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教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古代融入了社會活動,與政治、文化、經濟等有著極大的關聯(lián),戰(zhàn)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將音樂與戰(zhàn)術相融合;“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把音樂與人們的精神追求相結合。我國的民族樂器小到木葉、紙片,大到笛簫琴阮,各具特色,百花齊放。古時高山流水遇知音之事并非寥寥,民族音樂文化宏偉而瑰麗,但在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下,民族音樂文化缺乏傳承空間。學校教育注重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注重對藝術的多元追求,本文據(jù)此展開思考。
【關鍵詞】學校教育;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用
學校教育普遍關注學生的專業(yè)能力,過分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的實踐素養(yǎng)。當前素質教育已然意識到這一弊病,學生的綜合素質引起了重視,學校也更加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不能一概而論,天籟般的民族音樂數(shù)不勝數(shù),從學校教育體系出發(fā),拓寬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空間,不僅有助于音樂文化的傳承,更有助于對學生精神的熏陶,值得回味。
一、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傳承中遇到的阻力
(一)對音樂學習不夠重視“成績論”時至今日還一直盤桓在家長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家長過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少吃苦,而學習音樂,接受審美熏陶,顯然只能幫助學生娛樂、消遣,并不能作為一種主流工作,讓學生在社會上立足,也很少有如朗朗一般可學成歸來、功成名就的音樂家。音樂的內涵深厚,音樂本身即是一個人需要終身學習的,音樂學習作為主流學科學習的完美補充,能讓學生更具藝術氣息。學校在教育教學中也應該意識到,學生們的音樂能力相差較大,但這并不影響學生音樂學科的學習,而從學生終身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音樂學習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時間,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下,文化課學習仍舊是學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務。音樂課程本身也比較注重基礎的鞏固、理論的講解、學生的自悟,因而重視音樂學習尤為必要[1]。
(二)流行音樂的影響現(xiàn)代的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好遠遠超過了民族音樂,學生耳機里聽的歌多半都是流行音樂,他們對于哪些流行歌手又出了哪些新歌了如指掌,但對于民族音樂有哪些類型卻一無所知。學生們處于現(xiàn)代社會,他們沒有融入民族音樂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去,缺乏傳統(tǒng)藝術修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更樂于接受快節(jié)奏的流行音樂,且流行音樂歌詞讓很多學生產生了人生的共鳴,流行音樂能夠讓學生跟唱、學唱,聽幾遍旋律基本就記住了調子,學習起來比較容易,幾乎不用費什么力氣,而民族音樂則不同,民族音樂不僅種類豐富,內涵還比較深厚,學生在缺乏音樂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想要去了解民族音樂,甚至學習民族音樂,顯得有心無力[2]。
(三)西方民族音樂的影響在世界多元化的發(fā)展模式下,我國的民族音樂與別國的民族音樂共同呈現(xiàn)出來,一些學生對于我國的民族音樂并不重視,反而喜歡西方的民族音樂,部分學生抱有崇洋媚外的心理,且一些西方樂器,如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等比較流行,看起來也比較“酷”,學習鋼琴、吉他、小提琴等西方樂器的學生遠遠多于學習古箏等民族樂器的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部分教師的教育方式也與西方雷同,這樣一來我國的民族音樂教學空間就進一步被壓縮了[3]。
二、學校教育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
(一)提升音樂的教學地位學校在教學體系中,逐漸將音樂的地位提上來,與主流文化課程并列,重視音樂的藝術教育,并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藝術學習天地,投入經費購置民族樂器,同時配備專屬于民族音樂學習的教室,開展學校內部的民族音樂競賽、表演活動。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集體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并參與社會公益性演出等,這樣不僅通過音樂教學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夠為培養(yǎng)更多具有民族審美情趣的人才奠定基礎。學校教育可將主流學科與民族音樂結合起來,如在素質教育模式下,語數(shù)英的教學也可以適當?shù)匾运囆g知識作為導入,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校教育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空間,也使得學生有更多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機會[4]。
(二)古典與現(xiàn)代元素的跨時代融合學生們喜歡流行音樂,在民族音樂文化教學中,不能禁止學生去喜歡流行音樂,也不能諷刺學生不懂得欣賞民族音樂文化,而是要尊重學生的喜好,尊重時展與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表現(xiàn)出充分的認同,在此基礎上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如音樂《天凈沙•秋思》,歌唱者G2er,歌詞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學色彩:“濁酒一壺/取一杯敬來路/山水一程/孑然三生無故……”這樣的歌詞經過民族樂器的處理,更能凸顯出其古典韻味。這樣的流行音樂還有很多,如吾恩的《煮酒聽雨》:“檐下煮酒之際/誰撥弄弦音/管他一草一木/皆為菩提/聚散有天意……”另外還有直接將古詩詞轉化為現(xiàn)代流行歌曲的《琵琶行》,只要以適當?shù)臉菲鬟M行演奏,就能夠凸顯出民族文化的特征,讓學生在流行音樂的旋律下,感知民族音樂的經典美[5]。
(三)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培養(yǎng)近年來社會上刮起了一陣“古風”,一些“網紅”把古典音樂和古典樂器搬到了國外的大街上,穿著漢服,彈著古箏,跳著古典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圍觀,不僅是國人,就連外國人也對此津津樂道,這些可愛的同胞們無疑以另外一種表演模式在宣揚著民族音樂文化??v觀我國一些崇洋媚外的群體,他們大多對我國的民族文化不夠自信,那些學習小提琴、鋼琴等樂器的學生多半也是跟風,覺得比民族樂器更簡單,且有現(xiàn)成的教育機構可以選擇。學校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民族音樂教學的“排練室”,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民族樂器,也有更多的時間觀看并參加民族音樂活動,這樣就使我國音樂學習的“風向”發(fā)生了轉變。學校的教育更加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且有一定的政府支持,通過學校本身的音樂課程構建,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音樂選擇,這樣一來學習民族音樂的人數(shù)自然會增加。在學校教育中,不妨邀請這些“古風網紅”來開展活動,讓學生通過偶像崇拜心理,而更加喜愛我國的民族音樂,以一帶多,在學校的宣傳與牽引下,讓學生與家長對民族音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培養(yǎng)民族文化自豪感。
(四)了解歷史了解國情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音樂可以說經歷了千年的洗禮,流傳至今仍舊韻味悠長,我國有著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體系,了解音樂,也就是從一種藝術的角度去了解我國的歷史發(fā)展,了解我國的國情,越是深入地考察民族音樂文化,就越會發(fā)現(xiàn)民族的、歷史的音樂有著極強的文化傳承意義。音樂不能如同其他的物品一樣保留在博物館里,音樂作為一種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藝術,只能通過代代流傳得以經久不衰。民族音樂文化有很多的題材,比如有歷史故事性的題材,如《梁?!罚韵鄲?、抗婚、化蝶的故事線索構建了音樂主題;有地理性的題材,如《二泉映月》,與我國很多的作家相同,阿炳通過泉水的清冷寓情于景,表達了盲人的坎坷與對幸福的向往;有自然類的題材,如《梅花三弄》,旋律優(yōu)美剛勁,清秀高雅,引人入境。另外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有不同的音樂習慣、音樂著裝、音樂模式、音樂題材、音樂樂器,在學校教育中逐漸去了解、去摸索,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民族風情的了解、對古典文化的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藝術、文化底蘊。
三、學校教育中,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形式思考
(一)建立專屬于中國民族音樂的理論體系我國目前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宣傳方面還有所欠缺,應配備適合不同學齡段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教材,講解音樂背景、音樂歷史發(fā)展等,應以專屬于我國的民族音樂表現(xiàn)形式,建立一套更加獨立、完整、系統(tǒng)的民族音樂理論體系,梳理歷年來我國不同種類民族音樂的特征與模式,在學校內部進行教育宣傳的同時,借助教材體系的構建,讓國外音樂學者更了解我國的民族藝術。應重視民族音樂的教育,開設專屬課程等,建立起民族音樂的地位。
(二)創(chuàng)建民族音樂文化品牌應打響民族音樂文化品牌,不再完全參照國外的音樂教育體系進行授課,要探尋更適合我國的教育方法,構建民族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結合我國學生對音樂的追求以及音樂的基礎能力、音樂的審美情趣等,打造出屬于我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品牌。我國應鼓勵以學校為單位的民族樂團的建立,并為學校樂團尋求學習、演出等機會,可邀請各個地方的民族樂團來校演出,讓學生獲得感官享受,從而對民族音樂產生向往之情。
(三)靈活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的授課形式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模式應有所改變,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封閉空間,為學生營造更加舒適的視聽環(huán)境,讓學生盡快進入情境,讓情感與情緒隨著音樂的韻律而變化,形成比較深刻的體驗,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產生喜愛之情。學??勺们殚_設選修課程,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或者某一喜歡的音樂類型進行學習,在學校開展的活動中,如節(jié)日活動中讓學生進行演出,還可以在學校內部構建民族音樂社團,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讓學生在融入民族音樂的大集體后,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之路。
四、結束語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必然要依托于學校教育而實現(xiàn),當前學校教育中,由于學校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度不夠,教學的方式不夠靈活,以及學生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關注度不高等原因,導致傳承效果不如人意。通過對學校教育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進行剖析,可找到合理的民族音樂文化教學之路,在學校教育的助力下,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迎芬.學校教育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探思[J].作家,2019,(22):229-230.
[2]陳曦.學校教育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探思[J].青年文學家,2017,(04):99.
[3]簡圣宇.學校教育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探思[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22(05):94-104.
[4]簡圣宇,梁冬華.學校教育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探思[J].藝術百家,2018,(81).
[5]魏韶亮.學校教育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探思[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2):265-266.
作者:王靜 單位: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