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淺析高中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yǎng)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高中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yǎng)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淺析高中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yǎng)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要尋求新的出路,讓教師少教一些,讓學生自己主動學一些,讓課堂變得更快樂、充實、活潑。基于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策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

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插入生動的故事、精彩的視頻,構建多彩情境,觸動學生的心弦;設計多樣的問題,從正面或反面來啟發(fā)提問;還可以故意設置懸念,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的思維保持亢奮,消除被動思維的疲勞感。至此,高中歷史課堂必然不再是死氣沉沉,而是吹進了春風,蕩起了生機的波瀾。 

一、巧引故事,觸動心弦

成功的教學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求學。高中歷史教學多年來以沉悶和機械為典型特點,遏制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诖?,我們要打造一個富有情趣、鮮活動人的歷史課堂,透過生動的歷史故事細節(jié),讓學生感受歷史鮮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靈的魅力。在這樣的歷史課堂上,學生不再昏昏欲睡,更不會被動接受教師的“定論”,而是在特定的、豐富的歷史情境中,評古論今,爭論不休。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課的教學中,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雅典學院》的圖片,教師生動講解: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chuàng)建的學院,在這里他和弟子們一起探求真理,追求智慧,贊美人的創(chuàng)造力。你們看,柏拉圖一手指向天,一手指向地,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則用右手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一個在強調“神靈的啟示”,一個則訴說自己研究的現(xiàn)實世界。在高大的拱形建筑中,來自雅典各界的50多名學者匯聚一堂,或聆聽,或思考,或辯論,或暢談,人文主義復興的時代終于到來了。我們透過這幅拉斐爾的名畫看到了歷史的真相——人要真正的成為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人的作用就要被無限的發(fā)掘出來。大家想象一下,那時的青年在雅典學院求學的場景……學生們暢談文藝復興的過程和代表人物,特別討論了達•芬奇那幅《蒙娜麗莎》,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迷”。故事是學生的最愛,即使是高中學生,即使是當下的新理念教學也不例外。在現(xiàn)今的教學中,新的歷史教學觀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思路,我們不再以考試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透過歷史細節(jié)去探究歷史真相,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直到觸動自己的心弦,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問題激思,啟發(fā)提問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倡導將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此讓學生走進歷史,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基于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將“問題”的動力作用發(fā)揮出來,投石激浪,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探究并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分析、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從正面或反面積極思考,獲得成就感。在《太平天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播放了《太平天國》的視頻片段,這個曾經席卷大半個中國、歷經十余年的農民起義運動,為什么會以失敗告終呢?難不成真如某些史學家所說的“農民起義領導者就如扶不起的阿斗”,最終成不了大事嗎?這個問題很快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他們仔細研讀太平天國的資料,開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正面回應了問題:我也傾向于質疑農民起義領導者的能力和素養(yǎng)。他們一開始順應民意,揭竿而起,但后來的所作所為卻是與民意背道而馳,貪圖享樂,大興土木,越來越不得民心。還有的則從反面做了闡述:我不這樣認為,太平天國的領導者不是草包,比如翼王石達開、干王洪仁、忠王李秀成等,有軍事才能、理政才能、指揮才能等。但是他們不團結,“天京事變”讓其元氣大傷,人心渙散……問題是思維的牽引。在歷史課堂中,教師的問題可以是多維的,可以是順向思維,亦可以是逆向思維,要讓學生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全面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設疑要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的同時,也確保學生興趣盎然,全身心投入到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中,樂享分析、探究的趣味。

三、故設懸念,引發(fā)興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高中歷史教學要全面吸引學生,還要從課堂結構和設計上下功夫,讓教學“平地起波瀾”,引人入勝,奪學生之耳目。因此,歷史教師要合理運用“懸念”這張牌,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扣住學生的心弦,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而不厭,促使其思維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引爆高中歷史課堂。在《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一課的教學中,歷史教師給大家準備了一組近代服飾演變圖,從長袍、馬褂到中山裝、西服、旗袍、學生裝等。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服飾明顯單一,之后服飾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并故設懸念提出: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社會風俗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咱們就從吃穿住行來歸一下類吧。是什么在推動中國社會風俗的變化呢,那個幕后的“推手”是誰呢?學生們恨不得馬上解開謎底,找到答案,教學自然水到渠成。懸念牽引著學生,吊起學生的胃口,在“疑云密布”中,學生異常期待“下一回”,這無疑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期待,挑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在歷史課堂這個,運用懸念能夠讓原本枯燥的課堂充滿無盡的魅力,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不再平淡,讓學習不再無味。

總之,“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則雖學而不成”,高中歷史課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興趣入手,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最大動力,忘我而投入到歷史學習中,這樣的課堂才是富有活力的課堂。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用情境做鋪墊,用問題做基石,用懸念做引子,使教學變得波瀾起伏、生動有趣,讓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充滿活力,這樣才能全面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徐榮 單位:江蘇省清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