轉移到開發(fā)設計階段。其基本立足點可認為是全生命周期成本,即企業(yè)為了取得競爭優(yōu)勢,要滿足顧客在質量、價格、交貨期等方面的要求,需力求顧客的使用成本盡可能低,把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生命周期成本視為必達目標來加以實現。 

 四、企業(yè)實施目標成本管理的一般步驟 

 目標成本管理是企業(yè)目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目標成本是成本管理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1.制定目標利潤方案。目標成本是根據企業(yè)目標利潤的預測而制定的,而目標利潤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本的降低,因此我們必須制定目標成本。制定目標利潤方案既要根據本企業(yè)的具體情況,分析影響成本升降的主觀因素,又要考慮外部條件,從而計算出產品成本可能達到的水平。因此實施目標成本管理應以目標利潤方案為基礎。 

 2.對成本形態(tài)進行分解和控制。在影響產品成本因素較多的情況下,為使目標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可對其進行分解和控制。方法是:將企業(yè)的全部成本費用分為固定、半變動和變動成本。對于不同的成本,在管理上應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控制,如變動成本控制其比率,固定成本控制其金額,半變動成本則視不同內容具體控制。 

 3.對目標總成本按不同要求進行分解和管理。制定目標成本只是提出企業(yè)總成本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將總成本按縱向和橫向分解,分清成本項目或層次落實經濟責任的歸屬??v向分解是從生產領域對成本進行分解,即單位產品所需的料、工、費,車間班組根據廠部下達的指標,結合產量、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等情況,將指標落實到人。橫向分解是從經濟管理環(huán)節(jié)上對成本進行分解,它包括新產品設計成本、材料采購成本、產品生產成本、產品銷售成本以及各項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總之,目標成本管理是全員、全過程、全面的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是通過成本主線,把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各個過程和環(huán)節(jié)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一種集約化的經營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張莉.對我國成本管理模式的一點思考.九江師專學報,2004 

 2.南秀玲.淺談目標成本管理.中國鉬業(y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