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視頻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給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條件,文章從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依托微視頻,實現(xiàn)有效的實驗教學;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拓寬學生視野三方面論述了微視頻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視頻;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一、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的講授,最重要的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所以在導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好好設計。導入新課階段,教師可以選取時間短、畫面清晰、內容符合本次課的視頻。比如,在講授初中七年級上冊“種子的萌發(fā)”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一顆種子是如何發(fā)芽長成為一棵小苗的,讓學生比較直觀地看到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在新課的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興趣,比直接展示圖片和文字效果好很多。比如,教師在講解“減數(shù)分裂”的內容時,可以播放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3D動畫視頻。學生觀看視頻,直觀地看到了整個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以及染色體在各個階段的變化,觀看后教師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微視頻具有真實生動形象的特點,選取合適的微視頻資源,能夠引導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學。微視頻資源是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的途徑之一,有趣真實的視頻可以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依托微視頻,實現(xiàn)有效的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師應根據(jù)學校的硬件條件,因陋就簡地開設生物學實驗?,F(xiàn)在很多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由于條件有限,沒有條件直接進行實驗教學。因此,微視頻輔助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很有意義。利用微視頻模擬實驗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驗,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對于沒有實驗室或實驗儀器的學校,通過播放關于模擬實驗的微視頻,有利于學生了解實驗的步驟與過程。在學生進行實驗前,教師通過播放微視頻講解實驗中發(fā)生的肉眼無法看見的過程或難于操作的實驗過程,指明實驗的關鍵步驟與操作及注意事項,并解釋其原因,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實現(xiàn)有效的實驗教學,實驗演示比較好的方法是播放微視頻。對于教師來說,課前準備實驗微視頻,可以糾正自己的實驗操作錯誤,完善實驗教學設計,提升實驗教學能力。微視頻在初中生物實驗課上使用可以很好地演示實驗,這也解決了鄉(xiāng)鎮(zhèn)初中沒有實驗室但要進行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題,通過播放模擬實驗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到生物實驗的奧秘,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三、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初中生物學的知識點很多,涵蓋的領域也廣。學習生物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學習不能僅限于學習課本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多種資源來學習。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外,還得教授學生課本以外的生物學知識,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書讀活”。視頻資源是比較好的方式補充更多的課外知識。微視頻引入課堂輔助教學,生動直觀地呈現(xiàn)多維的畫面,而且內容豐富新穎,對比起平淡的文字、言語、黑板板書、圖片展示等效果要好很多,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學習“地球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節(jié)內容時,播放生態(tài)系統(tǒng)被破壞的視頻,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不僅僅是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更是保護我們自己,以此滲透生命教育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借助微視頻的播放,教師可以給學生傳播大量的信息,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微視頻還可以作為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在課堂上,針對重難點知識利用微視頻教學,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微視頻還可以用來夯實基礎,幫助鞏固所學內容,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的心情更加愉快,對其內容的記憶更有幫助。微視頻在初中生物課堂上使用,可以縮短教師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傊?,微視頻應用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給課堂帶來了活力和樂趣,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不是所有的視頻都能用于課堂教學,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微視頻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和手段,不能讓它完全代替教師的作用與地位。生物教師在生物理論課、實驗課、課外實踐使用微視頻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在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應用的原則,不能濫用微視頻輔助教學。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
作者:陳冰鳳 陳惠仙 蘇東鳳 黃秋玲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