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鐵路橋梁工程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施工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鐵路橋梁工程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施工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鐵路橋梁工程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施工技術

摘要:以某鐵路特大橋工程為背景,根據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施工要求,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方案,含基礎處理、支架工程、混凝土澆筑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以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助力鐵路工程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鐵路橋梁;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

1.工程概況

某鐵路特大橋總長8453.81m,根據線路走向與列車通行需求,于175-180#墩處設置雙線道岔連續(xù)箱梁,此段施工梁總長163.3m(除基礎結構外還包含梁端至支座中心的部分,共計1.5m)。預應力混凝土為主要施工材料,經現澆工藝后形成直腹板箱梁結構,具備等高、變寬的特點,梁高3.0m,頂板寬7.0~12.314m。

2.現澆法道岔連續(xù)箱梁的施工特點

(1)為滿足施工要求搭建碗扣式腳手架,根據箱梁線形變化對腳手架形式作出調整,滿堂支架法的優(yōu)勢在于靈活性較強,可適應于施工需求。(2)支架預壓環(huán)節(jié)可實現對箱梁線形的精確控制;經分析計算后可圍繞應力、變形情況等參數做全方位的監(jiān)測。(3)實行預應力體系的施工方式,無須投入過多的張拉設備,具備成本低、施工質量良好的特點。

3.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施工技術

3.1地基處理

于承臺上搭建支架底座并將其作為基礎平臺。部分結構超出承臺,為提升整體穩(wěn)定性首先對原地面下方1m內的土層加固處理,即使用3:7灰土夯填并提升其平整性,經此環(huán)節(jié)后應滿足承載力≥150kPa的要求,隨后再澆筑C15混凝土,形成厚25cm的結構層,此部分即為支架基礎。施工過程中支架要維持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從而避免出現不均勻沉降。此外排水溝可避免雨水堆積問題,宜設置在支架兩側。

3.2支架搭設

支架驗算:鋼筋砼自重8251.3/186.7×26/30=38.3kN/m2模板及方木荷載0.3kN/m2弧形鋼管拱架荷載53×(4.14+1)/2×3.84/3000=0.17kN/m2鋼管支架自重102×12.22/2.4×8.19+30×2×2.7/0.6+53×1×3.86/0.9+107×3.84/3000=1.72kN/m2施工活荷載N5=2.5kN/m2振搗砼產生的荷載N6=2.0kN/m2每根立桿承受的荷載為1.2×(38.3+0.3+0.17+1.72+2.5+2.0)×0.54=29.15kN,滿足要求。經上述分析,支架立柱選擇Ф630mm、Ф820mm2種規(guī)格的鋼管且均支立在基礎上,采取單排設置的方式,鋼管橫橋向為4根并預埋至基礎鋼板中。基礎施工時通過穩(wěn)定措施確保鋼管不發(fā)生移動。頂面使用特質落模砂箱,在結構的上方以橫橋向的方式設置I63工字鋼,總量為2根,此部分作為橫梁而使用。橫梁上增設貝雷梁,彼此穩(wěn)定連接形成整體結構。結束所有貝雷梁鋪設作業(yè)后在頂部滿鋪I25工字鋼,在各處標高保持一致且均與設計要求相符后鋪設方木,再設置竹膠板將其作為底模。

3.3支架預壓

支架搭設完畢進行加載預壓。端橫梁采取水袋堆壓預壓的方式,以設計重量為基準,施工中最大預壓量為該值的1.2倍。預壓分三級進行,分別為50%、100%、120%。觀測點布設:具體分布在梁端、1/4跨、1/2跨、3/4跨處,所有測點均采取縱向布設的方式,同時在斷面底板的邊線及中線處也應分布測點。沉降觀測頻率:首次加載結束后維持該荷載1d,此階段應加強對沉降的觀測;并依次完成第2次、第3次加載。為確保支架預壓效果在此之前應全面觀測斷面;預壓過程中檢驗荷載值,若提升至計算荷載的50%以及100%時,均要安排人員進行全斷面觀測;當預壓達到120%時則標志著加載作業(yè)已經結束。后續(xù)4、8、12、24、48、72h依次觀測,獲得實際沉降值并完整記錄,創(chuàng)建“沉降-時間”圖形。以實際檢驗結果為準,若各點24h沉降在1mm內、72d沉降在5mm內,并且經過連續(xù)3次監(jiān)測后所得結果的均值在5mm內,則滿足卸載條件,可安排人員卸載作業(yè)。此時依然要進行全斷面觀測,具體發(fā)生在卸載至計算荷載的1/2時。

3.4箱梁模板

現澆箱梁含多類模板,如底板、外側板以及翼板等,此類結構的外露部分質量必須得到保證,可使用竹膠板對其拼接。底模下方設置規(guī)格為10cm×10cm的方木,采取橫橋向布設方式,超出翼板邊緣的部分需達到50cm,翼緣板支架搭設過程中兼并組織底板下支架的搭設作業(yè),通過可調頂托可以靈活調節(jié)翼緣板底面坡度。外腹板側模處設置5cm×10cm的方木背楞,在此基礎上設置10cm×10cm的方木橫肋,通過翼緣板下支架內鋼管扣件頂住該方木,并輔φ18以對拉桿固定,拉桿間距按照60cm一道梅花形布置。

3.5道岔連續(xù)梁預應力布置

設置預應力體系,其構成要素較豐富,以縱向預應力體系最為關鍵,含腹板、底板等多個部分。雙向預應力體系中考慮到鋼筋與管道數量多、密度大的特點,因此易出現彼此干擾的情況,此時可對局部做靈活調整,首先調整普通鋼筋,若不滿足要求則進一步調整橫向預應力筋。(1)縱向預應力體系。選擇高強低松弛鋼絞線,規(guī)格方面為直徑15.2mm,較關鍵的是抗拉強度指標應當達到1860MPa。管道方面較為可行的是金屬波紋管。設置自錨式拉絲體系,使用到連接器裝置以實現腹板鋼束的穩(wěn)定連接。(2)橫向預應力體系。選擇Ф15.2mm高強低松弛鋼絞線,要求原材料具備1860MPa的抗拉強度;管道所用原材料為扁型金屬波紋管,根據施工需求還使用到扁型錨具。(3)依次做好預應力筋與波紋管的安裝作業(yè),較特殊的是縱橫向波紋管,其與鋼筋將產生大量交叉點,易出現位置沖突問題。對此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普通鋼筋位置,主要目的在于使得波紋管保持順直的狀態(tài),無誤后再設置預應力錨墊板,使其穩(wěn)定連接至堵頭模板上,將所有緊固螺栓擰緊。

3.6預應力體系施工

3.6.1預應力筋的張拉(1)以設計要求為準,嚴格控制張拉應力,在此過程中檢驗預應力張拉值,若出現滑絲或是錨具受損等突發(fā)情況需隨即暫停作業(yè),分析具體成因并采取處理措施,恢復至原狀后再重新張拉;(2)張拉作業(yè)可分為4個階段:初張拉→正式張拉(控制值為初張拉的2倍)→持荷2min→錨固;(3)以設計要求為準依次做好預應力筋張拉作業(yè),優(yōu)先操作對象為梁體預應力筋,遵循先腹板后頂板的原則,盡可能避免不平衡束,數量不可超過2束;(4)受施工作業(yè)的影響各段箱梁易出現變形現象,對此可從豎向撓度與橫向偏移兩個方面入手,通過靈活的調整手段使偏差穩(wěn)定在許可范圍內,以便為后續(xù)節(jié)段的施工作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通過持續(xù)性的應力監(jiān)測工作可評定實際值與理論值間產生的差異,對照工程設計標準,無誤后進入到后續(xù)施工環(huán)節(jié)。傳感器是重要的檢測裝置,鋼弦計的應用較為廣泛,需將其設置在各支點與跨中處。

3.6.2預應力筋孔道灌漿、封錨(1)灌漿:結束終拉作業(yè)后,安排人員灌漿(必須在隨后的2d內展開此項工作),水泥漿標號至少為M50。充分攪拌原材料,拌制完成至最終壓入管道的間隔時間需控制在40s內。工期允許時避免冬季施工,若工期較緊則要采取保溫措施,如蒸汽養(yǎng)生等。(2)封錨:預應力筋多余部分要得到有效的處理,可使用手持切斷機以提升作業(yè)效率,不可采取電弧切割的方式。錨槽若含有混凝土應通過鑿毛的方式處理并清理干凈,且完成該處鋼筋的綁扎作業(yè),無誤后支設模板。挑選與封錨作業(yè)需求相符的材料,即微膨脹混凝土,通過振搗作業(yè)提升材料密實性。

3.6.3鋼筋及混凝土施工鋼筋進場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若存在鋼筋接長需求可以選擇雙面搭接焊的方式。鋼筋產生的交叉點應得到有效的處理,使用鐵絲綁扎以提升穩(wěn)定性,特殊情況下可點焊。拌制并生成混凝土后需在隨后的60min內泵送完畢,在初凝前結束澆筑作業(yè)。若因特殊情況而中斷施工應該盡可能縮短停泵時間,若停泵時間超過15min必須安排專員每隔4~5min開泵一次,使其正轉與反轉,并同步運行攪拌器以免出現混凝土離析現象。若停泵時間達到45min或更長,必須將管內混凝土清理干凈之后再深度清洗。

4.質量問題及處理措施

(1)底板翻漿:根據工藝流程得知,腹板澆筑作業(yè)時底板混凝土尚未達到完全凝固狀態(tài),依然具備較強的流動性,為有效避免混凝土下落問題采取從側模內翻漿至底板的方式,對此要注重對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可在原基礎上降低2~3cm且不可出現過振現象。混凝土卸料時必須做到各處均勻。(2)在波紋管周邊進行電氣焊操作的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實現對波紋管的保護,如覆蓋濕麻袋等;全面檢查波紋管并在確保無誤后方可灌注混凝土;施工中要合理振動及調整好振動棒的位置,不可出現碰觸波紋管的情況。(3)混凝土裂縫:避免裂縫的關鍵在于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施工作業(yè),如原材料配合、混合料性能、養(yǎng)護方式等。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工程實例出發(fā),總結現澆道岔連續(xù)箱梁施工的要點,針對各環(huán)節(jié)的注意事項作出較明確的說明,以期給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助力鐵路工程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王曉銀 單位:中交鐵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