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小論文怎么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政治 教學 目標 原則 方法
在過去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高中政治課作業(yè)尤其是高三政治課作業(yè)設計,基本上是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轉,這種作業(yè)設計存在以下弊端:
①目標單一。高考拿高分成為作業(yè)設計的唯一目標,只重視卷面成績,忽視情感與人生價值的目標;②形式單一。高考怎么考,作業(yè)就怎么出,近年來基本上就是四類題型:單項選擇、簡答、辨析、材料分析;③內容單一。作業(yè)設計只出高考有可能考的所謂“重點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的知識的訓練;④評價標準單一。學生必須根據“標準答案”答題,不允許求異思維,不能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以上幾種應試型的作業(yè)設計,不利于對學生素質全面培養(yǎng),而新課改的要求,要創(chuàng)新高中的政治課作業(yè)設計,以創(chuàng)造新一代現(xiàn)有的廣博的知識儲備,又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發(fā)展能力的棟之才及勞動者。筆者在多年來政治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是:
1明確目標掌握原則,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1.1目標:通過作業(yè)設計,要求在到以下四個層次的目標:(1)認知目標作業(yè)設計要反映課本的知識結構、知識網絡,讓學生通過作業(yè)能了解基本事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基本結論,以鞏固并充實基礎知識;(2)能力目標。作業(yè)設計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背答案的“解題能力”;要把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達到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見解、有所提高:(3)情感覺悟目標。政治課的本質是德育課、政治課作業(yè)的設計,理所當然要考慮到如何讓學生通過作業(yè),培養(yǎng)具有愛國主義及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4)行為目標。能力與覺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卷面上,要身體力行,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到知行一致、學以致用。老師評價作業(yè)設計的優(yōu)劣,其實最終目標就是能否真正達到了行為目標。
1.2原則:(1)可操作性原則。首先,作業(yè)設計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行為能力,切忌太難、太深,否則學生就失去作業(yè)的信心和興趣;其次,作業(yè)設計要考慮現(xiàn)實社會條件,最好根據學生日常生活和周邊情景去設計,如在哲學課上講到人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時,要以尊重自然屬性、規(guī)律為前提,意即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如在近海邊生活的學生就可以組織他們到海邊看看,觀察哪些污染物對大海造成了污染?教育海邊生活的普通市民應如何注意清潔衛(wèi)生,當?shù)氐钠髽I(yè)、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這種結合現(xiàn)實生活的研究題目,既可引發(fā)學生作業(yè)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行為習慣,效果較好;再次,作業(yè)設計要控制一定的限量,不能加重學生負擔,能達到或者基本達到預期目標的便可。
(2)靈活性原則。首先,作業(yè)的操作方式要靈活多樣;其次,作業(yè)的評價形式要多種多樣,既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打分制,也可以采用多種多樣化的打分制,老師可以寫幾句肯定的評語,甚至是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是對這生習作的贊許。既可以是老師的評價,也可以是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同時可以是家長、社會的認可,做得好的,甚至可推薦到刊物上發(fā)表,讓學生獲得作業(yè)的榮譽感與成就尊。
(3)前瞻性原則。政治課的本質是德育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高中思想政治的靈魂,政治作業(yè)設計必須聯(lián)系重大時事政治、圍繞國內時政熱點而展開,要用科學發(fā)展引領高中政治作業(yè)的設計,讓學生通過作業(yè)站得高一些,看得闊一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廣闊胸襟與社會責任感。
2采用多種設計作業(yè)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政治課作業(yè)的設計方法可以采用多種多樣化,關鍵是提高學生作業(yè)興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1傳統(tǒng)的客觀題加主觀題式??陀^地說,這種形式對考查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查方面是可取的,我們不能因為傳統(tǒng)方式的弊端而一概否定不用,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科學,許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要學生強化記憶,這種方式以其嚴謹性、規(guī)范性還將長期被采用,我們可以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使之更靈活、更樂于學生接受。比如,做客觀試題時,教師可以引進中央電視臺《開心辭典》的搶答式提問,能更好地培養(yǎng)調動學生作業(yè)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
2.2社會調查式。政治課的靈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是書本理論,如何加深理解并在社會實踐中加以運用,可以發(fā)動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比如老師講人民幣升值對本國商品不利,我們北海市就有不少外型企業(yè),我曾組織過部分學生到某煙花炮竹廠進行調查,去年出口情況明亮今年同期出口情況一對比,學生便一目了然。同時對國家扶持中小企業(yè)的改革有認同感。
2.3主題班會式。老師出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回去找資料論證,然后指定兩個三個同學依主題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最后是老師點評。這種方式對一些難度較深的問題解決非常奏效。
2.4辯論式。就像亞洲大專辯論會一樣,出兩個互逆命題,如:“市場經濟利大于弊”和“市場經濟弊大于利”,讓學生分成兩組,各自我答辯理由,互相駁斥對方觀點,經過辯論,學生就很容易弄清“市場經濟與國家宏觀調控的”。這種作業(yè)形式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表現(xiàn)能力。
2.5合作交流式。傳統(tǒng)的作業(yè)都強調要獨立完成,然而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與合作的不斷發(fā)展是既成的事實,學生的作業(yè)也可以合作完成,這種合作首先是“化整為零”,即每人只做一份題的一小部分,然后是“化零為整”,即大家把各自的答案整合在一起,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結果。這種形式既節(jié)約了學生時間,又能在互相幫助中得到提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為將來出社會處理人際關系“牛刀小試”。
2.6小論文式。培養(yǎng)學生撰寫小論文,能綜合反映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精神。學生的習作若能得到肯定式發(fā)表,社會激發(fā)學生作業(y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據調查,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課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許多德育課存在內容單調乏味、課堂沉悶現(xiàn)象;教師缺乏激情,學生缺少主動性、積極性,厭學、逃課現(xiàn)象比較普遍;學生對待作業(yè)考試無所謂,考試成績較差,等等。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德育課的教學實效,真正實現(xiàn)其育人教化功能,是當前擺在每一位德育課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1.教材內容體系欠科學。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在內容上大多偏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沒有“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僅僅局限于知識性的理論說教和抽象思維,常常因缺乏社會生活的依托和確證而流于虛空、形式、無效,也常常因難以幫助學生解釋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與困惑而被視為“假、大、空”。此外,現(xiàn)有的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的主題和內容大多是20世紀末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反映,缺乏鮮明的時代氣息,遠離職業(yè)教育的校情和學情,職業(yè)教育所特有的職業(yè)素質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專業(yè)思想教育不能很好地得到體現(xiàn)。如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課教材理論性太強,哲學基礎知識課教材內容不夠淺顯,法律課涵蓋的法律知識過多,難度偏高,以致德育教學難以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切實體現(xiàn)師生互動關系。
2.教師自身素質較薄弱。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決定了教師的“教”始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職校德育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教學本領、精湛的教學藝術,而且要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精神、嚴謹?shù)慕田L、踏實的作風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然而現(xiàn)實的德育教師隊伍狀況遠遠達不到要求,集中表現(xiàn)為“三多三少”,即“兼職的多,專職的少”、“用非所學的多,學用一致的少”、“教學能力一般的多,教學藝術精湛的少”,這種狀況令人擔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德育教師必須按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德育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的教學技巧;不僅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論運用于實踐。但是,一些學校和一些教師沒有認真學習貫徹新的《大綱》精神,一直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學活動的雙向性,教學模式僵化單一等,這是德育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德育課在許多中職學校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一方面,中職教育重專業(yè)課、輕普通課,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比較突出,師生輕視德育課現(xiàn)象也有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研究薄弱,德育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指導。他們不像高中政治教師和中職學校專業(yè)教師那樣可以有許多培訓提高的機會。德育教研活動很難得到正常開展,教師難得參加課改培訓,外出參觀少、見識少;教輔資料相對缺乏,課外輔助資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學方法也多靠教師個人去摸索,等等,這個體制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德育課程的改革策略
1.提煉德育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yè)、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所以德育課教師要轉變以書本知識為范式的觀念,擺脫傳統(tǒng)教材的局限性,以人為本,提煉德育知識,融進德育成果,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在傳統(tǒng)教材的基礎上,讓德育課突出職業(yè)特色、反映地方風貌。在各年級的德育課程開設上可以重新進行組合:一年級可開設《經濟政治》和《文明禮儀》,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政治常識。同時,由于中職學生相對來說行為習慣較不良,開設文明禮儀,可以配合完善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禮儀習慣。二年級可以開設《哲學基礎知識》和《心理健康教程》,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學會適當?shù)男睦碚{試技術。因為在經過一年的中職學習后,學生可能在心理上會和以前的學習生活產生一定的偏差,而且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上的“狂風暴雨”期,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困惑。三年級學生可開設《法律基礎》和《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指導》,這時的學生即將走出校門,步入社會,首先要讓他們明確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這也是他們面臨就業(yè)抉擇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做好就業(yè)準備,增強其創(chuàng)業(yè)意識。
此外,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可采取項目課程教學,遵循中職生心理和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學生就業(yè)為導向,整合德育教學內容,形成德育模塊教學模式。如哲學課程,針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能正確認識社會,提高思維分析能力的實際需要,可將它分為“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堅持實踐與認識統(tǒng)一,提高人生發(fā)展的能力”、“順應歷史潮流,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會中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五個模塊,在教學中,從職業(yè)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淡化哲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論證,采取啟發(fā)式、直觀式、討論式和案例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改變哲學課程中出現(xiàn)“老師難講,學生難學”的狀況。在《職業(yè)教育》教學中,圍繞“職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主題,將職業(yè)教育課程分為職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兩個模塊,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與創(chuàng)業(yè)意識,開展“小發(fā)明”、“小制作”、“我是小老板”等教學活動,開展即興演講、辯論、最佳創(chuàng)業(yè)方案等比賽。
這樣的整合可以使德育課程真正做到政治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相交,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并重,情理相融,教學結合,使德育課程教學收到預期的效果。
2.注重教學藝術,豐富教學方法。
在選擇好教學內容后,就是教師怎么教的問題了。德育課教師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變“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才能增強德育課的教學效果。因而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主動學習,特別是可將德育教學內容分解為各種教學專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社會、進入企業(yè),在調研與體驗之中,分析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重視課堂導入藝術。教師應以飽滿的激情、生動的語言、恰當?shù)姆绞?,導入新課,達到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目的。在教學中要巧妙設置疑問,疑是思維的開端和啟動器;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趣是激發(fā)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的興奮劑和催化劑,能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高度活躍。其次,重點抓住教學環(huán)節(jié),以靈活的教學方法點撥釋疑,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點撥釋疑,學生在解開疑團的基礎上,能切實掌握知識,提高認識能力,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入下去。
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原來單一的講授法:一是要多用活動化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課程的內容,科學設計,合理安排一些課堂活動,如辯論會、演講會、課本劇表演、多媒體資料展示等,挖掘教育主題中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師生互動,形成激活學習熱情,誘發(fā)辨析思考,開展行為實踐的活動化教學。二是要多用討論式。教師要努力營造課堂的民主氛圍,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大膽推理設想,把問題拓展延伸開,把思想和情緒激活,盡量讓思想的火花碰撞,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三是多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把教學所涉及的重要問題抽出來,鼓勵學生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設計、研究,擬定計劃、方法和最終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
3.增強社會實踐活動。
德育具有實踐性,道德來源于社會生活,社會生活是實踐的,因此,實踐是道德的發(fā)生基礎,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態(tài)。因此,在德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德育課程教學也是一種教育實踐課程,更應注重實踐教學。德育教學的各門課程內容不僅僅是理論性內容,同時涉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它也注重或強調通過實踐教學,教會學生學會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把握社會。我校與常熟國防院有軍學共建,每年新生入學我校都邀請部隊教官到校對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軍事化訓練,使學生在軍訓中磨練意志,培養(yǎng)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校還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部隊駐地,對學生進行國防、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榮譽感,讓他們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根據中職生的發(fā)展目標和本身特點,增加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這可以使學生在真正踏上社會之前對社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負責任地對待工作,為此我校在每年寒暑假前都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勞動換回別人的尊重。在此基礎上我校還會利用假期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到工廠、超市、賓館進行社會實踐,學生既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又把書本知識用到了實處。
4.完善評價體系。
“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通過過程和結果考核看學生的成長變化。中等職業(yè)德育教育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必然會帶來其評價方式更新,為了使中職教育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的教育,我們有必要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的弊端,建立適合中等職業(yè)特點的學生素質情況評價體系。長期以來,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顯著弊端就是課堂上講知識點,書本上劃知識點,頭腦中記知識點,試卷上考知識點,閱卷中評知識點,然后由此評定學生的成績,這是一種片面的考試評分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時期,德育學科的考試將逐步走向科學化,并從知識、能力、覺悟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試評價。學生的成績評定應實現(xiàn)三方面的結合:一是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克服片面強調記資料、觀點的傾向,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二是開卷與閉卷相結合。引導學生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讓學生走出課堂,用生活中的實例去印證教材內容,加深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績與平時表現(xiàn)相結合??朔鼐砻娉煽冚p實際表現(xiàn)的傾向,排除一試定成績的弊端,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德育學科的育人功能。
總之,德育課程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需要堅持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從而使德育課程充滿活力,充分體現(xiàn)德育課教學的社會功能。
確立思想政治課德育主渠道作用的依據
新大綱明確規(guī)定:“思想政治課要幫助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奠定基礎?!边@一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轉變學生思想,應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這種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中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對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態(tài)度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抓緊這一時期的教育,對他們的一生將產生重要的積極的影響。當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偏低,思想教育的難度大,見效慢。由于年齡、生理等特點,以及思想認識社會閱歷等原因,中學生思想變化大,可塑性強。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學校的各項工作包括各科教學,必須始終注意對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在教學中應保持智力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的統(tǒng)一?!背浞职l(fā)揮思想政治課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體現(xiàn)。
那么,如何發(fā)揮思想政治課教育主渠道作用呢?我認為可以采用這樣幾條措施。
1.確立一個原則。
針對當前青少年學生思想狀況,應確立灌輸原則,提倡灌輸教育。所謂灌輸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性質和任務,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統(tǒng)地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種教育方式。列寧在《怎么辦》中詳細闡發(fā)了“灌輸”原理,認為任何科學的理論都不可能在工人的頭腦中自發(fā)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政治意識只能靠從外面灌輸給工人階級。同樣,今天正確的政治方向、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由中學生自發(fā)形成,只能通過“灌輸”。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先進的思想、理論、道德規(guī)范這股活水引向學生的心田,為學生所掌握、內化,以使政治課具有導向和鑄造的功能。
2.采用兩種方法。
教材進行改革后,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隨之有所變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擺脫學生被消極“灌輸”的狀態(tài),讓學生參與實踐,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發(fā)揮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1)寓教育于情感之中。教師要使學生置身于充滿愛的氣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師不應作過多的抽象地說教,而是根據教育要求設置教育情境,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政治教師,上課時必須飽含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備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內容。其次,也是最關鍵的,講課要以情動人,就如演員一樣,進入角色。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進行教育,使他們感到親切,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當學生與教師的感情產生共鳴時,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機。最后,情感的滲透還可以延續(xù)到課后,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知心朋友,經常與學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并尋找恰當?shù)臋C會,結合課文內容,在師生情感交融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通過與學生積極的情感交流,可以調整和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知識交流借助情感交流達到應有的效果。
(2)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思想政治課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當代的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等領域?!霸⒔逃诨顒又小?,就是要讓學生有機會參加更多的“活動”,在動態(tài)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學生覺得思想政治課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這樣就能更好地發(fā)揮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比如,我們根據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調查、參觀、訪問,這就是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的一種方法。我們曾多次組織學生去看一看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大好形勢,訪一訪建設功臣們的事跡,畫一畫,照一照浦東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們感受很深,回校后,寫小論文,感到有話要講,有文可寫,文章寫得有血有肉,所寫的論文質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達到了。
3.通過三個途徑。
(1)充分運用主教材作用,這是主要途徑。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著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任務,那就是要針對學生的現(xiàn)狀,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性,這是發(fā)揮德育功能的關鍵?,F(xiàn)有的教材經改革以后,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注意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容,確定德育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將它突現(xiàn)出來。
備課要摸清學生的思想。這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性、發(fā)揮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材、教法,還要備學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確定思想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并根據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直接具體地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惡。如我在上《公民》第二冊“喜、怒、哀、懼,人之常情”一節(jié)時,先簡單介紹了這四種情緒在生活中的反映,然后圍繞著課文中“由于生活條件,個人經歷,階級地位的不同,情緒也會有極大的差別,人的情緒也有其品質上的區(qū)分”這一觀點,結合實例加以分析。講述了英雄徐洪剛,面對歹徒表現(xiàn)出充滿凜然正氣的怒,顯示出英雄的本色,使學生對英雄更加崇敬。相比之下,要克服為了個人私利而引起的感情沖動,這是無謂之怒。我又分析了在日常生活中,為國、為民而喜的情緒,為國家和人民的災難、困頓而悲哀的情緒,使學生懂得,人的情緒與國家、集體的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愛國愛集體的情操。最后又與學生一起分析大家熟悉的“5·29”案件,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懂得“因何而喜,因何而憂,因何而怒,因何而懼,情緒像鏡子,表現(xiàn)出他思想覺悟的高低”。現(xiàn)有政治課教材中大有潛力可挖,關鍵在于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注意落實德育方面的內容。
(2)加強時政教育,這是另一個途徑。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時事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渴望了解國內外政治風云的變幻,渴望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時事教育以其貼近時代,貼近社會,以其內容的豐富性、新穎性及變動性,受到學生的重視和喜愛。
時政教學與學科教學有天然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時事政治充實教學內容,落實德育的要點。如在講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列舉了盧灣區(qū)副區(qū)長祝文清受賄被判刑、著名跳高運動員掛靴后官到福建省體委副主任倪志欽受賄走上被告席的案例,使學生既懂得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接受了一次公民要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
提高中職校德育課的實效性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立足于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選擇貼近生活、貼近職業(yè)的課程內容,以了解基本常識、提高能力和覺悟,讓德育課“更有用”為主要目標原則,嘗試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讓學生真正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一、注重適應性,豐富和改進教學內容
(1)教材使用上突出個性化、實用化。職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意志普遍差強人意,教材內容偏向概念性、抽象化的闡述,對他們來說深奧難懂、枯燥沒意思。因此,合理篩選、開發(fā)教學內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合同》的內容時,筆者并未按教材體系將知識點一一羅列講述,而是運用了本校一位教師在購房中因為所簽合同中的有關條款不當而引發(fā)訴訟的實例,學生聽得很投入,并且深感震驚。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合同必備條款、用字、達意的注意點等就學得積極主動,也更真切地明白了訂立合同除了要慎重、仔細,更得合法。這樣,將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教學安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有用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2)事例選取上關注“熱點”“焦點”。開發(fā)和利用好時事熱點往往能給課堂增添許多新鮮感,也是德育課堂活力的一個源泉。教師要善于把時政熱點、社會焦點融會于教學中,引導學生拓寬視野、主動關心國內外大事,關注社會發(fā)展與自身成長。比如,講《國際社會與我國外交》的內容時,可結合一些熱點問題,鼓勵學生通過電視、網絡去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歷史淵源、了解國際社會風云,討論怎樣才是理國,認識個人前途與社會發(fā)展、國家強大的關系。實踐表明:教師及時地把國內外以及身邊新近發(fā)生的重要事件與所學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不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論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使學生易于理解記憶,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長知識、長見聞,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辨能力,這是學生非常樂意的事情。
(3)適時安排一些富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例如,學生在異往問題上有一些令人憂慮的過激表現(xiàn),因此有必要開設異往專題,使這種正常的心理傾向轉變?yōu)檎5慕煌袆印S秩?,有些學生過于自卑、敏感和多疑,交往中多有嫉妒、誤解、歧視、猜疑,鮮有知心朋友,常與同學、父母、老師鬧矛盾,就這方面的困擾開設專題有助于學生懂得如何協(xié)調人際關系以便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再如,學生在學習期間向往著參加工作,但參加工作以后往往又不能得到工作單位的認可,究其原因是在校期間沒有做好相應的心理和能力上的準備,因此有必要結合當?shù)氐木蜆I(yè)形勢和學生的專業(yè)特點以及身體、心理特征進行專題輔導。
二、追求藝術性,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1)重視課堂導入。開講一般從“情、趣、疑”入手。教師應以飽滿的激情、生動的語言、恰當?shù)姆绞綄胄抡n,達到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目的。
(2)重點抓住教學的主體環(huán)節(jié),以靈活的教學方法點撥釋疑,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下介紹幾種典型的方法。①討論式?!坝懻撌健痹诘掠n上可以廣泛應用,其關鍵在于教師事先的精心設計和課堂寬松氣氛的營造??梢杂山處熁驅W生提出問題,以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職業(yè)指導》課程,筆者選取了中國教育電視臺《職來職往》節(jié)目中的一些切合所學內容的典型求職案例的視頻,引出話題,讓學生在觀看、傾聽中發(fā)現(xiàn)、交流、探討和質疑,學生的個性得到舒展,觀點得到暴露,也鍛煉了表達能力。②啟發(fā)式。啟發(fā)式教學的前提是內容的適合性、啟發(fā)質疑的合理性(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市場經濟》一課中涉及的“資源配置”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筆者設了三個有梯度的問題:什么是資源?什么是資源配置?為什么會有資源配置問題? 前兩問學生通過讀書很快便理解并找到答案,而第三個問題大部分人就想不通了。這時我便舉例:咱班有50名同學,現(xiàn)分10個饅頭,怎么分?問題一出,同學們便想了許多分饅頭的辦法:有的說“一人一口,平均分”;有的說“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才公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這時,我問:如果饅頭是源源不斷的,要多少有多少,還用我們爭論如何分配的問題嗎?學生們馬上意識到了,饅頭如果是源源不斷的,就不會再有分配問題了,相反,正因饅頭是有限的,所以才有如何分配問題。同理,資源的相對稀缺性,也就成為產生資源配置問題的前提了。③自主式。自主式教學就是發(fā)揮學生在收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等方面的興趣、特長,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體驗價值,從而達到拓展知識的目的。比如學習“價值規(guī)律”內容時,恰逢中秋佳節(jié),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到各大商場、超市里調查各種月餅的價格,從中秋節(jié)前兩周直至中秋后一周價格的變化,要求學生們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制成表格與曲線圖,在班上交流。這樣學生既加深了對價值規(guī)律的理解,同時又增長了社會閱歷,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當然,好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
(3)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 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為搞好德育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紀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shù)據、視頻片斷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超時空的信息再現(xiàn),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從而大大地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德育的可信度。
三、貫徹人性化,創(chuàng)新考試考核方法
德育課的評價機制應該走向科學化、人性化,做到三個方面的結合。首先是知識與能力相結合??朔嬗洭F(xiàn)成知識的傾向,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其二是開卷與閉卷相結合。引導學生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讓學生走出課堂,用生活中的實例去印證教材內容,加深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是終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發(fā)揮后兩種評價手段在養(yǎng)成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可設計為學科成績與學生平時學習的態(tài)度、行為習慣、日常生活表現(xiàn)等掛鉤,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社會實踐活動等進行全面評價。這樣的考核機制,既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又將學生的品行反映到考核內容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約束力,體現(xiàn)德育課成效(這里涉及與其他課程的教師和班主任的協(xié)作配合)。
1教師要把觀念從化學教學轉變?yōu)榛瘜W教育
高中化學新教材學科難度明顯下降,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新大綱所賦予化學教學的任務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為此,承擔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嚴謹性深刻性轉變?yōu)檫M行化學教育的大教育。化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并能形成長期的化學學習興趣。不能只注重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而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化學資源,使化學教學的教育功能更突出,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是可以與具體的化學背景聯(lián)系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如:新教材第二冊《合成材料》一章的設計,就完全是以化學的應用為知識的載體。新教材增加閱讀材料的目的也是為豐富學生的化學應用知識,并形成學以致用的思想。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適應教育發(fā)展和教學實際的需要,以化學教學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不斷更新
化學學科本身有自己的優(yōu)勢化學現(xiàn)象的千變萬化、化學產品的豐富多彩、實驗手段的多樣性――而學生本就生活在充滿化學產品的時代,新的化學科技不斷出現(xiàn),這一切都是進行化學教學的材料和內容,很容易激起學習化學和探究化學問題的興趣?;瘜W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化學學科自身的優(yōu)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之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2.1課堂形式多樣化: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的特點,化學科的課堂教學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很多,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fā)――討論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單元結構教學法、發(fā)現(xiàn)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并舉,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厭,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根據教學實際,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勢和內容統(tǒng)一,并且要強化化學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作用,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2.2檢測方法多樣化:為了鞏固和檢測課堂效果,考試和作業(yè)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同學聽見考試就頭疼,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為了轉變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該多動腦筋,盡量使作業(yè)和檢測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比如采取課前五分鐘小測驗、分組競賽、寫化學小論文、開展化學實驗、社會實踐等形式,使學生對化學感興趣,增長知識面,同時自覺地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在學習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為今后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
3結合化學課程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在化學課堂上,結合“化學史話”、“活動與探究”、“化學科學與人類文明”等化學教材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革命傳統(tǒng)教育,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環(huán)保教育,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
一、“學參”優(yōu)化設計的提出
錢夢龍老師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為使學生樂學、會學并且學活、學實,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自覺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學改革應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為本、能力為魂,素質為先的宗旨。筆者以教學信息資料有選擇地包容、吸取為核心,以激發(fā)教與學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為基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為關鍵,追求教與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歸宿,符合教師要“加壓”,學生要“減負”的趨勢。教師先跳進題海,以大綱為綱,教材為主,教參為目,“學參”為輔,再讓學生跳出題海,獲得元認知知識,通過精講、精選、精練,舉一反三,熟能生巧。這樣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在“學參”幫助下最大程度地起到誘導、指正的作用以提高效率,變勞動密集型為智能密集型學習,走出片面追求分數(shù)結果的怪圈,把求知作為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讓大家突破教材和課堂束縛,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在知識的廣闊天地中展示其能,實現(xiàn)分享學習,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狹隘圈子。因而提出了“學參”優(yōu)化設計的輪廓構想。
二、"學參"優(yōu)化設計的框架
“學參”是指教師在全面鉆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班級情況,對教材中每單位(課時、單元)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設計,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參考資料。教師通過編篡“學參”來代替過去的教案與學案,使教案和學案合二為一,“學參”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與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課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學參考書,與授課進度相同步(課前發(fā)給學生并經裝訂成冊,可滾動使用),便于學生預習、聽課和復習,實現(xiàn)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的貫通與互動,達到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使學與思、讀與練相輔相成,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融合。
“學參”大體框架包括下列項目:㈠“課時學參”包括⑴目標要求、⑵導學過程、⑶知識結構、⑷材料補充、⑸知識遷移、⑹作業(yè)練習;㈡“單元學參”包括⑴階段特征、⑵學法指導、⑶主要人物活動、主要時間、地點、⑸疑難解釋、⑹學習札記等,各課時結束以“單元學參”作總結,設置應靈活便利。其中“目標要求”包括基礎知識、重點難點、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知識遷移”包括學科內縱橫知識聯(lián)系。特別是中外聯(lián)系,顯性尤其是隱性知識,及與語文、政治、地理等學科交叉綜合運用,史論結合等:“作業(yè)練習”有常規(guī)題型(如5分鐘隨堂練習),也可以是開放性寫作題,但側重單選和材料解析題?!把a充材料”包括相關原始史料、爭鳴觀點、典型例題、還附有相應參考書目、影視歌曲,名人名言等:“學習札記”由學生獨立完成,其中可記錄某些疑問、心得,還有自我設計試題,答題失誤分析等,教師作定期檢查。
三、“學參”優(yōu)化設計的特點
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腳踏實地,有的放矢,其中“學參”的精心編寫無疑只是一種嘗試,。筆者對“學參”進行了長期醞釀、論證,在1999年已作初步實施。它與教參、學案和教案不同,主要突出之處有:
(一)、獨創(chuàng)性,⑴結構不同:教參包含引言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要點、教材分析、教學建議、練習提示、資料和注解等;教案包括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小結和作業(yè)等;學案由學習目標、知識結構、認識方法、技能訓練等組成。⑵主體不同:教參由權威專家合作著寫;教案由各位任課教師單獨準備完成;學案由備課組教師共同編制。⑶對象不同:教參為教師服務,作備課參考;教案針對相應的學生,作授課藍本,限于課內使用,不與學生見面;學案聯(lián)系學生實際,公開在全年級統(tǒng)一使用。
(二)、針對性,目前制約中學歷史素質教育的因素,除觀念導向和學??陀^條件外主套還有:①教師因素。不少教師的知識面狹窄,功底淺,對現(xiàn)代學術動態(tài)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輕學,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習慣于滿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識承載量少,導致出現(xiàn)啟而難發(fā),啟而不發(fā)的現(xiàn)象,因而師資的知識和方法尚待更新……②學生因素。在基礎知識、技能欠缺和學習方法、習慣不如人意,學生對教師和教材過于依賴和盲從,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有被牽著走、喂著吃之虞,只知死記硬背,臨時突擊,一味猜題押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③教材和參考資料因素。由于課本體系陳舊,觀點滯后,既無法反映國內外形勢變化,也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更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改革開放潮流,況且缺乏配套輔助資料精品,存在過多過濫,過偏過難,搞題海戰(zhàn)術或雷同抄襲等弊端,輔導用書良莠不齊,無謂地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和選擇的疑慮,因而“學參”的編寫呼之欲出。
(三)、啟發(fā)性,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要學生形成濃厚的興趣和掌握正確的方法,幫助他們去“發(fā)現(xiàn)學習”,培養(yǎng)“問題意識”,讓學習者經歷一個發(fā)現(xiàn)過程,讓他(她)自己得出結論或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皩W參”的運用旨在透過表象深入發(fā)掘隱性的、潛在的知識聯(lián)系,形成點、線、面的立體智能結構,這樣學生先通讀學參,設疑質疑,然后帶著問題上課,在課后進一步吸收、消化和鞏固。進而夯實基礎,擴大視野,活化思維,挖掘稟賦潛能,最終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整體性,“學參”不僅強調德育、知識和能力的綜合目標,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充分利用,而且以課時或單元為板塊,從宏觀上和微觀上把握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把目標的全面性、結構的完整性、閱讀的廣泛性和理解的深刻性落到實處。還進一步突出交互參與,實現(xiàn)師師、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形成有序和良性的信息循環(huán),共同享用信息資源,使實踐、創(chuàng)新、競爭、協(xié)調意識得到培育,特別與多媒體手段配合,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的結合。
(五)、層次性,“學參”主張以“學”定“教”,從實際出發(fā),力圖克服單向劃一的局限,靈活而富有彈性的提出相應要求,例如程度差先些的學生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內容概要、限于識記和理解層次;程度好的可提高到知識遷移,疑難解釋、補充材料等,并能寫一些小論文,達到分析和綜合層次。相應的作業(yè)練習劃分為三檔(難、中、易),這樣可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學生可依次提高水準,產生成就感,以教師的示范執(zhí)導的不變應學生的萬變。
四、學參“優(yōu)化設計的功效
傳統(tǒng)應試教育僅局限于圍著課本轉,以教師一言堂為主,以機械性被動接受為意向,以分數(shù)為唯一評估價值,其弊端急需消除?!睂W參“的優(yōu)化設計的效用初露端倪,體現(xiàn)了教法法與學法并重,知識和能力同舉的目標,有利于實現(xiàn)從守成教育向創(chuàng)新教育的超越,推進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型,筆者認為:
㈠它能推進教師觀念更新和知識的充實,有助于現(xiàn)代教學模式和方案的進一步摸索與實施。教師不僅要學教更要能教和善教,教然后知困,教師倍感非學不行,非終身學習不行,只有千方百計開闊眼界,加強業(yè)務進修,進而帶動學生去學,關注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還有學得怎樣,自覺地做教學改革的促進派。當今教改中許多優(yōu)秀的改革模式和方案已脫潁而出。例如江蘇啟東中學推出”教案學案一體化“系列;浙江金華一中試行”學案導學法“等。目前各類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層出不窮,例如北京、江蘇、天津等地出版了大量教學參考資料,科利華公司推出的CSC電子各課系統(tǒng)等,以及各期歷史報刊,尤其是揚子坤、陳偉國等人的文章,若通過上網還可獲取無限的信息資源,這些都為高質量的學習輔助材料提供了源頭活水。
㈡它能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減輕學生負擔。通過“學參”逐步地點撥和示范,學生循序漸進地把握目標要求,駕馭歷史線索與規(guī)律,閱讀和鉆研歷史材料,遵循布魯納提倡的“發(fā)現(xiàn)學習法”,從單調、繁瑣的聽、抄、背中解放出來,還歷史以生動、深刻、豐富的本來面目。葉圣陶先生重申“教是為了不教”,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高三和大學階段,甚至于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㈢它能提供有特色的切實可行的助學資料,培養(yǎng)信息處理能力,“學參”立足教材,緊扣大綱,聯(lián)系實際,著重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歸納要點,研討疑點,對現(xiàn)有教學資料進行加工和篩選。努力達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以創(chuàng)新為靈魂,體現(xiàn)了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爭取改變長期以來那種學得累但又學不好的不利處境。
五、“學參”優(yōu)化設計的使用
為使“學參”成為主題明確、目標實際、策略合理、程序完整的助學幫手,做到“全”、“實”、“活”、“新”,使教學內容盡量簡約和精確,提高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應當:
1、實際出發(fā),反對主觀隨意。教師應當全面了解學生。諸如對知識基礎、動機興趣,困難和缺陷等都要周全考慮,想學生之所想,尊重和信任學生,并依據反饋信息,適時調控,力爭精煉、多導、有趣,面向全體又照顧差異,循循善誘,步步為營,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所作為,擯棄消極被動,學生要充分激發(fā)學習的正確動機和濃厚興趣,以教材為本,主動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融通,強化獨立思考意識,拓寬和深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廣讀精練,穩(wěn)扎穩(wěn)打,在教師的指點下由著重求知的結果向著重過程轉變,妥協(xié)處理學科之間,課內課外之間,師生之間以及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保證學習的主人角色定位,把勤學、敏思和篤行有機地結合起來。
3、科學規(guī)范,切忌粗制濫造。教師首先要切實提高業(yè)務水平,更新觀念,使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適應改革新形勢,進而通過精心備課,做到有章可循,再攝取有關教學資料的信息,經過一番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為我所用,并且要恰到好處,適時、適量、適度,不必面面俱到,而應突出重點和難點。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直至“還有什么”的問題。逐步積累和建立一個信息資源庫。
4、開放動態(tài),防止保守僵化,教師應廣泛吸取各地、各科的教改長處。發(fā)揮教研組作用,擇善而從,集思廣益,開展開放性競爭,克服依賴性和封閉性,在溝通中充實自己,邊教邊學,教學相長,在動態(tài)中求新求異,通過反復構思、論證不斷完善,使“學參”精益求精。當然學生也不必囤于“學參”框框,使自己始終處于有效學習之中。?!敖虨椴唤?,學為自學”是我們渴求的教學理想境界,盡管還任重而道遠,只要大家辛勤耕耘和培育,“學參”這棵幼苗就能茁壯成長,并結出碩果。筆者愿與同仁們共為中學歷史教改相互勉勵,為實施素質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書目:
①《比較歷史教育學》王鐸全,李稚勇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②《課堂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全書》吳霓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