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對內部審計機構邊緣化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內部審計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工作不到位、審計無成效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最終都將導致一個結果———內部審計機構被邊緣化。本文從內部審計發(fā)展的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內部審計的模式、視野、溝通、職能、技術和方向,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內部審計;邊緣化;監(jiān)管
一、引言
近年來,在審計署和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的內部審計工作得到較大發(fā)展,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配備也有了明顯增長,但是,與我國組織的總量相比還遠遠不夠,再加上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多數組織對內部審計的認同度不高,從而導致內部審計處于“有力使不出”的尷尬局面。內部審計是典型的“責權利”不對等的工作。一方面,內部審計承擔過量的責任,尤其是在已審計的項目出現(xiàn)問題時,組織內部通常會將責任歸咎于內部審計機構作用發(fā)揮不強以及內部審計人員能力不高的原因上。另一方面,內部審計無法有效改善審計結果、發(fā)揮監(jiān)管職能,這是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因此,當內部審計人員的能力和現(xiàn)有條件難以應對各種困難時,內部審計的作用發(fā)揮將受到限制,導致內部審計的價值無法體現(xiàn),在組織的地位就會逐漸“邊緣化”。
二、“邊緣化”的原因分析
(一)內部審計模式過于保守
內部審計機構既可以行使所有權監(jiān)督,隸屬于股東會及類似機構;也可以行使經營監(jiān)督權,隸屬于董事會、總經理等類似機構或崗位(鄭石橋,2017)。不同的內部審計模式各有利弊,適用情況也不同,這導致許多組織無行業(yè)標桿可借鑒。在經驗不充分的情況下,為了避免犯錯,內部審計機構通常會選擇更加保守的姿態(tài),減少新項目的開展。這雖然規(guī)避了一定的風險,但也導致其無所作為,在組織內被邊緣化。
(二)內部審計人員視野不夠開闊
受自身地位所限,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存在無法從戰(zhàn)略角度考慮問題的情況。即內部審計人員只針對自身關注的風險點實施審計,但在匯報審計結果時,管理層認為多數問題并不重要或可以接受。同樣的,在管理層關注的風險點,如果內部審計沒有及時補位,也會使其權威性受到影響。與高層的步調不一致會造成內部審計得不到應有的支持,甚至無法開展工作。
(三)內部審計機構與組織溝通不暢
《第2305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人際關系》指出,內部審計人員應當與組織管理層和相關人員、被審計單位和相關人員、組織內部各職能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必要的溝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的缺失會在內部審計人員與組織內部相關機構和人員之間造成誤解,影響審計效率和效果。當良好的溝通持續(xù)受阻時,審計結果的可用性降低。內部審計應當為組織的業(yè)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適當性提供合理保證,如果該功能無法實現(xiàn),內部審計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便無從體現(xiàn)。
(四)內部審計監(jiān)管職能落實不到位
在出具審計報告后,內部審計機構應當跟蹤檢查被審計單位針對審計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及其改進效果,進行相應的審查和評價活動1。在后續(xù)審計階段,如果內部審計人員未核實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而直接采信被審計單位的報告,那么被審計單位未真正整改時,便暴露出很大的風險。當問題反復出現(xiàn)而無法改善時,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就會受到質疑,失去原有的組織地位。
(五)傳統(tǒng)的內部審計技術與新環(huán)境不相適應
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內部審計技術在面對新環(huán)境時顯得力不從心。以銀行業(yè)為例,目前多數銀行正在大力發(fā)展互聯(lián)網金融業(yè)務,傳統(tǒng)的審計業(yè)務有時無從下手,在應對信用和欺詐風險上也存在局限性,導致無法適應公司治理對內部審計的要求。據《中國內部審計藍皮書》統(tǒng)計目前我國內部審計項目中傳統(tǒng)審計項目占比仍然很高,雖然新興審計項目已得到開展,但所占比重不大,難以體現(xiàn)內部審計機構順應新環(huán)境所做出的改變。如果內部審計難以滿足新需求,其最終會被新環(huán)境所淘汰。
(六)內部審計機構發(fā)展方向不明確
內部審計經歷了財務導向和管理導向階段,目前逐漸發(fā)展為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在轉型過程中,內部審計的定位和目標不斷變化。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并不意味著忽視財務和管理職能,如果片面地強調風險職能,會使內部審計機構的功能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部門存在較多重合。定位和目標的模糊導致無法發(fā)揮應有作用。當內部審計機構被邊緣化后,組織內第三道防線形同虛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無法驗證。當風險變成損失時,又會再次體現(xiàn)內部審計的無作為,使得內部審計機構進一步被邊緣化,導致惡性循環(huán)。
三、應對“邊緣化”的措施
如何避免邊緣化以及如何化解邊緣化困境,內部審計機構需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著手。
(一)明確自身職責,選擇合適發(fā)展模式
國內外許多機構都對內部審計作出了定義,但在實務中,不同組織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面臨的風險也不同,其他組織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本組織。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以準則為基礎,根據組織的具體情況,參考各類指南,明確適合自身的角色以及責任。此外,根據《有限風險管理與控制的三道防線》2,內部審計承擔第三道防線———“風險確認”的職責。不同防線的角色與責任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即使審計的結果與職能部門自查的結果一致,內部審計對業(yè)務活動的查錯糾弊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財務審計職能越來越多地被外部審計所承擔,內部審計正向風險導向審計發(fā)展。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抓住機遇,融入組織管理的各個方面,提升自身的組織地位。但是即便如此,內部審計也不應徹底拋棄財務審計,而是在運用外部審計成果及內部財務數據的基礎上,憑借自身對組織的了解,發(fā)揮優(yōu)勢,合理開展審計業(yè)務。
(二)強化監(jiān)管職能,合理調整審計思路
此處的“管理者”并非特指組織的管理者,而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的上級主管領導或部門。如果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審計委員會,那么管理者是審計委員會;如果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首席執(zhí)行官,那么管理者是首席執(zhí)行官。當內部審計機構與管理者的關注點不同時,就會產生矛盾。如果內部審計機構選擇的關注點不重要,不僅會使審計的價值無法體現(xiàn),也會使管理者輕視內部審計的工作。因此,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做到換位思考,明確管理者真正關注的風險點,避免因自身的局限性導致審計效果無法達到要求。這不僅有助于制定契合組織目標的審計計劃,也有助于協(xié)助管理者進行治理,實現(xiàn)組織價值增值。但是,模擬管理者的思維,不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思考被完全取代,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特性本身就是其價值的體現(xiàn)方式之一。
(三)加強組織內溝通,提高決策參與度
日常工作中,內部審計機構應當與營運部門建立和諧的溝通關系,一方面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或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使內部審計人員對業(yè)務部門的處境感同身受,從而為內部審計機構建立良好的形象,間接提高開展業(yè)務時的效率。此外,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加強與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溝通,提高自身在決策活動中的參與程度,這么做的意義不是讓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參與決策,而是使其了解決策過程,理解管理者做出決策的考慮因素,從而更好地輔助管理者實現(xiàn)組織治理目標。
(四)改進工作方法,確保整改問題落實到位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guī)定》中指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審計,發(fā)現(xiàn)問題整改機制,明確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整改第一責任人。在實際操作中,無論管理層選擇接受風險或者要求被審計對象進行整改,內部審計人機構應當對審計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跟進,通過具體的方法對處理情況進行驗證,避免被審計單位僅做“表面功夫”,確保問題得到處理。此外,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盡量避免提出具體的建議,如果被審計對象的整改達不到標準,那么可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
(五)合理運用外部資源,促進內部資源充分利用
當內部審計機構自身的資源或技術難以完成審計任務時,可以在組織內部和外部尋求幫助。組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通常指外部專家,合理運用外部資源可以解決審計力量不足等問題。內部審計人員不可能是每個方面的專家,在面對新的技術或新的監(jiān)管要求時可能并不擅長,尋求外部資源的協(xié)助是降低未知風險和節(jié)約時間成本的有效方法。組織可利用的內部資源通常指組織內其他未參與該審計項目的成員。首先,與其他部門共同開展審計可以使他們更加了解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從而建立良好的關系,降低以后項目中溝通的困難。其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yè)背景與其他部門人員存在差異,工作上的互助可以避免各自的思維定式,形成互補。但是,對內外部資源的利用不是全部依賴其工作,在合作過程中,不能弱化自身在每個項目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六)提供充足保障,樹立內部審計權威
內部審計機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從根本上說,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來源于上級主管部門在組織內的地位,該部門能為內部審計提供多少保障,內部審計的工作就會得到多少支持。此外,外部監(jiān)管機構的政策支持也是內部審計機構開展工作的保障之一,審計整改意見的提出有法可依,也從側面提高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可信度和權威性。綜上所述,內部審計邊緣化對于組織的影響不容忽視,無論是內部審計機構自身,還是主管部門和監(jiān)管機構,都應對該問題引起重視,在邊緣化跡象出現(xiàn)的早期解決問題,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內評價監(jiān)督作用得到實現(xiàn),為組織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鄭石橋.內部審計領導體制: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7,(8):127-133.
[2]馮均科.內部審計發(fā)展:邊緣化還是回歸?[J].審計研究,2013,(2):52-57.
[3]周慶西.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創(chuàng)新[J].中國內部審計,2013,(3):44-47.
[4]譚麗麗,羅志國.內部審計工作法[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
[5]理查德•錢伯斯,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譯.值得信賴的內部審計顧問[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6]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中國內部審計藍皮書[M].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17.
[7]田林.內部審計溝通相關問題思考[J].財會通訊,2015,(34):82-85.
[8]王旭輝,時現(xiàn).化解內部審計潛在沖突的方法[J].審計研究,2011,(1):63-68.
作者:王光磊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政府審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