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景觀植物配置課程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景觀植物配置課程存在的問題
首先,開設植物配置課程的建筑院系與農林院校及藝術設計類院系側重點及課時安排都有所不同,其中,在農林院校中,植物課程地位最重要,在學習植物配置課程之前已經具備園林樹木學的相關課程理論基礎,植物配置課程中包含課程理論及實踐案例設計的內容,一般學時控制在64學時左右,其中,課程理論部分包括東西方植物景觀設計的發(fā)展歷史、植物景觀設計的原理、植物的不同觀賞特性、植物景觀設計程序等[2-3],課程實踐部分包括實際場地的調研分析、前期方案草圖的繪制及修改、CAD植物配置方案的繪制、后期PS彩色平面圖及效果圖繪制等。而在藝術設計類院系中植物課程的課時量普遍偏少。目前,昌吉學院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景觀植物配置課程只有42學時,且學生普遍沒有任何園林植物方面的理論基礎積累,基本不認識常用的園林綠化喬灌木及花卉,這對學好植物配置課程無疑有很大的障礙。由于課時量有限,學生進行案例設計時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景觀類型,例如居住區(qū)景觀植物配置,而課時量較充足的院校學生能夠接觸到小尺度到大尺度等不同類型景觀植物配置,循序漸進,不斷增強理論認知和設計實踐能力[4-5]。其次,植物配置課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級下學期,教學安排基本上按照先理論講授、后案例設計的模式進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園林植物配置相關理論知識和獨立承擔景觀設計中植物設計的能力。但理論課程主要以PPT展示為主,教師為主導,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學生真正接收并在腦海中建立起對植物的直觀認識的效果較差,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再次,理論課程結束后一般會選擇一個合適尺度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植物配置,學生一般先通過手繪草圖表達配置方案,這個階段只是簡單地用圓圈代表植物,很多學生并沒有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植物素材庫,也不清楚植物之間的高低關系、空間關系及色彩關系[6],很難建立起圖紙與實體空間之間的聯系,這將對后期進行深化設計造成障礙。此外,以前的植物配置課程多以手繪完成,這不僅不便于方案的反復修改,也沒有逼真的效果展現,雖然學生的手繪技能得到鍛煉,但對軟件技術在植物配置中的應用了解太少,尤其是三維軟件在植物配置中的作用沒有得到發(fā)揮,使學生對自己所做的植物配置沒有直觀的空間效果感知[7]
2改革課程教學內容
2.1增設園林植物相關課程
昌吉學院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學生在植物配置課程之前的相關景觀課程只有景觀設計,且都是在大三學年開設,大一大二基本沒有接觸過景觀類課程。因此,為了景觀類課程的教學效果,應該增設園林植物相關課程,讓學生對植物配置的素材有所了解,對植物的習性、色彩、高低等有一定積累。同時,開設植物類課程可以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時進行,學生可先學習掌握一定的植物理論知識,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到當地植物園、城市公園等植物豐富的地方進行實地調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認識,將對植物的認識從圖片轉化為眼前的實物,觀察植物的特性,感受每種植物的立體形態(tài)以及在整個景觀空間的搭配效果[8,9]。如此,學生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腦海中會形成每種植物的實際影像,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也能夠做到心中有“樹”。
2.2優(yōu)化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教學模塊
植物配置課程的理論教學不僅涉及到植物景觀設計的發(fā)展歷史、植物造景的原則及方法等普遍的理論知識,應該重點加強學生對植物色彩及植物空間感受方面的認知。人們欣賞植物景觀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植物的色彩,不同的植物在同一時期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同時,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對景觀空間的營造也具有重要影響,同種植物會以其花葉的色彩變化呈現不同季節(jié)間的差異。這一系列的色彩變化是設計者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在課程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對完成優(yōu)秀的植物配置方案有重要意義。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中,可將不同色彩的植物分類呈現,在分析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時列舉出相應色彩的植物素材。例如紅色給人的感受一般是熱情、奔放、喜悅與活力,紅色系的開花植物有桃、杏、梅、薔薇、月季、石榴、牡丹、山茶等,紅色果實的植物有火棘、南天竹、石榴、山楂、枸杞等,秋葉呈紅色的植物有雞爪槭、五角楓、楓香、黃櫨、地錦、五葉地錦等,常色葉為紅色的植物有紅楓、紅葉李、紅花檵木等,還有比較特殊的植物———紅瑞木,它的枝干呈現紅色。黃色明度高,給人輝煌燦爛、柔和、純凈、明亮之感,黃色系開花植物有迎春、連翹、桂花、蠟梅、金鐘花、棣棠、金絲梅、向日葵、菊花等,黃色果實的植物有杏、佛手、沙棘、金桔、木瓜等,秋葉黃色的植物有銀杏、懸鈴木、梧桐等,黃色干皮的植物有金枝槐、黃皮剛竹等還有的植物葉具有黃色斑紋,如金邊黃楊、金心黃楊、灑金柏等。在課程中可讓學生制作色卡,將園林中常用的植物種類與色彩進行分類整理,形成獨特的素材庫,在進行方案設計時方便查閱。在植物空間認知方面,目前學生主要在設計圖紙階段呈現植物的平面分布,普遍缺乏對植物空間的營造能力,而在景觀中,植物往往與地形、構筑物、水體等景觀元素結合緊密,利用豐富的植物素材能夠營造出優(yōu)美的景觀空間,良好的植物景觀空間能給人最直觀和美好的體驗。因此,在植物配置課程中應重點加強對學生的植物景觀空間營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園林植物空間主要由覆蓋面、垂直分隔面、基面和時間4個維度構成,它們構成的空間類型有開敞型、半開敞型及閉合型。開敞型空間主要由基面上的低矮植物構成,例如草本地被類的植物材料合果芋、假龍頭花、千屈菜、景天等,還有修剪高度在人視線高度范圍以下的灌木,例如紅背桂、黃楊、龍船花、紫葉小檗等。閉合型空間利用高大喬木形成覆蓋面、高低不一的小喬木及灌木形成較封閉的垂直立面,配合地被草坪形成的基面共同組成遮擋視線的封閉空間。半開敞型空間介于開敞與封閉之間,對視線不形成完全遮擋而是有意識地留出視線穿透點。學生必須掌握每一種空間的營造方法,而且在繪制植物配置平面方案的階段就應該聯想到方案的立面林冠線效果以及整體的空間效果,這就需要在課程中增加對植物空間組團效果從平面到立面及效果圖的訓練內容。
2.3改進實踐教學
植物配置課程具有綜合性強、實踐性強和實用性強的特點,目前的課程中,理論課程授課完畢后學生主要通過給定的一個場地案例進行植物配置進行實踐,學生沒有實地調研的經歷,所做的方案只是紙上談兵。未來的實踐教學可以從2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臨摹大量優(yōu)秀的植物景觀設計方案,從平面圖到效果圖全面理解優(yōu)秀的植物設計應該具備的特點,形成自己的理解,為后期自己做方案打下基礎。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對道路、公園、居住區(qū)等綠地進行實地調查,從植物材料的運用、尺度變化、植物景觀空間類型等方面分析場地的植物配置,配合手繪及時記錄并形成調查報告,并與教師及同學溝通,訓練溝通、合作、分析能力。通過場地調查,學生對所調查的場地中植物景觀不佳的進行優(yōu)化植物配置方案設計,自由表達設計意圖及想法,通過草圖方案、模型及效果圖等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設計,鍛煉學生方案獨立設計的能力[10]。
3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3.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
教師作為授業(yè)者,要有真才實學,對所教課程內容必須做到完全掌握,且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積極參與科研工作,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11]。同時,積極向學校申請培訓學習的機會,積極向專業(yè)排名前列的學校以及社會上優(yōu)秀的景觀公司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
3.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植物配置理論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為主,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未來可以嘗試在課堂中加入典型案例教學,讓學生積極討論并回答,由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參與教學過程[12-13]。其次,可以請優(yōu)秀的植物設計師、苗木工作者到學校舉行講座,讓學生了解行業(yè)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相關知識、技術規(guī)范以及施工技術手段[14],使學生了解課程所學知識與現實工作的關系,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把握課程在專業(yè)領域中的定位以及自己在日后學習和就業(yè)的方向。再次,布置課下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進行實地調查,學會自己總結分析場地植物景觀的優(yōu)缺點,形成調查報告,并完成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分析圖等圖紙的繪制,培養(yǎng)學生理解園林植物的種植形式與功能、植物配置的模式、植物營造空間的特點與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從圖紙到實景、從實景到圖紙的完整實現過程[15]。
作者:王琴 單位:昌吉學院