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語言學英漢語碼轉換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語碼是不同種類的語言或者同一種語言的不同方言變體的總稱。語碼轉換,又叫語碼選擇,是在雙語體制中,為了適應不同交際對象轉換使用不同語碼的現(xiàn)象。[1]在社會語言學文獻里,語碼或代碼(code)一般作為一個中性詞語,指稱語言或語言變體。它強調的是語言系統(tǒng)作為一個抽象的代碼由負載意義的成分組成。這些成分在不同的文體、語域甚至不同的社會群組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2]用社會語言學方法進行語碼轉換研究揭示了社會因素(如種族、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等)和語碼轉換之間的內在關系,而且總結出一些語碼轉換背后的社會動機。[3]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交際手段層出不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限于面對面的交流。網絡技術的協(xié)助和驅動使得處于“身體缺場”境況下的人們同樣可以在“虛擬世界”進行會話。網絡語言是傳播網絡的重要載體,正越來越強烈地沖擊著傳統(tǒng)語言文化,影響著社會。網絡語言作為新生事物,記錄和折射出網絡文化發(fā)展的軌跡。因此,網絡語言中的語碼轉換也呈現(xiàn)了新的特點。目前,有關語碼轉換各種功能體現(xiàn)模式,即語碼轉換的在哪些方面體現(xiàn)哪些功能的系統(tǒng)論述還屈指可數。作為一種獨特的、非傳統(tǒng)的語言形式,研究網絡聊天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將會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語碼轉換的社會功能提供很好的材料。
二、理論依據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外許多學者已經從社會、句法、會話分析、心理以及語用的角度對雙語者的語碼轉換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分析。RonaldWardhaugh將語碼解釋為“一種語言或語言的變體”。[4]既可用來指某一種語言,又可以指某種方言、文體語言,甚至可以指洋涇浜語和人們?yōu)榱吮C芷鹨娝较吕镌O置的密碼語言。他指出交際的參與者、場景、話題是制約“語碼轉換”的基本因素。在具體的語境及具體的語碼轉換中,通常影響它的主要因素只有一個,其他的為次要因素。
(一)情景型語碼轉換和隱喻型語碼轉換理論
Blom&Gumperz發(fā)現(xiàn),人們在語言選擇上有時并不一定符合當時語境的常規(guī)要求,這種偏聽偏離引起聽話者對另一種語境的聯(lián)想,是一種隱喻式(Metaphorical)語碼轉換。[5]Gumperz和Blom于1972年探討過語碼轉換的社會意義,將其區(qū)分為兩種類型:情景型語碼轉換(Situationalcode-switching)和隱喻型語碼轉換(Metaphoricalcode-swiching)。[6]情景型語碼轉換指那些由于改變場合、時間、話題、參與者等因素而引發(fā)的語碼轉換。這類語碼轉換只能是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在某個特定的情景中使用,講話人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來適應情景因素的改變從而最終維持講話的合適性。如中國學生與外籍教師在英語口語練習課上的交談。隱喻型語碼轉換則是指在情景不變的情況下,交際者為了表達一定的交際意圖而實施的語碼轉換,如表示強調、引人注意,表示某種情感,傳達某種信息等。本文研究基于漢語為母語聊天者在日常聊天中的記錄,因此筆者只對網絡聊天中隱喻型語碼轉換做了統(tǒng)計分析。
(二)標記理論
MyersScotton提出的“標記理論”(MarkednessModel)對語碼轉換的社會語言學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她把決定混合成分語法結構的語言稱為“主體語言”(MatrixLanguage),參與語碼轉換的其它語言稱為“嵌入語言”(EmbeddedLanguage)。她的“標記理論”認為語碼選擇有“無標記”(Un-marked)和“有標記的”(Marked)的區(qū)別。[7]她認為語碼代表著一組權利和義務,語碼轉換主要有兩個目的:進行無標記選擇和有標記選擇。標記性模式從語碼的社會價值角度對語碼轉換進行解釋。[8]Myers-Scotton詳盡闡述了有標記(marked)語碼轉換的模式。她認為所有的交談者都有一套標記準則,這些準則有助于他們辨別有標記(marked)語碼和無標記(unmarked)語碼。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學者們側重研究語碼轉換的社會功能,并且把語碼轉換看成是一種“語境化提示”(contextualizationcue)。[9]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也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語碼轉換。如祝畹瑾的《語碼轉換功能及其體現(xiàn)模式》、杜輝的《語碼轉換與社會規(guī)則》等,都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出發(fā),對語碼轉換進行了研究和闡述。無標記語碼被定義為“就現(xiàn)有的特定情景和因素而言,在社會標準既定的情況下的一種特殊語言變體的選擇,它是一種可預料的話語交流媒介”,而有標記語碼則是不可預料的。[10]一般情況下,網絡聊天的語碼轉換屬于無標記的語碼轉換(unmarkedchoice),雙方在特定的情況下選擇心理感覺趨同的言語表達思維,維持二人正常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并由此得到預期的談話結果。在另外一些時候,有標記的語碼轉換(markedchoice)則提示著話題的轉變,說話人有意偏離目前對話雙方現(xiàn)有的權力或義務關系,以及改變對話的語氣目的。[11]
三、網絡聊天中“語碼轉換”的特點
與日常會話一樣,在虛擬的空間中,這種網絡聊天中的“語碼轉換”同樣可以精確、形象,逼真地傳遞信息,聽話人也能準確理解和把握話語交流的意義。然而,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網絡聊天中施話者和受話者雙方采取的話語交流方式與口頭傳遞信息又有所區(qū)別,具有新的特點。首先,網絡交際的雙方是不見面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或只識其文),參與者的身份比較隱蔽,說什么和怎樣說都沒有限制,這就導致了語言的隨意性。加之,網上交際主要是利用鍵盤操作來實現(xiàn),受打字速度和上網時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施話人總要盡量縮短受話人的等待時間,所以往往要按口語的特點來表達思想。其次,交際者從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轉換另外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時,是以一種語碼為主,其他語碼為輔,有主有次。隨著社會經濟及語言教學的發(fā)展,在會話過程中,人們已不僅限于母語交流,外語也參入其中。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將采用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過選取一些原用語為漢語,英語為嵌入語的實例,比較基于母語為漢語的網絡用戶在日常聊天中的現(xiàn)象,來描述和分析其社會功能與動機。
四、語料的選取
鑒于網絡聊天工具眾多,本文國內最為流行的QQ即時通訊工具為語料選取的工具并對所收集的其中50篇聊天記錄(除語音、視頻聊天)進行語料分析。這是因為:首先,QQ聊天不同于日常口頭交際,聊天者是通過操縱鍵盤來輸入文字等信息,可以完全保存聊天記錄,有利于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次QQ受眾群體廣,具有代表性。據統(tǒng)計,截止2007年底,QQ即時通信注冊賬戶總數達77.417億,即時通信活躍帳戶數3.002億,最高在線賬戶數達到3.610萬(信息來源于騰訊官方網站)。再次,QQ提供了文字轉換,圖片傳輸,QQ表情等服務,為紛繁多樣的語碼轉換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五、網絡聊天中“語碼轉換”的社會功能
語碼轉換的基本功能,如表明社會地位,拉近心理距離等在網絡聊天中同樣存在。本文通過對所選取的50篇語料分析統(tǒng)計得知,在句內、句際或語篇層次轉換共發(fā)生112次語碼轉換。由上表可知,居前三位的社會功能分別是表強調功能的語碼轉換共38次,占總數的33.93%,起到委婉語功能的語碼轉換共27次,占總數的24.11%,起到拉近或拉開心理距離功能的語碼轉換共23次,占總比例的20.54%。除此之外,其他的社會功能,諸如引用、炫耀等社會功能的其它語碼轉換共發(fā)生24次,占總數的21.43%。因此,可以認為,在所起的社會功能的作用中,主要以前三項為重心?,F(xiàn)舉例就這三種功能進行分析:
(一)強調功能
例1:快樂飛羊15:01:19你在哪個University?Merry15:03:08在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Merry15:06:02你聽說過嗎?快樂飛羊15:08:28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西北師范大學是嗎?快樂飛羊15:11:14是不是蘭州的西北師大Merry15:12:31Youareright,Whichschoolareyoufrom?快樂飛羊15:14:47SuzhouUniversityMerry15:16:11蘇州大學,Iknow,thankyou!為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交流,網絡聊天的形式遠不同于面對面的A-B-A-B的話論轉換模式。網絡聊天幾乎只是在計算機媒介語篇的背景中。在本段聊天記錄中,“快樂飛羊”用英文和中文開始對話,英語的關鍵詞是University,而Merry則選擇用英語回答了學校名,“快樂飛羊”為了能與Merry繼續(xù)進行交談,將語碼轉換為漢語。接下來“快樂飛羊”用中、英兩種語言說出學校名稱,起到了強調和重復的作用。在Merry無反應時“,快樂飛羊”再次給Merry發(fā)信息。這時Merry選擇用英語與對方交談,而“快樂飛羊”則順應對方,采用英語,以此使話題繼續(xù)下去。Merry為表示她知道“快樂飛羊”所說的學校,將語碼轉換為漢語,起到了強調學校名稱的作用。
(二)委婉語功能
例2:隨風10:41:05最近在忙什么?天使10:44:17正在忙論文的事隨風10:46:09哦!我以為你有bf了,所以就不跟我們聊系了。(bf即英文boyfriend簡寫)天使10:48:20哪有?Iamstillsingle.隨風10:49:24明天有空嗎?出來坐坐天使10:50:02Iamsobusy,我要工作了,改天聊隨風10:52:32OK,noproblem在網絡聊天中為達到淡化語言中貶義或消極的語義特征,避免交際中的唐突和尷尬,同時為了縮短打字時間,縮略語被廣泛使用。在本例中,施話人“隨風”用bf代替了男朋友,起到了較為含蓄的表達自己說話意圖的社會功能。而受話人“天使”,用插入語形式將語碼轉換為英語,委婉的回答了自己仍是單身的現(xiàn)狀?!半S風”盡力抓住機會,邀請對方出去。然而,“天使”將語碼轉換為英語,委婉推辭了。緊接著她又進行了有標記性的語碼轉換,并且轉換了話題,用警示性的言語直截了當的回拒了對方繼續(xù)聊天的愿望。因而此時的受話人“隨風”用英文輕松的答應了對方的要求,擺脫了自己被拒絕的尷尬。因此,語碼轉換起到了委婉語的社會功能,使交際雙方會于心、愜于意,從而達到了理想的交際效果。
(三)拉近或拉開心理距離
例3:天空16:30:15Hello!碎發(fā)16:30:38你好!天空16:31:17想你了,過得咋樣?碎發(fā)16:32:34I'OK.Thankyou!天空16:35:29干嘛這么客氣碎發(fā)16:37:34Iamdoingmyhomework天空16:40:45好吧,你忙吧!在例3中,施話人用輕松隨意的“Hello”來向對方打招呼。而受話人轉換語碼用相對比較正式的語體回應。這種有標記的語碼轉換體現(xiàn)了接話人有偏離施話人的權力,拉開與施話人的距離。當施話人用口語化的語言輕松,親切的問話時,受話人“碎發(fā)”又用英文回答以拉開與施話人的距離,“天空”感覺到對方故意在保持與自己的距離,但仍堅持用漢語口語與施話人交談,向對方靠攏,以期拉近距離。然而“,碎發(fā)”進行了有標記的語碼轉換,再一次有意偏離現(xiàn)有的會話權利,改變語氣以此起到拉大心理距離的功能。從本例中可以看出天空三次想拉近與“碎發(fā)”的心理距離,卻被“碎發(fā)”拒絕,故意疏遠。由此可見,語碼轉換可作為一種交際策略,在特定關系狀態(tài)下選擇語碼,可以有意偏離交際習慣,進而改變施話人與受話人的社會關系。
六、結論
本文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出發(fā),選取QQ聊天部分記錄為語料,對網絡聊天中英漢“語碼轉換”作了初步探討。網絡聊天作為新型交際手段,有著獨特的社會功能和特點。本研究通過對網絡聊天的觀察及分析,得出網絡聊天中英漢語碼轉換具有強調、委婉語、拉近心理距離等社會功能。這些特點及社會功能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共同制約著語碼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