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網絡課程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課程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課程總結

第1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 高職 網絡課程 在線

高等職業(yè)院校十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比重一般都達到50%以上。與之相適應,高職院校的網絡課程在建設時也需要體現(xiàn)實踐教學的功能。網絡課程是基于Web傳輸的為完成某學科或領域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組織起來的相對完整的學習經驗體系,它包括圍繞特定學習目標而設計組織的系列學習內容、為實施課程而設計的交互性學習活動,是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的復合體?!锻苛仙a》課程是貼近涂料生產實際的一門專業(yè)課程,其網絡課程的受眾除了在校的學生,還有涂料及相關企業(yè)的技術人員、業(yè)余愛好者等,因此在建設網絡課程時也需要滿足受眾的需求,以充分發(fā)揮網絡課程在線教育的作用。

一、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撐功能

《涂料生產》網絡課程以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研發(fā)的網絡教學平臺作為課程建設的平臺,并充分發(fā)揮其功能。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來設計和實施。設置了課程標準、教學材料、課程作業(yè)、試題試卷庫等與學生在線學習息息相關的欄目,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在線學習。課程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課程網站中充滿豐富的實踐教學元素,著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教學材料一欄,提供了根據課程內容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實驗實訓教學指導書、實訓課操作過程錄像以及與課程相關的課外資料的下載與瀏覽服務。只要具備計算機和網絡條件,學習者就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隨時隨地進行理論學習以及實訓觀摩。課程最終以學生滿意為標準,搭建良好的師生互動平臺,開設了課程問卷、答疑討論、教學郵箱等欄目。通過課程問卷,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對課程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課程建設;通過答疑討論欄目,及時在線解答學生的疑問,與學生討論課程相關的問題,提高效率,同時也與現(xiàn)階段學生的特點相適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郵箱則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私密的溝通渠道。此外,還設置了課程管理欄目,主要是給老師提供一個管理課程欄目、元數據和選課學生等內容的工具。通過該欄目,老師可以不斷完善課程的欄目、樣式,還可以統(tǒng)計、分析學生在線學習的各種情況,包括進入課程次數、課程討論區(qū)發(fā)表話題次數、閱讀課程教學材料次數、上交課程作業(yè)次數、提問次數以及閱讀試卷庫試卷次數等等。

二、發(fā)揮校企合作在網絡課程建設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注重校企合作。網絡課程的建設,同樣離不開企業(yè)的支持,《涂料生產》網絡課程就是校企共建的成果。企業(yè)技術人員在該課程建設中,在課程內容的選定與編排、教學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實訓視頻的制作等方面均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彌補了學校專任教師在生產實際經驗方面的不足。同時,企業(yè)技術人員也參與網絡課程的答疑討論,為學生解答問題,尤其是工廠生產實際的問題;回復學生關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面的電子郵件等。由于企業(yè)技術人員工作在涂料生產一線,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更具說服力,對學生有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網絡課程學習評價的形式和手段

《涂料生產》課程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策略。

1.形成性評價

針對網絡學習和課程特點,本課程特別注重形成性評價。

(1)平時在線作業(yè)評價:一般在線3 次作業(yè)(不含專題習作),學生的作業(yè)提交情況、評價和成績在教學平臺都有系統(tǒng)的記錄,作為總評成績的主要參考。

(2)網上學習的時間和次數:教師通過課程管理欄目,可查看每個學生在網上學習的時間和次數,學生的網上學習活動記錄可作為評定總評成績的參考之一。

(3)網絡答疑和專題討論的情況:學生參加網絡答疑提交問題次數,在BBS 專題討論區(qū)的發(fā)文數也都有詳細記錄,作為總評成績的參考之一。

2.總結性評價

第2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要:本文介紹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新世紀教改項目《地方高師院校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背景、研究現(xiàn)狀、研究思路、研究內容與成果,以及研究創(chuàng)新點與特色、人才培養(yǎng)效益。

關鍵字:地方高師院校;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3-0051-03

為了促進高師生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學習觀念,引發(fā)學習方式、學習模式的變革,培養(yǎng)較強的網絡化學習能力,進而提升未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能力,項目組以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學習理念、學習技術、典型個案,網絡化學習環(huán)境、學習平臺建設的新思路與新經驗,網絡時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新模式為主要研究內容,開展相關理論研究與教學改革實踐,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3月,該項目被列為校級教學成果重點培育項目。同年7月,項目被評為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一、研究背景

1.新形勢要求高師生具有較強的網絡化學習能力

網絡化學習能力、個人知識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已成為高師生未來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而網絡化學習能力對于高師生而言尤為重要,是高師生畢業(yè)后“帶得走的能力”,是關乎其終生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能力。[1]

2.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現(xiàn)狀堪憂

項目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調研,發(fā)現(xiàn)相當比例的高師生缺乏網絡化學習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沒有樹立網絡化學習的新理念,即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習的意識淡薄。第二,或者沒有掌握支持網絡化學習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能,或者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學的ICT技能支持網絡化學習,即轉化為學習力。第三,只注重自主學習,沒有很好地利用Web2.0技術融入學習共同體。[2]因此,系統(tǒng)培養(yǎng)和提高高師生的網絡化學習能力,不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3.網絡化學習方興未艾,相關學習理論、理念和技術亟待系統(tǒng)梳理

項目組在多年的課題研究、教研教改和自身學習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理念與感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網絡化學習技巧、經驗和典型個案,亟待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提升。

二、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地方高師院校在培養(yǎng)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或弊端:

(1)對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到位,未能厘清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學習理念和學習技術,開設的《學習論》、《學習心理學》、《學習科學與技術》等課程未能與時俱進,許多學校甚至沒有開設《學習科學與技術》這類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信息時代學習能力的課程。

(2)教學實踐中,沒有從系統(tǒng)論和課程群視角出發(fā),將《學習科學與技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和《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打造成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個人知識管理能力和專業(yè)發(fā)展能力的課程群,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

(3)課程教學和能力培養(yǎng)缺乏新理論、新理念、新技術、高水平學習平臺和優(yōu)質學習資源的強有力支撐和保障。

三、研究思路、內容與成果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研究現(xiàn)狀分析,項目組確立了“理論分析—理念確立—課程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總結—經驗推廣”的研究思路,在理論探討、教改實踐、學習平臺與環(huán)境建設、學習資源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1.理論探討

(1)厘清了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和教師新角色,建構了獨特的網絡化學習理念,總結了行之有效的網絡化學習技術、路徑與策略,積累了豐富的網絡化學習的經驗技巧和典型個案。

發(fā)表相關論文9篇,其中《高效網絡化學習:理念、路徑與策略》從三個層面建構了高效網絡化學習的新理念,提出了高效網絡化學習的十大路徑和七大策略,總結了相關經驗技巧?!陡邘煂W生網絡化學習研究——基于門戶網站教育博客的角度》從時代需要和學習現(xiàn)狀兩個方面分析了高師學生網絡化學習的必要性,提出一種新的頗具發(fā)展?jié)摿Φ膶W習方式——基于門戶網站教育博客的網絡化學習。在大量個案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博客在網絡化學習中的作用,分析了博客學習的優(yōu)勢、缺陷和常見誤區(qū),提出了“四個融合、四個結合”的博客學習新理念。并提出學習者應從理念、技術、經驗與技巧等層面加強修煉,顯著提升博客學習的質量,并建立博客學習交流的長效機制。[3]

《網絡時代的學習理念:聯(lián)結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梳理了21世紀國內外新涌現(xiàn)的學習理念,包括“學習是連通即網絡形成與優(yōu)化”(連通主義)、“學習就是建構、建構蘊含創(chuàng)新”(新建構主義)、“搜索就是學習”、“學習是自我意識與自我超越”、“我們—所有人—學習”(混合學習與泛在學習)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學習理念與感悟,包括“學習的終極目標是止于至善”、“高效學習的六重境界”、“學習是幸福因子”、“向大師學習、與大師對話”、“四個融合、四個結合”、“學習是聯(lián)結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橋梁”等。論文提出,信息超載和知識碎片化加劇了知識惰性化,而與大師連通和對話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個人知識管理能力和洞察力是網絡時代學習者解決信息超載、知識碎片化和知識惰性化的“四大法寶”。[4]

《網絡時代的“學習三境界”》以禪學視角提出了網絡時代學習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靜止和顯性化的學習;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流動和隱性化的學習;第三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生活化的學習。論文結合學習的三重境界討論了容器學習觀、連通學習觀、顯性知識的學習觀、隱性知識的學習觀和泛在學習理念,以增進人們對網絡時代學習的多角度理解。[5]《基于“平民技術”的高效網絡化學習》討論了支持高效網絡化學習的三大“平民技術”:教育博客、網絡公開課和微課程(數字故事),并總結了它們?yōu)榫W絡化學習帶來的成效:教育博客能夠以低門檻構建“知識網”,以低成本編織“人際網”和以低消耗進行“知識推送”。網絡公開課則能實現(xiàn)零投資的高質回報和零移動的全球定位。而微課程則實現(xiàn)了微內容與大視野的結合、微時間與大智慧的結合。[6]

《淺談網絡學習的利器——博客》討論了博客作為網絡學習利器的作用,總結了基于博客的知識管理技巧。[7]《基于社會性軟件的青少年四結合教育博客圈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與實踐》提出了四結合教育博客圈學習共同體的新概念,討論了其理論基礎、意義、運行機制,并且給出了一個四結合教育博客圈學習共同體的案例。[8]《論教學中主體隱喻的嬗變及其認知詮釋》梳理了七大主體隱喻及其學習觀,并且指出知識的建構性、社會性、情境性、復雜性和默會性正逐浙成為學習理論研究的共同基礎。[9]《數字橋梁:數字時代教師的新角色》從四個方面揭示了教師作為數字化學習時代“數字橋梁”的必然性和角色內涵,將豐富和深化人們對新時期教師角色和專業(yè)發(fā)展內涵的認識。[10]

(2)建構了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新模式,總結了相關課程教學改革的新經驗?!秾W習方式轉變與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以學習理念重塑和學習方式轉變?yōu)橄葘?,以課程群教學為基礎,專題講座、學習競賽、實踐社團為輔助,開放學習環(huán)境和優(yōu)質學習資源為依托,教師引領、榜樣激勵、同伴互助、研究性學習為手段”的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新模式。[11]《高師生“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手”培養(yǎng)初探》界定了高師生“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手”的新概念,并且提出了六條培養(yǎng)對策和培養(yǎng)新模式: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培育精品課程;準確定位課程,建設課程群;加強教學示范性,打造實踐教學鏈;改革考核方式,加強能力培養(yǎng);形成“三階段、多渠道、系統(tǒng)化、全程式”的培養(yǎng)模式;以核心能力培養(yǎng)帶動其它能力,以實驗教學和學科競賽為抓手。[12]

(3)厘清了高師教師教育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的思路,總結了學校未來教師空間站、ET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的創(chuàng)新經驗。

(4)厘清了網絡時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理論,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建構了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提出了相關途徑、對策、方法。

2.教學改革

(1)分層課程體系打下能力培養(yǎng)基礎。項目負責人2008年、2009年在南京大學訪學期間,全面考察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成功經驗,整理、匯集了相關教學資源。之后,項目組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系統(tǒng)梳理了該課程的教學方案、教學經驗、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等相關成果,面向非教育技術學專業(yè)高師生開設了《學習科學與技術》公選課,并且改革《學習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課(提升為主干課程)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和《計算機文化基礎》等公共課,將學習科學的理論研究成果特別是網絡化學習的新理念、新路徑和新策略融入課程教學,提升了課程群的教學效果。

(2)“以賽代練”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項目組組織了四類大學生學習競賽,即廣西高校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大賽校內選拔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校內選拔賽、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校內選拔賽、廣西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計信學院選拔賽。

(3)“專題講座”引領發(fā)展方向。項目組開辦了一系列面向大學生的專題講座,例如基于博客的網絡化學習、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亞洲數字化學習國際研討會參會匯報等。

(4)“教師引領、榜樣激勵、同伴互助”發(fā)展學習指導中心。項目組創(chuàng)建多個教學博客和博客圈,以實際行動倡導并引領高師生開展基于博客的網絡化學習。項目組指導了學校計算機協(xié)會、教育技術協(xié)會、網絡信息安全協(xié)會等大學生學習與實踐社團,并且評選和表彰了教育技術系年度“學習之星”,為大學生樹立多樣化、多層次的學習榜樣,形成了良好的網絡化學習氛圍,取得顯著成效。

3.學習環(huán)境建設

(1)開發(fā)優(yōu)質網絡學習資源?!秾W習科學與技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文化基礎》、《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Flas制作》、《網頁制作》等網絡課程和系列示范性課件先后獲得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6項。

(2)搭建高效數字化學習平臺與虛擬學習社區(qū)。利用開放網絡資源,打造了《學習科學與技術》、《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計算機文化基礎》三個博客學習平臺和《學習科學與技術》、《IT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兩個博客圈,建成了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網絡學習平臺,這些學習平臺已投入使用3-6年,受到高師生的廣泛歡迎和好評。

(3)深度參與學校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項目組參與學校未來教師空間站、教師教育綜合訓練中心和自治區(qū)示范性教師教育基地的設計與建設,將項目組的網絡化學習新理念和相關成果融入平臺建設,為項目的教改實踐提供了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與網絡化學習環(huán)境。

四、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一,圍繞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建構相關課程群,使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實的平臺與載體。項目從系統(tǒng)論和課程群的視角出發(fā),將《學習科學與技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和《計算機文化基礎》等教師教育課程打造成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個人知識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課程群,從而使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生成與發(fā)展。

第二,將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與高師生的實際相結合,開展了在真實教學情境中研究網絡化學習的創(chuàng)新探索。項目在學習理論建構、學習理念重塑、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技術總結、學習資源開發(fā)、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學習平臺打造、課程群建設、實踐教學改革和能力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從三個層面建構了高效網絡化學習的新理念,并且提出了基于平民技術的網絡化學習十大路徑和七大策略。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建構了“以學習理念重塑和學習方式轉變?yōu)橄葘?,以課程群教學為基礎,專題講座、學習競賽、實踐社團為輔助,開放學習環(huán)境和優(yōu)質學習資源為依托,教師引領、榜樣激勵、同伴互助、研究性學習為手段”的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新模式。

第三,項目研究關注學習主體與學習環(huán)境的雙向建構,將學習環(huán)境的建構由教師預設的理念轉變成學習共同體的互動與共生,進而使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強化,學習動力得到了激發(fā)和維持。

五、項目研究的人才培養(yǎng)效益

項目研究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yǎng)效益:通過項目組主持的課程教學、學科競賽、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等,直接受益學生人數超過6000人。獲得國家獎學金、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二三級考試的學生人數呈現(xiàn)穩(wěn)步上升趨勢。

參考文獻:

[1][2][3]鄭小軍.高師學生網絡化學習研究——基于門戶網站教育博客的角度[J].教育評論,2011(6):36-38.

[4]鄭小軍.網絡時代的學習理念:聯(lián)結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5):22-25.

[5]張霞,鄭小軍.網絡時代的“學習三境界[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6):93-95.

[6]張霞,鄭小軍.基于“平民技術”的高效網絡化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7):163-165.

[7]黃彧,鄭小軍,杜英俊,陳鳳.淺談網絡學習的利器——博客[J].中小學電教,2010(9)下:3-4.

[8]鄭小軍.基于社會性軟件的青少年四結合教育博客圈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與實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8):54-57.

[9]楊滿福.論教學中主體隱喻的嬗變及其認知詮釋[J].全球教育展望,2010(2):11-15.

[10]鄭小軍.數字橋梁:數字時代教師的新角色[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11):18-20.

第3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1.1增加實踐課程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知識點較為繁復的課程,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能力相對較差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是很難能夠消化吸收的。所以在教學方法上面可以多增加一些具體的實踐性的課程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性的知識。比如說制作簡單的動畫,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來輔助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的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學生來主動的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而且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

1.2與其他課程進行聯(lián)合教學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可謂是四通八達,在學生進行課外實踐的時候在對于技能技術進行學習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應用。這一點可以有效的被利用起來,老師可以事先對于學生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網絡問題做一個總結歸納。然后在進行其他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進行穿插式的聯(lián)合教學的方式來對于計算機網絡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傳授。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課外的實踐課程。另外學生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重要性也會有親身的體會。

1.3化抽象為具體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水平普遍不高的特點,對于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時候應當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知識一般都比較的抽象難易理解,所以在理論課程學習的時候可以利用學生身邊常見的事物來進行講解,這樣的話就會使得學生更加的容易理解和接受。就不會覺得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很難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也就相對容易的多了。

2結語

第4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網絡多媒體課程是深化傳統(tǒng)教學改革、實踐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的典范。它是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于實踐的產物,其實質是一套基于B/S結構的、既能在計算機互聯(lián)網和局域網上部署運行,又能夠輔助仿真?zhèn)鹘y(tǒng)教學的多媒體軟件系統(tǒng)。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用網絡多媒體技術、融合多種信息媒體技術,可以較好的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充分結合。其主要的優(yōu)勢在于:一、為各學科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視聽環(huán)境,給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維的信息展示;二、提高了形象視覺和聽覺的接收傳遞比率,縮短了教學時間、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三、使得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直觀,使得學生更愿意接受,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網絡多媒體課程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總結課程設計的原則,設計開發(fā)模型,研究課程開發(fā)實踐有助于教學技術交流和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方法。

一、網絡多媒體課程的特點

1.豐富有序的信息內涵

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的應用使得教師收集、整理、處理的信息量增大,而且能夠方便的通過信息點(知識點)之間的鏈接與引用,形成互相關聯(lián)的知識網絡體系。因此,網絡多媒體課程表現(xiàn)出豐富的信息量和有序的信息關聯(lián)。

2.自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終端輕松的、隨時隨地的訪問網絡課程,自由學習,并可多次重復學習,使學習融入生活,深化“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

3.更開放的交互與協(xié)作性

在教學規(guī)模逐漸擴大的背景下,多元網絡交流(BBS、Blog、Wiki等)方式方便了學生間的學習交流和更深層的討論,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改善了學習效果。

二、網絡多媒體課程的設計原則

1.人性化原則

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網絡課程操作界面應當符合形象生動,簡單明了,具有親和力,減少操作對學習帶來的干擾等人性化原則。

2.形象化原則

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以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做出形象生動,寓意明了的多媒體內容,做到“比較形象具體,使人印象深刻”。

3.模塊化原則

在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為了方便教師分工協(xié)作,加快課程制作進度和維護修改,設計應以章節(jié)或知識點為標準做成模塊后鏈接拼裝。

4.輕型化原則

考慮到網絡傳輸環(huán)境,盡量減小課程體積,壓縮網絡流量的輕型化原則會降低網絡故障發(fā)生率。

5.互聯(lián)化原則

互聯(lián)化原則要求知識點之間具有互相鏈接的功能。互聯(lián)化的知識網絡可以提高知識利用率。

6.經濟性原則

設計制作要符合經濟性原則,即課程開發(fā)要盡量兼容現(xiàn)有教學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如節(jié)制課程體積,減少網絡承載負擔;技術水平適中,兼容現(xiàn)有軟件或數據。

三、網絡多媒體課程的設計開發(fā)模型

網絡多媒體課程是一套基于web的多媒體應用軟件,其開發(fā)過程也可以參照軟件工程的開發(fā)模型,其大致可依據的模型有:

1.帶反饋的瀑布開發(fā)模型

此模型將整個開發(fā)過程劃分為備課設計、腳本設計、框架設計、素材準備、開發(fā)制作、運行維護六個階段,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順序開發(fā),過程流暢,一步到位,適用于時間充裕、人力物力資源充沛的開發(fā)環(huán)境。

2.圓形迭代模型

圓形迭代模型即按照教學需求分析、設計與制作、運行與維護三個大塊來進行構建急用的網絡課程,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效果再進行調整,適用于資源,時間、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

3.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是上述兩種模型的混合體,可以穿插協(xié)作,因地制宜。

四、網絡多媒體課程的開發(fā)實踐

網絡多媒體課程的開發(fā)在實踐中可以分為課程準備、腳本設計、框架設計、素材收集、選擇工具、web集成、運行維護七個步驟。

1. 課程準備。即教學設計,是基于網絡遠程訪問的特點,研究授課對象的特征、課堂活動的展開、知識結構的部署講授等,以完成思路構建,做到心中有數。它是整個設計的基礎,是影響整個網絡課程開展的重要因素。

2. 腳本設計編寫。它是在吃透文字講稿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對教學需要,根據網絡教學的特點及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原則,綜合編排圖片、影像、聲音等素材。腳本反映了整個課件的框架結構和基本風格,是教學思想在課件中的具體體現(xiàn),腳本的編寫必須認真細致,全面考慮。

3. 框架設計。把教學內容用樹狀結構羅列出來,全面仔細地規(guī)劃教學內容的結構及其鏈接關系,形成樹形、星形或網狀的結構框架。結構清晰的系統(tǒng)可使學生很容易地檢索相關內容,便于選擇性閱讀和理解。

4. 素材收集。課件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件設計素材的質量和豐富程度,這就要求掌握大量課件設計素材。課件設計素材的收集工作主要包括文本的鍵入,圖形和圖像的掃描與處理,動畫的制作,視頻、音頻的制作和采集等。

5. 選擇工具。創(chuàng)作工具大致有軟件平臺開發(fā)和主要工具軟件兩種。開發(fā)平臺如Java、,多媒體課件制作Director、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軟件如Photoshop,音頻處理軟件Adobe Audition,影視素材編輯軟件會聲會影、Premier等。為提高制作速度和效率,可以根據教師自身水平和熟悉程度,選擇制作軟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web集成。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課件設計素材準備好以后,就轉入了課件制作的環(huán)節(jié)。Web集成要求:一是要界面美觀,二是實用性和科學性,三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多從學生的角度審視,既保證科學性,又能激發(fā)興趣和思考。

7.運行維護。完成的課程須部署到網絡服務器上運行,以供遠程自由使用。使用過程中根據各種反饋,知識更新,講授重點變化等對課程反復修改是完善課程設計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結合上述基本理論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師生在線交流的平臺等討論組單元,如BBS公告欄,在線聊天室等也是探索網絡多媒體課程教學的新方法和新舉措。

隨著課程網絡的推進,師生間教與學的互選性增強。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不斷隱形淘汰推進教、學進步的過程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要求。因此,在網絡多媒體教學實踐中,總結教學特點,教學經驗,增進交流不僅會增強教師自身素質,同時也增進了教師隊伍建設,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學軍.現(xiàn)代教育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1

[2] 陳海林.網絡課程設計與案例賞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第5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網絡學習,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基于信息的學習,一種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上的學習”,是一種建立在知識與信息基礎上的學習觀。網絡環(huán)境下的有效學習是指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或學習內容,利用網絡學習媒體工具和網絡資源,通過研究、合作等方式對網絡信息進行處理加工,以提升自身知識和技能水平,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一、網絡學習具有如下特征

1.網絡學習的自主性。網絡學習可以極大地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靈活性以及滿足自身個性化的需求,能夠讓學生可以依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使用靈活的學習方式,自由的選擇學習課程和學習時間,運用各種可用的學習資源,自我控制學習進度,最有效率的完成學習目標。相比較傳統(tǒng)學習的被動,網絡學習能夠起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作用,同時還能夠兼顧學生的認知多樣性。

2.網絡學習的交互性。網絡學習的交互性指的是學生與網絡資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交互。網絡學習的交互性差異大主要與網絡資源的開放性、網絡技術的依懶性、網絡交互的持久性有關。網絡學習的交互性會極大地影響網絡學習本身和網絡學習的整個過程。

3.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不安全性。網絡學習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擁有極大的教育資源以及各式各樣的教育媒體工具。在網絡環(huán)境中,每個人都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人們可以共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實現(xiàn)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網絡資源雖然極為豐富但又很復雜,存在很多不健康不安全的信息,學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有時很難甄別網絡信息的真?zhèn)魏瓦x擇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在網絡學習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自律性差,又缺少有效的監(jiān)管,一點小事情或小誘惑就能打斷學習進程、媒體工具和學習平臺還很難上手操作,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網絡學習的學習效率。故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應對方法,以便學生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有效學習。

1.關注學生學習準備,強化網絡學習的動機。不論用何種學習方法,在學習之前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往往會半途而廢。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用心學習的態(tài)度,往往也會前功盡棄。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時,一定要問一問自己對此門課程是否感興趣。如果只是覺得這門課程對自己有用而自己對其又毫無興趣,卻仍然硬著頭皮學,那么學生也必然很難學好這樣的課程。

2.精心組織學習過程,提升網絡學習的效率。做好學習計劃,預習學習內容。事先了解一下自己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安排,這樣在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自己無法解決時,也不容易打斷學習進程,并能及時尋求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做到精而少。網絡資源十分豐富,但也包含很多質量不高的信息,所以學習之前要慎重選擇學習資料。一旦決定,就善始善終把知識學好,不要做“芝麻沒撿,西瓜已丟”的事。

適時的總結和實踐。網絡學習中很多知識學了不一定就能夠完全理解和運用。有效學習的方法之一便是不斷的總結和實踐,學有所用。通過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遺漏點,通過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

3.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激發(fā)網絡學習的興趣。設置精品的網絡課程,搭建專業(yè)的網絡學習平臺。網絡課程的設置關乎到每個學生,網絡學習內容應能夠適合大部分學生,逐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網絡學習平臺是學生常駐足的地方,應該具有美觀性、專業(yè)性和方便性。加強教學管理,設計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方案。網絡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很靈活,學生的學習是自主性的,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受監(jiān)管。所以網絡教育應該利用網絡技術規(guī)劃系統(tǒng)的管理方案,使得在網絡學習過程中能夠隨時隨地的對學生實行監(jiān)管。

4.優(yōu)化網絡學習環(huán)境,誘發(fā)網絡學習的熱情。豐富海量的網絡資源,建立快捷的信息搜索入口。如此多的網絡信息知識應分門別類整理,并建立快捷的信息搜索入口以便學生能夠尋找到所需的網絡資源。凈化網絡環(huán)境,尋找優(yōu)秀師資。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有益于學生平心靜氣地進行網絡學習。擁有專業(yè)的教育從業(yè)人員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完成網絡學習都至關重要。

5.利用網絡交流工具,增進師生的網絡互動。選擇合適的媒體工具,有效利用計算機網絡。網絡學習的學習過程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的,整個學習過程都需要媒體工具的陪伴。學會使用計算機網絡和媒體工具,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學生仍然可以向網絡求助。

網絡學習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并不像傳統(tǒng)學習那樣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情感交流缺失,這往往會使得學生變得封閉、冷漠。因此,加強師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彌補師生間的情感缺失的問題。

堅持不懈的努力。不論用何種學習形式,學習方法都是學習的關鍵,而勤奮則是學習的基礎。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每一個優(yōu)秀者必然是勤奮的。

第6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一、課程性質、定位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

這們課程是我院文秘、編導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是一門研究新媒體寫作及其規(guī)律的跨學科、寬領域的新興交叉課程。(3學分,48課時)

(二)課程定位

本課程為我校文化創(chuàng)意專業(yè)群服務,適用于文秘、編導兩個專業(yè),屬于人才培養(yǎng)模式里的職業(yè)基本技能模塊,是寫作工具課程,為后續(xù)寫作類、策劃類課程,如《應用文寫作》《文案寫作》《廣告策劃與傳播》等打下基礎。

(三)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新媒體寫作的相關概念和現(xiàn)象,掌握新媒體寫作區(qū)別于傳統(tǒng)寫作的特有規(guī)律。

2.能力目標:在對新媒體寫作熟練認知的基礎上,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熟練運用新媒體進行寫作。

3.職業(yè)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新媒體寫作職業(yè)素養(yǎng),做遵守網絡倫理的高素質新媒體寫作者。

二、課程建設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2011年,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文創(chuàng)學院“信息傳播與策劃”專業(yè)成立,在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專業(yè)教學計劃在二年級開設了《新媒體寫作實務》課程,并且作為專業(yè)核心課程進行打造。第一輪課上完,學生反響良好,于是在2012級學生中,繼續(xù)開設這門課程;2013年,文化管理系的文秘、文化市場經營與管理專業(yè),在修訂教學計劃時,將《基礎寫作》課更換為《新媒體寫作實務》課程。此課程從2011年開設至今,已有三屆學生。課程內容較新,符合時代潮流和學生年齡特點,學生興趣濃厚;授課地點均安排在機房,理論和實踐比例為1∶1,注重學生現(xiàn)場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每屆學生均建立了寫作交流平臺――課程寫作博客、微博,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強;考核方式以過程式網絡考核為主,客觀科學,符合課程特點。

存在問題:教法方面,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參與度不夠;學法方面,課程的新媒體特色體現(xiàn)不足;考法方面,考試使用傳統(tǒng)的紙質考試方式,不能凸顯課程的網絡化特色。

三、教學條件

(一)教材使用與建設

目前國內尚無新媒體寫作實務方面的教材,僅有一本《網絡寫作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主編馬寶民)最為貼近,因而本課使用的是這門教材;另外一本學術專著《新媒體寫作論》(浙江大學出版社,何坦野主編)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參考書目。因而,本課亟需自編一本《新媒體寫作實務》自編教材。

(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擴充性資料使用情況

擴充性材料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學習主教材的輔導,作為自學的必要補充;二是開闊學生視野。為了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課程組還為學生精心選擇了《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新媒體概論》《新媒體寫作論》《電視廣播和新媒體寫作》《網絡新聞學:新媒體的報道、寫作與編輯》《媒介融合――跨媒體的寫作和制作》等一系列教學參考書目,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余,有一個較為明確的閱讀范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后擴充閱讀為輔的互動循環(huán)的良性教學過程,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實踐性教學環(huán)境

本課程在設計之初就將實踐的教學理念貫穿其中,采用理論實踐1∶1的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為引領、能力為本位”的新型教學組織模式。大膽創(chuàng)新的改革理念在文科教學實踐中獨樹一幟,教學效果得到了同事及學生的一致好評,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創(chuàng)意寫作思維、能熟悉運用新媒體進行寫作的高素質學生。

課堂教學之外,筆者積極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與無錫日報報業(yè)集團、無錫廣電集團、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yè)園及無錫幾家新媒體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讓學生進行職場模擬寫作操練;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新媒體創(chuàng)作比賽;開通網絡寫作平臺,鼓勵學生運用新媒體在博客、微博、網絡文學網站上進行寫作,有些學生成為網站的簽約,有些學生能夠為一些企業(yè)進行微博、博客網絡營銷,培養(yǎng)了一批將文學產業(yè)化的學生。

(四)網絡教學環(huán)境

本課程組與課程相關的教學大綱、實習指導、練習題及按各章節(jié)教學進度書寫的電子教案、參考文獻目錄、授課用的課件等都上傳到天空教室。集多媒體教材、文字教材、網絡課件、網上資源及網絡環(huán)境于一體,為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供有機結合的、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條件。

1.建立了班級寫作博客,作業(yè)、素材、教學資料等都上傳到此博客,實現(xiàn)資源共享;同時也是平時成績考核的一個依據。

2.師生互加微博、互為粉絲,課下能及時交流,實現(xiàn)即時互動。

3.將教學資料上傳到學院天空教室課程網站,供學生課后自學。

(五)拓展教學環(huán)境――支撐課程的社團

成立于2010年的享創(chuàng)傳媒社團最初創(chuàng)設的初衷就是跟《新媒體寫作》課程互為支撐和補充。

1.課程指導社團。用課程理論指導社團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授課學生大多參加享創(chuàng)傳媒社,在社團各類創(chuàng)作中,充分使用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這樣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和動力。

2.社團反哺教學。社團學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劇本、微電影、微信刊等成為課堂教學的豐富案例資源,學生通過在社團創(chuàng)作實踐,進一步加強和升華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果。

四、改革思路

新媒體寫作是主體以新興媒體為寫作載體,在網絡、移動、戶外虛擬平臺上進行互動式的寫作行為和活動過程,本課程內容的側重點是網絡寫作實務部分。課程內容包括:緒論、網絡新聞寫作、網絡新聞評論寫作、網絡廣告寫作、網絡博客寫作、網絡文學寫作。

課程內容緊扣“網絡”二字,改革前,基本還是按照傳統(tǒng)寫作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雖然也引用了博客等網絡教學平臺,但是沒有形成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體系。因而,要想充分體現(xiàn)課程的網絡化、互動性特點,必須設置一套健全的網絡化教學平臺和教學體系,因而,將本課程的改革側重點定為網絡化教學方法改革。

五、改革內容

(一)課改重點:網絡教學平臺和方法的構建

此課程的主要目標是教會學生運用新媒體工具和平臺進行寫作,因而我們的授課方式要體現(xiàn)課程特征,從教法、學法、考法三個方面都要體現(xiàn)網絡化,因而要打破傳統(tǒng)的講授為主的授課模式,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和網絡教學方法。

(二)課改創(chuàng)新點:“平臺網絡化+交互即時性+資源開放化”的網絡教學方法改革

1.平臺網絡化。

建立網絡寫作博客、微博作為課程教學平臺,學生每次作業(yè)、課程教案、ppt、習題、素材都上傳到班級寫作博客,體現(xiàn)課程的新媒體特點。

2.交互即時性。

師生在博客、微博中互加關注,互為粉絲,任何一個學生只要了最新博文,大家在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并且可以馬上進行評論。

3.資源開放化。

課程資源平臺是建立在全國知名網站新浪網上,因此我們的資源是對外開放的,接受外界的考核和監(jiān)督,任何人都可以對我們的作品進行評價,也可以學習我們課程中的相關內容。

(三)具體改革內容

1.教法。

“六步”網絡化教學方法:案例導入――任務驅動――理論講解――指導實踐――網絡評論――總結提升。

案例導入,即每次精心選取一個最新的經典范例,讓學生對該文本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任務驅動,即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動力下,認真聽教師講解理論;理論講解,即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理論要點,用來指導學生的寫作;指導實踐,即學生當場寫作,教師巡回解答問題;網絡評論,即課后教師、學生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網絡點評;總結提升,即上課前對上次大家的作品及評論進行系統(tǒng)總結,實現(xiàn)理論升華,并指導學生進一步修改作品。

以上六步,每一步都簡單易行、落到實處,可操作性強。

2.學法。

采用案例思考、任務驅動、理論學習、現(xiàn)場寫作、互動交流、理論升華“六步”網絡化學法。課后自主學習用好課程博客、微博、網上在線交流、相關網站鏈接、歷屆優(yōu)秀作品、講課視頻、教案課件等多種方式。

3.考法。

建立完善的網絡化過程式考核體系。

六、改革后的教學效果

改革后的該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以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新媒體寫作技能為根本;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在教學、學法、考法上都凸顯了課程的網絡特色。

教法上:“六步網絡化教學方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并隨時跟師生進行網絡交流,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新媒體寫作理論素養(yǎng)和實際寫作水平。

學法上:學生通過課堂聽理論、現(xiàn)場寫作、課后互動點評等方式不斷學習,突破了時空限制,激發(fā)了學生的持續(xù)學習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考法上:通過過程化、網絡化考核能科學客觀地考查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對考試結果的有效性、客觀性一致認同。

七、下一步改革目標和設想

(一)整體建設目標

通過兩年努力,計劃將本課程建設成為一門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課程體系科學、完整,教學手段與方法先進,課程特色鮮明,質量優(yōu)良的校級課改課程。通過主講教師帶領項目團隊做課程的形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今后沖擊校級、市級精品資源庫做好準備。

(二)具體目標

1.構建網絡化、開放式教、學、考體系。

2.完善教學大綱模塊內容,使課程教學大綱與企業(yè)用人需求銜接一致。

3.編寫《新媒體寫作實務》講義。

4.學生優(yōu)秀新媒體寫作作品匯編成冊。

第7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1 概述

 

目前,在我國很多高校開設了網絡信息安課程,該課程是信息安全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也是網絡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網絡信息安全課程理論性強,實踐性強,并且教學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在不斷地變化,這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挑戰(zhàn)。由于專業(yè)性質不同,為了使網絡信息安全課程的教學符合網絡工程專業(yè)的特點,并且跟上信息技術瞬息萬變的步伐,達到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探索。

 

2 網絡工程專業(yè)特點

 

網絡工程是將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而形成的新興的技術領域,尤其在當今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網絡工程技術已經成為計算機乃至信息技術界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迅速發(fā)展并且應用廣泛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網絡工程專業(yè)自從上世紀90年代起,陸續(xù)在我國很多本科高校中都有開設。

 

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掌握常用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網絡設備的配置,深入了解網絡的安全問題,具有綜合性的網絡管理能力,可以勝任中小企業(yè)的網絡管理工作,并具備發(fā)展成為網絡工程設計專家的能力[1]。以商丘學院(以下簡稱“我?!?為例,該專業(yè)是我校重點建設的專業(yè)之一,計算機網絡課程現(xiàn)已成為校級精品課程,所屬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被評為河南省級重點實驗室。在校學生一二年級主要學好程序設計、網絡原理、操作系統(tǒng)等專業(yè)基礎課,三四年級主要學習網絡設備管理、綜合布線、網絡組建、網絡信息安全等專業(yè)核心課程。在學生學習的時間安排上留有余地,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關注學科前沿,鼓勵學生利用好實驗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網絡信息安全成為我校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結合網絡工程專業(yè)特色,網絡信息安全課程多年來在我校網絡工程專業(yè)一直開設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3 網絡信息安全課程開設現(xiàn)狀

 

網絡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信息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信息安全是國家重點發(fā)展的新興交叉學科,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由于我國在信息安全技術方面的起點還較低,國內只有少數高等院校開設“信息安全”專業(yè),信息安全技術人才奇缺。網絡信息安全課程在信息安全專業(yè)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課程。

 

目前,我校網絡工程專業(yè)網絡信息安全課程的開設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在學時分配上我們采用“34學時理論+18學時上機”的模式。在考核方式上采用“20%平時表現(xiàn)+80%理論考試”來計算總成績。結合信息安全技術發(fā)展迅速的特點,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不斷更新教材,以求跟上時代和技術的潮流。我校先后選用吳煜煜[2]、周明全[3]、石志國[4]、袁津生[5]等人主編的教材,這樣教師也在不斷地學習最新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由于該課程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學科,學好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程序設計能力,過硬的數學、操作系統(tǒng)和網絡知識。該課程的先修課程為:高級程序設計(C、C++、Java)、計算機網絡(TCP/IP)、操作系統(tǒng)(Unix和Windows)、數據庫系統(tǒng)。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與解密、公鑰體系、TCP/IP協(xié)議安全、應用層安全、攻擊與防御、網絡站點的安全、操作系統(tǒng)系統(tǒng)與數據庫的安全。

 

網絡信息安全這門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應用性很強的交叉性綜合性課程。理論知識涉及面廣且抽象,實踐問題規(guī)模難度大。這樣的特點不僅要求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和授課水平,而且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該課程在我校是網絡工程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既不能像信息安全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課那么詳盡和深入,也不能像普及網絡安全知識一樣成為公共選修課那樣淺嘗輒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有限的學時內將網絡信息安全課程最基本的原理、最常用的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解決最常見的網絡安全問題,成為能夠學以致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因此,必須結合網絡工程專業(yè)特色和我校學生水平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和學的效果都達到最優(yōu)化,達到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

 

目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仍然停留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層次上。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的互動性不強,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信息安全課程學習的興趣不持久,實踐能力不強,而且現(xiàn)有的考核方式已不適應課程的發(fā)展。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結合目前網絡工程專業(yè)開設的網絡信息安全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信息技術人才的角度來出發(fā),我們嘗試對網絡信息安全課程進行改革和探索。

 

4 教學改革與探索

 

4.1 翻轉式教學模式

 

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6]變得可行和現(xiàn)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去使用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角色則發(fā)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我們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中參考林地公園高中的經驗:一、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我們根據上課的內容和教學目標,使用錄屏軟件將課件和講課聲音錄制下來,然后將課件或視頻通過網絡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上課前進行先行學習并收集好學生反饋的問題。二、組織課堂教學。教學內容在課外傳遞給學生后,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huán)境中應用所學內容。這樣學生先自我學習或通過討論來掌握知識點,結合學生反饋的問題,在課堂上再由教師主導開展關鍵問題的研討,安排相應的課程實踐。該方法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徐明的論文[7]中提到,可以作為改革教學模式的一種方法來學習使用。

 

4.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理論授課均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理論授課要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網絡安全實驗均在我校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完成,學生上機操作并提交實驗報告。計算機網絡實驗室是我校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實驗室,實驗室采用圓桌模式分為8組,每組8位同學,能同時滿足64位學生做實驗。我們結合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參考袁津生[5]等教材,安排了如下實驗:①VMware虛擬機與網絡分析器的使用;②RSA加密算法的分析與實現(xiàn);③加解密算法的分析與實現(xiàn)(DES、AES等);④Hash算法MD5;⑤剖析特洛伊木馬;⑥使用PGP實現(xiàn)電子郵件安全;⑦X-SCANNER掃描工具;⑧用SSL協(xié)議實現(xiàn)安全的FTP數據傳輸。除了正常安排的16個上機學時之外,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為對網絡安全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在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加深對網絡信息安全原理和技術的認識,提高網絡技能和實踐能力,增加他們在將來的就業(yè)競爭中的優(yōu)勢。另外,工學結合,引進第二課堂,創(chuàng)建實訓基地,爭取在網絡安全相關的企業(yè)和公司建立實訓基地,加強合作,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提高實踐能力和就業(yè)能力,這是我們以后也要逐步探索的教學方式之一。

 

4.3 教學方法的一些改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講一些實例,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比如上課前提出一個問題再開始講課。例如:假如你是一個公司新任的網絡管理員,需要對某臺路由器進行相應的配置,但是你不知道該路由器的enable密碼,該怎么辦?這樣就能驅動學生主動思考完成任務的方法,主動學習。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避免“填鴨式”教學方法,做好師生互動。另外授課要盡可能地生動、幽默。

 

課堂知識、搜索引擎、論壇和專業(yè)站點、期刊論文(CNKI),這些都是學好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搜索引擎、論壇、期刊論文等,關注前沿的信息安全領域發(fā)展動向。

 

增加先驅課程知識的講解。網絡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我們參考裴定一教材[8]。例如,數據加密與認證技術的內容涉及到模運算、矩陣置換等數學知識,在講解相應的數據加密知識時一定要將涉及到的先驅課程知識講解清楚。

 

以就業(yè)為導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網絡信息安全工程師認證考試。鼓勵對網絡安全有興趣的同學進行更加深入、更加專業(yè)的學習。

 

4.4 加大投入、完善網絡信息安全專業(yè)實驗設施

 

完善的網絡信息安全實驗平臺[9]應該以網絡為基礎,將網絡原理、網絡程序設計、信息安全技術和網絡實踐類等課程集成在同一平臺上,采用群組動態(tài)交互式實驗方法,利用共享網絡墻形成公共實驗載體,實現(xiàn)網絡實驗從單設備組網到不斷疊加和擴展,使學生從規(guī)?;木W絡中理解路由協(xié)議和網絡效率。在這樣的實驗平臺下,利用共用服務器,各個群組組成網絡攻防、信息戰(zhàn)等實際場景,根據現(xiàn)場不斷變化的信息實時設計技術方案,靈活應對網絡的動態(tài)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與調整,以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應變設計能力。

 

4.5 改革課時分配和考核權重

 

網絡信息安全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逐漸增加實踐課程的教學。為了增加學生對實踐能力的重視,要合理分配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的權重,在現(xiàn)有考核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實踐成績的權重。在考核的形式上,綜合卷面成績和平時表現(xiàn)成績,平時表現(xiàn)的成績注重關注實驗小組討論的表現(xiàn),個人實踐的表現(xiàn)等。

 

5 結論

 

網絡信息安全的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網絡信息安全課程也是一門發(fā)展變化很快的課程。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我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學習最新科學知識,關注網絡信息安全領域前沿動態(tài),結合課程內容,合理設計授課內容、授課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今后,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的教學方式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浪潮也會逐步地應用到網絡信息安全系列課程的教學上??傊W絡信息安全課程的教學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革和探索。

第8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有機化學;網上遠程教學;開放性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教學模式

大連理工大學承擔的“有機化學網絡課程”研制項目是教育部“新世紀遠程教育建設工程”項目的子項目。于2003年4月通過教育部的正式驗收,被評為“優(yōu)秀網絡課程”。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葉網絡教學平臺”和“有機化學網絡課程”進行兩輪網上教學實踐。實踐的目標是:1、探索在網上遠程教學模式下,如何開展“引導學生自學,跟蹤學習進程,考核學習效果,給出公正、合理的成績評定”等教學活動,總結網上教學的經驗:2、檢驗教學管理平臺、網絡課件的實際應用效果,針對教學實施,提出修改、補充意見;3、為教學網站成為面授課程的有效輔助系統(tǒng)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有機化學網上教學的基本做法

教學平臺課程首頁設有“課程簡介”、“課程大綱”、“教學安排”(包括每周的教學進度及平時跟蹤考核的安排等)、“課程公告”、“瀏覽課程”、“討論組”、“答疑系統(tǒng)”、“資料庫”(包括校內、外可共享的有機化學教案、講義、教學錄像等內容)鏈接等專欄。學生通過校園網登錄教學平臺,訪問網絡課程進行學習。教學管理平臺將教師、學生教與學的活動信息全程記入數據庫。

教學過程包括:開課前,安排一次面授課,主要介紹網絡的基本知識,典型化學專用插件、軟件的用法,網上學習的特定方法、學習流程、技巧等,原則上規(guī)定學生不聽面授課。在試驗學習兩周后,以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的同學組成小組開展網絡教學;學期中,教師通過網上答疑、階段測試、學生對各章內容的集中交互討論式總結發(fā)言等環(huán)節(jié)掌握和管理教學活動,并及時出相應的調整。期末和面授班學生同一時間、統(tǒng)一試卷考試后結束課程。

學生網上學習流程:按照“教學安排”的要求,進入知識點進行學習。先瀏覽知識點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時間安排”,掌握學習的重點。在具體學習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及時做“筆記”,不理解處馬上提交到“答疑系統(tǒng)”與教師討論或提交到“討論組”中與同學進行交流。然后瀏覽“關鍵詞”(再次提示學習重點或鏈接到他處繼續(xù)學習)、“背景資料”(擴展知識面),以“思考題”自檢教學內容掌握程度及效果。最后完成作業(yè)。

整個教學活動在網上、異地遠程實施??捎肊-mail網上提交作業(yè),使用Netmeeting系統(tǒng)或QQ視頻電話系統(tǒng)進行異地語音答疑等。但由于有機化學結構式、反應式多的特點、教學平臺的功能、學生應用計算機的水平限制,也允許學生書面提交作業(yè)。

網上教學考核方法是期末考核占50%,平時考核占50%。為了利于比較,期末考核與面授教學學生使用同一份試卷。平時成績由三部分組成:①數據庫記錄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如作業(yè)完成、記錄筆記、參加討論、答疑等情況,占10%;②學生撰寫兩篇小論文(教師命題,學生可網上查閱資料,歸納、總結學習內容,形成不少于3000字文章),占20%;③階段測試占20%。

二、網絡教學的效果

1、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授課班學生的卷面成績對比

期末,網絡教學班的學生與課堂面授班學生用同一試卷考試,通過對其卷面成績比較可看出,網上教學班和課堂面授班學生的平均成績、不及格率基本持平。

2、學生評價

通過網上、書面等不同形式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3的學生認為通過網上學習,可以掌握有機化學課程。持相反意見學生的主要觀點是:網上學習偏于自學,內容豐富、量大,限于機時(免費上機時間),課后需要投入很多時間。

調查中,選課學生認為:網絡教學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安排調節(jié)進度進行學習,很靈活;在網上學習,給同學更多的思考空間,不必像課堂教學那樣一定得跟上老師的思路,可以邊學習邊做一些小思考題,學習主動性提高;網絡課件的動畫、化學家小傳,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信息資源豐富,即使某個知識點有些東西不明白,可以暫時記下,去查一查相關資料鏈接,一般就可以解決……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歡迎“網絡課程平時考核中的階段測試、討論式學習等”,認為:“這樣能夠加強平時學習,避免期末突擊”、“可以一直保持學習勁頭不松懈”……對于撰寫課程小論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生化2班的一位同學在調查中寫到:“就我個人而言,這樣的課才有挑戰(zhàn)性,大學課程正該如此?!?/p>

三、運用網絡教學,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的幾點經驗

網絡教學把以“教”為中心的傳授式學習過程轉變?yōu)橐浴皩W”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過程,相應的網上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考核方式都有其獨特的一面。

1、利用網絡教學的開放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網絡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自由度高,靈活性好。學生可以自豐的選擇最佳時間高效率地學習。網絡教學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性,也很令人關注。如2003年4、5月間出現(xiàn)“非典”疫情,網絡教學較好地解決了不同校區(qū)學生無法同時上課的問題。

網絡教學資源是開放的。在網站中,不僅提供本校制作的“有機化學網絡課程”,還鏈接了本校教師的電子講義和國內某些大學的“有機化學教學網站”以及國外幾所著名大學的“有機化學網站”,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課程網站學習。將國外的相關網站提供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外語水平。

2、利用互動式教學和自組織材料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本課程中,學生3人為一組,除正常學習外,還分工重點研究某些章節(jié)內容。在學習結束時,進行本章內容的答辯式小結發(fā)言,其他學生可以提問并為其打分。通過設計這類互動式和自組織材料討論式學習環(huán)節(jié),在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利用網上的豐富資源,引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有機化學是理論和實驗并重的基礎學科,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的特點,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探索式”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有機化學網絡課程中,用一章的篇幅介紹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60余位專家編寫的《21世紀有機化學發(fā)展戰(zhàn)略》的總則,通過前沿、交叉課題的介紹啟迪學生的求知欲,再由化學門戶網站的鏈接,學生可以搜索感興趣的課題。從基礎課開始培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雛形。

4、通過設計平時考核內容,開展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

有機化學網上教學的全程跟蹤考核模式重視和強調對學習全程的考查。通過階段考試,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的連續(xù)監(jiān)督和管理,避免期末突擊學習。撰寫課程小論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歸納總結能力和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是在實踐意義上貫徹“素質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思想。

第9篇:網絡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有機化學;網絡教學;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2-0015-02

有機化學是化學科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二級學科,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講授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和合成方法等知識。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教師通常采用機械灌輸的教學方法,巨量的信息魚貫而入,學生常因來不及消化、難于理解,而陷入聽不懂、記不住的被動境地,為了打破這種僵化的教學局面,我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探索,充分利用教學新科技手段、結合互聯(lián)網模式,在本科教學中開展了O2O有機化學網絡教學課

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科學的有機化學教學體系。

一、網絡課程的建課方法

哈爾濱理工大學統(tǒng)一引入了超星公司的網絡教學平臺,為每位教師和學生匹配了不同的登錄身份及權

限。每學期開課之前,教師向學校管理員提出開課申請,經管理員審核后,教師將課程內容下發(fā)給所教授班級的學生,學生以學習用戶賬號身份登錄后,即可讀取到自己所在班級任課教師發(fā)下來的網絡教學資源。任課教師通過該平臺能夠完成建課、布置作業(yè)、下發(fā)參考資料、設置測驗、答疑、發(fā)起討論、查看教學統(tǒng)計等等教學活動。其中建課是教師進行網絡課程教學的核心和重點,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將課程知識碎片化,分節(jié)點制作教學資料,上傳到網上,供學生閱讀觀看。其中“課程內容”編輯器,是制作網絡教學課程的核心,在“課程內容”編輯器中可以運用多類型教學素材,諸如插入圖片、輸入音頻、插入視頻、插入文檔、插入超星圖書館資料庫內容、插入其他素材的超級鏈接網絡地址等。熟練掌握這些素材的組織方法,可以令課程內容的內涵豐富、包羅萬象。

二、有C化學網絡教學模式的選擇

網絡教學應用于教學常見的有三種模式:理論講授、翻轉課堂、輔助教學。我們教學團隊把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采用理論講授與課程輔導有機結合的方

式,將有機化學課程引入網絡教學,具體做法是任課教師將教學視頻和教學PPT等諸多素材,置于網絡教學空間中,學生可以對淺顯的知識進行一般性收看,重點知識循環(huán)播放,難點知識逐幀研讀。而輔助教學功能體現(xiàn)在,利用思考題、考試、討論題的形式設置,讓學生邊學習,邊思考互動,在互動社區(qū),學生可以給教師的教學提改進意見,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促進了教學內容的不斷完善。教師通過廣泛收集學生意見,不斷完善課堂教學,體現(xiàn)了“持續(xù)改進”的思想。學生可以提出學習疑惑,與教師、其它學生一起討論互動。

我們教學團隊也曾嘗試搞課程翻轉,但是效果不夠理想,分析其原因是由有機化學的學科特點決定的,通

常教師在理論課的講授中,常常有意識地將各章節(jié)串

線,注重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使學生跟隨教師在不斷復習前面的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經過反復的強化會令學生形成牢固的知識框架。而采用課堂翻轉的教學過程則是,學生先自學、課堂討論、教師總結的方法進行,由于有機化學知識比較深奧,大部分學生很難通過自學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分散自學后的講述,勢必會存在瑕疵甚至錯誤,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自學時常常不得要領,在反轉課堂時幾乎無法闡述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而在其他學生講述的時候,他又難以分辨出正誤。課堂時間所限,教師在評述時,會把重點放在難點和糾錯上面去,知識結構不容易做到面面俱到、條理清晰,其不良后果是造成部分程度弱的學生或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加容易陷入知識框架不清晰、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的狀況。

三、有機化學網絡教學課程教法選擇的策略

有機化學的教學環(huán)境如今變得更加立體了,包括課堂學習、實驗室做實驗、圖書館拓展閱讀、網絡教學空間的網上學習,有效地整合利用這些資源,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是做好有機化學教學的重要保障。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類似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等內容,其規(guī)則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比較適合教師用理論講授的方法,可以在實體課堂中完成也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展現(xiàn),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多看、多練、牢

記。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征適合用化學制圖軟件,如chemoffice的系列軟件,將特征模型繪制出來,如果能輔以Flas,則會很更加生動形象,在課堂上PPT的方式演示出來 ,也可以共享到網絡教學空間上去。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是前人經過實驗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性的精髓,教師可以選擇課堂講解,還可將教學

PPT共享到網絡教學空間上去,這部分內容通常比較容易理解,學生掌握規(guī)律充分理解并分類記憶即可。在學習有機物制備方法時,可配以實驗室的演示視頻,并要求學生動手做實驗。各種類型有機反應的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及其影響因素,是有機化學學科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步步深入,逐步分析推導進而形成結論,反復、累次重演這個分析求解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有機結構理論、反應機理時,要帶領學生連續(xù)、重復地進行階段性總結,剖析現(xiàn)象見本質,在漸進式學習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可以在網絡互動社區(qū)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有機化合物的分離鑒定知識、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測定,則需要通過教師理論講述后,恰當地配合實驗教學視頻,同時強化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四、開設有機化學網絡課程的思考

(一)有機化學教學宜選用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

相結合的模式

有機化學學科的教學,無論是線上教學內容設置,

還是線下實體課堂的教學,都要引領學生一起復述、歸

納,試著讓學生對接觸到的每一個有機化學反應,總結其反應原理、分析其反應條件剖析其反應歷程。并要求學生們自己進行各類官能團化合物的反應與合成方法小結,后期再進行逆合成分析講解,幫助學生們掌握設計反應的一般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有機化學課堂上,教師充分運用的啟發(fā)式誘導,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逐層推進的方法帶動學生漸入佳境。而單純的網絡論理教學的效果很難達到這個效果,一個個并行的知識節(jié)點陳列,貌似并列的關系,往往讓學生難以體會其中千絲萬縷的邏輯關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常用到提問、設問等等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互動,教師往往可以通過學生細微的表情變化,捕捉到學生的領會程度或者存在的疑惑,這種微妙的課堂互動,則是網絡課堂難以彌補的缺憾。

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自由靈活。在現(xiàn)實課堂中,一些學生因為不敢提問,或者時間所限沒有機會提問,網絡的開闊的空間讓學生們打消了這個顧慮,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在小組學習和討論中,大家提出研究問題,提出創(chuàng)新思想,有助于學生抓住某一個興趣點,從而深入探究,為開展科研訓練打下很好的基礎。在網絡教學中,可加大力度多關注學術動態(tài), 將學術前沿引入教學當中,將自己的科研項目和研究成果結合教材相關章節(jié)滲入教學環(huán)境,帶領學生進行橫向拓展、縱向挖掘 。

(二)網絡教學推廣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我國目前網絡教學方興未艾,但是并非每個高校都建立了高效的W絡教學平臺。因而困擾廣大任課教師的問題有很多,諸如如何制作網課,網課的存儲服務器問題怎么解決,如何實現(xiàn)師生的共享與互動,網絡教學與日常教學的關系,如何量化網絡教學中教師的工作

量,教師的積極性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檢測,網絡教學檢測結果如何與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系統(tǒng)接軌等等。

一些老教師雖然是教學的高手、科研的行家,但是在利用現(xiàn)代網絡科技教育手段上,卻感覺力不從心,有諸多技術障礙需要克服,也有一些障礙是來自教師心理,阻礙著網絡教學課程的發(fā)展與完善。此外,制作軟件的局限性也是擺在教師面前的課題,網絡素材制作方法有很多,受版權、版本等限制,教師計算機技能各異等影響,教師間的教學交流、教學研討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縛。

綜上所述,我們教學團隊將有機化學引入網絡教學模式教育實踐,探索將有機化學知識合理碎片化、富媒體化,充分利用實體教室、實驗室、網絡教學空間,教學內容更豐富,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聆聽教師的講授,有便捷的渠道與教師、其他學生進行線上討論與溝通,網絡教學平臺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地記載,為教學改進和教學效果評估,提供了很好的數學依據。線上線下互相補充的教學方式,在有機化學教學中以結構、物性、制備方法、化學性質、反應機理、用途、創(chuàng)新設計構想為脈絡,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教育手段結合起來,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伴_放式”學習和“開放式”提問,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創(chuàng)新意識思考,這種傳承與創(chuàng)新結合、繼承與揚棄并舉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理論基本功;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活其創(chuàng)新思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