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淺析

摘要:作為當今青年世代高度聚集的虛擬文化社區(qū),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以下簡稱B站)是觀察青年亞文化圈層潮流與熱點的窗口。通過網絡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對其中二次元板塊代表性創(chuàng)作者(UP主)進行分析發(fā)現,經典作品的解構與懷舊情結的喚起、作品中真實的自我呈現與隱晦的意見表達、單一領域的深耕與群體身份認同的增強,是B站UP主的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身份的構建路徑。剖析并揭示B站UP主意見引導者的身份構建,對于促進文化有機融合、營造健康積極的青年亞文化氛圍,并更好地發(fā)揮其正面作用,有著一定現實意義。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身份構建

在各類亞文化中,青年亞文化在亞文化相關研究中占據較為突出的地位,同時在社會影響及商業(yè)價值方面,也愈發(fā)引人注目。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類新媒體平臺的相繼出現及迅猛發(fā)展使得青年亞文化圈在不斷擴張影響力的同時,也使得其與主流文化的關系日益復雜。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先鋒自媒體平臺及青年亞文化主要陣地之一,B站從小眾文化平臺成功躍入大眾文化視野,通過種種去標簽化和搭建泛文化社區(qū)的努力,在促進社會主流文化與青年亞文化融合發(fā)展、彌合代際鴻溝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1]。作為B站一大特色的知名UP主們(Uploader,意即音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上傳者),以青年亞文化趣緣群體意見引導者的身份活躍在各個板塊,所面向的主要受眾則是以高校學生為代表的網絡世代。對B站代表性UP主的身份構建之研究,對于促進主流文化及價值觀與青年亞文化的有機融合,營造健康積極的青年亞文化氛圍并更好地發(fā)揮其正面作用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第一,作為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的B站。亞文化概念的形成和對亞文化及其群體的研究始于20世紀的西方學者對由工業(yè)化、城市化造成的城市邊緣人群及社會問題的研究。美國芝加哥學派及英國伯明翰學派為其中代表性派別。到20世紀末,西方青年亞文化研究開啟了“后亞文化”時代,主要研究全球化時代變化了的青年亞文化現象[2]。伯明翰學派興盛時期的青年亞文化研究強調主、亞文化的二元對立關系。但隨著互聯網蓬勃發(fā)展,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青年亞文化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青年亞文化群體身份構建及認同具有流動性、即時性的特點。因此,眾多后亞文化研究者的關注點由階級、社群模式轉向個人主義的亞文化實踐方式[3]。作為Z世代人群(又稱互聯網世代,即成長于網絡信息時代的青年群體)聚集的文化社區(qū)和視頻彈幕網站,B站可謂是“后亞文化”視角下觀察青年亞文化群體及個體實踐行為的絕佳窗口。作為B站“造?!钡闹袌粤α浚蝿?chuàng)作短視頻區(qū)、動漫區(qū)、游戲區(qū)等二次元內容區(qū)保持了該網站原有的亞文化風格及特色。第二,作為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的UP主。隨著社交媒體逐漸興盛,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打破了以往大眾傳媒壟斷信息傳播的局面,傳播變得立體化與網絡化?;ヂ摼W時代出現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意見引導者的民主化”,在網上持續(xù)提供信息、發(fā)表意見的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意見引導者的角色[4]?;仡櫨W絡論壇(BBS)與博客、微博、后微博(視頻網站、微信、知識問答型網絡社區(qū)的崛起)三個時期中國網絡意見引導者的變遷可以看出,網絡意見引導者的身份及群體特征更加多元,其精英屬性逐漸消退,大眾屬性和娛樂色彩突出[5]。可以說,網絡意見引導者在過去十余年間已完成代際演替,即從先前以公知型意見引導者為主發(fā)展到當前以網紅型、知識型意見引導者為主[6]。網絡意見引導者的“草根化”趨勢也在諸如B站等青年亞文化線上社群中有所體現。除視頻彈幕外,B站的一大特色就是作為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核心力量的UP主們。頭部UP主通過對當下熱點內容的二次創(chuàng)作并巧妙地表達觀點,進而影響著社區(qū)成員的行為與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分析UP主作為意見引導者的身份構建路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媒體傳播實踐及審美取向。綜上所述,本研究選擇B站亞文化內容產出與傳播的代表性板塊—二次元板塊頭部UP主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傳播內容及行為以揭示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的身份構建。

2.研究方法

鑒于B站的虛擬文化社區(qū)的屬性,本研究主要采用網絡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二次元板塊頭部UP主進行參與式觀察,通過觀察分析頭部UP主的創(chuàng)作內容及評論區(qū)反饋,剖析其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的身份構建路徑。由于網絡民族志方法適用于對線上社區(qū)與文化之研究,故本研究選擇網絡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獲取并收集資料。通過參與式觀察,深入體驗青年亞文化趣緣群體亞文化內容創(chuàng)作與傳播實踐,以期用“主體性視角”獲得直觀感受及第一手資料。

二、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意見引導者的身份構建

第一,經典作品的解構與懷舊情結的喚起。二次創(chuàng)作是B站二次元板塊UP主最為常用的短視頻內容生產方式,創(chuàng)作時以高度同步、快速重復的視頻素材配合洗腦的背景音樂進行剪輯,以達到喜劇效果。UP主創(chuàng)作所涉及的素材,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并不只局限于當下的熱點內容。從經典影視劇《家有兒女》《亮劍》《三國演義》到熱門游戲“守望先鋒”再到歌手周杰倫、張杰的經典歌曲,還有藍翔的洗腦廣告……二次元板塊UP主以文本盜獵作為內容生產手段[7],在碎片化的素材中巧妙地抽取部分元素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并賦予原文本以全新的語義。以經典影視、音樂作品等為文本素材,通過角色重構、情節(jié)再造等手段,UP主們展現了強大的解構與重塑現實文化的能力,喚起了同世代群體的懷舊情結,也獲得了青年亞文化群體的追捧。第二,真實的自我呈現與隱晦的意見表達。與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媒體平臺的視頻博主不同,B站的UP主們的產出作品并不具有強烈的“表演性”,也很少通過段子進行簡單粗暴的價值觀輸出。他們在視頻中呈現“真實的自我”,模糊了戈夫曼擬劇論中“前臺”與“后臺”之界限。同時,UP主們通過自身創(chuàng)作隱晦地表達著意見觀點,受眾往往需要觀看某一UP主的多個投稿視頻,才能逐漸領會到其中隱含的價值取向。以二次創(chuàng)作短視頻區(qū)熱門作品“終極之戰(zhàn)”為例,該視頻內容雖未直接闡明作者觀點,但通過對來源于電影作品、綜藝節(jié)目等影視文本的多元素材進行拼貼剪輯,配以重新編寫的臺詞及畫外音,以“終極之戰(zhàn)”比喻某明星粉絲群體引發(fā)的“飯圈戰(zhàn)爭”事件,巧妙地表達出對于流量明星的狂熱粉絲的種種“瘋狂行為”的不滿與嘲諷,也暗含了對于與狂熱粉絲群體進行“對抗”的二次元亞文化迷群的支持。這一充斥著亞文化幽默、諷刺風格的作品亦體現出當前我國青年一代對于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熱點問題及事件的觀點,獲得了大批粉絲的支持。第三,單一領域的深耕與群體身份認同的增強。與熱衷于涉足多個領域、具有跨界行為特質的微博、抖音、快手博主相比,B站UP主們基于青年亞文化趣緣群體的特點,更多傾向于成為“單一型”意見引導者,他們選擇自己熟知、擅長的某一領域進行深耕,以此保持粉絲黏度,擴大自身影響力。而二次元板塊UP主們通過內容創(chuàng)作,宣泄著對于現實狀況的不滿,表達回避乃至逃離社會制度規(guī)范的渴望,充分彰顯了在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中自身的主體地位,這樣的作品及情感表達亦獲得了具有同樣價值取向的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共情。而彈幕、評論等互動方式幫助搭建屬于青年亞文化群體的虛擬空間,進一步拉近用戶間的情感距離,不斷增強UP主與受眾雙方的情感聯結。通過使用特定的“黑話”或符號語言進行交流,青年亞文化群體完成了“建圈”與“固圈”,進一步加大與其他圈層的區(qū)隔,從而促進青年亞文化群體身份認同的增強以及UP主作為其中意見引導者地位的確立。

三、結論與討論

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進步,新媒體平臺蓬勃發(fā)展,亞文化研究走入“后亞文化”階段,文化關系日益復雜。在后亞文化視角下,雖然各類亞文化圈層與主流文化間的隔閡與沖突并未完全消解,但隨著主流文化的“下潛”、各類青年亞文化趣緣群體的積極靠攏、青年亞文化線上社區(qū)和平臺“固圈”與“破圈”的努力,兩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共情與融合的趨勢。這一趨勢是在各類文化互動與交往中所呈現出的新時代表現,其中充滿著對抗、創(chuàng)造、認同等多種潛在的可能。激發(fā)并利用好這些可能,對于促進青年亞文化健康發(fā)展,主、亞文化關系不斷成長,進而實現“和而不同”的文化繁榮有著重要作用[8]。作為青年亞文化風格突出、特點鮮明的分區(qū),B站二次元內容區(qū)可謂是觀察時下青年亞文化潮流和熱點的窗口及風向標。通過分析投稿視頻內容及評論區(qū)反饋可以看出,對于經典作品的解構與懷舊情結的喚起、作品中真實的自我呈現與隱晦的意見表達、單一領域的深耕與群體身份認同的增強是一眾B站二次元板塊知名UP主意見引導者身份的構建路徑。他們利用來源于經典文化作品的碎片化素材二次創(chuàng)作出的熱門作品不僅是簡單的洗腦與搞笑,而且從中亦可窺探到現今青年世代對于國際關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熱點問題的觀點,彰顯著青年亞文化群體在亞文化傳播中的自由參與和主體地位。作為青年群體的中堅力量,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學生將青年亞文化社群視為尋求自我表達、展現身份認同的虛擬空間,成為青年亞文化傳播與發(fā)展的主力軍。一方面,充分了解青年亞文化網絡社區(qū)中意見引導者身份構建的路徑與特點對于促進文化有機融合、營造健康積極的青年亞文化氛圍及加強高校學生價值觀教育等方面有著一定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在傳播主流文化與價值觀時,適度“造?!钡确绞诫m能更好地貼近高校學生等青年亞文化趣緣群體,但也須把握尺度,以防政治、歷史等議題及新聞報道的過度娛樂化傾向。北京教育

作者:侯佳倫 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